教师招聘考试优秀作文

2024-07-07

教师招聘考试优秀作文(精选5篇)

1.教师招聘考试优秀作文 篇一

历年语文作文真题

2010年作文(25分)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子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此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900字。

2011年作文(30分)

读下面的漫画《无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正题自拟,副题为“读《无题》有感”。文体不限。

2012年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30分)周有光在美国银行工作是,曾经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聊过两次,这个穿着随便的大人物说了许多闲话,他都忘记了:假如一个人活到六七十岁,大概有十三年在工作,有十七年是业余时间,此外用于吃饭睡觉,因此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能否用好他的十七年。

你同意爱因斯坦的观点吗?它又引发了你哪些新的思考?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012年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30分)周有光在美国银行工作是,曾经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聊过两次,这个穿着随便的大人物说了许多闲话,他都忘记了:假如一个人活到六七十岁,大概有十三年在工作,有十七年是业余时间,此外用于吃饭睡觉,因此一个人能不能成才,关键在于能否用好他的十七年。

你同意爱因斯坦的观点吗?它又引发了你哪些新的思考?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013年作文

读下面的漫画《我要歌德的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正题自拟,副题为“读漫画有感”。文体不限。(30分)

注:书脊上的书名为《歌德》

2.教师招聘考试优秀作文 篇二

“十一五”以来, 国家电网公司以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为目标, 按照SG186工程的统一部署, 以成熟套装软件和人力资源信息管控模块建设为主线, 大力推进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

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可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提升核心竞争力, 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国家电网公司推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 为加强员工入口管控, 提高新进员工质量, 坚持把录用高校毕业生作为解决公司人力资源需求的主渠道, 重点向供电单位生产一线、新兴产业和各单位的主营业务倾斜, 严格控制非电专业和专科学历的录用比例[2]。为加快“两个转变”, 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企业, 构建“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思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迫切需要进行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以提供更强支撑。基于此, 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的建设工作。

1 系统架构

1.1 业务架构

招聘毕业生考试工作由国家电网公司总部搭建统一的考试平台, 统一命题, 统一组织, 统一考试, 统一发布考试成绩, 以达到考核公平、流程公正、结果公开的目的。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本着加强管控、提高效率、集中管理、节约成本、统一标准、择优录取的工作思路, 制定了完善的业务架构。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业务架构如图1所示。

1.2 应用架构

基于SG-ERP架构设计原则,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业务需求, 根据业务模块特点和业务功能要求, 在系统设计与实现方面, 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 包括系统管理、考务管理、资格审查、考试管理、考试归档、在线考试、统计分析等。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应用架构如图2所示。

1.3 数据架构

遵循SG-ERP数据架构的设计思路及原则, 从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业务视角统一对数据进行组织和规划, 提高系统数据间存储和共享的效率[3];从数据管理的角度, 制定整个生命周期中数据的采集、存储、移动和访问环节中的策略、模型和流程。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数据架构如图3所示。

按照业务需求, 将考生数据从毕业生招聘平台推送到考试平台的资源管理模块, 再由考点、考场、考生、试卷等资源信息汇总成项目信息, 项目信息流转到资格审查环节并生成准考证信息, 然后流转到考试管理模块, 进行考试数据处理, 考试完成后数据流转到考试归档模块, 在归档模块将成绩信息推送回招聘平台公示。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数据流转如图4所示。

1.4 技术架构

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技术架构可分为展示层、数据统一服务层、业务管理及控制层、基础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层[4]。

1) 展示层:采用HTML展示静态页面, 利用Ajax技术获取与展示局部动态数据, 利用JSP技术获取与展示即时数据。

2) 数据统一服务层:提供缓存、队列、后台交互等统一服务, 解决高并发访问时对数据库的压力。

3) 业务管理及控制层:该层负责业务逻辑的控制, 基于SOA架构设计[5]。

4) 基础服务层:提供工作流、表单、消息、定时器、报表、脚本、组织权限、日志、任务调度、数据交换等基础服务组件。

5) 应用服务层:采用Web Logic作为应用服务器。

6) 数据层:采用Oracle数据库存储数据。

2 部署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部署从安全、稳定和性能的角度考虑, 数据库层采用Oracle双机集群, 应用层采用Web Logic多机多节点集群, 前端由负载均衡设备负责请求的转发, 从而实现应用的高性能和高可用性。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部署架构如图5所示。

3 应用集成

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的集成关系主要体现在与毕业生招聘平台、企业门户的集成。

1) 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与毕业生招聘平台进行数据集成, 考前毕业生招聘平台将确认参加考试的考生信息推送到考试平台, 考试结束后毕业生招聘平台再抽取考生成绩, 并发布到毕业生招聘平台外网进行展示。

2) 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后台与企业门户进行集成, 允许用户一次登录, 获取考试平台的身份认证以实现用户的单点登录[6]。

4 结语

利用本文设计的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 国家电网公司于2012年12月22日、2013年3月17日、2013年5月25日分3个批次开展了高校毕业生统一招聘考试工作。考试招聘专业共涉及电工类、管理类、电子信息类等六大类, 涵盖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金融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等20多个专业。应用效果良好, 佐证了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设计的合理性, 同时验证了招聘高校毕业生考试平台同毕业生招聘平台结合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2012年年中工作会议报告[R].2012.

[2]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学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R].2010.

[3]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架构管理办法[R].2010.

[4]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提升项目概要设计说明书[R].2013.

[5]刘宁, 祝唯微, 卫祥.SOA架构在电力企业信息集成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3, 11 (10) :109–112.LIU Ning, ZHU Wei-wei, WEI Xiang.Application of SOA to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J].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2013, 11 (10) :109–112.

3.教师招聘考试优秀作文 篇三

(六)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原则和方法。(重要)答:特点:[1]、职业针对性;[2]、自教互教性;[3]、同时多端性;[4]、渐进重复性。原则:[1]、传播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2]、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3]、正面教育与批评疏导相结合;[4]、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 合;[5]、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6]、榜样引导与正确舆论相结合;[7]、理论灌输与多种活动相结合;[8]、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

方法(重要):[1]、说理疏导法;[2]、榜样教育法;[3]、实践锻炼法;[4]、对比教育法;[5]、情感陶冶法。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答:含义: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改造自己、教育自己、锻炼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提高自己职业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以及所达到的程度或水平。

意义:[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2]、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3]、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4]、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5]、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3.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重要:途径和方法)答:原则:坚持执行统一;动机和效果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重要)途径:[1]、强化意识,发掘修养能力;[2]、学习理论,明确修养能力;[3]、注重实践,提高修养水平。

方法:致知、内省、慎独、学习、践履。

4.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过程和条件。(重要)

答: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2]、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3]、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4]、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过程:[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4]、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条件:[1]、社会道德教育;[2]、个体道德修养;[3]、道德评价。

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意义和功能。

答:含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做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价。

意义:道德评价是道德他律机制的核心。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2]、是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3]、对教师个体思想、行为的道德价值起评判作用;[4]、是调节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

功能:评定功能;分析反馈功能;预测功能;导向功能。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 答:标准:善恶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依据:[1]、在评价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据问题上,要坚持动机与效果统一的观点;[2]、坚持用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

[3]、坚持用理想与现实统一的观点来评价教师的道德行为。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是什么? 答:方式: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学生评价、他人评价、教育传统习俗和社会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在形式主要是自我评价。

具体方法:[1]、外部评价的具体方法: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定性方法、定量方法。[2]、自我评价的具体方法:参照法、量表自评法、横向比较法、期望值比较法。

8.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不太重要)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 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本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 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不太重要)答: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 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 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 义公民。

主要内容: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10.严谨治学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意义:[1]、严谨治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须的;[2]、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3]、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

4.教师招聘考试总结 篇四

1、索尔蒂斯对教育的定义:

从广义上说,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从狭义上说,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它主要是指学校 教育,但并不限于学校教育,目前是函授教育,刊授教育等也属于此类。

2、教育学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苏格拉底以雄辩和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

柏拉图的理性说—将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念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想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德国哲学家康德探究道德本质,充分肯

定个人价值。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进行了多次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教育实验。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4、教育学的产生: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5、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来看,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6、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和英国沛西.能。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孟禄(3)劳动起源说(4)需要说

(5)交往起源说

7、教育的本质:

(一)“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

1.教育是否为社会的意识形态。2.教育与生产力的联系是直接的吗?

3.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永恒性、生产性,还是阶级性、历史性?

(二)“双重属性说”与“多重属性说”

(三)“社会实践活动说”与“特殊范畴说”

(四)“生产实践说”与“精神实践说”

(五)“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

(六)“产业说”与“非产业说”

8、教育目的的含义: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的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9、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10、教育的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2.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3.促进经济发展。4.促进政治民主化。5.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6.教育对社会的负向功能。

第二章

教学

1、教学的含义:教学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良好品德与个性的教育活动。

从本质上讲,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

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意义的过程。

2、教学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教学意义: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4、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关于教学情境中教师行为(如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规定或解释。它关注的是一般的、规律性的知识,旨在指导教学的实践。

(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3)认知教学理论(4)情感教学理论

5、教学原则

概念:教学原则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6、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应该说是两回事,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人们对教学规律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所制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7、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

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历史很多教育家都重视知识的巩固问题。

(4)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8、直观性原则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要求: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性原则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

知识来巩固知识。循序渐进原则要求:

(1)按教学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首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其次,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

首先,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其次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再次,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9、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0、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11、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12、定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要求:(1)讲授内容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定义:谈话法又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的谈话计划;(2)提出问题要明确,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定义: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要求: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

定义: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演示法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

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通过演示,要使学生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定义:练习法士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练习法要求: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

定义: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法要求: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

师示范作用。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要求所有学生都亲自操作,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11、教学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2、备课:就是教师对上课的准备。

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

有利于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

13、备课的内容:

(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2)了解学生。教师应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理解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有针对地进行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

(3)确定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确定教法、选用教具等。(4)设计教学方案。可分为: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14、定义:上课即课堂教学,它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

教学目的明确、具体、恰当;

教学内容的选择、分析科学;

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 课堂教学优质高效; 教学具有创造性。

15、布置和指导学生课外作业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

(4)作业的要求要应明确、具体。

(5)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的各种良好习惯。

16、学业成绩检查方法:考察和考试

17、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的依据:

知识的掌握范围;理解教材的程度;知识的巩固情况;运用知识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知识错误的性质和数量;创造性成分的多少等。

18、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

(2)内容全面

(3)标准客观

(4)方法灵活

19、定义: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

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0、教学组织地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制。

定义:个别教学制: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学,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和作业。

定义: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方式。

《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出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第一,有利于经济地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和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2、定义:分组教学制:是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分组教学优点:与班级授课制相比,分组教学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

分组教学的缺点:很难科学的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普遍降低。

23、定义: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这种方法是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提出来的。

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

24、定义: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是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式的稳定而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教学模式的特性:操作性、简约性。针对性、整体性、开放性

25、教学模式的实践创新:

(1)正确的理解和辩证地把握教学模式的精髓

(2)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模式(3)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并完善教学模式(5)积极倡导并建构“学会学习”教学模式

27.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包括(1)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吃不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在、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2)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身体;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第三章

课 程

1、定义:课程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概念。一般说来,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2、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

3、课程分类:

(1)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2)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定义: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

程。

学校课程也称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

课程发展的制约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1)学科中心课程论(2)人文主义课程论(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5、定义: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

法的基础。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6、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具体而言,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地系列化活动。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定义:课程文件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其中,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是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8、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及基础性

9、教学计划主要由教育计划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构成。

10、课程设置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11、定义: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设计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2、课程实施结构: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动作结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方面的问题:(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说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以上七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13、定义: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施的过程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14、课程评价的分类:

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终结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两个重要的评价形式。

15、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第四章

德育

1、定义:德育:是教育按照一定社会或 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的教育活动。

2、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3、定义: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成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4、德育目标总要求:“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

5、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6、定义: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 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7、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8、定义: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9、德育过程是教育过程,品德形成过程是发展过程。

10、定义:德育过程的构成: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互相制约的要素构成。

11、定义: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

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12、定义:德育方法:是受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3、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情、意、行

14、定义: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15、定义: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在体验。

16、定义:意:即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17、定义: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

18、道德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

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19、道德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首先,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其次,不脱离学生这一主导活动和作为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再次,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它们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20、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式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的。教育者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的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21、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和渠道或形式。

(1)思想政治课教育和时事课(2)其他各学科教学(3)班主任工作

(4)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5)劳动与社会实践(6)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7)校外教育(8)校外环境建设(9)家庭(10)社会

22、团、队、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

23、德育原则:

定义: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指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4、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

说理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25、定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定义:说理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定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定义: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定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

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6、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定义: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定义: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好榜样等。

定义: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

务和组织活动等。

定义:陶冶法是通过创造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定义:品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它包括表扬奖励、批评与处理等方式。

27、定义:德育模式:是再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

28、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识模式、体谅模式、社会学习模仿模式等。其中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学习模仿模式重行。

29、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柯尔伯格进一步深化,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

体谅模式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首创。

30、定义: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

31、品德评价主要以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评价而展开。

32、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品德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评价而展开。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中,品德评价主要依托德育工作而展开。

33、品德评价的内容和标准:(1)学生道德认识的测评(2)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

34、品德评价的常用方法:整体印象评价;操行评定评价法;操行计量评定法

35、小学德育内容存在的误区:(1)要求面面俱到,造成学生负担过重。(2)脱离社会实际,形成学生双重人格

36、德育内容的实施:(1)注重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2)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进行道德教育

37、小学德育的方法:(1)由教材到内涵(2)由感性到理性(3)由理论到实践(4)由实践到习惯

第五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班级:是校内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编班原则把几十个年龄和学龄相当、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的正式群体。

2、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总之,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3、班级管理的目标:

是指班级管理者为实施有效管理,引导班级全体成员从本班实际出发,共同确定的班级组织活动质量规格和活动结果的预期要求。

班级管理的具体目标两部分组成:班级教育工作目标和班级管理工作目标

4、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

5、班级管理中存在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6、班级制度管理内容主要有:成文的制度和非成文的制度两种。

7、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

8、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9、定义: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10、定义: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得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1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

间的和谐氛围。

1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13、班集体的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4、班主任是学校里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管理者和教育者,是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

15、班主任角色的作用:

(1)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2)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3)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16、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4)争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5)评定学生操行

17、班主任工作方法:

(1)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2)合理确定班级角色位置(3)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4)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5)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18、班主任工作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

(2)正确教育,启发诱导

(3)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4)因人制宜,因材施教(5)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第六章

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

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2、课外活动的作用:

(1)加深、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2)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

(3)发展受教育者的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

3、课外活动的内容: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第一章 心理学基础

1、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心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3、法国二元论哲学家笛卡尔是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创始人。

4、德国感官生理学家韦伯首先确立了

感觉的差别阀限定律。

5、冯特是构造主义心理学奠基人,研究基础的化学与物理学的影响。

6、美国詹姆斯20世纪初创立机能主义心理学。7、1913年美国华生宣告行为主义诞生,后期代表人物斯金纳。8、1967年奈瑟将研究结果总结,明确了认知心理学说。瑞士皮亚杰揭示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9、20世纪50年代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人本主义心理学。

10、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1、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叫认识过程。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

代克提出的,有心理学之父之美名。

2、定义:教育心理学: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心理学。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3、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

4、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5.教师招聘考试优秀作文 篇五

上海教师考试网()。上海中公教育()联合制作

第一节 从面试公告的角度解读

“公告”就是公开告知,如今面试公告都会在网上发布,面试公告通常都会附有进入面试的应试者名单。参加完笔试的应试者应当时时关注所在地区教育局或报考单位的网页,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进入面试,其次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一些资料,以便为下一步的面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公开招聘面试公告通常包含以下内容:面试的时间、地点、形式、流程,面试的科目及教材版本,成绩计算办法,纪律要求,注意事项,进入面试的应试者名单(有的名单先于公告公布)等。

面试公告虽然是一种信息的公布,但绝不可小视,里面的信息很多,有效掌握这些信息,对应对面试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面试形式包括说课、试讲、限时问答即答辩等。应试者要仔细阅读面试公告,先弄清楚本次面试是哪种形式,以便利用已知的信息来着手准备自己的面试,这样就会少走弯路,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面试成功率。

对面试流程的了解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面试公告会对整个面试作出具体的流程安排,比如有些单位的面试流程是有选择的,可能只有说课,也可能先试讲,再答辩。应试者要注意做些相应的准备。

准确掌握面试的科目及教材版本等信息。应试者要在面试公告公布之日起就要对所需要用的教材进行预习。通常面试会在公告公布的一周之内进行,有的则会更快,应试者切忌背教案,而要备教案,一字之差,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因为面试本身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面试内容对于不同的应试者来说是相对变化的、灵活的,硬背下来的东西不一定适合面试时的氛围,而有效的准备则会给你的面试增添灵动的色彩。这种有效准备既包括对教材教案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准备,这就要求应试者把准备过程当成真实的面试,这样的准备才是充分的,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应试者还要对面试成绩的计算方法有所了解。例如,某地区教师公开招聘面试公告中说:面试分数按百分制计分,面试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合格,总成绩按笔试成绩30%+面试成绩70%计算。面试成绩要折合成总成绩的70%,面试的分量之重不言而喻,所以要对面试高度重视。有些应试者笔试成绩很高,觉得自己在面试中的把握很大,但却忽视了总成绩的计算方法,而功亏一篑。所以,应试者一定要注意总成绩的核算方法,从而在面试中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面试公告中所提示的信息一般很明朗,但也存在着潜在的信息,只有对面试公告进行全面细致的阅读与理解,才会对你的面试起到积极的、准确的指引作用。

下面列举两份面试公告,以帮助大家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区2009年教师公开招聘面试公告

为做好2009年××区教师公开招聘的面试工作,经区教师公开招聘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现将××区教师公开招聘面试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面试原则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二、面试对象

笔试入围人员。

三、面试的时间、地点

1.面试时间:2009年8月27日。

2.面试地点:××市第十六中学。

四、面试内容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技能测试,包括教案编写、授课和答辩三项内容,教案面试课题由主考、副主考现场抽签确定。报考区直学校的人员测试内容为学校现行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课程,教材为各学科必修Ⅰ;报考农村学校的人员测试内容为现行八年级第一学期课程,教材为各学科八年级上;报考职业学校的人员测试内容为职业学校相关学科课程。

五、面试程序

1.应试者须于2009年8月27日早晨6:50之前到达面试考点报到。

2.应试者面试顺序采用临时抽签的方法确定。

3.应试者编写教案:时间为60分钟。

4.授课及答辩:应试者进行无学生授课及答辩,时间为30分钟。

5.评分方法:考官组根据应试者教案、讲课和答辩的情况按照规范的评分标准进行综合打分。每组设5个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面试成绩保留2位小数,由主考官当场向应试者公布。

六、注意事项

1.应试者请于2009年8月24日至25日到××区人事局领取面试通知书,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2.应试者进入考点必须出示面试通知书、身份证、笔试准考证。

3.应试者可自带相应的教材,不准携带优秀教案、教辅等方面的书籍和通讯工具进入考场。

4.应试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考点抽签、编写教案、授课,不按时到场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资格。

5.按×价费〔2002〕298号文件规定,收取面试费80元。

××区人事局

××区教育局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县教育局2009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面试公告

根据××市教育局《2009年××市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公告》的精神,现将××县2009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面试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面试时间、地点

1.面试时间:2009年7月5日。

2.面试地点:××县实验小学。

二、面试办法

面试采取片断教学或技能测试办法进行,片断教学15分钟。其中艺术教育和幼儿园教师岗位技能测试30分钟。

三、面试内容

初中美术、历史、数学、计算机和小学计算机岗位面试内容为初中七年级现行使用的教材内容。小学英语岗位面试内容为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内容,小学教育(语文或数学)岗位面试内容为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内容。初中艺术教育岗位和幼儿园教师岗位面试内容相同,测试键盘乐器弹奏、视唱、朗读、舞蹈、绘画等方面基本技能。

四、成绩计算

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

五、有关事项

1.应试者于面试时间前一天下午3:00携带身份证、准考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到教育局人事股审核。凡有弄虚作假行为者,取消面试资格。

2.确定参加面试的应试者,教育局将提前2天电话联系,若面试人选放弃,则按应试者笔试成绩由高到低顺延递补面试人选。面试当天,应试者未按时到达面试考点的视为自动放弃面试。

3.面试时,应试者带身份证、准考证到测试点,不得携带教学资料和通讯工具。应试者使用的教材由教育局统一准备,撰写教案的笔自备。

4.参加面试的应试者成绩将在教育局网公布。

5.根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列名次,按照1∶1确定体检人选。参加体检人员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准考证。体检时间另行通知。有人员体检、考核(政审)不合格出现缺额时,在报考同一职位的考试成绩合格人员中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6.经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合格的应试者名单,在教育局网公示5个工作日。最后按人事属地管理原则报县人事局审批。

7.其他需咨询的有关事项,请与××县教育局人事股联系,联系电话:××××××,联系人:××老师 ××老师。教育局网址:http://。

××县教育局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日

面试是用人单位选聘录用人才的重要方法和必不可少的步骤,是供需双方相互加深了解的必要途径。面试不仅可以考核应试者的知识水平,而且可以观察应试者的仪态、气质、口才、应变能力和某些特殊技能。因此,择业过程中的面试是相当关键的一步。

从理论上讲,面试可以测评应试者的素质,但由于不同的人员甄选方法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只有扬长避短综合运用,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在人员甄选实践中尤其是在教师面试中,用人单位并不是以面试去测评一个人的所有素质,而是有选择地去测评应试者的潜在素质,也就是看这位应试者有没有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潜力。

由于教师的职业特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的面试内容与一般的职位面试有一定的区别。其面试测评的主要内容有:

一、仪表风度

这主要来自于对应试者的体型、外貌、衣着举止、精神状态等的观察所获取的信息。对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来说,公众对其仪表风度的要求是较高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外在的举止风度往往反映了一个人内在的心理品质。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有规律、注意自我约束、责任心强。而在教师公开招聘考试的面试中,仪表风度虽不是最重要的,但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参加教师公开招聘考试面试的应试者,可以化淡妆,不宜浓妆艳抹,刘海不要遮住眼睛,更不要烫发、染发,尽量做到清清爽爽。服饰要符合职业特点,教术科的应试者要穿正装,男士别忘了打领带,教体育的应试者则要穿运动服。妆容、服饰还要符合所教授学生的年龄层次,教授小学和教授高中,妆容和服饰绝不能一样,要既贴近学生的年龄层次又不失庄重。总之,女教师给人的感觉要既典雅又平易近人;男教师给人的感觉要挺拔而充满阳刚之气。

二、专业知识

对专业知识的考查既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知识的考试来进行,也可以通过面试了解应试者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此对其拥有的专业知识是否符合所要应聘职位的要求做出有效的判断。因此,面试可以作为对专业知识考试的一种必要的、有效的补充。面试对专业知识的考查更具灵活性和深度,所提问题也更接近职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专业知识对于教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发挥程度的高低关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整体教育质量程度的高低,所以作为教育队伍的后备力量,在没有成为教师之前,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还要广泛地涉猎多个学科的基本知识。

三、工作实践经验

这一点一般根据查阅应试者的个人简历或求职登记表,设计相关的提问以加以检验。向应试者查询有关背景及过去工作的情况,以证实其所具有的实践经验,还可以考查应试者的责任感、主动性、思维力、口头表达能力及遇事的理智状况等。在面试中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出现,所以应试者要在备考中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自己过去的工作或者实践经验作出反思,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都要总结。在面试时,不必将自己过去工作或实践中的优秀方面和盘托出,可以适当地说一些自己曾犯过的错误,以及自己又是怎样解决和反思的。在考官看来,这将不再是你的缺点,而是你的宝贵经历,对今后的工作会起到借鉴的作用。

四、口语表达能力

面试中的口语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应试者能否将自己的教育思想观点、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技能顺畅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考查的具体内容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感染力、音质、音调等。这一点对教师尤为重要,作为教师说话要言简意赅不失情感。应试者要格外注意,切记不要频繁出现口头语、非重点重复的话语、不合时宜的言论。例如:有些应试者在面试时很紧张,“嗯、这个、那个”等口头语总是重复出现,这其实就是紧张不自信的表现,即使你的内容很精彩,这些口头语也会使你的成绩打折扣。所以要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加注意和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五、综合分析能力

面试中的综合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应试者能否对考官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抓住本质,并且说理透彻、分析全面、条理清晰。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因为教师要将知识通过分析讲给学生,也就是把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传授给学生,因此,这一点也是不可小视的。

六、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

这一点主要看应试者对考官所提问题的理解是否准确,回答是否迅速、准确;对于突发问题的反应是否机智敏捷、回答恰当;对于意外事情的处理是否得当、妥当等。教师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教学体现出来的,比如说,课堂中教师的提问由学生回答之后,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相应的评价和引导,这就体现了教师的应变能力。因为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是不可预知的,这其实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还要具备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较强的专业素质等,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教师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具备综合能力。

七、人际交往能力

在面试中,通过询问应试者经常参与哪些社团活动,喜欢同哪种类型的人打交道,以及在日常社交场合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了解应试者的人际交往倾向和与人相处的技巧。教师面试中,测试应试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来体现,应试者要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要在这方面做些准备。

八、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

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教育工作者及其他相关的工作人员(如学校的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遇到上级批评指责、工作有压力或是个人荣誉受到冲击时,能够克制、容忍、理智地对待,不致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另一方面工作要有耐心和韧劲。这表现在对自己和对学生以及对工作的掌控能力上。

九、工作态度

这一点一是了解应试者对过去学习、工作的态度;二是了解其对现报考职位的态度。在过去学习或工作中态度不认真,做什么、做好做坏无所谓的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很难说能勤勤恳恳、认真负责。教师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这一职业要求工作态度必须严谨端正。

十、上进心、进取心

上进心、进取心强烈的人,一般都有事业上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积极努力。表现在努力把现有工作做好,且不安于现状,工作中常有创新。上进心不强的人,一般都是安于现状,无所事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什么事都不热心。

十一、求职动机

这一点是了解应试者为何希望来本单位工作,对哪类工作最感兴趣,在工作中追求什么,判断本单位所能提供的职位或工作条件等能否满足其工作要求和期望。

十二、业余兴趣与爱好

休闲时爱从事哪些运动,喜欢阅读哪些书籍,喜欢什么样的电视节目,有什么样的嗜好等这些属于应试者的兴趣和爱好的范畴。了解这些情况,以便为应试者被录用后在工作学习中展现个人魅力创造更多的机会,促进应试者的进步成长。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教师,就要从各方面来武装自己,这样才会真正地为教书育人打好基础。上海教师考试交流群:

上一篇:文档某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下一篇: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