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精选16篇)
1.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篇一
谈谈自己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做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知识的不断增加,思想也变得丰富,所以老师开始感慨“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特别是表现在课堂上,各种不良习惯都会出现,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采取管、卡、压等办法以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为了建立有利于教与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我想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
一、以情唤情
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做小动作,在所难免,这是小学生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譬如,当教学进入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教学转入基调哀愁 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凄凉的心情感染学生;当教学要求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时,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当教学呼唤思维逻辑严密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示给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另一方面,对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言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课堂管理。轻敲响鼓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错的反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
三、目光暗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外,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目无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教室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潜能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四、动作指引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互相感知的意识信号。如教师的对回答问题错误的同学可以给以鼓励的目光;回答正确的同学流露满意和赞许的点头;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导引学生意识,可以把自己的意图、教学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教师启示的思路去学习,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创造。教师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与喜爱,可以达到移情传神的功效。甚至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的作用。
五、冷却制动
在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铃响后,你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追逐打闹。即使他们看到老师来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戏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中尚未清醒。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在课堂上,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会出现一种反激的浪花如一股回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现出言谈举止的“出格”。这时教师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斥。因为上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变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倾向。上述行为可姑且看成是学生卸下某种心理负担、转换思维、接受新课的准备。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讲台,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恢复教学秩序。
六、旁敲侧击
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七、分组约束
课堂教学一般都分有学习小组,4-6人不拘。每组既有优生,又有潜能生。组长可由优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一方面使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们“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是管理者。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优、良、中三个不固定的,由教师内部掌握的程度级。通过程度级对学生实行异步管理。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而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的要求。这种管理,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学习、身心同时进步的效果。
八、自我管理
当课堂教学已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基本养成,自控力、自自力都大大提高,这时可由学生自我管理。“管”是为了达到不管,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这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学会管理。同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采用各种方式,使教学都成为一个个开放系统,使教学贴近生活,从而不断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篇二
一、报读开放大学的学习动机, 是保证开放大学的学习在网上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必要因素
开放大学的学习主要以学校指导, 自学为主的学习形式, 和普通的全日制教育有本质的区别, 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处理问题要迅捷, 要主动进行主题引导, 提高解决学生问题的实效性, 以吸引学生积极参加, 提升学生的实际参与率。所以, 开放大学的学习明确告诉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习的内容, 而且要有学习的目标以及如何达到学习目标。开放大学的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 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校老师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以及确保学生将来能顺利毕业的关键所在, 应引起开放大学的老师在安排教学时的高度重视。
二、确保学生参加网上教学活动是实现网上有效教学的基础, 同时又是提升学生最高学习收益的根本因素
有效的网上教学需要导学教师和学生在同一个学习平台上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 只有实际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 学生才能得到网上各项教学资源信息以及教师提供的各项教学支持服务, 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学生还是比较关心课程的成绩的, 在教学管理中, 只要学生参加了, 就应在测试中有所体现。如果学生很少参加网上教学活动, 不仅会造成网上教学资源的浪费, 而且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成绩则无法通过。
三、开放大学的教学主要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为导向
在开放大学的学习教学中, 教师通过“人性化”的交互教学设计、良好的情感沟通及合理的组织实施教学互动, 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参加网上教学互动,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像我班的有些学生, 由于以前条件的限制, 文凭不高, 工作能力非常高, 而且是自己行业的排头兵, 把班级的事务交给这些学生, 比好多老师都做得好, 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学生将来毕业了, 拿到的不仅仅是一张纸, 而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美好时光。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监控评价是管理开放大学教学的有效保障
在开放大学的学习教学管理中, 及时对网上教学质量及成效进行跟踪与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 是实现网上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老师可通过短信、微信、陌陌、QQ现代通讯工具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 老师了解学生对网上教学的效果做出评价, 也可通过不计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调查进行分析评价,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以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所“获”、有所“得”的实现, 对学生主体性评价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价。
总之, 对开放大学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 是提高开放大学办学质量、检验学生学习水平、考核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 不管到什么时代, 对于开放大学的教学管理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需要为中心, 结合开放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系统设计规划, 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参与率, 切实强化教学支持服务,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3.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篇三
一、课堂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课前学生较兴奋,静不下来; 学生们进班时欢声笑语,无比兴奋,并不能入班即静,呈现良好的学习氛围。直至铃声响起,学生才稀稀拉拉地安静下来,有时也会有个别学生仍沉浸在课前的散漫氛围中。
2.课堂中总有几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中总有几个孩子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对小组合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会做出些哗众取宠的事,破坏整个课堂的纪律。
3.学生们完成课堂任务的效率参差不齐;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设置了些口头和笔头的任务。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势必会有快有慢。已完成的学生在等待其他同学的时候,略显无聊;没完成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已经完成,略显浮躁,他们便会选择随意且快速完成甚至放弃完成任务。
4.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有些同学不能专注聆听.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与此同时,有些学生就放松下来了,以一种事不关己的心态来随意表现,并不能真正耐心地倾听别人的答案。
5.学生对有趣教学环节的呈现会异常兴奋;考虑到在40分钟内,孩子们难免会开小差,教师会设置些有新意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会很兴奋,有的只关心讨论环节形式新颖有趣,而不能真正地操练英语对话等任务。
二、有效课堂学习管理对策
1.课堂前,以静制动。学生在上课前几分钟易于浮躁,侃侃而谈,甚至还打斗疯玩。争对这种情况,一开始我选择的是声嘶力竭,希望学生能如我所愿迅速安静下来,然而总是事与愿违。其实这时并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斥。因为上一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变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上述行为可姑且看成是学生卸下某种心理负担、转换思维、接受新课的准备。这时候就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各归原位,安静下来,恢复教学秩序。(1)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那些较兴奋调皮的孩子,教师要停下手头的事情,善于用目光提醒他们静下来。在他们静下来之后,教师可以及时表扬他们。(2)课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比如在上译林六下U6 Australia时,我在黑板上画澳大利亚地图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就瞬间被激发了,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期待着学习有关澳大利亚的知识。(3)让学生欣赏有趣且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比如在上朗文5B Chapter 3 Eating Habits时,课前我给学生们播放舌尖上的中国和米其林大厨现场做美食等短片,这时候想不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都难。(4)公布前一天作业检查情况,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并让他们辅助做得不好的同学订正。这样全班学生瞬间进入学习的状态。
2.游离生,巧拉回。对于班上学习兴致不高甚至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为了避免他们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需及时做出些相应调整。(1)教师课前精心备课时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讲究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由此在保证教学内容层次分明,逐步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的同时,学生们会对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深感兴趣,便无暇开小差,扰乱课堂秩序了。(2)当学生有调皮的苗头,老师应先用眼神示意阻止下;如果眼神阻止未果,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回答正确后,及时予以鼓励,并表达出老师期待他再次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但有时,必要及时地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3)班级分小组,小组间表现及时计分竞赛。组员会为了自己组的荣誉,互相努力互相约束,这样想捣乱的学生也就不会随心所欲了。
3.高效率完成任务。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时间参差不齐容易造成学生等待学生的现象。这段时间对做得快的学生来说是浪费的,做得慢的学生内心便会急躁甚至放弃任务。对于这一情况,我摸索出了一些对策。(1)在提出一些口头表达的问题之后,教师应当给所有学生留白十几秒或更长的时间来思考。每个人都经过了充分的思考,有自己的答案,当然他们也会和好奇其他学生的回答。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人回答,其他不专心听的现象发生。(2)在课件上呈现倒计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时间结束时,对及时完成的同学进行表扬,还可以按完成的人数计为到相应小组的得分。经过几次这样刺激的训练,相信学生们都会尽力在倒计时归零前完成的。(3)教师可以多关注效率低的学生,可以走到他们的身边,有意识地督促或者适当给予点拨,使其高效率完成任务。(4)课堂中,可以先对完成较快的学生进行现场检查或者批改。等其他学生都完成后,再一起评讲或者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成果。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把握好课堂学习管理,对每个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就我们新教师而言,在课堂学习有效管理方面经验不足,但是我们需要虚心向有经验教师学习与请教,吸收一些适合本班级情况的好的管理策略并及时做好总结。
参考文献:
[1]程彩玲.情景·结构·交际——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管理? 篇四
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制定有效的创新策略和执行方案,是企业创新战略的关键所在,值得大多数公司认真思考、重点解决的问题。
抓住创新决策的两大关键点
1.培养对市场和客户的有效洞察力
富有洞察力的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在于他们的企业信息源,市场信息来源途径多种多样,而且信息结构简单,传递迅捷,让高层决策者们及时掌握生动的市场一线信息,有益于创意的产生和决策。当然,这种信息的传递是在制度保障下的长时间持续。主动、富于预见性的、涉猎广泛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创新机会。
管理流程设计应该尽可能地有利于在组织内部广泛而迅捷地传递、分发信息。企业内部关于市场信息的处理可以通过书面、电子邮件及口头等多元化方式,通常这些信息是包含了原始数据以及统计总结的。在企业内部,经常性的、跨越不同职能部门的、面对面的方式有利于创意的产生。所有的流程最终使得整个企业真正融入了创新之中,这些流程不仅影响到管理层的日程计划安排、成为管理层经常谈论的话题、并激励企业成长。
建立起信息共享,共同成长的获益理念,用加深意识、建立认同感和不断质疑原先假设的方式来辅助、加强与内部员工及外部合作伙伴的直接沟通,充分的洞察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2.快速的执行和有效的风险控制能力
为了加速决策的进程,在对创新项目进行论证时,并不需要像传统项目一样,每各细节都要“详细证明是可行”的,
在创新项目的决策中,主要是要了解什么是竞争所最需要的,在行业及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确立一套明确的标准行动指南,明确在不同阶段的关键竞争因素,从而加快创新的决策程序。
通过理解成因、预期潜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快速反应的能力来降低风险。通过任用专家群在一套严格的审查流程中对战略和执行进行检讨。充分的讨论创新项目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通过开发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技术来降低风险。
一旦作出决策,通过监控运营系统,则必须以最有效的方法进行执行。企业对信息和行动进行管理,尽可能缩短在每一个步骤上花的时间。
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架构
1.C型组织
在这里,我们将C型组织定义为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以公开源文件为基本特征的、没有正式组织结构和边界的、由遍布全球的依靠共同的兴趣结合在一起的参与者组成的松散而又高效的新型组织形式。
C型组织相比传统组织具有以下特征及优势:C型组织没有正式的组织边界,能够将更多的创意纳入到组织中来,为我所用;C型组织追求更高目标的强有力的团队文化,企业文化富有激情和创意;在组织内实现充分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并对自己所付出的阶段性工作成果不要求索取相应的回报,所开发的呈现或产品供组织成员免费使用,没有商业秘密。C型组织,强调联络方式经济有效,几乎所有的开发工作都是在互联网上公开进行的。
2.矩阵制组织结构
5.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篇五
王波 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线全体教师思考的问题,探索的问题,更是一个数学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今的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的今天。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这中间,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从课堂提问这个自己角度来谈谈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是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也会很积极很主动,学习效果就会很好;反之呢,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就差一些。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是为提问而提问,提的是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效提问、无效提问。那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提问呢?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特征
1、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是一种最原始,却又是最有效的提问方法。教师精心设计的有目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问题提出后,适当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又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提问启发,重在“善诱”,要启发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所以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为重要。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
2、开放性,广泛性
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尽可能使所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进而答案也是开放的,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第二,提问对象的开放性,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成绩一般的学生,或学有困难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更要在我们的提问范畴内,如果这部分学生没有被调动起来,我们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失败的。
3、适度性,梯度性 对难点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梯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我们很常见的,如“对不对”之类的无效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这样的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投教师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真正的课堂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4、反馈性
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是课堂提问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选择恰当的回应方式会引起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及时正确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既可以纠正错误,强化学习动机,又可以激发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评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批评、训斥等消极的反馈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而肯定、赞扬的积极反馈方式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二、进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这就要教师主动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提问理念,掌握促进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要想进行有效提问,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问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提问时能神态要自然安祥,以亲切的眼神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也许,学生思维正确,也许学生思维出错,无论怎样的答案,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而是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提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创设出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氛围,才能使师生间情感交流畅通,才能消除学生的诸多心理障碍,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参与
2、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
课堂上低效重复的提问制约了我们教学效率的提高。我觉得要尽量减少问题的量,努力提高问题质,让问题少,让问题精,这才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的理由是什么?与其他同学的回答比你要怎么改?你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如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课前提问时只设计一个问题,那就是“通过前几课对三角形的研究,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我想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只要是在认真听课的学生就都会自觉地在脑中搜寻他所掌握的关于三角形方面的知识。就是这样短短的一句话的问题,却能很有效地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旧知,这的确值得我们学习。问题很简单,方式很简单,达到的效果却很不一般。长时间的教学,使自己深刻感觉:问题设计的如何,课堂质量真是不一样啊!,看来问题的设计还真需要我们老师下一番工夫啊!
3、掌握提问的言语策略
提问的言语特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课堂内师生间交往的主要形式就是言语交往,其中教师提问的言语是传达信息,刺激学生思想的主要工具。教师提问的言语既有在对话言语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即谈话双方互为听众,互相支持的情景性言语的特点,又具有独白言语所特有的严谨性、系统性和节奏性的特点,从而避免对话言语的随意性、间断性。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具有一定的准确性、间接性、形象性、情感性和节奏性。而提问与陈述、祈使相比是一种更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言语行为。如果教师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进行引问.往往容易被学生所忽略或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但是,如果教师以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引问加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提问的话,可使学生进入一种疑难情景,使得他必须集中精神来进行思考,并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和潜能来分析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质量,提高课堂质量。
4、要善于使用等候策略
在教师的提问前、在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之间、在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评价之间,教师要有意识的停顿,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等候策略。等待对激活学生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当教师学会把等候时间从1秒钟增加到3-5秒钟(特别是对于高水平的问题)时,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将出现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迸发出的思维火花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与收获。当然,等待的时间并不是机械固定的,也并不是越长越好,等待的时间与问题的思维水平层级相关。思维水平层级越低,所需要的等候时间就越少;反之,需要的等候时间就越长。教师应根据自己的问题水平确定自己的等候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时能正确把握住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心理,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与粗暴地打断沉默,急不可耐地寻求学生的答案相比,在从容的沉默后,教师更可能获得预期的结果,更可能与学生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因为在这个“时间差”里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
6.职场上:如何有效进行情绪管理? 篇六
对于情绪管理,目前有很多此方面的培训及教材可供参考,在这里列举一二。
□改变价值观法
很多情绪的产生,根源在于自己的内心,辟如:信念――认为世上的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价值观――认为在事件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最想得到的是什么;规条――认为事情该怎样做。正因为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有不同,所以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故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改变了,事情带给这个人的情绪就不同了。因此上,对待这种起因的情绪变化,必须先改变人对事情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这种方法适合于思想固执、喜欢认死理,俗话说的“一根筋”类型的员工。
□环境文化改变法
人造环境,环境育人。道理自然不言自明,固然有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说法,但现实中,结合工作的特点和人群的特点,营造或严肃,或轻松、或积极、或奋进的环境,相信同化的力量定能让一个人获得改变。这种方法适合于想改变但却动力不足类型的员工。
□先同后异法
遇到比较极端型的员工,一般情况下受到较大刺激或产生极端心里后,一般很难听进去别人的忠告,想要有效地帮其控制情绪,迅速抓住对方的思想症结,用理解的态度和语言撕破对方心里防线,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警方在智取中常见的一种做法。在面对该类型的员工时,此举也是一招妙棋。辟如某人因意外失去亲人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往往在化解对方的悲伤情绪时,我们会采用先同情怜悯的言语,而后才是节哀劝慰的言词,倘若不是而是直接劝慰,想想得到的结果会是什么?故对于此类型的人员,无论认同是对是错,是很有必要的。
□适度宣泄法
如果过分压抑可能会导致情绪困扰更加严重,所以在处理情绪员工及做情绪管理时,适度让其宣泄是很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其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而且同时会使其紧张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可以令其大哭、做剧烈的运动(跑步、打球等)、放声大叫或唱歌、听他的倾诉等等。
□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分为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自信心。如《羊皮卷丛书》中就遵循此种方法,当然平时也可以用以下一些暗示语:“我一定能行”、“不要紧张”、“不许发怒”等。另如想发怒时,提醒自已数10个数字再发怒,这不仅可以转移注意力,而且可做到三思而后行。
7.谈谈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 篇七
建设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有效控制就是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 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 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 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够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最终实现竣工决算控制在审定的概算额内, 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 为了有效管理控制工程造价, 应进行建设工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有效控制, 并加强工程建设中有关造价环节与制度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建设项目决策、设计、实施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
1 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
1.1 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 保证详实、准确。
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收集大量相关资料, 如收集项目设立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周边的环境、同行业的经营等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 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1.2 认真做好市场研究, 是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关键, 市
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作可能性分析。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 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 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为项目建设的论证提供必要的依据。
1.3 投资估算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可研内容。
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 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 这既是编制投资估算工作的关键, 也是下阶段的重要依据。
1.4 项目投资决策企业应采取集体决策制度, 组织工程技
术、财务等部门的相关专业人员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分析论证过程不仅要重视新设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分析, 还应立足节约, 充分重视项目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以减少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和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
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 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 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
2.1 优化设计方案,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满足。方案优化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 而且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时, 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在选择工艺技术方案时, 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 积极而稳妥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
2.2 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以控制工程造价
1) 分解投资和工程量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 它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个专业, 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 通过层层分解, 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 同时也实现了对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工程数量、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
2) 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也是限额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工程各实施阶段, 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 变更发生得越早, 损失越小, 反之就越大。应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 尤其是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 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3) 改革设计费的支付办法, 建立优化设计的激励机制笔者认为, 在设计评优中不能缺少对造价控制的评价。把投资效益作为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 既有利于促进设计人员树立经济观念, 又有利于激励工程造价人员努力工作, 更有利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深入开展。在设计合同中应约定激励性的设计费支付方式, 如对设计单位通过优化、限额设计而节省的投资, 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如因设计原因引起超额投资, 不仅要扣减设计费还应给予经济惩罚。
2.3 充分发挥造价管理人员作用, 变被动控制为主动管理。
造价人员从设计开始就应全面介入。因工程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或者说某种程度上希望工程造价越高越好, 只要技术可行, 安全可靠即可。所以, 要真正控制造价, 在设计中需发挥工程造价人员懂技术、精造价的优势, 使之参与设计, 密切配合设计人员。造价人员应充分利用功能定位, 并利用同类建筑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来优化设计, 降低工程造价。
3 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3.1 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合理确定工程造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推行和完善招投标制, 利用市场竞争达到优胜劣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
一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 加强对投标的监督;二是提高评标专家的业务素质, 对合理确定标底价及成本价等相关造价指标加强监控;三是在批准项目招标申请时应认真审查招标项目的资金落实情况, 施工企业也应加强自我保护, 不要盲目投标, 谨慎择标。四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标底和合同价的审查把关, 一方面不干预交易各方的市场竞争, 一方面保证价格竞争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依法维护建筑市场主体各方的合法权益。
3.2 加强材料价格的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 在工程成
本中, 材料费占总成本的60%左右, 因此加强材料成本控制在实现造价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好材料价管理与控制一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要确定一套有效的工程造价和材料价格信息发布机制。二是建立大型材料供应商短名单位, 与施工企业共同管理, 在保证材料质量情况下价格合理。三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管理控制新型及特殊材料价格。
3.3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竣工验收时, 应注意同设计方案对
照检查, 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 须经原项目批准机关认可, 未经批准同意, 擅自追加投资、改变设计、提高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的, 审查造价时不予承认, 有关部门还应追究责任。
3.4 加强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建设合同是承发包双方进
行工程建设、拨付工程价款、进行工程结算、工程索赔的依据, 为此, 必须把好合同的起草、审核、签订关, 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和违约索赔。
3.5 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业管理。
一方面要加大管理力度。理顺管理体制, 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 保证咨询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要认真做好工程造价咨询执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管理工作, 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建立一批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 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起中介作用, 充分发挥其在咨询服务和市场中介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3.6 加强工程类别划分和收费许可管理。
要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 防止工程类别划分的随意性。对违反规定随意压级压价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4 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竣工结算过程中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因此, 做好施工阶段投资控制中各有关方面因素的收集整理工作, 为顺利进行竣工结算准备完善的条件。施工期工程造价控制属于过程控制的范围, 此期间各环节控制点的工程计量、签证、变更及索赔的核定在竣工结算时需重新归集汇总。除此之外, 可转化为价款责任的合同约定内容在工程竣工后均会以货币形式体现。处理好施工过程中各类费用的归集和整理, 对于工程竣工结算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 篇八
关键词:教师绩效管理以人为本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在国内外企业已有一定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将其应用于我国学校教职工的管理则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促进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学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有必要对学校教师的绩效管理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基本特点
教师是知识型员工中的一类,有着独特的个性和品质,所从事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同于一般的传统工人。
(一)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含量。教师受过正规化的高等教育,掌握较高的学识,具有较高的学历、开阔的视野、积极的思维、强烈的求知欲望、较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其它方面的能力素养。
(二)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欲望。教师通常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热衷于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渴望展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金钱和晋升等传统的激励手段退居次要地位;而且教师特别注重他人、组织、团队和社会的评价,希望得到认同与尊重。他们更看重工作的成就,期待自己的工作对所在的群体和组织有所贡献。
(三)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工作自主性。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依靠自身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断产生新的知识成果。他们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自我管理与自我调节。
(四)双向选择性。随着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学校与教师之间的终身雇佣关系已经被打破,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表现决定是否聘用该教师,而另一方面,教师也有权决定自己是否留下来,一旦现有的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他们也可能会寻求新的职业机会。因此,教师更多的是对自己专业职业的承诺,而不是对组织的承诺。
(五)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
1、劳动过程复杂。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脑力劳动过程,以无形思考为主,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教师的工作没有固定的劳动规则,劳动监督对他们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
2、劳动考核复杂。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才,但培养人才的工作仅靠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这需要广大教师的通力合作。因此,教师的劳动成果通常是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这使得个人的绩效考核难度增大。
3、劳动成果复杂。教师的任务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便于他们最终在社会上能够生存下来,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够看得出来的。因此,教师的劳动成果具有滞后性,而且影响劳动成果的业绩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劳动成果相对不容易衡量。
二、教师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的定期考核,而非系统的绩效管理
很多学校的绩效管理往往只有单一的定期考核,缺乏对教师的绩效实施辅导和及时的绩效反馈,同时缺乏对教师的职业指导,因而不能体现考核对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目标的价值。而且,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充分及时的绩效沟通。上下级之间的绩效沟通常常只有考核后的正式的绩效反馈。而这种正式的绩效反馈一个学年才一次,根本不能及时地反馈教师的绩效状况,在反馈时上级领导的注意力也常常放在绩效考核的结果上,鲜有对绩效结果的解释、原因分析及相应的改善建议。另外,由于正式的绩效反馈传递的信息往往直接影响教师的薪酬和晋升,因而难以让员工与其上级领导能非常坦然地充分、深入沟通。
(二)绩效管理中缺乏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关注和指导
大多数学校在绩效管理中,无论是绩效指标的确定、目标的设定、绩效计划的制定,还是有关绩效的沟通,都只是围绕学校的教学成绩,而缺乏对教师个人的职业目标及职业发展的关注,更不用提学校领导对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了。关注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当然无可厚非。但忽视有着强烈职业成就需要的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无疑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三)考核结果只跟教师薪酬挂钩
单一的直接跟薪酬挂钩的绩效考核,不可避免的导致教师产生“考核就是秋后算账”的感觉。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学成绩好的给予奖励,对教学成绩差的给予处罚,似乎符合强化理论的观点,能使合乎组织需要的行为趋于重复出现。但即使按照强化理论,由于奖惩强化的不及时,事实上定期的考核评定及随后的“论功行赏”很难使人把考核评价及奖惩直接与导致这种结果的行为联系起来。教师是知识型员工中的一类,根据麦克莱兰的激励需要理论,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知识型员工,渴望得到怎样进行工作情况的及时反馈,简单的“奖优罚劣”很难激发其工作热情。
专家研究发现,事实上,知识型员工很在意自己在跟什么样的人合作以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相对于报酬,知识型员工在工作中更注重与同事的关系及来自同事的评价、信任、尊重(Jeffrey Pfeffer,1998)。调查显示,让知识型员工感到满意的工作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有较多的锻炼成长机会”、“工作环境和氛围好”、“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说明薪资只是基础性问题,而成长则是知识型员工关注的根本性问题。(“中国职业发展现状”,2004,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四)绩效考核唯量化的结果指标是尊
有的学校在绩效考核方面陷入了片面追求所谓“客观”的误区,以为只有可以量化的指标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教师的业绩。事实上,教师工作的相当部分是很难量化甚至不能够量化的,勉强量化的结果要么是考核时舍弃掉不能量化的部分,要么是选择的指标并不能反映绩效的真实情况,甚至会引导教师产生错误的行为。
这种唯量化的结果指标是尊的倾向一般源于考核体系设计者内心中对“绝对公平”的追求,认为只有用数量指标考核才能完全避免考评主体的主观误差。然而,即使是所谓“用数字说话”的数量指标,其真实客观性仍有赖于考评主体的观察、记录以及取舍——这些实际上都离不开考评者的主观判断。
这种做法还忽略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教师的工作中相当部分是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而个人在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中的贡献很难精确地度量。片面追求量化评价往往只看到人的共性,忽视了个体的特性。这是与强调个性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与追求个性的学校文化相悖的。
三、如何有效地实施教师的绩效管理
针对上述教师的特点,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师的绩效管理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那就是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尊重教师、发展教师、服务于教师。具体的原则有:
1、展现教师个性特长的原则
“以人为本”理念提出要以组织成员全面自在的发展为出发点,要求组织在
成员的岗位安排、教育培训等方面均以有利于人的特性潜质发挥,“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按其特点、特长进行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据此,“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就要坚持展现教师个性特长的原则,把如何弘扬教师的个性、发挥其特长以及寻找教师岗位和个人能力、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作为管理的主要目的,强调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用好教师的特长。
2、促进教师发展的原则
“以人为本”理念提出要创设一个能让人全面发展的环境,引导他们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努力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利于组织成员的个性化发展和在各自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干以及进行自我管理。据此,“以人为本”的教师绩效管理就要坚持促进教师发展的原则,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正面肯定,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发展的可能性并不断进步。当然,学校也应根据绩效考核中反映出来的不足之处,通过绩效反馈和面谈,跟教师商讨如何对绩效结果进行改进,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就是要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培养教师的终身就业能力,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
3、倡导教师间、教师与评估者间平等和谐关系的原则
“以人为本”理念要求组织中的所有成员放弃由岗位特别是职位带来的特权,平等友好地互相协调,使组织成员凝聚在一起,谋求各自的发展。据此,“以人为本”的教师绩效管理就要坚持倡导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者之间平等和谐关系的原则,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不能互相猜疑,或者引起排斥、敌对、嫉妒心理,导致关系紧张,而应强调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以提高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相互协调与合作的程度。
4、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原则
“以人为本”理念提出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的原则。要求组织的发展不能脱离组织成员个人的发展,不能单方面地要求组织成员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来适应组织,组织要参与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管理,将员工的个人发展纳入组织管理的范畴,从而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据此,“以人为本”的教师绩效管理就要坚持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原则,在关注教师个人绩效时也注意关注教师所在组织的绩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增强全局观念和集体观念,使教师意识到个人的高绩效与学校的高绩效相关,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也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应为学校实现目标做出贡献,在学校的发展成长中自己也得到发展、成长。
下面将根据上述原则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对教师实施绩效管理。
(一)以系统的绩效管理来取代以往单一的绩效考核
如图所示,教师的绩效管理应遵循系统的绩效管理流程,即按照制定绩效计划、绩效实施与辅导、绩效评估和绩效反馈面谈一次循环进行。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员工和上级主管双方的积极参与。
1、制定绩效计划
每个学期初,教师和其上级校领导一起讨论并制定本学期教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教师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怎样实现目标达成共识。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明确的知道了学校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将用怎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绩效,从而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以人为本”,应具有以下原则:①目标经过教师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②目标对教师和管理者而言都是清楚明了的,则教师可以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管理者可以评价教师的优劣;③目标是经过教师和管理者双方协商而制定的,双方都认为目标公平合理。
2、绩效实施与辅导
绩效计划制定以后,教师就可以按照计划努力工作。在这个阶段,学校领导不能听之任之、只等到时“验收”,而应该适时地辅导和督促,提供必要地指导,以帮助教师。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目标不能单凭个人之力就能完成,需要团队合作,这就要上级领导及时了解计划进展情况,并帮助教师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这种跟踪辅导还可以让上级主管及时记录教师的工作态度、行为和业绩,并及时记录。只有这样的绩效实施与辅导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3、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实施分类考评。“没有分类就没有管理”。首先,对于不同岗位的教师,应分别进行评估,制定不同的评估内容和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因为岗位不同,需要考核的内容就有所不同,自然标准也不同。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岗位,显然是不科学的。其次,对于不同等级职务的岗位,评估的具体设计也是不同的,如对讲师和教授,不同考评内容所占的权重就不同。再次,不同项目(如德、能、勤、绩)的考评也要分别进行。可见,实行分类评估,既应有可信的绝对值,又应有在相应岗位中的相对值,便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更重要的是,分类评价,使不同岗位的教师能够突出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特色,这是学校特色的基石。
第二,要开展适应性评价。适应性评价是对人岗匹配的评价。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和潜力,做到人岗的最佳匹配。在这一点上,西门子的做法值得借鉴。对那些一时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西门子不是把他们打入另类,而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换一个岗位,让他们试一试。许多时候,考核为“不称职”的教师通过调整,找到自己的位置,会干得与别人一样出色。这是学校管理者应该切记的。
4、绩效反馈面谈
在绩效反馈的过程中也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实现组织目标。评价者必须向教师反馈评估的结果。对个人行动效果的反馈,对于表现高效、明确的角色行为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在学习、动机理论研究领域里早已为人所熟知。从根本上说,激励人们达到工作目标的最有效管理措施,就是向人们提供他们已达到或未达到预定目标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教师才能了解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才能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改进工作的具体做法,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
(二)教师的绩效评估应突出教师的职业发展导向
作为有着强烈自我成就需要的教师,帮助其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获取终身就业能力,是对其最好的激励,最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最能体现“以人为本”。
1、绩效考核要兼顾学校(部门)目标和教师个人职业目标。教师的绩效目标要与其职业目标紧密相关,而不能只强调学校的业绩。即在制定绩效指标、目标及绩效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职业发展及其个人职业规划,使得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协调一致,教师在努力追求个人职业成功的同时,也促成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同时,由于教师的工作很多还需要与其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因此绩效考核也要兼顾个人业绩与团队业绩。
2、考核结果的使用要坚持“以人为本”,应突出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即帮助教师寻求提升能力、弥补缺陷
和不足、改善业绩的办法。
绩效评价不是目的,因此应当特别注意评价结果的运用。教师绩效评价结果主要可以运用到以下几个方面:工资津贴、奖金、评优、职务晋升和职称、培训教育。其中,应特别强调培训教育,要在绩效考核和适应性评价后,根据教师在某个方面的能力与潜质以及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培训是一种激励手段,培养是学校留住人才的法宝。那些成就感强的教师看重的是学校能否给他们一个开拓未来的机会。
学校应当让教师感觉到绩效管理的主要目是帮助其实现职业目标。当教师绩效未达到目标时,上级领导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帮助其分析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上,而决不能仅仅进行所谓“按章处罚”。
3、沟通应始终贯穿于绩效管理全过程。一般,教师是知识型员工中的一类,知识型员工对沟通的需要比较强烈,希望能让同事(包括上级)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同时也希望能与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尤其是各级主管应该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他们讨论、分析绩效状况和职业发展,并鼓励他们及时主动地反映工作中和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有当教师切实感受到上级愿意倾听并乐意帮助其实现职业目标时,绩效考核及整个绩效管理才会真正有效。
相比正式的沟通(如定期的书面报告、专门的绩效面谈和正式会议等),非正式的沟通(如非约定的谈话、偶遇时的聊天)更容易,也更频繁。正式沟通毕竟次数不多,如果没有非正式沟通的补充,绩效的反馈就不能做到及时且针对性强。事实上,主管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对教师做得好的方面应及时肯定与鼓励,而发现教师工作有不当的地方,尤其是明显偏离绩效计划时,应该适时地指出并辅导其改进,而不应视而不见,或等到定期的正式沟通时才提出。否则,就难以让教师认为考核是关注其跟工作相关的行为并以帮助其提升能力、改进绩效为主要目的。而且,非正式沟通更容易让教师觉得轻松,从而减轻教师的紧张和抵触情绪。
此外,学校还应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学校领导平时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工作,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好个别教师生活上的困难,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教师才能创造出良好的绩效。
总之,借助于系统有效的“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学校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其努力工作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及学校的目标,达到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双赢。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9.如何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篇九
我记得有一个专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是学生学习轻快活泼的有力保障。
一、课前反思,宏观把握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吃透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认真领悟新时期作为一名好教师的必备条件;系统梳理所学全部内容,分析每册、单元、节内容在全部教学内容中的地位和作用;每学年、学期教学内容的顺序是否合理,每部分教学时间安排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二、课中反思,微观搞活
课前准备的比较周详完美的教学设计,由于教师、学生、环境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实际效果不怎么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关注课堂上自身的表现,关注学生的眼神、动作和反应。上课时教师观察要仔细,不忽略小事,重视教学常规的运用。
1、如教师的声音是否宏量,可通过向学生提问,询问得知;板书、板图、板画是否清晰、合理,可通过在教室里走动时留意观察;
2、教师在上课时有没有把自己的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上,上课时感情是否饱满,能否以情动人;是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问题,是否过于武断,没有坚持鼓励和包容的原则,学生的话匣子有否打开,思维有没有处于活跃状态。
三、课后反思,总体突破
如果课中反思许多年轻教师还难以得心应手的话,那么课后反思是所有教师都有应该重视和坚持的。著名特级教师王树声在总结教学经验时有十年磨一课的精品意识。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记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四、博采众长,有效反思。
10.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它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整套系统化程序。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是“布道者”,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与培养技能同步进行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而要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具有有效性,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题。(首先我们来认识: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什么样的课就是有效的课?
(1)实现了预设目标的课就是有效的课。
(2)学生愿意学的课是有效的课。(形式和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
(3)有内容学的课是有效的课(有意义的)。
2、什么样的课是学生愿意学的课、有内容的课?课标指出:
(1)符合学生学习情绪、行为发展规律:兴趣---需要---挑战---探索学习---成功;
感受---模仿---学习---应用
(2)主题内容以他们熟悉的、想象的、怪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的和导引的;
(3)能促进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所学东西,并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4)能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产生愿意学的愿望;
(5)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产生要学的需要;
(6)能让学生产生“我能行”,感受到自身优势和潜力
明白了什么是有效教学设计,以及设计的基本理念,现在来看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二、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知识性强些,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但不管什么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对“能力”方面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案例分析:
比如今天李苗老师的《三顾茅庐》教学目标的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动作中,认识人物的内心与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广博的才能。
李老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是有效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方式,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知识的构建,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的选择
①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
比如《三顾茅庐》中李老师根据设计的三维目标选择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内容重点来学。从而起到内容服务与教学,达到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
②要注意选择“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探究性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
再比如说《三顾茅庐》中李老师通过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前后事情,通过让学生阅读、体会人物神态语言来学习刘备的虔诚,学生理解了,学会了,从而达到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③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
(2)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我认为也就是教学过程设计,这因人而异,我们不是有同课异构的说法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依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所学的知识,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打一个比方,当一个人想要去一个地方(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好了地点,方向,就看怎样去的问题了,也就是去的路线和方式,你可以走这条路,那条路,但有一条是最近的(教学过程),你可以步行,骑自行车,开小车,坐飞机,这就是(教学方法)。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的教学效果最好。
(3)重难点突破
比如李苗老师的《三顾茅庐》教学内容设计中,她选择了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前和张飞的谈话,到达前,到达时,到达后刘备的四个表现,体现了刘备是如何尊重人才,让学生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从而学习对人才要尊敬的品质。
因此我们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理清、把握的基础上,把重难点设计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化,简单化,即通过问题来解决重点和难点。当然,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注意科学性、挑战性、开放性、思考性、层次性、引导性。
(4)知识的构建。知识构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每一个框题的知识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当然框题之间的知识是有联系的。可以通过画树状图,也可以通过列提纲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在不违背科学性、逻辑性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构建。(5)训练题的精选。经典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选题必须是精细准确,现在的参考资料、各种的测试题漫天飞,良莠不齐,教师要精挑细选,选择质量高有代表性的题型,题型多样。必须依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选题,必须覆盖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三顾茅庐》最后也可以设计一个口语交际:假如你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个问题不理解,而小芳是你们班的学习标兵,这时你应该怎样做?让学生议议说说,从而达到课堂知识的巩固,也能体现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设计: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主要采取了“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来达成新课标 “三维统一”的要求,该模式旨在借助情境,围绕主题,层层设问,促进师生相互交流意见,突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总结:理性思考,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课堂是动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比如我在教学了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神奇的克隆》以后我写了这样的反思: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技术的科普类说明文,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有关克隆技术的科学知识。而在教学《神奇的克隆》一文时学生对于这类科普性质的说明文章,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储备,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更是知之甚少。而可以很脸红地说一句,我这个做教师的也是只知个大概,课前还要临时“充电”,以防课上被学生难倒。所以,科学知识的缺乏,这可能是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又一影响。如课文当中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就让我无法去说,只能告诉学生:“是爸爸妈妈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这就是有性繁殖。”看来,自己以后还要多看科普书籍,多学习科学知识,才能真正的上好科普性的课文,才能让学生真正畅享到语文的乐趣。
11.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年轻管理者;组织;有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50-2
1 年轻管理者的职场困惑
1.1 管理经验、人格魅力等影响管理实效的技能不足
管理者的任职经验对组织的规划和绩效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非权力性影响力,他的作用有其内在机理。但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年轻人往往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或能手,要么是业务上的骨干,要么是技术上的精英,他们大多都是因为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而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的,对于所在领域,他们的业务能力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管理经验欠缺、领导魅力不足等,这些都影响了工作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
1.2 组织中不同年龄管理者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无论是垂直层面进行沟通还是水平层面进行沟通,都有可能遇到不同年龄的其他管理者,或者是比自己年长的下属,也必然存在着由于年龄差距、受教育的背景、生活的时代背景等不同引起的与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差异,这个年轻管理者在寻找合适的管理对策中造成了另一种职业困惑。
2 年轻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管理能力
年轻管理者要具备管理知识,也要具备在管理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技能,做到知与行合一,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管理者要根据所处环境、岗位本身的实际情况,运用的各种管理方法、工具及技巧去实现管理目标,因此年轻管理者必须掌握如下能力:
2.1 计划管理能力
计划管理能力是管理者在管理中预测未来、设立目标、制订方案,以期能够经济地使用现有的资源,有效地把握未来发展,获得最大管理绩效的能力。包括战略决策能力、目标管理能力、计划控制能力等,关系到发展方向,是一种主动降低风险、提高效益的管理行为,是管理者的最为需要的技能。
2.2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对员工之间以及与外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交换的控制能力。管理者要在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有效且畅通的沟通与信息传播渠道,保障可以进行有效沟通。
2.3 团队管理能力
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只有通过采用团队这一种组织形式才能保持竞争力。管理者必须掌握团队的建立、运行、协调、评价方法,使用团队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4 积累经验的能力
积累经验,并不是你经历过了就能有经验积累,而是要通过刻苦、认真的反思反省过程,把一件事情做的好的、不好的地方总结出来,并用于指导日后的工作。
3 年轻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3.1 要善于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终生不辍地学习,年轻管理者得到认同主要是能力,而不是年龄、长相、权威,作为管理者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应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注重品德修养、总结实践经验并虚心学习他人经验,臻善个人素质,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成为组织决策的坚定执行者、有效引领下属的管理者、组织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卓有成效自我管理的示范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者,为组织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2 提高沟通艺术
著名管理学家巴纳德曾说:“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在组织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提升现代管理效能的必备途径,是管理者激励下属更好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途径;能够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团队优势,使整个组织围绕终极目标而进行良性运作。年轻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对沟通艺术的理解和运用。工作中很多事都需要沟通,如何才能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就必须讲究沟通艺术,提高沟通艺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沟通前要明确目的与思路,使用简清晰确的表达方式。在进行沟通前,首先要明确此次沟通的目的,围绕目的准确提炼沟通主题。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尽可能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肢体动作辅助,从而提高沟通效率。②沟通必须审时度势,注意调控情绪。EQ (情商)有高有低,强势的沟通者必然是高情商者。与他人或部门沟通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对方可能有些蛮不讲理,可能故弄玄机,可能在调动你的情绪,切不可气恼不止甚至大动干戈,而应冷静应对,必要时以不变应万变。因此自己应有应急的思维和能力,能及时调整对策,善于在变化中把握自己,知识面要广、反应要快,所需的论据和材料能信手拈来。③沟通要注意时机和方式。沟通效果受信息内容、环境条件、个人心情等的制约,其他影响沟通的环境因素还有组织特点、沟通双方社会地位、人际氛围与关系、沟通内容涉及的利害关系等等。沟通者主动把握环境和事态变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的不同沟通方式,分析揣测对方心理状态、情感需求等, 谨慎选择沟通时机。选择恰当的沟通时间与分寸对有效沟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遇事不要急,仔细找准并抓住沟通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尤为重要。
3.3 勇于创新
爱德华·德·波诺曾说过:“思维的质量决定我们未来的质量”。管理者作为一个组织的决策者,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组织创新至关重要。作为年轻的管理者,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树立创新意识,不做井底之蛙,把本来应该做好的事情做好,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拓展思维,走出惯有的、定势的思维模式,不断总结管理经验,找出有效实用的管理新办法,建立创造性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而促进组织管理成本的降低,工作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个人发展空间。
3.4 培养领导能力
年轻管理者在自己管理的范畴内是管理者,但又受更高级别领导管理,具有双重身份,领导能力的提升对于完成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①制定规范。年轻管理者在管理中要以理服人,以制度去管人。当下属明显违反了规章制度的时候,要及时制止并加以纠正,以此树立在组织内的权威和纪律的不可违反性。原则问题必须严肃处理,使下属潜意识里便产生对制度的约束的敬畏并使之模范执行;如果是那些并不严重、但很明显的错误,防微杜渐,简单纠正一下即可,不要上纲上线。②树立威信。根据巴纳德的观点,权威是存在于组织内的一种秩序,是信息交流的对话机制。因此,年轻的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有自己的底线,讲话、做事、与人交往都要把握好度。在团队内部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争取大家的支持,团队之间要以诚相待,团队与上级来往过程中要不卑不亢,要让团队成员对所属团队充满信心、心服口服。在做决定之前,要认真思考、谨慎表态,千万不能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授人以柄,影响自身权威。③有效决策。在现在国情下,管理者和团队成员间不可避免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往往掌握着更多、更新的消息,对于决策有很多原理,但做决策之前,还是要广泛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即使已经有了基本成熟的想法,也要通过征求意见把自己的想法变成大家的想法,改领导决策为集团决策。④用人之长。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独特的能力,任何团队都需要多样化的人才,管理者要主动了解并掌握下属的性格特点和业务水平,在有限的人员配备当中,发现下属的潜能,把他们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上去,充分发挥其特点和积极性,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总之,管理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领导方式,作为年轻的管理者平时应当注意自身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多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培养积极阳光的工作态度、使团队内上下齐心、事半功倍。提高管理艺术,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和管理个性,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上一层楼。
参 考 文 献
[1]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P.·Robbins),蒂莫西A贾奇(Timothy·A·.Judge)著.李原,孙健敏译.组织行为学(第12版)[M].
12.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十二
著名的外语教学专家H.H.Stern说过, 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 甚至更重要些。情感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重要手段。它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 提高学习兴趣、自信心、毅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情感素质, 就能提高学习质量。因此,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 又是教学的手段。
教学从“师爱”出发, 能够为学生架起“乐学”的“认知桥梁”。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也有人说, 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 学生也会爱老师。“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因果关系足以证明个中道理, 学生回报老师就会“爱屋及乌”, 爱老师所教的学科, 从而使学生进入乐学的境界, 学生在认知“教师──所教的学科”这两者关系时, 为达到认知平衡, 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如果对老师亲近, 那么他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感;另一种是学生如果对教师情感疏远, 那么他就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消极的情感。因此, 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师生间情感的协调, 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去年教的初三 (四) 班, 这班学生学习习惯很差, 上课总是乱哄哄的, 许多学生无心上学。由于课堂纪律差, 我经常骂他们, 学生对我有抵触情绪, 有个别学生有时和我对着干。在几次考试当中, 都是排在年级的最后的一名。在第三次中考模拟中, 我们班排在年级的最后的一名, 与第一名相差9分, 与倒数第二的差2分。知道结果后, 我没有像平常那样大骂他们一通, 而是和他们推心置腹地谈话。我对他们说:“同学们, 老师今天的心情很差, 你们是老师从初一带上来的, 你们考得这么差, 老师觉得非常对不起你们, 非常对不起你们的家长。老师平时骂你们也是操心过急, 太不注重你们的自尊。”有的同学马上说:“老师, 这不是你的错, 是我们的学习态度太差了, 我们太对不起你了。”我说:“同学们, 人的潜质是非常厉害的。你们很聪明, 如果你们端正学习态度, 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现在离中考还有三十多天, 我相信我们一定创造奇迹的。”通过这一次推心置腹地谈话, 课后我还分别和各个学生谈心, 我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 学生上我的课比以前专心多了, 全班掀起学英语的热情, 课后, 他们和我一起讨论难题。经过一个月的努力, 他们的中考成绩比三模成绩高12分, 由第三次模拟考试年级的倒数第一变成年级的第五名, 成了全校进步最大的班级, 创造了我教书十五年来的一个奇迹。
第思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平时注意情绪饱满, 以自己的情绪来影响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带着微笑, 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 自然地运用身体语言来配合教学, 如脸部表情、视觉的交流去吸引学生;用点头、微笑给学生以鼓励、勇气或暗示。平时课堂上既时性评定。为对学生马上给以评定“Good”、“Excellent”、“Very Well”学生答对了一半, 甚至答对其中的一点, 也就用“OK”、“Not too bad”等词来激励他们, 然后再指出其中的错误, 及时改正。对回答不出的学和颜悦色地说:“It doesn’t matter!”或“Think it over!”对“差生”少责备, 少挑剔, 而经常鼓励他们参与, 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对他们的进步及时给以表扬。对开小差的学生, 不是当堂训斥, 而是提问他们周围的同学而提醒他的注意。
初一的学生刚刚入学, 更需要老师的激励。初一 (3) 班的学生的听写很差, 我为了激励他们, 每天表扬获得100分的同学, 并且在德育操行分给他们加分。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每天的表扬, 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每天上课的时候, 他们非常认真学单词。以前听写不过关的同学很多, 现在由于对他们的激励, 每天听写不过关的同学很少。由于这个班的英语基础比较差, 测验的时候, 尽量出一些容易的题目, 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平时即使他们只是进步一分, 我都要进行表扬。初一 (3) 班的一位后进生对我说:“老师, 我最喜欢上英语课, 我小学只有50多分, 现在我可以考70多分, 我非常开心。”由于我经常表扬他们, 他们最喜欢上英语课, 上课前认真记单词, 上课时精神饱满, 学生学得开心, 我上课上得也开心。由于他们上课的热情高, 他们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成绩名列年级的前茅。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是非常关键的, 这比我们平时课堂效率低, 课后加班加点好得多。
2 用直观、情景进行教学
初学阶段, 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教具和表演等办法, 促进学生直接理解英语。
心理学研究证明, 实物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生看过或亲自接触过某些与词义有关的实物, 便能较快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单词。如Go for it七年级Starter Unit 2, 我带着这一课所要教的单词的实物 (夹克衫、地图、尺子、钢笔、钥匙) , 同时也叫学生各自带来。我先是自问自答把这课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以及生词引出来, 然后我问学生答, 或学生问我答以及学生互问互答,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 学生看见那些实物就会脱口说出英语。实物是最直观的教具, 我充分利用那些易于准备的实物和课室里的人和物, 密切结合教材的内容巧设情景, 如Go for it七年级Unit 7 How much are the pants?, 我利用教室的讲台作商店的柜台, 用各种各样的衣服当“货物”, 分别介绍句子:“This is my shop.”“It sells……”借助写有“Open”, “Closed”的招牌挂在“商店”门口, 介绍句子“The shop is open/closed.”师生同时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购物”的情景对话, 并要求“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如:Can I help you?I want……, How much are they (is it) (How much) do you w ant?Here you are……, 并表扬那些能灵活运用句子且有创意的学生, 如见面时使用招呼语: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买东西后说声Thank you. (Thanks) 离开商店时说声Good─bye, (Bye─bye) 。
通过表情、动作等非语言手段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又能正确揭示词语的意义, 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老师说:“Listen to me.”可以用手指着耳朵。“Open the books to page 5.”老师把书打开, 又指着页数给他们看。这种语态加上有声训练, 日积月累, 学生会听懂许多课堂用语, 听说能力有所提高。
我觉得英语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以情感的, 教学要有感染力;艺术是丰富多彩的, 教学应尽量做到形式多样。这样, 学生的情绪才能处于旺盛的状态, 才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乐于参加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的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随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泼, 认为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 而不是一种负担。这就能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英语教师应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让学生更自觉、更主动地学习, 因为“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法》.
13.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 篇十三
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在我们教学中具有潜在性、预知性、前瞻性。教师做为组织的引领者,过程的指导者,课后的评价者,对整体的教学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组织好课堂教学,抓好课堂纪律,是检验课堂优差的最好手段。特别是对于体育教师来讲,由于体育教师所面对的课堂,场地是空旷的,学生是兴奋的,因此教师要在这短短的40分钟中能不能使学生在这些时间内更好、更多、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呢?这个就是要看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课程安排的组织、学生活动内容的组织、教学流程的组织了。那么我们应该如果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组织呢?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实践经验,主要有这些方面。
1、做为教师要对于课堂组织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一节优秀的展示课和流畅的常态课中,我们都会看到教师的组织在整个课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认识到课堂组织的重要性,要严格的按照预设的教案来进行教学组织,要慎重的利用教学组织手段来形成班级的良好的班风,但是,一个流畅的教学组织过程,并不是单单一个参与者就可以实现的,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引领者也就是我们体育教师。
2、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样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性格、教学方式有所认识,这些就要使教师要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使师生能相互了解。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单一的教学手段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趣,学生一旦没有了学习兴趣教师组织的在好,课程内容在新意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要求。如:教师采用暗示这手段来解决课堂的组织,当某名或某几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在底下搞小动作时,教师应及时的用眼睛较长时间或多次注视这些同学,适当时可把课堂教学稍做暂停——但决不是对他们批评教育——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其把精力收回到课堂教学上来。这种做法既不耽误正常课堂教学,又行之有效的纠正了学生的小毛病。
14.如何进行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十四
1.在课堂上进行开放式提问
这里的“开放”并不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漫无目的地随意提问,而是要求问题本身不仅要和课堂所讲的知识有相关性,还要保证完成教学的目标,同时,尽量具有发散性,让学生思考课堂所讲知识以外的延展性内容。
当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的注意力不能局限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上,而应该多注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反映出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如果老师提问的答案,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那些学生几乎不需要思考,甚至可能完全不用思考。
2.采用激发兴趣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只是“一张嘴,一个黑板”,则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回答问题,产生学习兴趣,则学校效果会有明显提升。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提问方式可以不那么严肃,一些活泼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老师幽默的两三句话,可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进入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而跟随着老师的提问探求新知识。这种活泼的提问,能把数学学习中一些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例如,在教“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时可以引入“国际象棋棋盘放麦子的故事”。
3.把握提问的数量和质量,切实加强提问的有效性
首先,我反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但也不赞成“满堂问”。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把握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提问要适时恰当。这要求老师要熟悉教材特点,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提前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提问。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把握好问题的时机、数量和质量。不能在一开始,就一个问题问到底,难住学生,而应该把问题分层次抛出,先问小的容易的,再增加难度,问适中的,最后再问有深度的。这样一来,问题是递进的,一环扣一环,非常具有引导性,可以通过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深思。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一堂好课离不开生活实际。选择生活中熟悉的真实的数据作为课程资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比例尺》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提出问题,例如:谁知道中国有多大面积?有学生回答:960万平方公里。那为什么中国地图却这么小?有学生说缩小了。接着问:我们祖国的各个地方的面积大小不一,怎么缩小呢?这种现实问题的存在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学生说:按一定的尺度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同学们也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并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多给学生创设形象思维空间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一个心理过程,是通过分析与综合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现实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因此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的思维过程,即形象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多给学生创设形象思维空间,弥补学生已有感知的不足,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角”时,通过用直观形象的材料让学生实际操作,动手算算、划划、分分、摆摆、拼拼,引导学生提出假设,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与重新组合,以事实为依据来验证假设,并且不断地对假设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并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三、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
同一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就像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绘画一样,数学课堂学习也是如此,有的学生爱举手回答问题,哪怕是错误的,而有的学生则不轻易举手,即使心中已有了答案,还有的学生想举不敢举。这时就需要对症下药,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受伤害。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好强心,他们做梦也想超越他人,他们有权利得到社会、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只是有的学生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缺少自信心,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实践与探索中认识数学、了解数学。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一,教师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拓宽,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读中有思、行中有思。第二,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课堂主体中走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或者指导者的角色。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转变师生角色,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理支持与认可。作为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对学生在课堂中发表的不同意见要认真倾听,并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减少学生思考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心理支持与认可。小学生没有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心理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和培养创新潜质的基础。
明确目标,建立学习兴趣
一个人要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样如此,学好数学,我们也要有目标,并不是盲目的去接受,而是要有目的的去学习,这样学起来才有动力,才能够学好。确立了目标就要有自信心,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做下去,在数学学习中,尤其是高中一年级的新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有时感到吃力,学不会,掌握不了,就有退缩现象的出现,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数学的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所以在学习数学时,通过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实例,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的信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极大的热情,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产生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多征求学生意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心理上的需求,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心的,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转变为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鼓励好奇生疑, 在“奇”中启思维
小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铺陈设疑,让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然后从各个方面去思考问题,多提问,并发表新见解。
比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示范摸一摸黑板的表面,在让学生去摸一摸课本的表面,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物体的表面。由于这些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得出面是有大有小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篮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茶杯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适时地引导,让学生知道: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能自己解决,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加强动手操作,在“做”中探新知
实践出真知。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获得新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小学阶段,数学课中有很多需要学生实践操作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新知识。不仅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5.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时态教学 篇十五
当教师问学生学过哪些时态时, 学生开始抢答:“一般现在时、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大家七嘴八舌, 想起一个是一个。教师只能举手示意大家暂停, 重新一个一个罗列, 学生杂乱无章的回答给了我们最起码两个信息: (1) 学生对时态的记忆是杂乱无章的, 没有考虑过时态之间的联系, 这样的记忆很容易有疏漏, 或者混淆。 (2) 学生对时态的理解很笼统。如学生回答的过去时里有很多细分, 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他们不懂得将时态分类:现在、过去、将来, 然后每一类再进行细分:一般、进行、完成。学生笼统的回答恰恰说明了他们对此的理解很粗浅, 而这种问题很有可能是教授不当引起的。很多时候为了赶进度, 怕麻烦等原因, 我们依旧采用很传统的方式讲授时态:给例句、讲意思、讲结构、操练习题。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一般都在忙着记笔记, 所谓的操练只是照着模式套一套。一节课下来,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 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 因而形成不了深刻的理解, 这直接导致了语法课的枯燥乏味, 学生越学越没劲,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结合教学实践, 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给予关注。
一、详细了解学情
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任何教材之前所具备的先备知识。有意义的学习, 只能产生于在学生已有充分先备知识的基础上。换言之, 只有配合学生能力与经验的教学, 学生才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 一些常见时态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等都有过接触, 学生对此并不完全陌生。初中阶段, 教师在新授这些时态之前可以想办法了解学生对这些时态的了解情况, 形式可以多样, 例如我在准备教现在进行时的前2天, 发给学生一份调查问卷, 如下:
同学, 你好。
请问
调查后发现, 学生都学过现在进行时, 对其意义等基本概念比较清楚, 但对用法的掌握情况不一, 主要问题出在be动词使用不当, have的现在分词形式没有去e, 现在进行时结构只有部分学生能写出, 时间状语一般只知道now, look, listen.学生主要在现在进行时结构、现在分词的构成和现在进行时的时间状语的罗列上有问题。了解学情不仅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 更要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 从而帮助学生更系统、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目标, 感受成功, 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因此, 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合作, 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时态课如果按照传统方法按部就班地上, 课堂就会枯燥乏味, 只有部分学生真正参与, 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忙着记笔记, 根本来不及思考, 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很累, 学习效果不好。根据学情了解的结果看, 基本每种时态学生都不是完全陌生, 只是了解的情况参差不齐。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了四人小组合作, 把关于时态的一般内容如概念、结构、时间状语等制作成学案, 让学生在自己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巡回了解讨论结果, 并解答个别小组的提问。小组讨论完以后, 教师集中讲解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统一的答案, 并补充一些特殊用法。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每位学生都活动了起来, 当小组中有不一致的答案时, 组员就会进行讨论, 这样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讲解中, 同时可以及时解答问题。实践证明, 学生自己讨论出来的结果不仅理解深刻, 而且记忆持久。
三、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 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在不断变化。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 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 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7B Unit 5中, 语法部分内容为一般过去时, 在讲授完动词过去式构成方法后, 我立刻将第六单元Study Skills部分关于动词过去式“-d/-ed”发音规则的内容提到这里, 请学生一起尝试总结“-d/-ed”的发音规则:清跟清, 浊跟浊, 元音后面还是浊, /t/, /d/后面读/id/。朗朗上口的顺口溜,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讲到不规则动词过去式时, 我带领学生翻到书后的不规则动词表, 和学生一起划出学过的不规则动词, 同时带领他们朗读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并将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读法录成音频, 发给学生回去模仿练读。经过这两个环节, 学生对动词的过去式尤其是不规则动词过去式的掌握情况从根本上有所好转。很多时候, 教学需要趁热打铁, 相关内容及时跟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如果呆板地按照课本的单元板块教学, 就会导致一些内容失去连贯性, 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就会出现断档, 这样反而不利于教学。
四、利用对比内化知识
时态学习的困难不是出现在学习一种时态时, 而是出现在多种时态混合在一起时。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判断出时态, 甚至是简单的题目。我们在时态教学过程中没有进行足够的对比, 每学习一种新的时态后, 都应该带领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时态, 让学生实践, 比较它们之间的结构区别和使用场合区别, 尤其像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之类的本身就很容易混淆的时态。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对比练习, 在进行充足的对比操练后, 学生对混合时态的辨别力就会有所增强。
五、跳出时态小框框
教学中我们往往对时态的练习停留在习题上, 认为学生犯错是因为这个语言点讲解不够。其实不然, 所有的语法点都是相互联系的, 我们需要带领学生将时态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 尝试在运用中更好地掌握不同的时态。我们可以创设情境, 围绕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以听说读写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 运用会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 运用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16.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篇十六
一、建立学生档案
要搞好班级管理,首先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家庭状况,然后通过观察分析,建立学生档案。便于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减少班主任工作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制定远、近目标
新学期一开始,就要逐个找学生谈心,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近期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要制定得容易实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对照行为规范,改掉一个缺点等。长远目标可增加一些难度,如体育达标、理想的实现等。帮助学生制定长远目标,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达到自治自管的目的。
三、培养得力助手
学生中积极分子是班集体的骨干力量,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要把有一定威信、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挑选出来,担任班干部,还要对他们进行“就职培训”,教给他们管理班级的办法,让他们懂得如何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班主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探讨工作方法,指导班级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培养集体荣誉感
班集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看一个班集体是否有生机,能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先进集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因为集体荣誉感是班级集体的精神动力。
可分以下三个步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一步,找突破口。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根据这一特点,可把学生一天的活动分解、归类,把对比度较高的、能体现整体作用和个体作用的活动归为一类,如可把出操、集会、课外活动、整洁活动等归为一类,作为突破口。
第二步,攻突破口。针对突破口进行突破,利用日常对比度较高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情况下就能获得荣誉,在什么情况下会失去荣誉,在对比感受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让感受进一步升华,意识到优则荣、劣则耻,从而形成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集体荣誉感。
第三步,认识突破口。找准突破口,攻破突破口之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初步培养,在学生头脑中意识到集体荣誉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引导,明确“我”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集体的荣誉,形成人人争先创优、为班级增光添彩的风气。这样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形成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班队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要根据学校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好每一周的教育主题,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朗诵会、故事会、小品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就班级中所发生的事或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在班会上进行讨论,如“打游戏、看电视忘记了做作业对不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六、坚持正面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单纯幼稚,容易犯错误。作为小学生的班主任,应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教育实践证明,正面激励的教育方法比批评、训斥等教育方法效果要好,批评过多、过于严厉,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坚持正面教育,不断强化小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心理很重要。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推荐阅读:
浅谈班主任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09-26
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培训方案10-30
个人投资理财如何进行的安全、有效06-17
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10-22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如何进行有效的评课08-13
如何对高中生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06-24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写字教学11-15
如何进行初中几何证明题的教学10-31
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管理09-13
如何进行后勤食堂管理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