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2024-09-30

美术学科教学论文(13篇)

1.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篇一

实施美术教学改革 探索美术教学模式

【摘 要】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只是单一的教师讲授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新课改的实施,转变了这一教学观念。因此,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知识,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 美术教学 教师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扼杀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觉得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的美术教学模式应当以培养适应美术新课程要求的新型美术教师为目的,教材内容根植于美术课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当下活生生的美术教学生活。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交往互动的`教学观以及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观的教育理念。另外,培养方式、管理模式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途径而相应改变。学生通过专业美术方面的训练,掌握就业与升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美术教学这一门学科,涉及国画、西画、素描、色彩、设计等,以及运用计算机进行创作设计,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和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要切实得到增强,要更新教育观念,有效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只有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科学地认识与对待学生,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和谐的发展。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也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要求教师有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就些除了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外,更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反复探索。

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整个过程组织严谨,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也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根据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才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满足社会对美术专业的需求。

二、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方法

(一)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让学生自行观察先试着画,然后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通过对课堂实时布控,及时指导、矫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自由探索创作,大胆地把自己的构想显现出来。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产生了,学习兴趣也就随之产生,学习自主性也逐步得到改善。

(二)“尝试创新法”激起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美术与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等学科融会贯通、综合一体,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习惯,将各学科综合利用。要鼓励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发现不同材料的运用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刺激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创作,除了利用水粉、铅笔、油画棒等常用的表现技法外。还可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或者多种材料结合进行创作表现,如用油画棒与水粉结合绘画,由于两者不相溶的特点,会产生独特的绘画效果,或者粉笔在砂纸上进行作画,产生粗糙质朴的纹理,画面有种原始之美,也可以利用吹塑纸、泡沫纸等制作剪贴画、卡片、精美的小书签等。由于学生在创作中力求有新发现,因而作品便充满着创新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风格。也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以及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展望等文化资源,对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合理调整与选择。

(三)让生活走进课堂的“亲身实践法”。我经常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写生,感受恭城桃花的浪漫,引导学生感知大自然的万千姿态;组织学生定期举办画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也帮助学生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设计这些活动,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就使得学生真切体验到生活处处皆美术,美术离不开生活。这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探索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还使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在兴趣的激励下逐步得到培养。

三、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差异,摒弃过去重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的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如在教学国画荷花,我先组织学生到荷花池塘观察荷花的形态结构,再介绍国画的构图、墨色变化、笔法等, 结合欣赏古今的荷花作品,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自己理想中的荷花图。此时的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并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再有就是激发学生为就业岗位与继续升学的目标而奋进。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想找一份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小部分是为了继续升学深造。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总之,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拓展知识,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对美术专业的热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和方法,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职幼儿师范专业美术教学的前景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成尚荣. 现代生活教育案例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3] 陆志平,辜伟节. 我们怎样上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篇二

从传统民间发源而来的民间美术, 是下层人们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时其具有下层民间文化的一般内涵以及性质。 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记载民众生活以及民俗的重要途径。 同时, 民间美术是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性的, 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而且能够有效地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 并且, 民间美术的功能大致有五个方面, 分别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生活功能以及文化功能。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应当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五大功能, 首先应当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采用各种贴近生活的题材形式, 让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形成是一种持久的态度, 同时,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方法,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贴近生活, 突出实用性

民间美术是不同于其他美术形式的, 其极其贴近现实生活, 因此, 学生所学习的各种民间美术的内容应当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 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民间美术由于地域差异, 给学生带来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本地的民间美术资源, 充分突出其功能性, 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 随着多元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意识, 形成良好的朴素的视觉文化,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认识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其与小学美术的结合点, 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在民间美术中, 其通常以视觉形象来表现民众的思想观念以及情感审美, 以此来丰富民众的精神物质生活。同样, 随着多元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意识以及形成良好的朴素的视觉文化, 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根据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其与小学美术的结合点来进行探究, 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文华.民间美术与少儿绘画的融合[J].江西教育, 2012 (33) .

3.推进民间美术 强化美术教学 篇三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功能

一、民间美术的功能

从传统民间发源而来的民间美术,是下层人们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其具有下层民间文化的一般内涵以及性质。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记载民众生活以及民俗的重要途径。同时,民间美术是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性的,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并且,民间美术的功能大致有五个方面,分别是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生活功能以及文化功能。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五大功能,首先应当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升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采用各种贴近生活的题材形式,让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形成是一种持久的态度,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方法,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贴近生活,突出实用性

民间美术是不同于其他美术形式的,其极其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学生所学习的各种民间美术的内容应当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民间美术由于地域差异,给学生带来了更多选择的余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本地的民间美术资源,充分突出其功能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随着多元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图像意识,形成良好的朴素的视觉文化,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认识民间美术的特征以及其与小学美术的结合点,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华.民间美术与少儿绘画的融合[J].江西教育,2012(33).

[2]王梁梦.如何把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课堂[J].学园, 2014(19).

4.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篇四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己成为学科教改研究的总课题。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结构。把一堂美术课设计成“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讲解示范点拨;练习讲座辅导;评讲小结提炼”五步进行,是比较理想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观察欣赏激趣。上课开始用2——3分钟引导学生审美技巧,唤起创造美的欲望。教师先出示范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从整幅中找感觉,找画了些什么,表达什么意思等。学生觉得好看极了,这好看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于是再进一 步观察,学生从范画中逐步发现了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逐步体会到这大一点、小一点;上一点、下一点;这繁一点、简一点无一不是画家娴熟技巧的体现,无一不凝聚着画家的思想、阅历的精华。通过这一步步地观察,学生们接受了美的熏陶,体会到画的笔墨情趣,也从中找到了一些作画的步骤、构图的方法、笔墨的技巧等。在强烈兴趣的趋使下学生们创造美的欲望油然而生。他们感到画这样的画并不难,自己完全可以也去试试。

第二步发现探索尝试。找到创造美的途径。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学习,已初步发现了一些创造美的方法,找到了一些笔墨技巧,并跃跃欲试,根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教师不妨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尝一尝、试一试,实践一下自己的发现,展示一下自己的感觉。布置全班同学用自己从探索中发现的方法去画画。与此同时,请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讲自己的发现,上讲台表演白己的发现,让他们充分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才能。

第三步讲解示范点拨。1——10分钟时间,让学生掌握到正确的创造美的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的情况,再进行一步步的示范讲解。示范和讲解要同时进行,对于学生尝试中的问题,教材中的重点部分教师一边精讲,一边示范。

例如在示范讲解山水画时,教师从构图开始,一山一石,一草一树地示范讲解,学生看得明白,学得真实,能较快地掌握技法。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持久,能有充分的信心完成创造美的活动。

第四步练习讨论辅导。用15——20分钟,让学生体会美的真缔,进行创造美的实践,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学生经过前三个步骤结构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表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的方法,想要表现一下自己掌握程度的欲望之火已经越燃越烈,这时可以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去完成。至于他们怎样完成,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在同座或邻座间讨论后完成,也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在学生练习的同时,教师进行巡回辅导,重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美的理解,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每个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步评讲小结提炼。在本课结束前用1——2分钟展评学生的作业,总结本课所学,鼓励学生在创造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认识美,创造美。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小结,既可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知识系统化、理性化,又能使其结晶升华,产生新的飞跃。

5.美术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五

科目: 美术 教师: xxx 职称:xx 年级:七年级

周课时:1课时 教材名称:美术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所任班级基本情况及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数xx人,学生的来源很广,大部分来自于县城以及城镇。七年级学生对美术有浓厚兴趣,但兴趣和耐心不会太久,所以绘画对于他们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培养绘画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能力。但由于学生刚升入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稳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简要分析

本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教材内容充分完全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愉悦的学习美术课程。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把教学分为四个教学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

本学期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1、了解各种绘画工具和特性,并且学会掌握使用这些工具。
2、能够了解色彩,认识各种色彩大胆应用,创作不同的作品。
3、根据美术的特点明确学习态度,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4、采用各种形式激励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加入各种那个游戏进行学习,让他们不断的创作作品,展示自己,发表创作意图。
5、选择有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形式渗透教学,叫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本学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为适应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课堂上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开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择的功能,推行发展性评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中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学习,在玩中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1、从学生实际出发,备好课、上好课。
2、采用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运用教学媒体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接受美的熏陶。
4、实行新的评价手段,更加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5、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6、灵活改进示范过程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7、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周次

教 学 内 容

实施情况

第一周

开学第一课


第二周

欣赏评述:1.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第三周

欣赏评述:1.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第四周

欣赏评述:2.敦煌莫高窟


第五周

国庆放假


第六周

造型表现:1.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像


第七周

造型表现:2.线描装饰画


第八周

造型表现:3.大自然的色彩


第九周

造型表现:4.色彩与生活


第十周

造型表现:5.漫画


第十一周

设计应用:1.大家动手做条龙


第十二周

设计应用:2.生肖的联想


第十三周

设计应用:3.发现与创造


第十四周

综合探索:1.艺术节策划与美术设计


第十五周

综合探索:宣传品的设计


第十六周

综合探索:吉祥物的设计


第十七周

综合探索:面具的设计制作


第十八周

综合探索:展示设计


第十九周

学期期末测试


第二十周



二十一周



二十二周



备课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6.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篇六

【内容提要】:

高中美术班的素描教学不同于文化课,应严格遵循素描教学法度,循序渐进,把握学科特征因材施教,深入研究造型规律和结构特点,运用多种学习手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认知力、观察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关键词】:

造型 结构 个性 创新 因材施教

目前我们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深造的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高考美术专业中最根本的科目。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将所见到的客观物象在符合造型规律的前提下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素描造型艺术是创造不同类型的形体艺术,是研究主观世界一切物象造型规律的学科,在美术常规教学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同时它也被看作一门独立的艺术,因为一件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它要求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而这种“再创造”就是艺术。艺考生培训担负着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学员的任务,学生的专业辅导课就是我们的阵地。在三年的学习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学习绘画,提高学生的造型水平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要学生能将自然形体转变为艺术形体,这种本质和美感的表现就是素描造型艺术的主要特征─—形体的特征。而要表现这一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整理与概括的能力。

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育人目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避免学生少走弯路。系统、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了一个画者的艺术修养,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在教学中更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避免学生见啥画啥,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二、深入研究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造型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为宗旨,主要以线的形式来表现形体的穿插及构成关系,而明暗素描主要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来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主要特征是以明暗调子来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这两种素描没有本质的区别。素描规则告诉我们,没有不讲结构的造型艺术,也没有不注重结构的素描,结构是各种体系素描的命脉,点、线、面、质感、量感是素描的要素。我们从事的高中美术教育针对的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目标,一般遵循一套既定的程式。从内容上分有:静物→几何形体→石膏分面像→石膏人像→真人肖像的练习;从教学手段上分有写生、临摹和默写等方法上的训练,来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基本绘画技法与美学观念的统一。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个性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的领悟,是独特地运用美学法则的表现,但个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独创性的作品,对干初学者在学习素描时,临摹某某的作品,甚至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摹写,可以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在其今后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不可一味地摹仿,要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古人所说的“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绘画作品中“不可无我”即是在作画时不可无情。

高中美术生的教学是走“写实”的道路。三年里,在教师平常的示范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学习了教师的作画风格,这易造成全班学生的画一个样,这也许间接地扼杀了许多学生的艺术灵气。齐白石老人不是曾告诫自己的弟子:“学画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中意味不言而喻。教师应更多的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在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其自由发展,力争在班上形成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这样才能对学生在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作画个性是不能强制产生的,是其内在成长起来的,是其自我的必然反映,我们在教学中应融会贯通,灵活教学,因材施放,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花木来,使艺术界更加绚丽多彩。

要始终强调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可被动地刻画对象,人云亦云,同时在素描训练中寻求简练合情合理地表现见到的物体或人物,以达到形神兼备,丰富而又洗炼,严谨而又生动。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其表现整个画面形的能力。

我们高中素描基础教学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要提高其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现实的表现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自身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来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总之,美术教学是一个立体的教学过程,中间很多内容和经验都要靠平时去积累去总结和反思,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浅见,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提高。

用心

爱心

7.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篇七

一、什么是乡土美术

“乡土”是属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 是其他任何美术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 可能不值什么钱, 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乡土美术 (或称民间美术) 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唤起人们情感的认同, 其简洁明快、博大宽厚、热情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在美术乡土教材的编排上, 要充分利用、发挥乡土美术的独特作用, 继承、发扬乡土美术的优良传统。

二、乡土美术运用的现状

作为一个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 我感到当代的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距, 主副课分化的严重性, 家长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等, 种种原因决定农村美术教学很难在当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根据笔者调查, 当地农村美术教学主要都以教课书为主, 很少利用周围现有的美术资源去进行教学, 并且有时还很难保证学生一星期一节的美术课, 可有可无。可以说, 在当地美术教学乡土教材的运用几乎为零, 乡土教材的运用严重的不足, 严重的滞后。

三、开发乡土美术教材的优势

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 乡土美术资源及其丰富, 章安古郡、临海古城墙、温领古鱼港、仙居白塔古镇等文化遗存, 只要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 再和当地的美术课本相结合, 就能使一节无关紧要的副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堂美术课。

四、开发乡土美术的途径

长期以来, 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 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 认识艺术的基础, 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 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 挖掘生活的美, 乡土文化的美”。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 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章安史称“章安郡”, 历史文化悠久, 建有明清时期的老街。有记载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传说的金鳌山;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 然后做成幻灯片, 让学生欣赏, 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 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 还利用课余时间, 让学生自发到金鳌山、明清老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 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 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 还有的用手抚摸, 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 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 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 通过这样的活动, 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 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 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 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 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 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 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 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总之, 只要我们勤于留心, 善于动脑, 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资源, 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 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 利用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乡土美术的运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 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 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 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家乡的服装业也比较兴旺, 自然废弃的布角料也就多了, 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 教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 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我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 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4. 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 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节”等活动, 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 感受节日氛围, 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 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文化的艺术情感, 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 如何运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 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 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摘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合当地资源的优势,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当地的美术资源, 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关键词:美术教学,乡土美术资源,古建筑,地域特点,校内资源,传统节日资源

参考文献

[1]辜敏, 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

8.在中学美术教学引入民间美术 篇八

【关键词】民间美术 中学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16-02

艺术源于生活,民间美术又是艺术这个大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员,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民间美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结合的一种传统民族艺术,它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具有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的审美功能,更具有长期被人们所忽略的教育功能[1]。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再次着重强调“关注文化和生活”。阐述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是深刻的,学生应对中国文化加深理解,既有助于拓展美术学科的学习范围,也有助于民间美术的交流与传承。将其引入中学课堂,为中学美术教育所利用,并且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作用[2]。

一、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内容和实践的意义

1.民间美术引入课堂丰富了中学美术教学资源

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建议各地要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开发地方美术资源。现阶段在理论方面还是西方美术理论占主导地位,由于中学生平时对美术接触较少,加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要一下理解的确很难,民间美术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看到接触到的东西,同时我们又是每天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斌不需要刻意学习和理解,润物于无声,这是一种自然的浸润文献[3]。同时民间美术内容很丰富,如宁夏民间刺绣,民间剪纸,民间彩塑等等都可以作为学校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各种民俗活动,如满月礼,结婚礼,丧葬礼,节令,庙会,也可走出课堂,走入乡间,走访民间艺术传承人,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特点,艺术特色,了解民间美术背后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这么多的途径,这么多的渠道,这么多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在快乐游玩的过程中愉快地接受教学。教学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2.民间美术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民国时期,我国早期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美育》中指出,教育要以德育为中心,强调德育的重要作用。民间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内容很多。美术教育又处在教育的大范筹中,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最根本目的,尤其是的德育的提高和发展。在义务教育进行之前,我国民间艺人是身处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群众,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的创作题材多来源于生活与先祖们代代相传的故事,所以民间美术作品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深受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感染。民间艺人通过匠心独运的制作,将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精粹融入到民间美术作品的制作中,我们可以在民间美术作品上常常见到: 象征“孝”的卧冰求鲤,象征“悌”的孔融让梨,象征“信”的曾子杀猪,象征“敬”的程门立雪等题材。这些民间美术作品蕴含中华文明传统美德,使人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中华文明与传统道德的熏陶,起一定宣传教育作用。民间美术以图画、剪纸、皮影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中华文明传统美德,具有教化作用,使学生在欣赏、娱乐之余能够更直观的了解中华文明[4]。罗丹说美随处可见。对于我们,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为了发现、认识、创造美,就需要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学习掌握对世间的真善美丑的正确的认知力,鉴别力和判断力。

民间美术是各种学科的综合体,例如民间剪纸中有数学,几何知识,纸要折叠,折叠之后图案会成倍数增加,展开之后的图形有会是如何,我们要有一个空间概念的理解;剪纸中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又是历史文化知识;剪纸中的戏曲人物脸谱,又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知识;各地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都有其形成的不同地理特征这是地理知识;面塑的立体造型方法又涉及力学,几何,雕塑的知识;皮影有是光,电,色,影的艺术,又有很多物理,化学,美术的知识等等,民间美术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与很多知识之间存在很多内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民间美术教学把多种学科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综合的全面的素质。

3.民间美术的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打当地的历史文化,并促进本地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们的祖辈留给我们的珍贵艺术遗产,它的身上储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文化的、历史的、宗教的、审美的、伦理的种种信息。在经济开发的大潮中我们不能不加干预的任她自生自灭,传统文化的缺失,将造成民间美术的日益消亡。失去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之后,我们也将失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那么我们今后的发展更是不敢想象的。在当下需要我们重新认知、了解,继承和发扬它。所以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之有效地保护措施加以防范, 否则民间美术一旦失传,我们将无以为继, 原生态的民间美术也将一去不复返了,这样的后果是令人不寒而栗的。因此,作为传承和保护当地传统民间美术的民间美术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民间美术与课堂教学创新融合

1. 欣赏课中

在剪纸和花馍的造型表意中都注重象征性,不仅看重生动形象外在的表现形式,更重视造型蕴含的象征意义。象征性是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达相似或近似的概念、情感和思想,其造型特点通过谐音与寓意得以实现。谐音象征是民俗文化力较为显著的特征。在民间艺术中都可以看到谐音象征的影子。在面塑的造型中谐音象征的运用随处可见。如“鹿”,谐音“禄”,象征着加官进爵,高官厚禄;“鸡”,表“阳”谐音“吉”,“羊”,为“祥”,两者结合象征吉祥如意;“莲”,谐音“连”,“鱼”,谐音“余”,将莲与鱼放到一起象征连年有余。佛手象征福。 寓意象征较常见,主要有形象,意义,意象寓意等。形象寓意是以事物的形象来寄托一定的含义,如莲花寓意“女”和“阴”;意义寓意是比如用果实累累的葡萄,石榴多子来寓意“多子多孙”。用鸳鸯是成双成对来表达婚姻美满,出双入对,常用鱼戏莲的造型形象来寓意爱情甜蜜。而在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上册中的中国画欣赏课中的第二课借物寓意中说,借物寓意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抱负,志趣。在表作者的“意”时,就借以具体“物”体来表达。使作品更巧妙,更充分,更有感染力。这是写意画非常重要的特征。例如在齐白石《祖国万岁》中描绘一株生机盎然的万年青,枝叶饱满茁壮,花色鲜艳夺目,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繁荣昌盛,万年长青的美好祝愿。再如宋代郑思肖的《兰花图》用墨作兰,花叶萧疏却不画土地,表达国土被夺,忧伤屈辱,寓意宋人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就可以把民间剪纸,花馍和国画一起加以欣赏。就可以更好的利用日常所见的通俗易懂的民间美术,加深对国画中抽象的借物寓意的理解。endprint

2. 写生造型课中

花馍供品是人们内心意绪情感的物化表达,而非直接复制。供品的制作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内心情感对事物本身进行了加工改造。以概括的手法展现出事物的本来面貌。造型概括大胆取舍,强化特征。夸张、提炼、达到神似。在岚县花馍中的面老虎为例,将老虎兽中之王加以提炼概括,突出强化一个大大的王字在老虎的额头上,而对于老虎的四肢以简化处理。再如做兔要突出红眼,长耳;鹿要夸大鹿角;狮要突出大嘴和鬃毛等等。这样的造型就使对动物的一种高度的提炼概括,过程式,先造大的形状轮廓,再慢慢加入细节,最后画龙点睛。这与素描的造型是不谋而合的。在七年级上册人物写生的素描教学中就可引入以上这些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从中化解素描教学的造型练习中,概括起型的难点问题。使素描教学变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3.设计课中

剪纸是宁夏民间最常见的民间美术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 剪纸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已不在限于单纯的装饰图案“喜字”和“窗花”,伴随着新的设计理念的发展并与当代设计结合在一起,呈现不同的面貌 ,衍生出更多新的使用功能。有运用剪纸的剪刻技法创作出各种创意独特的图案,如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使用的图案。也有把剪纸的纹样加以提取并同生活用品相结合的日常用品图艺。为了是设计作品有所突破,一些设计师在镂空艺术的视觉特质中找到设计的灵感,创作家居设计作品;也又在服装设计融入剪纸团的。上海世界博览会里有很多的剪纸元素,波兰馆的龙,澳大利亚馆的蝴蝶饰物等,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我们可以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二单元第二课设计纹样中也可以民间剪纸的内容,比如,在剪纸团花的制作的过程是先将纸折叠,再将图案画于纸上,剪好后展开,但我们所画案,好不好看,符合不符合你预先的设计,这是很难说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展开后观察图案,并进一步做修改,并在此折回原样,重新画图再剪,循环往复,经过多次我们才能设计制作出漂亮的剪纸作品。而纹样设计也同样是这样的过程,先写生后变化,变化中还可以象剪纸一样添加纹样,就如剪纸中,剪好动物大轮廓之后可以在动物身上加如一些图案,如漩涡纹,锯齿纹。而图案也为了装饰效果,可以大胆添加纹样,这也是图案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从中了解掌握纹样的实际的设计制作过程,也使晦涩难懂的创新设计变得水到渠成。

三、总结

本研究从民间美术融入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提出一点方向进行浅显的探讨。无奈人力、时间的有限,研究很不深入,离课堂教学实践还有很大距离。地方民间美术应用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仅凭数人之力,远远不够,由此看来本研究更是沧海一粟,所以如果要进行深入研究,必先有一个较详尽细致的统计,需要有更加全面、广博的知识和教学经验作为基础,更为严谨的教学过程及评价总结。总之,盼望能有更多的同行加入到此项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J].美术研究,2003,(03).

[2]杨先让.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位置[J].美术,1988,(07).

[4]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150.

9.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篇九

本课是关于美术欣赏理论知识的第一课。美术欣赏,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到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美术理论知识能有效的提高欣赏质量。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美术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2、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知道美术与社会生活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密切关系。重难点:对美术本质和特征的了解。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会涂鸦作画,把地上墙上画得到处都是,毫无疑问那是在画画,所以,应该说对于美术,我们是绝不陌生的,况且我们在小学、初中都已经真正的上过美术课。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是美术呢?(要求学生回答)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美术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术创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在现代社会,美术更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举例子:如室内设计:各种风格、服饰艺术:松糕鞋、雕塑:玉海广场的玉字造型等)从这些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出,美术要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立体的或平面的视觉形象,作为人们之间交流审美信息的手段,所以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他的种类主要有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简介各种类的特点。(作品欣赏)

(1)从本质上来看,美术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产品。周代的《盂鼎》记录着周王赏赐给奴隶主土地、奴隶的铭文,它包含着象征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观念盂铸此鼎以纪念,实际是宣扬自己的奴隶制特权,并表示忠于周王和纪念祖先。北京天坛的祈年殿是明清两个朝代帝王举行祭礼的建筑,包含着祈求上天“赐予丰?quot;的信仰。罗丹的《思》塑造了一个非常年轻、秀美的女性头像,她低着头,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禁闭的双唇,表现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仿佛陷入无法摆脱社会束缚的沉思,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不具形的”思想“在静止的”物质“中吐放出来,就像罗丹自己说的:”形体表达内在的精神“,”一切都是思想“。由此可见,美术的本质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是通过 服务于某些中介环节而从属于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2)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战国的《虎座鸟形鼓架》中的鸟就是神话中的灵鸟”?quot;,传说它一出现就会“天下康宁”,完全是艺术构想出来的,但却是代表着中国民间传统审美观念的形象。

(3)美术创作是个体性精神劳动,必然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有的时候,抽象美术比具象美术在形式美感方面能激起更动人的效应。有些现代主义美术是反映一种意向,它只是搅动人们的情绪,不产生任何美感,甚至使人产生反感、恶感。然而,它可能产生某种启迪、暗示,使人感到有所领悟,也不失为是某种功能。这种美学观上的歧异,也是美术走向多元化的一端。心理机制十分复杂微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和丑的界限,有时难于断然划分,化腐朽为神奇的美术确实存在着。怎样使美和丑的矛盾归于统一,全在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审美的原理和艺术的法则反映现实世界。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采用了立体主义的分解与组合手法,表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忧虑。凡高的《星月夜》那动荡、闪烁的星空和景物表现出他独特的性格和骚动不安的潜意识活动。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也正由于这一特点,历史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和流派,从而可以满足人们复杂的审美要求。

2、美术的社会功能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身并没有什么美“与”不美“的界限,就像色彩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一样。事物和色彩之所以有”美“与”不美“的区别,都是在和人的”社会生活“发生关联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所以,”美“与”不美“是”人“自己的生活观念及价值取向的一种标准,特别是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意识反映。所以,黑格尔说”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没有”审美“的过程,谈不上”美术“的功能。因此美术的审美功能”是它最主要的功能。

当然,由于美术与社会生活联系的广泛性以及美术创作的多样性,美术的社会功能也不是单一的审美功能,而是体现在多方面的。概括地说,美术主要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好,接下去我们就欣赏作品来理解一下美术的社会功能。(作品欣赏)

(1)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形象地再现了抗日战士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无疑能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公益招贴画《维系生命的泉--粮食》以鲜明、醒目的形象突出揭示了“珍惜粮食”的含义,教育和提醒着人们 注意养成勤俭、节约的品质和作风。通过形象的感染与激发效能,启发观者的意识与情意活动,从而达到提高思想、品德和情操的目的。-----教育功能。(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美术的“素材”取自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本是分散的,艺术家把这些分散的“素材”集中起来,用自己的“构思”去“丰富”它,用自己的“构图”来提炼它,使现实生活的某个断面更加典型,呈现出来的画面、形象都以典型化了的特点而打动欣赏者。反过来说,欣赏者在这些典型的作品中之所以能够被“打动”,就是因为可以从中更清晰地认识“到”生活“的本质。-----认识功能。(3)《蒙娜丽莎》《虎座鸟形鼓架》当我们惊叹于达·芬奇是如何捕捉住蒙娜丽莎容貌与内心的迷人魅力的时候,当我们佩服于我国先民是以何等巧妙的智慧创造出那优美而又寄寓着美好愿望的凤鸟形象的时候,或者是置身于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建筑环境中的时候,就会从这些美的创造中获取到全身心的审美满足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审美功能。当然,”审美功能“还决定于欣赏者的”心境“和”情绪“状态。同样的自然山川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是”山河无限好“,在另一些人看来,又可以是”满目萧条“的”残山剩水“。大自然作为”审美客体“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之所以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完全与审美主体的心境、情绪和他们不同的生活阅历有关。但是,不论他们的感受有多么大的不同,作为美术?quot;审美功能”,其作用都能使审美主体在或优美、或恬适、或悲壮、或苍凉、或雄浑、或冷寂的一种“意蕴”中得到“审美”体验,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某种“解脱”和慰籍。

这三个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因为美术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主要是依靠情感的引导和美的感染潜移默化地实现的,而培养美感和陶冶情操也起着认识和教育作用。事实上,具体作品更加明显地体现哪种功能,是各有侧重的。总起来说,美术的社会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普及教育,开拓文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3、美术欣赏、体会

美术实现它的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美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欣赏是一种感情与认识、感受与理解相统一的精神活动。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完整统一体,它们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内容是形式的精神内涵,形式是内容的物质外观。但是,美术欣赏的方法和渠道则是从外部形式美的感受开始,由表及里地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到形象的深层。(作品欣赏,由学生来体会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说出感受)如招贴画《维系生命的泉--粮食》首先使人感到它那明亮的容器和麦穗的剪影,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首先使人感到的是一些奇怪的形状和色彩。这些直觉的感受经常会和联想、想象、幻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就能逐步接受美术家所传达的信息,从而把握到作品所揭示的那种思想意识和哲理。

三、课堂总结:

10.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篇十

[内容提要]

一、农村地区教学现状调查

二、教学资源开发情况分析

三、结合实际,如何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 农村学校 高中美术 教学探究

歌德曾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的确,发现自然万物中蕴藏的美,从而发现自己的心灵世界的美。毫无疑问,教育离不开美术学习,人离不开美术。

纵观高中美术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新一轮美术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元素。比如,体现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新课程是令人鼓舞的。

然而,以目前状况看,按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因素制约着教学的实施,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就以我校为例,我做了以下的调查:

1、师资条件困难:

我校处于城乡交汇的城镇,教育处于发展之中。从调查数据看,整个地区的美术教育状况较为薄弱,全区只有专职美术教师120多人,还欠缺130多人;高中美术教师16人,平均每33个 教学班才有1名教师。就我校来说,44个教学班,只有1名美术教师,现高一16个班开设美术课,每周1节,已经是16课时。再加上高三术科辅导课4节、平时校内外的宣传工作等,工作量已远超负荷。这样的状况,完全按新课标模块教学的方案实施教学是不可能的。

2、学校支持不足:

教学调查显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重视高考成绩带来的效益,美术课已属可有可无之列,纯粹“次科”。师生暂时还很难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教学条件滞后:

就我校情况,学校能提供美术教学的只有课室、黑板和粉笔,基本没有任何辅助电教媒体,比如幻灯机之类的电教设备等。

4、教材单一:

现学生只有《美术鉴赏》模块一书,学生根本没有选课的条件和自由。

事实就摆在面前,作为老师,只能结合实际情况,克服困难。尽最大可能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平等学习的机会。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在农村学校实施高中美术教学呢?我就资源开发、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作以下的浅见,以求共识与探讨。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教师资源:

新课程对教师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高中美术欣赏课,可能会让很多的老师有学无所用的感觉,比如书法专业强的老师很难找到展示水平的机会。这对教师或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无形中的扼杀!“允许绝大部分的学生不喜欢画画或不去画画,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不去看画或不看美的东西”这样一句话是我常提的。新课程设置了5大内容系列9个学习模块,体现教学选择自主性,正好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对鉴赏、书法、绘画、设计、篆刻等模块的教学都游刃有余,这些模块的开设,能更好的挖掘了教师本身的资源。

2、学生资源:

学生资源的开发是依据新课程提出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特点,对学生提出了“有所

用心

爱心

专心

兴趣、有所探究、有所表现”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有所学,有所不学,撬动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具体做法是:设计模块选择调查表、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调查表、学生家庭情况(条件)调查表。结果显示,16个班同学大部分选择了《鉴赏》(必修)、《绘画》、《书法》、《摄影》、《设计》等模块,其他的同学分别选读《电脑设计》、《雕塑》、《工艺》、《篆刻》模块,基本每个模块都有希望选修的学生。从调查中还收集掌握了一些专业能力较强和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名单,而这些学生就是可待开发的资源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可以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协助老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

3、教材资源:

虽然,只有《美术鉴赏》一书,但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资源,美术作品是最直观的情感物,课本里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大餐,学生可以从中大饱眼福。课本里有四大美术门类(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可以通过欣赏,把绘画、工艺、雕塑的内容加以延伸,再与本地区资源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用教材”。

4、校本资源:

在我校,虽缺乏各种电教媒体,但并不缺“地方”(空间),通过努力,设置专用的美术作品展示场所,用于定期展示学生作业及成果,利用校园内人流量大的走廊、门厅等经常展示学生优秀的作业。既美化校园又有助于为教学提供资源。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实施教学

前面的调查显示,我校大部分是农村学子,基础薄弱,爱好广泛,选择方向不明显。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选择,注重学习过程,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克服以上存在困难,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施课程教学。

1、实行“分模块不分班、分组不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之前自主的选择,分模块分组顺理成章,教学水到渠成。开学初,依据学生的选择,把各班大部分学生分为绘画、书法、设计、摄影四大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立小组长1至2名,小组长由各小组推荐或自荐选出同学担任。因为不能分班上课,我采用“教师——小组长——组员”捆绑式的组织形式实施教学,小组长在整个教学就充当重要的角色,在传递教学信息、互动教学起到重要作用。很显然,一个班会出现5名甚至更多的小老师,形成了“1+4(8)+?”的师资力量。

2、实施“跨系列、综模块,跨学科、综专业”的教学模式

两年来,学生要完成9个模块教学,需要162个课时。现实上,美术课只能安排72个课时,显然是不够的。一直,我坚信,主要学生想学的、学生有用的东西,我都要去教。在不能分班的情况下,而采用“跨系列、综模块,跨学科、综专业”的教学模式较好的解决了课时的问题。也就是18(鉴赏)+64综合(各模块)的结构形式。18节《美术鉴赏》贯穿两年高中72个课时教学,其中18节课教学中可以适当挖掘教材资源,依据选读模块人数情况,安排其它系列或模块知识点的教学。比如,在讲绘画欣赏的同时,利用1——2节课传授有关绘画(因为选度绘画模块学生比较多)等。尽量让小组之间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课本内容综合备课,包括美术与艺术的综合,工艺与雕塑的综合,绘画与建筑的综合,课内与课外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等。使美术课的功能突破了学科的封闭特性,引入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欣赏《创世纪》(绘画)时,让学生认识了米开朗基罗,认识了《大卫》、《摩西》(雕塑),同时看到了米开朗基罗对人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颂;在讲《中国古代雕塑》作品欣赏时,刚好市博物馆陈列“秦陵兵马俑”文物展,我就把学生带进了博物馆,与课本学习结合起来,投其所好,从欣赏引出绘画、观后感、手工制作的分类练习。结果学生兴趣浓厚,教学取得突破。

联系高考的综合,纵观教材内容,除学科知识外,更包容了其它学科知识,强调与其它学科的综合。不难发现:《美术的形式美》里告诉了学生“比例与尺度”的问题,“黄金分割率”在用心

爱心

专心

美术的应用,几何里的“空间视觉”;《色彩感觉》里告诉了学生“光学的原理”,“重力与地吸引力”的物理现象;在《中国古代绘画》里,学生找到了“靖康之耻”,重温了“四大发明”;揭开了《开国大典》的面纱……;《自由引导人民》让学生了解了法国的“七月革命”,熟悉了“浪漫主义”,看到了法国人的“浪漫情怀”;一幅《寒江独钓》让人想到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寒意萧萧的意境;看《伏尔加河的纤夫》,目睹了俄国社会的现实,感觉到了同情与控诉;色彩的调配强化了化学的“饱和”……。这些,正是美术课的潜在魅力。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跨学科的教学设计,挖掘课本与作品里其它学科的知识切入点,让学生能通过美术课学习接受其它学科的知识,使美术课成为“综合科”,联系上了高考,产生了高考效应。这样,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就会撬开,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当然,在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上,不同模块有所不同,既有共性(鉴赏)而突出个性(不同模块)的内容。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学有所用,学习的兴趣才得以培养。老师只能给指导意见,一般由各小组长组织参与,记录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等作为评价依据。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希望学生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掌握其它模块的基本知识,并巩固其它专业的知识。如,《千里江山图》让人一览祖国大好河山风貌。许多学生课后都说:“老师,美术课为我强化了历史的记忆,一幅《锦鸡图》,使我记住了宋徽宗,记住了《满江红》,熟记了„靖康之耻‟的时间……”。

三、建立多主体、多形式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

可以说,之前的探究都是为最后教学评价打下坚实基础。新课程强调的是多主体,开放性评价特点,结合实际,我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形式的评价:

1、注重参与过程、自主、互动的教学评价,强调自评、他评、互评(小组)的形式。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中介,只扮演调控组织的角色,由始至终都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和师生互动的评价方法,也就是说,尽可能把教学评价留在课堂,注重过程,忽略结果。整个评价突出“互评”,与分组、分模块的教学模式相适应。比如,每一次,尤其是结题性(学分)的评定,先由个人为自己打分、同学间打分,然后交由各小组组织讨论本小组成员的评定结果,提供给老师作学分认定参考。

2、成长记录袋评价。开学初,由老师按不同模块(组),分门别类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学习过程记录袋,记录袋由学生本人保管,记录每一次作业、作业评定及学习过程等,使学生更好的记录自己整个高中美术的学习过程,改变以前“过客”式学习。

3、作业展示评价。发挥校本资源,及时把学生优秀的作业或作品在校园宣传栏展示出来,并热情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更好的增强学生荣誉感和学习成就感,从而增进了学科归宿感。

一年来,很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学习参与程度高了,学校艺术活动、竞赛获奖多了,高考成绩(美术)也令人欣喜的……,整个校园艺术氛围浓厚,“美术”处处在说话。学生“好美•乐美”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撬动了学生“好学•乐学”的杠杆。

通过实践总结,让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以上是我结合本地区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见解,提供探讨,不妥之处,还望指正,以求改进,更好的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教学。

用心

爱心

11.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民间美术;中学美术;教学

一、民间美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在美术课堂上渗透民族文化

民间美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将民间美术引入到中学美术课堂中,能够让学生迅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涉及的历史、哲学、民间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贴春联、剪窗花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所以说,在美术课堂上引入民间美术内容,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吸收优秀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间美术具有丰富的情感性,该艺术形式以其多样化的造型风格诠释着当时的文化背景,属于活态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皮影、刺绣等民间美术作品赋予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体现当时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所以,将民间美术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和鉴赏民间美术的精华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并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传承与创新民间美术奠定坚实基础。

3.有利于促进学生多重能力全面发展

民间美术形式既包括平面造型类,又包括立体造型类,具备形式多样化、造型多变化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堂上引入民间美术内容,能够引导学生从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上锻炼发散思维、创造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手工制作民间艺术品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民间美术的艺术审美特性较为鲜明,在图案、色彩、造型、符号、地域文化等方面,均体现极高的欣赏价值。将民间美术引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民间艺术美就在身边,给予学生真实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民间美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

1.优选民间美术教学资源

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民间美术特色,合理选择民间美术资源,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贴近自己生活的民间美术材料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乡土意识,增进对当地文化艺术的了解。如,搜集淄博的琉璃、年画,河南的木板年画,曲阜的木雕,湘西的印染,陕北的剪纸等。此外,教师还要将美术教学紧密联系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民间美术形式,让学生主动接触民间美术,喜爱民间美术。如,教师可在春节期间在教室内创设春节情境,让学生写对联、剪窗花;在元宵节前期,指导学生制作花灯等。通过选择合理的民间美术教学资源,从而拉近学生与民间美术的距离。

2.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

在诸多现代设计作品中均蕴含着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体现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能够彰显现代设计作品的个性、新意。为此,教师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中的各类元素,包括造型、图案、色彩等,让学生全面了解民间美术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如,在民间美术鉴赏中,教师可将刺绣、木雕、扎染作为鉴赏主题,对比分析这三种艺术的制作过程、造型特征、装饰颜色等。而后,引导学生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这三种民间艺术的形式,如在服装、文具、教室内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又如,在陶艺制作课上,教师先向学生提供现代陶艺作品的相关素材,再讲解一些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让学生在陶艺作品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使作品富有寓意性,通过动手实践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艺术的认知。

3.巧用材料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民间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值得学生学习与借鉴。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将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造型技巧,能够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材料是民间美术的呈现载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美术材料是固定不变的。为了培养对学生民间美术的创造能力,教师也运用变通教学方式,巧用材料组织教学实践活动,适当变换和拓展民间美术作品所用的材料。如,在陶艺课上,若学校未能购置陶泥,教师也选用黄泥代替;在民间玩具制作课上,若没有竹篾、苇辊,也可用一次性的方便筷子代替;在民间美术作品着色上,鼓励学生使用现代的颜色,如荧光色、水粉等。在民间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去实践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通过变通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美术作品创作技巧,体会到民间艺术就在身边。

4.创设教学情境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感性认知和形象认知。教师可将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真实的作品,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如,教师可将年画《门神》、风筝、彩印包袱布等带入课堂,让学生对比实物与课本图片,而后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赏析实物。同时,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如,在教学有关中国民间美术的评述课时,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动画短片,将繁杂的民间美术作品资料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民间美术教学效果。

三 结语

总而言之,民间美术是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艺术创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民间美术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并引导学生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从而实现中学美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晓燕.中学民间美术教学实践——以江西高安二中八年級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孙飞.扎染艺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价值初探[J].教育艺术,2014(1):110-112.

[3]邓小英.康巴地区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重要意义[J].艺海,2012(12):82-84.

[4]邓亮生.潮州传统民间美术进高校美术课堂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124-125.

12.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篇十二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

1.激发兴趣,创造氛围。

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状。如在讲《小鸟的家》一课,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打开电脑播放小鸟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一只正在哭泣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小鸟为什么哭得这样的伤心,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一口同声的回答到:“想!”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听故事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自然的融进故事情节中。

2.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较直观地把各种图形显示在同学们眼前,比单听老师讲,构图要新,题材要奇,主题突出,色彩鲜艳,效果要好很多。根据有关专家科学实验的结果,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视觉83%,听觉11%,触觉3%,味觉2%,嗅觉1%,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音频、动画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如在上《用彩墨画鱼》这节课时用电脑出示各种鱼图,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强调自己创作,可以任意想象鱼的形状、颜色等。通过多媒体电教手段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造型的创造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1.“导”和“学”的最佳组合。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个性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千方百计使学生自学得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与学生协调一致,相互默契,积极配合,最佳结合形式教学合力才能使教学理想的进行。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环节能促使教与学的共振,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最佳结合。如在《美丽的花伞》一课,我有目的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组合的步骤分析,认识规律,并找出规律。课件的介入,使学生如同教师的设计引导,主动动脑,思考,完成本课的重难点。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出来。

2. 多媒体教学能适时反馈,有效调控。

教学过程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课堂信息反馈的基本方式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采取补救措施,才能使之有序的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对学生而言,可以使其认清自己的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调节学习步伐,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按照常规,学生要进行设计实践必须学习过基础造型,否则学生有了好的创意是没法将其表现出来的。现在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电脑绘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用电脑设计《我的小天地》他们将自己的创意通过鼠标操作,命令输入,资料复制等手段正确表现出来,并且快速地、不留痕迹地进行多次修改,使作业完成得既有创意又有技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用电脑设计的方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勤于观察思考,善于创新和勇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可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在改革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质量,培养跨世纪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其它教学手段的使用;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紧扣教材选择恰当而新颖的事例,依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电教软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教师不仅是审美的启蒙者,还应是设计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教育水平及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正逐步走进课堂。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正日益显示出其独特作用。

13.美术学科教学论文 篇十三

【案例主题】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湖南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以“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为教学指导思想进行设计,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这一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

真知识,真本领,激发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我深知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不仅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己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的统一。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大脚丫》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拖鞋作为创作的重点,将学生的学习和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问题思考】

利用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加以创新,制作出一双有趣而有特色的拖鞋。【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拖鞋的结构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用造型能力。

2、能力目标:能掌握纸拖鞋的制作过程,能通过不同形式制作出精美的纸拖鞋。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活中的美,并能在美术创作中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剪、贴等方式制作出精美的合脚的纸拖鞋。【教学难点】 将拖鞋装饰得精美。【教学准备】 教师:

1、鞋子的实物。

2、手工制作完成的拖鞋。

3、手工做好的鞋底和鞋帮。

4、课件

5、准备彩色卡纸、蜡光纸等各种可用于制作鞋子的材料。学生:

1、材料准备:课前收集一些广告纸、包装纸、彩色卡纸、蜡光纸等。

2、工具准备:剪刀、双面胶、油画棒或彩色水笔。【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将收集来的各式各样的鞋子挂在教室的墙壁上,摆在桌子上和窗台上,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仿佛进入一个鞋的世界。]

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参观鞋城,看看鞋城里的鞋子奇在哪里?美在哪里?

(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教室,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鞋的世界,他们大都会惊叹不已,学习兴趣一下调动起来,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同学们在座位上坐好。)

二、观察欣赏,探索制作过程。

1、同学们,今天老师先带大家逛逛拖鞋超市。说说你最喜欢哪双拖鞋?为什么喜欢它? 课件展示各种精美的拖鞋。

2、反馈:你最喜欢哪双拖鞋?为什么喜欢它?

3、出示事先做好的纸拖鞋,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也制作了几双纸拖鞋,漂亮吗、这么漂亮的纸拖鞋,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

(引发思考,活跃思维。)

4、引导学生观察拖鞋,分析鞋的结构。(1)请学生说一说拖鞋有几部分组成。(引导学生知道拖鞋由鞋底和鞋帮组成。)

(2)课件演示拖鞋的结构。

5、出示事先制作好的鞋底,问:同学们,鞋底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制作鞋底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知道鞋底长宽要适合自己的脚。)

6、出示事先做好的鞋帮,问,同学们,这些鞋帮漂亮吗?

我们应该怎样让鞋帮和鞋底搭配呢?

7、鞋底与鞋帮采用什么方法装饰呢?(剪贴图形、画图案)

8、引导探索纸拖鞋的制作过程。

(1)教师示范制作纸拖鞋,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方法及要注 意的地方。

(2)学生归纳,课件演示制作纸拖鞋的过程。

A、先在卡纸上描出自己的脚型。

B、用剪刀剪出鞋底。(注意鞋底要比自己实际的脚型大一些)

C、设计鞋帮样式。

D、将鞋底与鞋帮粘贴好。

E、装饰好纸拖鞋。

9、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设计,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通过欣赏不同的纸拖鞋,分析讨论纸拖鞋的哪部分最有特点?哪部分最奇特?(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三、自主合作,艺术实践。

1、学生动手实践,以小组形式合作,合理分工制作。

2、小组讨论交流,打算怎样设计制作有趣的纸拖鞋。

3、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指导学生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和 方法精心装饰鞋子。

(课件出示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和播放轻快的音乐。)[这一环节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完全沉浸在活跃快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得很好。装饰画面时采取了很多方式,如粘贴、绘画、印小印章、贴小饰物等方法,制作 的鞋子造型独特,色彩和装饰感强,充分享受到创造的乐趣。背景音乐的选择、流动的画面展示了良好的创作氛围。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短暂的视觉形象,免除了恐惧心理。]

4、提醒学生注意卫生清洁及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四、作品展示,评价反思。

1、自评:自己说出设想创意,介绍鞋子的特点和奇特之 处。

2、互评:A、评创意新颖。

B、评造型巧妙。C、评材料运用合理。D、评色彩鲜明。

[通过作品展示将整节课推向高潮,学生在这一环节会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五、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师,生 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多动脑,多运用我们的美术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2、课后延伸:想一想:除了拖鞋,你身上穿的用的还有 哪些东西和美术设计有关。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学生易产生共鸣。首先,我通过创设参观鞋城这一情境,符合低年级学

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拖鞋,让学生直观感受拖鞋的精美。通过示范制作纸拖鞋,让学生自己归纳制作纸拖鞋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课堂体现了新课标对低年级的要求。让小组合作制作纸拖鞋是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及课堂时间有限,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制作出一双双设计新颖的纸拖鞋,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在展示作品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不足之处是

1、学生在合作制作纸拖鞋时时间不够充分,导致有的小组制作的纸拖鞋不够完美。

上一篇:《诚信从我做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下一篇:交通安全记心中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