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精选10篇)
1.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一
宜宾县城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宜宾县政府副县长 郭真明
一、宜宾县交通基本情况
宜宾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下游,幅员面积2940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535个行政村,总人口103万。近年来,随着向家坝水电站、屏山新县城、向家坝工业园区、滨江路综合开发等各项重大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其投资热点的地理位置日渐凸显,在带来大量商机的同时,人流、物流、车流的不断增加,使原本脆弱的交通环境面临严峻挑战。迄今为止,全县公路总里程为2339公里(其中,省道28公里、城市道路10公里、县乡道2301公里),加上已通车村道9833公里,全县通车道路已达12172公里。
二、宜宾县城交通管理现状
宜宾县县城柏溪镇地处川、滇两省结合部,距市中区10公里、宜宾机场15公里,是通往屏山县、筠连县、高县及云南省水富县等地的交通枢纽。
(一)道路情况。县城总面积为51平方公里,总人口12.5万人左右。其中,城区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近10万人(含流动人口)集中在城区。目前,城区主干道为2公里长、20米宽四车道的翠柏大道,且连接长800M、宽仅13M的桂园路。翠柏大道两侧有多条岔路,长宽不一,多数宽度在7.5M下,由于没有纵向贯通形成路网结构,都是断头路,车辆进出均需原路返回。老城区由12条形成局部网状的道路组成,除长江路、陵园路宽11M左右外,其余道路均宽7M左右,在老城区直线距离不足1000M,有3所大中型学校,80%以上县级单位都集中在老城区。
(二)车辆情况。2011年6月,全县机动车拥有量为74060辆,县城就已经超过10000辆。其中,摩托车6410辆,大型汽车809辆,小型汽车2434辆,且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人力客运三轮车463辆;其它非机动车5000余辆(含电瓶车)。
三、宜宾县城交通主要问题
(一)各种交通工具繁杂多样。交通工具除大小型汽车、两轮、三轮摩托车和电瓶车、自行车外,还有货运人力三轮车、农村运输车、人力板架车、463辆人力客运三轮车(不包括翠屏区西郊和八一二金江村的200多辆)、在城区营运的16辆环城公交车(21路)和57辆1路公交车、18辆23路公交车,所有的车辆都在狭窄的道路上通行,交通经常堵塞。
(二)停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县城仅在三角路、桂花路、长江路、啤酒广场、翠柏大道支线等路段施划了15处372个小型车辆的停车泊位,没有规划货运车辆、农用车的停放点,县城停车车位严重不足。大部分新建小区停车泊位不足,泊车车位多又挪作他用,使大量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城区没有一处能同时停放30辆以上机动车的大型停车场,在翠柏大道和过境路上的洗车场、加气补胎点、餐饮娱乐店、修车店以及商家上下货物等的车辆、新桥头的农用车、待客的面包车在道路上违规停车的现象比较突出,出租车随意上下旅客、随意调头,公交车停放不靠边。整个城区的停车线仅有2000米,而停车泊位不足400辆。宜宾县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域达标等工作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但由于没有规划修建专门停车场,整治后又出现反弹。
(三)人力三轮引发交通混乱。过去因为县城车流量小,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宜宾县90年代批准发展了463辆人力客运三轮车。2005年,由于车流量不断增加,规定城区人力客运三轮车分单双号运行,减少人力客运三轮车上路的数量,道路拥堵现象局部缓解。按过去翠屏区和宜宾县关于人力客运三轮车的约定,以翠柏大道八一二铁路平交道为界,西郊和金江村的人力客三轮车(约200于辆)不能越界行驶,使大量翠屏区西郊和金江村的人力客三轮车在翠柏大道各路口和主要场所门口巡回载客,以柏溪火车站、二二四建设银行门口、啤酒广场、玻璃厂门口等较为突出,且这些车辆已经逐渐将运行范围扩大至县城老城区。目前,县城城区有人力客运三轮车463辆,加上翠屏区西郊、八一二金江村200余辆人力客运三轮车在二二四和翠柏大道以及支线行驶,为了争抢客源、抢速度,不遵守交通法规,占道行驶、乱停乱穿,使本来就拥挤的交通秩序变得更加混乱无序。
(四)交通瓶颈影响整体畅通。育才路口是县城城区道路的主要连接点,所有进出城区的车辆、行人以及通过城区的过境车辆都在这个交通路口交汇。随着滨江小区、柏领佳苑小区、万兴现代城小区、正在建设的滨江路综合开发等众多居住小区的建成使用,大量居民的入住,带来了车流的增多,加大了本来就拥堵的育才路口的交通压力。据统计,每天通过该路口的机动车车流量已经超过3万台次,还不包括大量的电瓶摩托车和自行车、人力客运三轮车。而育才路口先天不足,翠柏大道和过境路、育才路南北段在这里呈畸形的“十”字交接,主道从20米的四车道变为13米的双车道,支线育才路由南段的12米宽变为北段的7米宽,紧挨着育才路口的又是七栋楼路口,长江路、金沙路、桂园路在七栋楼路口呈不规则的交汇,形成了两个不规则的路口相连,而这两个路口又正是城区道路交通的咽喉,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的冲突点多且相互交错,造成经常性的交通拥堵。目前,该路口已经安装了交通信号灯,学生和行人的过街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交通秩序得以规范,但交通流量仍然没有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育才路口道路不畅,导致县城城区道路交通受阻,形成交通恶性循环。
三、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一)车辆流量剧增影响道路畅通。由于县城地处宜宾市区城乡结合部,距市区仅十公里,进出和经过县城的车辆流量数倍于全市其他县。学生上学放学、单位上下班成为每天县城交通的高峰期。据统计,平峰时段的车流量为3200辆/小时(其中小型客车、大客车:1605辆/小时,货车222辆/小时,摩托车和电瓶车864辆/小时,非机动车包括人力三轮车531辆/小时);高峰时段的车流量为4400辆/小时(其中小型客车、大客车:1770辆/小时,货车198辆/小时,摩托车和电瓶车1590辆/小时,非机动车包括人力三轮车837辆/小时)。这些数字表明,县城城区目前平峰期的交通流量已经饱和。由于县级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80%都集中在老城区,高峰时段随着各单位职工上下班车辆的增多,特别是小型汽车和非机动车明显增多,造成城区交通压力增大,车辆行驶缓慢甚至造成拥堵。
(二)过境车辆增多加大交通压力。县城城区翠柏大道和桂园路是省道307线的一段,是过境车辆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随着过境车辆的增多,导致县城道路的交通拥堵频繁。一是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带来大量工程和生活用车,县城成为坝区居民办事、购物及其娱乐消费的首选;二是屏山新县城的建设带动了大量的车辆途径县城柏溪,且还在不断增加;三是云南省水富县、绥江县等地的车辆,在向家坝快速通道建成后,大部分过去从高速公路通行的车辆也改道从向家坝快速通道经柏溪通行,这样不仅时间短,还可以节约高速公路通行费。
(三)上级限运规定使货运车辆陡增。市上对翠柏大道两路桥至高庄桥路段限制货运机动车通行。大量原本从宜宾往返高县、筠连、屏山、云南省水富县等方向的货运机动车,现在都改道经县城从江垇口上宜水高速公路通行,使县城通过的货运车辆陡增,加剧了县城道路的拥堵状况。
(四)路网规划不完善致使交通拥堵。县城道路受历史条件限制,造就了目前很多道路都是小口路、单口路和畸形路。随着县城的不断扩大和繁荣,这些道路形成的不合理的路网结构致使县城交通拥挤堵塞,制约了县城的发展。
(五)道路随意开挖新增拥堵因素。天然气、自来水公司、电力、电信、路政等部门,以“市政工程”的名义,随意开挖县城道路,人为造成新的交通拥堵,对本来就很脆弱的县城交通带来更大压力,群众意见非常大。
(六)法制意识较差违章行为频发。当前,群众交通意识依然比较淡漠,行人和非机动车以及摩托车等随意横穿公路、不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乱停乱放等行为突出,特别是高峰时段因为抢道造成的交通事故较多。
(七)执勤警力少交通管理不到位。宜宾县在警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4名交管民警和25名协警负责维护城区交通秩序。但由于车多、人多,点多、线长,现有警力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如育才路口岗位就需要5至6名警力;两个电瓶巡逻车按每班4人安排,共需要8名警力),导致对城区交通秩序管理不能有效到位。
四、交通缓堵保畅对策建议
(一)加大交通管理整治力度。针对城区交通违法行为,集中警力,突出重点,紧紧围绕重点车辆、重点路口、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采取定人、定位、定时、定责的办法,形成“点”上控制与“线”上巡逻有机结合,严格查处城区道路机动车不按规定停放、强行超车、强行会车、逆向行驶、随意调头、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对查获的交通违法行为人以及违法车辆的车主进行面对面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保持时时有人管、时时施高压的态势,进一步规范城区交通秩序。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广泛运用交通工程理论和先进管理技术,科学组织交通,使有限的道路得到更科学、更合理、更充分的利用,让道路上所有车辆均能形成有序、顺畅和安全的流动状态,达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的目的。一是加快卡口系统建设。加大投入,加快安装交通违法监控系统力度,对县城交通秩序进行智能化管理,规范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行为,最大限度地提升人、车安全通行能力;二是完善道路交通标识。及时清理、维护、更新破损和不符合国标的标志、标线,使县城交通更加规范化;三是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在重点道路路段设置交通红绿灯,交警路面配合检查、引导;在人流集中的地段安装人行道隔离栏和在道路中央安装隔离栏,通过物体隔离的方式强制性地引导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三)彻底整治人力客运三轮。大力发展环城公交车,出台鼓励市民乘坐环城公交车的有效措施,逐步缩小人力客运三轮车的运营空间,还市民一个宽敞的大街。完善人力客运三轮车的管理办法,加强现有人力客运三轮车管理,条件成熟时,对现有人力客运三轮车进行收购处置,彻底让人力三轮车退出县城交通舞台。同时,宜宾县与翠屏区协调,使西郊和金江村的200余辆人力客运三轮车,限制在二二四以外和八一二便道行驶,禁止在翠柏大道和县城通行。
(四)短期实行部分车辆管制。短期内在无法修建环线交通的情况下,逐步出台交通分流的限行措施:一是对过境的大型货车限时、限重、限定装载通行,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从7:00至19:00,二二四至江垇口路段禁止货运机动车通行,在普安的冠英、小岸坝、喜捷的玉龙、柏溪二二
四、江垇口等地提前告知,减小城区疏导货车的压力。二是工作日从8:00至19:00,二二四至江垇口路段禁止机动三轮车在县城城区通行。三是工作日从7:30至19:00,从七栋楼至财税街路段禁止人力客运三轮车、电瓶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摩托车通行。对通过育才路口的人力客运三轮车、电瓶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等可以引导从原县稽征所至育才路、大粮站至育才路的两条便道经育才路口通行;从翠柏大道经育才路口的人力客运三轮车、电瓶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等可以从财税街北段进入经万兴现代城、兴业公司办公楼下(在建)从地税局宿舍大门左侧通行。总之,对现有车辆进行限时通行、疏导通行,堵疏结合,多形式化解交通管理矛盾,缓解县城交通压力。
(五)构建交通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公安、工商、城管、运管等部门通力协作,清理整顿商家店铺占道经营等行为,重点清理道路上摆摊设点、占道堆物等行为,净化路面交通秩序。二是公安交警部门严格依法管理交通,坚持日常管理与专项治理相结合,坚持定点管理和巡逻管控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做到见违必纠,执法必严,严厉查处一切交通违法行为。三是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宣传、文明办、广电、公安等单位通力协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大力提倡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对长期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车辆在媒体上进行定期曝光,广播新闻电台多播放倡导文明通行的公益广告,以此倡导全社会关心、关注文明交通,进一步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和遵章守法意识。
(六)加快县城环线交通建设。目前,投资数十万元对育才路口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收到明显成效,行人过街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但育才路口和七栋楼路口以及翠柏大道的交通拥堵现象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未得到分流。要切实改变目前育才路口和七栋楼路口交通拥堵的状况,必须加快对县城环线交通的道路建设,使进出和通过县城的车辆形成环线流动,从根本上彻底缓解翠柏大道和育才路口的交通压力,彻底解决育才路口和七栋楼路口交通瓶颈的状况。
(七)尽快修建公共停车场地。由于县城城区道路的限制和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县城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停车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迄今为止县城柏溪没有一个较大型的公共停车场,除部分小型汽车可以临街停靠外,其余车辆特别是货运车辆、农用运输车、下班后的公交车等在县城随意停放到处可见,极大地影响了县城的形象,在县城城区修建大型公共停车场势在必行。
2.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二
一、宜宾市煤炭产业概况
(一) 煤炭资源的自然条件。
川南煤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瓦斯含量高, 高瓦斯矿井占30%, 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矿井占35%, 是全国煤炭行业少数几个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的重灾区之一。
(二) 安全机械化装备水平。
全市国有大中型矿井基本实现半机械化开采, 每对生产矿井回采工作面均配备有炮采、普采、综采设施设备进行回采。而地方煤矿大部分未实现机械化开采, 机械化水平更低, 只个别地方矿井实现了普采、采煤工作面及运输系统采用刮板运输机 (皮带) 及电机车运输外, 其余基本还是矿车运输人力推车;掘进工作面均为人工装矸、人力推车运输。
(三) 科技人才及职工素质现状。
煤炭工业作为一个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基础产业, 与目前行业在岗位的技术人才数量和结构极不适应, 全市煤矿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全市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2.71%, 其余大部分煤矿职工均为农民工, 文化素质低。随着煤炭产业的不断开发, 工程技术人才紧缺所带来的影响如安全生产、生产效率、生态效应等将会更加明显。
(四) 安全生产事故。
最近几年, 宜宾市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虽然有所好转, 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是安全形势仍然很严峻。在事故类型中, 顶板事故的死亡人数是最高的, 排在第二的是瓦斯事故, 然后是机运。顶板事故和瓦斯事故的多发, 与宜宾市煤矿的自然条件恶劣、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煤矿本身的低机械化水平有关。
(五) 煤炭加工业和经济效益。
作为宜宾市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煤炭资源, 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 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 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 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 投入产出率低, 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 经济效益不高。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 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
二、宜宾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资源开发勘查和利用程度不高。
矿区综合资源开发、勘查程度总体不高, 部分资源未列入开采许可, 地方煤矿资源整合进度慢, 影响资源开发进度, 部份井田及煤层气勘探和开发利用程度低[2]。同时, 煤矿开发力度不够, 大中型煤矿较少, 全市原煤产量仅占煤炭保有储量很小部分。矿井在资源开采中, 还存在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循环”的问题, 资源输出型特征突出, 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较低。一些煤矿采厚丢薄, 采富弃贫, 对煤层层间距过小的中厚煤未实行分层开采, 致使资源浪费严重。对伴生的硫铁矿、铝土、页岩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程度低。目前全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回收利用率仅在30%左右, 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二)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压力较大。
宜宾市地处川滇相接的乌蒙山余脉和四川盆地边缘, 地貌以中低山地貌为主, 丘陵次之。区内气候特点为降雨量大且雨量集中。大部分地区都是地质灾害的高 (易) 发区,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全市煤矿集中分布于背斜构造的核部及翼部, 构造剥蚀及溶蚀中低山地貌区。地貌及岩 (土) 体的特性决定产煤区地质环境条件更差, 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高 (易) 发区, 构造转折端亦是瓦斯等有害气体的聚集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甚而造成对当地生态环境威胁及对环境和生命财产的严重破坏。地质灾害以开发强度较大的无烟煤矿区最为突出。主要分布在珙县、高县芙蓉山地区, 造成严重的地表开裂、崩塌、地下水疏干和枯竭、滑坡;高县腾龙-桂花井田、龙蟠溪-天堂坝-红桥井田的地面塌陷与地面开裂严重, 筠连古楼坝北侧的苏家坳地区的地面开裂造成地表水和老采空区积水的导通, 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
(三) 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水平低。
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及洁净煤利用技术水平低、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 目前全市有洗选企业5个, 焦化厂1个, 煤化工6个企业, 其余均为原煤销售;煤矸石利用差, 国有矿区少数煤矿全部实行了采空区矸石充填及煤矸石利用, 地方煤矿煤矸石部分用于小型砖厂、公路路基使用, 其余堆放在排矸场;煤层气利用差, 大部分均直接排入大气中, 煤化工产业及煤炭延深产业发展缓慢。延伸产业链, 发展矿产资源下游产品, 是解决以上问题, 提高煤炭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 宜宾市煤炭行业应大力推动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促进煤炭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 做大做强煤炭产业。
(四) 矿区生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虽然宜宾连接区域外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 但连接资源地交通薄弱问题仍比较突出, 不适应资源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从公路看, 受境内多山地形的限制, 道路建设标准低、路网密度偏低, 且分布不均衡, 通水泥或沥青路乡镇比例为52.45%, 行政村通公路比例为90.69%, 运输能力受到限制。从铁路看, 虽金筠铁路已建成, 但缺乏开发新维、武乐等大中型矿井配套的铁路支线, 影响运输能力的发挥。从水运看, 宜宾至重庆段, 滩多航道窄, 港口设施不配套, 不能发展大吨位船队的干支线直达运输, 使航道开发利用程度低。因此, 资源地交通发展的相对滞后, 影响大宗原材料物资的运输, 同时部分资源地电力供应差,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此外, 受地理位置的制约, 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特别是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 从而在整体上不能满足区域开发和区域投资的要求, 影响了宜宾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五) 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形势严峻。
目前全市煤矿安全生产虽有一定程度好转, 但百万吨死亡率仍然较高, 问题仍较突出:一是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还较薄弱, 煤层地质条件复杂, 地方煤矿开采方法还较落后, 矿井装备差、安全隐患突出, 安全欠账多, 事故多发的现状一时还难以改变;二是对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观念不牢, 在煤炭供需紧张, 价格上涨的情况下, 受利益驱使, 不同程度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投入, 超能力生产, 违规生产的现象;三是煤矿生产现场管理不到位, 现场管理力量和技术力量不足, 直接生产工人素质不高, 对现场管理力度不够, 违章作业, 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不到位, 致使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居高不下。
(六) 人才、技术、资金等严重短缺。
煤炭工业作为一个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基础产业, 与目前行业在岗位的技术人才数量和结构极不适应, 全市煤矿技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至2007年底全市239个煤矿, 有各类煤矿专业技术人员872人。全市在小煤矿从事技术服务的各类煤矿专业技术人员314人, 从业人员21, 165人 (百万吨从业人员1, 737) , 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仅为1.48%, 百万吨技术人员配备只有25人。造成煤矿技术人员紧缺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 由于煤矿恶劣的工作环境和极差的生活条件, 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向其它行业流动, 而大中专毕业生却很少进入煤炭企业;另一方面, 由于大中型煤矿企业和地方小煤矿企业在管理体制及职工待遇上的差别, 不少大中型煤矿技术骨干也不断向小煤矿流动;其次, 由于过去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全国煤炭专业人才培养减少。因此, 造成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及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不断削弱的局面, 与煤炭工业发展要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市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很低, 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80%~100%的先进水平。主要煤炭技术装备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 性能指标落后20年左右。同时地方煤矿融资困难, 技术改造资金短缺, 大部分为民间借贷, 不利于煤矿安全生产。
三、宜宾市煤炭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一) 相对优越的区位。
宜宾是国家南北交通干线和长江经济轴线的交汇点之一, 是川滇黔结合部和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结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具有建设成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条件。如此便利的区位优势将为宜宾市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交通和物流保证。
(二) 富集的资源。
宜宾是国家战略资源富集区攀西—六盘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明矿产资源53种, 煤炭、硫铁矿、石灰石、石英砂等储量丰富, 其中煤炭储量53亿吨, 可开发的水能资源716万千瓦, 具有发展大型水火核电站和高载能产业的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随着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 向家坝水电站及筠连煤田综合开发的启动, 矿产、水能、旅游等优势资源已进入大规模开发期。富集的资源为宜宾市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基本的资源保障。
(三) 良好的经济基础。
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宜宾市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2010年, 宜宾市生产总值850亿元, 居四川省第四位、川滇黔结合部地区首位, 形成了饮料食品、能源、化工为主导, 轻纺、机械、建材、造纸、电子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门类较为齐全。其中, 饮料食品、能源、化工、轻纺等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
(四) 快速发展的城市。
快速发展的宜宾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市场发展空间。宜宾市中心建成区面积49平方公里, 规划区常住人口58万, 大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将朝双百 (100平方公里、100城市万人口) 目标奋进, 现代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覆盖全市, “铁公水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通过内水高速、乐宜高速、内昆铁路形成了与成、渝、贵、昆等中心城市快速便捷通道, 二级机场架起通往京、沪、穗等特大城市的空中走廊, 1, 000吨级船队直达上海。
四、宜宾市煤炭产业发展建议
(一) 加快筠连矿区开发, 建立煤炭生产基地。
筠连矿区位于四川宜宾筠连县、珙县及高县境内, 矿区包括沐爱、筠连、洛表、塘坝、大雪山及蒿坝共6个勘探区 (矿段) , 现已开发建成鲁班山南、北两矿, 矿区开发严格实施《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 以筠连煤矿区建设为重点, 加强煤炭资源的保护、勘探和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洁净煤技术, 加大煤炭洗选比例, 提高煤炭降灰和降硫比重, 推进清洁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积极开展煤层气和煤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建设筠连矿区煤层气利用工程, 尽快形成煤炭产业基地建设。
(二) 优化小煤矿结构, 加快技术改造, 提高产业集中度。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加快地方煤矿的整合改造, 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小煤矿。积极推进小型煤矿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后煤矿必须实现正规采煤法进行开采, 逐步实现机械化, 推行一个矿井一个工作面开采, 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 加快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继续整顿关闭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浪费资源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煤矿, 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型煤矿。瓦斯、水、火等灾害严重的小煤矿, 重点予以整合, 难以整合的限期退出。
(三) 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煤化工、建材基地。合理配置资源, 建设煤化工基地。
以宜宾市五粮液集团、天原集团和思丽雅集团等一批国有大中型化工企业为龙头, 做大做强煤制甲醇、电石等产品;积极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和以甲醇、二甲醚、丙烯酸及丙烯醋为代表的煤化工产业;建设建材基地, 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工业, 重点发展优质水泥及矸石砖等产品。
(四)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矿区有序开发。
一是加强电源点及电网建设, 珙县电厂、福溪电厂建成后筠连矿区、珙长矿区尽快形成区域内双环网供电格局, 确保矿区煤矿安全生产。二是推进矿区铁路建设, 利用已建成金筠铁路, 扩大金筠铁路的运能, 继续建设为开发新维、武乐、船景、沐园、洛表、洛亥等煤矿配套的金筠铁路支线, 完善车站至矿区及工业场地的铁路专用线, 并将金筠铁路延伸至云南盐津等地区;2009年成贵铁路已经开工建设, 珙长矿区大中型煤矿的开发, 要充分考虑利用宜珙铁路、成贵铁路建立矿区专用铁路。三是加快境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 形成高速公路骨架, 形成宜宾市南、北、西三个方向的高速公路进出通道, 宜宾市高速公路“十字形”骨架形成。加强矿产资源地与跨省、市公路的发展, 新建和改建与产业基地规划项目相关的县与县、县与高速公路、县与铁路车站、县与水运码头的集疏公路, 加大技术升级的力度, 提高路网的运营服务水平。四是完善水上运输, 充分发挥长江、金沙江、岷江水运主通道的优势, 整治河道, 提高航道等级。加快建设和发展长江、金沙江、南广河、越溪河、长宁河、关河等与能源基地相关的水上运输体系。加快建设码头及宜宾集装箱码头, 形成以宜宾、南溪、江安、屏山、新市五大港区组成的长江上游内河枢纽港口体系, 形成干支相通的水上运输体系。
(五) 加大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依托充足的煤炭资源供给和现有工业基础, 逐步将煤炭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有选择地大力推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建设相关产业基地, 对煤炭、矿产品进行深度加工, 形成煤炭产业链, 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以宜宾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基础, 推行原煤→洗选加工→矸石 (煤泥) 发电产业链;煤矸石 (粉煤灰) →建材→建筑产业链;煤→电→化产业链;形成具有一定市场影响能力并具有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使煤炭产业及深加工产值在宜宾市GDP中占较高比重, 同时带动就业和社会事业等发展。
(六) 加强煤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安全培训机制。
专业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是保证煤炭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和技术源泉。首先要引进人才, 国有大中型煤矿企业和地方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引进一些具有一定工程技术经验, 熟悉矿山开采和管理过程的人才, 适当地引进应届本科层次的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储备。其次煤矿企业应加大教育培训的投入。煤矿企业应紧紧围绕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操作技能和处理事故预防事故能力为主要内容, 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培训包括安全教育和文化技术培训。针对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 从区位优势还是与地方经济关系的考虑, 把宜宾学院作为宜宾市煤炭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宜宾学院已经在2009年新建二级“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并包含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两个本科及专科专业) 。同时可以选择煤矿、采矿专业实力较强的学校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院校。而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和学习的教学机构有宜宾市工程技术学校, 四川省珙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宜宾市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等[3]。
参考文献
[1].刘成建.宜宾市煤炭产业2008~2020年发展规划[R].宜宾市经济委员会, 2009
[2].凌超发, 谭榜平.宜宾市煤矿瓦斯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10, 5:76~77
[3].谭榜平, 凌超发.宜宾市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预测与对策[J].中州煤炭, 2010, 10:55~57
3.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三
关键词:学生社团;苏旅财高职校;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32-001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苏旅财也取得了越来越明显的效果,从它的学生社团数量就可以看出来,至今为止有校社团13个,分别包括“青春达人”健美操社、艺术团、合唱团、心晴社、西点社、足球社、乒乓球社、紫藤文学社、电影社、DIY社、网球社等,此外还有很多系里的小社团。社团数量呈现猛增趋势,但若仔细考量每一个社团,都发现有存在的问题。首先从社团成立的目标定位和作用来看:
一、苏旅财高职校学生社团的目标定位和作用
苏旅财高职校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按照一定的章程,经过校团委批准成立的学生群体组织,它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2、为学生的技能熟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3、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4、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苏旅财高职校学生社团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各社团发展良莠不齐
社团成立之初,社员都很有热情和干劲,想大展拳脚,把社团做大做强,但是发展中没有迎合同学们的“胃口”,导致个别社团发展困难;还有的社团在成立之初到运行几届时还可以,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大部分社员逐渐失去了兴趣,遭遇窘境。但更多的社团还是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比如校艺术团(以学习古典舞为主)和健美操社(每年参加大市比赛)成立至今,仍深受学生喜爱和追捧。
2.社团队伍不稳、社员低龄化、活动低质化
社团刚成立之初社员尽管很多,但人员流动性很大,而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一年级居多,占71%),社员社团活动缺乏理性认识(一年级社员参团动机有很大盲目性),参与热情前热后冷,不能持之以恒。这种人员结构不利于社团发展,必须要有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参与热情高的社员骨干来支撑、引导和管理带领全体会员良性发展。另外,学生社团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横向联系,仅仅停留在学校组织的少数大型活动层面上。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生命力、和对社团核心人物的依赖性过大,以致于核心成员一旦离开社团,便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
3.社团活动指导力量不足
虽然目前社团种类繁多,但活动形式大同小异,内容苍白,影响力不大,涉及面不广。这与社团是否有好的专业指导老师有关。一个好的指导老师,是社团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据调查,学生社团活动没有老师指导和老师指导不力者占调查总数的68%;究其原因一是老师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重,精力有限,没能进行细致的指导;二是一些管理部门对学生社团的建设没有明确的认识,政策不够完善,缺乏激励与竞争,在经费、场地、设备、计算工作量等方面扶持的力度也不明确,只片面强调社团的自主性活动原则,往往采取的是被动应付,甚至敷衍的态度。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社团持久规范的发展。
4.管理模式问题、经费不足、物质条件跟不上
社团经费缺乏、硬件设施跟不上,是阻碍和制约社团发展的重要原因。除一小部分社团有固定活动场所以外,绝大部分社团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这很不利于活动的管理和策划,社团活动不规律,社团制度不能很好的得到实施,导致大量社员流失;加之一些社团成立时招收会员无条件限制,来者不拒,致使社团成员之间层次不一,缺乏梯队建设,活动质量不高,致使社团发展后劲不足。这是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
三、针对苏旅财高职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有效建议
1.社团需要从严审批,规范社团制度,提升社团质量,为其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校团委需要对社团申报把关,从严审批;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坚持社团每周例会制度,出席情况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做好社团、社团成员的登记注册,社团财务公开、账目清楚,增加透明度引导、鼓励学生社团根据自身的宗旨和广大成员的需要开展活动;保证活动之前有策划,活动过程有记录,活动结束有总结,使社团总体质量得以提升,为学生社团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设立精品社团活动资金,引进竞争机制,鼓励社团走向社会筹资
解决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学校要加大投入。二是要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园,通过为校外企业做广告宣传等形式的服务吸引校外资金的支持。三是要增强学生社团自身的“造血功能”,鼓励、支持学生社团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各种服务。例如创精品系列活动,注重培养“明星社团”。
3.聘请专业教师担任社团导师
有必要在社团工作中应聘任一些专业教师做社团的指导教师,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帮助社团增强与各学院、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社团把活动开展得更有档次和水平。
4.统一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制度,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首先,要完善统一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如制定学生社团日常管理条例、明确社员权利和义务,奖惩制度细则、等级划分与考核(分一级、二级、三级社团)和社团的监督管理等,来保证社团的良性发展。
其次,不断探索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社团品味。尝试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特色优势,对其进行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
最后,抓好对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工作,不断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的社团骨干,为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四
摘要: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间施水技术,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水方法,约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积的90%以上。我国则有98%以上的灌溉面积依然采用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
关键词:节水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
一、我国节水灌溉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节水挖潜改造为中心,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节水增效示范、末级渠系改造、水权转换等工程项目,有效提高了水资源调控能力和利用效率。在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种植区,推行了低压管灌、滴灌、喷灌等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推动了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拿四平辽河灌区为例,截止目前,全区共发展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总投资2千万元。其中渠道防渗面积1.1万亩,低压管道灌溉面积3万亩,喷微灌面积4万亩。发展地面软管灌溉、小畦灌溉等非工程节水灌溉措施面积1万亩。年可节水4000万立方米,增产1000万公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工收入的增加和区域水资源平衡,改善了生态环境,拉动了节水灌溉设备产业的发展
二、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二是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这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三是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二是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三是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四是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三、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一是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二是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是灌溉渠系管道化。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三是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需要采用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问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四是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五是“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如果能在农业节水中推广应用“3S”技术产生的节水效能将是革命性的。此外,国外还出现了地面浸润灌溉、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对于沙漠地区和缺乏淡水的沿海地区,利用空气中的水分进行灌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实用性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节水灌溉工程推广,任重而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杨丽丰,何宏谋,梁志勇.西北内陆河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及节水效果分析〔J〕.人民黄河,,29(11):66—67.70.
5.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五
摘要: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加工产品类型少、质量低等问题。本文研究了蓝莓鲜果、加工品的市场供求关系,调查了蓝莓加工产品种类,分析了蓝莓产品的消费特点,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蓝莓鲜果加工产品市场现状产业发展
蓝莓,学名越橘,是越橘中的蓝果类型。目前用于加工及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类:北美越橘、欧洲越橘和笃斯越橘。其中欧洲越橘是黑果类型,欧洲野生,加工品质优良。国内仅少量进口原料,用来提取花青素类产品。笃斯越橘为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野生分布,每年产量数千吨,早期多数出口,少量加工产品,而且目前笃斯越橘原料少量出口,多数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部分生产企业就地加工,形成各类产品,还有少部分作为原料在其他省份加工。野生笃斯越橘资源蕴藏量及可采收量均有限,并且由于单产低,人工移栽及育苗栽植难度大,未实现人工栽培。北美越橘品质优良,果实酸甜适口,并且类型丰富,适宜区域广,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均有适宜栽植的类型,果实既适于加工,也适于鲜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在栽培上迅速扩展,继美国1937年开始人工栽培后,迅速扩展到加拿大、欧洲,以后又扩展到大洋洲、日本和南美洲。中国从1981年开始引种试栽,30余年来在育种、栽培、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1999年开始北美越橘在我国实现了产业化种植生产,2002年鲜果在北京、上海两地试销,2005年以后有部分基于栽培北美越橘为原料的加工品陆续上市。本文涉及的蓝莓加工品为以上3类原料果实所形成的加工品,蓝莓鲜果来自北美越橘的品种。目前国内蓝莓企业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鲜果及加工品市场需求大幅上升,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质量良莠不齐,初加工产品卫生状况不佳,粗制滥造和假冒伪劣等诸多问题。本文在调查企业、基地和消费者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蓝莓市场和产业现状,研究制约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途径。中国蓝莓市场现状
1.1 蓝莓鲜果市场的供求关系
对中国蓝莓市场的供给调查主要有为产品供给源、品种、数量和售价等因素。21世纪初期,中国市场销售的蓝莓鲜果全部为进口,并且数量极少,仅限于上海、北京等超大型经济发达城市的高端超市,售价昂贵,价格约600元/kg。从2002年开始,国内各产区开始陆续产果,市场鲜果供应量大幅上升,参与蓝莓鲜果生产的规模较大企业,从2002年的1家上升到2010年的约16家,近年这些企业的商品果生产基地多已进入盛果期,蓝莓鲜果的供应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蓝莓鲜果供给源已转为国内企业供给为主。据统计,中国蓝莓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持续快速上升,2001年—2007年栽培面积分别为24、53、95、143、198、597、1323hm,产量分别为3、17、72、181、342、390t。到2010年,蓝莓栽培面积超过5000hm(包括未投产面积),产量超过1000t。随着鲜果产量的逐年提高,鲜果的平均零售价已从最初的400元/kg(盛果期价格)降到200元/kg左右。但目前的鲜果市场零售价格仍然很难被多数果品消费者接受,而且鲜果零售价远高于鲜果的生产和市场流通成本,综合以上结果,初步可以认为,目前我国蓝莓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内市场上的进口鲜果供给以冬季无果期进口量较多,主要来源是智利和阿根廷,开始批量进口时间为2007年,气候进口量迅速增加,到2010年,进口量约100t。由于蓝莓果实不耐贮运,果实从采收到销售的冷链系统建设是完善蓝莓鲜果产品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多数蓝莓鲜果产品 的运输过程均在常温下完成,在运输过程中果实腐烂率高、水分 1 22
流失大、震荡擦伤果实较多,严重影响了果实商品质量,并增大了果品流通的损耗,同时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流通距离和区域。
1.2 蓝莓加工品市场的供求关系
我国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区有利用中国东北野生蓝莓进行加工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即有野生蓝莓、红豆越橘、树莓等加工产品。但一直以来产品影响范围很小,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对蓝莓等果实营养保健价值认识水平都不高,一直未形成产业。20世纪80年代,蓝莓加工研究工作有所发展,也有新产品出现,但产业发展缓慢。直到本世纪初,世界范围的蓝莓热,我国蓝莓加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0年前后,仅野生蓝莓产地附近的几家企业少量生产加工品,销售也仅局限在局部市场。到2010年,进行蓝莓加工的企业已超过100家,产品有10多个大类几百个品种。
目前,我国的蓝莓加工品原料绝大多数为野生蓝莓,产地以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区为主,分布面积182000hm,但可采收量很少,2003—2007年,年采收量为400~7000t,2008年以后每年产量为
3000~4000t。2007年以前,70%左右的衍生蓝莓加工成速冻果出口,伺候,年出口量不足采收量的30%。作为资源依托型产业,要考虑资源的更新周期和永续利用,不能过度开发和采摘,儿中等规模果汁加工企业一套生产线半天就能加工50t原料,全国的野生蓝莓年产量尚不足一家企业半年的加工量,这也是目前蓝莓深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由于原料短缺,中国蓝莓加工品市场也同样存在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加工产品的质量。蓝莓果汁,果酱和果酒中果浆含量较多,但野生品种果实偏酸、颗粒小,少量用于加工的栽培品种也是品质较差的,这就直接导致深加工产品必须添加大量的糖或甜味剂。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蓝莓加工制品质量标注,蓝莓加工品品质出现分化,以目前产量最大的蓝莓果汁为例,质量较好的蓝莓果汁通常每瓶售价为30元,其中有栽培品种果实成分,且浓度较高;每瓶售价3元左右的蓝莓果汁中基本不含蓝莓成分,重要是利用蓝莓香精勾兑而成。这些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严重影响了蓝莓加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
1.3 蓝莓加工产品的种类
(1)初加工产品蓝莓加工品主要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两大类,初加工产品的主要类型有干果、冷冻果和纯果浆,可作为添加成分直接融入到加工品中。作为深加工原料,初加工产品在市场销售较少,通常以网络销售和直接销售为主,无品牌产品居多。初加工产品以干果和冷冻果为主,纯果浆仅占较小的比率。但纯果浆在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包装简陋(通常为塑料桶或密封袋包装),杂质较多等,卫生情况堪忧,急需规范和管理。
(2)蓝莓果汁果汁是中国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蓝莓加工品,在品牌数量、消费总量、知名度方面均处于加工品的前列。据笔者调查统计,中国市场拥有独立品牌(不考虑包装容量)的蓝莓果汁品种约30余种,从价格看可以分成3档,即每瓶10元以下、每瓶10~20元和每瓶30元以上,包装材质以玻璃瓶居多,但是20元以下的与30元以上的产品在包装档次上明显不同,尤其是过100元以上的蓝莓果汁(进口蓝莓汁价格均在100元以上),虽然包装材质也是玻璃瓶,但在包装物的商标设计、图形设计、文字和色彩设计上,通过合理配置组合,达到形式美的效果,给人以豪华的感觉。国产果汁在产品商标设计方面,有源于蓝莓颜色的设计,如蓝格格、蓝牙、蓝吻等,有借助产地宣传的,如长白工坊、北纬53°等,其中蓝牙、长白工坊、蓝格格、兴安庄园、哇哈哈等知名度、零售终端铺货率较高。另外,从蓝莓果汁产地看,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市场的蓝莓果汁绝大多数原料都是野生果,生产厂家位于野生蓝莓的主产区,如长白山、大兴安岭等地区,只有为数不多的非产区加工厂通过收购原料进行生产,分布在浙江、大连、江苏等地。从产品品质分析,每瓶10元以下的果汁,基本不含蓝莓纯果浆,过通过勾兑香精再添加野生蓝莓果而成,营养成分有限,由于制作过程中果粒不易清晰和过滤,经常含有果梗、果叶等杂质。20元左右的果汁中有部分品牌含有蓝莓原浆,最多可达50%,进口产品中果浆含量较高,价格也昂贵,但从零售情况看,还以10元以内蓝莓果汁销售居多。目前含果粒的蓝莓果汁把北方市场作为主销区,南方市场对果汁品质要求较高,刚进入时不断接到消费者对杂质的投诉,因此销售增长缓慢。
(3)蓝莓果酒中国市场的果酒类中葡萄酒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葡萄酒行业中排行钱10位的企业可占行业利润总额的80%以上,主销区集中在中国的沿海一带,中西部销售份额较小。其他果品,如梨、浆果(如桑葚)、山楂,酿造的果酒量很少。蓝莓果酒的加工酿造比果汁起步稍晚,但发展迅猛,由于酒类的酿造工艺要求原料果含量较高,营养成分较之果汁要求偏高,具有一定的滋补和保健功效。从笔者市场调查情况看,不同品牌的蓝莓酒大概有20多个品种,生产企业均分布在野生蓝莓产地,只有青岛一家是委托加工的形式,很多企业按照不同需求开发了高中低档不等品种,如忠芝、鑫野、超越等品牌,产品价格从每瓶10~300元不等,另外兴安庄园和北极冰品牌推出了品质更高的蓝莓酒,单瓶售价在1000元以上。从销售渠道看,以超市、专业店、餐饮店、展会、网络直销为主,烟酒专卖等渠道较少,销售区域以产地东北三省较多,沿海发达城市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4)蓝莓罐头和果酱中国目前是生产果品罐头的大国,品种和产量均处于世界前列,生产技术和工艺等有明显的优势,其苹果、柑橘等罐头加工企业分布在沿海地区,可以利用这些地区的设备优势开展蓝莓罐头产品的加工,特别是沿海地区也是目前我国蓝莓栽培的主要区域,生产更具优势。另外也有利用野生果生产的蓝莓果酱产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只有辽宁、黑龙江等省生产的少数几款产品。蓝莓果酱品种也较少,多来自野生资源,市场上仅有1中产品采用栽培品种原料。自从销售情况看,蓝莓罐头、果酱在销售区域上和果汁、果酒有明显的不同,东北地区品种较为单一,而上海等大城市较多,这可能与不同
地区的饮食消费习惯有关。蓝莓罐头必须直接使用果实,市场调查到的2款产品价格分别为20元(野生果实)和25元(栽培种果实);而果酱价格差异较大,市场产品价格7~25元,按目前原料果实价格,野生种蓝莓冻果价格已经达到4万元/t,低价位产品只能通过降低原料量来实现。目前国内销售25元左右的蓝莓果酱,原料来自栽培品种,品质与进口产品相当。从消费者反应来看,普遍认为果酱中含有较多整个果实、果胶较少的产品更放心。
(5)乳制品蓝莓乳制品中的蓝莓均为辅料成分,部分产品添加少量果粒或果酱,如部分酸奶产品。但大部分产品仅添加香料,实际不属于蓝莓加工品。由于乳制品属于日用消费品,流转看,因此大众接受程度高。产品中品牌优势较为明显,国内5家以上乳制品厂家出产过相应产品,价格以低端为主。
(6)其他蓝莓产品出以上蓝莓品种外,深加工产品还包括糖果、烘焙类、果冻、保健品等食品类别,约100种,还有韩国、美国等开发的蓝莓提取成分化妆品,如韩国品牌The face shop和爱茉莉的蓝莓BB霜、护手霜、防晒霜、洗面奶等,卖点主要是延缓衰老等。
1.4 蓝莓产品的消费特点
中国消费者经过10年的认知,对蓝莓产品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大多数消费者只是停留在名称、属性等表面因素,对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等所知有限,由于中国市场人口基数大,需求总量不容忽视。经笔者对长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问卷和询问调查发现如下需求特征。一是需求总量开始上升。蓝莓属于新兴事物,产业处于成长期,虽然较之柑橘、苹果、香蕉等大宗果品需求总量仍然较少,但从国外请况看,目前产量仅能满足消费需求量的40%~50%,中国市场基数较大,随着人们对食品及水果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健康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在这个方面蓝莓产品优势明显,相信国内需求一定会有很大增长空间。二是蓝莓需求动机呈现多样性特征。蓝莓消费者已由最初的以购买进口商品为主的阶层转为大众阶层,各类消费者动机不一,消费主体以孩子、老人、时尚青年居多,消费目的有健康、时尚、好奇、礼品等,表现出求新、求异、好胜等多重动机。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正确分析认识消费者的各种变化,明确消费主体,根据行业特点,从心理学角度,抓住其从众、模仿等心理,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三是不同市场区域需求存在差异。例如从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北方城市长春比较相似的南方地区,虽然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北方企业生产的蓝莓产品有些质量标准难以达到要求,但南方消费者对蓝莓果汁中的果肉成分,要求不能存在果蒂、果叶等,而北方用于加工的原料多是野生蓝莓,果实小、偏酸,生产工艺有限,采摘之后过滤较为粗糙,这与美国果汁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的野生果即为中国引入的栽培品种,果大、水分多、营养成分高,且生产工艺先进,不存在类似问题。促进蓝莓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2.1 长远规划,扩大与原料基地面积
针对蓝莓加工品原料短缺现象,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高瞻远瞩,从战略角度考虑问题。首先,加快蓝莓种植业发展,扩大蓝莓栽培面积。蓝莓已经从最初的24hm发展到2010年底的超过5000hm,发展迅速。特别是相关地区政府如吉林、辽宁、黑龙江愤愤出台产业发展政策,做出发展规划。蓝莓新栽培区域如浙江、江苏等地也快速发展。预计未来5~10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将达到6万hm,产量达到60万t左右,这是解决原料问题的根本措施。其次,要有效保护野生资源,在从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可以借鉴美国经验,积极探索野生资源的扩繁、扩建项目,利用人工技术使其大幅度增产。再次,本着利益最大化原则,生产企业可以调整结构,在盛果期增加用于加工的鲜果比例(美国的栽培果中43%用于加工、45%用于鲜销,12%用于自采等),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提高鲜果的稀有性,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增值空间。蓝莓商品果生产企业也可以重新定位,专门栽植用于加工的蓝莓品种,兴城蓝莓深加工专用原料基地,解决蓝莓加工业的“原料荒”问题。222
2.2 加强质量监管,提高产品品质
蓝莓鲜果从采收到销售的冷链系统建设是提高零售蓝莓鲜果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冷链系统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果实采收时遮阴处理防晒降温、果实快速预冷至10℃、冷藏间分选及贮藏、冷链运输、冷藏货柜销售等。冷链系统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并可有效降低蓝莓鲜果在贮运过程中的损耗,冷链系统的总贮藏期可以达到60天左右。中国已经建立了60多种果蔬汁产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80多个果蔬罐头产品标准,但涉及蓝莓产品的行业标准还在酝酿中,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蓝莓加工制品优质化质量标准,安全作业卫生标准和监管措施。这是蓝莓加工业以产业化为前提,实施现代化经营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蓝莓加工品打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蓝莓加工品的产品说明中应明确标注果品含量,杜绝不含蓝莓成分的假劣产品进入市场,规范蓝莓初加工生产的管理,改善初加工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卫生状况,改进初加工工艺,剔除初加工产品的杂质。利用高科技检测系统对产品进行分析,制定涉及生产重要环节的各种具体的参数比例,如原料、生产人员、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质量控制等,并定期进行抽查,加强监管力度,有效提高整个蓝莓加工业的产品品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3 树立精品意识,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针对蓝莓加工产品市场较为混乱的局面,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为企业提供平台,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和谐发展,可以建立企业联盟,在协商共赢的基础上,整合资源,规范市场,确保食品安全,加强行业自律,共谋发展。推进地区间、企业间、消费者间的互动,可以使产业信息流循环畅通,通过为消费者提供质优妩媚的蓝莓产品,不仅可以转变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为蓝莓产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对蓝莓行业的满意度,还能够为企业赢得信誉,促进蓝莓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2.4 引入和研制工艺,不断开发新产品
6.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研究及发展对策 篇六
梁永明 刘风芝 罗铭俊 黄晓璐
2012-6-29 10:28:34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期
摘要:针对中国农业和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以及现状,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于农业受到风险影响程度调查以及 相关数据的统计,加上中国农保现状的剖析,查证保险企业内部对于农业保险的问题和企业外部环境关于消费者和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对于农保的法制建设等问题,通过对中国农业保险现状的认识,为未来农业保险发展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自然灾害,农业保险,农保政策
引言
古往今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政府在农业的基础条件、投入程度、科技程度等的不断改良和进步,促使了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使农民各方面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良。但是,中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发生频率以及带来的损害对于中国农业方面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的道路频频受阻,前景亦不容乐观,但是农业保险对于农业的发展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增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是中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中国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支柱,和实现国家富强和保证民生之根本。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现状的农业保险是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中国农业风险现状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灾害对农业影响之大是其他行业不可比的[1]。农业经济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变化莫测,人类在自然的面前给予现在的科学实力来讲还是很渺小的。我们对自然缺乏了解,无法提前预知和勘测自然气候的动向,也无法控制灾害。特别是中国地缘辽阔,且各地区间气候千差万别,使得农业风险更加复杂。中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之说。中国的自然灾害不仅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而且还具有时空分布广,地域组合明显,受损面广,损害严重等特征。据国家部门统计,尤其最近三年,中国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气候发生明显性的变化,农业的自然风险有日趋增强的趋势。
2.市场风险。除了自然性的危害之外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就是经济风险,既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2]。一般发生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供求失衡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经济贸易条件等因素变化、资本市场态势变化等方面的影响,或者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信息不对称、市场前景预测偏差等导致农户经济上遭受损失的风险。其中,价格波动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既可能是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有可能是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也可能是农业所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高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农产品的价格易发生较大的变动。
二、中国农业保险现状
1.中国保险企业经营现况。中国农业生产地域广阔,农业风险有较强的分散
特点:农业经营多以家庭经营为主,不可能制定统一的衡量风险的标准和操作规范[3]。而且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风险管理措施需要有效协调。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主要风险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风险的作用方式也不相同。这就加大了农业保险的可保性低。如今,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茫然和不确定,市场风险不断加大。灾害高发提高了农业保险的风险,同时高赔付率使得保险公司的农险业务经常面临亏损,这使得保险公司对其设计较高的保险费率,而农民的收入有限,高费率使得大部分农民无法承担,所以企业又无法制定高费率。高风险,低费率是的农保的发展步伐举步维艰。
2.中国农民投保现状。中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中国又是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上农民是一家一户从事生产,抗风险能力差,农业发展迫切需要保险来分散风险,对农业保险的自然需求是相当大的。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风险意识落后,保险经营主体少,对农业保险的宣传也不到位,现实的保险需求非常低,现实的保险需求是不足的[4]。
三、中国农业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农业保险的可保性低,效益没保障。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业保险自1990年以来有些大型的保险公司逐渐向商业保险转换,成为了规范的商业保险公司,由原来的政策性,服务型的保险转变成了为追求商业利益的商业保险业务。同时,中国是自然灾难高发地段,自然灾害是一种覆盖面大,影响面广,所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和测量,发生的概率又特别的大。加上原本是政策性的保险业务在商业化的趋势下,使中国的农业可保性降低了很多,导致了很多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此方面的业务。
2.农民支付保险乏力,政府保险方面投入力度不够。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但是,农业保险的收费很高,因为农业的风险较大。所以农民对于高费率着实负担不起。一直以来,中国政府扶持农民的方式都是通过财政部直接拨款,以农业补贴和价格补贴的形式来补助农民,一旦发生农业灾害,政府也只是直接拨款赈济灾民,很少有补贴农业保险这一块。对于农业保险的实际性支持缺乏法律制度的保证。
3.农业保险缺乏法律保障。自1982年起中国的保险业回复运转,作为政策保险的农业保险一直没有相关另行制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他们的业务开展起驾保航。因此,农业保险一直无法可依,法律法规的建设缺失,极大的影响了农业保险的正常化、规范化和秩序化,成为了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最大障碍,制约着中国农保的正常运转的最大环境因素。
四、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1.着力提高农保企业的水平。农业保险公司的自身因素,是提高农业保险的关键性因素。提高农业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不但可以优化整个业务过程的程序,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操作的成本,控制农业保险的风险,促进农业保险发展,起到一个自身主动性的作用。除此,还应加大设备的提升,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中,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他们的农业保险这一方面中所增加的投入和应用的高科技设备,在于农业保险的初期通过投入人力物力,在全国的范围内加强调查取证,应用访查,数据统计等各方面的技术进行科学的测量。同时加大财力投入,引进精算师等相关的技术人员,强化统计。于此排清了和划分了一些高风险的农业区进行特殊的监控和保护。降低了预期的误差,减少了支出。同时引进部分的现在高新技术设备,包括气象卫星技术、通讯卫星技术、网络媒体技术等。建立灾害发生的观察站,在灾害实况的全程观测跟踪,以资料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和预报警装置从而提高农业灾害的监测水平。在与监测和划分出的低风险,灾害的发生频率较低的地区,应当制定一些低档的保险费率来降低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在农业保险上的的保险率。拓宽公司保险的业务,促进农业保险政策的发展。
2.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赔付率特点,使得单纯靠商业性的运作很难发展。农业保险是商业化业务,它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与中国政府提出为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性援助的初衷存在着深深的矛盾。这其实就需要国家加大财政的投资力度对这方面的补贴。对于政府补贴可以根据需要和效力选择向经营农户提供消费补贴,或者同时提供生产补贴和消费补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生产补贴或向投保农户提供消费补贴,或者同时提供生产补贴和消费补贴,从生产方和消费方的两方面同时对农保实行补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面对的是农业,但其带来的利益却远非农业产量、农业产值等指标所能衡量的[5]。所以,对于农业保险的补贴,会增加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还对国家的稳定带来好处。
3.加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农业保险法规的建设是建设和发展农业保险的当务之急,建设法规,应当从各个方面对农业保险进行规范和约束,把农业保险的发展轨道正常化。首先要确立农业保险是政策性保险的地位,将他与商业性保险的业务划分开来。从而促进农业保险在与农业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的作用得到保障。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农业保险政策性的确立。逐步完成对于农民补贴机制。构建农保的法制建设,从而巩固农业保险对农民生产生活的保证。
参考文献:
7.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七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四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首批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区网络。2001年末,经西安市科委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有95%集中在高新区。据统计,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2001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8.2亿元,是1993年的30倍,完成工业总产值252.6亿元,是1993年的36.4倍;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250亿元,年平均增长67.35%,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55亿元,年平均增长69.4%。2001年完成GDPl04.57亿元,拉动西安经济增长4.53个百分点。目前,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共有科技企业4100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000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01年技工贸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2家,过亿元的企业61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96家,过千万元的企业267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产品25个,过五千万元的产品60多个,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呈现蓬勃生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二、银行信贷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做法及成效
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信贷资金及时介入,有力地促进了西安市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据初步统计,1999年以来,西安地区工行、农行等八家金融机构向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45.29亿元,贷款年均增长36%。去年6月末,8家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07.52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7.5%;去年前6个月新增科技贷款58.06亿元,占去年新增贷款的50%。其中,交行、招行等四家中小金融机构以中小高科技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2001年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增长68.28%,去年上半年贷款增长28.3%。银行信贷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有效地培育和支持了一批高成长科技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加强市场调查研究,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西安市各金融机构通过对高新产业的市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寻求风险最低、收益最大的信贷切入点,支持高新产业的发展。一是深入分析市场,力求找准贷款切入点。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查,银行把企业的研发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作为对高新技术企业信贷介入的审查重点,有选择地发放科技开发贷款。如西安通视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一个资产只有几万元的西安交大校内实验室,但因聚集着——些国内VBI(模拟电视网实施广播宽带数字通讯系统工程)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其新产品投入市场就得到了认可,市场占有率迅速达到75%,但由于资金匮乏,生产规模仍停留在作坊式小批量生产,工行瞅准时机,果断介入,发放项目贷款3500万元及流动资金配套贷款累计9233万元,使企业资产和利润由1997年的1700万元和38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1.5亿元和1648万元,实现了银企双赢。二是扶持重点科技企业迅速实现规模扩张。近年来,各行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及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均给予大力支持,重点支持了西安大唐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交大科技园、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通视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市确定的重点科技项目、重点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三是促进国有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7107厂是国家某军用物资重点研制和批量生产的大型军工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高。2001年交行发放贷款2000万元,用于企业生产线技术改造。由于生产线改造顺利,当年该厂实现销售收入7200万元,利润总额200万元。
(二)积极促进企业转型,不断提高企业科技含量。近年来,银行利用联系面广、信息多等优势,帮助企业转型,不断促使企业经营、管理上台阶。如西安交大博通资讯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成立时,是IT行业中从事系统集成的民营企业,当时企业产品还有一定的市场,但随着该技术的成熟,众多企业也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市场竞争力削弱,公司利润下降,工行及时与企业沟通,建议企业采取“资本+管理+核心产品”运作模式,促使企业内引外联,增资扩股,引进交大产业集团的资金和自然人的研究成果,研发了有自主版权的ERP软件产品,并及时发放科技贷款400万元,累计发放配套流动资金贷款2750万元,促进企业及的转型。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内与托普软件齐名的软件开发商,2002年度通过软件行业最高级别CMM评审。
(三)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招商银行灵活运用“网上企业银行”等多种金融工具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和财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加速了企业资金流转速度,节约了人力成本。建行对一些大型高新技术企业推行差别化服务,对资金结算量大、距离较远的企业通过电话或上门服务,对企业提出的保证业务、国际业务、网上银行、个人信贷等业务品种方面的需求及时给以满足,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农行针对信贷权限集中、审批环节增加的状况,向高新技术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对于社会形象好、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报上级行为公开授信,在公开授信额内的贷款发放由经办支行自主审批,还采取增开审贷会、提供限时服务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各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提高服务质量,有力地支持了高新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企业自身发展水平的局限和信用问题,是其贷款难的根本症结所在”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是银行信贷中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创业阶段,普遍规模偏小,资本金不足,自我积累能力有限,资产实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银行贷款风险较大。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实力雄厚,但经营管理行为不规范,银行无法对贷款用途进行监督。企业的透明度较差,特别是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财务状况记录、企业报表等有关信息严重失真,银行贷款的潜在风险很大。一些企业不守信用,有的故意逃废银行债务,有的钻法律政策的空子,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多头开户,多头贷款,多头结算,逃避主办银行的信贷监督,给收贷收息造成困难等等,这些都是导致银行不愿向企业贷款的原因。
2、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一是缺乏权威的中介评估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含量无法准确界定。高新技术企业多涉及高、精、尖、新技术领域,经济与技术参数复杂,特别是基因生物工程等较为抽象,由于缺乏专业评估机构,银行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含量、资信状况、前景等无法准确认定,在支持过程中要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要么就错失良机;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中面临着抵押难、担保难的困窘。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初期一般都规模小、家底少,自有不动产及土地使用权有限,缺乏有效抵押物又难以找到合适的第三者为其提供担保。目前西安虽然已成立重诚、恒信等五家专业担保公司,但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担保时要求反担保的条件十分苛刻,对于那些急需贷款担保的企业来讲,很难获得担保;三是企业、个人信用资料缺失,一些企业和法人代表无信用记录,这也抑制了银行贷款的投放积极性。
3、现行的银行信贷管理及经营理念,制约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当前,在各行“减员增效”的环境下,银行从人力成本方面考虑,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对中小科技企业状况进行深入凋查,而且银行信贷人员对许多高新技术项目或产品的科技含量难以准确把握,对这些企业的市场前景无法预测,一旦科技贷款中出现的呆帐也没有特殊优惠政策,再加上银行信贷人员尚未从“等客上门”的传统信贷模式中走出来等因素的影响,银行放贷工作受到限制,企业的发展也受制约。
四、几点对策建议
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等问题上,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第一,政府要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高新企业发展初期特别是研发及中试阶段,企业资金不足,政府可通过健全投资机制,如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广泛吸收外部资金,使企业得以发展壮大,为银行信贷资金的介入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与金融服务功能。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召开高科技术企业项目推介会、银企座谈会等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各行各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方面的信息,帮助金融机构选择客户。
第三,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是树立信贷营销理念,在提高管理风险能力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培育客户,找准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介入点,壮大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二是积极探索建立一种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信贷管理模式,建立贴近市场、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三是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判断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含量的能力,真正实现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目标;四是各行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金融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
第四,拓宽筹融资渠道,弥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资金不足。一是通过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开辟产业升级的资金渠道,有效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二是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力争在主板市场和美国、香港的二板市场上市;三是鼓励资信状况较好、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推行商业承兑汇票业务,以扩大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四是充分发挥我市作为内陆开放城市的优势,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来我市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促进西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8.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八
摘 要:民族经济是我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加入WTO以来,民族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遗留、地区差异、自然因素等问题,民族经济的发展仍较为滞后,本文多角度地对民族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民族经济;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长足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每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都对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协调、不持续、不平衡等问题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具有社会效益和改革影响的建议。由此可见,民族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民族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乎到民族的团结。如何巩固好民族团结之心是确保国家和党长期治理以及民族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过程。民族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族经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畜牧、电力等在内的某一民族社会经济的总称。民族经济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相对落后性、复杂性及国际性等特点。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省委、省政府都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经济作为国家整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的各项措施对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在扶贫开发攻坚力度上国家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在不断的开展民族地区的各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也增强了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但民族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下面就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一)传统观念滞后,内在动力不足
在已有研究中,许多学者都认为历史遗留的传统观念对民族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少数民族的宗教、政治、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也在不断变化,但历史长期形成的民族观念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民族观念导致的民族文化固化模式直接影响了民族地区人们的心理思考和生产方式,从而直接对民族经济的生产发展造成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北部等边疆地区,地理位置大多较偏远,由于民族聚居性虽使各民族生产力相对集中,但生产方式的单一和生产模式的落后使民族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由于思想观念和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现代市场经济对民族地区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民族地区传统观念的落后和内在动力的不足是制约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环境欠优
由于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都远不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在互联网信息飞速穿梭的当下,仍然有较为落后的民族山村还未通电通路,其他诸如用水安全、医疗困难等问题则更为普遍。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去大力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落后的基础设施只能满足当地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交通和信息的闭塞则直接阻碍了与外界的各种信息交往,极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和进一步发展。民族地区由于农业经济占比较大,结构较为单一,要实现多种经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较难吸引外商的青睐去进行相关投资,大都靠当地自身民族企业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显然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运行马力不足。另外,由于基层指导力和相关发展经验的缺乏,导致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三)人才需求不足,教育亟待提高
教育事业历来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障,而民族教育事业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原因,大多地处偏僻山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民族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致使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正是由于民族地区这些“先天”条件,优秀人才很难被吸引前往支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虽然国家和政府对于民族地区的人才引进实施了各种计划措施,并给予优秀人才一定的政策鼓励和奖励措施,但就目前的人才流向情况而言,大部分硕士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都把沿海及发达地区作为了择业的第一选择,即使有小部分高校人才进入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其中有许多都是将民族地区的高校作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跳板,等自身阅历或其他条件成熟之后又“另攀高就”,因此民族地区人才的流失情况相当严重,导致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和质量不能得到一个稳固的形成和提高。另外,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业有所成就之后往往也会更倾向于选择更加发达的地区去就业和发展。这种情况就类似于“海归”是选择回国发展还是继续在外深造。民族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和人才力量都较为薄弱,因此人均文化水平都相对偏低,这也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和拖后了人们的素质水平。教育水平影响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各级阶层文化水平较低直接导致了管理者自身者素质偏低,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由此可见人才力量的缺乏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教育水平的落后也直接制约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三、关于促进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对策
面对国际经济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变革之态,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依据自身条件,发展特色经济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本质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落后,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的环境和特点,遵循地域差异规律,科学的对农区、牧区、林区和经济作物区进行划分,充分合理的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不应该盲目的采取“甜菜南种”和“南茶北引”等行为,要因地制宜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起来,从而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各少数民族主动或被动的在对民族内部结构或民族运动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各民族心理和观念发生了改变。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大浪潮正在对民族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各种经济政策的刺激会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信息时代的当下,商品经济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达到空前之高,民族地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好大众传播媒介来更好的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1]。结合民族特色传播民族文化,既能够潜意识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又能够及时注意到新观念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若民族传统文化中与商品经济相抵触的价值观念不予以摒弃,则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向来对民族经济贡献良多。在一定的概念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往往都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色或丰富的山水资源,除此之外,特别而丰富多彩的文化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内在价值。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景点在被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旅客进行参观时,参观者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对旅游景点本身去欣赏参观的态度,旅游者对于景点文化的求知程度和景点自身管理部门对于景点文化的弘扬力度和方式都十分欠缺。因此,如若能够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民族旅游产业进行更好的融合,一定能够大力地推动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文化水平
教育是改变现实现状的有力途径,通过教育不仅可以加速一个地区的知识信息获取能力,还可以提高人对社会的应变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支撑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教育结构和教育基础设施使民族地区的学子能够与发达地区的学子一样接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各种新鲜事物,并能够通过国家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而借助优秀的师资力量帮助其进行消化。而民族地区本身应该对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级政府应该努力做好日常对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宣传工作,让民族地区的百姓意识到“科教兴国”和“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只有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素质,使少数民族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才能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强国。
(三)合理利用政策,积极探索创新
在国家实施“扶贫攻坚计划”、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下,民族地区应该要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力求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地兴办各类建设项目,加快发展速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民族地区丰富的综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从原料型民族经济区向生产高精工业品的沿海地区学习。而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在探索创新方面,民族地区可以利用民族品牌或地理品牌战略努力改善自身生产条件和外商投资环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分清发展主次,争取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
另外,各少数民族自治州、市、县应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的民族自治权,相关问题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决策和灵活的自主措施。政府应该简政放权,尊重自治权利,迅速有力的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同时不能“政策一刀切”,应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和处理好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四、结束语
加速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扩大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有利于清除封建落后习俗的影响,树立全新的商品意识和社会道德新风尚;有助于发展和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维护祖国的统一[2]。因此,国家应充分认识民族经济的特点,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激发其活力,利用自身优势有效发展,加大民族扶持力度,促进民族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9.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九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文化内涵
论文摘要:该文在肯定了国内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形势后,指出我国乡村旅游还存在经营理念陈旧、营销渠道单
一、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应该政府主导、科学策划、挖掘内涵、扩大影响、树立品牌、集聚人才、永续发展、加大投入,以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渐成熟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丧失其市场垄断地位,代表现代旅游价值取向的乡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新的热点之一。
但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城郊休闲游,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发展的活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2政府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机遇
200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主要的要求。[2]为了深入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3]
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将共同推进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十一五”期间,建成具有乡村旅游示范意义的100个县、1000个乡镇和10000个村,使已有的乡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格局,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总地来看,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较大,发展前景良好。[1]
1.3近年来乡村旅游红火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旅游发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目前中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4]
2.乡村旅游主要存在的弊端
2.1经营理念陈旧
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特别看重菜品质量、味道和价格,而对于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特色(农家风味)、环境(绿化环境)、服务(服务水平)却没有放在重要位置。经营者乐意在主体建筑上花钱,而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方面下功夫;乐意在量上投入,而不愿意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主张少投入,多产出;采购质劣价低的菜品欺骗顾客,甚至克扣斤两;目光短浅的井底意识还表现在不愿走出本地去做比较,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单兵独战的多,团结协作,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
强。
2.2营销渠道单一
在招徕客源上,过于迷信“回头客”和口碑传播,对朋友关系的依赖也说明经营户的宣传促销意识还停留在原始的、被动的认识上。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形式。
2.3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经营者经营理念与游客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尤其需要专业的培训、指导和政府的引导。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近郊旅游休闲形式,有其特殊发展规律和经营模式。要让农民一家一户在实践中去摸索经验需耗费太大的成本,容易动摇经营者的自信。对于当地政府来讲,自发的、分散的、粗放的小农个私经营形式,其产业意义不大。对大众游客来讲,没有特色、规模,管理不规范的旅游地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实现产业化目标的基本方向。
3.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策略
3.1消除瓶颈,政府主导
突出表现在农民素质与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的断裂;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环境与旅游发展要求的差距;分散的村庄与市场的断裂,农民很难直接走向市场等等,对此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和便捷协调的旅游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
政府主导,要着重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地位,赋予其更大职权,如重要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批权;旅游价格审批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监查权等等,切实改变以往旅游管理部门职能的模糊性,真正做到不该管的不管,该管的一定管好。
3.2长远规划,科学策划
一定程度上讲,近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很多是农民自己干出来的,农民的勤劳加上市场的机遇造就了许多乡村旅游点的成功,但是缺少科学的规划逐步成为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缺乏规划和低水平规划容易走向“盲目性+积极性=破坏性”。对此,一要注意“引智”,重视发挥具有全新知识结构、充满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优秀人才参与。二要整合区域乡村旅游资源,避免景点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的雷同。突出重点,择优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村,高层面的统一规划,科学策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以此来保证乡村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长远发展。
3.3文化灌注,挖掘内涵
旅游的实质是精神体验和文化消费。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巧打“特色牌”。乡村旅游只有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才能有效增强吸引力与竞争力。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重要的是结合乡村旅游特点,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3.4注重宣传,扩大影响
首先,要突出乡村意象。乡村意象在乡村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所起作用一样,具有导向性。如江南“水乡之冠”的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同里,便属此类。其次,要敢于揭开“羞羞答答的面纱”走出去。根据景区发育的不同阶段,在对市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广泛采取和记者交朋友、和新闻媒体联谊、和旅行社联合、和周边景区联手策划
组织活动等手段提高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客源。
3.5一村一格,树立品牌
乡村旅游最大的危险就是“千村一面”,所以乡村旅游发展应重视品牌效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使景区动静相宜、高远辅成、横侧不同、常游常新。“一村一格”,重要的是体现差异,突出特色,大到整体定位,小到吃、住、门票。
3.6加强培养,集聚人才
乡村旅游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其中的关键,要处理好借助“外脑”与培养自身人才的关系。乡村旅游在发展之初,特别是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时候,非常需要旅游专业人才的“外脑”,以引导乡村旅游走上正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人才,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从外面引进。但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最好立足自己培养,这样既有助于增强服务的特色,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7保护第一,永续发展
目前乡村旅游处于上升势头,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在土地利用上,尽可能不改变现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多重立体利用。因为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资源造成变化或者是破坏。“变”是必然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努力探索在发展中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路子。
3.8广开渠道,加大投入
要使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得到完全的释放,必须要探索建立旅游开发的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资体制网络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一是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三是充分调动和鼓励当地社会力量兴办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0.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十
一、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环境现状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煤炭、钢铁、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2002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405亿公斤,牧业年度牲畜总增2780万头(只)。肉类、奶类总产量达到153万吨和155万吨。工业增加值达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国内生产总值173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比“九五”时期平均增长速度高2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51元,比上年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6元,增长58%。财政总收入2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
近年来,内蒙古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使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得到较大改观。目前全区公路总里程46万公里,铁路总里程6600多公里。通讯业迅速发展,电话装机总容量达135门。电力建设加速发展,电力装机容量已达680多万千瓦。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启动了大兴安岭和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禁牧舍饲、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仅2001年就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617亿元。
(三)投融资软环境逐步优化。
内蒙古自治区根据国家提出的政策导向,近年来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内蒙古自治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决定》等相关政策,建立了自治区科技兴贸行动计划联席会议制度,逐步营造了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环境。一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和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的标准。二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精简各类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三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的财政转移支付,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落实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的信贷政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鼓励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主体。四是对外商直接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从优享受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和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对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在税收、工商、土地、投资管理等方面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同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及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出口商品近千种,特别是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2001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138家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11亿美元,占外贸出口总额的965%。内蒙古现有18个口岸对外开放,有各类开发区16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1个。
(五)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内蒙古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一是引进国内外资金成效明显。二是国债和专项经费投入明显增加。三是企业上市及风险投资等其他渠道进一步拓宽。
二、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投融资软硬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投融资软硬环境与其他省区的差距是制约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因素。
1投融资硬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内蒙古由于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基础设施、经济总量与中东部乃至部分西部省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城市功能亟待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对投融资主体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投融资软环境需要尽快完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整体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原先给予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效应下降。加之我区部分地区和有关部门对有关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透明度差且不稳定,通关速度慢,行政审批效率低,出口退税滞后,地方性法规不健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投融资主体的积极性。
(二)现行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内蒙古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企业自筹、企业上市融资和引进资金。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资金投入量少。
1引进资金对高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在内蒙古新增投资和经济增长中,引进资金所占的比重较大,但资金投向主要集中在投资需求更为迫切的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煤矿、电厂、能源性加工业等基础产业,对于开辟和拓展出口市场有重大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严重不足。
2国家和自治区投入的科技专项经费规模小而分散,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讲只是杯水车薪。
3企业公开上市虽然是融资的理想方式,但由于我国主板市场的上市门槛过高,基本上将中小科技企业拒之门外,内蒙古仅有少数具备资格的大型企业能通过上市融资。
4银行因控制风险而始终把科技开发贷款控制在最小规模,不能满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
5我区大部分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其他组织形式的企业大多势单力薄,用于高新技术投入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
(三)风险投资体系亟需建立和规范。
风险投资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资金支撑,但从内蒙古情况看,风险投资业还不能对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1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能力已近四十亿元,但由于运作不规范和经验不足,大部分资金投向偏离高新技术产业,违背了风险投资的初衷。至于内蒙古风险投资起步更晚,近年来虽然先后设立了科技风险基金和中小企业创业基金,成立了以风险投资为基础的内蒙古科技创业有限公司,但其还不能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渠道的一个真正组成部分。
2内蒙古与国家风险投资同出一辙,带有明显的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约束性,风险基金规模难以扩大,也不能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高新技术领域。
3我国风险资金退出渠道狭窄,加之内蒙古还未形成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及信用担保专门机构,缺乏风险投资的专业人才,均对风险投资的发展形成一定制约。
三、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改善投融资软硬环境。
投融资环境改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采用BOT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和环保建设的同时重点要抓好软环境的建设完善,争取以优越的软件条件弥补硬件设施的不足。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设路标、不设障碍的要求,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把各项鼓励投融资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市场机制对投融资的调节作用。二是要致力于建立公正、透明、稳定的法制环境和诚信、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三是尽快建立投融资配套服务机构的执业标准和监督机制,为投融资主体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创造有利于人才聚集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创造条件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为投融资主体提供有利的人力资源。
(二)充分利用传统的投融资渠道。
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当前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利用资源优势,采取独资、合资、合作、兼并、租赁和特许权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并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自治区要把分散在各部门的预算外资金、各种专项基金、专项收费等集中起来,以地方拨款资金配套的方式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或以专项基金担保、贷款贴息等财政资助方式进行融资贷款。三是做好股票上市推荐工作,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加快中小科技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步伐,搞好增资扩股,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四是在作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争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和重点科技企业债券,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融通资金。五是建立外贸出口发展基金,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六是用企业退税专用帐户作为质押进行融资贷款,并对贷款给予一定比例贴息。
(三)建立完善风险投资体系。
【宜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推荐阅读:
宜宾技师技术总结10-08
宜宾建筑资质代办及相关办理流程10-27
宜宾市2014年中考08-18
宜宾市公务员考试报名08-31
宜宾市系统财务管理规定09-26
宜宾市情试题09-15
四川宜宾中考优秀:做好自己08-17
关于加快推进宜宾城镇化建设的建议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