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3篇)
1.《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读书心得 篇一
《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我读的第3遍。购买这本书的时间是20xx年7月中下旬。今天是20xx年4月18日。
每次读这本书总不一样的发现(想看的章节),每次翻开它时都是源于自身的焦虑。很喜欢它带给我每次不一样的感受。
01
这本书在第二辑中“好书不妨重读”中谈到的一样:为什么好书值得重读呢?这主要是因为每次重读一本好书时都会有新的发现,就像卡尔维诺所说,我们在不断重读一部经典作品时,会发现它“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
书中说到:一本真正经典的书,似乎可以与我们一起成长,因为它的层次远远超过你,不但在你最初读它的时候超过你,在很多年以后你再读它的时候还是超过你,值得你花费一生的时间去阅读。
书中还说:对于经典的.书与它的作者,我们表示敬意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地细读与重读。此处作者闫学提到了科尔维诺的一本书《为什么读经典》。这本书我也购买了,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去翻阅。我想当看过三遍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后,我有足够的勇气与信心去向它靠近,吸收优良的思想。很期待。。。 ......
02
这本书在第二辑“阅读,一种本源性研修”中的“新教师应该读什么书”提出相关阅读建议。他说的很谦虚,他说“不一定全部适用,但好在是一种切身经验,因此也许有一点可供参考的价值”
1、读充满情怀的、能够照亮自己教师生涯的书。他提到,阅读永远都是可以从中寻求帮助与行走方向的重要渠道。他说他不曾不止一次对青年教师朋友们谈起他作为新教师的那几年,在最迷惘、最沮丧的时候,他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等著作。让他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教育情怀、教育信仰,对学生的爱怎样点点滴滴、春风化雨般地融进日常的教育生活中。那些书照亮了他的教师生涯,然他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轨迹,一条成为优秀教师的轨迹。
2、读一些经典的教育入门书。他提到在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最初几年,随着教育实践的展开,每一个新教师的心头都充满了各种困惑。越是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越是有思想、有责任感的青年教师,往往产生的困惑越多。这个时候,释疑解惑就显得非常重要。
诚然,一些针对新教师的入职培训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以聆听讲座、课堂观摩等为主要形式的常规培训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只能解决少数问题,更重要的还是靠青年教师本人的思考和摸索,包括借鉴前人的经验。
这时候,教师下决心读一些经典的教育入门书是比较重要的。他提到了他本人深受其益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洛克的《教育漫话》、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以及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等。
就在看第3遍此书此章的时候已够买。我相信,通过3次与同一本书籍的沟通,有信心和勇气把它们看完,也一定会收获更多更好的思想。
3、读一些有利于指导自身教育实践、增长教育教学智慧的书。对于大多数新教师,他们不缺理想,不缺激情,缺的是实践的智慧。他提到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丰富实践智慧的过程。实践很重要,但是阅读优秀教师的专著,阅读一些有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又有丰富的实践案例的优秀教育教学书籍,可以从更高的层面上获得教育实践的智慧。
4、读一些能够开阔视野、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书。他说一个青年教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没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没有开阔的阅读视野,是不可能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很远的。他说道: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很多老师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没有长远眼光,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花费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他还说道:一个教师入职前3年,如果没有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那么他就在很大程度上错过了一个最佳蜕变期;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将成为一个平庸教师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2.《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读书心得 篇二
还在上中学的我, 翻到一本很黄很旧的竖排繁体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一段段田园般的教学, 尤其是“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等篇章, 在我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迹, 种下当老师的理想种子。大学时, 老师翻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作为课外拓展阅读。苏霍姆林斯的教学技巧在模拟课堂教学时得以应用, 对三尺讲台充满了期待。后来, 应稿约写一篇有关情感教育的文章, 重新找来《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品味其中一个个成功教学案例, 看到一个充满责任感、充满爱心的教育家, 把自己比作医生, 医治所谓“差生”“学困生”“学障生”的心灵, 让他们学业有成, 同时获得尊严。一次次的阅读, 让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有了新的认识。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 一个个问题———有效性教学、学业负担、大班额、教育问题的症结、阅读习惯、教学研究、学术论文……从脑海中迸出, 对苏霍姆林斯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的功效在多条建议中都有阐释———有对教师、有对学生、有对家长及社区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一、阅读有助于教师掌控时间, 掌握教学技巧, 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个案例在许多教师论文中被引用:一位历史老师讲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 课后, 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 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 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 总的来说, 对每一节课,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 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 或者说现场准备, 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话开启了一个窗口, 让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那么, 应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 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学科领域里, 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学科基础知识, 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学科知识的大海里, 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 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以上这段话出自“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他还分析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 正是由于持之以恒的读书, 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大海……时间每过去一年, 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 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 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 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 那么, 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 (叙述、演讲) 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我们应该读些什么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中建议教师每个月要买三种书, 一种是关于自己学科的;一种是关于人物传记的;还有一种是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他说, 希望你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 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 你才可以说, 为了上好一节课, 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学科知识, 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 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 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 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 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只有教师爱上阅读, 教育才会改变。到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班进修, 才知道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差距在于读书多少, 研究生从导师处获得阅读书目, 开始专题性地阅读, 日积月累, 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强调学生应该加强阅读, 但教师自己却不阅读, 又如何能把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学生对书的热爱?该怎样让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指出: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 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不尊重思想”的征兆, 那么, 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反映出来。学生从他的话语里感觉到他的思想的停滞僵化, 教师不尊重思想, 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更加危险的是, 学生也像教师一样不愿意思考。相反, 如果学生感到教师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 如果学生深信教师今天所讲的不是昨天讲过的话, 那么, 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
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教师在所教的学科方面, 如果没有更深的专业知识, 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教学的常识, 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读书, 读书, 再读书而已。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 要喜欢博览群书, 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 深入地思考。
二、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掌握思考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1. 在思考中阅读, 在阅读中思考
因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在“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中提到: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 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因为他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这样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 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 教师工作就容易多了。这是相辅相成的。如果阅读对于学生已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
在“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中提到,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 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 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这是一种最可悲的关系失调的表现。阅读技能不单单是个基本的文化问题, 而是学生在课堂上和独立阅读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阅读中思考, 不仅思考眼前的东西, 而且思考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否则, 只能让学生头脑变得更迟钝, 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变成一堆僵死的、不再发展的东西, 因为, 这些知识不被迁移, 不能被新的事实所丰富, 不能用来解释新的事实。
2. 在阅读中发展思维, 掌握学习内容
在“‘两套教学大纲’, 发展学生思维”中,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把握住两套大纲:一套是学生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一套是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学生要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 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 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 那么, 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被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 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 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如《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世界》等科普性书籍、杂志、网站就是第二套大纲的材料。这样, 能促使学生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 变成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中提到, 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的学生, 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 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科学,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而我们又不可能及时的把日新月异的新概念和规律补充到中学教学大纲里。所以, 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经验的理科教师, 有意将某些东西留下来不讲, 让学生去科普书籍里寻找。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后进生’的工作”中提到, 他从来没有给后进生补过课, 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他只教学生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 激发它的觉醒。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 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强调“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 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即有阅读时间, 出于爱好、出于求知愿望的阅读, 而不是出于背诵和记忆要求的阅读。
3. 如何更好、更有效地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中指出, 缺乏阅读能力, 将会阻障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 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 他就不善于思维。在“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中对学生提出建议: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 那你就每天读书。读与你最爱的学科有关的科学著作, 要每天读, 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 就是你的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 你学习起来越轻松。你每天读得越多, 你的时间的后备就越多。因为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 有千万个接触点, 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 被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它们吸引着必修的知识向着人们周围的知识的海洋伸展开去。你要强迫自己每天读书。不要把这件事拖到明天。今天丧失的东西, 明天是再也无法弥补的。同时, 应严格挑选阅读的书籍和杂志。求知欲旺盛的人总想把一切都读过。但这是不可能的事。你要善于规定自己的阅读范围, 把那些可能打乱你的学习制度的东西割舍掉。但同时也要看到, 随时都可能出现事先没有料到的而又必须阅读的新书。为此, 就必须有时间后备。只有在课堂和记笔记上善于从事脑力劳动, 防止“紧急突击”应付考试, 才能赢得这种时间的后备。
关于阅读, 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等建议中, 苏霍姆林斯基都提到阅读的重要性、怎样阅读、阅读情境的创设。
三、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 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共同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中提到, 书籍在家庭的精神生活中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家长多读书、多思考, 才便于满足和发展儿童的求知欲。家长教育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书籍在他们的生活里占有何种地位。如果家长热爱和尊重书籍, 孩子也就会热爱它们。没有书籍、没有一定藏书的家庭, 会使孩子变得头脑迟钝, 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家长的智力兴趣与孩子自己阅读同样重要, 家长若能了解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就会走进孩子心灵, 与孩子有更好的沟通。凡是道德修养好的、有自觉精神的人, 都是在对书籍抱着深刻尊重态度的家庭里长大的。
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三
又一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六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另外在读书时不能只为了读书而读书,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优秀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第三 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4.《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 篇四
近期,我拜读了这本教育专著,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阔论,但却说的很真诚实在,可以说是条条经典,用来指导我们实际的教学,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对我感触很深,对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受益匪浅。
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知道,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何为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己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过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到这一条建议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这100条建议,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5.教师读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五
我初为人师时,这本书就是学校全体教师共读的一本书。好书不厌百回读,如今再读时,感触颇深,收获颇丰,反思良多,受益匪浅。
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这节课精彩到让听课的领导、老师都忘了做记录,大家像学生一样屏息静气地听讲。课后,邻校教师问这位历史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得。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地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备、讲、改、辅几乎占用了我在校的很多时间,总感觉时间不够用,经常要加班。最怕上公开课,花了很长时间备课、磨课、研讨,公开课上得还是感觉不太理想。书中提到的历史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终生备课,终生备好每一节课。于漪老师说:“我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有终生备好每一节课,每一节都是终生备课的坚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那就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读书,常常抱怨工作事情太多,没时间读书。反思己过,我想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读书的欲望不强,读书的习惯不好,读书的坚持不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二、教师要写哪些计划
有时候教师被一些没有必要的文牍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形,就是在批评“官僚主义的文牍作风”的热潮找那个,某些教师得出结论说:任何计划都没有必要去写。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有助于工作的计划还是应当写的。对小学各年级的教师来说,制订一份管用好几年的远景计划是很重要的。远景计划是一个重要的努力目标,教师可以每年翻阅和思考这个纲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什么已经做到,什么还有待去做。根据远景计划完成的情况,可以判断学生的知识质量。每一个教师还应当写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课题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分配给课题的时数,包括好几节课的一种计划。课题计划只适用于不大的课题。课题计划里,写明每节课上讲授什么和怎样讲授,应当避免把演讲、讲述得内容做长篇大论的书面抄录。教师要讲给学生的知识应当装在教师的头脑里,不需要做详尽的笔录。课题计划是一种教学论上的预见和根据,而不是详尽的讲稿。计划里只应当写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东西,在写课题计划的笔记本里,有必要在页边上留些空白的地方,以便在遇到未能预见到的偏离计划的情况时,对原计划做必要的修改。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还要写一份教育工作计划。
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都是参照中心学校下发的教学进度表,没有设置自己的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更不用说远景计划了,当班主任时也没有撰写教育工作计划。通过这次再次学习,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制定符合实际校情、学情的课时计划、课题计划,还有班主任教育工作计划。更重要的是制订远景计划,并及时跟进、调整。
三、教师要写教师日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师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写书时,他记日记已经记了32年。当他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刚刚踏进校门,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的第一天,就有一件事引起他的深思。他的村子里有一位医生,大家都说这个医生是个性情古怪的人。他发现这位性情古怪的医生给刚入一年级的孩子们量身高和体重的时候,会把所有的数据详细地抄录下来。苏霍姆林斯基跟医生交谈起来,翻阅了医生的记录。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医生写这种记录已经写了27年。苏霍姆林斯基问医生说:“这些记录对您有什么用处呢?”医生回答道:“啊,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请看,27年来,孩子们的身高平均增长4.5厘米。”在当时,还没有任何人想到过儿童身体加速成长的问题。这位医生得了重病,便把记录交给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苏霍姆林斯基从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记录关于儿童身高、体重和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的资料。
教师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如果有高超技巧的、有创造性的教师,在结束他的一生时,把自己在常年劳动和探索中所体会到的一切都带进了坟墓,那会损失多少珍贵的财富啊!
苏霍姆林斯基从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刚刚踏进校门,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的第一天就写教师日记,一记就记了32年。如果不来北京学习,如果没有任务驱动式学习,如果不是每一天都要写教育反思日记,我想我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写教师日记。这将会是教师生涯中多大的缺憾,我不敢想象。
6.给年轻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建议 篇六
建议一:明确奋斗目标, 对自己要充满自信
年轻教师刚刚参加工作时大多都是踌躇满志, 目标远大, 但是,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 很多人当初的志向、目标都被“无情”的现实工作冲淡了, 甚至被冲得无影无踪了。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会迷失, 就会被淘汰, 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试想, 一个真正的乞丐, 当他看到别人开着小汽车的时候, 他会想我也要开小汽车吗?我想他是不会有那种想法的。因为他没有这样的目标, 所以也就不会改变他的命运。目标是人生成功的前提。
作为一名年轻历史教师, 或许你会认为自己是一名“副科”教师, 学校不重视这门学科;评职称的时候, 主科的教师业绩明显, 成功概率总比副科教师大很多。面对这样的现实, 首先不能自暴自弃。虽然自己只是一名历史教师, 但从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来看, 历史这门学科的价值与意义绝不比其他任何学科逊色。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教好历史学科不仅是我们的工作需要, 更是一份工作职责。你们应时刻铭记, 在生活中, 在工作中, 在事业中, 除了自己, 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将你排挤到“副”地带边缘, 即便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历史教师。只要你自己内心足够强大, 找准自己的位置, 树立起自己的价值标杆, 明确自身的意义追求, 那么, 你同样能做出令人感佩的业绩。
建议二:提高专业素养, 所习得的知识不落后时代
历史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 这也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要在自己的专业上有特长,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上居高临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纵横驰骋, 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也只有这样, 才能有历史教师的一席之地。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可见, 丰富扎实的历史知识, 对一名历史教师来说, 是何等的重要。如果历史教师自己的历史知识还残缺不全, 还怎么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以后, 就不再是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了。而教师的另一类素质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这就是教师的组织教学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是对历史教师的一般要求, 也是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基本保障。历史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而教师要在一定时间内, 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使学生在知识习得和运用诸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而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建议三:虚心求教, 在分享交流中不断成长自己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 那么, 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可见追求专业发展是需要不断交流、不断学习的, 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很小的天地里, 固步自封是不会有专业提升的。
在教学上, 年轻教师要多向优秀教师“取经”。在交流中, 不仅要提出好的方面, 更难得的是提出自己一些新的想法与意见, 比如说“这个内容如果让我来上, 我该怎样切入, 如何引导学生”, 等等, 只有在吸取别人丰富的经验的同时再加入自己的想法以后, 你的教学水平才能够日趋成熟, 你才能海纳百川, 成为一个集各人优点的大成者。另外, 年轻教师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即便是别人的缺点, 年轻教师也要把它当作一面镜子, 给自己敲个警钟;同时年轻教师也可以思考, 怎样做会更好, 年轻历史教师要时刻牢记“以史为镜, 可知兴替”。
建议四:习惯阅读, “读”永远是成长的第一要素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无论“必修模块”抑或“选修模块”都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去落实。因此, 作为新课程的历史教师仅仅局限于教师个体的“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教学不仅是技术, 更是艺术。它对我们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年轻历史教师要想在专业发展上有所突破, 必须拿出相当的课外时间去读书。
专业阅读、专业思考、专业实践是年轻教师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的过程。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 “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 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说:“在最初的几年, 我阅读了50多部理论书籍和2000多本教育期刊, 撰写了100多万字的笔记……”优秀教师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勤于阅读, 勤于思考。可见读书对于教师的成长是何等的重要, 如果哪一天你不读书, 你会觉得不舒服, 觉得那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么我相信, 你离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对于年轻历史教师的阅读, 既要读教参教辅, 又要读与教学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教学类报刊或有关书籍, 这样博览群书你才会成为一个有深厚专业功底和丰厚人文底蕴的历史教师。
建议五:教学反思, 追求崇高教育理想的助推器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叶澜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但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对于一名教师, 书教得好是一个层次, 但是反思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光有教学技能而不懂得反思, 就有可能一辈子只做教书匠。
卓越之所以能够确立, 依凭的本身就是专业阅读、专业反思与专业写作。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唾手可得的, 年轻历史教师应在复杂的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去深入探索, 尤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历史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既没有固定的模式, 也没有现成的结论, 更需要我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去钻研, 这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由教书匠到掌握教学规律的教学工作者的必由之路。年轻历史教师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 甚至产生质的变化, 就必须有自我反思的精神, 通过认真的反思, 促进判断能力的发展, 进而不断地自我否定, 不断地对权威提出质疑, 这样才能加速自己的专业发展, 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认知, 完善自身的教育技能, 使自己的心灵日渐成熟。
建议六:学会享受生活, 在工作中尽量寻找幸福的源泉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还是失败。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差异, 或许主要体现在“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优秀教师从不会懈怠自己的工作, 而是自始至终关注着工作的发展, 将现实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下, 许多青年教师都拼命想改变这个世界, 却很少有人想改变自己。其实, 幸福只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一种心灵的主要感受, 它更应该由你自己来决定选择。相信你自己, 不要总是被忧愁、痛苦、悲哀所困扰, 不要沉溺于往日失败的记忆中, 胜败乃兵家常事, 超越与落后也是可以转换的。正确看待竞争, 不把与他人相比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标准, 学会善待自己, 学会享受生活。既然选择了历史教师这一行业, 你就要无怨无悔地一直爱下去。因为, 爱是你心中理想与现实矛盾的调节器, 爱是化解你胸中愁云的阳光, 爱是缓解你不平心态、舒解各种压力、战胜各种挫折的妙方, 爱也是你不断改善和优化你所处的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这样的行动, 无需流血牺牲, 需要的, 仅仅是站直了身体, 享受当下教育给你带来的幸福, 同时享受心灵健康成长的幸福!
7.《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七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
有人曾把幼儿教育比喻成高楼大厦的地基,因为幼儿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就像高楼大厦,只有把地基打好了才能建造出又高又稳的楼房。读完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后,让我对刚刚的说法又有了新的认识,所有的高楼都有地基,那选择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怎样搭建才能让高楼更稳呢?幼儿教育也是,老师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更好?老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作为幼儿教师要有怎样的教学心态?阅读此书后,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一、学方法、思经验
阅读了“和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这一章节,让我不禁想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会有一些讨论的环节,我会让孩子们与周围的好伙伴一起讨论,而在书中作者建议教师要扩大互动的人数、将“一对一”的形式变成“多对多”,是的,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们的“朋友圈”缩小,应该扩大孩子们的讨论范围,这样孩子们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看到这个小标题,我有些诧异,日常教学中会有什么事情会让孩子产生不良感觉呢?通过阅读作者举出的例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对孩子们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看了该章节让我想起有一个故事叫“打开另一扇窗”孩子就像一扇窗户,一面窗户前的风景并不代表外面的整个世界,教师要试图打开孩子的另一扇窗,看到孩子的优点,采用正面教育方式,才能避免孩子产生不良感觉。
二、研教学、悟道理
“挤一点时间来反思”一文,让我想到任何事情都是要反思,只有反思了才能有提高。在日常活动中,总会觉得自己忙来忙去,没时间反思更多的东西,而在本书该章节中作者从提出三点“见缝插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和关键词”反思方法,让我们能够正确的处理时间和反思的关系,只有我们经常反思了,才能找出优缺点,才能更好的进步,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品读‘职业幸福’”这个章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热爱、学会奉献,应该将幼儿快乐成长的过程视为自身生命增值的过程,从中享受奋斗与收获的感动。是呀,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中总能与一群祖国的花朵一起走过,和他们共同演绎着不老的童话,这就是我们的“职业幸福”。
通过阅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老师我们要在问、思、行中成长,并不断地去进行尝试和思考,从而习得经验,提高技能,树立自信心!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说出我们幼教姐妹的心声的一本好书,第一块内容: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第二块内容:让孩子爱我们,第三块内容:听孩子的话,第四块内容:挤一点儿时间来反思,第五块内容:做一个有协调能力的班主任,第六块内容: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第七块内容: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
以前接触过的学前教育类书籍,不是内容复杂深奥,就是有点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这本书却是幼儿教师们深受老师们喜爱。但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升与发展帮助不大,甚至有可能束缚了幼儿教师的创新和反思的动力,出现了照搬照抄的局限性。《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一本介于这纯理论类读物和纯实用类读物两者之间的学前教育类书籍,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益,更切合其需要。以“建议”的形式让老师们感到亲切可读,能引起幼儿教师的共鸣,充实幼儿教师的知识面。内容涵盖了幼儿教师的方方面面,详尽而又不拖沓。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很深,我做幼儿教师已经有许多年了,自认为从事幼教行业这么久了,对如何做一个让孩子喜欢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已经不用再去阅读书籍也能详细回答了。但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是无止境的,不管哪个行业你的经验再丰富,也要不断的学习和充电。这本书让我最喜欢的内容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做一个孩子眼中最美丽的老师,幼儿教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孩子眼中美丽的幼儿教师呢,暂且不管你的外貌美不美,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只要你塑造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你就是一个美丽的老师。教师的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教育性,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幼儿教师不仅要仪表美,还要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当旁人在寻求周围美的事物时,其实幼儿教师就是一道实实在在的美丽的风景线。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
《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它贯穿着不同领域,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幼儿美术教育是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是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一种需要的满足。在暑假里我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中的《在情境中教美术》一篇文章后,结合本人在美术课题中的一些教学活动,也做了一些思考:
在大班《丰收啦》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国画“向日葵”的绘画活动,活动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能掌握向日葵的特征,学习用一笔双色来画花瓣。另一个是能够合理布局,表现前后的遮挡关系。这次活动是通过边讲故事边画图的形式,把孩子带进故事情境中,从而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故事是这样引出的:“有一天,老师去散步,走了一大圈(向日葵的花盘外形),这块地真不错,我决定开垦一下,要种点什么。先往左边开了一条条沟,又往右边开了一条条沟……变成了一个个小格子。这么好的地,我种上了一颗颗种子(点画向日葵的籽)。”然后我又用相同的方法画了另一个遮挡的向日葵,并没有刻意的提出遮挡的关系,只是说在走大圈时,碰到了一条沟,就不能再走了。完成了这些步骤,整个向日葵花盘就呈现出来,孩子们一下就猜出画的是向日葵。然后是添画花瓣,先请孩子们说说花瓣的颜色:有的说是黄色的,有的说是橘黄色的,也有的说一半黄色一半橘黄色。结合孩子们的观点我及时讲述了一笔双色的画法:先用毛笔蘸上桔黄色颜料,把笔舔好再去蘸黄色的颜料,舔好笔后沿着向日葵圆一个接着一个印画花瓣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只有个别孩子的花盘画得小了些,这次绘画活动多数孩子都是自己动手画的,前后的遮挡关系的向日葵表现的很好,一笔双色运用的也不错,最后我还将多数孩子的作品布置成了主题墙饰《向日葵花园》。由此可见,一旦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情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并被给予了运用美术语言加以表现自己情感的机会,那么,不用过多地去教他们美术技能、技巧,他们也会对自己的美术创作变得积极、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幼儿没有较高的绘画技能,他们的美术作品也依然会充满着创造性和激情。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4
本书共分七辑。书中的建议是她们日常工作的经验提升,内容全面,涉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方面面。本书从文风上来说是亲切的、可读的;从专业上来说,是实用的、有益的、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
在书的第三辑“听孩子的话”中上海市宋庆龄幼儿园徐冰老师的一文《听孩子的话 》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正如她在文中所说:“倾听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虽然倾听孩子的心声对于幼儿教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来说可能有点奢侈,但倾听其实只需要教师作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如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孩子聊聊天或听听孩子间的聊天,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多互动、讨论,有时可多追问一句“为什么”等,而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幼儿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契机,去耐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解开心结、释放情怀、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当孩子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今天当班时,我发现小A坐在钢琴边,眉头紧缩,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走过去关切地问他:“怎么啦?为什么不开心呢?想和我说会儿悄悄话吗?”小A主动拉起我的手,来到阅读长廊里坐下。他悄悄告诉我说:“爸爸妈妈要离婚,我跟妈妈,妈妈让爸爸给20万,可爸爸不肯给……”可怜的宝宝!我把他轻轻搂在怀里,轻声细语地安慰着他:“这是爸爸妈妈的事情,相信他们会处理好的,无论怎样你要知道爸爸妈妈心里都是爱你的……”当小A离开我的怀抱时,他又恢复了往日纯真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神,我也舒了一口气。是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察言阅色,时刻关注每一个孩子,当他们伤心烦恼的时候,要主动去聆听孩子的心声,适时帮助孩子解开心结,释放情怀。
二、当孩子遇到困难发脾气的时候,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小B是豆豆班的宝宝,正如他奶奶所说:“小B样样都好,可就是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就哇哇大哭!”那如洪水般决堤似的突然爆发,真让当班的老师有些措手不及。记得有一次元宵节,我让宝宝们做小汤圆,做完后,让他们自己数数做了多少个。正当大家分享成功的喜悦时,小B突然大哭起来。经过我的耐心询问,终于了解了小B哭泣的原因。原来,小B做了许多小汤圆,可一时数不清楚,他就急哭了。于是,我就建议小B先给小汤圆排好队,然后再一个一个数……当小B终于数完自己做的小汤圆,脸上露出带着泪花的笑意时,我松了一口气。是啊,面对这样的宝宝,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沉着应对,悉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声,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促进他们快乐成长。
三、当孩子的作品(或行为)不合乎常理的时候,去聆听孩子的心声。
小C是个活泼天真又调皮的宝宝。他喜欢画画。有一次,他在巧手坊作画,蓝天白云、房子小花……颜色鲜艳、画面丰富,布局合理。我当即就表扬了他。可当我在讲评时想让他来介绍他的作品,却发现原本清晰艳丽的画面被黑色的线条绕得乱糟糟的,当时我真有点儿晕,但转念一想,还是先听听他的说法吧。小C兴高采烈地拿着画上来介绍着: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小姑娘在草地上玩,妈妈在家里做饭,烟囱里的烟飘出来了,飘呀飘呀,飘到了天空里、飘到了草地上、飘到了小姑娘的身上……随着小C的介绍,他的画在我的眼里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可贵的美,但我知道,其实更可贵的是孩子的心声,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不合乎常理的行为或作品时,千万不能主观武断,而要细细聆听他们的心声,因为这样你可能会收获一份感动和一份欣喜!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他们的心声也是古灵精怪、精彩纷呈的。我们要善于捕捉契机去聆听孩子的心声,那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和无穷的乐趣。读完这本书,我真的收获多多。虽然我只拿了书中的其中一文来反思,但今后我还会细细品读,慢慢回味,让自己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感悟教育的真谛、领悟教育的艺术、启迪教育的智慧!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
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已经五年有余了,在工作岗位上经历了许多的甜蜜,却也有诸多的困扰,可是每份工作都不会有人来教你,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揣摩,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在我看到《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时,眼前不觉一亮,可是又在那想,会不会又是一些理论知识呢?因为我需要的实践的经验,需要在碰到困惑时,从中取得一些启示。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目录由七辑组成。
第一辑中我喜欢里面的一篇小文章——爱可以这样简单,写出了我的心声。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老师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就像个魔术师,面对不同的孩子,可以使用不同的教育当时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那份爱。但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不乏来自同事的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了,没法再像爱过去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真累!”确实,老师们一天下来,有时用“身心疲惫”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但爱孩子就真的那么难吗?答案是否定的。爱,也许是简单的一个拥抱、甜美的一个微笑、轻轻的一声问候。也许还可以更简单!
其实,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去爱孩子,可每次爱得却有点急,急着让孩子接受我们的爱。孩子年龄太小,尚未成人,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不全面,难于一下子把爱转移到老师身上来。老师应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其慢慢地接受老师的情感。我们老师爱的面太窄,只爱“好孩子”,只爱孩子“好的方面”,难于接受“不听话的孩子”及孩子发展“不完善的方面”。孩子接受教育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不同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孩子。即使同一个孩子,他各方面的发展也不是同步的,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使其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而不是以各个方面都优秀的标准来要求他。再次,我们的教育目标太高,缺乏针对性。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我们的教育目标也应该不一样。如果我们的教育目标缺乏针对性,就会早场目标与实际的脱节,难于让孩子接受,更难于让孩子爱上老师。
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比他身上穿的更重要。”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对工作本身充满兴趣与狂热?而那些一开始工作就板着脸,好似痛苦莫名的人,到头来没有一个是成功的。
可见,成功的奥秘来自微笑。微笑是人间的花朵,它芬芳动人;微笑时生命的绿洲,它清新怡人。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灵动、可爱又充满幻想的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更是需要微笑。
孩子的认知是感性的,他们不会从品德、行为等方面去评价一个人,往往仅从一个人的外表便直接得出结论。不管你学历高低,不管你是不是名师,只有当孩子感觉到老师是喜欢自己的,他才可能向你敞开心扉,展示出他心中的秘密,接受你的教育。
我们班梁凌菲小朋友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是她的确也是个很爱动的孩子,有时她会把她的脚放在椅背上,有时大声地与小伙伴说话,上课中总要被打乱几次,但只要她仔细听,每次的回答也都能说到点上。所以我对她比较严格,记得有一次与她妈妈交流时,知道现在的她还在让爸爸喂饭吃,就觉得很惊讶,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爸爸一直想要主动喂她吃,并不是她愿意这样做的,她妈妈还说,女儿在家里说,她喜欢笑起来的余老师···
看来,在我们心目中,爱她就对她严格不一定是对的,也不一定能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苦心,微笑的老师,才是孩子最喜欢的老师!
我觉得我又该反思了。是呀,虽然是老师,可我们却一直在不停地学习着,在反思着。
我们的容貌是天定的,明眸皓齿、面若桃花,那是上天的恩赐,谁都不能强求;我们的品味是自主的,高雅脱俗、卓然优雅,那是我们的选择,谁都可以做主。那么我们也可以选择微笑,因为连蜗牛都知道,微笑也是礼物,可以送给朋友,让大家一起快乐!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要做到言行举止健康、高雅、自然,待人接物真诚、热情、谦恭,仪容整洁、美观、得体,这些都是对于教师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在懵懂的孩子面前,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也只有我们自身不放弃对于正直、正义、宽容、进取、勤奋、豁达等等高尚品格的追求,才能以身作则,为孩子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学相长。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提高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比如,提高了文学方面的修养,谈起话来就有内涵,使用语言就会文明、优雅;提高了美学方面的修养,便能了解色彩的搭配,提高审美情趣,穿着打扮自然会更得体;提高了音乐、舞蹈方面的修养,举手投足、声音表情灯都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美感。
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时相互的,爱更是相互的。我们平等地、友善地、真诚地爱孩子,孩子也一定会给予我们同样的爱。只要我们热爱这份职业,它也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与喜悦!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6
我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自己学,为教育事业而学。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有位专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相信你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既亲切又实用。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我急需这样的专业书籍给予我指导,因此,走进它,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切写实的案例,给了我以下一些启发: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阅读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可想而知,阅读对于这样的一位名师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成就了她的专业,还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爱阅读,可如今,参加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很少去阅读了。有时候明明深有感触的东西,却不能很好地去表达出来,其实这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写作的水平。同时,好问的孩子们总是向我们提出疑问,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想我也总是被他们问蒙掉,不经常读书,怎么能自如应对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所以,与书为友,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经验、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那么教学活动肯定就会产生差异,导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我认为还需要挤一点时间来观察
观察也是需要方法的,并不是盲目地随便乱看,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观察重点,持之以恒,再结合“听”、“问”,走进孩子,慢慢积累,经验就会随之增长。所以,多些时间来观察孩子,你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
不积小流,无以成海。要做个会挤时间的老师,挤一点时间来学习、来充实自己,你的教育经历也会随之有意义。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7
闲暇时间,在图书大厦里看书时,发现了这本由朱家雄教授主编的《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买完回家仔细的看完了,正如序言里所说的,“这是一本幼儿园教师亲切、可读、实用且有益的书”。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一共有七辑,分别是: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让孩子爱我们;听孩子的话;挤一点时间来反思;做一个有协调能力的班主任;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爱;像热爱工作一样热爱生活。分别从幼儿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专业成长和班级管理,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收集了全国幼儿教师的一些案例、感受、体会和建议,然后统一编辑而成。书中内容包含了幼儿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于一名幼儿教师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品读“职业幸福”》是本书第一辑“向孩子张开你的怀抱”中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这样问道,有人说:“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低人一等’,只是负责看孩子,负责他们的吃、喝、拉、撒、睡。”也有人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当幼儿教师真的幸福吗?”“当幼儿教师真的能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吗?”看到这个地方,我不禁回想起了我刚踏入幼儿园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思想斗争,甚至还想到过退缩和放弃。我想这也是现在每一位教师踏入幼教行业所要遇到的问题。书中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幼儿教师应该将幼儿快乐的成长过程视为自身生命增值的过程,从中享受奋斗与收获的感动,要学会热爱,要学会奉献”。“幼儿工作的核心是爱”、“幼儿工作需要耐心、细心、诚心和责任心,需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认为,教师是一项平凡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用一份爱,一颗心去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心。这种被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
在第三辑“听孩子的话”中有一篇文章叫《不可忽视的教学细节》。作者用实际案例《有趣的管子》详细的阐述了什么是教学细节,如何去做好教学中的细节。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慎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流程,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似简单的细节问题。笔者还提出,细节能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体现教师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次教学活动时,都要注重教学细节的预设,同时还要及时捕捉、利用精彩的细节。
像这样实际解读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章在本书第三辑“听孩子的话”中还有许多。当我看到这个部分时,感觉书里所说的就是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能给我带来很多的启发。
8.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篇八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儿童的乐观精神、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是一块吸引父母亲心向学校的磁石。一旦儿童对世界的乐观主义的感受遭到破坏,那么学校和家庭之间就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是啊,学生是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人,思维水平也不一样,每个班难免会有后进生,但有时候家长、教师或者周围学生,会因为某个孩子的学业成绩,无形中给他们带来压力。而大多数时候这种压力是对孩子不利的,是会带来消极影响的。所以,我们教师和家长要向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使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使后进生因为教师或者家长侧面的表扬给他带来动力。这样在学习上或许他会融入集体中,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认真学习。想到这里,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十分不好,不善于去发现不同孩子身上不同的闪光点,那么以后,我要学会走近每一个孩子,更多的走近后进生,与他们真诚做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喜欢他们,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同时,我们要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用一颗爱去关心、包容、爱他们。
9.给高中地理学科新教师的一些建议 篇九
一、充分重视听课学习环节
“学校是以教学工作为核心, 教学工作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课堂教学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 这就要求广大的年轻教师抓住主阵地, 发挥主导性。
课堂既是我们传授知识、教会学法的主阵地, 又是我们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增进师生感情, 实现师生生命一次次激情共鸣的绝佳场所。需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基础》) , 不要浪费每一次宝贵的课堂时间, 它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关键。
新教师备好课是进课堂前必须做到的, 大部分师范毕业的学生都清楚备课的一般环节和具体要求, 都清楚教案的书写和开展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而我这里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强调:备课要充分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一些有经验的老师, 特别是各学科的骨干教师, 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 无论是对教材的把握还是对学生的了解, 无论是知识体系的构建还是能力的分步培养, 无论是对习题的取舍还是对课堂的驾驭, 都是值得年轻老师学习的。因此, 我们强调年轻教师要能多向老教师听课, 听他们如何处理教材, 如何取舍,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关注学生活动, 如何驾驭课堂。
地理专业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厘清听课的目标和重点, 在听课过程中, 除了关注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及达成状况外, 还要关注地理学科体系的建立、地图取舍和讲解的技巧, 地理媒体运用及地理语言的专业应用技巧。现在的高中教材有多个版本, 我们还要和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处理、糅合不同版本教材的能力, 看他们如何驾驭广泛的学习素材, 另外有很多高中知识在教材中并没有清晰地说明, 还必须我们通过“传、帮、带”的结对子形式而获得。
在听课之前, 我们建议先写教案, 然后通过听课比较自己备课的不足, 认真对比自己在教学各个环节的预设与被听老师之间的差别, 对比课堂设计的不同效果, 再修改, 然后再进课堂, 尽管这样看起来很繁杂, 但是功到自然成, 经过充分准备的课堂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教师要想上好课, 必须有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书写能力, 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会说”和“会写”。通过比较, 不难发现, 很多老教师语言清晰, 抑扬顿挫, 磁性十足, 讲起话来无半句废话, 涉及专业术语时准确到位。这些语言的基本功绝不是一天两天练就的, 这需要我们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不断向老教师学习, 加强训练, 不断提高。很多年轻教师从高校校门走出后就很少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 其实大学时候师范类通用的《教师口语训练》等专业书籍对中学的课堂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建议新教师在从教开始一段时间定期进行口语训练, 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实践中, 有很多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录音, 课后进行分析纠正, 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只要长期坚持, 就一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由于电脑和手机的普及, 我们发现很多新教师在书写方面很难和若干年前的新教师相比, 而教师写不好字的确很难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因为书写质量低也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新教师要加强书写训练, 从粉笔字入手, 必要时可以自己准备一块小黑板, 养成定期练习的习惯。在书写练习方面, 最忌讳的是“一曝十寒”, 一定要记住“拳不离手”,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坚持、坚持、再坚持。必要时, 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或是社会上举办的培训班, 向那些有经验的老师、书写水平高的老师请教。另外, 课堂既是展示书写水平的舞台, 又是进行书写训练的重要场所, 认真写好每个字, 认真设计好每个版面, 不求速度, 但求质量, 长此以往, 必将有质的提高。
而对于地理学科而言, 还有很多版图是我们必须重视的, 比如说简单的政区轮廓图、示意图、知识框架图、素描景观图等, 比如说政区图中的中国轮廓、世界各大洲的政区轮廓图等, 这都要在平时加强练习。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普及, 很少人注意作图的基本功, 甚至认为, 投影一打, 电脑一放, 哪需要再浪费时间在黑板上画图。需要注意的是, 作图不仅是呈现地理要素的教学技术需要, 更是加深对地理知识理解、提高地理技能的重要手段, 作出规范、高质量的地图是地理学科教师的必备素养。同时, 漂亮的板图, 会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让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流连忘返。在训练中, 不要急于求成, 作图是有其训练窍门的, 比如通过特殊经纬网定边界、抓住主要特征等, 宜先大概后细节, 先简单后复杂。另外, 还要多总结, 多反思, 多积累, 多实践, 在运用中提高, 在运用中创新。
三、广泛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和专业杂志
这里强调的是年轻教师要注重“充电”, 也就是要读书。而这里强调的是两类书, 一类是教育理论书籍, 这类书看似与教学无关, 其实,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实质意义, 可以使我们从单一地依赖经验和感性, 上升到理论高度, 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把握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对这类书籍的学习, 充分认识到我们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活动的复杂性,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另一类专业杂志则是和我们所教的地理学科紧密相关, 订一到两本比较核心的期刊或报纸, 了解最新的论文成果、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 指导自己更有效地工作。实践中《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等杂志都是不错的选择。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来说, 其中“教材教法研究”是非常值得年轻教师阅读学习的, 在这部分内容中, 可以看到不同的教材分析, 可以看到从不同视角审视后的教材, 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学设计, 对于深入理解教学的目标和实现的手段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 在学习过程中, 切忌生搬硬套, 课堂教学犯“纯理论化”的错误,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学生的实际情况, 切不可看到一篇文章, 一个好的做法就“拿来主义”, 而是要“升级换代”, 因地、因时制宜, 需知“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其实, 现在的网络很发达, 我们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 阅读更多的文章和论著, 丰富我们的知识, 开阔我们的视野。其实现在有很多新鲜事物, 比如说通过QQ群进行交流, 通过微博进行沟通, 都是不错的方式, 只是在应用过程中, 要充分体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切不可重形式轻内容。
四、保持积极的心态, 热爱我们的工作
教师的工作既是一项生动的工作, 又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专家做过抽样调查, 调查的结果是, 被调查的教师中有62.6%的人或多或少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过职业倦怠。每天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日常的管理等, 会让教师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倦怠。对于年轻教师来讲, 还要面对家长和学生的信任问题。因此, 对于新教师而言, 一定要培养积极的心态, 对所从事的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热爱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在繁忙的工作当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其实, 中学各学科中地理的地位多属于“副科”, 比起语数外是要低许多的, 因此, 地理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心态, 正确认识目前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及将来这种格局肯定会改变, 明确认清“育人无小事”、“育人无小科”, 面对待遇方面暂时的不足要从长计议, 不要影响到自己开拓事业的激情, 努力做到“开开心心每一天, 进步提高每一天”。把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教学本身事业上, 当下正是新一轮课改推进之机,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实践也必将打破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一些错误认识, 广大年轻教师理念新、精力足、可塑性强, 正因具有这么多优点, 所以年轻教师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在这次浪潮中, 也必将大有可为, 厚积薄发, 为了将来展翅飞翔的那一天, 从当下做起, 埋下头, 专注于我们的事业, 充实过好每一天。
五、增强多元化的素质
“死教书是教不好书的”, 地理教师要培养自己的特长, 提高自己多方面的素质, 对地理学的某个领域深入学习、努力研究, 比如说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天文学》, 对于宇宙的知识、星座的知识、彗星的运动等知识进行学习, 结合一些热点的天文现象或天文事件, 做成专题, 在校内开设选修课, 从而既丰富学生的知识, 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如, 很多学生对于旅游地理是很感兴趣的, 地理教师也可以开设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 这就要求我们最好利用假期亲自去实践。我们可去旅游地亲自感受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气候地形, 并对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有深入的了解, 拍摄大量的照片, 收集足够的标本, 形成丰富的成果, 这样在向学生讲解的时候就不再枯燥单调, 而是在和学生一起交流过程中一起提高和进步。
总之, 对于年轻教师而言, 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经过刻苦的努力加上科学的方法及不断的感悟, 我们必将实现辉煌的教育梦想。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10.《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能使我们满意,没有达到我们想要他达到的合格或者优秀,也许,他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达到,有些是达到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达到,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与忍耐:对不同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这句话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有多少时候是在进行着集体性的无效劳动,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地在那里进行着无效劳动,又有多少学生终于厌倦了这种无效劳动而不再“劳动”,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里!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应该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己的必读书目中。
3、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可以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终生牢记的程度。
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可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可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下之中:他们在盖楼房,可是墙基在裂缝。
11.《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读书心得 篇十一
走进《给教师的建议》,惊喜的发现,它犹如一杯好茶浓香四溢,回味无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提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所提的教育建议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是让人豁然开朗,受益无穷。
苏霍姆林斯基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在他的书中无处不体现出这样一种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不再象小学生那样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如果在学生面前假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三、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我都会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一开始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现在慢慢也能坚持认真听课,甚至还记起了笔记,当天的作业没能及时完成。第二天会把做好的作业亲自送到办公室向我道歉,这时,我会毫不吝啬我赞扬的语言。因为我记住了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12.《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读书心得 篇十二
一、教师要有静气
郑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23条中写到: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地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回想自己两年的教学经历,似乎我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燥气。其实,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工作之后的我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有时候在学校工作累了,就回家发泄一顿,有意无意之间伤害自己的家人。每次看到学生做错事情或是做错作业,我总是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情绪,先是对学生发火,然后再来解决问题,这无疑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所以,我要趁这暑假期间,好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带着平稳的心绪去工作、去生活。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现代的教育观念提倡的也是“终身学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学习。正如郑校长所说的,一个人一旦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生活毫无意义,没有活力。
那么教师亦是如此。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一旦停止了学习,他的课程将会变得沉闷、无趣。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又如何让他们做到“终身学习”呢!特别是课程改革之后,我们的教学必须满足新的教学理念。所以,我们只有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引入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轻松地学、快乐地学。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我们教师的魅力。
三、教师要学会赞美
郑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9条中写到:学会赞美真的很难。在我们的学校文化成分里批评和挑毛病压倒赞美,我们的常用表情是批评时的一脸严肃、被批评时的满脸无辜;我们的心态是挑毛病时的尖锐刻薄、被挑毛病时的紧张与痛苦;我们学校的通用语言是批评者的指责与训斥、被批评者的不满与抱怨。学校的空气因缺少了赞美而时常凝固。
的确,现在的社会,要想听到赞美确实不容易。在学校里,每次开周前会,班级表现不好的班主任总要受到领导的批评,而班级表现好的也不会受到特意的表扬。长此以来,有时候真的难免会产生惰性的心理,总觉得反正工作做得再好也得不到领导的赏识。无论是谁,总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受到他人的赞美,那么老师都如此,更何况是学生呢?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低段的学生往往会比高段的学生发言要积极。这不光是心理因素的影响,我觉得有时候是我们教师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心。无论是学困生还是优等生,他们都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但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在学习上总落后于优等生,使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长此以往,他们受到的是老师的批评,使他们厌倦了学习,更严重的是丧失了信心。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多赞美学生,让不信任的阴霾被赞美声逐渐地驱散,使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
13.体育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篇十三
体育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
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
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
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给教师的阅读建议》读书心得】推荐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老师读书笔记10-18
给教师建议心得体会10-02
教师阅读细节决定成败的心得体会07-25
教师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心得体会08-02
幼儿教师亲子阅读心得体会06-28
给教师的建议有感07-03
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07-11
适合教师阅读的20本书09-10
亲子阅读读书心得07-18
《全阅读》读书心得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