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导论课程论文(精选8篇)
1.学科导论课程论文 篇一
《经济学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070076 英 文 名: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必修课 前 置 课:无
后 置 课:经济学专业课程 学 分:1学分 课 时:13课时 主讲教师:尹敬东等 选定教材:自编讲课提纲
课程概述:
本课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三讲,主要介绍经济学专业和学科的基本情况:首先介绍经济学的构成和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架构,然后介绍经济学专业的两大核心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具体内容和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第二部分包括四讲,主要介绍与四年学习相关的核心课程的学习及培养对经济学的理解,内容包括如何学好数学、大学英语学习方法,最后两讲聘请社会成功人士专题讲解学习经济学专业的体会。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正式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对经济学专业有一个直观的整体了解,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专业学习的信心;通过相关课程学习方法的介绍,对大学本科阶段基础课程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动性;通过聘请理论、政府和商界人士队经济学学科和专业的现身说法,培养学生热爱经济学专业,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座和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阶段:共三讲,经济学专业介绍及学习
第一讲 经济学—社会科学中的显学
(尹敬东)
课时分配:2学时 教学要求:
本讲介绍经济学在社会科学和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介绍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知识架构和理论经济学、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介绍让新生对经济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学内容:
一 经济学----社会科学的新权贵
(一)历史发展中的显学学科。
成为显学的条件:学术的先进性及对其它学科的影响;
社会的影响力:媒体、参与国家决策的程度、社会公众的关注程度; 学术明星的收入; 作为职业的收入。
1、显学的历史回顾:
宗教:中世纪是宗教的鼎盛时期,宗教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儒、释、道三教影响不断,南朝四百八拾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哲学: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休谟 历史学:历史率先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经济学:二十世纪的显学,学术明星府拾即来:凯恩斯、弗里德曼
全面介入国家政治生活,影响国家的走向
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和收入
经济主题公众的关心程度
2、经济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显学
文学 历史学 哲学 美学 各领风骚3-5年。
经济学在中国之为显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对财经人才的大量需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
政府高层决策对大量的专业人才的需求
社会公众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持久的关注。
同其他社会科学相比,经济学与国际接轨做得比较好,为社会变迁
和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更有力的解释和方案选择。
当然,现实中的中国的经济学享受了过多的光环,经济学应当走下不实的神坛,回归到现实。
二 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知识架构和理论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经济学已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美国经济学会提供了一个经济学内容体系的标准分类。
从研究的角度,经济学的层次可区分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理论经济学、应用研究、一般应用。
从经济学研究主题的不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财政金融学、国际贸易等等。
(二)经济学的核心知识架构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知识架构:核心架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当代社会主义经济、资本论
(三)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主要定位于:理论经济学,是主干是特色,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
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当然,理论经济学不只是从理论到理论,需要应用经济学的有力支撑,从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角度,二者缺一不可。
三 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厚实的经济学人才。
人文素养的体现:哲学文学艺术
厚实的体现:较好的数学和外语基础以及计算机技能
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训练
培养目标:理论与应用并重:学术型:20~30%
应用型:70~80%
(二)课程体系
(三)重视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
社会调查和学年论文
文献综述
毕业实践和毕业论文
四 如何才能学好经济学
(一)作为研究之路的经济学
(二)作为职业之路的经济学
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经济学的感情、培养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直觉和感悟能力。思考题:
1. 你所期待的经济学是什么样子的? 2. 你有信心学好经济学?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学科导论
(何干强)
课时分配:2学时 教学要求:
经济学院是南京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基地。进入经济学院的本科学生必须树立明确的理论经济学专业学科意识。尽管经济学院从毕业生的就业考虑,也适当开设一些应用经济学的课程,但是,其主要的专业学科是理论经济学,这是专业学科分工的规律的要求。明确专业学科方向,有利于从整体上办好财经大学和我们经济学院,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业特色明确的人才,也有利于同学们的就业。
教学内容:
当前,我国正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朝着又快又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由于应用性人才显得格外需要,一些人产生了错觉,以为理论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不那么重要了。其实,只有理论经济学的研究扎实深入了,科学化了,应用经济学才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在实践中获得生命力。
下面,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结构、它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和学习要求等方面,谈一些意见。
一、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1.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分类看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了解一个专业学科,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当弄清它在整个学科专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分类,可以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制定的研究生专业学科分类来了解。我国专业学科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和管理学共12个门类。每个门类有若干一级学科;一级学科中,又有若干二级学科;二级学科中,根据学科的发展状况,还再分为若干三级学科。经济学门类有两个一级学科,即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2.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区别。这两个经济学的一级学科都有经济理论,都要联系实际,这是共同点。但是,理论经济学侧重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联系,揭示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经济规律;应用经济学则侧重于研究具体经济领域的规律,研究具体经济实践中的问题。可以说,理论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而应用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与经济实践的中介,是理论经济学的一定原理在国民经济某个方面或者某个实践领域的具体应用。
3.理论经济学的专业结构。理论经济学作为一级学科,包括6个二级学科,即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包括10个二级学科,即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和国防经济学。从学科结构上,可以进一步了解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的区别。
4.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同样重要。“术业有专攻”,就每门学科而言,它们都是应运而生,都很重要,都需要有人研究。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理论经济学的学科专业,就应当热爱这个专业,努力学好它,今后才能利用这门专业知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5.我国的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因此,它必然具有意识形态性,也就是说,它总是为一定社会制度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这是许多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都是承认的。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并存的世界,存在工人阶级的理论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理论经济学两大经济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就是工人阶级的理论经济学。我国理论经济学的6个二级学科专业的教学与研究,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起构成了工人阶级的理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体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西方经济学本身属于资产阶级经济学范畴,但是,在我国的理论经济学学科专业中,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其进行研究和批判地借鉴的,这与照搬和宣扬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有原则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做出开创性贡献的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科学的经济学。我们不赞成把马克思的学说等同于属于个人的狭隘的思想流派。因为它是时代的产物,人类科学思想长期发展的硕果,如果没有马克思,它也会通过别的人产生出来。马克思的代表作《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就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1,它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2,它唯物辩证地再现了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辩证运动,用中国话来说,它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正因为如此,它是科学的经济学。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密的科学性,是两者的统一。有人说,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目的(任务、使命)是“革命”,而当今的任务是“建设”,因此要把“革命的经济学”创新为“建设的经济学”,这种说法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立论的目的——揭示客观经济规律,这就把它等同于以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经济学了。这种是似是而非的说法,只会给人们造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过时的印象。
2.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经济学诞生之后,其真理性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证实;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它与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或建设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创新和拓展,传遍全世界,因而构成了既具有国际性,又具有各国特色的、内涵极为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创立的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化的思想结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中国化,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它不断创新和丰富的过程。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贡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 12 《资本论》第1卷第二版,2004年,第10页。
《资本论》第1卷第二版,2004年,第10页。科学发展观中的经济思想,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具有里程碑特征的经济学成果。它们越来越深入地再现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并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进程。正是从时代的角度,从它们与马克思创立的经济学一脉相承的角度,可以把它们统称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是从中国国情特征和反映经济实践的内容的角度,也可以把它们统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
3.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然不能排斥对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借鉴。正如列宁指出的,“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学习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全部新成果;同时,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经济学仍然是多数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要同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就必须知己知彼,为此,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必不可少的,十分重要的。但是,必须看到,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仍然是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体系;就整体看,马克思揭示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固有特征在当代仍然或多或少地保持着。只有充分认识到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这种非科学性,我们才能科学地借鉴其中包含的反映经济现代化发展新规律和现代经济管理新经验的有用成分。正如一些严谨治学的经济学家指出的,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可借鉴的科学成分和体现拜物教观念的、具有辩护性的理论,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对经济的本质联系或客观规律的反映往往是扭曲的,我们需要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思想武器,才能把这些有用成分过滤出来。
三、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的与时俱进
1.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必须科学地理解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内在要求;因为它的唯物史观指导思想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始终正确反映地发展着的客观经济规律。如果历史条件尚未发生根本的变化,那么它反映与这些历史条件相联系的经济规律的理论原理就仍然具有真理性;如果历史条件发生了新变化,因而经济规律本身发生了变化,那么就应当对原有的理论原理做出调整,或者充实新的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的与时俱进是与一以贯之地坚持唯物史观基本思想和方法论结合在一起的,在理论上表现为经济学原理的稳定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
2.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的态度。教条主义主要表现为:离开时代发展与现实中国国情,离开具体时间、空间和条件,机械地孤立地搬用“本本”中个别原理裁减现实,而不是全面把握个别原理和理论系统的关系,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经济规律及其综合表现。教条主义的态度,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唯物史观基本思想的背离。
3.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基本思想。这里有必要指出,有的学者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与时俱进时,一味抽象地强调,马克思当时提出的某些个别结论现在已经过时,但并不具体地指明,究竟马克思提出的什么个别原理已经过时了,说它过时的理由是什么?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轻率态度,只会造成不利于巩固和发展马 3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48页。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后果。因为,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中,个别原理都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同时,究竟什么是个别原理,什么是基本原理,不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人并不是清楚的,因此,含糊其词地强调“个别原理已经过时”,就会造成人们把至今依然是基本原理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也误认为是“个别结论”而轻视,甚至抛弃,实际上起到了宣传马克思经济学“过时论”的作用。仇恨马克思经济学的人则会因此而趾高气扬,幸灾乐祸。我们看到,一些学者在强调马克思的个别结论已经过时的同时,却以借鉴现代经济学为名,青睐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照搬资产阶级经济学,这是很发人深思的。当然,即使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这些基本原理,也是需要发展创新的。但是,这种发展需要我们沿着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识论的道路,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继续前进,再现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劳动及其交换关系的新变化,再现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如果只是简单地宣布原有的科学结论已经过时而加以抛弃,这是一种理论割断,决不属于理论创新范畴。
四、用科学的态度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
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需要有刻苦的态度。科学的理论不可能那么通俗易懂,因为它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本质上来理解现象。从现象上看,太阳是绕着地球旋转的,但是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实际却完全相反,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经济生活中,这样的事多得很。如果只是凭感觉想经济问题,就不存在经济科学了。而要从本质上、从规律上来把握经济现象,进而指导经济实践,就必须认真地学习科学的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由表及里地分析经济问题,在弄清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又以严密的理论逻辑,并以历史事实为证据,论证经济学原理,这与普通意识相比,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肯下苦功,是难以达到这种深刻的思想境界的。我们应当记住马克思的忠告:“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4
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决定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实践,是它在当代中国实现创新的主要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判断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是否实现科学创新的惟一标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研究和创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目的是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经济形态运动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要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具有过渡性质的复杂经济形态,只有从国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坚持调查研究,决不能搞任何本本主义。这就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实践,因为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才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才有可能将复杂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显示出来。
3.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从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中吸取营养。改革开放27年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一大批劳动者集体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方向,发扬主人翁精神和创业精神,实现共同致富的典型,其中蕴藏着创新马克思经济学的大量生动素材。以江苏农村著名的华西村、长江村等为例,它们都有一个 4 《资本论》第1卷第二版,2004年,第24页。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谋私利、联系群众、有组织能力、有吃苦耐劳和开拓精神的优秀带头人;都坚持巩固和壮大公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不动摇;都发动农民群众,改造农田,走科学种田的道路;在工农业产品存在剪刀差的情况下,都合理规划土地,主动发展工业经济;在这个过程中,都敢于抵制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小农经济意识,终于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创新马克思经济学,就需要从这些富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经验中吸取营养。
4.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在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的斗争是客观存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总是曲解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以各种形式误导群众,起着分离两者关系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曾指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至少在本世纪剩下的十几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头五十年,都存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要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自觉性,真正弄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原理,是需要增强自由化思潮的免疫力的。因此,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坚定地站在维护民族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尤其是站在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学习和研究理论经济学。这样,才能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科学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的重要特征。
这次由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的王万珺老师主讲,主题是如何学习西方经济学。刚刚进入大学门的学生,还没有对经济学有任何接触,首先要让他们在脑子里对现代经济学的体系、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有个概括性的认识。其次还要给他们指出一条学习经济学的道路,同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学习现代经济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初级、中级不断向高级延伸的过程。
思考题:
1. 同过本讲的学习,你是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讲 如何学习西方经济学
(王万珺)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这次由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的王万珺老师主讲,主题是如何学习西方经济学。刚刚进入大学门的学生,还没有对经济学有任何接触,首先要让他们在脑子里对现代经济学的体系、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有个概括性的认识。其次还要给他们指出一条学习经济学的道路,同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学习现代经济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初级、中级不断向高级延伸的过程。
强调学习现代经济学,一个主要的内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学习经济学的人来讲是很宝贵的,无论将来从事怎么样的工作,这种思维方式的熏陶会在潜移默化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11页。中影响他们的工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什么是现代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初学者要掌握的基本。本节课程引用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的定义以及广泛流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来向同学们解释以上两个问题。
现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数学工具的广泛运用,因此强调数学和英语的重要性,对于初学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向大家介绍国际上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让大家有目的地开展经济学的学习道路。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学的初步认识
一、经济学的定义和稀缺性
二、经济学家要研究什么问题
第二节 经济学十大原理
(by Mankiw)
一、People face tradeoffs
二、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三、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四、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五、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六、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七、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economic outcomes
八、The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a country’s production
九、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十、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第三节 学习经济学必须学数学和外语
一、数学对于经济学分析的重要性
二、数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三、现代经济学主要源于西方,这决定了外语在经济学学习中的地位
第二阶段:共四讲,学好经济学,功夫在诗外(只有主题,不确定具体大纲)
第四讲:数学类课程的学习方法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五讲:大学英语的学习方法
课时分配:2学时
第六讲:学习与致用:成功学界人士谈经济学
课时分配:2学时
第七讲:学习与致用:成功商界或政界人士谈经济学
课时分配:1学时 附 录:参考书目
1.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曼昆:《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2001。3.萨缪尔逊:《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8。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执 笔 人:尹敬东 何干强 王万珺等 2006年01月 审 定 人: 2006年01月 院负责人: 2006年01月
2.学科导论课程论文 篇二
一、课程内容设计
在课程内容体系上打破传统大类材料知识的灌输式教学, 应多从生活常识中寻找材料实例, 阐述材料特点、发展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 高度概括地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学科地位、研究范畴、核心要素、分类方法、各种新型材料与工艺, 通过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最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前沿应用, 同时突出生物材料、信息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的迅猛发展, 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浓厚兴趣, 实现系统性、普及性、趣味性和专业性四性统一。此外, 材料种类繁多, 每一种材料在各自领域都有其重要性, 加之学时、专业性限制, 课程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或者平行设计, 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还应充分考虑本校材料学科研究的优势项目, 在保证课程内容系统性的同时, 应重点介绍本校的优势方向,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了解学科结构的同时, 了解本校的特色和科研动态, 为学生在今后学习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教学方法方面, 知识不仅仅靠老师传授, 要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 为学生营造一个自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在实践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 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 让同学们一方面全面接触材料科学相关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等, 另一方面培养同学如何自我获取材料科学知识的手段, 如何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等。本课程将采用学生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 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 启发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深入思考, 培养创新意识。另一方面, 尽可能采用双语授课, 即使用英语讲授和中文解说相结合, 或用英文辅助关键词语表达的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 实行因材施教, 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长, 注重教学民主和师生互动, 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手段方面, 应巧妙使用多媒体技术。关于多媒体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均已经实现, 并应用多年, 教师和学生并不陌生。但是, 随着该项技术的长期使用, 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多媒体信息, 学生逐渐对此产生了审美疲劳, 甚至出现上课思想不集中, 下课拷贝授课ppt作为复习材料的现象。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也有类似的认同, 比如最近报道的, 费米实验室大强子对撞机双周论坛的组织者就开始限制使用ppt做报告, 他们认为, 没有ppt, 参与者可以脱离脚本, 促进互动和激发好奇心。其实无论是使用或不使用ppt, 其目的均是为了激发听者的兴趣, 更好地传递讲授者的思路, 因此, 在教学手段方面应该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为目的, 而不是以方便教授讲授为目的, 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采用大量与生活紧密联系、切合教学内容的图片、图形、动画、音效、视频, 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难度, 为学生创设更为生动、真实、准确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 在课程中还可以设计模拟国际会议教学, 首先由教师指定会议主题, 让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相关文献, 撰写学术报告。在模拟会议中, 由学生担任会议的主持人、学术报告宣讲人和翻译, 作为观众的学生在宣讲结束后可自由提问, 由宣讲人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运用多种媒体展示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成果, 为学生搭建一个表现自己思想的舞台。实践证明, 通过模拟使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炼知识、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也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同时也使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 让学生能够逐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三、教师团队建设
对于课程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要的工作之一, 本课程将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 包括教师组成知识结构、教师能力培养、教师年龄结构设计几个方面。材料导论学科涉及知识面广, 为了实现教学的系统性、普及性、趣味性和专业性, 必须有一个知识结构合理、由老中青构成的教学团队。此外, 积极开展对青年教师授课水平的培养工作, 为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辅导老师, 并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培养目标, 要求其跟班听课并担任助教, 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全面地理解了课程的背景和知识要点、教学要求和内容, 掌握各种教学方法。采取听课、研讨等活动, 要求青年教师在担任主讲任务前必须在教研室对课程的主要章节进行试讲, 通过开展观摩名师教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教案展评、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等活动, 使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逐年提高, 全部能够独立走上讲台。与此同时, 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 做到意识超前、观念更新、措施和培养方案操作性强, 本着“培养”、“引进”、“提高”并重的原则, 采取学术交流、国内外访问进修与考察、学历提升、产学研结合项目开发等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努力建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责任心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以上是笔者对于材料导论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努力坚持探索和创新, 通过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师团队建设几个方面, 提高教学质量, 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摘要:针对大一新生无相关专业知识基础的特点, 并基于材料学科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特性, 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优化等, 实现本课程系统性、普及性、趣味性和专业性的统一, 达到学生了解学科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启迪思维, 开拓视野的目的, 为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导论,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姚军龙, 高琳.“材料导论”课程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 2010, (12) :69-70.
3.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 篇三
摘 要: 专业导论作为大学入学的导航课程,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实践。
关键词: 电气工程 专业导论 教学方法 特色专业
1.设置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必要性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及北京市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专业每年招收本科新生90人,第一志愿录取率每年近100%;该专业二年级还会接收转专业学生近20名。由此从历年录取分数和转专业人数等来看,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新生生源质量和综合素质较高,电气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高。尽管如此,实际新生刚入学时,大部分同学对电气工程学科和电气工程专业了解甚少。
在开设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之前,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每年都组织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专业教育,由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就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试图使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学科)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但由于学生刚刚入学,他们面临的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在管理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别。加上大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是什么、为什么要报考该专业认识模糊,很难通过短短的入学教育使学生关注并理解所有这些内容。因此,学生对入学教育基本没有印象,缺乏对电气工程学科及电气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体系的整体把握,造成学生大学四年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热情,甚至造成许多学生入学后感到无法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等问题。
为使本科新生尽早了解电气工程学科及电气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从2008年开始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通过几年教学研究和实践,导论课程正式列入我校新修订的2012版本科培养方案。
2.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
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大一学生的入门课程,导论课程需在不涉及过多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概貌和最新研究前沿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通过板书、电子课件、录像、实习参观等多种教学形式,加大课程授课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学科方向及研究领域、研究热点,从而提高对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外,要求学生课外查阅大量相关领域的文献,学会文献查阅的基本方法,了解科技论文的撰写规范。
在学科领域方面,电气工程导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电机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等学科分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学科分支的介绍,帮助大一新生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概貌、学科定位、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发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的技术问题等,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利用矿业大学办学特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煤矿电气化自动化应用案例,拓宽学生专业视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3.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内容
围绕高等工程教育“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主要任务,大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主要解决高等工程教育的概貌问题,使学生对所选学科和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并促使学生做好大学学习规划,为走向未来职业奠定坚实基础。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导论总学时为16学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电气工程专业概述。
介绍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地位和任务,以及国内外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设置,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通过讲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了解本专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以及最低毕业学分等要求。通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进程的介绍,使学生系统掌握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大类基础必修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分配情况及课程教学进程;掌握实践教学中各类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分配情况及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创新教学环节中科研导论、科研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环节设置和进程安排情况。
通过学习,学生对自己未来大学四年的培养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研究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气工程专业涉及的工程领域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认识到掌握基本运算、实验和制图等基本技能,以及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需要的初步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2)电气工程学科概述。
介绍电气工程学科发展过程、战略地位和特点,以及电气工程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我国本科专业分类和研究生专业分类情况,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内涵,以及电气工程下设的“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五个二级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热点。
(3)电气工程技术的应用案例。
结合煤矿生产、安全监控电气化自动化技术,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运输、提升自动化技术,矿井供电自动化技术,通风系统自动化技术,以及矿井安全生产监控技术等应用案例,介绍电气工程技术在现代化煤炭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4.电气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践
(1)专业导论安排及学时。
对于刚结束“高考”,又经过三个月假期释压的大一新生来说,其会对大学环境,以及大学专业学习充满好奇。但大一第一学期课程安排相对较松,自主学习时间明显增加,让许多在中学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新生对大学自主学习环境感到很不适应。再加上大一课程基本以数理化、外语课时为主,更让新生对大学专业学习感到有些迷茫,甚至缺乏学习激情和动力。
我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从1998年开始本科招生,按传统教学模式,由系主任负责对入学新生进行“迎新专业介绍”,但仅仅两个小时的简单介绍,并不能帮助新生系统地了解大学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将要学习的专业,更不用提大学学习规划。
因此,我校从2008年开始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共16学时,一般从第三周开始,每周2学时。帮助新生尽快了解大学环境、了解专业,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对大学四年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体系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大学课程的衔接关系,认识到基础课程学习的重要性,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2)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开设专业导论课的目的之一是让新生尽早了解本专业所需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今后大学学习和专业生涯规划起到“向导”作用。
由于导论课程面向的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还没有学习任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课程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都比较陌生,因此更需要教师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板书、电子课件、录像、实习参观等多种教学形式。授课教师由本科专业负责人、电气工程学科下二级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教授组成。学科介绍与偏重理论分析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不同,导论课程需要主讲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以案例形式将相关专业所属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电气工程专业相关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基础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同时,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理解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在课程体系中,将特别讲解我校2012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大学生创新实践环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进程,使新生对我校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的科研导论、科研选题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系列创新教学课程有全面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科研创造力。
(3)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突出煤炭行业特色。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北京市和教育部特色专业,这个特色主要指的就是煤炭行业特色,这个特色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教育除了满足一般工科院校相似专业的教学内容外,还需使学生充分了解电气工程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特色。为此,在专业导论讲授中专门划出一个板块,重点讲授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为使一年级新生还没有接触专业知识之前,对此板块内容有所了解,我校专门建设了具有煤矿应用特色的专业实验室,在此实验室中,有煤矿典型的供电模拟系统,煤矿电气传动控制的典型对象,水泵,提升机等,以及现代化矿井必备的基于信息网络的煤矿生产、安全自动化模拟监控系统,部分实验模拟设备如图1所示。通过课堂案例讲解及专业实验室参观,使大一新生对要学习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有一个迅速直观的了解。
图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
5.结语
通过导论课程教学与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入学伊始就能较全面地了解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科发展和学科研究方向,有利于学生认识所学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要求,了解各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大一学生认识基础课程在大学后期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此外,导论课有助于学生增强工程意识,重视实践课程和创新实践环节训练,尽快掌握大学学习方法。行业特色教育使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与其他院校相同专业的本科生有了明显区别。
参考文献:
[1]杨景常.成功的《专业导论课》课将影响学生的一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2]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中国地质教育,2008(2).
[3]刘光明,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高教论坛,2007(2).
[4]樊秀娣.开设《大学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想.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
[5]杨晓东,等.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4.学科导论 考试重点 篇四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偏理。它从过去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起源、组织、风俗习惯的人类学,倾向变为以研究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中的组织性或者团体性行为的学科。在社会学中,人们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群体或机构的成员存在。
“社会学”一词的西方,由拉丁文和希腊文两部分合成,意为社会的学说。社会学一词是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在中国,社会学最早以“群学”命名。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社会学家都把社会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许多以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为指导的社会学家,不能解释社会关系的实质和社会关系不断更替的真正原因。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范式主要是:从生活出发,形成理论,再回到生活中去。
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是: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应用性。
1)从社会学发展的进程看,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有三种观点。一是“中心论”,二是“平列论”,三是“特殊论”。
2)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关于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第二种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种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前者对后者起指导作用,后者为前者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料。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是由它研究的对象决定的。人与人结成的社会关系表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也反映在社会过程的各个方面。因此,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其分支学科已逾百个。
2、社会学专业为何强调理论方法学习?
15、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学理论,是以一些抽象概念或理念间的关系来解释社会是如何运作的知识体系。
实证研究,是在经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假设,进行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实验法,调查法,案例法,二手数据等方法。设置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等,然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等数理统计分析。用量化的,精确的研究方法推导出最终结果,来验证原先假设的正确与否。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理论的指导。
其次,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a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活动的进程,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b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既符合自身需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c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d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
3、社会学专业一项基本能力三项应用技能是什么?
一项基本能力是社会调查与研究能力,三个应用技能是社会工作、组织管理与新闻传播能力。
调查研究:是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考察研究对象,搜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便摸清事实真相,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是对特定事物有意识的探索和把握。这种探索和把握的结果,作为对特定事物的认识,通常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反映事物的真实状况。
调查研究能力:是调查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统称,是从事调查研究活动所具备的本领和技能。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报告撰写能力。采用各种调查方法,了解真实情况,运用系统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对调查的问题作出总体判断和估价,用事实、数据说话,为上级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调研成果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社会工作能力:a应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了解社会学的理念和方法;b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帮助困难群体走出困境,从事正常生活并获得发展;c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d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e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f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系统,绝大多数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每一个人都是组织管理者,承担着一定的组织管理任务。
传播能力是指,在给定的际遇里,交际性地适当地表现传播行为的知识的能力。
4、新闻学、营销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为何要将社会调查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之一?
社会调查是指,是指以科学的方法,客观的态度,明确的研究对象,以及与人们社会活动所需相关问题的信息,有效地手机和分析这些信息,为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文艺和现象提供基础性的数据和资料。
社会调查的基本特征是:专门性、系统性、客观性、实证性、针对性。社会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社会信息、情报进行系统的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有效方法。是认识社会,获得社会信息的基本方法。能解释社会中问题的所在,是预测的基础。有利于制定正确的目标与决策。
5、社会工作有何应用价值?
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6、结合经济社会学,谈社会学是如何切入经济研究的?
经济社会学与经济学的异同,主要表现为学科领域相异,对象领域相似,在研究经济行动中,经济社会学研究经济过程中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经济学则偏重于研究这一过程中的经济因素。
经济社会学是在社会经济问题日益尖锐复杂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决策的科学根据,从而避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
7、什么事社会工作者?他与社会志愿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
社会志愿者是,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社会工作者,市局哟一定资格要求的:具有国家认可的社会工作资格;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背景;受社会工作伦理制约;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以社会工作为一种职业。
社会志愿者,由于志愿服务形态很多,要求条件不高,是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从事的。无需换页背景、服务没有报酬。
8、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操作要点是什么?
田野调查特别强调的是调查者本人“亲临现场”的调查,这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田野调查的基本态度。“亲临现场”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某个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这是文化研究的出发点。只有在对于文化有了一个整体性把握的前提下,研究者才可能进而理解该文化,从中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田野调查基本原则
1)价值中立:田野调查中的价值中立是指在调查中要避免先入为主地用调查者已有的价值体系去衡量、观察、评价自己的调查对象。价值中立的原则要求调查者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收集资料,避免过多地卷入当地的社会关系中。
2)整体论:整体论把人类及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它要求将文化置于特定的时空条件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从而力图避免任何一种单一的视角所可能导致的片面。
在田野调查中对于“整体论”的把握,要特别注意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3)文化相对:文化是多样性的存在,每种类型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是人类共同文化的组成部分。每种文化都是在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长期相互作用下而生成、发展的,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不同文化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在调查中将文化不加辨析地划分出“先进”与“落后”,对一些文化想当然地贴上“原始”的标签,极有可能遮蔽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对于文化理解,只有把它放在其特定的文化生成土壤中才有意义。
9、加强社会管理,提升社会建设水平,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于社会学科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国家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持。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意味着党开始正视社会问题,直面现实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作为研究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学与和谐社会有着天然、内在的联系,构建和谐社会既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中国社会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的社会转型必然要求中国社会学和中国的社会学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以其独特的研究领域、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对当前的中国社会及其变化轨迹进行科学的宏观描述和微观分析,准确地把握中国社会的本质,并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给予科学解释与解答。而且,社会学及其分支学科也能够对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成果分配的不平衡等不和谐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对如何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如何减少不和谐因素,给出相应的科学对策。社会学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是由中国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要求所决定的,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进行深入研究,也必须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方向。因此,中国社会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理论研究和具体运用上不断开拓新的空间,探索新的路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10、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思想是什么?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1)观察法:研究者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记录下来,这种研究方法就叫观察法。(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交谈,在口头信息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分为有组织与无组织谈话两种。须注意:一是目标明确。二是讲究方式。三是注意利用“居家优势”。四是尽量做到言简意赅。)3)测验法:是指通过各种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对被试者进行测验,以评定和了解被试者心理特点的方法。(问卷测试,操作测验和投射测验)
4)个案法:对某一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了解、收集全面的资料,从而研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方法称为个案法(个案研究)。
5)实验法:研究者在严密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一定的刺激以引发其某种心理反应,并加以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实证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物的验证来概括和说明已有的结论是否正确。重点是说清事物的牢笼去买,进而得出是无酒精是什么或者说是什么样的结论。
11、严复与中国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国社会学的先驱者。
严复第一个将西方社会学介绍进中国,他于1895年在天津《直报》开始介绍英国斯宾塞的社会学,1903年他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出版书名为《群学肄言》)。
12、福州乡村宗祠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宗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盛行。
福州地区经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男耕女织世代繁衍,形成宗族。为尊宗敬祖而建祠,为光宗耀祖而挂匾,为熏陶子孙而挂联,为追溯世系而修谱。于是,建筑祠堂的形制、装饰祠堂的风格、祭祖程序的模式、编修族谱的格式等,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古老文化遗存。它扎根于久远的中国土地中,蕴藏于深厚的华夏文化内,包含了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族谱文化以及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有时台港澳及海外华人追寻祖根宗源的凭据。它主要呈现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有维护封建统治的糟粕。
13、福州民间村庙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村庙,又称社区庙,指民间信仰性质的公共性庙宇。民间庙宇众多,有“村村皆有庙,无庙不成村”之说,有时一个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其庙宇有多个。是古代村社庙宇制度演化的产物。
村庙,是乡村公共生活的纽带。有一定的建筑面积的公共场所;场所内供奉的神明是社区神(地方性神明);在社区中有相对固定的信仰人群;每年都有围绕庙内诸神生日所开展的集体性活动,如聚餐《福餐)、做戏、道场(法会)、割火、游神等;场所内有当地居民自发成立的管理组织。村庙是村民信仰活动的场所,是传统社区的标志性建筑。
村民乐捐,是资金的筹集渠道;村庙文化,是福建民间文化的载体。如果没有村庙酬神演戏的活动,许多民间剧团将失去生存基础,传统戏曲艺术将有消亡的可能。福建村庙信仰为许多民间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生存空间,福建的民间艺术得到较多的保留与之有很大关系。
14、社会统计学在社会学科专业体系的位置与作用是什么?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运用统计的一般原理,对社会各种静态结构与动态趋势进行定量描述或推断的一种专门方法与技术。侧重于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将统计分析与社会学研究相结合。
社会统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在某个社会研究情况下最适宜采用哪种统计法,该统计法怎样运算,算出的统计值有什么意义。常用的统计软件是SPSS。社会统计学为社会研究提供了数据分析和推论方法。
15、城市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前中国大城市存在严重的“城市病”,如北京就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房价奇高、用水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面对如此严重的“城市病”,可人们还是向往到大城市工作与生活,请问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中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研究内容包括:①人类生态学;②城市社区的划分;③城市问题(如失业、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种族歧视、阶级冲突、贫富不均、犯罪等)对策与规划;④城市化。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城市化国家,城市社会学与任何一门社会学科都有联系,如犯罪学和异常行为研究主要针对城市治安状况;人口统计学中很大部分涉及到城市人口迁移过程和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对社会政策、家庭、老龄化、医疗、社会差别等的研究都与城市社会学有关。
虽然消费高
城市问题
生活压力大竞争压力大,消费大,城市问题多。开拓眼界,联动世界。就业机会更大,享受较高的生活质量。快生活节奏利于提高人的竞争力。行政服务到位。商业氛围浓。丰富阅历,获得更好的就业等机会;生活水平比较高;医疗水平条件好,教育机会大,能获得好的教育资源。
16、阶级与阶层分析是社会学的传统研究领域,该项研究对于认识中国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A正确分析阶级阶层问题,是我党制定和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重要保证。阶级、阶层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对中国社会进行阶级阶层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都充分证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B正确分析阶级阶层问题,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相应地,我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新的变化,及时恰当地调整好现阶段阶级阶层关系,已经成为我们党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C正确分析阶级阶层问题,有助于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正确地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党内外出现了一些与阶级阶层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值得高度注意的观点和认识。直接涉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如何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坚强的领导核心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7、如何理解传统乡土中国是一个礼治社会?
什么是礼治?《乡土中国》认为:“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做得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说,礼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又说:“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所以礼俗社会就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即为礼制。概而言之,由习俗提升为礼制,礼制的实施即为礼治。依靠代代相传的习俗势力实施管理,并提升为礼的规范,教化民众服从这种秩序,这是儒家推行礼治的一贯主张,这与依仗国家权力管理民众的法治有所不同,更与现代法理社会有实质的不同。因此,以“礼治秩序”或“礼俗社会”来概括乡土中国,是认识前现代中国社会的国情、切透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
18、结合组织社会学,谈社会学如何切入组织(企管理业)研究的?
社会学在组织中,利用各种组织把资源集中起来,正确理解和处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
而组织社会学制度视角更多地是侧重于对制度合法性、多重制度压力及国际化等方面的企业战略行为的研究。
组织社会学认为制度是组织成员之间互动的游戏规则,是在确定相互关系时施加于自身的。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就是一套正式制度,这套制度从需求分析阶段到导入应用阶段,有三个问题需要企业面对:1)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找出需求。2)业务流程重组,对庞杂的业务流一套管理信息软件的开发目的,也都根程、角色、职责、标准以及数据定义。据上述理由作出的。3)培训,前期对管理者进行管理思以一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想的培训,后期对全体组织成员进行业务该系统通过模拟企业工程部门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设计而成,工程部门要求每个操作培训。
根据组织社会学的制度选择理论,我们知道,任何一种制度被组织成员接受和内化的过程中,取决于外在的制度约束和内化的准则构成的关系
19、社会保障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社会保障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保障最基本人权、维护社会公平、减少社会风险、促进社会稳定的价值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大局。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这方面的法制是否完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三)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现代社会保障还日益承担着慰需要者提供精神保障的责任。当然,精神保障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它突出地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人性化要求,从而属于更高层次的保障。尽管在实践中,难以将精神保障作为特定的制度安排来加以建设,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践表明,制度化安排中确实需要尊重并满足有需要者的精神保障需求
20、结合专业,谈如何在大学四年中增强自己的语言与写作等沟通能力?
21、你对大学四年学习有何目标与计划?
22、你对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学与管理有何建议或问题要反映?
23、请问,什么是社会建设?在当前,社会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社会建设:主要包括教育事业、科技事业、文化事业、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建设、旅游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
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是社会事业最主要的特征。
社会建设的意义: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关系、完善社会管理、调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以及这些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将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 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这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这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4、社会工作类课程学习,可以增强我们那方面的素质?
社会学视角可以作为一种主要工具,帮助解释与理解我们的生活。仅仅通过将自己置于他所在的历史时期之中,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估计他自己的命运;仅仅通过了解他身边的所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机会。
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意识到个人问题演变为公共问题的能力,在我们为寻求个人的定位和自我理解时,如果我们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社会学视角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在掌握了社会世界的客观知识,社会学方法和社会学的视角之后,我们可以更理性地探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决策,运用社会学的发现以及社会学的技术,我们应该更有可能做出对我们个人幸福生活有利的决策。
客观地观察社会情势的能力。通过社会学训练学会组织复杂的观点,运用数据检验各种直觉判断和各种理论,清晰和符合逻辑地推理。这些对很多职业都是很有用的能力。
另外,社会学提供的社会技巧、组织技巧在很多职业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例如在正式组织内生存与发展就需要这些技巧。
5.会计学学科导论论文 篇五
我们选择了会计专业,就应该对这个专业有所了解,并对这个专业产生兴趣,在大学四年里学好各种专业知识,为以后成为优秀的会计人才、在会计行业有所作为打下坚实的基础。之前,我们对会计一无所知,通过《学科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现在对会计有所了解。本文将从我对会计的认识,会计的职业要求,大学期间应做何准备三个方面呈现我的收获和体会。
一、对会计的认识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会计的起源和发展
会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在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以后各朝代都设有官吏管理钱粮、赋税和财物的收支。在宋代出现了“四柱清册”,这是中国会计学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成就。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帐”。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和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不断充实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的搜集、分类、处理、反馈等操作程序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2.我国会计的改革历程和改革目标
随着我国的经济模式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模式到七八十年代的过渡模式,再到现在的市场经济模式,我国的会计制度也随之改革。从借鉴国际惯例阶段到国际协调阶段,发展至现在的国际趋同阶段,体现在ACCA、CGA在国内认可度的提高。
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目标是制定适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充分协调、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且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3.会计专业的涵盖范围及就业方向
广义的会计专业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资产评估五大 1 方面。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没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偏向于制定公司的各种财务报表,后者偏向于根据企业或机构的财务报表制定下一步的战略发展方向。由于会计涵盖的范围很广,因此会计的就业方向也很多。各企业、银行、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证监会、审计部门等,都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
二、会计的职业要求
由于工作涉及到钱和资金数目,因此会计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1.会计应具备的能力
会计专业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会计首先应具备自学能力和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此外还应具有严谨的思维能力。由于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因此会计还必须具备相关知识的涉猎能力,比如工程技术、外贸、法律、金融、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
工作过程中免不了会与人交往,因此社会公关能力是很重要的,其中包括业务开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外语及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也日趋重要。在处理和解读各种财务报表上,良好的写作能力将使工作变得高效。会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尤其是在月初和月底,为了一直有良好的工作心态和高效的工作效果,会计必须具备忍耐力和抗压能力。2. 会计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组织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朱镕基总理曾经在国家会计学院写下四个大字“不做假账”,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此外,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还包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精通业务,改革创新。只有会计人员具有这些职业道德,企业的经济乃至国家的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三、大学期间应做何准备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树立对会计的信心,明确自己的目标,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专业课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学生要以学习为重,因此我们要学好专业课和其他课程,使自己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素养。在大学中还要多参加活动,多接触社会,培养自己与人沟通和对外交流的能力,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积极寻找实习机会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和一个团队一起工作,因 此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团队的作用,不能把自己孤立成一个个体,要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和同学多交流,与同学分享信息、交流经验。
6.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学科导论论文 篇六
-------对通信工程的认识
075143---李元杰
众所周知,通信工程是包含于信息技术内的其中一个学科,主要是研究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但不管信息技术还是通信工程都是与自然科学的范畴,所以在论文的前面我们要首先确定科学的定义
所谓科学: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宋 陈亮 《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science科学
也就是指人们所知道的东西,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电子信息技术的定义
电子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范畴,它是“工学”大类各学科中涵盖面最广、渗透力最强的学科。它和强电结合,产生了“电力电子”,它同机械结合,产生了“机械电子”。是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维护和管理电子信息产品和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也是工业实现信息化的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以其高度的创新性、渗透性、倍增性和带动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其也发展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形成了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等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加速了生物工程与生命科学、新材料与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促进光电子、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兴起。同时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服务业日趋信息化和知识化。
对信息技术今后的猜想
信息技术还是一门相对而言新问世的学科,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已改还会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劲头,也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还处于“伽利略时代”。关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和惠及大众
关注低功耗、低成本的信息技术关注网络科学技术和并行分布信息处理关注以仿真计算为纽带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重视基于脑科学的智能信息科学。信息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未来的10~15年CMOS器件的发展将不再遵循摩尔定律;信息世界正在转型为人机物三元世界;计算开始成为交叉与汇聚科学的纽带。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将与信息科学息息相关。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如今社会上,信息技术的地位日益升高,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起发展方向据我所知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变换和处理; 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和显示;
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视觉系统和语音识别装置;
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利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而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了:工业监控、生产调度、质量分析、资源遥感、地震预报人工智能、高效农业、交通监控宇宙探测、军事侦察、武器技术、安全报警、指挥系统经济预测财务统计、市场信息、股市分析电子出版、新闻传媒、影视制作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会议虚拟仪器、虚拟手术等技术都存在着我们的影子。
通信工程的概念
通信工程(旧称远距离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
用任何方法,通过任何传输媒质完成信息传均可称为通信。因此在我看来通信即是指对信息的传递方法以及效果的的研究。从古时候的烽火台,飞鸽传书,驿马传送信件,到今日的手机,互联网等领域皆属于通信范畴。
在通信工程飞速发展的现在,通信业务主要包括:电话通信,图像通信,语言及电视广播,电子邮件,数据传播等多个方面。而后我也了解到了以有线(如光纤),无线(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为主的通信手段。以及各种通信技术如复用技术:FDM、TDM、CDM、DWDM压缩技术:语音编码、压缩编码调制技术:调幅、调频等交换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跟踪前沿、注重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与通信技术、通信与系统和通信网络等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运营、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如今社会,通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人们在为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质量、可靠性不断的努力着。而我们所学的通信工程学科就是对此的研究。
3G到4G的过渡感想
从出现现代通信技术开始,通信技术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速度,从1G的连通话的信号都不能很好地保证,到2G的不仅可以保证基本的通话,还可以进行一些小型文件的传输,再到3G的速度达到平均速度超过1Mpb/s,以及现在的正在进行普及的4G,理论最大速度已经超过100Mpb/s。仅仅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其信号传输的速度,质量就已经远远不可同日而语了,而我们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又3G到4G的过渡,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基本覆盖了4G网络信号。
3G时代主要以CDMA为核心技术,是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足鼎立,而4G时代则是以OFDM为核心技术,TDD和FDD两强争霸,中国的TD——LTE欲占半壁江山。中国的移动技术已近在世界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甚至隐隐有领先的趋势,比如去年统计的全球各大电信公司营业额,我国的民办企业--华为公司已近超过爱立信公司,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电信公司了。
而作为一个从3G到4G过渡的切实体会者,我有着自己的感想:从3G到4G我国过渡的时间太短,也就是3G还没有真的像2G一样普及时我们就已经过渡到了4G时代。但我知道,这是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以前3G还在发展阶段的犹豫,我们错过了3G发展的最好时机,这个时候4G刚出现,我国又处于略微领先的地位,那自然要进行普及,并且在这个时候其实4G技术已基本完全成熟,所以国家才如此大力推广4G。
正如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所说:“我当然希望TD-SCDMA有更好的发展,让更多的企业从中得到回报。但是如果我们迟迟不推TD-LTE,那么国际对TD-LTE的关注度可能会下降,结果让本来只是略微领先的FDD很快占得先机、扩大规模,最后TD-LTE又没了空间。”所以,如果我们不希望在4G时代再错过和对手同步起跑的机会,就必须要加快TD-LTE的步伐.移动通信发展史
世界电信在近30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通信特别是蜂窝小区的迅速发展,使用户彻底摆脱终端设备的束缚,实现了完整的个人移动性,也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手段和接续方式。进入21世纪,移动通信已经逐渐演变成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M.G..马可尼在一个固定站和一搜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也就是说,移动通信几乎伴随着无限通信的出现而诞生了,也由此揭开了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大致算来,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如下4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初步进行了一些传播特性的测试,并且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了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是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认为这个阶段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工作方式为单工或半双工方式。
第二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间,公用移动通信业务开始问世。1946年,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成为“城市系统”。当时使用了3个频道,间隔为120KHz,通信方式为单工,随后,前联邦德国(1950年)、法国(1956年)、英国(1959年)等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美国贝尔实验室完成了人工交换系统的接续问题。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网过渡,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络的容量较小。
第三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间,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线频道自动选择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德国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术水平的B网。可以说,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系统改进与完善的阶段,其特点是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采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续。
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在此期间,由于蜂窝理论的应用,频率复用的概念得以实用化。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分割小区,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同时,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在交换、信令网络体质和无线调制编码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的时期,其特点是通信容量迅速增加,新业务不断出现,通信性能不断完善,技术的发展呈加快趋势。
第四阶段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又可以分为一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从1G到4G的主要技术及代表系统
1G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主要技术:
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代表系统:
移动电话系统(AMPS),全球接入通信系统(TACS)2G 为了弥补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不足提出了第二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主要技术:
欧洲的GSM和美国的CDMA采用GSM GPRS、CDMA的IS-95B技术,数据提供能力可达115.2kbit/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采用增强型数据速率(EDGE)技术,速率可达384kbit/s。
主要的第二代手机通讯技术规格标准有:
GSM:基于TDMA所发展、源于欧洲、目前已全球化。
IDEN:基于TDMA所发展、美国独有的系统。被美国电信系统商Nextell使用。
IS-136﹙也叫做D-AMPS﹚:基于TDMA所发展,是美国最简单的TDMA系统,用于美洲。
IS-95﹙也叫做cdmaOne﹚:基于CDMA所发展、是美国最简单的CDMA系统、用于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基于TDMA所发展,仅在日本普及。3G 为了实现包括不同频带利用在内的多种通信标准并存局面,使得“全球通”漫游业务,以及增加带宽。
主要技术标准有三种: 欧洲的WCDMA系统、美国的CDMA2000系统和中国的TD-SCDMA系统。4G 发展背景:
3G技术在支持IP多媒体业务、提高频谱利用率以及资源综合优化等方面的局限性渐露端倪,推动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产生。
2、主要技术:
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为核心
3、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将WiMax、HSPA+、LTE、LTE-Advanced、WirelessMAN-Advanced纳入到4G标准里,目前4G标准已经达到了5种。对老师授课的建议
因为我们都是大一的新生,所以有很多不了解的专业名词,希望老师在提到这些专业名词的时候可以向我们解释一下它们的意思。而且,我认为我们开这门课目的应该是让同学们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so我建议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加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什么发展历史上的趣事等等。因为我觉得咱们这个导论课也应该起到一个让同学们对这们课产生兴趣的作用,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真正的老师。提升我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应该对我们的作用更大,因为感兴趣,所以课下会自主学习,而我认为自主学习来的知识要比老师所直接教授的内容更加深刻,所以我建议老师在以后授课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培养一下同学们的兴趣,当然老师做的已经很好了,在上课的时候我们被逗得一直笑,这样我们就根本不舍得在上课时思想开小差。
希望老师您能考虑一下我的一些建议。
7.学科导论课程论文 篇七
地球物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 它是利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地球物理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矿产和煤田勘探等领域。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是一所具有矿业和安全特色, 以工为主, 理、工、文、管、法、经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 我校地球物理学专业是根据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需要于2010年创建的。地球物理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系统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本训练, 掌握能源与安全领域前沿技术, 具有较好科学素养、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科研导论课是地球物理学专业实践创新环节教学课程, 主要目的是通过科研方法教育与创新思维训练, 围绕地球物理专业研究内容和特点, 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地球物理领域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基本方法, 培养创新思维;使大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熟悉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1,2,3];启发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开展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目前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科研导论课程, 但有关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教学建设的文献报道不多见, 因此开展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对于提高地球物理学专业建设水平,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的主讲教师, 目前已给地球物理专业3个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授课, 因此, 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建设的特点。
二、课程突出煤田地球物理的特色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所开设的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 首先要突出煤炭行业的特点, 体现煤田地球物理的特色。这门课程是在大学一年级第二个学期开设的, 学生仅通过地球物理学概论和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对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所了解, 因此在科研导论授课过程中, 要结合文献检索、科研选题和科技论文写作等教学环节, 向学生介绍地球物理学专业所涉及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及其在煤田地质领域中的应用。在介绍文献检索时, 结合地球物理专业图书, 详细介绍国家图书馆、地质图书馆、有关高校图书馆所收藏的地球物理图书特点, 重点介绍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和重磁勘探等方法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针对地球物理学术期刊, 着重对中文地球物理重要期刊和英文地球物理重要期刊进行介绍, 如煤炭学报 (中、英文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英文版) 、地球物理学报、Geophysics、First Break等;对于学术会议论文, 主要介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和欧洲地球物理学会所举办的年会及其论文特点;针对科学研究报告, 结合我校承担的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所涉及的煤田地球物理研究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并对煤炭和地球物理方面的标准和专利进行介绍。在科研选题教学过程中, 重点简介科研选题报告的编写内容和编写方法, 并以我校承担的国家973计划课题“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地球物理识别”为例, 详细介绍科研课题立项的主要内容, 对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路线、计划安排、预期成果、人员分工和经费预算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
在上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时, 选择我校地球物理系教师发表的中英文优秀论文进行讲解, 如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教授在Geophysics上发表的“Factors facilitating or limiting the use of AVO for coalbed methane”论文和在煤炭学报上发表的“HTI煤层AVO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论文进行实例讲解, 对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结果、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内容进行剖析, 让学生通过学习, 掌握学术论文写作方法, 并通过作业加以体会。
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是科研导论课程的基本要求。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将根据课程实施进程为学生布置具体作业, 如文献检索作业, 科研选题报告编写作业、学术论文撰写作业和学术报告制作作业。教师通过对每次作业进行评价, 最后综合给出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及兴趣有细致的了解, 根据学生的特点,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撰写选题报告、如何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如何制作学术报告, 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学研究动手能力。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 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科研选题决定着科研工作的方向,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科研工作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作为科学研究的起点, 在很大程度上, 它决定了科研课题的成功与失败。在讲解科研选题报告撰写方法后, 给学生布置科研选题报告编写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已查阅的文献来确定科研选题报告的题目、内容和方法等, 并要求把文献检索作业所完成的参考文献附在选题报告之中。文献检索学习环节要求学生了解文献的类型, 学会文献的查阅方法。在讲完文献检索内容后, 教师安排学生完成文献检索作业, 要求围绕着地球物理研究的某一个方向、某一个方法或某一个技术进行检索, 并要按照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书写格式进行编写。所查找的文献要求是近5年发表的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 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文献数量要求在10篇以上。通过完成文献检索作业, 让学生学会参考文献的正确书写方法, 了解所查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 为后续开展科研选题奠定基础。学术论文写作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学术论文的概念、特点和写作要领,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论文标题、作者署名、通讯地址、摘要和外文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致谢、附录、参考文献的准确撰写及图表制作的要点。本课程在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讲解之后, 要求学生按照煤炭学报的论文格式, 在已完成的选题报告基础上, 模仿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作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 指导了所授课程地球物理班的创新计划小组, 部分同学利用科研导论课程所学的知识, 结合创新计划小组所进行的研究, 撰写了科研学术论文, 部分学生的论文已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学术报告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 是研究人员公开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 以国际采矿大会为例, 对如何进行学术报告进行了具体介绍, 包括报告的准备、对报告人的要求、如何制作报告演示文稿和如何进行演讲等内容。为培养学生的演讲口才和学术交流能力, 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所撰写的学术论文, 制作一个学术报告演示文稿, 并在课堂上模拟学术会议的形式, 到讲台上进行学术报告演讲。在每位学生讲完报告后, 老师对学生报告的内容进行提问、讲解和评价, 通过互动交流, 一方面加深同学们对地球物理知识的认识,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四、关于科研导论课程的教学建议
目前我校开设的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程为16个学时, 每周2学时, 共8周。在实施过程中, 感觉课程时间偏短, 学生没有专门的上机操作机会, 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一定影响。因此, 建议将该课程增加到24学时, 所增加的8课时全部用于上机实践。在科研导论课程教学过程中, 有些同学表现出强烈的科研欲望, 因此建议有科研课题的教师, 可以有条件地招募有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作为实践创新环节教学课程, 通过学习文献查阅, 进行科研选题报告和学术论文写作、实践学术报告演讲等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会了检索地球物理文献的方法, 掌握了科研选题报告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学会学术报告制作和讲演的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 不仅学生增长了见识, 开阔了研究视野, 启发了创新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提升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 而且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
摘要:地球物理学专业科研导论课是实践创新环节教学课程,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使学生学会检索地球物理文献的方法, 掌握科研选题报告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 学会学术报告制作和讲演的方法, 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地球物理,科研导论,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孟昭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6, (120) :27-28.
[2]张伟刚.科研方法论 (第2版) [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
8.学科导论课程论文 篇八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10-03
一、 引言
“教育技术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引领新生步入该领域,了解该专业的导入性课程,对于学生专业价值理念的树立以及职业的规划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课程涉及较多与教学相关的背景知识,而学生这方面的基础严重不足,学习者普遍缺乏教学经历,缺乏与教育技术相关的实践经验,从而限制了学生在现有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建构,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通过开展课下自主式学习、课上体验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等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导论”课教学中的问题,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及特点
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已在全球开始盛行。翻转课堂源于萨尔曼·可汗一个偶然的教学方式,后经可汗等人的试验推广而迅速风靡全球。翻转课堂是以学生在课下对以教学视频为主的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提问,或开展项目实践、应用实验、协作学习和深度研讨等活动的学习方式。[2]它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真正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主动的探究者。实现翻转课堂的最优效果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学习,二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深化学生的认知。[3]
2.翻转课堂的特点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新知识和新概念的讲授一直是传统课上教学的重点,导致传统课堂变为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重构教与学时空
传统课堂的教与学主要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学生学习时空受到极大限制。翻转课堂突破了教与学时空的局限并且延伸了教与学的时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观看视频,进行课前学习。此外,由于教师的讲授被转移到课下进行,课上曾经用于讲授的时间被空出来,以此可以实现以往传统课堂无法有效实施的教学模式,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翻转课堂对课上时间的松绑,有利于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2)重塑师生角色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前学习阶段,教师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提供者;课上学习阶段,没有教师主讲,教师则是学生身边的观察者、指导者和监督者,随时准备与学生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就个别问题对全班同学补充讲解。学生在整个翻转课堂中是知识主动的探究者和建构者。
(3)深化师生、生生互动
在传统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到互动和教学中。而在翻转课堂中,课上可以组织如合作讨论、同伴协作等学习活动,此时教师和全体学生处在同一时空,从而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深度互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层次不断深化。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
1.学习者分析
“导论”课面向的对象是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对于教育技术的认识比较肤浅,有学者曾对湖南科技大学75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生做过有关教育技术学专业认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对该专业一无所知,[4]在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此外,学生普遍缺乏与教育技术相关的实践经验,不利于对知识的建构。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技能方面看,学生习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网络工具。据调查,80%以上的大学生选择在网络上搜索和下载学习资料,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沿动态,[5]说明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学习能力。
2.教学准备
(1) 创建教学视频
依据“导论”课程教材,将课程内容分为教育技术学发展历史、教育技术学相关理论、教育技术学相关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技术专业当前研究热点五个主题模块。同时为了保证能对知识点进行充分讲解和便于学生观看,将各模块细化为“知识点集”,并针对知识点集进行教学视频录制,例如在“教育技术学相关技术”模块中,可将其细化为“技术观与教育技术”、“视听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五个知识点集,并针对各个知识点集录制教学视频,这样既缩短了每个视频的时间,又使得每个视频的针对性更强,便于学生观看和查找未掌握的视频内容。在录制视频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节奏,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以提高视频的互动性。例如在录制“视听技术”的视频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你知道的视觉媒体有哪些?”停顿几秒钟,让学生思考,而后教师再举例说明,实现学生思维与教师思维的碰撞,增强了视频的互动性。此外,为了让视频讲授能够更接近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情境,在录制视频时还应注意语气和人称的使用,尽量营造一种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氛围。
(2)创建课前学习任务单
课前学习任务单是指教师以学时为单位设计的帮助学生明确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等,并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提供给学生。“导论”课的学习任务单应包含主题模块、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测试、课堂学习形式、问题集锦、学习反思。如表1所示。其中问题集锦是学生记录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教师教学的建议,学习反思是学生记录课前学习的方法、感悟和收获等。课前学习任务单能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学习将采取何种形式,以便学生顺利的进行课前学习,同时为课上学习做准备。
3.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根据“导论”课程性质和大学生学习特征可以将翻转课堂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1)课前知识传递
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知识的传授。课前学生自学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完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教师将教学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共享到网络上,在前一节课布置下一周应该学习的视频内容以及相对应的任务。学生下载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基础知识和概念,观看的过程中记录下疑问和收获,然后通过课前练习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遇到问题可以通过QQ、聊天室或是微信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最后把未能解决的问题汇总,在课前通过交流平台提供给老师,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2)课中知识内化
课堂上,教师首先针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然后根据教学需要组织课上活动。对于“导论”课的翻转课堂可以组织体验式和讨论式两种类型的活动。
“导论”课面向的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由于他们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有限,所以对于学科领域或学科定义等一些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导论”课应该从由浅入深的常识性理解来“论说”教育技术。[6]课堂中可以组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获得经验和建构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教育技术实验室,从技术的角度理解教育技术;欣赏优秀的教学作品感受教育技术的魅力;参与授课和制作教学课件,在实践中应用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并熟悉教学媒体的使用。[7]
“教育技术”这个概念本身属于劣构领域的问题,不管是对这一概念定义还是对这一学科的名称、内涵以及学科体系结构,都处于发展和完善之中。[8]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他们的理解,百家争鸣,形成很多学派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以任何一种观点作为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授都是不全面的,因此,可以多组织讨论式活动。教师将讨论的主题写在学习任务单中,与教学视频一起上传到网络上,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收集汇总,课上进行讨论,阐释自己的观点。讨论过程中,教师记录学生的表现。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做简要的评价。
(3)课后总结反思
课后的总结反思阶段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内化课前和课中学习的内容,根据课上的教学活动类型来决定总结反思的形式,针对讨论式教学活动需要撰写一篇小论文,针对体验式教学活动需要总结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收获感受,并将总结反思的内容和撰写的小论文上传到网络上,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同时把活动过程中学生制作的课件等作品也共享到网络上。此外,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后也要进行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不断完善翻转课堂。
4.评价设计
传统的“导论”课的考核一般采取期末书面考试的形式,这种“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投机取巧,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也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要将评价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导论”课的翻转课堂评价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其中总结性评价是期末的书面考试,形成性评价可通过五个主题模块的考核,并由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组成。自评是学生在学习完一个主题后对自己表现的评价,互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教师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课前评价的内容包括针对性练习的成绩、提出问题的情况;课中评价内容包括小组讨论活动中的表现,参与授课过程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的表现等;课后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撰写的小论文或是反思报告。
四、 结束语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为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导论”课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一方面,可以利用课上空余时间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多方位帮助学生对“导论”课知识的建构,实现“导论”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技术促进的教学,它与教育技术的本质有相通之处[9],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翻转课堂中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来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因此,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新生实施翻转课堂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徐林.基于Moodle的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以“教育技术学导论”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5).
[2]秦炜炜.翻转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3]张新明,何文涛.支持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模型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4][8]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2).
[5]李云先.“90后”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
[6]李子运.“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导”与“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
[7]戴心来,严琴琴,刘洋.“教育技术学导论”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教育技术装备,2013,(27).
[9]王长江,胡伟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学科导论课程论文】推荐阅读:
学科导论结课报告06-22
经济学学科导论结课小结08-07
创新创业导论论文10-25
环境工程导论课程论文06-09
大学物理导论论文09-01
信息管理专业导论论文10-19
石油工程导论论文11-06
大一通信工程导论论文06-30
民俗学导论期末论文09-11
经济学专业导论论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