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c2复习提纲

2024-09-14

大学物理c2复习提纲(共10篇)

1.大学物理c2复习提纲 篇一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

一.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形象。

二.分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三.阅读《牡丹亭·惊梦》,简要评析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并据此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牡丹亭·惊梦汤显祖

【绕地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栏。(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梳罢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旦)好天气也!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

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 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 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四.翻译《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

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

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五. 分析戴望舒《雨巷》的诗歌意象与

艺术特色。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 | 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六、评赏李清照《声声慢》。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ǐ)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七.分析《围城》中方鸿渐的人物形象。八.翻译《诗经·静女》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九.分析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的艺术特色。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十.翻译下面的文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

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十一. 根据以下文字,分析沈从文的语言艺术。

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

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着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箩筛子,到后头上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

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长大了。

——沈从文《三三》

2.初中物理复习提纲 篇二

1、物质是由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现象。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B分子在。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扩散越。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②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起主要作用。③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所以分子作用力为。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②: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物体的内能越大。③: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6、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2、改变内能的方式:和。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热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内能;物体放热,温度,内能。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的单位是。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温度、热量、内能区别:

☆指出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热传递中的“热”是指: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三、燃料燃烧的热量:

1、燃料燃烧:能转化为能。

2、定义: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3、热值的符号:,热值单位:

4、关于热值的理解:

①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②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

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关。

5、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公式:Q=或Q=

(1)、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2)、火箭常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的大,体积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6、固体、液体热值计算公式:q=,变形公式:Q=,m=

气体热值计算公式:q=,变形公式:Q=,v=

四、比热容:

1、用水和清油来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中:

(1)、相同质量的水和清油,升高相同的温度,需加热的时间更长,说明要吸收更多的热量。

(2)、相同质量的水和清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升高的温度更高,说明它的比热容更。

2、比热容:

⑴物理学中为了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引入了的概念。

(2)比热容的定义:质量为m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为Q,升高的温度为△t,则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也可以说成: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

(3)比热容的符号,单位是。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大小与物体的、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关。

(5)水的比热容为的水温度升高(降低)吸收(放出)的热量为。⑸水常用来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大。

3、计算公式:Q=,变形后:m=,C=,△t=.

公式中Q表示:单位:,公式中m表示:单位:

3.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提纲 篇三

物态变化、内能、内能的利用

知识点: 概念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比热容:1kg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测量工具的使用 温度计

使用前:观察温度的量程、分度值。(注:量程是指测量范围、分度值指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如果估计的被测温度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范围,可能会涨破温度计;如果低于最小测量范围,没法测出温度值。)体温计的量程(35℃-42℃)分度值:0.1℃

使用时:(以测液体为例)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注:因为我们要测的是液体的温度,而乘液体的容器温度可能跟液体温度不同)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注: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体温计有特殊的构造:弯曲的缩口,当测量人体温的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一般人体的温度比气温高,这时体温计里面的水银突然温度下降,会在细小的弯曲的缩口处断开,所以上升的水银不能跑回玻璃泡中,因此能离开人体读数。再重新使用体温..计之前,都要用力的往下甩一甩,这是利用惯性使上升的水银重新回到玻璃泡中)物质的特性:燃料的热值、比热容

热学:六种物态变化及例子和应用

熔化:冰熔化成水,蜡熔化成液态蜡水,某些新材料既容易熔化又容易凝固可以作为新型建材,这种建材应用在温差较大的地区,当温度高时熔化吸热,当温度低时又凝固放热,能调节室温。

汽化:(蒸发)水果放久了变干涸、衣服晒在户外变干、晒稻谷变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制冷机里面的制冷剂是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氟利昂、R134等)汽化时吸热、液化时放热,制冷剂就相当于热量的搬运工。

液化: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冷饮瓶打开冒“白气”同时瓶子外壁有水珠、自然界现象中的露、雾。液化石油气、液态氢用压缩的方法使其液化贮存并使用。注意,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而雾的散去则是汽化或者说蒸发现象。

升华:樟脑丸放久变细、灯丝用久变细、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水蒸气液化,可以制造烟雾效果。火箭返回舱表面涂有容易升华的物质,当火箭返回地面时与空气发生摩擦会产生热,利用这层容易升华的物质升华吸热,可以防止返回舱过热。

凝华:霜、冰花、灯泡用久内壁变黑是因为钨丝先升华后凝华附在灯泡内壁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的例子、做功改变内能:冬天搓手能暖和双手、打气筒打气时,发现打气筒变热、锯木材时,锯子变热。(注意:做功可以增加物体的内能,需要注意的是物体对外做功时,自身的内能减小)热传递改变内能:烧开水、太阳光晒地表温度升高。(热传递是内能从温度高物体的传给温度低的物体,而不是内能多的传给内能少的。只有发生热传递,才会有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即热量。)

比热容:不同物体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大、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沙漠地区多沙子,沙子的比热容小,而沿海多水,水的比热容大。汽车发动机用水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相同条件下,能吸收更多的热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来说,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只跟物质的种类,所处的状态有关,与温度、质量等无关。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不同燃料热值一般不同。火箭用氢用燃料,因为氢的热值大。

实验: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及图像,沸腾实验,碘升华实验。

练习:

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固

2.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

D.先升华后凝华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D.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防滑铁链

4、秋天的早晨,山区公路上容易出现大雾,影响行车安全。从物理学角度看,雾是由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A.液化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5.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熔化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D.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防滑铁链

7.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A.热量 B.质量 C.比热容 D.密度 8.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16.对物体加热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B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 .物体的温度为00C,其内能也为零

D .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9.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C.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做功把光能转化为内能的 D.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探究

10. 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

做测温物质。11.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22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2)图22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

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2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不同。

12.用如图21(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

(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______变化,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21(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

(3)根据下表数据,在图21(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关于中考物理复习提纲节选 篇四

1.长度(l,s,h) :测量工具:刻度尺;国际单位:米(m) ;

2.质量(m)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国际单位:千克(kg) ;

3.时间(t) :测量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单摆(间接) ;国际单位:秒(s) ;

4.温度(t、T) :测量工具:温度计(2 种) ;国际单位:开(K) ;常用单位:摄氏度(℃)

5.体积(V) :测量工具:量筒;国际单位:米

3 (m 3 ) ;

6.力(F、G、f、N) :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国际单位:牛(N) ;

7.电流(I) :测量工具:电流表;国际单位:安(A) ;

8.电压(U) :测量工具:电压表;国际单位:伏(V) ;

9.电阻(R) :测量方法:万用表(直接) ,伏安法(间接) ;国际单位:欧(Ω) ;

10.电能(W) :测量工具:电能表;主单位:千瓦・时(kw・h) 。

5.大学语文复习提纲精简版 篇五

一.阅读欣赏题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陶渊明其人;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怎么读,标出拼音,并说明“见”的妙处。

见突出了作者闲适的心情,见字不同于望、看等带有较强主观色彩,显得较为可观,作者的悠然一跃纸上,活灵活现。

“见”,“看见”的意思。南山是在诗人采菊的间隙,不经意间闯入诗人的眼帘,这美景不是诗人有意去望,而是无意之见。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3.结合现实实际,谈谈你读完此诗后的感受。

(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小令,试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者小令中展现的画面。

问题

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为温馨的画面和场景,与整个小令的其他诗歌意象格格不入,却在此作品中丝毫不感到突兀,且为不可或缺,为什么?

问题

三、该小令作者到底想抒发何种情怀?

二、翻译题:

复习资料二

一、选择题 1.《狱中杂记》中:“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这是为了()

A.讨好上司 B.互相倾轧 C.敲诈勒索 D.上下勾结

2.《迢迢牵牛星》中紧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之后的句子是()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下列诗句中,点明题意的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孟郊《游子吟》的体裁是()

A.五言古诗 B.五言律诗 C.古题乐府 D.新乐府诗

5.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下片开头的一句是()A.日晚倦梳头 B.只恐双溪舴艋舟 C.闻说双溪春尚好 D.物是人非事事休

7.下列作品,属于楚辞体的是(B)A.《蒹葭》 B.《湘夫人》 C.《饮酒》 D.《行路难》

8.《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A)A.回眸一笑百媚生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雪肤花貌参差是 D.芙蓉如面柳如眉

9.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隐含家破人亡之痛的词句是(D)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10.成语“四分五裂”出自()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左传》

11.《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A)

A.渭河之神 B.淮河之神 C.长江之神 D.黄河之神

12.唐宋八大家之首是(B)

A.苏轼 B.韩愈 C.柳宗元 D.王安石

13.所谓伶官是指(D)A.民间艺人 B.宫廷艺人 C.有名优伶

D.朝廷授与官职的宫廷艺人

14.《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A)

A.司马迁 B.司马谈 C.司马光 D.司马炎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D)A.《季氏将伐颛臾》 B.《秋水》 C.《陈情表》 D.《五代史伶官传序》

16.培根是(A)A.德国哲学家 B.法国史学家

C.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D.美国小说家

17.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C)A.《萧萧》 B.《湘西》 C.《边城》 D.《长河》

18.《战国策》的最终整理编订者是(C)

A.孔子 B.左丘明 C.刘向 D.司马迁

19.诗歌《长恨歌》中所叙述的爱情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是(B)A .汉成帝与赵飞燕 B .唐玄宗与杨贵妃 C .唐太宗与杨贵妃 D .汉武帝与陈皇后

20.唐代诗人王维是(C)

A.豪放派 B.山药蛋派 C.山水田园诗派 D.婉约派 22.蔡元培曾经做过(C)校长 A.清华大学 B.南开大学 C.北京大学 D.复旦大学

23.莫扎特是(D)A.数学家 B.物理学家 C.文学家 D.音乐家

24.陶渊明是(B)时期的诗人

A.南宋 B.东晋 C.西晋 D.北魏

4.现代著名小说家郁达夫的小说代表作是(A)A.沉醉 B.沉淀 C.沉沦 D.沉浮

25.鲁迅先生曾经留学的国家是(A)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6.下面曾经直接受教于孔子的学生是(D)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曾子

27.伏尔泰是法国(D)A.一代军事家 B.一代剧作家 C.一代化学家 D.一代思想家

28.杜甫一生所处时代国家遭遇的变故是(A)

A.安史之乱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靖康之变

29.李白吟诵“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果然应玄宗之诏去到长安,他从哪里出门去的(D)

A.山西 B.陕西 C.河南 D.四川

30.舒婷是(A)代表诗人

A.朦胧诗派 B.新月诗派 C.九叶诗派 D.象征诗派

三、词语解释题 敏于事: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宁许以负秦曲:

3.有顷益怠 有顷:

4.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质其首:

5.都江堰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圭臬:

6.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

7.闻鸡鸣,即起盥栉。盥栉:

8.黄沙百战穿金甲。穿:

9.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

10.东风无力百花残 残:

复习资料一

四、单项选择题:

1.《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独特之处()A.以乐景写哀情 B.以哀景叙哀情

C.以赋法来叙事 C.以“比”法来抒情 3.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史记》

4.汉乐府的“乐府”本来是()

5.诗歌《长恨歌》中所叙述的爱情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是(B)A .汉成帝与赵飞燕 B .唐玄宗与杨贵妃 C .唐太宗与杨贵妃 D .汉武帝与陈皇后

6.下列诗句中,点明题意的是()

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孟郊《游子吟》的体裁是()

A.五言古诗 B.五言律诗 C.古题乐府 D.新乐府诗

8、下列作品,属于楚辞体的是()A.《蒹葭》 B.《湘夫人》 C.《饮酒》 D.《行路难》

9.《长恨歌》的诗句中,描绘杨玉环“闻道汉家天子使”时情态的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 B.梨花一枝春带雨 C.雪肤花貌参差是 D.芙蓉如面柳如眉

10.唐代诗人王昌龄是()

A.边塞诗派 B.山药蛋派 C. 山水田园诗派 D. 婉约派 11.屈原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是指()A.野火 B.死水 C.离骚

D.赴奉先五百字

8.曹操是()A.西汉文学家 B.三国文学家 C.西晋文学家 D.唐代文学家

12.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A.《萧萧》 B.《湘西》 C.《边城》 D.《长河》

13.排列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尾是()

6.大学物理c2复习提纲 篇六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噪声源包括以下几种: ①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性的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最突出,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车辆拥有量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②工业噪声。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和设备,不但直接对生产者带来危害,对附近周围的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元凶。

③建筑施工噪声,建筑用的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钻机、风动工具等产生巨大的噪声。

④生活噪声。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等发出的声音以及人群的喧哗声、家庭噪声等都称为生活噪声。生活噪声一般强度不大。在80分贝以下,但它使人心烦意乱,干扰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噪声的等级不同,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同。

3、噪声的控制: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利用声能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是如何传播的

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应用及现象:a激光准直b影子的形成c日食月食的形成d小孔成像。

2、光的传播速度

真空或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速远远大于声速(340m/s)。

水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光速为真空中的2/3。太阳发出的光大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在任何时候看到的阳光,都是太阳在8分钟以前发出的(太阳到地球平均距离1.496×10^8千米)。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的分类:

⑴镜面反射——射到平滑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⑵漫反射——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3、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四、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水、空气、玻璃三种介质相比较,传播速度较快的介质中的角较大)。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色光的混合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六、看不见的光

把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1、红外线:在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位置。

2、紫外线:在光谱中靠近红光的位置。

★我们能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眼睛。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眼睛。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老花镜,远视眼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近视镜。

2、名词: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光心的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焦点和焦距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折射光线过焦点;

(3)入射光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二、生活中的的透镜

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三、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倒正

放缩

虚实

像距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f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无像

u

正立

放大

虚象

|v|>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

①两个分界点: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焦点;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两倍焦距处。

②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实像变大;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虚像变大。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四、眼睛和眼镜

1、眼睛:眼球好像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光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到达视网膜时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近视眼要戴凹透镜矫正,是利用了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

远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远视眼要戴凸透镜矫正,是利用了凸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凸透镜做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物距大于物镜焦距并小于物镜二倍焦距,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一个物体,相对目镜的物距小于目镜的焦距,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像是倒立的)

2、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课本中讲到的):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凸透镜做目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物距大于物镜二倍焦距,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在物镜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相对于目镜来说相当于一个物体,相对目镜的物距小于目镜的焦距,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实像放大。(像是倒立的)

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凹透镜做目镜。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较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线,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物体对眼睛的视角越大,眼睛看到的物体就会越大。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温度计的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②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量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2、摄氏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K)。换算关系T=t+273K。

3、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熔化图像。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凝固图像。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改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改变。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1、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水的沸点是100℃。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2、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3、液化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液化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常温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电荷 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装置。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

2、原子的结构 原电荷

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原电荷。1e=1.6×10C,任何带电体带的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3、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194、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物体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约束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因为失去电子,有了多余的正电荷而带上了正电,约束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因为得到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是等量异种电荷,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

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的时候,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按照这个规定,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2、电路的构成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4、三种电路:①通路②开路③短路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和并联

串联:把元件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

并联:把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

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四、电流的强弱

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1A=1000mA、1mA=1000μA

2、电流表的连接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②电流从电流表的正(红)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黑)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3、电流表的读数

①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必须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选用0—3A量程时,每个小格代表0.1A)。

③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I=I1=I2=I3=„„

7.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总复习提纲 篇七

1.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产生形变;(2)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

3.力是矢量,要准确表述一个力,必须同时指出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三种最常见的力:

1.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的大小:①由G=mg 计算 ②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处于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重力的大小.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4)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①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心.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2.弹力: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

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5)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①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跟它的伸长成正比,即F=kx,k叫劲度系数,单位是N/m.

弹性限度:如果物体的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恢复,这个限度叫着弹性限度.

②对于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大小,一般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3.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⑴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2)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

(3)两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

(3)大小:跟压力FN成正比,F=μFN.

(4)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5)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4.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对静止的物体,由于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在物体接触处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②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

③两物体相对静止但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3) 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弹力方向垂直.

(4)大小: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O

(5)最大静摩擦力Fmax:

①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f,为方便起见,解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Fmax=F.

②Fmax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正压力成正比,但静摩擦力的数值与正压力大小不成正比.

5.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两物体接触面的切线,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又难以判断,这就使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成为一个难点.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常用下列方法:

(1)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我们可以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判断物体将向哪滑动,从而确定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进而判断出静摩擦力的方向.如右栏例1.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8.广西大学《水工建筑物》复习提纲 篇八

教材:祁庆和编 水工建筑物

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 水工建筑物的类型

2. 水利枢纽概念

第二章 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

1. 水利工程分等的标准

2. 水工建筑物3的级别

3. 水工建筑物的作用计算――特别注意波浪压力和扬压力

4. 作用效应组合第三章 重力坝 ☆☆☆

1. 重力坝的工作原理

2. 沿建基面的抗滑稳定分析――抗剪断安全系数、抗滑稳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3. 边缘应力分析和强度校核――材料力学法基本假定,边缘微元体平衡,应力公式,抗压强度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抗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 挡水重力坝剖面拟定

5. 溢流重力坝剖面拟定

6. 各种消能方式的特点和应用条件

7. 重力坝对地基的要求

第四章 拱坝 ☆☆

1. 拱坝的优缺点及对地形、地质条件的要求

2. 拱坝的类型和平面布置的步骤及合理性检查

3. 拱坝应力分析的方法和拱冠梁法原理

4. 坝肩稳定分析的方法

第五章 土石坝 ☆☆

1. 土坝的组成和剖面拟定

2. 不透水地基上土坝渗流分析

3. 渗透变形的种类和防止方法

4. 土坝坝坡稳定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5. 土坝的防渗和排水设施

第六章(不考)

第七章 岸边溢洪道 ☆

1. 溢洪道的类型及其应用条件

2. 正槽式溢洪道的组成3. 侧槽式溢洪道的组成4. 泄槽的布置及掺气减蚀装置

第八章 水工隧洞 ☆

1. 水工隧洞的种类

2. 水工隧洞的线路选择

3. 水工隧洞的组成布置

4. 衬砌上的作用荷载和结构计算

第九章(不考)

第十章 水工闸门

1.平面门和弧形门的优缺点比较和应用选择

第十一章 过坝建筑物

1.过坝建筑物的种类和应用

第十二章 水利工程设计

1. 设计阶段的划分

2. 选择坝型、坝址应考虑的条件

3.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和有利的影响

9.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篇九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物理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注重基础

要想学好初三物理首先要有基础知识的奠基,要清楚基本概念,熟悉基本规律,熟练基本方法,理解基本概念在做题的过程中才知道怎样解题,才有解题思路,知道从哪里下手。

(二)注重做题

光有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要想学好初三物理,一定要大量做题,在实践中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通过做题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知识点。

(三)善于总结

要想学好初三物理,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特别是物理问题要分析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从物理过程中寻找物理规律和求解物理问题的方法,思路广了,方法多了,能力也就高了。

(四)掌握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节。

(五)整理错题

要想学好初三物理是要准备一个错题本的,把自己错的题一个个记下来,然后时常复习加深印象,这样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学习初中物理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1.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2.整理好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作记号是指,比如说对练习题、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比如x?、#等,以备今后复习,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3.乐于实际,乐于探究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天籁只惠实践人。所以,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还要把整个世界当作我们的课本,看看利用身边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4.掌握物理定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对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10.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篇十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

1.课本P12页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练习: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 ? ? ? ? ?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 ? ? ? ?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 ? ? ?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 ? ? ?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

⑴平面镜: ?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 ? ? ? ? ?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练习:☆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典型光路 ?

?

3.填表: ?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 ?

形状 光学 ?

符号 性质

凸透镜 会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

具体见下表: ?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f2f 幻灯机

uu 放大镜

?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 ? ?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

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

换算关系T=t+273K ?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 ?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 ? ? ?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 ? ? ?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 ? ? ? ? ? ? ? ? ? ? ? ?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 ? ? ?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

①摩擦起电 ?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 ? ? ? ? ? ?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 ? ? ? ?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

(2)、常用单位:mA、μA ?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

6.测量: ?

(1)仪器:电流表 ?

(2)方法: ?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 ? ? ?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 ? ? ? ? 1.组成: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 ? ? ?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 ?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

换算关系T=t+273K ?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 ?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

1.熔化和凝固 ? ? ? ? ? ? ?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 ?

上一篇:七年级政治下册《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教学设计下一篇: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