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说课稿(10篇)
1.色彩静物说课稿 篇一
我说课题目是:色彩画——水粉静物写生,这节课主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实际是研究教师的教法问题,即如何启发诱导学生深入地学好。其核心就是教师采用什么有效方法进行教学。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要认真去备课,精心组织。达到教与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备课思路如下:
一、学情分析
色彩是美术高考中重要科目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表现色彩的能力。近年来,高考的色彩采用了静物默写形式,考生必须把平时的写生能力发挥出来。学生学习的思维分析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对色彩形成专业化的感知和实践十分重要。根据这一分析,我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①用丰富的色彩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②明确学习水粉画的重要性;③了解并掌握水粉静物作画步骤和表现方法。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明确教学的重点是水粉静物画的步骤,难点是如何把握铺大色调关系,这样使学生能更好、更准地把握这节课的内容。
二、教法设想
本节授课,我采用了引导发现教学法。它的理论基础是启发式教学方法范畴,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识阶段而设计的教学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一个好的教师要能通过“讲”,启发诱导学生去“想”,使学生自己去思考掌握所讲解的知识,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基于上述认识,在学习方法法指导上,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激发→设置问题→图示启发(步骤)→教师演示(方法)→学生训练(学会)的步骤。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从引导发现的方法中学到知识和掌握方法。
三、学法指导
1.情境激发
所谓情境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使之身临其境的学习意境,以此强化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要学好水粉静物写生,对色彩的认识和静物画的认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审美体验,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作为在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效果上的综合运用。我把九寨沟自然风景展示出来:碧蓝的湖水与绚丽多彩的植被,加入小鸟悦耳的鸣叫、流水潺潺声的音效;背景音乐配上中国古典乐曲《高山流水》,旋律清新流畅,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色彩斑斓的美景之中,声、色并茂,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视觉的感性认识中时,及时提出问题:究竟是形还是色彩引起美感?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引入:“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形式”的这一论述作为结论,这是马克思的话,他肯定了色彩体现美感。在欣赏图片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及对美的追求。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情操,又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之中。现代多媒体的应用在美术课教学起到了良好效果。
2.设置问题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现在的美术高考静物,不再是以前单纯陶罐为主,而更注重不同物体的质感表达。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我绘制了与本课学习相关的两幅水粉静物画作品。电脑显示,让学生观察后,提出两个问题:①《玻璃瓶与书》中,主体物透明玻璃瓶、金属杯和环境的关系怎样?②《绿桃》中,画面的色彩倾向是什么?高考中把握一幅好的色调有时可以弥补造型上的不足。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在观察中形成专业化的感知,为这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3.图示启发
美术的高考不但要考察学生对色彩的驾驭能力,还要有素描造型能力,只有做到形色兼备,才能画出好的作品。本节课的重点是水粉静物写生的步骤,我运用图示启发,展示三幅步骤范画,强调作画过程;再展示素描静物与水粉静物的作品,启发性提出问题:素描静物画和水粉静物画的表现方法比较不同之处?让学生发现:水粉静物画是用色彩来表现明暗,塑造形体,而素描则是用单色明暗来表达。在此基础上根据图示,请学生归纳出作画步骤。(起稿→铺大色调关系→刻划、调整)
4.演示启发
铺大色调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让学生把握画面的冷暖调关系,从整体把握画面的整体氛围,并掌握绘画的方法和技巧,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运用了演示启发。为了突出多媒体在美术技法课上的实际运用,我将自己作画视频加以演示。这样避免了往常静物画教学用vcd播放技法步骤的一般性,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更加生动亲切,容易接受。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作画的每个环节,从而达到明确掌握这节课所学内容。由老师示范,边示范作画边引导讲解,学生仔细观察,同时提问进一步启发诱导学生去观察,使学生抓住要领。从老师示范中,让学生观察画面的色彩变化和表现方法,从这些变化中如何归纳出正确的知识结论。
在时间安排上我用了约十五分钟,最后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铺大色调的方法:①整体入手的三个同时画(A、明暗同时画 B、主体物和背景同时画 C、前后同时画);②上色的方法(暗部的固有色加环境色→中间部的固有色→亮部的固有色加光源色)。难点的突破(铺大色调技法),通过这些过程学生就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为后面的训练打下基础,更让学生会学,掌握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
5.学生训练
教师课堂小结强调这节课的方法步骤和整体把握及色彩关系,学生根据老师讲授的方法进行实际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然后通过讲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正确的方法。
四、教学小结
1.将多媒体新技术,引入美术课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色彩静物课必须突出色彩,同时运用听觉效果,进行烘托陪衬,又增强色彩的情景感知,使效果倍增。
3.使学生直观的掌握了作画的具体方法使他们达到如何去描绘刻划色彩静物。
4.把学好色彩课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结合起来。从作画的美感之中,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
2.色彩明度说课稿 篇二
色彩明度说课稿1
各位专家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第六册第一课。《色彩的明度渐变》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明度渐变的基本知识和调色方法,体味明度渐变产生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节奏感,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什么的明度渐变?其实明度渐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往往会忽视她的审美价值,而本课则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明度渐变的概念及规律,让学生体验到她的美,进而想表现这种美,创造这种美,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
【设计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按照新课标要求,“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目的,而是应贴近学生年龄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表现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学生美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这堂课就是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有效地使学生从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完善人格。教学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走进色彩世界,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通过各种探究及实验活动,让学生学会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贴近生活,贴近感性认识,引发学生表现的欲望,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析】
明度渐变是色彩的调色练习,具有浓郁的美术专业色彩,对于本课的授课对象——正处于儿童发展期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专业的色彩知识传授显然不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本课的设计上强调直观性,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明度及明度渐变的概念,作尝试性的调色游戏,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苏教版美术第五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已经有用颜料调配色彩的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丰富他们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及明度渐变的知识,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了解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备的属性。
2、通过调色练习,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
3、体验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引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能运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创作图案画,装饰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让学生感受用色彩装点生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绘制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图案,用明度渐变的方法装饰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a、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b、彩色气球若干。
c、铅化纸、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
学生准备:
a、墨镜。
b、用于调色的水杯若干。
c、水粉颜料、水粉笔(或毛笔)、调色盘、抹布。
d、铅化纸、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一:找原色、间色
展示一组彩色气球(红、黄、蓝、橙、绿、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这些气球中,哪些气球的色彩是原色,哪些是间色,你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回答:红、黄、蓝是原色,橙、绿、紫是间色。
2、游戏二:找明暗
a.这些气球中,哪个气球的色彩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学生回答:黄色的气球看起来最亮,紫色的气球看起来最暗。)
b.(将黄色气球另置一边)除去黄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亮?(学生回答:橙色气球较亮)
c.(将紫色气球另置 一边)除去紫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暗呢?(学生回答:蓝色气球较暗。)
d.剩下的两个气球,哪个亮,哪个暗呢?(学生回答:红色气球看起来比绿色气球亮。)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气球。
3、游戏三: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气球按颜色的深浅排队。你能将气球按从浅到深或从深到浅的顺序排排队吗?(请学生到讲台来摆放气球)
4、小结:原来色彩也是有明暗的。
(设计意图:气球是儿童熟悉和喜爱的物品,以气球为载体进行原色、间色知识的复习,具有直观的视觉刺激,让学生觉得亲切又好奇。找明暗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色彩的明度属性,而排色游戏即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色相呈现出的不同明度。)
二、讲授新知,实验探究
1、明度的概念
色彩是有明暗的,我们把色彩的明亮程度叫色彩的明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来思考,如我们素描、黑白照片等,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图1、图2)
图1 图2
2、体验游戏:墨镜看世界
所有色彩真的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吗?让我们来试试看
a.体验一:带上你的墨镜,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身边的同学,看看你的美术书,透过墨镜,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教师总结:墨镜里的世界虽然失去了绚烂的色彩,却呈现出层次丰富的黑白灰,这样看来,所有的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
b.体验二:戴上墨镜看看刚才“排好队”的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彩色气球变成灰的啦,而且颜色从深逐渐变浅。)
(设计意图:此环节明确了明度的概念,学生透过墨镜观察身边事物,摈除了色相的干扰,亲自感受色彩所具有的明度属性,更能深刻理解什么是明度。观察“排好队”的气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明度渐变。通过体验,学生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会有新奇的感受,别样的启发。体验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强烈的期待。)
3、实验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a和c,另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b和d。
a.实验一: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浅?(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浅,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白色颜料或加水。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三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水使色彩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白色颜料使色彩变浅的水)。
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讨论:同一种颜色,加水能使颜色变浅,加白色颜料也能使颜色变浅,两者有何不同?(加水使色彩变淡,加颜料使色彩变亮。)
b.实验二: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暗?(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暗,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黑色颜料。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两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暗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黑色颜料使色彩变暗的水)。
c.实验三: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这组杯中水的色彩逐渐地、有规律地变浅。(每组放置三个装有相同色彩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在色彩中逐步加大白色的分量,色彩就会逐渐地变浅,白色的分量加入得越多,色彩就变得越浅。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图3)。
d.实验四: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这组杯中水的色彩逐渐地、有规律地变暗。(每组放置三个装有相同色彩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在色彩中逐步加大黑色的分量,色彩就会逐渐地变浅,黑色的分量加入得越多,色彩就变得越暗。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图4)。
(设计意图:实验探究以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自由实验探索,亲自去看一看、做一做、试一试、说一说,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操作中找出失败的原因,加深认识,总结出结论,从而对问题加以解答,理解知识点。这一环节是由前面知识点到最后落脚点的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明度渐变的概念,再进一步延伸到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的学习上来。)
图3 图4
4、欣赏感受,体味美感
a.明度渐变的概念
在色彩家族中,白色最亮,黑色最暗,我们在各种色彩中逐渐加入白或黑,这些色彩就会产生明暗的有序变化,这种色彩深浅的逐渐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色彩知识-----明度渐变。
b.欣赏明度渐变作品。教师谈话:让我们一起感受明度渐变的图案美、秩序美、造型美、色彩美……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播放课件,教师稍作解说。图5~12)
c.赏析学生作品。教师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艺术家们绘制的明度渐变作品,真是美不胜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作品,看看他们又有怎样精彩的表现。(图13~20)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欣赏优秀的明度渐变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和创造思维活动,开拓思路,激起兴趣,为创作表现做好铺垫。)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5、教师示范,技法练习
a.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在红色颜料里逐步添加白色,每添加一次白色并调匀后,即在白纸上涂好,逐步形成以红色为基调的明度序列。
边讲边演示:
①颜色一次要调出足够的量,最好能调成奶油状。
②水分要控制好,不要加太多的水。
③颜色调匀后再涂,笔要沿着图形的边缘画。
提醒学生:每次加入的白色颜料的量应近于相等,否则色度变化就会过于跳跃或过于缓慢。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明暗”、“墨镜看世界”和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已获取了对明度及明度渐变的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实验探究中知晓了怎样使色彩产生明暗的变化,那么如何完美地表现心中的构想呢?教师的示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清晰具体的演示,详细到位的讲解与提醒,重点突出,使学生获取明度渐变调色与绘制的技法。做好这一步,将使学生的创造构想变得容易实现,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学生树立信心:“不是很难嘛,只要注意几个要点,我也能画出来”,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解决。)
b.技法练习:同桌两人为一组以同一色相为基调,进行明度渐变的调色练习,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浅的练习(加白色),另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暗的练习(加黑色)。练习完成后,将两张练习并置摆放,共同体味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设计意图:初步的尝试,使学生对明度渐变有更深入的认识,知晓水分、颜料加入要适度,渐变的过程不宜跳跃或过缓,色彩的选择要慎重(尤其是黄色),循序渐进地掌握调色和绘制技巧,为更好地完成后面的作业打下基础。)
三、自由创作,趣味表现
1、作品欣赏,开拓思维
课件展示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作品(图21~23),让学生感受到明度渐变表现形式的多样。
(说明:通过作品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新奇的表现形式让明度渐变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有高涨的创作热情。)
2、创作表现
创作一幅有趣的明度渐变作品。
作业要求:
a.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也可独立完成。
b.构思巧妙有新意。
c.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引导纠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创作,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能使创作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四、作业展评,课题延伸
1、展示各组作品(图24~34),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赏析。
a.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大家学习了明度渐变的知识,掌握了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创作了漂亮有趣的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b.学生自评、互评:
说说本组作品体现了明度渐变的哪些特点吗?(纵深感、立体感、节奏感)
作品哪一部分最让人满意,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你最欣赏哪件作品,说说这件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c.教师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需注意的方面。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本环节在各组作业完成后,将所有作品一起呈现出来,让学生欣赏、比较,在欣赏中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优点,在比较中“比”出他人的缺点,也“比”出自己的不足,而针对作品提出的改进意见则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判断、概括表达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
2、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明度渐变(天空的色彩、荷花花瓣的色彩……)和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车身装饰、服装面料……),鼓励学生用明度渐变装饰生活、美化生活。
(设计意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植根于生活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尝试用所学色彩知识美化生活,以自己的知识能力改变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享受自己对美的创造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色彩明度说课稿2
诸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法;三说教学程序;四说教学理念。其中,理论根据将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2册8课,课题为《色彩的明度》。本教学内容以儿童绘画为题材,启发儿童进行欣赏学习,并进行创作。本课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儿童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内容美,形式美和色彩美三者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由于是同龄人的作品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很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评述和学习。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学生已经进行了四、五年的美术课堂训练,体验了简单的美术创作的乐趣,这个时候安排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优秀美术作品,对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所帮助,也可为儿童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本课课题《色彩的明度》,采用了儿童易于接受的描述性语言,活泼、自然、亲切。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知识,对“明度”一词有较准确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变化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体验色彩的美感。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我在本课中,通过教师讲解(理论学习)——分组尝试(色彩感知)——分组评述(理解把握)——创作体验(实践领会)四个活动环节,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看到说到画,学生很自然就完成了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运用。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着重体现学生、教师为双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只起着带路作用,例如当学生欣赏一幅作品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以方向(提问包含各个方面:你喜欢这幅画吗?这幅画画了什么?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谈一谈,甚至可以摸一摸,闻一闻,讨论讨论,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安排让学生自己体验不同工具材料作画的不同感觉。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欣赏导入。学生进入教室就开始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欣赏活动,可以让学生轻松、快速的进入情境教学的课堂。
讲授新知,理解知识。这一过程中,我充分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边讲解边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新知识,为下一步的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感知的过程,尝试到了探索奥秘的快乐,因此,学生都非常兴奋,自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环节。叶圣陶先生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这个环节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理解色彩的明度变化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教师的三个引导提问,由简单到复杂,各有侧重,富有层次。整个教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对画面内容形象的理解到对表现特色的理解,由对表现特色的理解到对自己感受的激发,由表及里,从感官的运动到思维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还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绘画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样(高于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现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这也就很自然的为教学的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全面欣赏,尝试材料环节。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课安排了学生两次亲身感受,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和把握。
个例感受,文化交流。这里将它作为一个例子展示,并且让学生尝试进行介绍,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粗浅的视觉体会,并不强求学生的理解与认同。
创作体验,知识深化环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活动。时间安排虽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让学生在欣赏后再进行绘画创作的亲身体验,让课堂不仅仅结束在40分钟内,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学生今后的每一次美术学习中去。
四、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基于美术新课程标准而设计的。所贯彻的基本理念是:从讲授中明确知识,在欣赏中开启智慧,于评述中形成素养。即让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学到色彩的明度的基本理论,在欣赏同龄儿童美术作品时,体会色彩的明度变化给物象带来的美的感受;于美术创作中亲自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的奥秘;于作品评述中升华对色彩的明度知识的理解。
这个教学理念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全参与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对某一幅作品的独特的感受并亲自尝试。
2、全变式表达。绘画和语言都是艺术,用语言来表达对绘画作品的感受,同样一幅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若干种不同的表达,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说到画,表达方式产生转变,知识的掌握也自然产生深化。
3.《色彩ABC》说课稿 篇三
第一大版块: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色彩ABC》一课是集绘画、制作、审美、与游戏为一体的课业形式。教材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体天然的色彩,粘贴成画,让学生们被自己设计的图画生动的情景,画面,更能吧学习者带入到热烈的情景中,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二、学生及媒体分析:
中高段学生具备了不错的色彩基础和造型基础,感觉有意性和目的性也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而又精彩有趣的可见有助于本科的教学。本科以实物投影为主,可以很清晰的展现出技法、步骤、粘贴画的制作。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领域:利用小物体天然的颜色,拼贴组合成画;
2、操作领域:使孩子们充分体验找到合适的材料的那种满足感,感受制作过程的新奇,享受制作 成功的快乐,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3、情感领域:以敏锐的目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技法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体验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粘贴画的制作方法、步骤和要求:
(1)、粘贴画的底图绘画;
(2)、粘贴画的小物体粘贴方法;
(3)、粘贴画要求画面饱满,色彩丰富,构思精巧!
2、粘贴画的创作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如何鼓励学生设计并粘贴制作出多种丰富、美丽的粘贴画!
第二版块: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天然材质,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气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
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
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二、说学法
1、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通过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仔细观察几幅图,在尝试、分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在底图的创作绘画和粘贴画的粘贴时,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在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做,而且能做的精彩!”
第三版块:教学过程设计
一、神秘导入、探究之旅
1、上课初始先给学生们表演“小魔术”,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真正开心起来。同学们开心么?
2、闭上眼睛,老师喊一二三,然后一起睁眼睛~~(大家眼睛闭上等待)~~~睁眼~
3、为什么一睁眼睛,刚才那张纸就变样了呢?为什么可以用一张纸变出那么多样子来的画呢?你们能不能也做出一个这样的魔术道具来?并且让学生观察,“魔术道具”的特点。(学生现时体验变脸的乐趣)
4、让学生先注意观察“道具”的特点。(原来是由几张相同的纸,画上了相同的画)然后思考为什么这件“道具”明明看起来图是一样的,但总觉得不一样呢?(图片相同,但使用的材料不同?)接下来就要求同学们思考,如何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张好看的“道具”?(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思考,结合自己的想法,畅谈自己对“道具”的形式,色彩的不同感受,充分展现其个性进而畅所欲言。)用快乐的游戏开启想象之门,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剪、贴、等技法及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5、揭示,点明课题: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 色彩ABC
二、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1、老师提供给每个制作小组一个卡片(整幅图片切开的),每小组一份。然后讲授,毛线剪切,豆类拼镶,粮食撒倒,零食等材料的粘贴方法!(师生合作),思考自己组内的卡片,应该使用什么合适的材料,用来粘贴。
学生总结。
2、想知道老师怎么做道具的嘛?请学生参与制作道具的过程,使用实物投影,让学生们了解的更清楚。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粘贴,教师提醒大家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并注意安全。)
教师巡回指导时,放舒缓音乐可以使师生情感得到共鸣,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体现的新课标的倡导理念,对于中高段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作精神的培养。这是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感觉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3、本课高潮:变一个大型魔术。孩子们大概10---15分钟就可以制作完成领导的卡片,并粘贴好自己的材料。剩下的时间,让孩子们分别吧自己制作的卡片贴在教师已经准备好,并且贴在黑板上的另一张大卡纸。原来,所有的纸片,粘贴好,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圣诞老人。
三、多为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
当学生小组基本完成作品时,让他们把自己贴的卡片给好朋友或者周围同学看,并说明自己使用的是什么材料,说说比较经典的地方。比如,使用的材料比较特殊,或者是材料使用非常得当。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的感觉多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制作方法和造型元素的粘贴画给在场老师们的感觉,这又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评价:“你使用的材料真有特色。”“这副粮食粘贴做的真好。”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而且,
3、总结评价拓展:快圣诞节了,这幅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圣诞老人,大家想送给谁啊?(学生说,送老师,送同学,送爸爸妈妈等等。)老师提议这幅画是4.2班所有同学的共同的心意,放在教室里,送给在场的每个老师。让他们感觉到,不但能制作出漂亮的粘贴画,还能表现的很美,很有艺术感,看这些作品非常够味。
感觉是多方位多角度的,你还能体验到别的感觉嘛?感觉又是很奇特的,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场合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一块冰冬天给人冷的感觉,而在夏天就给人以凉爽的感觉,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真是的感受嘛?
课后拓展让学生积极的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学生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1、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
2、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3、移情联想、张扬个性、创新实践。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要我们都多想一想,试一试,就一定会有收获。
4.色彩的明度说课稿 篇四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12册8课,课题为《色彩的明度》。本教学内容以儿童绘画为题材,启发儿童进行欣赏学习,并进行创作。本课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儿童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是内容美,形式美和色彩美三者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由于是同龄人的作品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很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评述和学习。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学生已经进行了四、五年的美术课堂训练,体验了简单的美术创作的乐趣,这个时候安排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优秀美术作品,对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所帮助,也可为儿童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本课课题《色彩的明度》,采用了儿童易于接受的描述性语言,活泼、自然、亲切。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
1、学习色彩的明度知识,对“明度”一词有较准确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变化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体验色彩的美感。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我在本课中,通过教师讲解(理论学习)——分组尝试(色彩感知)——分组评述(理解把握)——创作体验(实践领会)四个活动环节,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看到说到画,学生很自然就完成了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运用。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着重体现学生、教师为双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发展的和谐统一。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只起着带路作用,例如当学生欣赏一幅作品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以方向(提问包含各个方面:你喜欢这幅画吗?这幅画画了什么?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谈一谈,甚至可以摸一摸,闻一闻,讨论讨论,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安排让学生自己体验不同工具材料作画的不同感觉。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新知,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欣赏导入。学生进入教室就开始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欣赏活动,可以让学生轻松、快速的进入情境教学的课堂。
讲授新知,理解知识。这一过程中,我充分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边讲解边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新知识,为下一步的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在感知的过程,尝试到了探索奥秘的快乐,因此,学生都非常兴奋,自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环节。叶圣陶先生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这个环节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理解色彩的明度变化在绘画中的应用。通过教师的三个引导提问,由简单到复杂,各有侧重,富有层次。整个教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对画面内容形象的理解到对表现特色的理解,由对表现特色的理解到对自己感受的激发,由表及里,从感官的运动到思维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还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绘画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样(高于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现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这也就很自然的为教学的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全面欣赏,尝试材料环节。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课安排了学生两次亲身感受,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和把握。
个例感受,文化交流。这里将它作为一个例子展示,并且让学生尝试进行介绍,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粗浅的视觉体会,并不强求学生的理解与认同。
创作体验,知识深化环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活动。时间安排虽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让学生在欣赏后再进行绘画创作的亲身体验,让课堂不仅仅结束在40分钟内,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学生今后的每一次美术学习中去。
四、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基于美术新课程标准而设计的。所贯彻的基本理念是:从讲授中明确知识,在欣赏中开启智慧,于评述中形成素养。即让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中学到色彩的明度的基本理论,在欣赏同龄儿童美术作品时,体会色彩的明度变化给物象带来的美的感受;于美术创作中亲自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的奥秘;于作品评述中升华对色彩的明度知识的理解。这个教学理念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全参与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对某一幅作品的独特的感受并亲自尝试。
2、全变式表达。绘画和语言都是艺术,用语言来表达对绘画作品的感受,同样一幅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若干种不同的表达,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说到画,表达方式产生转变,知识的掌握也自然产生深化。
以上是我对《色彩的明度》一课的理解和把握,不足之处,还请诸位领导和老师批评和指正。
色彩的明度说课稿2各位专家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第六册第一课。《色彩的明度渐变》一课旨在让学生掌握明度渐变的基本知识和调色方法,体味明度渐变产生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节奏感,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什么的明度渐变?其实明度渐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往往会忽视她的审美价值,而本课则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明度渐变的概念及规律,让学生体验到她的美,进而想表现这种美,创造这种美,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
【设计理念】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按照新课标要求,“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目的,而是应贴近学生年龄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表现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学生美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这堂课就是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有效地使学生从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完善人格。教学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走进色彩世界,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通过各种探究及实验活动,让学生学会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更贴近生活,贴近感性认识,引发学生表现的`欲望,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析】
明度渐变是色彩的调色练习,具有浓郁的美术专业色彩,对于本课的授课对象——正处于儿童发展期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专业的色彩知识传授显然不适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本课的设计上强调直观性,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明度及明度渐变的概念,作尝试性的调色游戏,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苏教版美术第五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已经有用颜料调配色彩的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究,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丰富他们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及明度渐变的知识,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了解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备的属性。
2、通过调色练习,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
3、体验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引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能运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创作图案画,装饰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让学生感受用色彩装点生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绘制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图案,用明度渐变的方法装饰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a、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b、彩色气球若干。
c、铅化纸、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
学生准备:
a、墨镜。
b、用于调色的水杯若干。
c、水粉颜料、水粉笔(或毛笔)、调色盘、抹布。
d、铅化纸、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一:找原色、间色
展示一组彩色气球(红、黄、蓝、橙、绿、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问: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原色和间色的知识,这些气球中,哪些气球的色彩是原色,哪些是间色,你能告诉大家吗?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回答:红、黄、蓝是原色,橙、绿、紫是间色。
2、游戏二:找明暗
a.这些气球中,哪个气球的色彩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学生回答:黄色的气球看起来最亮,紫色的气球看起来最暗。)
b.(将黄色气球另置一边)除去黄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亮?(学生回答:橙色气球较亮)
c.(将紫色气球另置 一边)除去紫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暗呢?(学生回答:蓝色气球较暗。)
d.剩下的两个气球,哪个亮,哪个暗呢?(学生回答:红色气球看起来比绿色气球亮。)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相应的气球。
3、游戏三: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气球按颜色的深浅排队。你能将气球按从浅到深或从深到浅的顺序排排队吗?(请学生到讲台来摆放气球)
4、小结:原来色彩也是有明暗的。
(设计意图:气球是儿童熟悉和喜爱的物品,以气球为载体进行原色、间色知识的复习,具有直观的视觉刺激,让学生觉得亲切又好奇。找明暗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色彩的明度属性,而排色游戏即按明度关系排列起来构成色相的明度秩序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色相呈现出的不同明度。)
二、讲授新知,实验探究
1、明度的概念
色彩是有明暗的,我们把色彩的明亮程度叫色彩的明度。明度是全部色彩都具有的属性,任何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来思考,如我们素描、黑白照片等,学生欣赏(课件展示图1、图2)
图1 图22、体验游戏:墨镜看世界
所有色彩真的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吗?让我们来试试看
a.体验一:带上你的墨镜,看看我们的教室,看看身边的同学,看看你的美术书,透过墨镜,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教师总结:墨镜里的世界虽然失去了绚烂的色彩,却呈现出层次丰富的黑白灰,这样看来,所有的色彩都有它特定的明度,都可以还原成明度关系。
b.体验二:戴上墨镜看看刚才“排好队”的气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彩色气球变成灰的啦,而且颜色从深逐渐变浅。)
(设计意图:此环节明确了明度的概念,学生透过墨镜观察身边事物,摈除了色相的干扰,亲自感受色彩所具有的明度属性,更能深刻理解什么是明度。观察“排好队”的气球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明度渐变。通过体验,学生意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会有新奇的感受,别样的启发。体验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更强烈的期待。)
3、实验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a和c,另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b和d。
a.实验一: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浅?(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浅,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白色颜料或加水。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三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水使色彩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白色颜料使色彩变浅的水)。
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讨论:同一种颜色,加水能使颜色变浅,加白色颜料也能使颜色变浅,两者有何不同?(加水使色彩变淡,加颜料使色彩变亮。)
b.实验二: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暗?(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使一种色彩变暗,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黑色颜料。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两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暗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黑色颜料使色彩变暗的水)。
c.实验三: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这组杯中水的色彩逐渐地、有规律地变浅。(每组放置三个装有相同色彩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在色彩中逐步加大白色的分量,色彩就会逐渐地变浅,白色的分量加入得越多,色彩就变得越浅。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图3)。
d.实验四:
①提出问题:怎样使这组杯中水的色彩逐渐地、有规律地变暗。(每组放置三个装有相同色彩的水的杯子)
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在色彩中逐步加大黑色的分量,色彩就会逐渐地变浅,黑色的分量加入得越多,色彩就变得越暗。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图4)。
(设计意图:实验探究以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自由实验探索,亲自去看一看、做一做、试一试、说一说,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操作中找出失败的原因,加深认识,总结出结论,从而对问题加以解答,理解知识点。这一环节是由前面知识点到最后落脚点的一个过渡环节,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明度渐变的概念,再进一步延伸到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的学习上来。)
图3 图44、欣赏感受,体味美感
a.明度渐变的概念
在色彩家族中,白色最亮,黑色最暗,我们在各种色彩中逐渐加入白或黑,这些色彩就会产生明暗的有序变化,这种色彩深浅的逐渐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色彩知识-----明度渐变。
b.欣赏明度渐变作品。教师谈话:让我们一起感受明度渐变的图案美、秩序美、造型美、色彩美……这里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播放课件,教师稍作解说。图5~12)
c.赏析学生作品。教师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艺术家们绘制的明度渐变作品,真是美不胜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的作品,看看他们又有怎样精彩的表现。(图13~20)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地欣赏优秀的明度渐变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和创造思维活动,开拓思路,激起兴趣,为创作表现做好铺垫。)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5、教师示范,技法练习
a.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在红色颜料里逐步添加白色,每添加一次白色并调匀后,即在白纸上涂好,逐步形成以红色为基调的明度序列。
边讲边演示:
①颜色一次要调出足够的量,最好能调成奶油状。
②水分要控制好,不要加太多的水。
③颜色调匀后再涂,笔要沿着图形的边缘画。
提醒学生:每次加入的白色颜料的量应近于相等,否则色度变化就会过于跳跃或过于缓慢。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明暗”、“墨镜看世界”和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已获取了对明度及明度渐变的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实验探究中知晓了怎样使色彩产生明暗的变化,那么如何完美地表现心中的构想呢?教师的示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清晰具体的演示,详细到位的讲解与提醒,重点突出,使学生获取明度渐变调色与绘制的技法。做好这一步,将使学生的创造构想变得容易实现,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学生树立信心:“不是很难嘛,只要注意几个要点,我也能画出来”,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解决。)
b.技法练习:同桌两人为一组以同一色相为基调,进行明度渐变的调色练习,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浅的练习(加白色),另一人做使色彩逐渐变暗的练习(加黑色)。练习完成后,将两张练习并置摆放,共同体味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特殊美感。
(设计意图:初步的尝试,使学生对明度渐变有更深入的认识,知晓水分、颜料加入要适度,渐变的过程不宜跳跃或过缓,色彩的选择要慎重(尤其是黄色),循序渐进地掌握调色和绘制技巧,为更好地完成后面的作业打下基础。)
三、自由创作,趣味表现
1、作品欣赏,开拓思维
课件展示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作品(图21~23),让学生感受到明度渐变表现形式的多样。
(说明:通过作品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新奇的表现形式让明度渐变变得丰富有趣,让学生有高涨的创作热情。)
2、创作表现
创作一幅有趣的明度渐变作品。
作业要求:
a.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也可独立完成。
b.构思巧妙有新意。
c.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教师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引导纠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个性化创作,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能使创作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四、作业展评,课题延伸
1、展示各组作品(图24~34),师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赏析。
a.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大家学习了明度渐变的知识,掌握了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创作了漂亮有趣的作品,同学们的想象力真的很丰富。
b.学生自评、互评:
说说本组作品体现了明度渐变的哪些特点吗?(纵深感、立体感、节奏感)
作品哪一部分最让人满意,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你最欣赏哪件作品,说说这件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c.教师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醒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需注意的方面。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本环节在各组作业完成后,将所有作品一起呈现出来,让学生欣赏、比较,在欣赏中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优点,在比较中“比”出他人的缺点,也“比”出自己的不足,而针对作品提出的改进意见则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判断、概括表达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
2、课件展示自然界中的明度渐变(天空的色彩、荷花花瓣的色彩……)和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车身装饰、服装面料……),鼓励学生用明度渐变装饰生活、美化生活。
(设计意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植根于生活的艺术才是有生命力的艺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尝试用所学色彩知识美化生活,以自己的知识能力改变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享受自己对美的创造带来的成功喜悦,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色彩的明度说课稿】相关文章:
1.色彩的明度渐变的说课稿
2.《色彩的明度》的教学反思
3.《色彩的冷与暖》说课稿
4.《色彩的心情》说课稿
5.美术·《色彩的心情》说课稿
6.五年级美术《色彩的明度》教学反思
7.《色彩的对比》说课稿
8.《色彩的纯度》的说课稿
5.《春雨的色彩》说课稿教案 篇五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环境阐发:
中班放学期的幼儿探究、阐发、视察本领有了肯定的生长,而且孩子们满盈了好奇心和猛烈的探究欲,能自动地去探究四周和环境的变革,而且能凭据变革运用自己的表达方法将感知到的变革加以体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及审美本领有肯定的生长,孩子们在平常的运动中也积聚了很多有关绘画方面的履历在运动展示出来。
三、运动目的:
教育运动的目的是教育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运动起着主导作用,我凭据中班幼儿的现实环境订定了一下运动目的:
1、情绪态度目的:引导幼儿感觉散文诗的意境美。
2、本领目的:生老小儿的审美本领和想象力。
3、认知目的:资助幼儿在明白散文的基础上感觉春天的生机盼望,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运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脚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觉散文诗的柔美,进而富厚词汇、生老小儿的视察本领、头脑和语言表达本领。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酷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自己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小学语文《春雨的色彩》说课稿范文》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6.《色彩归纳的分割和移位》说课稿 篇六
1,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设计,让学生掌握在传统色彩课程向现代设计色彩转变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现代艺术的元素与方式,从而培养他们基本的现代设计艺术素质和技能。
(2)知识目标——在教学实验中,让学生能够把握现代艺术形态的形式美,并初步懂得和理解现代艺术形态中所具有的逻辑美,秩序美和材料美。
(3)态度目标——在教学实验中,通过新的课程,新的思维和新的逻辑起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2,内容设计
(1)实践性——课程内容设计的实践性是这门课的特点,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而“动手学习”成了学生学习中的第一要素;而且它把这种“动手学习”与教学上的“发现意识”相结合。例如:在“分割和移位”的绘制方法与步骤中去认识分割和移位的形式结构特征;在“分割和移位”的绘制方法与步骤中去认识设计色彩与传统写生的差异等。
(2)职业性——在这门课程的设计里,职业性着重体现在它的“技术性”和“应用性”上。在具体的教学中强调“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三者结合,突出实践与理论结合。设计色彩作为艺术类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第一它首先是为各专业的基础教育服务的,其二它是间接为各专业服务的。因为它更多地提供了一种逻辑思维的新方法。例如:在“分割和移位”色彩形态画稿的构思与设计中它不仅仅给了学生一种技巧和方法,它更提供了一种美学思想,也就是在“分割和移位”的课程中所包含着的审美特征:即形式美,秩序美和逻辑美;而这又是职业教育中各类现代设计专业里的一个重要要素。
(3)开放性——课程内容设计的开放性也是这门课的特点。所谓“开放性”其实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上。因为自20世纪以来,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已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审美艺术习惯和我们传统的生活秩序,尤其影响了我们的设计艺术领域。这个时代出现了另一个让人注目的现象,即现代艺术与设计艺术始终保持着某种同步推进的趋势。现代绘画与艺术设计从诞生之日起就隐含着某种亲密的血缘关系,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共生,互为依赖的关系,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种关系,为我们的教学实验提供更多的实践性和准确性。
而《色彩归纳的分割和移位》就是将当代艺术创作中的经验与手法,结合《色彩归纳》的理论教材经验,移植和挪用到色彩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有益实践。
3,方法设计
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使学与做成为一体化。
(1)实践部:
(A)选择用传统的方式完成的色彩静物写生作业,用色彩归纳中的分割与移位法进行设计色彩的实训。让学生在做中学。
(B)用色彩归纳的分割和移位法指导学生进行作品的制作。让教师在做中教。
(2)理论部:
(A)作品制作完成后的课堂展示与分析;使学与做成为教学的一体。
(B)色彩的分割与移位与传统色彩写生的差异,以及它价值与意义。
4,教学过程
(1)命题1:用传统的常态方式进行色彩的静物写生(2张)
(2)命题2:对已完成的色彩静物写生作业实施色彩的分割与移位
材料准备:美工刀,尺,固体浆糊,卡纸等
作业要求: 对已完成的色彩作业分别以0。5cm和1cm等距离的划分与切割。
(3)画稿的构思与设计:初稿,以学生个人的设计经验为主。
(4)制作步骤3:
(A)对已切割过的作业纸条上固体浆糊(选择1cm的作业)。
(B)在卡纸对切割过的作业纸条进行重新的拼贴与移位。
(C)作品的自我调整。
(5)作品制作完成后的课堂展示与分析:
(A)色彩归纳(色彩的分割与移位)与传统色彩写生的差异;
(B)色彩归纳(色彩的分割与移位)的价值与意义。
(6)重新命题:色彩的分割与移位(选择0。5cm的作业)
5,课程特色
(1)本课程用较新的理念,即当代艺术与设计艺术自觉结合赋予了色彩公共基础教学以新的方式和活力。在教学中它强调了“发现”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的理念上强化了这种发现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活力。
(2)本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对视觉艺术形式美的感悟和理解,并有利于把它转化为设计艺术的形式美,逻辑性美和秩序性美。它体现了一种视觉功能的在美学中的自觉转换,而且它与后续的专业教育形成了关连。
7.色彩静物说课稿 篇七
一、说教材
1. 说教学内容、对象
《缤纷的色彩》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二章第七课,使用油漆桶和喷枪,教材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2. 说教学作用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铅笔和刷子、直线和曲线之后,以及前景色和背景色使用后进一步学习使用工具进行色彩搭配培养学生的色彩美的素养,同时本节也是为了以后学习编辑图形奠定基础的。
3. 说教学目标。
喷枪和油漆桶工具是画图软件中的基础性工具,要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好。因此我认为从认知上考虑,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从技能上考虑应注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思维角度上考虑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在审美观点上要培训学生的色彩搭配上的美感。处于上述考虑,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掌握喷枪和油漆桶工具的使用方法。(2)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学会审美。(3)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4.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学生熟练掌握喷枪和油漆桶工具的使用规则。难点:学生学会油漆桶的使用规则。关键:使学生清晰掌握喷枪和油漆桶使用方法和作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说教学法
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四种:情境创设法 任务驱动法 赏识教激励法。分层辅导法。
适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的小学生对于画面和动感的图画更感谢兴趣,所以本课我开始用色彩对比明显的图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中要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就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和能力的提高基础在于,第三者的肯定。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这种肯定主要来自于同学和老师所以在本课我采用了赏识激励法。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的基础各不相同,所以根据学生不同也为了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还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在自己在任务驱动下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工具,培养学生的美感。在激励下培养长久的兴趣,在任务驱动下主动的进行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情境创设;揭示课题——任务驱动探求方法——实践运用;提高发展——观摩协作;赏识激励”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感知;揭示课题
课的开始,计算机课件老师已经制作完成的图片,这些图片经过了老师的加工,他们发生了那些变化,你们说一说这些变化,你感觉如何呀。通过已有的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色彩填充产生的美。
[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觉图片直观效果的美,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任务驱动,出示没有填充的图片,教师简单的讲解利用喷枪和油漆桶进行填充,的使用规则。
本环节以完成两个任务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学生运用操作进行填充,并提示学生撤销的快捷键使用注意前景和背景的合理使用提高填充的效率。老师进行巡视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示他们使用快捷方法,和色彩搭配如何有美感。
15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已经独立完成了任务,“同学们,简单的线图在你们的巧手下变成了丰富多彩的漂亮图片,你们都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的学生进行典型发言。”他们在成功地后开心地笑了。
接着由学生演示过程。在任务二:如果你对自己的图片不满意,该怎么修改呢? 学生操作修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进行提示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或者采用基本方法。巧妙的搭配色彩。
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任务后小组汇报,集体讨论交流并修改作品。
[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线”,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同时,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提高发展
请学生再进行自己画画填充,使自己的画看起来更美。第四个环节:作品观摩;赏识激励。
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同学大胆地走出自己的座位去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如果你觉得谁的作品比自己做得好,也可以虚心想他讨教讨教。
最后,展示作品并交流学习心得: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做什么?
[在教法上用“观摩--总结理论”方式,让学生学会求知,动眼观察、欣赏、评析;动脑思考、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结
8.色彩静物教学讲义 篇八
色彩是美术学科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美术系根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们的特点,对初学色彩课程的学生,用色彩静物学生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掌握色彩写生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教学班级:美术系2012级中专美术系2012级高职 教学课程:色彩
课时:10课时/周本次课程教学内容:①构图②起稿③画色彩大关系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色彩写生步骤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学重点:画色彩大关系。
9.色彩静物画教案 篇九
教材来源:八年级下册第7课
色彩静物画 内容:八年级下册第7课
色彩静物画 主题: 色彩静物画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徐亚涛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认识色彩静物画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力方面;了解色彩静物画需要对静物的色彩关系进行主观加工,才能形成既富有对比变化又和谐统一
情感方面:通过学习,了解色彩和风格的关系,使学生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品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静物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个性风格的大胆表现(分析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提问、讨论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展示静物,提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瓶子、蔬菜、水果„„
师:同学们能根据这些物品摆放出一组静物吗? 生:积极响应(动手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经过同学们的精心组织和搭配,这些物品变成一组组美丽的静物,今天就让我们用画笔记录下来,好吗?
生:好!
师:板书——色彩静物画
2、PPT授课
(1)构图分为横式和竖式(2)画好主题物
(3)确定画面的光源,黑白灰关系(4)色调的确定(5)色彩关系(6)深入刻画
3、如何将静物变成静物画
课件出示两张图片:辣椒(水粉画)和现实中的辣椒(照片)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2者有什么明显不同?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色彩静物画并不是对静物的客观照搬,而是通过作者的体验和理解,运用造型、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表达对静物的感受,从而赋予静物画独特的面貌和艺术魅力
4、色彩静物画的方法
师:你能说说色彩静物画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思考:课本范例的这些作品用了什么方法绘制完成的?
生:讨论 师:概括、总结(1)写生绘画的步骤
步骤:第一步,起稿。画出静物构图、基本造型,并用色彩概括出素描关系 第二步,从暗部色彩入手,概括并且整体地画出大的色彩关系第三步,将亮部颜色跟上来,铺完整个画面,使画面的主要色彩关系完整地展现出来
第四步,深入刻画细节,调整画面的色彩关系,完成作品
5、色彩静物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色彩知识的运用
强烈的色相对比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但要注意处理好色彩三要素的关系(2)、色调的处理
色彩静物画中的物品纷繁复杂,把握好整体色调才能使画面协调统一,形成整体的艺术感染力(3)、主观艺术处理
把自己对静物的美感倾注到作品中,表现主观的情绪是画色彩静物画时要掌握的重要能力
6、课堂练习
参考摆放好的静物或静物图片,任选一种色彩静物画的方法,画一张色彩静物画(教师巡堂指导)
7、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活动
五、课堂小结
(1)、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创作的过程中你又有什么心得(学生讨论)
(2)、总结、概括
六、教学反思
10.春雨的色彩说课稿(定稿) 篇十
各位评委、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雨的色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春雨的色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多彩的春天”这一主题编写的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小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三只小鸟讨论的内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写春雨的形象。文中可爱的小鸟们用独特的眼光赋予春雨不同的色彩。那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这个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因此,我把课本分为两个课时:
1、认识生字、初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讲解课文、体会情感、拓展延伸
我讲解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学情
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基础,因此,在识字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因为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学生的年龄又相对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为10到15分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图、文结合,齐读、赛读等形式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培养阅读的兴趣,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有以下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因此,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春雨美。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充分想象、分享感受、交流想法,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了解春雨的一些特性,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春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并分享彼此的想法。(突破措施:通过教师的导读,把自己想象为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扮演。进行动作体验,逐步突破)
难 点:体会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突破措施:通过一系列的图片感悟,课后作业延伸拓展,更深层次理解和体会)。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积累”的学习方式,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
2、朗读指导法
3、情景教学法
4、启发联想法
学法:
1、合作学习法
2、表演法
3、练习法
五、说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重 心:分角色朗读,体会情感
主 线:口说—心品—手写
突破口:朗读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三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生字,以歌入境
(二)指导朗读,情景体现
(三)拓展想象,总结升华
(一)复习生字,以歌入境
(1)、齐读生字词(2)、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春雨。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向学生提问:“孩子们,春雨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那我们来猜一猜,春雨到底它是什么颜色呢?”发起疑问,引出并板书课题 《春雨的色彩》
(依据:运用感觉器官直接感受,把轻松愉悦的音乐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春雨的喜爱,更好地让孩子入情入境理解课文)
(二)指导朗读,情景体现(1)、播放课文视频,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朗读。“同学们,细细的春雨落在地上,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应该怎样读呢?”(同桌互相朗读,老师再示范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得轻一点,慢一点。学生体会读,互相听读,最后再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验春雨的特点。(2)、学习第2—5自然段
1、看图,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
(根据学生的答案板书)
2、分角色朗读,讨论:
a、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鸟对春雨颜色的认识)
b、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解释:大家为了一件事,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句,我一句,谁都想说服别人,这就叫“争论”)c、春雨从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课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落、淋洒、滴)
d、带头饰分角色表演 e、指导学生仿写句式
(3)、朗读第六自然段,观看图片,了解春雨的一些特征,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五)拓展想象,总结升华 “小朋友们,小鸟都有自己眼中春雨的颜色,那你们眼中春雨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呢?试着用笔把你眼中的春雨的色彩写下来或者画下来吧!”教师提出问题并把此作为课后作业,由学生发言或小组讨论,在全班内交流。(依据:由于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各异,我们应当允许学生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一方面打开拓展学生思路、发散思维,另一方面从课文中学习、语言表达)。
教师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们知道原来春雨这么神奇,它却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而春雨,它也正是五彩缤纷的,(板书)它像乳汁哺育着世间万物,使大地呈现勃勃生机。所以,我们更要热爱春雨、热爱大自然。
六、说板书设计
春雨的色彩
(五彩缤纷)/ |
小燕子 麻雀 小黄莺(绿色)(红色)(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