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2024-08-20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13篇)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一

《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迟宝忠

一、课题的提出

1、课标要求:

《课程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2、我校学生阅读情况

我校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根本达不到上述要求。目前,我校的语文教学处在耗时低效的状态,学生的语文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原因在哪里?学生的阅读量太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因素。学生的阅读量小,除目前小学语文没有完善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一外在因素,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较差和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缺乏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试图从中年级开始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指导,逐步向高年级过度,通过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提高我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

阅读的概念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旨在研究如何指导中年级农村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教给学生课

外阅读的方法策略,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课外阅读,为到高年级的持续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3、4年级学生

四、研究目标

1.使小学生初步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会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2.激发学生阅读的原生性动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3.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欣赏式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能书写读书心得,随感。

4.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模式;

5.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五、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研究。

2、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3、亲子阅读和班级阅读的尝试研究。

4、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5、学校课程调整以适应阅读现状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人文性原则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领域的丰富表现,带着强烈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激情、以镜陶情、以情感人,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研究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规范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注意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参与机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成为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开展阅读。

3.创造性原则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阅读教学的先进理念已容纳了创新意思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阅读教学的理论,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教学,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4.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评价不只着限于成果,要注意过程,特别是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研究方法

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八、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其中最典型的有:

1、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中国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

2、国内许多学校也开始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设计的课外阅读目标,是根据各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识字量、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来制定的。南昌市珠市小学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内容。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根据各地课外阅读的情况,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归纳为:推荐读物、读书方法指导、读后叙述、交流评论和读书笔记辅导等。

九、成果预期

我们期待“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建立中年级阅读指导课常规。

2、建立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模式。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县市级获奖。

4、学生喜欢阅读,学生阅读面扩大,阅读量增加,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并能将阅读所得运用于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十、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一)、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其中有市级骨干教师、市县级优秀论文获奖者、县级教学能手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二)、资料准备

我校有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各一间;建成并开通了校园网;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三)、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学校教科室组织牵头,教学校长主持,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十一、课题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2011、3-2011、7)立项起步,成立课题组,制定计划。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11、7-2012、7)全面开展研究,课外阅读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阶段:(2012、7-2012、10)统计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写出研究报告。

2.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二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 他们知识的获得, 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 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汲取, 课外阅读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学习空间。由于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资源的匮乏, 导致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面临着许多的困境。

一、课外阅读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困境

1. 农村现状的限制。

由于条件的限制, 家长观念的落后等客观原因, 农村学校的孩子们手里根本没有什么课外阅读书籍, 最多只是一两本作文书而已。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来看, 他们的家里根本没有什么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此外, 许多老师因为条件的限制, 没有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引导, 这些使得学生没有课外阅读兴趣。

2. 学校条件的落后。

在广大农村地区, 许多学校根本没有图书室, 没有学生阅读的场所。即使有, 大多数也是书籍陈旧, 没有时代气息, 不适合学生阅读。所以, 学校都将这些书籍束之高阁。新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教学要在“丰富语言的积累”上下功夫, 并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相比而言, 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现在, 以成绩论英雄, 读书无用论, 仍然左右着家长们的思想。教育教学观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行为, 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走向。因此, 即使孩子们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也面临着社会的影响和家长的束缚。此外村里的文化室可能是他们难得的阅读渠道, 但其书籍绝大多数都是与农业生产相关, 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屈指可数。

面对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状, 该如何去开发课外阅读资源呢?

二、课外阅读资源开发与建设的策略

1. 学校出力, 教师开发。

首先, 我们可从自身努力去寻找资源。现在, 国家对于农村学校的发展, 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学校可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图书配送。同时, 也可求助于社会慈善机构、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 给学校捐赠图书。没有图书, 优美文章也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资源。老师可将学生的优美文章编辑整理成册。几年下来, 也是好几本作文选;也可以从网络上选取文章, 分类整理成册;还可剪辑报刊, 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也可让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书、好文章通过班级图书架借阅给学生;此外, 老师也可奉献一片爱心, 定期或不定期为班上购买几本课外书。通过这一系列方式, 学生的阅读资源能得到很好的开发。这样, 即使缺少课外阅读资源的农村学生也可以进行课外阅读了。

2. 开发本地人文历史资源和乡土文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任何地方, 都有他丰富的人文资源。孩子们在生活中, 或多或少地耳闻目睹了一些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教育工作者需要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让他们从生活中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 人文历史。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请祖辈、父辈讲讲家乡的历史, 古老的传说。传统的教育形式往往局限于课堂的教学, 而乡土文化的浸润则更需要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亲身去体会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教育囿于课堂, 而应拓展多样化的教育渠道。比如: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观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 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走出课堂去获取书中所没有的的知识。节假日, 也都是我们进行课外教学资源利用的对象。在孩子们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 给他们讲讲节日的来历, 节日的习俗。这也是学生增长课外知识的好途径。从而实现“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

3. 关注生活, 动手实践。

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 他们天天身处乡村, 对身边的一切十分熟悉。挖掘身边的农村生活资源,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仅简便易行、经济实惠, 而且十分必要。结合生活实际, 用生活来寻找学习资源, 生活应成为教育的素材。可结合农村民俗活动挖掘农村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如:农村的婚礼习俗, 生活习俗, 丧葬习俗, 农耕生活, 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另外, 我们可以让学生栽种易存活的植物花草, 这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三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

1课外阅读氛围尚未形成。在不少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尚未形成。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很少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其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认为,利用课外休息时间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

2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大。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大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一小部分常看书的学生也只是看一些时下流行的书籍,对一些名人的文学名著,不感兴趣。

3课外阅读趋向功利。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集,以应对考试和习作。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4缺乏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由于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教师又缺乏引导,学生鉴别、分析能力不强,阅读起来缺少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就不善于有选择性地去阅读课外读物。

5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圆圈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好句,少有感想体会。

二、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策略

1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榜样激励。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名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在班中树立阅读标兵来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善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要让学生知道,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2)活动激趣。积极组织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资料搜集活动,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比赛、诗王比赛、手抄报比赛、成语接龙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3)展示成果。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比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1)做好读物推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所推荐的读物,必须具有教育性、益智性、具有趣味性。(2)争取家长配合。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并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3)学校要完善阅读设施。每个农村小学都应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组织学生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积累知识的好场所。

3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该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做到:(1)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要选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半途而废。二是要定时。针对各人不同的学习情况,确定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当然,学生只要阅读就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2)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想,手脑并用,把有用的、有趣的、有启发的文字随时记下来,日积月累,就能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增强记忆。积累知识。做笔记,还是一种练笔的有效方式。练得多了,写作水平就能提高。此外,这还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式。阅读笔记的常见类型有下列一些:①做摘记,②写提要,③写心得,此外还可写书评、专题评论等。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读物、具体的阅读目的而定。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并经常予以督促、检查,使他们养成习惯。

此外,还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打好基础,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丰富课内,只有把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课外阅读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四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应对策略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说到“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加强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课内外衔接、培养语文能力的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然而,农村小学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我在学校开展了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 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三)造成现状的原因

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如下原因造成了“农村孩子课外阅读”不良现状:

1、课业负担过重。虽然“减负”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的教师、家长、学生都把分数和成绩看作教学评价唯一标准。有些教师甚至为了自己的教绩,除了教材内容和教学辅导书以外,不让学生去读任何书籍,而且这样的做法也常常波及和影响到学生的家长,这样的“双管齐下”情况导致的学生想读书也无从读起。最终导致学生用大量的重复练习去换取高分数。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下时间,活动时间都很少,更何况是读书乎!

2、书籍来源少。这也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书籍来源少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最大区别,也是最让农村教师头痛的。城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学生家中也有不少藏书,而农村却很欠缺。农村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的藏书数量太少。加上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的课外书“应该”是作文书、教材辅导书、配套习题册,其它课外书是“闲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考出高分才是最重要的。甚至在看到孩子在课余时间看“闲书”时,他们就会反对,取而代之的是让孩子帮忙干农活。再则大多字数的农村家庭经济并不是很充裕,没有太多的钱用来买课外书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源匮乏,当然就影响大量地进行课外阅读。

3、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的干扰。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镇上也开设了不少游戏室、网吧。电视的直观性和电子游戏对小学生充满了诱惑,自制力差的他们面对这些常常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很大一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更多的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或看从小摊买的廉价低质的漫画等通俗读物上。作家徐小斌曾十分感慨地说:“这一代孩子基本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

的,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国外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文弃”,久而久之,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成了占取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最大干扰项。

4、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社会上的种种压力导致教师队伍严重缩水,这种情况导致本就师资水平较差的农村教师队伍更加的参差不齐。很多教师选择农村教学是迫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本身素质就不高,阅读量不足,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又不能积极地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都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不能让学生的读书成为“放羊式”,任期发展,不管不问。但在如何指导上还没有总结出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农村学生读物极少,要想有效指导学生阅读需要全班学生同时拥有同一本读物,这一点在农村小学很难做到。

5、学校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不够重视,组织不力。在知识经济的冲击影响下,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递增。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逐年增强,尤其是学校图书馆(室)的大量藏书给学生开拓了一片摄取知识的新天地。但是部分学校,对图书馆(室)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大量图书没有及时借发给学生,无形的影响着知识的有效传播,造成了文化知识的浪费。有的学校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只限于口头提倡,很少采取实际行动,积极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学校少之又少。有的学校不但不提倡课外阅读,反而担心课外阅读的增加影响学生的成绩分数反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限制。

6、小学生自身的原因。由于农村家庭环境的影响,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虽然也知道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本身就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一旦有了空闲时间,就会泡在电视机前,或者沉迷于电子游戏。

二﹑应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策略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差甚远,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呢?通过几年的农村基层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一)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借助各种方式比如开家长会、发校讯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向家长推荐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给学生营造更好地家庭阅读环境。因为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学生读书的指导意识不强,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只有从家长入手,教师要积极耐心的做好家长的工作。再者,家长都能认识到学生成绩的重要性,教师可从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综合成绩综合能力的益处入手,开展对家长在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①内容要健康,因为不好的阅读材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③类型要多样。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涉及,阅读面要广。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

(二)阅读方法指导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首要条件是有书可读,其次是方法指导。首先是教师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沉下心来搞教学,掌握系统的阅读方法,然后就可以授之以渔了。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转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在阅读方面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即边读边查,边读边想,边读边划,边走边读的好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查工具书或资料;对文本中的疑点、重点、难点、特点展开思考;划出中心句或精彩的词句,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生活中包含着许多知识,如街上的标语、精妙的广告词、幽默诙谐的群众语言,商场中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及春节的对联等。平时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生活环境中出现的字、词、句,让学生记在脑海里,“边走边读”,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其次,课外阅读笔记指导。作阅读笔记,一可帮助记忆,二可锻炼思维能力,三可做资料积累,四可引发新的思考,产生新的创见。常见的对小学生适用的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圈点式。碰到重要的观点,精彩的描绘,关键性的词语,精辟的论述,发人深省的警句,或是有疑问,都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符号,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标示出来。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节省时间。划线,可划单线、双线、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疑问处可作问号,赞叹处用叹号,特别引起注视处可作圆圈、着重号等。画记号,要告诉学生不要过密,过多,如果通篇都是圆点或线条,会使人眼花缭乱,而且也看不出重点来。

卡片式。对于好词好句、重要的资料、观点、心得等,可指导学生及时抄在小张的纸片上,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习作极为有用。卡片有词语卡片、知识卡片、心得卡片等。教学生注明资料的出处,书名、篇名、作者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日,页码,期数等,歌德说:“我在这一点上就象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提高,到了最后,青年时代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纯金了。”

心得式。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把体会、收获、感想、疑问、评价,成篇地写下来,就是心得笔记,这是提高认识,强化记忆、提高习作能力的好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心得笔记最常用的就是写读后感,即写读后的感受和体会,要求学生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要做到有感而发,突出重点。

剪贴式。把在报纸刊物上读到的好文章、好图片及剪裁下来,分好类,粘贴在过期的杂志上或本子上,前边写上分类目录,后边注明出处。经常这样做,不仅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资料,也是一种有趣的工艺劳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于名篇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精心细读,体会作者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营养。略读是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只有略读才能增加数量,扩大视野,丰富见闻。指导略读,第一要培养阅读时先看序文、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的习惯,以了解全文性质、内容和规模;第二要掌握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的方法;第三要学会浏览全文,综观大意的阅读。速读也是能表明课外阅读特点的阅读方式。一个学生在同样的时限内,能够用高于他人的速度阅读同样的内容,那么他一生的阅读量就会大得多。因此,作为教师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在课外阅读中加强训练速读,使阅读方式趋向科学化。

书海,犹如一座光辉灿烂的圣殿。作为教师,应该以引领学生敲开书海之门,去尽情阅读为己任,使我们农村的学生也能亲近书本,乐于阅读,让阅读也能伴着学生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岁月也会因书的陪伴而书香萦绕,雅致温馨!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卷调查表》

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邳州市八路镇中心小学  李秀平

4、《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浅论》/   教育学院   胡丹莹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学记》

5 、《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  

6、《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周艳霞

7、《由一份“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想到的》/溧水县和凤小学   刘  花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5.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五

摘要:阅读是扩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其自身的发展成长至关重要,而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由于受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图书资料稀缺等因素影响,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以陕西省澄城县部分村镇为例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学校、家长、社会等一些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分析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其中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能少于150万字,而多项数据显示,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由于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农村家长又大多忙于农活,对孩子疏于管教,加上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重视等,导致孩子的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很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注重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少之又少。这对于孩子自身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因此改善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地点为陕西省澄城县部分村镇,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5%,发放家长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5%,访谈小学生及学生家长20余人,并对访谈过程做了详细记录。通过对问卷结果及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对陕西省澄城县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1.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据问卷结果显示,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占66.48%,24.5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有一点帮助,7.26%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1.68%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有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外阅读对自己帮助较小或者没有帮助,而认识对行动有很大影响,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其阅读行为,可见加强农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十分重要。

2.学生阅读时间不够

在对村民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由于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村里已经没有小学,孩子们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回家还要干农活做家务,使孩子们的阅读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不可否认,撤点并校确实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规模效益,改善了农村师资队伍,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而一项政策的实施必然带来诸多问题,路上耽误时间对孩子的学习和阅读的确不利。另外,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周末及寒暑假也留超负荷作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挤压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生虽然喜欢阅读,却无奈没有时间和精力。

3.农村小学生家庭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雕刻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见,家庭在塑造儿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对农村小学生家长最高学历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获得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仅占1.64%,大学本科占19.13%,高职专科占17.40%,高中占31.15%,初中及以下占30.60%,可见大部分学生家长学历在高中及以下,家长的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也影响着家庭的文化氛围,特别是近年来,不少农村家长进城务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文化程度则更低,对于家庭阅读氛围的创建十分不利。

4.阅读资源匮乏

被问及学校是否有图书馆时,60.89%的学生选择有,39.11%的学生选择没有,可见农村小学图书资源比较匮乏,且在访谈中,我们得知多数学校图书室无专人管理,大多图书也都已过时,有的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根本不对学生开放。而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也大多建立在城镇市区,农村离市区较远,所以农村小学生也不能常常享受到省图书馆、市图书馆提供的便利。

三、解决的对策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而阅读兴趣的培养,老师和家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在生活中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买书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加强引导,最好和孩子一起看书,读完之后和孩子一起交流心得体会。而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应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即可,不做硬性规定。有不少老师经常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并且有十分苛刻的字数要求,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督促学生阅读,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一定的打击,很多学生很反感写读后感,甚至把写读后感当成一种压力,从而不愿意阅读,因此老师应慎重考虑学生写读后感的问题,可以布置,但在字数和内容上可以不做硬性要求,让学生真正写出读后的感受。

2.家长要有意识的指导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家庭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首要场所,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阅读不受时间场所的限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因此阅读氛围十分轻松愉悦。首先父母自身应当提高阅读意识,加大阅读量,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父母阅读,对其自身的生活也很有帮助,可以订阅一些期刊报纸,关注时事新闻。最好在家中有书房,常带孩子逛书店,尽量多买些书,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亲子阅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父母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受益。

3.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图书馆的建设应当十分重视,现阶段,很多农村小学没有图书馆,这对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不利。学校应想尽一切办法建设图书馆,全方面采购图书,老师家长和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家中闲置的书籍拿到学校供大家翻阅。图书馆购买收集书籍时应格外注意,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覆盖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个层次,且种类丰富,满足学生多方面阅读需求,尽可能每年购置新书,使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知识。

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素质教育不应只是喊口号,要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贯彻到教学中来,学校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升学率,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才是学校的真正职责所在。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早读晚读时间不要硬性规定阅读内容,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适当安排考试次数,各科作业也要适量减少,关注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课外阅读。

5.政府加大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帮扶

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许多公共设施建设不及城市,尤其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严重不足,这影响了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农村小学生享受不到充足的阅读资源,不利于扩展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因此,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农村地区图书馆的建设,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倡导社会各界为农村小学生募捐书籍,把各处闲置的书籍收集起来建设农村图书馆。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也十分必要,农村由于消息闭塞,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农村教师自身素质也不高,因此对于新提出的阅读标准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对老师进行培训能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教师更好的理解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7.

[3]黄娟娟.认字、识字等于早期阅读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1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EB/OL].[-12-29].

[5]“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发布[EB/OL].[2012-12-20].

6.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六

“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实施方案

课 题 名 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 课 题 类 别

一般课题 研 究 领 域

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韩国财

张宇宏

孙刚 申 请 单 位

林甸县鹤鸣湖镇中心小学 申 请 日 期

2016年12月12日

起 止 年 月2017年3月1日—2020年7月30日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我们也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长时间沉迷于电视,不仅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很大程度地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

2.我校从今年三月份开展了课外阅读进课堂的活动,每周利用2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认识观。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没有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

4.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回家后,没有了阅读的氛围,又没有良好的习惯和有效的督促,造成了课外阅读跑皮子的的现象。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并申请课题立项。

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在国内外普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许多国家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都提出应当重视学生对读物的的反应、鉴别、批判和评价;自觉地通过阅读去参与社会。相比之下,我国的阅读教学目标则是更多地集中在要求学生对于读物客体的精确理解和背诵积累上,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代学生生活在国际风云变幻、大变动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观念的变革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因素的多元化趋势的增强,都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促进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的表层上,而应在相当程度上促进学生于语言习惯过程中培养人文精神,获得个体人文素质的提高。在现代社会形态中阅读将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日常活动,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主人,当今的小学生来说,必须具备更广阔的常识层面,具备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才能更快的获取信息,也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形态变化,所以,摸索出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势在必行。

三、概念的界定

农村小学:指县城以下的乡镇小学,条件比不上县城,但好于村屯小学

课外阅读:一方面指国家规定的语文课程以外的读物;另一方面指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以外的地方课程设置。

动,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观察、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

4、开展“阅读导读课”、“阅读交流课”、“阅读汇报课”等课型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活动,并撰写论文,完成教学设计集、反思集等材料的收集工作。

5、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2020.3—2020.7)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九、具体措施和保障条件

组织保障:成立强有力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且分工明确

课题负责人:韩国财(全程监控课题研究的动态,负责科研经费的划拨)

张宇宏(指导课题研究,把握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方向)

孙 刚(负责课题方案、报告的撰写,指导课题研究)

副组长: 刘占久 赵忠富(对教师研究过程的指导,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组 员: 张静 宋敏 杨俊军 牛秀敏(开展课题研究,参与修改方案,积累第一手资料)

学术保障:邀请林甸县教育学会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给予理论和实际的指导。课题研究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从事实际教育工作多年,曾多次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覆本率保障:多方筹措购买相关书籍,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与县城兄弟学校结对子,向他们借阅相关书籍,为项目研究提供了覆本率的保障。

经费保障:学校投入120000元进行此项研究。措施保障:

1、时间落实。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2节课外阅读课,指定一定量 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落实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指导落实。选好读物,上好阅读指导课、交流课、汇报课,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

十、预期研究成果

7.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七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学质量是学校领导考核每一位教职工的“法宝”, 所以, 现在的考核机制中的“末尾淘汰制”让农村教师时时为自己的“饭碗”担心, 一厘之差往往就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与低。教师为了提高分数点, 牢牢地“捆绑”着学生的双手, 一切可占用的时间都被占用了, 早晨朗朗的读书声听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授课声, 中午的休息时间里也常见学生“川流不息”地接受教师的“训话”, 即使下午的大课间活动里, 校园里也不见学生活泼的身影, 校园里安静如正常上课时间。学生疲惫地奔命于题海之中, 哪有时间读书?

[策略一]切实减轻负担, 保证阅读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量, 增加阅读范围,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整本的书。”可见, 教学质量并非与耗费时间成正比。而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 “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 教师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 取消机械重复的作业, 把阅读作为作业, 并根据学生能力差异, 规定阅读的量和要求, 即使教学任务紧张, 也要保证学生有阅读的时间。给学生读书的自由, 让他们遨游于书的海洋中, 自由探索, 自由享受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 为将来打一点“精神底子”。

[心态二]家庭无阅读氛围, 网络电脑代替阅读

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只管孩子吃好穿好, 对孩子读不读书是不闻不问。现在社会经济条件提高了, 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小洋房装饰得富丽堂皇, 却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房, 没有为孩子准备一张书柜;家用电器件件高档, 可孩子没有一部经典书籍。一些家长认为读书代替不了经济活动, 鄙薄阅读, 却把电视等新媒体当成孩子的保姆。所以, 农村孩子愿意看两个小时的电视, 也不愿读20分钟书。这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策略二]营造家庭书香, 激发阅读兴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读书活动不仅能增长孩子的知识, 更是沟通感情的重要途径。在家中, 家长应给孩子准备一张专用读书的桌子, 给孩子提供一两本经典名著, 给孩子准备一张实用的书柜, 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点书。同时利用空暇时间带孩子逛逛书店, 帮助孩子选择一些适合的读物, 并对孩子作业正确地评价和积极地鼓励。让孩子在与父母共读的过程中, 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阅读的乐趣。这样, 孩子才有兴趣读书, 学生才会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才会明白阅读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教师在班级也要创造书香班级, 老师向学生借书看, 学生向老师抢书看, 学生向学生夺书看, 这应是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心态三]读书随意性, 交差应付式阅读

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深刻, 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效的指导。所以, 学生在阅读时不择内容, 往往沉湎于时尚的文化快餐, 读故事, 看小说, 只追求惊奇的情节, 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读后则如过眼烟云。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在各种阅读活动中, 迎合老师, 应付老师。摘抄一些课本中的好词好句, 抄写一些作文选中的优秀作文;参加“读书沙龙”的往往也只是班上的尖子生, 真正走进读书活动的学生少之又少。

[策略三]克服功利心态, 培养阅读习惯。

英国作家汤玛斯说:“书籍超越了时间的篱, 它可以把我们从狭窄的目前延伸到过去和未来。”对一个孩子来说, 需要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 他们心灵和思想的成长, 都离不开阅读。“年小从他爱梨栗, 长成须读五车书。”所以, 农村孩子阅读应从“文化快餐”的怪圈中走出来, 去亲近名家经典, 让自己的浮躁之心在经典中平静下来, 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自己, 获得自己, 提升自己。只有认识到这样的高度, 才能去平心静气地阅读。教师要在学生读书习惯上下工夫。一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个性差异, 制定包括数量、书目、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的学期计划及个案计划, 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布置各种阅读作业, 开展各项阅读活动, 督促、引导、评价学生阅读;三是让课堂成为阅读习惯的沃土。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原则, 常来源于对所学的内容发生了强烈的兴趣, 不宜过多重视奖励或评比之类的外在刺激。”这就是说, 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是内在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同时充分挖掘教师的内在魅力。如:苏教版小语教材的编者们在每一册教材中都精心安排了“习惯篇”。其中, 与阅读习惯有关的有“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勤于朗读、背诵”“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等十项内容。从五年级上册起, 教材还专门编排了《读书莫教“拦路虎”》《精读和略读》《读书要有选择》等课文, 利用课堂就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使学生在探索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的同时,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心态四]瞄准考试、阅读范围狭窄

许多农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对孩子读课外书为“不务正业”, 横加指责, 强迫子女“一心只读教科书”, 教师“一心只教圣贤书”, 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似乎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即使是扩展性阅读, 往往内容只锁定于文学, 很少涉足科普科幻读物和社会历史文化类读物。再者就是学校给予阅读时间, 配给指导老师, 但学生也往往处于放任自流式的阅读。随手拿起一本书读, 随手拿起一份报纸看。读后即忘, 未留痕迹。这也是农村学生阅读最为普遍的现象。

[策略四]遍观各类书籍, 加强阅读指导。

“要积累就必须多读、熟读, 读文学、读历史、读天文、读经典名著、读诸子百科、读报纸杂志、读词典文献。” (王崧舟《诗意语文》)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进程, 得之于教师课堂上讲的有多少, 得之于课外阅读的有多少。我想是三七开吧, 也就是说, 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所以, 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课本, 走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学校每周要开设一两节阅读指导课, 指导教师要根据阅读目标制订好计划, 以构建阅读共同体和阅读方法、指导为重点, 培养学生读书意识。阅读共同体的构建对学生博览群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共同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 创建班级读书会。“班级读书会通常采取群体成员 (同伴、师生) 共同阅读、交流同一本书的方式进行。成员共同阅读慎重择定符合最大多数成员趣味的书籍, 等于是在建设一个该群体的话语新系统, 也就为成员间的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共有平台。” (周益民《班级读书会———自由欢愉的精神家园》) 让阅读共同体在这个平台上激情趣、会互动、有深度、懂分享。同时, 教师结合阅读课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泛读、选读、精读、批注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应根据阅读内容而选。其次在阅读中积累, 结合行之有效的活动来使方法变成技能。如“赏读成诵会”“读书笔记展览”“编赏与评析比赛”……同时, 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重激励, 少甄别, 重赏读, 少分析。让学生真正会读书, 提升语文素养!

8.探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篇八

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課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我们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学生放学回到家后,忙于上班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照顾他们的大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也只关心孩子今天是否安全,是否做完了作业。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后,就看上了电视。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要针对现状,以新的方式加以指导。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农村小学生对阅读乐此不疲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不厌其烦地做。只有当他们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刚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一)榜样激励引导

老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功人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人物,都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而成才的。

(二)利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节口语交际课上,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故事讲完后,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我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并询问他是从哪里学到了这么好的故事,他说他经常看故事书,从中还学到了很多好听的故事。于是我就借势引导学生回家多看看类似的书。真好,学生们以后都迷上了故事,更迷上了故事书。午饭后孩子们总是喜欢把自己新读到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他们讲起故事来娓娓动听。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能好读书,读好书。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效率、形成阅读能力,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终生受用。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常用工具书的习惯

查工具书,几乎人人都会,但极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碰到疑难字、词、知识点等,大多是一掠而过,并不深究。针对学生实际,教师要有培养计划,从课内到课外,作好指导,提出要求,并有检查与督促,使学生从被动逐步走向自觉。只要养成了习惯,就会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各种阅读的开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能在阅读时写上自己批注的只占少数,至多划上几条横线、划上几个圈。阅读,其实是一种读者与作品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互。批注,看似形式,其实它体现了读者阅读作品过程中,心思的深入程度,不走入作品,不联系读者自身或社会现实,不会激起读者的心灵感悟,自然也不会留下具有读者个性色彩的“批注”。学生经常关注的只是文章表面的趣味性,或纯知识性文字。如此,印象不深,收获了了也就在所难免。批注是什么?怎样写批注?教师要有指导。如将精采的词句勾划出来;有疑问的,作好记号;有不同看法的,写上自己观点;有共鸣的,写上感叹感想;对写作有启发的,重点标出、摘记等等。过一阶段,教师作好检查、总结、表扬、展示。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一)讲一讲

教师可利用每天中午的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说一新闻,讲一趣事,背一古诗,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逐步达到厚积薄发,写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了。

(二)赛一赛

把竞赛引入课外阅读活动,能持续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如举行课外知识比拼,学生为了在比拼中获胜,就会在平时的博览群书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举行读书摘录展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中对精彩片段进行收集……

(三)展一展

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格言、警句,可让他们用积累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手抄报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展出让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9.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九

[内容摘要]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相关。语文新课程从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等多方面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

新课程倡导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答案是有,但质量不容乐观。

一、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在对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答卷中,老师布臵读怎样的书?对读书提了什么要求?学生无一例外的填每天读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和作文选,摘录好词好句。家长对读课外书有什么意见,鼓励你读怎样的书?学生第一个就填作文集。班上成立图书栏,让学生捐献课外书,学生绝大多数捐献的是作文新概念、卡通书和一些童话。学校图书室有藏书2万多册,学生可以去借阅,但图书室门前却门庭冷落。

毋庸讳言,我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是相当重的。调查显示,有22.3%的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是因为作业多,没时间看。而且,现在学生受电视剧、动画片、游戏厅的影响要比文学作品的影响大得多,看电视、玩游戏挤掉了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许多家长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消除,给子女购买了大量的课本练习、精英教程、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等,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考试成绩上。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外如果有一点儿时间进行阅读,也自觉不自觉地阅读优秀作文选。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贯彻实施,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臵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较低。

上述情况都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它涉及一代人的精神营养。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二、原因分析

为什么在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今天,在课外阅读得到重视和肯定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这样“无效”的课外阅读呢?细想一下,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1、很多家长不知道怎样指导和督促孩子课外阅读,更无从了解当今时代的阅读新方向新动态,买的课外书不对孩子胃口,从而造成了孩子课外阅读的涣散与惰性。

2、语文教师起不到根本意义上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或者教师已经开始课外阅读的指导,但却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更没有详实的计划方案,从而导致指导目的性不强,方法不灵活,这也是造成学生课外阅读混乱无章的主要原因。

3、课外阅读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教师指导、检查,学生阅读、反馈缺乏及时性、有效性,这就形成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的现象。

三、指导策略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1、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种自主的、非强制性的活动,兴趣性是第一位的。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

经常讲讲古今中外历史名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在无形中就让学生了解到伟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更有巨激励效能。一般擅长写作、表达流畅、见解独特的学生都有自觉阅读、大量阅读的习惯;而学习后进生则大多不爱读书,甚至不读书,家长对其课外阅读也不重视。这一鲜明的对比会使每个孩子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氛围一旦形成,阅读兴趣就会爆发。

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可以经常进行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画成语、赛诗会等丰富的语文活动。一方面帮助孩子打开课外阅读的多管渠道,另一方面也教给孩子一般的阅读途径、方法,搭建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

2、要进行环境布臵,如黑板报的读书角介绍好书,教室里的图书角供同学们交流借阅等。设立图书角,是一个很老土的办法了,但它仍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做法。“书非借不能读也”,一旦让每个学生从家中带来一两本课外书,成立一个“角”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再阅读。

3、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怎样抽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呢?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挤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和交流。如每节课前3分钟可进行口语训练;每周用一节活动课进行读书交流活动等。还要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机械重复的低效作业,把孩子的时间释放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

4、还给学生阅读的自由。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要在阅读材料上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时间自主确定,阅读的量上也应以宽容的标准来对待。只要是有益的图书,学生喜欢就鼓励他们去阅读。阅读中要允许存在差异。阅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习惯也可各不相同,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教师必须树立起课外阅读教学的大语文教育观。要宣讲读课外书的好处;要对认真读课外书的同学不惜赞语,表彰激励;要给予读书时间,使读书的风气首先形成于课内,然后延伸到课外;要重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从谈话中倡导读书风气,在孩子中间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二)、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1、课内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正确的读书方法包括:学会使用常用的工具书;能根据阅读材料选择确定朗读、默读、诵读以及精读、浏览、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所读内容及时进行圈、点、批、注,理解所读的内容,领悟其中道理,学习体味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语言风格;指导学生撰写读书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等阅读习惯。每个同学都可以有自己特有的读书法。主要教给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边阅读边思考,促进他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课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做的阅读方法。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

如: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从未见过的表达方式、成语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好的开头结尾等;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标志标出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如:读读想想。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2、良好的读书方法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掌握,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巩固熟练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精辟地阐述了阅读方法指导的问题:“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取生活之水,开阔视野。”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书本向生活拓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结合阅读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课外,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三)、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优化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看、当读、熟读几类,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古诗文、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可向学生推荐的名著有:著名作家的童话;有代代阅读的儿童文学经典;有少年版的中国古代名著;也有外国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其它历史、地理、天文等方面的书籍。这些经典读物,无论是语言、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都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时文阅读也是必要的。组织学生阅读所征订的少儿报刊,阅读反映家乡建设发展成就的文章图片等宣传资料,指导学生经常浏览学校和相关的儿童网站。

低、中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校图书室等自由选择读物。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广泛多样的指导思想。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的那样,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四)、指导快速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后,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则采用仔细地研究,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快速阅读最有效最常用的的办法就是默读。默读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有赖于识字量的不断扩大和阅历的积累。

此外,还有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浏览目录,了解读物概要;阅读课题、中心句段进行跳读。阅读佳作、名著前,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阅读后,多查阅有关的书评,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把握作品,深化认识。

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势在必行。

(五)坚持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通过布臵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1、读后交流评论。在学生阅读了一定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收获和体会,以此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读书活动、出版墙报、读后感专栏,介绍好书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机会。也可以定期张贴读书心得,优美句段的摘录;还可以组织作文竞赛、鼓励向广播站和报刊投稿、组织开展读书办报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激发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成功的机会与喜悦,进一步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教师组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就是充分发挥了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2、读书笔记辅导。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摘抄型笔记是从阅读的内容中分类摘抄好词佳句,至理名言,以及优美的片断。提纲型笔记则是对所读的材料进行提纲挈领的概括,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书中的内容。感想型笔记可以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想法随时记录下来,和作者的心产生共鸣。评价型笔记是对书刊某些方面进行评价,为他人阅读提供借鉴。以上方法都对提高阅读效果十分有益。阅读中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读书笔记,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课外阅读是长期的、自觉的阅读行为。课外阅读是开放的,它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与人生、社会、自然、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的联系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

总之,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生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学会读书,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参考文献]

1、吴立岗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4)

2、(苏)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1984.6)

3、夏家发《试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小学语文教师》(2001.7)

4、阎蔚、汪潮《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小学语文教师》(2001.8)

有效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

内蒙古满洲里市南区第一小学

10.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十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倾吐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准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拓展课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对学生日后各学科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中低段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知识浅薄,对学习的自主性认识不够,导致其课外阅读量严重缺乏。如何正确培养该阶段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成为时代之需,这篇文章结合本校开展的“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了“推进中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从而较大程度地改变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小学中低段 课外阅读 重要性 方法

【基金项目】 课题名称 小学中低段课外阅读的策略设计和研究 课题编号FZYW2016-002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197-02

阅读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非常深刻,丰富的阅读经验不仅可以充实我们的日常生活,更能为我们的学习、事业带来有利作用。小学中低级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日后发展造成影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加大对小学中低阶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然而,从目前各学校对于该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外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小学中低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具有很大的帮助,对其日后在其他学科的学习非常有利。综合多方面情况,小学中低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包括:第一,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从过去传统的课内阅读转变为课外阅读,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眼界,使其所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小学中低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培养个人爱好和特长的关键时期,多鼓励其进行课外阅读能够让孩子对课堂以外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培养个人爱好,提升个人素质和气质。第三,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较课内阅读而言涉及内容更广、更活、更贴近生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书本与身边的实际情况结合,促使其多思考,这样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其综合性思维,并发掘其潜能。

二、目前我国小学中低阶段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均加大了对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从过去课内阅读方式逐步向课外阅读过渡。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改善。但是,中低年级小朋友目前阅读的状况并不乐观。我们对本校中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中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发人深省的现象:目前,小学中低阶段课外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一)学生年龄较小,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中低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的自主力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小学生虽然对外界事物好奇心较强,但是对书本纸质类的东西却充满排斥感。课外阅读大部分均以书本类呈现,该阶段的小学生对这些书籍不感兴趣,书本上单调的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家长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该年龄段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课内知识就万事大吉,忽视了课外知识的学习,影响了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缺乏,阅读量不够

课外阅读不仅对其素材具有严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必须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这样才能确保课外阅读的质量。目前,大部分学校虽然购买了大批量的课外读物,但是真正留给学生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课外阅读教学仅仅停留于表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有关提高小学中低阶段课外阅读的具体措施探讨

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教学规章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其次,要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力度,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让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最重要的是,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了解除课本外的知识,为自己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除了以上几点,更要注重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扎实开展活动研究。课题组研究人员以活动为载体,及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大面积进行实践验证,增强成果的先进性和普适性,总结推广科研成果。

四、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中低阶段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存在许多缺陷,对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制约。为了实现现代化教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和宣传力度,让学生和老师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等。另外,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升其自身专业素质,将小学生中低阶段课外阅读教学工作提到日程上来,为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加旖旋.近三年北京地区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D].北京印刷学院,2018

[2]冉敬源.重庆市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3]侯瑷珲.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教师指导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6

[4]顾颖.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41):48

1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十一

一、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跟他们的家长为他们选择的图书有关,大多家长喜欢选择作文书,内容单一、枯燥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在选择读物时,除了考虑“内容健康”和“注意配合课内教材”的要求外,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看的懂,推荐给学生的书以及推荐的读物是否符合学生阅读兴趣的个性差异,因为同一心理年龄特征的学生,从总体上看属于同一兴趣期,但由于受性别、智力、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会形成阅读兴趣的个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尽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他们感兴趣的,并适合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的书籍。教师应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兴趣方法。

二、创建情境,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

1、学校、班级阅读的环境创建

针对于农村阅读书籍匮乏现象,学校、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达成共识,学校要做到“四保证”:一要保证有书可读。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的学校,最基本的要求要保证生均十册图书。二要保证阅读的时间。学校必须每周安排出具体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周可安排2至3次,每次阅读时间不超过1小时。三是要保证阅读质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阅读指导教师)从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形式的多样性,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下大力气加以落实。四是学校应大力打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倡导领导、教师、学生人人读好书的活动,使之感受读到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的一次谈话,让思想受到撞击,让心灵得到净化,让行为找到标准。最终形成读书是一所学校每一个人自觉的行动,阅读是师生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2、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创建

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现在的农村都设有村委会的办公楼,部分农村都已经设置有阅读室,而如果没有教师与村支书联合,动员社会捐赠等,正常打开阅读室,给孩子们一个阅读氛围,关于家长方面,教师要借助各种方式比如开家长会、发校讯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让家长支持孩子阅读。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三、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去热爱阅读

要让学生去阅读,教师的示范是关键,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则就是自主开放、设景激趣,绝不强迫。我们都知道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而就农村的家庭来说这是很难存在的家庭情况,那么只有老师是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才能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老师要成为阅读的先行者,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农村的老师一般都住在学校里,那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读书,和学生比赛读书。身教重于言教,当学生看到教师捧着书静静地阅读时,他们也一定会被深深地吸引,自觉地捧着书籍。

四、指导交流,展示总结,掌握学生阅读效果

教师的跟踪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检查和反馈,同时也起到监督、促进的作用。教师要掌握学生平时都读哪些书,对这些书籍老师要去熟悉,有大致的了解,课间和学生聊某本书的作者,某个主人公或者是书中的某件事情,这样的话题学生是很乐于交谈的。

12.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十二

一、从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出发, 让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走进家长

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 绝大多数是初中学历, 还有的家长不识字, 不会说普通话。这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对比较落后, 特别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且觉得孩子只要学会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就可以了, 且认为孩子看语文书之外的书就是学习不专心的表现。在教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专题的课文后, 我布置学生也写一写自己的童年往事。其中就有两个学生写自己放学后在家门口看“闲书”被下班回家的妈妈调查, 发现不是语文书而被骂的事情, 其中一个还为了避嫌包上书皮的。前段时间, 我家访时有个家长也向我告状, 说自己的孩子经常看“闲书”。其实这些孩子看的书都是从教室读书角或学校图书室借的, 都是适宜他们年龄段看的书。我就笑着对她说, 如果她孩子没经常看这些书, 孩子的语文就不会总考优, 作文也不会经常获奖了。于是, 我对该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引导, 告诉她应该鼓励孩子多看有益的课外书而不是制止。当然, 这些例子不是个别现象, 还有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 要想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落实课外阅读目标, 就要先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过, 这个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教师可以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 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 若能出示《语文课程标准》, 把低、中、高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让家长明确将更有效。学校还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的形式, 与家长分享新的教育理念。不过, 后面这一方法对于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家长来说就没有效果了。

二、从低段的听故事开始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越早开始越好。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听故事开始。每天抽3~5分钟时间读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给学生听, 让他们从听故事中获得快乐, 为自发阅读打下基础。两个星期后, 孩子们已经迷恋上这些动听的故事了, 此时非常盼望能再听下去。这时老师可以指导个别基础好的学生来读给大家听, 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去阅读带拼音的读本。但是, 此时老师一定要为孩子们准备好多本拼音读物供选择, 不然刚刚发芽的阅读兴趣将会枯死。

三、教师自己要热爱阅读, 做好榜样

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说,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 其个人的行为习惯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 经常与学生分享他的阅读篇目, 给学生讲阅读中看到的感人故事或把自己的读后体会读给学生听, 读好文章给学生听, 那么他就会给学生留下“老师喜欢读书”的印象。而小学生具有崇拜老师, 模仿老师行为习惯的心理特性, 因而“老师喜欢读书”这个印象会指引着学生去模仿老师, 多看课外书, 他们还会争取与老师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方药, 学生习得后, 阅读行为的保持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

四、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指导

有效的阅读离不开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 让学生明白要有目的地去读。如, 文章中哪些词语用得好, 请把它们抄到摘记本里;哪些句子写得美, 也把它们抄到摘记本里;什么地方最感人或读后想说什么, 写下来或与同学交流交流等。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除了引导学生多读书外, 还要“多积累, 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而结合适当阅读方法的课外阅读,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课外阅读变得有意义, 兴趣自然而生。

五、多举办读书交流活动

语文老师可以自己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读书交流活动, 如讲名人故事比赛, 读书心得交流会等;还可以结合中队课以及学校少先队活动举办一些阅读活动, 如举办一次“我读书, 我快乐”的主题中队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鼓励学生多渠道的阅读

农村学生家里的藏书少, 也不会经常去买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渠道获取图书。向邻居或亲戚借, 向学校图书室借, 这些都是不错的图书获得渠道。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合相应年龄段阅读的书目, 让有条件的学生一人买其中一本。有些家长没空带孩子去买的, 我就回家后淘宝上给学生买, 方便又便宜。大家买回来的书通过班级图书角相互借阅着看, 书本更新快, 阅读兴趣也随之增长。上学期, 我又发现了一个让学生阅读情绪高涨的妙招———向大型综合图书馆借书阅读。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距离我们学校大约20公里, 学生可以乘坐公交到达, 办理借书证后一人每次可以免费借阅5本。第一次, 我让他们由家长带领去, 后来他们就自己几人约好一起去了, 因为已是六年级学生, 家长也较放心。有点孩子还让家长也办了借书证, 为给自己一次能借10本。从此, 我就不担心孩子们没书可以读了。当然, 老师要对他们所借书籍的类型进行适当的指导。

七、鼓励学生多媒介的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人们除了从书本获取信息, 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也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了。因此, 教师除了让学生多读书本外, 还应该鼓励学生养成多媒介的阅读习惯。读报, 上网查找好文章进行阅读等都适合小学生。多媒介, 阅读不再单调乏味, 而是兴趣盎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完成作业的主要劳动方式不是背诵, 而是阅读、思考、分析事实等绝大多数作业, 都同创造性劳动结合在一起。学生读的书越多, 他的思考就越清晰, 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叶圣陶说:“为养成阅读的习惯, 必须多读, 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 也非读书不可。”在我们老师心中,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累计不少于145万字。然而, 农村家庭缺乏阅读氛围, 家长教育理念落后, 不支持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本。因此, 我们首先要转变家长落后的教育理念, 取得家长的配合, 再采取具体的有效性策略, 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学习方法与策略研究 篇十三

中期报告

2012年11月

《提高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名称:提高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故而,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书”。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语文教材缺乏阅读指导以及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的错位等外在和内在原因也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教育家们也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正是顺应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然而,普通的中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的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应试教育、教师与家长的功利思想以及芜杂的阅读环境使得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令人堪忧。普通的中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他们的阅读现状存在着“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加上教师的敦促和指导也有所欠缺,导致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有资料表明: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

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更新教师与家长的阅读观念和培养学生专注与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等,才能从根本改善。

针对我校实际和初中生年龄特征及知识积累、能力水平、阅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及课题的实践依据

理论依据一:探究性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重在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理论依据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认知理论。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由易而难的过程,探究性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

理论依据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也就是说,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学习者的记忆中,而是以学习者己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知识。

理论依据四: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活动,既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两个活动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有机结合。主体性教育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同化和顺应,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由此主体性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本质属性。主体性教育的着力点就在于对学生进行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课题的实践依据:课题组成员都是从教十余年,一直担任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参加过“目标教学课改实验”和“创新教育课改实验”,有一定的教研经验和理论水平,多人论文在全国、省、市获奖。我校对课题的研究开展给予了很大支持,每学期提供经费500元,配有读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方便了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四、课题预期成果的价值: 本课题主要建立有效的课外指导机制,推广课外阅读指导意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完成调查报告,教师论文,教师指导案例、阅读评价方案、结题报告。

①探究课外阅读在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将有重要作用。

②通过本课题的探究,使学生改变目前名著阅读只肤浅地了解教材中提示的情节或人物的现状。

③使多数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转变过去重视课内教学、轻视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学上的“急功近利”思想,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④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探讨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现状的阅读方法。

⑤探究如何使课外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有效途径。

此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读书所必须具有的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促进学生的成长作为语文的主要视角,试图建立有效的课外指导机制,推广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由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

为了让学生对古典名著有所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分别从四大名著中节选了许多课文。教学这些课文时,一定要把对原著的介绍确定为教学重点之一,课文学完后,一定要留有足够的课后扩展训练,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语文教材中,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入选一个作家的多部作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一些重要作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阅读该作家其他作品的兴趣。如学了朱自清的《匆匆》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让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组散文名篇,如《春》、《荷塘月色》等。同类题材的作品往往因写作目的的不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另外作者生活的经历不同,写作风格的不同,也会给作品带来很大的不同。

(2)依据学生情况推荐不同的读物

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因智力因素、能力水平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师应认真掌握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他们选择不同的读物。阅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读篇幅较短、内容连贯、内涵适当的作品。而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他们读篇幅较长、历史背景复杂、内涵丰富隐含哲理、手法新颖独特的读物。这些读物的内容即有思想深度,又有艺术特色,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了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3)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的收到实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常见的阅读方法,教学中已经讲过,学生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但在课外阅读中,还应补充一些,如: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有条件的制作成卡片;默读和朗读有机结合,好的段落可以大声朗读;有的段落要细心品味;一般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通过泛读、略读、快速浏览,以达到开口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短而精的书,要多读几遍;有助于扩大知识面的书,要多读若干遍,以增加知识积累。篇幅比较长,或者内容复杂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写阅读 提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要求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必须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作到“雁过留声”,把自己读书受到的教育和启发,产生的感想和见解,整理出来,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4)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写作相结合,才能使课外阅读真正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经过学生的阅读,老师应适时布置学生进行写作,将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可采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心得、读后感,并针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缩写、扩写、续写、改写、仿写等多种形式的应用,即能将读和写结合起来,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途径:

研究方法如下:

1、问卷调查法;

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研究途径如下:

1、通过明确各自职责来落实阅读的有效管理

本课题组从对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内容、范围、时间、途径,教师的阅读管理等方面调查入手,明确各自的职责。

2、从阅读内容方面进行有效管理

通过阅读经典,以真的文学感化孩子。通过自选期刊,以好的兴趣获得体验。

3、从阅读方法上进行有效管理

教师指导学生名著定期定量读,自选期刊的自由自在读,展示形式的多种多样办。

通过以上阅读途径达到让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衔接的目的,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语文渗活动,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读写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对名著进行多角度考察,或拿出学生自己的书“资源共享”;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利用图书馆或网络,多方面拓展阅读渠道,尽可能多地获取健康有益的信息;充分利用墙报、校报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刊出,互相传阅,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七、研究对象

选择古宋一中的七、八、九年级学生做为实验的对象。古宋一中学生语文基础扎实,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便于课题的开展。

八、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我们语文老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阅读内容,为他们的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摸索出一套课外阅读指导的模式,以适应大语文教学的变革。

(一)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

从大的方面讲,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学校要解除不合理的教学评价压力,真正做到思想上的大解放,让教师各施其法,各显神通,真正地把素质教育搞上去,真正实现教育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小的方面讲,语文教师要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不能满足于课堂教学,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分析课外阅读意义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渗透课外阅读的意义,讲清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明白加强课外阅读教学既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又是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环境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安静整洁、光线较好的阅览室等,同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通过自身榜样、同伴榜样的树立,逐步在班级中形成争相阅读的浓厚氛围。

(四)构建课外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人数可在4—6人之间,组合前要考虑到阅读学习的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

(五)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复旦附中教师黄玉峰自豪地说:“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一半。”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使学生在日后的阅读生涯中受益匪浅,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如,边读边标注的习惯、边读边质疑的习惯、边读边查找的习惯、读后有所感的习惯等。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引导他们投入课外阅读,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六)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推荐书籍、选取阅读材料,应着眼于兴趣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宽,面要广,选要精,尽可能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一般来说,对初读者可以从容易引起阅读兴趣的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入手,对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学生还可以推荐内容丰富、人文性较强、知名度高的《读者》等刊物。还可以针对个性,分别介绍不同的书籍,逐渐把品位高、写法有特色的名篇佳作推荐给学生,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红楼梦》、《名人传》、《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平凡的世界》等。同时,要结合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选择的读物深浅要适度。太浅,达不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太深,读不懂,将会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推荐课外读物要做到:

第一是尽量和讲读课相结合。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教师在围绕重点设计课内教法、学法时,也应把课外阅读指导置于其中,可结合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如教学冰心的《寄小读者》时,就指导学生阅读《繁星》和《春水》,让学生了解作品主题及冰心的写作风格。学了《在烈日和暴雨下》长篇节选后,指导学生在课外通读《骆驼祥子》,学生对这篇作品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对作者撰写这篇节选文章的理解。

第二是尽量和写作教学相结合。教师既要系统讲授各类文体的基础理论,导读教材选编的范例,同时也要让学生的眼光跳出教科书,去开发积累相关的经验资源。而报刊杂志就是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宝库。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组织学生大量阅读实用类文章,如时事新闻、商品广告、调查报告等,用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开阔学生的视野,密切写作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七)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提出四种读书法:信马由缰法、蜻蜓点水法、囫囵吞枣法、改弦易辙法。阅读时,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读物的内容及自身的阅读需求,灵活选择阅读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精略结合法、读写结合法等。字斟句酌,反复体味,谓之精读;简单粗略,知其大概,谓之略读;一目十行,旨在会意,谓之浏览。这三种方法各有用途,应有机结合,巧妙使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掌握精读的方法。精读的对象是经过略读、浏览之后选择的,通过精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可以增强理解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想象等思维能力。在这方面,不少名家都努力作出了实践,如梁启超的“鸟瞰-剖析-会通”法;茅盾的“鸟瞰-精读-吸收”法;叶圣陶的“了解-批评-接受”法;可向学生作详细介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让他们主动寻找阅读的乐趣。

(八)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阅读的时间更多的还给学生,强化学生“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的阅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订阅自己喜欢的报刊杂志,每天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并做好摘录和拾锦笔记;经常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此外,不定期检查阅读效果,用课内5分钟,对预先指定的课外读物,由学生作脱稿发言,如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比较。教师随时抽阅学生的读书笔记,写得好的给予表扬或张贴交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各类书籍、刊物的兴趣爱好,阅读所占用的时间,摘抄、卡片的制作情况等,及时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九、研究结果。

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我们进行的研究,始终以“培养学生高效阅读”为宗旨,始终以“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训练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读、写、听、说语文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学生的读、写、听、说等方面得到了大量的训练,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在实验初和实验中,我们两次对两组学生的阅读态度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情况表明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因没有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每次课文的阅读训练目标不明确,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且训练量不够,学生的阅读习惯未养成,而他们进入中高年级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们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阅读成绩、语文成绩稳步提高。实验班的语文成绩和阅读成绩呈螺旋式上升,一年比一年高。因此,我们可以充分肯定,各实验班的语文成绩和阅读成绩是在稳步上升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较大的提高。

(三)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得到了提高。

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篇课文阅读都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段或篇章的阅读,这无疑对学生阅读速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加之教师每一次都有具体的训练方案指导阅读方法,且按要求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阅读速度得以训练、方法得以掌握、阅读质量得以提高。

十、问题与思考

上一篇:深山古寺散文下一篇:《三只小猪》小学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