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eninunvn教学反思

2024-08-25

aneninunvn教学反思(11篇)

1.aneninunvn教学反思 篇一

《an en 》教学设计

王运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e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教学重点:

前鼻韵母an、en的发音、整体认读音节yuan的识记、声母和前鼻韵母的拼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拼音节的发音是难点。【教法学法】

综合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先扶后放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幻灯片1)复习导入:我们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复韵母宝宝?能按顺序说说吗?幻灯片2,电脑依次出示(ai、ei、ui、ao、ou、iu、ie、üe、er)。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12课,再认识几个韵母宝宝,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前2个韵母及音节。

板书 an en

二、学习an en。(出示幻灯片3)

(一)引入新知: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an en,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对了,都带着一扇小门,它可不是n,而是——n,声音是鼻子里发出来的。因为这些韵母的声音都是鼻子里发出来的,所以叫他们鼻韵母。(出

示幻灯片4)

(二)准确认读 :

1、学习“an”

(1)幻灯片5:天安的画片,师问:这是什么?(2)学生答:“天安门”,师板书:an(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韵母的发音就和“天安门”的“安”的发音一样。你能试着发一发吗?

学生自己试着发。指名2-3名学生发音,并说说你是怎样发“an”的吗?(4)小结:因为是小“a”开头,所以读“an”时要先摆出“a”的口型,读an的时候先把嘴巴长大,发“a”的音,然后感觉气从鼻子的前面出来。

(5)仔细看老师口形,听老师发音。教师领读3遍。同位互读。全班一起读一读。学生练读。

(6)出示幻灯片6,先自读找感觉再指名读,然后分小组读“an”的四声。喜欢读“an”的几声的同学就站起来读一读。

(7)出示幻灯片7,现在老师来说几个字,大家仔细听听是几声。“鸡蛋”的“蛋”;“担心”的“担”; “谈话”的“谈”;“地毯”的“毯”; “男孩”的“男”;“困难”的“难”?(8)师:大家两拼音节都会拼读了,真棒!

这回有点难了,“an”和“g k h”交朋友了,三拼音你们行不行? 谁还记着三拼连读的方法是什么?

(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出示幻灯8,你自己试着拼读一下这些音节。谁来读?

先自己试拼,再拼给同桌听,互相纠正,最后是“抢拼”(用最快的速度站起来读自己会拼的音节)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个字发“guan”的音?例:习惯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个字发“kuan”的音?例:款待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个字发“huan”的音?例:归还

(9)重点学习,出示幻灯片9,的音节:j-ü-an

q-ü-an

x-ü-an

quanxuan

juan 师:an又和j q x交朋友了,还带着介母v呢!大家仔细看一下小ü有什么变化?

a 先观察:你发现什么?

B 找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

C小结::j q x

真淘气,见到鱼眼就挖去。

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都不错,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轻松一下。2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出示幻灯片10.(1)出示yuan图,图上都画了什么呀?什么形状的?(2)把“圆”的第二声变成第一声,让学生试试。(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师讲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较长,可以用分解音节的方法帮助记忆它的形。yuan是由(yu)和(an)组成的。

(5)会读的一起读。(6)指名读“英”。

(出示幻灯片11)读整体认读音节:yuan的四个声调。喜欢读“an”的几声的同学就站起来读一读。

3课中小游戏: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都不错,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轻松一下。

4学习en(1)出示幻灯片12,摁门铃的图片,师问:这是在干什么?(2)学生答,师板书:en

(3)师:因为是“e”开头,所以读“en”时要先摆出“e”的口型,让声音从鼻子里发出来。

(4)师范读,学生边听边观察口型。

(5)师领读,学生练读。出示幻灯片13,先自读找感觉再指名读,然后分小组读“en”的四声。喜欢读“en”的几声的同学就站起来读一读。

(6)出示幻灯片14,拼读有en的音节。

先自己试拼,再拼给同桌听,互相纠正,最后是“抢拼”(用最快的速度站起来读自己会拼的音节。

三、出示幻灯片15 16 17 18 19,练习。(方法同an的学法)

四、复习巩固,正确书写:

拼音宝宝玩的有点累了,现在我们来把他们送回家吧!

1、学习an的写法:

(1)仔细看课本,观察一下,an住在几楼?(二楼)对了,所以我们要把它写在中格。

(2)师范写,生跟练书空:写的时候要注意,把a和n挨得紧紧地。(3)生描红,练写。

2、学习en的写法。3 学习yuan的写法,四 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2个韵母宝宝,它们是an en,它们是鼻韵母,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整体认读音节yuan。大家记住了吗?

五 作业

收集拼音中有an en yuan的字。

2.aneninunvn教学反思 篇二

当笔者看到《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动手操作的关系一美国“椭圆的性质和特点”教学案例》这篇文章时,笔者的思维又开始活跃。美国教育有着自身的优势,因人施教、鼓励创新等教育思想具有先进性,教育方式上一般不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知识的灌输,而会使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各种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理念与我国的新课改也有着相似之处。笔者怀着极大的好奇看看老美怎样教学,仔仔细细看完以后,收获不少,马上翻阅笔者写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反思,感触颇深,于是有了教学反思后的反思。

笔者的教学反思中写到:《椭圆》是在学生学习了曲线与方程、坐标平面上的直线、圆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求曲线方程,再从所得方程来研究曲线。它的学习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章其余各节的学习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打好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新课改后,这节课出现在选修1一1和选修2—1(江苏教育出版社)中。笔者首先关注的是本节课与以往有何不同,还好除了编排位置与以往有所不同,重难点大致相同。原来圆锥曲线是紧接着《直线与圆》讲授,那么就内容衔接方面而言,新教材可没有那么自然和谐。不过这也没有太大问题,在讲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对圆的形成过程和圆方程的建立过程的回忆,来启发学生探索平面上有规律的动点运动轨迹。因为这节课讲过的次数较多,所以笔者是驾轻就熟,不过不是老调重弹,变化还是有的。

新课改后,笔者更习惯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笔者首先让学生观看神州五号发射录像,观察卫星人轨轨道,使学生在感叹祖国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的激情中认识椭圆、感受椭圆。接着演示电影放映机上的聚光灯泡的反射镜的flash动画,使学生感受椭圆的神奇用途。再用几何画板演示椭圆的形成,师生共同归纳椭圆的定义。最后是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讲解例题,强化训练。而传统的教学是:首先开门见山地给出椭圆的定义,板演椭圆的曲线,再结合图形逐字逐句地抠定义。然后告诉学生如何建立坐标系得到的方程简单,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之后,要求学生记忆方程。通过大量的例题、习题强化训练。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笔者这节课的设计在吸引学生的兴趣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学生在课堂前半段的反应也正在笔者的预料之中,他们的情绪被丰富多彩的动画真正调动起来,笔者也沾沾自喜。可是后半段推导和练习时,学生又变得没精打彩。更可气的是课上笔者反复强调过的问题在课后练习中还是出错,就连椭圆定义都不知晓,真弄不懂他们,困惑之余笔者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美国教师和笔者设计的又完全不同。他先布置学生预习,方式是登录网站,要求能够熟练操作ExploreLearning.com提供的“椭圆”1和“行星虚拟演示”2交互程序,并且写预习笔记。这不禁使笔者联想起我们的预习,往往是把教材浏览一遍,找出自己不懂的知识。两者相比,笔者感到我们教学资源的匮乏。尽管当今已有许多数学学习网站,可它们所提供的资源多以题库为主,其实还是偏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缺乏美国网站所提供的数学背景知识。数学背景知识可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有亲近性、现实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具体、生动、直观的数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悟数学,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另外数学背景知识是数学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可以改变以往把数学看作一种静态的、绝对的理论构造的逻辑体系的数学观,强调数学具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性。新课改以后,教材改头换面,焕然一新,增加了许多阅读材料介绍数学背景与数学文化,有时我们会留意收集一些,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感到是杯水车薪。今后在学科网站建设以及课程资源收集时,可提供广泛的、丰富的课程背景知识、文化知识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讲解椭圆的定义时,美国教师是通过“椭圆”交互程序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定义,学生选中“show string property”选项,就会显示蓝色的线段,如图4,让学生用鼠标拖动蓝色的点,沿着椭圆移动,注意观察两条线段L1和L2的长度变化,增大a的值,再进行同样的操作和观察。提示学生根据上述内容思考L1和L2与椭圆的关系,他们会发现L1+L2=2a。而笔者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演示来归纳定义。相比之下,笔者的教学行为的确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高,还是由笔者牵着学生走,甚至对于差生而言,笔者在牵着他们跑,难怪教学反馈会出现问题。

当讲解长轴和短轴,以及a、b、c之间的关系时,美国教师也是通过“椭圆”交互程序让学生具体操作,用鼠标将a滑块从左向右移动,注意比较a的数值与横轴上顶点到中心的距离,学生应该能够发现椭圆中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是a,横轴上两个顶点间的距离是2a。再改变b的数值,并且比较b和纵轴上顶点到中心的距离,学生也会发现纵轴上一个顶点到中心的距离是b,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是2b。在交互程序中分别将a设置为6、将b设置为3,如图6所示。在上面的设置中观察长轴是在横轴还是在纵轴上,然后将a设置为3,b设置为6,如图7。通过实验,学生理解a、b数值与长轴方向的关系,然后分组讨论(1)在坐标系中,长轴分别在横轴和纵轴上时,长轴顶点的位置坐标(2)a、b、c之间的关系。

3.“教学反思”之反思 篇三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看,主要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不考虑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二是有些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凭借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依然“穿旧鞋走老路”或“穿新鞋走老路”,与目前我们所提倡的“生本思想”严重相悖。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在于老师的“懒”。要克服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学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老师与学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在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设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和“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从而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是否充分。有时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教学中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实质上我们不禁要问:每个活动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二、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样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何鼓励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答疑,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三、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同时,教师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提倡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教学秩序。有时,在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教师怕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敢进行有效管理,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

4.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四

一、教学反思的对象

教师是教学反思的对象。首先,教师不仅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教师的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提高专业技能,更新教育理念,因此对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进行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师又是社会中的人,把教师作为社会意义中的人进行反思,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教师的生活环境,学校的管理理念,教师的工资待遇等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所以需要对这些进行反思。

学生是教学反思的对象。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并且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活动情境是教学反思的对象。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完成某种教学任务和学生共同设计的一个教学环境。它可以有效地检验教学活动是否合理。因此,在对教学情境进行反思时,要对教学情境中所涉及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方面进行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案例

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反思+经验,由此可见,反思在教师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我在某职业技术学校担任英语代课老师,教同年级的两个班,但是我发现虽然每节课之前我都非常认真地做好备课,但是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往往都是第二堂英语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才发现第二堂英语课总是在第一堂英语课的基础上进行反思,然后调整教学方案,根据第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可对第二堂课进行改进,所以第二堂课的教学效果好于第一堂课。记得给他们上Festivals这堂课时,第一堂课中,我对中外重要节日、不同国家在这些节日中的风俗等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并对一些重点句型短语进行了重点讲解,但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在第二堂课里,我调整了我的教学设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人们庆祝重要节日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所了解的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每两位学生为一组,围绕着节日这一主题进行英语对话,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掌握了重点短语、句型,第二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见,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想法多元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适应能力也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应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给他们上Necklace这堂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这篇文章续写结尾,写完之后同学之间进行交换修改,最后由我来修改,然后让大家上讲台通过口语展示自己所写的内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有效地锻炼了大家的英语口语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教学效果甚好。

三、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

(一)课前进行教学反思

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教材内容,找出教材内容中与实际生活中相联系的部分,做到书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统一,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备课中对学生进行反思也就是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课中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要及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观察课堂中学生的表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比如说通过小组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总之,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时时进行反思,调控整个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

(三)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对整堂课的成功之处进行反思,整理成功经验,再加以提炼,服务于以后的教学。对整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找出不足的根源,调整教学方法,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董裕华.对教学反思的再认识[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1).

[2]吴彬仙,林夏.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学反思的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07(2).

5.aneninunvn教学反思 篇五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支架;教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2-0039-03

近年来,反思二字频繁地出现于各种教育文献中,人们对其重要性作出了充分的价值判断。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基本停留在“反思是什么、反思为何重要”的层面,没有回答一个实践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如何促进教师反思。即使一些研究提出了“课中反思、课后反思”等命题,但并没有在专业层面上提出技术性的建议或框架。

“如何促进教师反思”研究的缺位,导致实践层面教师反思管理的失范。因此,从管理的角度来说,有必要为教师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工具或支架。本文就此提出个人的看法与观点,希望能对广大同人有所助益。

一、教师教学反思管理中的问题与分析

教师教学反思管理以促进教师反思乃至其专业发展为目的。要达成这样的目标,管理者需要以专业的视角来通盘设计、规划教师的反思。遗憾的是,由于受线性思维的影响,教师反思管理往往被等同于材料管理。这在实践层面造成了诸多问题。

1.教学反思管理过于简单化

当前教师反思管理基本体现在教案中对教师反思的要求。一般说来,备课本中都对教学反思作出了设计,其基本呈现形式如表1。

这种看似无所不包的设计,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都用统一的模式是否合理?如对于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来说,其反思的重点可能是“是否展现了个人教学风格”。可见,上述反思要求缺乏个性。

2.教学反思管理过于行政化

与上述问题紧密关联的是,管理者(这里的管理者不仅包括学校行政人员,还包括具备较高专业发展水平的人员,如教研组长,在某种程度上,这里的管理者更趋向于学科领导者的角色,下同。)往往通过备课本来了解、评估教师的教学反思情况,有时甚至以这种纸质文本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从而导致管理缺乏必要的证据。

3.教学反思管理过于肤浅化

上述两个问题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教师反思管理缺乏专业色彩,教师很难获得必要的帮助或支持。例如,管理者没有向教师指明他/她向哪个专业发展阶段发展,教师也不能深度洞察隐藏在自身教学行为或教学技能背后的理论假设。

二、促进教师反思的设想:构建反思支架

教学反思的基本内涵应包含如下内容:综合各种信息,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思维进行考察及改进。具体而言,教学反思指向显性的教学行为、思维及澄清(教学理论,包括隐性的理论或假设)、哲学思考、问题聚焦与明确的改进方向。

因此,要解决教师反思管理的上述问题,达成教师反思的要求,必须考察不同专业水平教师的共性,明确教师所需的知识结构,给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反思支架。该支架的建构过程如下。

1.考察教师专业发展周期及典型特征

借鉴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周期和知识结构的相关理论,我们可把教师专业发展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关注教学内容阶段、关注自身教学阶段、关注学生学习阶段、关注教学风格阶段。各阶段及典型特征如表2所示。

表2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周期及典型特征,更多的是从统计意义上来讲的,实践中教师专业发展周期及典型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具有复杂性。

2.明确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所需的知识结构发展指向

依据格罗思曼的观点,教师知识结构组成为:学科教学内容,一般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课程知识,情境知识,自我知识。结合表2,我们可为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确定其知识结构发展指向,具体内容见表3。

需要说明的是,表3中每个阶段教师的知识结构发展指向仅仅是一种设想,具体到实践层面还需要结合教师的个性特点作出调整

3.整合1、2两点,建构教师教学反思支架

本反思支架共4个模块,在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作出判断后,可为他们提供不同模块的反思支架。其中A、B为必选项,余下的只需选一项。选项设计的基本思路是:A、B指向于每个阶段的核心内容,而选择项则指向专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当然,具体选做题的数目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宜过多,以免增加教师的负担。

这样即可为不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反思支架。这种反思支架可在教案中呈现给教师,教师可根据支架所列要素填写反思的具体内容,其关键是事先要确认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个性特征。

三、教师教学反思支架的意义与局限

1.意义

相比表1,教师教学反思支架具有独特的优势,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的反思工具。由于教师教学反思支架以教师专业发展周期和知识结构为基础,同时结合教师的个性特点,所以能更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反思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教师指明专业发展的方向。

(2)为深度分析教师的反思提供了可能。由于教师教学反思支架要求教师用清晰、具体的语言描述出自己的教学行为,或进行理论/假设的分析,所以反思支架不但能明晰教师教学行为的合理性,而且能使管理者或教师进一步分析教学行为的理论依据或假设,从而使隐性知识显性化,达成深度的反思。

(3)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供了必要支持。教师教学反思是一种高级技能,要形成这样的技能,仅仅靠传授或讲座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采取“做中学”的方式。如果教师长期应用教师教学反思支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习惯,形成反思的自觉,即用行为来培养行为。

2.局限

在看到教师教学反思支架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存在的局限性。总的说来,教师教学反思支架还需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师教学反思支架只是提供一种技术支持,但解决不了一些社会性的问题,如教师的责任心等。

(2)支架本身还需改进,因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并非“泾渭分明”,呈线性特征,事实上它具有复杂性。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确定相对准确的教师发展阶段,并结合教师的个性特点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大量的工作,如调查分析、支架调整等。

(3)应用教师教学反思支架需要专业支持。教师教学反思支架的使用要求管理者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如分析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思考或假设等。但实际情况是管理者并非都具备这种能力,因此,必要时还需要向相关教育专业机构寻求专业支持。

(4)应用教师教学反思支架需要制度的支持。显然,使用教师教学反思支架要求教师改变以前反思的模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缺乏必要的制度干预,那么教师未必会自觉地应用支架。这种制度可能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要求应用教学反思支架成为一种常态工作、增加教师考评制度中反思考查的比例等。

6.教学反思应该反思什么等4则 篇六

以语言应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视野

刘仁增在2009年第11期的《课程·教材·教法》上撰文指出,以语言应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在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中,实现言义兼得;以发展言语能力为价值指向,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通过言语实践让学生“亲历”和“历练”。阅读教学必须以语言应用为核心,聚焦语言因素,把握语文核心价值;凭借文本语言,以语言学习带动内容理解;着力言语应用,促进言语的有效“增值”;重视应用能力检测,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教育中的激励:一种教育自觉的理念

潘永兴在2010年4月9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真正的激励教育是激励与自我激励的统一。激励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者的外部激励,逐步形成受教育者内部激励(自我激励)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育基于尊重。但尊重不是無原则的放任与一味的压制,它是一种教育智慧,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激励教育重在立志。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确立和坚守正确的志向,保持独立的人格。就学校来说,开展激励教育,首先应在学校文化建设上以励志为核心,提升校园环境的人文性,并通过组织丰富的学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逐步形成一个阳光积极的富有青春激情的校风,从而为学生自我激励意识的形成打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其次,要建设一支具有激励教育理念的教师团队,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学生的前提是激励教师,教师也应具有自我激励的意识与能力,以实现专业自主发展,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这是激励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第三,要以课堂为中心推进激励教育。教师应将激励的教育理念、方法融合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与能力。

煽情,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什么

毕泗建在2009年第20期的《当代教育科学》上撰文指出,很多教师对文本顶礼膜拜,极尽煽情,用过度的解释换取幼稚的感动,而在这种所谓的“感动”中,失去的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对“真”的追求。如果教师的解释把儿童引向一种规范化的理解,如果教师的表演、煽情对儿童形成一种温和的情感控制,如果儿童的真实情感体验被教师的教学情感所代替,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教学强制。在教师的强制下,学生只好放弃自己的感受,而迎合权威的标准化的诠释。语文教师过多地对课文进行分解,过度地对意义进行阐发,过分地对情感进行渲染,都是对儿童心灵的臆测,甚至是扭曲,而不是激发。我们不能让语文教学表演化和煽情化,否则,反映在语言教学中的精神和心智就是堕落的、庸俗的。

7.反思:“姓名自解”作文教学反思 篇七

我曾听过清华附中著名的青年教师赵谦翔老师的一堂作文课,便灵机一动,也写自己的姓名。因为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姓名,他们总不能张冠李戴,必须要写出自己的姓名所蕴含的含义,这必定会是真实的东西。而且姓名又是父母馈赠给我们的第一份精神厚礼,可以让他们自己来深究姓名的含义,体察父母的厚望,寄托自己的理想。于是我命题为“姓名自解”。

作文要求:

(1)全文要贯穿一种真情:通过研究自己姓名的含义,来体会父母的深情厚望。

(2)充分展示“借名发挥”的能事,可以从正面谈,如自解,自悟,自省;也可以从反面谈,如自嘲,自警,自律。

(3)字数在300字左右。

我先借助投影展示了两篇赵谦翔老师的学生的习作及点评。然后让学生模仿,再进行自己发挥、创造。从这两个范文中,学生不乏借鉴的地方。然后我简单地做了指导,让学生写自己的姓名时可以从字型(字的结构)的分析着眼;可以从姓名特定时代色彩入手;可以从字义来分析姓名,或与英文字母联系起来发生联想;可以从字义和同音字的分析解名;也可以从字义和英语单词的联想解名。这次作文结果,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自解出自己的姓名,能在姓名上展开联想,“借名发挥”,写出了较有个性的作文,而且决无雷同。现在摘录一篇文章,看看这次作文的成就吧!

“易洋洋”姓名自解

我叫易洋洋,其实这是我的第二个名字了。

我第一个名字叫易杨,“易”是姓,百家姓中就有,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杨”是我妈妈的姓,取这个名是爸爸希望我长大了能继承他们各自的优点,爸爸还希望我将来像杨树那样做一个坚强的人,因为爸爸说:杨树中的胡杨树具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的不朽品质。(白杨树的品质借鉴过来用很有深意,有一定的写作功底)

不知为什么,我的名字在三岁的时候给改掉了。后来听爷爷说,算命先生说我五行缺水,可以通过名字中含“水”的字来化解,于是改为现在的易洋洋了。洋洋,是全家人希望我心胸像海洋那样宽广,能够“宰相肚里能撑船”,包容万事万物。在学校里,我就从来不爱生气,同学们与我发生矛盾,我都能忍让,这可能就是取决于我的名字吧!

有一次语文课,老师说到一个成语“得意洋洋”时,同学们都朝着我笑了,弄得我摸不着头脑,半天才醒悟“得意洋洋”去掉“得”字,就与我的名字谐音了,想不到我的名字还能给同学带来快乐呢!

我上初中时,正赶上看《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爸爸对我说:“洋洋啊,现在上初中了,可要懂事了哦,爸爸希望你一生都像你的名字那样,学业有成得意洋洋,天天潇洒美洋洋,金钱多的沸洋洋,工作清闲懒洋洋,不慌不忙慢洋洋,心里永远暖洋洋,事事如意喜洋洋。”你看,我的名字真的很不错吧!(连网络流行语都用到了,是个有心人)

其实,我压根儿就不相信算命先生,我想:人生之路还得靠我自己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寄予了父母的厚望,我们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父母的那一番苦心呢?

我相信这次作文是一次毫无污染的“绿色”写作,因为同学们作文时一直埋头构思,再也没有人去在作文书上寻找现成的范文了,它将是如实记录学生人生花季富于动感的原生态。这样的作文教学,紧密联系了学生自己的生活,尊重了学生独特的认识,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同时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我在课堂上对部分学生习作作了随堂评点,恳切而不露声色,对他们课堂写作进行非常具体和中肯指导,有的放矢,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思想认识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作文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得有话想说,二是还得有话会说。从而我也总结出学生要能写好作文,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第一,培养学生写作的悟性,这不是几篇范文或者课文文本所能触动的,也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替代的,更不是任何形式的小组探究能达到的。它必须要广泛阅读,不断积累写作的词句和素材,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第二,要想学生作文时有话要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就得写他们熟悉且喜欢探究的事物;在给学生确定作文题目时老师就要下工夫,既能让学生找到写作角度,又不能让学生找到写作范文改头换面,或大多数参考别人的作品。

第三,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写作欲望,在情景中受到感动,有感而发,比如以“感恩”为话题,就让学生先在记忆中搜寻受到哪些“恩”,最好让他们深刻地谈一谈,使他们进入那时那地那情景中,就会有写作的冲动。

第四,写作时还要善于捕捉灵感,第一时间唤起的写作冲动绝不能放过。哪怕是一个好的句子,一个好的素材,一个好的构思,都能让学生在作文的某个方面出彩。因此,日记、随笔是培养学生写作的最佳方式。作文也最好随堂完成,不能当家庭作业去布置,因为这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反倒会把学生形成作文拖沓、抄袭的坏习惯。

8.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 篇八

一、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因人施教,开展教学活动

在开学之初,在英语开课两周之后,我发现了七年级学生在小学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了英语程度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而这恰恰给我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有的知识基础好的学生不用讲、练就能掌握,基础差的学生没有兴趣,练了也不会。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有差别是正常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一样、一个模式,不能要求学生都按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学生学英语的各方面能力。而且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去因材施教。我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了以下办法:

七年级开学阶段,根据初步的观察、调查与测试,尽快掌握班级中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持续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积极帮助他们重树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课堂设计上更多地向后进生倾斜,并努力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并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注意拓宽知识面。同时关注优生的情况,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直接交流和帮助后进生的机会,让他们更上一个高的层次。

二、抓好朗读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张口读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大声朗读,敢于开口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听了之后要开口读出来是很困难的,学生往往胆子小或怕难为情,不敢在课堂上大声地读出来。因此,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胆子大一点,大声读出来,这也是提高英语的办法之一。在开学最初的几个星期,我特别提醒我的学生们,一定要开口出声且大声地朗读英语。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则要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致力于先张口,再出声,最后大声朗读。

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名言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早自习上,我想尽办法让学生们去读,以不同的形式,朗读不同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们读的潜能,让学生们都能开口说英语。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部分。它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变单一的考试评价为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9.aneninunvn教学反思 篇九

关键词:科普教育;抓住重点;精讲多练

一、加强预习

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他们也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师生互动的效果相当好。

二、适当朗读,抓住重点

对于科普性文章,老师在教学时对朗读的指导不必过分要求,因为它不同于其他文章。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另一句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着重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意图。学生在朗读时也是激情飞扬,自豪满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在20世纪里,还有什么变化也实现了老祖先的幻想呢?”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并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

三、精讲多练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用比较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这两段要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了现实。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这层意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4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感兴趣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用好工具书

由于课前没有要求让学生带字典。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得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10.反思: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十

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素质应是“打铁先要本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业务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 坚持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想品德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 勇于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就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 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4. 老师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思想品德科是开卷考试,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教师也有犯错误的时侯。就这样我迎得了学生的信任。

5. 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

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很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放弃烦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规定:“思想品德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的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

11.aneninunvn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反思有效成败得失意外精彩偶发事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教师写教学反思更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所以他们的反思内容不深刻,过于概括、流于表层、较为肤浅,仅仅简单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几方面,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学中改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就如何寻求有效教学反思的“反思点”进行了探索。

一、反思课堂中的“成败得失”

上完一节课后,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哪些教学环节比较精彩:或启发得当,或例证精辟,或情境创设成功,或过渡语言生动,或“灵感”顿悟。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大有益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同时,教学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也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败笔”。如课堂提问很笼统,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这样提问“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感悟呢?”学生往往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教学效果极差;还有教学过程过于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真正调动起来;有时虽是自主合作学习,给学生充分自渎、自悟的时间,但学生缺乏平日的训练他们根本不会合作学习;如果把这些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细致的分析与探究,找出客观的主观的各种原因,使这些教学反思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弥补与矫正,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纠正。

二、反思课堂中的“意外精彩”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主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师生思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补充完善教学,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可以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课堂中的“意外精彩”往往是一堂课的亮点,反思亮点,会给自己更多启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师巧妙的引导,课堂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因此我们的反思不要流于形式,为反思而反思,应该反思那些“闪光点”“创新点”,才使得我们的教学反思有效,真正促进教学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反思课堂中“偶发事件”

一节课本来设计得胸有成竹,上得也很顺利,但学生的情况你是永远也预料不到的,学生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偶发事件,给课堂教学带来干扰。那教师必须以教学智慧去化干扰为机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马卡连柯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浙江省绍兴县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周一贯在其《实践智慧:点化课堂遭遇的尴尬》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在一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的语文课上,有十几位教师在听课,忽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撞门而入,径直入座。而教师并没有停止教学活动,也不作及时处理。而是在教学“小扣柴扉久不开”时,引出为什么“小扣”而不是“猛推”呢?使学生理解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一场骤起的课堂风波,不仅没有破坏了课堂教学,反而借助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充分发挥了教育价值,帮助解读了诗意。

这样的“偶发事件”记录下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经常反思“偶发事件”,教师课堂中驾驭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会大大地提高。下次再遇到相似的情况,教师就会显得胸有成竹。

四、反思课堂中“临场改变设计”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这些都是很有思考价值的。如在执教略读课文《五彩池》时,有一位学生提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教师先是一愣,接着便临场改变了预先的设计,说:“这个问题提得好!”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于是,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到了很多根据,说明不能游泳。如有的学生提到“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说明面积太小不能游泳……

学生研读课文,找到了许多不能游泳的的理由。问题解决了,课文也读懂了。一个孩子提出的极富好奇心的问题,看似与课文内容无关,然而教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对研读全文的价值,果断地改变了原先的设计,跟着学生的问题走,不仅牵一发而“通”了全文,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鼓励了他们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

五、反思课堂中“学生参与度”

上完一节课后,教师应该反思学生都参与了吗?学到了什么?学得快乐吗?不但要关注“优等生”参与了,更要创设机会让“后进生”参于。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大部分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不能把话语权总递给那些思维灵活的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坡度性,“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应有不同的发展”这是课改提出的要求,教师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即使有些问题对优生来讲是很容易的,但是只要能让全体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从思考中获得收获才是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的良方。

我们往往关注教学设计,感慨于自己哪个环节设计好,课堂应当怎样引导更能体现出教学设计的完美。而很少去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对学生内在情感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敏锐察觉,忽视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师要千方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为课堂是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的民主,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执教某些课文时,可以通过画、讲、演、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创设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生理空间,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参与,充分展示自我、释放豪情、显露潜能,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因此,课堂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宗旨,也是我们反思的重点。

教师要养成乐于反思习惯,把教学中的感触感悟、失败教训、成功经验,记录在案,用来指导或启发今后的教学。但又不能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而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必须抓住“反思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通过有效教学反思,使每位教师明确反思的内容和方式,力争将每一位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从而促进反思型教师的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超群.让反思伴我们成长[J].语文教学通讯,2011,(06):55.

[2]黄建华.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J].小学教学参考,2013,(09):24.

上一篇:零售主管行长述职报告下一篇:护士礼仪与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