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三五交通规划

2024-10-23

成都十三五交通规划(共9篇)(共9篇)

1.成都十三五交通规划 篇一

“十三五”节能规划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企业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求。为此,今年我公司围绕企业经营管理、技术革新和节能降耗目标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认真贯彻《节能法》和《节能条例》为根本,狠抓基础管理工作

第一、坚持抓好能源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使能源管理工作按部就班有序展开。在节能组织上我们建立了由主管经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基层人员的三级能源管理网络,建立了节能降耗领导小组,把能源管理工作覆盖到生产班组和基层各个岗位,做到全员参与。在管理制度上,我们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了自己的制度和考核体系,使各项节能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制定科学严谨的量化能耗定额。我们始终把目光放在全市乃至全省一流同类行业的实际运行能耗指标,千方百计调研了第三、坚持抓好基础考核工作。我们坚持把能耗指标与生产计划同步下达、同时考核,使节能降耗成为公司一项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以各生产部门为重点,对水、电、车、油的消耗进行实时监控、日跟踪、周通报、旬分析、月总结,及时发现和调整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生产方案,做到动态监管、事前控制。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多种宣传、培训、激励措施,提高全员的节能意识,充分调动一线职工主动参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出谋划策,使节能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二、向科技要节约,靠技术进步降能耗

我们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增加效益、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科技进步,实现内涵发展,使节能工作贯彻到基层。

第一、推广应用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节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拓展节能降耗思路。在以往的日常工作中,通常我们主要关注本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情况,随着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把其他行业一些实用的新产品新成果应用到我们的实际生产中来,也为我们的节能降耗带来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节能重点,细化管理措施

第一、公司各部门相应成立了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节能措施和管理办法,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同时,也为实现控制能耗成本、抑制能耗增长过快的经营管理目标,为下一步建立节约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相关管理制度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公司各部门着重加强了对水、电、车、油及办公用品等设施物资供应管理,并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努力实现无纸化办公,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夏季空调温度保持不低于26摄氏度。使今年水电消耗同比分别下降23%、12.3%,行政物料消耗在去年基础上下降5%。

第三、公司各部门还制定节能降耗指标考核细则,将能耗指标纳入各部门的考核之中,层层分解落实目标,将节能降耗工作引入长效机制,避免了只追求任务目标的短期行为,保证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使节能降耗工作能着眼于企业的长远目标和利益。

回顾往年开展的节能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节能降耗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深化管理,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要进一步增强全员的节能意识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完善公司节能降耗的考核与奖惩机制,将节能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节能降耗。跳出原有的条条框框,拓展思路。

新潮家化洗涤用品有限公司

2017年5月22日

2.成都十三五交通规划 篇二

2016年是“十三五”的第一年,今年是规划年。五年规划的体系性很强,在国家总体规划之下,有区域规划,有专项规划,各地各级政府都有分别规划,各级政府里的部门分别规划,产业园区、国有企业等也会制定同步的规划。如此多的“十三五”规划即将在今年出台,它们必将各有侧重,但同属“十三五”规划,时间属性一致,国家大环境一致,也一定会有关注点的重叠。

本刊致力于推动中国产业和社会信息化,专注于报道与之相关的人物、政策、技术、产品、案例和理论,为读者梳理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我们从信息化的视角来解读时代特点,提炼出四个关键词——智能制造、互联网+、自主可控和一带一路,分析它们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的意义,并选编相关的文件、行业标准和案例作为“链接”材料,希望为正在制定各种“十三五”规划的读者提供参考。

智能制造

不只机器 人 , 轨道交通 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等,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产品都将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

在工信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着手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思路不同,这份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弱化了“五年”规划的时间限制,直接考虑的是未来十年的工业发展政策。这一规划的时间跨度 将覆盖“ 十三五” 和“十四五”,属于中长期规划。

“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是由中国工程院最先提出的,具体是在提交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份命名为《关于制定“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建议》当中。

近年来,在制造业的诸多前沿领域,中国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都是依靠进口。2013年中国已是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家,但现在80%的机器人是进口的;近年来,中国财政一直在加大对数控机床研发的投入,但80%的高端数控机床至今依赖进口。

2011年以来,美、英、德等国都启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计划和规划的大背景下,欧美多国正逐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抢占制造业的国际市场。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同年底,中国工程院将完整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的报告提交至中央高层,其中就包括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建议。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技术、核心技术 和关键元 器件都受 制于人,而要成为制造强国,就必须将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作为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并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占据核心位置。

据有关专家介绍,中国工程院提交的报告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以美、德、日、英等主要工业化国家为参考,建立由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业评价体系,并由此作出预测,中国有望在2025年进入世界制造业第二方阵当中,2035年将提升至第二方阵前列,到2045年则将跨入包括美、德、日等国的第一方阵,至此将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在国务院 副总理马 凯亲自部署下,工信部等方面于2014年初开始 着手编制 “中国制 造2025”,并于今年全国两会前提交至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在这份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的文件中,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20多个部委以及50多名院士参与编制,核心在于提出中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3个十年“三步走”战略,并重点对第一个十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文件将明确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来解决中国制造业的高端技术、核心技术薄 弱等问题 , 主要形式是由政府主导,在现有的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产业联盟来推动。并将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围绕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事实上,“中国制造2025”只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第一步。据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大致需要30年,分三步走,“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不同于我 们熟悉的 五年规划,这个规划年限将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在第一个十年里,将首先出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年行动计划。据了解到,这一计划 将着力突 破工业机 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推进产业化。

虽然中央层面的行动计划尚未出台,但这个弱化“五年”期限的规划概念已经率先在地方得到了实践。3月,天津市政府发布了“天津市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这一计划着重对发展机器人整机及配套零部件进行了规划,未来三年天津市将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用先进材料与加工技术等。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也制定了“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

据了解,由工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起草的《中国制造2025》即将上报至国务院、并有望在年中发布。 可以预计 《中国制 造2 0 2 5》和今年九、十月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必将强调两个方向: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另外像基础建设工程、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重大项目建设,也属于重点方向。

互联网+

4月13日,中共上海市委举行常委学习会,听取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专题辅导报告。

一个半小时的辅导报告中,马化腾阐述了他对于“互联网+”时代的认知和实践,并结合案例对互联网在交通、媒体、金融、汽车、政务与民生等领域的创新探索进行了介绍。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主持学习会并指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与“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紧密相连,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主动适应和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应当看到,‘互联网+’代表着未来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形态变化的趋势,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趋势,其发展之迅速、影响之深远,远超想象。‘互联网+’对各行各业正在或将要进行革命性的再造,对于这种再造,我们的已知部分远远小于未知。我们必须立足这样的大背景,研究谋划和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上海市的“十三五”规划智囊团中除了传统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等兰贝格、德勤、安永等国际咨询机构外,还首次出现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将成为上海“十三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互联网深入应用,特别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发展与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渗透,信息技术推动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形成日益收到关注。创新形态的演变也推动了互联网形态、信息通信技术形态的演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在与知识社会创新2.0形态的互动中也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形态的演变,涌现出Web2.0、开源软件、微观装配等创新2.0的典型案例以及创客、威客、众筹和AIP、Fab Lab等创新2.0典型模式。

由此,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提出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和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机遇,简政放权、强化法治、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并出台一系列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举措。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也就具有了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时代特征的内涵。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 促进国民 经济提质 增效升级。同时 , 全力推进 创新、创业,全面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进入创新2.0时代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润喜说:“以前的互联网还 只是作为 一个外在 工具,当今互联网已经作为核心引擎,推动社会创新。也就是说,以前大家把互联网当作轮胎,但其实它是发动机。”

的确,一个“+”号,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远。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就像曾润喜所指出的,传统产业依旧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

工具的最 大特点是 被动。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这就是工具的特征。工具化是工业3.0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在这个阶段,互联网作为具有革命性的工具,扩大和提升了信息交流的空间和速度,从而让传统产业不仅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而且使得消费效率获得极大提升,但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加入而改变,这是“+互联网”的概念。

进入信息社会和工业4.0时代,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递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还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这个时候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 为矛盾主 体 , 将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革命性改造,也就是所谓的“互联网+”。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我们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信息社会的门槛,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互联网+”和互联网经济应当也必将成为各大部委和地方政府“十三五”规划的重头戏。

自主可控

仔细分析研究近年来的信息安全新问题和新趋势可以发现,从上到下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行业相关组织都达成一项共识,自主可控是当前和“十三五”保障信息化建设和实现网络安全的立足之本。一方面我国在一些核心的政府、金融、军队等领域正在进行相关IT设备更换,另一方面在研发、技术升级换代过程中,企业都非常重视自主可控这一重要市场机遇。

自斯诺登事件曝光后相关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可以预期这些将会体现到相关政策制定当中去。随着有关自主可控的政策逐渐明确,信息安全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一方面会带来中国IT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有技术实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本土厂商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攀升,竞争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将逐步降低,国产化替代机会凸显。在未来几年中,为应对这种状况,国外厂商与中国公司的合资和合作将日益普遍。这些合作将从过去几年的贴牌、分销等简单模式,走向更深入的层面。

另一方面,这也将给一些国内企业的研发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争取在上述领域获得替代的机会。在云计算领域,包括阿里、百度等在内的云计算企业已经开始步入欧美市场;随着各行各业相关数据的开发利用和分析越来越多,采用国产数据库设备和软件也是众望所归,人大金仓、上海引跑科技等企业都在进行相关的尝试。目前瞄准自主可控市场机会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完成替代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因此需要企业在战略规划和研发投入上多下功夫。

数据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国产软件和国外厂商差距甚远。人大金仓总裁任永杰博士表示,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成熟度有差距;产品核心技术、功能有待完善;高端平台性能差距明显;产品链不健全;国产品牌的用户接受程度低;市场占有率低,在全球市场没有位置。在他看来,国内企业要完成自主可控的使命,就要坚定信心,坚持不移地发展国产数据库;抛弃幻想,做好付出巨大努力,长期发展的思想准备;建立开放竞争的环境,持续给予支持。要把支持国产数据库发展作为国家基础软件发展重点,资金、政策、市场支持三管齐下支持国产数据库发展。

今天,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问题比如移动安全、远程医疗安全事件,不断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这充分说明了IT和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和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紧密契合,信息化和政府部门、制造业的结合,诞生了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这样全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产业链,必然会产生新的需求。今天,网络安全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那种一网一线一终端的要求,而是有了更多新的挑战。自主可控是我国对当下的网络环境做出基本判断后进行的战略决策,将深刻影响到我国未来数年信息化的发展。

一带一路

中国自古的丝绸之路,就为打通沿路商贸创造了不少互惠互利的故事。如今“一带一路”的提出,又将再次形成新的连接国内外利益共同体的新通路。与此同时,“一带一路”还将大幅度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率先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亚洲基础 设施投资 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 )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金融业普遍认为,2015年成立亚投行会成为“一带一路”行动的资金来源之一。

同时在国内各地即将推出新一轮“十三五”规划之际,应该充分考虑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更好的通过新政,提升各地经济发展,强化优势产业,完善区域布局。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 部、商务 部联合发 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 的愿景与 行动》,对中国各地的开放态势给出了指导。

西北、东 北地区。 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 口作用 , 深化与中 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西南地区。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构建面向东盟区域的国际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 舟山群岛 新区建设 ,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 台、大连 、福州、 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内陆地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支持郑州、西安等内陆城市建设航空港、国际陆港,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

与此同时 , 随着各地“十三五”规划的酝酿,不少地方都表示不愿意缺席“一带一路”,并为积极融入做着准备。

不只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等,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产品都将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方向。

《中国制造2025》和今年九、十月间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必将强调两个方向: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生产性服务业。

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将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革命性改造。

自主可控是当前和“十三五”保障信息化建设和实现网络安全的立足之本。

链接01 制定“十三五”规划也要信息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11月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发出一份《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用好各类信息技术平台,借助微博、微信、网络、电视、报刊等信息平台,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吸纳社会各界代表参与规划重大问题的咨询论证,使规划编制成为公众参与的过程和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使规划编制既有利于明晰政府职能,又有利于引导市场和服务公众。”

这份文件要求,各地制定的“十三五”规划要写入增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的支撑引导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城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研究提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洪、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结合村庄布局和农村生产生活需求,因地制宜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思路与要求。”

产业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准确分析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优化开发区域的市县,要着眼于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向优质、高效转变”;“重点开发区域的市县,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链接02 天津发展行动计划侧重先进制造业

2015年2月,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印发了天津市高端装备产业等15个重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印发行动计划的通知写道:行动计划是天津“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促进提质增效,推动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指导各重点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行动计划涉及的15个重点产业包括高端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民用航空、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软件、钢铁、石油化工、食品、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

由天津市工信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发展先进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方案,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的工作已全面展开。15个重点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是此项工作的成果之一。

据天津市工信委介绍,天津未来三至五年发展先进制造业,将以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要任务,以主要行业重大装备自主可控为突破口,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发展,做强天津制造,做优天津质量,唱响天津品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集团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小型创新企业集群。

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集中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在高端装备领域,天津要重点发展大型工程机械、超高压输变电、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装备。

天津计划积极打造对接国际制造业最前沿的合作平台,瞄准德国工业4.0和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围绕信息物理融合系统、3D打印、数字制造等,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模式中国化和天津化,推动中-德、中-美先进制造领域产业和产品研发合作,建设中德科技园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要积极打造支撑先进制造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充分借重首都资源,围绕先进制造业的重点方向和创新链的缺失环节,打造机器人、民用航空、海工装备等产业技术研发制造平台,新建50个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推动引进50家大院大所;要积极打造产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充分用好国家未来科技城、863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一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区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推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落地;要积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端产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支撑性装备为重点,实施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海洋工程、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生物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和制造业信息化“10+1”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攻克100项关键技术,新增发明专利1000个,开发杀手锏产品200个,其中,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民族品牌”20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天津智造”产品30个,提升本市先进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根据规划,天津市将确立天津先进制造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先位置思考、谋划和推进,用好北京创新优势、天津先进制造优势、河北产业配套优势,坚持双城联动、区域一体、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进产业规划统筹衔接、产业发展对接协作,为打造天津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提供重要支撑。

链接03 沙集模式:互联网+农户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会议认为,“三农”工作是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必须保持抓农业劲头不松、投入不减、深化改革步伐不停,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农业搭上“互联网+”列车是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必备法宝。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重要节点,消费需求正在变化升级,农业亟需告别以往粗放、低效的生产方式,搭上与现代技术集合的高速列车。“土”农业已然站在了新潮“互联网+”的风口之上。

电商下乡是“互联网+农业”最为活跃的领域。在网络巨头企业推动下,“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体系逐渐成型,互联网正在突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枷锁。阿里巴巴、京东和苏宁等公司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正在将“电商下乡”落实到行动,他们依靠企业现有资源和优势与政府及地方企业合作,在县、村建立运营体系,通过投资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乡村配送体系,激活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创新农村代购服务,进而促进农民提高收入、增加就业。人们津津乐道的“沙集现象”就是其中的成功典范。

“沙集现象”特指沙集农民网商自发式产生、裂变式成长、包容性发展的现象。自发式产生,指沙集农民从一开始创办网店开展在线销售及相关加工业的产生与初期的成长,基本是依靠当地农民自组织的力量,自发式的萌芽和涌现;裂变式成长,是指从2006年沙集镇东风村的第一个农民网商出现,到几年间全镇发展到3000多家网商,主要靠细胞裂变式的简单复制而获得整体规模的快速发展;包容性增长,是指依托第三方市场化的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草根农民能够其他网商一样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便捷和商业机会,另一方面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到电子商务创业和发展中来。

“沙集现象”的出现直接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在过去“公司+农户”结构下,农户往往是被公司牵着鼻子走的弱势群体,公司控制农户,与农户争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大部分掌握在公司的手里,在和公司建立经济联系的过程中,农户由信息弱势造成市场弱势的情况是常见的事实。

“沙集模式”带来了结构性的变化:它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加了“网络”这一大要素。农户在自己家中,通过市场化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直接去对接市场。解决农民信息弱势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下子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并且,供需双方无需经由第三方中介,这是以最直接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互联网在给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带来效益和便利店同时,也为全社会提供一个巨大的创新和创业空间,而不仅仅是广大农民。

链接04 “村村乐”的刷墙故事

就像上个世纪末,从国外归来的“海龟”发现中国这块未开垦的互联网处女地一样,现在很多人兴奋地一头扎进乡村。除了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巨头,还有更多的嗅到了商机的创业者们。

“为人们找到每一亩田地上的农产品”的一亩田北京总部最近门庭若市,相关部委和地方部门纷至沓来,参观考察,寻求合作;分类信息平台赶集网将精力转向农民工招聘后,为期带来的收入一年竟达8亿元;互联网分析师开始每天下田寻找商机做生鲜电商??大批创业者跳进农民的田间地头,期待可以用互联网改变这片处女地。

村村乐一个普通的O2O农村网站,在它出现之前,没人会认为,农村刷墙是如此大的一桩大生意。

村村乐运营了五年,目前每年的收入和业绩都有几千万,市场估值达到10亿元,成为众多VC追逐的对象,也有了中国农村第一社区的称号。

村村乐创始人胡伟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一直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为乡里乡亲们提供点服务。村村乐的运营有线上和线下两块。

线上运营部分主要是招募网络村官。一个用户登陆网站之后,如果这个村庄还没有人认领网络村官,他就可以注册并且申请认证。实名认证之后,你就可以当这个村网站的管理员,也就是村村乐的网络村官。几年下来,一共招募有20万个网络村官,这些人就是村村乐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

线下运营部分就是农村市场推广。有了这20万的村官,村村乐就成了最落地的中国农村市场推广渠道了,并且结合着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契机,迅速把业务做了起来,并且做出了规模。而这些业务看上去都有些土气,比如墙体广告、横幅广告、村委广播和宣传栏推广等。

其中墙体广告是最大一块业务,每个村至少三面墙,周期至少三个月。利用公路两旁的墙面,或者住宅房墙壁,进行彩色防水涂料颜料绘制成各式各样的宣传内容,或用喷绘布或喷绘膜制成广告图案。

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业务撑起了村村乐高速发展。4年前村村乐创立时,农村与城市的互联网鸿沟还是比较大的,农村互联网市场还是竞争相对不激烈的蓝海市场。村村乐一直想利用网络为服务三农做点事情,然后就一直认真坚持去做。目前,村村乐已经覆盖了80%以上的农村,并且增速依然很大。

有意思的是,村村乐还意外成为了国内最大的寻人平台,每天都有大量的真实的找人信息在平台上发布。而且很多人在村村乐上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小学同学或老战友等,甚至有些台湾老兵通过自己的律师来委托村村乐找人。

村村乐的中国农村推广渠道业务已经做的非常成熟了,随着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的火爆,村村乐也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村村乐超市。村村乐计划先投资2亿元在1万个村庄做试点,整合1万个农村的小卖部,运营规范后在全国60多万个农村进行放大。

“互联网+三农”为在信息网络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在传统农业、落后农村、弱势农民在奔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互联网+”无疑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链接05 云计算安全国标“落地”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党政机关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机制,安全审查的两个基础标准GB/T 31167-2014以及GB/T 31168-2014正式颁布,并于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目前为止我国首次正式颁布的两部国家级云计算安全标准。

在当前云计算逐渐进入各行各业的背景下,如何确保网络安全至关重要。自2013年起,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已开始组织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四川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等众多机构,共同参与制定党政机关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的相关标准,并于2014年5月份启动了“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管理”试点,旨在针对党政机关使用的云计算服务实施安全审查。

目前,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已经从政策层面走向落地层面,云服务更是其中重要的实践对象。在我国《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 31168-2014)制定过程中,美国Fed RAMP(联邦风险和授权管理计划)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在美国,美国总务管理局负责联邦政府采购,美国国家安全局与国土安全部分别负责军口和民口的政府采购工作,这三个部门联合成立一个管理机构,下设管理办公室,由第三方的评估机构对云计算服务商进行测评,测评通过后,供应商会被授权进入采购清单。此后,联邦政府部门使用的所有云计算服务都要从这个清单里选择。

参照美国的Fed RAMP,我国正在建立党政机关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体系,其中之一就是《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其将与另一部国家级的云计算安全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GB/T 31167-2014)共同构成我国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标准。

目前,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对数据和业务系统的控制减弱,责任难以界定,可能产生司法管辖权问题,数据所有权保障面临风险,数据保护更加困难,数据残留,对服务商的过度依赖。特别是很多云服务商从硬件平台、云计算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都是用的国外产品,并不是说国外产品就一定不安全,但长期以来很多标准和测评工作只关心安全功能,而忽视了供应链安全。从现在开始,安全保障能力将成为标准关注的重点。

在上述云计算安全标准中,特别对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提出了基本要求,比如安全管理责任不变、资源的所有权不变、司法管辖关系不变、安全管理水平不变、坚持先审后用原则。此外《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还特别关注系统开发与供应链安全、系统与通信保护、访问控制、配置管理等十大重点安全问题。

更明确地说,国家关于云计算的两项标准分别对应的是云计算安全指南以及云计算安全要求。GB/T 31167-2014的读者是党政部门。党政机关考虑要使用云计算服务时,要参照安全指南的要求,分析拟迁移到云平台上的业务和数据的重要程度、敏感程度,以决定是否适合迁移到云平台,还要确定如何迁移、如何选择服务商等事项。GB/T 31168-2014的读者是云计算服务商和测评机构。云服务商准备给政务部门提供服务时,要落实安全能力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并提出申请。政府的办公室会组织相关的测评机构,按照这个标准对云服务商进行测评,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云服务将有一套标准化的操作规则。

在云计算国家标准“落地”之前,“可信云服务认证”在中国云计算市场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时间追溯到2013年5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三大电信运营商、主要互联网企业和设备提供商组成的“可信云服务工作组”正式成立,该工作组制定了《云计算服务协议参考框架》标准和“可信云服务系列评估方法”,并开展“可信云服务认证”.

据了解,“可信云服务认证”是我国目前唯一针对云服务的权威认证体系,由数据中心联盟和云计算发展与政策论坛联合组织。而2014年7月召开的2014可信云服务大会宣布,有19家云服务商的35项云服务通过了“可信云服务认证”。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可信云服务认证作为行业组织的自发行为,虽然对推动云建设有积极作用,但并不是政府行为,可信云服务认证依据的也不是正式的标准规范。国家标准非常严肃,而且国家标准的实施需要通过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全方位的配合,政府采购管理不能弱化成民间的认证和协议。国家标准与行业组织自发行为不宜混淆,同时国家标准与可信云服务认证目前也没有对接的可能性。

目前“可信云服务工作组”的主要成员包括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三家电信运营商、主要互联网企业和设备提供商。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可信云服务主要针对云计算领域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即信息通讯行业的云计算发展建立了督促和自律的云服务质量评估体系。而云计算安全国家标准的出台则是为了支撑国家要推行的重要管理制度,是为政府监管、行业规范和产业发展提供助力,确保了政府能够采购和使用安全、自主可控的云服务。

显然,在云计算安全国家标准诞生并“落地”之后,政府采购企业云服务的准入门槛将会提高,一些之前符合行业认证的企业很可能并不具备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不符合云计算安全国家标准,从而错失政府采购中标名录。

可以预见,云计算安全国家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将造成云服务产业格局的变动。党政机关会根据GB/T311672014来规范此前的采购策略,同时云服务供应商也会参考GB/T31168-2014安全要求来增强安全保障和安全服务能力。届时更多的云服务供应商将成为国家云计算标准急先锋,打造出更多符合国家标准的云产品,政府部门也将享受更加安全、自主可控的云服务。

链接06 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发展

2015年4月14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评估,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80位以后。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带宽,这方面我们的潜力很大,空间也很大。”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的致辞中讲到:“网络基础设施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加强互联网领域的交流合作,必须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方愿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加快网络设施、通信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提升宽带水平,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架设通达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目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正在积极筹建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成为重点投资领域。”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优先领域。具体工作包括: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

链接07 湖南省“三大行动”

长江经济带作为“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之一,将积极发挥交通衔接作用,这为湖南省带来了极大的机遇。湖南也为此开始了陆续的部署。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今年,湖南省将突出实施“基础设施升级、新型城镇化提质、融资模式创新”“三大行动”,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

湖南省将推进“511”重点投资计划(涵盖50个重大工程、1000个重点项目、1万亿元的重点投资),突出实施“三大行动”。

基础设施升级行动,将努力构筑交通、能源、信息、水利“四网”。其中,交通网重点抓好武靖高速,湘江、沅水等高等级航道,蒙华、怀邵衡、黔张常等铁路,长沙磁悬浮、张家界机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能源网突出抓好风电、光伏、水(地)热等清洁能源点和特高压输电、天然气长输管道等能源通道建设;重点抓好“气化湖南”等重大项目。信息网将推进云计算平台等重大专项,重点抓好4G无线网络、宽带提速、老城区光纤改造等重大项目。水利网重点推进涔天河和莽山水库扩建,抓好城市防洪圈、中小河流治理等建设,完成360万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

新型城镇化提质行动,预期投资2500亿元。提升地上设施承载功能,打造出行便利、环境良好的新型城市;加大“两房两棚”投入。提升地下设施配套功能,重点改造和新建城市排水防涝管网2600公里、供水管网1500公里,新建燃气主干管和改造老旧管网3000公里,新增管道燃气用户35万户。

融资模式创新行动,将优化政府投资,增加政府债券和专项债券额度,扩大创业投资基金规模。探索建立省级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基金。激活民间投资,在收费公路、污水垃圾处理等经营性领域,选择一批项目开展PPP试点;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扩大招商引资,推行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价值链等招商新模式,积极吸引外资落户。

链接08 甘肃省“交通突破”

西部地区是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在“一带一路”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从2015年起,用6年时间,举全省之力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

《方案》指出,从今年起,甘肃省将用6年时间,集中力量开展“6873”交通突破行动,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建设5000亿元、铁路建设3000亿元、民航建设400亿元),建成公路、铁路70000公里以上(公路67000公里、铁路3400公里),实现全省对内对外公路畅通、铁路连通、航路开通3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交通发展不足的问题。

公路畅通突破目标。全省骨干公路网全部建成,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省际出口公路畅通、口岸公路畅通。

铁路连通突破目标。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的高速铁路基本建成,打造以兰州为中心的国际化、现代化铁路综合交通中心,构建兰州、白银、武威、金昌、张掖、定西、天水等城市同城化格局,形成发达完善的快速铁路运输通道、现代物流运输通道、文化传承旅游运输通道、保障有力的安全运输通道。

航路开通突破目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重要节点城市航线开通,与国内省会城市和重要旅游、商贸城市航线直通,实现市州民航全覆盖、县级城市单元覆盖率达到85%。

3.“十三五”规划三个问句 篇三

今年是“规划年”,既是“十二五”收官,亦是“十三五”筹划。

当下的宏观经济情况并不乐观,“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等国家战略必须成为新增长极,如何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此加以充分谋划、有效布局,且如何增强规划在下一个五年中的可执行性,均是棘手问题。

总体上,“十三五”规划将面对三个问句:一是如何说清“走出去”的钱从哪儿来,国内需求和“走出去”资金如何平衡利用?二是能否一改之前对投资忌讳莫深的态度,科学理顺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如何确定“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做到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

三个问句回答好了,下一个五年或许会走得更稳、更扎实。

“走出去”的钱从哪来

“十三五”区别于“十二五”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国家对企业和资本“走出去”的态度、方式的改变。

早年,我国强调韬光养晦,经济活动与境外国家之间存有一层“防火墙”,即便提倡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但始终与外界存在隔绝。期间,我国走过一段漫长的“引进来”岁月,并在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开始尝试抵御“引进来”可能带来的全球经济冲击。

如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思索“走出去”寻找新增长极这一新课题。我们面临的问题将不再是抵御冲击,而是如何“走出去”影响世界,展现大国风范,扛起大国责任。

这其中,资金问题可谓主要难点——“走出去”的钱从哪来?

去年北京APEC会议召开至今,我国在全球合作以及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中“许诺”出了上千亿美元的资金安排。但事实上,我国境内大到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小到农民工子女教育、医疗改革等民生工程,都对资金充满了渴望。由此,“十三五”规划该如何平衡好资金的内外需求?

最热的答案,莫过于动用我国现有的近4万亿元外汇储备,强化其多元化投资。

因此,注册资本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就由外汇储备、中投公司和进出口银行、国开行共同出资,其首期100亿美元资本金中,外储投入65亿美元,为最大出资方。同样,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其中国出资部分也基本由外储“扛大旗”。

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中投公司以外储注资成立时,其2000亿美元注册资本是通过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央行购买等值外汇来分期注入的,而非凭空派生货币。

但现今各种战略性资金安排或很少依照上述规矩,丝路基金、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等均有外汇储备直接注资。

毋庸置疑,“走出去”意在提升综合国力、寻找经济新增长极,但目前国内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扶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医疗和教育改革等诸多民生问题,应当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综合考量。

当下,建议多以财政资金为种子来引导民间资本、商业资本进入,避免顾此失彼。

再看投资的重要性

“十三五”规划涉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应该重新审视投资的作用。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实现多目标发展和“走出去”的夙愿,还需要提振决心和信心,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多目标发展进行很好的梳理,使其成为有效的奋斗方向,而非空谈。

这其中,核心目标还在于稳增长,尤其五年规划这一中长期指导意见,更应强调增长、强调供给。

近两年来,一部分人对投资一词避而不谈,“恐投症”蔓延,转而寄希望于以消费来提升内需,忽略了投资在中短期稳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缺乏投资,消费是无源之水,只能维持经济发展现状。经济要增长,依赖于能否实现和促进必要的投资。

例如,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就非常重要,既需要政府的组织和规划,也需要通过PPP等形式来加大民资参与;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民生建设亦非常关键,需要更多的市场化规则,在政府给予扶持基金等方面,更多交由市场来选择,一改过去“政府决定赢家”的做法。

再例如,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亦需要进一步投资,且规模不可小觑。

改革开放初期,为降低工业化的实现成本,我国走过一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五小企业”的历程,上马了一大批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和小火电企业,隔断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原本相辅相成的关系,造成了两者长期不配套的特殊国情。

这使得作为现代工业化、信息化基础的新型城镇化,推进难度骤升、“补课”成本攀高,大量民生投资亟待落实。

因而“十三五”规划中,既需要重新审视投资的作用,还需要解决投多少、谁来投、投向哪里等关键问题。投多少,关乎宏观结构调整;谁来投,要捋顺政府与民间投资在不同领域的轻重占比;投向哪,则是既要契合国家对外战略又要顾及民生工程的平衡艺术。

GDP增速的困惑

“十三五”规划中,GDP增速目标如何确定也是难题之一。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曾对外表示,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的要求来看,如果2015年GDP增速能够实现7%,则“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速必须达到6.56%左右。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总值140667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多数估算认为,“十三五”期间GDP增速或在6.5%底线之上,但超过7%的概率不大。

4.十三五规划请示 篇四

碗窑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供水、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工程,总库容2.228亿m3,是我市城乡饮用水安全工程主水源和重点防洪骨干工程之一。水库自90年代建成以来,为全市防汛防旱、农田灌溉、城乡居民饮水等作出了突出贡献。碗窑水库大坝是我省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出现了一些部位碾压混凝土层面结合不良、坝体坝基渗漏较大等问题,20XX年6月,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大坝安全鉴定,碗窑水库大坝属于“二类坝”,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对水库进行加固改造。鉴于上述情况,特要求将碗窑水库加固改造工程列入江山市“十三五”水利规划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内容。

妥否,请示复。

附件:江山市碗窑水库加固改造工程基本情况

江山市碗窑水库管理局

5.济南十三五规划 篇五

(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篇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四章 工作导向

第二篇 坚持创新聚焦,培育省会经济新优势

第五章 打造经济中心

第六章 打造金融中心

第七章 打造物流中心

第八章 打造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篇 坚持协调融合,构建均衡发展新格局

第九章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第十章 加快推进携河发展

第十一章 建设南部生态功能保护区

第十二章 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第十三章 健全基础设施体系

第四篇 坚持绿色低碳,展现生态泉城新形象

第十四章 优化主体功能分区

第十五章 坚决打好治霾攻坚战

第十六章 破解交通拥堵难题

第十七章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八章 大力整治城乡环境

第十九章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第二十章 保护发扬泉城特色

第二十一章 推进低碳循环发展

第二十二章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第五篇 坚持改革开放,塑造科学发展新体制

第二十三章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第二十四章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二十五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二十六章 打造多元开放格局

第二十七章 提高“引进来”质量

第二十八章 加快“走出去”步伐

第二十九章 扩大区域交流合作

第六篇 坚持共建共享,开创和谐包容新局面

第三十章 提前完成脱贫任务

第三十一章 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三十二章 促进就业鼓励创业

第三十三章 织好民生保障安全网

第三十四章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第三十五章 打造区域文化强市

第三十六章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第七篇 强化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实现

第三十七章 强化组织领导

第三十八章 强化项目支撑

第三十九章 强化要素保障

第四十章 完善实施机制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改革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更好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走在全省前列作为奋斗目标,以“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作为具体实践,深入分析现实基础,科学确定目标定位,积极创新工作路径,努力实现发展新跨越。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济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奠定长远发展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市始终坚持将中央、省决策部署与济南实际相结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全力办好有利于发展全局的大事、市场关注的要事和群众期盼的实事,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跨越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2015年达到6100.2亿元,是2010年的1.6倍,人均13795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2%,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6%,进出口规模明显增加。5年来生产总值增速逐步达到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大幅前移到全省前列。

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服务经济优势更加突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4%,物流、商务、软件信息、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2%。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居全省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于全省1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60%以上,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宏济堂“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粮食生产连续13年丰收,省会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城乡建设力度加大。市内六区和三县一市建成区面积496.7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中央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泉城特色标志区功能品质显著提升,西客站、华山等片区开发初具规模,11个小城镇列为省级示范镇,市级文明生态村达到3300个。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和公交都市建设稳步推进,高速公路实现县区全通达,城市轨道交通R1线工程全面开工,高快一体快速路网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城区新增供热面积3890万平方米,新建燃气管线760公里,改造供水低压片区60余处,完成户表改造65万户,农村基本普及自来水,固定互联网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80%,创建成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区域联动实现突破。市对县(市)区分类指导力度持续加大,县区结对帮扶全面启动。5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500亿元,10个县(市)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5亿元,历下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居全省前列。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沿黄新区规划策划启动,黄河北地区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迈向一体化,济南、莱芜两市在交通、民生等部分领域实现同城化。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服务全面推行,审批和收费事项大幅减少,营商环境达到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国企改革积极推进,44家困难国企帮扶解困取得显著成效。财政专项资金市场化运作力度加大,全市上市企业达3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占全省的1/5。引资引技引智成效突出,共到账外资66.5亿美元,累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50名,总部企业达到73家。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步伐加快,在综合保税区建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水生态文明市创建取得重要成果,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海绵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入围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完成河道整治380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2%,山体生态修复暨山体公园建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南部山区保护力度加大,泉群连续12年喷涌,整合成立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并创建成为全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3届泉水节。耕地面积保持稳定,入围全国首批节水型城市。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关停腾退工业企业24家,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顺利完成。

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86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081元,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2.6%,均快于生产总值增速。新增城镇就业85.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1万人,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人人享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5万户城镇居民告别棚户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教育改革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实现零择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成功举办第10届中国艺术节、第3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体育工作实现新突破,行政村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发布施行,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成为全国唯一的政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行,在全国率先建成5级农民工服务网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民素质显著提高,“泉城义工”入围10个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依法治市和平安创建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完善,军地军民关系更加和谐交融。

同时也要看到,“十二五”时期个别指标完成不够理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动力转换步伐不快,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等短板依然突出;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难度加大;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县域经济实力仍然薄弱;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有待加强,群众对雾霾频发和交通拥堵反映强烈;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均衡,部分群众依然贫困;社会诚信缺失较为突出,法治建设亟待加强。文件下载: 公开方式: 公开范围: 相关文件下载主动公开 面向社会

公开时限: 责任单位:

6.十三五规划(设备科) 篇六

2015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医院积极推进医院建设再次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卫生事业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人民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医院的行政后勤科室,器械科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临床为中心,充分医院各科室配合的重要性。

二、总体目标

加大制度管理的力度、保证医院设备良好运转、增强采购过程透明度,提升设备维修人员、采购人员、库管人员素质,强化制度落实和履行岗位职责,全面提升科室管理水平,发挥器械科在医院的最大效益。

三、主要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设备技术维修管理:1.在本院、呈贡医院、关上医院及豆腐营医院设置维护人员,负责设备维修和检查工作,2.参与新进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

3、按照设备类别及所属科室分工协作,严格执行责任制,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 设备正常运转。

4、对各科医疗设备发生的故障要及时维修和处理,不能及时维修的向使用科室解释说明,需外送修理的需层级审批后再送外修,5、坚持服务临床,急用先修,方便科室,做到下修下送。

6、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维修质量。

(二)设备、耗材采购管理:1.加强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增加采购过程的透明度,拟定设备采购管理工作制度;2.做好呈贡新区医院、本部、关上医院、豆腐营医疗耗材采购工作;3.根据库存情况及临床科室申请,编制每月采购供应计划; 4.严把采购质量关,按通过的采购计划及时与供货商联系,保障物资供应; 5.认真做好采购记录管理和供应商资质的档案管理。

(三)、仓管供应管理:1.在本院及呈贡医院设置固定库管人员,做好库房的日常管理,负责仓库各类医疗仪器、材料、器械等物品的保管和发放工作。

2、依据送货单验收货物,并按类别及时上架建卡。每次发放以后,及时核对实物,掌 握仓库库存情况,避免脱档和积压。

3、贯彻先进先出的发放原则。对所保管物品经常清点,做到帐物相符,防止积压霉烂、生锈、失效,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

4、每季度进行盘点,做好各种统计工作。

5、做好安全工作,经常检查仓库,做好防火、防爆、防盗工作。

四、展望

7.成都十三五交通规划 篇七

日前, 据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长陈伟透露, 工信部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启动。据悉, 2014年我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是:培育龙头企业, 打造完整的产业链;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 打造云计算产业链。

与此同时,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委也在近日表示, 将专项重点支持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解决方案及推广项目3个领域。

业内专家表示, 随着云计算“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落地, 产业发展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期。云计算产业在我国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 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这一渠道为云计算产业打开更广阔的发展大门。

根据此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云计算白皮书》显示, 目前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仍处于低总量, 高增长的产业初期阶段。据估计, 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 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 但仍达到36%, 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将对我国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和深远的影响。相关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受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其产业链的激活将使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开发、产品创新等多方面带来很强的激励作用。此外, 云计算产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决策层鼓励信息消费的大背景下, 云计算产业将在未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资本市场在日后将会对云计算产业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上述分析师进一步表示, 随着云计算“十三五”规划的启动, 云计算产业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因此也将更加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8.“十三五规划”的律动 篇八

“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与发布,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贵刊继第三期《“十三五”:中国经济新突破》全面解读“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和伟大意义之后,本期今日视点《“十三五”的“中国愿景”》和特别报道《“十三五规划”决胜百年目标》就建立世界工业强国、未来经济走势、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就业更多自主选择、互联网改变中国以及决胜百年目标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报道,呈现出“十三五规划”的律动。

“十三五”为中国新型工业化以及“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制定了明确的路线、确定了中国经济在五年内保持年均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十三五”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四大板块”,“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協同发展为三大支撑,统筹区域合作、协调发展经济;“十三五”明确要解决5000万人的就业问题,给大学生等就业主体更多的就业选择,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亿众受益;“十三五”强调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互联网+”正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助推产业结构转型,改变人民生活方式;“十三五规划”决胜百年目标,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以增强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举全国之力实现消除极端贫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前景辉煌、鼓舞人心!

9.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篇九

为促进医药学院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结合我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学院实际,学院对“十二五”期间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学院恪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加强校企战略合作,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促进校企共赢,形成了企业与学校发挥各自教育资源优势,共同、全程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长效机制。

(一)人才培养

1.突出“校企相融,产学互动”办学特色,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依托企业、立足行业、面向全国、围绕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努力探索企业办职业教育的规律,发挥校企一体化的办学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新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实践并形成了“2+1”、订单式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教学链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产业产品链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切性和实效性,在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院积极联系拓展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专业特点要求,经实地考察协商,自2011年以来新签或续签校企合作协议书(有效期 三年)的企业达26家,使学院校企合作单位达56家,能满足学院各专业认识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求。学院在行业内部还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我省的行业——**、魏桥创业、**、恒邦冶炼等公司培养了大批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员工,为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2.强化校企紧密合作,开展工学深度融合

学院依托集团的雄厚经济实力和社会资源,将学院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建设规划,与企业共建、共用教学、实习实训和生活设施,扩充了学院的教学设备,满足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要求,使校企双方实现了在人才培养中学院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院开设的2*个专业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专业与企业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方向,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内涵融入到教育教学实施过程,多途径、多形式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着力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到企业后上手快,工作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

(二)内涵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突出行业特色

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框架,围绕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以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充分融合相关专业,打造形成了冶金化工、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财经等5大专业群。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端人才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导向性、前瞻性、效益性的原则,在全院专业群 中遴选设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应用化工技术5个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完善课程建设,全面开展精品课创建

学院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与核心,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以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形成为主线,进行全面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精品课建设相关的支持政策办法,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人才成长规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精品课创建,形成了教研室、系部和学院三级课程建设管理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学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15门、院级精品课程42门;省高校优秀科研计划项目1项、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课题2项、全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2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1项、省教育厅科研成果4项、院级教科研立项14项。

(四)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一是推进人才引进计划。为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结构,满足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需要,近五年共引进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的教师38人。二是完善职称结构。理顺了职称评审渠道,积极开展教师职称申报和评定工作,成立高校教师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近五年共有19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16人通过了中级职称评审。

2.多措并举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一是外出学习培训。近五年组织6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和省培工作,组织2名教师参加国内访学项目;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外出培训。二是进企业实践。为强化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出台教师进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参加了进企业实践。三是内部培训。通过说课、说专业等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等形式,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3.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学院重新定位教师岗位职责,制定了配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学院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均衡发展,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奠定了建设高职院校合格教师队伍的基础。

4.打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积极发挥校企一体、师资共建的优势,选聘优秀人才到校任教,聘请一线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各专业建立了18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

(五)校企合作

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需求建设相关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并以此为依托组织开展了大量的教研、教改与合作创新活动。学院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并与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教研、科研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依据专业特点和教学培训要求,组织学院教师与相应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实验、实训条件进行改造升级,并对急需项目进行自主研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借助集团教育集团的平台,整合集团各成员单位相关资源,不断增强学院的产学研工作与企业契合度。并通过公司投资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新建、扩建了一批实验、实训场所,使其基本满足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比武竞赛和社会服务、应用技术研发、生产、创业、咨询等功能要求。

(六)管理体制改革

学院的办学特色是“校企相融,产学互动”。学院的管理体制与企业高度相融,精干高效。2011-2014年,学院进一步完善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明确了院系两级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办法,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淘汰机制;加强学生工作改革,实施职业素养教育模式,建立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机制。

学院逐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坚持领导和教师听课和同行评议制度,逐步引入企业和第三方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规范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形成了计划、执行、督导检查、处理反馈的循环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学院总体就业率95%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85%以上,用人企业满意度连续五年达100%。学院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技术比武,不断丰富参与竞赛活动的类型与级别,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七)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1.推进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建立学生竞争力模型,开展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形成大学生教养手册,教会学生“会吃饭”、“能竞争”的两个本事。面向全体学 生开设职业素质教育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题系列讲座,使学生掌握职业素质提升的方法途径,提升学生基础素质;设计开展了每周一次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主题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推介会、人生观价值观讨论等主题班级活动,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导向,创建富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每年一次、为期一个多月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对打造富于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以学术讲座、职业技能竞赛等科技文体艺术十几项精品系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效果显著。

组织学生参加行业、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行业特色、企业文化和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与企业和社会的融合能力。学院的各种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丰富自我的舞台,在培养学生特长和文化艺术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员工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市场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未形成高水平的教科研团队和名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三是学院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现状分析

医药学院始建于1958年,学院办学*年,长期积淀形成了自己的 特色教育教学模式。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6万多各类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并在行业内外成为骨干中坚力量。开展各类培训50万余人次,是中国*业及中国行业著名的技术人才摇篮之一。

(一)宏观政策情况

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明确规定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10月30日,国家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指出,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我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与政府办职业教育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政策。49号文明确指出,“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指出,“2014年研究制定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生均预算内经费拨款标准,2015年全部落实到位,并逐步提高拨款水平”,“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模式,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支持集团化办学、区域合作办学”。2015年2月份,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意见》,《意见》提出全省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标准2016年达到11000元,2017年要达到12000元。尽管该意见还不能完全解决企业办学生均拨款资金来源问题,但是学院享受生均拨款待遇指日可待。这表明企业办学 尤其是央企办职业教育将纳入地方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内,政策保障与政策支持切实可靠,生均拨款将在近期得到实现。对学院而言,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生源情况

我省目前公办高职(专科)院校58所,民办院校19所。我省生源从2008年以后开始下降,2012年到达谷底,2013年开始回升,2018年将到达峰顶,2019年略有下降后进入相对平稳期,为办学提供了稳定的生源保证。学院面向全国19个省份招生,其中80%面向我省招生,我省2013年普通高考生源47.8万人,2014年达到51万人,2015年后均在50万人以上,为学院办学提供了生源保证。随着发展,学院将向教育行政部门积极申请更多招生计划,争取每年3500—4000人计划。同时学院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保障生源,加强与有色强省、大省的部分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扩大生源来源渠道。

(三)就业情况

学院是我国首批试办高职院校,长期积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育教学模式,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6万多各类毕业生受企业欢迎并在行业内外成为骨干中坚力量。随着中国行业及我省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的支撑,为学院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的批示精神,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硬件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二)发展战略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更加紧密地服务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行业企业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奋斗目标是全力以赴完成学院“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高起点谋划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经过五年至十年的不懈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省内一流的领军式高职院校。

认真做好集团职教规划,按照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部署,建立适应集团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员工培训体系,培养一流高技能人才,打造一流员工队伍,用3—5年的时间,建成集团公司人才培养的“****”,全面支撑集团公司跨越式发展。具体目标如下:一是由学院牵头,整合集团公司各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筹建集团职业教育集团,构建集团公司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整合集团公司现有培训资源,筹建集团大学,构建公司员工培训体系。

以“关爱学生成长、关心教师发展、关注社会进步”为主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努力营造勤奋好学、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环境,培养师生良好的职业规范、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以“人才强校”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紧紧围绕学校专业群发展,积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 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选树省级、国家级名师,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以专业群发展为重点,根据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要与要求,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整合的步伐,加强专业群核心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品牌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团队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深化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按照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与要求,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发挥央企办学优势,加快集团职教集团建设步伐,促进集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全员参与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

以建成**新校区为突破口,按照我省高职院校设学标准,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集职业教育、培训、科研孵化、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高标准新校区并投入使用,提升学院硬件办学条件,为实现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发展目标

发展总体目标:至2020年,学校办学规模协调发展,新校区全面投用,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高,和谐校园并具活力;专业布局与集团公司、行业和我省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彰显优势特色,重点特色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专业带头人队伍适应建设发展需要;教育与培训全 面发展,就业水平始终保持省内高职院校前列。学院成为一所从教者敬业乐业,就学者易学乐学,社会企业满意,在行业企业和区域人才培养上有突出贡献的综合型高职院校。

发展具体目标:

1.专业布局结构与行业企业和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

对接行业、集团公司及我省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和以省级特色专业、院系重点建设专业和一般专业构成的专业建设梯形结构,招生专业总数达到40个以上。以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形成10个左右专业群,若干优势特色专业及专业群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成为行业企业和区域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

2.生源类型结构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面向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坚持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度扩大全日制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2016年,学历教育在校生9000人,培训收入2000万元;2017年,学历教育在校生1000人,培训收入2500万元;2018年,学历教育在校生12000人,培训收入3000万元;)到“十三五”末,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以上,各类成人教育在校注册人数3000人,年培训20000人次,收入3000万元以上,形成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双轮驱动的办学格局。选择部分专业,推进“3+2”本科、高职自主招生、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美誉度和生源质量逐年提高,新生录取率达100%,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3.师资队伍结构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

满足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同行业具有较大 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全校教职工总数控制在500名以内,专任教师达到350名以上,其中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比50%,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数超过1/3。教师科技与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横向合作项目数量、到款额有较快增长,各级各类课题和技术服务年平均到款额300万元,省、市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立项保持在年均20项以上,国家级科研项目有所突破,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以上,培养省级名师3-5名,国家级名师1-2名。

4.实训基地建设与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

满足“工学一体”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至“十三五”末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每个专业群建有15个以上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企业实习管理、培训与技术服务、师生实践锻炼等于一体的校内外工作站。

5.资金支持结构与学校发展重点相适应

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需要,学校经费在确保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向重点建设项目与基础薄弱方向倾斜。“十三五”期间,重点落实生均培养经费,多方(多种形式)筹措新校区建设资金,集中财力建成新校区并投入使用,同时保证人员经费和教学建设、日常教学、运行经费等足额到位。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发展定位

立足行业企业,服务山东半岛高端装备制造业,辐射我省和全国行业企业,把学院建成一所开放性强、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紧密、专业布局合理、课程设置特色鲜明、师资队伍数量足、结构 优、教学模式融工学研为一体、社会认可度高、综合实力强,成为我省同类院校中的领军式高职院校。

(五)发展措施

1.全面推进教学和管理改革(1)推进专业优化聚集

以专业服务产业为原则,构筑学院专业结构体系,发展涵盖集团主要产业链的冶金化工、机械、电气、汽车、建筑安装、计算机、财经、商贸、建专业群,以现有冶金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省级特色专业为龙头,下一步重点发展财经、商贸、电气、机械制造、化工、建筑等相关专业,打造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群,攻坚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群。近五年内在现有2*个招生专业的基础上,依据与区域、行业及集团公司的需求相结合,经过充分论证,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在10左右专业群的基础上,开拓招生专业,使招生专业总数40个以上,每个专业群4各专业左右,重点建设专业带动一般专业,以适应招生人数****人的需求。构筑成专业建设梯形结构,支撑学院各专业协调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及行业、集团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开展课程改革

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遵循高职人才成长规律和基于工作过程及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展开精品课建设。形成专业团队、教研室、系部和学院四级课程建设管理工作体系。在现有15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教、学、做”一体,“理、实”一体。用三个三分之一思路来改造我们的课程,即三分之一理论,三分之一讲座、三分之一企业实践。使我们的课程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在省内及国内 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省级精品课程达到50门以上,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

(3)探索招生改革

把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到招生工作中,充分研究市场需求,培育招生市场,打造生源数量稳定、分布合理的招生基地。充分研究社会(学生、家长)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强招生宣传,提高宣传品位与层次,提高学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强化各类生源渠道建设,建立起以“我省为主,辐射重点外省”的招生网络。完善招生目标责任制,落实由团队招生逐步过渡为专业团队招生的招生工作机制,按照“优化结构、保证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年招生量稳定在3000-4000人。研究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政策,探索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

(4)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本着全员考核、目标管理、价值驱动、自主管理原则,制定下发《2015年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目标责任书》。充分体现岗位职责、岗位难度、教学质量以及价值贡献度,改革学院教学运行激励标准,推行积分式动态管理;教师的教学运行、企业顶岗锻炼、教学建设和科研工作三项重点工作的行为指标考核与员工基础管理工作融合作为月度基础管理考核,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工作行为。制定《职业培训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完善职业培训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代理制度、项目总承包与分包制度、可行性报告与备案制度、项目独立核算制度。加强考核激励机制建设,划小核算单元,实行项目利润提成考核办法。

(5)推行院系两级管理改革

管理体制由直线职能制向院系两级管理的根本转变、管理机制由 过程管理向目标总控的根本转变、薪酬激励由按劳分配向按价值、按贡献分配的根本转变三大工作目标,制定完善学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多措并举加大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一是外出学习培训。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培和省培工作;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其它形式的外出学习培训和国内访学项目。二是进企业实践。为强化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进一步修订教师进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组织教师扎实参加企业培训及企业顶岗。三是内部培训。通过说课、说专业等专题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等形式,使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得到提升。

3.推进社会服务,实现合作共赢

(1)扩大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配合各专业群的职业教育特点与要求,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继续扩大校企合作单位的数量与质量,建立一批生产技术先进、与学院专业融合度高的知名企业做为稳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学院各专业认识性实习和顶岗实习要求。

按照校企“双赢”的原则引进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场地,变“模拟任务”教学为“真实任务”教学,形成校内实践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达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合一。

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调整育人的方向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定向为企业培养所需技术技能人才,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聘请国内一流专家、劳模、高级工程师、技师及能工巧匠做为客座导师到学院开门收徒,并建立专家、技师工作站,作为先进操作法的传承和创新基地。

4.整合职教资源,推进集团职教集团运作

(1)整合职教资源,以集团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年7月,央企举办的首家紧密型、行业性职教集团在学院揭牌。集团定位于“服务集团、辐射行业”,支撑行业持续发展,圆职教强企梦。学院将依托集团公司,整合目前成员企业的中技学校和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各单位之间的沟通,规范化运行集团各项事务,基本建成紧密型、规范化职教集团,构建面向公司的专业服务产业的职业教育体系,传授企业文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解决跨区域系统办学体制机制、与地方职业教育规划不衔接及经费问题,实现跨区域办学、自主招生、中高职衔接等,形成需求与培养相衔接,培养与使用相统一的工作体系,建成覆盖行业、特色鲜明、培养成效突出,能够支撑行业人力资源需要的职教集团,成为我国行业职教集团的示范样板。

(2)整合集团公司培训资源,构建员工培训体系

整合集团公司培训资源,筹建集团大学,承担集团公司领导力发展和员工知识、素养、技能提升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工作;构建集团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员工培训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和知识管理。将全体员工按管理、技术、操作分初、中、高三个层次培训,将培训覆盖集团员工职业生涯全过程。

(3)依托集团大学成立管理技术服务中心

管理技术服务中心要吸收各成员企业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专家 和技术拔尖人才以及国内外的一流专家和高端研发人员等参与,把服务中心建设成为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基地,公司先进操作技法和管理经验的总结、传承、推广应用基地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基地。

5.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加大培训项目开发力度。根据山铝公司《2015年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意见》及周边各单位培训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针对培训任务,分别成立培训项目组,相关责任教师要深入基层调研,编制培训方案,研发培训课程,使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向前推进。通过培训项目研发,极大地提高教职工的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2)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加大横向项目的参与开发力度。制定《教学科研岗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及《教学科研岗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鼓励并引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横向项目的研发与实践,以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6.深入开展学生成长成才培养(1)健全学生教育体系

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定位与思路,贯彻落实中发〔2004〕16号文件、教育部《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的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安全教育,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辅导员任职资格准入制,按不低于师生1:400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专任教师;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为每个班级配备兼职班主任。(2)完善学生服务体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满意的校园生活和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学生服务机制,从学生心理、生活、学习、成长、发展诸方面关心爱护学生、服务学生,通过学生关爱工作机制等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完善学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建立稳定、和谐、优良的校园环境。

(3)实施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工程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为重点,以诱发学生兴趣和自信为切入点,建立并不断改进“能力素质提升模型”;通过“能力素质提升模型”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实施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养“用人单位、毕业生双满意”的毕业生。

(4)推进学生卓越计划

以培养学生永不满足、积极向上的精神,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直到成功的顽强毅力和把小事做到极至的优良品格为目标,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把学生培养成为竞争力强、成才率高的卓越人才。

7.启动实施新校区建设工程,为再造一个新学院奠定基础(1)通过新校区建设解决学院发展硬件设施不足问题。学院现有办学条件是在原来的职工大学、党校、技校及职业中专办学的基础上简单叠加而成,因而布局不够合理,不符合高校建设标准,缺乏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学院品牌、提升知名度的空间。随着后续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考虑学院的长远发展,提出搬迁青岛的设想。

(2)学院先后考察了青岛城阳区、胶州、即墨等地,对新校的占地、规模、硬件设施、建设工期等进行了多次研讨,初步形成了项目 建议方案,等待定稿后提交领导审阅,尽快形成项目建议书提报立项。

(六)保障措施

1.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学校科学发展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建设,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健全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把好入口关,进一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加强管理,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维护学校稳定、服务师生员工、促进校园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学习型学院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统揽全局的能力。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选拔、竞争择优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加强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发挥其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2.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学校发展内在动力

(1)以“定位准确、职责清晰、管控有力、营运高效”为目标,深化学院管理架构改革,精兵简政,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关口前移,逐步实现培训业务与后勤保障市场化运作。

(2)加快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的根本转变。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机制,明确院系权利和责任,充分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激发院系办学活力。

(3)推进学院收入分配改革,实现按绩分配、按效分配、按价值化分配。逐步探索符合学院特点的基薪+绩效的薪酬分配制度。封存当前的岗位技能工资,建立基于工龄、职称或岗位、学历的三维基薪制 度,并动态晋级;建立基于课时工作量、企业顶岗锻炼、教科研成果、培训或课题项目利润、基础管理和现场治理为核心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探索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团队建设和质量、效益考核提成机制,实现内外部培训收益梯次激励.3.坚持依法治校,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

深入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精神,不断修订完善学院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加强管理力量,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议事制度,提高领导班子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规范各项办事制度,大力推进院务公开。完善各类监督制度,顺畅师生利益表达的机制和渠道。完善职代会、教代会制度,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师生员工的民主权利。

学院

上一篇: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下一篇:校园安全应从你我做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