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2024-10-05

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共14篇)(共14篇)

1.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篇一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会计工作日益增多,而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就此做一探究。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建设;问题;措施

一、建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 会计制度

★ 殷周至春秋时期神人关系之演进论文

★ 适用会计制度

★ 基建会计制度

★ 新会计制度

★ 小型企业会计制度

★ 工会会计制度

★ 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 小企业会计制度

★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2.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篇二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及重要作用分析

1.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涵分析

目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度使用较广泛的定义为:企业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 经营理念得以落实、会计数据能够准确、资产得以安全, 使企业经营活动能够高效经济而在内部实施的一系列自我评价、约束、控制、规划、调整等多措施、方法、手段的总称。从根本上来讲,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随着经济管理的不断强化而产生的, 其实施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其是现代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也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化, 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 内部控制也必须紧跟浪潮而发生转变, 以符合现代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2.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也在不断拓展, 当前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 增强企业决策的正确。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 决策层想要更好的经营管理企业, 就必须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种信息, 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财会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以及优化企业信息渠道等方面的综合效用, 自然能够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及时、可靠提供有力的保障。

(2) 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内部控制体系通过确定职责分工, 严格管理各项手续、工艺流程以及审批程序, 实施监督检查等手段, 能够有效控制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合理化、高效性的开展, 从而有力的保障企业经营目标良好实现。

(3) 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 为审计工作奠定基础。内部控制体系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企业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储存、领用、销售等经济活动进行合理控制, 从而有效防止贪污、浪费、失窃、损毁等不良问题的发生, 起到了良好保证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作用。与此同时, 内部控制还能为审计工作提供其必须的真实、可靠财务信息, 也只有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审计工作才能切实发挥出其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效益和责任的监督检查作用。

二、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对会计内部制度应有的认识

由于我国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暂, 致使众多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理论及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 也可以说是知识层次尚且跟不上这项制度的要求。另外, 大多数企业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完善重视不足, 无章可循以及有章不循的现象比较突出。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已经建立内控制度的企业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或者是不尽合理的问题, 内控制度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高效性;更严重的是有章不循, 在遇到原则问题时往往以灵活性为由不按照既定章程行事。

2. 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使得财会人员的需求以及财会队伍也在不断扩张, 然而财会工作人员准入制度、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业务技术培训体制却并没有随经济的发展而出现大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决定了, 当前财会人员在应对现代化的会计内部控制体制时综合素质相对欠缺。甚至有部分财会工作人员无视会计制度、相关法律法规, 贪图利益、弄虚作假,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并给整个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说, 企业想要建立起高效、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内控制度的先进性、重要性, 从多个方面去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执行力度欠缺等客观原因的存在, 致使目前部分企业的内控制度尚且不能很好的制约与监控企业会计决策、会计人员行为以及会计业务;而企业管理层重生产、轻经营, 重销售、轻管理的工作理念, 也使得多数企业并未真正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上升到企业管理战略的高度来实施;企业内部会计击鼓岗位责任控制意识薄弱, 使会计事项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及事后监督流于形式, 甚至还有部分企业并未建立起内部审机构或者是内部审计机构并不能发挥实际的效用。

4. 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

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大范围普及与应用, 使得会计电算化、企业资源规划、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财会管理系统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虚拟企业、电子商务等概念和技术应用在企业层出不穷。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自然会对企业的组织性形式、控制要点、管理体制等产生重要影响, 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结合这一形式发生转变。然而, 我国却有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面对这一新情况时, 并未能及时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 从而致使内控制度信息化程度较低, 从而影响了其监督、监管、检查作用的高效发挥。

三、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1. 管理者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培养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基本而言, 内部控制运行是否良好,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否良好。而在这些企业里, 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企业全员的共同参与, 尤其是决策者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因此, 领导者应该重视内部控制, 培养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 不能鼠目寸光, 只重视产品与市场。另外, 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并且主动、自觉的遵守, 为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做好榜样。还有, 对于从事内部控制的相关人员, 企业的管理者与领导者不能任人唯亲, 要从良、从优选拔, 并且对他们进行完善、严格的培训与考核, 择优选用。最后, 对于管理者来说, 还应该在企业内部加强宣传力度, 使企业所有员工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意义, 从而营造优良的内部控制氛围与环境。

2. 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会工作人员在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职业能力以及学习接受能力等都是决定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 为了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效果, 就需要保证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所以, 企业既要引进各种优秀的会计人员, 也需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另外, 会计人员也需要主动加强自身的学习, 不仅从专业知识方面, 还需要适时把握我国市场经济的动态, 并且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以便保证企业财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 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会计内外部审计监督体系

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要严格把关, 从事科学、有效的审计工作, 以便达到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另外, 我国的各级财政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审查审计工作, 加大检查、监督以及执法的力度, 从而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实施与完成。最后, 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协助企业, 帮助、督促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 从而帮助企业规范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行为。

4.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提高管理信息系统控制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信息化程度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持续、稳定经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其也决定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开展的效率和成果。因此, 企业必须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提高管理信息系统控制能力, 具体的措施有:企业应加大信息管理方面技术、人才的投入和财政支出, 加快企业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建设步伐, 比如有信息系统的组织、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信息资源的共享控制、系统的设备更新、日常应用的控制等等。有了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 不仅加强了信息传达的效率性、准确性、广泛性, 而且还减少了人工在信息方面的操作, 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其他的工作方面, 使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的保障下实现良好的发展。

摘要:会计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其不仅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先进程度, 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能否良好实现。基于此, 本文对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内涵及其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展开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完善对策与建议, 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会计,内控制度,内涵,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程艳.中小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12) .

[2] .宋昌英.浅析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财经界, 2010 (12) .

[3] .李永刚.试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现途径.公用事业财会, 2009 (02) .

3.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篇三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是指企业包含股东、董事、经理和员工的治理层为了提高本企业相关财务信息质量,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和稳定,保证企业资产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制度、程序和方法体系。随着企业制度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推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1]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概述

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从财务和资产上对进行的管控,主要包含货币资金的控制、成本费用的控制、销售和收款的控制、筹资和投资的控制、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控制以及工程项目控制六个方面。

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怎样的目标呢?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至少应该达到以下三个目标:首先,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其次,积极防范财务风险,消除各种财务隐患,对于发现的错误和务必行为要及时纠正,以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为第一要务;第三,为建设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治理机制打下坚实基础,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和推行提供会计方面的支持。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也应该与时俱进,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也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3.建设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意义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第一,从财务上讲,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第二,从企业角度说,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推行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帮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第三,从市场方面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推行有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

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这种现象更是普遍存在。由于大多数私营企业是由私营业主凭冒险精神和个人对市场的判断独自创立,他们一般对会计工作不重视,认为内部会计控制束缚了他们的手脚。企业所有者觉得建账麻烦且担心会多交税而不愿意建立账务系统,导致账目混乱,财产计量不准确,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导致缺乏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前提条件。这样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的增加。[2]

2.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企业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都比较零散、比较落后、不系统也不健全,有的甚至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连贯性。许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既没有系统的组织,也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和评价机制,这种不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有时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当然也达不到预定的目标。许多企业倾向于事后控制,但是时事后控制基本上损失和风险已经发生,基本上是采取补救措施,事前和事中控制相对来说比较欠缺。

3.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审计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需要对其进行监督和纠偏。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管和纠偏主要依靠企业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良好发挥可以起到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不能将内部审计的监管作用充分发挥,不利于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如果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力,内部审计又没能跟上监管的步伐,那么财务违规现象就会更加频繁地发生。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与贯彻执行离不开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管。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举措

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和培训

企业的治理层要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积极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首先,要提高整个企业的意识,不仅仅是财务人员,全体员工都要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其次,企业要加强宣传,使得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具体的措施;第三,要加强培训,使得员工清晰的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目标和具体的工作方法。

2.抓住控制关键点,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

设计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应考虑内控应用的对象不同,比如大型集团企业、中小企业、特殊行业企业、非营利单位等;二是要考虑内部控制的设计模式和步骤。根据目前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内部控制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组织机构,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管理部门设置和岗位分工等;其次是人员管理,包括聘用、考核和奖惩;第三是业务程序,包括构造业务循环、分析常见弊端、提出控制要点、设计处理程序和文本等。在这三个方面当中,应以加强企业业务程序的内部控制为重中之重。因为内部控制的许多方式是从业务层面上体现,从业务程序人手设计内部控制则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3]

3.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力度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人员对企业领导者的从属和依附使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强而有力的内部审计来监督执行。有效的内部审计不但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经营问题,也能更好地规范企业行为,最终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企业只有将内部审计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防患未然,避免企业内部审计失控。企业应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专门负责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应包括审计会计账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的评价,并且针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改正,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健康有效运行。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企业如果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再辅以内部审计制度,就可以克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拥有一个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议[J].时代金融.2011(12).

[2]马艳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07(03).

[3]闫慧.试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会计实务.2011(10).

4.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身会计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对其重要性意义的认识,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并制定相应的制度为其内部控制的科学性提供制度保障,进而提高我国我国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信息的透明性,保障企业运行与发展过程中的财产安全,同时,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降低企业运行风险,同时提供企业市场竞争力,本文将主要分析和研究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措施,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企业 会计 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革新,企业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自身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将自身的会计制度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和决策中及时找到问题的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及时控制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企业提高自己会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和运行效率的改善。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保障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产安全,并确保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落实,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手段和方式,以此来确保在企业内部实现一套安全有效的运行体系,其中涉及到自我评估、监督、管理、控制等具体因素,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管理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会计内部控制逐渐成为衡量企业运行标准化的因素之一,只有企业内部建立起安全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运行,致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透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促进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

(一)监督力度有待完善

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监督力度有待完善,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性质导致的。一般而言,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保证经营管理、经营运行的正常化,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利用自身的优势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导致企业会计部门监督力度显得不足。另一方面原因是在企业会计部门内部,由于企业内部建设过于繁杂,导致企业会计部门的权力不够集中,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会计部门没有相应的监督控制力度,导致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足。

(二)预算制度有待完善

一般而言,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的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预算,通过预算来实现对企业的监督和监控。但是,在企业中,会计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或者是建立起了预算制度,但是预算制度不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导致预算制度只成为了形式,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这也就使得企业会计部门对企业运行情况的总体情况缺少了必要的监督,这也就使得企业会计部门监督力度不足。因此,预算制度的不完善,也就成为了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的最需加强的地方。

三、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监督制度

企业会计部门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财务部门加强自身监督职能。企业会计部门监督职能的发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强或重视预算制度的建设。预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企业会计部门发挥监督职能的关键所在。企业会计部门通过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完成企业全年的资金使用预算,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实现对企业运行情况的监督。第三,强化企业会计部门的审计职能。企业会计审计的主要作用是针对企业现阶段财务的使用情况和企业运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审计,已达到对企业现阶段发展概况的了解。因此,强化会计部门的审计职能,可以有效的监督企业运行的状况,同时还能够清楚的了解到企业运行的实际状况,从而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积极有利的建议意见。第三,强化企业会计部门信息记录的真实性。

(二)加强风险防范、风险评估,建设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起风险防范和风险评估体系。风险防范体系,主要是指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运行的过程中,把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即把风险因素通过预防的方式,在风险没有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把风险将要发生的倾向消失于无形之中。而风险评估体系,主要是指在企业运行和管理过程中,由于风险防范不到位或者风险防范工作失效,这就需要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即评估风险带来的影响、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风险造成的损失等等,通过对风险有效的评估,从而达到对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从而实现对风险的管理。企业只有把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好,才能实现风险管理,也就能对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建立起适合企业运行和管理的风险管理机制,从而保证企业部门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部门最日常的工作就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记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总会出现企业会计部门为了保障企业财务的健康发展,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记录出现不真实记录的状况,因此,完善企业会计部门的监督制度,就要发挥好自身的基本功能,把企业财务信息如实的记录在册,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对企业发展有利。

参考文献:

[1]沈晶.基于如何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3

[2]钱大力.如何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分析[J].才智,2014

5.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篇五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和程序。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中的诠释有很多,例如出纳人员不可以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日常登记工作,直系亲属“回避”的等等规定,都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个方面。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

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行为、纠错治弊、消除隐患、防范风险,以确保资产的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充分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以此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使得企业在正确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指导下,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设置不合理

岗位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单位的工作量大,而会计集中核算的人手不足,这就造成了核算岗位不能安排足够人力来完成核算任务。以至于各项任务长期积压,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使得企业的运营效率下降。另一方面是岗位设置臃肿,对于设置一个岗位即可满足日常的核算,却设置了两个或多个。这样,不单单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工作的混乱。

(二)岗位责任制度建设不完善

岗位责任制度设不够完善,使得各个岗位的人员对自己的权责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不相容职责的分离方面会出现不合理的兼岗现象。这样,极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混乱,同时也不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三)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企业聘用财务人员不严格,没有一个合理、明确、规范的制度,使得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企业的财务岗位,而有能力的人才又不得其用。这就造成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也严重浪费了企业的资源,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以政府为主体的政府监督、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即“三位一体”中的“三位”。由于企业对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认识不够,所以没有给予从分的重视,致使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被长期忽略。而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缺位管理和不够完善使企业缺乏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

四、改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财务部门负责人管理系统,确定会计工作的核心地位

建立一个严格的层级,由上而下建立了一个相互牵制的系统。会计工作的产生与发展、会计工作的核心地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拥有量,决定了会计人员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最佳执行者,但是会计人员要成为内控制度的主体也应具备一定的条件的。对于各个层级的人员要合理安排,做到各尽其用。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在很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一些基本的原则、职能、方法与措施基本都得到了一些贯彻实施,但还会频频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所以,完善公司治理建构尤为重要。首先,完善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会计信息、财务报表等重要资料的监控,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其次,加强公司重大决策的分权管理、多级审批和集体决策制度,防止企业出现“一支笔审批”和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再教育

加强各级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加深专业知识学习,加深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理论、会计手段和方法的学习。同时,要给思想道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思想乃人之根本,只有根基正了,才能指导人们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所以,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让本单位的财务从业人员能够与时俱进及时能了解最新的会计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过程之中。

(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考核

企业应该定期在单位内部组建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分步骤有计划的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考核。同时,由内部审计定期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内部会计控制的事实情况进行的综合测评。考察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达到了预计的执行效果。还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效果的反馈机制,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正。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根据各企业的自身特点,加强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建立一套合理的、适应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得以有效运转,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和作用。这对于企业发展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加速我国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制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月娟.企业战略、财务战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6.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篇六

时代电动公司通过-系列的举措,以专项组为核心,打造了一整套具备精益化思想的物流体系。物流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不仅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包含了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为了确保会计记录和实物资产保持一致,进而确保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和企业目标的顺利完成而建构的一系列关于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都统称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物流产业己晋升为获得利润的第三大源泉。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仍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物流过渡的阶段,突出的特点就是规模小、科技含量较低并且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市场经济的逐步优化升级,综合性的物流企业已经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套严密、完善、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显得特别重要而能对物流企业的整个会计活动进行约束监督.确保财务资料完整、真实,并能及时发现企业的经营漏洞,有效的防范舞弊现象以及确保各项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在物流企业中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1.1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助于规范企业鱼会计人员工作行为、责任分工以及利用科学的会计处埋手段整理、加工企业的财务资料,便十随时将完整、真实的会计资料提供给企业的内外部,完备的会计资料成为企业领导对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作出准确决断的关键。企业领导要求能对企收的财务细节马经营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以便对企业中经营者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随时的监督,所以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对维护物流企业的利益有直接的影响。

1.2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企业利用它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对企业经营中的疏漏之处加强管理,把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夼效地将企业中生产、销以及财务等职能部门间相互配合,发挥企业整体的最人作用,域终完成企业预定的经营k!标H。此外,完备的监督、考核制度也真实的反映了员工的工作表现,结合相关的奖励机制,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

拉通了物料通道,提升了管理水平,而且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益,特别是对十物流体系中的异常问题处押,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公Tf]整个供应链管理提升打F了坚实基础。客车制造企业的物流运作复杂,对整体的协作要求很高,必须加以持续改善来不断优化物流体系,方能取得卓越成效。1.3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国家的相关法律章程得以贯彻实施的保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要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保证企业的每一个业务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使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落实到位,杜绝形式主义有效保护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对错误以及舞弊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确保企业的规章制度与M家的相关法律章程得以全面的贯彻落实。

2.建立物流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所遵循的原则

2.1制约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立时要确保公司里每个部门、员工都在其管理约束的范围内,不允许有超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权限存在。而企业部门间、员]:间应处于相互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网中,以保证企业的运营更加的公平、客观。

2.2全面性原则

企业中会计的工作是贯穿于企业所有的经营环节中,它要对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行财务的核算与监督。据此,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立时-定要保证全面、系统。尤其对那些业务范围广、数据较繁琐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更要进行全方面的考虑。

2.3兼顾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有效地企业内部控制,减少成本与人力因素,最大限度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们假如这个制度的建设的投入成本远高于它所能获得的效益,那就完全没必要来建设该制度。所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要实行重点控制,并a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间的比例。因此,准确的设置控制点是用最少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有效途径。

3.物流企业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3.1采用授权方式进行控制。物流企业里,财务活动执行之前,各级相关人员必须在通过批准、授权等情况下方能进行。这种授权的方式保证了经济活动从起始阶段就受到了监督,这是将经济责任划分到个人,属于事前控制。

3.2设置合理的采购、付款的部门,完善会计控制中对采购、付款程序的管理,加强对申请购买、批准、订立合同、采购、核实以及付款等各个环节进行会计控制,填补采购环节中的缺陷,降低企业外出采购的风险-

3.3实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完崙的会计控制体系的支持。企业在设置会计

制度时要考虑到由于会计部门以及职位的确立、财务报表制作以及对会计要素进行核实等问题,此外还要兼顾到对其他职能部门与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建立会计制度时要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许多抽象方法、程序融入到企业会计制度里变成具体可行的管理方法。

4.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

4.1对运单等交易凭单的管理和审核要加强。承运方和托运方间的重要交易凭证就是运单,像业务进行的时间、地址、金额以及具体的货品等消息都记载在运单上。因此,运单就成为货物的运输合同制定的凭据。加强对凭单的管理和审核,是物流企业中财务运作真实性的保障,同时也能大大降低国家的税收损失。

4.2设置相配套业务处理的标准化程序以及健全的財务职位。将个人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加人对交易合同的管理和审核,以便更全面、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

5.结论

7.浅析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篇七

但近年来,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可谓历尽艰辛。为了解决企业内部控制薄弱, 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本文根据目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对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防范会计违法犯罪, 规避经营风险, 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与作用

所谓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 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 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在美国COSO公布的内部控制框架中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五个部分。

而针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 加强对会计的内部控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 满足《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在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有关的会计审计法规及有关制度中都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 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是贯彻落实《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

2. 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

汇总和分析过程准确无误, 及时发现和纠正错弊, 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从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为监管层、投资者、企业管理层等相关利益者提供准确的依据。完善的会计信息也为企业获取融资和投资机会提供了基础。

3. 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 是防范企业风险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 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 加强对企业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 把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4. 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保管和盘点等各个环节, 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 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与现状

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淡薄。

目前来说,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存在两种情况:其一, 因为业务量小, 公司资金有限, 较少配备专职会计, 使用兼职会计现象比较严重, 这样的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几乎完全没有概念。其二, 很多“夫妻式”、“父子式”的家族企业中, 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 会计监督作用完全失去, 内部会计控制几乎就是一纸空文, 流于形式。

2.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失。

我国中小企业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迅速建立, 发展时间短。因此, 内部制约制度、稽核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 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 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企业内部还存在管理混乱现象, 出纳会计一人兼, 发票印章一人管, 缺乏相互监督机制, 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科学, 责权不明;有的重要部门和岗位缺乏严格的监督, 以权谋私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因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责任划分、量化、奖惩等规定不明确, 内部外部的监督都起不到较好的作用。虽然有部分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 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

3. 会计人员对相关知识不了解。

虽然内部会计控制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 但现代发展得却比较迟, 之前一直在借鉴国外的经验, 近年来有较多学者对其加以关注。因此, 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都比较浅显, 不系统, 操作性不强, 导致财会人员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内部会计控制知识, 对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误解。如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性控制等。而中小企业中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当多的会计人员只具有应付日常业务的能力, 对会计内部控制知识并不了解。

三.对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1.企业管理者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企业管理者的支持与认识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运行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必须提高现代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企业管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职业化管理的过渡,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 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消除人在制度面前的种种特权, 对违反制度的人员, 不分职位高低, 按规定处理。

2.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制订中小企业会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 应注意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 与其保持一致。中小企业一般经济实力有限, 所以应该在考虑该公司的经济实力情况下, 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另外, 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操作上的简便易行。同时, 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 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加强企业职员的培训和再继续教育。

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的会计法规, 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会计控制制度的良好实施。尤其是会计工作人员, 只有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 会计人员才有可能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深度,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

4.加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高效、实用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防范来自企业外部、内部的环境风险、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义重大。但到目前为止, 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完成会计信息化建设。因此, 企业应该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等多项资源配合。制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进程。逐步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摘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规避经营风险,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经营管理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虞文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汤云为:《内部控制评价》[M],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

8.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浅析 篇八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内部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他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这种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要求: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并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负有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分类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管理控制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类。

1管理控制制度包括组织规划以及与管理当局进行经济业务授权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这种授权是与完成组织目标的职责直接有关的一种管理职能,也是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的起点。

授予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去担任一项具体职责时,授有权力和负有责任的人员承担着经营和保管的职务,不能同时担任记帐的职务。一个处于可犯错误或容易发生不轨行为职位的人,不应同时又给予他担任可以隐匿这些错误或不轨行为的职位。良好的控制应是,一个人从客户处收取货款,而有另一个人在应收帐款帐簿中进行登记。把记帐职务与经营和保管的职务分隔开来,可以防止那些接近资产的人挪用部分资产,并用错误的会计记录来隐匿这些活动。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有些活动的性质使记帐与经营和保管职能自然而然地分隔开,如生产工人既无记帐的训练,也没有从事记帐工作的必要。但在另一些情况下,职能的区别是很难的。从事现金收支、借人和偿还贷款、扩大赊帐、收取应收帐款等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能,对于掌管会计职能的人来说,并不是完全分隔得开的。所以只要有可能,应把这些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隔。在组织业务活动时,要使每项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人或两个部门参与,这样就能用一个人的工作去证实另一个人工作的准确性。只要有关人员之间没有相互勾结,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可能被发现。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包括资产保护、保证帐目和财务报告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有关方法、程序和组织规划。执业审计师对这些控制加以关注,是为了要确立对于资产负债表所反映财产、工厂和设备的公开性可予信赖的程度,要确定对于这些资产和有关帐目的审计程序应达到什么范围,还要决定是否应向委托单位提供出有关这方面控制的建议。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合理保证以下几点:(1)按管理当局的一般要求特定的授权进行经济业务。(2)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做到编制财务报告要遵循公认会计原则,或适用于这些会计报告的其他标准;保持资产会计记录的正确性。(3)只有按管理当局授权,才准许接近资产。(4)资产的会计记录与实存资产数要在合理的间隔期间进行核对,对发生的差异要采取适当的措施。由于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作出合理经济决策的信息,为此,各单位的管理当局就有责任去设计并应用一种能产生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的财务信息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建议

由于环境及公司前景的不确定性,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具有按管理部门需要来保证执行经济业务和完成工作的职责,以及保证制度正确实施的有效程序。

1应使所执行的每项经济业务都经恰当授权,或是一般授权,或是特定授权。一般授权规定批准经济业务的标准条件,特定授权包括严格的条件和有关具体人员。这里所讲的经济业务是指公司和外单位之间交换资产与劳务,以及在公司内部对资产和劳务进行的转移与使用。资产应限于对管理当局规定的用途加以使用,会计记录应能做到对资产建立会计责任。要达到这些目的,管理当局必须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规定出完成经济业务的恰当授权。在公司组织中,最终的权力属于股东,并由其授权给董事会、高级职员和管理系统中的其他成员。管理当局依次授权给特定的个人或部门,使他们有权去执行某种活动。

2传统的内部控制是上层权威制定公司政策,中层综合来自各层次的信息并指导监督和控制下层,低层人员处于被控制地位,他们应完全遵循公司政策和程序,这种控制机制难以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制机构的一种重要制度,应包括公司的组织规划、任务和责任的委派、帐户和报表的设计以及应用于以下各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即保护公司的资产;提高会计和其他业务资料及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推动和判断公司各方面活动的经营效率;传达管理方针,衡量其遵循情况。

3任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效取决于其设计水平和高素质的人员的贯彻执行。为此,公司要对未来的职员进行认真审查,选出有经验和才能去完成所任职务的人。但是一个身体十分健康的人,如果没有充分的专业技能训练,很可能是难以胜任其工作的。为此,对各种业务实施全面的训练项目,同时经常检查和评价每个职工的工作成绩,会大大地有助于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效。安排人员时应做到人尽其用,几个人同时从事一项经济业务,要利用各自的专长,而不应造成工作的重复。这种一项活动由几个不相容的部门和人员来共同完成,不但能提高作业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

4对于那些能接近现金、可转让资产或其他易于发生挪用资产的每一个职工可以实行信用保险。因为即使是企业精心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被个别人钻空子。因此公司管理当局不应认为有了制度就能使资产不被侵占盗用而毋需实行职工信用保险。实行职工信用保险不仅在财产一旦遭受损失时可取得赔偿,而且还具有一种心理上制止人们犯罪的作用。同时对职工实行休假和工作轮换,对大多数工作来说,每项职务都需要有一个以上受过训练的职工去担任。当固定职员休假时,总得有人去接替其具体工作,这样以往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容易暴露。职工进行轮换,也许不能最有效地利用职工的专长,这种轮换的成本,必须与因加强会计控制所可能取得的效益进行比较,在一般情况下,固定职工因休假而由别人替代其工作所花的成本,与采用较为有效的会计控制所获得的效益是基本相当的,替代人不仅有机会揭露固定职工在其工作中发生的差错和弊端,而且还有可能提出改进工作的新设想。

5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师的职能,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进行调查和评价,是内部审计的一种职能。内部审计师的检查只在评价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并向公司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9.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篇九

内部信息传递与会计制度设计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7 号——内部信息传递》将内部信息传递定义为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通过内部报告形式传递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的过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会计账簿三者间的关系可视为一 种内部信息加工传递,只是这种加工与传递是以编制账务报告为导向的。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会存在以下 风险:1.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生产经营有序运行。2.内部信息传递 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3.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 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制度设计既包括国家颁布的企业必须执行的统一会计制度,又包括企业自行 设计的内部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一要符合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要求,二要健全内部控 制度加强会计监督,三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制度设计的目标决定了内部会计制度必须以 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为主线。因此,规范内部报告及其传递程序有必要纳入会计制度设计范 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 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内部信息载体设计时必 须考虑以下因素(1)不同组织架构层面的内部信息加工、使用与传递必须融入内部控制思想,而不仅仅 是信息技术问题(2)要为内部信息载体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整体上反映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

(3)内部信息载体应实现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以实现信息集成与共享,从而为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1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篇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府部门是会计的唯一使用者。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政府制定计划,合理分配资源服务的。会计核算以监督国家计划执行为目的,会计信息由基层企业逐级向上级汇报直到政府部门,呈纵向流动格局。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的三大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并存,使我国企业会计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形势,且在相同事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差距。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预计存货变现损失的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额等等。加之市场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企业,造成会计信息横向的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也呈封闭状态,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显著,甚至不具有某些质量特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享有极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的资产配置,产品生产、销售、定价等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均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自主地

进行,企业成了市场竞争主体和社会资源配置主体,必然要了解同行业、甚至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会计信息的流动由过去的以纵向流动为主的格局向以横向流动为主的格局转变;同时,会计信息也由封闭转向公开。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横向流动和公开化,即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要求。我国己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诸如: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原则,就是对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特征作出了规定。《准则》中的这些原则,要付诸于会计实践之中,则依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为企业的股东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贷款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盈利状况、资金流动状况、偿债能力,资本保全状况和投资报酬等会计信息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因此,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素具有全面性,即各质量要素均能充分体现出来,又要求会计信息的各质量要素具有相融性,即不相互排斥,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的日益公开化,对企业报送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将更加严格,除了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相关可比且可靠的会计信息之外,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还必须受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查鉴证,以保证其公允性、真实性和合法性。

因此,完善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也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对资本保全的再认识

国有资产流失,从根本上讲还是根源于旧的经济体制及其派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迅速建立起相应的能有效组织和运作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入手,在国有企业中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保值增值问题。资产保值的关键是实现资本保全。《国际会计准则》关于资本保全提出了两种概念:一是财务资本保全又叫名义资本保全;二是实物资本保全。在财务资本保全下,营业收入是以现时购买力核算的,而对已发生的成本费用则按前期货币购买力计量,即按历史成本会计计算损益,当

在物价不变,即币值不变的前提下,财务资本保全是实际意义上的资本保全。但在物价上升幅度较大时,财务保全不可能继续维持简单再生产过程,这时的资本保全只不过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公有产权的代理人不像私有企业那样关心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我国的.资本保全实质是名义资本保全。在会计改革中,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存货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和固定资产摊销的加速折旧法来抵销通货膨胀的部分影响。?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资本规模成了衡量企业的标准,外部利害关系集团的利益不尽一致,因此企业应具有实物资本保全的意识。实物资本保全是在物价变动会计下生成的资本保全概念。在这一概念支持下,企业的损益是在“扣除本期的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资后,企业的期末实物生产能力必须大于期初实物生产能力,才算赚的利润。”因此,要做到实物资本保全必须采用现行成本的计量基础。由于我国通货膨胀比较温和没有达到恶性膨胀,同时受成本与效益及会计人员素质的制约,我国目前还不适宜以现行成本的计量基础,采用物价变动会计来提供会计信息。但并不排除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运用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反映物价变动引起的资本补偿不足的情况。?

由于物价上涨是客观存在的,我国的资本保全只能是名义上的资本保全,这不仅涉及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所有者的权益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妨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那么,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如何使名义资本保全靠近实物资本保全,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呢?通常方法是在有关科目下设二级科目,例如:根据物价变动总指数测算资本补偿不足部分,在“资本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下,均可设二级科目“资本金补偿资金”,作为实收资本的附加补充账户,而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汇总在“实收资本”项下,并在附表中加以说明。这样使名义资本保全成为实物资本保金,会计信息质量得以保障,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也实现了保全。同时,对于“未分配利润”项下的资本金补偿基金的部分,已不能作为利润来分配,而应做为维护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税务会计的建立

税务会计是以现行税法为准绳,根据财务会计的有关资料(必要时依法要求重新计算),核算和监督企业税务资金运动(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和退补等),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全面进行税务筹划,为企业利益服务的。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二者紧密联系,核算征税数额要通过会计核算来体现,同时计税依据也依赖于会计提供的信息。而当会计提供的计税依据与税法规定的纳税依据相符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一致的,就不存在所谓税务会计的问题,因为

在财务会计中包括了关于计税的内容。?

我国历来把政府部门看作是财务报表的唯一使用者,国家既是主体又是企业所有者,所以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法都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制定的,以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及税利的足额上缴。国家与企业所维护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税务会计包涵在财务会计之中,不需单独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出现政府部门从众多新设的企业中取得收入的问题,从而使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背离,形成了税务会计产生的原因。?首先,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者遍布社会各阶层,容纳了包括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在内的跨部门,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的资金所有者,国家政府部门只能以投资者或者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身份享有资产受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所有者的权利,而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国家不再是市场的主体,它被企业取而代之。这是税务会计产生的直接原因。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它必须从微观角度出发,考虑如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达到企业资本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它所要求的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准则为提前,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但是,税法的制定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宏观调控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很难一致的体现税法要求,保证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各企业必须按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缴纳各种税款。由此出现了会

计上和税法上计税依据相背离的情况,因此税务会计是既遵循会计原则又体现税法要求的一种会计核算程序,建立税务会计是市场经济发展必然趋势。?

其次,国家的双重身份及不同身份所具有不同作用是税务会计产生的另一原因。现代企业制度的财产独立原则,表现为企业法人拥有法人产权,确定法人财产权的前提条件是投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理顺了产权关系,才能将国家的双重身份彻底辨别清楚。即当国家以投资者身份出现时,与其他投资者一样,享有投资者的一切权益而无权为企业制定这样那样的规定;而当国家作为上层建筑发生超经济行为时,有权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法律来约束企业,使之步入规范的运行轨道。这样,一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规定的诸如:资金使用,费用开支及列支渠道,转变为通过运用税收来间接控制。

同时企业的经营者由于不再受国家的直接干预,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需要灵活运用资金和规定成本费用开支。企业经营者的目的是维护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者的权益。因此,随着国家双重身份的明朗化,税务会计也必将产生。?

会计与企业制度之间有着内在协调性:一方面一种新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确立与其相适应的会计思想和方法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理论自身的发展也会促使新型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目前的会计改革与企业改革,正是为完善这一协调性而作出的重大举措。

11.化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化工企业;会计内控;控制制度;内部审计

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承担的风险也更大、更复杂。想要保证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且得到长足的发展,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化工企业在近年内发展态势良好,但是想要更上一层楼的话,就必须重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但是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存在缺陷、会计信息准确性不够、企业管理者没有充足的风险意识、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需要提升等,这些问题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来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得到更长足和稳定的发展。

一、化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是让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科学、有效,保障资产的安全,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化工企业在近年内发展稳定,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就,进步情况明显,但是想要进一步扩展发展空间,找到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企业管理者没有充足的风险意识

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处处充满了变数,所以企业都必须建立起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方案,为企业的运营奠定良好的基础。有的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企业的运营风险问题,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以自然也不会进行风险评估方案的建设。而企业管理者如果不重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自然也不会去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即使有完善的制度也不能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影响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产生的后果就是各种造假和舞弊现象,企业资产没有保障,公司的运营风险自然也会加大。

(二)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足

如果企业可以掌握到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那么很有利于企业的顺利发展,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会计信息,所以企业要追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很多企业都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会计人员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有时间延迟,企业内部人员之间更是没有沟通相应的信息,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造成了影响。有的企业部门管理者由于谋求私利的打算或者情绪问题,不愿意配合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给会计部门的数据也不是真实的,造成了会计信息的虚假情况,进一步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结果。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如果参考了这种虚假的会计信息,制定的财务决策自然也是错误的,给企业资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对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阻碍,是非常危险的。

(三)会计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有缺陷

企业没有完善的会计内部监督审计制度,加上监督和控制工作的疏漏,都使得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积极做好带头工作和协调工作,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和谐统一的进行工作。如果会计内部的控制工作都出现了脱节的情况,那么哪怕会计审计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也没办法及时的发现,造成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失误。会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通过培训等方法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企业内部没有进行相应的奖惩制度的设立,导致了贪污和造假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受不到应有的惩罚,加大了企业承受的财务风险。

(四)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

企业的会计管理同样会受到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影响,如果企业缺乏培训工作,也没有提供良好的机会来帮助会计人员提升素质,那么会计工作的开展就会受到阻碍。有的会计人员在专业素质不足,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于会计运算方法的掌握不够深入和准确,以至于影响了会计核算的结果。同时会计管理中如果出现了问题,会计人员能力欠缺的话就不能及时找出这些问题,自然也无法采取应对措施,为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财务风险。有的会计人员可能在利益驱使下行差踏错,对会计信息进行修改时期丧失了真实性,这些都会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带来危害。

二、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加强建设内部审计工作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自己的特点,监督经常性以及过程控制性,其作用是对舞弊和贪污行为进行控制以至于其完全消失,保证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更好地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首先是制度化的建设,化工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市场动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出自己的内部监督手段,包括监督责任、监督原则、监督奖惩措施、监督内容以及监督方式等各个方面,提高企业内部监督在系统和规范方面的程度,建立起良好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会计的内控工作。

其次是内部审计工作要足够全面,扩大内部审计工作的监控范围,不仅要保证化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规定等,还要从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出发进行考虑,确定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在审计工作的范围之内。

再次是建立起预算体系并保证其全面性,将预算的执行和审核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充分地发挥出预算对于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作用,让审计工作变得更加科学并且具有效果。

最后是不斷寻求外部的监督力量,有关部门开展检查工作企业应该积极配合,比如税务部门、工商局等对企业进行的检查等,企业应该积极的借用外部的力量来进行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工作,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建立起更有效的制度,还更好地完善了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想要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最重要的就是相应制度的建立,化工企业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更好地帮助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点:

nlc202309081105

第一是思想方面尤其是领导层的思想,企业的核心思想都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来决定的,因此加强管理者的思想认识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发展,这个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是披露會计内部控制信息的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强,这样可以让会计内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更快地暴露在大家眼中,及时发现从而进行解决,让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

第三是找出会计管理的正确方向和目标,成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来探讨应该建立怎么样的会计内控制度,可以积极地吸取成功企业的经验,参考他们的方法和模式,保证最后建立出的制度和机制真正符合化工企业的发展。

第四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合理调整,从实际情况出发而修改后的内部控制制度才更符合化工企业的要求,制度也会变得更加合理、持续而可行。

第五是加强控制企业过程中的业务活动,和一般企业相比化工企业的业务活动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具有更大的资金活动量等,所以会计人员要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识别,对企业的业务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来进行审核,如果是“三重一大”事项办理的时候一定要符合规定,为企业的保值增值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大程度地发挥会计内控的管理效果。

第六是有效地和风险管控进行合理的结合,建立起一个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今的时代已经是经济时代,不管是各种行业人力资源都是至关重要的,化工企业想要做好内部控制相关的工作,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都需要得到提升,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是建立起完善机制来培训企业的会计人员,首先建立起良好而长期的培训机制,如果是有专业要求的特殊岗位应该单独进行强化训练,财务人员要保证精通自己所在岗位的专业知识,对于其他的相关岗位工作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优秀的会计工作人员企业可以安排机会出国深造,或者是参加拓展训练活动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在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顺利解决。

其二是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可以引发一些员工手册,定期组织茶话会,加深财务人员对于会计工作的认识,从而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是精神道德方面的培养,还提升了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积极鼓励员工不断的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然后对其进行定期考核,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等都属于学习考核的范围。在这种激励作用下财会人员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充电学习,更好地达到考核的标准,对于财会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宽裕.基于有效健全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212-213.

[2]张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抑制会计舞弊的新举措——日本审计制度的考察[J].会计之友,2011,(9):84-89.

作者简介:吴明晓 (1989-),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初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石油化工。

12.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控制浅析 篇十二

一、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制定的必要性

1. 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构建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会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为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反映出各个部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会计信息的披露,为各个部门的改革和调整提供依据,因此,可以说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是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的前提条件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要求企业要权责分明,即各个部门的权利和职责要划分明确,这样才能提升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各个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要想做到权责分明,一个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是必要的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制度才能通过真实的数据披露出各个部门发生的行为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明确确定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和承担的责任。

3. 会计控制是企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企业要想良好有序的经营和运转,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对各个部门和员工的行为进行监督,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规范员工的行为,虽然各个部门都有相应的监管人员或者机制,但是只有内部会计制度能将各个部门连接在一起,对所有部门实现一个整体的监管,因此,可以说会计制度是企业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提升会计工作秩序的重要保障

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的资产和资金了解最为清楚,难免不会出现会计人员进行公款挪用或者贪污等行为的发展,因此,就需要有一个科学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和工作流程进行监管,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因此,一个合理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

1.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当前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不够真实,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系统的监督机制,会计人员的工作程序不能够按照标准要求来执行。很多会计人员在登录会计原始凭证的时候,会因为工作量比较大,而登录错误的信息或者是会计科目繁杂出现错误。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做假账,给外部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只有内部的人员才知晓真正的会计账簿,以供企业内部决策参考使用。

2. 不法的会计行为

企业的发展是以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有些企业的发展不稳定,为了留存部分利润用于企业发展或是企业人员塞入个人腰包,偷税漏税的现象也屡禁不止,严重损害国家的利益。在企业内部,有些部门的主管负责人为了企业或是个人私利,会采用伪造账簿或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列收入的手段;有的企业在向税务机关申报时,采取拒不申报或是进行虚假申报,从而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3. 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一些企业,没有很明确的企业会计控制制度,只是以企业内部的会计准则和行业规范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制度。有些企业直接执行领导下发的管理文件,但在具体的操作执行中没有将岗位和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也没有很好的管理监督理念。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控制的路径

1. 完善会计监督和考核制度

在企业的发展中,要以会计法律为基础,并且要结合企业发展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另外,管理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制度运行进行价值评估。

2. 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

不同的企业,会计岗位的特性和设置都不相同,所以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标准要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制定良好的轮岗制度,创新会计考核的工作办法,使会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在企业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中,需要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不仅要具备充足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相关法律和法规知识。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首先要改善经营管理的理念,认识内部会计制度控制的重要性,其次,从制度改革上进行会计监管机制的完善,最后,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操守进行提升。

摘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制定,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的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监督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保护资本所有者的根本利益。同时,一个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还可以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金的流向,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真实的信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的控制。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控制

参考文献

[1]张国英.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控制浅析[J].经济视角,2012,(15).

13.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篇十三

[摘要]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都是由财政部根据会计法予以制定,都属于同一层次的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从企业会计制度与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中发现,新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在基本内容上显然有其不一致之处。将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与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中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作比较,对于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具有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 2006《企业会计准则》1992《企业会计准则》2000《企业会计制度》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力争在不长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

之前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在1992年制定的,当时的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2001年我国正式签署协议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会计改革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行,这套企业会计准则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了。因此,近两年中国对已有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建立起一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说,与原有的准则相比,新准则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它实现了与国际相关准则的趋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先在股份公司执行,2002年在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执行,同时鼓励国有企业执行,到2005年底之前,国资委监管的所有中央企业全面执行会计制度。除此之外,还有针对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业务《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又发布执行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我国的会计制度体系从原来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转成现在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制度,基本涵盖了全国各类企业。

目前我国采纳国际惯例制定会计准则,形成准则与制度并存的格局。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都是由财政部根据会计法予以制定,都属于同一层次的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的基本目的也是一致的,即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不致造成执行过程中对两者的无所适从。但从新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比较中发现,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在基本内容上显然仍然有其不一致之处。

现在,将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与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以及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中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作比较,对于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一、会计假设的新旧准则与制度的比较

旧准则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新准则的规定增加了权责发生制假设。会计制度仍然规定为四个假设。

(一)会计主体比较

229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制度的规定与旧准则相同。

(二)持续经营假设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新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会计制度的规定与旧准则相同。

(三)会计分期假设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会计制度的规定概念与新准则相同,但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四)货币计量假设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新准则仅仅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对记账本位币未作规定。

会计制度的规定与旧准则相同,并且规定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原则的新旧准则与会计制度比较

旧准则规定有十二项一般原则,即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原则(实际成本、配比、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谨慎性)。新准则为了与财务报告的目标相协调,将会计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目标相协调,命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原基本原则分别作了补充和完善,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将2001年1月1日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则纳入基本准则;同时突出相关性、弱化可靠性原则。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十三项基本原则,在旧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一)维持不变并加以修改补充的会计原则

1、可靠性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真实性,又称客观性。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由此可以称为可靠性。

会计制度规定:在旧准则的内容上增加了现金流量的反映。

2、相关性

旧准则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230

新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一原则规定也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作为相关性强调了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可比性和一致性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新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将会计处理方法改为会计政策,这比会计处理方法的口径更宽,并且强调了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同一时期会计政策的选择应当保持一致,会计制度规定:与旧准则规定相同,强调为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4、及时性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新准则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5、明晰性

旧准则规定: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新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围绕着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强调了对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的服务。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6、谨慎性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以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新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7、重要性

旧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新准则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

31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二)修改变化的会计原则

1、权责发生制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新准则在第一章作为权责发生制假设来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将权责发生制原则变化为权责发生制假设。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配比性

旧准则规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新准则无此项原则。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3、历史成本

旧准则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新准则无此项会计原则。而是在会计计量中,针对会计计量属性规定了历史成本的定义。即历史成本是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并且强调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旧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新准则无此项规定。

会计制度规定:基本与旧准则相同,增加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以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界定。

(三)新增加的会计原则

即新增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旧准则无此项规定。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会计要素的新旧准则与会计制度比较

会计要素始终不变的是仍然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六大要素,新准则的突出点是针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都作了明确,强调企2

32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来确定会计要素。

(一)资产

旧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并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六类,并详细分别定义、解释、说明。仅规定了资产的定义,没有关于如何确认资产的内容

新准则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删除资产具体分类的内容,该内容由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做出规定。强调资产的三个特征:a)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b)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c)包含未来经济利益。满足资产定义的同时,应同时满足:a)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已很可能流入企业;b)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才可确认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仅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区确认条件的项目,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负债

旧准则规定: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并对其分别做出详细规定仅规定了负债的定义,没有关于如何确认负债的内容。

新准则规定: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删除负债具体分类的内容,该内容由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做出规定。强调负债的三个特征:a)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b)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c)义务的履行必须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满足资产负债定义的同时,应同时满足:a)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已很可能流出企业;b)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的计量。

会计制度规定: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三)使用者权益

旧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明确定义所有者权益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并对各项作了具体解释。

新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未对如何具体分类做出规定,仅规定企业应当将所有者权益与负债进行严格区分,不得相互混淆。

会计制度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四)收入

旧准则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新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3(五)费用

旧准则规定: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将费用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新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姑娘发生的对象化的费用构成产品或者劳务成本,在确认产品或劳务收入时,计入当期损益;无法对象化的费用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

会计制度规定: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六)利润

旧准则规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新准则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利得和损失等。利得指收入和直接计入所有者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损失指除费用和直接计入所有者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

会计制度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会计制度2001.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会计法.财政部网站

2006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网站

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网站

小企业会计制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红云(1966-),女,云南个旧人,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会计法规和纳税会计研究。电话:***。联系方式: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南段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650221).Email:wanghy91@126.com

14.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 篇十四

[摘 要]一种新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确立与其相适应的会计思想和方法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理论自身的发展也会促进新型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强化会计监督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会计 监督 联系 措施

我国把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其原因在于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而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是否需要会计监督,如何强化会计监督等问题正是会计界热衷讨论的焦点。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明确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的关系,才能找到和完善现代企业会计监督的良策,防止会计监督弱化。本文就此作以下探讨。

一.关于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企业运行制约机制的会计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息息相关。一方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强化企业会计监督;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下,客观上要求企业会计监督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试就此加以探讨。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企业具有独立财产权和责任的一种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它确立了企业的法人地位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真正做到了不但企业有人负责而且有能力负责,实现了企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统一,使企业真正作为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进入市场。其主要特征是在确立法人财产基础上,实现了原始所有权、公司产权与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

(二)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以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确立了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做到出资者放心,经营者尽心,生产者用心,从而使企业始终保持较高的效率和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地保证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企业各项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二、会计监督的内容及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界定

由于我国会计工作的法制建设起步较晚,市场经济日益快速发展,企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情况,会计工作尤其是会计监督工作严重滞后,例如会计信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会计造假,单位负责人及会计工作人员违法犯罪等大量问题突出地表现出来。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仍然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具有监督的职能,这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已被广为认同、接受。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由此我们可知,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由于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企业领导人作为授权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本单位的利益,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权力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管理过程中,贯彻领导的意图。其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监督的内容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完整与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效益;监督收益和利润,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检查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会计监督根据各种合法制度,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达到提高企业工作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而这三个方面的监督必须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会计监督。

三、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标志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反映和监督,也就不可能有现代化企业制度,二者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会计监督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息息相关的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方面的利益存在一定矛盾与冲突。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二)会计监督是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必然要求

政企分开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其前提是政府的双重职能分离,即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分离。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所有企业实施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以实现社会公平竞争和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则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行使所有者的终极所有权权力。企业则按照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权责,认真组织经营,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达到对所有者的资本保全、保值、增值的要求。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产权、组织和管理制度等所具有的特征和要求,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以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关系只能依靠会计信息协调,这样,会计监督就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需要。

(一)强化会计监督是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的需要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人财产制度使企业对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获得独立运作的经营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财产的委托、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这种关系为企业会计监督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对企业所有者来说,他最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即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有效的会计监督作保证。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保障所有者利益的关键。

其次,对经营者而言,会计监督是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重要保证。受托经营者有义务按照所有者控制企业的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这是经营者履行受托经营责任之必需,而经营者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流、物流甚至作业链进行的会计监督过程也就是企业效益最大化经营目标的实现过程。因此,没有会计监督,经营者既无法实现经营目标,当然也就谈不上履行受托经济责任。

再者,会计监督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处于不对等的控制地位,有不同的追求目标,尤其在信息需求和利用方面存在“不对称性”和“外部性”,借助于会计监督能够起到约束双方行为,并对未来进行合理运筹的作用。这样可以规范经营者行为,以调动管好企业,从而使现代企业平衡、稳定地发展。

(二)强化会计监督是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需要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在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里,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利的界定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三个部分组成,其宗旨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最终保证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行,而会计监督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会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发挥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责权利的安排:权力是经营者履行受托资任的前提;利益分配是动力和激励的一个基本手段;责任是经营者必须承担的任务,是联结权力和利益的纽带。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发挥效率,协调运行,相互制衡。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责权利的安排,除了进行定性的描述外,还必须有数量的规定性,从质与量的统一中进行把握。否则,就难于操作,更难于进行考核与评价。这样,会计监督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也就凸现出来,也就是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检查、分析、执行等于段,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督。

在现代公司中,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在股东,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发生了分离。股东选举董事会,董事会委托经理人员对公司进行管理,经理人员受董事会委托实施管理职能,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一经形成,会计监督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运作离不开会计监督。由于股东或董事会并不具有会计信息优势,而经理人员属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供给人范畴,他们具有会计信息优势,这样,在股东或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对会计信息的拥有是有差异的,他们之间出现了会计信息不对称现象。而现代会计是联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纽带,它应该如实地向股东或董事会汇报经理人员的受托经营责任的情况,切实负起会计监督的责任。

五、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国企业均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经营者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拥有企业人、财、物的管理权。企业管理当局为了企业自身利益或者为了管理者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忽视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存在,任意要求会计人员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信息,采取虚报产量、费用挂账或多列费用等手段,将亏损企业反映为减亏或扭亏为盈,或者将盈利反映为少盈甚至亏损,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从而造成某些不合法的经济行为有机可乘。

3.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低、工作不负责,有些会计人员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违心地按照领导的错误意图办事,把记账、算账、报账变为“做账”,从而失去了会计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作用。

4.社会监督机制滞后,中介机构良莠不齐。尽管目前社会中介机构为数不少,但部分人员职业道德较差,有的甚至在执法过程中和企业串通一气,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严重损害股东利益。

六、强化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的对策

如前所述,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完整,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会计监督作为一种法定监督形式,在经济转型期也经历了全方位的改革和调整,无论是监督主体、监督客体,还是监督的内容和层次等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下的会计监督体系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其监督的目标由维护国家的财政财务利益转向微观主体利益,即会计回归企业的要求,监督主体由单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转变为企业内外结合的多元化主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而且通过加大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使会计监督更具有现实意义。现代企业制度对会计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必须多管齐下,全方位地进行,防止出现“监督盲区”和“真空地界”,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重视会计监督的观念

在传统观念中,只重视会计检查,不重视会计监督。这是不妥的。应该说会计检查和会计监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检查就是查账,是从审查会计核算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手续是否齐全,据以判断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正确性,查账属于事后检查,是一个消极方法。而会计监督则不然,它对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主要包括:事中监督,如控制不合理开支的发生;事后监督,如监督考核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劳动生产率情况、各项定额的完成情况等。会计监督是“防患于未然”的积极方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健全,财会工作出现了核算单位分散化的趋势,下属单位成了实际或模拟的利润中心。这样财会部门的核算任务减少,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监督管理,防止不合理开支等倾向。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1).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的监督管理,控制资产损失。首先,加强对企业各类资产损失的监督。企业对各项资产每年至少要清查一次,对已形成损失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其次,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监督。对外投资要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规定程序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重大对外投资,除按上述程序外,还应报经董事会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最后,加强企业对外经济担保的监督。对其他企业提供经济担保的,须调查其他企业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以及偿还能力,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必要程序后方可实施。

(2).加强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监督管理,确保成本费用开支的合理、规范,一是加强对跨期摊提费用的监督。二是加强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开支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业务招待费的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的监督。

(3).加强对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监督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一是加强对营业外支出的监督,不得自行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二是加强对税后利润分配的监督,审查分配方案以

及是否按规定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监督公益金是否按规定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方面的支出。三是加强对国有资本金及权益的监督。审查国有资本金及其效益和增减变化情况,特别是对企业改制或合并、分立、产权转让等涉及产权变动的事项,应报经董事会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强化来自企业外部的监督主体,维护会计法规的严肃性

(1).进一步强化社会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主要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鉴证与咨询。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年度财务报表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全面性审查,对承包经营者期满检查以及对资产的评估、经济纠纷的调解和重大经济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等,避免伪造、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避免财务报表虚报、误报、重大遗漏等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2).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作用。《会计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督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政府部门应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进行监督,定期抽查一定数量的年度审计报告,促使会计师事务所严肃纪律、客观公正。

(3).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其次,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能够认真执行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地得到执行。

(四)推进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企业会计要想得以广泛且规范的应用,那么就必须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加以积极推进,有效的转变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不良局面,彻底的改变企业依赖政府的不良状况,促使企业逐渐的成为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不再受政府过度的保护,公平的参与到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当中,激发企业应用会计来对经营管理加以全面改善,以谋求更大的发展及生存的动力。与此同时,还应当对企业行政当局的各项奖惩措施加以改进,将企业领导人员所特有的行政待遇取消,从社会当中公开招聘现代化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并且尽快的建立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管理经营者行为的约束,使企业的战略目标

与管理者所追求的目标相互统一,规范企业会计行为及会计工作氛围,以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总之,现代企业制度下,客观上要求企业会计监督不断发展与完善加强和完善。而会计监督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社会和经济环境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为国家的经济健康有序、平稳较快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顾建平·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J]·财会研究, 2001.霍卫红 [2]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职能[J]·财务会计, 2001 [3]张振·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J]·经济论坛, 2001 [4]郁键,王淑珍·实施会计监督办法的有关思考[ J]·河北财会,2001 [5]向可明·强化会计监督的几点思考[J]·吉林财税, 2000 [6]《中外企业家》2012年第5期

上一篇:公司一级安全技术交底书下一篇:党员自我批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