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五年发展规划

2024-09-30

手术室五年发展规划(精选8篇)

1.手术室五年发展规划 篇一

**镇“十一五”工作总结暨

“十二五”工作安排

2006年-2010年,是我镇实现经济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工作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以镇“十一五”规划为发展纲要,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发展主线,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为发展目标,抢抓机遇,明晰思路,完善措施,稳步推进苹果、烟叶、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各项工作任务,开启了“十二五”发展新征程。全镇呈现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农村经济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一)五年来,全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人均收入、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5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3%;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9%,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十五”末2875元的1.8倍。财政收入是“十五”末136万元的2.7倍,招商引资是“十五”末558万元的3.9倍;非公制经济

收入、实现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是“十五”末3825万元、556万元、68.2万元的2.1倍、4.6倍和3.8倍,全镇发展能量不断蓄积壮大。

(二)五年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生产持续丰收。五年累计生产粮食4500万公斤,年均粮食总产稳定在900万公斤左右。苹果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积极引进优良品种5个,推广了一系列高新生产技术,使苹果生产科技含量明显增加,优质果率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进一步巩固了苹果生产在农业经济中的支柱地位。2007年至今全镇绿色食品苹果基地稳定在1.8万亩,推广SOD和多维营养苹果3000 亩,累计生产苹果2.2亿公斤,**苹果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申报有机食品获得成功,同时**牌苹果又一次荣获“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被省工商局评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被市科协授予“优质苹果科普示范基地”、被市农业局授予“水果生产及果农培训”先进单位。烟叶生产水平稳步提高。累计收购烟叶193万公斤,投放收购资金2440万元,实现烟叶特产税532万元。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得以改善,新建炕房170座,新建集约化育苗大棚18座,烟叶烘烤、商品化育苗水平显著提高;投资350万元,对烟站进行了标准化改造,解决了群众售烟难。烟叶产业已成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林业生产成绩显著。累计完成造林2.5万亩;通道绿化82公里;村庄绿化13个;四旁植树3.5万株;林业育苗520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74 %。先后被市政府授予“园林绿化先进乡镇”、“林业生

态建设先进乡镇”。畜牧产业化步伐加快。全镇各类规模养殖场达12个,比2007年增加8个,初步形成以猪、牛、羊、鸡为主的畜禽养殖格局。2009年全镇肉类总产2547吨、蛋类总产1868吨,比2007年分别增长45%、38%。劳务经济形势喜人。2007年以来,先后与广东、深圳等地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累计完成劳动力转移1.1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600万元。2008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先进乡镇”。小城镇经营管理不断深化。全镇小城镇累计引进项目6个、资金1.8亿元,完成二、三产业产值3亿元;实现工商税收180万元;新增城镇人口560人;城镇门面房开业率达98%。2006年至今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城镇经营管理先进乡镇”、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村镇规划工作先进乡镇”。

(三)五年来,镇村面貌日新月异。交通建设迈出新步伐。投资1000万元,全镇18个行政村全部实施了“村村通”,道路通达里程达44.2公里,部分村实现了通组入户;投资350万元,完成了马蹄至桥河段改建工程;投资430万元完成了6公里长的上石公路建设;教学条件得到新改善。筹资155万余元,新建中小学教学楼4幢;筹资6.8万元,实施了绿化、美化工程。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打造市级示范村两个,重点整治村4个,累计投资2250万元,相继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扶贫搬迁工程,不但解决了192户山区群众的安居问题,而且进一步拉大了镇区框架,镇区人口累计增长560余人,城

镇功能进一步完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新建户用沼气580座,改善了农村住户生活、生存环境。镇区建设彰显新面貌。共投入资金480万元,完成了街道、集贸市场、镇区美化、商品房建设、垃圾中转站等工程建设,城镇化功能不断完善。

(四)五年来,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2个,完成投资4.2亿元,其中争取政策性资金520万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实施工业项目1个,投资1.2亿元,于2007年动工兴建的桥河水电站项目的建成发电,结束了我镇没有工业项目的历史。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营业收入、增加值、上缴税金分别是“十五”末的5倍、9倍、15倍。

(五)五年来,民生事业得到改善。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资金446万元;累计发放低保金、五保金、孤儿救助金45万元;投资400万元,完成了**3.5千伏变电站建设任务,基本解决了我镇用电紧张问题;投资30万元,完成了3个信息化村建设,装机容量新增600部,使全镇通讯条件得到了又一次提升。投资210余万元,完成了马蹄、庙上等17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的人畜吃水工程,解决了近7000口人的吃水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投资147万元,完成了镇中心卫生院病房楼、门诊楼建设和18个村级卫生室建设,使广大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得以极大提高;武装、团、妇、统计、扶贫等工作都扎实有效开展,取得了明显成绩,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全镇大局和谐稳定。

(六)五年来,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立足本镇实际,以打造“宜居宜游宜业新**”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镇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投入100余万元栽植绿化树600余棵,新建花池4个,改建花坛230米,改造排水渠600米,新建街区花园2处,垒花池围墙200余米,更换店牌129个,油漆粉刷临街门窗495个,新建垃圾池20个,购买垃圾筒200个,城镇化水平和档次不断提升。先后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10次,清扫街道10万平方米,消除牛皮癣200多条,拆除违章建筑1.4万平方米,不规范户外广告30多处,纠正占到经营40处,先后建成文明生态村6个,辖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七)五年来,综治维稳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四五”、“五五”普法活动,政务、财务全面公开,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场次,收益人数1.5万人。坚决打击和取缔了邪教和其它非法组织,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发案率不断下降,社会治安不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全镇18个行政村设立警务中心,形成了覆盖全镇的治安网络。2006年以来,共排查各位不稳定因素170件,成功办结162件,办结率达97%,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八)五年来,党建工作不断提高。镇党委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放在重要的位臵,认真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三新”学教活动、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一系列集中教育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机关、镇直4个党支部和18行政村党支部共456名党员积极参加学习。通过学习把全体党员、干

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政治信念更加坚定,市场意识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依法进行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五年来,共发展农民党员206名,确保每村每年发展党员3名以上,为党组织及时输送新鲜血液。每年举办农村党员政策理论培训班二期,实用技术培训班12期,确保每年轮训2次以上。五年培养“五好党支部”8个,双强党员72名,明星村3个,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得到加强,支部的堡垒地位得到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我镇党委于2007年荣获省级“五好乡镇党委”称号。全面推行“4+2”工作法,以民主、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有效推进了村级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落实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融洽了干群关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过去的五年是我镇干群奋发进取,埋头苦干的五年,是我镇各项建设取得辉煌成绩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镇村集体财力还比较薄弱,且发展不平衡;二是没有企业支撑,群众增收缓慢;三是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四是党的建设方

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班子自身建设及干部教育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客观分析,对今后五年的目标进行全新定位,理清思路、坚定信心,形成共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工作安排

“十二五”镇党委、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更高起点上实施“苹果福民、烟叶强镇、工业兴镇”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进苹果产业化发展;坚持以苹果生产为中心,狠抓烟叶质量,提高亩均效益,确保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福民强镇步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一个民富镇强、和谐文明的新**!

“十二五”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力争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50%;地方财政收入1000万元,比“十一五”末增加60%;农民人均纯收入7560元,比“十一五”末增加74%;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52%。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2011年是 “十一五”计划的总结年,是“十二五”计划的起步年。未来五年,我镇要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发展有利时机,突出重点,抓准关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设特色农业大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在现有苹果面积的基础上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苹果面积发展到5万亩以上,年产量突破2亿公斤,年产值突破5亿元,商品果率达到95%以上,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年出口量达到1000万公斤。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5300元,使苹果产业达到生产管理规范化,苹果质量品牌化,果品分级、包装、贮藏、销售系列化,对外经营诚信化,强力打造“中原苹果第一镇”。烟叶在5000亩的基础上争取发展到10000亩以上,税收突破500万元。

——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一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运用。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存量,确保农业安全。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镇农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镇、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达到镇有中心服务队、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市场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争创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业知名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通过引进、嫁接或联合苹果知名品牌,建设2至3家年产值超

500万元的苹果销售加工企业,提高苹果产业附加值。

(二)建设工业强镇,着力培育镇域经济支柱产业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要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发展的核心地位,以优势资源和水电开发为重点,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一是紧紧围绕苹果、烟叶、林业三大产业搞好深加工;二是依托资源优势搞好以荒山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三是以庙洼苹果生态观光园、刘坟红叶沟、盘城秦王寨、**乔家大院为基础,强力开发旅游业;四是搞好白河水库、大铁沟水电站和风力发电站的开发。我们要重点对上述四项内容搞好项目论证和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加工、畜牧养殖、旅游、水电成为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条件

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一中心五组团四支撑”的发展战略机遇,采取“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全镇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改变,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1)农村公路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国家通组、通户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并将项目资金、扶贫资金、政策奖励及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集中后分散,谁有积极性支持谁的原则,发挥村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公路建设跨越发

展。到2015年,全镇实现环线公路,村组及入户道路达到50%,全镇形成“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道路交通网络,重点建设上马路和上石公路连接,从上石公路经肥洼到杜河,从里峪经里石头到上寺路的环线公路和庙洼、杜河、**、柏树咀、下王村、庙上6个村的通组入户道路建设。全心、全力、全员配合洛卢高速公路**段的施工建设,创造一流的施工环境,确保“零阻工”,使高速公路早日建成通车,惠及我们**群众!

(2)农村水利、粮库建设。加大以人畜安全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镇10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重点解决白河水库除险加固和白河水库灌区修复工程。投资1500万元,使新建**粮所跻身国库行列,方便老百姓,解决群众卖粮难。

(3)加快村庄集镇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到2015年基本实现乡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力争到2015年,开通有线电视农户占农户总数50%以上;大力发展通讯网络建设,村村实现宽带上网,农户上网率达20%以上。

(2)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

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托幼、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普九”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分别达到97%和95%;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15年,全镇50%以上村要有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组有科技文化中心户。深入开展农民健身运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健身为主的各类农民健身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教育体育活动,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3)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使镇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具备助理医师以上执行资格,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控制传染病;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农村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4)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管理,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五)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转变政府职能

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行党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勤政型、廉洁型、节约型机关;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全镇党员干部成为“学习讲政治、干事谋发展、创新建佳绩、服务比奉献、自律树形象”的排头兵。改善和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其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全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政务财务公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搞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配好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做好干部的培训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努力做好党员发展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加强在职干部的教育管理和考核工作,探索建立“制度与教育”并重的监督体系,建立干部监督考核机制,突出抓好党委班子和干部作风的监督,积极探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打造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实际行动,把排头兵的作用体现到建设富裕和谐新**的各项工作中去。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紧盯新目标,实现新跨越。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争先创优,快速崛起,实现福民强镇、构建和谐**,是全镇人民的共同愿望;抢抓机遇,超常发展,是我们担负的神圣职责。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进一步振奋精神,以更

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务实苦干,励精图治,勇于拼搏,坚定信心,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实现全镇经济与社会跨越发展、全面建设镇强民富的新**而努力奋斗!

2.手术室五年发展规划 篇二

关键词:园艺专业,规划,特色,目标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为落实此有关精神, 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加快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各高校及各专业都在调研制定新的发展规划。高校发展规划的核心中学科专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它可以折射出一所高校的全貌, 也可以反映出当今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且会对学校的专业总体布局、建设发展打下基础。

二、琼州学院园艺专业特色

(一) 园艺专业定位

确立实践能力强、应用型、具有热带特色的园艺专业。

(二) 热带园艺的研究内容

支撑本专业建设的学科包括热带观赏园艺学、热带蔬菜学、热带果树学、热带食用菌。避开其他高校具有传统强势的蔬菜学科、果树学科和观赏园艺学等, 以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为依托, 以热带园艺为研究重点, 因此, 在省内的优势和特色尤为鲜明, 从而为我校园艺专业学生就业奠定了竞争优势。

(三) 面向海南等热带地区园艺产业发展需求, 确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园艺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 从而使得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与园艺科技的依托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我国海南是典型的热带地区, 也是冬季全国园艺产品供应发源地, 在海南和全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园艺产业发挥着日益突出和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与思路

(一) 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培养实践能力强、基础好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确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 重视创新能力和学生实践的培养, 利用五年的时间建设成为有一定影响的热带特色专业, 每年争取到部省级项目2~3项, 横向合作项目5~6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必须从教学改革和科研着手。加强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以及目标特色的定位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 需加强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建设, 将现代园艺建成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省级课程改革实验点。

(二) 专业建设主要思路

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 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建设带动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为专业建设打好基础;建立任务驱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拓宽知识面, 强化实践,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建立教学管理平台, 规范教学管理。

主要措施:

1. 加强领导, 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 为保证该项工作按照既定的规划顺利实施, 把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每个细节纳入统一的领导之下, 所以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 (2) 保持与企业、行业、专业、公司户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深入联系, 从而可以更深一步了解人才培养需求, 做到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调整专业建设规划, 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3) 建立健全管理与专业建设的规章制度。按照教育部门对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和建设标准, 制定本专业建设的一些列计划, 落实任务, 分解目标, 定期对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进行检查、评价和整改。 (4) 为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 需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 广泛听取行业、产业和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 投入加大, 改善办学条件。

(1) 为营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 应进一步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力度, 完善条件和功能, 建成具有模拟现场或仿真特点的实验实训场所, 从而能满足教学需要的。 (2) 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且通过共享机制, 使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创建新的校外实训基地。

3.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 全方面地开展社会调查和教学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着力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 尤其应用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全面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系统设计、素质结构, 整体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2) 完善教学设施条件, 加强教学与管理。通过对教学的质量检查与评估, 提升主干课程的教学效果。 (3)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组织专业团队, 划拨教材建设基金, 使得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得以有效展现, 开发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教材, 从而可以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4) 采取激励机制, 专业建设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创新, 开展科研和教研。

4. 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办专业和加强产学研结合。

要想与同相关的县、市及行业、公司、企业、专业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应下大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渠道, 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 开发专业课程, 开展职业培训等。与此同时, 围绕经营发展需要、企业的生产, 应一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 努力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四、师资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 紧紧抓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 需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 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 通过体制、观念、政策等创新, 建立一套完整的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开发和利用优秀教师的有效机制, 着力打造一支结构优化合理、师德高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专业水平较高、善于创新、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能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落实措施:

1.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到2015年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比例达到90%以上, 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2.大力实施“名师工程”, 加大对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实施“青蓝工程”, 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进程。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围绕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 培养教师“双师”能力。二是加强教师职业资格培训, 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三是选派专业教师到实验实习基地锻炼, 专任教师每两年必须保证两个月以上的专业实践时间, 每位专任教师至少要有1个以上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联系点, 本专业把此项工作作为晋升职称、评优的重要条件, 且与年终津贴挂钩。力争“双师型”教师在专业专任教师中比例达到30%以上。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服务地方经济。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自身的科技优势, 参与当地农业的“110”, 为农民解疑答难;成立科技讲师团, 送科技下乡;选派科技特派员, 到经济薄弱村帮扶;挂职科技副乡长, 服务地方经济。

五、实训基地

为各种技能教学和训练提供相应的保证, 应首先确立“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 致力于实习、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落实措施:

1.加强实验室建设, 建立园艺专业专门的实验室, 使课程设置的实验都能进行。

2.加强校内基地建设, 建立热带花卉基地、热带果树基地、热带蔬菜基地等, 以便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 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改造,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等途径, 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4.积极参加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努力争取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 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可共享、实用性强的校内实训基地。

5.与兄弟学校按开放、联合、共建、专管专用的原则, 建设实训基地, 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

六、课程建设

为适应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逐步构建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个性发展的较为完善的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系。

主要措施:

1.根据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的特点,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在培养方案、过程和制度等方面, 积极研究应用型的大学教育教学规律。

2.根据学生的特点, 把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集成研究、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应用型大学的专业教学计划, 优化人才的培养方案。

3.加强体现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教材建设, 要充分体现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4.拟建立校级、省级精品课程4~5个, 如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食用菌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

5.积极推进课程设置模块化建设, 形成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组合, 活化人才的培养制度。

6.优化课程教学, 课程和相应的老师基本固定, 充分发挥教师研究方向上的特长。

七、教研科研

我们要集中力量, 加强教学科研,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教育发展。要想带动教师队伍建设, 就需要积极争取参加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 通过政策倾斜,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不断推进教学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文华, 罗平.高校专业规划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 2011, 28 (2) .

[2]何秋钊, 魏林红.学院专业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4, (3) .

3.全面认识“五年规划(计划)” 篇三

我国从1953年开始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制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为“一五”计划。到2005年,我国共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五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这虽然是一字之差,却深刻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自“十一五”(2006—2010年)开始,将“五年计划”称为“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纲要已被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其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在制定程序上,以“十二五”规划为例,各部委、省(市、区)需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由国务院编制出全国的“十二五”规划;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建议稿;而后将建议稿提交至2011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后付诸实施。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国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演变。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注重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因为苏联从1928年开始就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在历史进程中演变为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哥”。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是倒向“老大哥”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再加上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借鉴苏联的五年计划经验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原苏联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提出的口号是“工业增速,超英赶美”。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2.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

受“一五”计划的鼓舞,中国人自信心明显增强,第二个五年计划继续实施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但缺点是急于求成。“二五”计划一开始就受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冲击,使得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泛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現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技术、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由于“二五”计划中的很多具体指标严重脱离实际,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前苏联撕毁合同,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陷入困境。

3.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

1964年5月,国家计委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指出“三五”的基本任务是: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尖端技术;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使国民经济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使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地向前发展。但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国家各项工作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虽然“三五”计划的各主要指标都实现了,但“三线”建设步子过急,给整个经济协调发展带来影响,造成很大的浪费并留下了“后遗症”。

4.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建立经济协作区和具有各自特点、不同水平的经济体系,做到各自为战,大力协同;大力发展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初步建成我国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四五”计划是在“文化大革命”过程中实施的,多数指标没有完成。这五年是国家各方面都受到损失的五年。

5.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的编制由于受到之前政治经济发展思维的限制,基本建设投资指标过大,超越了国情,违反了经济规律。后来,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计划进行了重要修改,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实事求是精神的反映。

6.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

第六个五年计划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在经济发展的指标上,“六五”计划增添了社会发展的内容,说明国家开始重视社会建设,重视协调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建设的投资比例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从此,五年计划的编制和实施走上了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7.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展开,力争在五年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基础;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七五“计划的实施波折不断,既有最高的11.6%的GDP增长率,也有最低的3.8%的增长率,这说明当时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价格问题、经济过热问题、国内政治思潮问题等。

8.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

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适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正式提出,整个社会开始考虑用市场的手段去建设,意识形态的束缚不再成为主流。“八五“计划总的要求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把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个五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以增殖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

9.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短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九五”计划期间完成了第二步战略部署,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五年既有“经济软着陆”,也有经济通缩,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还迎来了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

10.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

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让民众感受到“更宽裕的小康”。“十五”计划期间,成绩和问题一样多,城市化进程加快,征地拆迁成为热点问题;居民收入显著增长,收入差距问题引发热议;“三农”问题成为施政的重点。

11.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把“计划”改成了“规划”,由微观向宏观的转变向世人表明施政部门的新思维。“十一五”规划强调了国民的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规划的主旋律。这个五年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五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但是,在这个五年里以往社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问题亟待解决。

12.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4.五年计划,公司五年规划例文 篇四

公司五年规划范文 1

外科 20 某某-20 某某年发展规划某某年-20 某某年是我科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合理安排发展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我科实际,提出科室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主要内容,由点及面的开展中医服务内容,强化全科医师有步骤地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力争五年内科室建设成人人懂中医,住院病人中医药参与率 80%,确实保证突出中医特色。

二、发展目标

通过科学的管理实施,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梯队;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特色专科;重点培养年轻医师;逐年引进新技术、新项目;重点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建设一定规模,以中医特色为主,西医同步发展的临床专科。

三、科学管理

健康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科学的管理就是生产力。在科室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为了安全、高效的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建立与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与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十三项核心制度为科室标 1

准控制科室日常工作,以中医病历书写规范为标准规范病历书写,严把质量关,无论从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还是各项技术操作规范都要严格要求,使业务发展在良性的轨道上稳步上升。

四、人才培养

科室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室的发展才会有出路:

1、引进人才:通过每年引进素质好的本科生、专科生或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充实我院的人才队伍。

2、外出进修学习:选送思想品质好、业务基础强、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去省

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使人人有专长,培养有重点,梯队有建设。

3、外聘专家:聘请院内外专家讲学,指导手术及其他业务,尽快提升我院年轻队伍的业务技术水平。

4、坚持内部业务学习:注重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开展技术操作考核、比赛等形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与实际水平。以科内讲课的形式,相互学习,讲自己的专长,讲外出学习的新知识新技术,人人都参与,提高讲课的能力。请医务科及中医专长讲授中医内容,共同学习十三项核心制度,养成学习的习惯。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一只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技术人才队伍。

五、设备投入

现代化的发展,除了人才培养与管理手段等重要内容以外,必要的、符合发展的各项仪器设备购置与技术进步是相辅相成的。为提高我科综合 2

竞争力,未来五年,科室拟通过陆续添置四肢外固定架、髓内钉、加压解剖板、腹腔镜设备及完善脑科手术器材,建议院方更换新 ct,开展三维成像,更好地服务临床。

六、加强中医药特色服务

中医院外科的发展应该发挥祖国医学的精华与优势,应加强中医、药的特色服务建设,积极开展专科特色中医服务: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拔罐法、湿敷法、熏洗法等。中药汤剂骨科病人参与率达 80%,其他专科病人参与率逐年增长。整理本专科前期病种建设成果,本着疗效、安全、突出中医药特色、经济的原则,制定 3 个中医优势疾病诊疗方案,实施一个临床路径,并结合临床反馈进行适当完善。

七、科研教学

1、提高以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防治研究为主攻方向的科研水平。

2、加强临床教学工作,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3、抓好继续医学教育,承担继续教育项目。

4、强化在职教育,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公司五年规划范文 2

关于泌尿外科妇科发展的一点想法

泌尿妇科主任 张伟

一 我们医院在兰州的地位和影响力

科室的发展离不开医院的整体实力,换句话说医院整体的实力和发展状况决定着科室的发展前景,清醒认识自己医院的实力和在兰州的地位,才能客观科学地制定科室的发展规划。兰州目前有三甲医院近十家,但我认为虽然同为三家医院,其实实力和影响力相差很大,个人认为将这些三甲医院可以分为两大集团,一是以两个医学院附属医院、军区总院和甘肃省人民医院为第一集团,这些医院无论在学术地位,历史沉淀,技术水平,群众中的影响力。国家和军队的设备人才投入以及经济收入等方面均在同行业中居于龙头地位;总院安宁分院(原兰空医院),兰州市人民医院,兰州市二院(三级乙等),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以及我们医院为第二集团,实力与前者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在第二集团中 07 年的总收入石化总医院约为 1.3 亿,兰州市二院 9 千多万元,兰州市第一医院 8 千多万元,而我们医院仅仅 6 千多万元和原铁路医院基本持平。我们医院所处的位置在兰州市最中心,医院的历史也够悠久,但是近几年来每天平均门诊人数约为 300 人,其中军免就诊的约在 30%,比不上大医院一个科室每天的门诊量,而且很少有危重病人和外地转院的疑难病人,这种现象在外科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大部分病人对手术治疗持更为慎重的态度。由于门诊病人少且危重疑难病人更少已经严重制约了住院病人数量和质量。可能是由于地方保护因素,省级离休干部不能在我院就诊,铁路医保不能,榆中县新农保不能,兰州附近的几家未参加医保的国有特大企业如靖远煤电公司、西北铁合金厂、白银银光公司等指定就医医院均无我院,即使患者来我院看病因无法报销而转院。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人为因素,我想一定有很多同行在分析各种原因,在这里就不多讲。

通过上面粗劣的分析可以看出我院目前处在兰州医疗行业中的地位――第二集团的末流。

二 泌尿外科和妇科在兰州市同行中的位置和地位

1.泌尿外科:兰州市的泌尿外科水平曾经处于全国先进的行列,张华麟教授、俞天麟教授、沈绍基教授等全国著名,但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市的泌尿外科也逐渐落后于其他大城市(泌尿外科是对设备依赖极强的科室),但是与其他学科相

比仍然占有明显的优势,目前甘肃省在医学领域能够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只有泌尿外科(兰大二院泌尿外科、军区总院泌尿外科)。

我院泌尿外科也曾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张华麟教授的带领下曾经是兰州乃至西北第一家独立的泌尿外科,早期甘肃省的大部分泌尿外科的专业医师均在我科室进修学习过,在该领域曾经创造过西北无数的第一,如第一台膀胱镜,第一台肾切除等。由于总所周知的原因到 80 年代我院已无独立泌尿外科,仅有一人在从事该专业,86 年我来医院时开展一台前列腺摘除手术都很困难,肾切除几乎都要请总院的专家,19 某某年医院为了评定三级甲等医院才重新进行分科成立泌尿妇科,当时情况是:18 张病床,三个医生加一台到处漏水的膀胱镜,当时很少已经有人知道我院有泌尿外科这个专业,往往是病人住院后到处一打听就转到别的医院,甚至本院的同志生病也在其他医院住院手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历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我科已有病床 38 张,博士研究生 3 人,能开展除肾移植外的所有泌尿外科手术,近半年来平均月收入超过 100 万,在腔内泌尿外科领域处于兰州领先地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清石术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是在综合实力上

与兰大二院,军区总院还有相当的差距,尤其在科研,人才储备以及社会知名度上差距还很大。与兰大一院、省人民医院和兰州市人民医院相比我科已经占有一定的优势,我们的目的是进入并占住兰州的前三甲。

2.妇产科 该专业一只以来是我院的空缺,19 某某年以前医院只有一名妇产科医生在门诊进行计划生育工作,95 年成立泌尿妇科以后由于长期缺乏该学科带头人,业务仅限于处理急诊和门诊日常业务,近一年来在陈晓红和梁军医生的努力下妇科微创手术逐步开展,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次全切、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及宫腔镜电切术等已经广泛开展,但是由于科室知名度低,病人数量少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三 泌尿妇科目前的基本状况

1.科室人员基本情况

全科高级职称 4 人(其中 2 人为聘用),博士生 3 名,硕士生 1 名。中级职称 4 名,初级职称 12 名(其中 9 人为外聘医生)。护理人员 30 人(其中外聘 16 名 非现役文职一人)均为初级职称。

2.科室设备基本情况

目前科室拥有兰州市一流的泌尿外科设备,与四医大西京医院泌尿外科相比设备也毫不逊色,仅价值 10 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有:瑞士产腔内碎石清石系统

(ems)、德国产 wolf 牌腹腔镜、前列腺汽化电切镜、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膀胱镜、宫腔检查镜、宫腔电切镜;德国产 wist 尿流动力仪,小榔头体外震波碎石机,利普刀,海极星等设备。

3.科室开展业务情况

主要从事膀胱癌、前列腺癌、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研究及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对膀胱癌手术后各类尿流改道及膀胱重建方法进行研究和不断改进;开展防止尿失禁及尿道狭窄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及微创治疗及内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19 某某年开始引进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已治疗 2000 多例,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很少出血,是高龄、高危老年病人前列腺增生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并发症少,效果好,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在国内率先开展游离皮瓣治疗尿道下裂,成功率明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已完成该类手术近100 例取得良好效果。20 某某年引进瑞士 ems 碎石清石系统后,广泛开展经皮肾镜下肾结石治疗和输尿管镜下输尿管结石治疗,同时腹腔镜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和妇科领域全面开展其中包括腹腔镜下肾切除、肾上腺切除、子宫全切术等已经成为常规手术,目前腔镜下的微创手术占总手术的 80%左右。

四 科室目前的困难和瓶颈

科室业务在迅速扩展和新技术广泛开展后首先遇到的难题是人才问题,这也可能是我们

这一级医院共同的问题,由于前几年大批技术干部转业,部分干部调走,老主任们逐渐退休,但是这几年新分配的大学本科生又很少,使得各个专业人才缺乏,科室的技术骨干青黄不接断档,纵观全医院,每个科室能够挑起 大梁,在本专业中有一定建树的医生少之又少,甚至有些科室无学科带头人,最常见、最普通的手术无人会做。我们科室的情况虽未严重到如此地步,但是截至目前能掌握并熟练使用泌尿妇科全部腔镜的医生只有主任一人,举个例子去年和前年主任休假回来后,科室病人数量分别为 6 人和 8 人,以至于现在不敢休假。临床医生的培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经过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所以培养和储备人才是医院和科室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人才再好的设备都使一堆废铜烂铁,培养和引进人才比引进高精尖的设备更为重要和迫切。我在这里特别要申明人才和人员的区别,人才是指在本专业领域技术过硬,善于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心态稳定,勇于承担责任,同时政治思想成熟富有同情心的技术干部。我们一点都不缺人员,只缺人才。

由于医院的知名度不高,科室在兰州本专业领域没有声望,很多病人不知道这样的病在解放军第一医院也能看,最近我们连续进行 4 台手术都是因为别的医院手术效果不佳在我院进行二次手术,术后病人特别满意,问当时为何不直接来我院就诊,均回答不知道我们也能作这样的手术,最后都是多方打听后才来,更为滑稽可笑是医院内部一些科主任和护士长都不知道我们能够进行微创前列腺手术,而该项手术在我科已经开展11年已完成近2000例了。

科室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低下,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缺乏是制约科室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医学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极高,除了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有广泛的医学心理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经济知识,甚至基本的宗教知识,地域环境知识。但是我科大部分医护人员连最基本的医学知识都不具备,更谈不上其他知识,这也可能和我们国家医护培训制度有关,我们科室目前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仅有 3 人,但我们全科目前工作人员近50 人。举二个例子:1.我让一个实习生开一张乙肝三系统化验单,她问我“老师哪个 yi?”我说甲乙丙丁的乙,她又说“甲乙丙丁的乙是哪个 yi?”,我差点晕倒。2.我带一名已经毕业且在我科工作三年的医生到榆中县医院去会

诊,他问我榆中在哪?在甘肃吗?我有点无言以对。我们每周都进行教学查房和讲课已经坚持有数年,每次提问最基本和最简单的专业问题大部分年轻医生都回答不上来,过去我常常认为是我的讲课方法有问题,但是前几年来了一名四医大本科医生后,我发现他每次回答的又快又准,我现在认为智商和基础知识在成年以后很难再有大的提高。但是我仍然坚持每周讲课,希望奇迹出现,希望能有人脱颖而出。

五 对科室未来的发展的设想

我用了设想一词是因为我对未来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因为很多事情的变化是出乎想象,总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我目前在这个位置上总会有一些设想和规划:

1.培养和引进人才:科室要发展人才最重要,我

科现有博士研究生 2 人,另外在读研究生 1 名,在读博士 1 名,均一年后毕业,根据科室目前发展趋势我们最少还需要 2-3 名研究生以上学历医生,本科生(全日制)5-6 名,想要招到理想的人员,福利待遇一定要跟上。在此特别重申不是人人能成为一名医生,特别是外科医生,所以新引进或分配来医生必须由医务处和科室联合进行基本测试,做到人尽其用,不

要浪费人才,也不要浪费老师的精力。

2.突出特色,增加单病种治疗的知名度:根据医

院目前的现状和综合实力,我们想牢牢抓住最常见病的治疗,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最常见病的诊治中去,前面已经提到我科在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方面已经在兰州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设备目前也是兰州最先进的,同时由于社会的老龄化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社会上患此类病的人大量存在,但如何吸引病人,可能光靠科室还不行,医院也应该对科室进行大力帮助扶持。在妇科领域子宫肌瘤是最常见最高发的疾病,但兰州在妇科微创尚有欠缺,我们将抓住这一难得机会,大力推广腹腔镜下保全子宫的肌瘤剔除术,相信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3.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增加科室凝聚力:相信现

在大部分年轻医护人员并不了解解放军第一医院曾经的辉煌历史,更不了解自己科室的发展史,前面提到过泌尿外科是一个历史较长的科室,张华麟教授曾经在我科工作 6 年,曾经创造过许多泌尿外科在兰州乃至西北的第一;

所以我们打算在科室大厅悬挂历任科主任的照片和简介,让现在的医生护士记住前辈们的成就和艰辛,增强职业自豪感;同时准备搞一个陈列架将过去淘汰的但能表明我们科室历史的膀胱镜、尿道扩张器以及我们现在的一些手术标本放置上去,既是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也是对住院病人的宣传。

4.严格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卫勤保障

能力:作为一名军队医护人员除了日常工作外,增强使命感,努力提高为部队的卫勤保障能力也是我们更为重要的工作,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除了专业技术知识外,坚决落实部队的各项规章制度是极为重要的,目前我们把每日的交接班制度、三级检诊制度、请示汇报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大手术前全科讨论制度、疑难病例会诊制度等常抓不懈,为的是培养医护人员的作风养成,同时也避免了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虽然我科在严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方面一贯受到医院领导的好评,但我认为还有许多流于形式,通过学习使每一位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落实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把落实规章制度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

公司五年规划范文 3某某年上半年,在开发区管委会及总公司的支持和领导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完成营业收入 230 万元。20 某某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上半年的良好发展势头,响应市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号召,进一步加大业务投入,争取引进的工程项目,重点开拓物业管理业务。同时还要找问题、找差距、找不足,为此,我们制定我公司 20 某某下半年的工作计划

一、总的工作目标:

1、稳抓环卫,提高道路保洁质量,确保开发区环境卫生在全市领先。

2、发展绿化,确保完成开发区下达的绿化养护及绿化保洁任务。

3、积极拓展其他工程业务,提高经济效益。

4、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意识,尤其是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及道路保洁工人人身安全。

5、提高全体干部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

6、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提高职工福利待遇,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

7、力争完成全年营业收入 520 万元,创利税 20 万元。

8、积极拓展物业管理新业务,拟承接高铁国际商务区一体化物业管理。

二、具体措施:

1、加强政治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全体干部员工为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意识。将开发区的新形势、新发展、新变化传达给个职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2、加强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尤其是物业管理人员,分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秩序维护员(保安)、保洁员等不同部门、不同工种要定期进行物业管理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定期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对驾驶员定期进行安全思想教育。

3、继续在各部门推行承包责任制,由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内部的所有事务,部门负责人对公司经理负责。

1)公司拟正式成立监管科,隶属于公司办公室,向办公室及公司总经理汇报工作。监管科于 20 某某年初成立试运行以来,对公司的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监管力度仍然不够大,离公司领导对监管科的期许,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公司拟于下半年正式成立监管科,加强对各部门的检查考核,量化考核指标,每天考核两次,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不怕得罪人,如实填写日考核表,月底总结考核情况报办公室,根据考核情况按公司奖惩制度进行奖惩。

2)对环境卫队酝酿进行重大改革。推行承包责任制,环卫队实行队长负责制,队长签定承包责任合同,全面负责环卫工作。同时计划分路段进行承包,由监管科对各路段进行考核定奖惩;垃圾中转站(车队)实行队长负责制,队长签订承包责任合同,职责范围包括垃圾中转站、车队、安全保卫、渣土办;与驾驶员签订责任状,明确驾驶员的责、权、利,进一步明确发生安全事故后公司和驾驶员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对原垃圾站进行改造,新上压缩机组一台;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力度,拟增加封闭式保洁车、吸粪车及洒水车各一辆;拟接管经七路垃圾中转站。

2)办公室加强内部管理,对公司各部门劳动纪律及业绩的监督考核;负责仓库、汽车等事

项的综合管理;组织经理办公会及班组长会议,每月进行工作总结并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安排监管科每天考核各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仓库管理、用油管理,材料进出必须有领导签字;油票由办公室统一开具经总经理签字后方可加油,并由办公室安排专人随同;汽车维修及购买配件由专人负责,办公室统一安排。

五年规划范文 4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围绕可继续发展水利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水利法治环境。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也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提高沿黄群众的水法律素质和水忧患意识,十一五”期间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营造自觉遵守水法规和珍惜水、维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长垣黄河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水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河务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和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任务

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主义观念和国家平安统一意识。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政策、方针和重大理论,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主义观念和国家平安统一意识。

提高干部职工水法律素质,二)深入学习宣传水法规。要进一步加强对《水法》防洪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河南省黄河工程条例》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方法》等水利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促进用水观念的转变,推进可继续发展水利的顺利发展。

增强各单位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三)深入学习宣传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加强《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

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四)深入学习宣传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平安生产法》劳动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诚信守法、依法经营和依法办事的意识。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水利法制宣传教育和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相结合。大力建议和树立“八荣八耻”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法制宣传教育,五)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和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积极促进政(企)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民主理财等民主制度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民主执政体系。

积极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取水许可、加强河道采砂管理等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六)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12.4 全国法制宣传日。不时掀起宣传学习水法规的热潮。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七)充分发挥网络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要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各单位要积极向中国水利报“人?水?法”专版、水利部“水政在线”黄河网(报)黄河水政”河南黄河网等网络媒体传送信息资料,支持、运用这些宣传平台,不时提高法制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五年规划范文 5

我,魏某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未来只有靠自己打拼。了解我的父母一直很开明,无论孩子做什么样的决定,他们总是在背后无形的支持和鼓励。

谈及爱好,我最擅长的莫过于体育运动和写作。乐观洋溢的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去思考生活的点点滴滴,喜欢用文字表述我内心世界,用文字点亮我的生活;活泼开朗的我,喜欢慢跑,喜欢打篮球,打羽毛球等多项体育运动。

在憧憬的大学校园中,我想崭露头角,无时无刻不在发挥自己的特长。于是,各种社团活动,各种组织,总会在弥漫着我的身影。—朋友多了,路广了。我知道,这一切,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是对自己为人处事能力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涉及到自己的未来,我甚是迷茫。高中时想考军校,可高考发挥失常,抱着考研的信心阴差阳错的来到这所大学这个专业。大一时不满于所谓的大学生活,不顾同学老师的劝慰,毅然决然的去应征入伍,结果由于种种原因,失败而终。因为对计算机兴趣不高,我考研的欲望是越来越低。

三年快过去了,想想自己学到了什么专业知识,答案却只是归零。虽然每次考试专业课理论分数很高,但相差甚远的是实践。大学里学到的最多的是做人做事。

我所欠缺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欠缺的是对专业更清楚更深入的了解。细细想来,在各种语言的相互摩擦碰撞中,我比较喜欢数据库的操作,至于网页,网站的深入,我无从下手。—这是我对专业的肤浅认识。

大二大三的勤工俭学经历,使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很庆幸,我们是师范类院校,师范类专业。

根据平常给本专业本学院学生补课,我发现自己很有耐心,讲解思路十分清晰,能针对不同的人对症下药。

从 2011 年 4 月起,又因为学校的一次阳光义务家教组织,我发现了自己的潜质—做一名老师。丰裕别人的同时,也在丰富自己。同时我也十分谢谢父母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我的一些经验道理,我也没有辜负大一大二那些泡在图书管理的时间。

后来,通过网络发简历,朋友介绍,我已经胜任了好几份家教工作。

现在,我利用周六日,寒暑假给初高中的孩子当家庭全科辅导老师,在辅导班里担任兼职数学物理老师代课。随着接触各个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孩子的增多,我因材施教,寻找到与孩子产生共鸣的语言。孩子们很喜欢我,父母们认同我,校长鼓励我。这是责任心与事业心的良好反馈。

因为大学生活中的一次又一次的历练,我变得很开朗,能与各行各业的人找到切入点。在经历了一些是是非非之后,我的心灵已在沉淀,净化。面对存在逆反心理不学的孩子,我循循善诱;面对父母的百般苛责,我稳求实事求是;面对利益的冲突,我明白了顾全大局···

面对着现在培训同学考研同学忙碌的身影,我很淡定的说,我想先步入社会,谋求一份工作。

喜欢一句话,干一行,钻一行。我想,两年后,我会以一名全职老师的身份站在一所学校的讲台上,向孩子们传递着知识的火焰的同时,开启自己提倡素质教育的宝库。因为一直处在学识充电的环境中,我会多读书。鉴于家教的经历,我知道了辅导机构课外辅导的重要性,我会凭借大学所积累的经验,开办一个辅导班,为自己盈利,为孩子服务。

这只是我的初步设想。我很庆幸,因为大学成绩名列前茅,获得奖项荣誉很多,有两三个辅导学校已经允诺毕业后提供给我一个应聘的职位。

未来是个谜,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的不可能事件和可能事件,如今,我只能静下心来,脚踏实地的走好今后大学生活的每一步:多读书,多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与人沟通,在工 y 作中,好好表现自己,提升业绩,积累经验,取长补短。

5.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篇五

(2011-2015年)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2010年07月3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纲要》在关于义务教育方面的规划中指出: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护学生视力。在教学中,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010年08月31日,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国家教育机关对未来五年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xx区xx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居民社会文化状况比较特殊,由原来当地农民转为的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组成。这些成员经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彷徨、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增加、社会市场热点突变、生活成本和压力增加等的过程,而赖于生存的土地却成为了厂房、公园,这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外来人员的冲击,使村民产生严重的浮躁心理,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

上述因素为我们城乡结合部学校在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二)内部背景

1、学校概况

我校创办于1948年, 2007-2010年规划中,学校对校园环境做了进一步的美化,挖掘了以开放、亲和为风格的憩园、棋艺园、植物园、实践劳作基地、生物园、运动场、风雨活动区等的教育功能,在硬件设施上:建设了移动教学实验室、扩大了多媒体电教室、软件制作室、语音室、劳作室的教育功能,改建了电脑室,自然室、美术室、图书室、音乐舞蹈室、档案室、心理辅导室等继续发挥着正常的教育功能。在信息化及教育软件建设上:各班和专用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和校园网,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电脑,安装了教学软件系统,学校现有资源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100%教师掌握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基本技能,90%的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

2、学生社区状况

学校目前有12个教学班,学生513人,每班人数符合教育局的规定。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学生户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地生源与本地生源比约为3:2。外地生和本地生的价值观、家庭文化背景、目标诉求、学生家长及学生的素质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区别,家长及社区居民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严重,家庭教育比较落后,这种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社会教育资源相对缺少,制约了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发展,这给教学增加了复杂性。

3、师资构成

学校现有任教教师30名,大学本科学历24人,占80%。中级职称15人,占50%,平均年龄 岁,35岁以下教师16人,占53.3%,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有4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有一名市特约教研员。这给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4、学校发展的基础优势

(1)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已形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坚持“科研兴校、校本兴教”的办学理念,以“学习着、快乐着、成长着”为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趋于成熟。

(2)教师队伍方面:

学校已经建立一支年轻、团结、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具有凝聚力的中层干部队伍,拥有一批年轻、高学历的教师队伍。

(3)教育科研方面:

在2007-2010年规划中,学校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城乡结合学校管理方式及其变革的研究》;市青年专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学工作的机制研究〉等课题,现在立项正在研究的课题有区级小课题5个、区级独立立项课题4项、区moodle课程建设项目2项、教育基金会项目学习项目1项、市特约教研员项目1项。学校把课题研究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当中,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断加强,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在课题研究中成长了一批教师,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4)教学质量方面:

学校主要抓学困生的转化和优秀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得到了家庭、社区和家长的认可。

5、问题存在的因素

(1)外部因素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主流文化不明、人员复杂、文化素质较低,社区存在许多负面教育的因素,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缺泛,家庭、社区、学校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这种状况使学校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家长、社区、家庭的不良因素进行干预。

(2)内部因素

1)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意识虽然已经得到提高,还不能满足学校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部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2)学校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监控反馈机制、评估激励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教师自我成长的意识、互助学习小组、科组、团队的构建,教师在教科研、教学生活方面的团队互助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对现有教学资源、资料缺少科学和系统的管理,对现有教学资料的归类分析的意识不强,一些好的资料、资源发挥不出经验性、拓展性的作用。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理性思考

根据学校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现状,在硬件设施,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互助学习小组、科组建设、学生素质、家校联系、科技教育、特色教育等方面与区教育局的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教育资源,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科研对课堂教学促进的途径研究,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凸显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改善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基本定位

通过五年的努力,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学校形成毽球和跳绳、机器人项目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提高的发展之路,构建以科组为龙头的校本研训学习共同体。形成:科组建设----教师发展-----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模式。

(三)工作重点方向

1、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

2、加强研究型组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

3、通过特色建设逐步形成学校教育品牌。

4、加强德育教育,优化常规教育体系。

5、优化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提高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

6、家校联系及学困生的转化。

7、学业测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

三、学校发展总目标

围绕“科研兴校,校本兴校”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以新课程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优化常规教学管理,通过“问题研究”、“优秀科组建设”、“同课异构”等活动构建研究型科组;通过专家引领、实践反思、同伴互助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创建信息科技特色学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创建省绿色学校;加强家校联系,拓展学生培养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学校规划的分项子目标、学目标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学校管理

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理论,加强品牌学校建设。通过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xx区德育教育示范学校等活动,促进学校的规范、科学、和谐发展。围绕“科研兴校,校本兴教”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通过科研课题研究,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的发展之路,构建以科组为龙头的校本研训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

目 标

任务及措施

备 注

2010

学年

1、启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

2、创建德育教育示范学校

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加强领导班子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校的能力。

3、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平台,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4、加强少先队工作。

按省绿色学校和德育示范校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201

1学年

继续创建省绿色学校;

1、培训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日常档案管理的能力。

2、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挖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把相关要求融入到教学和学校管理中

201

2学年

1、启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

2、继续创建省绿色学校;

1、进一步加强法制学习,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

2、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提高教师依法教学的水平。

3、加强家校联系,积极参与社区的法制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健康、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4、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挖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按照安全文明校园及省绿色学校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201

3学年

1、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2、继续创建省绿色学校;

1、继续加强法制学习,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

2、继续健全法制建设,提高教师依法教学的水平。

3、加强家校联系,积极参与社区的法制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健康、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4、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挖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按照安全文明校园及省绿色学校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201

4学年

创建省绿色学校

1、进一步深化环境教育,提升学校环境教育内涵。

2、加强家校联系,积极参与社区的法制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健康、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3、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挖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4、归纳整理环境教育相关资料,申报少绿色学校。

(二)课堂教学

总目标:通过科组教研,网络教研、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和意识,健全备课制度、评课制度、作业批改等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和谐、文明、进取的班级氛围,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学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

学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

目标

任务及措施

备注

2010

学年

1、学生学习习惯好,学习的主动性较强。

2、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强,能从教材的深度、广度去挖掘教材的内涵。

3、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优秀科组的建设初具模型。

4、初步实现有效教学,期末检测合格率在85%以上。

5、教学制度合理,教学常规工作按制度顺利开展。

1、加强集体备课和校本培训,完善行政随堂听课制度。

2、校外参与校际协作联盟,组团发展的策略;校内师徒结队子,以弱带强,促进整体师资的提高。

3、启动优秀科组评比。

4、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5、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201

1学年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2、教师能灵活恰当地把握教材,理论水平较高,教学创新意识强。

3、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优秀科组的建设逐渐完善,各科组培养出一支善于反思、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

4、实现有效教学,在保证合格率85%以上的同时,培养部分优秀生。

1、加强集体备课和校本培训。

2、参加联盟及对外课例研讨。

3、开展优秀科组的评比活动。

4、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5、参加各级学科教学及论文评比。

201

2学年

1、学生学习习惯好、学习主动性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建设好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优秀科组,形成一支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期末检测合格率在95%以上。

1、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成果来促进教学工作。

2、举办教学比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地提高。

3、评比优秀科组。

4、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5、搭建平台,使积极向上的老师外出学习。

201

3学年

1、班风、学风好,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具有主动发展的意识。

2、建设好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优秀科组,形成一支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期末检测合格率在90%以上。

1、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成果来促进教学工作。

2、举办教学比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地提高。

3、评比优秀科组。

4、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5、搭建平台,使积极向上的老师外出学习。

201

4学年

1、班风、学风好,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具有主动发展的意识。

2、建设好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优秀科组,形成一支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期末检测合格率在90%以上。

1、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成果来促进教学工作。

2、举办教学比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地提高。

3、评比优秀科组。

4、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5、搭建平台,使积极向上的老师外出学习。

(三)干部队伍建设

总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塑造一支理论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

学校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因此,加强党、政、工、青、团负责人的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塑造一支具有较强理论造诣、先进管理理念、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对学校实现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继续利用行政例会及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教育理论和时事政治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2、加强自我修养建设,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干部要在教学工作中加强自律,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习,主动创新,在实践中成为一个学者型的管理者,塑造乐于奉献、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管理人员。

3、实行 中层干部听课和对口班级、对口教师跟踪制度,要深入一线、深入课堂,了解教学、了解学生,倾听教师的声音,知道教师的需求,尽努力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4、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完善后备干部的选拔标准,制订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定期接受专家指导,在学校工作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管理能力,建立一支稳定、团结的后备干部队伍。

(四)总务工作

总目标:加强学习,熟悉后勤工作的相关法律及工作流程;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建立物美价廉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的规划和更新,以“服务.保障”为宗旨,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主要工作:

1、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引导后勤人员注重岗位形象,牢固树立为全校师生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做到工作主动及时到位。

2、加强日常过程管理,加强各项设施的维护,定期检查与核对固定资产,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入库及报废工作。

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及教学需要逐步建立精、细、美、有内涵的校园环境。

4、校园地面的零星建设及课室的装修工程。

5、语音室的报废及电脑室的电脑升级项目。

6、学校跑道及篮球场的翻新工程。

7、会议室及电教室的改建工程。

8、探究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的建设与翻新工程。

(五)教师专业发展

总目标:引导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把校本研训与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总结出符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成形自己的教学特色;以人为本,加强骨干教师、新教师的培养,通过建立“一带一”的成长互助机制,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机制,建设一支以科组为龙头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主要工作:

1、加强对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教育,提供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在工作中体验成功。

2、致力于研究型科组的建设,促使教师养成勤于读书、勤于采撷的好习惯,做研究型的教师。倡导善于规划、选择性地学习、批判性地思考、创新性地实践的自我发展氛围。

3、组织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问题研究、科组建设、项目研究为主渠道,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通过写实验案例、论文、研讨课例、反思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地成长。

4、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一带一”、“组团互助”、网络教研等形式,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师培训模式。

5、搭建舞台,指导、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参与编写校本课程,向着研究型或专家型教师目标不断前进。

6、要加强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重视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思想建设。

学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

目标

任务及措施

备注

201

1学年

引导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建立“一带一”的成长互助机制,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机制。

1、举办知识讲座。

2、建立“一带一”成长互助小组。

3、组织参与课题研究。

4、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竞赛。

5、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6、制定优秀科组建设指导意见,引导科组科学、有效地发展。

201

2学年

组织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问题研究、科组建设为主渠道,建立学习型科组,促使教师成长。

1、举办知识讲座。

2、建立“一带一”成长互助小组。

3、组织参与课题研究。

4、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竞赛。

5、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6、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论文等。

201

3学年

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模式;搭建舞台,要加强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

1、举办知识讲座。

2、建立“一带一”成长互助小组。

3、组织参与课题研究。

4、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竞赛。

5、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6、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论文等。

(六)德育工作

总目标:探索走进孩子心灵的德育工作途径,建立友爱、互助、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举止文明、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孩子。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健全校内少先队干部队伍的建设,以以先队干部带动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

2、探索构建家庭、社会、社区三方共同参与的区域德育途径。

3、树立大德育观,各科渗透德育。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素材、资源教育引导学生。

4、健全德育方法。

(1)构建德育目标系列。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各年级德育目标,使各年级的德育目标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把德育系列目标用于指导学校、班主任、少先队、班级文化建设等工作的指引。

(2)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每星期国旗下的讲话,分主题和常规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发挥班队课的作用。依据德育目标系列,充分利用班队课的时间举行观看故事片、讲身边的故事、新闻评论、廉洁修身学习、民族大家庭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4)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和拓展校讯通、家校联系手册、基于网络的家校联系平台等,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对学生进行共同的教育。

5、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影响人格,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美德,而美德的培养不能靠说教,必须靠感染,靠“动情”。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设计能触动学生心灵的人文教育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动情”中培养良好品德。

(1)校园硬件建设中设计德育环境,加强校园运动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加强绿化的维护、交通、防火、食品卫生、防病防毒、读书励志等方面的常规建设与文化宣传。

(2)创建平台,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参加主题班队会、出墙报、组织活动、主持红领巾广播站、讲故事,参加读书节、艺术节活动,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自主能力、创新精神。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和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与力量,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家校共同联手,办好家长学校。继续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校开家长会、听课,参加读书节、体艺节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实地感受孩子的学校生活。

6、以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通过毽绳体育特色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普及和深化教育的内涵,使学生在特色体育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七)科研工作

总目标: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教师教学特色,构建学校品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先完成和参与了省、市、区级的课题研究,课题的类型有子课题、独立立项的一般课题、小课题、青年专项、特约教研员等课题,课题的性质涵盖了理论探讨、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达到100%,负责课题的老师有10人,一大批课例和论文获得奖励,老师们对课题研究有了较深厚的基础,这给我们在下一阶段的科研研究工作具胡积极的意义。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细化,一方面从宏观的、纵向的制度、模式研究;一方面,与各科的特点相联系的横向研究,把课堂教学的工作与课题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落实到备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的教学的过程当中。

3、探索机器人的教学,建立机器人实验室.以机器人教学为突破口,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4、整合各课题间的“共性”,优化资源,发挥资源使用率的最大化。

学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

目标

任务及措施

备注

2010学年

完善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管理制度,提高课题负责人和课题实施者的水平;健全课题实施和保障机制;组织课题按计划实施。

1、完善课题领导小组。

2、课题负责人和实施者的培训。

3、按照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进行课题管理。

4、指导课题中期检查,调整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

5、课题结题,区级一般课题2项,区级小课题5项。

按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和各课题实施方案具体实施。

2011学年

加强课题实施的监控与管理;把课题实施与教学过程相联系,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课题的监控与管理。

2、课题负责人和实施者的培训。

3、按照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进行课题管理。

4、指导课题中期检查,调整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

5、申报区、市、省级课题。

按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和各课题实施方案具体实施。

2012学年

组织课题结题;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1、组织课题结题。

2、撰写结题报告和实验总结。

3、编写教学案例和校本教材。

4、moodle课题结题。

按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和各课题实施方案具体实施。

201

3学年

加强课题实施的监控与管理;把课题实施与教学过程相联系,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课题的监控与管理。

2、课题负责人和实施者的培训。

3、按照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进行课题管理。

4、指导课题中期检查,调整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

201

4学年

加强课题实施的监控与管理;把课题实施与教学过程相联系,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课题的监控与管理。

2、课题负责人和实施者的培训。

3、按照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进行课题管理。

4、指导课题中期检查,调整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

5、课题结题。

(八)科组建设

学校学科组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法,学科组是连接学校教导处与科组教师的桥梁,是实施学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织。科组的科研能力、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的熟练程度、工作作风等对科组及本科组教师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建立一个研究型的科组,对于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增强科组凝聚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建研究型科组呢?提出以下几个途径:

1、构建科组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科组的航灯,是科组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激发全体组员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构建科组的共同发展目标,就要明确教师的需要,科组要把教师的需要、学校的需要融合为一体,把这三者的目标融合在一起成为科组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每位教师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理想,调整原有思维模式,激活个人的热情和潜能,从而在科组活动时,才能发挥团队作用,勇敢地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

2、建立科组长发展机制

科组工作开展的如何,与科组长的理念、能力、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责任心等有密切的关系。对现有科组长实行定期培训、聘请区教研员或校外专家对科组长实行定期或实时指导;创造条件让科组长外出学习和考察,学习先进的理念与教学方法;完善科组长工作考评制度,激励科组长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并带动科组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参加课题实验,大胆实施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3、完善科组教研制度

对学校而言,教研组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校与教师间的桥梁作用的学习组织,它负有落实改革、观念转变、教师培训、理论探讨、实践演练等责任,是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组织。为了使教研组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促进学习、教学、研究、反思一体化,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就必须有完善教研制度。

结合我校的实际,教研制度必须有利于激发科组长的主动性和各位教师的能动性。建立科组长负责制,科组长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按照教研室及学校的目标去组织教研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4、完善教师培养机制

(1)建立教师自我发展机制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生产力,教师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而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的自主性、责任心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培养自我发展的意识,掌握自我发展的策略,才能承担起教学改革和育人的重任。主要从学习意识、研究意识、育人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反思意识方面加强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2)建立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帮助教师从两个方面认识自我。第一、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重新构建几种常规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自己擅长的教学方法。第二、挖掘自己的特长,包括教学、备课、教研、科研、上课风格、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等几个方面。综合以上因素,重点帮助教师形成自己风格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培养特长。在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从整体教师队伍出发,在重点培养的同时,做好整体教师的发展,形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又互相促进的教师队伍,要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以“目标导向、科组带动、交流促进、科研推动、机制保障”的原则;以“学习、研讨、实践、反思、评价、考核”为手段;不断为主动发展的教师创造成功的平台,激发教师完善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紧迫感和责任感。骨干教师培养的基本机制:

①整体规划,分类培养。要求在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在基础上完善自我评价资料和三年发展目标,按教师的需要进行分类,学校再根据分类,实施分类管理,针对性培养,提高实效性。

②开发资源、共同推进。开发利用网络资源、进修学校资源、远程教育资源、本校教师间互助资源、校外专家资源、社团资源等优势,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

③科教结合,以科促教。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按照不同科组和不同目标的要求,进行从实践到问题,从问题到理论,从理论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经验总结、问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有效性和创造性。

④综合评价,促进进步。以综合评价为手段,把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与学生考查相结合,以考查过程管理为主;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⑤制度保障,健全发展。着眼于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度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根据二十一世纪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按照“区校结合,以新带旧,典型引路,岗位练兵,教科结合,实践反思、以弱带强”的原则进行,学校在制定五年规划、工作制度、经费预算时优先保障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使骨干教师培养有章可循。

⑥梯队跟进,分步培养。按照我校日前的情况,合理实施教师分类培训计划:分三个模式进行,第一、新教师的培养,建立“一带一,传、帮、带”,“ 以弱带强”的培养制度,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抓好课堂常规的建立,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做好实践反思和跟踪指导工作;第二、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确立奋斗目标,夯实技能基础,区、校合作结对子,创设舞台,选拔挑尖子,重构知识,升华经验,形成特色,提供成长的机会。第三、老教师的培养:转变观念,树立榜样,增强活力;铸就师魂,巩固内功,博览群书,及时总结,学习创新。实行“三个分类”培养模式,目的在贯彻成功管理模式,加强对新教师培训,使之尽快掌握新理念,早日适应工作需要;遵循教师职业成长规律,使新教师朝着骨干教师的方向发展;重视导向功能,加强教导队伍建设;注重全员参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6.教师五年发展规划 篇六

景润小学

宋玲

一.目前状况

回顾这十多年的教学历程,自己的体会是:有得有失,有喜有忧。“得与喜”只能属于过去,“失与忧”却要警钟长鸣,时刻提醒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如今,我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兼任语文课。虽然我的工作,家长比较满意,但我深深地知道,要使自己成为当今够资格的教师,还需要加强学习。因为如今的学生好胜性强,他们各有各的个性,需要称职的老师去培养。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需要称职的老师去发现培育。我步入教坛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在这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已与教育教学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爱我的岗位。然而,如今的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敢于创新、乐学善教的老师。

我的优势是班级管理比较到位,语文教学也有一定经验,不足是工作不十分大胆,课件的制作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总体目标

1.政治思想表现

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首先应具备完美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同事和睦相处,真诚对待每一位同事。在学生中做学生的表率。

2.加强基本功训练

虽然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也应写好字,给学生以美感。课件的制作应有一定的突破。

3.加强理论学习,充实自己的文化修养

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如,陶行知,叶圣陶的教育家的专著。学教育教学刊物《小学数学教育》《班主任》《辽宁教育》。三.阶段发展目标

1.2009年9月--2010年9月

使每一个学生认可我并接受我这个老师,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听我的课。

具体做法:认真学习《课标》,领会其精神;多听课多学习;让学生评价老师的课;和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个性,做好记录。

2.2010年 9 月--2011年 9月

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创新行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具体做法:成立互帮互学小组;继续学习《课标》,吃透其精神,将其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继续学习杂志上的一些理论知识,做好学习笔记。学做一些简单的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个案。

3.2011年9月--2012年9月

做学生最信赖的朋友,使学生爱学,乐学,有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学会做课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真正做到优质减负。

具体做法:始终和学生在一起交流思想;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4、2012年9月—2013年9月

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学会动手制作课件。电脑现已被运用到教学中,电脑的运用大大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作为教师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时时锻炼自己,让自己尽快地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是我又一个发展规划。5、2013年9月—2014年9月

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知识在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是人民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才能与时俱进。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主动认真练习“三字”,坚持练画简笔画,练说普通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如能写一笔好字,不仅看着潇洒悦目,更能影响可塑性强的学生。简笔画可以使教师板书生动有趣,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因而,规划中不能没有基本功的训练。四.具体措施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多渠道学;广泛的学;在实践中学。

7.手术室五年发展规划 篇七

一、“十一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位作用持续增强的五年,是“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得以确立并丰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全国农机化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克服困难,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成功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持续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及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政策法规建设取得新突破,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加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先后发布实施,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地方相关法规共同构建起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农业部和各地相继制定的配套法规和规章,基本涵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农机作业补贴政策实现重大突破,若干涉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建设规划启动实施,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机试验鉴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教育培训、信息宣传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地陆续出台财政专项、作业补贴、基本建设投资、税费减免、信贷优惠、政策性保险、农机设施农用地管理等一系列扶持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实施,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大幅增加,受益范围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51亿元,带动地方和农民投入超过1105亿元,补贴购置农机具1078万台套,受益农户达906万户。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农机装备总量较“十五”末有大幅增长,提前实现规划目标。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28亿千瓦,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迅速。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2.9%、33.1%和15.8%,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年均增长70.5%;大中型拖拉机与小型拖拉机保有量比例从1:11提高到1:4.6。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林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有量快速增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装备稳步发展。

(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实现新跨越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3%,较“十五”末提高16.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3.3个百分点,远高于“十五”期间年均0.7个百分点的增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作业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水稻机械种植和收获水平分别达到20.9%和64,5%,较“十五”末分别提高13.7和3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7和6.2个百分点;玉米机收水平达到25.8%,较“十五”末提高22.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4.5个百分点,进入提速发展阶段。马铃薯、油菜、棉花、花生、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等机械化全面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极大增强。

(四)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新机具新技术应用范围逐年扩大

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力度不断加大,部分“瓶颈”环节技术与集成问题得到解决。大马力拖拉机研发取得明显进展;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装备基本成熟;油菜收获、甘蔗收获、牧草收获、节水灌溉等作业机具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建设了一批部省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和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示范县。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育插秧、玉米收获、高效植保、秸秆还田、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范围显著扩大,技术集成度逐年提高。设施农业面积大幅度增长。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深入开展,农机操作人员技能不断提高。以公益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机大户、农机服务组织为基础,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及生产企业为支撑的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建立,农机鉴定检测、质量投诉监督、标准化等质量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平安农机”顺利开展,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五)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农机社会化服务呈现出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服务能力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国拥有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7.2万个,组织化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总收入达到3665亿元,较“十五”末的2273亿元增长61.2%,年均增长10%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达到2.2万个,入社人数达43.3万人。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渐形成。订单合同作业、承包租赁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农机作业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玉米机收、水稻机插等跨区作业蓬勃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

(六)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随着国家鼓励政策、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扶持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强,科研开发、生产制造体系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农机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工业年总产值达到2838.1亿元,较“十五”末增加162%,年均增长21.2%。农机工业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产品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进一步增强,科技含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大型农机企业加速成长,高性能、大马力农机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所改善,大中型拖拉机和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农机产品产销量位于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农机流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连锁经营、专卖店等现代流通方式蓬勃发展,以民营农机流通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经营方式、流通渠道、流通业态并存的流通格局初步形成。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农机出口增势强劲。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设施装备保障。

“十一五”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实践表明,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把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必须把强化法制建设和优化政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化政府支持,促进农业机械化规范、高效、持续发展;必须把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作为工作主线,强化科技支撑和农机农艺融合,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必须把培育发展主体和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作为主要抓手,着力培养以农机手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增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活力。这些宝贵经验对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机械化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法律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国家财政支持能力增强,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日渐成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更加坚实。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民渴望有尊严的生活和体面劳动,农村青壮年劳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更加旺盛而迫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农机工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流通体系逐步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瓶颈不断攻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技术装备支撑更加有力。

(二)面临的挑战

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与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要求相比尚存诸多差距;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有效供给整体依然不足,研发投入少,基础性与原创性开发能力不强。二是农机装备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丘陵山区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滞后,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慢,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一些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受到制约。四是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五是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机作业条件总体较差。六是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宽的重要阶段。进入“十二五”,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加快提升发展质量,关键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农业机械化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以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为重点,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落实完善政策,促进技术创新,培育发展主体,壮大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努力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耕作制度和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推进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重点突破,科学发展。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实现重大装备技术突破等为重点,加大协同攻关和工作力度,加快实现粮食主产区、大宗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带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

—鼓励创新,完善机制。创新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快农机工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搭建以企业为核心、科研为基础、示范推广为推动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提高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

—市场主导,政府扶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投入,继续加大对农业机械购置、使用、维修和农机工业的财政、金融等扶持力度,调动企业研发生产和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千瓦,主要农机装备数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水稻、玉米等生产全程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和现代设施农业取得明显进展,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农机农艺融合度、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万台死亡率持续下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各项工作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加大宏观引导力度,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更加注重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重点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发展,加快老旧、高耗能、高排放、安全不达标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更加注重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机手素质,加大科技创新与技术培训力度;更加注重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机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更加注重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技术,大力发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环保低碳的农业机械;更加注重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机制,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推进管理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构建综合配套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切实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全方位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任务有:

(一)全面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

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坚持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与结构优化并举,以增量调整带动存量优化,以存量优化促进结构升级。要重点提升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及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机械保有量;加快老旧农业机械的更新报废;促进作业机械和拖拉机配套机具的发展,改善配套比,提高利用率,降低单位能耗。在小麦全程机械化基本实现的基础上,继续集中力量提升水稻育插秧、玉米收获、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棉花育苗移栽和收获、油菜播种和收获、甘蔗和甜菜收获及主要农作物产后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并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生产种类丰富、生产手段改善、生产过程规范、生产供应均衡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鼓励企业研发生产和支持农民购置使用经济实惠、轻便耐用的粮食作物和特色作物生产机械,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实现跨越发展。

(二)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及技术推广

建立农机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的重要指标,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整合农业机械化科研资源,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集成和装备配套水平,促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加大小型园艺机械研发推广应用力度,提高蔬菜、水果、茶叶等劳动密集型园艺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播种后镇压、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清洁环保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全面挖掘农业机械化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潜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不断壮大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农业)技术学校等教育培训资源,培育和壮大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加强对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干部职工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升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广泛开展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安全监理和试验鉴定等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培训,提高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切实加强农机作业、维修、经营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农机操作使用等技能培训和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创新教育培训内容,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构建长效机制。

(四)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将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主体,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指导,进一步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带动高性能机械、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创建品牌,支持引导开展跨区作业等产前、产中、产后农机社会化服务,发挥农业生产主力军作用。大力发展农机维修业,规范农机维修点发展,支持企业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联合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维修技术。

(五)深入推进安全发展

全面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提高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为重点,以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完善配套规章制度,推进农机安全保险、免费安全检验、机具报废更新。增强关键生产环节、重点机具和重要农时生产的安全监管能力,依托“金农工程”,加快推进农机安全监理信息化。加强农业机械使用安全教育,增强广大农民群众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农机安全标准执行检查,加大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预防和减少农机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满足农机安全执法服务工作需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机安全互助和保险补贴。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组织开展在用特定农机产品质量调查与重点检查、公布调查结果,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六)大力促进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

以提升技术装备有效供给能力为重点,促进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密切部门配合,推动落实扶持农机工业和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优化农机工业产业结构,形成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引导调整农机产品结构,鼓励开发生产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经济型农机装备。鼓励支持优化农机市场布局,培育一批辐射面广、服务质量好的大型农机流通企业、品牌农机店和区域性农机市场。督促指导生产企业落实农机产品“三包”制度,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五、区域发展重点

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突出重点的要求,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协调推进不同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东北地区

强力推进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提高水稻机插、玉米机收及深松整地机械化水平,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提高大型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努力提高甜菜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推进蔬菜瓜果等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以及生猪、奶牛、肉牛等家畜养殖机械化。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生产和农作物秸秆收贮加工机械化。积极发展农用航空,大幅度提高飞防灭蝗能力。

(二)华北平原地区

重点巩固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推进应用小麦抗旱节水机械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改善装备结构,提高作业效益。强力提升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率先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花生收获机械化示范和推广力度,扩大花生机械收获面积。加快研发推广棉花育苗移栽机械,探索棉花机械收获有效途径。全面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推进蔬菜瓜果生产机械化和生猪、奶牛、蛋鸡等家畜养殖机械化。提高草原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发展农用航空,提高飞防灭蝗能力。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

重点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建立油菜生产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机制,积极发展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加大直播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力度,推动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棉花育苗移栽机械研发推广力度。提高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与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园艺作物育苗、种植、采摘机械,提高园艺作物机械化水平。积极研发、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和小型秸秆收贮加工机械,降低劳动强度增强应用效果。稳步发展农用航空,提高飞防灭蝗能力。

(四)南方低缓丘陵区

重点发展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努力提高水稻、油菜栽植与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快突破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制约,提升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林果等经济作物及生猪养殖机械化,推广应用小型秸秆收贮加工机械,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五)西南丘陵山区

强力推进丘陵山区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重点推广轻便、耐用、低耗的中小型耕种收机械和植保机械。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推广小型秸秆收贮加工机械。加大灌排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加快藏区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进程,努力改善农牧民生产条件。

(六)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

加快发展玉米、马铃薯、棉花等作物生产机械化,重点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大幅提高棉花采摘机械化水平和农用航空服务能力。加大抗旱节水机械设备推广应用力度。大力推进苹果、梨等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鲜活农产品贮藏装备保障水平。努力提高苜蓿等草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水平。积极推进新疆和藏区农牧业机械化实现更大发展。

对于地形地貌有交叉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加快提升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甘蔗等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立足当地实际,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机械化。

六、主要工程和重大专项

(一)主要工程

—保护性耕作工程。根据《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支持511个项目县(场)完成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区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期末,建成600个高标准、高效益保护性耕作工程示范区2000万亩。通过项目建设与辐射带动,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约1.7亿亩,占我国北方15个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苏北、皖北地区总耕地面积的17%。

—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依托《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在24个省份的800个粮食大县(场)实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动开展农机试验鉴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农机维修、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条件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改善农业航空站和农航作业起降点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支持大型复式和高性能农机具发展,支持适宜地区示范推广中小型先进适用农机具,适当支持适宜地区购置国内尚不能批量制造的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喷灌机等农业机械。在规划、用地、投入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具停放场(库、棚),改善农机存放和保养条件。

—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管理信息工程。依托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示范,加强农机作业管理,提高作业水平和安全水平,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利用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发布机械和市场分析、形势预测、政策动向、农机质量保障等信息。继续开展农机服务电话和手机短信服务,免费为机手提供天气、供求、价格、交通等信息,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促进农业机械有序流动。

(二)重大专项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继续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科学合理确定补贴资金规模。统筹兼顾,全面促进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及经济落后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公开公平公正确定补贴对象,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服务组织以及农机大户、种养大户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创新完善补贴运行机制,加强监管检查,促进补贴政策规范有效持续实施。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与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等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发挥补贴政策宏观调控作用。

—农业机械化重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补助。继续增加财政专项投入,以各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基地)为主要对象,以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为主要目标,支持开展水稻育插秧,玉米、甘蔗、花生收获机械化,以及棉花、油菜、马铃薯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在适宜地区实施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水稻育插秧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鼓励地方对当地关键薄弱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给予作业补贴。继续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化技术。积极促进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粮食仓储技术及设施农业的示范推广。鼓励支持土地经营规模较高地区大规模应用农用航空技术,提高飞防灭蝗效率。推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创新和试验示范。

—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专项。加大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创新投入,促进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集中力量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机制。

—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建设专项。结合有关农民培训项目,培养农业机械操作能手、维修能手和经营能手。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培养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完善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开展相关基地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扶持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的财政、税费、金融、保险、用地、基本建设等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规范操作,严格管理,提高效率。积极开展农机作业补贴,进一步扩大农机作业补贴规模和范围,大幅度提高深松整地、育插秧、秸秆还田、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增产效果显著、生态效益突出的机械化技术应用面积。建立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制度,制定农机以旧换新办法。积极推动开展农机保险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保农机给予保费补贴。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健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改善基础设施

支持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机耕道路、排灌及抗旱设施等建设内容纳入相应规划。继续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鉴定推广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场(库、棚)。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落实年度建设投资。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将设施农业发展和农机具存放场所建设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制定农业机械维修质量标准,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络,积极发挥生产企业作用,建立高性能农机具维修站点和区域骨干维修网点。加强农业机械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开发基地建设,鼓励培训机构更新教学机具与仪器,为农业机械化人才教育培训创造条件。支持现代农业机械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三)提升服务能力

以满足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需求为根本目标,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质量监督、教育培训、安全监理和信息宣传等五个体系为主要内容,努力打造依法规范、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运行机制,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到户率和普及率。改进部、省级农机鉴定机构检测手段,拓展检测领域,保证鉴定的科学性、权威性。健全以县级机构为主体的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体系。改善农机安全执法手段,提高安全监理服务能力。支持培训机构分层次、多渠道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完善农业机械化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制度,推动形成以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为龙头,省级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为纽带,横向相连、纵向贯通、综合性强的农业机械化信息网络体系。

(四)推进依法行政

深入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依法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普法教育,开展法制宣传培训,增强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干部职工的法治意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强化依法行政的主动性、自觉性。加强配套法规、规章制度建设,完善配套的部门规章,把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各地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地实际,制定完善地方性农业机械化法规规章。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打击违反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的各种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切实维护农民和农机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把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责任制,结合本地情况,将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各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和相关机构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机科研、生产、流通、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本地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安全监理等工作,抓紧修订完善农业机械化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科技、工业、水利、商务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通力合作,共同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充分发挥有关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的作用。要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宣传,积极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环境。

8.新加坡电子政府规划下五年 篇八

日前,记者在数字城市建设与发展论坛上了解到,新加坡正在制订下一阶段2011〜2015年的电子政府总体规划。该国下一阶段的电子政府将借助新兴技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采取与私营机构和公共部门新的合作模式。“新规划的愿景是建立一个与国民互动、共同创新的合作型政府。”IDA中国区司长李斯勤介绍说,新加坡政府积极打造各种电子服务平台、创新应用程序给公共部门、私营机构和国民。如今,新加坡政府已经推出了多项便利的在线服务,如网上商业执照服务(OBLS)及新加坡通行证(SingPass),SingPass为用户提供了访问各类政府网站的公用密码,供用户方便与政府打交道、办理各种事物。

新加坡整合政府2010(iGov2010)计划是新加坡政府当前的五年整体规划,它通过利用资讯通信技术整合政府工作,让政府感到满意并连通民众。新加坡在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一直努力把经验和技能带到中国。例如,今年6月,IDA国际公司和星桥新加坡国际公司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一份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制定并落实广州数字城市的总体规划;9月,IDA又带领新加坡资讯通信技术商务考察团到武汉进行访问,重点就“智慧城市”举行了研讨座谈会。在协助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同时,新加坡也想吸引中国许多独特的概念和应用,带回新加坡进行实践。

李斯勤告诉记者:“新加坡电子政府取得成功的经验是,政府要在资讯通信技术的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电子政府的计划和实施需要统一规划,政府、企业界和社会力量的紧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同时,电子政府可以通过资讯通信技术为客户和公众创造更多价值。”“智慧国2015”的愿景确定了四大关键战略:第一,通过搭建超高速且具有普适性的有线光纤和无线两种宽带网络,建设新一代资讯通信基础设施;第二,通过提供辅助资金、技术支持、合作征求计划等方式推动和支持资讯通信技术在金融、教育、医疗、物流等行业的应用,实现关键经济领域、政府和社会的转型;第三,通过吸引国外领先企业、刺激资讯通信创新和促进本地企业国际化发展,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最后,通过提供培训和奖学金等多种方式培养精通资讯通信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人力资源。

上一篇:小学“重阳节孝老爱亲”活动总结下一篇:开发儿童智力游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