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积累

2024-10-10

高中文言文积累(共14篇)

1.高中文言文积累 篇一

高中文言文名句积累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6、富贵不能够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7、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9、物会以类聚,人是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11、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12、既是来之,则也安之。——《论语·季氏》

13、高山是仰止,景行则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4、路漫漫其则修远兮,吾将上下是而求索。——《屈原·离骚》

1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7、不登高山,则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也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0、蚍蜉撼之大树,可笑是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22、如切是如磋,如琢则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2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2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3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3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39、工欲善其事,则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0、山高之月小,水落则石出。——苏试《后赤壁赋》

4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2、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情。——李商隐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4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4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4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5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李商隐《无题》

5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5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6、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2.高中文言文积累 篇二

一、读有所得

1.通读以悟意。要想让文言文教学有效, 就必须读, 而且要多读, 会读。教师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认读, 要求读准字音, 尤其是较长的句子, 注意节奏和停顿, 边译边读, 理解文章每一句话的意思。例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一文, 我要求学生自读全文, 首先读准字音, 其次注意停顿, 学会断句, 注意语气语调。文章的开头可以平缓叙述并注意停顿:“舜/发于/畎之中, 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最后一句“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应读得平缓而悲凉, 尤其是“死于”这两个字要拖着点, “安乐也”三个字也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学生在自读、仿读的基础上, 再对照注释朗读, 抓住关键词句, 就能理解其中大意。

2.朗读以悟情。南宋朱熹曾说:“只要多诵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朗读是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读, 作者的神气音节就会在读者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 不仅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还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 理解文章深意。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 我在播放配乐诗朗诵, 并介绍相关的创作背景后, 重点引导学生以朗读入境悟情, 使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这句诗, 只有靠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想象那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的画面, 去感受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精妙之处, 才能进一步体会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3.诵读以悟妙。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贯做法, 也是古代学习流传下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读懂内容, 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 读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陋室铭》一课为例, 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要对文中的重点处加以点拨, 让学生在熟读中加以思考:“陋室”为何“不陋”?作者明明在赞颂自己的陋室, 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全文结局照应了文中哪一句?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对陋室的整体印象, 体会作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的精妙手法。

二、思有所得

1.思语言之美。文言文有独特的语言美, 它们或泼墨如云, 重点渲染, 或如行云流水, 娓娓叙来, 或笔带锋芒, 理切辞畅。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 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 获得美的享受,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佳作。在教学中, 我重点指导学生“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 使学生感悟古人的写作特色与要领, 感受到学文言文的乐趣。尤其是文章情节的安排显得曲折、跌宕, 比如渔人既然“处处志之”, 却又“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 更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

2.思人物之美。初中文言课文, 写人篇目比例较大, 这些经典之作无不洋溢着古代仁人志士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精思文章的遣词造句及文采, 同时也要精思古文精深丰富的思想内涵, 学习做人之道。例如《愚公移山》, 虽然不能以今天的科学发展去衡量当时的人的思想、行为, 但是愚公对待困难、克服艰难险阻的态度和顽强改造大自然的精神, 以及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思想启迪, 永远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3.思情感之美。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佳作, 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文化教育因素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应的道德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去感悟文言文所表述的思想感情, 学习做人之道。例如《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 都是历代传诵的议论文名篇, 不难理解文中的名言警句, 就是时至今日, 也经常听到“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这样的话语。文章所说明的道理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是传承和弘扬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好材料。

3.文言文知识积累及训练 篇三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 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恒荣勤学不倦

恒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初 ②厄 ③嗤 ④应 ⑤及

2. 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

名词作状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 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2. 翻译:①余愧谢,不获②某则愿庶几焉

3. 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

承宫樵薪苦学

1. 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 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桓荣勤学不倦

1. 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 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才用得上它呢?

崔景偁拜师

4.文言实词积累 篇四

1、爱

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2、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

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

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

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

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

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

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

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

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④加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

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读音二:pī,通“披”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倍

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鸿门宴》

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②一倍,加倍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孙子•谋攻》

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③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烛之吴退秦师》

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

④越发、更加、倍加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

5、鄙

①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为学》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②动词,轻视

孔子鄙其小器(轻视)《训俭示康》

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

③庸俗,见识浅,鄙陋

肉食者鄙(庸俗,见识浅,鄙陋)《曹刿论战》

译文: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④复合词:

鄙人

a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

译文:冯唐谢罪说:“我这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

b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译文: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

c乡下人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我见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

鄙贱:粗野而又地位低微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

6、兵

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武器)《过秦论》

译文: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到都城咸阳

②用兵器杀人

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史记•伯夷列传》

译文:(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

③战争,军事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军事)《论积贮疏》

译文: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④士兵,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赵国也准备了许多军队防备秦国,秦国不敢妄动。

起视四境,而秦并又至矣《六国论》

译文:(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⑤用兵策略,战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孙子•谋攻》

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方的)外交,⑥复合词:兵符

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我(侯生)听说晋鄙的兵符常在魏王卧室之内

7、病

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扁鹊见蔡桓公》

译文:您的疾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了,不及时医治将要更加严重

②生病

而江浙之梅皆病矣(生病)《病梅馆记》

译文: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生病了

③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梅馆记》

译文: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④困苦不堪,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捕蛇者说》

译文: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⑤筋疲力尽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之战》

译文: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

⑥毛病,缺点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原毁》

译文: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⑦担心,忧虑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译文: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⑧损害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一斗米,卖二十钱损害农人,卖九十钱损害从事工商业的人。

⑨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训俭示康》

译文: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好的品德,现代人却用节俭来互相羞辱。

8、察

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石钟山记》

译文:我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②看清楚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看清楚)《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③考察,审察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察,审察)《赤壁之战》

译文:刚才我(鲁肃)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

④明察,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曹刿论战》

译文: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

译文:推举臣下为孝廉

⑥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译文:水清澈到极点就没有鱼(生活在里面),人精明到极点就没有人跟随。

⑦察察,洁净的样子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察察,洁净的样子)《屈原列传》

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受脏物的污染呢?

9、乘

读音一:chéng

①驾,坐,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赤壁之战》

译文:坐牛车,吏卒跟随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驾,坐)《石钟山记》

译文:我单独和迈儿坐小船,到绝壁下面

②升,登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登上)《涉江》

译文: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

③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着,凭借)《过秦论》

译文:趁着有利的形势和方便的条件,侵略诸侯各国,分割天下的土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凭借,依仗)《宋书•宗悫传》

译文:希望能驾御长风踏破万里波涛

④冒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冒着)《登泰山记》

译文: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到达泰安。

读音二:shèng

①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陈涉世家》

译文:等到了陈,有战车六七百辆。

超乘者三百乘(辆)《肴之战》

译文: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

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译文: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

②佛教的教派或教法

大乘佛教

③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叫“乘”,后称史书为“史乘”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孟子•离娄下》

译文: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都是一样的。

④数词,四

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

(四)《肴之战》

译文:用四张熟牛皮,二十头牛犒劳秦国军队。

10、诚

①名词。真心真意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心真意)《愚公移山》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上两座山

②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六国论》

译文: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③连词,表示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赤壁之战》

译文:现在将军如果真能派猛将统领几万大军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如果)《隆中对》

译文: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雄霸天下的伟业就能够完成,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12、度

读音一:dù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

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译文:我忘了拿尺码了。

②限度,法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限度)《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把“网三面,留一面”作为限度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论积贮疏》

译文: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

③制度,法度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后汉书•张衡传》

译文: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译文: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

④度量

常有大度。(度量)《高祖本纪》

译文:常常有很大的度量。

⑤常态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荆轲刺秦王》

译文: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⑥量词,次、回、个

崔九堂前几度闻(量词、次、回、个)《江南逢李龟年》

译文:也在崔九的家里多次听到您的唱歌。

⑦谱曲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谱曲)《扬州慢》

译文:我的心情悲怆感伤,抚今追昔感慨无限,就自己谱写了这首词曲。⑧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春风不度玉门关(过)《凉州词》

译文:温情的春风难以吹过玉门边关。

⑨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

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离俗出生死)《红楼梦》 读音二:duó

①量,计算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量,计算)《过秦论》

译文:试拿肴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长短和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②推测,估计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鸿门宴》

译文: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③考虑

度义而后动(考虑)《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他)考虑理由正当,然后去做

14、固

①动词,巩固,安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译文: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②动词,坚守,安守

秦数败赵兵,赵军固壁不战。《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秦军多次打败赵军,赵军便坚守营垒

③形容词,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译文: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

④形容词,坚固,牢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

⑤形容词,坚决,坚持

少年固强之。《促织》

译文:少年坚持要斗

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

译文: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而勉强向别人借来

②凭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劝学》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宽容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宽容)《北史》

译文:大臣触犯法律,是不能宽容的。

④给与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与)《谭嗣同》

译文:汉人,不能给他们大大的兵权。

⑤假,不真,与“真”相对,虚假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不真,与“真”相对)《狼》

译文:(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⑥非正式的,代理的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侯以西击荥阳。《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于是就以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向西进攻荥阳。

⑦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如果、假如)《报任安书》

译文:假如我伏法被杀,那好象是九牛的身上失掉一根毛,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

⑧复合词,假借:宽容原谅。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译文:希望大王稍稍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11、辞

①诉讼的供词。

狱辞无谋、故者。(诉讼的供词)《狱中杂记》

译文:如果审判的供词中没有预谋、故意杀人罪名的 ②口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口实)《左传》

译文: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现在我要去死,)侯生却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难道我还有没有做到的地方吗?)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辞,文学)《屈原列传》

译文: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

④借口,托辞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赤壁之战》

译文: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⑤命令

近者奉辞伐罪,旗麾南指,刘琮束手。(命令)《赤壁之战》

译文: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

⑥名词,一种文体。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⑦告别,辞别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琵琶行》

译文: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辞别)《鸿门宴》

译文: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

⑧推辞,辞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鸿门宴》

译文: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如姬愿意为公子出死力,决不会推辞,⑨讲究,计较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鸿门宴》

译文: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⑩复合词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屈原列传》

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

5.高中文言文积累 篇五

——谈文言实词的学习策略与应试技巧

凤翔县彪角中学语文教研组

陈鹏录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段中的含义,是历次文言文阅读考试的必考点,亦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因此,识记和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是我们学习文言的重点,同时这也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在此,我打算和同学们谈谈文言实词的学习策略与应试技巧。

一、考什么?

文言实词是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了120个)在文段中的含义为考查内容,考查重点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经常使用、意义和用法“微殊”的那部分词,涉及到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二、怎么考?

通过对历次文言文阅读考题及近两年语文高考试题的追踪,我们发现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是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其题干的表述一般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设置四个选项,每个选项都出自所给文言语段,但加点的文言实词有很多是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

三、怎么办?

1.学习策略

对于文言实词的学习和复习我们的宗旨是:“任他东南西北风,咬定课本不放松”。基本策略有四:

1吃透课本,识记重点词句。学习文言文,千万不要想着走捷径,要脚踏实地,不怕○苦,从一点一滴积累起,也千万不要迷信“考试宝典”“应试秘笈”等其他教辅资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课本。在平时的学习复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理解课本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含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吃透语文课本所选的文本,能做到对译。结合相关语句,识记文下注释。当任意抽取一篇课文中的文句、词语,你都能说出它的篇目出处、能正确解释其中文言语法现象、能准确翻译其中的疑难句子时,相信你在考场中定会游刃有余。

2背诵课文,加强语感培养。学习“文言文”和学习英语一样,要重视语感的培养。○有了一定的语感,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文言语感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诵读经典的文言语段和篇章。好多同学上语文早读要么睡觉、要么干其他事,要么无所事事。这让人很痛心,他们还没有理解诵读对于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通过诵读,我们可以识记词语的意思,理解文句的含义,体察作者的内心情感,领略文本的艺术风貌,何乐而不为呢?

3立足本义,记忆一词多义。一个文言实词有诸多意思,这诸多意思之中有一个是○这个词的“本义”,即原始义,其他意义都是在这个“本义”的基础通过引申的方法产生的。“原始义”我们可以通过辨析字形得到。引申义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它们与本义之间的逻辑关系,顺藤摸瓜,也可以很好地掌握。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一句话:“景翳翳以将入”,此句中的“景”从“日”,“京”声,其本意为“日光”。天地之间至大者,莫若太阳,据此引申出“大”之义;日悬高空,人皆仰头而慕,据此引申出“仰慕”之义;日照天地而成景致,据此引申出“景致、景色”之义;太阳普照万物而皆有影,据此引申出“影子”的意思(在这一意思上后世写作“影”)。“景”的五个义项“日光”、“大”、“仰慕”、“景致”、“影子”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我们只要抓住内在引申这条线索来灵活记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多做练习,注重日常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本上的知识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得以熟练掌握,才能得到很好巩固。只有多做练习,我们的知识面才能得以拓展,我们的知识层次才能得到全面提高,文言文实词的学习也不例外。我建议同学们坚持每周自读一篇课外文言文,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就查阅字(词)典,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勤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注重积累,多做多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水平定会提高。

2.应试技巧

文言实词考查最多的就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在吃透课本、多做练习的基础上,我们可用以下方法解答题目:

1洞察选项法。对于文言文的客观选择题,审清题干后同学们不要急于读文本,可以○先浏览选项中加点的词和所给的解释,看选项中有没有我们可以利用的信息。对于“一词多义”,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加点词的构造(看他的偏旁部首)来洞察它的意义范畴,看解释是不是在他的意义范畴之内,若在,解释可能正确;若不在,解释可能不正确。对于“古今异义词”,我们注意看常被在现代汉语中作为一个词来用的那些词是不是被解释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基本义了,若是,解释可能错误,若不是,解释可能正确。有这样一道题,要求选择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四个选项中C项是“叙先贤遗迹”,对“遗迹”的解释是“留下..的踪迹”。我们发现“遗迹”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常用词,用在了古汉语中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但却被解释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基本义了,此选项解释错误,答案选C。

2语境推断法。历次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考查,都是考查它在特定文言语段中的含义,○因此,最有效也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揣测文言词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据境析文,依境解文”。考生首先用笔在文段中勾画出包含加点词的句子,其次,细读本句的前后文句,最后根据前后文句的语境推断、揣摩该词的意义。例如2012年江西语文高考卷文言文阅读中的第1小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A项句,后有“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据此句(尤其是此句中的“赐”字)我们可以推断此项中的“给”和“赈”同义,是“赈济,供给,施与”.的意思,解释正确。B项句,前有“有降者”三个字,后是一个介宾短语,介词的宾语是“酒食”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劳”在此句中绝对不是“烦劳”之意,而应该是“慰劳”.的意思,解释错误。C项句,后有“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加之“胜”后紧跟的宾语是“苦”,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胜”的意思为“能够承受,禁得起”,解释正确。D项句,.前后是“羽林三百人往„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据此可知桑格被抄家了,那么“籍”的意思就是“登记,没收”,解释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题答案选B。.3带入验证法。我们可将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带入到文句中,再根据上下文看文句○能否讲得通,解释是否畅顺且和上下文语境切合,若讲得通、解释畅顺且切合上下文语境,那么此项解释正确,反之,则错误。如上题中的B项,我们带入文段“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中来看,“有投降的,就用酒食来‘烦劳’、慰藉他们,而后把他们遣送回家”,此句根本讲不通,因此,本选项解释错误。

4语法分析法。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是相对应的,什么句子成分由哪类词来承担○基本上是固定的。我们可以通过洞察文言实词在句中的位置并通过分析句子的句法结构来断定本词的含义。来看下面两道题:

(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泉州同安簿

主:主持,掌管 B.按行境内

按:巡视,巡行 C.所部肃然

部:部属 D.申乞致仕

致仕:退休

C选项,“部”跟在辅助性代词“所”之后,我们知道辅助性代词“所”之后一般跟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他和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结合成“所字结构”,使整个“所字结构”具有名词性。据此,可推断“部”是个动词,而本项将其解释成名词“部属”,错误。

(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连山殆数百里

殆:大概 B.崭横若不可径

径:小路 C.积雨始霁

霁:停止 D.日暮半阴,山风卒起

卒:通“猝”,突然

B选项,“径”前有否定副词“不”和能愿动词“可”,根据语法常识可知,副词或能愿动词是修饰动词的,在句中作谓语动词的状语,据此,可断定“径”在本句中被活用为“动词”,作句子的谓语中心语(也就是同学们所说的谓语),本项解释为名词“小路”,错误。

最后,我将2011年高考宁夏理科状元冯锐同学学习文言文的心得体会送给同学们,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对于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文,我都会下大力气把每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每一个句子的意思弄得清清楚楚。只有对这些文言知识了然于心,才能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正真做到活学活用。

6.高中作文资料积累 篇六

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说的是中国古时候,有一个从小被母亲溺爱娇惯的少年,临刑前要求再喝一口母亲的奶,他妈妈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一口把母亲的奶头咬下。这位少年把母亲的奶头咬下,是恨母亲的溺爱娇惯害了他。

无独有偶,著名的伊索寓言里有主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犯缚了双手,被牵到刽子手那里。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恸哭。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儿子大不孝,犯了罪还不够,又把母亲的耳朵咬下来。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

7.高中阅读课语言积累途径研究 篇七

一.突出朗读, 丰富积累语言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古人为学, 无一例外要求学生朗读如流。清代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夏丐尊、叶圣陶先生在《文心》一书中说“国文英文等科是语言学科, 不该只用眼与心, 须于眼与心以外, 加用口及耳才好。读, 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一个人的通与不通, 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 只须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可见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章, 积累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语文阅读课上也应把朗读放到重要位置。为此, 我们依据文体特点, 选择了诗歌、散文、文言文作为朗读的重点内容, 并且细分出一些具体的朗读学习单元。

二.扩大阅读, 做好摘录, 丰富积累语言

现今中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 他们整天被作业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 很少有学生光顾图书馆、阅览室, 这样的现实, 极大限制了中学生的语言积累。为改变这种现状, 在学生入学之初, 我们就为每位学生印发了《中学生必读书目》, 有计划有选择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著作,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们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著作, 并对每天的阅读量做出规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要求学生每天做摘录, 对每天的摘录量也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对学生摘录的东西我们要求学生做好分类整理和消化, 并定期展示共享。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我们把课本和阅读课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设置了多节由教材课文延伸出去的阅读课,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拓展阅读。

三.利用校本教材, 丰富积累语言

我国刚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程类型, 进一步突出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地位, 这也为学生丰富积累语言创造了条件。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是语文。报纸、电视里的新闻、故事,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精辟的广告语, 人们口耳相传的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 甚至门上的对联, 风景区的古诗词或名人的题句, 景点的介绍词等等, 这些都是语文, 这些都是值得积累的语言。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 在生活中进行语言积累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为了进一步上好语文阅读课, 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 我们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 如《邯郸成语典故集锦》《邯郸历史文化》等。这些课本的知识有很强的趣味性, 并且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 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既学到了文化知识扩大了语言积累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 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

四.学以致用, 在写作中积累语言

作文训练就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 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 因此, 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而训练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写作过程中, 要尽量引导学生把自己日常所积累的语句运用到写作中, 这样慢慢的积累在本上的知识就内化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素养。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学生语言的积累也是这样, 是一个长期的, 艰巨的过程。只有通过不同途径, 运用多种方法, 多多积累, 学生才能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 才能由量变引发质变,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摘要:当前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积累重视不够, 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单一,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学生语言匮乏, 写作能力低下, 语文素养难以得到真正提升。本文就阅读课如何进行语言积累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进行语言积累的方式方法。

8.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探究 篇八

关键词: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6-1

一、在课本中寻找

在学校,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本,而语文课本也是丰富的写作资源。很多学生一边在感叹素材的缺乏,一边对身边的“宝藏”(课本)却视而不见,这是很多学生常犯的毛病。教材选编的课文,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名人名言等无所不有,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有帮助。成天忙碌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涉猎和加工浩如烟海的作文材料,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丰富资源。

我梳理了高中语文课本(以苏教版为例),发现了丰富写作素材。

1.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2.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3.热爱祖国。

(1)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2)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她们英勇牺牲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5.胸怀豁达。

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反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以上是我简单的对语文课本中蕴含的写作素材的梳理,还不够全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课本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正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何不从中选取写作素材呢?

二、在课外阅读中寻找

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名人名言。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了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课本上的知识是毕竟是有限的,要拓展知识,课外进行阅读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老师在教授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后,向学生推荐同类文体的文章,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对于高中生,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品味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古诗词、歇后语、格言等等,领略不同的朝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三、在生活中寻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中学生要随时随地地汲取生活中的给养,用眼、用心、用耳去感知生活的美、自然的美,看花开花落,日圆月亏,听自然万籁,秋风落雪……把世界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把罪恶与丑陋批驳得无地自容,把一个鲜活的年轻的心灵描绘得绚丽多彩。

9.高中写作——如何积累素材 篇九

任何一件事情要成功,一定要掌握二次排序的原理:首先,重要性排序,然后,可行性排序。十二年来,我们读过数以千计的文章,看过上千万字的语言材料,还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如电影、电视、网络、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等,从理论上来讲,作文素材对付高考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很多同学考试时一片空白,主要原因是平时缺乏归纳整理反复应用。

素材的来源无限广阔,可以:

1.取材课堂范文,如:司马迁、鲁迅

2.取材课外阅读,如;《读者》、《青年文摘》、《南方周末》

3.取材生活经验,如: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

素材可以有多种方法积累:

1.分类摘抄

2.剪辑粘贴

3.读书笔记

4.随感札记

高考素材总揽

下列材料是高中作文最常用的素材,限于篇幅,本书仅仅提供材料名称,具体内容请查阅各种资料进行透彻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大部分材料,建立自己的快速搜索程序;同时透彻掌握其中的几十则,并针对一些作文题目进行不断变换演练,做到运用时游刃有余。

主要时代

周 秦 汉 魏 唐 宋 元 明 清 中华民国 新中国

主要国家

英 德 法 俄罗斯 美国 日本 韩国 印度 新加坡 巴西 南非

科学家:

张衡 鲁班 蔡伦 毕升 郭守敬 孙思邈 李时珍 詹天佑 邓稼先 杨振宁 侯德榜钱学森 华罗庚 陈景润 袁隆平李四光 童第周 王选 钟南山 贝尔 法布尔 达尔文 居里夫人 霍金 哥白尼 牛顿 伽利略 高锟 诺贝尔 麦克斯韦 爱因斯坦等

文学家:

屈原 嵇康 阮籍 司马迁 陶渊明 李白 杜甫 王维 白居易 韩愈 柳宗元 李商隐 杜牧 欧阳修 苏轼 陆游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归有光 罗贯中 曹雪芹 鲁迅 巴金 曹禺 艾青 林徽因 徐志摩朱自清 季羡林 钱钟书 张爱玲 沈从文 史铁生 张承志 余秋雨 余华 王小波 铁凝 毕淑敏 莫言 三毛 海子 韩寒 郭敬明 龙应台 余光中 林清玄 董桥 金庸; 但丁 莎士比亚 狄更斯 塞万提斯 列夫•托尔斯泰 海明威 海伦•凯勒 泰戈尔 川端康成 村上春树 特兰斯特勒默 JK罗琳

政治名人:

帝王、国君或元首

楚庄王 勾践 楚怀王 周厉王 晋文公 卫懿公 秦始皇 项羽 刘邦 汉武帝 刘备 曹操 刘禅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李后主 后唐庄宗 宋太祖 宋徽宗 成吉思汗 朱元璋 明成祖 正德皇帝 康熙 雍正 乾隆 道光 丘吉尔 林肯 曼德拉 罗斯福 马歇尔 甘地 普京 戴高乐 昂山素季

革命领袖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臣子或官员

管仲 邹忌 文种 毛遂 荆柯 王昭君 苏武 李广 周亚夫 诸葛亮 魏征 狄仁杰 郭子仪 王安石 岳飞 文天祥 张居正 曾国藩 林则徐 谭嗣同 周恩来 焦裕禄 孔繁森 温家宝 赖斯

思想家与学者

孔子 孟子 庄子 老子 董仲舒 朱熹 王阳明 陈寅恪 王国维 顾炎武 黄宗羲 梁漱溟 辜鸿铭 李叔同 章太炎 黄侃 刘文典 柏拉图 苏格拉底 伏尔泰 卢梭 罗素 康德 黑格尔 马克思

书画家:

王羲之 欧阳洵 颜真卿 郑板桥 徐悲鸿 齐白石 陈丹青 谢坤山 梵高 毕加索 莫奈 音乐家:

冼星海 聂耳 谭盾 李云迪 郎朗 贝多芬 莫扎特 舒伯特 李斯特 肖邦 柴可夫斯基 小泽征尔

戏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 严凤英 红线女 于是之

建筑雕塑家:

梁思成 贝聿铭 罗丹 米开朗琪罗 扎哈

经济商界人物(含公司):

范蠡 胡雪岩 乔致庸 李嘉诚 霍英东 马化腾 张瑞敏 丁磊 马云 李彦宏 李想 李开复 杨国强 李书福 俞敏洪 史玉柱 王石 任正非 路易•威登 比尔•盖茨 乔布斯 扎克伯格 奇瑞集团 海尔集团 美的集团 迪斯尼 麦当劳 肯德基 可口可乐 苹果公司

教育家:

孔子 蔡元培 陶行知 叶圣陶 竺可桢

军事家:

孙子 勾践 项羽 刘邦 韩信 萧何 曹操 吕蒙 岳飞 班超 李靖 拿破仑 朱德 刘伯承 德川家康 朱可夫 隆美尔 麦克阿瑟 巴顿 蒙哥马利

体育人才:

姚明 刘翔 林丹 伏明霞 申雪 赵宏博 周洋 孔令辉 郭晶晶 伏明霞 邓亚萍 李宁 李娜 易思玲 乔丹 贝利 齐达内 琼斯 霍尔金娜 马拉多纳 菲尔普斯 林书豪 阿里 博尔特

电影电视工作者(含歌手、主持人等):

张艺谋 冯小刚 贾樟柯 姜文 陆川 李安 章子怡 刘德华 王宝强 成龙 甄子丹 周星驰 邓丽君 李小龙 刘谦 周杰伦 陈慧娴 柴静 吴小莉 白岩松 崔永元 鲁豫 何炅 乐嘉 魏德圣 卓别林 卡梅隆 斯皮尔伯格 黑泽明 杰克逊 奥黛丽•赫本 邓肯

普通劳动者: 雷锋 徐虎 暴走妈妈 王进喜 郭明义 扫把姐 金晶 大衣哥

革命烈士:

林觉民 秋瑾 黄继光 董存瑞 邱少云 刘胡兰 江姐

热心公益者:

丛飞 赵广军 王选 高耀洁 李连杰 杜聪 微尘 阿福 成龙 陈光标 邓飞(免费午餐)戴安娜王妃 德兰修女 史怀哲

感动中国的十大中国人:

丛飞 徐本禹 洪战辉 李春燕 任长霞 王百姓 刘丽 吴斌 吴菊萍 杨善洲等

中国传统艺术(含节日)

东方建筑 京剧 对联 书法 东方绘画 陶瓷 民间艺术 中国音乐 中国服饰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清明 端午 中秋)

广东地方特色文化

粤剧 粤菜 粤绣 粤语 岭南画派 咸水歌 客家山歌

中外著名历史大事: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争斗 秦朝统一与速亡 陈胜吴广起义 汉朝休养生息 魏晋风度 三国争斗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宋代偃武修文 张居正一条鞭法 清朝闭关锁国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百日维新 五四运动 红军长征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 抗美援朝 人民公社 大跃进 改革开放 和谐社会

希腊罗马文明繁荣 中世纪十分黑暗 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 工业革命 美国

南北战争 滑铁卢之战 巴黎公社 日本明治维新 十月革命 一战 二战 珍珠

港事件 中途岛海战 诺曼底登陆 德国二战迫害犹太人 原子弹在日本爆炸 冷战

苏联解体 世界多极化 美伊战争 全球变暖 全球金融危机 泰国红杉军 哥本哈根会议 中美关系复杂 希腊债务危机 冰岛债务危机 韩朝关系复杂

中国近几年有名事件:

大学生就业难 蚁族 宅男宅女变多 民工荒加剧 房价高涨 社会贫富加剧 出国留学低龄化 2008南方雪灾 5.12地震 玉树地震 方舟子打假遭报复 皮鞋胶囊酸奶 钓鱼执法 躲猫猫 跳楼秀 跳桥秀 杨佳杀警 马加爵杀死4名同学 动车坠落桥下 血铅儿童受害 山西疫苗事件 犀利哥受到关注 范跑跑逃跑受指责 赵作海开胸验肺 富士康跳楼事件 众多在小学门口砍人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 富二代广受批评 余秋雨诈捐门 陈冠希艳照门 婚恋节目风行 宫斗剧风行 考公务员热加剧 人肉搜索盛行 “网络反腐”成绩显著 暴力拆迁增多 小悦悦事件令人心寒 中日钓鱼岛争端 中菲律黄岩岛争端

免除农业税 奥运会 世博会 亚运会 嫦娥奔月 神舟系列飞船上天 长江大学生救人牺牲 北大自主招生 两岸交流曲折前行 “辽宁号”航母下水 蛟龙号创世界深潜记录 志愿者空前增多平民英雄广泛涌现

中外名著著名人物形象:

林黛玉 猪八戒 孙悟空 宋江 武松 林冲 刘备 关羽 马谡 阿Q 骆驼祥子 高觉新 方鸿渐 翠翠 约翰•克利斯朵夫 于连 哈姆雷特 桑提亚哥

本重要时事热点:

10.高中作文素材名言积累 篇十

2.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3.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5. 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宗教是对于生命的崇敬心,文学是对于生命的叹赏,艺术是对于生命的欣赏……

6. 人人得一生,不得再生——《太平经》

7. 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壹死,终古不得

8.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9.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11.浅谈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技巧 篇十一

生活环境是语文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语文课本是高考作文素材的宝藏发源地,创新思维是高考作文素材的点金之法。要写好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下面我浅显地谈一谈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总结出的几种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一、观察、思考生活,向生活索取资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生活无处不资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学生拥有一座金矿而不自知。诚然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紧张,然而你身处社会,又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完全可以利用上下学期间留意身边的事物。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与遐想。只有接触、亲近自然,我们的感情才会更加丰富,那么我们的作文才有可能会写出真情实感。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回归课本,研究名著,提升文化底蕴

教科书,是高考作文素材的宝藏。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活用于作文创作中,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不会再是干瘪之作了。

我们所学的教材篇目大多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正是作文素材最好的来源。我平时要求学生将文本中涉及到的名言、典故、观点、诗文佳句积累于自己的“作文素材本”中,我要求学生按照“化繁为简,主题积累”的原则,把作文主题大范围划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他人”四项来进行素材积累与整理的。有时间就熟读或背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在高一新生进校第一堂课开始就引导我的学生这样去操作,积累了大量素材之后,還应该结合实际进一步思考,哪些拿来可以为我所用,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写作时将不会再感到无话可说。

其次,让学生潜心研读名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高考语文大纲要求高中生读名著,但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对于名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电视剧的层面。而且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读书,即使读书读得更多则是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的小说,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典著作日渐疏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写的文章往往是内容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缺乏自己的独特思想与见解,根本写不出具有文化底蕴的大气之作。

三、创新思维,高考作文素材的点金之法

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有“有创新”这一等级。所以作文贵在有创新。有创新,才会有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人耳目一新。我个人认为写作一开始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是积累是关键。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生成的。

同样,学生平时积累的一则材料,经过发散性思维之后,再加上语言上的组织与过度,你会发现它适用于很多话题。

例如:我们最熟悉的《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改革创新”的话题可以用,赞扬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进取”的话题也可以用,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不求上进,弄虚作假,最后只能逃走。“善于用人”的话题也可以用,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乐队的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

再如:袁隆平的例子。“诚信”的话题可以用,现在一些大学教授抄论文,造假,没有诚信可言了。科学是最讲诚信的,来不得半点虚假,袁隆平四十多年如一日,亲自下田研究。应该是诚信的典范了。“选择”的话题也可以用,袁隆平正因为儿时看到农民在田间劳作辛苦,立志报考农业大学,虽遭到父母亲的反对,但仍坚持自己的选择,从不后悔。后来事实证明,他最初的选择没有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12.高中文言文积累 篇十二

首先,很多初中学都很难掌握正确的单词读音,有些初中生会在单词的周围用汉字来表明每个单词的读音,因此就会导致学生难以读出正确的单词发音读。

其次,许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掌握每个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单词的书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导致拼写单词的过程中千奇百态。对于七年级的初中生来说学习英语还是挺简单的,因为它的教学内容少,单词又简单。但是随着学生们的年级越来越高,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单词越来越难,导致学生在掌握单词词汇量的上面越来越应付不过来,也使学生们在学习单词过程中丧失信息,并且丧失了这一学科的兴趣。

那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英语词汇呢?因此经过我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中,让我对词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呢?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有着必然的联系性,所以,我们就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让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而且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因为表演属于语言实践类。所以我们在教授单词是就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把枯燥无味的单词变得具有灵活性。比如学习动物的单词时就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动物让其他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单词。

其次,我们需要结合初中生具有攀比心、争强好胜、表现欲极强的特点就可以采用鼓励奖励学生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我们要有效的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征,就可以在教学课堂上组织谁的记忆力最强的比赛让学生们进行单词背诵,例如比比谁的速度快,给先写出或者说出单词最快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在自我表现中轻而易举地就记住了单词,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提高了教学课堂的氛围。

接着,我们还可以采用食物链的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的课堂教学也逐渐加强了,比如词汇量的增加,英语语法的不断渗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食物链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增加了对词汇的记忆还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们首先要把握住人的感官在记忆单词的优势。在背诵单词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们大声的读还要反复的读,在读的过程中还需要一边读一边默写,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记忆优势。学生这样的记忆就是运用了多种感官的结合,才会使自己的记忆能记得长久。

其次我们还可以把一些单词分开来记忆,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记住所掌握的单词。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水果、颜色、服装、地点、节日、天气的名称以及其他代表方位介词就可以归纳在一起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也可以加深他们对单词的印象。比如还有there、their,pair、pear,nose、knows,等许多同音异义词就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再次,可以制作卡片来进行记忆。卡片的形象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可以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变化规则联系到一起,还可以将动词的不定式以及动词的进行时,将来时,过去时的变化规律结合在一起学习,还有名词与形容词之间的最高级联系到一起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增加了词汇量还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在课堂中的操作证明,变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积极主动性和乐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能提高自己英语词汇量的记忆方法。

三、学习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大家都知道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虽然我们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在许多场合中与人交流中也会出现比较尴尬的情况。这就是因为各地习俗文化的不同,而文化就是语言的基础。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也不想浪费时间,但是他们不知道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避免英语对话中的一些问题,也不知道这样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为英语与汉语之间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的用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导致在交流中就出现了所谓的中式英语。比如“welcome to listen to my news.”“you me you me”“know is know nknow is nknow”这些英语不知引来了多少笑话。很多学生就会受汉语的干扰,往往就会不自觉的用母语的思维习惯套用英语句子,因此中式英语的运用对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也会起到负面影响。因此它违背了英语教学方法的教学原则。

词汇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但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高效记忆更多的单词。需要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摘要:学习英语的基础就是不断地积累词汇,假如你没有去积累词汇那么学习英语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件难事。如何引导学生去积累英语词汇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积累词汇的课堂教学呢,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如何积累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

13.高中作文人物素材积累 篇十三

特蕾莎修女于19出生在塞尔维亚,本名阿格尼丝。她的家庭很富有,家中连特蕾莎共有三个孩子。她小小年纪就开始思索人生,12岁时感悟到自己的天职是帮助穷人,这决定了她被称为“活圣人”的一生。17岁时,她决定到爱尔兰的劳莱德修女院学习。1928年,她来到印度大吉岭工作,担任当地学校的老师,教授地理及历史。大吉岭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加尔各答的山脚下。1937年,特蕾莎完成了修会的训练,正式宣誓成为修女,并被指派到隶属加尔各答的圣玛丽亚女校中担任校长。该校是个贵族学校,学生皆来自孟加拉的上流阶层。

然而,特蕾莎并不想让自己停留在圣玛丽亚女中。当地的士绅把孩子送入这个学校,期望在学校能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在加尔各答圣玛丽亚女校的墙外却布满了脏乱、污秽的贫民窟。特蕾莎看见这贫民窟与贵族学校的对比,她心中深受责备。她知道,贫民窟才是她要去的地方。她要进入最穷苦、最低贱的人群当中。

特蕾莎修女在修道院十年了,她知道修道院的生活既舒适又稳定。特蕾莎承认,离开修道院走入贫民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因为对她而言,脱离修道院的痛苦与煎熬,更胜过她当年离开家人与朋友,进入修道院的决定。

特蕾莎要离开修道院时,修会的上司曾与她约谈并试图劝阻。其实,特蕾莎清楚知道,一旦脱去修会的修女袍,她就失去了修会的支持,也没有什么人来帮助她,但她依然坚持出走这个决定。最后,修会终于点头同意。

离开修会后,特蕾莎进入最破烂的贫民窟,在那里用几卢比租下一间房子,接待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为了他们,她自己亲身到街上乞讨食物并送药,帮助他们清洗身体。在这个屋里,没有桌子、椅子,也没有黑板。她以地板为黑板,教孩子们一些孟加拉字母。

这时她完全依赖心中的感动而工作,只要她觉得哪里有最大的需要,她就到那里去帮助人。有一次,她看见街上躺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她焦急地四处求告,敲遍医院、诊所的大门,竟无一人理会。最后好不容易求到一点药品,回来时却发现那人已死去了。

14.高中易错成语积累 篇十四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32、过犹不及:“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

3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8、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7、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5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

6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6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

64、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6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

6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

6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7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

7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

80、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81、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87、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91、拒谏饰非: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

92、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

93、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97、自怨自艾: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98、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

99、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10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102、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

104、口诵心惟:一面读着,一面想它的意义和道理。(惟,思考)。

106、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褒义词)

109、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贬义词)

110、满目疮痍: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受到了严重破坏的景况。(只能用来形容国土家园。)

114、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多用贬义词)

116、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118、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稽:考查。

119、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120、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对待事物)

121、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褒义词)

124、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多作贬义)

130、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司马昱)母郑后名阿春,避讳‘春’字,改称。这里用来代表‘批评’,因为相传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

132、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133、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134、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要严格。(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135、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毫,细毛;头发;爽,差错,失误。

139、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144、轻诺寡信:随便答应人,很少能守信用。(贬义词)

147、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贬义词)

149、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

152、欲盖弥彰: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多指坏事)

155、大方之家: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159、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160、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161、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16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注意形容的对象是“做”,而不是“说”。)

164、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贬义词)

169、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贬义词)

170、名噪一时:名声广为传扬。(中性词)

171、借箸代筹:引申为代人策划。箸:筷子;筹:筹码,引申为筹划。

175、独辟蹊径:比喻处事有独创性。

176、莫须有: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177、条分缕析:形容剖析得深入细致,有条有理。

178、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汪要望文生义)

179、深文周纳:定罪名很苛刻,想尽方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

180、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贬义词)

181、沐猴而冠: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但本质不好。(贬义词)

183、教猱升木:教猴子爬树,比喻教唆坏人做坏事。(贬义词)

184、耸人听闻:指歪曲担待无中生有的事实,或是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的言词。

185、骇人听闻:指程度惊人的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指坏人坏事)

187、同日而语: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重在“日”。多用于否定语气。

193、无可厚非:指略有过错,较完美。

194、等量齐观:多用于对待事物。

195、一视同仁:多用于看待事物。

202、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雅,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于不及之处。

203、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呻吟不悲

号的农民。

204、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205、爱屋及乌:因为爱国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喜爱

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206、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

家提倡的态度。

207、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209、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

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210、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活 动

211、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灵魂。

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212、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

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213、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

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214、白驹过隙: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

前一闪而过(见于《庄子知北海游》)。

215、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

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

216、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的依托。后来表示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21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本草纲目马陆》):弘景日:,‘此虫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百不僵” ’)。现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己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218、班荆道故:班,辅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

用黄荆铺,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219、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

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也指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

220、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221、暴戾恣睢:暴庚,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注意读音)

223、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2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后来

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226、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意思是要学得切实。现在多用于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辟,读bì(四声)

227、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一定。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多指写作时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新。

228、毕其功于一役:毕,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完成了。

230、敝帚千金:敝,破旧。自家的一把破扫帚,却把它看得价值千金。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

却非常珍视。注意“敝”的写法。

232、别出机抒:机抒,织布机,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构思。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233、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黄河。比喻地势险要。

234、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

235、不齿于人类:齿,并列。

236、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

237、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238、不肖子孙:不肖,不像,不贤。指不能继承祖、父事业或违背祖、父遗志的子孙。

239、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意思是不能因其一件事而满足。后来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不止出现一次。

240、不虞之事:虞,预料。没有料想到的事。

241、不容置喙:置,安放; 喙,嘴。不许插嘴。

242、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为人不拘小节,后来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

243、不易之论:易,更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244、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走上别

人走过的老路。

245、不稂不莠:根,狠尾草;萎,狗尾草。根莠都是同谷子很相似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没有出息。

246、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247、沧海桑田:大海变作桑田,桑田变作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248、草菅人命:草营,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阶级轻视人命,任意杀戮。

249、城下之盟: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条约。

250、尝鼎一脔:品尝鼎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推知整锅的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

体。

251、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苹,草丛生的样子。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

252、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253、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254、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255、赡宫折桂:瞻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旧时指人登科。

256、膛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25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

259、诚惶诚恐:惶,害怕。原来是封建臣子对君王上奏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

现在用来形容 尊敬、服从或不安的样子。带有贬义。

260、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261、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

262、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釜底抽薪(扬

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

263、出水鞭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264、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有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265、础润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266、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

268、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270、错彩镂金:错,涂饰;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 烂。

271、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272、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一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273、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发得哭不出声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泪一样。形容悲痛到

了极点。

274、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275、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恩负义,背弃根本。

276、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妇和剥削者。

277、大相径庭:径庭,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278、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读音zhuol

279、待价而沽:沽,出卖。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280、戴月披星:形容早出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

281、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282、、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

284、弹精竭虑:耗尽精力,费尽心思。竭,用尽;虑,思索。

285、多事之秋:秋,年岁,时候。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

286、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惧的声音。原来形容说话伤人,令人难受。现在形容气垫汹汹,盛

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

287:咄咄怪事:咄咄,叹词,表示惊诧。用来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

288、豆寇年华: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寇年华。

290: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正经,现多用于贬义。

291、断鹤续凫:截短鹤的长腿,续接野鸭的短腿。比喻强行违反自然规律办事。

293、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

294、耳鬃斯磨:鬃,面颊两边的头发;斯,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

295: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296、发愤图强:发愤,下定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297、发聋振聩:聩,耳聋。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

298、发指毗裂:发指,头发向上直竖;毗裂,眼眶睁得开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299、翻然(幡然)悔悟:翻(幡)然,大转变的样子。形容很快悔改醒悟。

上一篇:美国私立高中排名可以参考吗下一篇:小学语文观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