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物理化性质与毒理学性质的预测(共15篇)
1.有机污染物理化性质与毒理学性质的预测 篇一
施用污泥堆肥对滩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污泥堆肥中富含有机质营养成分,可改良土壤,同时要防止重金属和病原菌等可能引起的污染.为评价污泥堆肥作为土壤改良基质的`可能性,本试验系统进行了上海曲阳水质净化厂污泥堆肥/滩涂土混配土的理化性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与滩涂土混配后,土壤pH、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指标得到改善;营养得到补充,肥力提高明显;混配土中未见病原菌污染问题,污泥堆肥施加比例控制在30%(干重计)以内时,也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混配土可以满足农用要求.
作 者:唐银健 陈玲 程五良 何培松 赵建夫 TANG Yin-jian CHEN Ling CHENG Wu-liang HE Pei-song ZHAO Jian-fu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刊 名:四川环境 ISTIC英文刊名:SICHUAN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6 25(6) 分类号:X703 关键词:污泥堆肥 土壤 土地利用 理化性质2.有机污染物理化性质与毒理学性质的预测 篇二
2007年3月,美国爆发宠物中毒事件,原因是宠物食品的原料小麦蛋白粉中掺杂了三聚氰胺。调查显示,在回收的宠物食品、死亡动物的尿液结晶和肾脏细胞发现有三聚氰胺,表明动物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后可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问题奶粉事件,导致食用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患肾结石,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国家质检总局对其余109家乳品企业的491批次产品进行了排查,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含有不同量的三聚氰胺[3]。三聚氰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不安。
1 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
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化学结构(图1),分子量126.12,是一种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相对密度1 570 kg/m3,堆积密度700~900 kg/m3[4];受热升华或燃烧时,分解生成含氢化氰、氮氧化物和氨等有毒和刺激性烟雾[5]。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三聚氰胺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一般含有的食具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
三聚氰胺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Ammeline),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Ammelide),最后生成三聚氰酸(Cyanuric acid),见图2[6]。
2 用途
以三聚氰胺为原料或添加剂的许多化工产品,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该树脂具有阻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绝缘性能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好等优点,与其它原料混配,还可以生产织物整理剂、皮革鞣润剂、上光剂和抗水剂、橡胶粘合剂、高效水泥减水剂、钢材氮化剂等。广泛应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还可用于制造药物胶囊[7]。三聚氰酸还与氯类消毒剂共用于游泳池消毒,以三聚氰酸和三聚氰酸钠盐形式存在,它可以减缓起消毒作用的氯气被阳光分解的速度[8]。
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也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
3 代谢
三聚氰胺可在体内转变为其同系物三聚氰酸。在机体内的代谢属于不活泼代谢或惰性代谢,即以原形或同系物形式排出[9]。Mast等[10]用14C标记的三聚氰胺单剂量(0.38 mg)插管灌胃Fisher344雄性大鼠,研究96 h内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以及排泄。发现灌胃30 min后血浆、肝脏、肾脏中三聚氰胺浓度达到高峰,此后持续下降,而膀胱中三聚氰胺浓度持续上升。三聚氰胺在循环中的半衰期约为2.7 h,主要从尿液中排出,24 h内75%以上的三聚氰胺从尿液中排出,96 h内93%的三聚氰胺从尿液排出。另有小部分三聚氰胺从呼吸道(0.2%)和粪便(0.64%)排出。鸡摄入污染的饲料后所产的蛋中能检查出三聚氰胺,提示其排泄途径的复杂性。
4 毒理学
4.1 三聚氰胺毒作用机制
试验得出啮齿类动物最小无作用水平(NOEL)为63 mg/kg,推算人体三聚氰胺的每天耐受摄入量(TDI)为0.63 mg/kg,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安全阈值应为15 mg/kg[11],而三鹿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达到2 500 mg/kg。
大量的三聚氰胺进入机体内与三聚氰酸相遇快速形成主要成分为三聚氰胺聚氰酸化合物的结晶,成为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结石与晶体的产生与肾衰之间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推测认为是由于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形成结晶阻塞肾小管引起肾衰竭。
4.2 三聚氰胺中毒症状及病变
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现不安,呼吸急促,几分钟内死亡。其他剂量组小鼠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闭眼伏卧,不食等症状,个别在24~48 h死亡[12]。患病儿童哭闹不止、恶心、呕吐、少尿(尿量少于200 m L/24 h)甚至无尿[13],有时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
三聚氰胺主要病变为泌尿道管状结晶、肾小管坏死及以血管纤维增生与纤维蛋白血栓形成为特征的肾小球血管炎。肾脏有淤血斑,输尿管和肾小管中有细小的泥沙状结石。组织病理变化:猫在饲喂三聚氰胺30 d后,肾脏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管腔中出现晶体。
5 小结
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体内为惰性代谢,大部分以原型从尿液排出,大剂量应用时主要对肾脏产生毒性。绝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对三聚氰胺的体内分布状况和确切的分布形式,体内同时存在的三聚氰胺同系物的来源是代谢产生还是原本混有,对肾脏以外器官、系统的作用,代谢动力学等还待深入研究。
摘要: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近年来先后出现了由三聚氰胺引起的美国宠物中毒事件和我国奶粉污染事件。本文就三聚氰胺的理化性质、生产用途、代谢、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3.有机污染物理化性质与毒理学性质的预测 篇三
摘 要:分别以金银木与合欢、金银木与栾树的混交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盐碱地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其在盐碱地的景观应用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物理性状方面,金银木与合欢、金银木与栾树混交林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且二者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改良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对土壤含水量的改良效果不明显。化学性状方面,2块混交林林地的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且2块林地的有机质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但它们的含盐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二者对土壤含盐量的改良效果差异不显著;2块混交林对土壤中HCO3- 的改良效果不显著,但可以显著降低土壤中其他主要离子含量,其中,2块混交林对土壤Cl-,Ca2+ 和Mg2+ 的改良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对Na+ 和K+ 的改良效果中,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的改良效果显著好于金银木与栾树混交林。总体上,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对盐碱地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好于金银木与栾树混交林。
关键词:金银木;栾树;合欢;盐碱地理化性质;乔灌混交林
中图分类号:S156.4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2.018
根据天津市的第二次土壤调查,天津市盐碱地面积达到49.3万h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2.3%,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1-5]。天津市先天不足的土壤条件,使其农牧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此,近年来对天津盐碱地的改良研究颇多[6-9],其中,生态改良的方法被认为是改良和利用盐碱地最为有效的途径。但关于不同乔灌混交林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比较研究还较少。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为忍冬科忍冬属的落叶灌木,喜光耐半阴,较耐寒,抗逆性较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其花、果观赏价值高。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为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喜光耐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其叶、花、果均可用于观赏;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为豆科合欢属落叶乔木,喜光耐寒、耐轻度盐碱,其叶、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本试验选取在天津市景观绿化中应用比较多的金银木、合欢等传统树种和近几年引进的栾树分别组成金银木与合欢、金银木与栾树的乔灌混交林进行研究,以了解各乔灌混交林对盐碱地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其在盐碱地的景观应用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试验林地为天津市静海县梁头镇试验苗圃内的金银木与栾树乔灌混交林、金银木与合欢乔灌混交林林地,以撂荒地作为对照,撂荒地中零星长有碱蓬、芦草和稗草等植物。
林木的基本情况为:栾树的平均株高6.33 m,冠幅为5.9 m×4.1 m,株行距为4 m×4 m,金银木平均株高1.54 m,冠幅1.4 m×1.6 m,株行距为1.4 m×4.0 m;合欢的平均株高6.17 m,冠幅为5.5 m×5.2 m,株行距为3 m×3 m;金银木的平均株高1.63 m,冠幅为1.5 m×1.4 m,株行距为1.2 m×3 m。
1.2 方 法
2013年秋季选取在试验地栽植了5 a的金银木与栾树乔灌混交林和金银木与合欢乔灌混交林林地以及撂荒地上进行取土,在试验地中先随机选取667 m2,采用对角线取样法进行取土,用土钻钻取0~50 cm的土样后混合成一份混合土样,3次重复,带回实验室进行化学性状的测定;同时用环刀采集15~25 cm深度的土壤样品进行物理性状的测定。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物理性状测定:容重和孔隙度采用环刀法测定;含水量采用烘干法测定。
化学性状测定[10]:pH值采用PHB-1笔形酸度计测定;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钙镁含量测定采用EDTA滴定法;钾和钠的测定采用光焰光度计;氯离子采用硝酸根滴定法测定;可溶性盐采用电导仪测定(上海理达仪器厂生产)。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应用Excel 2010进行统计,采用SPSS 17.0进行方差分析。
脱盐率=(撂荒地含盐量-林地含盐量)/ 撂荒地含盐量 × 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乔灌混交林对盐碱地容重、总孔隙度及含水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金银木与栾树混交林林地的容重较对照降低了10.49%,与对照、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林地的差异均不显著,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林地的容重则显著低于对照,降低了13.58%。金银木与栾树混交林林地的总孔隙度和对照、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林地的差异不显著,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林地的总孔隙度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增加了21.52%。2块林地的含水量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以上分析表明,乔灌混交林总体上对土壤物理性状具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且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比金银木与栾树混交林对盐碱地物理性状的改良效果好。
2.2 不同乔灌混交林对盐碱地化学性状的影响
2.2.1 不同乔灌混交林对盐碱地pH值和可溶性盐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盐碱地种植金银木与栾树、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后,土壤的pH值均显著高于对照,但2种林地的pH值间差异不显著;金银木与栾树、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的可溶性盐含量比对照均有显著降低;脱盐率均为56.76%,可将中度盐碱地改良为含盐量在0.2%以下的轻度盐碱地。
2.2.2 不同乔灌混交林对盐碱地主要离子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2块林地的主要可溶性离子含量中,HCO3- 的含量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Cl-,Ca2+ ,K+,Mg2+ 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具体而言,金银木与栾树林地的Cl- 含量比对照降低了0.117 g·kg-1,金银木与合欢林地比对照下降0.100 g·kg-1,二者对Cl- 含量的改良效果差异不显著;金银木与栾树、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的Ca2+ 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0.133,0.130 g·kg-1,二者对Ca2+ 含量的改良效果差异不显著;金银木与栾树、金银木与合欢林地的K+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0.031 99, 0.039 72 g·kg-1,且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对K+ 含量的降低效果比金银木与栾树混交林显著;2块林地中,金银木与栾树林地的Mg2+含量比对照下降0.122 g·kg-1,金银木与合欢林地的Mg2+含量比对照下降0.115 9 g·kg-1,且2块林地对Mg2+含量的降低效果差异不显著;不同林地的Na+ 含量与对照的差异不同,金银木与栾树林地Na+ 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金银木与合欢林地Na+含量比对照显著下降0.344 5 g·kg-1,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对盐碱地水溶性Na+ 含量降低效果显著好于金银木与栾树混交林。总体上,2种乔灌混交林除对HCO3- 含量无降低效果外,对其他水溶性阴阳离子均有显著的降低效果,且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对这些可溶性离子的改良效果好于金银木与栾树混交林。
2.2.3 不同乔灌混交林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2种乔灌混交林在此盐碱地上栽植5 a后,其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对照的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的保水、供水能力以及土壤的保肥供肥等都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对土壤的理化生物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反之,土壤的理化生物状态也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很重要的影响。该盐碱地土壤的理化生物状态差,从而导致盐碱地有机质含量低,仅有0.55%,土壤比较贫瘠。乔灌混交林在此盐碱地上栽植,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改良作用,但对土壤有机质的改良效果不明显。通过种植植物进行盐碱地有机质的改良,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种植耐盐碱植物是进行盐碱地改良的最佳措施之一[11-12],肖克彪等[12]研究表明,多年生灌木和宿根草本植物改良盐碱地的效果好,可以有效降低盐碱地的容重、含盐量,增加盐碱地有机质含量。在本试验中,种植金银木与栾树、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后,可以使盐碱地的容重显著下降,总孔隙度显著升高,脱盐率达到50% 以上,脱盐效果显著,这与许多研究结果一致[13-18]。此外,2块混交林对盐碱地主要阴阳离子的影响,除对HCO3- 的改良效果不显著外,对其他离子的改良效果均比较好,且金银木与合欢对各阴阳离子的改良效果好于金银木与栾树组合,对Na+的改良效果尤其突出。但本试验发现,2块林地的pH值均显著大于对照,可能与土壤中可溶性离子组成有关;金银木与栾树、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林地中的HCO3- 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2种混交林HCO3- 含量明显高于2种混交林林地中Cl- 含量。因此,该盐碱地的可溶性盐分可能以NaHCO3为主,而2种混交林对HCO3- 的改良效果均不显著,致使林地土壤pH值明显高于对照。因此,今后对该盐碱地应选取对HCO3- 有显著改良效果的植物进行改良。本试验中2块林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改良效果都不显著。理论上,乔灌混交林栽植后由于其根系的深浅不同,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根系的自疏作用及根系分泌物等的作用,会使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有所增加,尤其是合欢作为豆科植物,其根系具有一定的固氮作用,但试验结果却并不理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结果表明,金银木与合欢、金银木与栾树两种乔灌混交林栽植在盐碱地后,可以有效改良滨海盐碱地的容重、中孔隙度、含盐量和除HCO3- 外的其他主要阴阳离子含量,且金银木与合欢混交林的改良效果优于金银木与栾树混交林,但它们对盐碱地含水量、pH值、HCO3- 和有机质含量的改良效果不明显。因此,今后在盐碱地灌溉、酸碱度调整及提高其有机质含量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应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陈奇伯,王克勤,李艳梅,等.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类型植被改良土壤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68-70.
[2]贾晓东, 王涛, 任全进, 等. 3种药赏两用植物对滨海盐碱土改良效应的比较[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 20(4): 76-82.
[3]张征云,孙贻超,孙静,等.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现状与敏感性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4):954-957.
[4]张璐,孙向阳,尚成海,等.天津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现状及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180-185.
[5]廉晓娟,李明悦,王艳,等.基于GIS的天津滨海新区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2746-2748.
[6]卢兴霞,周俊,杨静慧,等.两种林木栽植对滨海重盐碱地化学特性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9):37-43.
[7]赵春桃,戈良朋.天津滨海主要盐生植物根际土壤特征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53-57.
[8]廉晓娟,王正祥,刘太祥,等.滨海盐土综合改良措施及效果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2):5-7.
[9]王立艳,潘洁,杨勇,等.滨海盐碱地种植耐盐草本植物的肥土效果[J].草业科学,2014,31(10):1833-1839.
[10]卢树昌.土壤肥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11]高彦花,张华新,杨秀艳,等.耐盐碱植物对滨海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8):43-46.
[12]肖克飚,吴普特,雷金银,等.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生物改良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12):2433-2440.
[13]卢兴霞, 刘艳, 杨静慧, 等. 种植国槐和刺槐对滨海盐碱地理化性质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6(4): 64-67.
[14]夏江宝,许景伟,李传荣,等.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道路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6):73-75.
[15]贾晓东, 王涛, 任全进, 等. 3种药赏两用植物对滨海盐碱土改良效应的比较[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 20(4): 76-82.
[16]刘艳,姚延梼.耐盐碱树种柽柳对应县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5(8):981-985.
[17]郑普山,郝保平,冯悦晨,等.紫花苜蓿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204-1206.
4.有机污染物理化性质与毒理学性质的预测 篇四
在温室中建立红树林植物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分别用正常(NW)、5倍(FW)和10倍(TW)浓度的`人工配置的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污灌2次,用海水作对照(CL),持续1 a.研究污灌对模拟湿地系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 a的污水处理,白骨壤模拟湿地系统的土壤理化性质未发生显著改变,种植其上的白骨壤植物能维持正常生长.
作 者:陈桂葵 陈桂珠 CHEN Gui-kui CHEN Gui-zhu 作者单位:陈桂葵,CHEN Gui-kui(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510642)陈桂珠,CHEN Gui-zhu(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海洋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5 24(2) 分类号:X53 S153 关键词:人工污水 白骨壤 模拟湿地系统 土壤★ 三江平原旱田耕作对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累积影响初探
★ 自然保护区旅游活动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以缙云山为例
★ 不同施肥制度对大豆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5.论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的性质 篇五
论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的性质
高师公共心理学教材改革能否成功,首先在于能否正确定位新教材的性质.笔者认为,应从目的性、应用性、育人性三个方面探讨新教材应具备的性质.在目的.性方面,新教材除了传授知识,还应使学生利用知识完善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应用性方面,新教材不应包含过多的理论性内容,而应该把重点放在应用性上;在育人性方面,新教材应以解决中学的“育人性”问题为主.
作 者:杨荣华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院,教育系,江苏,南通,226007刊 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6(6)分类号:B84关键词:高师公共心理学 教材改革 教材性质
6.西江有机污染水质模拟预测 篇六
西江有机污染水质模拟预测
针对西江下游水质问题建立了有机污染预报模型,采用数学物理反问题方法识别水质模型参数,对西江广东段进行了水质与污染源同步监测,取得建立水质预报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模拟验证.
作 者:潘剑中 张俐 王欣 谢绍平 作者单位:潘剑中,谢绍平(广东省水文局肇庆分局,广东,肇庆,526060)张俐,王欣(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刊 名: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 年,卷(期): “”(11) 分类号:X832 关键词:有机污染 水质预报 数学物理反问题7.桉树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篇七
关键词:桉树;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中图分类号: S79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76-2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对木材原料的需求迅速增长,然而目前全球天然林资源已经大幅减少、森林资源总量急剧下降。桉树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广的人工林三大树种之一,由于其具有速生、丰产、优质、适应性强、用途广等特点,近20年来桉树工业人工林的发展十分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有资料表明,我国有人造桉树林67万公顷,“四旁”植树18亿株,面积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可见,现阶段,桉树已是最为广泛种植的引进树种之一,不但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具备社会效益。但是随着桉树大面积种植的人工化,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也随之而出,比如水土流失的情况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的不断降低,种植地土壤肥力的日益恶化,这些问题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相关的报道也时见报道。
1 桉树人工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以桉树的栽培,尤其是桉树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研究内容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分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桉树是“抽肥机、抽水机”,桉树人工林对林地养分消耗很大,破坏了养分平衡,造成地力的衰退,同时过度消耗水分,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毒性物质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从而造成“林下不见草,林上不见鸟”、“远看绿油油,近看光溜溜”的景象,即桉树人工林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第二种是认为合理的桉树种植模式不会降低土壤肥力,而且在该模式下还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按树的木材和非木材产品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如桉材用作建筑材料、家具材、农具材、通讯电杆、矿柱等;桉叶可提取丹宁、精油、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生产饲料添加剂等;树皮可提取粘合剂;更有研究发现桉树对于土壤中Cd、Zn、Mn、Pb、Cu等重金属元素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可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树种。
1.1 对土壤理物理性质的影响
作物生长发育对于各方面的要求都很多,尤其是土壤的物理性质,它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土壤中水和气,以及热的差异都是由于不同的土壤物质的性质造成的,进而影响土壤中矿质养分的供应状况,由此造成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桉树人工林逐步取代其他树木之后,对于土壤的物理性质势必会造成影响从而发生变化。
事实上,桉树人工林对于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比重严重,已经有研究表明,其对于土壤水分平衡起到了非常大的破坏作用,不仅耗尽了土壤的养分,也耗尽了土壤的水分,导致土壤的生态功能日益退化,物理性质下降,同时还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如赵筱青等研究表明人工桉树林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土壤结构变差,土壤自然含水量上升,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下降,毛管孔隙度上升;徐柳斌等研究发现,种植桉树纯林后以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为代表的土壤物理性质退化严重;还有研究表明,尾叶桉类林取代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后,土壤含水量分别下降了10.98%和9.55%,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增加;土壤容重分别增加了10.14%和3.31%,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下降了6.77%、3.15%和11.96%、4.09%,土壤吸持水分能力降低,保水性能变差,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上升了7.07%和2.66%,土壤接纳降雨量、减少地表径流量的能力提高,但是涵养水源、泄洪能力较弱。
然而也有报道称,一个对贫瘠土壤和干燥气候有显著进化适应性的树种,不可能消耗太多的水分和养分;桉树种植能够改善土壤条件,尤其是在原本贫瘠的立地条件下,如黄承标等认为尾叶桉人工林取代灌草植被后,对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都具有良好的水文生态效应;胡慧蓉等认为种植桉树、黑荆树及其混交林均可加快土壤发育,减缓淋溶,改善土壤容重、孔隙度,增加土壤贮水量,以桉树作用最明显。
可见,各学者关于桉树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并不一致,这可能与土类、种植模式和人工林的后期管理有关,不同的地域、种植模式、肥料管理等因素对桉树人工林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关于桉树人工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
1.2 对土壤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目前,有很多报告都是关于桉树工业人工林的消耗问题,普遍认为,由于桉树是一种速生树种,虽然生长周期快,但是对于养分的消耗也是非常快的。大家都认为在桉树人工林内是长不了草的。这种现象极大的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的流失,同时,桉树的砍伐周期也日趋缩短,利用率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意味着养分的流失更加厉害,不能让土壤得到正常的“休息”,土壤正常的养分循环被不断破坏。如廖观荣的研究认为我国桉树人工林多属“掠夺”式经营,采伐时从林地带走的养分较多,随着桉树人工林大面积的种植,出现种植地的地力逐渐衰退、水土保持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现象;余雪标等也认为单一的桉树林种植模式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赵筱青等通过对尾叶桉类林引种区的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桉类林土壤pH值略降低,土壤酸性增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下降;随着种植林龄的增加,尾叶桉人工林可以增强土壤吸水持水能力,促进植被的生长,但土壤通气透水能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性增强。
邓富春等通过研究桉树人工林种植前后的土壤肥力变化发现,不同林龄桉树的土壤综合肥力明显比造林前低,土壤肥力普遍较差。廖观荣等对种植桉树40年前、后的林地化学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种植桉树导致土壤酸化和养分贫瘠化,表层pH值下降0.49~0.65单位,有机质下降60.7%~95.2%,全N降低1~2.2倍,全P下降44.4%~72.7%,全K下降4.5~5.2倍。种植桉树20年后的采伐迹地与非林地对比,有机质下降44.78%,全N下降79.19%,速效K下降38.15%。凌昌发的研究发现,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桉树林地土壤的pH值降低5%~42.8%,N减少14.54%~37.14%,K为9.09%~21.74%。广东雷州桉树连栽林的有机质含量,2、3、4代林与1代林相比,分别降低了27.4%~38.7%和17.2%。温远光的研究也表明,连栽第二代的尾巨桉工业人工林,其林分生物库营养元素积累比第一代林地减少22.97%;土壤库中,全N和全K分别下降9.20%和4.0%,水解N、有效P和有效K也分别降低了8.28%~52.05%和24. 59%。郭国华对刚果12号桉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监测发现,造林第3年,不施肥桉树林地土壤的有机质下降了12.6%,全N下降了38.5%,速效N下降了43%,速效P下降了63%,速效K下降了46.5%。桉树人工林取代其他林中后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恶化、生态多样性降低等种种问题可能是因为桉树人工林与天然林或混交林相比,其生长速度块,大量消耗种植地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同时由于种植的单一,人工桉树林得益于自身的生长优势,在其他作物无法相比的高速率下,严重抑制了其他生物的生长,从而导致其人工林中土壤的生物多样性严重偏低。当然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由于桉树的落叶导致的,其落叶和枯枝难以分解,从而导致人工林中的土壤有效微生物源的不断减少,甚至灭绝,同时,微生物的多样性也由于这个原因日趋单一,导致抑制性有机物占据主导位置,使得整体的养分矿物化被无辜中断。
虽然关于桉树人工林破坏土壤环境、降低土壤质量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是,何秋香等通过研究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的变化发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和速效K含量保持不变,碱解N和速效P含量有所提高,土壤pH有所改善,也就是说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没有发生退化,桉树生长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反而有所提高。郑志雷等通过对福建省长泰县一块巨尾桉林地18年经营前后土壤各种养分指标的比较发现:土壤有机质、养分全量及交换性钙、镁、碱解氮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土壤供肥潜力提高。赵庭香等对窿缘桉林地造林前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调查,得出造林14年后其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0.50%~0.75%。
漆智平等通过对海南地区桉树林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南气候条件下,只要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保留地标的残留物,其林地土壤肥力不会明显下降;也有研究认为表明,相对于其他树种,桉树人工林对其林地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以及对林地土壤收获移走量,这两者还是较低的,换句话说,就是桉树林对于其林地土壤的养分的利用,在使用率上还是非常高效的。
可见,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合理的管理方式,尽量将桉树林对于土壤肥力的流失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2 展望
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不同的桉树品种对土壤物理、化学是性质的影响各不相同,桉树人工林对其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生态稳定性的评议应根据具体客观条件而论,合理的管理经营对推动桉树人工林的良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茶正早,黎仕聪,林钊沐,窦志浩,温茂元.海南岛按林土壤肥力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96,20(2):37-42.
[2] 项东云.新世纪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策略讨论[J].广西林业科学,2002,31(3):114-121.
[3] 李志辉,沈中瀚,朱宁华.中国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经济效益综述[J].林业资源管理,1995,(3):46-49.
[4] 谢耀坚.中国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初探[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4):59-64.
[5] 魏鸿辉,廖庆玉.桉树速生林基地生态环境影响原因浅析[J].北方环境,2011,(23):57-62
[6] Shiva V,Bandyopadhyay J.Eucalyptus-a disastrous tree for india[J].The Ecologist,1983,13(5):184-187.
[7] Poore M E,Fries C.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Eucalyptus[C].Rome: FAO Forestry Papers,1985:59.
[8] 项东云.华南地区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评价[J].广西林业科学,2000,29(2):57-64.
[9] Richardson S D. Costing change or changing costs[J].For Rev,1993,(1):13-20.
[10] 张婧,杜阿朋.桉树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生物修复的应用前景[J].桉树科技,2010,2(27):43-47.
[11] 刘月秀,李银,曹福亮.广东桉树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12,04(26):13-18.
8.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篇八
¤知识要点:
1.面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用符号语言表示为://,a,ba//b.2.其它性质:①//,ll//; ②//,ll;③夹在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例题精讲:
【例1】如图,设平面α∥平面β,AB、CD是两异面直线,M、N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A、C∈α,B、D∈β.求证:MN∥α.【例2】如图,A,B,C,D四点都在平面,外,它们在内的射影A1,B1,C1,D1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在内的射影A2,B2,C2,D2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BCD是平行四边形.
C1C B1 A1F
E MNEC
D N MA
【例
3】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E、F、G是侧面对角线上的点,且BECFAG,求证:平面EFG∥平面ABC.【例4】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面对角线AB1,BC1上分别有两点E、F,且B1EC1F.求证:EF∥平面ABCD.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知识要点:
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l.l-平面的垂线,-直线l的垂面,它们的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符号语言表示为:若l⊥m,l⊥n,m∩n=B,m,n,则l⊥
3.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它是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的夹角.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几何法一般先定斜足,再作垂线找射影,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可以简述为“作(作出线面角)→证(证所作为所求)→求(解直角三角形)”.通常,通过斜线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例题精讲:
【例1】四面体ABCD中,ACBD,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且EF
BDC90,求证:BD平面ACD.AC,【例2】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E是A1B1的中点,求直线AE与平面AB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例3】三棱锥PABC中,PABC,PBAC,PO平面ABC,垂足为O,求证:O为底面△ABC垂心.【例4】已知RtABC,斜边BC//平面,A, AB,AC分别与平面成30°和45°的角,已知BC=6,求BC到平面的距离.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知识要点: 1.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dihedral angle).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记作二面角-AB-.(简记P-AB-Q)
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l-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构成的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0180.3.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4.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例题精讲:
【例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分别取边BC、CD的中点E、F,连结AE、EF、AF,以AE、EF、FA为折痕,折叠使点B、C、D重合于一点P.(1)求证:AP⊥EF;(2)求证:平面APE⊥平面APF.ABC
1E
A
C
【例2】如图,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 E,F,G分别是
CD,DA,AC的中点,求证:平面BEF平面CBGD.【例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BC中,E是CC1的中点,求证:B1平面A1BD平面BED.
【例4】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A1=2AB,D、E分别是侧棱BB1、CC1上的点,且
EC=BC=2BD,过A、D、E作一截面,求:(1)截面与底面所成的角;(2)截面将三棱柱分成两部分的体积之比.线面、面面垂直的性质
¤知识要点:
1.线面垂直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2.面面垂直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用符号语言表示为:若,l,a,al,则a.(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例题精讲:
【例1】把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边BC放置于桌面,另一条直角边AC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a是内一条直线,若斜边AB与a垂直,则BC是否与a垂直?
【例2】如图,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PA⊥平面ABC.(1)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2)若D也是圆周上一点,且与C分居直径AB的两侧,试写出图中所有互相垂直的各对平面.【例3】三棱锥PABC中,PAPBPC,PO平面ABC,垂足为O,求证:O为底面△ABC的外心.【例4】三棱锥PABC中,三个侧面与底面的二面角相等,PO平面ABC,垂足为O,求证:O为底面△ABC的内心.小结:
1、证明两直线平行的主要方法是:
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并等于底边的一半;
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③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它们的交线平行;
④平行线的传递性:a//b,c//ba//c
⑤面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⑥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2、证明两直线垂直的主要方法:
①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两相交直线垂直;
②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两相交直线垂直;
③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特别是证明异面直线垂直);
④利用三垂线定理证明两直线垂直(“三垂”指的是“线面垂”“线影垂”,如图:POOA是PA在平面上的射影aPA又直线a,且aOA
即:线影垂直线斜垂直,反之也成立。
④利用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此外还有正方形、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等结论。
3、空间角及空间距离的计算
(1)异面直线所成角:使异面直线平移后相交形成的夹角,通常在在两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取一点,过该点作另一条直线平行线,如图:直线a与b异面,b//b,直线a与直线b的夹角为两异 面直线 a与b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角取值范围是(0,90]
(2)斜线与平面成成的角:斜线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成的角。如图:PA是平面的一条斜线,A为斜足,O为垂足,OA叫斜线PA在平面上射影,PAO为线面角。
(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形成的图形,如图为二面角l,二面角的大小指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角的两边与二面角的棱垂直
如图:在二面角-l-中,O棱上一点,OA,OB,且OAl,OBl,则AOB为二面角-l-的平面角。
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点是:
①明确构成二面角两个半平面和棱; ②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哪个?而要想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是看该角的两边是否都和棱垂直。(求空间角的三个步骤是“一找”、“二证”、“三计算”)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指夹在两异面直线之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如图PQ是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是唯一的,指与两异面直线垂直且相交的直线)
5.点到平面的距离:指该点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的连线段的长度。如图:O为P在平面上的射影,线段OP的长度为点P到平面的距离
求法通常有:定义法和等体积法
9.《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反思 篇九
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本节课一共分为5个环节。在环节一知识回顾,由平行四边形入手,通过直观观察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内角的异同以及观察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形状特点,这是落实核心价值观直观想象的过程,学生建立逻辑关系——平行四边形形状与边角大小之间的关系(直观想象是显性的,逻辑推理是隐形的)。在环节二探索活动一,利用橡皮筋套木框改变橡皮筋的松紧长短程度从而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观察平行四边形演变为矩形的过程,这是通过直观形象产生疑惑,有想法,进而升华为逻辑推理——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短关系引起角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中当一个角是直角时将平行四边形演变为矩形,这是落实显性的直观形象与隐性的逻辑推理的过程。
在环节三探索活动二,利用小芳画矩形的过程引入矩形的第二种判别方法,同样小芳画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过程,小芳画出来的学生观察确实是一个矩形,进而反问学生为什么是?这就是逻辑推理过程了,也是数学抽象的过程了,通过数学逻辑证明,得出确实是,从而抽象出——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这个环节落实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显性的是直观想象,隐性的是逻辑推理,深入挖掘出数学抽象也是在这节课落实的素养。在环节四议一议中,只利用一根绳子,是否能判断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就是脱离角是否可以判断四边形的形状?直观形象这是首先落实到的核心素养,进而学生考虑四边形只考虑边的特点,不考虑角,是否可以判断,逻辑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落实的淋漓尽致,其实质数学抽象——将绳子与边结合起来,这也是这个环节不可小视的核心素养。
经过本节课的讲解,深感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直观想象是本节课最显性的核心素养,而逻辑推理是在直观想象后升华的部分,数学抽象很多人或许会忽视,但会发现,在数学学科中,数学抽象虽然看不到也讲解不到,但在知识的升华过程中数学抽象才会产生质的飞跃,脱离现实数据抽象出数学真知。
10.超高压对熟制鸭肉理化性质的影响 篇十
摘 要:以熟制鸭胸脯肉为研究对象,研究超高压压强、保压时间以及介质水温度对熟制鸭肉色泽、质构、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的影响,探讨不同超高压工艺条件下熟制鸭肉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压强、保压时间增加,L*升高,a*降低,b*变化不明显,另外L*、a*、b*与介质水温无显著相关性;压强、保压时间、介质水温升高有利于提高鸭肉硬度、黏性与咀嚼性,对鸭肉弹性影响不显著;超高压压强400 MPa、水温40 ℃以上会加速鸭肉脂肪氧化,使TBA值显著增加。
关键词:熟制鸭肉;超高压;理化性质
Influence of 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oked Duck Meat
LI Xin, WANG Lan, WU Wenjin, ZU Xiaoyan, GENG Shengrong, LIAO Tao, XIONG Guangquan*
(Hubei Innovation Cente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Agro-Products Processing and Nuclear-Agricultural Technology,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ultra-high pressure (UHP) processing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color, texture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TBA) value) of cooked duck meat was studied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 of pressure level, holding time, and water temperature. Results showed that L* value increased, while a* valu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ither pressure and holding time; however, b* value had no obvious change. In addition,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olor did not change with water temperature. Increasing pressure, holding time and water temperature resulted in increased hardness, viscosity and chewiness of cooked duck meat, but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elasticity. Higher pressure (> 400 MPa) and water temperature (> 40 ℃) accelerated lipid oxidation,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BA value.
Key words: cooked duck meat; ultra-high pressure (UHP);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DOI:10.15922/j.cnki.rlyj.2016.09.003
中图分类号:TS25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123(2016)09-0013-04
引文格式:
李新, 汪兰, 吴文锦, 等. 超高压对熟制鸭肉理化性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6, 30(9): 13-16. DOI:10.15922/j.cnki.rlyj.2016.09.003. http://rlyj.cbpt.cnki.net
LI Xin, WANG Lan, WU Wenjin, et al. Influence of 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oked duck meat[J]. Meat Research, 2016, 30(9): 13-16.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5922/j.cnki.rlyj.2016.09.003. http://rlyj.cbpt.cnki.net
食品超高压技术(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UHP)也称高静压处理,又称超高压杀菌技术。超高压灭菌的基本原理是压力对各种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和影响DNA等遗传物质的复制来实现的。影响超高压灭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压力、加压时间、施压方式、加压温度、水分活度、pH值等[1-2]。超高压杀菌实现了食品在常温或较低温度杀菌,可以延长食品的货架期及确保食品的原有风味、色泽和营养价值[3-4]。
我国是世界水禽第一生产大国,肉鸭产量占禽肉总产量的20%以上,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鸭肉制品有酱卤鸭、盐水鸭与烤鸭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然而鸭肉熟食产品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容易腐败变质,在贮藏过程中必须通过杀菌工艺杀灭鸭肉中微生物以及耐热芽孢杆菌以延长产品货架期。目前普遍采用热杀菌延长鸭肉产品货架期,然而高温会破坏鸭肉原有的风味、质构和营养成分等,导致产品风味丧失,没有咀嚼性,从而降低其商业价值。超高压处理具有杀菌均匀、高效、低能耗和不破坏食品天然风味和营养价值等优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5-6]。为此,本研究采用超高压设备处理鸭肉,研究超高压工艺条件(压强、保压时间、介质水温)对熟制鸭肉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熟制鸭肉超高压杀菌商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冷冻鸭胸肉 湖北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盐酸、冰醋酸、硫代巴比妥酸等为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食盐为食品级 武汉市盐业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HPP.L2-600/2超高压设备 天津市华泰森淼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CR-400色差仪 柯尼卡美能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TA-XTPlus食品物性测试仪 英国Stable Micro System公司;SPX-150BSH-Ⅱ生化培养箱 上海新苗医疗器械;XMTD-8222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PL602-L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实验设计
鸭胸脯肉→预处理→熟制→真空包装→超高压灭菌(因素:压力、时间、温度)→理化品质分析
预处理、熟制:将鸭胸脯肉用流水解冻,取出置入质量分数10%的盐水中加热煮制30 min,取出沥干吹冷风摊凉,真空包装后置于冷藏(0~4 ℃)待用(每次实验前制备样品,现制现用,全程保证低温环境)。
品质分析步骤:设定超高压压强分别为100、200、300、400、500、600 MPa,保压时间15 min,水温25 ℃;设定保压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60 min,超高压压强400 MPa,水温在25 ℃;介质水温分别为4、20、40、60 ℃,超高压压强400 MPa,保压时间为15 min;鸭肉超高压处理后,分析鸭肉色泽、质构指标与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
1.3.2 色泽指标测定
经超高压处理后鸭肉样品,分割成规则块状,色差仪测量鸭肉表面色泽,记录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同一份样品测量3 次取平均值,色差仪测量前用白板进行校准。
1.3.3 质构指标测定
沿着平行纤维的方向取2 cm厚的鸭肉,用TA-XT Plus质构仪进行测定,以二次压缩模式进行质构分析,每个样品平行测定5 次,结果取平均值。选取硬度、弹性、黏聚性与咀嚼性作为分析指标,测定的参数设置:TPA模式,探头型号P/0.5,压缩比例为75%,测试前速率2.0 mm/s,测试速率l.0 mm/s,测试后速率1.0mm/s,引发力5 g,间隔时间2 s。
1.3.4 TBA值检测
取10 g绞碎的超高压处理熟制肉脂肪于凯氏蒸馏瓶中,加入20 mL蒸馏水搅拌混合均匀,再加入2 mL盐酸溶液及2 mL液体石蜡,采用水蒸气蒸馏,收集50 mL蒸馏液。取5 mL蒸馏液与5 mLTBA醋酸溶液(0.288 3 g TBA溶解于100 mL 90%冰醋酸)于25 mL比色管中充分混合,100 ℃水浴加热35 min后冷却10 min,在535 nm波长处测吸光度A。以蒸馏水取代蒸馏液为空白样。结果按下式计算:
X=A×7.8
式中:X为待测样品的TBA含量/(mg/100 g);A为待测样品吸光度。
1.4 数据处理
每组数据求得平均值与标准差,并采用SAS分析软件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高压处理压强、时间与水温对熟制鸭肉色度的影响
由表1可知,鸭肉L*在100、400、500、600 MPa一致,而在200、300 MPa处理后亮度轻微下降,a*在100、200 MPa变化不明显,300 MPa增加(P<0.05),压强400 MPa后降低(P>0.05),而b*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2可知,鸭肉L*在保压10、20 min差异不大,30 min时降低,40 min时上升,40 min后差异不显著
(P>0.05),a*在10~60 min变化不显著(P>0.05),b*在10、20 min时一致,30 min时增加(P<0.05),30~60 min变化不显著(P>0.05)。
由表3可知,熟制鸭肉L*、a*与b*对介质水温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超高压处理熟制鸭肉,在压强300 MPa、保压时间30 min时对保持鸭肉色泽有较好的效果。
肉色是肉制品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是肌肉生理学、生物化学及微生物学变化的外部表现,肉色不同直接反应了肌肉中红纤维和白纤维含量差异[7-8]。肉色L*增加,这与白肌纤维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可能由于高压强使肌红蛋白中珠蛋白发生变性或与亚铁红素被取代所致;a*降低,由于红肌纤维中的亚铁肌红蛋白氧化变成高铁肌红蛋白[9-12]。
2.2 超高压处理压强、时间与水温对熟制鸭肉质构特性的影响
由表4可知,鸭肉硬度、黏性与咀嚼性随压强(100~500 MPa)升高而增加,但在压强600 MPa时有所降低(P<0.05),而鸭肉弹性不随压力的变化而改变。
由表5可知,在10~50min范围内,随着保压时间延长,鸭肉硬度增大,保压时间达到60 min时,鸭肉硬度开始降低(P<0.05),保压时间对鸭肉弹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保压时间10~30 min,鸭肉黏性与咀嚼性下降(P<0.05),40~50 min期间,黏性与咀嚼性增加
(P<0.05),而60 min时,黏性与咀嚼性降低(P<0.05)。
由表6可知,随着超高压介质水温升高(4~40 ℃),鸭肉硬度、黏性与咀嚼性增加(P<0.05),而在水温60 ℃时降低(P<0.05),鸭肉弹性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均保持恒定(P>0.05)。肌纤维是肉的基本结构原件,肌纤维的直径和密度决定了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差异和宏观质构特征。研究表明,超高压会影响肉的肌纤维特性,使肌纤维之间的空隙减少,肌内膜逐渐消失,整体结构趋于紧密,使肉的硬度与咀嚼性增加[13-14]。另外,一定的压力会促使肉中蛋白凝胶化,从而提高肉的咀嚼性与黏性[15-19]。肉经超高压处理后,硬度会增大,这与肌纤维直径随压力升高而增加有关[20-23]。
2.3 超高压处理压强、时间与水温对熟制鸭肉TBA值的影响
由图1~2可知,鸭肉TBA值随压力上升而缓慢增加,超高压保压时间对鸭肉TBA值影响不显著。由图3可知,水温4~40 ℃时,鸭肉TBA值变化不明显,而水温40~60 ℃时,鸭肉TBA值显著增加。由此可以看出超高压压强、高介质水温会加速鸭肉脂肪氧化。这是由于高压处理使肌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变性,释放出金属离子,能够促进脂肪氧化[24-26]。另外高压处理会破坏细胞,也会引起自由基反应,加速脂肪氧化[27-29]。脂肪氧化会破坏肉品风味和营养,对鸭肉商品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3 结 论
熟制鸭肉经超高压杀菌处理后,随着压强、保压时间增加,L*升高,a*降低,b*变化不明显,另外L*、a*、b*值与介质水温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鸭肉硬度、黏性与咀嚼性随压强(100~500 MPa)、保压时间(10~50 min)、介质水温(4~40 ℃)的升高而增加,而在压强600 MPa、保压时间60 min和介质水温60 ℃时有所降低,超高压处理条件对鸭肉弹性无显著影响;压力(100~600 MPa)以及介质水温的上升(40~60 ℃)会加速鸭肉脂肪氧化,表现为TBA值增加,而保压时间对TBA值没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慧娟, 邹玉峰, 徐幸莲, 等. 超高压对肉及肉制品组织结构和主要化学组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 2013, 27(6): 33-38.
[2]杨君娜, 王辉, 刘伟, 等. 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牛肉保鲜工艺[J]. 肉类研究, 2013, 27(11): 24-29.
[3]CAMPUS M.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of meat, meat products and seafood[J]. Food Engineering, 2010, 2(1): 216-225. DOI:10.1007/s12393-010-9028-y.
[4]SEVENICH R, BARK F, CREWS C, et al.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thermal steriliza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food processing contaminants[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3, 20(4): 42-45. DOI:10.1016/j.ifset.2013.07.006.
[5]王洋, 高洋, 戴瑞彤, 等. 超高压处理对法兰克福香肠理化及感官品质的影响[J]. 肉类研究, 2012, 26(8): 1-5.
[6]张秋勤, 徐幸莲, 胡萍, 等. 超高压处理对肉及肉制品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 29(12): 267-270.
[7]马汉军, 王霞, 周光宏, 等. 高压和热结合处理对牛肉蛋白质变性和脂肪氧化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04, 25(10): 63-68.
[8]FERRINI G J, COMAPOSADA J, AMAU P G. Colour modification in a cured meat model dried by quick dry-slice process? and high pressure processed as a function of NaCl, KCl, K-lactate and watercontents[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2012, 13(2): 69-74. DOI:10.1016/j.ifset.2011.09.005.
[9]WILLEMS O W, MILLER S P, WOOD B J. Aspects of selection for feed efficiency in meat producing poultry[J]. Worlds Poultry Science Journal, 2013, 69(1): 77-87.
[10]王志江, 郭善广, 蒋爱民, 等. 超高压处理对熟制鸡肉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08, 29(9): 78-82.
[11]靳烨, 南庆贤. 高压处理对牛肉感官特性与食用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20(5): 196-199.
[12]廖彩虎, 芮汉明, 张立彦, 等. 超高压解冻对不同方式冻结的鸡肉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2): 331-337.
[13]KIM H W, CHOI Y S, CHOI J H, et al. Tenderization effect of soy sauce on beef M. biceps femoris[J]. Food Chemistry, 2013, 139(1/4): 597-603. DOI:10.1016/j.foodchem.2013.01.050.
[14]殷俊, 梅灿辉, 陈斌, 等. 肉丸品质的质构与感官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11, 27(1): 50-55.
[15]陆红佳, 郑龙辉. 超高压技术在肉品加工中的应用[J]. 肉类研究, 2010, 24(11): 24-28.
[16]才卫川, 张坤生, 任云霞. TG酶协同超高压处理对鸡肉糜制品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4, 35(18): 22-27.
[17]段虎, 王神娟, 马汉军. 超高压处理对肉及肉制品食用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机械, 2011, 27(1): 151-154.
[18]MA H, LEDWARD D A.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of fresh meat: is it worth it?[J]. Meat Science, 2013, 95(4): 897-903. DOI:10.1016/j.meatsci.2013.03.025.
[19]HARPER B A, BARBUT S, LIM L T, et al. Microstructural and textural investigation of various manufactured collagen sausage casing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2, 49(1): 494-500. DOI:10.1016/j.foodres.2012.07.043.
[20]TEDFORD L A, KELLY S M, PRICE N C, et al. Combinated effects of thermal and pressure processing on food protein structure[J].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1998, 76(28): 80-86.
[21]BRIVIBA K, GR?F V, WALZ E, et al. Ultra high pressure homogenization of almond milk: physic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J]. Food Chemistry, 2016, 192: 82-89. DOI:10.1016/j.foodchem.2015.06.063.
[22]MUHAMMAD A K, SHER A, MUHAMMAD A, et al. Improved duck meat quality by application of high pressure and heat: a study of water mobility and compartmentalization, protein denaturation and textural propertie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4, 62: 926-933.
[23]马汉军, 潘润淑, 周光宏. 不同温度下高压处理牛肉TBARS值的变化及抗氧化剂和螯合剂的抑制作用[J]. 食品科技, 2006(9): 126-130.
[24]CHAN T Y, OMANA D A, BETTI M. Application of 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to improve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ale, soft and exudative(PSE)-like turkey meat[J].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and Emerging Technology, 2011, 12(3): 216-225.
[25]LARREA-WACHTENDORFF D, TABILO-MUNIZAGA G, MORENO-OSORIO L, et al. Protein changes caused by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HHP): a stud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J]. Food Engineering Reviews, 2015, 7(2): 222-230.
[26]郭向莹, 李伟群, 孙仪, 等. 超高压处理对低温鸡肉早餐肠在冷藏期间脂肪氧化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3, 34(16): 316-320.
[27]ALVES A B, BRAGAGNOLO N, da SILVA M G, et al. Antioxidant protection of high-pressure processed minced chicken meat by industrial tomato products[J].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2012, 90(3): 499-505.
[28]BOLUMAR T, ANDERSEN M L, ORLIEN V. Antioxidant active packaging for chicken meat processed by high pressure treatment[J]. Food Chemistry, 129(4): 1406-1412.
11.减水剂的性质与表征 篇十一
(按照GB/T-8077 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测试方法》)1.1方法提要
将已恒量的称量瓶内放入被测试样于一定的温度下烘至恒量 1.2仪器
a.天平不应低于四级,精确至0.0001g;b.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温度范围0℃~200℃ c.带盖称量瓶:25mm×65mm; d.干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1.3试验步骤
1.3.1将洁净带盖称量瓶放入烘箱内,,100℃~105℃烘30min,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量,其质量为m0 1.3.2将被测试样装入已经恒量的称量瓶内,盖上盖称出试样及称量瓶的总质量为m1.试样称量:固体产品1.000g~2.000g;液体产品3.0000g~5.000g.1.3.3将盛有试样的称量瓶放入烘箱内开启瓶盖升温至100℃~105℃(特殊品种除外)烘干,盖上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后称量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恒量其质量为 1.4结果表示 固体含量X固按下式计算:
m2-m0100 m1-m0
X固式中:X固——固体含量,%; m0——称量瓶的质量,g;
m1——称量瓶加样的质量,g;
m2——称量瓶加烘干后试样的质量,g。1.5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0.3%; 室间允许差为0.50%。
二、水泥净浆流动度
(参照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84)
1、方法提要
在水泥净浆搅拌机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外加剂和水进行搅拌.将搅拌好的净浆注入截锥圆模内,提起截锥圆模,测定水泥净浆在玻璃平面上自由流淌的最大直径.2、仪器
a.水泥净浆搅拌机;b.截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0mm,高度为60mm,内壁光滑无接缝的金属制品;c.玻璃板:400mm400mm5mm;d.秒表;e.钢直尺:300mm;f.刮刀;g.药物天平:称量100g,分度值0.1g;h.药物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3、试验步骤
3.1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擦抹玻璃板,截锥圆模,搅拌器及搅拌锅,使其表面湿而不带水渍.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的中央,并用湿布覆盖待用.3.2称取水泥300g,倒入搅拌锅内,加入推荐掺量的外加剂及87g或 105g水,搅拌3min.3.3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提起,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任水泥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至30s,用直尺量取流淌部分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4、结果表示
表示净浆流动度时,需注明用水量,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标号、名称、型号及生产厂和外加剂掺量。
5、允许差 室内允许差为5mm; 室间允许差为10mm。
6、测试掺量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三、减水率
(参照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84)
1、净浆减水率 1.1仪器设备
a.软练水泥净浆搅拌机;b.跳桌(附5mm厚玻璃板);c.截锥圆模:上口直径为65mm,下口直径为75mm,高为40mm;d.刮刀、捣棒和游标卡尺或钢直尺(300mm)1.2试验步骤
1.2.1将截锥模置于附有玻璃板的跳桌上.(预先用湿布擦过,并用湿布覆盖)。
1.2.2称取水泥400g,放入湿布擦过的搅拌锅内,加水搅拌加入的水量使基准水泥净浆扩散度达140~150mm。搅拌三分钟,迅速装入截锥模内,稍加插捣赶出气泡,并抹平表面,将截锥模垂直向上提起以每秒一次的速度使跳桌跳动三十次,然后量取互相垂直的两直径,取两个数的平均值,当扩散度为140~150mm时的用水量为基准水泥净浆用水量(W0)。
1.2.3再称取水泥400g,以同样的方法测定掺减水剂后水泥净浆扩散度为140~150mm时的用水量即为减水后水泥净浆用水量W1。1.3试验结果处理
净浆减水率按下式计算 净浆减水率(%)=
W0W1100 W0式中W0——基准水泥净浆扩散度为140~150mm时的用水量(g);
W1——掺减水剂后水泥净浆扩散度为140~150mm时的用水量(g)。
减水率值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2、混凝土减水率 2.1仪器设备 a.坍落度筒; b.捣棒;
c.小铲、钢板尺、抹刀等。2.2试验步骤
2.2.1测定基准混凝土的塌落度,记录达到该塌落度时的单位用水量(W0)。
2.2.2在水泥用量相同,水泥、砂、石比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测定掺减水剂的混凝土达到与基准混凝土相同塌落度时的单位用水量(W1)。
2.2.3试验结果处理 减水率按(1)式计算:
减水率(%)W0W1W0100
式中 W0---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W1---掺减水剂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kg/m3).四.泌水率
(参照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84)
1、仪器设备
a.容重筒:取内径18.5cm,高20cm,容积为5升的容重筒,带盖(或玻璃板);b.磅称:称量50kg、感量50g; c.具塞量筒100mL; d.其它:吸液管、定时钟、铁铲、捣棒及抹刀等。
2、试验步骤
2.1容重筒用湿布润湿,称重G0;
2.2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筒中,在振动台上振动二十秒,然后用抹刀将顶面轻轻抹平,试样表面比筒口边低2cm左右。
2.3将筒外壁及边缘擦净,称出筒及试样的总重G1,然后将筒静置于地上,加盖,以防止水分蒸发。
2.4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前60分钟每隔10分钟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分钟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吸出的水注入量筒中,读出每次吸出水的累计值,准确至毫升。
2.5每次吸出泌水前5分钟,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厘米,使筒倾斜,便于吸出泌水,取出泌水后仍将筒轻轻放平盖好。
3、试验结果处理
泌水率按下式计算:
B(%)=
Vw100(2)
(W/G)GwGwG1G0
式中 B---泌水率(%);
Vw---泌水总量(g);
W---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g); G---混凝土拌合物的总重量(g);
Gw---试样重量(g); G0---筒重(g)。泌水率值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如其中一个与平均 值之差大于平均值的20%时,则取二个相近结果的平均值。
泌水率比按下式计算: 泌水率比=
掺减水剂的混凝土泌水率(3)
基准混凝土泌水率
五、凝结时间(贯入阻力法)
(参照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84)
1、仪器设备
a.贯入阻力仪:最大负荷为120kg,精度0.5kg,附有可拆装的贯入度试针两个。其断面积分别为1cm2和0.2cm2.b.砂浆容器:容器要求坚实,不透水、不吸水、无油渍,截面为圆形或方形,直径或边长为15cm,高度为15cm。c.吸管。
d.筛子:孔径为5mm。e.计时钟。
2、试验步骤 2.1试验步骤
a.将混凝土拌合物通过5mm筛,振动筛出的砂浆装在经表面湿润的塑料盆内。
b.充分拌匀筛出砂浆,装入砂浆容器内,在震动台上震2~3秒钟,置于202℃室温条件下。2.2贯入阻力测试 a.在初次测试贯入阻力前,清除试样表面的泌水,然后测定贯入阻力值,先用断面为1cm2的贯入度试针,将试针的支承面与砂浆表面接触,在10秒钟内缓慢而均匀地垂直压入砂浆内部2.5cm深度,记录所需的压力和时间(从水泥与水接触开始计算),贯入阻力值达3.5N/mm2(35kgf/cm2)以后,换用断面为0.2的贯入度试针,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的测试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至少不小于1.5cm,试针距容器边缘不小于2.5cm。
b.在202℃条件下,普通混凝土贯入阻力初次测试一般在成型后3~4小时开始,以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掺早强型减水剂的混凝土一般在成型后1~2小时开始,以后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掺缓凝型减水剂的混凝土,初测可推迟到成型后4~6小时或更多以后每隔1小时进行一次,直至贯入阻力略大于28N/mm2(280kgf/cm2).3、试验结果处理
3.1贯入阻力按(4)式计算
PAP贯入阻力=(kg/cm2)
A贯入阻力=101(N/mm2)(4)
式中 P---贯入深度达2.5cm时所需的净压力(kg);
A---贯入度试针断面面积(cm2)。
3.2以贯入阻力为纵坐标,测试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与时间关系曲线。3.3以3.5N/mm2(35kgf/cm2)和28 N/mm2(280kgf/cm2)划两条平行横坐标的直线,直线与曲线交点的横坐标值即为初凝和终凝时间。3.4试验精度
试验应固定人员及仪器,每盘混凝土拌合物取一个试样,三个试样为一组,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试验误差值应不大于平均值的30分钟,如不符合要求应重做。
六、抗压强度试验
(参照混凝土减水剂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JGJ56-84)
1、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步骤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①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
②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③在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 2、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计算及确定按下列方法进行: 2.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F A式中 f——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MPa); F——试件破坏荷载(N); A——试件承压面积(mm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计算应精确至0.1MPa。2.2强度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精确至0.1MPa); ②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把最大及最小值一并舍除,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③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2.3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对200mm200mm200mm试件为对1.05;对100mm100mm100mm试件为0.9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宜采用标准试件;使用非标准试件时,尺寸换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 七、抗渗性能试验 (参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硬化后混凝土的抗渗标号。2.抗渗性能试验应采用顶面直径为175mm,底面直径为185mm,高度为150mm的圆台体或直径与高度均为150mm的圆柱体试件(视抗渗设备要求而定)。 抗渗试件以6个为一组。 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去两端面水泥浆膜,然后送入标准养护室养护。试件一般养护至28d龄期进行试验,如有特殊要求,可在其它龄期进行。 1.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所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抗渗仪 应能使水压按规定的制度稳定地作用在试件上的装置。 (2)加压装置 螺旋或其它形式,其压力以能把试件压入试件套内为宜。 2.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试件养护至试验前一天取出,将表面晾干,然后再其侧面涂一层熔化的密封材料,随即在螺旋或其它加压装置上,将试件压入经烘箱预热过得试件套中,稍冷却后,即可解除压力,连同试件套装在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2)试验从水压为0.1MPa(1kgf/cm2)开始。以后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1kgf/cm2),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3)当6个试件中有3个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可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4)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水从试件周边渗出,则应停止试验,重新密封。 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压力计算,其计算式为: S = 10H – 1 式中 S———抗渗标号; H———6个试件中3个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八、分子量的测定(凝胶色谱法) 1、简介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是高分子材料最基本的结构参数之一,聚合物的基本性质是分子量的多分散性,聚合物的性质与其分子量分布密切相关,因此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对减水剂的性能影响很大。测量分子量方法很多,有溶液渗透压法,沸点升高法、冰点降低法测数均分子量,还有根据溶液的光散射能力与体系大分子质量有关方法测重均分子量;依据溶液的粘度与体系分子数目、分子大小及分子形态有关,可以测粘均分子量及分子尺寸。聚合物是分子量不均一的分子,用平均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可以表征一个多分散体系不同分子量分子的相对含量,质谱和凝胶色谱方法是使用现代仪器快速、准确检测的较常用方法,质谱法主要通过聚合物分子降解方法推断相对分子量和确定分子式,凝胶色谱方法则依据聚合物溶液中溶质分子大小不同分离。 凝胶色谱方法以溶剂作为流动相,以多孔性填料作为分离介质的柱色谱,是目前表征聚合物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溶剂以一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不同大小的分子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柱子而得到分离,最大的溶质分子首先流出,最小溶质分子最后流出,流出体积等于填料之间的空隙。 凝胶渗透色谱图是用检测器获得流出曲线,通过纵坐标记录洗提液与纯溶剂折光指数差值,相当于洗提溶液的相对浓度,以横坐标记录洗提体积,因此,洗提体积大时溶质分子则较小,反之亦然。非水溶性凝胶渗透色谱法,样品经过异丙醇沉淀、丙酮脱水处理,消除溶解在水中的部分小分子,而水溶性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可以直接测定水溶性聚合物的分子量,如对聚氧化乙烯基醚的分子量测定等。聚羧酸系减水剂为水体系聚合物,必须使用水作流动相进行检测,检测减水剂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 最常见的几种平均分子量表示方法为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Z 均分子量Mz、Z+1 均分子量Mz+ 1、粘均分子量Mp 等,除粘均分子量通过粘度与分子量的经验公式求出外,其它分子量的定义相似,如在一个多分散体系中有许多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假如分子量为M1、M2、M3…Mi 的各组分,各有N1、N2 …Ni的摩尔数量,则: 大分子的多分散性常以分布曲线和多分散指数等两种方式表示。凝胶色谱的积分分布曲线为累计重量分布函数;从微分分布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状况。Mw/Mn 比值作为多分散指数,可以根据分子量分布计算相对分散指数。 2、样品制备与GPC 仪器设备(1)样品制备 由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中有大量的离子型基团,减水剂与常用的有机溶剂三氯甲烷、四氢呋喃、异丙醇等不能相溶,即使经过异丙醇、丙酮等多次分离沉淀再真空脱水处理,制得的样品很难与三氯甲烷、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完全相溶,所以不能使用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作溶剂体系的GPC 方法测新型减水剂MPC 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用水溶性凝胶渗透色谱法(GPC 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子量,对样品的制备要求较低。本试验直接使用标准型MPC- 1、缓凝型MPC-2 进行干燥,在60℃条件下烘干得到浓缩干燥样品,基本上保持原有减水剂的分子量分布特点。(2)水相体系GPC 法的有关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为美国Waters 510/Milenium 2010 及Waters 600E/M32 分析/半制备系统,型号为510×2-996-410,采用Waters 公司生产的凝胶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相体系,主要规格及技术指标如下:600E 四元梯度泵,流速范围0.1~19.9ml/min;510 注射泵,流速范围0.1~9.9ml/min;996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范围190~800nm。通过996 二级管阵列检测器同时进行多波长检测,在190~800nm 之间快速扫描,可以获得三维色谱光谱流出曲线,三维图象分别以时间、波长和吸收值为坐标,分析结果通过使用M32 软件对三维谱图进行光谱或色谱的各种运算获得。 3、检测结果与分析 九、红外吸收光谱测量 1、简介 红外光照射物质时,物质分子吸收一部分光能使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状态的变化,而产生的吸收谱带,则简称为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通常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吸收度或百分透过率为纵坐标,谱图中反映整个分子的结构特征,不同化合物都有不同的谱图,结构中不同官能团的存在则产生对应的特征谱带,是有机化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红外光谱推测结构,红外光谱可以分为特征官能团区(4000~1350 cm-1)和指纹区(1350~600 cm-1),官能团区包括O-H、N-H、C-H、C=O、C=N 等的伸缩振动,指纹区则为C-O、C-N与C-X 等弯曲振动,-OH、–NH2 和–C=O-等振动可以在红外光谱图的高能端(1350~3600cm-1)找到。在官能团区一般分为4000~2500 cm- 1、2500~2000 cm-1和2000~1337 cm-1 等三个频率;指纹区分为1333~900 cm-1 和900~600 cm-1 两频率。有关官能团吸收峰数据,如下表,具体分析如下:①4000~2500cm-1 存在含氢原子的官能团伸缩振动,如OH(3700~3200 cm-1)、COOH(3600~2500cm-1)、NH(3500~3300 cm-1);烯氢、芳氢(3100~3000 cm-1)、C-H(3000 cm-1);甲基、亚甲基(2950~2850 cm-1)等吸收峰。② 2500~2000 cm-1 吸收峰表征C=-C或C=-N 等三键存在。③2000~1337 cm-1 存在含双键的化合物:酸酐、酰卤、酯、醛、酮、羧酸、酰胺、醌、羧酸离子的C=O 伸缩振动大致按上述顺序由高到低出现在1870~1600 cm-1 区,并且都是强峰;C=C、C=N、N=O 及烯芳含氮杂环硝基化合物也在这一区域,一般在1600 cm-1 以下,C=C 若对称结构则吸收峰极弱。④ 1333~900 cm-1 存在包括C-O、C-N、C-F、C-P 等单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和C=S、S=O、P=O 等双键伸缩振动吸收以及C(CH3) 3、RCH=CH2 和RCH=CHR’的骨架变形振动,这一吸收区域反应化合物本身特征性,称为指纹区。⑤900~600 cm-1 可指示(CH2)4 的存在及双键和苯环的取代位置、取代程度及构型等。 表3-2 不同官能团的吸收峰位置 基团 化合物类型 吸收频率范围cm-1 基团 化合物类型 吸收频率范围cm-1 O-H 醇 3200-3600 C=C 烯 1600~1680 羧酸 3000~3500 芳香烃 1400~1600 N-H 胺 3300~3500 C=O 醛 1720~1740 C-H 烷烃 2850~3000 酮 1705~1715 烯烃 3020~3080 羧酸 1700~1750 芳香烃 3000~3100 酯 1725~1730 醛基 2700~2800 酰胺 1640~1700 2、试验仪器与样品制备 试验使用Perkin-Elmer 公司生产的仪器富里叶变换红外和拉曼光谱仪,仪器型号为Spectrum GX,或采用Nicolet 公司的20SXB 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 样品为各种单体材料和不同的聚羧酸系减水剂,测试样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制样方法。无水液体试样直接加一滴在盐片(大约直径25,厚度5)上制成薄膜,用同样板片盖上,放在测试支架上测定板间薄膜的光谱;固体样品采用压片法,1 份试样与20 份溴化钾碾磨,在室温和真空下用210MPa 压力成型直径10mm,厚度1~2mm 的压片,压片成型为晶片;对于能够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固体样品,采用溶剂溶解法,滴加在测量盐片上干燥成膜再测试;聚羧酸系减水剂水溶液样品,先经过异丙醇、丙酮的沉淀和分离,在搅拌下将聚合物溶液(最多含5%聚合物)倾入到过量的(4~10 倍量)溶剂中,重复沉淀。在60℃浓缩一定时间后再真空抽滤,尽可能除去水份,因为在3300 及1640 cm-1处水有强的吸收,另外还影响盐基片的稳定性,应加热软化后涂抹在氯化钠盐片。制样的浓度和厚度最好使百分透过率或吸收度在20~60%范围内,基线在90~95%,最强的吸收谱带在1~20%之间。 3、试验结果讨论 红外谱图反映整个分子结构中有不同的官能团存在的特征,不同化合物都有不同的红外光谱。因此可以通过光谱分析,了解聚羧酸系减水剂不同原材料及减水剂本身分子结构的不同官能团特征。 十、吸附量测定(紫外光谱) 1、简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100~800nm 的电磁波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简称紫外光谱(UV)。由于近紫外区的光谱涉及绝大多数有机分子的共扼价电子能量跃迁范围,因此对分子结构鉴定十分重要。通常有机化合物的价电子包括成键的σ-电子、成键的π-电子和非键电子,可能发生σ→ σ*、π→ π*、n →σ*、n →π*等跃迁。紫外光谱以吸收波长对吸收强度作图得到吸收曲线,根据吸收波长及峰的强弱可以估计共扼键的类型;由于吸光度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紫外光谱可用于鉴定聚合物溶液的浓度。 lgI0AAabc a Ibc式中,I0: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A:吸光度,a:吸光系数,b:样品池宽度,c:样品浓度。 2、试验仪器与样品制备 试验使用UV21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波长范围190-850nm,对新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作紫外光谱试验。定性试验则可以控制吸收谱带的最大吸光度在5.5 以内,为测水泥浆中减水剂的吸附率,需要标定样品的浓度,在谱图中控制吸收谱带的最大吸光度在0.3~1.0 内,则可准确定量试验样品的浓度。 用50 mL 容量瓶分别准确配制一定浓度减水剂溶液作为原液, 分别准确称取8 g水泥放到50mL的烧杯中, 取32mL 不同浓度的减水剂溶液加入烧杯中, 混合摇匀3m in, 静置一定时间, 使其达到吸附平衡, 取上层清液, 用LDZ4-018A型台式离心机分离10m in(4000 r /m in),稀释分离液。用UV-21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 根据前后溶液的浓度差计算吸附量。 3、试验结果与讨论 十一、ζ电位的测量 1、仪器: JS94H2 电泳仪 2、水泥浆体的ζ电位测定 将减水剂配成0.2%、0.4%、0.6% 和0.8% 的水溶液, 然后将水泥掺入溶液中, W/ C 为100, 取悬浮液测水泥颗粒的ζ电位;按照GB/ T 1346-2001 测定水泥凝结时间, 在不同时间取相同质量的水泥浆, 分散于一定质量的去离子水中, W/ C 约为100, 测水泥粒子的电ζ位。 3、分析不同掺量聚羧酸系减水剂对水泥颗粒表面电位ζ的影响: 教师:王静 这节课需要学生学会比的基本性质的定义,最简整数比的定义,会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并理解不同单位的数必须先统一单位再化简比。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按照“类比猜想—验证迁移—应用深化”的流程组织教学。重视过程教学,重视学法指导,学生在获得基本性质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 我感觉成功之处是: 整节课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语言描述,还是对化简比的方法的总结,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吴瑞莹、田德建都能大胆发言。总之,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力求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遗憾部分: 1、处理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不够灵活,比如胡孟召同学板书的题有问题,没有很明确点出问题在哪里。 2、为了等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任务,而导致课堂不够紧凑。 3、语言表达还有待加强训练。 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驾驭课堂的组织能力。 2、训练落实在每节课堂。 【关键词】高职护理 生物化学教学 方案设计 本文以我校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实施过程、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制定了详尽的说课方案。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体系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是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医疗保健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必须掌握的知识。 1.2 内容分析 之前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对蛋白质的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蛋白质的两性电离、胶体性质、变性、沉淀等性质,为今后各章节如酶、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合成等学习打下基础。 2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都是五年制高职学生,换句话说也就是初中毕业,她们有自身的特点,比如基础知识总体欠佳,缺乏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应激刺激反应迟缓,难适应新环境,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弱。而课程内容抽象、途径繁杂、更新快,使得学生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我们的学生以女生为主,课堂纪律好,态度端正,因此整体学习氛围好。同时,本课程又不同于义务教育中的公共基础知识,学生首次接触到相关专业知识,积极性较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角色。 3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期望学生在知识、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3.1 知识目标 掌握蛋白质的亲水胶体溶液性质及两性电离,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及变性后理化性质的改变,理解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3.2 能力目标 通过临床上消毒杀菌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蛋白质沉淀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 3.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她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4 教学重点、难点 4.1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 4.2 教学难点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这是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化学基础,而两性电离的概念相对抽象。 5 教法与学法 5.1 教法 总体的构思是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师生互动。 ①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宜采用讲述法、图示法、比较法、举例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深入讲述本节四个基本概念。 ②待学生基本掌握概念之后,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提出问题,使学生思维再次兴奋,促其积极思考,重新通读全文。之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以便学生对本次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5.2学法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由于概念平淡、枯燥,学生往往忽略了基本概念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关键。故学法指导上,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首先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再教会学生如何剖析概念,找出概念中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6 具体的教学过程 6.1 复习,引出问题 通过复习提问唤起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原有知识使大脑兴奋,激发探知欲望。复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待学生回忆出氨基酸的结构,再让他们思考:由氨基酸结构中的官能团能推测出氨基酸应有什么性质? 6.2 讲授理论知识 由两个任务即牛奶加热、制作豆腐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加热牛奶来观察现象从而总结出何为蛋白质的变性,进一步讲解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以及为什么外界环境下蛋白质能稳定存在。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含义.2.会用图形、文字、符号语言准确地描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并知道其 地位和作用,证明一些空间线面平行关系的简单问题.【重点、难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应用.【课前自主学案】 一、(看书本P58—P59) 探究(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 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有哪些位置 关系?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 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平行吗?把“所有”改成“无数”呢? (3)教室内日光灯管所在的直线与地面平行,如何在地面上作一条直线与灯管所 在的直线平行? 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符号表示为: 图形表示: 三、例题自学P59例3例4 【知能优化训练】 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被一平面所截,截面EFGH是平行四边形,求证: (1)EF//平面BCD; A(2)DC//平面EFGH.F BD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说出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了解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确定区分两种性质的依据;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学会物质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及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测定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完善学生认知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观察、分析、归纳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研究物质变化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事的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建立及区别、联系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涵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引入:把纸折成小船;把纸点燃,让学生观察“变化过程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总结:自然界的变化有很多种,我们可根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把变化进行分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提出问题,起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作用。) 二、实验观察,引导探究 学生实验:①弯折铁丝 ②加热水 ③ 点燃镁条 ④向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认真记录现象,观察变化中物质是否改变,并把以上变化进行分类。学生汇报:把上述变化进行分类。 教师总结:物质变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一种是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也符合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观察、听、讲形成认知结构。) 三、应用迁移,理解内化 投影:①电热丝升温 ②冰融化为水 ③铁生锈。让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练习: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A.粉笔折断 B.木材燃烧 C.玻璃破碎 D.碘升华 E.水变成冰 F.食物腐败 G.气球爆炸 H.石蜡熔化 头脑风暴:四人小组各选出一个代表,第一个同学举个变化的例子,第二个同学判断是什么变化,依次轮下去。看看哪组同学反应快! 知识拓展:通过蜡烛的燃烧实验,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学生建立概念后,要想方设法让其尝试应用,有利于强化概念。) 四、分析实验,归纳总结 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镁带,你能说说镁有哪些特征? 学生:镁是白色的,镁是条状,镁是固体,镁的熔点低,镁还可以燃烧..........提问:镁的特征,也就是镁的性质。镁的这些性质,哪些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可以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 学生:镁的颜色、状态、熔点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而镁可以燃烧的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总结: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味道、状态、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酸碱性、可燃性等。 应用:展示一瓶白醋,让学生说出它的性质,并把这些性质进行分类。练习: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有(),属于化学性质的有()A.镁带有银白色的光泽 B.镁带可以燃烧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D.氧化铜是黑色的固体 E.水在100℃时沸腾 区别:正确区分“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物质的特性,而变化是过程。描物质的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变化、性质用直线连接起来。木炭可以燃烧 ①物理性质 湿衣服变干 樟脑丸变小 ②化学性质 金刚石很硬 ③物理变化 晶体有熔 煤燃烧 苹果烂了 ④ 化学变化 五、拓展思维:1.电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钨制成的,这主要是利用钨的哪种性质这种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2、现有糖和盐各一瓶,请你根据他们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写出区分它们的两种方法.3、有一杯酒精和一杯纯净水,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区分它们? 六、课后延伸:铁生锈的原因以及人们防止或延缓铁生锈的具体措施。[教学反思] 反思一:怎样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转变到新课标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学。在备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这种转变的艰难。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不足和体会: 1、不要把学生的思路硬是拉到老师的思路当中去,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授课过程,我过于压抑学生的思想,老是想把学生引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思路,没有正确引导学生从探究实验中进行分类归纳 2、对学生的想法不要急于作出评价。我在上这节时总是过于及时评价学生的不同想法,很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更喜欢同龄人的评价,因此也会更认真聆听。 4、要学会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思维与成人不同,对问题的思考会产生不同的火花,教师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不要扼杀他们的创造性。 5、备课时应关注细节,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现象。我课前没有充分考虑探究实验会出现的情况,以致学生出现一些不规范、危险性操作。如镁带太长,点燃时白光持续时间过长,造成视觉干扰;向石灰水中吹气时未采用玻璃管,而是直接向里面吹气或者不往里吹气,而向里吸。让学生用磁铁区分铁和铁锈,没有说明 “磁铁只需要靠近铁和铁锈”即可。 6、注意提问的有效性,避免出现假问题。本节课我没有精心设计所提的问题,问题要求不明确,表达不够准确,以致所提的问题没有启发性。 7、注意课的整合性。一堂好课应该过渡自然,前后衔接,头尾呼应。反思二:本节课有以下收获: 1、让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物质变化的种类,学生能真正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通过游戏的形式内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即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增强团体合作精神。 【有机污染物理化性质与毒理学性质的预测】推荐阅读: 有机化学化学性质总结07-27 谈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机整合10-24 老百姓对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的了解09-12 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论文07-21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教学的有机整合09-27 有关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空间效应研究09-05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09-23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07-30 高校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10-1112.比的意义与性质教学反思 篇十二
13.有机污染物理化性质与毒理学性质的预测 篇十三
14.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导学 篇十四
15.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篇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