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精选10篇)
1.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 篇一
核心价值观 宣传口号【精选】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
2.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3.深入开展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5.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
7.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9、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10、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1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
1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3.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14.培育和线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5.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16.爱国是核心、团结是基础、和谐是根本、发展是关键、文明是标志
17.发展是硬道理
18.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寺庙、进社区、进农牧区
20.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1.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
22.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
23.团结进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24.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5.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真诚做人、守信做事
26.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寺庙、进社区、进农牧区
27.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8.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
29.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0.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31.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32.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33.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文明满洲里
34.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
35.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36.大力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37.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38.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9.奋力推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
40.树立核心价值观,打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41.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42.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4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44.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5.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6.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
47.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48.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49.好人好报、恩将德报
50.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
51.树立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新西藏合格接班人
52.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知行统一。
53.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54.爱国是核心、团结是基础、和谐是根本、发展是关键、文明是标志
55.全力推进西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
56.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57.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58.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美丽满洲里
59.培育和线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60.团结进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61.大力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62.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63.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4.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5.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
66.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7.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68.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69.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真诚做人、守信做事
70.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71.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72.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7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74.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75.爱国一家
76.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
77.团结就是力量
78.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79.践行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80.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81.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82.好人好报、恩将德报
83.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
84.践行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85.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86.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
87.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88.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文明满洲里
89.讲文明、有礼貌
90.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2.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 篇二
一、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社会氛围
创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和践行是离不开基层群众的。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大力发扬正能量, 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做起来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同时各个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标语, 可以增加每个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和践行的意识, 大力发挥媒体、广告的作用, 来宣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意义和作用。另外, 还可以鼓励民间艺人, 展示自己健康的作品来丰富社会文化精神。对社会各阶层进行深入、细致的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氛围。通过评选好人好事活动来促进宣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让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在自己的心中都种下一颗宣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种子, 来增加传播社会新风气的正能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和践行要从小抓起, 连接到教育管理中
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项长期并漫长的工作, 它所宣传和践行的教育对象不需要受年龄的限制。正因如此, 我们就要从小抓起, 对孩子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孩子的心灵明净如水是纯洁的, 像一张白纸一样, 我们对孩子进行爱的灌输,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爱的种子会深深的扎根发芽。当孩子接受教育管理之后, 不论是上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刚踏进小学校门的孩子, 幼儿园和小学校都要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弘扬校园文化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和践行要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 不仅要从小孩子抓起还要覆盖到教育管理的各个平台和各个环节, 让教育管理者和接受教育者养成一个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宣传到人民群众中去
群众是革命的基础, 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践行的主要途径, 因此要走好群众路线。通过民主、文明、和谐、富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展现, 根据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百姓出入最多的场所, 如写字楼、社区单位、住宅区等出入口, 在显著位置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进行宣传。可直接采用24个字宣传, 也可以按照一组8字的方式, 还可以围绕这个中心根据场合细化成其他内容, 如在小区道路上张贴“礼让出行、方便你我”, 小区电梯里“友善互助、平安回家”, 楼道里张贴“邻里和睦、胜于亲人”等。渗透到各个环节。社区宣传栏、马路边宣传牌、广告牌等都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地。细化对24字内容的宣传:城市道路口显著位置在进行商业宣传广告的同时, 留出时间和空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限制、减少电梯里的频繁的噪音广告和垃圾广告, 尤其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广告, 并规定电梯内商业广告不能多于2处 (2项) , 取而代之以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结束语
总之, 宣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社会的稳定、民族的昌盛, 人民的团结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儿女, 我们更要尽职尽责, 要大力宣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坚持马列主义路线并建设具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繁荣、富强, 才能把正能量传播到每一个人心中, 本文只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践行途径做了几点粗浅的思考分析, 分别对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社会氛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和践行要从小抓起, 连接到教育管理中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宣传到人民群众中去做了简单的分析,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阐述能够真正地贯彻到实际当中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这颗种子在每个人心中都深深的扎根发芽, 希望通过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让我们的民族生机勃勃, 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强大, 让我们的人民和谐安康。
摘要:社会是由人构成的, 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若都能够种下一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那么, 社会就会像一首歌词中唱的那样, 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是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团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象征, 是国家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象征, 是人与人之间和谐、诚信、友善、爱岗、敬业的象征。坚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职责,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当中去, 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让祖国各地呈现出一片美好的乐章。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途径,践行途径
参考文献
[1]代欣玲, 李雪念.性格测评:干部选拔任用的新课题[J].领导科学, 2011年18期.
[2]李真.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01期.
[3]吴建南, 黄加伟, 张萌.构建公共部门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的实证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03期.
[4]周帆.酉阳县创建文明县城的测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年16期.
[5]舒莹, 莫雷.职业胜任心理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心理科学, 2008年05期.
3.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 篇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1]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对其进行的宣传教育工作已达三年之久,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本调查旨在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效果与普及程度,为下一步更好地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数据支持和意见建议。
本调查组首先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情况与普及程度调查问卷》,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问卷,从中了解基本情况。共发放300份问卷,全部回收,其中296份有效,有效率为97.6%。在调查问卷基础上对共性问题进行深入走访,倾听意见,获取深層次的数据和资料。
一、调查内容、结果及情况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宣传方法的效果。(1)公共设施宣传。公共设施宣传即通过建立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和绘制宣传墙等方式进行宣传。此宣传方法的作用人群数量较多,普及度高,但无法使群众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作用。(2)流行媒体宣传。流行媒体宣传即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流行媒体进行宣传。此宣传方法面对的人群量也较大,但多为年轻人群,宣传方法多样且较为生动,市民对此方法很容易接受。(3)文化教育宣传。文化教育宣传即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和发放学习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在调查的地区内,文化教育的宣传方法面对的人群较少,除了对党员干部等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只有在校的学生才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此方法虽然面对的人群较少,但效率最高。(4)活动宣传。活动宣传即通过主题文艺晚会、主题有奖竞答等活动形式进行宣传。通过活动宣传的方法效果较为显著,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使人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本地当前所采用的宣传方法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以网络宣传效果最为显著,可见流行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宣传栏和传统媒体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市民也占据一定比例,但通过书本和相关课程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市民较少,通过活动宣传最少。
(二)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了解程度。“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2]调查地区的公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的了解情况只停留在表面。只有10%左右的人可以准确地选出全部正确选项,证明只有少部分的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以较为准确地记忆。有63.3%的市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只停留在初步了解阶段,并不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含义,甚至有8%的市民并未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可见,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较高,但认知程度不深。
(三)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情和宣传态度。当被问及“有没有主动了解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时,只有23.3%的人曾主动了解过相关的知识和政策,可见群众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在调查中,有高达82.3%的人群愿意参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被调查地区人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有极高的热情,对社会主义有极高的认同感,这为群众从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当被问及“个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时,绝大多数群众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的关系密切,能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升个人精神境界和群众的整体素质。也存在部分群众,没有认识其重要价值和意义,表现出消极的态度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实际作用,与个人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
(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宣传工作方面的问题。1)宣传工作过于注重形式。在调查地区存在部分宣传方式方法过于注重形式的现象。调查地区宣传的力度较大,但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的调整,没有重视宣传的效率,导致宣传工作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实际作用。2)农村地区的宣传工作明显不足。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相较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普遍较低,宣传设施明显不足,宣传方法单一。(2)群众方面的问题。1)文化程度低的群众缺少学习途径。通过对完全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的采访发现,文化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的进程,完全不认识字的群众甚至无法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目前还缺少对该类人群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法。2)群众普遍有学习意愿,但缺乏学习行动。调查地区内,绝大多数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呈肯定态度,也认识到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有很大的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而缺乏学习行动,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3)少部分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调查中发现还存在小部分的群众,缺少对其内容和意义的认同,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的联系和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群众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群众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群众内心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宣传效率的基础。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对社会和谐的重要影响和对个人素质提高的极大促进作用,从而端正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人民群众的学习积极性。
(二)促进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当它深入到民众的道德意识中,内化到民众心中,实现社会价值要求和个人价值认同的统一,实现个人的行为选择和自我道德评价的统一,才能在社会中确立其核心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指导与引领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个人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要着眼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实现其意义和价值。
(三)针对不同人群调整宣传力度和方法。青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途经较多,认知程度较高,心理上也较为重视。中年人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重视程度也较低,因此应加强对此部分人群的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法,如鼓励公司结合业务工作进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活动,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开设课程等。老年人学习的热情较高,但学习较为困难,针对该部分人群应采用灵活的、易接受的宣传方法。通过调查不难看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成绩与问题同在,多数地区能够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宣传工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被调查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较高,但还存在深入理解程度不足、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足等问题。这为将来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普及工作提拱了努力方向和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2(26):1.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 篇四
二、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寺庙进社区进农牧区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
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六、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七、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
八、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九、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文明满洲里
十、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
十一、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十二、大力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十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十四、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十五、奋力推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
十六、树立核心价值观,打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十七、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十八、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十九、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二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十一、创文明乡镇,做文明村民
二十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二十三、创文明乡镇,做文明村民
二十四、讲文明有礼貌
二十五、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
二十六、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
二十七、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二十八、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十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
三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三十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
三十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十三、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三十四、培育和线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三十五、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三十六、爱国是核心团结是基础和谐是根本发展是关键文明是标志
三十七、发展是硬道理
三十八、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十九、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寺庙进社区进农牧区
四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四十一、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
四十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
四十三、团结进步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四十四、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四十五、践行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四十六、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四十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四十八、好人好报恩将德报
四十九、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
五十、践行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五十一、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
五十二、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
五十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五十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文明满洲里
5.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 篇五
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场服务中心按照上级要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深入动员,认真宣传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内部认同。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组织全员学习,根据各工作领域不同情况,分类加强指导,运用看报刊、观教育片、培训等多种形式,生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归纳出本单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围绕工作实践,深入研讨体现各工作领域特点、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和主流价值观念的具体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深刻领会,让全体工作人员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形成共识。
二、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从具体事情做起,从基本规范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文明大讲堂”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中心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市场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确保各项活动深入开展。注重形式多样化,形成学习教育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制度,确保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严格的管理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收到实效。
三、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不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
四、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影响。要充分利用市场广播、电子大屏幕、报刊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五、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各市场从实际出发,将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与工作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与推动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通过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焕发热情、激发斗志,提振信心,从而凝心聚力,勇立新功。
六、改进创新,形成特色。要掌握新形势、新任务、新技术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探索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模式,扩大覆盖面;要紧密结合实际,把这项工作融入中心整体工作中来,在服务全局的同时,形成鲜明特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6.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 篇六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下简称“培育和践行活动”)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引领全体师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把教师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使24字核心价值观切实入校园、入课堂,入脑、入心,形成人人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模范。
二、教育目标
教师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从敬业教育入手,深入开展教师敬业和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分清是非、善恶、丑美,引导党员干部、教职员工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自身文明素质。教职员工从理想信念和师德师风德教育入手,着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意识。党员干部从党 1
性教育和警示教育入手,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着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模范遵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临夏市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中的内容及要求。
三、组织领导
组长:马耀文
副组长:陈学海牟正清
成员: 黎文明苟玉红田俊唐玉兰牛桂花杜慧琴
四、活动内容和要求
1、学校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学习计划,大力开展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首先,通过邀请有关专家解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其次,邀请先进典型、师德模范,讲学习的心得、践行的事迹;第三,通过专题党课、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党章要求,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讲认识、谈体会、说收获;第四,利用学习园地、座谈会形式,组织教师联系当前工作话体会、谈感受,激励全体教师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传播者。
2.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之有效的系列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举办一次知识讲座、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活动、主办一期主题黑板报、搞一次征文活动、观看一部革命题材的影片。
3、围绕 “树师德扬师风,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积极开展“三拒绝、三结对、三提高”教育活动。一是围绕“守师德”,
开展拒绝有偿家教、拒绝谢师宴(礼)、拒绝赌博“三拒绝”活动;二是围绕“有爱心”,开展与问题学生结对、与学困特困生结对、与留守家庭学生结对“三结对”活动;三是围绕“高素质”,开展读书交流、境界提高,校本培训、业务提高,德艺双馨、素质提高“三提高”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4、开展“学先进典型,向先进看齐”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向最美乡村教师王永祝学习的活动。二是深入挖掘身边典型,开展树典型学典型活动,在全校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争做典型的良好氛围。教师节期间,表彰“教书育人标兵”、“道德标兵”。
四、活动步骤
(一)加强宣传
要加强学习,认真做好宣传动员,让师生充分认识开展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营造浓厚宣传氛围。通过周一升旗仪式、校园广播、黑板报、横幅等手段,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活动开展方式
1、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各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走进教
材,走进课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具体地融入到中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营造有利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中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学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载体。根据中学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充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采用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②通过积极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会,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③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横幅、公告栏等传媒手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班级活动,力争使每个中学生做到人人理解、掌握、运用,并落实在日常行为中。⑤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召开主题班会活动,举办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文明学生”为主题的班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使“社会主义核
7.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 篇七
一、高校师生报道助推“信义金华”建设的优势与可能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是金华人民自己办的大学,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行业影响力不断加强。作为站在职业教育界第一方阵的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其带头践行核心价值理念, 打造“信义金华”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与可能。
(一) 学生的优势与可能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有在校生2.5万, 学生素质普遍较好,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度高, 能够自觉将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开展志愿帮扶、健康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环保宣传等活动见诸媒体后不但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 而且广大学生的热衷参与为“信义金华”建设注入了最新鲜的活力。
(二) 师资的优势与可能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毕业于不同的高校, 学历层次高, 教师的机械、农学、护理、环保等领域专业背景与金华经济发展紧密贴合, 很多专业教师甚至直接参与了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 有的教师直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生产。诸如此类的社会服务活动是大学教师无私奉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践行“信义金华”价值理念的生动写照。
(三) 文化的优势与可能
大学, 除了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功能外, 还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作为地方教育和文化中心的高等学府, 传承信义文化责无旁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了“知行合一、务实创新”的校训, 忠诚地坚守着大学的精神, 同时, 始终将地方文化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中, 在校园道路命名、景观设计、历史名人雕塑等方面都十分强调地方特色。因此, 学校的文化建设除了涵养本校的学子外, 完全可以利用媒体的宣传报道外化为建设“信义金华”、积淀信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社会提供生活方式的指向, 成为信义文化传承的示范典型。
二、高校师生报道助推“信义金华”建设的实践与成果
根据2015年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报道的统计, 大多数新闻稿件都围绕广大师生成长成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 体现“信义金华”建设的主旨, 志愿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活动报道总量占到了全年报道总量的50%。这些报道烘托了时代主旋律, 并呈现出以下三大成果:
(一) 志愿服务报道影响千家万户1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 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 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动去实现对社会事业的支持, 以及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的帮助。《手织围巾温暖老人》《给空巢老人送温暖》《环保护水志愿者在行动》《志愿者陪孩子绘画做游戏》等33篇报道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播到金华各个角落,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主流社会意识形态。
(二) 社会服务报道温暖各行各业2
由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都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 对金华区域产业结合紧密, 广大教师对社会服务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社会培训积极对接我市五大千亿产业》《田间课堂》《为新居民送医送药》《金义网络学院开办妇女电商培训班》等报道反映出了教师反哺社会的浓浓爱心;楼土明教授定期在《金华晚报》“婺商讲坛”专栏点评企业转型发展案例, 为金华企业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智慧。很多教师还抱团合作, 组织起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 打造出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培训品牌, 助力现代农民、电商换市等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关报道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可与赞誉。
(三) 学生活动报道感染校内校外3
学校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其报道鲜活奋进, 不仅有点上的实时消息, 比如《金职院学生收回漫画教人诚信》《把家风正能量引入“象牙塔”》《“一元”诚信书吧》《白衣天使责任传承》等, 还有面上的专题报道, 集中反映学校推动“信义金华”建设的有力举措。比如《“信义金华”大学生主题演讲决赛昨举行》《动漫版“信义金华”讲金华好故事》等时效性的报道。这些报道集中反映了学校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积极传播“信义金华”价值理念的铮铮誓言。
三、提高“信义金华”宣传实效的对策
提高“信义金华”宣传实效, 需要不断深化报道主题, 选取高校热衷、经济与社会亟须、百姓高度关注的大事小事, 深耕高校师生报道, 提炼信义内核, 为“信义金华”建设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 搭平台——营造高校积极参与的舆论氛围
要搭建起“信义金华”的宣传报道平台, 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既要整合报道力量, 充分利用和发挥好《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和《浙中新报》等传统平面媒体宣传平台, 多渠道开辟新闻报道来源, 鼓励高校师生提供鲜活的案例和素材;同时还要利用好金华新闻网和金华新闻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宣传平台, 创新新闻报道工作, 设计网上互动、点赞信义、最美金华等活动, 号召高校师生热情参与, 形成线上有活动线下有行动的联动氛围。
(二) 保基点——巩固学生志愿服务的报道数量
保证学生志愿服务报道的数量是推动“信义金华”建设的基础, 有关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报道还须占有更高的比例。对此, 需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通讯员队伍, 密切与学生集聚的微信定制群的沟通联络, 采取短消息、图片速递等形式, 加大对学校发生的志愿服务类新闻事件的挖掘力度, 第一时间宣传学校的信义主题活动、人物事迹, 确保学生志愿服务的报道保持量的增长。
(三) 重热点——提升教师服务社会的报道质量
教师服务社会的质量往往影响着报道的质量, 也影响着“信义金华”的宣传实效。因此, 平面媒体要通过宣传报道, 既要让教师了解政府重大的经济决策、民生项目, 也要在教师集中服务的“五水共治”、网络经济、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机器换人“1168工程”、创新成果转化、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和魅力乡村培育、农民持续增收等热点领域发现价值线索, 大处着眼, 小处突破, 用生动的社会服务成果的报道来诠释“信义金华”的价值取向。
(四) 抓亮点——积累高校文化传承的典型案例
“信义金华”建设不但需要现成的宣传报道, 而且需要更多素材的积累。对此, 在结合地方院校的特点、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媒体宣传报道的同时, 要主动了解高校每年的重点工作, 制订报道计划。特别要关注四年制本科办学、金义网络经济学院办学、与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合作、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创业教育等标志性的亮点工作, 对亮点背后独有的改革文化、企业文化、育人文化、电商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等加以梳理, 总结这些文化对信义文化的影响与推动作用, 做好信义文化的案例积累, 及时刊载相关报道, 有效发挥出文化的教化功能。
(五) 见长效——建立校媒深度合作的联络机制
除了常态化的宣传报道外, 校媒双方还要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建立起高校重大新闻联席协调会制度、高校通讯员学习和培养制度、高校优秀新闻奖励制度等, 注重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提高高校师生报道的稿件质量, 尤其针对师生投身“信义金华”建设的宣传报道, 要不遗余力地在媒体上发声, 不断加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主动性, 鲜活性, 形成统筹协调、运转高效的校媒深度合作新气象, 实现有效服务“信义金华”建设宣传报道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2015年金华市政府工作报告[OB/EL].http://www.jinhua.gov.cn/art/2015/2/9/art_8790_507840.html.
[2]陆应铸.社会新闻报道的主流价值追求[J].新闻战线, 2008 (7) :50-52.
[3]王建廷.萃取主流价值引领主流舆论——都市类媒体主流化转型亟须提升的四种能力[J].青年记者, 2013 (7) :50-51.
8.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 篇八
关键词:雷锋精神;传播;有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2—0019—02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从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到当今开展的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雷锋精神很好地深入人心,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今,中国共产党提倡全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的成功宣传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提供良好的借鉴。
一、雷锋精神的由来
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1日,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中華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林彪题词:“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董必武同志于1963年2月作诗歌颂雷锋:“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阶级观清楚/劳动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常新。”此后,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每年3月5日成了全民学雷锋日。雷锋精神不仅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也为当代所需,学习雷锋成为一种潮流。
二、雷锋精神传播的有效性原因分析
1.令人信服的宣导者。社会心理学认为,一种理论被人接受程度受宣传者、宣传媒介、宣传对象几个因素影响。雷锋精神深入人心的一个原因是:宣传者令人信服。毛泽东主席发出学习雷锋同志的号召,多位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宣导。可靠的宣传者在雷锋精神的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雷锋精神的宣传上,毛主席、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无疑有巨大号召力; 20世纪70年代,华国锋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邓小平同志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陈云同志题词: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向他学习。1990年3月5日,中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江泽民同志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权威的宣传者使学雷锋活动很好的持续了下去。不同时期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倡导为学雷锋提供了可靠的氛围。
2.明确的精神内涵界定。明确的内涵和高度概括使受众者易于把握精神实质。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成功宣传,与领导者简明扼要、抓住核心的含义界定是分不开的。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和螺丝钉精神就是雷锋精神的核心。
20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运动中,学雷锋与发扬老三篇精神完美结合。《把老三篇作为培养共产主义新人必修课》一文指出:“建设新的社会,要建设新型的人,这种新型的人,就是像张思德、雷锋、王杰、刘英俊、焦裕禄以及32111钻井队英雄们那样具有伟大共产主义精神的人。这种人就是毛主席说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种精神实质的界定使大众易于把握。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学习雷锋与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本职工作日益紧密结合。只要提到“雷锋”,大家就会本能地想到,发扬钉子精神,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乐于助人。
3.多种媒体载体共同宣传。多种媒体的宣传有利于精神的大众化。学雷锋活动中,报纸、图片展、画册、雕塑、诗歌、电影、教科书等媒体全部上阵。
领导人发出学雷锋的号召后,《辽宁日报》从1月8日起宣传雷锋同志的光辉事迹;《人民日报》于1月25日、2月7日、2月19日、26日连续报道雷锋事迹和雷锋日记;《解放军报》从2月8日起的半个月内一直坚持报道雷锋同志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学习雷锋同志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文章;《中国青年报》也对雷锋事迹进行了持续报道。各报纸在发表了详细介绍雷锋事迹的通讯后,还连续运用各种形式,如日记、连环画、题词、展览会题词、雷锋战友生前回忆文章等,介绍雷锋的其他事迹。
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册编辑室编辑出版了《雷锋》连环画册;中国美术协会举行了学雷锋的美术展,北平和平画店举行了学雷锋的书法展;美术协会几个分会展览了学雷锋美展和各位领导人号召学习雷锋的题词;贺敬之写了著名的《雷锋之歌》;相关部门为雷锋刻制了雕像,印制了《向雷锋学习的日记本》;电影《雷锋》出炉;雷锋的事迹还印入了学生学习的课本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条件下,各种媒体共同宣传,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任何一种精神深入人心,除了这种精神本身的吸引力之外,必须发挥媒体的强大作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学习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一种精神是否能够传播开来,并不是仅仅取决于其政治上的效益,政治很重要,但不能取代生活和正常的工作。精神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指导实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得以体现。
在雷锋精神的传播过程中,雷锋精神在学校、医院、金融税务、农业各个领域得到了切实的运用。大家不仅自觉把雷锋精神运用到本职工作中,还评选出了各个领域的“当代的活雷锋”,如税务领域的王杰、雷锋式的农垦战士——种菜工刘仁仔、雷锋式的养蜂员——知识青年燕国忠等。
5.长时期、赋予时代精神的宣传。长期宣传并与时俱进地赋予精神时代特色,对精神有效宣传有着重要意义。雷锋精神自20世纪60年代宣传后,文革时期中断,为什么至今依然存活并成为“乐于助人”的代名词,甚至为外国人所认可?这离不开长期宣传和精神的时代化。
文革结束后,中国依然大力宣传雷锋精神。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表各类学雷锋的文章不少于4 000篇。雷锋精神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日益密切,其中的阶级意识逐渐淡化,时代意义被日益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扬雷锋精神的一大批文章层出不穷,大众对雷锋精神日益接纳,促使雷锋精神成为中国特有的精神财富。
三、雷锋精神传播方式研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借鉴意义
雷锋精神是宣扬榜样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则是理论体系;前者在前市场经济时期——人们思想比较单纯时期传播,后者在市场经济和人们思想理性化和功利化的时期传播。二者确实有些不同。但是,研究雷锋精神传播有效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却不无借鉴意义。雷锋精神是一种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其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精神;雷锋精神经历了前市场经济的传播阶段并成功在当代存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扬一种精神。以下几点经验很值得借鉴:
1.宣传者必须可信。提高宣传可信度,首先要选好宣传者。宣传者必须是有着很高威望的政治人物或专家学者。在理性化的社会中,人们不再狂热,必须让人们认识到核心价值的精华,人们才会自觉接受。如果宣传者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和目的性,极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反而影响宣传效果。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做到这些必须找到合适的宣传者。
2.核心价值体系表述要明确、精简、易懂、易记。中国汉字的特点,决定了简单、经典、易懂对传播理念的重要作用。唐诗及其古代一些道德准则能够广泛传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古汉语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显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在的表述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有些晦涩,过于政治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必须经典、易懂、易记、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传统习惯。
3.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价值观和精神深入人心并不是自发的。雷锋精神的传播,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借鉴。作为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精神,当时的宣传力度远远超过今天。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综合运用电影、电视、网络、报纸、书刊、教材、美术展、雕塑、广播之类的各种传媒。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电影和雕塑、绘画、书法类,艺术式的展览更易给人深刻的印象。
4.传播精神与时代精神、本职工作相结合。为大众接受的精神必定是民族化和时代化的。为大众接受的精神也一定不是超脱大众工作生活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必须与大众本职工作相结合,在各行各业活动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思维相结合,只有这样,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才真正能够为大众接受,不至仅限口号或者流于形式。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核心价值观宣传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融入社会主义建设和各行各业的时代实践中,才能真正使核心价值观深入大众,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关于发挥先进人物作用推动学赶先进活动的报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76.
[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038-1044.
[3]《人民日报》社论[N/OL].http://data.people.com.cn,1966-10-28.
9.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 篇九
摘要:学生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大学生代表,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引领者。选树学生典型要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绝大多数学生认可为根本标准。宣传学生典型必须坚持真实性、思想性、时代性和传播性的统一。
关键词:典型宣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高度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思想政治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指针,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建设的标杆。总书记说过:“大学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光明的未来。”学生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发挥学生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是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大学生群像,培育思想政治道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一、学生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
“典型则是客观事物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芸芸大众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选择典型的人和事进行深入的报道,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意义,最易于为受众所认识、接受,最具感染力。”在高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生典型,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时代要求和精神实质,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学生典型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心理学家韦恩?卡肖说过:“许多东西实际上是我们通过观察他人学到的,当别人的行为导致了理想的结果时,我们便会去仿效他们,榜样的行为常常充当一种导致正确行为的诱因。”由于经济社会转型、社会价值观多元多样多变等原因,我国高校大学生虽然总体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也有价值观模糊、多元等特点。选树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生典型,就在于引领普通学生见贤思齐,参照先进典型,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进,将学生典型的先进事迹、高尚道德情操和价值理念转化为普通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行动,在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化多元价值观为一元,引支流入主流,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落地生根。
学生典型是大学生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和学校的统一管束,学习和生活相对宽松自由,容易过于强调自我,有时对家长、老师的说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往往接受度低,容易排斥,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同龄人却更容易自觉接受和仿效。因此,学生典型对广大学生特别是处于无人监管的学生的示范作用非常明显。学生典型有的是爱国的模范,有的是敬业的模范,有的是诚信的模范,有的是友善的模范,通过对他们的宣传,可以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内容,具象化为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和案例,使普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了解、认同并愿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选树学生典型要坚持两个标准
正确选树学生典型,引领推动广大青年学子以典型为榜样,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高校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选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典型,要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绝大多数学生认可为根本标准。
选树学生典型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价值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在高校选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典型,必须以此为基本标准,要求评选出来的典型必须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大学生典型来说,爱国就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敬业就是要求他们认真对待“学业”,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用知识报效国家和社会;诚信就是要求他们待人处事真诚、讲信用,说真话,做实事,不欺诈,不虚伪;友善就是要求他们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选树学生典型要能获得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典型来自群众,又高于群众。大学生典型是普通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行为品质要高于普通学生,但他们又来自普通学生,他们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往往最为身边的同伴所熟知和了解,能引起普通学生的自觉学习和效仿。在大学生典型的寻找和筛选上,要把绝大多数学生认可作为选树典型的重要标准,广泛发动学生参与评选和推荐,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接受他们的监督,发挥他们的参与作用,让选树的学生典型经得起广大学生的检验,在学生中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真正成为学生信服和认可的榜样。
三、宣传学生典型要坚持真实性、思想性、时代性和传播性
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典型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必须遵循新闻宣传工作的一般规律,坚持真实性、思想性、时代性和传播性的统一。
(一)宣传学生典型要真实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实实在在的客观事实,是学生典型为广大学生信服的最有力的宣传武器。宣传学生典型的真实性,就是指宣传报道必须符合学生典型的实际情况,具体包括:真实反映典型事迹的时间、地点、过程、起因、结果,真实反映学生典型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思想观念、成长成才的环境和条件;真实反映跟学生典型相关的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各种资料;真实反映学生典型的全貌,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当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无限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宣传学生典型不可能做到宣传报道内容的绝对真实,但是宣传工作者可以最大程度地做到让宣传无限接近真相。
真实是典型宣传的生命,典型宣传越真实,越能获得好的宣传效果。20世纪40年代,刘少奇曾将当时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新闻要素的“客观”“公正”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要求“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添醋,不要戴有色眼镜”。刘少奇的这一思想告诉我们,高校在宣传学生典型时,必须避免和防止不采而写、胡编乱造、无中生有;道听途说、不经核实;合理想象、拔高夸大;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等虚假宣传手法,严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深入宣传报道第一线,认真核实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信息来源,确保宣传报道要素客观准确,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人物形象,不摆布宣传报道对象,扎实细致地寻求和反映学生典型的真实面目。
(二)宣传学生典型要体现思想性
宣传不是简单、机械地罗列事实本身,而是要深入事实背后,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情怀和道德品质,表达宣传者的主体意识,发挥其引导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宣传是有目的地传播某种事理以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社会活动。”高校宣传学生典型是要通过学生典型的优秀事迹宣传,让广大学生认同并接受学生典型身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价值特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遍地开花,成为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主旋律。
宣传学生典型就是要写出学生典型的优秀事迹和行动背后的思想动机。当然,这又不能简单地用宣传者出面发议论、贴标签的方法,而是要通过精心刻画其言行与外在气质的方法来表现。通常的做法是:让受众从学生典型日常的言行中看出他们紧要关头产生某种举动的“征兆”,看出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要表现学生典型的思想境界,既要注意其行为事迹,也要注意其语言特征。老舍说过:“话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话找对了,人物的形象就出来了。”王进喜说:“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其思想境界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宣传学生典型要凸显时代性
任何学生典型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当中的,他与这个时代的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言行举止往往受时代大环境的影响,是对时代大环境作出的反应。宣传学生典型,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孤立地去宣传。脱离了时代背景,学生典型的许多行为会显得难以理解,人其言谈举止会失去感染力。
当今社会,尽管时代的主旋律是积极向上、向善的,但经济社会转型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许多新的规范要求和价值标准,带来大学生新旧观念上的冲突,加上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的侵蚀和影响,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多元化和模糊性,导致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的失范倾向。要宣传好学生典型,就要善于真实具体地再现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展现学生典型的历史命运,刻画学生典型的个性特征。在这方面,主要是抓住三对矛盾:学生典型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学生典型与周围人物的矛盾和学生典型自身思想上的矛盾,通过一定的事件和情节,把学生典型自觉培育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形象表现出来。其中,处理学生典型与周围人物的关系尤为重要,宣传学生典型不能因爱而溢美,抬高一人、贬低一片,要恰如其分地反映人与人之间相互的关怀、帮助和影响。
(四)宣传学生典型要注重传播性
宣传学生典型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和普及。要让学生典型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接受、认同并效仿。首先,必须使典型可亲可学。一般情况下,当普通学生确信自己很想又有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他就会产生高度自信,进而进行这一活动。这就告诉我们,充分考虑广大学生学习效仿典型的意愿和能力,选树更多让其力所能及的学习榜样和典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典型,要以广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典型为出发点,找准学生典型的真实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可学性的结合点,多挖掘那些凡人小事中的闪光点,多讲讲学生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生动故事,让受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做到以情感人。
其次,要注重宣传载体的融合。校报、校园网、校电视台、校广播站、校官方微信微博等高校新闻媒体,要加强沟通协作,策划新闻报道、访谈、专题、评论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让优秀学生典型的形象深入人心,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是祖国的美好未来”――习近平同志在哈工大[EB/OL].http://news.hit.edu.cn/articles/2009/09
-25/09161156.htm.2009-10-1.[2]刘保全.典型报道如何创新求深出彩[J].当代传播,2007,(4).[3](美)韦恩?卡肖.人:活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9.[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郑保卫.当代新闻理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编辑?M岳
10.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 篇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概念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1 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建立,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科学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
2006年3月,我党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褒荣贬耻、我国古代的“知耻”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 2 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三、价值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 3 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四、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五、践行路径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 4 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 5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六、宣传教育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带动作用,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严格社团、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的管理。
(二)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出版社要推出专项出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专题节目和各类出版物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增强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要强化行业自律,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将个人道德修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重要内容。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
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 6 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地进行网上引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四)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
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观看活动。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实践活动
(一)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在国家博物馆设立英模陈列馆。深化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三)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增强公民旅游的文明意识。
(四)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五)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的、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六)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发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 8 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
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一、基本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等。传统文化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却往往不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历史起源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这些自然现象,而对其产生疑惑、恐怖。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求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一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这种“神主宰论”,在现代人看来实在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被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此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一是生理方面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二是心理方面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现在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医”字写作“毉”,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三、特征
(一)文化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指的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华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二)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华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四、文化概览
(一)诸子百家
1.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3.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4.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韩非子,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11 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5.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6.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7.纵横家
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8.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9.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12 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10.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11.兵家
代表人物:孙膑、孙武、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
作品:《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
12.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二)传统技艺——琴棋书画
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大多指围棋和中国象棋)、书法、绘画是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合称琴棋书画。
1.“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代表作:《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
2.“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
3.“书”:早期有甲骨文、金文,先秦时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简上,有篆书、小楷等字体,汉以后主要用毛笔书写,有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宋体等。代表人物:李斯、颜真卿、王羲之。代表作品:《摩崖刻石》、《多宝塔碑》、《兰亭序》。
4.“画”:指中国画,简称国画,一般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以水溶性颜料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以描绘山水、器物、花鸟、人物为主,色调单纯明快、画风写意抽象,分工笔画、写意画两科。代表人物:吴 13 道子、唐寅(字伯虎)、张大千、徐悲鸿。代表作:八骏图、《牡丹仕女图》、《墨虾》。
(三)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代表作:《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四)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都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比较重要的有15个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此外,每个地区还有地方的和民族特色的各种节日。
(五)中国戏剧
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汉族传统戏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古典戏曲。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中国的古典戏曲是汉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在世界剧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剧。此外,还有秦腔、淮剧、昆曲、湘剧、曲剧、河北梆子、川剧、粤剧、花鼓戏等地方戏曲。
(六)中国建筑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建筑艺术风格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与西方。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建筑有故宫、苏州园林、赵州桥、万里长城、颐和园、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云南“一颗印”、福建客家土楼等。
(七)传统中医
中医是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故也称汉医。中医学以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探病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代表作:《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八)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中国的民间工艺有微雕、陶瓷、布艺、木艺、果核雕刻、刺绣、皮影、泥塑、紫砂、蜡艺、书画、铜艺、漆器、剪纸、风筝、中国结等。
(九)地域文化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情况、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等。
(十)衣冠服饰
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各朝代形制不同的古装,到现代的汉服,受其他民族影响的中山装、唐装、旗袍。各少数民族服饰、各类传统及现代的佩饰、鞋、帽等。
(十一)饮食厨艺
中国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等。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
(十二)名山大川
中国五岳:华山、恒山、衡山、嵩山、泰山。
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齐云山。
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中国七大水系: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松花江、辽河、海河。
五、文化传承
与一般的宗教文化相比较,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既充分说理,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诱惑下,很多人经不起引诱,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有抵触。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使科学观念已经很易被人们接受。基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是这种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上帝的罪人。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还是高尚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 15 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用现代语言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通过继承、借鉴和创新,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其中诸如以人为本、讲究诚信、强调和谐、重视教育、倡导德治等,在当今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中,仍然是重要资源。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有一套具体的做法和合适的路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从娃娃抓起,从最基础的典籍着手,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和规范做起,在文化建设方面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着力推进文化建设的现代化、生活化、社会化、教育化、网络化。
现代化。主要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加强规划,加大投入,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认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我国的文化瑰宝。
生活化。逐步使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礼义廉耻成为日常生活规范。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培育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行为准则,形成相互尊重、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形成互谅互让、友好协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创造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维护公平、伸张正义的社会氛围。
社会化。使中华文化走入社区和社会,改造和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风俗礼仪,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
教育化。使中华文化成为大、中、小学的重要课程。切实做好大、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各学科课程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全国大、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典籍诵读活动。
【核心价值观宣传计划】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工作总结12-02
企业核心价值观感悟06-30
学校核心价值观教案07-26
核心价值观交流材料08-29
核心价值观民主篇10-13
核心价值观讨论心得11-23
核心价值观广播稿06-18
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心得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