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课程总结

2024-09-07

学校校本课程总结(17篇)

1.学校校本课程总结 篇一

五联崇和学校“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 秋季学期

我校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特色等情况,经过多方考察研究,我校将目光投向了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治理之策,礼仪文化是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又深蕴着美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人生成长启示教育,青少年学生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应该是一条有效可行的德育途径。所以我们决定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从懂礼仪、讲诚信、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起逐步提高 道德修养。

礼仪教育课程目标:

通过礼仪教育,学习礼仪知识,训练规范的举止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友好相处,为全面育人奠定基础

1.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与家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2.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3.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4.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5.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6.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礼仪教育”课程的实施

礼仪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坚持正面启发,积极诱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礼仪认识和礼仪行为标准,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不断进行经验积累和理论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礼仪教育:

1.多渠道培养

学校教育德为首,德育教育礼为先。我校确立了“立足于导、着眼于小、起步于早、眼光于远”的礼仪教育工作思路,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争做文明礼仪好少年》校本课程为主,其他学科渗透礼仪知识,各年级每周都安排1课时进行学习和训练。二是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教师带头使用“请”、“谢谢”、“对不起”、“别客气”等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注重师表形象。三是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系列讲演,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基本常识。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每周分重点、分专题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学习教育。四是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如每到“母亲节”、“父亲节” 和每一周的周末,开展以“给我的父母一份真情”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低年级学生把自己画的图画,中年级学生把自己的小制作成送给父母,高年级写一封信给父母。该校还组织高年级学生经常到镇敬老院、幼儿园开展学尊老爱幼活动。五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边研究边实践。

2.文明争创活动系列化

一是开展争当“文明小卫士”活动。“文明小卫士”的评选严格按照班级核实、学校少先队批准的程序。学校还成立了着红色、黄色、绿色马夹服装的少年礼仪督察大队。凡是当上“文明小卫士”的学生,就有资格担任学校红领巾监督岗执法工作。二是开展“五星级礼仪好少年”和“礼仪标兵”评比活动。“五星级礼仪好少年”每月评比一次,“礼仪标兵”每学期评比一次,评议结果在全校范围公布。三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月”。学校把每年的三月定为“文明礼仪教育月”,结合学雷锋活动开展“读雷锋故事,悟雷锋精神,做雷锋式的好少年”主题活动及我是“五好小公民”体验活动,即在家庭做“小帮手”,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体验家长的艰辛;在社会做“小标兵”,组织学生“走进农村,走进工厂参观研究”,体验公民的责任;在学校做“小伙伴”,组织学生“捐出压岁钱,救助贫困生”、“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体验集体的力量;在社区做“小卫士”,体验劳动的快乐;独处时做“小主人”,体验个人的魅力。

3.校园文化陶治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该校在做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工作时,力求在蕴含“人本管理”、体现“人文关怀”、注意“启示鼓励”、体味“因地制宜”、感受“诙谐幽默”和领悟“人生真谛”几个方面,来营造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份温馨,来诠释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一份关怀,来释放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一份真爱。踏入学校门口,右侧“德育墙”不断激励着学生珍惜现在美好时光,努力学习。教学楼顶上鲜红夺目的“崇德、笃学、务实、创新”八字校训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教学楼前的升旗台庄严典雅,小花坛花木扶疏。走廊内的宣传橱窗中文字和壁画内容高雅。走廊上和专用教室里分别挂上了国旗、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礼貌用语和深入浅出的漫画等。草地中,“思”和“想”两个大字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总结。墙报上和学校编辑的《教育通讯》里,学习、礼仪典型和好人好事跃然纸上。同时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大环境带动班级文化建设小环境,在每个教室门口精心设计了“经典文化橱窗”,既有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曾参杀猪》、孝敬父母的《卧冰求鲤》等中华传统经典故事;又有《《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中华传统经典诗词,让每位学生在课外活动时就能欣赏经典文化,感悟人生的真谛。整洁、优美、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4.家校合力推进为使家长配合学校做好礼仪教育工作,学校主办了《临邑教育通讯——礼仪教育专刊》,构建了学校和家庭沟通与交流的桥梁。每学期定期召开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参加的“礼仪教育你我他”座谈会,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家长明了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传授礼仪教育的一般内容和方法,使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学校每月还发放一次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对学生这一月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缺点,以便学校更好的开展教育。

2.学校校本课程总结 篇二

从“实践理性”的方面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普通文化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之间,都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要使这些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必须以“实践理性”解决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各个课程之间“一手硬、一手软”的“两层皮”现状。这种“化解”要从农村初中课程的根部出发,也就是使国家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和为“三农”服务的要求与农村初中课程的内容相统一,建立一个一元化的农村初中课程体系,要使校本课程得到立足的空间,必须与国家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学习得到提高。这就是追求增强课程发展活力和课程有序发展的,也就是要追求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

二、完善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从体制上保证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专业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此,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引导农村教师积极地开发与本地农村特色相结合,适合于本地学校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同时要激励教师在认证其可行性基础上敢于对国家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编,实现“课程的校本化”。

我国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采取“自下而上”的课程发展策略,从而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利,即“实践——评估——开发”的简单模式。主要是为了鼓励每个教师都对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积极性。让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改革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教育科研的角度看,这种模式是课程改革的一种实践研究,也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制。

三、采取适合农村教师发展的培训方式

让农村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种进步,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缺乏课程改革的经验,所以校本课程的发展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然而,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他们特别需要既能反映校本课程理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的示范与引导。调查资料显示,在观摩教学、教研活动、专家讲学和脱产学习等四种教师培训方式中,最受农村教师欢迎的是观摩教学和教研活动。因为这些方式与他们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解决他们课程开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目前许多地方普遍采用的专家讲学和脱产学习等方式却不受欢迎。这是因为专家讲学和脱产学习往往不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而且时间较短,难以解决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

四、建立多方面结合的课程发展支持系统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校本’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强调对学校及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的利用,特别是与校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在整个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性的,而最终的决策应当由所有参与教育实践的人共同决定。”这说明校本课程的改革发展是教师和多方面人士共同参与的行为。要想确保校本课程健康、有序的发展,只有建立以教师为主体,学校、家长、社区为主要参与者的校本课程发展组织。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建立包括校长、教师、社区人士、家长和高校教育理论工作者为主的“学习型组织”。比如,农村初中开设“绿色证书”教育的内容,学校可以把当地农技推广站的专业人士和农民企业家请到课堂上为学生讲课,上课地点也可以改在农民的试验田或种植、养殖专业户的基地。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和农户以及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人士之间建立起交流、开放、对话、合作的平台,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机制。当然,这个“学习型组织”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要有一段差距,需要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各方面的努力。

五、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课程资源

3.校本课程 :学校办学的特色名片 篇三

子路和冉有问了孔子一个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可是孔子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对冉有却说:“闻斯行之。”可见,孔子对两个个性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答案。而中国之大,纵横万里,在这广袤土地上遍布的学校,又岂能以固定的章法来约束?前不久,《江西教育》编辑部举办了关于“高中多样化办学”的峰会论坛,讨论了关于学校如何在办学中突出特色的问题。而学校办学要多样化,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就要有一本契合自身条件的经。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国家出现的一种课程策略,是以学校为本位、以教师为主体、合理利用学校整体和社区环境中的教育资源的一种开放式课程管理模式,为学校的特色办学提供了重要途径。

校本课程:办学品位的核心要素 沙华中2013年11月4—7日,笔者有幸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校长培训。在学习过程中,深切地感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确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

一、校本课程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

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有权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调、改、换,以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事实上,教师长期过于迷信教材,雷打不动地教授课程内容,致使课程实施趋同现象严重,校本化实施非常不够。因此,有必要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有机整合。

1.学科间整合。在各门学科间总有些内容是相连的,分科教学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影响了效果,三是知识与能力培养零碎化。如在教学《天火之谜》时,就可以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既学到雷电知识,又培养了科学素养和语文素养。

2.教学方式的整合。大数据时代已经切切实实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而我们的教学方式却过于单一,手段过于陈旧,与时代发展不合拍,显得较为滞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现象应该有较大改变。当然,教学方式的整合,还呼吁突破课堂的时空,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社会,将教与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3.教学人员的整合。学科间的教学人员应该加强往来,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学科,不能与他人不交往。将教学人员整合起来的有效方法,是使每个教师都参与班本课程的建设,参与到完美教室的建设之中。班本课程与完美教室的建设不应该也不能成为班主任的专利。各教学人员都应发挥自己的特长,围绕班级愿景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出谋划策,各展其长,使班本课程成为班级建设与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二、校本课程要对学校文化以充分的体现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不是空洞的口号,学校文化应充盈在校园的方方面面。学校文化可以是可视的,更多的则是可感的。而课程,是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能够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与文化应是统一的。课程是学校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

1.校本课程应基于学校及周边资源。学校是社区的一部分,是地域中的一个实体,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较大。教师及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已成为无形的积淀保存在身心。因此,校本课程一定受到学校及周边资源的影响,脱离周边资源而另起炉灶建设校本课程,一是使校本课程成为无源之水,缺少根基。二是增加了实施难度,久而久之就会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校本课程应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所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我校追求“尚美教育”,学校成为了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围绕“尚美教育”,学校开辟了音乐、绘画、手工、书法等十多个班本、校本课程,利用地方和校本课程课时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在,我区有识之士呼吁,每周用半天时间集中实施校本课程,我想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如何实施有待精心策划。

4.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四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鉴赏课中我们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让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在校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重视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养。高年级主要学习以后在社会上生存的知识、方法。总之,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各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的发展。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我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我们在各年级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学段的发展要求。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5、学校安排专职教师,做到有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阶段总结、跟踪纪实等材料。

六、校本课程开发框架: 领导小组: 组长:倪福艳 成员:各班主任

(三)校本课程开发要求:

1、每学期按15课时开发,有总体目标。

2、每课有课题、教学目标(必须有情感目标),最好设有习题

3、按每学期订一册,有课本封皮、目录。

4、单元题目为小一号字,课题为小三号字,其他为四号字。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2、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5.学校地方校本课程开设汇报材料 篇五

柏井中心小学

我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开足开全了各门课程,特别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更是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根据地方、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师资缺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开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这些不被重视的课程终于进入了学生的课堂,大大活跃了学习氛围,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为:写字。

一、二年级硬笔;三、四、五、六年级硬笔和软笔间周进行。为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组织在教学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张芝明辅助各班语文教师对软笔书法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还定期开展与写字课程有关一系列活动,如:每月一次的写字比赛,学校书法大赛等。经过长期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为:古诗词诵读。活动开展三年来,师生全员参与,全情投入,以经典诗文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似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师生都大有收获,深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为提高全体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学校定期开展与校本课程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如《古诗文诵读大赛》以及《爱祖国爱家乡演讲比赛》等活动。

6.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 篇六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原动力。时代不同,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国学经典蕴藏的智慧和美德,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历史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加强思想修养,感受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能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目的和意义

1、传承中华文明。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传统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国学经典进校园,传统与现代有机对接,打造平舆教育新特色。

三、组织领导

“国学”校本课程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组长:李国富

副组长:王建申 刘俊华

成员:徐诚伟 乔运良 侯华科 张瑞颖

四、实施办法

1、全县各中小学每周开设至少一节“国学”校本课程。小学阶段重在朗读背诵,中学阶段要将诵读与理解感悟相结合。

2、各校选拔语文素养较高的教师开发“国学”校本课程资源,具体负责课程的实施。

3、《国学经典》课本进校园。统一选用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编辑的《国学经典》丛书,作为校本课程教材下发到各学校,并做好活动用书的宣传推荐工作。

4、各学校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小学、幼儿园以《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及一些经典诗文为主,初、高中以诸子百家著作和古文为主。

5、诵读安排:在早课、语文课时间,语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组织诵读。

6、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讲古代名人故事”、“国学手抄报展览”、“国学经典书法展览”、“国学经典知识讲座”等活动。

7、各学校要选出质量较好的“国学”校本课程教案,上报到县基础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平舆教学教研通讯》发表。

8、县教研室组织开展“国学”校本课程优质课教师评选活动。

9、积极配合德育室工作,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五、保障措施

1、搞好“国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

7.谈学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篇七

一、校本课程创新的基点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建立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这一课程结构的理念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的有机联系”。

这些与我校长期开展的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中所体现的“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宗旨,以及头脑奥林匹克活动要求参赛队员做到“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自然与社会相结合”不谋而合,这也是我们校本课程创新的基点。

二、“头脑奥林匹克”校本课程的教材开发

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教科书,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头脑奥林匹克”拓展型课程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既无现存的教材可寻,又无前人的经验可借鉴,这就要求教师有创新的理念和敢于创造的勇气,开发出一本切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

为了保证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我校成立了由校长、科技指导、学科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聘请了专业编辑作指导,组成了以“头脑奥林匹克”项目组和骨干教师为主的编写小组,成立了编辑委员会。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校本教材开发和实施的领导工作,并明确责任。编写小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明确编写目标,制订出详细的教材编写方案,并做好需求分析和资源分析、参考教材的选定及校本教材的编写等工作。经过两年的时间,我们编写出了一本适合我校“头脑奥林匹克”拓展型课程实施、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校本教材。

教材立足于多年来我校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开展的经验,依托重点学科语文组的力量,以“头脑奥林匹克”即兴题为基础进行编写。教材分为“词语扩散、情景造句、按词编故事、想想未来”四个单元。整本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了小0和小M这两个人物的对话引出课文的内容,通过“小试身手”“智慧加油站”“灵光一闪”“知识链接”等几个板块引导学生学习。

三、“头脑奥林匹克”校本课程开发与师生发展

“头脑奥林匹克”拓展型课程在学校的开发和研究,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年来,我校多位教师开展了拓展课的教学,也造就了一批光启小学拓展课教学的特色教师。

1. 学习理论,转变教育观念

让我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在未知的知识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的创造力把我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凡是参加过这一活动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就是学生创造的日子,接受意志考验的日子。通过比赛,学生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又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为今后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国的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为比赛而比赛,为名次而冲刺;创新能力的培养似乎总局限在参与比赛的人员身上,学校其他学生得不到锻炼,头脑奥林匹克的理念不能在学生中间推广扩大,这是制约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向全体学生宣传头脑奥林匹克的理念,在全体学生中推广这一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2. 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我校通过校本培训、专题报告等形式,把头脑奥林匹克理念向每一位教师宣传,让教师们明白,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不仅仅是几位教师和部分学生的事情,而是一项能够发展全体学生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因势利导和教育教学实例,教师们形成了“把头脑奥林匹克理念与本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并逐步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迈出了“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的课程理念”有效实施的第一步。

3.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我校以进行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二十年的实践经验为出发点,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的需要,以每一个学生为对象,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我校把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作为一门课程排入课表,全校每个班级一周内都有一节头脑奥林匹克课,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教学。一至三年级以整班必修限定拓展,通过每周一节探究课开展课堂教学;四五年级结合“头脑奥林匹克小组”活动,以每学期8~10课时专题活动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拓展。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了每个年段的重点训练项目。一年级以表演训练为主,二年级以动手训练为主,三年级以动手和语言结合训练为主,四年级以结构训练为主,五年级则进入综合训练阶段。

8.校本课程,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篇八

[编者按] 2008年1月,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教育局组织区内中小学校长,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0天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校长们的办学理念得到了升华,育人观念进一步提升,收获颇丰。我刊编辑部于2008年3月与部分参加培训的优秀中学校长共聚一堂,畅谈培训收获与工作感言,倾听他们的学习心得与体会,并由此形成了本期的笔会专栏。特缩编给大家,以资参考。

学校特色课程的必要性

参观了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他们打破常规,按学生最佳发展阶段去设置课程;此外,中远实验学校的课程内涵丰富,多点辐射,成果显著,都给了我很多启示。

结合教育的本质、核心,我校把培养总目标定位在塑造学生的成功人生上。 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我们更注重目标实现的策略,高度重视目标落实的过程。

然而,反思教育现状,教育经费不足,专业师资紧缺,硬件设施匮乏,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不够灵活,如:上级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中校本课程每周只有一节;教材管理指定性强,如:网络、航天、克隆、纳米等与前沿同步,与未来接轨,适应明天生活的东西还很少;教学中重智商教育,轻情商培养等等。

这些现况,都与校本课程的开放性实施存在矛盾,这是我国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作为学校管理者,面对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以强调客观原因为借口,我们应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灵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势利导,努力解决问题。因此,我校把校本课程的确立和实施作为发展特色,以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

本学期我们提出了要“人人有绝活,科科有特色”的行动口号。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师自身优势,发现并挖掘教师原有的潜质和特長,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发挥每名教师的自身优势,以适应我校多点辐射的校本课程特色。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小学部刚刚起步,只有两个年级,我们不仅“小”,而且没有现成模式的约束,小学部起点高,教师的组成移民化,我们将充分利用这四个特点,使其转化为四个优势进行管理。我们将一切工作立足于“小”而着眼于“大”,具体措施如下:

一抓制度:将规章制度精细化,明确告诉教师做什么,怎样做,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抓执行:以年级组、教研组为中心,逐层监督,层层落实。

三抓培训:根据以上四个优势,我校分别制定了一对一培训、延伸式培训、交流式培训、聊天式培训等等。

根据我校规模小、教师人员少的优势,我们采取一对一培训。最大限度地缩小教师间的差距,使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科都亮起来。

针对起点高的优势,我们可以采取延伸式培训,使小学部具备中学部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针对移民化学校的优势,我们可以采取交流式培训,博采众长。

9.XXX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九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背景及理念

XXX学校位于SSS自然风光地区,招收11—16岁的学生,在校约1000人。由于一些与其他学校的一些交流和学习,想要取长补短,因此设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为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确定方案

(一)课程的内容

1、开设一些语言类的课程,如英语、日语、法语等,以及一些地方语言,广东话,香港话等。

2、开设艺术类的课程,如钢琴、古筝、小提琴、二胡等音乐课,各类型的舞蹈课。

3、开设一些实践课程,与身边的事物为主题,学生自主或教师带领进行实践活动。

(二)教材

教材除一些世界通用的之外,其他教材要植根于现实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充分体现家乡的乡土文化。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

(三)上课地点安排

理论课安排在固定教室;语言课有相关的语言教室,进入该教室,必须讲相应的语言;艺术类的课,根据类型不同,安排在不同的教室;实践课,不定,根据同学老师的需要决定。

(四)安排人员、时间

理论课一个教师,语言艺术课一个教室两个教师,实践课不定,根据需求而定。时间,理论、语言、艺术课每节40分钟,实践课不定,根据需要决定,不同课课间间隔20分钟。

四、实施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与体验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习乡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培养实践能力。

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课程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校本课程。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兼),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学业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

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1)评价内容多元化;(2)评价过程动态化;(3)评价个体主动化;(4)评价方式的质性化;(5)评价行为日常化;(6)评价结果效益化。

注:由于这个方案是假想的,没有实际的学校,所以用XXX代表学校的名称,SSS代表一个地点。

年级:12级特殊教育

姓名:汤丹

10.学校校本培训总结 篇十

学校校本培训总结1

我们音乐教研组在全体音乐教师的全体协作下,顺利完成了本阶段的培训目标,取得了较为另人满意的成绩。为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本阶段教研情况总结如下:基本情况概述:本学期我们音乐教研组继续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音乐学科有效教学及评价的研究。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入手,努力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养成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教研组通过组织教育理论学习、优秀教案学习、公开课观摩、集体备课、听课等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成绩与收获:通过这几年来对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参加省、市优秀音乐课观摩等活动,全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能把新课程的理念比起以往更加准确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他们在音乐天地中自主感受音乐、认识音乐,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的音乐教师们还参加了国家、省、市级的优质课和基本功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做好教研工作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学校各项文艺活动,来丰富校园生活,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活动得到了领导、老师们的的大力支持,让学生在学习功课的同时身心得到愉悦。

下阶段我们音乐组的全体成员,将会齐心协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斗志投入到更加紧张、充满激情、挑战的工作中。

学校校本培训总结2

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校长、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学校校本培训总结3

xx学年,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港头学校认真开展了校本培训特色项目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内涵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现将xx年校本培训特色项目工作总结如下:

1、磨课活动。

所谓磨课,就是围绕一节课,由某位老师执教,在教研组全体老师参与下,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再由这位老师多次重上,以期执教老师教学业务快速提高,教研组全体老师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一课二磨”,在上公开课时,一课三磨,甚至更多,好课就在这样的`磨练中产生了。

2、读书工程。

学校在教师中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xx年,学校鼓励教师自愿订阅一种业务刊物,如《101条终生受益的老经验》《做最好的老师》《有效教学66个经典案例》、《窗边的小豆豆》、《红房子的故事》、《中小学整合式美育》等,并开展广泛了阅读评比、展示活动。

3、港风讲坛。

本学年,学校在校长室的组织下继续开展港头学校“港风讲坛”活动,让有机会出去培训进修的老师回来后反馈自己的心得体会,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带给全体教师,本学期学校进行了3次专题讲座和2次先进教师的经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校本培训总结4

通过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美术教师新课程培训,使我深刻了解了小学美术新课标和新课改理念,经过为期五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

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写实性的绘画造型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比例、透视、体积、明暗、构图、质感、色彩等造型艺术的基本知识,还要做到能准确真实地描绘观察对象。这种教学方法用在儿童美术教育上,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造型技能技巧的难度,是理解力还不强的儿童,特别是低龄儿童难以达到的。它容易把儿童已有的艺术直觉,潜意识的艺术创作活动压制下去,使儿童的艺术思维局限在某一特定的模式中。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这次培训是我再学习的起点,我会用更多的热情投入到美术教学和美术研究中,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

学校校本培训总结5

参加校本培训,我从不落下一节课,也未曾迟到早退。讲座中,我全神贯注听讲记笔记,边听边记边思考。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1、通过校本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课程理论和当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都有了进一步了解。

2、通过培训,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通过培训,使我对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4、通过培训,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学习和领会了教师职业修养所涵盖的内容,提高自己的事业认识,职业认同水平,增强了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通过校本培训,我深切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我在教学工作中能“因材施教”,对学生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中的关心,认识的点拨,思想的疏导。

11.学校校本课程总结 篇十一

校本课程是一种学校拥有的课程权力,是主要由学校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笔者根据参与的课题研究“基础薄弱学校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内容之一“选定或开发切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就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拓宽教与学的方式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笔者认为,在基础薄弱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应是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应该是国家统一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2.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了解学生个性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与人和睦相处、尊重个性的差异,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3.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校、教师来讲绝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因为它需要教师调整、建构许多观念,包括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需要教师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研究能力等。在探索基础薄弱学校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处理、整合及开发的能力将得到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1.师生共同参与

教师在平时授课中会根据每单元的话题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话题的讨论和活动,但只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层面,学生没有真正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运用语言。假如让学生亲自参与话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和校本课程的编写,就有可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用能力,真正把英语带出教室、带入生活。

校本课程内容主要是将国家课程规定的知识与校本课程做到有机结合,通过国家课程知识在校本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巩固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展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知识。

课程组织形式为专题式,每学期开发7—8个话题,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的形式也不同。每个话题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实施分为两步:第一步由教师提出话题,师生共同形成文字材料。第二步根据文字材料进行对话、表演、演讲等。在课程第一阶段初期,由教师提出话题,师生共同形成文字材料。课程第一阶段后期(七年级下学期)和第二阶段(八年级),由教师提出话题,学生收集资料并组织形成文字,教师给予必要帮助。

2.注重开发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开发出理想的课程方案,不仅仅只是着眼于结果或成果,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的师生在开发的过程中,合作意识、民主精神、集体观念、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提升,是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改变,是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完善,是概念的重建、组织结构的再造与文化的再生。

3.有效管理

校本课程管理研究包括校本课程、课时安排协调、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和后勤保障的研究。校本课程管理成果可以通过文本、多媒体、网络、竞赛、汇演、表演、报告会等形式展示。

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应及时做出评价,“知识、技能”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可尝试以下评价方式。

对课程开发和实施者的评价:内容的时效性、科学性;内容目标、材料组织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方法是否体现以学生为本,是否具有创意;教学效果是否促进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等。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在“态度、能力、方法”三个纬度的发展目标上展开评价。

评价方法的选择:采用档案袋评定、学生问卷调查、公示等方法。

12.学校校本课程总结 篇十二

要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首先要有“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相反, 有课程就一定要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因此, 了解什么是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显得尤其重要。所谓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就其概念而言,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立足学校实际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包括语文校本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狭义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语文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这里所使用的是相对广义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概念, 指的是形成语文校本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实施课程教学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依据功能特点, 我们可以把语文校本资源分为素材性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两大类。其中, 素材性的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言语经验、语文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直接作用于语文课程, 并能够成为语文校本课程的素材或来源的因素。条件性素材则是指那些虽然作用于语文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直接来源的因素, 但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 有了对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认识,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就可以大胆、轻松地去研究、挖掘。

当然, 树立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 更要掌握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的培养方法。一是要懂得抓住兴奋点。好奇之心人人有之, 但是不同的人由好奇所产生兴奋的持续时间和指向大不一样。语文教师就是要把自己培养成“精细型”的人。只有精细型的人, 才能抓住兴奋点, 善于观察问题, 主动思考, 引发联想, 并将其转化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都要引导学生来叙述、说明、议论或者描写, 经过这样的“折腾”, 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可见, 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好奇之心, 懂得抓住兴奋点, 掌握培养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的方法。二是要善于观察、诱发课程资源意识。善于观察对于形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观察是问题之母, 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可见, 掌握了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意识的培养方法, 就能更好地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这当能更好地为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

综上所述,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 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它需要的是语文教师的信心、耐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一定能开发出更多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完善语文的课程改革。

13.学校校本教研总结 篇十三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加强了对校本教研的管理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的校本教研管理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全面落实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官庄学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王笃强

副组长:李新钰

成员:唐淑娟、刘静、王林、王忠胜、陈玲。

二、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研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执行的有力保障。为了确保我校校本教研活动有序开展,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校本教研的相关制度,保证了我校校本教研在各个阶段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了师资培训

本学期,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校本教研质量,我校对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培训。通过观看优质教学资源,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规范管理达标校“活动中,部分教师利用了自己学到的方法上课,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都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校本教研具体活动

本学期,我校以几次镇级教研、竞赛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各年级、各学科开展分年级、分学科教研,大部份教师参与了上课,全体教师、领导参与了反思,为校级教研推选出了代表该年级、该学科的真实水平的一堂堂优质课,确保了校本教研的质量。

本学期教研科研活动,我校一共向全体教师展示了质量较高的课堂教学9节次,其中语文课堂教学3节,数学课堂教学3节,英语、美术、科学课堂教学各1节,绝大多数教师无课时,参与了听课,各课题组成员更是做到了全部参与。课堂教学展示节数、参与教师数量以及课堂展示质量为历届科研科研活动月之最。并且,课后各年级组、各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对每一节课进行了认真反思及小结,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发现了一些不足,为我校下一步的校本教研明确了方向。

此外,镇中心小学组织各种活动,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观摩机会,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听课,为我校的校本教研提供了借鉴。我校还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听课,把全县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带进了我们的课堂,提升了我校校本教研的档次。

五、取得的成绩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配合、努力下,我校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六、存在的问题

14.鹤洲学校校本培训总结 篇十四

2007学年

校本培训是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因为,继续教育以终身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本目的和培训重点是树立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在基础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校本培训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本学年我校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原则,把学校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主阵地,从我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根据教师现有教学的需要,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立足学校实际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通过本学年校本培训活动地开展”,教师们认为“校本培训”不光是一般的意义上的知识技能培训,而是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所在的课堂,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为此,做好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十分重要。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本学年为把校本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按计划组织班干部教师进行了培训,协调解决培训中的困难。把校本培训工作纳入队伍建设之中。

二、确定校本培训目标:

1、使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教育观念得到真正转变,由教书匠型向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转变。

2、使我校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并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创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3、培养一批师德高尚,视野开阔,具有较高的教育艺术水平的班主任教师,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扎实的基本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学科教师。

4、通过校本培训,将部分中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全镇骨干教师,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确定校本培训工作重点:

1、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与测试。

2、启动名师工程,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训。

3、加强参与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培训。

4、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培训。

四、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落实校本培训计划

1、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

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是提高教师本身素质的根本,是转变教育观念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的基础。没有理论作指导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我校始终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放在首位。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开展全校性读书会活动,第位位教师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结合课程改革进行学习,做到有学习笔记,同时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每学年写一篇学习体会。

2、结合新课程,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培训:今年实施新课程的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部分学科)的任课教师,每学期都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学科培训。

3、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只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需要。(1)加强师德培训,认真落实《师德细则》,每星期都认真学习师德文章。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人,以典型经验感染人,大力宏扬师德高尚的精神,以“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学模范事迹,做优秀教师”的活动,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打造一个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乐于奉献,与时俱进的工作环境,造就一批优秀干部、优秀教师。

(2)加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培训,探讨班主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经常召开班主任会议,学习班主任管理方法。

(3)加大教科研的力度,促教师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提高。继续推荐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县语文、英语的骨干班培训。洪文昌参加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黄燕锋参加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及能力。继续开展教师相互听课活动,要求一学期教师相互听课不少于10节,校长、教导主任不少于20节。每次课要做记录并写出听课小结。加强教学常规培训,备、讲、批、辅等教学环节岗位培训,面对学科实际和特点,进行研讨和交流。加强学历培训,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水平,进行以自己教学工作相符合的学历进修,学校制订相应的鼓励制度和计划。

(4)、组织教师观看教学光盘,每学期不于10次,并写出观看后的心得体会,按时上交到教导处。

(5)、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专题讲座,这学年一共举行5次专题讲座。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师业务学习。

(6)、认真学好江苏的“严、精、细、实”教学经验,使每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7)、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本学年杨丹丽的《小学识字教学的课题研究》,胡昌华的《小学生在家庭中样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在县教科所立项。

5、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化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在本学我们计划做以下几项工作。

(1)、没有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合格证的教师参加自学考试,本学年又有两位教师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合格证(2)、已经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合格证的教师也有五位教师申请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面试。

五、今后校本培训设想:

今后,我校要更好地加强我校校本课程培训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用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为教学服务为原则,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用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教师队伍。

鹤洲学校

15.学校校本课程总结 篇十五

一、校本课程和体育校本课程的理解

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特色, 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体育校本课程被提出并付诸于实践, 这使体育校本课程内容在顺应时代发展,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注重学生的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价值较为明显, 从而为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取向与选择。

为了避免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的偏颇, 体育校本课程理念主要要体现在一切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 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 结合当地特色, 开发制定者的创新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需要, 不但完成国家课程任务的需要, 而且形成自己的体育校本课程。

二、当前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实施以来,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目前, 在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情况:一方面, 体育教师普遍感到校本课程资源不足;另一方面, 又有许多有益的校本课程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调查发现其主要原因:我国部分体育教师缺乏校本课程开发学习、研究和探索的需要与热情, 只是希望能从专家的课改方案中寻求到可资借鉴、模仿的技术和方法;另外, 体育科研和教学相互隔离, 职称评审突显教师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专业个人主义”使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 教师共同体合作开发校本课程的的有效机制未形成, 所以不利于构建本土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培训匮乏, 使得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培育与开发技能缺失等。

三、解除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危机的策略

1.网络校本培训促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现代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类的学习与生活, 互联网技术能有效提升学校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网络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 使校本网络培训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 可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的支持。例如, 学校体育院系通过校园网动态发布本校的优质校本课程资源, 聘请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专家进行在线提问与讨论, 来探究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的呈现规律与实施新课程开发的关键技术, 调整、改变教师的已有经验, 现对教师从观念转变到课程开发的系列培训。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展示自己独到的视角和见解, 消解传统权威和固定主题所带来的压力, 使教师内心得到真正自由, 以实现平等的对话和探讨, 体育院系还应积极组织一批课程研究专家、课改成员进行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开发与建设。

2.体育校本课程走特色化与潮流化道路

本土化课程开发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 建立适合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成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因地制宜开发体育类的校本课程, 找准课程资源是开发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 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确定具有充分的变通性, 这些可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效的课程内容支持。目前, 流行的时尚运动项目如水下有氧操、瑜伽、芭蕾形体、街舞、轮滑等通过改编、整合等方式, 对这些运动项目资源进行挖掘、整合, 从而为学生提供新颖独特的学习内容, 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项目来源。同时, 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校本化制作, 如用锯好的长方体木块以及盛满水的旧饮料瓶作为保龄球的标靶, 发挥学生的动力, 拓展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空间。

3.积极调动教师共同体的发展

体育校本课程由于开发的专业性、技术性强,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有好多问题仅凭教师一个人智慧是难以解决的, 必须通过多方的合作才能完成, 积极构建以学科组、课程开发组等的体育教师团队, 聘请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丰富、水平高的名师, 只有这样建立校本课程的团队, 才能使得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宽。

四、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趋势

1.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发展的开放性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能否得到完美的开发与利用, 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如何实施, 这体现的是一种管理思想。我国推行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赋予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 其重要意义在于增强课程的适应性、特色性, 所以无论是开发者的理念, 还是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者, 应该以一种创新的态度, 宽容的态度去思考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前景, 给体育校本课程自由的空间去成长。

2.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特色性趋势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最重要的一点是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这是办学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课程开发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融入了学校自己的体育教育思想, 所以体育校本课程发展会越来越趋向于开放性、多样性、适宜性。

五、结语

新时期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长远工程, 客观上要求理念的更新、途径的拓宽、全力探求新路径, 以网络校本培训促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走特色化与潮流化体育校本课程道路, 建立教师共同体, 使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不断向前深入。

摘要:以校本课程概念和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理念为起点, 提出拓展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新理念, 同时结合当前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提出了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消解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旨在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持续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现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金富.上海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现状及实施效果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3]季晓静, 王健, 黄号号, 王薇, 贾萍.体育校本课程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 33 (6) :81-83.

16.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打造学校特色 篇十六

关键词:校本课程 开发 特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增强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以学校特色为基础,学校自主决定,一线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共同承担课程的开发过程。校本课程的实施既展示了学校的教育个性,又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真正实现了让课程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一、课程开发,在一次次修订中蜕变

学校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结合地域特色,对课程开发体系进行了前期认证,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身边的课程资源,确定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从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托家乡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礼仪习惯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家乡,让每一个学生热爱家乡”为目标,确定了我校的必修课程——《腾飞的凤凰——唐山》。

《腾飞的凤凰——唐山》分为一至六年级六册教材。各册教材的编写都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确定主题,选取内容,尽求浅显易懂,贴近生活实际。在教材板块设计和美工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单元版块明了,课后设有 “小调查”“小探究”“动手画”“动手拼”等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结合起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后的“展示与评价”版块,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几年来不断对其进行修正,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力求使其集知识性、本土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了解唐山的名胜、风俗、文化等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

二、课程设置,在一次次选择中成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因此,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个性发展,汲取外校的经验,深入挖掘本校的资源潜能,尤其是充分开掘教师的潜能,使得我校的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工作扎扎实实。在不断的选择、重组、整合的基础上切合学生学习需要确定了少儿形体、七彩儿童画、小小书法家、航模、软雕、少儿键盘等十几个门类的选修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每周一课时。教师在根据自身特点的选择中成就了好课程,学生在一次次选择中发展了各自的特长。

三、课程评价,在多元评价中完善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学生成绩是评价教学的唯一标准,结果导致了分数竞赛,出现了高分低能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令我们教育工作者痛心。痛定思痛,我们明白了要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摆脱单一量化评定的方法。因此,学校依据课程标准精神,突出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更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学校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方式,使评价自成体系。力求评价方式多样及灵活: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级评价与评语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阶段评价与全程评价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表现和知识、技能层次随时提出申请,教师要及时做出等级认定。这种评价体系成为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学生在这样的评价里更能够找到自我,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自信。

四、课程实施,在校本课程里实现

几年来,学校的校本课程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极大地促进了特色校园的建设,激活了校园,激活了教学,师生面貌焕然一新,师生以特色为自豪。特色学校的社会效应更不可低估,社会、家长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自觉或不自觉地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知行合一爱家乡

《腾飞的凤凰——唐山》这一必修课程的开发凝聚了众多教师的心血,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更是不断探索,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新思路。为了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学校网站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版块,任课教师专门制作了《唐山皮影》《唐山评剧》《唐山人文:帮一点》《迁西板栗》等专题学习网站,学生在丰富的资料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与对家乡的情感体验。这也有利于实现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家乡、爱家乡、赞家乡、游家乡,从而作到“知行合一”。为此,任课教师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相继开展了“家乡变化大”小小摄影比赛、“我眼中的家乡”征文、“腾飞吧唐山,我可爱的家乡”及“赞美你新唐山人文精神”主题演讲、诗歌创作和手抄报比赛等活动。活动中学生成为自发宣传家乡的小使者,把自己对家乡的深入了解通过写一写、画一画、拍一拍、讲一讲等方式记录下来,并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一张张以学生视角拍摄的家乡的照片及一首首小诗等,会让我们觉得那是宣传家乡的最好的名片。

(二)重艺术熏陶,促习惯养成

为了培养知书达理、志趣高雅的学生,我校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教师实际对校本选修课程进行了深入开发,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九门课程。课程中从简单的运笔到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准确把握,一幅幅逼真而又富有童趣的儿童画,一个个舒展的形体动作……都凝结着教师许多心血。在学生一张张充满个性的创意作品、一次次近乎完美的展示中师生收获的是骄傲与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受到的无形的艺术熏陶与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最宝贵财富。

17.学校校本课程总结 篇十七

开设规划

第一部分 前言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理解国家统一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华英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及资源特点且实施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试图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局限性,以学校为实施课程资源开发为主体。它是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重要补充。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1、以课程权力的下放为前题。

2、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3、体学校拥有开发的自主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1、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学校的发展上来说,也很有必要,只有不断开发,才会体现学校特色。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4、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社会变化和学生需要。(2)校本课程开发更贴近实际,具有更多的适应性。(3)校本课程开发更能反映课程多元化的趋势。(4)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标准

1、校本课程开发如何关注教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1)关注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关注学校健康与体育教学特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紧紧抓住了我校田径、篮球、足球等学科优势,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龙头。(3)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最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学生需求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第二部分校本课程的目标

根据我校校本课程是以田径、篮球、足球为主要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提出初步设想,目标确定为:

1、总体目标

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树立健康第一,终生健身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三部分 实施细则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办法

按照我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提出的体育特色课程评价设想: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并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运动会,参加校、县、市等级别的竞赛、评比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训练、实践操作资料及在各项运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导处、教科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二、实施建议

(一)总体思路:

1、编写教材或讲义

2、制定计划(课时)

3、落实教师

4、分段实施

5、考试考核。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

每周四、五下午各两课时

三、组织机构

体育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郭涛 郑道友 副组长:彭英

组员:教导处、教科室相关领导,全体体育教师及各班班主任

四、组织管理

1、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体育特色项目。学生可根据不同爱好参加不同体育特色项目学习。

2、根据不同年级讲授不同的内容。可以单独开班授课,也可以上大课。

3、每个学生参加1门以上课程的学习。

4、学分的记录以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负责。

5、教研组负责编写教材和汇集资料。教导处、教科室负责安排教师授课及负责检查和管理,教研组长负责管理记录授课情况。

第四部分 实施保障

一、师资建设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根据我校在职教师的现状,将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师的水平。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培养青年教师。

4、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自我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二、教材建设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保证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学校经研究决定开设以下体育特色课程:

《快乐田径 》 《和乐篮球》 《炫我足球(待开设)》

三、相应措施

1、教科室、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邀请领导、专家、到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工作实绩载入业务档案。

4、学校保证体育特色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

上一篇:《雪地贺卡》教学设计反思报告下一篇: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