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资料(精选11篇)
1.土木工程地质资料 篇一
北京西山相关地质资料
下古生界清同治六年~十年(1867~1871年),美籍学者庞派来和德国学者李希霍芬等主持了北京西山的地质考察,鉴别的“泥盆纪石灰岩”、“震旦系及石炭纪石灰岩”等,有些属寒武系和奥陶系。
1920年,北京大学叶良辅、谢家荣将北京西山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层次:下页岩层;中灰岩层;上页岩层;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同时提出,北京西山寒武系、奥陶系与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的地层完全类同。
1934年,中央研究院地质所张文佑等在昌平县龙山暗灰色厚层灰岩中发现了三叶虫化石Redlichia chinensis Walcott,Corynexc-Chus changpingensis sun,C·changneui Sun。该发现对燕山地区显生宇和隐生宇的分界具有重要意义。翌年又将上述灰岩命名为“昌平灰岩”。
1957年,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孙云铸等根据下寒武统砾状灰岩和果儿峪组千枚岩之间的平行不整合关系,提出了“蓟县运动”的概念。认为在晚前寒武纪期间发生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同时指出,昌平县城北“深灰色豹皮灰岩产馒头统Redlichia化石群,可和云南龙王庙灰岩对比,仍属馒头统范围。”
侏罗系1920年,叶良辅等在《北京西山地质志》中,把北京西山的侏罗系,划分为门头沟煤系、九龙山系和髫髫山系。1933年,王竹泉、计荣森等把门头沟煤系进一步区分为下窑坡系、龙门系,时代为早侏罗世。同时他们还发现,门头沟煤系底部有辉绿岩侵入。
1947~1957年,杨杰等将早侏罗世的地层称为门头沟统,其下分为杏石口亚统、窑坡亚统、龙门亚统;把中侏罗世地层称为九龙山统,其下分为水塔寺亚统、聚宝山亚统、金山庵亚统。并认为,髫髫山统属早白垩世。
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将辉绿岩改称为南大岭组,时代定为早侏罗世。
1984年,北京地质学院陈芬等出版《北京西山侏罗纪植物群》专著,对该院师生50~60年代在西山进行的地质工作,特别是采集生物化石标本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资料翔实,对科研、生产有较高实用价值。
白垩系1933年,清华大学谢家荣在北京西山坨里—大灰厂一带进行地质调查时,创建了北京地区的白垩纪地层系统。根据采集到的叶肢介等植物化石,他将大灰厂系确定为早白垩世,夏庄系确定为晚白垩世。
1956年,在《中国区域地层表》中,将白垩系下统划分为4组:东岭台组,东狼沟组,大灰厂组,辛庄组。白垩系上统,又称坨里群,下分3组:坨里组,芦尚坟组,夏庄组。
1980~1986年,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郝纯诒主持编著或合著了一系列有关北京地区白垩系的专著,如《中国地层·白垩系》(主编),《中国上下白垩系及白垩—第三系间的界限》(合著),《中国的白垩系》(合著)。其中,提出了白垩系三分的方案,对中国白垩系的研究有极大推动作用。
北京西山东狼沟组火山岩为钾质系列岩石(K2O=3.40%~4.70%,K20/Na20>1),由玄武质粗安岩和粗安岩组成.它们表现出LREE富集[(La/Yb)N=31.4~44.6]和HREE弱分馏[(Dy/Yb)N=1.64~2.01]的REE分布模式,Eu表现出弱的负异常(Eu/Eu*=0.81~0.86),富集Ba、K、LREE和相对亏损Nb-Ta、Th-U.较高的Sr[(87Sr/86Sr)i=0.705 7~0.705 9]和低Nd[δNd(t)=-14.7~-12.4],类似于辽西义县组和华北陆内同时代的EM I型基性火成岩.其Th-U相对Ba、La的强烈亏损,暗示早期可能有华北古老的下地壳再循环进入源区.结合区域构造研究,东狼沟组火山岩可能为陆内伸展拉张环境下早期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新生界20世纪20年代初,外国学者安特生考察研究了北京长辛店的砾岩层,发表了“中国北部之新生界”的专论。1923年,北京大学袁复礼节译了安特生的文章,北京地区新生界的研究拉开了帷幕。
周口店地区1927~1929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李捷和瑞典古生物学家步林主持,杨钟健和裴文中等参与了周口店的考古发掘工作,将约35米厚的新生代洞穴堆积划分为10层。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中国境内第一个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也是世界第一个最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并发表了“周口店成年猿人头盖骨发现之经过”的论著。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遗产委员会确认周口店遗址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1933年,他在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的堆积中发现了“山顶洞人”化石,在周口店鱼岭南端砂岩地层中发现了古代鱼类化石,并将化石发现点编号为14地点。1936~1937年,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张席禔将上述鱼化石定名为席禔刺魞和短头魞,确定其时代为上新世中期前后。
1977~1982年,在唐山地震后组织的地震地质会战期间,对第四纪全新世的河湖相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在延庆盆地和平原地区的一些地层中,发现了距今约240万年前的浮游类和底栖类有孔虫化石群及超微化石。
1985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所吴汝康等合著的《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出版,主要成果有:研究和确定了周口店地区晚第三纪及第四纪的两套不同地层;在猿人洞底部的探井中发现了新的地层,共划分为4层;从生物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的综合观点出发,对比了洞穴内外的地层,提出了本区晚新生代地层的对比方案;提出了不同地层沉积成因的证据,并推测了本区晚新生代以来古地理环境发展的梗概。
第四纪冰川及其它50~60年代,地质部李四光、中科院地质所孙殿卿等人提出周口店地区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和冰水沉积地层的观点。
1977年,北京市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编制出版了1:10万的《北京平原基岩地质构造图》,初步划分和对比了北京平原地区隐伏的第三系。
1981~1984年,中国地质大学池际尚主编完成《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上地幔研究(附金伯利岩)》,探讨了中国东部新生代大陆裂谷岩浆作用和深部过程等问题。
2.土木工程地质资料 篇二
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地质行业大量的资料管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需实现归档资料基本信息管理、归档资料的统计与维护管理、资料基本信息查询与资料预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力求以方便快捷的途径去管理这些海量的资料。
用户通过输入资料名称、资料编号或资料归档日期(时间)等基本信息,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资料信息、统计数据及与该资料相关的各类表单以供用户查询、预借等,并且管理员还能对该系统所有信息进行修改、添加、删除与更新。
1.1 系统功能需求描述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资料管理人员、用户双方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1.1 资料基本信息管理
对资料基本信息的浏览、添加、修改、删除、查询与统计等。
1.1.2 资料借阅信息管理
可同时完成资料的借、还、续借、挂失、催还等事项,生成可打印的借阅清单。
1.1.3 资料基本信息查询与统计
完成对库存资料及新入库资料的查询与统计。
1.1.4 资料借阅信息查询与统计
主要对流通资料(借阅信息)的查询与统计等。
1.1.5 资料预借
可实现网上预借未借出的资料,或对已借出的资料进行预定。
1.1.6 系统用户权限设置
不同权限的用户具备不同的登录界面。系统默认浏览,以及对所有用户开放的查询与统计。
管理员:可实现对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有修改用户借资料与还资料记录的权限,并能生成相应的可打印报表。即可浏览、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统计:资料的基本信息、借阅信息、用户的基本信息、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但在删除某条用户的基本信息时,应实现对该用户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并自动生成可打印催还清单。
1.2 数据流图
1.2.1 系统基本模型
1.2.2 第一层数据流图
扩展顶层DFD,得到第一层DFD
1.2.2. 1 资料管理扩展DFD
扩展资料管理处理,得到第二层DFD
1.2.2. 2 查询与统计扩展DFD
1.3 E-R模型
各实体及联系的属性说明。
资料:(资料编号、资料名称、比例尺、内容概要、归档日期、库存量、备注)
用户:(用户名、所属部门、借阅单编号、所借资料编号、所借资料名称、借阅数量、借阅日期、归还日期、借阅单审批信息、借阅单审批人、借阅单审批时间、借阅标识、备注)
管理员:(管理员编号、管理员名称、备注)
2 总体设计
2.1 系统流程图
描述系统流程图如下:
2.1.1 系统流程图
2.1.2 资料管理维护流程图
2.2 网络结构
数据库服务器放置于单位局域网中,通过路由器接入Internet,用户可以通过单位局域网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使用资料管理系统;若使用系统的用户机数量较少,则用户机通过拨号接入Internet使用资料管理系统;对于出差在外的移动用户,可通过笔记本电脑或移动PC拨号接入Internet使用资料管理系统。
2.3 数据库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数据进行抽象和构建数据模型后,设计系统数据库表,本系统表结构如下(表2.3.1-2.3.9):
3 系统模块设计
资料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资料信息管理、用户管理等功能模块。
分别列表描述如下(表3.1-3.6):
摘要:经过需求分析, 采用Borland公司的Delphi6开发工具, 利用其提供的各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 尤其是数据窗口这一能方便而简洁操纵数据库的智能化对象, 快速建立系统应用原型, 形成方便实用的可行系统。
关键词: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Delphi
参考文献
[1]李春葆, 曾平.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SQL Server 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 (美) Paul wilton, John colby著.敖富江译.SQL入门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晟, 万科编著.Delphi数据库开发经典案例解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256-312.
[4]明日科技.李文立, 刘强, 梁冰编著.Delphi数据库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51-107.
3.原始地质资料如何数字化 篇三
目前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在全国已开展,大部分省份已基本完成,湖南省已于2008年全面完成成果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2002年国务院颁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重要原始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制度。但是,全国原始地质资料管理仍然薄弱,数字化工作尚未开展,相关标准规范尚未统一。为实现原始地质资料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其进行数字化已是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形势所趋。本文结合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馆藏的原始地质资料情况,借鉴湖南省成果地质资料数字化的成功经验和认识,对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的技术方法和规范进行探讨。
扫 描
扫描的原则为——按照原件处理的结果对原件进行完整、齐全的扫描,保证栅格文件的扫描质量,并使栅格文件具有最少的整饰工作量。
技术方法如下:
(1)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对于用黑白扫描无法正确反映其主要地质信息的彩色图件,以及彩色照片、彩色封面,应使用彩色扫描;对于黑白照片及使用黑白扫描不能获得清晰图像的原件,应使用灰度扫描;对于上述情况外的其他原件应使用黑白扫描;此外,对一些色彩简单、充填颜色在三种以内(不含黑白色)、色差较大的彩色图件,也可以进行黑白扫描,然后再通过其他方法转换成彩色文件。
(2)选择适当的分辨率。一般情况下对彩色、灰度或黑白的原件,其分辨率的选择原则是应以栅格文件的清晰度为准,实际工作时可参考图纸300dpi,文字、照片200dpi。当栅格文件的清晰度不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分辨率及其他相关参数。
(3)选择合适的消蓝方法。对于黑白图件,应根据其印刷质量、清晰度等情况进行选择。
(4)根据原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门限参数、对比度及亮度等扫描参数。
(5)对原件本身就是空白页及因拼接而形成的空白页的,进行空白页扫描。
质量要求如下:
(1)一份原件所形成的栅格文件要齐全,既不能漏扫也不能多扫或重扫。
(2)栅格文件的清晰度应最大限度地接近(等同于)扫描原件,扫描内容要完整,画面要端正。凡原件中可识别的内容(污迹除外),栅格文件的打印结果和屏幕显示结果中应亦可识别。
(3)对原件的精度要求的文件(如工程布置图、剖面图等)与原件的对角线误差和边长误差均不得超过0.1%。
(4)保证扫描后彩色栅格文件的色彩要有较好的还原度,灰度栅格文件要有层次感。
文件命名与储存格式
文件的命名应依据原件分类、组织及编排的结果。
栅格文件名由十二个半角字符组成,分为类别位、册序位、加页位、顺序位、间隔符及文件名后缀共六部分。
(1)类别位
用一位英文字母标识该栅格文件的类别,类别位的取值见表1。
(2)册序位
①长度及数据类型:两位,第一位是数字或字母,第二位是数字。
②标识内容:标识栅格文件册的序号。
③取值方法:当册序小于等于99时,册序位的值在“01”至“99”之间,直接按册序取值。当册序超过99时,第100册的栅格文件名中册序位取值为“A0”;100册以后册序位取值方法如下:以A0为起始值,册序位第二位仍是10进制数字,步长为1依次递增,第一位为英文字母,当第二位产生进位时第一位安母按26个英文字母顺序递增,如:A9(109册),B0(110册),K0(第200册)。顺序位的取值见表2:
(3)加页位
①长度及数据类型:一位,下划张符“—”或数字或英文字母。
②标识内容:标识该栅格文件是否为加页,如果是加页则标识该栅格文件是第几张加页。
③取值方法:栅格文件不是加页时,加页位的值为:“—”(下划线符);栅格文件是第n张加页,当n小于10时,加页位的值为n,当n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35时,加页位的值按26个英文字母顺序递增。第10张加页的栅格文件名的加页位用字母“A”表示,第11张加页用“B”表示……以此类推。加页位的取值参见表3。
(4)顺序位
①长度及数据类型:四位阿拉伯数字。
②标识内容:标识该栅格文件在本册中的顺序。
③取值方法:根据附图顺序号及其他各类文件页码的编排处理,确定该栅格文件顺序文件的承值,取值范围从“0001”开始,截止到“9999”。
(5)间隔符
由一位小数点“.”构成。
(6)文件名后缀
栅格文件名后缀由三位英文字母组成,标识该栅格文件的格式(参见本标准6.2)。文件名后缀应与栅格文件的格式一致,其取值为“TIF”(黑白)或“JPG”(灰度或彩色)。
栅格文件的格式有以下两种:
(1)黑白:使用CCITT Tiff Group 4 fax 压缩格式(.TIF)。
(2)灰度或彩色:使用8位或24位JPEG压缩格式(.JPG)。
4.石家庄市水文地质情况资料 篇四
井,可以满足扩建工程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量要求。
2、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522.4mm
年最大降雨量864.7mm
24小时最大降雨量422.3mm
1小时最大降雨量133.4mm3、地下水位:5m以下。
4、宜安镇东焦一带水文地质情况说明
5.土木工程地质资料 篇五
执笔:王仁金(前言)
培训方法:
本次培训的方法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教学方法,我们的课堂就是矿区勘探施工现场,我以工作、学习交叉进行的形式对学员(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讲课中的内容力求通俗易懂,便于学员掌握应用。
在教学的同时,要介绍中外合资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减轻学员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尽快消除学员刚到中外合资企业的不适应期。便于学员集中精力参加本次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培训目的:
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使学员了解《钻探地质与岩芯编录及采样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内容,掌握《中外合资企业的钻探地质》在生产环节中,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及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经过本次培训的学员,能在本公司各个项目矿区的勘探施工现场独立工作,完成公司地质勘探生产任务和钻探施工管理及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并配合各矿区数据库的建立,提交用于数据库直接录入的地质资料。
澳华黄金西南发展部 金三角项目培训中心
《培训题纲》
一、矿区地质
1、地层;安顺组、夜郎组、吴家坪组、大厂层(组)、茅口组。
2、岩性;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泥质灰岩......)、砂岩(石英砂岩至粘土质粉砂岩)、粘土岩(泥岩、页岩至粉砂质粘土岩)......
玄武岩、辉绿岩、绿豆岩、同生角砾岩、角砾化硅质岩、碎裂岩......
角砾与基质、碎屑、生物碎屑、生物礁(珊瑚礁)、燧石等。
3、构造;单斜、背斜、向斜、断层、破碎带......
4、蚀变;硅化、炭化、炭酸盐化、去钙化(脱钙化)、烘烤边等围岩蚀变(火成岩及变质岩区的相关蚀变现象暂不考虑)。
5、矿化;黄铁矿(硫化物)、毒砂、雄磺(砷化物)、朱砂(汞)、黄铁钾钒、铁白云石、辉锑矿、铜、铅、锌......
6、脉石矿物;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雄黄、黄铁矿、辉锑矿......
7、岩土力学性质观察、测量及记录;......
8、介绍矿区相关地质资料和图例、图式;......
二、钻孔孔位的布置
1、处理好设计与现场地形、环境的矛盾,在保证安全、环保与地质资料收集的前题下适当移动孔位,确定孔位后的GPS测量数
澳华黄金西南发展部 金三角项目培训中心据应现场保存(或做好记录)。
2、孔位确定后,如是斜孔必须与施工方人员一起,在现场放线确定施工方位角(注意:罗盘新到一个矿区使用前,应校对磁偏角。),并在线段两端定点(以避免设备进场后,铁器对罗盘磁针的影响,造成施工方位角的偏差)。并告知施工单位;钻进方向、倾角、设计孔深,及相关注意事项。
3、安装过程中要进行安全检查。机场安全、环保、施工方位、倾角,经验收合格后,下达施工通知书。
三、施工中的管理
1、每日做好施工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提出整改方案,并记录双方签字保存。及时检查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及时的应通知停工,检查合格后方能施工。
2、每日地质情况的观察记录。随时掌握孔内地质情况,及相关数据,并向主管汇报。
3、施工通知书、钻探施工班报表、安全检查记录表、测斜底片、终孔通知书、孔深校正记录表、水文观测记录表、封孔情况记录表。应收集齐全并及时归档管理。
4、在有民间开采(或老采矿区)的矿区勘探时,施工中严禁使用新老堆场废液池中的水打钻。以防止废液对岩芯的污染。
5、岩芯运输的管理:首先是确保运输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装运岩芯。下雨、路滑禁止搬运岩芯,防止翻箱造成岩芯混乱。四、岩芯编录工作,应及时不得积压。相关资料收集如下:
澳华黄金西南发展部 金三角项目培训中心
1、钻孔编录表:钻孔编录表它包括,钻孔编录概要表(封面)、土力学编录表(现场岩芯质量编录表)、概要岩土力学编录表、断口登记表、样品登记表、岩芯照相记录表、视密度重量记录表、岩芯定向记录表(本公司没要求做岩芯定向工作)、中文岩芯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地层、岩性、构造、蚀变、矿化)、中文岩芯观察记录数据化处理表(中、英文符号转换表;即五表按数据库要求填写)。
2、图件:包括有钻孔柱状图、钻孔剖面图及数据化文件保存在电脑中的位置。
3、及时更新完工后的钻孔地质资料,化验结果来后应及时上图更新,并向主管汇报。岩芯编录工作备注:
编录前地质师应检查地质助理清洗岩芯和填写箱号的情况,在岩芯、岩芯箱清洗干净、文字无误的情况下进行观察、记录、在岩芯上标注观察内容、分样、写样号、填采样表等等,编录结束按岩芯箱顺序进行照相记录,最后由采样间生产人员进行切割采样(如需缩分时要按样品缩分程序进行),单工程结束后由地质师填写送样单统一送出一批样品(特殊情况可中途送急件或分段送样)。
六、样品的管理
1、采样标签(样号)的管理:打表、编录布样填单、采样人填单。
2、新采样标签(样号)与用后采样标签(样号)的管理,都应有记录,并存档管理。
澳华黄金西南发展部 金三角项目培训中心
3、样品装箱(袋)单:箱(袋)号、内装样号及件数、钻孔编号。
4、送样单的内容:主要有送样批次、共几箱(袋)、总件数、送样人、验收人、日期等(各矿区格式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5、副样的管理(对有初加工破碎样品的岩芯房而言)。应做好副样存放库和位置的登记,并绘制存放平面位置图。以方便提取副样时查找。
6、管理样、空白样、重复样的使用(根据不同的矿区,按主管的要求执行)。
七、安全与环保工作
1、要求在钻探地质、编录、采样工作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都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工种的安全要求,全面的进行安全隐患检查,必须做到安全工作以防为主,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以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2、发现有危及生命安全和环保事故的隐患时,应立即通知停工整改。验收合格后方能施工。
附1:岩芯库的选址与管理
岩芯库的选址:
岩芯库的选取址;应避开山洪、山休滑坡,泥石流、大山风口对岩芯库的危害。
岩芯库的管理:
岩芯库的安全管理;有日常房屋漏雨检查、排水沟的检查、防火、澳华黄金西南发展部 金三角项目培训中心防盗与房屋安全性检查。
进出岩芯的日常管理;库内钻孔岩芯存放平面图的编制。平面图上应标注;孔号、箱号与存放位置。进出岩芯后应及时更新平面图存放位置,并作好岩芯进出库的记录工作。以提高查看岩芯或再次取样外检的效率。
附2:图件及全套表格打印后供学员实习用
2007年7月3日
奥华黄金西南发展部 金山角项目培训中心
6.土木工程地质资料 篇六
国土资源部关于表彰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国土资发[2005]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各有关单位: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国土资源部,特别是2002年3月19日国务院公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围绕《条例》的贯彻实施,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改革进程进一步加快,汇交管理和服务取得了明显进展,涌现出许多先进单位和人物。?
根据《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有关奖励的规定,为鼓励先进,肯定成绩,进一步推进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工作,部决定对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一、授予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北京总队等141个单位“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集体”的称号;
二、授予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勘查储量处副处长宋威等182名同志“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个人”的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再接再励,继续发扬成绩,努力工作,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上再立新功。?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馆藏机构要认真做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贯彻实施工作,高度重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坚持执政为民,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新贡献。?
各地质资料汇交单位及管理人员,要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榜样,全面遵守《条例》及实施办法的规定,提高地质资料质量,履行汇交义务,为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1.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集体名单
2.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个人名单
二OO五年五月十八日
附件1:
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集体名单
(141个)
北京市:(2个)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北京总队
北京市地质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3个)
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河北省:(4个)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河北总队
山西省:(2个)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
山西省煤田地质综合普查队
内蒙古自治区:(5个)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矿产勘查院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辽宁省:(4个)
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
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五地质大队
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矿产勘查院丹东分院
吉林省:(4个)
吉林省地质资料馆
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调查所
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
黑龙江省:(4个)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所
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
黑龙江省鹤岗市国土资源局
上海市:(3个)
上海市地质资料馆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市岩土地质研究院
江苏省:(5个)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
江苏煤炭地质局煤炭地质勘探二队
浙江省:(5个)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
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第三地质大队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安徽省:(6个)
安徽省地质资料馆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调查院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综合地质大队
安徽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安徽总队
福建省:(6个)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闽南地质大队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闽东南地质大队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福建地质勘查院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
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八地质大队
江西省:(4个)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二大队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西总队
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有色地质勘查四队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一大队
山东省:(4个)
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东总队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
河南省:(6个)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
河南省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
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河南秦岭金矿
湖北省:(3个)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鄂东南地质大队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鄂西北地质矿产调查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情报资料室
湖南省:(5个)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南地质勘查院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湖南总队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四队
湖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调查研究院
广东省:(5个)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地质矿产资料档案室
广东有色地勘局
广东省地质勘查局704地质大队资料室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
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勘查总院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队
海南省:(1个)
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资料科技室
四川省:(5个)
中国建筑材料地质勘查中心四川总队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档案馆
重庆市:(2个)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7地质队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607地质队
贵州省:(2个)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2地质大队
云南省:(5个)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云南总队
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所
西藏自治区:(2个)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热地质大队
陕西省:(5个)
陕西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档案处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西北局档案室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工作站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
甘肃省:(3个)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三队资料室
青海省:(5个)
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调查院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八队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3个)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宁夏回族自治区核工业地质勘查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Ο六队
新疆鑫汇地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地质调查局:(4个)
全国地质资料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5个)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资料中心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部
新疆油田分公司技术信息档案馆
华北油田分公司资料汇交中心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档案馆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个)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事业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质资料中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综合档案室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资料馆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2个)
中海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研究院档案资料室
广州石油科技发展公司档案室
核工业地质局:(2个)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放射性矿产地质档案资料馆
核工业地质局二O八大队档案科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1个)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矿产资源信息中心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3个)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一支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九支队
附件2:
全国地质资料管理先进个人名单
(182人)
北京市:(3人)
宋 威(女)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勘查储量处副处长
田凤艳(女)北京市房屋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北京市地质资料馆)副研究馆员
荀丽萍(女)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馆员
天津市:(3人)
张云霞(女,回族)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处副处长
房子华(女)天津市城建档案馆(天津市地质资料馆)副研究馆员
仇志琴(女)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工程师
河北省:(5人)
徐鹏彪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储量处副处长
周秀锦(女)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馆员
王 燕(女)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工程师
门三贵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河北总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凤环(女)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北地质勘查院工程师
山西省:(3人)
薛新芝(女)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资源储量处助理调研员
崔彦东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助理工程师
周 燕(女)山西省煤田地质局煤田地质勘探148队工程师
内蒙古自治区:(6人)
杨文海(回族)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副院长
冯 锰(女)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资料馆副馆长
杜凤铃(女)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231勘探队总工程师
安丽娜(女)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处长
张朴荣(女)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资料员
李丽荣(女)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地质处资料员
辽宁省:(6人)
关 榕(满族)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副处长
李伟平(女)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副主任
蔡洪春(回族)辽宁省国土资源干部培训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洪民 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地质科技处副研究馆员
何秀芹(女,满族)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工程师
李秀珍(女)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二大队工程师
吉林省:(4人)
赵淑华(女)吉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主任科员
孟广才 吉林省第二地质调查所高级工程师
朱玉玲(女)吉林省第三地质调查所地质工程师
田 英(女)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六O二队测量工程师
黑龙江省:(6人)
关 欣(女)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副处长
崔 滨 黑龙江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
高延梅(女)黑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副研究馆员
王升学 黑龙江省第四地质勘察院高级工程师
玄锡琛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黑龙江总队高级工程师
陈行时 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高级工程师
上海市:(3人)
王晓铀(女)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矿产资源管理处主任科员
施伟华(女)上海市地质资料馆副馆长
燕鸿巧(女)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馆员
江苏省:(6人)
陈若兰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副处长
许映红(女)江苏省地质资料馆资料管理员
王素娟(女)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工程师
刘建媛(女)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馆员
薛玖红(女)江苏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工程师
马 春 华东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高级工程师
浙江省:(6人)
叶利俊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副处长
刘西滨 浙江省地质资料档案馆副馆长
严建平(女)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档案室主任
董尧鸿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工程师
严国英(女)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高级工程师
程 青(女)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工程师
安徽省:(6人)
胡永胜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副处长
郭祥炎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副总工
刘爱萍(女)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档案管理员
王 彪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院长
刘士侠(女)安徽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资料管理员
曹贵昌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瓦斯地质管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福建省:(7人)
林秀萱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储量管理处处长
王筱岚(女)福建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助理馆员
杨建都 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副研究馆员
吕永平(女)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程彩梅(女)福建省第四地质大队副研究馆员
林爱兵(女)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助理档案员
施晓莺(女)福建省煤田地质局办公室档案管理员
江西省:(6人)
徐佩丽(女)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主任科员
潘晓春 江西省地质资料馆(原单位)主任科员
何淑芳(女)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助理工程师
陈庆国(女)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助理工程师
郭湖生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六大队高级工程师
宋素平(女)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处档案资料室馆员
山东省:(5人)
刘晓丽(女)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主任科员
张 红(女)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研究馆员
崔玉娥(女)山东省第一地质勘查院工程师
贾元忠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O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
屈立云(女)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
河南省:(7人)
黎晓英(女)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主任科员
蒲含勇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书记
李进化(女)河南省地质资料馆高级工程师
程永平(女)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馆员
王保湘 河南省南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程广国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高级工程师
叶 琳(女)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馆员
湖北省:(4人)
赵宏光(女)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主任科员
白满珍(女)湖北省地质矿产信息研究所工程师
郑婉玲(女)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湖北总队高级工程师
王惠建 湖北煤炭地质一二五队政工师
湖南省:(6人)
卜跃林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高级工程师
卫林芳(女)湖南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档案资料馆馆长
包云河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地质科技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申 珊(女)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处高级工程师
彭晓玲(女,土家族)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5队技术员
匡国民(女)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馆员
广东省:(6人)
吴家琦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室主任
谢丽华(女)广东有色地质勘查局主任科员
梁业武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副科长
潘岐祥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高级工程师
罗 剑(女)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助理工程师
庞葵花(女)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助理馆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
许忠兴(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地质资料馆馆长
刘筱华(女,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勘查总院馆员
杨勤娟(女)广西壮族自治区二一五地质队勘查院资料管理员
甘 琴(女,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工程师
海南省:(2人)
黄茂菖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地质环境与矿产资源储量处副处长
吴 丹(女)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资料科技室高级工程师
四川省:(5人)
吴修忠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主任科员
甘 雄 四川省国土资源资料馆科长
徐 虹(女)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处主任科员
龚志大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矿处副总工程师
任绍波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队助理馆员
重庆市:(3人)
何明英(女)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工程师
张 萍(女)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档案科助理馆员
肖 蓉(女)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607地质队科长
贵州省:(3人)
黄和英(女)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主任科员
郑聪敏(女)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馆员
王 瑛(女)贵州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馆员
云南省:(6人)
解云峰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助理调研员
钟 薇(女)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副研究馆员
李昆琼(女)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所高级工程师
俞国芬(女)云南省有色地质局资料室工程师
戴润芹(女)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馆员
张凤华(女)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副研究馆员
西藏自治区:(3人)
马永海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处长
多瓦一西(藏族)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副主任
赵美香(女)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资料员
陕西省:(6人)
张升全 陕西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李传孝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陕西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
刘 萍(女)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副研究馆员
毛疆伊(女)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西北局档案室工程师
刘 芳(女)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队馆员
郭维森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甘肃省:(5人)
白 燕(女)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助理调研员
李 艳(女)甘肃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工程师
辛承琦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工程师
陈 光 甘肃有色金属地质研究所副高
许亚玲(女)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工程师
青海省:(6人)
张梅芬(女)青海省国土资源博物馆资料馆主任
李怀毅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处副处长
焦桂芳(女)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大队工程师
张 青(女)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八队高级工程师
祁芳兰(女)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工程师
窦玉侠(女)青海煤炭地质局政工师
宁夏回族自治区:(4人)
张宪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与地质环境处副处长
王荣兰(女)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助理馆员
辛丽华(女)宁夏回族自治区核工业地质勘查院馆员
张春梅(女)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助理馆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
张 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主任科员
李 李(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资料馆工程师
常 玲(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副研究馆员
韩 颐(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情报资料室主任
张瑞勤(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一五六煤田地质勘探队助理工程师
中国地质调查局:(8人)
单昌昊 全国地质资料馆处长
陈培章 全国地质资料馆副研究员
刘凤民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红英(女)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王继红(女)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
肖志坚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信息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刘正蓉(女)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料馆西南分馆副馆长
章尔静(女)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7人)
吴雁荣(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资料中心室主任
孙秀凤(女)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部副科长
龚云兰(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馆长
吴萍音(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馆员
吴文玲(女)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助理馆员
刘子群(女)中国石油辽河油田档案馆助理馆员
李君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档案馆馆长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人)
石 恒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矿权储量处副处长
李红雯(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质资料中心副主任
孙海龙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综合档案室副主任
王宝玲(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资料档案室副研究馆员
徐 虹(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白 玮(女)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主任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4人)
卢金权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研究院档案资料室副经理
王桂玲(女)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陈红颖(女)广州石油科技发展公司助理馆员
李孟成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核工业地质局:(3人)
周连东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放射性矿产地质档案资料馆馆长
江成泽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副馆长
吴红霞(女)核工业216大队馆员
延长油矿管理局:(1人)
营志忠 延长油矿管理局档案处馆长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1人)
吉美亚(女)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南地质勘查院工程师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2人)
白 清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司令部地质处工程师
李慕群(女)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二支队司令部资料员
7.地质资料数据安全存储的实际应用 篇七
地质资料的数据存储包括纸质和电子文档形式。纸质资料存储占用库房空间大、纸张不易保管、易老化、易破损, 不宜长久地保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目前, 地质资料除了以纸质的方式储存外, 还增加了地质资料数据存储的方式, 即数据软盘、光盘和硬盘等。数据存储的优点是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存取速度快、保存方便等;弊端为数据存储可修改, 数据存储光盘遇高温、磁场和外力破坏等条件可使其介质改变, 进而无法正确读取数据, 一旦发生数据丢失或被破坏, 后果不堪设想。因此, 如何做到地质资料数据的安全存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数据安全存储的主要体现
保护数据信息的安全措施有物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三方面。
1.1 物理安全
采取适当操作和规程减少数据信息受到偷盗、破坏、非授权或非法访问、非授权数据信息泄露等威胁。
1.2 技术安全
使用适当的保护措施 (比如密码、个人ID识别装置和杀毒软件等) 防止非授权的访问或非法的自动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
1.3 管理安全
制订或分发详细的指导规程, 使所有自动数据信息系统得到正确的保护。
2 实例分析
以重庆市南江地质队档案室对地质资料数据的安全存储为例, 分别阐述这三方面的实际应用。
2.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即硬件设施的安全, 主要包括库房、密集架、储物柜等。
2.1.1 选址安全
应设置独立的地质资料库房、办公室、阅览室等工作用房。库房设在排水畅通、空气流通建筑物内, 以保持场地干燥。
2.1.2“八防”措施
通信电缆铺设在隐蔽处, 设置有交通电源地线、避雷装置。应满足档案库房安全管理的防高温、防潮湿、防盗、防火、防强光、防虫、防霉变、防尘“八防”措施要求。
2.1.3 基础设施
单位档案库房内配备了放置地质资料数据的密集架、消防器材, 配备了空调、除湿机和温湿度记录仪。为了防止纸介质数据因高温出现平衡水分减少、纸页翘曲干燥、机械强度减低、发硬、发脆、纸介质数据膨胀、变形、材料失水、耐折度下降, 应按照国家标准库房的要求, 将库房温度控制在14~24℃, 湿度控制在45%~60%;投放防虫和防鼠药物;在窗户上安装防光窗帘, 安装防盗门、防盗窗;设置防磁、防潮柜, 以存放备份好的光盘;保护好光盘的正、反面, 不被划伤或挤压变形。
2.2 技术安全
在信息化时代, 网络不可或缺, 必须重视网络安全。作为资料管理员, 应将公开的资料与涉密资料分开管理。
2.2.1 共享安全
资料管理员应配备2台计算机, 1台为上网本、1台为涉密机。上网本应设置开机密码, 专人专用, 安装杀毒软件, 并积极测试存储环境的安全性、检查网络和存储安全控制的日志, 比如防火墙、IDS和访问日志等;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可移动存储设备, 对外来移动存储设备要进行查、杀毒等操作。
2.2.2 涉密安全
对于涉密的服务器、计算机、磁介质、光盘和硬盘等, 应确定并标明密级, 按类别统一编号、登记, 明确管理责任人和保密责任。涉密软盘、光盘应放在密码柜中保存, 涉密载体不降低密级的使用和管理。涉密地质资料数据的存储, 由独立的涉密计算机专人负责管理, 并设置开机密码, 做好计算机的防尘、防潮、防磁和防雷电等维护工作。非计算机负责管理人员不得操作涉密计算机, 涉密计算机不能与公共信息网和因特网相联。
2.3 管理安全
2.3.1 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档案库房属机要重地, 非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入内;档案库房和邻近场所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和易污染物品;严禁在档案库房内吸烟, 使用明火;检查库房内的门窗、框、箱、锁、灭火器、电线和电灯等是否完好, 及时汇报发现的问题。
2.3.2 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应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执行《档案法》、档案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督促、指导和检查本单位各部门、各项目对科技资料和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遵守保密制度, 确立档案安全等职责。
档案管理人员有权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及时移交应归档的科技资料和文件材料, 催还借阅的档案资料;对手续不符合要求或违反借阅制度者, 有权拒绝借阅、摘抄和复制档案资料;有权制止损坏、窃取档案资料的行为, 有权建议主管领导对损坏、丢失和窃取档案资料者追究责任等。
2.3.3 档案保密制度
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贯彻执行《保密法》《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制度》。
按照《涉密地质资料借阅制度》借阅地质资料, 必须坚持履行手续, 不准私借和私自销毁地质资料;未经批准, 不得摘抄、复制和私自转让地质资料;需要查阅、摘录机密和秘密级资料时, 要严格填写《涉密地质资料借阅登记表》;原则上, 涉密资料不能借出, 如果遇特殊情况必须借出, 借阅人必须书面说明事由并经队保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 由借阅人签订“基础测绘成果数据 (资料) 签领单”和“涉密基础测绘成果安全保密责任书”后方可借阅;借阅的涉密地质资料应妥善保管, 在借出后5 d内必须返还;摘录件等视同正件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妥善保管, 个人无权私自保存、复制或提供给他人;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前3 d不允许借阅;邮寄重要保密资料时要使用机要挂号等保密制度。
3 未来存储安全的核心
没有绝对的安全, 存储安全也一样。随着存储安全新隐患、新情况的不断涌现, 任何一种存储安全产品都不可能确保100%安全。既然不存在100%的存储安全, 则在发生存储安全事故时, 要想在第一时间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点,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损失, 可采用数据恢复。存储安全保障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数据信息的完整、不受损坏、不被窃取, 但没有数据恢复, 存储安全不过是一张无法兑现的“口头支票”。从欧美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近几年的研发方向看, 未来存储安全的核心以数据恢复为主, 兼顾数据备份、数据擦除等。
4 结束语
地质资料数据安全存储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方面。存储安全保障的最终目标为保障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不被损坏和窃取。目前, 地质资料数据的存储主要由计算机完成,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共同控制着数据的安全性, 而病毒对计算机存储的数据造成了很大威胁, 影响着数据安全。未来, 应更好地完善数据安全存储, 共同努力探讨和解决安全存储问题。
参考文献
[1]楼红英.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11.
8.土木工程地质资料 篇八
关键词:地质资料 档案管理 信息化 标准化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结合着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
2. 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識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首先,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其次,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 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目前,地勘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工作远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地勘形势的要求。一个单位数据文件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数据的组织者对档案数据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数据文件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要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加强对数据文件管理人员的培训,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根据现存在情况,应将档案法宣传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并认真制订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不同媒体进行宣传,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结合正在实施的保密协议签定工作,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局面,推动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信息化建设人才需要深厚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从而创新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因此必须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把档案提升一个新台阶。
4. 档案信息电子化, 纸质档案数字化
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行业不同,信息化管理模式也不同。面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地勘单位与其它企业一样面临市场化和国际化竞争的挑战。为提高地勘单位的整体素质,推动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这个武器,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所谓档案信息电子化,就是以馆藏档案数据纸质或机读形式的为主要物质对象,用微机对档案进行收集、筛选、加工,使之转化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件信息电子文文件数据供利用的过程,地质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adobereader8.0软件并应运好它。把地质科技资料数据文件归档电子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把纸质档案数字化,建立全文数据库,以便于存储查找和利用,既是地质工作现实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必然取向。因此地勘单位必须快速更新观念,迅速实现地质科技档案工作网络化,为地质找矿工作服务,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地质数据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令第16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9.土木工程地质论文 篇九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一
1当下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落实
在当下的建筑工地,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相当落后,由于作业人数众多,管理层面相当混乱。同时,在施工现场,建筑工程企业对于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从而导致在施工现场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办法。即使有制度,也是流于形式,不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力。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很少有组织者管理者愿意呆在建筑工程工地的施工现场,对于工地人员的管理通常由带领的“老乡”进行管理。这样,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不能有机结合;工地的安全保障体系薄弱,对于基层的处于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相当混乱。而项目经理只抓生产,不顾安全,更有甚者对上级部门查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彻底整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落到实处。
1.2管理人员工作职能不能发挥
在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建筑单位所委派的管理人员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安全作业工作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被精简、合并,专职安全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对于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管理而言,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不能对于所在工地进行一个彻底熟悉。在这样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决策,必然会产生偏颇。同时,很多安全员技术素质差,由于很多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缺乏对于安全人员的重视,因此,处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他们对安全管理略知皮毛,既无监督管理职能,又不能履行职责,因此,落到实地当中的安全监管效果微乎甚微。
1.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在施工现象,通过对于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都是由一些40岁以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组成。其中有许多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而且对于建筑工地的工作,许多人都是根据老乡的关系,第一次进行建筑业的工作。他们对于建筑工地的现场施工安全意识和概念几乎为零。这些都源于建筑企业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及时、不落实,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作为建筑业,对于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差,如果没有经过一系列科学的培训,单单是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便随意任用的现象极为普遍。因此,在建筑工地的施工现场,违章作业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多数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认识,进行岗前培训都是加强建筑工地质量安全控制的范畴。
2建筑工地安全控制的思考
2.1树立安全生产观念
在建筑工地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树立安全的生产观念。建筑企业可以在工地张贴一些安全生产的标语,可以实时提醒现场作业的工作人员注重操作的合理性。同时,树立安全生产观念更重要的是将安全工作的理念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末,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在实践过程当中拥有一个正确的意识指导。贯穿于工期、质量和技术的任一要素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在现场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操作人员、工作人员都有较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经济上损失,可以保证每个从业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对于建筑公司企业,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增强建筑企业领导对建筑安全生产的重视
在建筑企业当中,安全一直是发展的核心。做好安全生产是每个建筑企业在管理上反复强调的问题。要想使得建筑安全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就需要借助建筑企业领导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因为只有他们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企业下面的工作层,才会更加重视这些问题,在安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不敢怠慢。因此,要强化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之深人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建筑企业管理层,树立起只有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才能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的思想,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使之落实到行动中。
2.3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化作业,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使施工人员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传输新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土木工程地质论文二
1、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安全意识不强
近年来,我国对地质勘探工作的安全管理已经加强重视,但是操作人员在思想意识上还有些麻痹,部分操作人员认为安全事故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一些小违章不会造成什么后果,而心存侥幸;还有一些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认为规范的操作程序繁复就投机取巧、偷工减料,或者因为重复性工作,对一些不安全行为习以为常,忽视安全重要性;新来人员因缺乏实际经验,对岗位安全知识未引起重视,无安全概念;再加上地质勘探单位在工程作业时聘请民工进行相关操作,对他们的技术理论知识都没有严格把关,只是基于人力的需求而未全面考虑民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这部分人员的安全观念浅薄,因而也不仔细研读我国推行的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对体制的深层含义并未把握清楚。上述种种安全意识不强导致野外实施作业的潜在风险加大。
1.2安全生产的监管体系不完善
地质勘探工程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机制保障,才能使整个工程运行顺利。我国的地质勘探行业缺少机制严谨的安全监管体系,没有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整个系统零散不到位,没有专门的管理秩序,使得整个安全管理紊乱无序。一些安检部门对所调查的单位监管不力,安检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责任心不强,使得一些地质勘探单位秩序懒散、管理松懈、漏洞百出,这不仅是企业的隐患,更是社会的隐患,还是国家的隐患。
1.3工作性质导致潜在问题众多
经济的增长与矿产资源的需求是成正式,从而对地质勘探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质勘探作业不再局限于固定范围内的勘测,而是慢慢向各地发展,开始适应多种环境的地质勘探。然而环境的种类变多后,就会对勘探人员造成不小的影响。当勘测人员进入到以前不曾到过的环境后,还得先适应环境的特点,再开始熟悉当地的地形结构。很多勘测人员因为不习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很多意外情况,这对地质勘探工作非常不利。随着海外找矿热的兴起,走出国门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人员也日渐增多,但国外不稳定的局势都会带来政治风险与经济风险,在社会中许多突发的不可预测因素也是原因之一,不完善的法律规范抑或是宗教信仰问题,不但如此,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与多变,使得方案的实施并不一帆风顺,从而造成一定的安全风险。
1.4事故处理过于简单
地质勘探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事故后,相关部门并不引起重视,对事故结果不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使得许多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治标不治本的管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得安全问题的隐患一直埋在地质工程的过程中。事故的不彻底处理,让很多地质单位误以为事故的发生仅仅只是意外,给他们以错误的信息,致使事故的真正原因无法被挖掘出来,不能从中吸取教训,结果使同样的事或相似的事重复再现。
2、针对改进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2.1建设体系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各单位以HSE管理体系为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有效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使得安全管理有据可依。在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推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实现安全层级管理,对每一层组织结构的安全设立专门负责人,监管该组织的正常运行。在安全管理时,要统一标准对工程项目的每一步骤予以监督管理,从细小的方面着手,统筹工程所有安排,杜绝一切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问题,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责任追究,严惩不贷。根据单位的相关情况设定奖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性。
2.2增强安全管理观念
地质勘探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其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本人曾统计多年以来地质行业发生事故的基率和原因,发现地质勘查业的天生性伤害远多于物化伤害,主观性事故多于客观性事故,突发性事故多于预见性事故。因此,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地质勘查单位要根据工作地区的特征对员工提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在心理层面上树立安全生产的坚定理念。而且,培训相关人员的室外实践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务,提高其在实地作业的勘察能力及应变能力。在单位内部进行安全生产的文化传播,从侧面来渗透安全的重要性。还可以从员工的角度出发,设计不同的宣传形式,通过吸引员工兴趣的过程中,是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安全生产观念。
2.3制定严密的风险防范预案
地质勘探行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安全问题,但关键在于相关单位的风险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安全管理不是静态不变化的,必须更具事态发展的需要而随机应变。风险的评估与防范必须根据工程的行进而加以关注或改变,技术人员要有敏锐的觉察能力与预见能力,对可能潜在的风险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制定出内容完备的应急预案。
2.4深化事故结果的研究分析
安全事故发生后,不能以意外定义之。必须成立相关分析小组,对事故发生的根源进行彻底地调查。要及时分析事故成因,赏罚分明,最后还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制定新的预案。
3、总结
10.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日记 篇十
08至诚土木(2)班
教师:姚环
姓名: XXX
学号:XXX
2010年5月17日
第13周 星期一
天气晴
东阶梯上课
今天早上我们在东阶梯进行实习动员大会,会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任务布置、实习地点、路线、计划进度、主要内容的概要讲解,及罗盘的结构构造功能特征及功能,并强调了实习的安全性问题。
在介绍地质罗盘仪时,老师主要教我们如何使用罗盘进行定向、定位、和量测各类地质体或地质界面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接着叫我们如何记录产状要素
紧接着老师给我们播放工程地质录像,内容主要关于大坝工程地质的介绍。坝的类型主要分为土石坝和混凝土坝。土石坝对地基要求较低,坝址周围必须有充实的天然建筑材料;而混凝土坝对地基、地 质条件要求较高,多建在坚硬的岩石地基。从录像中我了解到坝址坝型的选择应根据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即:
一、岩土及工程性质;
二、地质结构;
三、地形地貌;
四、水文地质;
五、自然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这些方面都涉及了工程地质内容,所以应考虑工程地质问题:
一、区域稳定性与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二、坝基绕坝渗漏问题;
三、坝基渗漏变形破坏问题;
四、坝基及坝肩抗滑稳定问题;
五、坝基沉降变形问题;
六、河床刷坑问题。
大会结束以后老师再次强调了安全问题及准时搭车,通过这次动员大会使我对即将开始的工程地质实习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与期待。2010年5月19日
第13周 星期三
天气雨转晴
福清路线
今天一整天是去福清。也是第一天出外实习时间,我们都很兴奋。虽然雨下的很大,但没有影响我们的心情,吃过早餐之后我们就在子兴楼下等车。在8点半的时候车来了,有5辆,我登上了安排给我们班的那辆。一路上同学们都很活跃。并且发现在路上雨已经停了,我们开了快一个多小时才到那边,是在青盛酒店下车,在那里老师叫我们看那里的一个岩石边坡的简单防护,并简单地介绍了边坡的破坏现象。接下来我们走了一会儿到达一个324国道旁边的山体旁,在那里,老师告诉我们那是岩浆岩中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岩石的构成有明显的定向排列特征,为流纹构造,这块小山体是由尚且新鲜的流纹岩构成,所以防护措施相对简单,紧接着便开始量测该岩石的产状要素,搞了一会儿,明白了怎样使用罗盘仪。接下来我们坐车到下一处,也是看一个路边边坡的防护措施。
又过一会儿、我们又坐车赶往今天的终点站——福清东张水库,在坝上老师告诉我们,东张水库对福清人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它提供附近农业灌溉用水,并指着水库周围,说这里可以作为旅游景区向游人开放,还可以发小量电。之后,我们到大坝底下,用罗盘仪测了一些坡面的走向、倾向、倾角。接下来是吃午餐时间,然后是自由活动时间,于是我们就开始拍些照片,到处看看风景。
13点左右我们坐车回校,回到学校时大家都很累了。2010年5月20日
第13周 星期四
天气阴转雨
洪塘路线
今天早上阴天,同学们没意识到会下雨、大家都匆忙的早餐,上车去实习的第二路线——洪塘大桥、坐车大概半小时左右就到了,第一站是在洪塘大桥南台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严重变形的桥墩,曾被列为危桥,原因是严重采沙和建了水电站导致含沙量大大减少,使河水能量没处释放。加固措施:加大墩、沉台加固、增加重力、提高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从洪塘大桥步行到大桥北台,行走的过程中,天气是越来越恶劣了,在走到桥北时,桥墩下老师主要介绍了一个桥墩所处的地质条件。第三站在金山公交车站的一处边坡问题处,老师介绍了这处隐患处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下雨了、很多同学没带伞,雨也越下越大,可是我们还是往最后一站赶去——洪山大桥,泥泞的路上,一直奔到了洪山桥底,此时大部分的同学的衣服已经湿透了、还是认真的听老师的介绍,老师刚开始介绍了闽江南北港的区别,北港侵蚀作用强、堆积作用较弱,而南港侵蚀作用较弱、堆积作用强;由于闽江中下游分流不对称,导致北港的流水量大,流速快,对河床冲刷强,导致下游两岸崩塌。
由于天气的原因,老师也尽快的讲完了今天的内容、讲了一些注意点,就让我们上车回学校了,2010年5月24日
第14周 星期一
天气晴
长乐路线
今天天气很好,大家怀着愉悦的心情踏上了实习路程,由于听了学长的话、长乐路线最后可以在海边玩,所以我穿了短裤过去。在车上大家气氛非常活跃,都在讨论在海边的情况、大概10点左右,我们在长乐江田加油站下车了,老师带我们到附近的一个公路旁,叫做天堂大门口。看的是一个剖面的地质现象。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褶皱构造中的背斜构造,走远一点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条对称线。老师讲解了一会儿,我们开始动手测量剖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我和焰民测量了左右两组。之后,我们上车前往今天的最后一站,也是我们最期望的一站——长乐下沙度假区。下车时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大海和一个巨大的灯塔,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围绕着灯塔展开的。老师告诉我们灯塔底下巨大的岩石有很多组解理构造。我们拿着罗盘仪在岩石周围测量产状要素。
当老师宣布今天的实习任务到此结束的时候我们都欢呼起来,自由活动时间、我们脱了鞋子都奔到了海滩边。跑到差不多水深的地方冲浪,弄得全身衣服都湿了,但今天的湿跟上次的湿不一样,虽然湿了衣服,但笑声一片。又恶搞的把辅导员抬去扔到海里。
最后把衣服脱了在塔边的岩石上晒了会儿,吃了点东西,大概在一点多的时候大家上车回去。真正结束了今天的行程。
2010年5月25日
第14周 星期二
天气晴
鼓山路线
今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也是最有挑战性的一天。爬鼓山是很有挑战性的,相对于我们这些不经常运动的。照常八点半上车。在路上睡了一觉、差不多九点半倒那。
第一站在鼓山公路旁观察长着树木的花岗岩岩体,由于集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于一体,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引发的风化作用,岩体表面到下面呈全风化状、强风化状、微风化状和未风化状,由于树根的不断生长,岩石就加剧了分化。接下来老师带我们看一种岩石——鼓山晶洞花岗岩。这种花岗岩有其特有的构造特征——晶洞构造,在这里逗留了一会儿,看完这一处我们就开始登山了,目的地是半山顶某停车场采石开挖剖面地质现象。刚开始我们是整体一块爬山,可是在路上实在累了,坐在台阶上休息、然后又怕跟不上老师的行程,又匆匆的跑着去找部队、之后才发现这样很亏、比慢慢的走上去累多了。到了半山腰,在老师讲解之后,我们继续玩下个目的地赶去——十八停车场。在目的地,我们看到此处的花岗岩遭受分化作用后工程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全分化层、强分化层与弱分化层,甚至岩石中还包裹着新鲜岩石,所以岩石变的不均匀、不连续和各项异性。接下来是鼓山的最后一站——鼓山西道半山亭。看了鼓山花岗岩经物理分化作用形成的特征。
11.浅析内蒙古地质资料二次开发 篇十一
摘要:地质资料开发利用被国家列为新时期地质工作六大任务之一,地质资料承载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是地质资源信息宝库,通过综合研究,集成新的复合型地质资料,开展有用信息筛选提取,进行多元信息叠加研究,探索地质资料二次开发途径,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提供信息支撑。
关键词: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建议
前言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三类。在新的形势下,地质资料二次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的迫切需求。
一、内蒙古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是一种档案,但信息特征与档案信息有很大区别。它具有形成成本高、应用范围广、可反复利用等特点,是集科学性、经济性、社会性、原始记录性和“历史再现性”为一体的信息宝库,承载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内蒙古地质资料馆现有馆藏各类成果地质资料达13000多档,涉及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环、物化遥、地震等9个专业,主要包括:1/100万、1/50万、1/20万和1/5万等区域地质和区域物化探调查,综合矿产调查,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水源及矿泉水勘察,以及综合研究和汇编等20余类,地质资料丰富,二次开发意义重大。
二、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必要性
所谓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就是对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第二轮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对原有地质资料描述的各种地质现象、各种原始分析数据等进行有效、合理的加工整理,在新的找矿理论盒成矿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处理,进行新的找矿靶区分析,从而达到解决过去存在问题、提取新的有效地质信息的目的,并使也就对象更全面、更真实、更客观地反映出来,建立更具体的矿床规模盒更有效的找矿评价标志。
地质资料是地勘单位开展地质工作的依据、赖以存活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通过有效的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地质矿产地的分布,区域性地质地形特点、合理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信息支持和建设保障。特别对地勘单位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利用现有的地质条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资源支持,其潜在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难以用具体数字加以衡量。尤其是涉及采矿安全及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等方面的地质成果资料的占有及利用,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加显得紧迫和必要。
三、科学发掘和利用地质资料。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提供信息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地大物博,矿产资源及其丰富,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多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投入了巨额地勘费,开展了不精度的地质勘查工作,形成了丰富的地质资料,这些海量的地质资料是巨大的信息宝库和财富。科学发掘和利用好这些地质资料信息,不仅可以避免工作重复和浪费,而且可降低矿产勘查风险、为自治区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信息支撑作用。
(一)加强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集成新的复合型地质信息资源
地质资料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必须对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是对已有的各类地质资料信息经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和提炼,将原来资料信息进行重新整合、提升,在原来资料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资料,通过数据库建设工作,使地质资料二次利用更为方便和适用。把原先用途较为单一的地质资料变成为多用途、多功能的复合型信息资源,使资料的潜在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根据地质资料的种类和专业需求综合研究主要包括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系列地质资料,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地质资料的不同需求。
(二)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原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筛选,提取有用的信息资源
在当今计算机发展的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利用计算机系统,全面检索、系统筛选某些区域、某些时期的已经信息化的老资料,对检索到的蛛丝马迹进行验证解剖,再进行验证,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利用建立的基础遥感影像数据库、地质空间数据库、重力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航空物探数据库、化探数据库、水文地质数据库、工程地质数据库等各种各样地质类数据库,进行多种方法的信息提取与叠加分析,找出内在规律,总结新的认识。
(三)开展地质资料多元信息集成研究,引入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成矿预测
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并结合传统的地质资料研究方法,对地质资料开展多元信息集成研究,进行典型地段的综合研究,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和新区的成矿预测工作,是实现找矿新突破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通过系统研究典型矿床在控矿因素、时空分布、形成机制等诸方面的规律,对各类地质资料中有用的综合信息进行提取和合理赋值,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确定科学的综合信息预测方法流程,开展重要成矿区带成矿预测工作,实现找矿新突破。
(四)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自治区仍是以探矿工程找矿为主,要转变目前这一状况,就要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地质资料开发利用观念,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所藏资料,对地质资料原生信息进行科学的编研、综合整理,编写检索工具及专业指南,及时、有效地变旧为新。大力革新服务方式,使地质资料由静态服务向动态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市场的联系,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地质资料开发利用为国民经济社会服务的水平。
四、地质资料二次开发建议
(一)充分利用已有质资料信息开展综合研究工作,是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地质资料服务领域的关键所在。要根据自治区实际,开展一些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项目,开展重要成矿区带中深部成矿预测,开展全区水文、工程、环境、灾害地质综合研究工作,扩大地质资料社会服务领域。
(二)加强地质资料数据资源建设工作,要特别注重各类数据库的建设,大力推进地质资料数字化与矢量化工作,将地质成果整合发布到同一平台,做到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成果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平台,扩大地质资料数据公共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