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2024-12-16

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2篇)

1.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关键词:光影,艺术设计,应用

一、光影的产生

光是生命之源, 有了光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才有了意义。阳光普照着大地, 有了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养, 万物才会一点点地生长。光不仅仅带给人类光明, 在视觉艺术中, 光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形体和塑造形体, 人类因此认识了世界。光能够照射出真实, 也能创造出不真实, 比如极光。光给人的感觉是希望、神圣, 是一种能量的象征。像是我们看神话剧, 神灵出现时, 随之而来的就是万丈光芒。

光有自然光和人工光多种体现形式。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 一位伟大的人物——爱迪生发明出了电灯泡。这个发明随之带动了工业的发展。有了这个小小的人造光源, 人类迈出了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一步。最初灯光只是在黑暗中为人提供照明, 尽管更早的时候夜间照明是用蜡烛, 自从人造光的出现, 人们开始对光影有了不断的追求、创造。充分利用灯光, 能够满足人类对艺术的追求及视觉的享受。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关系。物体本身接受了光吸收部分色光, 还会对光进行反射, 并影响周围的物体。光的变化决定了物体形象的千变万化。正因为这种奇妙的效果, 设计师很喜欢利用光创造艺术作品。

二、光影的传统艺术

光影处处都能产生艺术。最初没有电灯人类还是用蜡烛的时候, 就已经创作出了多种艺术品, 比如花灯、河灯、孔明灯。这些都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绘画与诗词绘画结合有了猜灯谜、有了节日的象征, 使生活变得有了趣味。中国唐代四川自贡的春节放灯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千百年来自贡的彩灯工艺荟萃了中国的灯文化艺术, 享有“中国第一灯”的美名。早在两千年前, 西汉就有了皮影戏 (又称羊皮戏, 俗称人头戏, 影子戏) 。那时的李永乐就用透明与半透明的材质与火散发出来的光相结合, 呈现出了光与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之后科学的进步与科技的创新, 又有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如沙画、水影画;在舞台表演上有激光舞、手影舞。这些新兴艺术的产生, 体现出了科技的进步, 也体现了光的万变性、普遍性。我们真的要感谢“大自然”这位艺术家, 它给了我们创作的工具与创作的灵感, 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趣味无穷。

三、光影在艺术设计作品中的运用

(一) 光影在绘画中的运用

学习绘画之初, 老师会让我们在白的纸上用黑的线条画几何体素描。这样单一的黑色, 怎样才能在纸上勾勒出我眼前看到的立体画面呢?这是最早促使我研究光影的原因。在素描创作的过程中, 石膏体明暗关系的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白色的静物通过光照显现出来, 同时也受周围静物环境的影响, 显现出明暗面, 来体现出静物本身的形体、形态。明暗是素描的基本要素之一, 也是表现空间效果的因素。同样的静物, 不同的绘画者创作出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就不同。而同样的静物, 不同的角度绘画出来的感觉也不同。这是因为绘画者个人表现光的风格与光本身的特点不同。绘画者用自己肉眼看到的光照效果、投影效果和自己的绘画技巧, 描绘出静物本身的形体、特点、明暗关系、空间关系。光虽然不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与质地, 但却影响了物体的明暗关系。所以, 光是一切视觉形象产生之源, 也是明暗产生之源。光与影的完美结合, 勾勒出了素描画面。

光与影是绘画艺术一直以来研究和关注的重要绘画语言和元素, 众多的西方油画作品都体现出了艺术家们对于光影结合的表现与重视。尤其在写实油画中, 光与影对于油画创作中构建画面及艺术家对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尤为重要。这是绘画者向欣赏者传达自己的意向、情感的重要表现之一。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产生了很多艺术家, 他们绘画的流派不同、风格不同, 对光的阐释也不同, 他们都充分运用了光影来展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西方绘画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梵高的作品。最初听到梵高的名字, 是因为他的那幅画《星空》。那幅画吸引我的地方是其独特的画法, 在色彩搭配方面, 画作运用了蓝色与黄色进行对比, 当时感叹互补色真的是绝配。在这幅作品中, 夜空的月光与阴暗的柏树, 形成了鲜明的明暗对比, 将光影绝妙地结合起来。作为后期印象主义的代表, 梵高将光线视为第一主题。与之持相同理念的印象主义鼻祖莫奈也用明快的色彩捕捉自然光线下的景色效果, 表现阳光或阴影下多变的颜色。他对光影独特的理解, 体现出他独特的风格。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睡莲》中感受到。在画面中, 水中的睡莲和水底的倒影, 使用了多种颜色来显示出变幻的光、影效果。模糊的物体轮廓线却加强了画面的光亮。莫奈是第一个把伦敦的雾画成红色的人, 其对世界的观察如此细致令人惊叹。如今笔者离开家乡身处异地再看到莫奈的画, 就想起自己故乡傍晚的火烧云也是如此。当下中国的好多城市由于大气污染, 恐怕很难见到傍晚的火烧云了。莫奈这个画家, 无意中还原了自然天空的本色, 感动了不少人。莫奈用他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对光影效果的独特表现, 使我们沉浸在光影交织的空间里, 令人不得不佩服, 莫奈用他的画笔留住了这绝妙瞬间的永恒。这是莫奈的作品给我带来的感受。

(二) 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光、影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想起光、影与建筑的结合, 首先令我想到的就是日本建筑家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提到光之教堂, 脑袋里首先出来的就是那个发着光的“十字”。这个教堂是安藤的成名作, 而“十字”就是这个教堂的代表。谁能想到, 这样简约的设计却营造了特殊而又绝妙的光影效果。

“光之教堂”在安藤的作品中是十分独特的。安藤以其抽象、肃然、静寂、纯粹、几何学的空间创造, 让人类精神找到了栖息之所。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 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 但它内部是极富宗教意义的空间, 呈现出一种静寂的美, 与日本枯山水庭园有着相同的气氛。而这个教堂的“神来之笔”正是墙壁上的“十字”。随着朝阳升起与夕阳西下, 光从外面照射进来投在混凝土的墙面上, 流动的光的色彩也会随之改变, 谁也摸不准每天在什么时候光一定投影在墙上的某个位置。光是自然的投影仪。在这个灰色调的教堂里, 给人神圣、光明、希望或者种种联想, 以及种种的视觉感受的正是这位自然的“艺术家”——光与影。安藤忠雄正是因为善于利用光影的结合, 使原本简单的作品显得熠熠生辉。

光影作为设计的一大要素, 一直以来都受到设计师的青睐, 其中就包括罗马万神庙, 神庙穹顶照射进来的光让人印象深刻。似乎也正是这道光给了安藤忠雄以创作灵感。教堂设计几乎都有个共同点, 就是善于将大自然的光与影结合, 从而烘托出教堂里神秘、神圣的宗教氛围。建筑不仅通过光影显示形与色, 而且, 人在欣赏和感触它的同时, 也因心理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我们的视觉、知觉等也都随之变化。正是光与影的变幻莫测, 让人们体察到诸如庄严、神秘、轻快、奇幻等不同的心理、空间情感。

而艺术是相通的, 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建筑、空间、雕塑、花灯等半透明化的物体结合又衍生出了美妙的艺术品——冰雕。白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 与周围的环境相辅相成, 我们看到它是晶莹剔透的。而夜晚, 冰雕里的彩灯亮起, 与周围的物体交相辉映, 它的外形还是那个外形, 却给人一种不同的视觉感受。置身其中, 犹如身处美妙的童话世界, 可以说白天的冰雕是安静、静谧的, 夜晚却活了起来。可见, 同样的物体, 由于光源不同, 自然光、人造光, 显示出的效果具有天壤之别。光、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 艺术家可以用它产生无限的创造力, 衍生出无限的艺术品, 给人以无限的视觉效果, 令我们身在地球这片土地上, 却能体验到天上人间般的感受。

(三) 光与影在摄影中的运用

“世界上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摄影师可以将人们司空见惯的风景、人物拍摄成美丽的画面, 这取决于其对光、影的运用。光影对于摄影师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光就相当于摄影师的一支画笔, 影子就决定构图。有了光才有了被创作的艺术形象;而有了影子, 就被赋予一层外衣。同一景物每个摄影师拍出来的也不一样, 这有大自然的光不同的因素, 也有为了更完美, 人为地改变了光的原因。摄影师本身的心情、画面的曝光度与拍摄的角度不同也会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因为光的不同, 作品呈现出的情感也就有所不同, 可能是孤独、寂静, 也可能是清新、温柔, 或者是热情、欢乐。

四、结语

光作为人类不能缺少的视觉造型手段, 对艺术创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光影的艺术作品是单调的、没有灵性的。光能更好地提升艺术作品的美感、艺术性, 表达作者的内心。艺术源于生活, 光却赋予了艺术作品以翅膀。有了光影, 便使源于生活的艺术又高于生活。

光影是舞者, 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出绝妙的舞蹈;光影是画笔, 在空白的纸上绘画出经典的传世之作;光影是科学家、是发明家、是诗人、是音乐家。它赋予了万物生灵, 使我们看到万物, 思考万物, 令我们用它创作出更多姿多彩、美妙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秦亚平, 胡浪滨.光的语言——浅析光的艺术魅力及文化价值[J].设计, 2013, (06) :80-81.

[2]徐肖锋.用幻觉表现真实[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 2007.

[3]卓凡.平面化绘画中的光与影[J].福建艺术, 2002, (04) :12-15.

[4]施兴良.感悟光与影的乐趣——我的摄影艺术之路[J].南方文坛, 2009, (S1) :28-29.

2.光影在建筑空间中的运用 篇二

光在建筑空间中的作用

1.光与建筑空间的联系

建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快速发展,建筑的类别和属性的综合性设计也逐渐提高。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光环境的产生和发展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也各不相同。建筑空间如何能借助光影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变化所投射在建筑物体上使之交相辉映出更多的视觉体验是每一个设计师都在努力探究的问题。光会随着时间的不停运动在建筑空间中表现出不同的建筑形态,使得光与建筑形态产生明暗的对比感和层次感。应用光的这些物理属性,就可以依据光照射在建筑上生成的影进行组合的创造。光影是表达建筑空间的一个主要元素,它可以对空间的材质、纹理、色彩、形体构造等进行再设计再升华。

2.光影与明暗的运用

光和影本只是自然界中最普通的一种自然现象,太阳光照射在建筑的物体上就产生了光和影。有光就有影。影是随着光的角度不断变化而移动的。建筑空间是由建筑本身的结构体系围合出来的封闭环境,从某个程度上来说,它限定了人的物理心理。而光恰好是人精神心理活动引导者。光和影的运用会对人的视觉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在话剧的舞台上,所有假定的空间中,都是利用光和影的物理属性模拟一个较为真实的环境空间来暗示演员的心理情境,给人一种真实的心里感觉,仿佛自己身在其中一样。有光才会有影,光与影是相依偎存在的,光影的明暗对比构成了建筑空间的独有形态。利用阴影可以把建筑的物体衬托出来,运用阴影的明暗对比也可以把空间的层次感突出出来。

光线的艺术表达成分

1.光线与材质的联系

建筑空间的艺术氛围是由墙和空间,光和影表现出来的。建筑空间只有通过光和影,才能成为艺术。光让建筑的轮廓更清晰,影让建筑的阴影更有深度。光影在建筑空间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照明、表现空间材质的属性特点。光影形成的光线可以对建筑空间的材质属性起到强化和突出的作用。光影形成的光线能改变构成建筑空间的材质纹理。比如,粗糙的毛石、光滑的玻璃、不同年轮的木质等都可以通过光不同时间的照射生成的影来表现材质肌理的不变化。

2.光线对人心理的作用

当建筑的表面材质是金属板时,光照射在金属板上反射出的光使得建筑物与众不同。因为金属板对光的反映是很敏感的,它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并对周围的建筑环境直接产生折射。日本安藤忠雄设计的“光的教堂”和“水的教堂”,光的教堂是建在一个幽静的住宅区内,布局是由原来木构建筑形式以及与阳光之间的关系决定的。一个能容下3个直径5.9米球体的长方体,一道斜墙以25度角插入墙内,墙高度低于建筑18厘米,并形成了一个空间及一个入口。教堂的入口是沿着斜墙,通过墙上一个1.6米宽5米高的开口,一个转向面对教堂前面的入口,当人们往前走时,地面向台阶降下来,一堵有十字形开口的墙就在面前。当光照进来时就形成了光的十字架,它随太阳的移动而移动。教堂室内采用光强烈的明暗对比来突出强调光的折射效果,光线穿过 “十”字洞口时,营造出光与影的猛烈碰撞。教堂的内部昏暗又深沉,但祭坛上面的十字光带是最醒目动人的。因为光只有被照射在黑色的背景上才能展示出它最与众不同的效果。“水的教堂”的整体建筑设计好似一个被光环怀抱着的世界,光的微妙对比给这建筑的空间变化增添了庄严和肃穆的氛围。建筑空间中通过巧妙地运用光与影形成的光线完美的营造出建筑空间的主题氛围,把设计师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光与影形成的光线强弱突出设计的宗旨,以至能达到强化空间精神主题的作用。

结语

光影在建筑的构建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是其他视觉因素不能取而代之的。 “什么是光与影—阴影就是缺少它们总是与物体相随,总是相辅而行。”如果没有光影,建筑表面以及内部空间就都被黑暗笼罩。光影赋予建筑空间新的生命。当建筑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建筑会因太阳不同时间的角度和不同时间的颜色变换产生不同的阴影和明暗的对比,这对于庞大的建筑物体的明暗是十分显明的。光影既有塑造建筑表面的作用和丰富建筑表面的表情的作用,光影哼使建筑空间更有层次感。光影与建筑空间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光影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建筑的形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都是有其独特的灵魂的。就像光影的捕捉器是建筑、光影的捕捉者是建筑师一样。建筑师在设计中将光影本身具有的独特特性运用在建筑中,使光影增加建筑的内涵。光影对于建筑空间在造型上的表现与环境氛围的营造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3.试述工会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作用 篇三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会有的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有的由进步人士领导,也有的由改良主义者领导或控制,除少数由资本家操纵的黄色工会外,绝大多数工会都能以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代表和维护工人群众的利益。通过内部协调、互相帮助,解决工人内部的竞争,以集体谈判、罢工等形式同资本家对抗,争取和维护工人的利益,改善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争得工人群众的社会政治利益。

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四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新《工会法》遵照宪法的基本原则,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了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和时代特点。新《工会法》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工会法》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级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负有组织和教育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发挥主人翁作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动和组织职工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组织职工参加企业事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等等职责;其贯穿工会组织参与改革开放的基本精神,规定了工会组织在改革开放听地位、作用和职责,为工会进一步支持改革,组织和动员职工投身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新《工会法》以基本法的形式,系统规定了工会的各项权利,包括集会的权利,参政议玫的权利,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等等,规定了这些权利实现的途径及形式,使工人阶级各项权利的实现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法律保证,使社会主义民主有了更丰富、更充实的内容,使得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这些规定都进一步突出和强调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进一步保障了工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有助于调动和保护职工群众的积极性,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那么如何更好的促进工会在劳动关系处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下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发挥参与和促进作用。职代会是工会和职工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和渠道。通过完善职代会制度,强化职代会职能,推进落实有关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审议、决定的职权,把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发挥创新和激励作用。企业是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共同体,劳动关系要围绕经济效益共创、发展成果共享这一目标形成合力,在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上展示作为。三是发挥监督和维护作用。监督职能是工会职能的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讲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具体形式。工会组织通过完善监督机制,深入推进厂务公开,使职工及时了解企业改革发展、内部管理、职工晋级奖惩等情况,扩大知情权,增加透明度,实现劳动关系双方信息对称,同时监督企业重大决策及劳动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确保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过程更加透明有效。

工会组织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牢固树立‘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不断提高维权

4.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四

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即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也就是说公共关系既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组织,是代表一种目的、利益和任务的一个团体,它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益和任务而进行相互交流的对象,它是公共关系的客体;传播沟通是一个组织与公众或另一个组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一种媒介,它是公共关系的手段。

【关键词】:公共关系 组织 公众 传播沟通 【正 文】: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它的产生至今不过几十年时间,但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传播和运用,显示出了它独特的功能。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公共关系也随之引进,当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关系”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1807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国会演说。公共关系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P.R.)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简称 “公关”。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公共关系是公开的、公众的,而不是秘密的、少数人的公共关系;二是公共关系研究的不是一种关系,二是多种关系。英国公共关系学会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在组织和它的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持相互了解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持续过程。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的一系列公共活动。它既可以是一种状态,又可以是一种活动,还可以是一种学说,更可以是一种观念和职业。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组成公共关系的三个要素: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沟通,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可以说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对象或客体,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媒介手段。

一、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社会组织可以简称组织,在公共关系学中,组织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组织,它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履行一定职能而组成的利益和任务的一个社会机构或社会团体。公共关系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组织引起、运用和操作的,因此,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机构和公共关系人员在内,便构成了公共关系的主体。

二、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所谓公众,即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任何一个组织都处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也就是组织所面临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各类内外部公众。公共关系的重要职能就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给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最佳的社会公共关系环境,使自己适应于环境,也使环境适用于自己。公共关系的根本目标,就是努力使组织与其各种社会公众达到相互适应、相互合作。公众既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根据地,也是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唯一工作对象,因此,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三、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的媒介或手段。

传播沟通是人类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分享。从总体来讲,公共关系的一切活动都是传播活动,主要有四个层面的作用,一是交流信息,二是传送感情,三是影响公众态度,四是引发公众行为。在公共关系中,它不仅是通过传播媒介的大众传播,而是更多的人际传播;不仅是信息传播,而且更多的是指信息沟通、感情传送和形象传播。因此,传播沟通起着媒介或手段的作用。

5.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五

1. 光影的形成

光影由自然采光和人工光源两部分组成, 自然采光是集万物的灵气, 通过玻璃、窗帘、窗格等经折射或漫射, 使室内更温馨、明亮。但由于现在的建筑空间问题, 没有足够的自然采光, 因此就需要人工照明来弥补, 灯光是营造空间气氛的魔术师, 对所照射物体产生特有的表现力。

1.1 自然光

自然光在室内设计中相对重要, 一个优良的空间设计需要满足一定的日光照度的要求。同时自然光源在某一时间段照射于不同的材料媒介或形体时所产生的折射及透射都会给室内空间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

1.2 人工光的补充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工光源的有效利用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接替自然光源创造出更多变化多彩的光照效果。人工光源较之天然光源更富层次与空间变化, 同时因为本身的特征可塑性也极强。但在室内设计的光源再造中如何设计出符合主次关系与空间关系的光影空间是现代设计的研究重点。

2. 光影的媒介

光投射到物体上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 离不开光影的媒介。影的形态取决于光的形式及物体的形状。不管是天然材料还是人工材质均有它们各自的属性, 灵活而恰如其分地使用它们, 可以使室内设计的光影效果锦上添花。天然材料与人工材料所体现的肌理语义是不尽相同的, 当光投射于某一材质媒介时所塑造出的空间形态则具有独特的空间魅力。

2.1 天然材料

光影的媒介中的天然材料是塑造光影效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然的竹材、原始的木材、石材等材料都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装饰材料。在光影空间环境的营造中设计师大多会借助这些天然材料的肌理效果, 通过光照的强弱关系营造出富有层次感的装饰空间。

2.2 人工材料

较之表面粗糙的未加工材料, 光滑的合成人工材料表现出了不同的触感及质感, 例如金属材料通过光的照射可以反射出变化多端的光晕效果, 同时光滑的表面对光线的折射效果也同样十分出色。而合成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 可以增加空间的广度及深度, 透过光线的照射半透明材质反应出的是虚幻的光照效果。

3. 光影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艺术魅力

光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通过光源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情绪。光是多样存在的特殊物质, 用光来控制空间甚至调和空间气氛, 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感观空间。了解光源的表现形态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分析现代室内空间中的光影空间光度空间、材质空间以及感观空间的艺术表现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1 光度空间

在处理室内空间的衔接与过渡中, 通常会利用光的明暗处理增加空间层次。光线较强的部位视感清楚, 弱的部位视感模糊, 与距离远近变化的视感相似, 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深度感和层次感, 为空间带来情调和浓郁氛围。

该方案设计中利用光影划分功能空间, 同时表现主题背景墙以及渲染氛围是这次设计的主要目的。当然也考虑到低碳环保的设计, 没有大型的花式吊灯, 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灯带设计, 并利用科学性的光影效果避免出现眩光的视觉干扰。利用自然材料的粗糙表面反射光源较为强烈的主体光源, 并利用倾斜的工作面减少受光面积, 使光源扩散、吸收, 减少亮度对比, 起到减弱眩光的作用。

3.2 材质空间

该方案中运用了多种介质表现光与影之间的联系, 木制的雕花窗格以及竹帘都是采用了天然的材料。例如客厅休息区运用了木制窗格作为人工光源的媒介, 当光投射到窗格上的时候其明暗的光影被洒落在地面、桌面或是其他家具上, 增添了室内的光影视觉效果, 营造出不同肌理效果的空间。雕花板是该设计中光影媒介的重点。冰裂纹式的镂空板经过射灯的照射, 其阴影散射在墙面上, 形成个性鲜明的电视墙面, 代替了传统的壁纸或是其他装饰性材料, 既简单又大方美观。

竹材的运用, 设计中采用镂空的竹编篮与不锈钢的台面形成鲜明的材质对比, 镂空的竹篮, 交错的肌理的纹样被光源投射到了餐厅的背景墙上, 营造出别样的视觉空间。

楼梯间的繁星点点, 也是利用了镂空合成板材达到的效果。巧妙地利用了半封闭式的楼梯间, 相对比较黑暗的一个环境。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已经很少能够看到满天的星星, 或许早已无效顾及, 但经过忙碌的一天, 回到家中, 还能够领略下大自然的恩惠, 相信是个不错的选择。

3.3 感观空间

在室内感观空间中通过利用人工光源的明暗色度的调节不同功能的空间领域, 这种区分和分割的限定比实体分割要便捷灵活得多, 更能体现光影空间的意象魅力。

例如在该套方案中, 主卧的光影表现。整体空间呈现暖色调光源, 但床下的冷色调光源强弱适度, 虽没有实体围合, 但仍然具有空间的围合性。同时利用玻璃的折射, 产生一种类似漂浮腾空的幻觉。主人在经过一整天的劳累, 可以很舒服的卧在床上, 一种超脱的感觉由下至上, 同时无形中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了区域性的环境氛围。

除此之外, 入户廊道采用了全自动人体红外线感应开关, 真正体现居室空间的智能化。此功能特点是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 当有人进入开关感应范围时, 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 开关自动接通负载。代替了传统的手动式开关, 方便用户一进门就不必去找开关, 随着脚步声, 光线就跟着过去, 体现了光电的智能化。光在场景化设计中表现了非同凡响的巨大作用, 突出场景在环境中的视觉地位, 通过特定光照方式 (如特定方向、特定区域的重点照明等) , 表达特定意境氛围。

总体来看, 光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照亮空间, 而是空间的情感表现, 它能点亮人们的生活, 提升空间的多样性以及传递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

结论

光在室内空间的利用与再造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装饰元素之一, 也是设计师可操纵元素中最具空间魅力的艺术形式。例如在光的设计中利用自然与人工材料的肌理效果使室内产生漫射环境, 光线柔和平静。又如将自然阳光引入室内的同时从感观空间进行考虑, 利用新的设计手法创造空间立体感及光影的对比效果, 这些都是任何装饰手法无法超越的。通过对光影空间的利用与再造的研究, 探索出现代室内设计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领域, 并由此获得更美好的空间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建余.浅谈室内光影构成艺术[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8) :226

[2]尹思谨.人、情、环境与现代室内设计[J].室内设计与装修, 1995 (3)

6.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关键词】复合结构材料;机械制造专业;应用;行业

前言

复合结构材料之所以能够如此迅猛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专业中在于高强度、大刚度、小质量等区别于其他材料的独特优势,也可以实现其他材料不能实现的相互之间的协调。根据复合结构材料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两种,,前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以及耐高温性,被称为功能型材料,其广泛适用于机械专业的各个零部件制造,各个部件的工作质量和工作寿命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后者即为结构型材料,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中,这种材料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总体质量,但同时可以增大其整体强度。

1. 复合结构材料在机械制造专业上的应用

1.1不锈钢复合钢板

这种复合性质的钢板是由多种合金元素构成,不同合金元素的组合导致了每种不锈钢复合钢板的性质也有着显著的差别;比如可以根据合金的组成制造耐腐蚀以及耐电化学腐蚀的钢板,这种钢板的耐久性在钢材里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另外,不锈钢复合板根据其使用要求以及加工工艺,可以采用先进的真空轧制,以此确保不同材料元素之间的很好结合。不锈钢复合板的导热能力也是具有良好的导热能力也是其他普通钢板不能比拟的,再加上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这种材料在易于焦化的设备亦或是易于腐蚀的设备中可以广泛应用。

1.2玻璃纤维复合结构材料

纤维和热固性树脂材料是机械工程领域常用的复合材料,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确实二者的结合。这两种材料完美复合得到的玻璃纤维拥有极高的强度,且其抗冲击性、腐蚀性较之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其又具有较小的密度及收缩性。而且这种材料还将之前两种材料的成型和韧性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基于上述的各种优点,玻璃纤维复合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诸如阀门、管道、容器等各种耐腐蚀、耐磨的零部件中。

1.3石墨碳纤维纤维复合结构材料

碳纤维石墨纤维复合结构材料是由石墨、树脂以及陶瓷中的两种或多种材料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其性能主要体现于良好的耐腐蚀性以及耐热性,除此之外,还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刚度以及较大的劲度,而且这种复合材料线膨胀系数相对较小且具有很好的自润滑性。碳纤维石墨纤维复合结构材料在机械制造专业中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或者比较精密的核工业机械中。

1.4晶须复合结构材料

晶须复合结构材料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复合结构材料,且其中的晶须为单晶,较之于其他普通的材料,这种复合结构材料不存在错位或空穴等质量问题,而且具有由于晶须材料本身的机械强度就比较高,其复合而成的复合结构材料的机械强度又得到了提升很强的机械强度。在实际的机械制造专业中,晶须复合结构材料一般广泛应用于涡轮叶片等领域。

1.5石棉纤维复合结构材料

这种材料主要是由树脂纤维复合而成,因此它除了具有树脂纤维本身的耐磨性以及绝缘性之外,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以及耐酸性能。这些性能决定了石棉纤维复合结构材料在各类绝缘、绝热设备以及对于封闭性要求较高的哥哥机械零部件中。

1.6塑料金属粒复合结构材料

金属粒塑料复合结构材料是指将不同比例的金属与塑料进行复合而得到的一种新型的复合结构材料,这种复合结构材料能够降低原材料本身的线膨胀系数,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其能够改善金属材料本身的导电性以及导热性能,这种材料在各种机械设备的轴承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1.7多层复合结构材料

顾名思义,多层复合结构材料是指各种材料不同层次的分层结合,其复合所用的材料一般为多孔性青铜、钢以及塑料分层的复合,这种材料根据不同材料的复合比例,可以体现不同程度的耐冲击性以及耐磨性。多层复合结构材料通常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以及机械专业的热片、轴承等耐磨件当中。

2. 复合结构材料在冲压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冲压模具在各种机械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机械制造专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冲压磨具在不同的机械设备中存在着具体的使用环境的差异,这也导致了各种冲压磨具的材料构成也大不相同。根据当前阶段我国机械设备中冲压模具的具体应用,可以将其组成材料划分成三种:第一种是拉伸模材料、第二种是冷挤压模材料,最后一种是冲裁模材料。

根据当前阶段的各种冲压模具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形势来看,钢材还是制造冲压模具的最主要的材料。例如,碳素工具钢虽然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且易于加工成型,但是这种材料淬透性以及硬度较差,一旦在进行热处理时通常都会发生较大的形变,而且此类钢的承载能力较低,因此不能应用于对塑性以及硬度有较高要求的机械部件中。另外,硬质合金钢虽然其淬透性较好,但其抗弯性能以及韧性较差,因此,此类钢材对于有强度和韧性要求的机械,便不可轻易使用。较之诸如此类的钢材,复合结构材料可以将各自的优异性能进行复合,在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长处的同时,消弱了各种材料较弱性质的使用,复合结构材料在冲压模具制造中可以承受各种冲击和摩擦,因而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结束语

复合结构材料是根据各种不同材料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使用情况并机械制造设备的使用要求,由不同材料重新复合组成的一种新型的复合结构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将各种材料的优势很好的结合,提高设备自身的强度、韧性以及耐久性、抗冲击性等各种机械性能,同时很好的消弱和避免了各种材料自身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各种材料的优势,而且,这种材料虽然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由于其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使用的灵活性,已经在机械设备、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设备等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我们坚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机械制造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复合结构材料也将会在我国的机械制造专业中扮演愈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安然 , 李大刚 . 改性分子筛 / 顺丁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5(01).

[2] 尹良舟 , 刘汇丰 , 王东伟 , 李言言 , 杨莉 . 界面改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5(01).

[3] 黄超 , 韩道荣 , 万冰峰 .T300/648复合材料湿热老化机理研究[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4] 午海霞 , 周国清 , 刘昌华 , 陈建光 . 壳聚糖 / 纳米淀粉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研究 [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02).

[5] 姜生 , 周祥 , 晏雄 . 含空气层 CPE/CZ 结构材料低频吸声性能研究 [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7.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七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前言:改进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伴随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展现了灿烂的前景。无论使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有利,能够给他们带来动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情景教学法,不但要创造适当的情景,还应该给学生提供情景讨论以及体验,才能促进学生将情景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1.情境的引入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应用中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合理的情境引入。老师首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来想象一个较为简单的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宜创设太过细节、复杂的情境,多留一些想象的空间给学生。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提问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随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例如小学语文课外中的古诗词,大多都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比如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虽然简单,却包含了很多的自然景物和动物,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出一个类似的情境,融入到这种环境和意境中来。情境的引入尽量做到简单而有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2.情境的分析

创设情境教学法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以便于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思想,因此情境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骤。老师在学生代入到相应的情境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然后将自己的想象和一些想法说出来,然后老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一个情境中能得到怎样的感受。同样以上面的那句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所创设的情境为例,学生很容易想象出一个安静的池塘,池塘里种着荷花,荷花还没有完全开放,上面却依旧有蜻蜓停留。学生从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就是进行情境分析的重点,老师通过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了解这样一幅美景的美丽宁静,学生在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中时,很容易感受到美丽、宁静、悠闲的感受,老师再对情境中的一些意象加以分析,就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境的回归

创设情境教学法只是一种帮助理解的手段,最终还是应该回归到课文中的内容来,但是通过一个情境创设并思考的过程,可以更加深入地进入到课文的思想内涵中。老师可以在学生通过情境创设已经有了相对正确的理解之后,再回到课文中学习具体的知识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刚才在情境创设中的想象和感受,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理解,并且加深印象,更加彻底地掌握知识要点和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1.挖掘生活情境

想象来源于生活,情境创设也不应该天马行空,而是应该根据一些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创设,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打电话》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平时打电话的场景或者父母打电话的场景,并进行比较区别,然后再学习教材内容,既能发现有相同的地方,也可以发现一些区别,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时应该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启发,才能更加顺利地创设情境。

2.利用多媒体工具加强视听感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一些情境很难创设,因为涉及到学生并不熟悉的内容,例如一些故事中涉及的历史背景,或者一些革命战争场面等,这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的优势来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视听体验进入情境,体会内涵和思想。通过播放一些简短的视频或者一些图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开启想象,正确地了解课文内容发生的背景信息,便于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加深情感的共鸣。

3.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教学情境

有的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光靠想象也难以理解一些细节,并且对于一些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就更加困难,这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教学情境。例如,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这样能够便于学生代入角色、理解感情;如果时间富裕还可以进行情境演绎,让学生通过类似话剧形式的角色扮演来一边体会课文场景,一边通过“亲身经历”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4.再创情境留问题,进一步引发孩子们的探究愿望

一节好的语文课,下课响起的铃声其实不意味着内容的终结,也许会是已经学到的知识的延续,也许会是新学习的起始。因而教学者有必要在课上“再设情境留下问题”,以有效地引发孩子们不停进行探索的愿望,对作品继续进行个性化解读,将语文有效地延续到生活当中,使得语文真正地变成生活当中的语文。

三、结束语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联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老师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和分析思考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也可以通过情境想象代入人物的感情,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体会,从而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同时,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5,(2):105-106.

[2]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159-159.

[3]宣英.语文情境教学法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30卷第3期.

[4]宋亚环.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8).

8.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八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手段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要素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对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分类, 国内外有不少版本, 不同的分类方式衍生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主要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引导法、启示法、实验法、提问法, 还有情境模拟法和项目导向法等, 其中, 讲授法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主体, 其余教学方法则被称为新式教学法或创新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可以独立体现, 也可以组合运用, 由此产生了更多的应用可能。对于不同的课程, 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的选择, 没有孰优孰劣, 应“以适用为据, 以效果为度”。

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 他们绝大多数来自农村, 文化基础较好, 学习相对主动, 思维灵活, 但缺少自信心, 对机械方面的知识缺少感性认识。要让他们较容易地接受本课程内容, 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会很理想, 因此, 教学活动的创新和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下面笔者就以其中的一节内容“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分类和判定方法”为例, 介绍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1. 问题引导启示法

在判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时, 许多同学想不通为什么要先判断“四杆机构是否满足杆长之和”条件, 再通过机架的位置或最短杆的状态来判定其基本类型。这时候用提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启发学生,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提问时, 需要先从简单的能直接从已知条件得出结论的问题开始, 再逐步过渡到相对复杂的需要逻辑推理的问题, 直至解决所有疑问。

首先, 引导学生从概念入手, 分析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定过程中, 决定性的要素是有无曲柄以及曲柄的数目。

然后, 启发学生的思维, 既然曲柄的存在决定了判定结果, 那么, 什么情况下才会有曲柄产生?也就是说,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 曲柄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最后, 通过曲柄的性质 (能绕其回转中心做整周转动) , 学生可以发现, 曲柄的存在是以能做整周回转的转动副 (即整转副) 为前提, 再加上一个状态性质 (整转副为固定铰链) 即可。那么, 问题就又转化为机构存在整转副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而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整转副的必要条件就是四杆的相对长度必需“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因此, 本来想不通的问题就通过这几个相互关联的提问解决了。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这个过程出奇地顺利, 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及时地对提问进行反馈, 但是都会有思考和推理的过程, 而且几乎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问问题和回答问题, 教师只是引导和启发, 完全体现出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2. 分组实验讨论法

考虑到本节内容中铰链四杆机构的三个基本类型虽然有共同的组成, 但是具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和特点, 对比性很强, 所以, 通过实验来获取相关数据, 对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应该会取得可喜的教学效果。笔者教学设计如下:

设计两个实验, 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一:每组发下长度为40mm、70 mm、90 mm、100mm且两端有孔的竹片、螺栓、螺母各一套, 让学生用螺栓、螺母将竹片连接, 并在连接点标好A、B、C、D。然后以不同的长度杆作为机架, 使其他杆作运动, 观察运动状态, 并做好记录。

实验二:每组发下长度为50 mm、60 mm、70 mm、100 mm且两端有孔的竹片各一套, 让学生用螺栓、螺母将竹片连接, 并在连接点标好A、B、C、D。然后以不同的长度杆作为机架, 使其他杆作运动, 观察运动状态, 并做好记录。

实验要求:找出有曲柄存在的一套竹片, 说明曲柄存在的组合情况, 并在实验中找出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根据记录内容 (以AB杆为机架是什么机构, BC杆为机架是什么机构, CD杆为机架是什么机构, 以DA杆为机架是什么机构) , 推论判断出三种基本类型的方法。

三总结

以实例为载体,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为手段, 以能力提高为目的, 突出了启发、引导、动手、实践、类比等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 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学生主动参与, 强调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他们也勤于动手, 乐于探究, 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种开放、热烈、活跃、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开发着自己的潜能, 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摘要:本文以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类型和判定为例, 介绍适用于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的几种常见的创新教学方法, 如小组合作实验分析讨论法和问题引导启示法等, 为创新教学法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活学活用抛砖引玉。

关键词:铰链四杆机构,分组实验法,问题引导启示法

参考文献

[1]隋明阳.机械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隋明阳.机械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陈作模.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陈作模.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梁崇高.平面连杆机构的计算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3]梁崇高.平面连杆机构的计算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4]郭应龙.机械动力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3[4]郭应龙.机械动力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3

9.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九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机械天平,计量检定

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 意味着对测量结果有效性的可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从传统上理解, 它是被测量真值所处范围的估计值。但是真值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 实际上往往是难以操作的或是未知量, 而可以具体操作的则是测量结果的变化。因此, 现代的测量不确定度被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 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利用它的表示来评定测量水平或质量, 对计量检定来说影响甚大, 具有现实的和重要的意义。在机械天平计量检定中, 检定结果是否准确可靠, 与所用计量标准器是否准确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否合理密切相关。

1 机械天平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1 测量方法

依据JJG98-2006《机械天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采用标准砝码直接来测量天平的示值, 可得标准砝码与天平实际值之差, 通过计算, 即得天平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数据受那些因素影响, 通过公式即数学模型分析出构成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由规程给出机械天平示值变动性计算公式。本次评定以分度值为0.1mg, 最大秤量为200g的TG328B天平最大秤量点为例。

机械天平 (普通标尺天平) 的检定标尺分度值及其误差、横梁不等臂性误差和示值重复性的计算公式 (以毫克为单位) 如下。

空秤与全称量时左盘上测得的分度值之差:Δe10p=|e01-eP1|

空秤与全称量右时盘上测得的分度值之差:Δe20p=|e02-eP2|

空秤时分别在左右时盘上测得的分度值之差:Δe012=|e01-e02|

全称量时分别在左右时盘上测得的分度值之差:Δep12=|ep1-ep2|

天平的横梁不等臂性误差计算公式 (以分度为单位) :

标尺分度值误差:空载全载

1.2 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依据计量检定规程分析, 输入量引起标准不确定度的来源, 主要是:标准器误差不确定度, 天平的误差不确定度, 读数及操作误差的不确定度, 温度变化误差的不确定度。

1.2.1 标准器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u1的评定

根据JJG98-2006《机械天平》计量检定规程中给出的二等标准砝码200g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0.6mg, 包含因子k=3, 标准不确定度自由度为V1=5

1.2.2 天平误差不确定度u2的评定

天平示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天平示值变动性, 即天平测量重复性, 根据规程可知:u2=0。自由度为V2=50

1.2.3 读数误差不确定度u3评定

对于指示装置分辨率为δx的标准装置, 其标准不确定度为:0.29δx, 天平检定装置的最小分辨率一般为标牌最小分度值的1/10, 而天平误差不确定度为0.1mg, 所以读数误差的不确定度:

u3=0.29× (0.1/10) =0.003 (mg) 自由度为V3=50

1.2.4 温度变化误差的不确定度u4评定

根据规程规定温度影响天平示值的不确定度为:

u4≤0.1mg, 自由度为V4=50

1.2.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1.2.6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置信概率p=95%, 按有效自由度Veff=100查t分布表得到:Kp=1.984, 扩展不确定度为:u95=1.9×0.24=0.48 (mg)

1.2.7 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

天平检定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95=0.48mg Veff=100

2 测量不确定度在TG328B机械天平计量检定中的应用

选取一台分度值为0.1mg最大秤量为200g的TG328B天平, 在标准正常的工作条件下, 用装置检定出一组数据, 再由另一计量检定站用标准装置检定出一组数据, 其比对结果如下: (如表1)

比对结果最大差值为空载变动性0.1mg, 根据公式:

3 结语

在机械天平计量检定中, 只是个试例, 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无论是由测量结果给出的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还是表征被测量的真值所处范围的评定, 此装置的不确定度得到验证。更广泛地讲, 在建立计量标准的时候, 或者确定某一确定物质的量, 使用测量不确定度, 第一是把好自己的门, 第二是当好门神。对不确定度的追求变成确定的现实。

参考文献

[1]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1999.

[2]JJG 98-2006.机械天平[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10.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

关键词:光影;风景园林;艺术性表达

引言:人们都生活在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之中,光影包围着我们的日常各种生产生活中。光影是自然界中一种很美丽的现象,它被普遍的运用到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尤其是在风景园林中展现了很珍贵的艺术价值。

一、设计光影效果的作用

在设计风景园林艺术性时,应用光影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设计手段在营造方式上,在空间的颜色变化、形式的转变以及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约束,但若是在设计中加入了光影效果,就会为风景园林的建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在空间设计方向上,光影是通过不同材质在颜色上的差异性表达来产生各种艺术效果,它为园林设计建设者提供了更加多样的设计思想。在照明方式上,通过运用各种手段来改变光亮度、色彩以及光源运动频率等内容,从而在变化的方式上产生各种光怪陆离的效果。光影的设计最主要的就是运用光线来实现各种艺术效果的,而且还可以用来照明,再加上同各种材质的相互结合,从而创造出优美的艺术效果表达方式。

二、光影和风景园林在艺术上的关系

运用光影效果可以为园林设计建设提供更多的艺术表达方式。光影和风景园林的各种构成要素都具有着紧密的艺术联系,光影的不断变化可以引起园林构成元素的外观及特点的变化,通过这样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从而让这些元素都能进行多元化的艺术性表达。在园林的这些构成元素中,建筑是其中最有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组成元素,建筑外观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的要求光影的艺术效果。在光与影不断变换的背景下,建筑才能展现出应有的外形,进而展现出建筑特别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具观赏性。此外,还要注意运用风景园林中的水元素,水元素是园林景观的灵魂所在,设计师经常会通过水来制造景观。其本质就是运用水所形成的光影变化来建设相关的景观,从而展示出风景园林的艺术特点。因此,光影的应用和风景园林的艺术性表达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值得所有的设计师们去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三、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方式

1、空间上的艺术性。光影可以对人类的视觉产生相应的影响,设计师一般就会利用这点在设计风景园林时运用光影来构建园林的空间。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去了解界定的空间范围一般都难免会受到光影变化的影响,就会错认为是实际的真实元素产生的多样视觉效果。在一定的空间之内,多种光影就会构成一些共同之处以及视觉上的差异,从而让人们产生一些领域的感觉。如果直接运用光影构成去把空间来分割,就有助于带给相应的视觉印象,还能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暗示。在只是直接的使用光影以外,还可以运用光影与实体要素互相融合的方式来构建风景园林空间,如此能够使园林空间比较的柔和,这样在人们观赏园林景观时就能怀着非常愉悦的心情去尽情欣赏。运用光影的变化来掌控真实生活的元素,从实质上就是通过控制光的各种变化形式,来使光影和实体上的元素拥有共同的作用。例如,利用光可以投射的特点把不同的空间进行整合,从而达到空间的互相渗透和统一。如果想展现风景园林的艺术性,可以在不同的空间之中引进同样的光,从而使园林观赏者的视觉能够有个过渡的过程,进而欣赏时可以产生一致性和连续性。另外,利用光影的效果还可以去突出园林空间的视觉重点,通过光影的对比让人们能够找到景观的主要方面,并且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感受。

2、实体上的艺术性。在表达风景园林的实体艺术过程中,可以借鉴光影在展现物体的外形、色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如果能够把光影巧妙的运用到其中,就能充分呈现出物体精彩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具魅力。风景园林的承接面、投射物以及光源是三种主要的构成部分,这些将会影响空间里的光影表现,而且他们还能相互转化。因此设计师可以利用这种光源与实体构成部分之间的的关系去表达光影的艺术,通过改变构成要素的材质或者颜色等来呈现丰富的光影效果。园林空间的设计者经常会利用光影来进行一些艺术方面的设计,从而突出某种景观的重要地位。例如,在对湖边景色进行规划时,这样的地方应该是人们用来休息和纳凉的,若是没有湖水和山峰的相互衬托,湖边景观的功能也就不能实现了,而且也无法呈现该景观的优雅效果。所以,园林设计者们通常会把湖水的光影同周围的亭台、桌椅、树木等实物紧密融合到一起,通过光影的不断变化来映衬出其他实际物体的外形以及功能等。

3、主题上的艺术性。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利用园林内各部分的相互映衬来呈现别样的景色,通过建造相应的氛围来表达设计主题的艺术特征。如果运用光影的手段,就能很好的呈现各种景观的内涵,让观赏者有一种超离于现实景色之外的感觉。目前的设计方式有很多,可以主要利用影来营造出安静或深沉和神秘的意境;还可以主要利用光来营造兴奋、恢弘和温馨的氛围。在最开始,光影只是以自然的形式与风景园林发生联系的,用来体现园林所在的区域,使其能够与其他的建筑明确区分。

结语:综上所述,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和建设中如果能够把光影完美的融合其中,非常有助于景观的空间、实体和主题等艺术形式的充分展现。所以,园林设计师要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光影技术,充分发挥光影在艺术性表达的优势,推动风景园林的建设能够更精湛、更具观赏性。

參考文献

[1]王源,孔仿宇.光影在风景园林中的艺术性表达[J].现代园艺,2014年第24期116-118页.

[2]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3]戈晓宇.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4]刘红梅,李小杰.探析自然光影在园林景观中的艺术表达[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年第8期

[5]张淼.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11.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光影流动,农村住宅,天井空间

一、“光影流动”的概念定位

1. 关于“光”与“影”

光影是普遍存在的, 以自然中的型为媒介。光给环境以轮廓, 影给环境以深度, 影随光线角度、方向、强弱变化而变化, 有光与形态存在即会有影, “一片水光飞入户, 千竿竹影乱蹬墙”。光与影的结合为营造诗意空间起到了烘托与推动, 也影响和体现人们对建筑与自然的认识与感触, 是联系人、建筑、自然并使之融为一体的重要催化剂。[3]光影作为可持续的资源, 已逐渐成为各类空间营造中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

2. 关于“流动”——时间维度上的意境流动

20世纪相对论的出现, 在原有的静止的三度空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素, 光线为三维的空间引入第四维——时间, 这就这意味着建筑不再是“凝固”的音乐。于是, 人们开始用连续的运动的视点来欣赏和体验空间, 并发展出“有机建筑”、“流动空间”等设计思想。光静默地游走在形体的转折之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季节的更替, 光影呈现出时间维度上的丰富变化, 空间的形象也随之改变, 从晨曦到黄昏再至夜晚, 日起日落, 空间的美通过光影变幻体现得淋漓尽致, 充满了自然的诗情画意, 空间在光线的移动中而佳景辈出, 人们正是在这样不断变化的形和影中感受光带给我们艺术性的空间氛围。[5]光影赋予空间灵魂, 通过自然光影的出色运用能使空间“流动”起来, 让空间获得生命, 营造光影融合的动态的诗意空间, 创造与自然融合的有机体。光影流动的实质是由时间变换带来的一种意境的流动。

二、农村住宅中天井空间“光影流动”的设计分析

1. 农村住宅中的诗意空间

在东方, 光不具有单独的象征意义, 而是隐没在自然中, 以一种和平的人性化的方式介入建筑中, 光并不充当着主角, 但是, 光喧嚷空间, 给空间增加情趣。中国的设计一向注重精神和意境, 内在而含蓄, 讲究“以形写神”、“气韵生动”, 在传统崇尚诗歌的社会里, 天井空间充满了诗歌的意境, 而在农村住宅中, 大部分依旧保留了带有传统特征的空间形态——天井, 追寻这种诗意的居住空间是现代住居回归传统的核心。

2. 天井空间的光影流动设计的探索

由于光的介入, 影不断地出现、模糊、消失, 在疏密、明暗上变化丰富, 与实体的景物构成虚实的对比。“虚”与“实”产生的光影变化, 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 光以不同方式透过建筑外墙, 进入内部空间, 塑造空间氛围, 形成各种虚空间, 增加建筑内空间层次感, 随着时间的变化, 天井空间内投影在不断变化移动, 使静态空间成为动态空间, 以此产生循环变化的意境流动。

3.“文化符号”产生的虚实相映的光影流动

在天井这样一种内外交融的灰空间中, 文化符号与光影之间, 虚实交映, 别有情趣。在天井的四周, 围合面往往是整个建筑装饰的重点, 在天光的照映下, 飞檐、翘角、瓦当等建筑构配件与其投影及天空交织出一幅幅恬然、祥和的画面, 起到良好的渲染气氛的作用, 使人油然产生一种符合东方文化的精神意境。其中檐口、屋脊、门窗均采用细致的工艺装饰, 层次分明, 门窗则是引入光到建筑空间内部的重要构件, 光透过门窗投下的阴影所形成的虚空间, 起到了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通过雕花的窗棂及有一定漫射效果的玻璃和窗纸, 让进入建筑内空间的光和景致变得模糊而宁静, 它们一方面沟通着建筑内外空间, 另一方面又起到增加空间的朦胧感的作用。在时间不停地变换中, 这些存在于天井空间中的文化符号在光影的带动下, 产生了流动的意境之美。

天井作为组织空间的枢纽, 可以将自然景色引入到建筑空间中, 从而带来空间的虚实变化。在天井中种上植物, 让狭小的天井充满了绿意, 光线照射到植物上形成影, 当影投射到粉墙随风摇曳, 便形成了动态画面, 与此同时, 四周的回廊又将绿色引入厅堂, 给人以小见大的感觉。随着一天不同时段光影的变化, 整个天井空间形成一种诗意的流动。

通过对光影的变化进行处理, 可以强化建筑空间序列层次, 序列渐进的变化会使光线忽明忽暗, 相互渗透。以不同的光线方向、强弱等来丰富光线的层次, 形成一系列明暗迥异的光空间, 与其参观的动线相结合, 创造出光的空间序列, 让居住者可以在一天中体会到空间的韵律, 进而引发情感上的变化。移步于天井之中, 通向天井的巷道通常比较幽暗, 较暗的光线可起到收缩空间的作用, 光给幽暗空间带来了一份宁和。而朝向天空的天井空间却显得异常明亮, 阳光倾泻而下, 细腻而幽静。而天井周围的回廊空间, 则可以有效地阻止阳光对室内的照射, 形成了一条荫凉的由室内到室外的过渡空间, 使建筑空间有序的延伸到了自然之中。不仅创造了舒适的物理环境, 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人们精神上的共鸣。随着时间的变化, 不同的序列方式可以让空间光线富于变化, 明暗相间, 虚实相生, 创造出空间的流动之美。

4. 农村住宅中光影流动设计的创新点

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 采光不足一直是一个重点面临的问题, 直到天井空间的出现,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建筑光线不足的缺陷, 然而, 光这一独具魅力的自然元素, 在农村建筑的运用也仅仅只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随着社会化进程的提升, 人们对光需求已远远超越于物质, 而是上升到一种文化的、精神的追求。由于光可以限定空间、改变空间的明暗、氛围, 故在农村住宅的天井空间的设计中, 光是一个重要元素, 没有光的参与, 空间将无法在此达到一个高潮。光的进入其实是其自身在空间中的表演, 这种表演将沉寂单调的空间作了丰富的划分, 让有限的空间蕴含无限的意境。空间的本身是没有变化的, 是光的“舞蹈”使它灵动起来, 最终形成了一个属于光的流动的空间。光的介入使相对静止的建筑变得生动、跳跃起来, 在空间中奏响一曲“流动”的乐章。

结论

光作为最能创造空间、丰富建筑造型、提供视觉刺激的建筑设计元素, 它与建筑的结合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假如我们花一些时间身处其中, 便能感受到光所赋予建筑的灵性。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 光影变化与夸张的效果给建筑空间带来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神力量。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光是人们感知和体验建筑空间丰富过程中重要介质, 光使建筑空间变得活跃生动, 富于生命力, 它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塑造空间和诠释空间。因此, 不单单只有在城市住宅、商业空间、休闲空间等空间的设计中需要凸显光影的有效价值, 光影的有效运用在农村住宅的设计中也同样重要。而对于光影的设计, 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一种静态形式, 通过时间维度上的不停更变, 动态的光影形式更凸显它循环的迷人的意境, 在农村住宅充满诗意的天井空间中, 光影流动亦创造了人、自然和空间的一种共鸣。希望通过本课题的设计研究, 引起更多人关注农村住宅中的光影流动设计, 为光影的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找到光影流动设计的新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光、空间与形式[J].建筑学报, 2000.2

[2]李文, 陈丽媛.光影在苏州园林空间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 2011.1

[3]邓寄豫, 曹麻茹.光影舞曲[J].中外建筑, 2009.6

[4]杨铭.重拾空间的生命——从教堂建筑中解读现代建筑设计中光的运用[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张富城.探讨光在建筑设计与空间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与生活, 2010.17

12.试述光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水工环;勘测;技術;应用

1.我国水工环地质勘测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全球地理环境的不断变化,水工环地质勘测对于我们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各相关部门也不断认识到我们在地质勘测工作上的各种不足,对于水工环地质勘测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再加上国家不断推行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地质勘测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艰巨。各国对于水工环地质勘测的部署和研究方向逐步上升到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深入的空间。勘测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重心也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大变革,发展的趋势也与目前的人类生存大环境的更为贴近。

1.1工作内容的扩展

由以前的单纯的寻找地质矿物资源为主要调查内容转变为全面促进自然与人类经济相协调的复合型生态系统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战略系统。这一工作内容着重于解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对于环境的影响的大目标上,更加重视了人类、经济、资源和环境这四大方面的全面协调,加强了对于灾害监测、资源信息和数据动态管理这些方面的研究。

1.2研究趋势的变化

随着全球各发达国家都先后对于地质勘测活动研究的加强,环境地质成为了地质学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一支。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这三大地质勘测工作不断打破各自传统的界限,相互交叉与融合,并逐步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水工环一体化研究促使地质研究摆脱了传统的独立勘测整合分析的旧思路,拓宽了地质学研究的服务领域,增强了其对于人类的服务功能,使地质信息更为全面系统和科学。

1.3工作重心的转移

由于我国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执行贯彻,以往的水工环勘测工作主要的工作重心就是服务于找矿事业。伴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不断枯竭和不正确开矿对于生态环境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我国政府逐步认识到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重心应当进行转移,应当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把地质勘测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

2.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应用范围

2.1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城市化处于了一个飞速发展和不断扩大的社会成长主流。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经济蓬勃的标志。但城市化中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和城市建设活动及经济活动的过于频繁,所带来的对于环境资源的破坏的十分巨大,城市环境资源问题逐步成为了地质勘测工作的主要应用范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及规划过程中的地质勘察评价工作成为了一项重大的任务。特别是其中的城市生态环境污染与监测、土地合理利用与规划、生活建设垃圾填埋地区地质调查、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等工作成为了我国目前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2.2生态系统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加剧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变化,生态系统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步变的不容忽视,其中所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例如地球生物化学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地区生态系统与地方病研究、环境水文与人体健康研究、农业活动生态地质研究等问题不断的出现和变化,使生态系统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步变成了我国目前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2.3地质学研究的发展

新世纪全球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全新趋势就是各学科间的界限不断的模糊和打破,出现了研究内容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代表着新思维和新研究方向的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地质学研究也不断的与生态学研究相互渗透,体现出了这种综合性、跨学科、系统化的全新研究格局。地质生态学以生态-水-土这三个子系统所组合而成的地质生态系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于其存在的形式、使用的状态、形成的过程和演化的规律和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于人类生存和经济活动的作用和制约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动态研究。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将地质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学科进行研究,但这种代表这全新思维,迎合自然地质环境大发展的新方向以及逐步成为了地质勘测工作中的主要应用研究新热点。

3.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的技术应用

3.1 GPS技术

GPS技术即GPS卫星定位技术,基本工作原理是将传统的地上无线信号发射台转移到地球外部的人造卫星上,通过卫星群组合成一个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无线电信号的测距交汇原理为依据,通过三个以上的地面控制台便可交汇出卫星的具体位置。同样,利用三颗以上的人造卫星的空间方位也可精确测绘出地面用户接收器所在的位置。具体的应用方法是:工作人员运用GPS接收器在同一时间点同时接收三颗以上的人造卫星所发射的无线信号,测量从接收器天线中心到各人造卫星的距离,并测绘出那一时间点上各GPS卫星的详细空间坐标,利用信号交汇的节点测绘出接收器的空间位置。运用GPS技术也可实施动态测量,其基本工作方法为:选取一个地点为基准站点,在基准站点上架设一部GPS接收器,对接收器上所有可接收的卫星信号进行不间断观测,同时将观测数据信息通过无线电设备实时传输到中央观测站。观测站上通过接收的基准站发送的数据信息和转换参数信息,进行GPS相对定位,解算出基准站上的基线向量和WGS-84坐标。然后应用预设WGS-84坐标系通过转换参数,得到地方坐标系上坐标信息,最终工作人员便能精确的测绘出基准站的三维坐标和精度。

3.2 RTK技术

RTK技术是基于差分GPS技术之上的,差分GPS是指相位差分、伪距差分和位置差分这三类差分。这三类差分的共同点为都是运用基准站上发送的改正数,再通过流动监测站上进行接收和对监测结果进行不断改正,从而获得精度更高的定位结果。而RTK技术运用的正是其中的相位差分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接收器,同时在流动监测站上安置多台接收器。让基准台和流动监测站上同时对相同卫星信号进行接收。接收后对比基准站接收信息和已知位置信息,从而得到GPS相位差分的改正数,将得到的改正数发送到流动监测站,流动监测站便能通过改正数对定位结果进行改正,并最终获得更精确的实时位置。由于流动站可以处于连续运动状态,该技术也实现了GPS数据由单点采集到连续采集的过渡,将GPS技术的在地质勘测工作中的运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4.结语

所以,为了我国地质勘测事业能够健康发展,水工环地质勘测过程中运用高科技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减少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威胁,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更能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是,这些新科技在实际运用中也面临这各种各样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问题还不能完全解决。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还是要不断创新,不断钻研,努力创造新技术,使我国的地质勘测工作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学超.试论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技术应用效果[J].世界家苑,2011(03).

[2]吕会敏.水工环地质在勘测工作中的技术应用情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

[3]陶忠平,王建林,米健,等.TRT6000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8).

上一篇:成立旅行社所需文件介绍下一篇:送女友的感恩节祝福语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