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追寻你优秀作文

2024-09-16

穿越千年追寻你优秀作文(8篇)

1.穿越千年追寻你优秀作文 篇一

他,满腹才华,却仕途坎坷;他,心怀豪情,却壮志难酬,于是,只有把那一腔热血寄予文字。

出生牛犊不怕虎,和其他青年一样,来到这大千世界,一切都是那般美好,于是,登上了那万山高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唱出了他的壮志,一颗赤血丹心是为国、为社稷、为天下,何等霸气,何等不羁与洒脱,让人钦佩。令我折服!

然而,人生的道路不总是平坦的,会有坎坷,亦会有磨难。

人到中年,看遍官场的黑暗,闻厌那满身的铜臭,于是他的双眸开始转向那处于水深火热的黎民百姓身上,官场之中,莺歌燕舞,酒池肉林,回鹘,挥霍不尽,然而在那古巷陋屋之中却又是另一片景象,食不饱腹,衣不蔽体,在寒风萧瑟的街上,到处是惨死的尸体,他们瞪着双眼,因为那是一种无法瞑目的悲痛和恨,所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道出了多少人对那些无情的统治的痛斥与鞭打,因此他的道路自然有了太多的不平,但是他不悔,因为那颗体恤百姓的博爱之心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是让他走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晚年的他,脱去官袍,扬袖而去,他厌倦了官场的黑暗,不愿在那污浊之中同流合污,归隐之后,他身居茅屋,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但他那颗忧国忧民的心依然存在,听着雨打的声音,他彻夜难眠,由个人之苦又想到了天下百姓,于是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呼喊。也许,有人会说因为他的那颗忧国忧民之心,所以注定了他悲苦凄凉的一生,但我却认为,正因为他那份忧国忧民的爱,才成就了他那万古流芳的美名。

现在,他不在了吗?不,我不愿去承认,因为我相信,那份对祖国的赤胆之情,那颗对人民的博爱之心,是穿越千年的美丽,让我们永远坚守、铭记!

2.穿越千年的思念诗歌 篇二

我坐在山坡的路口,任风儿梳理我凌乱的发际。

就这样呆呆的思索着,那一段穿越千年的往事。

一阵隐痛在心中蔓延,时间并未抹平我的伤口。

为何当年我们的相遇,会在今日再次把你想起?

曾经就在那样的傍晚,我们相遇在这个路口。

山坡的数枝桃花,映红了你羞涩的脸庞。

你衣袂飘飘的走来,带来阵阵醉人的芳香。

不经意的相视一笑,从此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在我困苦的日子里,只有你存留于我的`记忆中。

深情的眼眸流转顾盼间,满含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灯影下有你期待的眼神,伴我度过寒冷的冬夜。

这存续了千年的恋情,总会在梦境中反复映现。

在送别你的那个渡口,看着你款款的登临彼岸。

潇潇的雨丝绵绵不绝,就是我们惜别的泪水。

我的魂魄已随你而去,回首间忘了回家的路径。

从此缕缕不绝的思念,占据了我整个的生命。

我还是在那样的夜晚,为你点燃了一盏灯。

燃起对你久有的渴盼,再次走进我的梦境。

穿越了时空的那场爱恋,凝固在今夜的黄昏。

3.穿越千年追寻你优秀作文 篇三

“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选自元曲《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这首元曲解密杨贵妃养颜秘方:杨贵妃拥有倾城美貌的奥秘就在于服用阿胶。

而《全唐诗》同样指出了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诗中直言:那杨贵妃之所以妖娆妩媚,不是因为在华清池洗温泉浴,而是因为“暗服阿胶不肯道”,然而那贵妃娘娘偏偏不认帐,不承认暗服阿胶养颜固宠,却到处说是俺天生丽质,“生来为君容”。也正因为阿胶的滋养,连唐明皇这等惯看春花秋月的人物,面对杨贵妃,普遍积累的审美疲劳居然不起作用,反而爱之更深,阿胶可谓善莫大焉。唐史说杨贵妃“通音律,善歌舞”,想那杨贵妃跳起“云想衣裳花想容”,那一头乌发是何等的令人沉醉啊。如果按照中医理论推断,那一头的令人沉醉乌发也受惠于阿胶无疑。

可见阿胶糕工艺流传千年,恒寿堂芝麻核桃阿胶糕被青睐并不是偶然。

现代研究发现,驴皮为原料的阿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三经,集治疗保健于一体,有病治病,无病防身,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降低机体的耗氧量,有耐疲劳、抗衰老作用。阿胶对于补气血、养阴生津、美容润肤、抗衰老、延年益寿等具有无以伦比的效果。对久病、产后和年老体虚者,营养价值非常高。

4.因为追寻我走进了你高中作文 篇四

因为世界广阔,我无法一一踏上足迹,但我想去南极看冰川,去北极看极光。故而,我走进了你。

因为世界渺小,我无法借助显微镜看到细小而可爱的生物,又无法洞察人心人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故而,我走进了你。

绿叶为何春青秋枯,红花为何夏开冬死?我无法明白,故而,我走进了你。

星辰为何白昼消失,深夜呈现?日月为何永恒存在,绝不消失?我无法明白,故而,我走进了你。

蓝天白云为何相依相偎,不肯背弃?清风明月为何相得益彰,彼此衬托?我无法明白,故而,我走进了你。

沙漠中有多少粒细小的.沙子,他们来于何处,又归于何地?它胸怀宽广,但情绪如何?细沙下,它的心脏藏于何处,是那一抹绿洲吗?那它的眼睛、她的双手呢?我无从知道答案,故而,我走进了你。

海洋中有多少滴水,他们相亲相爱,还是挤压踩扁?他胸怀宽广,但是他的情绪如何?水流外,它的心脏藏于何处?是那一轮红帆吗?那他的眼睛,他的双手呢?我无从知道,故而,我走进了你。

5.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作文750字 篇五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冷雨寒风,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题记

远方,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图画:也许是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繁华盛世;也许是雄奇险秀,旖旎婀娜的自然景观……它是我们尚未企及的高度,是我们梦里蒙娜丽莎的浅浅微笑。

有些人,将远方的风景恒久地定格在了虚渺的幻境中,认为对未来的憧憬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白日梦,而自己也安于处在一个安然平淡的环境之中。那么亲爱的朋友,如果每个人都“安步当车”,世界上会有哪个“史蒂芬孙”去发明蒸汽火车,便利几亿人的.日常生活?如果每只猿猴都甘于四脚着地,又哪来当今人类的直立行走?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仰望苍山巍峨,高耸入云;俯看滚滚长江,巨浪归海——这是高山流水带给我们的豪迈壮阔。也正是对这种景象的向往,山路上才留下了无数攀登者坚定的脚印,即使一路上荆棘丛生,怪石嶙峋,但他们是怀着信念起程的,也只有他们——为心中的远方而无所畏惧的人,才能欣赏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独特景致。假如“明智”的你还在为他们“挥霍生命”而摇头叹息的话,那就来听听北大山鹰社社训吧:“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而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这是有志者与远方最完美的契合。

疆域辽阔,政治清明是历史留给统治者最诱人的图景。为此,到远方去,成了有识君主的誓言。他们励精图治,治世安民;手持战剑,沙场点兵;于是多少个山间、陇亩上羽扇纶巾的神仙隐士,变成了神机妙算的军师,多少煮酒论英雄的雅士,变成了沙场上酣斗的战士……假如超脱的你还在对他们“无意义的征服“而不屑一顾,那就来听听蒙古草原上铮铮的誓言:“共饮班朱尼血,共盟班朱尼誓。”正是他们在疆场上无畏的拼杀,才铸就了中华民族辽阔的版图。

6.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篇六

延安,我把你追寻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延、昔、笋、茅”等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4.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具准备

1.师生收集关于延安的资料图片。

2.南泥湾的歌曲。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课件出示2)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介绍背景引入本课,让学生有时代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新课教学()分钟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延、昔、笋、茅、炕、煌、旦”的读音,并组词语。(课件出示3)

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án),避免读成

(tínɡ),“笋”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课件出示4)

3.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板书: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课件出示5)

分组讨论、交流。

老师点拨。

(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公里,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是在这里写的。南泥湾在延安南部。当年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这里垦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课件出示6)

师唱给学生听,加深理解诗句内涵。杨家岭在延安西北,距离市中心约三公里,那里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作者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3.老师小结。

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四、教师点拨,解决疑点。

1.自学三、四两节。

(1)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课件出示7)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

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课件出示8)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课件出示9)

a.“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伟大的延安精神。“毫不犹豫”是非常坚决的意思。

“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有:“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b.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课件出示10)

(3)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2.自学五、六两节。(课件出示11)

(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也就是活死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板书: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诗歌通过对延安精神的歌颂,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的时候要很自然地适当加以突出,这样,听起来才声韵铿锵。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老师做到范读,给学生提供读的范本,读起来不难,易于接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思考,明确学习目标,巧妙地融合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设计意图:总结,渗透德育教育。】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拓展运用

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课件出示12)

(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13)

1.形近字组词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顶天立地)

(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琳琅满目)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雨后春笋)

3.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七、总结全课

师: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7.《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反思 篇七

教授这篇课文,因考虑到是诗歌体裁,所以从早上晨读时就引导孩子们对诗歌进行多种形式的.充分的朗读。当孩子们把握不好语速、语调和语气时,我便组织师生配合诵读。老师一行学生一行,带着他们读,直到熟读成诵为止。

小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时,同学们对文章的结构、重点词语的理解、仿写句子都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但对问题“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延安的什么”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来,主要原因有:意识课前资料(关于延安的)搜集不够;二是当时的时代背景离现在时间太久,孩子们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三十诗歌的语言本来就是高度凝练的,不好理解。

对这些情况,我尽量引导学生理解,补充相关资料,结合文本,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几个方面给孩子们诠释延安精神的内涵。当然,孩子们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不能强求,诗歌嘛,总是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我们不必把一些老师的成人化的思想、理念、理解“灌”给同学们。

8.优秀作文:追寻你我的文学梦 篇八

从小,我就是个爱做梦的孩子。

我常梦见自己在旷野上奔跑,在险滩上跋涉,在峭壁上攀登。我似乎在追寻着什么。

我的朋友与我谈论他们的梦。有的人说梦见自己成为服装设计师;有的人说梦见自己成为画家。可是我的梦在哪里呢?我很迷茫。

我的梦像一个小小的茧,始终躲藏,不愿出现。直到有一天,我有幸拜读朱自清的散文。我翻开精美的书页,嗅着油墨的芬芳,品读经典的《荷塘月色》,我的全身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浑身颤栗,双手微微颤抖,我终于见到了我的梦!那清新隽永的文字如此灿烂,即使再历经百年,依旧会焕发出华美的光辉。

我想,我终于见到了我的梦。

我开始喜爱阅读与写作。我希望能用我的汗水,我的努力来寻到我的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事与愿违,即使我再刻苦地积累、阅读、写作,用我那拙劣的笔写出的文章却总是干巴巴的流水帐。我只能眼红地羡慕其他的同学。一次上课时老师的训斥——“你到底会不会写作文?!”使我畏惧退缩;一次下课时同学的嘲笑——“你的作文写得真烂!”使我灰心丧气。

我想放弃了,我是一个失败的寻梦者,双脚总是踏过无人问津的驿站。我恐怕寻不到我的梦了吧。我却又依稀地听见她银铃般悦耳的笑声,隐约看见那绝美的容颜,她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我。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前进了。

当周围同学热衷迷恋玄幻言情小说,把打扮自己当作每日的必修课程时,我却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文学的养分,贪婪地汲取其间的精华。我成了一个孤独的寻梦者。我常常独上高楼,妄想走尽文学路。我沉醉在欧·亨利的小说中无法自拔,聆听唐诗宋词的低吟浅唱。在我的心中,文学是我唯一的朋友。

我筋疲力尽却乐在其中:课堂上,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下课后,我甘于向同学请教;回到家中,我乐于一遍遍修改自己的作文。

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写作时,我虽然无法写成天机云锦,但却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在同学中,我俨然成了他们心目中的写作能手。

后来我梦见,一个小小的茧历经无数磨难与风雨终于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啊!破茧而出的你,那翅膀上闪耀的是灿烂的光芒,还是凝结着过去的辛酸泪?

上一篇:学党章、守纪律个人剖析材料下一篇:人脑计算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