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调研报告(精选10篇)
1.国土局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调研报告 篇一
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
第一种情况,该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划拨方式取得的,未办理抵押手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法释[2003] 6号)第一条规定,破产企业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属于破产财产,在企业破产时,有关人民政府可以予以收回,并依法处置。第三条规定,企业对其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处分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对划拨土地使用权,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可以无偿收回,并可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予以出让。无偿收回划拨土地使用权时,对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根据该规定,如果该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是划拨方式取得的,债务人的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仍然属于国家所有,法院查封、扣押、冻结没有意义,也不能拍卖; 土地出让金不纳入企业还债程序。
第二种情况,该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划拨方式取得的,已经办理抵押手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法释[2003]6号)第二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五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抵押权人员有在以抵押标的物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价款缴纳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项后,对剩余部分方可享有优先受偿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法明传[2004]22号)和《关于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9号)的规定,以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为标的物设定抵押,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即视同已经具有审批权限的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必再另行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审批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有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处分抵押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五十条规定,设定房地产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依法拍卖该房地产后,应当从拍卖所得的价款中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的款额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该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曾经进行过抵押登记,符合法律规定,那么,法院查封、扣押、冻结就有意义,也能拍卖了。出让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处置出让金时,就需要转变,与法院裁决保持一致了。转变的方法是,将该土地进行评估,评估额作为出让金金额,拍卖价款与评估额之差作为该企业财产,纳入还债程序,由法院依法处置,抵押权人可以优先受偿。
第三种情况,该国有土地使用权是以招标拍卖挂牌协议出让等方式有偿取得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企业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否列入破产财产等问题的批复》(法释[2003]6号)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如果建筑物附着于以出让、转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之上,将该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一并设定抵押的,即使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亦应认定抵押有效。
这种情况中,国有土地使用权是企业的财产,可以抵押,法院可以予以拍卖处置,拍卖价款全部纳入还债程序。如果抵押的,拍卖价款抵押权人优先受偿。如果未抵押的,债权人都有权受偿。如果拍卖价款足够偿付债务的,各债权人全额受偿,拍卖价款不足以偿付债务的,各债权人按比例受偿。
该国有土地使用权也可以拍卖,但应当与法院协调,拍卖价款也全部纳入还债程序。
2.国土局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调研报告 篇二
源法律知识培训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乡党委、政府对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十分重视,研究制定了《**乡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成立宣传教育活动办公室,由联系国土资源的副乡长具体组织,于2008年11月20日召开了由全体村干部,乡政府机关干部职工,司法所等45人参加的培训会,组织学习《乡镇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土地管理一法四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发放《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27本。村级干部支书、主任、副主任、文书人手1本。乡领导干部人手1本,司法调解员人手1本。
二、合理安排,认真组织,保证培训质量
这次开展《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为主的村级干部培训会,具体是乡政府联系国土资源的副乡长负责,培训的主要以《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为重点,紧扣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围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通过学习培训,明确乡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责。增强耕地保护意识,明确了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只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事,守住把18亿亩耕地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责任。
3.法律宣传绩效自评报告 篇三
一、本项目基本情况
负责本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本区知识和增强法制观念的宣传教育工作; 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征订、印发普法宣传材料,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负责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根据福建省财政厅、司法厅文件 闽财行【2011】35号文件 关于加强“六五”普法经费保障的通知。
(二)项目财务管理状况:根据省上规定,印制法制建阳、普法教材,建立宣传展板等需要经费;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展各项普法宣传等活动。
三、项目绩效分析
在考核体系上,各级党委、政府把普法依法治理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了综治考核。在监督上,区人大、政协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汇报,组织检查和视察、开展调研、跟踪督办、审议意见等形式,加强了对各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2017年来,区人大开展了《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执法检查6次,听取“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51次,组织视察调研45次;区政协组织视察53次,听取专项报告18次。区纪检、监察部门切实履行行政监察职能,开展对重点工程项目、环保、土地等专项监督检查,开展规范权力公开运行工作,与效能办、法制办组成联合督查组,重点对42个行政部门推行权力运行工作动态更新及自由裁量标准固态化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我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经常督导检查“七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的落实情况。今年6月组织开展 “七五”普法中期督导自查自纠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落实。
注重创新普法为关键。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中,凸显宪法主题,发挥好普法阵地在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中的作用。不断完善现有宪法普法载体建设,通过新闻媒体、电视、网络、法治宣传栏、公交站点LED走字、建阳报、潭山市民讲坛等各类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与此同时,各单位、各乡镇也结合实际,探索出多种宪法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区法院切实开展“学习新宪法·拥抱新时代”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浓厚法治氛围,组织干警到区政府小广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受教育群众达500余人。组织全院100余名干警学习宪法,参加宪法知识竞赛,大力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宪法宣传标语及宣传短片,扩大宣传,促进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引导人民群众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宪法的浓郁氛围;区西门小学组织全体教职工100余人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学习解读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建阳一中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在早读课上学生们手拿印发的宪法晨读内容跟着班长一起晨读宪法有关章节,一起聆听教师解读宪法有关内容,参与宪法晨读活动的师生共计2000余人;书坊乡党政班子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宪法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和中、小学青年服务志愿者把印制的《宪法》单行本等宣传资料发放给过往的群众,并对参与互动的群众发放购物袋等宣传小礼品,受教育群众达250人,发放《宪法》单行本及各类法律宣传材料110余份。
四、突出重点人群,继续深化“法律六进”
(一)在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在全区设立“法律六进”示范点,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二)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通过普法宣传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项目绩效分析:法制宣传工作: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社会上形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氛围。
(四)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法制宣传阵地和丰富法制宣传手段。继续在企业园区建设法制宣传栏、法治文化廊、法律图书角等普法阵地。创作法制微电影,丰富新的能吸引群众兴趣普法宣传手段。配合推进村居普法工作站的建设。
五、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快潭山公园法治公园建设。
2、进一步加强宋慈法治文化精神的发掘和弘扬,打响宋慈这一法治文化品牌。
3、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创新思路、围绕中心服务民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广泛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建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加强法律活动的宣传及学习教育,在社会上形成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氛围。
4.国土局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调研报告 篇四
求调查结果评价报告
公司安委会:
为了全面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掌握与熟练程度,更好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意识提升计划》及2013年度培训计划,安全环保部于2013年4月1—5日,开展了一次针对安全意识及员工培训需求的摸底调查活动,调查范围包括各部门、各工种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总人数186人。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方法:
采用询问和填写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计发放120份问卷,回收120份,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二、调查内容:
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
操作规程;
应急程序;
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
事故、事件报告程序;
岗位职责; 特定风险;
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
人身安全的有关知识;
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
安全标准化常识;
工余安全注意事项及工余意外伤害处理程序;
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职业卫生常识;
三、调查人员:
由安全环保部00同志负责组织发放问卷,00同志负责询问回收,并由00两位同志负责统计,总结评价。
四、调查结果评价:
根据问卷答题来看,其中合格率100%,优秀率10%,说明我矿整体的安全意识水平虽然符合要求,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具体评价如下:
1、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合格率为100%.2、岗位操作规程:合格率为100%。
3、应急程序:合格率为80%,有15%的员工填写不清楚,需要进行意识提升培训。
4、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合格率85%,不合格为15%,不合格的均是入厂不久的新员工,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培训。
5、事故、事件的报告程序:合格率为100%。
6、岗位责任制:合格率为75%,基本合格率为25%,这部分员工中单纯将完成生产任务和服从领导工作安排当做岗位责任制,对自己应当遵守安全的责任义务不明确。需进一步提升培训。
7、特定风险:合格率为100%。
8、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合格率100%。
9、人身安全的有关知识:合格率为87%,有10%的人知道一部分,3%的人不知道,需进一步提升意识。
10、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合格率90%,有10%的人不清楚何为“纠正行动”,需要进一步提升意识。
11、安全标准化常识:有很多人不清楚不了解,继续组织培训。
12、工余安全注意事项及工余意外伤害处理程序:合格率100%。
13、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合格率100%。
14、职业卫生常识:合格率100%。
五、提升措施:
1、根据意识调查评价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2、利用年初的全员培训,对员工进行总体意识培训。
3、利用春节后复工的安全培训,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提升。
4、针对《员工培训需求》统计结果,切实做好2013年度安全培训计划。
5.国土局强化信息宣传报道工作汇报 篇五
一是明确信息报送重点,提升信息内容“深度”。以围绕国土重点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中心,广泛收集信息素材,深度挖掘信息内容,重点突出国土资源重点工作领域各环节的落实情况,突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提高信息质量。
二是丰富政务信息上报方式,拓宽报送渠道“宽度”。鼓励各国土所、科室总结业务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工作亮点、新思路,形成高质量的优秀稿件信息,上报各类党报党刊、国土系统网站、政务信息、简报等多种媒体,提高信息报送数量,达到政务信息宣传“多点开花”的效果。
三是开展信息写作培训,把握政务信息写作“精度”。多次组织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培训会,对政务信息的基本内涵、分类标准、挖掘途径、提炼方法、写作规范、文字要求等进行详细解读培训,不断提高信息通讯员的整体素质和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政务信息宣传工作的认识,逐步打造出一支政治敏感性强、业务涵盖面广、写作水平高的信息队伍。
四是建立完善信息奖惩机制,加大信息工作考核“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宣传考核机制,将信息工作纳入各国土所、科室年度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完善考核办法,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每个月对各国土所、科室上报信息采用情况进行通报,营造全员参与信息宣传的浓厚氛围。
6.国土局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调研报告 篇六
中共XX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XXX
同志们:
为了提高全市宣传信息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今天我们组织各区县和新闻文化单位搞宣传信息调研工作的同志在这里进行培训。在此,我代表中共XX市委宣传部对大家的辛勤工作表示亲切的问候。举办这样的培训在我市尚属首次,部领导对这次培训十分重视,特别邀请省委宣传部政研室唐主任和市委办公室信息科科长为大家作专题讲座,大家要好好珍惜这次集中学习交流的机会,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系统掌握做好宣传信息调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搞好新形势下的宣传信息调研工作。在这里,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信息调研工作
为什么我们要一再强调加强新形势下的宣传信息调研工作,并把大家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信息调研工作十分重要。信息调研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信息调研工作是各级领导了解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需要。领导决策需要对各种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把握,每项决策都是经过对大量有关信息反复分析、研究、论证的过程而作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必要的信息,决策就成了无本之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做管理工作的人没有信息,就是鼻子不通,耳目不灵。”但领导既要日理万机又要事必躬亲是不现实的,只有依靠全面细致的信息工作。从决策程序的几个步骤来看,信息调研都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发现问题、选准目标,要在大量、准确信息的基础上确定;拟制方案、优选方案,要在掌握大量、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展开;试验实证、普遍实施,要在掌握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完善。可见,科学决策的各个环节都离不了信息调研工作,它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这也是开展信息调研工作至关重要的意义所在。二是信息调研工作是宣传思想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宣传思想工作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是“攻心”的工作。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化,民心中的热点、难点增多,如何在这些条件下始终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好发展,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严密的群众性舆情引导群众的所思所想,使大家和衷共济,团结一心,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从事信息调研工作的同志,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关心的热、难点问题,通过信息渠道传递到决策层,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使决策充分符合形势发展和最广大群众的需要。三是信息调研工作是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的需要。宣传思想工作中问题的发现、工作方法的探索改进、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练等等,都需要信息工作部门提供大量的信息和调研成果,同时,收集信息、开展调研是深入基层和群众,体民情、察民意、集民智,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这正是宣传工作自身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高水平的需要。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抓好宣传信息调研工作,探索规律,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2、我们目前的信息调研工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从我市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市宣传信息工作总水平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还存在诸多问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信息调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是不快,就是报送信息的时效性不强,有的地方和部门对上报信息重视不够,一些重要信息没有及时报送,以至于有些信息已经通过其他方式反映出来了,可下边还没有动静。二是不深,上报信息深度不够,只是简单地传递信息,没有进行深层次挖掘,不能提出实质性的问题,不能够引起领导的思考和认同,利用价值不大。三是不准,主要是数据不准、定性不准,有的地方上报的数字与其他部门报送的数字不一致,甚至出现较大的误差。四是不新,就是有的信息反映的内容雷同、呆板,有些信息基本一个样,没有新意,没有自己的语言和观点,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五是不平衡,主要是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报送信息存在不平衡性,有的部门长期不报信息,形成了信息盲点,这是一种工作失职。六是效益不高,有的信息相互之间关联度很大,但由于综合加工不够,没有形成整体性、规律性的特点,给人的印象不深,发挥的作用不大,还有的重要信息只是一种信号,没被及时捕捉、放大,以引起注意,结果没能发挥其预警功能。七是不重视调查研究,很多在方和单位只注重信息的采写和信息的数量,没有开展深入的调研工作,形成的调研成果很少,有些材料也显得空洞无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工作的需要,都要求我们必须以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把全市宣传信息调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努力提高信息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信息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信息调研工作能否发挥作用,能否被领导和上级部门认可。做好新形势下的信息调研工作,要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方向不正确,一切信息工作都是徒劳。客观世界是运动变化的,社会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因此,从各个方面反馈给领导者的信息,也是丰富多彩的。由于人们的世界观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利益趋向和价值观念不同,反馈上来的信息质量也就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筛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这里的关键,就是要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去伪存真,明辨是非,择优采用。因为我们所报送和采用的信息是为决策服务的。而衡量决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志,就是看决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拥护。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信息价值得以充分实现的生命线。所以,作为一个信息调研工作者,必须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确保信息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须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信息调研工作,我们的信息调研就必须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就必须注重倾向性,抓住带有倾向性的事物,加以延伸,拓宽视野,进行客观、公正、审慎的分析研究,作出科学的推断和预测,并提出合理的建设性意见。
2、抓住工作重点。总的来讲,宣传信息仍然是三个部分:工作信息、舆情信息和调研信息。关于这些信息的具体内容和信息需求要点,我们都要向大家及时通报。总的来说,今年的宣传信息调研工作要紧紧围绕三个重点来开展:一是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工作。要重点在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基础上,收集分析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干部群众的思想理论问题,分析和掌握干部群众还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如何进行深入浅出、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我们的理论引导工作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和把握新领导班子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新的理论成果。分析和把握各地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和把握各地抓住机遇,努力推进“三个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准确捕捉,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上报。二是要紧紧围绕努力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举措虽然鼓舞人心,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人们反映不一,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认真收集和分析干部群众的态度和作为,综合反映群众的建议和希望,促使党和国家的政策与群众关切的问题能够实现最大幅度的对接。三是要紧紧围绕宣传思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工作。当前制约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发展的有两大问题:一个是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包括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个是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要解决这两大问题,首先我们搞信息调研工作的同志就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就应该关注五个问题:第一,要弄清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要弄清楚宣传文化领域产业发展的特殊性所在;第二,要关注文化在群众消费结构中地位不断提升的问题,认真研究如何开发我们的市场空间;第三,要关注宏观管理和微观放活的问题,多总结经验,多出研究成果;第四,要高度关注网络、手机短信等新传媒给宣传思想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真实想法,研究做好防止边缘失控工作。第五,要密切关注宣传思想工作的薄弱环节,研究基层特别是农村和社区宣传工作效果不好的症结所在,探索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3、要有科学的态度。这里,我想从两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一是从报送信息的角度来讲,要着重把握好信息的三大特点:即典型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信息是大量存在的,我们既要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错,但又不能做到事事都报,所以我们必须把宏观形势和微观的典型信息结合起来分析和取舍,从而一叶知秋。典型事物有时能反映本质,但有时候所谓的典型也能产生误导,我们要正确捕捉那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信息工作有上报和采用两个重要的指标,上报是基础,没有一定的数量不会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不行数量再多也是白费气力,所以我们既要抓上报数量还要抓采用率,这就要看抓典型抓得好不好。第二是准确性。我们报的应该是符合实际的,而不应该是虚假的,如果是虚假的就要误导,比不报的危害还要大。第三是时效性。有些信息有很强烈的时效性,时间一过,就时过境迁,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二是从采写信息的角度讲,要注意克服“三性”:一是主观性,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以个人的是非为是非,以自身的好恶为好恶。在现实工作中,有的不深入实际,闭门造车,主观臆造,把个人看法说成是社会反映;有的只注意总结典型经验的信息(这当然也是对的),而不大注意去研究“热点”、“难点”、“敏感点”等信息。这都是主观性所致。二是片面性。就是不能或者没有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全局。三是表面性。就是对各类信息不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就事说事,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信息质量低。只有把握住了以上两个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信息调研工作,我们的信息调研工作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4、善于创新。一是方式方法上要创新。要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在信息捕捉上由坐等信息向主动搜集、深入挖掘信息转变,使信息内容更鲜活;在信息收集中,由单项收集向总体收集转变,使信息来源更广阔;在工作方式上,由单兵作战向联合协作转变,使信息运行更社会化;在信息处理方面,由传统手段向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转变,使信息处理更有效。二是在内容取向上要创新。主要是要在关注热点、剖析难点和捕捉“亮点”上下功夫。要关注热点,注意报送事关群众、事关全局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要剖析难点,注意扣紧群众反映强烈、党委关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而且要深入剖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要捕捉“亮点”,对各地、各部门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个转变”等各方面的新思想、新举措,要作客观、科学的判断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凡对工作具有普遍学习、借鉴作用的信息,都应及时捕捉和报送。三是在加工上要创新。加工的信息要创特色,要突出地方性。各地各部门的情况不一样,对各项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都各不相同,这就要在加工、整理和编写上要标新立异,创建自己的风格。
5、加强信息网络和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网络建设。网络是我们扩大信息来源,提高信息调研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必须致力于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工作。就当前来讲,要重点加强“三网”建设。“三网”即纵向网络(各级宣传文化单位)、横向网络(同级宣传新闻文化单位)、扩散网络(信息直报点),特别是要重点加强直报点建设与指导管理工作。今年,我们准备在乡村一级建立宣传信息直报点,对有信息潜力的基层单位也要适时吸收到直报队伍中来,对直报点的管理,我们也要制定一套利于调动基层积极性和主动性办法。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做好信息调研工作,离不开一支过硬的高素质的队伍。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目前的从事信息调研工作的同志总体素质还不是很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素质。我认为提高队伍素质至少要加强三方面工作:第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个人的思想决定了其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取舍和加工的侧重点,从而影响到信息本身的质量。我们搞信息调研工作的同志,一定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第二,要注重培养四方面的能力。一要培养洞察力,包括政治敏锐性和对事物的观察力,要善于把握政治动向和群众的思想倾向,善于捕捉重大事件的苗头,善于分析社会舆情的动态变化,见微知著,报送有价值的舆情信息。二要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总结带规律性的信息和有价值的调研文章。三要培养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情,要注意始终保持高昂的热情关注新事物,了解新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四要培养熟练驾驭文字和现代信息传输手段的能力,要练就深厚的文字功底,要熟练使用党政网、互联网,快速利用网络捕捉不同人群对同一信息选题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等。第三,要形成良好的文风。信息不同于正式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灵活性,即形式、内容都可以不拘一格,好的信息应当要有情况、有分析,最好也有建议,文字表述应当精炼、准确,让人爱看,只有这样才能被重视和采用。信息的结构安排和编写方式也常会影响到信息的价值,编写信息切忌千篇一律,文不符题,浅尝辄止,逻辑混乱。在编写信息时,要重视信息标题,有新意,有吸引力,一看标题非看内容不可。在编写内容上,细枝末节可以一笔带过,但重要的地方必须说深说透。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一种逻辑清晰、结构明了、详略得当、文字简约、清新自然的文风。
三、认真学习,不断在新的实践中开创信息调研工作新局面
7.国土局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调研报告 篇七
单项选择解析题
11、土地管理的方法中,()方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单一性和无偿性等特点。
A.行政方法B.经济方法C.法律方法D.技术方法
答案:A
解析:行政方法指领导者(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力,用命令、指示、规定、通知、条例、章程、指令性计划等方式对于系统进行控制.行政方法依靠行政权力,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单一性和无偿性等特点。
12、下列关于土地管理的任务,表述不正确的是()。
A.依法维护土地权益就是通过进行土地权属管理,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承办并组织调处重大权属纠纷,查处重大违法案件
B.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管理的根本任务
C.土地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土地,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可以不过多考虑保持土地生态系统高效良性循环问题
D.通过法律、技术、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手段规范土地利用行为,才能达到土地管理的根本目的答案:C
解析:土地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合理利用土地,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保持土地生态系统高效良性循环,有效地防止滥占耕地及其他浪费土地现象的发生。
13、地籍按()分类,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A.表现形式B.功能C.建立的时序D.所记载的对象
答案:B
解析:地籍按功能分类,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14、下列关于土地登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地登记以乡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
B.土地登记以宗地为基本单元
C.土地登记具体运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
D.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
答案:A
解析: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
15、2006年6月1日,B县城镇居民王某因土地权属争议,向B县国土资源局提出解决处理申请并被当日受理,按照规定,B县国土资源局应当最迟于()前提出调查处理意见。
A.2006年12月1日B.2007年1月1日C.2007年2月1日D.2007年3月1日答案:A
解析: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
16、下列关于土地统计,说法错误的是()。
A.土地统计是从质量方面反映和分析土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的结果
B.目前,土地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的类型、面积、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等
C.地统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资料和土地统计科学
D.土地统计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内的全部土地
答案:A
解析:土地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和分析土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的结果。
17、下列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国土规划不涉及到土地利用问题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最高层次的空间规划
C.国土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并对土地利用规划起反馈作用。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是相互关联而不能相互取代的两项带有宏观战略性的规划答案:D
解析:国土规划也涉及到土地利用问题。国土规划是最高层次的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并对国土规划起反馈作用。
18、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的是()。
A.全局性B.针对性C.实用性D.局部性
答案:A
解析: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具有以下特性:(1)针对性。(2)局部性。
(3)实用性。
19、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自然因素不包括()。
A.气候、地貌B.水文、土壤C.植被、矿藏D.产业结构、投入水平答案:D
解析: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产业结构、投入水平属于经济因素。
20、Y县人民政府拟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人员拟定了下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不正确的编制原则是()。
A.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农业建设占用非农用地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相平衡
答案:A
解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中,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单项选择题(41-100)
21、下列针对耕地占补平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耕地占补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一是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二是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B.开垦耕地的责任者是被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
C.城市建设用地区外的建设项目用地,承担开垦耕地义务的是建设单位,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验收
D.制定耕地开垦计划,是省级人民政府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的职责
答案:B
解析:开垦耕地的责任者是占用耕地的单位。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土地登记内容和土地权属证书式样由()统一规定。
A.全国人大B.国务院C.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D.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土地登记内容和土地权属证书式样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46、2006年A省制定了A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下列()为A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期限。
A.15年B.25年C.35年D.45年
答案:A
解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5年。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土地利用计划不包括下列()内容。
A.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B.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C.土地计划指标D.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
答案:C
解析:土地计划指标,不属于土地利用计划内容。
48、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承包期限,说法错误的是()。
A.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
B.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
C.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
D.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经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
49、《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B.城市总体规划C.土地利用计划D.国土规划答案:A
解析: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50、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A.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的耕地B.需要退耕还湖的耕地C.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
D.城市和村庄周边的耕地
答案:B
解析: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不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5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
A.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B.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C.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C
解析: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52、《土地复垦规定》规定,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国家不征收用的土地,复垦后仍归()使用。
A.村民B.承包人C.原集体经济组织D.乡镇政府
答案:C
解析: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国家不征用的土地,复垦后仍归原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53、《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
内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填报有关报表,并附说明材料,随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报告,于本()月底前报国土资源部。
A.9B.10C.11D.1
2答案:C
解析: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的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考核情况进行汇总,填报有关报表,并附说明材料,随同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报告,于本十一月底前报国土资源部。
54、B县拟采取挂牌出让方式出让市区一地块,并于2006年10月20日挂牌,根据《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其挂牌时间不得少于于()个工作日。
A.3B.5C.7D.10
答案:D
解析:挂牌时间不得少于10 个工作日。
55、《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公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接受申请的时间不得少于()日。
A.7B.10C.15D.30
答案:D
解析: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公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计划接受申请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
56、《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规定,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依据()确定。
A.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B.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建设占用耕地等耕地减少情况
答案:A
解析: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依据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确定。
57、《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规定,投标人少于()人的,出让人应当依照本规定重新招标。
A.3B.4C.5D.6
答案:A
解析:投标人少于三人的,出让人应当依照本规定重新招标。
72、从事测绘活动,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执行国家规定的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A.测绘基准B.测绘系统C.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D统一比例尺
答案C73、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国家对基础测绘实行()管理。
A.分类B.属地C.分级D 统一
答案 C7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中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为()。
A、1:10万B、1:5万C、1:1万D、1:5000 答案C7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批准“以租代征”的,按()。
A.越权批地处理B.滥用职权处理
C.非法占地处理D.非法批地从重处理
答案 D76、矿产资源属于()所有。
A、国家B、矿业权人 C、集体D、政府答案A77、A省B县2005年共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100万元,按照规定,可留给A省B县人民政府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万元。
A.30B.40C.60D.70 答案:D
解析:国有土地收益中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30%上缴国家中央财政,70%留给有关地方人民政府。100万元X70%=70万元。
78、地籍按()分类,可分为农村地籍和城镇地籍。
A.功能 B.所记载的对象 C.建立的时序 D.表现形式
答案:B
解析:地籍按记载的对象分为农村地籍和城镇地籍。
79、地籍管理的核心是()。
A.土地行政管理 B.土地权属管理 C.土地规范管理 D.土地法制管理
答案:B
解析:土地权属管理是地籍管理的核心。
80、2006年10月10日,李某到A县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登记,经审查,A县土地管理部门认为应暂缓登记,按照规定,A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前将作出暂缓登记决定的理由书面通知李某。
A.2006年10月25日 B.2006年11月10日 C.2006年11月25日 D.2006年12月10日答案:A
解析:土地管理部门作出不予受理土地登记申请或者暂缓登记决定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将作出决定的理由书面通知当事人。
81、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并办理登记手续。
A.勘查权、开采权B.探矿权、采矿权 C.探矿权、开发权D.勘查开发权
答案 B82、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测制的测绘成果,必须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全部测绘成果的()。
A.原件B.副本C.副本或者复制件D原件复印件
答案A83、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法》确定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
A.《土地管理法》 B.《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C.《草原法》 D.《城市规划法》
答案:A
解析: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
100、公开地图不得表示任何()和内部事项。()和内部地图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开出版、发行或者展示。
A.国家机密;军用地图B.国家秘密;保密地图 C.国家秘密;军用地图
答案C101、依据有关法规规定,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以相当于矿产资源损失价值()以下的罚款。
A.20%B.30%C.50%D 100%答案 C102、2006年7月11日,经B县土地管理部门查处,C房地产开发公司非法转让土地行为,且有非法所得120万元,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B县土地管理部门可以对C房地产开发公司处以()万元以下的罚款。
A.10 B.30 C.60 D.120
答案:C
解析:对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非法所得120万元X50%=60万元。
103、刑法土地条款中,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A.一B.三C.五D.七
答案:C
解析:《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0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下列不属于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的是()。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B.土地利用计划
C.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 D.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
答案:B
解析: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05、2005年1月21日,B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拍卖出让方式取得一幅土地的使用权,并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1000万元,该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此项目于2005年3月1日动工开发。后因建设资金未到位,直到2006年10月20日仍未进行。这时土地出让者可以()。
A.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B.可以征收200万元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C.可以对三友公司处以相当于地使用权出让金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D.既不能收回土地使用权,也不能征收土地闲置费,更不能罚款
答案:B
解析:超过出让合同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10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土地等级每()年调整1次。
A.2B.3C.5D.6答案:D
解析: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土地等级每6年调整1次。
115、()必须对其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承担质量责任。
A.房地产开发企业 B.施工单位 C、材料供应商 D.设计单位
答案:A
8.国土局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调研报告 篇八
为借鉴德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和法律保护的做法和经验,2006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及地方国资委的有关负责同志,赴德国进行培训和考察。期间,对德国企业知识产权国际背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企业专利战略、产品侵权和专利保护、法律风险防范以及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系统了解。德国的许多做法和经验,为我国进一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德国企业是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主体近几十年来,德国经济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不断提升和保持其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德国政府更加致力于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政府、企业、员工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和法律保护体系,积极实施了以企业为主体、以专利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战略,打造了德国奔驰、宝马、西门子、拜耳、巴斯夫等一大批世界顶级的跨国公司。
在德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德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成为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主体。据介绍,2005年德国企业在德国专利局申请专利60222件,获得授权的专利20418 件,其中13%的申请来自西门子公司、奔驰公司、罗博特?博世公司、Infineon 技术公司等四家德国大企业。同期,德国企业申请的欧洲专利和国际专利,有2 /3集中在德国10家大公司,德国中小型企业则申请较少,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申请比例也只占6%。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德国大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投入。在2005年全球研发投入前十名企业中,德国奔驰公司以57.5亿英镑名列首位,西门子公司、大众公司也名列前茅。还如德国拜耳(Bayer)公司2005年重点用于生物和新材料开发的科研费用达18亿欧元。
据了解,德国企业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主要来源于以下三大动力:一是在技术上领先的需要。德国企业普遍认为,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要在产品技术上取得领先优势,只有不断致力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其产品占领市场的需要。德国企业十分注重专利技术开发与应用,注重产品不断改进,将专利技术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许多拥有尖端技术的企业往往采用申请专利的方式占领市场。三是应对竞争对手的需要。德国企业通过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防止发明者把机密泄漏给竞争对手,从而被竞争对手模仿。同时,他们也密切关注竞争对手在产品技术上的发展,寻找竞争对手的技术空挡。总之,德国企业普遍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是着眼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点加以制定和实施,其高层次和高水平的运作有效地推动了德国整个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
二、德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支持 德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国家在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强有力的支持。
(一)知识产权立法的支持
德国具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包括《专利法》、《外观设计法》、《实用新型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以及《雇员发明法》等。作为欧盟成员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欧盟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产权的主要条约和协议也适用于德国。
德国十分注重根据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特点制定和调整相关法律。他们善于针对本国的强势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同时不急于对弱势领域给予知识产权保护。例如,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制药工业,于是他们实施了对药品的专利保护期限在20年基础上延长5年的规定;而考虑到本国软件业和商业方法上与美国的差距,他们不盲从美国,至今对计算机程序和商业方法不给予专利保护。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德国实行了适用于小发明创造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另外,德国《专利法》还规定了发明专利实际审查请求提出期限为7年,由于该期限长于欧洲专利公约的规定,因而有利于德国企业根据申请专利的产业化进程和前景,确定最佳的专利申请和市场保护策略。
德国从立法入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还集中体现在《雇员发明法》的制定和实施。企业雇员与企业之间在发明权属方面的矛盾纠纷处理历来是世界各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一大难题。德国《雇员发明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该法界定了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规范了企业和雇员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及收益方面的责任、义务和补偿方法。该法明确规定,企业雇员有了发明(不论职务发明还是个人发明)首先应依法告知企业,如果雇员认为发明属于个人发明,则企业有2个月的异议期。对于雇员报告的发明,企业有权选择是否申请专利。如果企业选择申请专利,则要给予雇员以一定比例的补偿(补偿标准由国家统一规定)。正是基于《雇员发明法》的实施,德国企业内部形成了企业和雇员双赢的创新推进机制。德国每年专利申请的90%是企业、研发机构的雇员发明,德国每百万职工创造的专利数名列世界第二位。
(二)知识产权司法的支持
德国知识产权司法制度努力谋求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大化、高效化和便利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专利诉讼制度突出体现了德国知识产权司法制度的高效性。一是专利无效诉讼和专利侵权诉讼由不同法院分别审理。专利无效诉讼由专门设在慕尼黑的联邦专利法院审理,而专利侵权诉讼由德国12个州法院负责审理。二是当被告向联邦专利法院提起专利无效诉讼后,州法院的专利侵权诉讼并不当然中止。无效申请不能作为侵权案件被告的抗辩理由。三是专利侵权诉讼与侵权赔偿诉讼分开。各州法院对专利侵权进行判决后,如果构成侵权,则具体赔偿数额由原被告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应就侵权赔偿数额另案起诉。德国专利诉讼的上述特点提高了审判效率,使专利诉讼耗时短,费用相对低廉,为企业维护专利权,及时有效制止侵权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司法保障。因此,欧洲60%以上的专利侵权案选择在德国诉讼,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州法院每年受理专利侵权案达500-600件。
(三)行政手段上的支持
德国政府对德国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首先体现在重视资金投入上。德国每年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发明创新上的投入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这其中,由政府直接投入的占1/3,主要是对大学、政府科研机构和国家实验室,以及企业重大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的发展予以支持。德国JULICH研究中心是由联邦政府投资90%和北威州政府投资10%共同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政府每年拨付该中心的预算达上亿欧元。CAESAR欧洲研究中心是在1991年东西德统一迁都柏林时,为了保证波恩的经济发展,利用国家专项基金设立的财团法人研究机构,基金资本达3.83亿欧元,政府每年还给予巨额资金支持。
同时,德国政府还建立了鼓励发明人设立公司,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一系列制度。如CAESAR欧洲研究中心通过“新技术”孵化器制度,鼓励引导发明人设立公司实施专利技术,该中心为发明人提供公司法律事务服务,负责组织专利出资入股谈判、专利评估作价,联络风险投资,提供公司管理人员和经理人员,甚至为新公司提供实验室、设备出租服务。德国的科研组织机构都有专门的实验室管理、财务管理、法律事务律师或专利事务律师,主要工作就是为发明人和研究机构提供服务。
此外,德国政府为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技术创新,在税收方面也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例如,CAESAR欧洲研究中心得到地方财政的优惠,其利润不用交税,得到企业的赞助也不用交税。
三、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组织体系
(一)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组织体系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由企业法律部管理知识产权。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德国拜耳公司。拜耳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其内部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隶属于公司法律部,向法律部报告工作。其职责主要包括:专利申请、对已获权的专利进行管理、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业务上与各级专利法院和联邦的联系、技术合作与技术许可、组织许可谈判并签订有关知识产权的合同等。前不久,拜耳公司收购了柏林的先令公司,由于原先令公司知识产权工作隶属于研发部,所以目前拜耳公司正在考虑将先令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也统一到公司法律部之下。
第二种模式是由公司研发部门负责管理知识产权。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先正达公司。先正达公司是以销售农药和种子为主的欧洲著名跨国公司,其知识产权部隶属于公司研发部,共有73名工作人员,其中13人负责商标事务,60人负责专利事务,分别在瑞士总部、美国公司和英国公司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均由公司知识产权部统一聘用并考核。
第三种模式是由公司法律部和研发部共同管理知识产权。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德国汉高公司。汉高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公司总部,公司设有商标域名部和专利部,其中商标域名部隶属于公司法律部,专利部隶属于公司研发部。因美国专利法律的特殊性,汉高公司在美国公司设有专利部,直接向德国总部的专利部汇报工作。
(二)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组织体系的趋势和特点
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组织体系的三种模式虽然各具特色,但总体来说呈现出两个共同趋势和特点。第一,知识产权组织体系趋于集中统一。这种集中管理的组织体系,有利于德国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在世界各地得以统一实施,保证通过知识产权的优势取得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有利于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避免重复研发、重复注册商标,节约经费。如德国奔驰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以前分属于各部门管理,随着知识经济和市场竞争的发展,该公司于1996年成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部,配备有160名工作人员。奔驰公司虽然在许多子公司和分公司设有研发部,但知识产权部直接设在了公司总部。第二,知识产权组织体系的配置注重发挥法律部门的作用。德国大企业的知识产权机构均配备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法律人员;数量居多的中小型企业虽然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组织机构,也都有专门的律师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服务。生产、营销和研发机构十分注重在知识产权方面与企业法律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重点
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重点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的总体战略,在知识产权的管理职能、评价体系、产学研合作、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员工培训和奖励等方面均形成了比较完善、富有成效的制度规范。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点具体表现在:
第一,德国企业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制定了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指导方针。德国企业并不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独立或孤立的战略去研究,而是将其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加以综合系统的考虑,并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确定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如德国奔驰的专利战略注重汽车制动系统的研发及申请专利,德国汉高公司则将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放在商标的注册和保护上。为了保证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德国企业还普遍制定了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指导方针。如拜耳公司制定的知识产权管理指导方针:一是要积极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增加价值;二是知识产权管理要构建全球化的结构;三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和方向要以全球商业战略为导向;四是企业知识产权要作为战略上重要的无形资产来管理;五是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是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六是要注重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的发展。
第二,德国企业注重落实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责,并形成了内部高效的沟通渠道。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职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专利情报管理,创新发明的挖掘,申请专利,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管理专利权,商标等其他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发明奖励,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对知识产权的评价管理,对外沟通交流,对涉密文件的管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等。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德国企业内部普遍形成了高效的沟通渠道,并突出表现在:一是企业总部设有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实现内部数据沟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研究。二是知识产权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和法律部门之间经常沟通交流,各部门均十分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执行。三是企业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定期向总部进行业务报告或专题报告,形成了制度。
第三,德国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的合作与互补,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应用及产业化和市场化。德国企业根据自身技术创新和发展需要,注意招聘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作为雇员,或在高校、科研机构设立研究中心、实验室,提供科研项目和经费,进行关键领域或者核心技术的专题研发。对于科研机构已经开发并且取得了专利的技术成果,企业注意多方评估,凡具有市场潜在价值的,就果断向科研机构购买专利技术或专利许可,直接用于生产应用,利用企业自身的条件,尽快将专利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在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研发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四,德国企业具有科学的知识产权申请评估体系。德国企业对研究成果进行价值评估,以最合理的成本,选择最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一项研究成果在申请专利之前,企业要先进行价值评估。根据价值大小,选择是否公开、是自用还是许可别人使用、是申请专利还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在获得专利授权后,企业则要适时评估每项专利的价值,如果有价值就每年按时缴费维持,没有价值就定期放弃。凡具有巨大价值或者涉及企业核心利益、技术公开后其他竞争者很容易掌握、而本企业又难以维权的,德国企业往往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严格保护;如果对一项发明创造企业难以有效保密的,他们则及时申请专利。
第五,德国企业重视员工教育和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培养。据德国企业介绍,每一名员工进入企业时,都必须接受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文件管理及保密规定,知识产权发明、申请、应用、维权程序和途径等。员工经过教育培训,逐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强烈意识。不少德国企业还注意培养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对技术、法律人员定期进行跨学科轮训,或派员去专利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高校学习,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参加专利律师资格考试,以此培养企业自己的具有理工科背景、技术与法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五、几点启示
此次赴德培训考察,收获颇丰。我们深切感到,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和法律保护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给企业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当今世界知识产权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资源竞争的焦点,它一方面使企业生存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参加市场竞争提供了新的手段、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普遍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借鉴德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经验与做法,结合国务院国资委牵头负责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指南”研究专题的阶段性成果,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树立知识产权战略观,是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最重要的思想基础。这次在德国的培训考察,无论是和德国企业界的交流学习,还是与政府部门、法院、协会和律师事务所的沟通座谈,我们都能明显感受到德国整个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知识产权战略观。国家从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鼓励自主创新,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双赢的知识产权推进机制,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成果能迅速实现产业化以及企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等,各个方面均表现出德国全社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借鉴德国经验,我国企业作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不仅要积极创造知识产权,而且更要有长远的知识产权战略。从国家战略和知识产权全局来看,这首先不是哪一个企业、部门或者地区的事,而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要把创新、应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来考虑。要通过立法、司法、政策等多方面的引导,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立法,是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最紧迫的外部条件。德国十分注重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特点制定和调整相关法律,其所建立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注重保护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生物制药等德国强势产业;同时善于利用知识产权立法手段,合理解决企业与雇员之间所存在的有关发明权属的突出矛盾。以此为借鉴,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在坚持立足国情时,应该特别强调要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水平,谨防不切实际的趋前或滞后。同时,借鉴德国《雇员发明法》的立法经验,应该抓紧研究制定规范我国企业与员工之间发明权属关系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鼓励我国企业员工发明创造的立法。
(三)突出大企业在实施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是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关键。德国国家竞争力首先表现在其培育了一大批以奔驰、宝马、西门子、拜耳、巴斯夫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大企业。这些大企业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及其规则,构筑起在本行业研发、生产、销售的国际领先地位,形成了德国企业在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生物制药等重要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并获取了巨额利润。德国的做法启发我们,当前推进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必须突出重点。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竞争主体,从而增强自主创新的原动力。要紧紧围绕迅速提高我国整体的国家竞争能力这个大的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重提高我国大企业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使我国一批骨干大企业率先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进而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群,加快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四)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业特点,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德国企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各具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此为借鉴,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也要防止“一刀切”。要针对不同行业市场竞争的不同需要,指导企业优化内部知识产权资源结构,构建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实际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在我们正在进行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指南专题研究中,要加强对不同行业需求的研究,使企业能够根据其所在不同行业以及不同的经营领域和经营重点,采取不同的、能有效发挥实际作用的管理策略,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是实现无形资产价值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德国企业不论采取什么样的知识产权组织架构,其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均十分注重法律部门的参与。从科研开发、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到知识产权的评估、管理和保护等各个环节,有关职能部门都强调与法律部门的沟通,重视从法律角度论证工作的合法性和可行性,自觉地把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要求具体落实到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各个方面。有鉴于此,我国企业在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时,也应该重视把握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以及国际国内有关法律、政策的变化,建立一整套科学合规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流程,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与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好知识产权的纠纷预防和纠纷处理工作,通过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学会规避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推动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手段,增强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能力。
9.2006年国土资源宣传工作要点 篇九
一、为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国土资源宣传要牢牢把握国土资源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力宣传国土资源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开创新局面的生动实践。深入宣传“十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取得的巨成就和“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主要目标。“十五”成就宣传要全面准确,把握好度,既要充分报道成绩,鼓舞人心,又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实。注重用事实说话,用权威评价说话。“十一五”规划宣传,要多形式、多层面、多角度,着重搞好解读,让广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
二、力宣传继续严把土地“闸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
继续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的举措和成效,充分展现土地管理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平稳运行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着力做好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计划,继续从严控制农用地转用;出台新的禁止供地和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加强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调控;建立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和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地籍统计数据应用,特别是分析土地供应与宏观经济指标量化关系的宣传。在宣传报道中,依照“依法依规、从严从紧、有保有压、节约集约”的原则,区别情况,把握政策,注重实效。对于严把土地“闸门”的有关热点问题,要加强正面引导,打好主动仗。
三、宣传报道国土资源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持和积极贡献
既要深入阐述国土资源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要张旗鼓地宣传国土资源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效。要注意挖掘和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正面引导。
宣传积极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促进村庄和集镇建设;宣传以建设促保护,特别是建设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完善基本农田监管体系等落实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各项制度和举措;宣传开展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及其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意义;宣传通过全面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和加强农村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的举措、成效,特别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新进展、新成果;宣传开展为农业服务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农村地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力宣传我国加强地质工作重部署
广泛深入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以下简称《决定》),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对《决定》的内容进行全面解读,深入阐释加强地质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措施,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地质工作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干部群众深刻、准确领会《决定》精神,推进《决定》的贯彻落实。做好全州地质工作会议,以及贯彻落实《决定》和会议精神的宣传报道。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重点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宣传,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山公园建设、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保护等。
五、加强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进展的宣传报道
力宣传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采取的各项措施、取得的成果和经验,重点是全面刹风治乱,遏制各类破坏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行为;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全面规范和加强矿业权管理;加强资源整合,促进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实行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全面加强开发监管;建立矿政管理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工作。主动做好社会普遍关心的煤炭、油气、铁、有色金属、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的宣传报道。要注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宣传报道,把握好节奏,保持连续性。从治散、治乱、治本等不同层面上,把握工作进度和目标要求,不断深化宣传报道。
六、力宣传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促进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宣传,及时地宣传报道有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具体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先进典型宣传,对城市、开发区、工业企业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节约集约,以及农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等各类典型经验做法,要分阶段、分类别、有重点地进行宣传报道,推动全社会自觉地节约集约用地。
力宣传提高我州矿产资源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宣传有关提高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的政策和举措,宣传推广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重技术,开展资源节约型矿山企业评比宣传推介,促进矿业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七、加强国土资源科技宣传和基础业务工作的宣传报道
着力宣传“十五”重科技成果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宣传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全国科学技术会精神一系列重部署。认真组织好部科学技术会的宣传报道,积极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科技兴地”战略的实施。加强以实施 “金土工程”为核心内容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宣传。
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科普宣传。认真实施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工作方案》,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结合具体情况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工作方案,全面提高公众防范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5月份第三周),力宣传国土资源科技成果,普及国土资源科技知识。
加强地籍和储量管理宣传。宣传建立完善统一的土地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制度。结合土地登记规范化检查,宣传土地登记在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保证交易安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的作用。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宣传报道。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和储量评审备案制度的宣传。
八、力宣传继续深入推进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宣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探索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长效机制的新内容、新方式、新经验、新成果;宣传结合我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实际,以加强土地监督制度和乡(镇)国土所建设为重点,提高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宣传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实施“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推行阳光行政;宣传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特色做法、成果。
九、组织开展《矿产资源法》和《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20周年宣传活动
2006年是《矿产资源法》和《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20周年。单位要加强领导,拟定宣传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以回顾我州《矿产资源法》和《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20年的历程为切入点,广泛、深入地宣传国土资源法制建设和依法行政的辉煌成就,积极推进“两法”实施工作。
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宣传。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单位要面向全社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
十、精心组织好地球日、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
2006年4月22日是第37个地球日,6月25日是第16个全国土地日。各单位要早动手,早策划。要紧扣主题,结合本地实际,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宣传活动,塑造宣传品牌,扩社会影响,努力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保护意识,引导公众进一步理解、支持国土资源工作,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十一、加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拓宽国土资源宣传领域
文化宣传是国土资源宣传的重要内容。要立足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十分珍惜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为核心,深入挖掘国土资源文化内涵,加强国土资源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国土资源文化宣传的内容。
一方面要着眼于整合系统内部资源,发挥国土资源报纸、期刊、出版社、博物馆的职能优势,使其成为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和文化宣传的坚实阵地;另一方面要胆地走向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充分利用影视、文艺、画、摄影、出版、络等多种手段,推出一批有影响、有市场的艺术作品、文学读物、广播影视节目等,组织开展“李四光中队”等品牌活动,使国土资源文化扎根基层,进入课堂,走向高层,日益深入人心,为发展国土资源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证。
十二、加强策划,整合资源,提升国土资源宣传水平
要紧扣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研究拟定“十一五”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纲要。切实加强宣传策划,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进一步增强国土资源宣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每一项重宣传活动,都要有具体的策划方案。通过策划,充分调动内部力量,积极借助外部力量,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通过策划,更好地把握领导重视、社会关心、媒体关注的契合点,找准宣传报道的切入点,突出新闻点;通过策划,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实施更加规范有序,报道更加富有成效。注重用事实说话、用典型示范、用榜样引导,着力搞好典型宣传和专题宣传。
10.国土局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 篇十
国土局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
为积极贯彻实施“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我局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这一活动主题,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让大家都充分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使法制的力量深入人心。
一、活动主题
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突出宣传宪法,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实施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三、活动开展情况
(一)认真组织开展冬季职工法制宣传教育月工作。我局开展了法制宣传工作讲座。分别从用地报批、土地使用证办理,耕地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散发宣传材料120余份,让职工熟悉我们办事流程,也提高了职工耕地保护意识。
(二)在全市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我局出动专人负责咨询工作,向群众答疑解惑。本次活动悬挂横幅,散发宣传材料200份,接受咨询累计30余次。
(三)在电视上打广告标语,加强法制宣传,把法律知识和法制精神送进千家万户,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悬挂过街标语,营造良好普法氛围。在局外墙上悬挂过街标语,()内容为“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口号。
四、活动意义
【国土局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市国土资源局法规监察科工作总结08-08
国土局副局长述职报告08-19
国土部门国土资源管理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汇报材料11-02
国土资源局执法培训08-29
国土局年度工作总结情况报告07-27
年国土局副局长述职述廉报告10-17
国土所调研报告06-24
国土保密工作自查报告08-28
国土局职责09-12
上半年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报告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