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品创新论文

2024-12-12

金融产品创新论文(10篇)

1.金融产品创新论文 篇一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戚莹

我国已加入WTO。为了应对WTO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各市场主体只有继续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存在和发展对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而金融业的竞争又是异常残酷的,因此各市场主体通过不断地金融创新来维持竞争力。频繁的创新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监管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也在不断地调整,本文拟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初步的探讨。

一。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

1.概念

创新这一概念是本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家约瑟夫B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首次提出的。熊彼特使用“创新”一词是用来定义将新产品、工艺、方法或制度引用到经济中去的第一次尝试。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些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但是金融创新真正成为金融领域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并成为研究的对象,则是80年代的事。虽然金融创新是一个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概念,但直到目前为止,金融创新一词在学术界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阿诺德B希尔金(ArnoldHeertje)认为:创新,总的来说指所有种类的新的发展,金融创新则指改变了金融结构的金融工具的引入和运用(。显然,这个定义主要论及金融工具创新。大卫B里维林(DavidLliewellyn)对金融创新如下定义:金融创新是指各种金融工具的运用,新的金融市场及提供金融服务方式的发展(。这个定义包括了金融创新的几个方面内容即工具的创新,市场的创新及服务的创新。我国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谈金融创新。他指出,金融领域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在现行体制下和运用现行手段无法得到这个潜在利润,因此在金融领域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叫金融创新(。在他看来金融创新显然应该包括金融体制创新,而且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创新。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人们对金融创新认识的深入,金融创新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金融创新的外延,即金融创新的分类上。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所谓金融创新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

2.理论基础

金融创新是以金融深化理论,理性预期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范畴,下面就简单阐述一下有关的基本理论。

(1)金融深化理论

美国当代着名经济学家爱德华BSB肖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将这种理论概括为三个方面(:金融先行论论。金融在所有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金融机制一方面会促使被抑制经济摆脱徘徊不前的局面,加速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如果金融领域本身被抑制或扭曲的话,则会阻碍和破坏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实行金融先行的政策。金融深化理论在分析方法上,提出“财富的研究比货币的研究更为重要”的观点。在以往的经济研究和政策制订中以货币为中心。但金融深化理论认为,要研究经济,最重要的不是流量而是存量,只有研究财富的存量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实力,也才可能看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发展潜力。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它的金融资产量越大。金融资产的大小跟该国的国民收入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越高,经济发展越快。

据此,肖提出金融深化理论,要求放松金融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这与金融创新的要求正相适应,因此成了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2)理性预期理论

理性预期学派是从货币学派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经济学流派,最早提出理性预期思想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B穆斯。70年代初,卢卡斯正式提出了理性预期理论。

理性预期理论的核心命题有两个:第一,人们在看到现实即将发生变化时倾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作出合理的、明智的反应;第二,那些合理的明智的反应能够使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据此,政府的责任在于确立一种有利于公众进行理性预期的政策规则,减少经济的不确定性,强硬反对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力主经济自由主义,要求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反对金融管制,这与金融创新的要求正相吻合。

(3)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由凯恩斯于1923年在其《货币改革论》中首先提出,后经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发展而成。该理论认为,由于各国间存在利率差异,投资方为获得较高收益,就将其资金从利率低的国家转移到利率高的国家。如甲国的利率水平高于乙国,投资者就会把资金从乙国调往甲国,为避免汇率风险,投资者一般按远期汇率把在甲国的投资收益变为乙国货币,并将此收益与乙国投资所得收益进行比较,从而确立投资方向,两国间投资收益存在的差异导致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直到通过利率的调整,两国的投资收益相等时,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才会停止(。厉以宁先生指出,利率平价理论研究两国利率之间的差异,以及整个资本的流进流出和它的管制问题,都推动了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而其本身也成为国际金融创新的重要理论依据。

3.分类

同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如果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结合起来考虑,从金融创新产生动因的角度来划分的话,可以将金融划分为两类:一种是为规避监管而进行的创新,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消极金融创新,另一种是因金融机构为提高自身竞争力而进行的创新,我们将它称之为积极金融创新。从金融创新的历史看,金融创新是“放松管制”要求的产物,因此,绝大多数金融创新都可归纳为消极金融创新,但我们不应忽略了积极金融创新,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竞争的压力,积极金融创新已越来越多的产生出来,区分积极金融创新与消极金融创新也有利于我们采取不同的监管制度,以充分利用金融创新的益处而尽量减少其弊端。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

1、概念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

2、理论基础

(1)从一般“市场失灵”理论角度看。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应当发挥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金融领域作为整个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在经济领域中,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①外部性问题。外部性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前者如私人阳台上种植的花草对行为所产生的愉悦作用等,后者如大气污染等。对金融业而言,两种外部性可能都存在。②垄断。某些部门具有很强的由其技术决定的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其固定资本又具有很强的长期使用性和沉淀性,因而构成加入壁垒就自然垄断。金融业在本质活动上是规模经济的,因此就会表现追求超大规模,摆脱管理的特征。③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竞争的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作为交易的双方,对其交易信息的了解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金融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也存在着不对称现象,这将导致市场主体在最大限度的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即道德风险问题。

(2)从金融业的特征看。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相比,存在着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得金融监管尤为必要。①金融业是“公共性”产业。金融机构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资金来源于社会公众的储蓄,而资金的运用又是面向社会公众,因而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行为、业绩对社会公众产生直接的影响。②金融业(尤其是银行)是高负债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其中任何一项风险都会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成败产生重大影响,但是金融机构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往往盲目扩张资产导致资产状况恶化。③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出现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其他银行形成整个金融业的危机,并危及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说,金融创新是金融自由化的必然产物,而金融监管则是国家干预主义在金融业的逻辑延伸。经济发展史表明,绝对的自由化和绝对的政府干预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因此,当代大多数国家都采取“自由”与“干预”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至于是“自由”多一点还是“干预”多一点,则取决于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从理论根源上讲,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就象“自由”与“干预”一样,是动态的“博弈”过程,金融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创新作为动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以利于金融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就这样互相作用,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共同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

三、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1.金融创新改变了金融监管运作的基础条件,客观上需要金融监管机构作出适当调整。

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金融业与非金融业、货币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必然使得金融监管机构的原有调节范围,方式和工具产生许多不适性和疏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与金融创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已成为监管机构的一个主要挑战”(。

2.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极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金融创新是将诸多风险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再包装,这种组合后的风险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显得更加复杂,使金融监管机构难以控制货币及信贷量。从而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复杂化,一旦风险触发,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危机。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繁衍使得金融市场更加捉摸不定,一些金融创新工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和化解汇率、利率波动的风险,但在实际运用中投机性越来越强。年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和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破产都是因为交易员从事金融期货炒作导致巨额亏损引发的。金融创新的高速发展给市场主体提供了巨额利润来源,因此常被一些冒进的金融机构滥用,也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给金融业带来混乱。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禁止金融创新,只能相应地调整我们的监管手段,加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

3.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主体的重叠与缺位并存(。

现行分业监管过程中,大都采取机构性监管,实行业务审批制。这样,当不同金融机构业务日益交叉时,一项新业务的`推出通常需要经过多个部门长时间的协调才能完成。此外,有的新金融业务处于不同金融机构业务边缘,成为交叉性业务,如储蓄保险是一种既包括储蓄功能又包括保险功能的业务品种,对于这些金融创新,既可能导致监管重复,也可能出现监管缺位。

4.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制度出现重大创新。

如前所述,金融创新使传统监管制度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各国监管制度出现重大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①监管方式上,从机构监管过渡到功能监管。由于金融机构的全能化发展,传统的以机构为监管对象的方式便不再适应,而应以功能为基础进行监管。②监管标准上,从资本监管到全面性的风险。传统监管以资本充足率为标准,这种监管主要是针对信贷风险的,但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面临着其他各种风险,仅仅对信贷风险进行监管难以实现有效监管的目的。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各国及国际监管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③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传统监管制度注重外部控制制度,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各国及国际监管机构对金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越来越给予高度重视。

四。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一般影响

1.积极方面

许多学者尤其是经济学家侧重于指出金融监管的消极影响,但实际上,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亦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学者指出,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产生和发展有保护作用,这一方面的监管可称之为保护性监管(。这种保护监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可以减少交易的风险。在金融市场,交易商品的质量不能经常为所有交易当事人立即了解,确立监管框架,规定共同标准保持最低可信度,可能会减少交易的风险。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必要的监管制度,金融创新工具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阻碍。

(2)某种金融资产的市场组织本身就是公共机构,这样可以更好地公平地执行其职能,现在,大多数证券及期货交易场所采用会员制形式,它们不再作为一家私人公司来担负其市场职责。作为公共机构的市场组织不仅是监管制度的设计的组成部分,同时亦承担着重要的监管职责。

(3)监管可以减少损害新市场发展的过度竞争。这种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美国早期对证券发行与交易不加管制,结果出现了出售“蓝天”的投机现象,而对上市公司的不加管制更是导致了整个股票市场的崩溃,因而很多创新往往要求同时引入一个监管框架。

(4)监管本身对金融创新有刺激作用。例如,在美国,有许多对银行的特定管制,但却缺乏一个全面集中的公共机构,这种特殊结构构成了美国银行特殊的创新环境,否则,没有官方许可的创新便难以想象。

(5)监管的变化甚至可以导致创新的产生。外汇和资本管制的废除是导致银行选择海外发展和拓展国际业务的一个明显例证。还有,由于利率上限对银行存款的限制,在美国创立了货币市场互助基金。

2.消极方面

事实上,金融监管经常被用来解释金融创新的原因,甚至是主要的原因,哈林顿在谈到美国的金融创新时认为,美国的银行传统上受到很多限制,许多限制在其他地方并不存在,而现代技术使金融在形式上和地理上更容易变化,因此,在美国,新技术便难以避免地用于市场设计规避有关条例和限制跨州银行的管制的方式。事实上,国际市场的许多早期发展可以用美国银行想在国外从事在国内受到限制的业务来解释(。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几乎所有的金融监管都曾被解释为某种金融创新的理由,欧洲债券市场的发展,美国早期的金融创新工具――存款凭证都是很好的例子。

五、金融监管对消极金融创新的影响

金融监管是一个公益性的管制问题,它既有利于受监管的产业(金融业),又有利于不受监管的产业(非金融业),但这种公益性是就整体和宏观意义而言的,从单个或微观金融机构看,金融监管总是通过限制性的方式出现的,在特定条件下,金融制度和体系中的微观金融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和市场主体总是倾向于生产更多的“金融产品”,以求得更多的利润。受获利冲动的驱使,金融机构会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或经营方式以逃避监管,寻求新的盈利机会,扩大生存空间。这种“个人理性”行为规则在无约束的条件下就可能导致单纯市场调节的失败和金融体系的灾难性危机,即引起整体的“非理性”。其结果必然是:消极金融创新部分抵消了某些金融监管的预期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种内容和结构的金融监管政策。金融监管的公益性决定了金融监管对消极金融创新必须采取积极抑制或规范的对策。否则,金融监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理由。

六、金融监管对积极金融创新的影响

积极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和获利能力,而在现有的法律框架范围内,针对金融市场需求,主动进行的创新行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激烈竞争的压力迫使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通过金融创新,发展多种金融机构,形成大批互相竞争的市场主体;推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金融资产,使市场工具多样化。只有市场主体和交易工具的发育成熟,才能有助于建立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对于积极金融创新,作为国家干预的金融监管应“消极”应对,尽可能地给金融机构创造更多地“自由”空间,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积极金融创新。但是应当注意,积极金融创新也存在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因此,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完全放弃监管,任其为所欲为,无约束的“自由”是产生金融风险以至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构建的国家来说,金融创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在金融深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同时还要有效利用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功能。

简言之,对消极金融创新应采取“积极”的监管措施,而对积极金融创新则应“消极”监管。

七、我国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应对

1.金融监管制度的制定要有前瞻性

金融监管政策措施要适应金融业未来发展和变化趋势。()为了防止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当局在制定金融机构稳定性指标和有关措施时,要考虑未来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资产的可能变化等,此外,要建立金融监管的预警系统,加强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监测,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2.以鼓励积极金融创新,抑制消极金融创新为原则

3.模式的选择上,应由侧重于外部监管模式向既重视内部监管,也重视外部监管模式转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金融监管无外乎三种类型:一种是侧重于外部监管的美国模式,其特点是金融监管主体可以站在超然的地位监管金融活动,避免部门本位主义,协调部门的立场和目标。二是侧重于内部监管的英国模式。其特点是政府除按必要的国家立法行事以外,较少干预金融活动,对金融业的日常监管主要由金融行业协会等组织来进行。三是侧重于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德国模式。金融创新具有复杂性及危机隐蔽性强的特点。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的弊端的反应往往较迟钝,而金融行业协会则反应灵敏,因此对金融创新的有效监管需要更多的依据赖于内部监管。内部监管是第一道“防火墙”,外部监管是第二道“安全网”。

总之,随着金融的日益深化,特别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程度的加深,金融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适时调整金融监管以适应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成为金融监管的迫切任务。金融监管机构应时时掌握创新动态,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2.金融产品创新论文 篇二

———IBM全球行业解决方案开发部总经理沈丽琴博士

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成为银行业发展的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以及国内新兴股份制银行的发展, 对客户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在竭力争取和实施与客户的交流权、交易权、服务权的同时, 重视对客户关系的维护, 用超出一般的产品和服务, 留住和争取到更多的高端客户, 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新领域和主战场。

现代营销学的理论表明, 在日益充分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竞争不断深化, 产品的复制与模仿速度不断加快, 产品的价格、品质、性能等要素的同质性日趋明显, 没有任何一种产品的优势可以长久地保持下去。一家商业银行要比对手更多地赢得市场和客户, 就必须掌握全面的客户信息, 潜心研究客户的需求, 不断开发适合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并通过立体的销售和营销渠道, 在合适的时机将客户最需要的产品推荐和销售给目标客户, 在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银行自身的价值最大化。IBM对不同行业800位CEO和董事长的调查研究报告, 也证实了创新对企业价值的重要性。调查发现, 业绩优秀的企业, 来自新产品服务销售收入平均占总收入的61%, 而业绩不佳的企业则只有26%的销售收入来自新产品服务。

2005年, 美洲银行推出了一项被认为是革命性的产品服务:保存零钱 (Keep the Change) 。当客户使用美洲银行的信用卡消费时, 银行将支付给客户每次消费的零头。由于这项业务对客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自推出以来, 大量的客户申请了该业务。通过该业务, 美洲银行成功地解决了如何让客户继续开立新的储蓄账户, 从而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 同时也培养了客户的忠诚度。

国内的商业银行也渐渐意识到, 产品创新对留住老客户, 吸引新客户, 提升银行的业务能力的重要性, 纷纷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新产品。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各行在创新产品层面上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 银行将不仅仅满足于1年推出几个创新性产品的效率, 而对运营支持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产品创新提供系统支撑, 为提高产品创新效率、将产品快速推向市场、面对市场竞争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金融产品创新的关键:建立统一的产品创新管理平台

在银行内部, 金融产品的创新涉及端到端的流程和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 以及不同业务系统的整合, 单纯依靠IT部门和个别业务部门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国内商业银行也开始逐步建立专门的产品管理部门, 从全行的角度对产品创新和管理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和部署。然而, 以账户交易为中心的IT系统却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这种新的组织架构和策略上的变更, 制约了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全面的产品信息导致不同业务部门对产品管理和理解上的差异, 难于统一管理产品行为, 限制了产品的设计和组合能力;

2.缺乏标准的流程管理和跨部门的协作能力, 导致产品功能的重复建设、难于重用, 增加系统复杂程度和研发周期;

3.缺乏统一的产品绩效指标, 产品成熟度差异大, 影响市场决策。

因此, 建立统一的产品创新管理平台, 从人员、应用系统和营销渠道三个维度建立一体式的创新机制和管理模式, 贯穿相关的职能领域, 通过创新平台落实产品研发的管理流程, 提升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协作能力, 从而提高产品研发整个过程的效率, 是推动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关键所在 (如图1所示) 。

IBM在参考了大量银行业项目实施和研究基础上形成的金融业信息模型IFW (Information Framework) 的基础上, 从产品管理相关的流程模型和产品对象的数据模型两个方面入手, 基于组件的业务建模方法和最佳实践, 提出了一套基于主数据管理和规则引擎, 结合流程管理的产品创新管理平台 (如图2所示) 。

通过规范的管理流程实现产品信息管理的标准化, 基于行业信息模型提供灵活的产品数据建模能力和面向业务语言的规则引擎通过动态业务规则完成产品目录、属性及条件的设计, 能够灵活地定义产品与产品、产品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通过规则引擎的校验能力对不同规则和条件的一致性、完整性检查, 保证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支持通过产品的组合和基于特性的产品重组快速形成新的产品以吸引客户, 方便的支持交叉销售、产品套餐等业务需求。

在数据整合和管理方面, 借助主数据管理技术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产品数据解耦出来, 使其成为一类在企业级层面能支撑多种关键应用的核心业务实体 (主数据) 进行集中管理, 以解决传统应用中将产品信息作为交易的附属信息保存时所引发的数据不一致、不完整、重复以及缺乏统一的数据视图等问题, 并结合主数据管理所提供的可疑数据检查、数据格式标准化等能力, 进一步提升数据管理质量。同时, 也按照面向服务的思想将产品主数据封装为标准的信息服务, 通过统一的服务接口支持不同业务系统对数据的访问, 也降低了数据集成的复杂性。另外, 主数据管理平台还为支持基于角色的多用户协作提供了基于Web2.0的交互界面, 不同角色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权限和协作流程所分配的任务, 对产品目录、产品属性和数据类型等进行所见即所得的设计和定义。

金融产品创新管理平台的应用架构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 产品创新平台服务于两个大的领域 (如图3所示) 。一方面是从产品研发创新和流程管理出发, 目的在于提供灵活的建模设计能力和良好的协作环境, 帮助产品经理、市场人员和产品的研发人员根据市场的反馈, 对现有产品的基本属性、生命周期、费率条件和业务规则方便地进行修改和调整, 同时也能根据客户的需要定义和设计相应的产品套餐;另一方面是从产品信息如何服务于运行时的业务需求出发, 即能够基于产品信息生成不同的合约, 支持在开户过程以及理财等应用系统对产品信息的访问等需要。

产品创新及管理领域的侧重点是操作产品信息的灵活性和易用性, 以及在流程控制下不同角色对数据操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使用对象上更多的是面向银行内部的业务人员, 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 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上;产品交易处理领域则是面临实时的高并发访问, 对交易的时效性和系统的响应能力有着特殊的要求。由此可见, 两个领域各自的目标和服务对象不同, 在数据的访问和操作上也各不相同。因此, 在两个域之间采取批量数据同步的方式, 以调和两者在数据使用上的差异, 同时也降低了实现上的复杂程度和潜在的应用风险。

金融产品创新管理平台的技术方案

从系统架构的角度来看, 产品创新平台定位于一个产品信息的制造工厂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需要支持产品研发人员通过该平台完成产品的定义、目录管理以及相关规则的定义, 以及为外围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产品信息。因此, 形成了以银行数据模型的全行产品目录、产品主数据库、管理流程引擎和业务规则引擎四个主要的功能模块所构建的统一信息服务层。在与人的交互上采用了Web 2.0的界面以增强用户体验和协作能力;对外围系统而言, 采用了企业服务总线, 将业务处理系统、前端渠道系统和管理分析系统进行整合, 实现统一、灵活的协作模式 (如图4所示) 。

从平台实现上看, 基于SOA的参考模型和IBM成熟的中间件技术, 将主数据管理的思想和IFW的数据模型、服务组件以及流程模型进行了有效的融合, 将产品数据从应用系统中解耦, 形成统一的信息服务层;通过业务组件化、组件服务化、服务流程化以及对业务规则的抽取, 实现基于开放标准的服务请求、响应方式以及业务实现, 支持产品业务创新的快速实现 (如图5所示) 。

主数据管理及信息服务的实现可以采用IBM InfoSphere MDM for PIM (MDM PIM) , Master Data Management (MDM Server) 和i Log为基础, 三者共享同一套数据模型, 分别实现产品模型定义、业务规则建模和产品信息服务三个方面的能力。MDM PIM直接面向产品设计人员, 提供了灵活的建模能力和基于Web 2.0的人机交互界面, 可以直接在其中对产品目录、属性和条件信息进行所见即所得的定义和管理;而相应的条件计算、有效性校验和一致性检查则是通过i Log的业务规则引擎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计算, 这一方面为了保证产品设计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直接为MDM Server所封装的信息服务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数值;MDM Server则是产品信息服务的核心载体和实现者, 在对外提供产品信息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数据质量检查、信息格式标准化、安全访问控制等辅助能力, 以及自动维护产品和客户、合约。另外, 两类主数据实体的依赖关系, 使得产品研发人员专注于产品领域的工作, 降低数据集成的复杂性。

在服务组件层面, 基于主数据管理层所提供的统一信息服务, 按照开放标准 (SCA) 实现一系列的服务组件以支持产品管理流程中所依赖的共性功能, 如产品实例的增删改查、产品目录管理、产品条件的维护等。通过将原有产品功能从各个应用系统中解耦, 形成可重用的产品组件, 用以支持产品管理和运营的组合流程。同时, 也为将来随着项目实施的积累, 形成一套统一的产品组件库, 为加速系统研发能力, 提高产品开发效率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基础。流程管理则可以采用IBM成熟的流程引擎WebSphere Process Server或者File Net作为流程运行的载体, 支持有人工干预的长流程以及系统自动处理的短流程, 并通过将流程管理中的动态因素抽取到i Log的规则引擎中加以实现, 以应对管理流程的变化。另外, FileNet还能够提供内容管理能力以在流程中实现对产品管理相关的文档、扫描件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

总结

3.金融产品创新论文 篇三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产权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支持“三农”发展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该如何顺应变化进行自身改革,结合自身实际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满足客户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三农”,巩固农村市场地位呢?

金融产品创新“内外交困”

农村产权改革的政策红利给金融改革及创新带来了发展机遇,搭建了基础平台,但金融产品的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金融单位内在动力,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对于农信社而言,在创新信贷产品方面还需克服“内外”双重困难。

——内部困难。创新产品意识不够、力度不够。农信社不愿轻易进入农贷市场,形成了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导致创新产品力度不够。

商业化取向,内生动力不足。追逐股东利益最大化及风险管理最小化与支农责任之间的矛盾暂难调和。在风险分担机制、补偿机制、政策配套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内生动力不足。

农信社专业人才稀缺,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短期内仍无法改变专业人才稀缺的短板;在人才培养、用人机制建设上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仍较落后。

农信社创新基础不牢,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关注不够、配套措施跟进缓慢。一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创新文化元素缺失;二是创新机制建设滞后;三是缺乏创新经验;四是在农村产权改革方面,对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等新型主体缺乏持续的关注及研究;五是在制度配套建设、操作流程等方面尚无进展,仍在等待、观望“三权”抵押融资政策的出台落地。

——外部困难。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目前风险分担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制约了农信社对现代农业发展长期、大额、基础建设等新的资金需求支持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了农信社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积极性。

配套措施支持力度不够。隆昌在财政补贴等配套政策建设尚未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信社创新手脚。以养殖贷款为例,目前隆昌没有一家保险公司能受理鸡、鸭、鱼等家禽、水产品的投保业务。

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一是社会整体信用意识和金融意识还比较淡薄;二是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司法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不够充分;三是社会信用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低。

农信社金融产品创新的对策

目前,隆昌农村产权改革尚需较长时间完成,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应及时转变观念,认真落实省联社打造“零售银行”的战略,克服内外部困难,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进一步巩固县域农村市场。

——上下联动,完善机制,建立体系。通过上下联动,建立以打造全省通用性产品为主、县市区域性产品为辅的产品创新模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广覆盖、可持续”的产品体系,为农村客户群体“量身订制”金融产品。

——瞄准农村新型主体开展创新活动。农信社应将金融产品创新对象重点转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等新型主体。一是入手建设“三权”抵押融资相关配套制度;二是摸清各乡镇规模化农业发展现状;三是根据各乡镇情况,区别对待,有侧重点地分类推行试点;四是适度放宽“三权”抵押试点不良贷款容忍度,并配以适度的奖惩制度。

——以“人才兴社”为依托,实施全方位的创新策略。一是加强创新文化的教育及培育,提高员工素质;二是认真做好员工职业规划及渠道建设,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三是建立起适应市场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组建一支过硬的专业化团队。

——夯实金融创新基础,摸索积累创新经验。一是加快乡镇网点“微贷”“小贷”技术的复制及试点,跟踪评估“小贷”“微贷”技术在乡镇网点的适应性;二是明确落实责任,做好创新机制建设;三是广泛征集一线员工在产品创新上的“金点子”“好主意”,对提出可行的产品创新方案给予奖励。

——从借鉴开始入手,尝试多种方式创新。积极借鉴其他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及“三权”抵押融资方面的一些好思路、好做法,推行“信用+保证”“信用+抵押”等组合式担保贷款模式;推行开办应收账款质押、农业订单融资、农业退税应收款融资、担保基金融资等新型信贷品种;积极尝试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村地区的多元化信贷需求。

——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保障体系建设。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三权”抵押融资相关制度,搭建农村财产评估、交易平台;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经营风险分摊机制,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三是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财政风险补偿基金。对规模经营户、家庭农场主贷款实行贴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撬动和引导作用。

——加快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县,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加快社会信用建设步伐,把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改革和为金融机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工作重点;二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金融环境;三是健全信用服务监管体系,完善社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四是加快对农户、社区居民、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经营种养大户经济档案建设。同时,加大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打击力度。

4.科技创新 组织创新 金融创新 篇四

“三大支撑”加速大丰沿海经济发展

面对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发展环境的硬约束,依靠创新驱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势在必行。大丰市打破常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金融创新,以“三大支撑”为沿海发展发展装上了“加速器”。科技创新“一路助跑”。前不久,在江苏海洋产业研究院科研人员的攻关下,素有沿海“食人草”之称的大米草找到了“归宿”。该院将大米草用来制造环保型装饰墙板、集装箱托架等各种工业包装品,实现变废为宝。这是大丰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结出的又一硕果。

在实施科技创新中,该市坚持“两手抓”,一方面大力实施政产学研联合,为经济发展借智借力;另一方面,全面实施“530”计划,开拓招才引智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了解,该市已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深层次合作,风电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和冷温精锻、热处理设备、抛丸机等优势传统产业,在创新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目前,森威精锻公司的“轿车双离合器变速系统关键零部件塑性净成形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盐土大地农业科技公司的“高效耐盐植物菊芋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南车电机公司的“2.5兆瓦、6兆瓦风力发电电机的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已进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候选“盘子”。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对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组织创新“强筋壮骨”。7月4日,大丰市召开第二期领导干部新加坡能力培训班动员会。据悉,参加此次培训的领导干部共23人,他们于7月5日至12日,到新加坡接受科技创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港口建设管理、和谐社会建设等内容的学习培训。这次出国“充电”,将为该市科学发展再输“新鲜血液”。如果说科学发展是一个人体,那么组织创新就是骨架。如何让骨架变得更加健壮,给力全市经济“腾飞”?大丰市不遗余力,打出精彩“组合拳”。定期举办“每月一课”专题报告会,是该市推进组织创新的“大手笔”。去年以来,该市结合自身实际,围绕产业集群、接轨上海、文化创意、生态旅游、港口建设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等重点课题,为市四套班子领导、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授课,进一步提高干部的能力素

5.金融产品创新论文 篇五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1、银行产品创新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差

近年来,我国银行创新产品的品种日益丰富,如目前已推出的理财创新产品就有百余种,但这些创新产品多以吸纳性、移植性为主,即通过模仿国外或同业的创新产品进行产品研发。例如,我国的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等,都是通过国外引进的。其次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一家银行自主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会被别的银行仿效。再则产品推出的动机很明显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真正从本银行的利益出发,效益观念淡薄。

2、银行产品创新缺乏整体的规划性

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缺乏长远的设计和规划,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仅从本部门局部利益出发,彼此之间缺少信息的交流,使得产品的开发、管理不系统,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规范性差,影响了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整体协调性。

3、创新产品缺乏个性化,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多数银行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产品研发前粗线条的市场划分对客户需求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导致部分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二八定律”,银行20%的高端客户创造银行80%的利润,于是,许多银行的创新产品盯住那些垄断行业、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却得不到关注。另一方面来看,也因为缺乏合理有效的市场细分,银行推出的单一产品往往面向的是所有的客户群,缺乏为客户量身定做的能力,无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来满足其多样化需求。

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

1、国内法制及信用环境方面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却跟不上步伐。例如,银行理财业务和电子服务业务缺乏法律的支持。产品创新的要求与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建设之间的矛盾,会使得新兴的产品隐藏着一定法律风险。其次,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以社会信用为基础,包括政府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等。在我国,偷税、逃税、商业欺诈等现象时常发生。社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制度的建立落后于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从而制约了包括银行产品创新在内的经济金融活动的开展。

2、电子技术环境方面的原因

电子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是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基础,信息技术能使金融工具的创新得到突破性进展。尽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网络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内的应用相比于西方金融业中经营的电子化,网络化还有着很大差距,仍停留在较为粗浅的技术应用阶段。由于我国银行业务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融合不够,各银行之间技术的标准性,规范性有所差距,使得银行产品通用性差,产品深层次的创新受到制约。

3、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行内缺乏专门的机构或部门对市场需求信息及同业的金融产品进行研究,从而做出灵敏的反应。二是管理职能没有适应市场要求及时做出调整。如在新产品推广营销等方面,由于管理部门职能的缺位,造成目前各银行普遍存在宣传报道多、业务宣传少,形象宣传多、产品宣传少的现象,产品营销严重滞后。三是体制不顺,没有在产品开发中形成合力,部门间职责不清,奖罚不明,导致各部门以各自利益为重,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遇到问题推托责任,敷衍了事。四是银行现有的人力资源部门对人力资源的运用观念淡薄,各项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品创新的进程。

4、运营机制方面的原因

当前仍有许多银行对已经到来的金融产品营销时代反应迟钝,没有意识到好的金融产品会大大提高一家行的市场竞争力。因而对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产品的品牌意识比较淡薄。在发展的战略决策上没有把金融产品创新摆上重要的位置,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往往缺乏科学性,尚未形成一个有利于调动各级行、各部门和全行员工创新积极性的机制。近年来各行对科技人员的重视和对产品开发有功人员进行奖赏的做法,在稳定科技队伍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与其他部门造成了反差。对产品创新中其他领域,如市场调研信息、产品设计、产品营销等领域有功人员却缺乏相应的奖励措施,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许多基层营业机构对产品的不足及进行改善的合理化建议、市场真正需求等重要的信息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策略

1、放松金融管制,加强金融

监管,保护金融产品创新的成果

金融管制是针对业内所有金融机构的全部行为进行管制;而金融监管是主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很显然,金融管制会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加以限制,金融监管则给予金融机构更多创新发展的自由。目前国际金融创新的趋势是放松金融管制,加强金融监管。这是我国需要借鉴的地方,逐渐放松利率管制,推

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加强金融监管,其一,从监管理念由“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向“法无禁止皆可为”转变,这点实际上为商业银行留下了很多自主创新的空间。其二,监管模式上转向目标导向型,即只规定相应监管标准,商业银行在标准内根据情况自主创新。其三,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构造银行业的良好竞争环境,保护创新成果。

2、通过完善法律、提升社会信用促进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首先,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其一,取消一些已不再适用当今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其二,制定能够推动产品创新的法律条款,界定清楚金融创新与违规的界限。其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创新银行的收益得到保障,避免银行间恶性竞争。这些措施为金融监管提供法律政策依据,鼓励银行产品在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创新发展。其次,要提升全社会的信用基础。金融活动的正常开展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而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商业欺诈造成的信用危机制约了我国金融的发展。推进经济立法进程,改善社会恶劣的信用环境,加快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欺骗市场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惩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金融秩序混乱、违约失信的问题,为金融产品创新创造良好环境

3、发展电子化建设,以技术创新作为银行产品创新的突破口

当代科技日新月异,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的今天,金融产品的研发必须以电子技术为依托。依靠电子化平台,可以使银行产品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大大提高,加大了产品模仿的难度,有利于银行维持产品创新的效益,同时也能使其服务向自动化、简约化方向转变。顺应国际银行业趋势,针对我国银行产品薄弱环节,笔者认为要应用技术作为产品创新的主要手段,完善现有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各项服务,及时更新各项功能,切实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构建客户信息数据库,进行集中、有效的数据信息管理,应用数据挖掘,进行业务产品的研发。

4、明确创新战略,加强产品创新的统一规划

商业银行可在银行内部成立金融产品创新部门,制定产品创新的战略规划。该规划应结合银行自身的特点及市场定位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充分利用银行内部的各种资源优势,调动一切力量,提高创新效率,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其次,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坚持个性化,差异化原则。将具有相似需求特征的客户划分为统一类别,以此研发相应产品,也就是根据客户的业务量、资金量、信誉等方面的情况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可以使银行产品的开发更有针对性,更能实现银行效益。产品创新应坚持个性化、差异化的原则,有选择地为不同市场中的客户设计符合其需要的产品;最后,要不断巩固完善,提高产品质量。对现有的服务项目,应继续进行完善、巩固和提高。有些产品,质量可靠,运行正常,但需要进一步提高或改进。还有一些产品,质量低下,效果不理想,应尽快修改和完善。

5、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推行产品经理制与客户经理制

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过内部培养,对员工进行银行新业务,新产品的培训,充分挖掘员工最大潜能和创新意识;通过外部引进,聘用专业知识全面,通晓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理财知识,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并健全银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品开发队伍。重点推行产品经理制与客户经理制。银行产品的推出是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实行客户经理制,指定客户经理为特定客户服务,了解客户的需求,反馈到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负责设计开发,细分市场,制定推广计划,再配合客户经理进行产品营销,跟进后续服务。

6、与证券、保险行业合作,进行组合产品的创新

6.区域金融创新与区域金融风险控制 篇六

摘要:区域金融经济行为要想向前发展,就要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然而区域金融创新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同时它也带来另一些风险。本文对区域金融创新能够达成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的问题作出一些论述。

关键词:区域金融 创新 风险

一、使用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控制区域金融风险的意义

区域金融创新的理论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论》中提到的理念,他认为金融创新是在区域金融经济活动中,针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种创新,它可能是针对某个金融经济活动开展环节的局部创新,也可以是从宏观的思路看待整个金融经济活动以后整体的创新。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补充和扩展了区域金融创新的定义,然而它的核心定义仍然不变。

区域金融经济的发展是基于地缘政治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一种金融活动,它的特征是针对地缘政治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开展金融活动,使金融活动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不断的创新支付清算体系、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完善金融机构的机制、拓宽金融市场体系等,这种区域金融创新推动着使金融活动向前发展。

然而,金融活动也伴随着各类风险问题,这些风险存在的因素来源于个体的因素、金融体制的因素、政府宏观调控的因素、市场竞争的因素等,区域金融活动的风险与其他金融活动的风险的区别在于它有传播性、关联性、扩散性,它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个人,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由于区域金融活动带来的风险非常巨大,人们需要在区域金融创新中控制风险的程度、需要使用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减少区域金融活动中风险存在的程度。

二、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控制区域金融风险目前的问题

人们在开展金融活动的时候,背后一定会伴随着各种风险,为了让金融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人们会应用种种方法规避各类风险。然而如果一味的规避风险,则金融创新很难完成。以腾讯公司与浦发茛行共同研发的微信银行为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银行卡现有的功能,人们要求能在移动设备中更快捷的使用银行卡的功能,于是浦发银行与腾讯公司合作,把网上解行的功能与微信平台结合起来,让人们能很方便地使用微信完成银行卡的功能。然而这种金融活动开展的方式受制于微信平台的普及、软件功能的体验等。部分银行考虑到风险问题,就会慎重的考虑是否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可以说,区域金融的风险制约着区域金融的创新。

一种区域金融创新模式在使用的时候,有时会带来新的风险。以20支付宝公司与天弘基金共同推出的余额宝的网上投资方式为例,它用比银行利息更高的利润吸引支付宝用户投资,受到用户的好评。然而它面临着两大风险:余额宝本身运营的风险,如果余额宝不能让支付宝用户获得收益,将难以持续发展;银行对之进行限制的风险,由于余额宝的发展将会触动银行的利益,因此银行可能会共同联手限制余额宝的发展。可以说,区域金融的创新会带来更多新的风险。

三、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引起区域金融风险类别的分析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创新的主体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否能够即时兑现自己的承诺。信用风险是区域金融创新可持续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会背负一些债务,创新的主体需要了解到自己是否能即时偿还债务,如果创新的主体在运营时经常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经营前途将不会被投资者们看好,区域经营创新也难持续进行。

(三)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是指区域金融创新活动在进行的时候,创新的主体有时会需要得到持续的资金投入,否则创新活动将无法开展。资金风险是区域金融创新必须要控制的环节。

(四)其他风险

其他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即区域金融新活活动开展的时候,需要有足够完备的硬件条件与软件环境支撑金融环境的进行;市场变化的风险,即创新的主体在进行区域金融创新时需全面的研究市场的变化;创新的主体在完成区域经济创新活动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具有足够的职业道德。以上都是金融创新面临的风险因素。

四、优化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控制区域金融风险的对策

(一)具有风险控制的意识

金融活动的主体使用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展开运营时,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这意味着在金融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时要了解风险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从中找到一个最恰当的.比例,使经过创新的金融活动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比如说,人们采用项目经理制度,就是要让优秀的经理人全权负责项目经营的活动,通过运用优秀的人力资源达到区域金融创新的目的;人们有进行项目运营时,要强调内部控制,并使用内部审计与常规审计的方法控制项目运营存在的风险。

(二)提出风险控制的方法

要减少区域金融创新的方法,需要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可以控制的因素。以目前人们对区域金融创新风险控制的方法来说,人们目前首先使用监控的方法控制人为的因素,让参与金融项目的人员了解自己在进行金融活动时,一言一行都受到监视,自己不能在进行金融工作时存侥幸心理;其次,人们运用合理制度评估项目风险,比如人们评估现有的资金、需要投入的资金、可能产生的收益等多种指标的方法得到一个综合的评估,只有通过评估方案的金融创新项目才可投入运营;最后,人们使用信用风险限额与评级的方法评估区域金融创新的活动,人们要求项目开展时,需要有一定的保证金、抵押品、第三方担保机构介入等方法控制区域金融活动存在的风险。

(三)优化风险控制的环境

为了让区域金融活动能顺利的进行,人们有时需要区域金融经济开展的主体形成一个自律的规则,这个规则能约束各个金融活动主体的行为,让金融创新的主体能够有自律的思路。优化了风险控制的环境,就能够避免区域金融创新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引发的恶性竞争,使运营的风险降低。

五、总结

区域金融经济行为要想向前发展,就要需要有创新的思路。然而区域金融创新受到金融风险的制约,同时它也带来另一些风险。要让区域金融创新能够达成经济效益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就需要分析这些风险产生的因素,并提出适当的策略对风险因素进行控制。采用这种方法能使区域金融创新能够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淑英.环渤海经济圈金融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01).

[2]张玉喜.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创新需求与供给研究[J].学术交流,(10).

7.支持金融创新壮大地方金融 篇七

支持金融创新,发展金融业。每一个发达的地区都有发达的金融业。山西省转型发展需要金融业的支持,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金融创新引领。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管理创新、金融组织形式创新。《总体方案》指出要加快构建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就是要通过政府主导和政策鼓励,通过金融创新构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对重点领域提供信贷支持,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通过IPO或债券融资,鼓励保险资金进入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项目,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技术,将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富余资金转化为投资。

鼓励发展金融机构,壮大地方金融。发达的金融业需要一定数量和规模的金融机构作支撑。《总体方案》指出发展“晋商金融”,就是要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支持和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省属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提档升级,支持和培育设立新金融机构,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构建与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重振“晋商金融”的昔日辉煌。

8.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分析 篇八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分析

在全球化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本身有必要完善相关的各种体系制度,进行相关的体制的革新。这是因为,不仅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面对愈来愈多的外资银行的竞争。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我国银行金融业要在传统的模式上在寻求新的利润“突破口”,从而在增强自身金融能力的同时,也在增加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我们还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来深刻认识并改正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银行业的发展。

一、探讨在内外部环境中的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方法

(一)在内部环境下的金融产品创新方法

1、建立新型的内部组织结构

在新世纪新格局下,就要革新之前不利于发展的某些传统的制度。而对于先前那些具有低效、耗时、繁琐以及分裂的因素的传统的内部组织格局,是时候将其摒弃了。而新型的内部组织结构要依托于银行运营的目标,要坚决突破传统的局限,采取矩阵式、网络式等新型模式,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使得流通的环节更加清晰明了。在内部组织中在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的团队,使得资源发挥最大的优势。

2、加强内部抗风险的管理力度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难免会有一定的风险,并且由于当前相应的风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健全以及缺乏相关的研究,我国的银行监管力度不足,因此在这样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面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我国务必加强内部的抗风险管理力度,为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基础和保障。

(二)在外部条件下的金融产品的创新方法

1、健全市场化进程与开放政策

要健全和完善当下市场的金融机制,政府要做到不能够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使得金融市场能够保持一等的稳定性。政府要让市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来解决问题。换言之就是让中央的商业银行通过市场来进行相关的操作与指导,间接的给各地方的商业银行传递货币政策信号,因而各区域的商业银行此传递的信息,自主的、自由的确定相关的利率。当前,我国也要抓住低利率这个重要的阶段,逐步前进、稳定推进率市场化进程。在央行利率低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并且逐步建立场化的利率体系。要弄清楚各种利率的异同关系,继续加大市场的成交规模并加强其响应力。与此同时,国家也要继续的加强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建设力度。对于货币投资的管制要继续、逐步推行更加开放的政策。无论是在间接投资方面还是直接投资方面,不管是境外筹资方面还是境内筹资方面,都要肯定开放的作用。再比如,在外汇管理方面上,要明确由简单到复杂原则,先减轻对金融机构的限制,再减轻对居民的限制等等。

2、建立效率化的市场

中国要想发展银行金融行业,没有效率是行不通的。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一个有层次、结构多样的市场务必要通过严格统一、公正科学的监管体制。因此,在这种完善的体制之下,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才会变的有效率,才会更加的市场化。

(1)建立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库。之所以要推出该金融产品库,是因为现有的银行的金融产品的数量种类、运营情况以及相应的市场等信息需要一个硕大的平台来把它们集中进行体现,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库就可以充当这一平台。在其中,利用科学的评估与检测,为最终的金融产品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保护。

(2)建立完善产品检测评定制式。这套完备的体系能够有效的对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利润效益分析,有利于达到最终的目的。并且,改体系还能够就产品在市场那个当中的表现以及运营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并迅速的改进,使得产品自身的质量不断的提升。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方式不足而提出的新的举措

(一)方法探索过程中的种种不足

我国银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发展时间不长,相关的金融制度欠完善等等原因,进而导致在银行金融产品在创新中存在着种种不足:

1、总体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不断的推出金融产品的同时,但有着较模糊的战略。商业银行常常会出现自身的计划整体的发展战略缺乏足够的契合度的情况。以区域性商业银行为例,虽然在某一地方同的发展比其它的银行企业更具有优势,但它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却不与自身的情况一致,于是就与国有股份银行抢夺这块仅有的“市场蛋糕”,那最终的结局也只能够是自身的金融产品难以盈利。

2、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需要改进。我国金融管理的体制太过于严格,银行在进行商业产品创新时受到过多的外部环境的限制,比如说来利率汇率的管制等等。同时,地方的政府对其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因为受到政府推出的政策举措的影响,不少的商业银行缺失了金融创新的动力,并且缺乏相应的稳定能力。

3、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本身的不足。其一,产品以模仿为主,真正创新很少。如今,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只“新”不“创”,像法人账户透支等相关的产品,我们只是简单的将它们植入到中国的银行界,理论上说来,这些只是成为“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创新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的学习到国外的特别是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以及大大的节约了资金,但是从长远利益上说,这种形式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种种弊端。如果要想真正的赶超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那就必须制定出一套与自身的经济水平相适应以及金融发展和文化背景相统一的体制。其二,产品本身的质量等存在问题。其推出的不少的产品功能雷同,名称冲突以及相关的服务欠缺等等。

(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新方法

根据上述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顾客至上”这一创新方式,来为我国当今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方式开一剂“药方”。

1、“顾客至上”这种创新方式,与科学发展理论以及效用理论密切相关,它的基础上为客户着想,使得客户的价值得到提高进而再促进银行自身的价值。

2、实现“顾客至上”模式的方法。笔者认为,实现这一创新模式,切记“稳”字,稳步前进。首先,引进国外相关的先进的管理、创新的技术和经验这是在所难免的,因为要前进必定要择善而从、见贤思齐。但是,不要止步于此,我们还要把引进的其他国家先进产品的同时再加以改造,创造出适合本地的银行金融产品。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最后才能够做到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自主创新。这三个阶段方可使得银行走在市场的领先地位。

3、实现“顾客至上”方式的内容。笔者简要总结以下内容:

(1)汇款方式的革新

时下的汇款方式在安全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便携、速度。为此,商业银行可为各笔汇款提供密码保护,提供给收款人。当然每笔汇款的密码可以由汇款人所设定。此密码只能够通过汇款人或该银行的短信、电话才能够查找到。收款人必须持有有效的证件如身份证、邮箱等到指定的网点取现或存入自己银行账户中。而对于取款人取现的方式,a、如果在网上收取汇款。汇款人将款项汇出后,相应的银行通过Email或者短信、电话方式告知收款人。b、柜面取现汇款。收款者可以带有效的身份证去该银行任一网点取现,也可登录个人的网银收取。

(2)发行流通的房产证券

a、房产证券的意义。通过发行房产证券,可以有效的解决我国二手房的需求以及市场不稳定等情况。并且可以增加市场的活力,解决相关的问题。

b、房产证券的使用方法

有购买二手房意愿的人群,可以每月向银行进行一定存款,这些存款可以换取同等数量的证券,当达到与存款本息相同时可以将其兑换出来。同时,当证券不足时,可以使用现金补偿。此房产证券全国统一,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风险管理”是实行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方法的必经之路

笔者简要从四方面来讨论风险管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方法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一个专业化高效率的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的团队对内部的风险的调控的基础

由于银行的各种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规格等十分的繁杂,这就需要该团队在该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要有效的规避其中的风险。因此,风险管理的团队需要掌握统计学、工程学、经济学等等相关的专业的知识。但是在这基础之上,还要建设有一系列制度以促进该团队自身的发展。1、对于团队的选材,应该有相关的专业的技能以及经验,要持证上岗。2、该团队的人员每月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只有定期的学习,相关的人员才能够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使得他们能够提高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3、建立健全考核体制。该考核体制以个人业绩为基础进行评级,每年评一次。而对于没有达到标准的人员,采用转移降级等方式进行处理。

(二)健全银行监管的体制

虽然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市场发展的速度十分的迅猛,但是其产生的风险也同样的增大。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国家的金融行业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因而,为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减轻损失就必须健全银行监管的体制,并且持续加大其管理的力度。

1、对银行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分种类监管。对于那些为增加银行利润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类别,银行监管部门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下,定期监管;对于那些为了规避风险而进行的产品的创新的类别,银行相关的部门应该继续完善努力其发展;对于那些抱有侥幸心里,“打法律擦边球”的产品创新活动,银行的监管部门应该立即取缔,严厉处理。

2、监管方式多样化与监管力度持久性。商业银行监管部门采取表扬鼓励、制度导引、道理劝说,也可以采用摄像监控等量化管理方式。而对于监管力度,则一定要加强力度并且要持久。比如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相关人员的执行能力。并且要完善银行金融信息监管的数据库,要从科学专业的角度上对潜在的或者已经出现的风险进行处理。

结束语:其实,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并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它的风险也暴露了出来。比如说股市大震荡、银行倒闭。而面对如此机会和风险并存的局面,起步较晚的中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模式、内外部环境以及抗风险管理水平的研究亦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汪冬华,黄康,龚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度量及其敏感性分析—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财务数据和金融市场公开数据[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02)

[2]李翰阳.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2009(02)

9.金融产品创新论文 篇九

我们也将其称为违约风险,也就是说因为某种原因,交易的一方没有达到约定好的义务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国家风险;主权风险;法律风险;结算风险。

利率风险,通常是因为利率关系的变动造成损失所带来的风险。基差风险。在金融行业中,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商品可以被用来买卖,在这个买卖的过程中,由于价格的变动,就会出现基差,我们就把这个时候所出现的风险称之为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由于经济价值的变动,会导致收益忽高忽低,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我们把这种风险称之为收益率曲线风险。汇率风险,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外汇风险,是指存在于全球范围内两国或多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时的一种风险。

金融资产和资本或者不动产的变动,会导致自身经济主体受到经济损失,这是一种不可估量的风险,我们就把这种那个风险称为流动风险。常被称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0.金融支持创新 上海 篇十

2.对被认定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且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愿意承担个人无限责任担保,由浦发银行提供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短期贷款。

1、对于“科技小巨人企业”,单笔贷款金额最高为1000万元;对于“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单笔贷款金额最高为500万元

2、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15%。

3、贷款期限为12个月以内。

2014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

发布时间:2014-01-24 政策要点:

为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现将2014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创新资金”)申报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支持方式:

1、创新资金支持的项目类型分为初创期企业项目、成长期企业项目和重点项目,采取定额补助方式:其中初创期企业项目10万元/个,成长期企业项目15万元/个,重点项目30万元/个(后补助)。项目执行年限为2年。

2、支持重点:①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和产品。②重点支持融合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产业。③促进区(县)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推动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④鼓励市场化、多渠道的项目发现途径,包括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入围决赛的企业;创业投资机构(通过科技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资格认定,或市发改委备案并处于年检有效期的创投机构)、市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机构推荐的企业。

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

一是建立科技金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科技金融信息平台,通过提供综合性、“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为科技金融供需双方对接搭建桥梁。培育和发展科技金融中介机构,提升为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上市等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科技类上市公司资源培育服务体系,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实现直接融资。

二是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金融工具,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针对科技企业的产品创新与服务,推动天使投资和科技保险发展,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推动建设投贷联盟,鼓励区县探索试点科技金融合作模式。

三是探索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后补助等方式,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和创业投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商业信贷、社会风险资本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加快国家和地方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

今天下午,浦江创新论坛有三场分论坛同时举行。上海市金融办副主任马弘在主宾国分论坛上表示,上海从2012年开展小微企业信贷奖励,对科技小微企业融资增长较快的银行,给予奖励。

马弘介绍,2011、2012年两年,上海市财政共拿出20亿元,向商业性的担保公司通过政府的投资平台进行注资,提高这些商业性担保公司对科技企业融资担保的能力。

2009年,上海设立了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资金规模总共100亿,其中安排30亿为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到去年年底,上海总共批复了战略新兴项目26个。通过引导基金,上海已经吸引了大量的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集聚上海。目前上海已经有450家创业投资基金集聚上海,管理的资本总额超过了1000亿,投资项目达到了3000个左右。

1.張江開發區是上海市實施“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的領頭羊,區域內高科技企業、機構密集。根據協議,國開行上海市分行重點將在信貸規模予以傾斜,并將運用差別化信貸管理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同時,創新信用結構,對成長性較好,擁有一定數量科技含量較高的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企業,適時探索創新知識產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股權質押等新型擔保方式;此外,利用開發銀行“投貸債租證”全牌照優勢,鼓勵在示范區內加強業務協同,創新產品模式。

无锡近年来,人民银行江苏无锡市中心支行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型产业金融需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政策扶持、信贷机制、金融产品等方面积极创新,在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科技创新型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赢得政府的支持,无锡市中心支行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争取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支持的撬动作用。通过沟通协调,无锡市设立了总额200万元的科技保险补贴资金,引导全市2009年科技保险保费收入达1313万元,在全国12个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城市中列第2位,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近218亿元风险保障;利用银行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相关政策,2006到2009年,为全市金融机构申请获得江苏省财政相关补偿资金奖励10029万元;将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票据贴现担保、委托贷款、设备和融资租赁等纳入补贴范围,2009年全市补贴总额达3000万元;设立10亿元专项引导资金,引导全市创投基金规模达2009年末的72.8亿元,创投企业和投资项目数居江苏首位。

为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2010年5月,人行无锡市中心支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从增强服务理念、改进信贷流程、创新信贷品种、拓宽担保方式等方面对金融机构提出要求,引导其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型企业,采取个性化的综合信贷服务措施,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同时,积极搭建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的对接平台,2008年~2009年,共组织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专题银企对接活动10多次,共为200家企业落实银行贷款超过10亿元。

在人行的窗口指导下,辖内金融机构细化信贷管理模式,加大有效信贷投放。一方面是开展信贷业务专营。截至2010年9月末,无锡市已有12家金融机构成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另一方面是提高信贷发放效率。在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进行试点,对科技企业营销与授信预调查同步进行、授信调查与审查同步进行、前期授信检查与当期授信调查同步进行、信用评估与额度核定审批同步进行。此外是适当提高科技企业信贷风险容忍度。如中信银行无锡分行明确规定,科技企业贷款发生不良,在信贷审查、审批各环节均尽职条件下,可免除相关人员责任。截至2010年8月末,无锡市金融机构向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贷款余额达509.49亿元,较年初增加70.1亿元,同比增加83.85亿元。

在此基础上,无锡市金融机构结合科技型企业的特点,创新开展了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股权质押、订货单质押、股东担保质押等信贷业务,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截至2010年9月末,无锡市金融机构共对6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发放金额达3970万专利权质押贷款。同时,推动建立无锡市再担保公司,形成由无锡市各区政府确定1家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市再担保公司提供融资再担保、专门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的风险分担体系。此外,还积极发展银险合作产品,推动中国银行无锡分行与平安财险合作,通过“应收账款+信用保险+信贷”方式,为多家中小科技企业提供贸易信用保险融资近2亿元。

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无锡市科技创新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裂变式发展。2009年,无锡市科技创新型产业实现产值4750亿元,是2005年的3.62倍。目前,物联网、新能源、集成电路、服务外包、原创动漫等新兴产业正在无锡迅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和设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营业收入占全国25%;光伏太阳能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组件产值占全球11%。

上一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读《政治经济学概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