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培训周学习体会

2024-09-06

大学生村官培训周学习体会(精选6篇)

1.大学生村官培训周学习体会 篇一

身在社区,心在基层

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远程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各位领导对大学生村官的谆谆教导仍然时时在我耳边响起,虽然本次培训只有短短的七堂课时间,但它带来了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工作方法的创新,让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这片热土上更好地发挥我们的能力、奉献我们的青春。

“大学生村官培训周”的七堂课,浓缩了授课领导的工作经验和学习心得,堂堂都很精彩,每一课都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感触颇多、反思最深的当数中共江苏省委党建办副主任袁功民同志的那一讲,他讲的主题是《以群众工作统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群众工作是我作为大学生村官最薄弱的一项,是我扎根基层最欠缺的能力,我通过学习这一课,告诉自己要把群众放在心里,提醒自己要与群众打成一片,督促自己要和群众密切联系。

“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袁功民同志如是说。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我有一颗为民服务的热忱之心,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又缺乏与群众沟通、为群众服务的经验。与群众脱离,何来为群众服务?不懂得社区工作方法,怎样为群众谋利益?不了解群众所需,如何做群众工作?因此,我需要向社区同事、领导学习和请教。首先,他们有长期做社区工作的丰富经验,可以让我在实践的同时,丰富理论知识,少走弯路,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为民服务上。其次,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清单,那里清楚地记录着社区每家每户的情况,哪家有经济困难,哪家的媳妇孝老敬老,哪位老人卧病在床。这些信息可以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社区居民的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为日常工作提供便利,更优质地为居民服务。

“党与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如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袁功民同志如是说。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正是依靠强大的群众力量,党才能带领我们在走向富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党与群众唇齿相依。而社区作为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了各职能部门分配的工作任务,我们就像是联系着党和群众的桥梁。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各项政策和制度,需要我们的宣传;居民有任何的诉求或者期望,需要我们的传达。因此,在党与群众的联系上,社区居委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社区工作人员也起头不可忽视的催化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学习最先进的政治理论,掌握最前沿的工作方式,做好党与群众的桥梁,让群众沐浴在党的阳光下,让党在群众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成长得更加壮大。“路越修越好,干部离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通讯条件越来越先进,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袁功民同志如是说。

“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帮民富”,这句话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听过,但却未必能做到。因为思想上的松懈情绪,很多党员干部忽略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性,认为暂时的脱离群众影响不大,却不知,脱离群众不论时间长久,都会导致群众对党的不信任,致使群众与党之间存在隔膜,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有时候,就算想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但却不符合群众的所需所求,同样是好心办坏事,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因此,“为人民服务”是建立在群众需求的基础上的,是充分发挥了群众的民主权利的前提下的,而不是党员干部站在空想的角度上随意的作为。社区工作更是如此,我们每天的工作都和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必须深刻了解民意、民情和民忧,培养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将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才能有正确的立场和决策。

“群众工作”,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实实在在有着不简单的涵意,它不是让我们管着群众、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上,而是让我们服务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我们将深深扎根于基层这个大家庭中,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做到身在社区,心在基层。

2.大学生村官培训周学习体会 篇二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推行, 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 向乡村组织植入新的人力资本。根据中国农业大学《2009年度大学生村官发展调研报告》, 截止2008年年底, 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人数达到13万人以上, 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81个县 (市、旗) 的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其中, 有247个县 (区、市) 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西部13个省 (区、市) 大学生“村官”的平均拥有量最高, 每100个村民委员会平均拥有30名大学生“村官”。[5]然而, 作为一股注入农村土壤的新生力量, 这些80后、90后是否适应了新的环境, 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 有什么困惑或需求?地方政府通过对这群大学生“村官”的培训, 是否达到了激励他们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培训效果怎么样?这些问题的回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需要做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

2010年, 作者所在课题组利用陕西省150位大学生“村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培训的机会, 对这群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基本上覆盖了整个陕西省, 其中, 关中地区调查样本为77个 (西安、咸阳、杨凌和宝鸡各15个, 渭南7个, 铜川10个) , 陕南地区为45个 (汉中、安康和商洛各15个) , 陕北地区为28个 (延安13个、榆林15个) , 一共回收150份有效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了对大学生“村官”个人基本信息、生存现状、参加培训的感受与评价、培训需求及其他政策需求等信息。

一、陕西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基本现状

1.基本特征

基于150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 大学生“村官”的平均年龄为24.5岁;受教育程度平均为本科学历层次;在性别上, 男性83人, 女性67人, 男女比例为1.2∶1。

从专业分布来看 (如图1) , 50%的大学生“村官”来自于人文社会学艺术类 (文学、语言学、法学、教育学或艺术类等) ;来自经济管理类的 (经济学或管理学) 占26%;来自农学 (或农业技术学类) 专业的占18%。然而, 来自于工科、自然学科、医学等学科专业的大学生“村官”非常少, 加在一起仅仅占6%。

2.职位特征

(1) 大学生“村官”职位类别特征。

大学生“村官”的职位主要有:村委副主任或村支部副书记、主任助理或书记助理、团支书 (见表1) 。从职位分布来看, 大学生“村官”多集中在助理这一层次。其中, 52%的职位集中在主任助理, 38%的职位集中在书记助理, 村委副主任以及村支部副书记职位共占7%, 团支书约占3%。可见, 大学生“村官”很少能进入到村级主要领导职位, 90%的大学生“村官”在村庄管理活动中主要扮演了助理的角色。目前大学生“村官”主要工作包括:写材料或送材料、开会服务、国家政策方针宣传、科技知识宣传、村民访谈、计算机文字处理相关工作、村民纠纷调解、代办文书等, 实际上扮演了“打杂、跑腿”的角色。

(2) 不同职位上的性别分布特征。

在团支书岗位上, 男女比例为1∶1;村主任助理岗位上, 男女比例为1.36∶1;在村支书助理的岗位上, 男女比例为0.93∶1;然而, 在副书记或副主任的岗位上, 男女比例为4.5∶1。可见, 男女性别在职位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高职位之上 (村级副书记或副主任) , 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拥有绝对优势, 而在一般职位 (助理职位或团支书职位) 上, 男女性别差异不大。而在这150位大学生“村官”中, 女性有67人, 即占了约45%, 由于性别上的劣势, 女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地位更加尴尬。因此, 如何调动这些“半边天”在农村工作中的积极性, 对于农村稳定、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来源:2010年, 作者所在课题组对陕西省150个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下同。

二、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困惑

根据对调查对象的访谈及其问卷调查, 笔者所在课题组考察了新时期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种种困惑, 提问内容是:“您认为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困惑是什么”。各选项的响应度情况统计结果如表2。从响应度来看, 大学生“村官”最主要的三项困惑依次是:

1.实际工作上, 大学生“村官”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困惑

根据实际调查及其数据反映, 大学生“村官”普遍感到农村工作经验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此外, 由于专业的局限, 大多数人掌握的农业实用技术或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较欠缺, 从而难以为村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加上大学生“村官”作为外来人, 被排斥于熟人社会之外, 角色扮演更为尴尬。

2.面对创业, 大学生“村官”遇到的主要瓶颈是资金不足

在西部广大的农村地区, 村集体常常表现为吴毅所描述的那样“既无经济资源, 也无村治资源”, 加上乡镇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国家相关创业支持政策遥不可及的种种现实约束, 大学生“村官”创业之路及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愿望难以实现。[6]

3.对于职业前景普遍存在对个人期满后前途的担忧和迷惘

在访谈中, 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人预期未来都要离开农村, 但是, 何去何从?目前仍较迷惘。因此, 为大学生“村官”做职业规划便显得尤为必要。

三、大学生“村官”的培训效果

如表3所示, 大学生“村官”最喜欢的培训课程依次是:现场教学或观摩教学 (响应度79%) 、大学生村官论坛或讨论 (响应度75%) 、乡村管理与涉农法律法规 (响应度74%) 、主导产业选择与一村一品 (响应度70%) 、新农村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 (响应度65%) 、惠农强农政策解读 (响应度65%) 、农村工作基本方法及农业科技专业新技术 (响应度近60%) 。这说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村官”培训课程设置上比较注重开拓学员视野, 教学方法多样化、趣味化, 教学内容专业化、实用化, 培训效果受到了学员的认可。

四、大学生“村官”的培训需求

1.亟需 “充电”的知识

目前, 大学生“村官”队伍多数来自文科类, 比较欠缺农学、理工科等专业背景, 对乡村治理等经验知识也非常欠缺。通过调查发现, 大学生“村官”最亟需“充电”的知识 (如图2)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依次为) :农业科学知识 (响应度85%) 、农村工作基本方法 (响应度80%) 及农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响应度74%) 。

2.亟需提高的五项技能

从“大学生‘村官’急亟需提高的能力”一项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 (如图3) ,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及协作能力这五项能力均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响应。其中, 响应度最高的是创新能力 (响应度为82%) 。调查还发现, 大学生“村官”普遍感觉到要进行创新性工作非常艰难, 除了客观条件限制外, 自我创新能力不足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因此, 创新能力需提高;其次, 亟需提高的是实践能力 (响应度80%) , 大学生“村官”普遍认为, 书本上的知识拿到农村现实中适用的非常少, 加上大学生“村官”“眼高手低”等缺点, 具体实践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很低;再次是管理能力 (响应度74%) 亟需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工作的对象是农民群众, 管理的事务是农村事务, 而面对这些新事物、新情况, 大学生们显得“无所适从”;排在第四和第五位亟需提高的是交际能力 (响应度67%) 和协调能力 (响应度58%) 。大学生“村官”要与农民、政府打交道, 需要较高的管理艺术或较强的协调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因此, 未来大学生“村官”培训重点应放在对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升和拓展。在培训课程设计上也应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性及形式上的多样性。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

通过对陕西省大学生“村官”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平均年龄为24.5岁, 受教育程度平均为本科学历层次;在性别上, 男女比例为1.2∶1;男女性别差异仅仅局限于较高职位, 一般职位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但90%的大学生“村官”无法进入到村级主要领导岗位, 主要扮演助理的角色;大学生“村官”面临的三个最主要的困惑依次是:实践能力不足、创业资金不足及对未来出路的担忧;从培训效果来看, 现场或观摩教学、“村官”论坛、涉农法律法规、主导产业选择与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强农惠农政策解读、农村工作基本方法及农业新技术培训的效果较好, 依次成为大学生“村官”最喜欢的课程;从培训需求看, 需要加强对农技知识、农村工作方法、农业政策等培训, 并重点加强大学生“村官”创新能力的开发与拓展。

2.政策建议

(1) 激励女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

利用女大学生“村官”的性别特质, 发挥她们在代办文书、关怀空巢老人与留守妇女儿童及调解村民纠纷等事务中的作用。

(2) 政府应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这是激活农村人力资本与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关键一环, 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还能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 帮助大学生“村官”制定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大学生“村官”个人主、客观条件, 帮助他们进行短期工作规划与长期职业规划, 使其对当前农村工作及未来人生规划有个较为准确的定位。这对于大学生“村官”个人及农村发展都将带来双赢效果。

(4) 未来培训重点、方向的确定。

大学生“村官”培训重点应放在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升和拓展, 创新能力提升应作为重中之重。现场教学或观摩教学、大学生“村官”论坛、乡村管理与涉农法律法规、主导产业选择与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惠农强农政策解读、农村工作基本方法及农业科技专业新技术的培训应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当然, 在培训课程设计上须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性以及形式的多样性。

(5) 其他配套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

①建立科学的进入与退出机制。通过建立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 使那些愿意且有能力的高校毕业大学生进入“村官”队伍;并在设计制度的时候, 保证大学生“村官”能够顺利地退出, 避免在户籍、党团关系等方面出现障碍。科学的进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可持续性运行。②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考评机制。科学的管理与考评制度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具有监督作用。如何制定日常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 将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制度安排的实际政策绩效。③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村官”工资标准。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标准应考虑到大学读书的成本回收问题及其机会成本问题, 适度合理地提高现有工资标准, 以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Fama, EugeneF.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the Firm[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0, (02) .

(2) Kreps, D.Multi-period Securities and the EfficientAllocation of Risk:a Comment on the Black-Scholes OptionPricing Model[C].The Economics of Uncertainty andInformation, J.McCall e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

(3) 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

(4) Grossman, Sanford J.Hart, Olive D.The Costs and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Integr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04) .

(5)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村官”研究课题组.2009年度大学生村官发展调研报告[R].中国农业大学, 2010.

3.海南村官出国培训见成效 篇三

保亭县是海南省中部一个黎苗族聚居小县,人口近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万人。近年来,海南省外事部门利用独特渠道和资源,帮助保亭县派出基层干部出国培训,同时引进国外智力和小额援助、推动友城结好、促成高访团组访问保亭以提高保亭知名度等事项,为推动保亭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开拓视野,增强信心

2006年保亭县选派6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赴韩国参加“新乡村运动”培训,被称为不穿西装的出访团组,在保亭县历史上是第一次。在韩学习11天时间中,学员们先后在韩国江原道华川郡土雇米村等6个村庄进行实地学习,与韩国农民一起劳动并交流讨论,参加韩国农村村委会会议,考察高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产品分拣包装加工厂等。在韩期间,韩国SK集团、韩国新村建设中央研究院、韩国迦南农军学校还对学员们进行了韩国农村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思路的培训。学员们对学习韩国开展“新乡村运动”的经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到一处都向当地的村民和农业管理人员积极提问和讨论。

通过对韩国的“新乡村运动”等经验的实地考察学习,海南保亭村官们感触最深的是韩国农民勤劳、自立、协助、遵守秩序和官民一体的精神。他们在感叹与韩国农村差距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政策优势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

结合实际,推进新农村建设

6名村官学习归来后, 县委、县政府请他们把在韩国考察学习的所见、所学、所感向全县广大的乡村和农民进行了宣讲,让大家分享了学习成果,也激发了农民朋友劳动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6名村官学习了韩国农村经验,并结合本县本乡实际,纷纷在家乡建设中干出了成绩。他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制定规划为先导。三道镇田滚村、加茂镇加茂村和新政镇什奋村的党支部书记,参照韩国农村的经验,把完善本村水、路、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然后引进外商到本村里承包土地种植反季节瓜菜,促进农民种植反季节瓜菜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二是加快打造主导产业。什玲镇水尾村支书卓江汉,以韩国“新乡村运动”和日本的“一村一品”经验为指导,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出了“三个五百”计划(即新增橡胶500亩、槟榔500亩、瓜菜500亩),目前种植瓜菜500亩目标已经实现。

新政镇什奋村支书高启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垦荒种植了橡胶1500株、槟榔500株、瓜菜3亩,短短3年间就成了村里的致富大户。同时他积极引进外商,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哈密瓜和水产养殖项目,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上下兴起了发展养殖业的热潮,催生了一批养殖大户,该村也成为了典型的脱贫致富村,2008年人均收入比2006年增加了近300元。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三道镇田滚村支书黄育敏借鉴韩国农协在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用足用活国家有关政策,组织村里有志青年通过自筹和农村小额信贷等方式融资20多万元建立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大中型机械10台,服务于周边乡镇和市县,结束了以往单打独斗式的小型经营模式,成为该村引领致富的带头人。

加茂村支书文朝明带领村民采取“客商+农户”的形式组建了“交通联合社”,收购农民种植的瓜菜运往三亚、陵水等地销售,既解决了农民种植瓜菜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08年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

四是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村官黄育敏学习回来后,大力提倡村里剩余劳动力到广东或海口、三亚等地打工发展,该村人口不过2800人,目前外出打工的青年已超过600人。三道镇原镇委书记赴韩学习后,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共输出1600名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现该镇外出打工经济收入已占到该镇人均收入的1/3。同时,该镇加大了本镇农民技能培训力度,举办了10个培训班,开展农机维修、电焊、建筑、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到800人次。短短几年,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总结 篇四

为期一周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圆满结束,此次培训周通过7次讲座,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省委省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措施。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省委省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深化了对农村政策的理解、提高了农村工作的业务能力。我认识到:

一,推动农业发展需要形成合力

此次培训讲座主要向我们阐述了省委省政府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财政支持,我们可以看到,每年省财政拿出大量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如农机补贴、农业保险、良种补贴、农业直补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要看到社会其他力量,特别是企业参与农业的程度相对滞后。政府财政的支持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企业力量的推动。如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的普及等等。因此,我们在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扶持的同时,还要在政策上向推动农村发展的企业倾斜,特别是民营的中小型企业,鼓励他们参与农村事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改善农村环境需要因地制宜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省财政拿出大量资金用于乡村的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农村居住条件的改

善,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农民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

作用。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因为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及风俗习

惯的影响,各地的建筑风格有所区别。苏南地区,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逐渐发展成为社区,而苏北地区,因为经

济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行政村面积比

较大,自然村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时,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的财政资金

在苏南,可以向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方面倾斜;在苏被地区,可以向乡村绿化、卫生设施改善及村庄道路方面倾斜。

三,保持农业稳定需要科技保障

江苏的粮食产量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我们应当清醒的看到我们的粮食产量是靠化肥农药催生出来。以苏北地区为

例,一年可以种植水稻小麦两季农作物,除去种植成本,农

民实际只能获得一半的收益,在种植成本中,化肥农药占大

部分。现在60岁以下的农民在没有农药的情况下,已经不

知道如何耕种了,可见我们的农业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质的持续退化、农业害虫的抗

药性逐渐增强。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了生产化肥的资源,或

者化肥农药的潜在威胁在未来某一天集中爆发,我们的农业

怎么办,我们届时将如何生存。因此,政府财政要支持农业

科技的发展,在因地施肥、改良粮种等发面加大投入,让我们的农业逐渐摆脱对于化肥农药的依赖,让我们的子孙后代

免遭化肥农药的侵害。

四,保证资金透明需要机制保障

我们财政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三农”,杜绝发放

环节的腐败,保障资金的阳光透明,不仅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还关系这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要建立

健全监督机制和财务公开机制,如利用权力机关监督、法律

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等形式监督发放环节的腐败行为,利用

涉农财政资金逐级向群众公开使资金的发放始终处于人民

群众的监督之中。只有资金发放到位,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只有健全监督机制才能保障资金发放到位。

最后,我要感谢省里组织了这次“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正是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省委省政府在农村的财政政策有

了深入的了解,同时这次培训也为我以后工作的开展指明了

道路。

5.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学习体会 篇五

很荣幸自己能够参加我县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的学习,时间虽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天,但在这10天的时间里,我们认真聆听了韩老师富有激情、生动风趣而贴切实际的讲课,也着手完成了我的创业计划书,和同学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说实话,自从走出校园以来,参加这样大课堂的学习已经是很少了,意味着也

很少有相互学习的机会,平时只是一味的埋头工作。在这次学习生活中,让我看到了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看到了每个人身上他们突出的值得学习的优点,无论工作方面还是工作方面,这也是此次参加培训的一个最大收获。

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对创业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逐渐改变了原来那种简单的创业就是赚钱的错误理解和想法,端正了思想态度,因此,对创业的真正意义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老师的讲课严谨认真、内容丰富、简明扼要,非常容易理解。从什么是创业至创业的实质意义,每讲一段都是那样认真、细致而透彻,形容恰到好处,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韩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趣味游戏,每上一节课他都会带领我们互动起来,从中感受创业不仅仅有风险,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每一次的互动都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我就是老板,下面的工作又该如何去做。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笑声连连,掌声不断。尤其是在每个创业游戏结束之后的总结发言,更是让自己受益匪浅。

在完成我的第一份创业计划书时,我明显感觉到创业的艰难,创业不是简单的想,简单的做,它需要考虑到的问题还很多,它打消了我一些幼稚的想法,原来在基层工作光有一腔热要树人,先立业,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真理。

6.大学生村官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农村建设谋发展,继往开来写新篇,根据省委组织部文件精神,我县抽选14名大学生村官参加省第十期培训班,我很荣幸成为了这其中的一员。通过这次培训,提升了我的政策水平,加强了理论素养,拓宽了知识视野,更新了发展观念,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全方位的把握,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短短的一周培训中,省委组织部精心准备了培训的各个环节,在课程的安排上更是全面的囊括了农村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例如,省委组织部组织二处处长卿刚处长的《农村党建工作》,省委农工委改革指导处处长毛业雄处长的《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厅长的《现代农业与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等专题培训。同时在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实践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文建明、王家元两位同志也分别向我们传授他们在农村基层工作中经验。

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使我对自己在农村要开展的工作有了一个更清晰、全面地认识。相信每一名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对培训都有着深切的感悟。同时,对即将开始的工作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与规划。希望我们能把今天的感悟化成明天的行动,在服务“三农”中展示出我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美丽人生。

一、通过学习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当好当前新时期下的大学生村官。基层干部的工作千头万绪,问题多,矛盾多,工作顾虑也多。

在现阶段农村工作中还存在着胆子不够大,开拓精神不够,步子迈得不大的现象。此次培训要求我们要抓住要害、带动全局、团结一致、让农村增收、让农民增收,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我们以民为师、以己为幼,虚心向农村干部学习,向农民朋友学习,严于政策、尊重实际,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要我们抓住重点、兼顾一般,在基层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使我们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大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干好农村工作,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其次是视野得到了拓宽,增加了对于新农村的知识、经验和本领。在培训中,各位领导和老师运用了许多生动的事例,系统地深入分析农村工作在党的十七大后面临的新形势,如何加快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对策以及农产品市场开发,对我们即将从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我们在认识上得到了很大启发,增强了我们干好新农村工作的信心。三是政策水平得到了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得到增强。通过对农村政策、法规法律的学习,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新农村政策水平,如何实践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人民服务,关键在于执行好我们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心系群众,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克服情绪化、怕烦畏难等消极思想,以实际行动、以实实在在的变化,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尽快熟悉工作环境,了解村情,明确责任,献身新农村建设事业,从思想上成熟起

二、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村委会是新农村基层工作的第一实践集体,肩负着发展村级经

济,带领群众致富,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等多项重任。通过培训,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同时也感到新农村工作的压力。一定要努力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心竭力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与些同时,把为群众服务和廉洁自律结合起来,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农民谋利益,要严于律己,时刻警醒自己,努力做到模范遵纪守法,争做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村官。

上一篇:苏科版八年级二次根式下一篇:学前教育学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