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题(共8篇)(共8篇)
1.大学语文复习题 篇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成语“分崩离析”出自(.C)A.《庄子》 B.《孟子》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倡明的政治观点是(B)A.克己复礼 B.仁政、王道
3.《秋水》中的河伯指的是(D A.渭河之神 B.淮河之神
4.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是(B)A.苏轼 B.韩愈
5.所谓伶官是指(D)A.民间艺人 B.宫廷艺人
6.《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C)A.司马迁 B.司马谈
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D)A.《季氏将伐颛臾》 B.《秋水》
8《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C)A.孔子 B.左丘明
C.刘向 D.司马迁 C.《陈情表》 D.《五代史伶官传序》 C.司马光 D.司马炎C.著名优伶
D.朝廷授予官职的宫廷艺人 C.柳宗元 D.王安石C.长江之神 D.黄河之神 C.无为而治 D.小国寡民 C.《论语》 D.《左传》
6.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B)。A.《世说新语》 B.《楚辞》 C.《古诗十九首》 D.《玉台新咏》 17.《诗经》中塑造出“伊人”形象的诗歌是(D)。
A.《氓》 B.《黍离》 C.《伯兮》 D.《蒹葭》 18.以长篇叙事诗的形式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唐诗是(B)。A.《秦妇吟》 B.《长恨歌》
C.《新婚别》 D.《金铜仙人辞汉歌》 19.《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一词的作者是(A)。A.李煜 B.苏轼
20.下列作者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D)。
C.柳永 D.辛弃疾 A.王安石 B.曾巩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A、郭茂倩 B、刘向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D)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A、屈原 B、白居易
C.柳宗元 D.杜甫
C、司马迁 D、班固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C、杜甫 D、辛弃疾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D)A、顺叙 B、倒叙
9、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DE)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C、王昌龄〈从军行》
二、填空题
1.被称为早期文人五言诗典范之作的是《古诗十九首 》。2.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 搜神记 》。3.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尝试集 》的作者是.胡适。4.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 同义词。5.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李白。6元散曲有小令和 __套数__之分。
1、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又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 编年体 体的历史著作。
2、南宋的朱熹将《 孟子 》一书与《论语》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 四书 》
3、庄子 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他们为“ 老庄 ”。
4、《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 叙事详备 编年体历史著作。
5、《张中丞传后叙》选自《昌黎先生集》。
6、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先后写下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等山水游记,这就是有名的《永州八记 》。
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按 风、雅 颂、三类编排的。
10、陶渊明 对唐以后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田园诗”成为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影响着后世诗歌的发展。
11、《山居秋暝》是一篇著名的 山水田园 诗,是诗人王维于辋川隐居时所作。
12、李白阅历不凡,诗风豪迈开阔,想象奇特,汪洋恣肆,极富积极浪漫主义色彩,有“ 诗仙 ”之称。
13、杜甫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尊称为“ 诗史 ”。
15、《 虞美人 》可说是李后主的绝命词,是一曲悲凉激楚的人生哀歌。
16、北宋著名词人 柳永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 婉约 派词人的代表。
17、苏轼,自号 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多才多艺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8、李清照 是南北宋之交时著名的女词人、女作家。
19、辛弃疾的词现有六百多首,数量为两宋之冠,有词集《 稼奸长短句 》存世。20、《 天净沙 思秋 》是元人小令的名篇,旧时被赞誉为“秋思之祖”。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D、插叙 D、平叙
21、韩愈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他被后人尊为“ ”之首。16.春花秋月何时了,_往事知多少__?
20.《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__弃妇诗__。21.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__乐府旧题诗_。
22.《从军行》的作者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___王昌龄___。23.《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__.田园诗____。2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将登太行雪满山__。25.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现实主义__诗人。
三、名词解释:(12分)
1.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人的审美感觉、情趣、经验、观点和理想等。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然物的色彩和形象特征如清澈、秀丽、壮观、优雅、净洁等,使人在作用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
2.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3.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
五、简答题
2、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意思是说有些人在讥笑他人的某些行为的时候,忽略了自己也有相应的行为,是程度不一 实际上是对那些只会说别人而不会检讨自己的人的一种批评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愿望和积极意义是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又暗喻美好之全。感情必须用感情来战胜,把感情付诸理智来判断,不是暂时的自我安慰,就是长远的预后不良。为了不让佳节的离愁来窒息人,诗人于是把揪心的寂寞寄托在愿望上。愿望是美好而热烈的。但人真能长久吗?千里他乡的明月真能光辉灿烂吗?希望这样,但愿如此。而真诚热烈的希望,往往是战胜不行,走向光明的第一个起点。
5、说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是谁的过错呢?难道是老虎、犀牛以及龟玉的过错吗?显然不是应是看守人员的过错,是看守人员的失职。“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喻义在这个比喻句中,孔子第一是把季氏比作虎兕,把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如果颛臾在鲁国境内被季氏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这层比喻义,有力地揭讨了季氏的贪暴及其伐颛臾的非道义性。其二是把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的看管人和龟玉的保管人。出现“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的情况,其过错既不在于虎兕和龟玉,也不在于柙和椟,而在于它们的看管人和保管人。同样,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辅佐季氏的冉有和季路的责任。这层比喻义表现出孔子对自已学生的严肃批评。
6、为什么说《虞美人》中以“一江春水”喻愁生动贴切?
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
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7、《天净沙 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内涵? 这支小令,虽然每句将三种事物合成一组,一共九个事物,它们之间好象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通过“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即通过一个旅人的眼睛,通过他的思想感情把这首小令中的事物全部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一句所表现的主观情调,与前几句客观的自然景象相融合,点明了主旨揭示了各种景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了一副意境深邃的暮秋行旅图。“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天涯游子的羁旅愁怀,还透露出具有特定时代气息的惆怅情怀。怎样理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圣经》己所欲,施于人,交相对应《圣经》乃情爱的宗教观,主动、热情、舍己救人,而较难做到。《论语》乃实用理性的人性观,节制、冷静,而较易遵循。这条戒律不仅适用于个人修养,其实也可以作为现代社会某种公共道德的传统资源,即个体均生活在一个平等、独立、以契约关系为原则的群体环境中,尊重别人即尊重自己,这甚至可以无关个人的修养,而只是一种社会规约,即社会道德之由来。27.简述《诗经·黍离》中重章复沓手法的运用。《黍离》全诗三章,首章清楚地表达了全诗的思想,后两章只更换几个字,反复吟唱同一内容,层层渲染,不断强化首章所表达的感情,使之淋漓尽致。28.简述“新月派”诗歌的“三美”理论。(1)建筑美:句式整齐之美。(2)音乐美:音韵节奏之美。(3)绘画美:色彩画面之美。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反映了封建时代哪一阶层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中下层士子 4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通过描述秋日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抒发自己渴望北伐而不得的虚度光阴的苦闷,也是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鞭苔。
42.试说明《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该曲开头三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句都是三种景物,词性及句式结构相同,对仗工整,因称”鼎足对“。
44.什么叫文赋?.又赋就是散文化的赋,一般采取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形式;散文句与对偶句交互使用;也讲押韵。
六、分析题
(一)阅读《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诗,回答文后问题。第一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6.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这两节诗,句式、节
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一是引入,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抒发主人公重游旧地,物是人非、感慨万干、轻来悄往的复杂心态。
47.两节诗在句数、字数、句式、用词、重复、变化几个方面的关系怎样?.两节诗句数相同,句式相近,均用叠词,都有 ”我“、”我走了“、”云彩“等重复使用的词语,自然也有变化。这表明诗人在追求新诗的建筑美、音乐美;两节诗关系密切,前呼后应。
(二)阅读《**》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人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惟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
48.这里揭示了赵七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揭示了赵七爷作为农村的复辟势力,是个不学无术、十分凶恶狡猾的人。
49.行文之间是否运用了讽刺手法?请具体说明。显然用了讽刺手法。说赵七爷 ”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志》,还能说出”五虎将姓名“,便以三十里方圆内的出色人物、学问家自居。盘辫子,胡说八道,也是对他的嘲笑。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孔子曰: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51.孔子和孟子的话观点是否一致?和结句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有何联系?孔孟的话观点是一致的。和结句 ”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也是一脉相通的。孔孟都反对功亏一篑,主张做事要坚持到底。52.文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运用了引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四)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宝玉半梦半醒,刚要诉说前情,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悲切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他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 ”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口气,说道:”你又做什么来了?太阳才落,那地上还是怪热的,倘或又受了暑,怎么好呢?我虽然挨了打,却也不很觉疼痛。这个样儿是装出来 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给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别信真了。“ 53.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54.对宝玉的挨打,林黛玉是怎样反应与表现的?林黛玉十分同情,极为悲痛,”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55.这表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怎样的关系?这表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封建家族的青年叛逆者,他们心心相印,相知相爱,相互同情,相互关心。论述题
30.(1)分析苏轼《前赤壁赋》的写作特点。(1)这篇文赋的最大特点是融景、情、理于一体。作者将被贬黄州时无以自托的空虚心情和对人生挚爱的旷达胸怀结合起来,既有情景交融的境界,又充满辞理并胜的风韵,使人叹服。文章从记游写起,写作者在月夜泛舟、举杯诵诗时的愉悦心情,并表现其阔大的胸襟,融情入景。然后通过“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接着,又通过客人对水、月的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现实人生的苦闷。最后,以苏子对水与月变与不变的议论,使文章由议论转到说理上来。由情入理,以理析情。全文以水、月为主线,巧妙地将抒情、议论融入诗情画意之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另外,句式上骈散相间,又善于用比喻,使文章势如流水,又跌宕多姿。
(2)分析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艺术形象。《边城》主要描写湘西茶峒撑渡船老人与其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其中贯串着镇上掌水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同爱翠翠而造成悲剧的结局,集中刻划翠翠自然、健美、纯朴、善良的性格特点。
翠翠代表了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她从外表到内心都无比姣好,她的天真纯洁表现在毫无机心的、超出一切世俗利害关系的爱情之中。翠翠之爱十分含蓄、朦胧。小说围绕翠翠描述的宁静自足的生活、淳厚的人情美、人性美、正直朴素的民族性格,加上乡村风格自然美的渲染,托出了作家心向往之的那块人类童年期的“湘西神土”,具有浓厚的牧歌情调。
翠翠代表了典型的“湘西人生”样式。她从外表到内心都无比姣好,她的天真纯洁表现在毫无机心的、超出一切世俗利害关系的爱情之中。翠翠之爱十分含蓄、朦胧。小说围绕翠翠描述的宁静自足的生活、淳厚的人情美、人性美、正直朴素的民族性格,加上乡村风格自然美的渲染,托出了作家心向往之的那块人类童年期的“湘西神土”,具有浓厚的牧歌情调。
1、读李大钊《今》中的两段文字:
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妮?“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咋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借!
请回答:A、这两段文字论述的论点各是什么?使用的各是哪种论据?第一问上一段谁点:“今”最可宝贵。下一段论点:“今”最易丧失。第二问 上一段论据:名人名言(或答理论论据)下一段论据:事实论据
B、这两段文字有何内在联系?因为“今”最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今”最可宝贵;论证了“今”最易丧失,也就证明了“今”最可宝贵。
2、阅读《炉中煤》的第三节。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请回答:
A、本节中的双重象征寓意是什么?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只有到了“五四”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B、本节中的首句在诗中出现四次,这里采用的是何种修辞手法?反复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如何层层深入地突现主题的?为什么说最后两句可称为“曲眼”? 前三句(或第一层)写潼关的险要形势,中间四句(或第二层)正面抒发怀古之意、兴亡之感,末两句(或第三层)对怀古之意再作深化,点明全篇主旨(或揭示历史规律)。未两句指出,无论封建王朝兴起还是灭亡,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这就使作品的怀古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所以堪称“曲眼”。
4、阅读《张中丞传后序》中的这段文字:
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请回答:
A、哪些句子是描写张巡肖像的?请用现代汉语转述张巡外貌。(2分)“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张巡身高七尺多,两腮和下巴有浓密的须髯,美如天神。
B、这段文字表现了张巡哪方面的性格特点?(2分)博闻强记 C、这段文字运用何种手法来刻划张巡性格的?(2分)对话、烘托
2.大学语文复习题 篇二
到了高三,学生的心情和老师一样,都想通过集中复习使自己的成绩有大的长进,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分,从而在高考大军中过关斩将,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学生在高考复习阶段对语文的复习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学校复习计划进行。这属于多数。大部分学生会根据学校的复习计划,认真完成复习资料,并做好错题整理。一些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还会自己总结做题经验,在复习中反复实践,巩固加强。
2.按自己复习计划进行。这种情况较少。一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觉按学校计划来复习时效果不佳,就会自己设定复习计划,或者通过请家教等方式来提高成绩。
3.以上两种计划相结合。也有部分学生会在与学校复习计划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做出适当调整。这些学生既能完成学校的复习内容,还自己去找资料加强训练。
但不管什么类型的复习,只要适合学生自身、管用,就是好的复习形式。
在高三复习阶段,语文复习严格按照学校安排的三轮复习计划。第一轮夯实基础,专题复习,逐点推进。按照高考语文大纲要求的考点,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扎扎实实推进,抓基础,抓书写,总结答题技巧和经验。第二轮整卷训练,整体推进。这轮复习通过整卷训练,选择典型套题,限时完成,让学生掌握好时间,寻找答题的最佳状态。第三轮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查漏补缺。三轮复习下来,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题型,训练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目的。学生做题的准确率有很明显的提高,对题目做出判断的敏感度得到加强,对作文的文体意识、布局谋篇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二、思考与实践
1.高考语文复习以应试为主,因此要狠抓落实。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科目。我认为,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高一高二阶段,语文可以突出其人文性。通过经典篇目的学习欣赏,学生的情操可以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文学素养得到提高。当然,这个阶段,将语文的工具性也需渗透其中,如有关现代文阅读的技巧、诗歌鉴赏和分析能力、文学类和实用类的文本的鉴赏和评价能力以及语言基础能力等,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进行总结强调。在高三阶段,可重点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也就是通过专题训练,将各专题的命题规律、答题技巧、易错现象等梳理明确,努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当然,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督促学生动手去做,落实各专题复习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高考成绩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2.高考语文复习重在踏实和坚持。在语文高考复习过程中,少些花架子,多从学生乐于接受切实管用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制定专题复习计划,科学有序地扎实推进,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包括字词。因此,常规的课堂教学要保质保量完成,还要多动脑筋,做好总结,及时反馈给学生,还要抓好早读、辅导课、课外作业等,这些都是高考语文获得成功的必备环节。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环,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否则就有可能功亏一篑。
3.高考语文要得高分,功夫不仅仅在课堂,还在课外。语文这门课学起来说容易也不容易。考个及格分很容易,稍微用点心下些功夫就可以,但要考高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即可奏效。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语文仅仅学几篇课本上的文章,做几套试题就想去应付高考,那翻船的可能性很大。要学好语文,还需平时多下功夫,那就是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增强语感,提高文学素养。我们往往会发现,那些阅读量大、喜欢读书的学生,语文成绩不会太差。所以,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适时地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而学生则要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可写读书笔记,还要接触到各种信息,捕捉其中隐藏的道理和知识,要训练自己对问题和现象等的思考能力。
4.高考语文复习要严格训练,规范思维。在高考复习阶段,老师要明确各考点的答题要领和答题思路,有些考点还有答题技巧,要整理归纳,强化训练。比如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分析题,学生应明确诗歌中的形象有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答题要按照“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模式来作答。再如作文,重点是议论文训练,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式,都必须明确观点,旗帜鲜明,且观点要正确不偏激,同时要有理有据,论据新鲜恰当具有说服力,如果能有独到见解,带有思辨色彩,富有时代气息,那应该能得高分。
3.语文复习的策略 篇三
关键词:语文复习;学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05-01
1复习前了解“学情”,把握原则,制定计划,明确复习目标
1.1了解“学情”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新授课要注重考查学情,复习课同样应该重视学情的全面准确把握,只有充分而准确地分析学生需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复习前可以进行一次综合测试,了解学情。一是针对学生实际选择性的进行复习:通过看材料分析作业、试卷以及整理教师的教学后记、作业批改记录和三清记录,掌握现有的语文水平,看学生在哪个项目哪个环节容易卡壳,哪些方面弱就在哪些方面多花点时间,不能平均对待。二是承认差别,根据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尽可能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发现普遍的问题,以利于针对性的讲评和有效的指导。
1.2把握原则
纲本结合、查缺补漏、讲练结合、侧重积累、运用为主。
1.3制定计划
制订总复习时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指导思想:以新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为目标,充分利用教材,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复习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在双基人人过关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能力都得到提高。
2科学复习
2.1基础知识抓住重难点,人人过关
基础知识复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复习能力,主要形式是归类。可放手让学生复习,让其自主完成。老师的指导应集中到容易读错的读音上,容易写错的形近字、同音字和难写的字上,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2.2以课文复习为主进行阅读练习
阅读复习要把握每单元的阅读重点,加强运用,把整体掌握思想内容和探究重点词句结合起来,课内外相结合,读写相结合,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3习作复习抓住重点,以改促写,适当拓展,提纲作文
由于口语交际平时说的训练较多,要求也不严格,所以复习时要注意总结重点,并训练把口头语言转换为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能力。
3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效率,精讲精练,分层要求、教给方法
3.1精讲精练
因复习的内容较多,时间较短,而一堂课的容量与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务必要精讲精练,突出重点,提高复习课效率。
首先,课的设计应做到精炼。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以学生掌握方法为目标,恰当确定讲的内容和程度,真正做到“精”讲。
其次,复习内容要精炼。比如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一直是语文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其实践性强,量大,点多,不宜掌握;②学生的思维水平有限,很难将这些知识系统化,所以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其融入阅读训练中。其实,考试中所考查的基础知识大部分来自于教材。如果平时在复习基本课文时,就有意识地将重点字词句列出,并要求他们反复诵读识记,再辅以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课堂练习做到“精练”。①练习题要选取典型,利于学生举一反三,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②练习要有针对性和诊断性,要能通过定量练习后,反馈学生掌握的程度,思维的速度,判断准确度等。③练习要有趣味性。比如为提高速度,可采用限时小组竞赛的办法。如字形的复习,可以把平时易混易错的字设计成辨字组词、火眼金睛、改错别字等练习。④练习尽量以书面为主,并对书写提出严格要求。
3.2分层教学
在复习中应注意分层教学,分类要求,分类辅导,逐步推进。如在阅读教学的复习过程中,对优等生的要求是规定练习题目,独立自学完成。对中等生的要求是规定练习题目,互相讨论,互助完成。而对后进生,则要求翻阅工具书,查清难解字句后,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练习。对于练习结果的反馈,可先进行组内的自我反馈,而后由教师统一评价。重点反馈中等、后进生的完成情况。对个别当堂无法反馈矫正的问题,可课后单独辅导。此外,对优等生还可以在课外布置一些延伸训练。这样,各类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练习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3.3掌握规律,教练方法
指导学生复习语文,必须加强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培养得好,再难的题型也难不住他,因此应当把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
3.4作业布置要灵活、适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复习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练习或語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Language Review Strategy
Li Lihong
Abstract: The language review should the heavy school inspector sentiment comprehensive accurate assurance, only then fully and analyzes the student demand accurately, face all, teaches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only will then receive the good effect.
4.大学自学考试的语文复习题 篇四
简析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我用放大镜观察最初提到的红蚂蚁,看到它狠狠咬住敌方的前腿上部,且咬断了对方剩下的触须,可自己的胸部却被黑武士撕开了,露出了内脏,而黑武士的胸甲太结实,无法刺穿。
这痛苦的红武士暗红的眸子发出战争激发出的凶光。它们在杯子下又缠斗了半小时,当我再次观战时,那黑武士已使敌人身首异处,但那两个依然有生命的脑袋,挂在它身体的两侧,犹如悬吊在马鞍边的两个恐怖的战利品,两个红蚂蚁头仍死咬住不放。 ——选自《蚂蚁大战》
(1)这里描绘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答: 描写的是红黑三武士生死对决的结局,表现了蚂蚁大战的残酷性。
(2)从哪里可看出红武士的极度“精神狂热”?
答: 主要体现在:“暗红的眸(móu)子发出战争激发出的凶光”;“身首异处”,两颗头颅“仍死咬住不放”。
(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描写方法? 答:联想方式是类比联想,描写方法是细节描写。
(4)从这里看,作者对人类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答:对人类战争及其狂热精神极其憎恶,对人类战争造成灾难极其哀痛。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自《虞美人》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情感内涵是什么? 答:物是人非,亡国之痛。
(2)指出“雕栏”两句的表层意义和深层寓意。
答:表层意义是故国宫殿想必仍在,只是我的容颜却改变了;深层寓意是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3)为什么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比喻用得好?
答:一是以形象可见的江水比喻抽象难测的愁,使“愁”具体可感;二是以汹涌澎湃、东流不尽的春水作喻,充分见出哀愁无穷无尽。
(4)为什么说这首词是“以乐景写哀”?
答:因这首词抒发的是“故国之思、亡国之恨”,而借以抒情的景物“春花秋月”、“雕栏玉砌”、“一江春水”都是美景、乐景。
3.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先与祖先所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 ——选自《断魂枪》
(1)概括这段话描述的大意。答:西方现代文明猛烈冲击着东方古老文化,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剧烈变革。
(2)小说开头为什么要作这样的社会环境描绘?
答:只有把小说中的人物置身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能更好地揭示主题,从而呼唤中国人的精神觉醒。
(3)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 象征手法。
4.我自己叙述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为的是要说明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我到今天还是一个无神论者,我不信有一个有意志的神,我也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
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信神的,居然能有这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的思想,从没有人因此用石头掷我,把我关在监狱里,或把我捆在柴堆上用火烧死。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容忍态度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
所以我自己总觉得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所以我自己不信神,但我能诚心的谅解一切信神的人,也能诚心的容忍并且敬重一切信仰有神的宗教。
我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因为我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容忍的重要意义。
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的大胆怀疑的自由,公开主张无神论的自由了。
——选自《容忍与自由》
(1)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答: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
(2)作者讲自己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故事,有什么论证作用?
答:为事实论据提供了归纳论证的小前提来证明论点。
(3)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归纳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归纳出论点。
(4)这段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文风?
5.大学语文 作业习题 篇五
◎<习题一> ◎<习题四> ◎<习题七> ◎<习题十>
※<习题一>
1、谈谈重章叠句的形式在《诗经》中所起的作用。
2、《湘夫人》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水底花房”的修建,结构富丽堂皇,材质芳香沁人,色彩绚丽华美,诗篇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彩。阅读《离骚》,试比较这种祭诗中的浪漫主义与《离骚》中的浪漫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习题二> ◎<习题五> ◎<习题八> ◎<习题十一>
◎<习题三> ◎<习题六> ◎<习题九>
※<习题二>
1、《行行重行行》中表达了思妇怎样的复杂感情。
2、找出《登楼赋》中景物描写的部分,说明这些景物描写对抒情起了什么作用?
※<习题三>
1、古人常有慨叹宇宙永恒、人生苦短的诗句,如“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张若虚对于宇宙与人生关系的看法与所引之句中表现的观点有何不同?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2、王维的《渭川田家》描绘的是一幅安逸闲适的农家图,诗人要通过它表达一种什么感情?他是怎样做到写景与抒情契合无间、浑然一体的?
3、有人说“大漠穷秋寒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意境苍凉悲壮,请谈谈你的体会。
※<习题四>
1、领悟诗人“人生失意无南北”的深刻寓意。
2、《沈园》(其二)是如何运用反衬笔法,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妙在何处?
4、《摸鱼儿》一词的后片写大雁殉情处环境的凄凉,这种渲染有何意义?它与后面的抒情是如何有机联系的?
※<习题五>
1、《南吕·一枝花》中,作者以“自我招供”的形式为自己画像,实际上是怨愤之词,表现的是不屈的精神。只要对最后一支曲子作深入全面的理解,便可窥测出其中真情,请你试着对此进行分析。
2、通过这一支套曲理解《牡丹亭》一剧的深刻社会意义。
3、联系蒲松龄的人生经历,分析作者在《叶生》中寄寓的思想情感。课外阅读《王子安》、《司文郎》、《于去恶》等篇章,并与本篇作一比较。
4、贾宝玉的性格在哪些方面对封建社会有一定的叛逆性?他对宝钗和黛玉两人的感情反应有何差异?
※<习题六>
1、试谈“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并比较它与“大门内亮起的一线光”和“我心灵的灯”的不同寓意。
2、诗歌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像散文一样把自己的情感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这就是诗意和诗味之所在。但诗歌的形象不是小说中那样的实体感很强的形象,而是诗人匠心经营出来的意象。请根据这一提示并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这两种形象的区别之所在。
※<习题七> 请根据通报的写作要求,找出下面通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改。
通 报
据调查× ×市建工局系统某公司,未经市劳动局批准,给19× ×年以前参加工作的相当行政25级以工代干人员,靠到行政24级,再调到23级,并从银行套取现金发放工资。
建工局系统某公司借调资之机,随意给工人增加工资,从银行套取现金,违反财经政策,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在经济调整期间,无视党和国家的调资政策,不执行国家经济计划,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和调资政策,市政府决定将该公司多发工资部分退回,建工局有关人员对此进行认真检查。
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事件,特此通报。
× × × ×年×月×日
※<习题八> 下面这篇总结有不少毛病,请你指出,并加以评改。
上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本乡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半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动员、组织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安排、落实全年生产计划;推行落实承包合同制;帮助专业户发展;修建乡小学校舍;建乡食品厂方便面生产车间厂房;推销乡果脯厂、食品厂、棉织厂的产品;为乡机械加工厂解决材料不足问题;美化环境,街道两旁栽花种草;封山植树;办了一期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班;健全了乡政府机关,调整了工作人员,开始试行乡干部招聘制。
半年来,在工作繁杂,头绪多而干部少的情况下,能做这么多工作,主要是:
(1)上下团结,乡领导和一般干部能同甘共苦,劲往一处使。工作中有不同看法当面讲,共同协商。互相有意见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犯自由主义。例如,经营科同志对乡长不同他们商议,擅自更改果脯厂奖励办法,影响产量一事有意见,经当面提出,乡长接受,做了自我批评,并共同研究了新的奖励办法,使产量又有增加。
(2)不怕困难。本乡企业刚刚起步,技术力量薄弱,原材料不足;产品销路没打开等等,困难很多。为此,经营科的同志和全乡干部共同想办法,他们不怕跑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忍饥受冻,四处联系,终于解决了全年所需要的原料,推销了一些产品。
(3)领导带头。乡里几位主要领导干部带头苦干、实干。他们白天到下边去调查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晚上开会,研究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领导干部夜以继日地工作,带动了全乡工作。
※<习题九> 下面是论文《绿衣观音土曲的特征及制作工艺的研究》的“引言”,请指出它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写。
在我国,小曲酒主要盛行于南方各省,素为劳动人民所喜爱。小曲种类繁多,按用途可分为甜酒曲和白酒曲;按添加中草药与否可分为药小曲与无药白曲、无药糠曲;按形状可分为酒曲丸、酒曲饼及散曲;按主要原料可分为粮曲(全部大米粉)与糠曲(全部米糠或多量米糠、少量米粉)。此外,还有一类含观音土的观音工曲,从其外观看,多为白色或淡黄色,也有黑褐色(如乌衣红曲)和其他颜色,而绿色者少见。小曲的制造实为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微生物的独特技艺之一。为了使我国劳动人民在小曲酿制中所达到的技术成就不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湮没,继续总结和研究传统的酒曲很有必要,或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示,更何况一些传统的酒曲中很可能含有优良的菌类。这对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x x地区的一种曲表为绿色的观音土曲进行了调查和微生物学研究,现将我们对这种观音土曲的特征及制作工艺的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习题十> 1.用态势语强化、补充下列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1)抗洪抢险的艰巨任务应该谁去完成?我们!我们!我们!
(2)不!我们绝不能这样做!
(3)面对这一切我能说什么呢?
(4)这个难题我们一定要解决!
(5)他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6)我们班在他的带领下,终于形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7)由于人生观不同,哥俩最后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8)这个问题怎么办,我还没想好。
2.有声语中的不同语气可表达不同的意思,请用“你来一下”这句话分别表示下列意思。
(1)我命令你来一下。
(4)我恳求你来一下。
(2)我要你来一下。
(5)我敦促你来一下。
(3)我请你来一下。
(6)我想你来一下。
3.各用几个形象可感的词或短语代替下列词中的“很”字:
例如:很绿——绿油油
很红
很黑
很慢
很美
很丑
很高
很矮
很滑
很刁
很高兴
很悲伤
4.演讲语言追求新颖独创,请你给下列语句本体想出几个新颖独特的喻体。
(1)他面黄肌瘦得像„„
(2)他胖得像„„
(3)车子慢得像„„
(4)天热得像„„
(5)澡堂挤得像„„
(6)他急得像„„
※<习题十一> 辩论题:学分制是否适合当代中国的教育制度?
6.大学语文复习-- 篇六
一、原始时代的文学——远古歌谣,原始神话
二、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学—— 诗:《诗经》 散文:《春秋》、《论语》、《尚书》 【《春秋》】:春秋末年,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史书加工创作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私人撰写的编年史。【《论语》】: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优秀的纯语录体散文。【《尚书》】: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文章总集。它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一部以应用文为主的文集,是我国散文的一个源头。一般认为:“尚者,上也。言此上代以来之书,故曰《尚书》。”
三、战国时期的文学——
1、诸子散文:《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2、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左传》。
3、屈原和《楚辞》。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楚国的同姓同裔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屈原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外交理念:联齐抗秦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计作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其中,《远游》、《卜居》、《渔父》,伪托的可能性为大。
一、《诗经》概述: 1.《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三、《九章》概说
性质:一组汇辑性的诗作。汇辑者肯定不是屈原本人。它集中地体现了屈原文学才华独特的一面,是骚体短章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两汉文学
3、两汉作品举要: 辞赋:
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东方朔《答客难》。王褒《洞箫赋》,扬雄《蜀都赋》,张衡《归田赋》等 历史散文: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赵晔《吴越春秋》等。诗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山采蘼芜》,《古诗十九首》
二、汉代乐府民歌:
“乐府”概念: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会宴饮时演奏使用。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三、《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之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
《古诗十九首》产生年代大致在东汉中后期中国古代诗歌,在先秦两汉是以民歌为主,到魏晋以后则以诗人的个人创作为主,《古诗十九首》恰好是两者之间的过渡。对于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伤,乃是《古诗十九首》的中心主题。魏晋南北朝文学
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选集。
2、文学集团的活跃。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
二、作家作品
(一)三曹:1.曹操《蒿里》2.曹丕《燕歌行》3.曹植《送应氏》
(二)陶渊明《和郭主簿》
(三)南朝民歌《西洲曲》
1、曹操
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曹操的一生大半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其诗,诗今存二十余首,都是采用的乐府古题,反映汉末**,慷慨悲凉。散文,多切政事,清峻通脱。鲁迅先生曾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的著作今有辑本《曹操集》,诗歌注本以黄节的《魏武帝诗注》较为详备。
2、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儿子。公元220年代汉称帝,即历史上所说的魏文帝。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3、曹植
作品有《曹子建集》。“建安风骨”:“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20)
(二)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安贫乐道,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思想的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更多体现了儒家思想,使他追求道德节操的美好纯洁。
崇尚自然,不仅表现为崇尚客观的山水自然,更表现为崇尚精神上的自然,希望返回人真实的、本来的、未被世俗异化的本性自然。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是这种回归人的本性自然的喜悦。陶渊明的“自然”哲学,是以老庄哲学为核心,对儒、道两家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陶渊明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他的田园诗不仅描写田园景物之美,田园生活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处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境和隐居躬耕的甘苦,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一览无余。陶渊明的文化意义:
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在他身上寻找新的价值,得到精神的安慰。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堡垒。其平淡自然的诗风,也成了人们向往的艺术境界。
酒与陶渊明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相连。他深识酒中之味,从饮酒中体悟人生真谛,从饮酒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菊是陶渊明的化身和象征,也因此成了中国文学中象征高洁远致的意象。
(三)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²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除吴歌和西曲之外,在《杂曲歌辞》中还有一篇抒情长诗《西洲曲》。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那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本自多情的青年男女,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免油然生发出怀春之情。南朝民歌较清丽缠绵,现存的大多为情歌。体制小巧,清新自然,大多为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表达情感委婉含蓄。《西洲曲》在《乐府诗集》中归入“杂曲歌辞”。题为古辞,此诗应是流传于长江流域的民歌,但显然已经过了文人的润饰,是南朝乐府民歌成熟的产物。唐代文学概说与初唐诗坛
(二)唐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 二初唐诗坛
陈子昂(659-700)
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任侠使气。21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士,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官至右拾遗。他曾慷慨从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you1)宜军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于久视元年(700)去世,年仅42岁。
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660——720),字号及生平事迹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风中的顶峰 盛唐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 王维、孟浩然与田园诗 王维(700——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玄宗开元九年(721)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开始亦官亦隐的生涯。先后隐居淇上、嵩山、终南山,历任右拾遗、河西节度判官等职。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因此被定罪入狱,但终获赦免,官复原职,官至尚书右丞。王维晚年皈依佛教,无意仕途,常焚香独坐诵经。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他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在山水田园诗中创造出一种自然之美与心境之美融为一体的纯美诗境,其宁静之美与空明境界是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人,又称孟襄阳。孟浩然是唐代重要的山水田园诗人,在当时与王维并称“王孟”。
孟浩然禀性孤高,虽始终抱有济时用世之志,却又不愿折腰曲从。所以终身不仕。其山水田园诗更贴近生活,诗中的情景,常常就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诗的语言也自然纯朴,边塞诗主要是结合雄伟、壮阔的边塞景色的描写,表现边塞将士驰骋沙场、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风格奔放雄伟,豪迈悲壮。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早年生活困顿,随父旅居岭南。开元中他曾入长安求仕,并于开元十八年(730)至开元二十一年(733)间,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但却毫无结果。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是:质实粗犷,豪迈雄壮中含着悲壮,显得浑厚沉实,很有思想份量。李颀(690-751),盛唐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李颀的《古从军行》是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正如《唐诗别裁集》中云:“以人命换塞外之物,失策甚矣。为开边者垂戒,故作此诗。” 这是一首思想内容深刻的诗。厌战怨征是这首诗的主旋律。诗人放眼于历史上和亲与交战反反复复的现象,把笔触伸入到积怨不解的胡汉双方,最后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不惜以百姓鲜血满足一己私欲的统治者。诗中对被征讨的“胡儿”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在唐人诗中不可多得,可说是把边塞诗的思想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
诗风悲壮苍凉。诗中以偶间散,押韵平仄互换的形式和卢、骆以来的歌行大体相承,但气势的动荡开阖却是新的发展。诗中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在节奏上又多变化,例如每两句的句尾轮换使用双音词和单音词,读来铿锵跳宕,韵味悠长。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和艺术
(一)主要思想:
1、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
2、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3、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喜爱、歌颂高山大川。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4、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有的写得真挚动人。他歌颂“愿同尘与灰”(《长干行》)那种热烈纯真的爱情。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青梅竹马”从此诗中来。
(二)艺术特色:
李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
1、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豪情万丈的诗句如: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
3、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蜀道难》、《梦游天姥吟》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体现了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幻、语句纵横变化的特色。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的渴望与追求,成为其明显特征。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却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李白的诗歌是“时代理想的艺术升华”;而杜甫的诗歌则是“乱离时世的悲歌”。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诗史”。他诸体兼备,无体不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被后世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中唐诗
白居易,字乐天,白居易的艺术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的功用: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长恨歌》的艺术特点
1、叙事、绘景、写人、抒情完美结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宋代文学概说及北宋词
婉约派: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 豪放派:苏轼、陆游、辛弃疾等
“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六家都在北宋。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轼是北宋五大家,他们真正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此外还有杨亿等为代表的“西昆体”诗派;黄庭坚等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南宋时期诗坛最突出的人物是富于爱国主义精神的陆游。此外还有杨万里、姜夔、吴文英等诗人。
4、戏曲、小说的发展:
在“说话”艺术基础上产生的话本,是用口语和比较浅俗的文言写成的。主要包括小说话本和讲史话本,是我国白话小说的发端。但宋代刊刻的话本今已难以见到。2.北宋前期的词人词作:
晏殊:(991-1055)字叔同,临川(今属江西)人,官至宰相。有《珠玉词》,其词言情纯净雅致、雍容和缓、清丽 淡雅、情中有思。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属江西)人。作词是“以其馀力游戏”,其词多抒 发人生感受,有通俗化倾向,与柳永呼应。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苏州)人。有军旅生活经 历。前期词情柔语丽,后期词意境朗阔,沉郁苍凉。(略)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其词 善于描形摹声,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之美名。3.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987?-1053?),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宋词到柳永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一,发展了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八、九十至一、二百字),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二、三十至五、六十字)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为苏辛慢词创作开创了道路。其二,改变了词的声腔体式。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其三,雅俗并陈。柳词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而又能吸收前代诗歌的精华,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及情调。
4.北宋后期的词人词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1037~1101)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经历坎坷。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成就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书法、绘画: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
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念中,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一、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李清照早有诗名,为晁补之赏识。十八岁嫁宰相赵挺之幼子赵明诚。婚后夫妇唱和,共同从事书画金石的收藏、研究。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她亲历变乱,颠沛流离,在寂寞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大家。其词今存者仅45首,约3500字。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渡词人。以南渡为界,前期词作长于以优美的韵调表现相思离别等传统题材;后期词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遭遇,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创意出奇,长于白描,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前两句与下文的“任”遥应,只是“慵”的表现。第三句点出“慵”;1至5句皆写“慵”: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奁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日上帘钩,无心欣赏,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致其极也。易安写“慵”,意在写愁。“慵”字是词眼,从易安的慵态中能感到她内心深处的愁情。上片不说离愁,却说生怕离愁,不说因离愁而消瘦,却说不关病酒和悲秋;下片不说云遮视线,却说烟锁秦楼,不说想寄情流水,却说流水应念我:都是深一层写法。
二、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龟堂老人。12岁即能诗文。人称“小李白”。
三、辛弃疾: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稼轩词的特色:
1.主观感情的浓烈、主观观念的执着 2.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元明清文学概说 杂剧、散曲,合称曲,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在文学史上取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南戏也在南宋以来戏文的基础上,产生了《琵琶记》等著名作品。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杂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 南戏:高明《琵琶记》、《荆钗记》、《拜月记》
散曲:马致远《天净沙²秋思》雎景臣《高祖还乡》张养浩《山坡羊²潼关怀古》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 白朴:《梧桐雨》《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
二、明代文学概说:
明代文学可从嘉靖元年(1522)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明前期文学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元末的社会**在文学作品中有深刻的反映。由元入明的诗文作家宋濂、刘基等,写了一些富有社会内容的作品。
由于封建政治高压的存在,文学创作不活跃。不过,在文学作品的整理方面成绩显著,如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加工整理,南戏的改编等。
叙事文学走向全面成熟,章回小说和传奇戏曲的体例日趋于完善。明后期,戏曲步入中国古代戏曲的全盛期。
汤显祖的《牡丹亭》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剧目。临川四梦中最著名 小说方面,出现了众多的长篇和短篇小说。其中神魔小说《西游记》影响最大。而《金瓶梅》则是第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和淫乱生活。此外,还有《北宋志传》等英雄传奇和《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以及冯梦龙的《新列国志》等历史演义小说。
三、清代文学概说: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名著;是清代最杰出的短篇文言小说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成为讽刺小说的颠峰;曹雪芹《红楼梦》,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十九世纪初叶,出现了李汝珍的《镜花缘》。此外还有英雄传奇小说、历史小说、才子佳人小说。这些作品,在小说史的发展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戏曲方面,明末清初苏州派作家对戏曲的创作和演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南洪 北孔(孔尚任)是当时著名的传奇作家,他们分别创作的《长生殿》、《桃花扇》都是传奇中传世的作品。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和倾向:
《三国演义》敷演了东汉末年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共96年的历史,主要描写了曹、刘、孙三家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盛衰兴亡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宫闱斗争等大小事件,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展现了一幅汉末三国时期风云变幻、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首先,《三国演义》是以描写封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种种特征。如:自私、残暴、奸诈等。曹操:奸诈、残暴 “不用则杀”:忌杀孔融,疑杀崔琰、恨杀许攸(you1)、妒杀杨修、误杀蔡瑁迫杀荀彧、„„曹操杀吕伯奢全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刘备:虚伪、自私
刘备城府极深,善用韬晦之计。他自领益州牧,取刘璋而代之,他一面要刘璋“交割印绶文籍”,献城投降,一面又口称“吾非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
赵云单骑救主以后,刘备将阿斗掷于地,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因此有了一个民间歇后语:“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 鲁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孙权:阴险多谋
当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孙刘联盟破裂,三家又都使用各种权术,保存自己的实力而让另外两家互相残杀。
曹操重病时,孙权派遣使者上书,劝他“早正大位,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并表示愿意“率臣下纳土归降”。这一阴谋当即被曹操识破,他大笑着对群臣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结果司马懿替他出主意,利用孙权“称臣归附”之机,对孙权“封官赐爵,令拒刘备”。其次,《三国演义》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分裂割据和军阀混战,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的灾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罪行。
第六回写董卓迁都长安时,驱赶数百万人口,死于沟壑,百姓啼哭之声震动天地,以至“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修髯子在他所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引》中就说过:“欲知三国苍生苦,请听《通俗演义篇》”。
第三,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一些经验和规律,有些方面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 之战、彝陵之战。
三、《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首先要处理好的即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对此,小说的处理相当出色。
2、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艺术上的杰出成就。3、《三国演义》的艺术结构也很有特色。(以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为线索,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虚实相间、首尾照应)
4、语言上,在浅近文言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一些口语成分,“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雅俗共赏。
四、《三国演义》的地位和影响: 《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杰出的章回历史小说巨著。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和小说创作两个方面。思想文化上,与其有关的故事、典故、成语、思想等早已汇入中国文化思想之中去;而它对后代文学尤其是小说、戏曲,同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红楼梦》
一、曹雪芹的家世与 《红楼梦》的创作: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为满人包衣,即家奴)。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脂本是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各种手抄本,在这些被发现的手抄本中大部分有脂砚斋的点评、回批,是极珍贵的研究资料,也是程本和今本的最原始母本。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真实细致地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
贾宝玉是一个封建家庭和封建秩序的叛逆者。全书以贾宝玉为轴心,以他独特的视角来感悟人生,书中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围绕这个人物展开的。
1、他反对封建教育,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父亲骂他“不肖的孽障”母亲叫他“混世魔王”。
2、他反对既定的封建等级秩序和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与此相比,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却深深吸引着他。对于丫鬟、伶人一律平等相待,并将其中一些人引为知己朋友。
3、反抗以家族政治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封建包办婚姻,追求个性自由和纯真的爱情。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爱情,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热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
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色彩。林黛玉也是一位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的形象。
1、天性纯真,自矜自重。
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这种性格最不宜寄人篱下,可是她却不得不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使她用真率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以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
2、禀赋高奇,诗才绝代。林黛玉是唯一的、能够与宝玉在灵性的天宇里比翼双飞的姐妹和灵犀相通的知音,同时也使她总是能够赢得宝玉的珍爱。另一方面,高超的智慧与深刻敏锐的洞察力,也使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承受比常人更为深巨的孤独和痛苦。
3、爱得深挚而绝望。
在贾府这个冷漠的环境中,她遇着热心、真诚的贾宝玉,在他们第一次见面的瞬间就彼此达到了了解和默契,他们都在对方的身上发见了自己,在自己心灵上照见了对方。他们由青梅竹马顺乎自然地发展成爱情。林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向贾宝玉要求着彼此“知心”、“重人”、严肃专一的爱情。然而“金玉之论”以及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却使没有自主能力的她,不禁自怜自叹,深为绝望。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闪烁着初步的民主主义精神。作者在写出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也流露出惋惜和感伤的情绪,蒙有一层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色彩。薛宝钗:是一位典型的封建淑女形象。
1、执著于现实的利益:
她出身在一个豪富的皇商家庭。薛家是商人与贵族的结合,既有注重实利的商人市侩习气,又有崇奉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的倾向。出身于这样一个家庭,薛宝钗秉赋着与林黛玉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质。她们同样都博览诗书,才思敏捷,但林黛玉一心追求美好丰富的精神生活,薛宝钗却牢牢把握着现实的利益。
2、人情练达,熟谙世故:
元春从宫里送出的灯谜本不新奇,她故意只说难猜;贾母要她点戏点菜,她就专点贾母喜好的热闹戏文和甜烂食品;金钏被逼自杀,她为了安慰王夫人反说金钏糊涂。薛宝钗以她的人品和才干,逐渐在封建家长的心目中造成了“宝二奶奶”非她莫属的牢固地位。
3、世事洞明,圆滑机智:
薛宝钗是一个处世冷静、圆滑机智的女子,她禀有在众人中优雅应对、从容周旋的才能,使贾府上下人等无不敬服。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宝钗扑蝶”。
薛家母子三人在贾家长期住下的用意是要实现薛宝钗与贾宝玉的“金玉良缘”。薛宝钗深知自家的境况和母亲良苦的用心,而贾宝玉的人品和才情在一般王孙公子中是十分难得的,故她在初次和贾宝玉单独相处时,即探问宝玉的“通灵宝玉”,并委婉地让他认识自己项上的金锁,她的要取得未来的“宝二奶奶”名分的意图一开始就已表露。薛宝钗理想的丈夫是功名富贵中人,她比贾宝玉的父母更敏感到贾宝玉离经叛道的危险倾向,因而不断地以自己少女的妩媚和婉转的言词,同时还笼络了贾宝玉身边的丫鬟袭人,从正面和侧面规谏贾宝玉改弦易辙,劝他留心功名仕途,走上正路。这种规谏总是使贾宝玉从对她的潜意识依恋中惊醒过来,看到他和她分明站在两条永不相交的人生道路上,渐次冷淡了对她的感情。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有着深厚的社会内容。围绕着爱情婚姻悲剧,同时铺开一个由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生活风俗画,从而展示了封建社会渐趋没落的真实内幕。小说第58回以后,就较少描写爱情了,转而大量地描写环境。着重表现了五个问题: ①贾府与外部社会的矛盾: 贾府与四大家族有欺压百姓、作威作福的一面,同时也遭受着来自皇宫内院以及其他官僚势力的盘剥、欺压。前者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后者如忠顺王府的欺压、宫中太监的盘剥以及最后被抄家。②主子与奴仆的对抗性矛盾:
如晴雯屈死、鸳鸯抗婚、金钏投井、鲍二媳妇上吊。③家庭成员的内部矛盾: 如贾母与贾赦(母子)、贾政与宝玉(父子)、赵姨娘与探春(母女)、贾环与宝玉(嫡庶)、邢夫人与王熙凤(婆媳)、邢夫人与王夫人(妯娌)、王熙凤与贾琏(夫妻:尤二姐)等,相互之间都充满了矛盾,表面上温情脉脉,暗地里却互相谋算,用探春的话说:“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④家族后继无人的危机:
贾、王、薛、史四家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贾家赦、珍、琏、蓉、兰皆是道德败坏、荒淫无耻、有欲无能的纨绔子弟,全不能继承祖业。贾政虽然人品端方,但为人古板平庸。薛蟠、王子胜、王仁兄弟等也都是不成器的东西。正如焦大所骂的那样:“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柳湘莲也说贾府是“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⑤经济上入不敷出的危机:
由于整个家族没有多少官俸,元春及皇家的赏赐也很有限,贾家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地租,但即使是这个收入也经常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贾家主子又个个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王熙凤等人又中饱私囊,造成了财政的空虚。而在贾家人看来,贾薛联姻乃是重要的补救途径之一。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红楼梦》一书,写了贾家五代五辈:水、代、文、玉、草。水字辈:贾演、贾源;代字辈:贾代化、贾代善;文字辈: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玉字辈: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贾琮、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草字辈:贾蓉、贾兰、贾巧姐。到了贾蓉正好是5代。贾家的灭亡是必然的,即使不因外来的力量,也会因为整个家族的堕落而灭亡。
四、《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人物塑造上的巨大成功:小说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而又富有社会内蕴的人物形象。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个,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至少也有几十人。1)曹雪芹写人物完全“打破了历来小说窠臼”,也不再是“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法,写出了“真的人物”。2)《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人各一面、各具特色的。不仅不同身份、不同境遇中的人物,即使是身份、境遇相近的人物,也各有自己的性情。
3)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向来不大重视人物的内心描写,但在《红楼梦》中则有许多地方描写得极为深入、细腻,成功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他们的内心秘密。4)《红楼梦》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来烘托出人物的内心情绪,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如林黛玉住潇湘馆,贾宝玉住怡红院,薛宝钗住蘅芜院,李纨住稻香村„„再如黛玉葬花。5)《红楼梦》中的诗词能和人物、故事紧紧揉合在一起,它们被熔铸在整个艺术形象中,从而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高超的语言艺术: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最成熟,最优美。《红楼梦》以北方口语为基础,融会了古典书面语言的精粹,经过作家高度提炼和加工,形成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的文学语言,极富于生活气息和感染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3、结构艺术:
《红楼梦》在艺术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头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在第五回写宝玉游幻境,听红楼梦乐曲,曲词中已将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预示出来。可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红楼梦》把大小事件错综结合着写,小矛盾凝聚成大矛盾,小事件积累成大事件。善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掀起大波澜,使情节有起有伏,不会给人以沉闷的感觉,并且“注此写彼,手挥目送”,使每一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近代文学:
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杭州)人。是近代得风气之先的杰出的 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人。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的激荡之下,开始诗歌上的新的探索,发起了“诗界革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诗派。反帝卫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既是“文界革命”的倡导者,也是新文体的成功创造者。变法前追随康有为,大力宣传变法唯心思想;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更加热情地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思想。他的“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文章也形成浩大的声势,震撼了当时的文坛。这从他的《少年中国说》即可见一斑。所有这些新气象都为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现代文学:
(一)文学革命和第一个十年(1917-1927)
(三)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xu4),笔名南湖,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詩人的影响。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散文也自成一格,《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戴望舒
1、卞之琳(1910—2000)
&S226;
卞之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月派有关联,但他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曾与象征派代表诗人戴望舒一起编过《新诗》杂志这一时期的诗作表现出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与思考。&S226;
7.高考考前语文复习技巧 篇七
一、读“透”考试说明, 有的放矢的复习
1. 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 做好前瞻性预测。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解读《考试大纲》时, 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 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能让同学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 更能告诉大家本年度高考的命题走向。
每年的考试范围都有一些变化, 研究《考试说明》, 除了关注考试范围的改动, 还要注意措辞的变化, 因为这往往就是旧题出新的地方。复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做点调整。只有了解这些变化, 才能准确把握住综合训练的方向, 复习才能有的放矢。
2. 分类研究近三年高考试卷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把握复习方向。
语文试题每年都有一些微小的变化, 代表着一种发展趋向。如2009年江苏省高考试卷, 压缩第一卷第一模块的题量, 只考了语音、汉字的识记和词语、病句的辨析等4题, 与此同时, 第二卷文言翻译、诗歌欣赏、语言运用的分值逐年不断在加大, 题目越来越灵活, 显现出降低汉语专业知识的难度, 突出实用的特点。更注重的是能够抓住不同语素和语境, 在动态的、实用的语境中, 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针对这些变化, 就要及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改变地毯式的复习方法, 应该注重对从初中到高中教材所出现过的常用词语的梳理, 尤其注意从生活中去寻找问题并辨析。
二、全面总结, 查找弱项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 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复习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高考语文的知识组成、考试要点、题目类型及相对应的方法等。在此基础上, 我们该从哪方面入手,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呢?
首先要静下心来, 利用一定的时间, 好好把自己半年来的学习情况进行一番总结, 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研究, 一块一块 (以去年全国通用卷试题上的知识分类为标准) 地总结, 看自己复习的方向、要点与考纲 (以去年的为主, 待今年新的考纲出来后, 再对照进行微调) 是否一致, 有无偏差, 并及时调整。这是整个考试大的方向问题, 万不可忽略。对有的知识点如标点符号、文化常识等尽量不要放过, 以备不测。
其次是要明白自己的强项是哪一块, 弱处是什么;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错误的原因又是什么;方法是否得当, 有关基础知识掌握了没有, 或为什么做了那么多的题, 老是在这里出现错误。如果自己找不到确切答案, 就去问老师, 问最了解你学习、性情和做事习惯的同学朋友。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 不可忽视, 更不可粗叶大叶地走过场。
再次便是进行知识归纳、方法探讨、思路梳理。把整个语文考卷作一次全面地研究, 了解其内在的结构安排, 知识的相互关联, 能力的迁移, 考查的要点等等。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明确而系统的概念, 对考什么, 怎么考, 重点是什么;答什么, 怎么答, 具体方法如何, 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等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对相应的内容与方法一清二楚, 了然于胸。否则, 就一定向老师或有丰富高考复习经验的同学请教。在全面、细致、认真总结的基础上, 一定要做到清楚地把握考试的方向、重点与自己复习的大体情况。切不可转八卦, 走迷宫, 或狗熊掰棒子, 复习一处丢一处。
三、集中精力, 补救弱项
以近期做过的几套 (三套至五套最好) 考题为标准, 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细致认真地检查, 看自己最弱的是哪一点, 为什么。是做题少, 还是基础不扎实, 或是方法不对, 还是思维不准。根据木桶理论可知, 也许它就是影响你下一步提升语文成绩最关键所在。然后, 集中大量的精力, 利用足够的时间, 花大的力气把它补起来。
具体方法是:回忆老师所讲, 回想自己所做, 明白题的要求, 清楚答题要诀, 集中主要精力, 反复刻苦练习, 及时总结归纳, 找出规律良策。如语句里的近义词辨析太弱, 那就找来大量近义词一一进行对比分析, 然后再放到句子里去, 根据语境分析选择。成语判断不准, 那就从成语的本义到引申义再到特定义、多项义, 一个个记忆理解, 从感情色彩到修饰对象, 语法功能、程度范围、具体语境、搭配成份等全面训练提升。如语言表达失分太多, 那就先看是不会理解题意, 还是文采不够, 或是语言表述欠功力。然后对症下药, 对其薄弱的那一类题, 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 (注意, 一定要动手写, 语文复习最怕的就是以看代做, 以想代写, 尤其是语言表达这一块) 并不断地总结经验, 改进, 力争完美。相信, 只要功夫到了家, 这些弱项的提高, 一般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作文也是。不要认为时间不多了, 各科的复习任务很重, 自己的写作功底较差, 或写了好多篇了, 分数总是在原地徘徊, 从而就失去信心, 放弃训练。要知道, 质的提升往往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之上的。常言道,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一日不写手生, 一顿不吃肚饥。写作水平的总体提高, 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但最基本的还是要多思、多写。做不到这一点, 想突破瓶颈, 度过高原期, 是很困难的。
写好议论文, 要有一个层次清晰, 脉络分明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除常见的并列式和层进式, 可按以下六字连珠法构筑。
1. 点———开门见山, 点明观点。
2. 正———正面举例论述 (排比) 。
3. 反———反面举例论述 (实例、概括、假设) 。
4. 析———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假设 (找原因、引哲理、提办法) 。
5. 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 (个人、团体、社会、国家、民族) 。
6. 总———总收全文, 呼应中心, 进一步凸显主旨。
同学们在构思成文的过程中, 内心要牢记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要求如下:
中心三点:鲜明、集中、正确。
选材五点:围绕中心、真实、典型、新颖、生动。
结构三点: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过渡自然。
表达五点:议论抒情为主, 记叙说明描写恰当运用。
语言五点:通顺、简练、准确、生动, 运用恰当的修饰。
文章写成之后, 学生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审视:
1.标题:是否精彩新颖。
2.开头:是否夺人眼目。
3.例子:是否典型生动。
4.结尾:是否气势非凡。
5.卷面:是否眉清目秀。
审视之后, 发现有不妥当、不到位的地方, 一定要进行推敲修改。要让学生坚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一直改到满意为止。力争每次训练, 学生写出来的都是“正品”, 只有平时写出“正品”, 高考时才有可能出现“极品”。
四、调整状态, 进入考试时间
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上午9∶00到1 1∶30。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 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 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 也要注意不仅要是用眼去看, 还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 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 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 澄清一些概念。
8.高三语文复习策略 篇八
一、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
进入高三语文复习,考生首先要了解自身语文学习和语文功底的现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语文学习状况和语文功底现状,就是了解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语文阅读能力、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等状况。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向了解自己的语文老师咨询,二是分析以往语文试卷的答题状况,三是分析自身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的强弱。从语文试卷答题情况,可以基本判断出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缺陷。因为一般来说,某个知识点错误率越高,越说明该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语文复习计划就是针对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和训练。进入高三,语文复习的使命并非是推倒重来,重新建构,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语文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达到牢固掌握知识和准确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因此,个人复习计划非常重要。只有针对自身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薄弱环节重点训练,才能避免因全面出击而分散精力。
第一轮语文复习计划要与老师的复习计划基本保持一致,可以实现同步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当然,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的复习最为系统和全面,但它是针对全班同学的,全班同学语文功底各有差异,老师安排复习内容时只能照顾大多数同学。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复习效果灵活调整,加强复习的计划性,这是基于把握复习的主动权而考虑的。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主动出击的复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盲目跟从的学习,往往使自身的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学习的效率会大打折扣。
二、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很多学生对语文复习的理解还停留在初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机械记忆一般知识上,导致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还是未能形成语文知识体系,语文能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究其原因是不理解思维在语文复习中的优势地位。思维是实现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桥梁,如果说语文知识是一粒粒的珍珠,那么思维就是贯穿语文知识的丝线。人的思维活动具有目的性、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的特点,考生要把握这些思维特点,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复习过程中对包罗万象的语文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概括,综合抽象,从中寻找出规律;或者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概念,去解析复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思维是借助语言作为物质外壳进行的复杂心理活动,在复习的过程中,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不仅能让人从记忆库中调出相关的知识,而且会调出适合表达的词汇和句式,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锻炼。
三、养成勤于练笔和书面表达的习惯
首先,要提高作文水平,仅靠课堂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堂练习充其量是两周一篇的大作文,这个训练量是不足的。所以考生的写作水平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坚持每周至少一篇练笔,要按一定的规范写作,标题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行文如何等等。一篇精品,看似妙手偶得,实则千锤百炼。
其次,做题时要勤于动笔,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如果表达的结果与老师或书本上的答案不一致,甚至漏洞百出,有的学生可能由此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语文学习的能力差,更加羞于表达。须知,只有千百次训练过程中的失败,才有可能带来最后一战的胜利,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跨越。考试实质上就是信息输出,而且是以书面语言的形式,按照试题的要求完整、准确、快速地从大脑中输出对应的信息。因而,我们必须加强书面语言的训练,切不可满足于已经记住,已经理解,或者能够在大脑里得出的答案。一切未经外化的语言,都是模糊的。停留于满足“意会”,而不愿意动手动口“言传”,其答案的误差率会大大增加,这是语文复习中极为忌讳的。
四、养成积累和反思的习惯
语文知识很琐碎,很容易忽略也很容易遗忘,所以一定要养成随手积累的习惯。考生可以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是作文素材积累本。写作素材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第一,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都可用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材料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第二,注意素材的多样性,应尽可能涉及不同领域,古今中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注意素材的新颖、别致,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50个左右,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再也不会害怕高考作文。另一本是应考知识积累本或是改错本。遇到自己掌握不好的知识点或很典型的知识点,随时记录下来。这个笔记本就是考生个人的复习资料,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考前看一看,去去心疑,稳定心理。这些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有成效。另外,在每次考试测验后要反思。高考前的每次考试,既是对前阶段复习的检验,又是对下阶段复习的指导。如果冷静、客观、科学地分析语文答卷,就能够从中了解语文复习中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训练程度以及答卷时的心理状态、答题技巧,并据此制订有针对性的弥补措施,及时有效地进行复习。每次考完之后,不仅要认真听取老师对全班同学答卷情况的分析,从中学习分析答卷的方法,还要借鉴高分同学的答卷,分析与高分同学答卷中存在的差异,向他们学习答题的技巧。
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读书看报可以扩充视野,了解时代动态,把握时代脉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填补新鲜血液。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读书看报的人,要想取得优秀的语文成绩是不可能的。当然高三学习时间非常紧张,无须用太多时间,也无须看大部头,每天用一二十分钟就够了,看时要注意随手积累写作素材,每天如此,积少成多,写作就不会无话可说,阅读理解能力也会越来越好。
六、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
查找工具书,是高三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语文知识很琐碎很广泛,每个人了解和掌握的情况都不一样,老师讲课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做题时遇到不懂的或疑惑的知识一定要查找工具书解决,这是最好的解决问题和积累知识的方法,远胜于单纯的死记硬背。
七、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
在考场上,学识与思想的传递完全依靠书写,如果书写不好的话,再好的学识和思想,评卷老师都无法了解和感受。可以说书写规范工整,是考试成功的一半。因此,书写工整非常重要,平时养成习惯,考试才能正常发挥。
任何优秀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这些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出色应对高考,还可以受用终身。
【大学语文复习题】推荐阅读:
大学语文复习题及答案06-18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要06-12
1201“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10-17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讲解08-21
2017大学语文超星尔雅课后习题答案全对09-22
自考大学语文说明文部分复习要点汇总10-18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语文题12-13
大学语文本科01-04
大学语文目录作者06-11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