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十九精神提纲(共4篇)(共4篇)
1.宣讲十九精神提纲 篇一
深刻把握“十四五”发展形势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眼下,我国处在一个怎样的历史坐标上?纵向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横向看,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世界看中国、从未来看当下,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既强调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又指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既强调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又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重要论断,科学阐明了我国发展环境的“变”和“不变”,深刻揭示了我们所处的可以大有作为、更需主动作为的“时”和“势”,充分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统筹把握。
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全会从总体上作出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重大判断,在党的十六大上首次提出,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建议》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指出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并强调机遇与挑战都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对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深入领会。
要看到,在这个战略机遇期,由于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要看到,在这个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会更加复杂多变,挑战前所未有,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辩证地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力有序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为发展赢得了先机,占有了主动。这就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危中有机,克服了危就是机。《建议》提出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对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作出了系统性的战略部署,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重大问题唯物辩证的鲜明态度。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我们要深入领会全会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形势变化的战略洞察,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坚定必胜信心、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取得新胜利。
十九届
2.职代会精神宣讲提纲 篇二
2014年1月16日,控股公司十五届二次职代会、股份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隆重召开。会上,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祺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控股公司总经理倪德飞同志、股份公司总经理阎昭铸同志分别作了工作报告。会议认真总结了2013年的工作,确定了2014年水矿集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落实了生产经营工作目标,安排了各项重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会议审议通过了2014年工效挂钩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重要管理制度,与各二级单位签订了经营责任书。会议开得很成功,是一次团结奋进、鼓舞斗志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力量、再上征程的大会。会议的主要精神如下:
一、会议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13年的工作
2013年,在水矿发展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克服了“3·12”马场事故造成的全公司停产停建困难,基本恢复了生产经营和基本建设;我们全面加强了安全管理,初步扭转了安全被动的状况;我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审视企业发展思路,就一系列事关水矿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为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我们贯彻党的依靠方针,千方百计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全公司上下呈现出团结、稳定、向上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我们的各级班子是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过硬的班子,我们的职工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能打胜仗的队伍。
二、会议确定了2014年的主要经营指标
2014年,我们面临形势: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二是强基固本、提升质量与效益之年;三是群众路线教育之年;四是职工群众“企业要发展、个人得实惠”的呼声很高。因此全年安排的主要经营指标是:控股公司营业收入126亿元,利润2.96亿元,人均工资5.56万元。股份公司生产原煤840万吨,力争95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14.7亿元,力争128亿元;利润2.1亿元;安全上实现零死亡;人均工资5.72万元,力争5.9万元。其中整个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51%,利润增长64.44%。
三、会议安排了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安全工作。目标仍然是“零死亡”、“零突出”,其它各类事故也相应下降。措施包括:严格按规程构建“一通三防”和瓦斯治理系统,坚决防止重大瓦斯事故的发生;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打牢安全工作基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井装备、工艺的安全可靠度;加大生产职工“应知应会”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素质;更加严格地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群众性“反三违”、安全专项工资、安全事故处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是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要点是:按照省国资委的总体部署,启动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包括积极探索企业员工持股,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继续推进股份公司上市工作,在安全的前提下抓好生产经营,努力提高盈利能力,规范法人治理,落实内控体系,创造上市条件;进一步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包括“岗位承包”、“工资包干”等,提高职工收入。
三是以“经营统领生产”理念,抓好煤炭生产。高度重视掘进工作。考核上不再直接考核矿井的原煤产量,而是考核掘进进尺(占20%)、巷道大修(占10%)、利润(占70%)三项指标。强化生产矿长分管掘进的职能;提高瓦斯治理效能;采用综掘装备;改革巷道支护。以此来提高掘进效率。高度重视煤质工作。从工作面设计开始,推行全员、全过程的煤质管理。加强机电设备管理。降低材料、电力等消耗,控制成本。贯彻工资分配向生产一线倾斜的原则,采掘修、井下辅助、地面后勤服务分配比例按3:2:1安排,采掘修职工完成效率后工资测算达8万元。关于严格考核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内容:第一,分月下达生产经营指标(分月指标总和不低于全年总指标),使计划更加符合各单位的实际;第二,对于由于经营原因造成工资不能满足需要的单位,如需借工资,则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由借资单位班子成员缴纳借资额10%的风险抵押金;第三,对于一个月未完成生产经营计划的,公司约谈单位班子成员,两个月未完成的,给予黄牌警告,三个月未完成的,进行诫勉谈话和组织处理。
四是加快新矿区建设、老矿区技改和选煤厂扩能施工进度,使之尽快投产。目前,全公司在建煤炭主业重点项目为11个,分别是:文家坝一矿、文家坝二矿、肥田矿、马场矿、玉舍东井、米箩矿、老鹰山矿技改、大湾中井技改、那罗一二采联合布置、汪选厂450万吨扩能技改、二选厂450万吨扩能技改。这些项目经过几年的基本建设,绝大多数项目已到了接近投产的关键时期。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加快进度,在未来三年内使水矿煤炭产能达到3000万吨规模,其中2014年文家坝一矿首采工作面9月15日形成。米箩矿和东井矿经过安全整改后,今年安排有45万吨和27万吨的产量计划。另外,大湾西井近期也有望恢复生产。
五是积极推动煤化工产业发展。煤化工板块是水矿发展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影响整个企业经营成果的关键所在。今年主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抓住甲醇市场价格回升的有利时机,尽快完成中水回用深化处理项目,加快设备、系统检修进度,确保4月份实现化工装置开车复车,同时抓好经营管理,实现减亏、力争消亏;第二,积极引进优强企业,实行股权合作经营,盘活水泥厂资产;第三,发展以“煤、焦、气、化”一体化为工艺路径的大煤化工,全面参与六盘水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
六是支持其他相关产业板块的发展。恒利物流公司确保完成产值60亿元,力争80亿元,同时要建设红桥物流商贸园区。成立支护装备公司。创造条件筹建“三大中心”:以安和公司为基础,建立煤矿科技研发中心;以救护大队为基础,建立区域矿山救援中心;以技校为基础,建立区域职业培训中心。新建业、房地产、群联公司、康宁大众、总医院、西南天地、机械公司、宏通公司、矿灯公司等单位,都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内,拓展于外”,谋求更大的发展。
七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完全符合我们水矿集团的实际。从第一批活动的情况看,态度之认真、内容之深刻、要求之严格,都是前所未有的。从去年到最近,我们水矿本着“早准备、早部署、早见效”的指导思想,已经开展了初步的工作。作为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一定要抓紧抓好。要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廉洁”为主要内容,以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职工群众满意。教育实践活动要体现企业特色,围绕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来开展,并以此作为重要检验标准。
四、完成职代会确定的经营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关键在真抓实干,关键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奋斗
第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集团公司形成的重要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如:“经营统领生产”、“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把设备当人看”、“算了干,而不是干了算”、“不执行不落实,就是失职渎职,就是最大的隐患”、“抓不好煤质、没有经营观念,抓不好掘进、没有准备观念就不是好矿长、好书记”等等。
第二,要有“激情创业”的精神状态。激情是一种生存状态,是一种工作态度,是一种人生责任,更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面对2014年水矿极其艰巨繁重的经营任务,面对数万职工及其家庭的殷切期望,充满激情地干事创业,则是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的职责所在,决定着我们的事业的成败。
第三,要有扎实的干部作风。要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作风;事不过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抓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认真作风;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的较劲作风;打破旧的束缚、勇于自我否定的创新作风;一切为了职工、一切想着职工的为民作风;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的廉政作风。
第四,要有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对于今年下达的各项指标,集团公司已经采取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调研的方法,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尽最大限度做到了“先进、合理、公平”,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完成。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再强调客观,再“等、靠、要”。要严格按计划来组织生产经营,按计划来考核工作业绩,按计划来奖惩兑现。
第五,最重要的,要有水矿集团全体职工的共同奋斗。每一位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主人翁;既是操作者,又是管理者。要忠诚企业,把企业兴衰与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要忠于职守,立足岗位,出色完成岗位职责;要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履行和使用好对企业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水矿的发展建功立业,为自身的发展贡献才智。
3.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提纲 篇三
一、大会盛况
十八大应出席代表2268名,特邀代表57名,共2325名。实到代表2309名。党内314人、党外147人列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贵州代表团38位代表,我市有3名代表出席。
开幕式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14日上午,胡锦涛同志主持举行全体会议,选举出由205名委员、171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中央纪委委员130名。选举结束后,大会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通过关于十七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通过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大会胜利闭幕。
15日上午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习近平同志主持十八届一中全会并作重要讲话。新一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纪委委员出席会议。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纪委常委会。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25人政治局常委会由7人组成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同志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王岐山同志当选为中央纪委书记。
十八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既是历史性决策,也是历史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八大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第一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有力保证党和国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十八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顺利平稳实现了我们党领导层的新老交替,集中体现了全党意志,充分反映了人民意愿,必将得到各方面的衷心拥护,必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报告精神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报告的主题。
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主题强调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4个核心问题:一是旗帜问题,二是奋斗目标问题,三是道路问题,四是精神状态问题。第二,关于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
十七大以来的5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5年,是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5年。报告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10个方面对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清醒指出工作中6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问题。报告在回顾10年奋斗历程基础上,深刻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历史地位,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明确要求,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要求全党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第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报告分四个阶段回顾我们党开创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评述几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
报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要牢牢把握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第四,关于新时期的奋斗目标。
第五,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报告指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5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
报告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7个方面作出安排。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着重部署了4个方面任务,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并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6个方面进行部署。第六,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报告强调,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全党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8项重点任务,主要是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严明党的纪律。
报告突出强调,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章,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第七,关于报告的结束语。
报告指出,全党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创新意识,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广大青年要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光彩。
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全党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报告号召,全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另外,报告还部署了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等方面的任务。
三、党章修改情况
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修改制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党章作了不同程度修改。实践证明,这些修改有利于党章在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中更好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中央研究决定,十八大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是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需要,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需要。这次修改党章的原则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坚持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全党智慧,保持党章总体稳定。只修改那些必须改的、在党内已经形成共识的内容,努力使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新鲜经验。
十八大审议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总纲修改的主要内容有: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完善了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定位的内容,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充实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充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增写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充实了加强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条文部分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对党员义务作了适当修改,充实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增写了有关干部选拔和监督干部的内容,增写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内容。
十八大审议通过的党章,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反映了近年来党的建设取得的新成果,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标志着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新飞跃、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入新境界,有利于全党同志更好地学习和遵守党章更好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二)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结构分12个部分,若以发展为主线,还可归类整理为发展回顾、发展道路、发展蓝图、发展任务、发展条件等五个部分。
一、发展回顾——《报告》第一部分 分五年工作和十年总结两个板块。五年工作主要成就: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五)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六)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七)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
(八)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九)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十年工作基本经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根据新修改的《党章》,党的思想路线已经拓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二、发展道路——《报告》第二部分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五位一体。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发展蓝图——《报告》第三部分
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四、发展任务——《报告》第四、五、六、七、八部分
(一)经济建设——富强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政治建设——民主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文化建设——文明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四)社会建设——和谐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和谐建设。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是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五)生态建设——“美丽”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五、发展条件——《报告》第九、十、十一、十二部分
(一)国防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二)祖国统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三)和平外交。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四)党的建设。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四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五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是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七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是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六、《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
(一)五位一体: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四化同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四)两个翻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五)八个坚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六)四个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七)学习、服务、创新: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八)三个自信: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九)四个意识: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十)清正、清廉、清明: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按照中、省、市统一部署,年底和明年,全县上下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学出本领,增长智慧,创新方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为实现不掺水分的小康努力奋斗!(结合各地实际宣讲)
(三)一、十八大的基本情况 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309名代表22和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对《党章》进行了修改。二、十八大召开的意义
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三、十八大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四、十八大报告的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十八大报告的7个新意
1、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4、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5、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6、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7、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六、十八大报告的七个要点
1、“科学发展观”定“指导”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目标”
指的是党的十八大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为今后几年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主要目标,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全世界庄严宣布“结果”。
3、“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定“质量” 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效果决定着整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质量。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4、“不走老路邪路”定“道路”
第一要积极稳妥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第二是如何不断创造性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第三要积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四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第五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六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第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益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5、“建设美丽中国”定“战略”
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海洋强国”、“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建设美丽中国”的“五国战略”。
6、“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定“动力”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21世纪上半叶的具体要求,目的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7、“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定“保证”
一要抓理论纯洁,包括抓信仰纯洁和决策纯洁;二要抓党性和践行党的宗旨纯洁,包括党性修养、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包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五大纪律,即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廉政纪律。三要抓思想纯洁,反对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想,追求一辈子思想上入党。四要抓组织纯洁,不断清除不合格党员和蜕化变质分子。五要抓作风纯洁,追求党风政风民风风清气正。六要抓干部清正廉洁,坚决反对腐败。七、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内容
十八大对党章的修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首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一致建议,在党章中对这个根本成就作完整表述。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建议,在党章中进一步强化改革开放内容的分量。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这方面的一个重大修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适应这一修改,党章修正案专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阐述,包括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着力点。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党章修正案对总纲部分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作了适当修改。增写的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4.宣讲十九精神提纲 篇四
2011-04-13 09:39 省委教育工委宣教处
(已读:4)
按:2010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向中等发达省份、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省委、省政府颁布了我省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集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 奋力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为了广泛学习宣传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门编写了《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提纲》,并组织委厅领导到各市区集中开展了宣讲活动。
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专题辅导、集中宣讲、政策解读、媒体宣传、重点研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组织好《宣讲提纲》的传达学习,让全体干部师生员工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工作,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更加自觉地投身到教育强省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讲提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问题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深刻地指出:“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我认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人才、是教育”。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全面贯彻落实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排部署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会上,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教育部林惠菁部长助理分别做了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颁布了我省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这在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力度大、措施实,对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描绘了未来十年陕西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之中。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全面落实会议精神和《实施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是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和头等大事。
一、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领导同志讲话的主要精神
省委书记赵乐际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兴则陕西兴、教育强则陕西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做好工作,切实解决问题。他强调,要确保我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必须抓好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决策机制,落实制度规范,切实做到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突出教育发展,在调整经济布局时优先考虑教育;在资金投入上优先安排教育,保证财政支持向教育倾斜;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促进更多社会服务向教育延伸、发展要素向教育集聚;二要贯彻素质教育主题,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要,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三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投向教育,突出教育的普惠性,不让一个学生因困难而辍学;继续实施蛋奶工程,使孩子们从小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健康成长。加强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师资、设备、校舍等建设,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四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把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协调好教育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走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子,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赵乐际书记强调,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于改革开放。要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制度障碍:一要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自主自立、自我成才;三要健全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办学兴教,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方位对外开放。
赵乐际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加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要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努力解决当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关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探索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制定落实措施,加强协调合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三是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维护合法权益,关心身心健康,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要以一流的业绩赢得教师、学生、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赵正永省长在讲话中强调,教育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强省必先强教。进一步明确和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确保陕西教育大省地位不动摇、推进教育强省战略不动摇、实现教育富民目标不动摇。赵正永省长指出,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利当前、谋长远、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省委、省政府决定,“十二五”期间财政将尽可能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优先投入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2011年,省财政计划新增教育经费24.8亿元,比2010年投入增加48.2%;新增基础教育经费5.8亿元,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实现城乡一体、标准统一,逐年提高,到“十二五”末达到初中1000元、小学800元。每年安排学前教育经费2亿元,支持城乡幼儿园建设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等。在省财政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省上将根据国家的要求,明确各市、县的投入任务,各地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确保投入按时足额到位。
赵正永省长指出,教育要发展,动力在改革。当前要着力解决好7个突出问题:一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二要加快建立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三要加强社会教育机构的整合与管理,使职业教育和各类培训教育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有利于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教育教学和社会环境;四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加大对“985”、“211”学校和省属教学研究类大学的支持力度,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五要重视和加强特殊群体的教育,特别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孤残孩子的上学问题,让他们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享受党和政府的关爱,享受社会进步的阳光;六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七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赵正永强调,强教必强师,要采取切实措施,重视和加强校长、教师、高校辅导员、教育行政工作者队伍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林惠菁代表教育部对我省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改善,改革深入推进,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教育部希望陕西在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开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王侠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抓好传达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意见;要坚持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分类指导,因时因地制宜,鼓励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朱静芝副省长在会上指出,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要抓普及,二要抓均衡,三要抓提升,四要抓改革,五要抓投入,六要抓领导,七要抓监管,全力以赴发展好教育事业。
几位领导同志的讲话,对我省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殷切期望,集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 奋力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二、《实施意见》的制定背景
《实施意见》是今后1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蓝图。其编制工作是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赵乐际书记、赵正永省长亲自抓大问题、定大思路、做大决策。整个编制工作历时1年多,先后召开会议30多次,形成调研报告40多万字,征求意见建议3000多条,经过了15次大的修改,是我省动员人力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研究问题最深、社会参与度最高的一次教育研究和决策。《实施意见》的制定,把新时期陕西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上升为全省的发展战略决策。我理解,省委、省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主要基于“四个迫切需要”: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西部强省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特别是一些战略高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知识和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谁占领了教育、科技的制高点,谁就占领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世界银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1年,创造的GDP可增加9%。我国学者对制造企业的分析表明,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劳动生产率会提高17%。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谋划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其作为抢占国际竞争有利位置的重要举措。美国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德国把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作为长期战略,日本把高层次人才培养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增强了科技优势,保持了经济领先。从国内看,许多发达省份积极吸纳优质教育资源,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赢得了竞争优势,实现了率先发展。从我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看,“十一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4%以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教事业的加快发展,得益于人才和科技创新贡献率不断提高。未来十年是陕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向中等发达省份、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攻坚时期,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国际大都市、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迫切要求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这为陕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环境和机遇。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多次指出,陕西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我省作为欠发达省份,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增长,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后来居上。
二是满足全省人民群众教育期盼的迫切需要。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省统计局“2010年陕西万户居民新年新愿望”调查结果显示,38.6%的受访群众希望增加收入,10.2%希望增加就业,普遍希望得到社会更多公平待遇、活得更加体面更为尊严。特别是在我省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的发展阶段,群众提升自身素质、改变人生命运的愿望更加强烈。增收需要能力,就业要靠技能,归根结底依赖各级各类教育。我们只有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满足人民新愿望,顺应群众新需求,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才能加快富民强省步伐,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保持陕西科教优势,建设教育强省的迫切需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以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为主要内容的西部强省奋斗目标,科教强是实现经济强、文化强的坚实基础。我省是全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高等学校107所、在校大学生120多万人,有3所“985工程”高校、8所“211工程”高校,民办院校数量和规模名列全国前茅。中央领导多次指出,陕西最大的优势就是科教优势。但与兄弟省(直辖市、自治区)相比,我们在教育规模、经费、人才、国际化等方面,面临着“前甩后追”的压力。如果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稍有放缓,就会被前面的省份甩得更远、被后面的省份赶上或超过,丧失我们的教育优势。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各省市都在积极谋划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其作为抢占区域竞争有利位置的重要举措。我省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考,就必须科学谋划教育的改革发展,加快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薄弱环节,补齐自身短板,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是推动陕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办学水平,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率先在西部实现“两基”目标,高等教育活力增强、民办高校规模扩大,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培养能力明显提升,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全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素质教育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尚未全面落实,经费投入和办学活力依然不足等。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三、《实施意见》的主要特点
《实施意见》共计16章50条,另有5项附录,约21500字。概括为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主题,重点工作任务,改革创新,保障措施以及附录等六大部分。体现了立足省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体现了与法律法规相衔接,与人才、科技规划相协调的原则。社会各界对《实施意见》给予了充分肯定,普遍认为这是一份紧扣国家纲要、遵循教育规律、汇集各方智慧、反映群众需求、符合我省实际的教育行动指南。文本分别于2010年12月20日在《中国教育报》、2011年1月8日在《陕西日报》全文刊发,相关内容大家已经比较熟悉。《实施意见》的制定过程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为《实施意见》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工作始终都在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2010年8月6日,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制定《实施意见》及召开我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专题汇报,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制定好我省《实施意见》,提出了“吃透省情、找准问题、突出重点、制定措施、适度超前”的原则。省政府成立了我省编制《实施意见》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赵正永省长任组长、省委王侠副书记和省政府朱静芝副省长任副组长,省级12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小组由朱静芝副省长任组长。省长赵正永、省委副书记王侠、副省长朱静芝主持召开相关会议14次,对《实施意见》从框架到内容、从目标到措施,进行了细致缜密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协调和沟通。赵正永省长对《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进行了反复修改。省人大、省政协对制定《实施意见》给予了具体指导。省级相关部门多次对《实施意见》提供书面修改意见和建议。省委、省政府还就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高等教育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等重要问题,出台了5个配套文件。《实施意见》文本和配套文件不仅统筹考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量力而行,又体现了尽力而为、适度超前的精神。
第二、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实施意见》研究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2009年4月,省教育厅就着手开展前期调研、分析测算等工作,成立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宏观教育研究、教育发展保障条件及机制研究、教育规模需求预测等8个研究课题组,分别召开了市、县(区)教育局长座谈会,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会、研讨会30多次,听取意见、征询建议,征求意见。《实施意见》文本广泛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汇集全省智慧、凝聚各方共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门召开十余次专题会议进行修改。期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还多次邀请教育部领导、国家规划纲要编制起草小组专家来陕,做有关解读和辅导报告,指导我省《实施意见》的起草编制工作。2010年11月22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随后经省委同意,并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第三、着力解决重点问题,关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突出了抓贯彻、抓落实、抓实效的特点,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
《实施意见》瞄准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宏伟目标,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学前教育基础薄弱、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模式单
一、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高等教育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偏弱、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体制机制缺乏活力等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支持办好民办教育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并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保障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实施意见》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明确了投入水平的刚性目标,规定了各类教育经费投入的标准,新增了教育资金管理的具体举措,将市、县政府对教育投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促进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投入;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强调各级政府责任,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在治理“择校”方面,强调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对口支援,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和交流服务制度,实行县(市、区)域内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在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方面,提出既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又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截止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已经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与国家规划纲要及其他省份的规划纲要相比,我省的《实施意见》有8个大的创新之处:一是采用《实施意见》体例,突出操作性;二是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三是硬件软件两手抓,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五是加强分类指导,巩固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六是将民办教育单列一章,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七是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八是制定了10项重点工程项目和10项改革试点项目,加快教育强省的建设步伐。
四、关于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
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实施意见》的总纲,系统阐释了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战略目标、战略主题。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省发展需要。大力实施科教兴陕和人才强省战略,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发展原则即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育人为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各类教育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布局和均衡,以建设教育强县为抓手,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采取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教育发展策略,形成定位科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教育发展格局。四是坚持依法治教。不断完善教育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战略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一建成、两率先、一进入”,即“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其中,“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相辅相成,是建设创新型陕西、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加快我省现代化进程和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导向。
在此基础上,《实施意见》对我省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一是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二是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三是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实现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化发展。四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综合实力保持全国优势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显著提高。五是建成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9年。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点是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五、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实施意见》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精神,明确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8项主要任务,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发展进行了具体谋划,丰富和完善了有陕西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继续强调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任务。二是突出了终身教育理念,首次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进行了系统规划,从而构建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三是将民办教育单列一章,提出要支持办好民办教育,一方面是支持做强,一方面是依法管理,努力保持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一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省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四是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五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七是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明确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对民族聚居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力度。八是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明确支持做强民办教育、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提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保持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这里,我重点说明五个问题。
第一、确立了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实施意见》第2章提出:到2020年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我们概括为“一建成、两率先、一进入”,这是今后10年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教育强省是一个相对概念,核心指标包括人均国民收入、全民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等3个因素。从国际上看,教育发达国家,人均GDP下限2万美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各类教育毛入学率95%,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5%以上;教育较发达国家,人均GDP下限1.7万美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人均受教育年限12年以上,各类教育毛入学率75%,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4%以上。我省到2020年,按照“翻两番”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1.3万美元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其他各类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13.22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例在4%以上。在编制《实施意见》时大家反复讨论,根据教育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数据分析,对照上海、江苏、山东、湖南等教育发达省份的指标,以及教育可以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适度超前发展的实际,到2020年,我省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开端,也是我省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当前,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很高,反映的突出问题有入园难、入园贵,管理不规范,教育资源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要求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我省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实施意见》的一大亮点,就是把学前教育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全方位的谋划和部署,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发展目标上,提出到2015年,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全省每个县(区)城建成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建成学前教育县、乡(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其中今年将新建、改扩建35所县城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和406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解决6万幼儿入园问题。在办园体制上,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在工作思路上,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兴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各级政府对发展学前教育的统筹力度,将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提高规范管理水平;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等政策措施。在工作重点上,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考虑到学前教育普及难点在农村,设计了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编制了2011—2013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第三、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目前,中小学生特别是城市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超过了少年儿童的承受力,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坚决制止以任何形式下达高考、中考升学指标,坚决制止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依据评价学校和教师;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提高教学难度,严格控制作业量、考试频次和难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为选拔学生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引导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配合学校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按照上述原则,教育厅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这一顽症。希望各地市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抓好落实。
第四、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实施意见》强调,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义务教育重大投资项目,提高农村寄宿学生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力求从制度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第五、积极化解公办学校基本建设债务。“十五”以来,我省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迅速发展,省属高校和公办高中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同时,也积累了较大规模的国有资产,但由于财政投入较少,基础建设主要依赖贷款。《实施意见》提出,从2011年开始,用5年时间,按照“政府学校共担、多种措施并举”的思路,逐步化解公办学校基本建设债务。
六、教育改革创新
《实施意见》强调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各项改革,既把改革创新的思想贯穿全文,又集中提出加强教育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有关教育改革创新,我着重讲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加强教育与社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形成灵活开放、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探索适合每个学生发展、促进人人成才的育人模式。把培育创新精神贯穿到各级各类人才培养之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学习选择机会。探索高中阶段、高校拔尖创新学生和特殊才能学生培养方式。
二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建立 “省市统筹、分级管理、分工负责、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三是推动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
四是完善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改革片面应试教育模式。按照科学、公平、规范、高效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考、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制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办法。建立全省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
五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鼓励高等学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交流水平。
七、保障措施
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要顺利推进,必须有强大的保障能力作支撑。《实施意见》从四个方面作了整体设计。
一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职前职后教育贯通、学历非学历教育并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在岗研修与企业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培训力度。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完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中小学教师采取“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的管理体制和“省考县选”的进人机制。实行教师资格五年一轮的定期登记制度。建立教师职业良性退出机制。在工资、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向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倾斜。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设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在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二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实施意见》分别从投入政策、经费标准、资金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与现有政策和标准等相比较,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新增了一系列增加教育投入的特殊政策,明确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刚性目标。如“提高预算内计划投资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从2011年起,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安排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彩票公益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开征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市新建小区收取中小学、幼儿园的建设费用于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等,有了这些硬性规定的落实,方可保证全省各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和达到国家核定比例。对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标准做出了规定,便于量化考核。为落实各级投入责任,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经费投入水平。如“到2012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800元、初中1000元(2010年分别为350元、550元),特殊教育学校高于初中标准;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水平,到2012年达到全国地方院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平均水平、2015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具体目标的提出,便于各级政府分逐步落实。同时,继续实行非义务教育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教育公平。新增教育资金管理的具体举措。如“将市、县政府对教育投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建立学校审计制度。”这些具体措施的落实,将促进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投入,各类教育经费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规范经费支出程序,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推进2个平台建设:即综合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和教学科研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完善教育资源研究、规划、开发、应用体系。探索形成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机制。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变革与创新。
四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一是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大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二是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三是加强教育督导和监督问责。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加强各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建设;四是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教育重大建设项目的监察和审计。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把执政为民、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五是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学校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健全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协作机制。
《实施意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专门设计了10项重点工程项目和10个改革试点项目。10个重点工程项目分别是:(1)学前教育推进工程。(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3)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进工程。(4)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5)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6)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工程。(7)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8)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工程。(9)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10)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10项改革试点项目分别是:(1)理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2)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改革。(3)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方法和途径改革。(4)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5)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6)成人高等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机制改革。(7)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8)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改革。(9)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改革。(10)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制度改革。这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重要载体。
【宣讲十九精神提纲】推荐阅读:
宣讲提纲范文09-03
十九精神心得体会08-07
龙湖煤矿安全生产月活动宣讲提纲08-21
贯彻十九精神宣传标语08-18
农村十九精神党课讲稿12-02
学习、宣讲创建精神文明06-16
十九大精神宣讲 主持词08-21
“十九大报告”精神宣讲教案09-13
第十九讲 弘扬民族精神 发展先进文化09-03
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