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计划(精选12篇)
1.感统训练计划 篇一
感觉统合训练公开课教案
——前庭、本体、触觉综合训练
一、课前准备
内容:老师点名后进行报数、分成两组。
二、课前热身游戏
内容:拍手歌
方法:老师指导孩子站队,分成两组站立,请家长分别站在自己孩子的对面,听口令拍手。先拍右手再拍左手,注意节奏一致。老师的口令慢,拍手的节奏也要慢,老师的口令快,拍手的节奏也要快。
三、前庭觉训练——小滑板
目的:通过变化姿态,从俯卧改为仰躺,孩子驾驭自己身体运动企划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有挑战性,难度也有所增加。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通过强力收缩并刺激前庭觉系统,增强头、颈、肩、身体的肌力与耐力。
要求:孩子分成两组面对面坐下,老师用绳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一位老师拉起,形成一个索道,另一个老师组织一个小组排队准备。一个孩子仰躺在小滑板上,头抬起来,双脚搭在绳索上,双手紧握绳索,用手腕及手臂的伸缩力量向前滑动。
总结:有的孩子动作灵活顺畅,有的孩子迟钝笨重,差别在于双手、胸颈及腹部或背部间身体的协调能力是否良好,从滑板游戏中,可以很快看出运动企划协调能力。
四、本体觉训练——小按摩球
内容:趴地推球
要求:分成3组,每组4人,孩子俯卧小滑板上,头脚抬高,距墙壁30公分,双手对墙反复推球。
目的:通过推球,孩子的双臂强有力的收缩,此项训练可以锻炼并提高手眼协调及统合能力,改善学习中阅读及听写困难的现象。
五、触觉训练——溜溜布
内容:溜溜滑布道
方法:
1、家长面对面蹲下来手拉布道,前后拉动,老师站在两端,组织孩子从起点爬行至终点。
2、家长面对面站起来,双手托起布道,上下抖动,老师分别站在两端,组织孩子从布道下方弯腰钻出来,感受大风大浪。提高触觉感知的能力。
六、课堂总结
2.感统训练计划 篇二
“触觉刷”作为感统训练的常见器材之一, 它通过密集的刷毛给予孩子较强的触觉刺激, 可以降低触觉敏感, 促进感觉动作整合, 增强触觉刺激, 使孩子情绪得到稳定, 从而解决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 使其注意力集中, 安全感增强。但传统的触觉刷在专业性和功能性方面都有所欠缺, 经调研与分析, 我们在传统触觉刷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设计出集色彩、音乐、触觉体验于一体的“感统训练刷”。
一、触觉刷创新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专业性不强
在调研了多家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之后, 我们发现, 很多机构所使用的触觉刷外观、材质都不尽相同, 来源也很混杂, 很多机构使用鞋刷、按摩刷、梳子等作为触觉刷进行感统训练。触觉刷使用的随意性不仅存在材质安全的隐患, 也影响了感统训练效果。
2.功能单一
自闭儿童大都存在重复刻板的行为和感觉的异常等方面的障碍, 众多的研究表明, 对自闭儿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其动作协调能力、行为组织能力以及集中注意等方面的能力。然而在对患儿进行实际感统训练的过程中, 单一的感觉训练很难激发自闭儿童参与活动的意愿和维持持久活动的兴趣 (1) 。因此, 多功能趣味性的感统训练器材更加符合自闭症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过走访上海、南京、常州等多地的多家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及进行网络商品搜索发现, 触觉刷虽然已经从最初单面的的刷毛过渡到正反两面均由柔软度不同的物质制成, 但仍旧停留在触压和按摩的功能上。我们希望对此加以改进, 增加听觉训练与视觉训练的功能。
二、感统训练刷创新策略的提出
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日常细节出发, 充分考虑到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 设计多功能感统训练刷, 将色彩、音乐、触觉体验融合在一起, 在唤醒儿童的触觉反应的基础上, 增加色彩刺激、听觉刺激, 促进其大脑的发展, 从整体上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1.刷头的触觉效果改进
感统训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的刷头产生的触觉效果不一样, 不同的阶段对刷头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使用感统训练刷的初级阶段, 为了避免患儿的排斥, 刷头宜选择轻柔的, 之后, 随着感统训练的次数增多以及患儿的适应程度, 逐步加强刷头的硬度, 刺激触觉体验。因此, 根据感统训练的特点, 设计了几款刷头, 具有不同的软硬程度和刷毛密度。
2.听觉功能训练
研究调查表明, 音乐除了是一般自闭症儿童较容易接受和处理的感官刺激外, 还有作用于多重感官的特性, 有利于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 可以协助他们加强专注力和记忆力, 促进学习。 (2) 同时, 已有的研究显示, 高频音乐可以促进低龄儿童的大脑发育, 音乐治疗中曲目所营造的音乐情境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听觉、视觉、触觉、运动等多重感觉体验。传统的触觉刷的功能主要停留在触压和按摩上, 而新型的感统训练刷的刷柄内设音乐播放装置, 在使用时可以配合刷头播放不同类型的高频音乐, 来刺激患儿的听觉神经。
3.视觉功能训练
儿童对色彩具有新鲜感与偏爱感。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儿童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 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 (3) 色彩的变化可以加快大脑对周围的感知, 提升自闭症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敏感程度及认知程度。因此, 我们设计的感统训练刷主要通过多色彩的灯光变化产生不同颜色效果, 从视觉方面对患儿形成刺激, 以提升视觉训练的效果。
三、结论
针对自闭症儿童这样弱势群体的训练用具需要进行更多的设计调查, 然后针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满足功能要求。新型的感统训练刷由硬度不一的毛刷、音乐集成芯片、多色彩的灯光等部件组成, 兼具色彩识别、音乐治疗、触觉脱敏等多重功能, 能从整体上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摘要:感统训练是推动自闭症孩子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传统的感统训练器具——“触觉刷”存在的问题, 从自闭症儿童的需求出发, 提出了集色彩、音乐、触觉体验一体的感统训练刷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自闭,感统训练刷,创新设计
注释
1 刘建霞.综合干预理念下关于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 :93.
2 金月玲.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 2007 (1) :41.
3.感统训练让孩子更出色 篇三
“我们的孩子不是顺产的吗,又没有多动症和不正常的表现,为什么要参加感统训练?这是要练什么呀?”一听说3岁的儿子要去上感统课,冲冲爸不解地向孩子妈一连串发问。“孩子是顺产,也很乖,不乱闹腾,可是你没觉得他的运动能力不是很出色吗?” 对育儿颇有研究和投入的冲冲妈解释道,“你注意观察一下,你看他跑的时候是不是两个胳膊摆动不协调,一个摆动大,一个几乎不怎么动。”
听冲冲妈这么一说,冲冲爸连忙让孩子跑给自己看看,还真是和冲冲妈说的一样。“咱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呀?”冲冲爸有些担忧地问。“冲冲很正常,没问题。参加感统训练不等于孩子不正常。”冲冲妈自信地向冲冲爸声明,“我让他参加感统训练,主要是因为咱俩工作太忙,没太多时间陪孩子锻炼,冲冲平时交给姥姥带,姥姥的腿脚不好,总是担心孩子磕碰,所以一点儿不鼓励孩子多运动,时间长了,孩子运动能力发展比较弱,容易胆小、缺乏探索和尝试的勇气。让姥姥把孩子送到机构去参加一些器械训练,只当是让老师代替我们领着孩子做一些特殊运动了。” 冲冲妈说出了自己选择感统训练的初衷。
解密感觉统合&感统训练
“你跟我好好讲讲感觉统合是什么吧,它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冲冲爸虚心请教。“感觉统合属于心理学的一个理论,是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瑞斯基于脑功能的研究提出来的,她认为感觉统合是大脑无意识的一个过程,处理组织来自于各感觉器官信息,并赋予相应的意义,使个体做出有效的适应性反应。”看到冲冲爸有点迷茫的眼神,冲冲妈继续说道,“以你开车为例,当你在路上行车时,看到前方路口亮起了红灯,红灯就是一个信息被传送给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组合、加工统合后,给你的手脚下达了指令,你就会踩刹车、换挡、拉手刹,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
“我明白了,看来它对人确实挺重要。参加训练,除了能让冲冲运动协调之外,还会有其他收获吗?”冲冲爸继续问道。“感统训练不仅能够调整大肌肉、小肌肉的运动协调能力,达到手、眼、脑的协调,还可以对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平衡觉等诸多感觉提供刺激,孩子接收各种感觉刺激和反馈的过程,也是神经通道运行的过程,训练得越多,神经通道的运行就越顺畅,信息加工就会更有效,反应时间也会缩短,从而形成较好的感觉统合能力,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查漏补缺,孩子中招了吗
“生活中,还有其他影响孩子感统能力发展的因素吗?”冲冲爸不放心地问道。“国内的研究人员发现,引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5点:母亲避孕药失败受孕、孕期感染、过期产及分娩期并发症;婴幼儿期的脑损害以及说话晚、尿床年龄大等因素会增加6~12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性;儿童体内儿茶酚胺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代谢失衡,以及体内微量元素含量与感觉统合失调有相关性;父母的健康状况差、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等也是引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家庭因素;城市化生活让孩子与自然环境接触得少,活动空间缩小,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呵护,导致儿童所接受的各种感觉刺激大大减少,是引起儿童以后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原因。”“你说的最后一条,让咱们中招了,除了运动不协调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吗?”冲冲爸追问。
“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具体表现在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平衡统合失调及本体觉统合失调。视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阅读和书写时经常会出现跳行、跳字等现象;听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常常对老师或者家长的话充耳不闻,表现出注意力和记忆力差的特征;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容易担惊受怕,有好动、不安等表现;平衡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常常不能准确判断距离和方向,做事协调能力差;本体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则常常出现动作不协调、口吃等现象。”
冲冲妈说明了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然后强调了相关原则:“单凭以上这些表现并不能妄断孩子就有感觉统合失调,如果有相应的表现,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确诊前,做家长的不能给孩子贴上‘感觉统合失调’的标签,即使医生确诊孩子存在相关问题,也不要把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感觉统合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过程,虽然有些失调的情况目前在孩子身上是存在的,但只要进行有效干预,还是能够得到扭转的。比如一位朋友的孩子,看起来聪明活泼,但是脚底下没根,经常绊倒,还有点儿“傻大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就敢去尝试,身上没少磕破,医生认为这孩子存在轻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症状已经基本消失。所以,有问题不可怕,只要积极面对,事情总会有转机。”
感统训练,孩子优质人生的基础
听了冲冲妈的话,冲冲爸深有感触:“看来,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想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感统训练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当个明白人,能发现孩子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打破对感统训练的认识误区,要完善就选感统。”
“是的,感统训练不仅具有完善孩子发展的作用,也是孩子优质人生的基础。”冲冲妈补充道,“感觉统合是一种基础能力,在感觉统合的基础之上,孩子会进一步发展学习能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建立其对自我的认知以及相应的自信,所以,要想孩子出色,感统训练确实是一个较好的备选项。只要我们不把这些当成压力和任务,让孩子体会和寻找其中的乐趣,时间就不会辜负我们的努力。”
(杜丽丽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
4.感统训练宗旨 篇四
1、我们针对在学习与生活中感统失调的儿童对症训练,训练前先由辅导员测试孩子的感统失调的种类和程度,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材,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
2、为幼儿创建丰富多彩的室内活动场所,在游戏中进行快乐教学。
3、给孩子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根据他们的自然活动,调动他们的活动训练的积极性,从自选动作过渡到规定动作,以此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
4、通过多样翻滚的活动,使孩子在平衡感、触觉感、手脚及身体协调方面,前庭固有感觉,投、拍、爬等方面,有着乐此不疲的兴趣,以完成其训练目标。
5、对年龄幼小的儿童,我们在活动中,本着适应幼儿平等游戏特点的原则,用带领引导的方法与幼儿沟通互动,以此帮助他们体验各种活动而达到训练目的。
6、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加强孩子的意识品质的培养,表扬他们的勇敢、自信、相互学习、欣赏、互相友好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调动他们的各种优良品质并加以赞扬,使他们感到自信、快乐,使身心健康发展。
感统训练的目标:
1、提供给儿童感觉信息,帮助开发中枢神经系统;
2、帮助儿童抑制和或调节感觉信息;
3、帮助儿童对感觉刺激作出比较有结构的反应,最终目标是达到如表所示的最后结果,如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
感统训练的原则:
1、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2、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3、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 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5.感统训练教案 篇五
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本事。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
A.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
B.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我平衡用力上下楼梯;
C.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
D.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忙给予:
A.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
B.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
6.感统训练教案 篇六
活动器材:塑料大滚桶
活动目的:直接目的:刺激前庭和本体感,训练身体机能平衡协调本事。
适用班级:小、中、大班
导入:语言动作音乐:
活动过程:钻滚桶:导师将滚桶打倒,让幼儿钻进滚筒,脚和身在内,头和手在外。
转滚桶:导师能够先用力推一下滚桶,在滚筒中的旋转后,幼儿可借助自身的重量按必须方向滚动。
反转滚桶:能够向相反方向滚动。
结束:器材归位:将滚桶放回原位立好。
延伸活动:①趴滚桶:让幼儿趴在滚桶,导师抓着幼儿两脚作前后荡的动作,与大龙球同。
②站滚桶:让幼儿站在滚桶之上,导师双手牵着幼儿双手,然后让幼儿双手慢慢在滚桶上走动。
注意事项:①在幼儿没有钻好或站稳前,不要让滚桶滚动;
7.感统训练计划 篇七
感统这个词最早提出来时是针对那些有问题的孩子的训练方法,被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训练。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感觉的神经整合以产生适应性行为。既可以是多通道感知的整合,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本体感觉(位置与运动觉)等感知觉的整合,也可以是感觉与运动的整合。像听觉和视觉所接收到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整合在一起提供给孩子一些行为上的认知,或是一个动作上的反应。多通道的感觉之间是有相互影响的。对婴儿来说,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是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从广义上讲任何活动都会促进感觉上的刺激,听音高,把东西拿拿放放、走直线、蹦跳等,除了列举一些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玩的感统游戏,我更想说的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感觉合适,多么丰富的感知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比较文静,他更喜欢语言的感受;有的孩子就喜欢在操场上蹦跳、跑步、跳高、跳皮筋。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和他们玩所有的游戏,喜欢的可以多玩几次,不感兴趣的可以玩一次就过了,让孩子去平衡地接受到这些信息,但同时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这样才是玩得开心。
聪明的父母和孩子做游戏的6条原则
1 在游戏中,把玩放在第一位。孩子自己喜欢,他就能够积极地参与这个活动。同样一个挑战,不同孩子的积极度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活动首先是吸引孩子,让孩子很积极地参与,那么这个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2 游戏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孩子已经完全可以自由地走直线了,那这个游戏对他就没有刺激了。试着换成走平衡木,难度增加了一点点,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形成一个良性的刺激,那么这个游戏就发挥到作用了。
3 孩子主动做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孩子自己正在玩着什么,父母要用不断攀高的声音去打断他来做游戏,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切入点。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让孩子觉得有被动的感觉,那样很容易让孩子对这个游戏产生不好的心理。
4 父母也享受和孩子做游戏的过程。比如挠一挠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这个游戏很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如果你挠一挠孩子,看到他高兴就接着再多玩一会儿,不高兴那这个动作就立即停止。在父母和孩子来来回回的交流中,家长通过感知孩子的动作和反应作出调整,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5 游戏中有进步,就要鼓励。游戏就是让孩子高兴地玩,每个孩子对一个游戏的掌握程度都不一样,最关键的是让他喜欢,他才会有兴趣坚持。就像走直线,有的孩子第一次就只能走5步,父母这时要给予鼓励,而并不是说别的孩子还可以走20步。如果明天这个孩子可以走6步了,就是一种进步。
6 和幼儿园活动互补。例如,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比较重视音乐,那么就有可能在运动的能力方面刺激不够,父母在家里可以丰富一下孩子运动方面的游戏。父母想办法让孩子比较全面地去接收感官的刺激。
第二部分:实操篇
眼睛、嘴巴、耳朵、鼻子、皮肤,都是宝宝进行学习、适应外界的最好感官。宝宝从出生开始,都在乐此不疲地看看、尝尝、听听、闻闻、摸摸,并以此飞速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让我们把家里变成感统训练营,让宝宝的感官享受奇趣而惬意的SPA,为生长储备能量!
1. 风儿轻轻吹
宝宝醒着的时候,妈妈可以俯身在他旁边,轻柔地呼唤他的小名,并轻轻地从嘴巴吹气。力量的大小刚好能让宝宝感觉到为适宜。在吹之前妈妈可以先在自己的胳膊上试试,以确定吹气力度大小。妈妈可以吹吹宝宝的头发,吹吹宝宝的眼睛,再轻轻吹吹宝宝的皮肤,让宝宝感觉到一种奇妙的痒痒的感觉。他会冲你嫣然微笑,那你就可以继续游戏了。如果宝宝皱眉头,那游戏可以随时停止。
效果:促进宝宝对微弱刺激的敏感性,发展触觉,增进亲子情感。
适合年龄:出生~1岁
2. 咬咬、亲亲、挠挠
宝宝躺在床上自己玩累的时候,妈妈可以亲亲宝宝的脸蛋、脖子、胸脯、手心、脚心、小屁股蛋等皮肤触觉敏感的部位。边做边说:“妈妈要咬你的小手”“妈妈咬咬你的小脚”,一边轻轻地用你的脸蹭蹭宝宝娇嫩的皮肤。有时候还可以挠挠宝宝的腋下、胸脯,每个宝宝感到痒痒的地方不一样,你可以试着挠挠他的不同地方。下次只要你走近宝宝,他也许会笑着期待你继续和他咬咬、亲亲、挠挠呢。
效果:带给宝宝丰富的皮肤刺激。
适合年龄:出生~1岁
3. 藏猫猫
当宝宝躺着或者坐着的时候,突然给他的小脸蒙上一块布,隔着布摸摸他的脸。父母在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伴随一些声音,“呜哇”,“哈”等。这样会带给宝宝更加新奇的感觉,让宝宝更愿意游戏继续下去。布可以换不同材质不同感觉的,如毛巾、手绢、丝绸,但都要柔软,保护宝宝的肌肤。
效果:布带给宝宝的触觉体验,以及布被蒙上,又被取下看到爸爸妈妈的视觉变化,都让宝宝快乐无比。
适合年龄:9个月以上
4. 粗粗的沙子
细心的爸爸可以找来一桶沙子放在家里固定的角落,和宝宝玩耍的时候。妈妈可以让宝宝用小手抓握沙子,还可以捧起沙子从宝宝的胳膊、小腿上滑下。宝宝会因为不同的感觉,而觉得好奇。如果宝宝在沙子滑过皮肤时开心地笑,妈妈可以接着多玩会儿。注意别让沙子进了宝宝的眼睛和嘴巴里。
效果:不同质地的东西会带给宝宝皮肤不一样的感受,这种体验还会给宝宝不一样的感觉刺激。
适合年龄:1岁以上
5. 喜梳梳
准备一个小梳子。用梳子轻轻地梳宝宝的头发,还可以轻轻地用梳子齿碰碰宝宝的小脸、小胳膊、小手、小脚等部位。开始时可以先用梳子齿“梳梳”宝宝的手背、手指、脚跟、脚趾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梳孩子的手心、脚心。梳的时候说“喜梳梳,喜梳梳”。
效果:锻炼宝宝的触觉。
适合年龄:1岁以上
6. 快乐拍拍
准备海绵坐垫一个、沙包一个、气球一个。妈妈带着宝宝一起随意拍打这些东西。妈妈可以说“宝宝,打妖怪啦”!这样简单的情境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宝宝会发现打海绵,海绵坐垫会回弹。打沙包,沙包变形了。打气球,气球会飘起来。
效果:让宝宝产生不同的触觉体验。
适合年龄:2岁以上
7. 摸宝贝
准备几个宝宝经常摆弄,较为熟悉的物品,苹果、橘子、香蕉、毛绒兔子、小毛巾、积木块都可以。给宝宝蒙上眼睛,一次在他面前放一件物品,让他触摸,然后说出自己摸到的东西是什么。等宝宝说出答案后,摘下他的眼罩,让他看看对不对。然后再接着猜下一件东西。
效果:蒙眼猜物激发了宝宝的游戏兴趣,触摸自己经常玩耍的东西,使他对这些东西有了新认识。
适合年龄:2岁以上
8. 耳语
当妈妈抱着小宝宝的时候,可以将脸贴近宝宝蹭蹭他。然后用你的嘴巴在他的耳朵边说话“宝宝吃饱了吗?”“宝宝想要什么?”“妈妈喜欢宝宝。”你柔软的嘴唇以及说话时热乎乎的气流,都会带给他新鲜的刺激。尤其随着宝宝的月龄增加,他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耳语。
效果:传递给宝宝语言刺激,建立亲子间亲密的感情。
适合年龄:0岁以上。
9. 看黑白图案
准备一些黑白色的东西,比如黑色的布条、白色的纸、黑白色的扑克牌、黑白照片,还可以用黑色的水笔在白纸上画一些图案。宝宝睡醒后,拿给他看,并给宝宝做一些解释:“宝宝快看呀,爸爸小时候的照片。”
效果:让宝宝熟悉最简单的黑白色彩,为他提供视觉刺激。
适合年龄:5个月以内
nlc202309011408
10. 弯腰揭宝
在宝宝的小鞋上分别贴几张贴纸,让宝宝弯腰揭下。第一次进行游戏时,只要宝宝把脚放在矮凳或脚登一级台阶能做到即可。等宝宝玩过两三次,就让宝宝尝试弯腰、伸直膝盖揭鞋上的小贴画。
效果:锻炼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增加身体的柔韧度。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11. 照镜子
妈妈和孩子坐在大镜子前面,妈妈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可以是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开始时妈妈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玩了几次后,妈妈可以加快速度,增加游戏难度。
效果:练习视觉和动作之间的相互协调,提高反应力。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12.飞毯
准备一个宝宝平时用的小毛毯或床单,在爸爸妈妈的大床上,将宝宝放在毛毯的中央,然后爸爸妈妈分别拽紧毛毯的两头,轻轻晃动。宝宝像躺在吊床上,如果宝宝很享受这种摇晃的飞起来的感觉,还可以多待一会儿,妈妈在一旁一直和宝宝说着话。这个游戏做习惯了,还可以将毛毯向上或向下变换高度,让宝宝体会突然上去,突然下降的位置变化。
效果:乘坐飞毯的新鲜感和来回摇摆、升高降低刺激,都让宝宝在快乐中发展前庭的平衡觉。
适合年龄:2个月~2岁
13. 我会飞
宝宝趴在床上,爸爸手托宝宝的胸部和腿,托着宝宝来回走动,把宝宝移动到妈妈身边,嘴里说:“宝宝飞喽,飞着找妈妈。”还可以让宝宝有升高、降低的体验,一边做一边说: “飞高了。”就抬高宝宝,“飞低了。”爸爸下蹲来降低宝宝的位置。
效果:手托宝宝,让宝宝的身体移动位置,升高、降低,会增加宝宝前庭的平衡觉的有益刺激。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14. 上下坡
在户外活动时,选择坡度比较舒缓,且表面平坦的小坡,逗引宝宝上坡、下坡。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这样的小坡很有吸引力。他会乐颠颠地反复走,只要他愿意,就放手让他练习。
效果:掌握平衡是学步宝宝的必备技能,通过走小坡他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适合年龄:1岁左右
15. 脚尖走
让宝宝踮起脚尖,妈妈站在宝宝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带他向前走。等宝宝动作熟练时,可以让宝宝自己尝试踮起脚尖走几步,如果宝宝玩得开心,可以慢慢地增加走的距离。
效果:踮脚走对宝宝有新鲜感,可以借此练习身体的平衡力。
适合年龄:2~4岁
16. 坐转椅
家里有转椅的,可以让宝宝坐在转椅上,推动他向前、向后,向不同方向行进。然后转动转椅,速度要很缓慢,不然宝宝的感觉就不是舒适而是头晕了,先顺时针转2~3圈,再逆时针转2~3圈。
效果:旋转中宝宝眼前的东西都动了起来,对他的前庭的平衡觉形成了有趣的刺激。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8.感统训练案例1 篇八
姓名:XX
年龄:4岁8个月
性别:男 报课日期:2016.9.10
已上课节数:32节
具体情况:
该会员在上试听课时整节课情绪极易兴奋;触觉方面,对触觉球的按压有抵触反应,腹部格外敏感怕痒;语言方面,理解与表达较差,分不清“你、我”,发音吐字不清晰,说话会结巴;运动方面,肌肉拮抗力量及两侧协调能力较差,完全不会蹲走跳跃,自己不敢走平衡,手指肌张力不够,精细动作穿珠困难;在做系列大小运动时胆量不够,性子较急,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规则意识较差,坐不住,时常起来走动,寻找妈妈。
经过3节课的训练,该会员规则意识有所建立,随意走动现象有所减少,但仍会乱扔手中物品;运动方面,能够在老师的辅助下蹲走、在触觉球上跳跃;第6节课时,两侧协调有所进步,能够自己爬圈,走小拱桥,蹲走已不需要从身后辅助,拉双手可以跳蹦床100下;第12节课时,跳蹦床是只需要拉一边手可以跳跃250下;第15节课时,基本上可以在位置上坐的很定及乱扔东西的行为明显减少,语言理解有所进步,会简单地运用“你、我”来对话,说话越来越清晰,但还不够流利;第25节课时,会自己跳过扁条,但胆量稍小,不敢跳低栏,需辅助完成;第29节课时,说话更加清晰,胆量与平衡有所提高,能够自己跳中栏,自己走S型拱桥,但不够平稳,攀爬类项目需辅助进行。
9.儿童感统训练总结 篇九
1.前庭功能失调: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抄错题等。
3.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本体统合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心,消极退缩,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到,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系鞋带、骑车、跳绳、拍球、手脚笨拙等。
5.触觉统合失调: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生殖器等。
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长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学习和交往。
二、家庭训练方法
1. 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2. 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3. 能2步1级上楼梯;(1-2)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4. 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 头5-10次;(1-2)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5. 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6. 能倒走3-5步;(1-2)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7. 擦背游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 呵痒痒;(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难度设置: —— 帮助给予:—— 9. 刷子脱敏;(1-2)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0. 阳光隧道;(1-2)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爸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C 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使用食物强化事要注意逐渐撤消。
11.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14. 定地方;(2-3)
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时要有另一成人协助孩子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在一定范围内接球;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点。帮助给予:尽量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12. 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2-3)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难度设置: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B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帮助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撤销。13. 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
帮助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并不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14. 拉物走2-3米;(2-3)
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帮助的给予:
A 手把手,并不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 15. 单手投中型球;(2-3)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
难度设置: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尝试;B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C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
帮助给予:1 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2 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16. 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难度设置:A 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B 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帮助给予:A 口头提示+身体指导+语言提示;B 身体指导;C 偶尔的身体指导+语言提示。
17. 单手扶栏上、下楼梯,21. 两步一级;(2-3)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18. 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19. 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20. 坐在童车上被推,24. 能保持双脚在脚塔上(2-3);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2 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21. 会走S型的线段;(2-3)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3 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成功尝试。如果孩子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她。
22、坐上大龙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23.治疗球—坐姿动作;(2-3)训练目的:平衡调整力、保护反应、肌力、协调、速度等。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于治疗球上双脚分开自然垂下,双手扶于球上或腿上,(1)保持放松做动作(绝不可在肌肉僵直状态下操作)。(2)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难度设置:(1)移动治疗球;(2)弹动身体并移动治疗球;(3)主动移动或弹动;(4)平衡及保护反应之诱发;(5)用两手交互拍球;(6)用两脚的脚跟交互踢球。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24. 跳起并接触悬挂着的物件10次;(2-3)训练目的:腿部、膝盖运动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在空中孩子跳跃时可及的地方悬挂一个玩具(气球或会弹跳的玩具),鼓励孩子跳跃并伸手触摸该玩具。
难度设置:A 悬挂物开始时挂得稍低一点,让孩子容易触到;B 孩子掌握了这一技能后,把悬挂物稍微挂高,鼓励孩子利用自身的力量弹跳起来。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不懂得掌握身体的力量,可先用双手扶着他/她的腋下,帮助他/她练习弹跳;2 通过跳弹床和在床垫上跳跃来掌握弹跳;3 给予鼓励和奖励来促进孩子练习的兴趣。25. 扔球3米远;(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2 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 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
26. 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大盒子中;(2-3)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训练要求:能连续5此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中。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帮助给予:A手把手地帮助孩子投掷;B 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助。27. 互动式投篮:(3-4)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28. 一步1级上、下楼梯;(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 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 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A 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 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 撤消所有协助。29. 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1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30.自己上、下小三轮车;(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page] 31. 双脚原地跳;(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2. 双脚一齐从最后一级楼梯跳下;(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3. 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 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34. 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5. 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6. 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3-4)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1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3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37. 单脚原地跳;(3-4)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38. 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3-4)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难度设置: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1 身体协助;2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39. 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3-4)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难度设置:A 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B 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
帮助给予:1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2 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40. 能左右腿交替倒着钻过呼啦圈;(3-4)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难度设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调低一点;B 逐渐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尝试着完成动作,只在有必要时给予帮助。
帮助给予:1 足够的身体协助;2 必要的身体协助;3 偶尔的身体协助。41. 能来回滚动身体;(4-5)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帮助给予:1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 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42. 转椅游戏;(3-4)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帮助给予:
43. 做5次前滚翻;(4-5)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1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44. 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4-5)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 改用乒乓球尝试;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1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2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45. 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4-5)
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独自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B 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 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 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46. 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难度设置: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帮助给予: 1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47. 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难度设置:A 只走一半的距离;B 走完全程;C 单手持物走;D 双手持物走。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3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48. 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4-5)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难度设置:A 只拍1次;B 拍2-3次;
帮助给予: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2 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49. 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难度设置: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1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 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50. 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4-5)训练目的:动作企画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A 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 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帮助给予:——
51. 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1 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2 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3 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帮助给予:——
52. 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4-5)训练目的: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53. 用脚尖向前行3米;(4-5)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难度设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离;B 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帮助给予:1 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2 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3 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54. 单脚向前跳5步;(4-5)
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双腿的肌肉控制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抬起一只脚,向前方位置跳跃5步路的距离。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让孩子习惯保持抬起一只脚在空中数秒的姿势;B 鼓励孩子单脚向前跳跃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奖励物;C 鼓励孩子增加跳跃的次数。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跳,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愿意参加游戏;2 随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无论是身体或是口头的帮助;3 及时引入奖励的方法来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尝试。55. 能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4-5)
训练目的: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心力,建立前庭感觉机能。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
难度设置:A先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双手放在腿上,保持双腿垂直,腰干挺直的坐姿势。B家长蹲下与坐在丁字椅上的孩子玩传球游戏;C让孩子右手前平举,右脚向上踢并碰到手心。再换成左手重复以上游戏。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给予身体指导,帮助孩子学会保持平衡,然后在每一个(难度)环节中给予适当的帮助,直至该环节通过,再进入下一环节的训练。56. 照镜子游戏;(4-5)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帮助给予:家长边做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孩子无法跟上便用身体指导。逐渐地撤销提示,并且加快动作的速度。57. 吊床游戏;(4-5)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
训练要求:让孩子躺在吊床上,两位成人将吊床前后摆动。
难度设置:A让孩子仰卧在吊床上,必要时请第三位成人协助。B让孩子俯卧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后摇晃时让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帮助给予:孩子在初始时可能会紧张,请家长蹲下给予安抚,避免孩子在吊床内挣扎。如果孩子无法取得前方的玩具,家长可把玩具握在手里,等孩子*近时放到他/她手中。
58. 疗球—平衡调整;(4-5)
训练目的:放松、平衡、协调、肌力、速度感、调整肌张力、促进保护反应。训练要求:仰卧/俯卧于治疗球上,手脚均离地,捉握双手/双脚;注意手握关节的位置;能放松手脚屈伸自如;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难度设置:A前后左右各方向的移动弹动;B双手的交互屈伸。(*近时弯曲。推出时伸直)前后移动及直线加速;C双脚的交互屈伸(同B);D抑制异常机张力的移动弹动;E双手或双脚撑地维持平衡;F倒置双手迅速撑地的反应;G倒置运动(手不撑地);H训练者用脚将治疗球挑高大大弹动,以达垂直运动的目的。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59.治疗球—肌力训练;(4-5)
训练目的:肌力、速度等。训练要求:仰卧/俯卧/站立;(1)以倾斜度控制难易度;(2)运动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时实施。
难度设置:(1)治疗球上侧滚翻;(2)仰卧抬头训练加强颈屈肌;(3)仰卧起坐;(4)俯卧撑双臂屈伸;(5)俯卧后弓身;(6)仰卧/俯卧抬腿;(7)站立治疗球上用脚弹跳;(8)球*墙,面对或侧对球站立,单足举腿置于球上;(9)坐在治疗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60.治疗球—月球游戏;(4-5)
训练目的:体能要素的提升,身体意识的培养,兴趣与幸福感等。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循序渐进,配合音乐,配合协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学习。
难度设置:(1)以治疗球压挤全身;(2)推大笼球前进,或拨球后退走;(3)依规定路线推球前进或回避障碍物推球前进;(4)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page]
61.用力拉着绳子时,仍能拉动绳子;(5-6)
训练目的:增进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进全身肌肉的发展。训练要求:成人用力拉绳子的一端,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动绳子。
难度设置:A 成人开始时只稍微用力拉着绳子,让孩子容易拉动绳子;B 成人用力地拉着绳子,鼓励孩子用力拉动绳子。
帮助给予:1 可在地板上两人之间画一横线,孩子把成人拉过横线就得奖;2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尝试和成功;训练时,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避免孩子因不当用力而受伤。
62. 双脚跳过一条慢慢地摆动着的绳子5次;(5-6)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训练计画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将一条约两米长的粗绳子固定在离地面10厘米处,上下或左右摇动绳索,使其象蛇一样扭动,让孩子双脚离地地从上面跳过。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慢慢地摆动,动作幅度要小允许孩子偶尔碰到绳子;B 快速地摆动,动作幅度大,让孩子尽量不要碰到绳子。帮助给予:—— 63. 跳脚印; 训练目的:训练两侧性、空间距离、平衡、协调、柔软、眼─手协调、注意力、抑制异常 肌张力、矫正姿势(内外旋、内外反)、步态训练。
训练要求:按照图形所示,双脚立定跳向下一目标脚印。难度设置:A可先用双脚交替走几回,让孩子熟悉大致的距离。B双脚立定跳,按图形要求跳;C听着家长的口令(指令)跳;
帮助给予: 开始时家可站在孩子身后,双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帮助其完成凌空双脚跳起和落下的姿势,指导孩子跳向下一目标,等孩子的判断和目测水平提高后让其自行练习,家长只给予口头提示即可。64. 能在双脚离地时,双手同时拍一下;(5-6)训练目的:加强手臂和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在双脚跳离地面的同时双手举过头顶拍一下。
难度设置:A 先熟练双脚跳;B 再在跳的同时鼓励孩子拍手。帮助给予:1 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 给孩子做示范,边做边讲解;3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只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
65. 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20厘米宽的平衡木;(5-6)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平衡木。难度设置:A 开始时拿小件的物品;B 逐渐地拿大件的物品;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66. 手抱大型物挡住视线还能走至少3米远;(5-6)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或双手抱着大型的物件向前走。难度设置:选择重量适中的物品做训练。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67. 能两眼睁开双臂伸直(或交*胸前)单脚站立5秒;(5-6)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训练要求:孩子睁开眼睛(或者双手交*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在胸前站立。帮助给予: 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让他/她先尝试扶着椅背或握着训练者的手站立5秒;2 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长进,则要求他/她只在需要时才扶持;3 在孩子前方视平线的位置给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她看的东西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4 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68. 能两眼闭合双臂伸直(或交*胸前)单脚站立5秒;(5-6)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闭着眼睛(或者双手交*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在胸前站立。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无法自觉地闭上眼睛,可尝试用布蒙上他/她的眼睛。如果孩子不愿意,先让他/她尝试习惯不练习的时候蒙上眼睛的感觉;2 充分运用奖励的原则来激发孩子的合作性;3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70. 滚筒游戏(3-4)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让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双大腿贴住豆球,探身取玩具。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俯卧在球上;B鼓励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家长应用手扶着豆球,帮助孩子均匀用力,避免球滑离孩子的身体。C鼓励孩子边划动双手,边向前移动,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让球滑走。帮助给予:完全身体指导;必要时给予身体指导; 71. 袋鼠跳;(5-6)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控制过敏信息。
训练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难度设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离;B撤销身体指导,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离;
帮助给予:在A阶段要求给予全程身体指导,直至孩子技巧纯熟。72.平衡与协调;(5-6)
训练目的:平衡、协调、肌力等。训练要求:仰卧/俯卧。难度设置:(1)仰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2)俯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3)俯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4)仰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5)仰卧/俯卧双手做模仿或规定动作;(6)仰卧/俯卧双脚做模仿或规定动作;(7)俯*治疗球,双手抱起治疗球并推出;(8)仰卧垫上,双脚屈腿或直腿将球夹起。
帮助给予:(1)每一动作次数或时间不能太久(视其肌张力而定);(2)动作由易而难、次数时间由少到多;(3)注意协助(他动─协动─主动)。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73.抓痒;(1-2)
训练目的:触觉刺激,减轻触觉过敏,促使大脑细胞活跃,改善脑细胞之间联系,促进全身趋于平衡。
训练要求:抓挠孩子的脚心,重点是脚心不着地的那部分。每次做1~2分钟,每天4~5次,如果孩子抗拒,开始时可每次只挠一下,逐渐地让孩子习惯这样的触觉刺激。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74. 按摩穴位(0-1);
训练目的: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保护儿童健康。
训练要求:主要按摩的两组穴位:1健脾和胃的穴位,如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筋骨外大筋内)和中院(位于脐上四寸)。按摩足三里可使小儿消化系统旺盛,促进消化吸收;按摩中院则能行气和血,清热化滞,健脾和胃,对治疗食滞瘀积,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常见病有良效。2是能补肾的穴位,如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内侧后缘)、二马(位于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及涌泉(位于脚心前凹陷中)。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75. 跳数字
训练目的: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及重力感。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剪出大的数目字1-10或1-20贴到圆形的不粘胶上再地板上,让孩子从一个数字跨到另外一个数字上,以跨到圆形内为胜。
难度设置:A 如果孩子还不懂得数字,可贴不同颜色的数字,然后让孩子按颜色跳;B 让孩子按指定的数字跳或者按单、双数跳;C 可玩双人游戏,创造出各种玩法,以最终达到终点为胜。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跳跃技巧不成熟,可在开始时握他(她)的双手或夹着孩子的腋下帮助他(她)跳跃;2 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戏规则,要随时给予身体或口头的提示。76. 打保龄球(3-5)
训练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儿童保龄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离,让儿童用黑色的大球击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距离可以很近,以便让儿童容易击中,有成就感;B 要求儿童按训练要求的距离击球; C 逐个地把球摆在地上让儿童击,开始时距离要近一些,5次击球中有3次通过。
帮助给予:(1)开始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协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领;(2)每一次增加难度时都需要随时提醒、纠正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做。77. 运小球(4-5)
训练目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塑料球拍运送乒乓球,一次放一个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到距离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扶乒乓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选用其他非圆形的小物品让孩子训练并且把距离设短一点;B 孩子的技巧纯熟以后可尝试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 使用乒乓球,5次运球中有3次球没有掉地通过。
帮助给予:无论孩子处于哪一阶段的开始阶段,都要给予手把手的帮助,要确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以后才增加难度。78. 滑雪(4-6)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
难度设置:A 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B 双脚踩纸前进;C 赤脚踩纸前进;D 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
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79. 鞋子走路(4-6)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画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0. 跳跃(3-5)
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
难度设置:A 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B 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C 单脚跳;D 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
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81. 拍气球(4-6)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画能力。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
难度设置:A 双手轮流拍打;B 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82. 软骨功(5-6)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概念及计画动作的能力,并提供触觉刺激。
训练要求:用一条粗棉绳,两端结在一起成一个圈,让孩子将绳由头套下去,由脚下拿出来;或者由脚套进去,从头部拿出来。
难度设置:A 刚开始训练时,绳圈可以相对做大一点,容易取出;B 先训练从头套到脚,再训练从脚套到头。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蛮劲儿,要学习技巧。83. 摇摇船(5-6)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要领,及时撤消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
84.A抱球翻滚(5-6)
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置:A 滚3-4下;B 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85.糊壁纸(5-6)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改善计画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墙壁站立,以身体当做滚筒贴着墙壁滚动,好象在糊壁纸。先向一个方向滚动,然后再向反方向滚动。难度设置:A 只滚动3-5下;B 从墙壁的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注意头不要碰到墙壁。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如:孩子滚动时离墙壁太远。86.压马路(3-6)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 87.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难度设置:A 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B 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2口头指导或提醒。88.滚筒式时光隧道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以及调节前庭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脚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难度设置:A开始时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养孩子对隧道的兴趣,把球滚到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捡球,表扬他/她的勇敢尝试;B协助孩子双脚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边帮助边给予口头提示,语气要轻柔,以免引起孩子紧张而拒绝合作。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身体协助;2由始至终的口头指导及适当的鼓励表扬。89、隧道滚动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及身体调节不良的现象,增强前庭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改善视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钻到阳光隧道里,用手指张开保护脸部,成人则在一旁轻轻地慢速滚动隧道。
难度设置:A开始时成人可伸手到隧道里抚摩孩子的身体来舒缓他/她的紧张情绪,并且要和孩子说话;B如果孩子有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并协助孩子从隧道中钻出来。切莫强求让孩子呆在隧道里;C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晃动,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声音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钻隧道;2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90、平衡台平躺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强化大脑和脑干的知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放松身体,先坐在平衡台上,然后慢慢躺下来,伸展手脚的肌肉,保持身体平衡。成人则左右倾斜摇晃平衡台,要维持一定的韵律感,以促进孩子的脑干的功能。
难度设置:A开始时慢慢地摇动;B逐渐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和表情的反应;C可让孩子分别睁眼和闭眼作摇晃,并观察他/她不同的反应;D还可以在摇晃中做明显的停顿,先向左倾斜,再向右倾斜,观察孩子对两侧晃动的不同反应;E也可以让孩子俯卧着做以上运动。帮助给予:1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以调节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增强其信心。
91、平衡台静坐摇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减低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让前庭体系和固有体系的机能感觉不同的反应。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平衡台上,左右晃动身体。难度设置:A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尝试运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保持平衡;B以张眼练习10分钟,再闭眼练习10分钟,以此来感觉两种不同的平衡感。帮助给予:1 必要时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台上做这一练习;2 运用增强和间歇增强的原理来协助孩子完成练习。92、平衡台互相扶持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对身体协调、触觉感、前庭体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训练要求:指导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两人双手紧握,互相保持平衡。由于站姿使重力感不稳定,两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摇晃时可先练习由指导者带动孩子,再由两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速度要适中,不要过快。
帮助给予:1 用夸张的身体晃动动作来带动孩子,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但速度不要快; 2 鼓励孩子配合你晃动的速度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平衡。93、平衡台站立摇动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促进反射感觉,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调整视觉统合。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提醒孩子调整姿势保持平衡。
10.好玩的感统训练 篇十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上感统训练。我觉得感统训练又有趣又好玩。
感觉统合就是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身的感观,从外界获得不同的感觉信息(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不足或感觉统合失调就会影响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器官及身体的协调发挥,引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妈妈终于把我送到了教室里了,刚好老师也来了,开始上课了。老师递给了我一个蓝球,说:“我们先抛球。”然后我们开始抛球,我把篮球抛给了老师,我不小心用力过度,马上就要砸到她的脸上了,老师很敏捷,一把抓住我抛的篮球,她吓了一跳!我呵呵大笑。第二次,我又把篮球抛给老师,这次我抛得低了一点,“嘭”的一声,篮球一下子正好抛在老师的肚子上。她“啊”的.一声叫起来,我又开始呵呵大笑。老师笑了笑,又拿了两个轻球。一个是篮球,另一个是足球。足球不是用来踢的吗?老师怎么用来抛啊!她抛给我,我稳稳地接住;我抛给她,她也稳稳地接住。
抛完球后,老师拿了两根长棍子和一个桶,老师还教我。老师还叫我去那个绿色的筐子里捞一些海洋球,我把桶放进去,在一角捞了一些海洋球给老师。老师把装满海洋球的桶放在了我们俩的中间,然后把两根长棍子放在桶上面,还叫我拿着两根棍子的另一头。老师放了两个球,球快到桶上面的时候,我赶紧把两根棍子打开,然后球落进桶里,一个球又来了,我又打开,哎呀――球落到了地上。我喜欢这个训练,可以训练我的手眼协调能力。
过了一会儿,老师把东西收拾好,桶里装满了海洋球。老师说,这次是躲球,你要躲掉我扔的球。我知道后,老师开始扔球,只见那球一道弧线向我飞来,我来不及躲,正好被打中。第二次老师抛来的时候,我连忙闪身躲过。我喘了一口气,拍了拍胸脯,心里想:幸亏没有打中我。老师接二连三地抛球过来,我左躲右闪,有的躲过了,有的打中了……正在我发愣的时候,球没了,就是说下课啦,我走到门口时,妈妈已经在等我啦。
11.感统训练室管理制度 篇十一
一、训练教师在活动前保证训练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保证学生在活动期间空气流通,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二、爱护室内物品,不得将感统器械随意带出或外借。
三、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指导学生安全操作感统器械,以免发生危险。
四、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爱护训练器械,指导学生正确使用。
五、训练结束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将活动器械物归原处,整齐摆放。
六、学生在训练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清理活动室卫生,保证训练室干净整洁。
12.改善孩子感统失调的有效训练 篇十二
儿科专家指出:剖腹产生的孩子,容易患上感统失调症。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让孩子接受一定的训练。在此,我们提供下列“过关”游戏,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协调能力。
第一关:走“平衡木”
两块大约长2米宽15厘米的长条木板对接在一起,中间和两头最初先垫两本书,让孩子在木板上走。
作用:训练孩子的前庭平衡感觉和本体感。“平衡木”的高度和长度可根据孩子表现情况逐渐增加,从而有效改善孩子视觉判断不良、胆小的状况。
第二关:拾“金豆”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人蹲坐在一只柔软且有弹性的皮球上,地上撒满玉米豆,争抢着看谁捡的最多。
作用:锻炼孩子在柔软物体上的平衡感和本体感。
第三关:“金豆银豆排队形”
准备两个盒子,一个里面是大米(银豆),一个里面是玉米(金豆)。让孩子用它们间隔着摆出各种几何图形,可以一粒大米一粒玉米相间,也可以一粒大米三粒玉米相间,每次有不同的要求。
作用: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和“身—脑”协调的能力。
第四关:玩滑板
准备一个滑板,事先和孩子商量好滑行距离,让孩子俯卧在滑板上,用整个身体来驾驶滑板进行运动。
作用:孩子在滑板上运动,身体内的感觉组织也会随着运动而改变,使神经系统做更有目的的活动,达到锻炼孩子动作协调的目的。
第五关:夺奖品
事先用纸把礼物裹几层,放在一个孩子稍微跳一跳就可以拿到的地方。
【感统训练计划】推荐阅读:
感统训练教学计划06-16
感统失调训练方法10-06
感统失调的训练方法07-04
什么是感统训练11-13
中班感统训练教案01-12
宝宝感统失调怎么训练07-12
感统训练建议xiao游戏11-09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06-12
散打训练计划体能训练计划08-13
合唱训练计划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