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红色文化策划书

2024-07-14

大学生红色文化策划书(精选14篇)

1.大学生红色文化策划书 篇一

延安红色文化策划书

一、摘要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延安大力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文化旅游产业,以红色产品为文化的载体,大力弘扬延安文化,来提升延安在全国的知名度。为此我们以延安红色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打造延安特色文化,学习延安精神为重点,分别以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和延安干部学院为平台,针对不同的人群,对延安红色文化进行营销策划,弘扬延安精神,进一步促进延安的发展和红色文化的深入。

二、背景和动机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特色文化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初步展示出民间艺术百花齐放、文物旅游方兴未艾、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演艺市场不断复苏的现实格局。特别近年来,延安坚持不懈地把狠抓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将红色旅游作为三大支柱产业来发展。推动红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把延安的红色资源变成红色财富,让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制约延安特色文化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仍然很多,必须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大胆开拓,走出一条使延安特色文化不断前进、有序升级的发展道路。

三、策划目标

通过此次策划使延安精神发扬光大,薪火相传。打造延安红色文化品牌,让人们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真正达到师教相长,寓教于乐,让延安力争成为红色文化的典范,使得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以及对延安精神的更深层次理解,同时引起更多人们对延安红色文化的关注。

四、环境分析(SWOT分析)

优势:

1、资源优势: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延安的发展建设,延安在争取财政拨款和国有投资项目方面具备很大优势。把革命老区建设成新时代的新世纪的新城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延安今时今日的发展状况,延安在全国众多城市中具有无可争议的政治地位。

2、中国的革命圣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十三个春秋,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成为延安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纪念地中,现已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9处,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处,如

驰名中外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麓、南泥湾等都在其列。在休闲度

假之时还能同时如此感受中国革命历史,真是不虚此行,为旅行增加了更丰富的内涵。

3、独特的黄土风情:能在参观革命遗址之余领略陕北风情,实在是再美不过的事情了,而延安就为你提供了这样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可能。延安黄土风情文

化艺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的新亮点。著名的安塞腰鼓打出了中

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剪纸、农民画、布堆画、毛麻绣和刺绣等民间工艺,绚丽

多彩,广受好评。

4、天赐的壶口景观:位于宜川县的黄河壶口瀑布,传说为大禹凿石导水处。它是世界上唯一的金色大瀑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

四十佳”之一。它那无与伦比的风貌,出现在中央电视台开场曲背景中、伍拾

元人民币背面图中。黄河是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深深向往和永远铭记的地方。而作为黄河中著名景观的壶口瀑布更是具有无比吸引人的魅力。

5、地区特色文化: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韵味淳厚的黄土风情文化,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区特色的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延川布堆画、木兰

鼓、信天游、陕北剪纸、陕北秧歌、陕北说书、、、、、、劣势:近年来,延安在文化产业方面虽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努力,但是,与延安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相比,我们的文化产业目前还只能用贫瘠弱小几个字来形容。由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人的思想观念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延安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运作上还相对滞后,目前仅仅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可以说是优势与困难并存,潜力与阻力同在,基本上处于一种有资源没效益、有行业没产业、有市场没商品,有项目没资金,有管理没人才的状况。大部分文化企业都还停留在低层次的小作坊阶段,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带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文化产品的开发研究、设计制作和市场营销能力远远达不到产业化发展要求,导致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力不强,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运作,经营效益和整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机会:

1、国家扶植政策: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真正把红色旅游提升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发展

战略的层面。2005年2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召开全国红

色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国范围内深入持久地发展红色旅游进行了全面部署。延

安的红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必将蓬勃发展。

2、红色文化发展前景:2010年09月18日,在巴南区樵坪举行全国红色文化产业发

展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在发言中说,红色文化产业

符合中国实际,这一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重庆红岩联线副主任吴彦来在主题

演讲中说,现在文化产业的“进出口”之比为12:1,这样的极大不平衡,红色文

化产业可以成为红色文化产品的中流砥柱,红色文化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

值。

3、延安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85亿元,人均6198美元,居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人均财政

收入4882元,居全省第一。13个县区中,有7个县区先后跻身西部百强,6

个县跨入陕西十强。强大的经济为延安红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威胁:

1、红色文化的现状:在精神文明匮乏的今天,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度和看好度正逐年下降。红色文化的再传播度、利用度也在逐年下降。经数据调查统计与

调查分析,认为当前红色文化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红色旅游地的竞争: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包括以上海为

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

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

黔西红色旅游区”,以滇北、川西为中心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以

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主题形象是“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的“东北红色旅游区”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旅游区”,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

别山红色旅游区”,以山西、河北为主的“太行红色旅游区”,以渝中、川

东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旅

游区”,红色旅游地之间竞争激烈。

五、战略及行动方案

(一)战略目标:将延安红色旅游做大做强,形成一个全新的延安旅游产品新格局,真正把

延安建设成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和区域旅游第一目的地。

(二)三大平台的行动方案

1、延安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文化

平台概述:纪念馆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展出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图表、照

片等,系统反映了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期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并举行党中央七次全

国代表大会,直到最后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

主题定位:红色经典,历史回顾,深挖红色文化核心价值,凸显红色旅游主题。目标定位:儿童少年和老年人

方案策划:针对目前延安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革命遗址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

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等问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核心价值,凸显红色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红色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对于像革命纪念馆这类历史重现的景区,除了要改善和提高革命纪念馆的档次外,还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让游客(尤其是老年人)真正的体验到革命时代的氛围,吸引更多游客亲身体验,重温红色经典。

活动策划:(1)回顾历史。改变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使表现手段更加

科学化、现代化,如可采用声光电结合的半景画、全景画和油画、雕塑

等。

(2)重温历史。在旅游黄金周等客流量增加时,除了组织对实物、遗址的参观外,也可以安排定时的有关历史的影视、晚会专场。

(3)再现历史。策划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吸引旅游者参与和体验。

2、延安大学的红色文化

平台概述: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

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足陕北,面向陕西、西部,辐射全国,多层次、多规格培养革命和建设需要的人

才,多形式、全方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提高办学水

平。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延安大学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有较高知名度,为国家和老区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综合大学。

主题定位:延安精神,红色文化,增添红色元素,营造红色文化的整体氛围。目标定位:青年人

方案策划:营造革命圣地的红色旅游景区的红色旅游氛围,创造一个革命年代的红色

文化大环境,使游客深刻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的魅力,认识到延安红色旅

游的独特性;积极号召延安大学的师生参加红色文化学习,并让游客能

够参与进来,增强游客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活动策划:(1)打造红色延安大学。充分利用“圣地延安”这块招牌,在延安校园

内营造出与红色文化相融的氛围,使其一踏上旅游区的土地就感受

到扑面而来的红色氛围,意识到已踏上党中央、毛主席战斗生活过的神圣地方。

(2)积极鼓动延安大学师生学习延安精神,积极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理论时间教学课程;定期邀请一些老

一辈革命家讲述革命战争故事,传授红色革命精神,提高学生对红

色文化的知识了解和实践素养。

(3)开展学习红色文化活动。在窑洞广场、先锋广场、体育场、活动中

心等地举行扭秧歌、陕北民歌、安塞腰鼓表演赛,红色诗歌朗诵赛,红色书籍、图片以及陕北剪纸博览会等,由各院和学校学生会组织,让老师和同学们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4)亲身体验红军餐活动。协调延安大学各个餐厅,开设专门的红军餐窗

口,如黄米饭、南瓜汤、豆钱钱饭等延安时期的日常饭食。全校师生

能够体验到当年革命的艰苦生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延安干部学院红色文化

平台概述: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

军队干部进行党性、党史和党风教育的国家级干部培训院校。

主题定位:党的精神、思想建设

主体定位:成年人和领导干部

方案策划:加强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加强对延安精神的感悟。

活动策划:(1)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将来自各地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等特殊人群组织召集起来,聘请专家或者当年参加过革命的老兵开展讲座以及座谈会。

(2)开展党史宣传活动。拍摄以延安旅游资源和革命历史事件为题材的电视电影,充分展示延安的深厚文化底蕴、灿烂的红色资源和当代新风

貌;举办各种有宣传效应的研讨会、发展论坛等活动。

(3)开展党风教育活动。在建党建军或领导人诞辰等日子,借助媒体的力

量,如电视台,举办大型的红色延安精神宣传活动。

一、结束语

延安是以兰家坪革命纪念馆为中心的革命纪念圣地,已成为全国性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具有传播红色文化的特殊使命。使延安红色文化得到十足的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功能,培育新的民族精神,希望通过此次策划能够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2.大学生红色文化策划书 篇二

关键词:赣州红色文化,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应用与提高

赣州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红色文化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我国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要积极运用赣州红色文化的历史底蕴与革命精神, 来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丰富与提高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见解与运用, 促使大学班级形成良好红色文化氛围, 从而带动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

一、赣州红色文化的基本状况, 及其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1、赣州红色文化的基本状况

赣州是我国革命老区之一, 这里见证了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并是长征的起始地, 有多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开展过伟大的革命运动, 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等。赣州红色文化的中心应当属于有着红色故都之称的瑞金, 有多达十五处的文物单位保留下来, 成为了赣州红色文化历史的见证。而赣州红色文化的建设与宣传, 得到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 对赣州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从而扩大了赣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范围, 深入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开发赣州红色文化的工作上, 赣州市抓住国家打造“红色旅游区”这一机遇, 成立红色文化旅游指挥部, 对赣州红色文化的旅游景点与历史文化进行科学规划, 保证了赣州红色文化的保护工作, 同时又将赣州红色文化得以最大化利用。另外, 赣州市新建了各种革命纪念馆, 打造了红色文化品牌, 加强了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有力推动了赣州红色文化的发展。

2、赣州红色文化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1) 赣州红色文化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力量

赣州红色文化秉承了红色文化的优秀品质, 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不仅是我国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同时也是中国红色文化建设的根基。赣州红色文化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提供了先进的红色文化思想, 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是符合大学班级文化时代特征、展现中国社会主义特点的主要文化基石。

(2) 赣州红色文化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指引

赣州红色文化充分体现了老一代革命家的先进革命精神, 同时也融入了新时代发展的红色文化特性, 成为了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必然的精神指引者, 对大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工作给予了精神上的正确指导, 促使了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向着符合我国社会性质、表现红色文化的方向发展, 形成了大学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提高了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 督促了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充实、丰富实践的主观学习。

(3) 赣州红色文化是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源泉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 必须要建立在扎实的文化建设基础上, 而赣州红色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无疑给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因此, 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 要对赣州红色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 可以带领大学生去参观, 从中丰富大学班级文化, 从而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储备足够的文化基础。另外, 要结合赣州红色文化在新时期不断学习与进步的方法与策略, 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制定有效的创新手段与创新方向。

二、加深赣州红色文化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应用程度的策略

1、大力推广赣州红色文化, 加强红色文化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赣州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一直是重要的文化基础, 在新的发展时期, 面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更加的国际化、时代化、社会化, 赣州红色文化更应该被得到重视与利用, 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在大方向上保持正确的发展, 才能进一步提高大学班级文化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增加对赣州红色文化的宣传与学习, 举办相关的红色文化探讨活动, 都能够有效加强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对赣州红色文化的应用程度。

2、合理融合赣州红色文化, 促进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多元化发展

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如果单方面的以红色文化为建设对象, 也是一种错误的建设方向, 在当前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环境下, 要对红色文化继续加以学习与领悟, 尤其是对赣州红色文化进行全面的分析, 使之融入到大学班级文化当中, 而不是让赣州红色文化霸占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依靠红色文化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文化引领, 促使大学班级文化纳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从而丰富大学班级文化, 让学生更加享受大学班级文化氛围。

三、总结

赣州红色文化是我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尤其是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当中, 确立以红色文化为中心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 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体现, 促进了红色文化在我国新时期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综上所述, 赣州红色文化在大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得以应用, 对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影响广度与深度。

参考文献

[1]葛雪珍, 李伟.赣州市红色文化建设研究[J].考试周刊, 2012 (70) .

[2]周立.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D].山东大学, 2006.

[4]刘争先.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3) .

3.大学生红色文化策划书 篇三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203-02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1]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则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开辟了新的路径和方法。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表现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对价值观、忠诚、良知、信仰的认同,是个人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表现[2]。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思想敏锐、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心于公益事业,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但是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呈逐渐下降趋势。

1.理想信念迷茫,信仰缺失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凸显出多元化、多层化、多变化的特点,一部分大学生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呈现功利化、物质化倾向,他们缺乏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信仰缺失,人生价值取向迷茫。从我们对2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信仰共产主义的占30%,有宗教信仰的占7%,而没有信仰的占22%;50%的大学生无法回答活着“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同时,他们注重个人发展,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略社会的需要。如在问及“你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这一问题时,62%的学生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而只有16%的学生认为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才是幸福的。

2.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一出生看的是美国大片,吃的是肯德基,娱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大多数学生由于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并不懂得生活的不易,以至有43%的学生认为在现代社会没有必要宣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在生活中,他们劳动观念淡漠,追求享受,穿品牌、讲排场甚至有些学生不顾及家庭经济条件,盲目攀比,过度消费;在学习上,一部分学生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并不是知难而上,而是逃避学习责任,在学生中任意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现象屡屡发生。

3.集体主义精神欠缺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家庭的关怀和保护之下,也就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再加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一种价值取向也影响到了大学生,他们注重自我发展,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对集体和社会的奉献精神,缺乏相互之间的协作观念,不当竞争造成同学之间关系紧张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红色文化在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感染力强,对培育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价值观的核心,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3]同时他还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中蕴含有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凭借这一信念,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强大敌人,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把红色文化贯穿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去,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自觉地把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祖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2.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爱国主义和民族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和为她的独立和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它是动员、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实力、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4]。诞生于中华民族危亡关头的红色文化蕴含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他们为了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斗争,塑起了一个个经典的爱国事例。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他们感性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陶冶其情操,升华其心灵,激励其精神,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责任心。

3.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中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大学生中也存在许多不良的道德现象,如诚信意识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善恶不辨、荣辱不分、社会公共道德意识淡漠等,这些思想的存在严重冲击了我们的伦理道德底线。红色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记载了革命先烈们英勇奋斗的英雄业绩和高尚品德,且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还“形成和发展了许多优良的传统道德,如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这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5]这些精神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将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涵的道德情操贯穿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其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形成稳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运用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选择

1.优化教学手段,把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制定中长期规划,把红色文化资源引进课堂,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史,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重点安排红色文化教育专题讲座;并把红色文化贯穿于其他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抓好“红色教材”的开发。如我校就充分利用遵义红色文化资源,把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历史事件编写成教材,让学生了解历史,领悟长征精神。其次,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的特点,改变过去“满堂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单一枯燥说教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音像式教学、网络式教学等形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把红色文化极其深刻底蕴带入学生心灵深处,使其明确地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起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坚定志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逐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2.把红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载体,是校园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把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红色网站、利用学校的校报、学报、广播等媒体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和教育;利用重大纪念日开辟红色讲坛或论坛,组织红色演讲,开展红歌竞赛;与相关媒体合作,开展各种红色文化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自觉地将自我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振兴和繁荣相结合起来,积极履行对他人、社会和国家所承担的责任,关爱他人,团结协作,回馈社会,逐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把红色文化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凭某一种形式是难以达到教育的实效。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把红色文化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一是在节假日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圣地、革命遗址、名人故居,体验红军生活,重走红军路等活动,积极邀请一些参加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红军、老战士到学校做革命传统报告,讲革命传统故事,帮助他们重温历史,坚定信念。二是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如通过组织大学生到老区进行社会调研,开展学习革命传统、走访革命先辈及后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老区人民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拾回淡忘的历史记忆,也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深刻感悟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通过积极参加关爱弱势群体、义务支教、保护环境、科技创新、勤工俭学等活动,增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从而坚定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仰,并为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而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Z].

[2]方凌瑾,唐良.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打磨现代人才的品质[J].高教论坛,2005,(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张泰城.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J].求实,2009,(4).

4.“红色之旅”策划书 篇四

寻访红色印迹 传承强国之志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主办单位:校关工委、校团委

承办单位:

活动策划书

沙家浜红色之旅 2011年4月—5月

“红色之旅”策划书

关于举办“沙家浜红色之旅”活动的策划书

1.活动背景、目的及意义

春风,拂过脸颊;雨露,滋润万物;花草,点缀世界;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想了又想,念了又念,却依旧无法表达出我们对先人们的哀思。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进步,然而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永垂不朽!我们也许不需要为了祖国而付出我们的生命,我们也许也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磅礴气概。我们能做的,更多是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学习好各门文化知识,掌握好各种科学技术,完善自己的思想,美化自己的心灵。国家的尊严,国家的荣誉要靠我们自己来维护。烈士们的精神要靠我们来传承与发扬光大。国家的明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主动承担起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施展自己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在此,让我们向解放战争期间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们致敬!

向抗日战争期间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牺牲生命的民族英雄们致敬!

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抵御侵略而牺牲的仁人志士致敬!

向所有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做出伟大贡献的先人们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活动主题:寻访红色印迹 传承强国之志 3.活动名称:“沙家浜红色之旅” 4.活动时间:2010年4月 5.活动地点:常熟沙家浜红色基地 6.活动对象: 7.活动内容:

(1)活动规划:

① 参观红色基地: 沙家浜

② 红色经典短剧: <<沙家浜>>节选

“红色之旅”策划书

③ 一起唱一支红色歌曲

④ 找当地的老战士或家属,讲一些事迹,并评价一下我们的活动。⑤ 在场的人,每人说一句祝福语.(2)前期准备:

① 开例会,进一步完善策划书及明确相关人员的负责事宜。

胡文涛负责统计活动准备期间人员的时间安排

特别行动组:处理突发情况 设2人

常规小组:XXXXX小组长,负责各组点名等 XXXXX负责安全秩序问题 XXXXX负责景区管理人员的交流 XXXXX负责午饭问题 XXXXX负责校车问题

② 相关人员到红色景区踩点,跟相关的景区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并能 通过他们联系到老战士或家属。

③ 宣传部完成海报、传单、展板、横幅的设计。④ 进行报名人员统计汇总。⑤ 对招收人员进行通知,进行活动。(3)当天活动安排表

① 早上7:30活动组织者和参加者在教学楼前集合。② 上午,对沙家浜红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③ 中午吃饭休息会。

④ 下午进行短剧、老战士访谈。

⑤ 最后统计人员,确认安全状况,进行活动总结。

(4)经费预算:横幅、车费、餐费、门票费

8.活动要求:

① 作为当代大学生,注意自身的形象,不打闹喧哗,保持环境卫生。② 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与红色景点的规章制度。③ 随身携带身份证,手机要处于开机状态。

④ 听从主办方的安排,每到一个场地,配合负责人员的点名工作,脱离集体单独活动者要与对应的负责人打招呼。

⑤ 参观时请大家将手机调为震动,但不要关机。

“红色之旅”策划书

9.预期效果:

本次活动希望得到了参与者的一致好评,一路上都很有秩序,并且希望大家都安全地返回,获得了学校的表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关注这次活动。

全校师生能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革命先烈的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确立远大志向、培育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全校广大青少年朋友们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知识,努力陶冶情操,继承先烈遗志,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的事业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5.红色经典影片展策划书 篇五

“走进光辉岁月”红色经典影片展

一、活动目的:为增强我院学生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激励大学生坚定爱国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创造青春业绩,展现我院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我部决定组织全院学生观看以“走进光辉岁月,红色经典影片展”为主题爱国、爱党电影,电影名为《夜袭》。

二、活动时间:2012年4月11日晚7点

三、活动地点:一号教学楼119教室

四、活动参与者:教育科学学院全体学生

五、活动步骤:

1、在电影播放前一天下发通知,通知各班整个活动流程以及活动

期间的注意事项。

2、放电影当天晚上的6点,安排人员检查并熟悉阶梯教室的有关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等,确保电影的正常播放。

3、在下发的通知中要求参加人员6点45进场,并维护秩序。4、7点准时开始播放电影,整晚观影应控制在8点30分到9点结束。

5、电影播放时,各班同学必须注意维护纪律,禁止大声喧哗。

6、电影展播结束后,组织大家有序退场,然后由我部人员关闭多媒体等设备,打扫卫生,关闭门窗。

7、观看影片结束后,由各班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加深自己对党的认识,提高自我的思想觉悟,并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

己应有的贡献!

6.红色活动策划书1 篇六

活动主题:红歌唱响九州

活动时间:2013年5月

活动地点:A楼门前

活动人员:全校学生(主要是生化系学生)

活动内容:

一、宣传阶段

1.班长例会,班主任例会宣传,告知各班负责人,通知各班活动详情

2.制作张贴宣传海报进行宣传

二、活动流程

1.提前邀请系主任、老师观看

2.活动当天准备舞台以及音响设备的安置

3.准备好“打靶归来、红星闪闪”歌曲和伴奏

4.准备好四五个小礼物

5.联系好领唱(教唱人员)、发放小礼物的人员

6.活动开始,播放原唱2次4.领唱清唱1次

7.领唱唱一句,同学们跟唱一句,跟唱学习歌曲

8.挑选几个同学上前表演,表演结束发放小礼物。

三、活动注意事项

1.本活动对音响及麦克风有要求,活动开始前一定要调试好。

2.活动受天气影响,如有有变动会另行通知。

3.出现话筒没声应及时递话筒。

4.活动结束安排打扫场地卫生

四、表彰

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学给予小礼物及加分奖励

五、总结

本次活动为我们以后的活动提供了更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会积极从中获得经验,做得更好。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团支部

7.大学生红色文化策划书 篇七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 它蕴含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热情和高尚品质, 承载着我们民族的红色历史、革命精神、光荣的传统和思想的境界。它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在民族存亡之际用生命铸造和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鼓舞人, 革命先辈的的高尚品格熏陶人, 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激励人, 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教育人, 让生活在当代优越物质条件下的小学生拥有高尚的品格, 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 让小学生拥有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奉献精神。红色文化对于小学生的精神成长, 对于小学生的素质培养及全面发展, 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1 红色文化为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资源保障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 担负着小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意识等素质培养的重大任务, 小学语文教材也就成了小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 为小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组课文《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欢庆》的国庆场面的热烈, 《我们成功了》的我国国际竞争实力的强大, 《看雪》的祖国统一的盼望让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 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为祖国的统一而努力。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 璀璨的明珠》则从祖国的大好山河的角度让小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上册的第五组课文《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从“我国的世界遗产”的角度、从激发学生探索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五年级上册的第七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从祖国的屈辱历史的角度揭示了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为祖国而奉献一切的精神。五年级上册的第七组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给小学生带来了一位伟大的人物———毛主席, 让小学生从各个角度走近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走近伟大祖国的缔造者。六年级上册的第二组课文《詹天佑》、《怀念祖国》、《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展示了“祖国在我心中”的情感内容, 詹天佑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创造;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定决心;海岛战士的不畏艰险扎根海岛等内容都是小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的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我国的红色文化, 教师以红色文化为基础进而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红色文化为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主要的资源保障。

2 红色文化为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精神财富

在那段虽已远离但永远都不会消逝的历史中, 那些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付出了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的伟大的人们, 把自己留在了历史的硝烟中, 更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地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上。他们的牺牲、他们的付出和他们的精神都是我们民族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在当下这个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 物质满足的同时更需要精神财富的辅助, 高尚的情操和人格可以权衡我们的物质欲望, 可以让我们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 诱敌上山, 英勇杀敌, 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最后英勇跳崖, 为了民族的未来视死如归的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以及大无畏的精神与豪迈的气概。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这首歌歌唱的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祖国是我们心中最温暖而神圣的词汇, 是我们赖以生存和成长的摇篮, 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丰富而坚实的精神财富。祖国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得到了充足的表现, 《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描绘了一幅山河壮美的祖国图画、让学生在了解并领略祖国美丽风光的的同时, 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更加深切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 更真切地为民族的强大而自豪, 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看雪》中的美丽而热切的盼望则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未来憧憬,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成为学生心中永远不变的爱国信念。“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是《最后一课》中的老师和学生们发自肺腑的话, 更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学习这篇课文的小学生的心里。

通过对各种红色文化的具体作品的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的思想观点, 培养高尚的人格, 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推动他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红色文化为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提高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3 红色文化为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价值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 小学生的人格培养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所谓人格就是做人的根本, 是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道德和人的行为的统一体。如何将外在的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奋斗的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过程中, 人格培养的标准也即其价值标准, 是我们自身素质外化行为和语言的标准, 真、善、美缺一不可。

红色文化中的所包含的革命精神、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热情等均成为了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生活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价值标准, 小学生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会深深地被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所打动, 会在现实生活中进步一步去体会其真实性和必要性。从而让他们在文化的熏陶和现实的体会中逐步丰富和深化其价值认识, 领悟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8.大学生红色文化策划书 篇八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它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就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展开了探讨,并就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期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特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社会圭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天然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力支撑。红色文化的实质主要体现为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精神、群众利益至上、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千百万革命志士前仆后继推翻“三座大山”的文化,也是人民军队英勇善战打败中外强敌的文化,还是亿万人民鼓足干劲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作为新时期的红色文化教育,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红色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具有教育的鲜明性。红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源于革命实践,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我党和革命群众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先进文化特质,同时,它还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既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又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2.红色文化以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为载体,具有内容的丰富性。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的兴起,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来实现,它是传播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

3.红色文化以群众参与和互动为基础,具有广泛的参与性。红色文化教育的时空比较灵活,不仅将红色文化引入校园,也可让广大师生到社会上的许多红色资源点接受教育。近年来,作为红色文化一部分的红色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增长的一大亮点,不仅是学校师生也包括很多群众,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小孩,纷纷到革命老区、革命根据地进行红色旅游,在观光过程中,既得到休闲,又受到教育,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颇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4.红色文化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和范疇性。它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既符合我国社会的文化价值主流取向,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种健康的、积极地、独特的文化形式,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高校的推广,有利于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和水平。

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激发他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构建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感。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红色文化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文化,包括了许许多多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经典爱国事例,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烈场面。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反复强调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红色文化就是其中一种教育资源,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有着天然的关联,无论是艰苦奋斗的传统,还是红色歌曲的演唱,实际上他们都是源于民族优秀文化,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它还有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弥补了用传统说教的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足。将红色文化引入校园,通过优秀民族文化的载体解读红色文化,既加深了对革命传统的理解,又增进了青年学生的民族情感,通过这种教育方式,使大学生更具体、更深切地体会和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增强民族责任心。

2.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理想信念。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涌人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其思想易受影响和波动,甚或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因此,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可帮助大学生坚定其社会主义方向。红色文化本身是一种生动的理想信念教材。在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之所以意志坚定地投身于伟大的革命实践,就在于他们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而这种理想和信念则来源于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信任,他们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的繁荣富强。正是因为这种理想信念,他们把自己乃至亲人的生命无怨无悔的奉献给国家与人民。通过红色文化的教育和感染,非常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理想信念。

3.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前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减弱,甚至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大学生出现。学校通过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例如,“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会革命先烈在战场上的纵横驰骋、英勇不屈,紧紧把个人的人生目标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的俸大情怀。通过到革命纪念地游览参观,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这一载体,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4.可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果的重要保证,是红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红色文化中鲜活的事例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的勤俭务实精神,使他们懂得“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的道理,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5.可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指一切言论和行为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实质就是倡导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然,校园文化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乏功,这需要大学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l)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大学要善于从学校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发现并提炼出学校自身和社会、师生共同的价值观。(2)培养校园精神。可通过文化节、艺术节、辩论会、校运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励人人参与,在此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用以为广大师生员工认同的教育理念整合各种文化要素,使之形成合力。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充分发扬红色文化中的光辉思想,有利于教育、帮助大学生克服个人主义思想,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三、培育发展红色文化,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红色文化根植于华夏大地,是民族文化发展和升华的结晶,它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在大学生中大力传播红色文化,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建设一批红色文化产业,使红色文化成为大学生的主流文化,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文化源泉,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载体,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最好课堂。

1.将红色文化纳入高校文化建设轨道,制定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发展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一,统筹规划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制定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了弘扬红色文化,顺利实现红色文化在社会注意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还需要制定红色文化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相关政策,统筹规划文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较为完善的规划和政策,既是宏观的导向,也具有微观指导意义,能够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指引方向、提供思路、制定目标、提供方法,从而使红色义化的发展沿着良性的轨道顺利前进。第二,探寻红色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茸的良性互动机制。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创新思想理论课教学方式,构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二对接的教学校式,通过“红色教材”的开发和红色文化教育讲坛的开设,使红色文化成为大学生了解祖国灿烂文明、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从而找到红色文化与人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构建红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机制。

2.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文化源泉。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利用高校优势,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调研、开发、宣传。一是收集整理红色文化资源。通过采访当事人、实地考察、查阅文档、征集文物、收集回忆录等多种形式,了解红军进行的战役战斗、根据地的形成发展过程、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援、苏区建设的内容、红军撤离后人民群众的继续斗争、红军的宣传标语、苏区的革命歌谣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文字整理工作,积累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保护红色文化遗址和红色文物。我党、我军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众多的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這些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真实等特点,因而有其特殊的价值。这些有形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直观性、震撼力、感染力,是一本活的教材。

3.全力打造红色文化精晶,让红色文化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载体。首先是要树立精品意识。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就指出:“要实施精品战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事实证明,也只有创造符合先进文化和崇高美学之要求的文化善举与文化精品,才能把崇高、智慧、良知与道义带给受众,并得到受众的自觉接受与由衷赞赏。其次是要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造出适合大学生消费心理,深受大学生喜爱的红色文化精品。不仅要从红色文化的内容上进行创新,而且还要从传播红色文化的载体上进行创新,即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共同创新,生产出符合大学生喜爱的红色文化精品。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卖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红色文化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参与、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朱桂莲,李晶.德育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0(06).

[2]孟婷婷.弘扬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10(34).

[3]徐朝亮,周琰培.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J].继续教育研究,2009(07).

[4]程东望,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和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02).

9.红色经典,书香校园策划书 篇九

一、活动主题:红色经典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的:为了传扬红色经典,让书香充满校园,为了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精神,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青马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调动同学们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了向全体师生展现我们学生的最活泼热情的一面,营造良好校风校貌。特此举办本次活动。

三、活动时间:2016年5月4日下午14:00

四、活动地点:图书馆

五、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 校团委 承办单位:建筑学院

六、活动对象:建筑学院15级青马学员

七、活动内容:建筑学院15级青马学员于2015年05月04日下午2:00在图书馆就读“红色经典”相关图书,并进行读后感评选。

八、活动流程:(一)活动准备阶段: 1、2016年05月03日12点在主教2-1召开活动研讨会,协调活动中相关事宜。2、2016年05月02日12点在建筑学院15级青马各支部进行前期宣传。3.2016年05月03日12点由各支部负责人发活动通知,并上交各支部参与人员名单。

(二)活动实施阶段: 1、2016年05月04日下午2:00前由各支部文体委员组织参与人员进入图书馆;2、2016年05月04日下午2:30活动正式开始,由监督员组织现场秩序;

3、各支部分组在图书馆内自由阅读“红色经典”相关书籍,并作相关记录;4、2016年05月04日下午4:30各支部负责人组织参与人员离场;5、2016年05月05日上午各支部进行支部评选选出各支部较好作品2-5份。6、2016年05月05日下午2:00各支部负责人上交读后感。7、2016年05月06日进行作品评选并对优秀作品就进行颁奖。

(三)活动总结阶段: 1、2016年5月4日下午5:00于图书馆门前召开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与不足; 2、2016年5月5日及时上交简报。

九、活动安排:人员安排:活动监督员4名,录制人员2名; 物品安排:书籍若干,奖状10张。

十、奖项设置: 一等奖 一名 二等奖 二名 三等奖 三名 优秀奖 四名

十一、评分标准:

1、读后感内容文明,突出主题“红色经典”,正能量;

2、读后感内容有红色经典人物,叙述与议论结合,有自己的感想;

3、作品完整,有感染力;

4、在图书馆秩序良好。

十二、注意事项:

1、参加人员提前到达指定位置

2、在活动进行中时,工作人员维持好会场秩序。

3、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确保图书馆书籍的完好性。

4、活动中注意文明礼貌问题。

5、离开图书馆前进行清洁。

建筑学院

青马

10.红色漂流书屋活动策划书 篇十

一、活动背景

在学校可以把闲散的书籍收集起来,放在漂流书屋,同学们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再将其放书屋,让下一位同学阅读。是一种好书共享方式。

构建一个“漂流书屋”,可以在营造读书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二、活动目的:

引领和推动我校读书活动的开展,鼓励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发展。让书籍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宣传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美德,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主题:

“知识因传播而美丽,诚信因传递而笃实”

四、主办单位: 文学院组织部

(上述内容可以忽略,下面是正题╭( ̄▽ ̄)╮)

五.具体方案 1.When :待考察

2.Where: 食堂门口(原因是人流量大)

图书寄放在学院图书馆

3.Who:全体师生及工作人员

4.What: 所有题材健康的书籍

5.How(重要)

(1)收集闲散图书,并进行登记、编号以及标注“漂流书屋”标识,再将书籍放到“漂流书屋”,进行图书漂流;在原有图书的基础上鼓励同学们积极捐赠图书;建立漂流书屋的公众号

(2)在每本书中的扉页固定评分卡,根据评分结果在漂流书屋中建立图书推荐记录,每过一段时间建立图书推荐榜,公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可以与其他校园媒体,如微博协会进行合作,对活动结果进行宣传)。

(3)“漂流书屋”中的图书可以免费取阅但需登记。建立诚信记录,和积分制度,对按时取还书,留下读书感言、所捐图书评价高的行为进行加分;对多次不还书、损坏书的行为进行扣分。每过一段时间将积分情况公布。(积分细则待定)(4)“漂流书屋”的图书中可以夹带读书感言,与校报校刊合作,开展红色漂流书屋读书感言比赛,刊登优秀的读书感言,发放证书。

(5)游戏活动:书屋中设置活动栏,借书者在还书时,将书中的一句话写在活动栏中(不标记书名,每还书一次只能写一句,每周每人限一次)其他人在读书时发现这句话时可以在这句话后面写下书名,页码和自己班级姓名,过一段时间对发现次数进行统计,评出前三名,赠送小礼品。(๑•̀ㅂ•́)و✧

11.大学生红色文化策划书 篇十一

一、转变教育观念

将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前提就是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藩篱,树立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的教育观念,以科学的教育观念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其一,树立“融入”意识。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培育形成的无产阶级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枚瑰宝,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融入”意识,即深入把握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并系统研究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形成背景、主要内涵及其价值功能。同时,细致分析与阐述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关联,把握两者的特点与规律,找寻两者的契合点,推进两者的紧密相融。其二,树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以往那种控制、封闭、被动、管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与最初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的,事实也证明这种教育理念是无法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的,教育效果微乎其微。因此,将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牢固树立和行动上的切实践行。其三,树立“生活即教育”理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更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1]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塑造并弘扬中央苏区时期那些可亲可敬的革命先辈,挖掘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可贵品质,并以此感动大学生。此外,要积极创设生活环境,采取通俗易懂和乐于接受的生活化语言,引导大学生从生活中去感悟红色文化。

二、改进教育方法

将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实现“双赢”,必须借助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其一,情境体验法。利用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创设具体的教育情境,引导大学生去体验,能够产生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教育效果。因此,在应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发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理想信念实践活动。[2]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参观苏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烈士陵园等活动。此外,创设条件,引导大学生在赣南、闽西等革命圣地体验当时红军和苏区人民的艰苦生活,一方面能够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苏区红色文化的认识,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其二,榜样示范法。人类的很大一分部分行为是受到他人的影响的,通过借鉴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作出某一行为。在中央苏区时期,无数的革命先辈和仁人志士为着心中的信仰而不懈奋斗,高校可以通过他们的先进事迹影响、感召、引导大学生,激励大学生追求上进,树立远大目标并付诸行动。要帮助大学生学习革命历史,认识革命先烈,感悟革命精神,充分发挥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把对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敬畏之情升华为崇高的理想,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其三、协同教育法。将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缺一不可。家庭是大学生的幸福港湾,也是重要的教育阵地,家长在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家长可以学习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并在生活中对孩子加以引导。社会则应该加大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宣传、弘扬力度,营造敬畏、崇尚、学习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以此影响大学生。高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协同教育,能够实现中央苏区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覆盖,有效达到教育目的。

三、推进深度融合

尽管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但现实运用过程中不免遇到一些难题,如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不充足,与人们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等,使得教育效果不易实现。因此,必须推进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与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网络媒体的深度融合。其一,推进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教师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的将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内容加入到课堂教学中,要对中央苏区时期的时代特征、党的政策、红军烈士等加以宣传讲解,并分析中央苏区时期与现当代的关系,阐述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关联。其二,推进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重要作用,通过找到红色文化与校园文体活动的有效结合点,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红色”元素,为高校理想信念的教育营造良好氛围。[3]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园刊物上大力宣传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二是举办革命故事演讲会、诗歌朗诵比赛、红色经典影视展播等活动,让大学生接触并感悟红色文化。另外,利用建党周年、建军周年和长征胜利周年等重要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其三,推进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与网络媒介的深度融合。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应以校园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网络的强大功能和力量引导大学生学习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要花大力气加强校园红色网站的建设,打造集思想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上理想信念教育阵地,把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与当下时政热点、大学生现实问题相结合,增强红色网站的吸引力。同时,组织开展网上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网上活动,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激发学习热情。

四、完善保障体系

推进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建构并完善资金、法律制度和政策等保障体系。其一,国家应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鼓励广大师生深入苏区参观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组织相关的教育培训,使大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苏区精神的伟大和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坚定自身理想信念,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的远大目标。另外,教师在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起着关键引导作用,所以,在强化教师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改善教育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教育工作者更好教书育人,使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二,为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建设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这要求政府切实贯彻落实振兴苏区计划精神,制定相应的苏区红色文化的保护法令,加强对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对那些破坏红色文化资源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其三,积极制定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政策。要在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进行合理开发,不可因追求经济利益而盲目开发。其次,要依托中央苏区革命遗址着力建设一批革命纪念馆、展览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采取开放式管理,鼓励高校师生参观这些红色文化遗址和教育基地,深入了解中央苏区历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党领导苏区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创造了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它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素材和优质资源。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推进深度融合和完善保障体系以推进原中央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

关键词:中央苏区,红色文化,理想信念,融入,对策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28.

[2]徐园媛,王延伟.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2):106-108.

12.唱响红色心声活动策划书 篇十二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策划书 xxxxxxx团总支 xxxxxxxx团总支外联部

“唱响红色心声”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歌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采用红歌会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来加强红色主题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不仅可以向同学们传播红色精神、营造校园的红色氛围,更能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力。

二、活动目的通过红歌会的举行,促使同学们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有力地推动红色歌曲、红色文化传播的同时,扩大本次“红色记忆”系列活动的影响力。

三、活动对象

团总支所有成员

四、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15日晚

五、活动地点

xxxxxxx

六、活动流程

1、初赛:各部门轮流进行比赛,由副部级干部选出前八名。

2、复赛:选出的前八名再进行复赛选拔,得出前三名。

七、人员安排

主持人:

记分员:

后勤:

八、注意事项

1、维持现场秩序。

2、遵守比赛规则。

九、经费预算

十、活动主办方/承办方

主办:xxxxxx承办:xxxxx

xxxxxx

13.追寻红色记忆团日活动策划书 篇十三

2.活动背景: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贯彻上级团组织关于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主题教育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在服务大局、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10汉语言文学文秘班决定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主题团日活动

3.活动目的:为体现10汉语言文学文秘班同学对党90年发展的深刻认识,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同时体现我班学生朝气蓬勃、满怀激情、奋斗拼搏的精神,10汉语言文学文秘班决定开展一系列以“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党建、团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思想素质修养;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文秘学子为祖国服务的综合技能,最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思想建设,为学生的未来确定正确的目标!

4.活动口号:红色记忆,闪耀神舟

5.活动对象:10文秘全体学生

6.活动具体事项:

⑴活动时间:2011年4月

⑵活动地点:元培203

⑶活动准备

①召开班委会议,讨论活动计划,初步确定活动方案 ②召开班级会议,广泛收集同学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修正完善活动方案

③由宣传委员准备活动前的对外工作和活动中的一切拍摄

④由生活委员负责室内活动的后勤工作

⑤由班长负责前一天申请多媒体教室

⑥由宣传委员负责活动前布置教室

⑷活动流程:

①17:30-18:20

组织各班班干部布置活动会场,做好准备工作 ②18:30-20:30

A. 伴随着红色爱国歌曲,同学们依次签名入场

B. 主持人致开幕词,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C. 红色图片幻灯片欣赏

D. “红色影片,震撼你我”之爱国影片片段鉴赏 E. 红歌唱响红色记忆

F. 爱国爱党诗歌朗诵

G. 爱党爱国小品展演

H. 同学集体大合唱《我们走在大路上》

I. 最后,主持人致闭幕词,宣布活动结束 ⑸活动后期工作

① 活动结束后,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收集好资料,保存

② 由宣传委员整理好照片,做好宣传工作

③ 要求班上同学写好活动感想,加深同学们的活动经历

7.活动预期效果

加深了同学们对党的认识,加强了同学们的爱党爱国热情。

8.活动注意事项

①注意活动期间同学们的安全

②注意活动期间教室的卫生

14.大学生红色文化策划书 篇十四

一、红色影视是主流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红色影视包括红色电影和红色电视,其中,红色电视又包括红色电视剧和电视政论专题片两个类型。仅从电影来看,我国红色电影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以表现人民军队的英勇和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为主,作品讴歌崇高,英雄人物具有模式化特征。例如,建国初期的《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钢》《上甘岭》《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等红色经典,教育了几代人,影片的情节和银幕形象成为人们关于我国革命历史的集体记忆。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 世纪末,以《高山下的花环》为代表的红色作品,其英雄角色逐渐闪现出人性的光辉,故事情节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第三阶段是新世纪以来,红色电影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征,采取多角度红色叙事的创作方法,使作品对80 后、90 后的年轻一代有了更多的吸引力,电影的发行也从逐步试行市场机制到完全进行市场化推广。就红色电视来说,我国是50年代末期开始生产电视机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迟至80 年代中后期才普及电视,红色电视作品的大发展则是从90 年代开始的。由于电视欣赏与电影相比具有廉价化、日常化等特征,使得红色电视的受众群体比电影更加广泛。综上,红色影视的范畴,包括建国以来的红色电影和90 年代以来的红色电视。

新世纪以来的红色影视,特别注重挖掘、还原和建构英雄的多向度个性特征。例如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潜伏》中的余则成等,作品对革命英雄进行生活化叙事,把他们塑造成有常人情感的“人”而不是“神”,更加符合当下的审美期待和道德憧憬,从而使英雄的故事和英雄的价值观在各个年龄人群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电影《建国大业》则汇聚了内地、香港及台湾的众多明星,大量明星提高了影片在观众心目中的亲和力,使其政治教育功能、文化审美功能得以更好地发挥,另外,影片将商业元素与红色文化完美结合,在2009 年上映年即取得了4.2 亿票房收入,刷新了红色电影的市场记录。一批作品如 《铁人》《南京!南京!》《风声》建党伟业》也弥补了以往电影中对人物角色塑造的不足,并通过整合营销,极大地提升了红色电影在当代青年中的传播。当前,红色影视的新主题是,进一步挖掘和激活沉潜在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信仰、思想、情感和智慧,为当下和未来社会政治与道德的进步,注入刚健有为的力量和激情。就这一目标来看,红色电影和红色电视的发展虽有先后,但二者的传播效果、教育作用可谓旗鼓相当。

红色影视是红色文化的影像表达方式,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将红色影视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国情,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利用红色影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根据题材,红色影视可以细分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教育类别,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育中具有重大的教育、鼓舞、感染、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帮助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历史逻辑

电影《开天辟地》演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以生动传神的银屏语言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逻辑,使观众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接受了政治思想的熏染。《恰同学少年》描写五四运动前夕,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如饥似渴地阅读《共产党宣言》,创办工人夜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展现了毛泽东等一代新青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的过程。《井冈山》艺术地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光辉历程。电视剧《延安颂》则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1935年末到1945年6中共七大召开这段11年的革命历史画卷。在延安,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张,这也是共产党人第一次正式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在延安,共产党人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最终度过了苦难岁月,并使党领导人民走上革命道路的崭新征程。电视剧《亮剑》塑造了勇于斗争、敢于胜利、个性鲜明的军人形象,更营造了“面对强手敢于亮剑”的不屈精神。这些红色影视都具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文化价值观、积极向上等政治教育价值。

(二)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国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受多种价值观以及市场条件下个体逐利动机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于多元化,表现为一些学生信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在学习、交往、择业中,过于关注自我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社会责任感,相当一部分人幻想一朝暴富、行为失范。

2013 年5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大学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缺乏社会历练、存在较多思想困惑的时期,因此,党和国家非常注重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爱国情怀、高尚情操的培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2013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全面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内容、方法、要求。高校要着力培养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心灵,使大学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引领者、推动者。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世界优秀文化,使之整合、转化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红色影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的理想信念,这一理想信念使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每一步成功,也必将为实现“中国梦”集聚政治力量,即走社会主义道路、具备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前瞻性,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应该不仅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还要引领未来社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信念坚定、品德优良、知识与技能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红色影视以其宏大叙事、逼真刻画、震撼视听、华丽明星和强大宣传,使其所阐释的革命思想和文化涵义使大学生受到感染、引起思考,促进大学生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因此,红色影视与其他教育手段相比,更能引起80 后、90 后青年的情感共鸣和政治认同。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是对故土、民族、国家和文化的发自内心的爱,是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当前,一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越来越淡化和模糊,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更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唤起蕴藏在大学生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感。“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代大学生需要对历史和民族有清醒的认识,需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各个时期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例如《林则徐》《甲午风云》《西安事变》等,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宝贵的政治、历史、社会、文化领域的学习资料,观看和交流讨论这些艺术作品,既能强化他们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又能使他们更深刻地领悟爱国主义的情怀。电影《太行山上》再现了壮观战争场面,讴歌了八路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的爱国精神。电影《建党伟业》,通过对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革命历史事件的描绘、缅怀、礼赞,帮助学生认识到共和国的过去和现在发展的历史逻辑。在新世纪,红色影视对英雄内涵进行了重新诠释,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潜伏》《悬崖》《暗算》《恰同学少年》等作品,着力表现和探讨信仰与人生、信仰与个体成长、信仰与中国革命之间的精神联系,在当下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共鸣。

影视资料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观看影视资料可以促使学生反思历史,关照现实,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爱国问题上,做到情感、思想、行动相统一。爱国既是道德素质也是政治素质,这就要求爱国主义教育要将情感培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注意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社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都是有爱国之情的,但是,由于思想单纯、缺乏独立思考,易受错误舆论的误导,在爱国思想上容易出现模糊认识,在行动上出现盲目排外等过激言行。因此,应用红色影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要注意培养大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

三、红色影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价值

影视作品往往通过精彩故事,展示和评价人性善恶、传递生活方式、审美品位等,为人们提供精神养料。我国处在转型期,传统伦理已经失落,新的伦理价值系统尚未建立。从社会精神生活的氛围看,物质生活已经空前丰裕,但欲望常常“水涨船高”地腐蚀人心,“一切向钱看”的低俗成功观泛滥,社会表情常常“满眼焦虑”,消解崇高。受社会影响,大学生难免陷入精神困惑,而红色影视恰恰具有使人崇德向善、滋养精神世界的人文教育效果。红色影视能引起大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在《董存瑞》《钱学森》《袁隆平》《任长霞》《生死牛玉儒》《杨善洲》等一些杰出人物的影片中,诠释坚守与超越,奉献与牺牲,使人情不自禁地被感动,更因感动而心向往之,这种审美价值观的引导,对大学生的精神成长、人格塑造极为重要。

当代大学生是“读图时代”成长的,影视艺术正是一种视觉文化,因此,影视教育是大学生最容易理解,也最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高校要充分挖掘影视教育的审美教育价值,健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审慎思维能力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人。大学阶段正是人生的矛盾与困惑多发时期,恋爱、交友、求职,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常常不期而遇,而大学生缺乏经验,缺乏理智上的清醒认识,急切地要对人生问题探一探究竟。影视是一种人类行为的描绘、诠释、设计的文化,是全方位观察、展示人的有效方式,还是分析社会、解剖社会的工具。大学生在影视欣赏的过程中,深刻思考其主题,并不断地重新发现自己、确认自己。影视欣赏是伴随反思的,反思自我、反思文化,严肃的文化批判与思辨,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和他人、理解历史与现实。

四、利用红色影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途径

大学生受到西方消费文化的熏染,容易被潜藏在商品和时尚中的西方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同化,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校园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引领的关键在于构建载体,红色影视作为精神文化产品,是新时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文化载体。影视艺术的表达方式“逼真”、“直观”,影视作品是大学生感知社会最形象、直接的载体。影视集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绘画等于一身,因其强大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具有多重审美维度。高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红色影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载体,进一步发挥红色影视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引领作用。在操作层面,应该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大学生是有多方面差异的一个极其庞杂的群体,应该了解,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可资借鉴利用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整合各种有利因素,达到润物于无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逐步推进。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相当长时期内是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对于青年学生的相关教育也要长期进行,因此,应用红色影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研究如何让红色影视持续地影响学生,而不是一阵风式地把它当做文化快餐“闪进闪出”。要为校园观影活动建立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把精心组织观看电影,比如将观看影片和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队日和主题班会以及座谈交流、知识竞赛、演讲诵读、诗歌创作等教育活动相衔接,用红色影视的先进故事和先进价值观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校应该从校级党领导到二级院系设立分管负责人,专门组织和管理将红色影视活动与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工作。要设立影视活动进入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渠道的专项资金,建立“红色影视资料库”。

在组织丰富多彩的影视活动的同时,加强对影评活动的引导。比如,应用优秀红色影视进行时政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使学生了解大国崛起道路中的经验和教训,重温各个时期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不懈努力,观看与讨论交流结合,对片中重要内容进行进一步挖掘和深化。当前,大学生通过歌曲、影视作品、商品、洋节等各种载体,非常熟悉西方的商品和文化,也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多种价值观的浸染。因此,一方面,要以红色影视辅助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对现代西方文化产品进行必要关注,研究西方国家在传播和灌输其核心价值方面的有效经验,为我所用。

五、红色影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高校思想政治课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出发的,是教学总体架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推介红色影视教学的目的,是要向今天的年轻一代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一步一步完成中国革命胜利目标的苦难辉煌历程,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红色影视宣传在内容上是高度契合的。

利用教科书进行的意识形态理论灌输是必要的,但是有时候也显得生硬有余,而生动不足。而红色影视恰恰可以发挥其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功效,弥补教科书的短板。剪辑之后的红色影视资料,具有“短小精炼”的特点,短则两三分钟、最长也不过六七分钟,使用起来非常灵活、方便。此种创新教学法的精髓是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构造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修辞与教科书上的理论阐释两者之间的互文性链接。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课程设置主要有四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每一个大学生在学期间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红色影视精彩片段插入政治理论课程,对于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以影塑史,再现、重塑历史。例如,《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狼牙山五壮士》《上甘岭》《血战台儿庄》等,其作为“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视觉图谱,建构一个爱国主义宣传需要的影视与教科书的互文性链接。影视资料将生动、形象、丰富的图、文、声、像展现于学生眼前,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探索学习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以影鉴政。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理论阐释,其叙事资源可以用取材于生活的银幕叙事,从而将政治理念形象化。虽然,影视与教科书构成互文性链接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但是,由于政治理念是抽象的,所以在理念阐述方面,影视与教科书能构成完整的互文性链接。思想政治理论课逻辑结构严密、理论性强,但结论往往因缺少感性材料的支持,教师如果从理论到理论进行空洞说教,就无法产生课堂吸引力,教学效果堪忧。反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贴切选择红色影视精粹片段,仿佛鲜活的事实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避免空洞又有吸引力。因此,借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刚性意识形态与红色影视艺术性阐释的互文性链接,有利于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心理认同。可以预想,以影塑史、以影鉴政的互文性链接,将是网络时代价值观教育的历史走向。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伟大的事业,建设伟大的事业是需要伟大精神的,“中国梦”需要凝聚与激励人民特别是青年的思想、意志和精神。红色影视作为我国先进的文化形态,对于进一步稳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心理与文化氛围,增强人民的爱国情怀与实现“中国梦”的坚强意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当前,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更加有信仰、有担当,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红色影视作为具有艺术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对于培育大学生的政治态度、爱国情怀、高尚情操,具有特殊的政治教育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应用红色影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是:第一,开展红色影视主题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第二,将经过选择的红色影视精粹片段插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关键词:红色影视,大学生,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郝磊.电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电影评介,2006(15)

[2]王青.主流电影: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3]赵庆红.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中的红色影视与经典影视[J].电影评介,2013(10)

[4]袁智忠.影视传播中负面因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

[5]刘可文.影视艺术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6]叶山岭,陆花.把影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落到实处的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3(5)

[7]郭小路.红色影视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7)

[8]张润枝,陈艳飞.论文本转换与当代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提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5)

上一篇:体育第二课堂活动计划下一篇:携手共创文明南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