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数学日记

2024-09-13

有趣的数学日记(共15篇)(共15篇)

1.有趣的数学日记 篇一

今天上午的数学课上,高老师给我们全班同学出了一道思考题,题目是这样的:某场足球赛售出40元、60元、80元的三种门票共500张,收入29500元,其中40元和60元这两种门票的张数相等。请你求出这三种门票各售出多少张?

出完题后,高老师平静地说:“同学们请大家好好思考一下,昨天我们用假设法解决过‘鸡兔同笼’的问题。现在请大家认真仔细的分析这道题,看能不能再用假设法找到解决这道题的最佳方法。”

高老师话刚讲完,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思考着,我一边读题,一边分析……有了题目中给出“40元、60元门票的张数相等,”所以可以把40元和60元的门票都看作(40+60)÷2=50(元)的门票,那么假设这500张门票都是50元的门票,应收入50×500=25000(元),比实际少收入29500-2500=4500(元),这是因为每把一张80元的门票当作50元,就少了80-50=30(元),所以80元的门票有4500÷30=150(张),由此可以求出40元和60元的门票数是(500-150)÷2=175(张)。

我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讲给了高老师听后,高老师满意地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这道题周兢在关键条件中找准了突破口,用合理的假设法准确的找到了解决这道题的方法来,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其实用假设法解题就是将题目不同的条件,假设成相同的条件,并由这种假设推导出某种结果,然后再与题目进行比较,找出差别,这种差别正是由于假设引起的,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2.有趣的数学日记 篇二

关键词:离散数学,兴趣,课堂教学

离散数学课程与传统的大学数学课程 (如高等数学) 有很大的区别, 高等数学研究的一般是自变量在区间上连续变化的函数, 而离散数学是研究离散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如自然数、真假值等等。这门课程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产生的 (机器语言只有0、1两个离散值) , 因此开设这门课程的专业都是与计算机关系密切的专业, 如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等。

众所周知, 高等数学有大家公认的经典和传统的教材, 即使版本不同, 内容也大同小异, 而离散数学一般是学校根据自己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自行定制教材, 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但无论哪一种教材, 都会包括四部分内容: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和图论, 这其实是数学专业需要分开学习的四门课程, 相对比较枯燥, 离散数学教材将这些放在一起, 每一部分都介绍了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内容, 不像数学专业学的深入, 但涉及的面很广, 对学生而言非常困难。和高等数学比较, 由于学生从中学开始就接触函数, 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入门相对容易, 课程前后的内容联系紧密, 开始学习时学生感觉不会太困难。但离散数学不同, 学生以前基本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 并且内容前后之间又没有必然的联系 (充分体现了离散性) , 学习后面的经常忘记前面的, 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制造了很多的麻烦, 他们普遍认为离散数学不好学, 甚至有个别学生最后只能放弃。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 本文根据这四部分内容, 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数理逻辑之趣

逻辑学简单地讲, 就是研究推理的学科, 数理逻辑也不例外, 它是运用一套符号体系加上一些规则, 研究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与推理有关的问题, 这不就让课堂生动起来了吗?比如生活中有这样的叙述:“情况并非如此, 如果他不来, 那么我也不去。”这句话如果说给外国人听, 他们一定会觉得云山雾罩的, 即便是中国人自己, 能够理解清楚也不是很容易吧, 到底是他来或不来, 我去还是不去呢?现在我们用数理逻辑的理论去研究, 看看到底说的什么意思?设P表示“他来”, Q表示“我去”, 这句话翻译成逻辑语言是:┐ (┐P→┐Q) , 利用推理规则得到与之等价的命题┐P∧Q, 再将其还原回生活语言就是“他没来, 但我去了”, 如此之简单, 学生恍然大悟, 马上会兴趣倍增的。再有, 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分析下面这段程序, 结果会怎样呢?“If A then if B then X else Y else if B then X else Y”, 就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 理解程序的条件和结论也不容易吧, 但程序肯定是正确的, 计算机也是可以执行的, 现在让我们用数理逻辑理论化简一下吧。执行X的条件: (A∧B) ∨ (┐A∧B) , 化简后等价于B;执行Y的条件: (A∧┐B) ∨ (┐A∧┐B) , 化简后等价于┐B, 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 A在程序中根本没起作用, 纯属捣乱而已, 此程序实际可以简化为:“If B then X else Y”。如此好玩的问题, 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专业又有密切的联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学生学习起来会多么高兴, 又怎么会在课堂上睡觉呢?

2 集合关系之趣

在生活中, 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关系, 如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 这些关系看起来各不相同, 但很多关系却可以用数学思想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性质。离散数学集合论部分涉及到的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关系, 如等价关系、序关系等等, 研究这些关系, 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比如利用“同姓”关系, 可以将人群分类:{张}、{王}、{李}、{欧阳}、{诸葛}……等等, 如果要研究同一姓氏的人有什么共同特征时, 可以分别从不同的姓氏集合中, 任取一个人进行研究, 这个人可以作为每一类姓氏人群的代表, 他有的特征和他同类的人都有;再比如平常说的“家族”关系, 可以理解为集合中的复合关系, 如果R是“父子”关系, S是“兄弟”关系, 那么R○R表示“祖孙”关系、S○R表示“伯侄”关系等等, 只要将条件设计好,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王熙凤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事实上, 生活中的所有关系都是可以用数学符号描绘出来的, 这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 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代数系统之趣

代数系统是离散数学中最抽象的一部分, 它在数学学科中属于抽象代数的内容, 怎样用生活中有趣的例子解释、描述抽象的概念, 是课堂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事实上, 在集合中定义运算, 是构成代数系统的关键, 而运算就是函数, 比如一台自动售货机, 它接受人民币, 吐出各种商品, “两个一元对应一瓶橙汁, 一个一元和一个二元对应一瓶可乐, 两个二元对应一个冰淇淋”等等, 这就是运算, 如果再对运算要求具有封闭性, 就构成了代数系统。再如定义代数系统的幺元和零元时, 可以用“洗衣”的例子说明, 用洗衣机洗衣服时, 浅色和浅色混洗后, 衣服还是浅色;浅色和深色混洗后, 衣服变成了深色;深色和深色混洗后, 衣服还是深色, 可以令S={浅色, 深色}, “*”代表“洗衣”这种运算, 那么对于代数系统<S, *>而言, “浅色”是系统的幺元;、“深色”是系统的零元, 让学生想象浅色和深色的特征, 就可以充分理解幺元和零元的概念了。还有, 群的概念在代数系统中非常典型和重要, 不了解群就等于没有学过代数系统, 那么群到底有什么, 换句话说, 我们熟悉的什么样的事物可以是群呢?从群的概念考虑, 群中对所定义的运算要有幺元, 每一个元素还要有逆元, 假设定义的运算是“加法”, 幺元一定是0, 那么每个元素的逆元应该是其相反数, 也就是说, 它的相反数也必须是集合中的元素, 故集合必须是关于0对称的 (对加法运算) , 由此得到, 整数集合上定义加法运算构成群;实数集合上定义加法运算也构成群;但非负有理数上定义加法运算就不会构成群了, 一句话, 构成群的集合一定是对称的 (关于运算) , 这时可以提问:如果换成乘法运算, 什么样的集合对乘法运算构成群呢?这样的分析一环扣一环,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 既有趣又有成就感, 而且又将概念讲解的非常到位, 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

4 图论之趣

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的美丽小城———格尼斯堡, 在图论的起源和发展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由著名的“格尼斯堡七桥”问题, 数学家欧拉创立了一个重要的数学分支———图论。“格尼斯堡七桥”问题实际是一个“一笔画”问题, 应用欧拉的理论, 对任何一个图形, 都可以很快知道它是否可以一笔画出, 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工作啊!图论帮我们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 如环游世界问题、匹配问题、最优化问题等等, 尤其是“树”的概念的引进, 在日常生活和计算机理论中, 应用相当的广泛。比如百姓的“家谱”就是一棵“根树”, 树根是“祖宗”, 平行边是“兄弟”, 上下相邻的两个顶点分别表示“父亲”和“儿子”, 看到一颗“家谱树”, 马上就清楚了谁是谁的“祖先”, 谁又是谁的“后裔”, 一目了然。再如“购买接线板的问题”, 寝室有28盏电灯, 要共用一个电源插座, 需要购买多少个具有四孔的接线板?这是图论中“完全四叉树求分支点”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自己解决, 既生动又实用, 何乐而不为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论一门课程多么抽象、复杂, 首先要求教师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 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给学生, 同时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有“我要学”的冲动, 那么这门课就一定可以学好。S

参考文献

[1]左孝凌, 等.离散数学[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82.

3.有趣的数学课日记 篇三

今天郭老师带我们玩了搭积木的游戏。我和六位同学一起用自己带的正方体、圆柱、长方体、和球(我带的是乒乓球),打了一座超级高的大楼。我们用长方体搭了大楼的底座、用圆柱和正方体搭了大楼的身体、用三角形搭了大楼的屋顶。

我们搭的高楼,总是不听话,东掉一个,西掉一个,在我们六个人的努力下终于将高楼搭好了。看着搭好的高楼,都特别有成就感。下课了我们都舍不得把它推到。今天的数学课真有趣,而且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真不想下课呀!

4.有趣的圆周率(数学日记) 篇四

我今天的数学课上,老师提起了圆周率,大家都被这个家伙给难住了,而老师却十分熟练地背出圆周率前30位:"3.14******79"大家发出了惊叹的声音。

回到家中,我还清晰地记得老师当时背诵的场景,我就上百度查了査: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 x = 0的最小正实数x。

圆周率用字母(读作pài)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原来这个圆周率不简单啊!我又计算出前30位,背了下来⋯⋯

第二天,我来到学校里,急忙跑到了老师办公室,想和陈老师一决高下,我背出了前30位,老师却比昨天进步了,背出了前40位!他直是高人中的高人啊!

5.有趣的数学日记 篇五

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日记最新《有趣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练习。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

故事里说:有一个猪妈妈带着三个猪宝宝去买花。一枝花20元,猪妈妈要买60支花。于是,猪妈妈问三个猪宝宝:我们要买60支花,20元一支,那一共要多少元?最大的猪宝宝说:20乘60等于1200元,所以要花1200元!第二个猪宝宝说:不对!不对!是二个十乘六个十等于十二个十,就是1200元!最小的猪宝宝接着说:我想,你们两个都是对的,只是说法不同,其实都一样。没错!猪妈妈赞扬道。

到了绑花时间了,最小的猪宝宝抢先问:现在要帮花了,12支花绑在一起,可以绑多少束?猪妈妈没出声,大家只能摇头说不会了。过了一会,最大的猪宝宝叫道:1200除以12等于100,所以可以绑100束花。

虽然我们绑完了,可是我们还要送花给20个老爷爷,每个老爷爷分几束呢?猪宝宝们说。过了30分钟,猪宝宝们才说:哦!我们知道了,10020=5,所以每个老爷爷分5束!猪宝宝们把花给了老爷爷,老爷爷连忙说谢谢,猪宝宝们和猪妈妈都很高兴。

听完这个数学故事,我就更喜欢数学了,也加强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 1 页

6.如何创设生动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 篇六

一、设计有趣的开场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应高度重视开场白这一环节,并进行精心巧妙、生动有趣的设计,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圆》这部分知识时,我是这样设计开场白的:上课开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圆形的物体,如篮球、乒乓球、硬币、自行车车轮等,以自行车的车轮为例,为什么车轮一定要设计成圆形的呢?设计成长方形或者是椭圆不行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学完之后,你就能告诉老师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我通过在开场白环节向学生提出与日常生活贴近但学生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可见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已成为新课改对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创设生动有趣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中《百分数》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一些数:在本次的期末考试中,获得优秀成绩的人占班级总人数的85%,成绩达标的人占班级总人数的15%;在奥运会中,各国的金牌情况如下:中国占40.7%,韩国占23.4%,美国占17.8%,其他国家占18.1%。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吗?”“百分数!”学生声音响亮地回答道:“是的,叫百分数。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学习百分数,学完之后,你们会对百分数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我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知道了百分数在现实中的应用,进而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7.日记:有趣的日记400字 篇七

我本来想刻一棵大树,但是我生怕刻不好就换成了刻一个长方形。首先,我把一些要凹凸起来的地方用工具标一下。再用工具把凹下去的地方给弄出来。然后,把凸起来的长方形用手抹平。最后,用工具把雕刻好的陶泥修一修,就完成了。我真是太高兴了!就转过身来瞧一瞧别人做得怎么样,看着看着,我突然看见了一个朱朱比所有刻得漂亮,于是,我便拿起我雕刻的长方形修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下课了才放下陶泥准备吃饭。

这次美术课的雕刻可真让我难忘啊!期待下一次的美术课。

8.有趣的日记 篇八

爸爸来到书房门口看见儿子正在读一本书,爸爸喊:“儿子,儿子,妈叫你来吃饭,今天的饭可好吃了。”叫了好几声,儿子才反应过来,儿子说:“我刚看得入迷,你就来叫我吃饭了,真讨厌。”爸爸说:“不是我讨厌,是吃饭时间到了。”儿子很不情愿地放下书本,接着起身走向餐桌。爸爸想:“我要看看,儿子看什么书看地这么起劲,连吃饭都忘了。我就看一眼孩子应该不会说我的。”这一看不要紧,关键是这本书太有趣了,爸爸一看,爸爸的眼睛就不想离开书了。

儿子来到餐桌边,刚想狼吞虎咽地吃一顿,妈妈发现爸爸又不见了,他对儿子说:“儿子,儿子,怎么你回来了,你爸又不见了,快去叫你爸爸。”

9.让数学课堂有趣起来 篇九

一、让教学内容变得有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对教材进行优化和组合。特别是在小学学习的阶段,学生需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体验、去经历来获得对数学的直接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找到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素材来“找”有趣的数学,“想”有用的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折扣”的问题时,这堂课在学生进行商场调查,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最简单的问题着手,让学生理解打折销售中常见的名称及相互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适当改变实际背景让学生从多方面体会打折销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逐步领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教学效果较好。在打折销售问题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些名称,如:折扣、标价、售价、买几送几、买几减几等。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让教学过程变得有趣

1. 设计吸引人的课堂导入

第一感觉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好的课堂导入就如同演员的第一次“亮相”,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的学习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能营造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为整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众数的认识”时,以迎奥运为主题,引出挑选学生的问题,从而引入整节课的学习。又如:教学“找规律”时,可以通过有节奏的拍手游戏来导入学习。有趣的数学课堂就要从吸引学生的课堂导入开始。

2.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由于教材中的情境一般以简单的主题图的形式来展示,情境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宽泛,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不是很紧密。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适当地进行整合、修改,多问问学生喜欢什么?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用小故事、小游戏、小谜语、动画短片等学生喜欢或者感兴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唤醒学生内心对学习的喜爱。

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的老和尚正在讲故事……”这样有趣、熟悉的故事开头,学生自然就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了解了知识,掌握了本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3. 运用幽默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运用幽默的教学手段,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爱上数学。幽默的教学手段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比如,说个小小的幽默故事,讲个小笑话来提升课堂的氛围,经常恰如其分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幽默这个教学手段,必将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必将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必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趣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幽默!

4. 编制好玩的数学练习

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教学是最枯燥最索然无味的,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喜欢单纯的计算课。假如在练习的设计中把这些单调、枯燥的计算练习改编成不同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开开心心玩游戏的过程中把练习完成,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低年级的计算练习,可以设计“摘下小星星”“抢摘小苹果”“开火车”等游戏,中高年级的计算练习,可以设计成“抢答比赛”“智力大闯关”“海盗宝箱”等这样的游戏活动并且辅助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玩又有趣的活动中做练习,让学生不觉得计算练习的枯燥乏味,也能在练习中巩固自己的计算技能。

三、让数学作业变得有趣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自我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综合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寻找或编写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题目,引导学生用自己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让数学作业也能变得有趣。

如教学“折扣”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商场和店铺当中寻找打折销售的信息,并进行计算和比较。这样既能在学习之后加强对“折扣”这一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能够获得快乐。又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后,让学生收集了解自己家中收入与支出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家庭的人数、收入的组成、支出的百分比情况并自学恩格尔系数)的过程,通过计算百分数来判断家庭的收入支出的比例是否合理,对今后的家庭支出做出合理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综合了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更能把学习数学的快乐与家人分享。

四、让评价变得有趣

我们一般在学生完成回答后会进行口头的评价或在练习之后进行书面的评价,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显得乏味,数学学习中本身对情感的需求比较少,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我们在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或者书面评价的语言使用、语气语调等方面添加一些幽默的元素,让评价也能风趣起来,给孩子们的评价带上一点人情味、幽默感,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有趣,乐于来学习。

比如,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新的发现时,我可以马上评价:“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在学生解题终于成功时,我又说:“祝贺你,成功了!”等,用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如果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之后,我可以这样评价:“再好好想一想,相信你一定行!”“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请你再想一想(再说一遍),好吗?”……这些尊重、期盼、惋惜评价的话语对遇到了困难和挫折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从内心变得放松,不以自己的失败而懊悔,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索然无味变得兴致盎然。

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总之,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让数学课堂变得趣味盎然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能自觉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愉悦的氛围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摘要:数学一向给人的感觉是枯燥的、乏味的,面对冰冷的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显然是不喜欢的。因此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必须把枯燥的内容变得新鲜,把冰冷的内容变得有趣,化平淡为精彩,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作业、评价四个方向来分别阐述如何让数学课堂有趣起来,以供探讨。

10.有趣的奥数日记 篇十

我课程超市报的是奥数课,同我一起上课的还有同班同学――高大强壮的逸蕾,知识丰富的`圣昌,瘦弱的D涛,还有庆,以及五名其他班的同学。

“叮铃铃”美妙动听的葫芦丝声响起,上课了,我安静的坐在座上,等待老师的到来。金老师来了,他首先出了一些学过的知识,我们很快就应付了。可是,最后一题老师出了一道字母题,我想了一会儿,想出了答案,可老师说:“已经接近正确答案了。”我想了又想,想不出从哪改。这时,一个同学在我原先的答案上加了一个括号,正确了,我想:奥数虽然难,但答案很有趣。之后,我又答对了两道大题,而且题题都是我答出来的,我高兴极了!

在第一节课下课前,金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而且对我们说:“如果没做完,下节课不能主其他作业!我们一听,立刻开始钻研这道难题。

第二节课上课了,我绞尽了脑汁,还是想不出答案,这时,逸蕾转过身来,告诉我她发现的一个规簦我写上了一个答案,答案是二十四分七,可老师对我说:“接近了。”之后,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个提示。我看到了提示,把刚才的思路擦啦,可我完全找不到方向了。后来,两位同学做出了,我很是着急。终于,下课了,金老师讲了解题思路以及答案,太有趣了!原来把分数拆开再分配就可以了,我真笨,我心里暗暗自责。

11.有趣的游戏日记 篇十一

瞧,老师又提着大嗓门和我们说话了:“哈哈,我们今天来玩个智力游戏――猜字谜。”我眼睛一亮:“猜字谜有什么难的,我一猜就猜出来了,小菜一碟。”“一字十八口。”“什么?这么难!”我眼睛瞪得大大的,赶快拿了一枝笔在手上比划着,心想:一字十八口,嗯,我最多看过六个口的晶字呀!“器”字,“品”字都没有十八口,哎呀,什么字谜嘛,太难了!这时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着急。忽然,宋翔举起了手,他说:“我知道,是杏字!你们看,杏字上面的木就是十八下面一个口,不就是十八口吗?”老师和同学们都向他鼓起了掌,我也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可是,有一个人却没有鼓掌,他是赵侯亮,他认为还有一种答案:“一字十八口,也可以是呆字呀,把杏倒过来还不是一样嘛!”

王佩玉也想给同学们猜个字谜――“九十九!”哈哈,这简单,九十九横过来写不就是九十九了吗?哎,不对,这不是字呀!“笨蛋,把它竖过来不就得啦!”我的同学向我嚷道。“咦,怎么还是不对呀,横过来不行,竖过来也不行,哎,王佩玉,你还是公布答案吧,我快等不及了!”“白!“啥白也算是九十九?”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佩玉对我笑了笑,老师胸有成竹地对我们说:“知道了答案可不行,你们知道原因吗?”“好烦哪,知道答案就行了,干啥还要问为什么?”我两手托着下巴,眉头往上一皱,眼睛看着天花板,嘟着嘴想着,“哈,有了!”我一拍脑袋说。“老师,我知道!”赵侯亮抢答了!他说:“一百的百上面有一横,一百减一等于九十九,把百上面一横去掉就是白字!”他自豪地说。

今天的猜字谜真是太有趣了!不仅乐趣无穷,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12.有趣的数学日记 篇十二

一、钻研教材———挖掘教材

新课程倡导新的课程观, 认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不要局限于如何去钻研、理解教材, 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重点应放在如何改编教材, 创设情境.教师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之后, 对教材作适当的改编更有利于教学设计.

案例1一年级下册的实践活动“摆一摆, 想一想”, 教材呈现的问题分别是:

你们能用2个珠子表示不同的数吗?

你们能用3个珠子表示不同的数吗?

用4个珠子、5个珠子……分别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数?

不用摆, 你能说出用9个珠子能表示哪些数?

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 试想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 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于是教师在设计的时候, 就应考虑到学生要经历一个从动手操作到发现规律的过程, 即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思考新教材改编中, 特别是在低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是以图为主, 教学的目标完全要从图中得知, 而且新教材还在不断的改进中, 教师理解得不一样就会造成教学目标的不一样.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挖掘教材.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能依据课标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科学地调整教学进度, 恰到好处地调整教学难度.

二、错误资源———智慧课堂

在课堂上, 学生或是老师会出现种种错误, 有的老师采取马上制止的态度, 一语搪塞, 而有的老师抓住这个教育的契机, 将错误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再次思考, 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达到教学目的.

案例2一年级下册中的“比多少”教学片段

教师摘掉一个橘子后, 学生得出多种结论老师抓住这个教育的契机, 将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 达到教学目的.

师:现在呢?橘子比苹果少几个?算式列在1号本上, 开始!

几分钟后, 学生开始反馈

生1:7-6=1.生2:7+6=13.生3:8+5=13.

学生一边汇报, 师一边板书生的回答.

师:那么多的算式, 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请问题来帮忙, 一起把问题读一遍. (师生齐读)

接着, 师开始通过分析算式的意义来选出正确的算式.

教师担心一年级的孩子说不清楚, 更担心自己说不清楚, 于是采取了回避的方式———把错误直接擦掉.显然, 这种方式是不妥的.分析算式里每个数表示什么意义, 对于学生理解算式的含义有很大帮助.学生通过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自然地发现了错误, 逐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逻辑关系.在充分理解算式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结论:比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

思考特级教师华应龙曾提到:孩子的错误唯有通过自我否定来修正才会改得最彻底.因此, 我们有理由相信争辩后得出的正确结论留下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当学生回答错时, 教师要明确给予反馈, 但对错误的回答要有技巧, 特别是当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还不是很精细时, 教师不要马上进行否定, 随意地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是要进行引导, 这有利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使思维得到发展, 从而慢慢喜欢上数学.

三、关注生成———及时追问

叶澜教授说:“理想的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而不是一切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面对课堂生成, 教师该做什么?

案例3一年级下册“认识立体图形”

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 课前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各种形状的物体, 课始就有球形的物体从桌上滚落下来, 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课堂秩序显得混乱.面对这样的状况, 老师敏锐地捕捉到其中隐含着的有利于教学的因素, 果断地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 因势利导地展开学习活动.马上追问学生:它们大多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容易掉到地上?于是学生很快发现容易往下掉的物品的形状大多是球形的, 或者是圆柱体的.然后再追问:为什么掉到地上的物品球形的比圆柱体的多?接着让学生拿起球形的物体和圆柱体的物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 并且相互之间议一议、辩一辩, 最后成功地发现球和圆柱体的区别.

思考“上课并不是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 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 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 而是有血有肉的, 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教师真正抓住了课堂上生成的东西, 并及时追问学生, 相信定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认知由表及里.

四、有效合作———有的放矢

新课标提到: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因此,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有组织、有目的, 在活动前应光明确要求再交流.

案例4“认识周长”教学片段.

教师在揭示了课题后, 进行了如下操作:

1. 出示课件

师:你能描一描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拿出作业纸第1题, 用水彩笔描一描.

反馈:揭示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叫做它的周长.

2.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 算一算.边合作边思考两个问题

(1) 量什么? (2) 怎么算?把你的计算过程在数学本上写一写.

预设:方法一:10+15+10+15=50 (厘米) (不用多讲, 问:可以吗?) 方法二:10×2+15×2=50 (厘米) .

在合作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合作, 会使合作更有目的性, 更有效.

思考合作与交流, 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但是如果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上, 以为课堂热闹了, 学生合作了, 就是体现新理念, 其实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曲解.

13.有趣的日记 篇十三

只见老师拿出两本同样大小的书,然后将两本二百多页的书一页一页的打开叠压。老师先叫了一个女生上讲台来拉这两本书。只见她咬着牙,皱着眉头,可是过了一会儿,那两本书连位置都没有动,更别说拉开了。我心想,一定是女生劲儿小,所以拉不动。

何老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又叫了两个力气很大的男生来试一试,只见他俩咬着牙,相对而站,左脚弓,右脚绷,身子后倾,一起朝着两边拉着书背,三二一,拉!他们使了很大的.劲,书依旧拉不开。

讲台下的同学们纷纷说:“加油,加油呀,使劲!”可拉了半天,书还是没有拉开。

我心想:老师是不是在书里粘了万能胶?于是,我用自己的两个本子试了试,可是也不行,怎么都拉不开。我便去问老师:“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老师告诉大家:两张纸压在一起就有摩擦力,何况二百多张纸呢?摩擦力力会很大。当摩擦力大于人的拉力,书就拉不开了!

14.日记的种类:有趣的日记 篇十四

日记的种类:有趣的日记

文/李中娟

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但是如何写日记并把日记写好,却成为许多同学的烦恼。其实写日记并不难,日记的材料广泛、形式多样,下面为同学们介绍几种有趣的日记形式,希望你们能爱上写日记。

一、图文日记 你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把四季的美景、色彩绚丽的山水、多姿的植物、可爱的.动物,描绘成一幅幅精美的小画。并在每幅画旁配上一篇散文、一段感受或一个小故事。

一、剪贴日记 你也可以学学剪报。看了新闻,读了一篇文章,看了漫画,你大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剪下来,黏贴在日记本上。(日记大全 )你有什么看法想法,你对一些社会现象是赞同还是反对,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自己会如何做,这些都可以写在旁边。

三、活动日记 把智力竞赛,周末的郊游,学校的晚会、运动会等活动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经过、结果等记录下来,就成了一篇日记。

四、想象日记通过想象,你可以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可以是力拔千钧的勇士,也可以是身穿长袍的古代书生……通过想象,小猫可以跳舞,树叶可以打仗,犀牛可以吐火……天空、陆地、海洋,都可以成为你笔下随意摆放的棋子,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问日记能不能这样写?当然可以!日记就是记录下我们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精彩,千万不要太过于拘谨。

15.作业变博文数学更有趣 篇十五

一、博文改变作业方式, 学生成为发现者

数学作业的功能主要是技能训练和巩固基础知识, 内容往往较为枯燥乏味, 形式单调繁冗、机械重复, 学生们没有新鲜感, 兴趣不高, 觉得作业是负担。久而久之, 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做他们喜欢的数学家庭作业。

博客中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直接在电脑上录入, 而很多数学符号难以在电脑上展示, 所以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数学作业的模式, 变“写”为“说”。让学生把当天所学知识内容全部用自己喜欢的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写成博文的数学作业应该写些什么呢?

1.回忆自己所学知识。既然是作业, 肯定是为了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的内容, 因此,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 可以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也可以写下如何对数学知识点的消化整理, 也可以记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课堂实效。

2.记录自己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学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并把它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构建中。建议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点的方法记录下来。

3.写出课外学习心得与体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如果只限于课堂, 就太窄了。教师要让一部分学生用他敏锐的眼光, 从生活中寻找当天所学内容并进行解决, 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由于数学知识的连贯性, 很多学生把数学知识点写成了一篇篇的数学连载作品。比如, 陈星雨同学把数学知识糅合在自己的阅读书目中, 写出了《数学三国》;王殷悦同学不甘示弱, 也把知识点写成了《数学水浒传》连载。《喜羊羊和灰太狼》《猪八戒学数学》等一篇篇包含当天知识点的数学作业博文在学生们眼中妙趣横生。学生们突然发现:原来数学作业还可以这样写。

二、博文评论搭建桥梁, 学生成为研究者

博客的沟通方式比较简单和容易, 并且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和建设性等特点,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很容易喜欢上这样的作业。而利用博客的留言评论功能, 学生可以不必使用真名, 通过书面语言的交流, 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剔除教师根据表情进行判断的主观上的错误。这样, 学生就能通过博客展现所学知识点, 教师就能通过博客看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例如, 学生殷晓鑫在学习圆柱体体积计算后的作业有这样的对话讨论:

“我吃亏?烤肠不就是圆柱体吗, 烤肠多与少, 不就是看圆柱体体积的大小?它们的高一样, 就是大烤肠的底直径正好是小烤肠的底直径的两倍, 所以2根小烤肠正好等于1根大烤肠呀?”石磊被说愣了。

“你看, 这个烤肠的长是10厘米, 小烤肠的底的直径是4厘米, 大烤肠的底的直径就是8厘米。

小烤肠的体积:π× (4÷2) 2×10=40π立方厘米

大烤肠的体积:π× (8÷2) 2×10=160π立方厘米

很明显, 一个大烤肠的体积应该是一根小烤肠的4倍哦。店老板给你3根, 你还真以为赚到便宜呀!”金鑫将计算的结果分析给石磊听, “圆柱高不变时, 圆柱体积与圆面积有关, 不是与圆直径有关哦。”

在博文的后面很快就有学生评论:好!精彩!能从圆柱体联系到生活中的火腿肠。体积知识掌握得不错!

创作博文的学生看到其他网友对自己的评论, 心中倍感自豪。这样的博文作业不仅提高学生生活中敏锐的数学眼光, 还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 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这不正是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吗?反过来, 这样的优秀作业又可以促进后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

又如学生在“圆”单元复习时的作业:

羊大爷家只有12.56米长的篱笆, 正好聪明猴过来帮忙了。聪明猴仔细思考了一下, 靠墙围成了半圆形, 正好用完篱笆, 大声地对羊大爷说:“我正好用完所有的篱笆, 经过我的精密计算, 我还帮你弄成面积最大的图形——半圆形”。

“那你帮我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呢?”羊大爷问道。

“我来帮你算一算。”聪明猴在地上用树枝开始写道, “半圆的周长是12.56米, 那么整圆的周长是25.12米, 所以圆半径是25.12÷3.14÷2=4 (米) , 圆面积是3.14×4×4=50.24 (平方米) 。我帮你圈的面积是50.24平方米。

在博文的评论中就有学生评论:错了吧!求半圆面积!不是求整圆面积!写博文的学生立马回复:不好意思, 我看错了, 只注意到扩大成整圆方便计算了, 没注意问题。谢谢。

通过学生在博文下面的评论, 可以看出这样是学生真实反馈的信息, 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作业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 学生是抄袭不来的。这样真实地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博客展示出来, 还能看到其他学生对于问题的评价, 学生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 比教师单纯去讲解训练效果要好。

三、博文发表激发兴趣, 学生成为成功者

一般来说, 普通学生想发表一篇文章是很困难的, 他们强烈的表现欲不易得到释放。一旦学生的想法得到别人的认同, 学生所迸发出来的学习激情是无法想象的。而博客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发表”平台。

在网络化社会中, 学生发在博客上的文章很容易被其他同学和教师关注, 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受到鼓舞的学生才会投入更多的精力, 投入到这样的课外数学作业中来。

特别优秀的学生作品有时还会被报刊录用, 学生作品被发表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奖励了。比如, 学生耿晓宇的博文作业《三个和尚挑水喝的由来》就是在博客中被学生杂志《课堂内外》选中并做成了漫画。班级学生的多篇数学作业被发表在《童趣》《教育周报》《学苑新报》《小学生辅导报》和《数学大世界》等报刊上。

在得到教师赞扬的同时, 又得到了报刊编辑的欣赏, 学生自然会激情澎湃, 他们会继续把自己的真知灼见写到数学博文上, 真正体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配电室值班员岗位职责下一篇:社会团体变更登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