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2024-11-13

英语课堂教学改进案例(精选8篇)

1.英语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一

【篇一】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科类专业以及部分工科院校的理科甚至极个别的文科专业。其性质上,既有比较系统且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画法几何、投影法基础、点线面投影、基本体投影、切割体投影、相贯体投影、组合体画法与看法以及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等内容,又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学以致用,将工程实际中那些不便于用语言描述的问题或者思维用制图相关理论表达出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传统的工程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后的绘图大作业和习题小作业为辅,二者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虽然在课程结束的考核过程中,卷面体现学生的绘图能力的确比学习初始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后续的测绘、其他工科类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实习中,普遍发现学生的绘图能力及读图能力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仅不能对机件或者设备进行合理地表达,而且读不懂稍微复杂点或者理解一些常见的工程图样,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有待进一步的熟悉,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

然而,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广泛需求,职业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专业认证等的兴起,以工程实践为基础,做好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工科专业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此形势下如何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体现各专业特色,做好应用型大学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学有作用、学有所成,已经成为《工程制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案例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工程制图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案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供了一种体现专业特色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

本案例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介绍制图在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各种各样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在此基础上,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些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工作并在课下寻找与此类似并与专业相关的自己想做的一些产品。

然后对学生的意向设计产品进行收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设计成一个一个的工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一组相当于一个组织机构,机构内部设置ceo、研发部、销售部、办公室等部分,要求每组的学生根据组内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合理地分工。

接下来,进入产品的测绘阶段。在此阶段,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下开会讨论产品的可行性及技术设计上的关键点、创新点。

讨论的结果可在课堂上让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陈述,其他组的学生可对该陈述提问,对于涉及到的一些难点的问题老师可做指导,学生也可课下继续开会组织组内同学一起解决,在不断地答疑和讨论中,确定产品的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

图样作为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和技术语言,具有语言和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进行设计,必然要进行绘图,而对于这些还未完整系统学习工程制图的学生而言,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只是让学生对于工程以及所学专业与工程图样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如何利用图样进行表达则是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接下来,就从产品引入装配图、零件图和组合体的概念,告诉学生装配体是由各种各样的零件按照一定的装配关系装配起来的,而零件的形状复杂多样,组合体则是其雏形,以此引入组合体的概念并对组合体的分析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和前面提到的这些概念结合起来,讨论自己设计的产品细化为组合体的话都由哪些基本体经过了哪些切割和叠加按照什么样的相对位置关系组合起来的。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组合体中各个基本体的表面组成,并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概念,同时告知学生立体的投影即是组成立体的各个表面的投影集合,然而学生对于平面或者曲面的投影怎么作图并没有什么概念,此时再引导学生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投影法的概念以及国家标准对于制图的基本规定。

通过此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获取对完成自己的任务所有用的知识,学完之后,对于工程制图的知识体系及其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也更透彻,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

【篇二】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科类专业以及部分工科院校的理科甚至极个别的文科专业。其性质上,既有比较系统且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包括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画法几何、投影法基础、点线面投影、基本体投影、切割体投影、相贯体投影、组合体画法与看法以及机件常用表达方法等内容,又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要求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学以致用,将工程实际中那些不便于用语言描述的问题或者思维用制图相关理论表达出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传统的工程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后的绘图大作业和习题小作业为辅,二者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虽然在课程结束的考核过程中,卷面体现学生的绘图能力的确比学习初始时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后续的测绘、其他工科类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实习中,普遍发现学生的绘图能力及读图能力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不仅不能对机件或者设备进行合理地表达,而且读不懂稍微复杂点或者理解一些常见的工程图样,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有待进一步的熟悉,不能将理论和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

然而,近年来,随着各行各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广泛需求,职业教育、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专业认证等的兴起,以工程实践为基础,做好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在工科专业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此形势下如何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体现各专业特色,做好应用型大学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学有作用、学有所成,已经成为《工程制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本案例以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工程制图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案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供了一种体现专业特色以及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改革。

本案例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学生介绍制图在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各种各样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生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在此基础上,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些工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工作并在课下寻找与此类似并与专业相关的自己想做的一些产品。

然后对学生的意向设计产品进行收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设计成一个一个的工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一组相当于一个组织机构,机构内部设置ceo、研发部、销售部、办公室等部分,要求每组的学生根据组内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合理地分工。

接下来,进入产品的测绘阶段。在此阶段,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下开会讨论产品的可行性及技术设计上的关键点、创新点。

讨论的结果可在课堂上让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陈述,其他组的学生可对该陈述提问,对于涉及到的一些难点的问题老师可做指导,学生也可课下继续开会组织组内同学一起解决,在不断地答疑和讨论中,确定产品的初步设计方案和设计步骤。

图样作为工程界的共同语言和技术语言,具有语言和文字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进行设计,必然要进行绘图,而对于这些还未完整系统学习工程制图的学生而言,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只是让学生对于工程以及所学专业与工程图样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如何利用图样进行表达则是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接下来,就从产品引入装配图、零件图和组合体的概念,告诉学生装配体是由各种各样的零件按照一定的装配关系装配起来的,而零件的形状复杂多样,组合体则是其雏形,以此引入组合体的概念并对组合体的分析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和前面提到的这些概念结合起来,讨论自己设计的产品细化为组合体的话都由哪些基本体经过了哪些切割和叠加按照什么样的相对位置关系组合起来的。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组合体中各个基本体的表面组成,并由此引导学生理解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概念,同时告知学生立体的投影即是组成立体的各个表面的投影集合,然而学生对于平面或者曲面的投影怎么作图并没有什么概念,此时再引导学生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投影法的概念以及国家标准对于制图的基本规定。

通过此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获取对完成自己的任务所有用的知识,学完之后,对于工程制图的知识体系及其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也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也更透彻,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

【篇三】

一、教改提出背景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实践应用性很强。长期以来,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等方面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理论教学内容枯燥,实验教学项目简单,考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通常不高。

**省是我国食品工业大省,**是**食品工业强市,**科技学院食品各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在与地方食品行业、企业接触中了解到,对《食品工艺学》课程,企业不仅希望学生熟悉各类原辅料要求、生产加工工艺,还希望学生会操作常见食品机械,熟悉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及生产作业标准,会进行配方、工艺设计,能对生产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科学预防。甚至希望学生具备把“专业知识大众化”的高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要求均高于传统教学能够提供的“输出”。

因次,无论是站在学生需求角度,还是站在食品行业、企业需求角度,《食品工艺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改基本思路

obe(outcomebasededucation)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按“需求”来进行人才培养,是近些年国际公认的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主方向。本课程改革以obe理念为核心,以食品行业对研发及技术人员的岗位需求为导向,采用反向设计来组织教学内容、授课形式以及考核。

(一)基于地方龙头食品产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食品工艺学》在整合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内容时,应基于地方龙头食品产业特点,以产品类别划分教学模块。对每个模块内容的整合,除了要体现知识的准确性和广博性,技术的前沿性和应用性,更要注重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

(二)实施“混合式”教学方法

1.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为主导

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以任务驱动式为主导,要求主讲教师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设置总任务和“子任务”,让学生们在接受、认知和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从被动变为主动,体验通过主动行动获取知识,通过亲身参与提升能力,通过团队协作克服困难,通过积极进取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判断、识别、心智活动等的良性循环。

2.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作辅助

受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基础、课程学时、教学环境等条件限制,在教学中全程采用美国、德国等典型obe教学模式还不易实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把多种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法有机结合,并根据课程内容所需教学情境,把多媒体教学、生产现场教学等手段合理运用,实施“混合式”教学。

3.探索“双元式”教学模式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需要探索一条课上采用“混合式”教学,课下通过“开放式课堂”实现补充和提高的“双元式”教学模式。“开放式课堂”形式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推行形成性考核方式

成果导向教育以“需求”来选定教学内容,而行业、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是无法在一次考试中体现的,要变“一卷定终身”的终结性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多元化评定学生成绩,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获取。

三、教改设计与实施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基于obe思想,对**级和**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课程进行了综合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1.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整合

**市优势食品产业为速冻米面制品、谷物方便食品、乳制品、饮料等。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食品龙头产业,《食品工艺学》教学内容经整合,把原粮原油工艺单元删去,调整至《食品原料学》课程中,把肉制品工艺学、豆制品工艺学删去,改为选修课。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按谷物方便食品、烘焙食品、饮料、乳制品四大模块设置,分两学期开设,总学时128个,其中实验学时44个,占总学时的34.3%,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学时25个,占实验学时的56.8%。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见下表1。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设计与实施

以**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学生总任务设置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食品工艺学Ⅰ》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创新性方便食品或快餐食品,《食品工艺学Ⅱ》要求设计并制作一款创新性风味复合饮料或乳制品。除总任务外,还设置了多项子任务供学生选择,见表2。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各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特点,积极把传统讲授法、pbl(问题式学习)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融入到了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例如子任务“主题论坛”是pbl教学法的典型应用;

“玩转课堂”则是角色扮演法的典型体现。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教学团队采用了自主开发并不断完善升级的高质量《食品工艺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还把教学现场直接搬到了**花花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基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双元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教学团队目前已建成质量较高的《食品工艺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借助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课堂优质资源,《食品工艺学》教学团队引导学习小组把任务完成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专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与科技创新协会、烘焙俱乐部、食品科普协会等学生社团合作,学生们成功组织、参加了创意烘焙、创意冷饮、美食文化节、**省大学生传统美食创意大赛等多项专业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4.考试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以**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工艺学Ⅱ》为例,学生成绩由四部分组成:期末试卷成绩(50%)、理论课综合表现(20%)、实验课考试成绩(20%)、实验课综合表现(10%)。其中:理论课综合表现由学习任务完成情况(70%)、出勤与课堂表现(20%)、作业(10%)三项构成;

实验课考试成绩由实验准备(5%)、现场操作(20%)、完成时间(10%)、设计与要求符合性(**%)、成品综合评价五项构成(50%);

实验课综合表现由预习情况(10%)、现场操作(50%)、实验报告(40%)三项构成。

2.英语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二

途中跑技术是快速跑的重要组成环节,在稳定步频的条件下提高步幅是提高快速跑成绩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教学中,多利用后蹬跑、下坡跑等方法解决步长问题,由于后蹬跑自身就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以及坡道条件、授课时间的限制等原因,改进步长的效果一直不好。

笔者认为:以充分的蹬地取得向前的动力,配合有力、有节奏的摆臂以及积极的送髋、顶膝动作做出有效的途中跑动作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流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课设计了以“海绵格”为教具,以“海绵格”、不同间距等条件限制的“限制性教学法”为主要策略,实施了本课的教学。

教学路径:专项练习提高送髋、摆臂动作的质量;在不同间距的“海绵格”跑道上练习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动作,提高动作规格;在反复练习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与特点选择适宜间距的“海绵格”作为自己匹配的“步长”,最后通过没有“海绵格”的跑道比赛检验学习效果。

如同钱文忠教授所云:学习不是快乐的。训练也从来与枯燥相伴,与挑战同行,因此在本课,教师选用的心理调节主线是:好奇—尝试——挑战—克服—超越—延展,以这个脉络推动学生从无目的的好奇、尝试,到积极的挑战自我、体验成功,再到品质提升辐射生活。

二、课堂实录

(一)专项性练习

1.原地摆臂:指导学生两脚前后站立快速摆臂,主要体验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有部分学生摆臂时左右摇晃;弓步摆臂,主要体验大而有力、有一定节奏的摆臂。学生做得较好。2.蹬抬练习:把海绵格放在脚前约1m处,做上一步蹬抬的动作,要求抬起的腿积极送髋,向前上方顶膝,落下时跨过海绵格。学生刚开始蹬地快而有力的动作做不出来,而且支撑腿蹬不直。启发学生其实蹬地以后随着惯性另一条腿自然就会抬起,只要再向前上抬高就行。经过反复练习,有所好转。3.行进间连续蹬抬练习:将前2个练习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向前连贯地做出动作。学生把动作连起来后,发现有点像跑了,找到感觉,再加上积极地蹬抬,效果较好。

通过体验,教师总结动作要领:手臂前后摆动大且有力、后腿充分蹬地、膝盖向前上方高抬。

(二)短距离快速跑(大约20m,分为9组,每组跑4个海绵格,海绵格间隔统一为1.5m,从起点到第一个海绵格的距离约8m)

1.学生尝试练习:学生们看到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海绵格既兴奋,但似乎又有些害怕,三三两两地小声议论着:“这要怎么跑过去啊?”“会不会踩到上面呢?”教师发现大家对跑的方法疑问很多,“大家不要怕,下面我们先尝试一次好吗?”一组尝试完,发现不少学生出现踩到海绵格和跨大步的现象,让学生们分析原因,学生踊跃举手交流改进办法,“前后摆臂要大”,“膝盖要向前上方高抬”,“不能用脚后跟着地”,“大家说得非常好,还记得前面老师带你们做的几个练习吗?其实就是刚才大家讨论的方法,如果只一味地想跨过海绵格把步幅拉大,反而会使动作变形。大家来看老师示范一次。”“哇!老师跑得太漂亮了。”掌声响起……“看到了吧,加强摆臂、充分送髋就能自如地跑出漂亮的动作,想不想再试试?”“想!”……2.学生再次练习:“你们想不想也能跑得像老师这样?”“想!”学生异口同声。找到原因后,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老师要求大家:跑完走回时边走边做摆臂动作,帮助大家巩固动作。”看着学生越来越自如的动作,我开心极了……“老师,这个太简单了,距离再远一点也没问题的。”有些男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别急,想挑战难度?那么老师看一下你们的动作。如果真得很好就给你们尝试再大一点的距离。”“好!”撸起袖子,孩子们情绪高昂地走上起跑线……蹬地充分、送髋明显、步幅增大,学生们的动作越来越好了,尽管还有一部分学生有跨大步、脚跟着地的现象,但比例已经很少了!3.40m快速跑(两组并一组,变为5组,每组8个海绵格,1.6m、1.5m各2组,1.4m1组)已经进行了6组练习,看着学生有点疲态,我一边安排学生抖手抖腿地放松,一边引导学生:“前面的练习都是老师限定的距离,但每个人都会有最合适自己的步长,老师把权利交给你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距离,挑战自我。敢不敢?”学生的练习欲望又强烈起来了,迅速按照要求把海绵格调整合并,并兴奋地议论该如何选择。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6m的间距,个别学生有些犹豫,想选最远的间距,但又有些害怕。教师及时鼓励:“没事的,选错了下一组可以再调整。”通过尝试,有些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步幅确实还达不到1.6m的间距,及时进行了自我调整,也有个别学生比较茫然,教师通过观察帮助调整间距,学生们对自己更加有了自信。

这时大部分学生脸上出现了疲倦感,教师及时鼓励:“在练习的时候同伴和好朋友之间互相加加油,打打气,相信你们一定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在下面的练习中,大家相互鼓励着,呐喊着,“×××,手臂摆大一点,加油!”“××,加油!超过他!”学生们把一时的疲倦抛到了九霄云外。“同学们太棒了,老师为你们这种不怕吃苦、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到骄傲,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学生们得到教师的表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下面老师请几位跑不同间距的学生进行展示,大家看他们通过学习跑得怎样?”学生展示后,全班都情不自禁地为他们鼓掌。“老师,我也想展示一下。”许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别急,后面还有机会,我们先请展示的学生交流一下经验。”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最后总结出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间距,加上动作要领,才能把拉大步幅的动作做得更好。

4.比赛检验学习效果:“老师要检验大家这节课到底学得怎样咯!下面的练习,大家从两条海绵格之间形成的跑道上跑,看看自己是否真正地提高了步长,跑出更快的速度。”话音刚落,第一排的学生就做好了起跑的准备,各小组间不知不觉开始了比赛,各自为自己的好友呐喊着。“同学们的积极性这么高,为了让大家再激烈一些,我们按照刚才的名次重新分组。”学生相互调整后迅速站好,准备比赛。虽然一头的汗水,一脸的疲惫,但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自信的幸福。

三、分析与反思

(一)限制性教学法

限制性教学法是指利用条件作为限制,引导教学直接走向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动作的规格、标准、要领等以条件的方式设置,引导学习直奔主题,避免了许多错误动作的产生,是较为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本课是利用不同间距的“海绵格”对学生在快速跑中的步幅进行相应的限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有节奏的摆臂、有力的后蹬、积极的送髋,达到提高步幅的目的。而事先通过测量学生的原有步幅,笔者设计的学生基本练习步幅为1.5m和1.6m;为了能依次跨越8个海绵格,大多数学生都能加大蹬地的力量。而每道8个海绵格,保证了学生单次练习的数量。起点到第一个海绵格的距离约为8m,确保学生能加速到最高速度。从本课的实际效果看所有学生的步长均有明显提高,只有部分学生由于速度耐力不足或未达到高速,在连续跑过海绵格时出现跨大步现象,而通过减少海绵格数量,该情况明显改善。

(二)从有限制到自调整再到无限制的推进设计

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的练习按照教师设定的间距进行,促使学生有意识地通过合理动作提高步长,当动作掌握进入分化阶段后,教师适时提示、引导,允许学生按照自身情况选择或设定适合自己的步长距离进行练习,巩固与学生适配的步长动作,再去掉限制条件,让学生在常态下提高动作。这一设计既吻合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也保证了学生能掌握适合自身条件的科学合理的动作。

(三)自制器材

“海绵格”由废旧的海绵裁划而成,柔软,伸缩性强,即使被学生踩踏也不会造成伤害,提高了教学安全性,海绵格的尺寸为70×10×10c m,相比在地面划的线段,它的目标更明显,能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抬高膝盖,加大送髋动作。

(四)心理调节轨迹的预设

动作练习的量变积累过程,一定是枯燥的,在实际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预设心理负荷调节步骤,并与动作练习的预期负荷匹配能有效融合和调剂身心两个负荷的曲线变化,使之匹配、增效,达到有力掌控课堂,提升学生练习兴趣与效果的目的。这一点也是以往教师在设计时容易忽略,并对实际教学有较大影响的环节。

(五)应重视加速跑的动作学习

3.英语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三

关键词:高职教学;案例教学;维修日志

1 数字电路的案例教学探讨

数字电路教学中,会设计一些电路让学生在面包板上完成,学生理解电路原理往往不够透彻,实验即使成功了,也是按部就班接线接成功了,实验一次没有成功的,自己较难检查出来,也不会用万用表一步步测量并分析。

一个电路,原理教师似乎讲清楚了,但是对于学生还是相当陌生的,芯片相关的控制信号不能很好掌握。

如做图1的电路实验过程中,学生对抢答电路原理基本领会了,实验的结果会不能一次完成。建议学生学会初步分析,然后拿起万用表测量再进一步分析。电路中根据相应的输入信号,我们是可以从电路分析出每个芯片每个引脚的电压值的。

比如该案例中,最终的结果会反映在数码显示器显示是否正常方面。如果显示异常可能有3种故障现象:没有任何显示;显示错乱;显示缺划。教师引领学生分别对学生的面包板进行测量分析讲解,此时重要的环节是训练学生使用万用表一步步测试。

第一种故障现象重点考虑74LS48的供电和控制信号,显示器的供电。

第二种故障现象可以考虑设置断点排查,在74LS04的4个输出端#2、#4、#6、#8接出到面包板LED灯,判断是不是74LS输出的BCD码错误,从而将电路分割为两段,分段进行故障的排查。

第三种情况现象从电路解读是74LS48输出或显示器本身的问题。

类似电路这样排查故障的过程其实是高职教师需要重点传

递给学生的,他们以后的设备维护过程极其接近电路故障排查的过程。另外,实验在进行中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深入思考的一些问题,而不是布置泛泛而谈的实验报告。本案例中,设计布置了如下问题:

实验中,如果选手3抢答后,数码显示器会显示什么?之后选手4再抢答,又会显示什么?为什么?

如果选手4先抢答,选手3再抢答,显示的结果会怎样?

该电路显示器上面显示的数字一共可能有几种?为什么?

这些问题,学生做实验成功后可以现场操作验证。问题可能不能够一下回答,但是只要结果做成功,根据结果进一步思考问题,同样能够更深层次理解电路的原理、芯片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专业课程“车载无线通信设备CIR维护”的案例教学探讨

车载无线通信设备CIR维护课程是我校通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介绍CIR设备在铁路上司机的操作使用、设备组成、设备通信过程、设备检修项目及过程等内容。教材在最后部分有比较丰富的来自现场维护的实际案例,为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设备的参数设置、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及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教材中有如下一个案例:

重复注册车次号

某日CIR检测工区接通知在出现动车组车次车站、调度无法联系。启动库检遥测设备正常,联系网管智能网注册正常,利用GSM-R手机采用功能号拨叫试验,拨叫不通,同时网络返回两个MSISDN号码,其中一个是该动车组语音号码,另一个是外局号码,拨打该号码询问是外局某客专线动车组运行试验,车次号与本局运行的动车组相同。

该故障现象是两车重复注册一个车次号,目前GSM-R网络还未实现调度区段划分,智能网无法区分,造成呼叫不通。临时办法可采用机车功能号或MSISDN号码呼叫。

该案例中,似乎故障内容和检修过程已经交代得算清楚了,但是再细致分析过程中,许多信息是描述不够严谨的。该案例在给学生讲解时,作者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看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具体的提问问题如下:

第一个问题:车站值班员和调度初始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联系司机?

第二个问题:库检遥测是如何实现对CIR进行遥测的?结合本案例中的结果分析:只能依据什么信息对CIR进行遥测成功?

第三个问题:智能网注册的是什么信息?

第四个问题:什么是功能号?这里采用GSM-R手机进行功能号拨叫,是什么功能号?

第五个问题:车次号的功能有哪些?实际运行过程中,两辆列车车次号可以重复吗?

第六个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呼叫到司机?拨叫的规范格式分别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6个问题,首先,已经把教材前面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地串联起来了,学生对这6个问题能够正确回答,那一定是前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其次,这6个问题是由这个案例对细节交代得不够清晰而衍生出来的,这个故障案例是铁路部门的真实案例,原本记录下来是为了给员工自己总结维护经验的,这是一个典型的维修日志。由于细节交代的不够精准,会让其他人看得有些莫名其妙。通过6个问题的提出及讲解,再现了当时真实的故障情境及有完整细节的维护过程。更重要的,能够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态度,学会写这种维修日志,同时记录的维修日志描述要精确,经得起推敲。

3 小结

4.教学目标分析有待改进的案例 篇四

1.语文

一年级上

【教材内容概述】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一册课文15,课文内容讲小燕子在燕子妈妈的启发下三次观察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从这种学习到观察事物要仔细、发展的眼光、抓住主要特征的方法。生字12个,会写三个。语言练习点是把“看看”变成“看一看”这样的变化。

【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12个生字。在阅读中拓展、巩固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的情趣。

3、能用学到的词语进行创新写作。

学习者特征分析优秀案例

语文

【来源】《自己去吧》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兰海燕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研究成果)

【概述】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故事内容鼓励学生自强自立,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5、学生已经认识“氵”、“口”、“心”三个偏旁和“自”、“己”、“吧”、“那”四个生字;

6、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5.英语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五

案例撰写人: 顾振荔

学年:2012

一 上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改进目标和措施概述: 1.认真研读数学全套教材,较好地把握整套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教授学生时,整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2.精练自己的课堂语言。每节课的过渡语言或者小结语言,在备课时要反复锤炼,尽可能使自己的语言做到精练、有效并富有趣味,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提供的平台,加强理论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及时把自己的实践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文,把有创意的内容撰写成论文,尽可能做到每学期一篇。

4.认真参与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活动,从中学生他人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改进收获概述: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努力和反思,在以下这几个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收获。1.通过认真研读教材,能较好的把握教材内容,并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能较好地设计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通过一学年的努力,自己的教学语言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利于课余时间阅读了一些教育书籍,并系统地学习了《说课评课》这门学科,从中收获颇多,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

二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优势和不足分析

主要优势:

1.从教5年,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作踏实,任劳任怨。2.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善于和学生沟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认真研读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课件。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有较强的上进心,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的教育教学书刊,通过学习优化

自己的教学方法。

主要不足:

1.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局限所教年级,不能整体把握全册教材,对教材的理念和意图理解不透。

2.课堂语言不善于精挑细琢,比较随意,特别在关键问题的提问,教学环节的衔接上做得不够细致。

3.反思不够及时,不能把自己实践的东西提炼,形成文。4.理论学习不够,教研能力较弱,论文的撰写能力较差。

三 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改进目标: 1.能较好地把握整套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2.精练自己的课堂语言,让课堂语言变得有效而富有趣味,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3.把自己教学的内容及时进行反思。

4.利用课余时间研读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

改进措施: 1.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提供的平台,加强理论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每节课的过渡语言或者小结语言,在备课时要反复锤炼,尽可能使自己的语言做到精练和有效。

3.认真研读数学全套教材,把有关联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在教授学生时,整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4.认真参与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活动,从中学生他人有效的教学方法。5.及时把自己的实践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并把有创意的内容撰写成论文,尽可能做到每学期一篇。

四 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

详细

姓名

顾振荔

案例名称 几分之一

上传时间 2012-5-30 15:33:01

详细 详细 详细 顾振荔 顾振荔 顾振荔

周长 毫升与升 正推

2012-6-26 14:40:23 2012-11-5 16:03:33 2012-11-8 11:39:01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选填)

年份 姓名

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或交流场合

2012 顾振荔 参加优质课大赛...2012XXXX 五 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和学校评价

学期小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本学期中,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望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所以,我在教学中主动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伸和扩展。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思维方法,尝试解决新问题,通过自己的正确推理,判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的欲望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结合教学内容,我尝试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手段,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具体落

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尤其在加强学生灵活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方面,自己还需作不断努力探索。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不断加强新课标内容的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业务知识,转变教学观念,虚心向本教研组老师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把本职工作搞得更好。

学校或教研组长评价: XXXX

学年:2013 一 上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改进目标和措施概述: 改进目标: 1.能较好地把握整套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2.精练自己的课堂语言,让课堂语言变得有效而富有趣味,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3.把自己教学的内容及时进行反思。

4.利用课余时间研读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改进措施:1.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提供的平台,加强理论学习,从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每节课的过渡语言或者小结语言,在备课时要反复锤炼,尽可能使自己的语言做到精练和有效。

3.认真研读数学全套教材,把有关联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在教授学生时,整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4.认真参与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活动,从中学生他人有效的教学方法。5.及时把自己的实践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并把有创意的内容撰写成论文,尽可能做到每学期一篇。

课堂改进收获概述: 通过上学年的努力和学习,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收获:

1.在理论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2.教学时有过渡语和小结,课堂节奏较好,不拖沓。

3.教学设计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4.在撰写论文方面有一点点地提升,但还需要继续努力。

二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优势和不足分析

主要优势: 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已有6个年头了,在这6年中从一个教育新手转变为一个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成熟型教师。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优势:1.通过研读教材,能把握教学内容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熟知全套教材。

2.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较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3.热爱工作和学生,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教育活动,并及时做好反思。

4.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教育书籍,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不足:

当今的科技每天都在革新,因此光靠自身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已满足不了今天的教育。因此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改进:

1.撰写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能力不强。

2.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强,如flash、白板等,不能很好地运用于教学中。3.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创新意识还不够,容易按部就班。

三 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改进目标: 1.每学期撰写一篇有质量的小论文。

2.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每学期有3-4个教学内容有1-2点的创新东西。

3.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改进措施:

1.多阅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做一个有心人,积累教学经验,每周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反思。

2.多参与浦东新区和学校的培训,尤其是教学创新方面的。备课时多思考,尽可能想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并有大胆尝试的勇气。

3.利用课余时间多请教信息老师,尝试做一些flash,尝试运用一些白板技术。

四 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

详细 详细 姓名

顾振荔 顾振荔

案例名称

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 小数的性质

上传时间

2013-6-25 14:46:34 2013-6-25 15:00:14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选填)

年份 姓名

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或交流场合

2013 顾振荔 参加优质课大赛...2012XXXX 五 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和学校评价

学期小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由于低年级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查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本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数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上课好动,不遵守纪律,爱玩小东西,开小差等等。刚开始时,对于毫无教学幼儿经验的我,有相当大的难度。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不断向她们学习,不断钻研新课标,还通过上网,接受学校培训等渠道,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半年的教学,我在关于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方面,有不

少收益。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学教学生活化。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记录下来,成为一篇优美的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积极开展小组互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小组里面的优等生自愿帮助差生。在练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在组内交换做,交换改。通过出题,做题,改题,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3.开展适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游戏有很大帮助。尽量把知识点教学活动,转化成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科学施教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6.英语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六

翻译教学中的软肋及改进方向-本科生语用翻译实践的案例分析

文章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就新版《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语用词汇进行的.翻译实践活动进行案例分析,在指出学生薄弱环节的同时,探讨目前翻译教学中的软肋及改进方向.提出目前翻译教学中应有五个“注重”.即注重培养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注重强调译文的交际效果、注重培养语用意识、注重培养语体意识、注重应用翻译技能的培养.

作 者:陈小慰 CHEN Xiao-wei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州,350002 刊 名:上海翻译  PKU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年,卷(期): “”(1) 分类号:H059 关键词:翻译教学   案例分析   五个“注重”  

7.英语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七

一、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

教材分析。《小探究》一课是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最后一个教学内容,属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的拓展研究。本册教材根据知识形成的过程,首先,复习“面积”的知识,将面积单位推广到了“平方分米”,介绍了3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巩固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进而呈现学生生活情境,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定义。然后,通过引导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从将单纯连加计算转化为更快捷的计算方式,进而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随后,以“12根火柴围图形”的方式,引导探究“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的结论。最后,在数学广场中,又一次以“用火柴围图形”的呈现形式,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若在一课时中只研究“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显得内容较单薄。如果在“整理与提高单元”将“长方形周长相等时,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的研究,单独作为一个课时,难度又太过集中。同时,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已经隐含着“长方形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面积不一定相等”这一结论。有了现象,但不讨论,实在意犹未尽。教材在编排上,意图突显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但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分散在2个单元,当中且间隔了乘除法的复习,使学生在理解上产生了断点,思维的延续性不能很好地体现,与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相符合。

学生分析。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但是,低年级小学生刚刚接触几何知识,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还缺乏深度和广度,知识基础有限,遗忘性大。往往在单独学习一个知识点时,掌握比较好,但是类似于本课这种多个相关概念,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习时,他们的困难比较大,容易混淆。

二、基于分析的教材整合

我选用两个认知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实验。对照班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而实验班增加“长方形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的结论探究。在下一单元,我结合“复习与整理”单元中,关于“两数和一定的情况下,差越小,积越大”的结论,对“长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最大”进一步探究。实验证明,将两部分内容整合处理后,教学内容更充实,探究意味更浓厚、自然,学生理解更容易,对“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宽越接近,面积越大”这一结论的认识也更系统、深入。这样不仅使知识点之间衔接比较自然,而且使学生意识到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本课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避免了纯粹的周长与面积计算练习,力图在显性的操作后面,渗透隐性的复习巩固练习。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将“问题”贯穿始终,运用“思维交互”是我本堂课选择的主要教学策略。

三、对于教材整合的反思

8.英语课堂教学改进案例 篇八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飞速发展,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深入,在“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国内外不同的体育教育专家對学校体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在于对所学知识产生的浓厚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这种学习兴趣的便是游戏。当前的教育倡导寓教于乐,游戏教学法正是对这一教育指导思想的最好诠释。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否可行?美国改进后的羽毛球棒球运动案例就是对体育游戏教学法运用的具体体现。

二、美国体育游戏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案例

活动名称:改进后的羽毛球棒球运动

活动目的: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其能在一种游戏的情境中练习各种羽毛球技术。

先决条件:短球和长发球、头顶高远球、吊球和扣球

建议使用的年级:7-8年级

所需材料:几个带网的羽毛球场地(根据学生的人数而定)、6-9个羽毛球、每个学生的球拍

这个活动最好是以小班级为单位,在大的场地上进行。三四个学生分别到网的两边(AB场地)进行游戏。A场地的队员用一个指定的投手(发球员)。投手发球必须穿过自己的场地给接球员(击球员)。击球员可以打高远球、扣球、吊球、吊网前球。羽毛球落在前场就算单倍积分,落在后场就是双倍积分。落在单双打边线和单双打端线线之间的细长区域算三倍,在底线以内(单打和双打的发球底线)就算是一个全垒打。计分采用移动位置的方式。

活动规则:

1、发球手和他的队友必须在他们的场地内。

2、击球手只有在轮到他们击球的时候才能才能进入场地内。

3、如果发球手发的球没有在正常的范围内,就算是失误一个。

4、如果击球手把球打到网上或者死球算失误一个。

5、如果击球手挥拍错过一个界内球,也算是失误一个。

6、发球手和球员在自己的场地内可以使用他们的球拍去击打空中的羽毛球。如果羽毛球没有落地而与球拍有明显接触到的话,就算是失误一个。如果场地内的球员试图去接羽毛球而没有接到,那么对方可移动者可以前进到羽毛球落下的场地离中场最近的位置。

7、每局每侧有三次失误机会。

变量:减轻拍重、降低网、缩小面积、减轻羽毛球重量或者选择在空中停留时间长的羽毛球

评估:每个学生可以评估他们羽毛球动作技术的能力,例如发球、高远球、吊球、扣球等等。

三、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是顺应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做为载体的体育游戏视为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同技术教学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在游戏的愉悦氛围中学习和拓展知识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者杨雪芹指出在体育教学中恰当灵活运用游戏法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从游戏过程中产生的胜利感和竞争感来增强学生的快乐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充分感受到体育的真正乐趣和价值,建立持久的体育热情和更广阔的体育相关兴趣,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地参加到体育教学中,保证体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杨雪芹提到在体育知识技能和战略战术的教学中恰当正确地利用体育相关游戏,可以从根本上转变乏味枯燥的单边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的形式,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不仅包括运动技能的学习也包括情感与态度的学习与转换,如果体育教学偏袒哪一方,都将影响教学的效果。传统教学法往往仅对运动技能的准备十分充分,但经常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以及运动情感体验的关注。游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将教学训练内容,按一定的要求与目的分解搭配具有一定情节性、竞争性、娱乐性且在一定的规则引导下的学、练目标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进行由易到难的创造性学、练活动。因此,游戏教学能有效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优化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注重内在游戏的灵活选择与运用。

但在游戏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兴奋过高或追求胜利,往往不注意学与练的问题。所以体育教师要对游戏进行设计与选择,使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达到学练的目的。体育教师应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制者,努力的创编和改进体育游戏。

大多数的游戏活动都会体现出对抗性和竞争性,这就增加了体育教学中不安全的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安全教育,严防教学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许多学生对于感兴趣的游戏,会不顾一切的参与到活动中,直到筋疲力为止。但是游戏活动并不是追求超量运动负荷的活动。体育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以及环境的各方面因素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

四、总结

在美国改进后的羽毛球棒球运动案例中,通过游戏给枯燥的羽毛球动作技术学习增加了兴趣也加快了教学目标进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上,用游戏法来教学有利于营造积极活跃课堂环境,激发并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以便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战略战术。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仍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在组织教法的运用上缺乏创新和娱乐性,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出现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和不自觉、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在大力倡导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大胆地尝试“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把体育游戏充分地渗透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因此,有必要高度明确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定位,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文芳.快乐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课的发展趋向[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2.12

[2]张明伟. 论新课改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

上一篇:高压开关柜验收规范下一篇:2022冬残奥中国队创造历史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