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析会计电算化下有效内部控制的构建论文

2024-06-17

略析会计电算化下有效内部控制的构建论文(精选8篇)

1.略析会计电算化下有效内部控制的构建论文 篇一

论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会计毕业论文

1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

(1)内部控制的范围发生变化。

(2)内部稽核机制发生变化。实行电算化后,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自动化、控制的程序化,各种手续都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统一执行,会计工作的分工、岗位职责、权限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3)内部控制的重点有所转移。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的重点转移到对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等几个方面,尤其是原始数据的输入方面。

(4)会计信息存储介质、存储方式的改变。

(5)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变化。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由原先的单一人工控制转变为人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相结合。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同,程序化控制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电算化程度越高,采用的程序化控制要求也越多。

(6)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环境下,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部控制方法主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因此,在计算机会计中,控制的重点已不再仅仅是人,还包括人工处理控制、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控制、会计信息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控制等多方面。

2 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的管理特征

(1)操作授权口令化。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操作员的口令和密码是进入会计系统的唯一通道,与手工会计系统授权人员签章不同的是,口令和密码更容易被丢失和盗取,引发不易察觉的会计资料失真。

(2)系统失控的隐蔽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许多应用程序本身就带有内控的功能,如果企业在初期设置时没有考虑周全,由于程序运行的重复性,往往会使失控情况长期不被发现,造成很大的损失。

(3)系统缺乏交易痕迹。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文件记录的控制功能大大减弱,一旦企业发现错误,由于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难以追查出错源头。比如每一笔会计分录的录入系统都会要求借贷平衡,可是如果录入的会计科目错误而审核时又没有及时发现,将会使查找非常困难,可能最终需要查找每一张记账凭证。

(4)控制范围扩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不仅要对交易处理控制,还要对系统权限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网络安全控制等等。

(5)信息存储安全风险增大。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容易丢失或损坏,如果没有及时存储,甚至需要全面恢复系统。

(6)电子商务的应用增加了网络风险。网上银行、网上报税、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等新功能的出现,必须要求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

3 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控制主要是在单位内部建立起一套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完整的规范化数据格式。

(2)具体控制电算化下的会计处理操作。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指计算机业务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如: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数据录入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发生输入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等等。

(3)加强对会计资料的管理。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资料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应采取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做好防消磁、防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的,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所有的软件文档资料、数据结构形式、程序说明书和源程序清单均应按机密文件管理,报废的计算机,应将其硬盘彻底格式化,以防数据泄密。

(4)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5)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审计,审查电子数据与打印存档资料的一致性,审查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出现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电算化系统运行的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任何形式的漏洞存在。

2.略析会计电算化下有效内部控制的构建论文 篇二

由于当前的计算机在企业会计软件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方面可以节约会计工作人员的时间, 另一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因此, 企业需要在内部通过制度的方式保证企业加快研究和开发应用系统, 从而促进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实现高效化的目标。第一, 开发前期需要做好可行性分析和资本预算;第二, 开发中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分析, 使得企业能够在设计与实施中有效开展工作;第三, 企业需要对目前的系统实施评估、升级[1]。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企业加快完善内容制度, 使得企业会计工作能够在制度化的工作中有效开展。

2 完善企业会计工作中电算化安全制度

企业会计通过电算化的方式提升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同时还需要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从而更好地防止企业财务受到其他人员的任意篡改、破坏系统资源或者是泄露财务信息等。企业通过建立内部安全以及规范操作的制度, 有效地杜绝出现以上问题, 如禁止企业中非会计岗位中的工作人员运用会计工作的专用电脑。在制度方面, 企业可以根据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而做好交接班的实用登记, 防止因为人为原因而导致的财务信息泄露。再者, 企业中的管理工作还需要在制度中对电脑实施安全维护[2], 这就有效地防止了企业因电脑障碍而引发数据遗失情况的出现。

3 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程序与政策

企业的内部政策与程序对企业中的会计工作而言,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企业实施有效内部控制途径之一, 因此, 企业需要从内部控制的程序以及政策方面尽快完善各项制度。首先, 根据企业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发出, 研究内部控制的策略, 从而保证了内容控制能够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其次, 企业中的管理者需要对企业中的利润、预算以及经营业绩等有清晰认识, 并且保持科学记录与沟通;最后, 要加强对企业中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控, 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地实现高效运行的目标。因此, 企业可以从责任分工、交易授权、凭证和记录、独立稽查以及资产记录等方面根据制度做到严格地控制[3], 使得企业会计工作在电算化的背景下维护资产的安全。

4 通过会计内部审计, 控制内部系统

在企业整个运行体系中, 会计部门需要在内部审计相关制度中切实保护好公司财务的安全。因此,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中的组成部分, 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同时通过内部会计的方式加强对财务的监督, 保证电算化能够为企业会计工作提供指导。目前, 企业的审计工作中除了日常审查以外, 包括了对会计账务以及会计资料审计, 其中重点对企业中的会计账务处理需要加大审计力度, 这需要企业在内部制度中做出明确规定, 一方面是严格地遵循我国的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对审查中的电子数据以及书面材料要保证其一致性, 同时做好凭证, 明确对应的签署人与审核项目, 保证账目与账表统一[4], 从每个环节与步骤中加强审计工作, 保证企业财务的规范化。

结束语

企业会计在进入电算化的时代中, 需要尽快地完善内部制度, 从而保证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能够提升效率,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本文中提出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的几点策略, 希望能够对企业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 企业还需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 不断做出相应调整, 进而为企业更好地应对新问题与新挑战。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中, 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出现了较大变化, 电算化的会计应用已经代替传统记账方式, 从而提升财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准确性。但是在电算化的工作中还需要企业积极地完善有效的内部制度, 更好地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水平, 同时提升企业的利润。因此,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内部而提出控制制度的建设方法, 发挥出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章洁.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4 (4) :62-66.

[2]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27 (6) :61-64.

3.略析会计电算化下有效内部控制的构建论文 篇三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控制;企业

0.前言

自1981年8月,会计电算化一词被正式提出以来,已经度过了27个年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IT技术以及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计电算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些变化向原来的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挑战。那么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实现内部会计控制是我们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指由专业人员编制会计软件,由会计人员及有关的操作人员操作会计数据,指挥计算机替代人工来完成会计工作的活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等一系列工作,其目的是为各类有关用户提供会计信息,并帮助他们进行管理和决策。

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動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组织、程序、手段的总称,包括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内部控制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核心,加强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竞争中取胜的前提条件。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工具, 同时会计软件也融合了内部会计控制的部分理论,实施和应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的过程,是内部控制的制度化、程序化在会计内部控制的体现。

2.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导致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使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面临着挑战,也使得它的形式和范围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1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

原手工操作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容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由此可见,电算化会计除了人这个执行控制的主体外,许多内容控制方法都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

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控制和程序控制。由于人们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动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2.2内部控制范围的变化

传统的内容控制主要是针对交易处理。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控制措施。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等,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3.如何加强和完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3.1提高风险意识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电算化系统有不同于手工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风险.必须建立更加严密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各级领导和财会部门,信息部门人员都应对会计信息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营造风险防范从我做起的氛围。目前.社会上计算机犯罪行为的增加.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效保障

3.2加强人员职能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会计电算化中.为了控制操作人员职能.还可根据系统支持的不同软件进行职能分工.从而起到各个部门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作用.进而体现各部门问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的作用。此外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力度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水准.培养或聘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推动企业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

3.3加强程序控制

该项控制是针对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之一。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的办法.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体体现。上机守则主要是对电脑机房内工作所做的一般性规定.操作规程则是提出了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当然.这些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必须随着公司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4加强档案管理的控制

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3.5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控制

该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它主要包括:接触控制环境保护和安全控制。接触控制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资源的正确性。

4.结束语

4.内部控制下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四

在传统会计做账方式下,手工做账程序复杂、工作量大,但对数据进行准确登记,通过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完善财务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登记检查,数据真实。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算化使会计信息修改成为可能,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规范性、严肃性,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同时,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中,通过网络传递,会计信息易被非法盗用,且光盘、磁盘等会计资料存储介质的损坏易造成数据丢失,为数据审核造成麻烦。

此外,会计信息系统可能会受病毒感染、程序设计问题、黑客攻击等因素影响而崩溃,从而中断会计工作,影响内部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在企业的发展中,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内部控制运行的保障。

会计制度的制定,必须确保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

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而言,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市场状况、发展目标建立科学、系统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例如,制定、落实企业投资的审批程序;明确职工职责分工,严格划分出纳和会计的职责;财务管理人员掌握单位的资金投向,确保付款明确。

同时,企业应制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工程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费用开销制度等。

在单位的日常工作中,要强化对财务表的准确制定、核算,严格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合单位情况,工作进展,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保障企业财务的安全。

2.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性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针对内部控制所存在的财务信息丢失、数据盗用、信息不真实等问题,会计部门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管理控制电算化软硬件。

首先,对于软件管理,企业可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选择会计软件,并全面测试软件的安全性,确保软件的安全性高、运行稳定。

例如,对于企业自主设计的软件,企业应做好软件程序修改、保管工作,并以书面形式报告软件性质及修改原因,严格监督控制程序修改的各个环节,提高软件系统的防御风险能力。

在硬件管理方面,定期清理磁盘、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配置UPS电源、检查防火、接地设备等,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此外,制定内部操作制度,设置操作权限限制,采取存取权限、访问控制、数据保密等数据保密方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3.加强组织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监督

在电算化企内部控制中,企业应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建立专门、完整的会计部门,并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分工。

例如,分离用户部门、电算化部门职责,分离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即对各类人员如出纳、系统维护、软件操作、电算审查、审核记账等人员进行岗位分工,并建立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实现职权分离。

同时,单位内部定期监督制度,审计会计资料,检查审核电算化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规范性,及时发现违背《会计法》等相关规定的财务数据,在确保信息正确的前提下签字批准。

此外,及时调整不合理的账表,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合法性、安全性。

三、结束语

会计工作是企业运行的基础,影响着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方式发生变化,会计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5.略析会计电算化下有效内部控制的构建论文 篇五

一、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现状及问题

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作假现象严重。会计电算化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一方面,它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更加不足。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会计信息失真多半是由于上级领导或者其他领导的授意。这说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部分企业领导人的私利。企业领导人在企业内部有较大的权利,使得会计工作人员无法拒绝其要求,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信息进行造假来谋取其中的经济利益。由于企业领导人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内部控制无法对领导人有过多的限制,给企业领导人可趁之机,这将是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最大难题之一。

2.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得对数据的控制降低。会计电算化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工作人员通过将财务信息数据化、网络化,所有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等都将工作人员进行,数据的加工、报表制作等也皆是由网络自动化完成,这种数据处理方式使得企业人员对于数据的控制、组织能力降低。此外,数据化会计信息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数据加工,按照已经设定的程序进行再处理,但是也使得企业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核对、审核等无从下手,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把握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计算机的数据可以进行删除和彻底删除,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可以不留下任何痕迹的对会计信息进行修改或者伪造,而企业其他人员无从察觉,相比传统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作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明显更加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技术安全难以保障。会计电算化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这种特性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受到严重的威胁。首先,计算机网络对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硬件和软件必须要互相匹配,否则容易对计算机系统造成影响,计算机硬件的保养还需要加强对工作环境的控制,湿气和温度必须要适宜,同时,严禁火源的接触;其次,会计电算化系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的更新、安全维护等有非常高的要求,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加工等造成影响,使数据产生偏差;最后,企业对于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重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计算机病毒、恶意插件、电源、软硬件存在问题等都会对会计数据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有可能使计算机上所有的会计数据消失或者乱码,对企业而言将会是重大的损失,而目前计算机面临的各种安全性问题也使得这些问题逐渐成为可能。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

1.建立严格的计算机数据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依靠建立严格的计算机数据控制制度来与预防和保障。首先,在对会计信息进行电脑输入之前,必须将不同科目的会计设计成不同的科目代码,所有的科目代码的设置都需要设置验证程序,保证会计人员输入的是正确的科目代码,在会计来源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制定严格的会计操作程序,会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进行输入、加工等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企业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对于违规操作的人员及时制止;最后,在所有的会计操作程序中,每一次操作的时间、操作内容、操作人员等都必须记录在案,方便将来发现会计问题时能够责任到人,有效防止会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造假[6]。对于已经审核完毕的会计信息要进行加密设置或者不可编辑设置,避免数据被再次使用,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建立有效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监督机制。计算机网络操作中信息加工都具有一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国家应该建立专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监督管理部门。电算化监管部门必须独立于其他部门,国家应该明确规定该部门需要负担的责任,安排高素质的会计审计人员,对各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随时掌握企业会计信息更变的情况,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切实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监督机制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会计信息监督部门,监督部门负责对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的监督,核对会计信息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核对完成后将会计信息交由审计部门及财务总监处。审计部门及财务部门必须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数据信息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做出决断,并对各会计人员进行综合评分,最后将会计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发布出去。

3.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力度。由于部分企业领导人会利用私权要求会计人员制作假账,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政府可以将企业会计部门独立于企业,使会计人员脱离与企业领导人的从属关系,免受威胁。通过参考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国家可以为企业安排独立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薪资由企业上交于国家,国家代为发放会计人员的工资,相当于会计人员独立于企业之外,不受企业领导人的直接控制,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加强对企业计算机机房环境的控制,保证机房的湿度和温度等,避免水源和火源的接触。对计算机硬件设施要加强管理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质量。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的风险防范,尤其在更新软件时,注意软件与硬件的匹配度,更加保证软件更新后计算机数据、格式等不会受影响。计算机系统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保障制度,建立授权访问系统,对会计信息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防止不法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更改等;其次,加强对计算机病毒、骇客等的安全防范,加强安全系统防御设置,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8]。强化计算机数据安全管理意识,对计算机上的会计信息进行备份处理,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最后,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骇客等的监管,加大打击力度,用法律手段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为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的问题有: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作假现象严重、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得对数据的控制降低以及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技术安全难以保障,必须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即要做到建立严格的计算机数据控制制度、和有效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监督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力度,并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谢日芳.浅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J].企业导报,,05:141-142.

[2]何明杰.电算化环境中会计内部控制的风险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3,23:136-137.

[3]张瑜东.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风险防范与对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2:56-58+139.

[4]赵志红.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4,01:29-32.

[5]刘海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05:185.

[6]黄逸聪,周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J].品牌(下半月),2015,01:81+83.

[7]庞莉.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风险分析――以波司登集团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5,05:22-24.

6.关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 篇六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处理质量,减少数据出错和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应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完善和健全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岗位分工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数据与软件管理制度等。建立适应本单位的全面规范的会计管理制度,就是要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系统。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完善的内部控制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没有很好的管理流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

1.对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数据的控制

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企业通过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库管理功能来控制数据的输入、输出、调取和修改等操作。这就要求企业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在逻辑关系上提供语义参照关系机制,来检验和保证数据库系统中的有关数据,保证会计数据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在业务发生要输入相关会计数据时,会计电算化软件要有相应的控制程序鉴别所要输入的数据,查看是否有不合理或不完善的经济业务,从而及时提醒会计操作人员或拒绝存入数据。比如输入银行存款相关业务,需要填入所对应的银行存款支票存根编号等数据,若因操作人员失误或者忘记输入造成数据不完整,可以进行相关提示。输入后存放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通过一些程序控制和技术手段进行相关验证,如进行总账平衡检验、明细账平衡检验等。会计电算化下数据输出通常表现为数据查询、数据打印、数据备份及网络传输等形式。企业要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可读性及便于他人查阅等,输出数据控制一般要检查与输入数据是否一致,输出是否完整,同时在某些场合还要具有统一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2.对会计电算化下计算机环境的控制

实施会计电算化,必然要有相应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作为支撑。对会计电算化软硬件要经常进行系统维护,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要进行一些相关的操作如安装、修复、更新、备份等。为了保证计算机的安全,保证相关程序不被修改、盗取、感染病毒,就要做到监管到位、实时监控、及时处理、提前防范。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是保证机房设备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行,因此首先要经常对电算化设备进行保养,避免发生意外。其次要防止非法修改和删除会计数据和软件,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对所有数据一律进行双备份,并且存放到两个不同的地点。最后当需要更新电算化硬件设备和升级会计软件时,需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确保会计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3.对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岗位和人员的控制

防范和杜绝利用电算化会计软件舞弊的最佳方法就是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每个会计电算化岗位都有自己的权限并严格按照权限进行相关会计操作。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个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而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对应关系。在分工时,应做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违法行为,从而防止出现舞弊和欺诈。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各个工作岗位,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交叉设置,但有些岗位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不能交叉设置,如软件操作岗位与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岗位为不相容岗位。

在会计人员控制方面,首先会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专业精神,不玩忽职守,不做假账;其次要有一定的电算化操作水平,能够熟练操作相关的会计软件并进行日常维护;每位操作人员都要通过登录自己的用户名/密码来进行操作,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防止财务机密外泄,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准确、可靠。

四、结束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已建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同时也是保证企业电算化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芳.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业经济, 2010 (5).

[2]刘巍.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2) .

[3]蔡梦筠,朱蓉.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

7.对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思考 篇七

关键词:内部控制,电算化,数据,程序控制

1 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的不同

1.1 内控制度形式的变化

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在电算化后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等;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因此, 电算化的内控制度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计算机和网络的控制。由于电算化系统中内控制度具有人工控制与计算机程序、网络控制相结合的特点, 所以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都包含了内控制度的功能。这些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 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 加上人们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要性, 就会使控制失效且长期不被发现。因此, 内控形式的变化需要制订与之相配套的新措施。

1.2 存储介质的变化

在电算化系统下, 会计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 是肉眼看不见的, 且可很轻易的被删除或篡改并做到不留痕迹。另外, 电磁介质易受损坏, 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危险更大。因此, 在电算化系统下如何使磁性介质上的数据安全可靠, 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3 内控制度范围的变化

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复杂性, 其内控制度既有传统手工系统的控制, 也有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以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等。因此,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给会计的内控制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4 职责权限的变化

授权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控制度。在手工会计系统中, 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 自然形成了层层复核、道道把关, 具有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审查、复核等控制被削弱, 甚至消失了。

1.5 财务网络化带来的新问题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日趋普及,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 使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同时, 也带来了新问题。目前, 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 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控制, 从而加大了会计系统安全控制的难度。

2 建立和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控制度

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 严格的内控制度和系统正常、安全、有效的运行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内控制度要求处理同一笔经济业务的人员既要相互联系, 又要相互制约, 防止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 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的可能性很小, 假如单位治理制度不健全或实施不力, 都会给各种非法舞弊行为以可乘之机。因此, 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1 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保证实现会计电算化安全、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内容: (1) 各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确定各种人员的职责范围及其考核办法。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治理等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系统治理、操作、系统维护等工作岗位。 (2) 安全保密制度。制定口令密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 机房、保卫、数据资料安全等方面应遵循的制度。 (3) 机器操作管理制度。规定应遵守的机器操作过程和应注意事项。 (4) 数据管理制度。规定输入、输出、存储、查询、使用数据应遵守的制度。 (5)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修订《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重新规定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办法以及领用手续。 (6) 系统维护管理制度。规定系统维护的申请、审批和应完成的任务。通过上述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控制, 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舞弊行为的。

2.2 加强系统日常操作规范控制

系统操作规范控制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控制和操作规程控制2个方面。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作业, 不得超权限接触系统, 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权限控制常采用设置口令来实行。操作规程控制是指系统操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重事项, 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 如对进入机房内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盘专用以防病毒感染、规定不准在计算机上玩电脑游戏等等。标准操作规程还包括:软、硬件操作规程、工作运行规程、上机时间记录规程等。

2.3 完善系统维护控制

系统的维护是指日常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而对系统硬、软件进行的安装、修正、更新、扩展、备份等方面的工作。系统维护包括: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硬件维护主要包括对硬件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要及时排除并做好故障分析记录。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在软件修改、升级过程, 要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 并由有关人员进行监督。

2.4 注重数据和程序控制

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泄露、不被篡改。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而数据的备份则是数据恢复与重建的基础。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 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程序的安全控制是要保证程序不被修改、不损毁、不被病毒感染。常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程序备份等。接触控制是指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 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程序备份则是指有关人员在注明程序功能后备份存档, 以备系统损坏后重新安装之需。程序的安全控制还要求系统使用单位制订具体的防病毒措施, 包括对来历不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 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 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等。

2.5 强化网络的安全控制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应加强网络安全的控制, 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 (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 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网络安全性指标主要有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针对这些方面, 可采用一些安全技术, 如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签名技术、隧道技术等。

2.6 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审计

计算机信息系统一方面为企业的经营治理带来便利, 一方面也带来了风险。在计算机环境下, 除了有意篡改或伪造会计记录等人为的因素之外, 又加入了计算机技术因素, 因此出现了新的特有风险: (1)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对人员接触系统缺乏控制, 数据的毁损和失窃, 对外来入侵者和病毒入侵缺乏严密的防御。 (2) 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不合逻辑。由于系统开发人员并非专业的业务人员, 对业务很难全面、准确地理解, 由此可能导致无法准确地反映业务的实际发生状况, 进而导致治理和决策的失误。 (3) 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虽然计算机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等特点, 但它究竟是一种机械工具, 在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 计算机硬件的故障, 软件的设计因素, 用户非有意的操作错误等都有可能导致差错发生。 (4) 不能消除人为的舞弊行为。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扩展, 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盗窃的犯罪案件随之出现, 并且在数量上有逐渐增长的趋势。计算机犯罪舞弊行为主要发生在不易引起人们注重的地方, 舞弊的手段具有极大的隐蔽性, 造成的损失更加惊人。因此, 在会计电算化以后, 对其监督更有必要, 计算机审计工作也就变得非常迫切了。 电算化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因而是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电算化内部审计, 可以发现各种控制手段的弊端, 找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 都应有内审人员参与, 定期检查和测试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工作情况, 参与制定和监督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建议修改或选择会计软件。

8.会计电算化系统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篇八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系统条件;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一、引言

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一个企业要想逐步完成最初设定的管理目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此套制度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必须相适应,这样企业整体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长久。

二、内部控制在会计电算化系统条件下的发展

(一)计算机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形势发生变化

如今,远程通讯技术日渐成熟,在网上对会计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已经逐步普及,由此各类业务即便在企业之外同样能够在其他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故而企业财产物资是否能够达到规定标准,会计系统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是否可靠,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而内控制度需要覆盖的控制面要比旧式会计系统更为广泛与复杂。

(二)会计电算化的程序化操作有利有弊

无纸化数据与交易逐步展开,让关于数据方面的有效输入与处理更加容易,不过由于会计电算化过于程序化,所以原先的人工核对及审核,转为计算机的自动完成。一旦有一个数据发生偏差,那么整个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将受到挑战。因此,系统自我控制增多,而控制稽核与审查日渐变少。

(三)使用计算机让舞弊犯罪几率增大

计算机应用让会计电算化更加深入企业工作体系,但是由此所带来的人为舞弊操作等漏洞也日渐明显。一些在计算机存储盘上的数据要想修改并不难,核查起来也较为困难。故而对此类犯罪的防范尤为困难,而此类结果所酿成的损害范围也比较大。因此要想实现内部控制难度可想而知,尤其要重点做好对计算机的控制。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条件下内部控制组成

(一)一般性控制

也就是普通控制,其分成部分主要是组织、授权、职责分工及业务处理标准化的控制等方面。

1.组织方面。也就是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使用对职能部门的划分来实现其内控[1]。比如,财务部门便可以分列为系统开发及应用两个部门。

2.授权方面。也就是借助对会计电算化信息人员业务的权限伸缩进行规范,以达到内部控制。比如系统开发部门对开发系统软件及维护其安全工作负责,不过并没有权利使用软件操作;系统应用部门则在日常业务办理时有权使用该软件,不过对该系统软件没有权利进行删改。二者之间是各自拥权,职责分离,从而使得错误产生及舞弊问题得以减少。

3.分工职责方面。要求企业在内部明确岗位职责,对其所应有的范围进行明确界定,且一些不连贯的职位之间不能形成合作,必须对责任分属进行规定,并不允许一人兼职两个职位。

4.处理业务方面。企业应该对其内部业务的制度及程序进行明确划定,以实现科学化内部控制。比如:能够做到凭证录入,并保证原始凭证能合理合法,真实有效;记账凭证登帐前需要通过严格审核,且记账人员无权独自反审等。

除了以上4个控制外,内部控制的范围还涉及安全保密控制、人员控制及档案设备管理等方面[2]。

(二)非常规应用控制

此种控制主要是指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监督与规范。其主要组成为输入控制、处理数据控制及输出控制三个部分。

1.输入方面。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其能力主要体现在速率上,既省时省力,又避免污染浪费。不过倘若数据输入存在误差,那么误差扩大的范围很可能波及到最终的分析结果。输入数据时候,即便存在的过失较小,但是当数据进入到系统便扩大了错误的发生范围,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整体都是不小的影响。故而,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通过严格审定数据输入行为,来确保输入数据不受人为因素更改。不过要想做到严格控制,须有两步走,一是加强数据输入者的授权鉴定工作,同时要求内控部门进行对其进行检查监督;二是继续加大技术手段研究,比如控制总数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及重复输入特别校验,以除弊端,增强企业竞争力。

2.处理数据方面。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于分析处理数据的效率及正确性方面控制十分到位[3]。有效控制及文件控制是处理数据控制的两个部分。其中有效控制又分为核对数据,检查字段及记录长度、检查代码及数值范围,检查记录频率与总值。文件控制主要有对文件长度、文件标识、文件健康指数等进行输出控制。而所谓数据输出控制实则是企业为及时把握信息准确性及可靠度而采取的控制手段。该控制主要的检查方面有:输出、输入数据的一致性;输出数据有无存在残损;输出数据对使用部门的满足程度;规定数据发送对象及具体信息;信息统计与保管工作等等。故而企业在完整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来规范使用计算机的行为,这样可以让“一机一人一职位”真正落到实处。那么会计电算化控制制度还需要值班制、上机登记制、操作统一制及时间合理化等方面进一步进行健全。而会计软件在日志文件制度上不断发展、优化。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一般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一般控制又叫做日常控制,它是企业经常性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运行监管。其主要有“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通讯控制”及“数据储存控制”等三个板块构成。

1.业务发生方面。业务发生控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控制程序进行对应鉴定,从而对经济业务中不合理、不完整及效率不高的部分进行剔除。经济业务发生控制主要借助计算机控制系统检查并督查业务合理性、业务合法性及业务完整性等。

2.数据通讯方面。数据通讯的控制是一种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应用对象是企业自身对数据错误、丢失及泄密可能性的控制上。不论什么企业,针对数据传输过程中潜在的安全性、准确性问题进行保障。比如经济业务较大的时候则通过传输小批量,而传输数据必须依照顺序而进行编码;传输中对发送接受的区别性标识进行技术控制,并对相关传输及具体反馈信息及时确认与论断。

3.数据存储和检索方面。在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数据信息储存时,适当性原则与调整性原则是其指导思想[4]。各大企业为了确保磁盘及光盘不出现分类错误,必须提前做好标号工作。对于修改文件及更新文件的操作,企业要有相关通知书及修改通知书等,以便使得整个企业改革更为规范,更为有纪律可循,更为有技法可保障控制。

参考文献:

[1]史迎春.会计电算化及其对财会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O1l(02).

[2]应军.谈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11(04).

[3]黄韶华.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J].上海会计,2012(09).

上一篇:方山县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小学广播稿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