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学计划

2024-09-28

蒙台梭利教学计划(精选14篇)

1.蒙台梭利教学计划 篇一

蒙台梭利儿童教学理念

蒙台梭利认为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她特制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

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学说的基础。过去许多人批评她在这个问题上纯属遗传决定论,其实并不尽然。纵观蒙台梭利的全部学说,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既不是单纯的内部成熟,也不是环境、教育的直接产物,而是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对环境的经验而实现的”(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1949年英文版,第97页)。蒙台梭利肯定,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及早进行教育,丰富儿童的经验,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后的现象。

具体地说,蒙台梭利首先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他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发展起来的”。对儿童来讲,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在身体方面,导致骨骼畸形;在心理方面,教师为了把零碎干瘪的知识塞进儿童的头脑,用奖励和惩罚诱逼儿童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蒙台梭利否定奖励、惩罚等强化的作用,强调儿童的内在力量、主观能动性;要求环境(刺激)要适合儿童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变化和发展。

蒙台梭利又认为,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为了使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通过活动得到表现、满足和发展,就必须创造适宜的环境。蒙台梭利为“儿童之家”设置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较大的花园,学生可自由进出;轻巧的桌椅,4岁儿童便能随意搬动;教室里放有长排矮柜,儿童可任意取用放在里面的各种教具。这样的环境设置明显地是服务于儿童的自由活动的。

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蒙台梭利强调通过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发展呈现一种节律(阶段):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第27页)。而在童年期,儿童的各种心理机能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例如,2~6岁是对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敏感期,2~4岁是对色、声、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某种感觉能力在相应时期内出现、消失,当它们出现时,能最有效地学习;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正是很多低能儿童之所以低能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又是举足轻重的。蒙台梭利说,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蒙台梭利还认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应该如何看待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我们认为,蒙台梭利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未能正确阐明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她的全部学说的基点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自发冲动,把教育看作仅仅是儿童潜能(本能)的展现,虽然她也注意到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只把它们放在从属于遗传的地位,因而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尽管如此,蒙台梭利多少看到了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教育协同作用的结果,证明了教育可以纠正智力落后,更能使正常儿童智力发展,提倡早期教育,这比当时那种认为“智力固定不变”,否认儿童早期认识发展必要性的流行看法要接近真理。她尊重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反对用成人的思想不适当地妨碍幼儿的心理发展,注意到儿童活动的智力价值和内部动机在学习上的意义,这些都有合理之外。至于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更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承认。蒙台梭利的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功,是与她对儿童心理有一定的正确理解分不开的。

初级教学法

蒙特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体育(筋肉练习)

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动作熟练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肌肉练习,她除了顺其自然,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 感官教育

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下文将予重点述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

知识教育

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练习

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不难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

感官教育

概述

感官教育(感觉训练)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最重要的地位,也是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蒙台梭利方法》一书用1/4的篇幅来论述感官教育。感官教育的重要性

蒙台梭利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是“刺激,而不是对事物的思维,吸引着他的注意”,因此感官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是重要的;蒙台梭利还认为,“智能的培养首先依靠感觉……感觉练习是初步的基本的智力活动。通过感觉的练习使儿童能辨认、分类、排列顺序,这就是智能和文化学习”(蒙台梭利:《高级蒙台梭利教学法》,第1卷“教育上的自发活动”,1917年英文版,第198~205页)。算术、书写、言语,甚至实际生活能力、良好秩序的规范都由感官教育引出。还有,通过感官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儿童在感觉机能的某方面所存在的欠缺,以便及时治疗和纠正。

感官教育的实施

首先,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对不同的感官刺激存在不同敏感期的原理,将感官训练细分为触觉、视觉、听觉等的训练,每种训练单独进行,并创制了一套教具,共26种,供除嗅觉外的感官练习之用。例如,供视觉练习用的一种教具是:三组圆柱,第一组高相等而直径不同,第二组直径相同而高不等,第三组高与直径均不同,要求儿童分别将其嵌入钻在木盘上的相应孔中。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要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成人尽量不予干涉,让儿童各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进度选择(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教材、教具,并自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同时使教具与儿童的敏感期相配合,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蒙台梭利创制的教具能控制错误,她主要是通过这套教具让儿童进行自我教育。例如,上面讲到的视觉教具,如果儿童把一个圆柱体放进一个比它小的孔,则放不进;若放进一个比它大的孔,则到最后,终将至少有一个圆柱体放不进孔中,整个过程只要有一个错误,就需重新调整。所以说:“这套教具控制了每一个错误,要求儿童能进行自我纠正”。

再次,根据生命力活动服从一定节律的原理设计的整套感官训练教具,试图按儿童的水平和兴趣,根据物体的外形特征(形状、颜色、大小、声音……)提供有等级的顺序的系统刺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以引起儿童的自由反应和自导学习。

对感官教育的评价

有不少实验证明认识能力的培养应从感觉训练开始,感觉发展得越好,带来的外界信息越多,认知能力就越能得到发展,因此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感觉训练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有些实验研究还证明蒙台梭利学校的儿童经过“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智力一般有所提高,在知觉方面尤佳。从教育史角度讲,蒙台梭利方法确有创见。例如,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自然后果作为道德自我教育的方法,蒙台梭利将其从德育扩大到智育,主张让儿童在自我操作和摸索中,通过“教具的控制错误”,达到智慧的自我教育,这对以后的个体化教学是一个启发。又如文字书写的学习,裴斯塔洛齐主张通过绘画对形的掌握过渡到文字的书写,蒙台梭利则让幼儿从进入“儿童之家”的第一天起,就通过有计划的感官训练,在不知不觉之中“爆发式”地学会书写,效果比常规的要好得多。

当然,蒙台梭利的感官训练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主要是“感官的单独刺激,对特定材料的有关刺激果然敏锐了。但由于强调单一的器官的孤立训练,必然使个体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离,影响儿童全面地认识世界,从而也就影响儿童的认识发展,因为知觉的整体并不是色、形、声等感觉的简单总合。其次,蒙台梭利进行感觉训练所用的教材、教具过于死板划一,都是按严格的分类、等级的排列、固定的方法进行的,每种教具只有一个目的,不能变化,不能用来做游戏、发展语言或进行其他创造性的独立活动,这必然不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情感和语言等。此外,单纯掌握物体的外形特征以及大小、长短高低等的顺序,并不一定能促进概念的形成,因而未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思维。

儿童教育

蒙台梭利崇拜儿童的自发冲动,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因此,她试图让儿童通过作业的方式达到自我教育。所谓作业,就是儿童根据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的一些活动,或者是感官练习,或者是算术练习,或者摆弄字母卡片,或者练习穿衣和脱衣动作等等。

蒙台梭利认为:通过作业,儿童自然就“学会谨慎,学会自觉,学会指挥身体的行动”;通过作业这种自由选择的个体活动方式,学会依靠自己、学会尊重他人,使“儿童之间没有妒忌,没有争吵”,从而培养“绝对平静”的气氛,良好的秩序由此而来;通过作业,让儿童学会自我约束,为意志力形成作准备,推动儿童服从。可见,蒙台梭利所主张的是从自由经过作业到自觉秩序和服从,从而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

既然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儿童的自我教育是主要教育方式,那么教师起什么作用呢?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式去观察、研究“自然的儿童”,真正了解儿童的本来面目,从而揭开生命发展的“秘密面纱”,探讨生命的“深刻真理”。其次,在真正了解和认识儿童的前提下,教师应成为儿童自我发展的“援助者”、优异环境的“创造者”。也就是说,教师的工作除了消极的观察,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儿童,但这种引导并不是那种直接教给儿童方法和观念的传统做法,而是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和作业的教具,使儿童通过自己的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同时,教师应该阻止儿童的不良行为,免得危及儿童本人和其他儿童的发展。再次,教师应无限热爱儿童,献身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自己,以自己的完美形象作为儿童自我教育的榜样。

蒙台梭利通过作业把自由与纪律、活动与教育协调起来的做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她要求教师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也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也就夸大了儿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被动、消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说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2.蒙台梭利教学计划 篇二

蒙台梭利教学法有两个要素:一是环境 (包括教具与练习) , 二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

对于教室环境, 必须具备六个子要素:

(1) 自由的理念;

(2) 结构与秩序;

(3) 真实与自然;

(4) 美感与气氛;

(5) 蒙台梭利教具;

(6) 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启导员”, 其所做的工作是为儿童准备环境, 具体讲是:

(1) 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

(2) 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

(3) 为儿童提供帮助, 引导教具操作和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

二、园本化的含义及意义

1.什么是园本化。

园本课程是幼儿园根据本园特点、幼儿需要、教师特长,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在幼儿园中实施的课程。在幼儿园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发园本课程, 不仅是可行的, 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2.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的意义。

(1) 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 遵循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2) 吸收中华文化和当代科技成果, 适应本土、适应时代。

三、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的实践

蒙台梭利教学法正式引入我园已有4年时间, 我们在实践中经历了迷茫、困惑、感悟等过程, 但也总结了一些方法。以下是我园尝试将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蒙台梭利教具”、“如何开展蒙氏亲子教育”、“如 何实施蒙氏幼儿评价”、“主题活动与蒙氏活动互补”等活动。

1.蒙台梭利教具的园本化。

(1) 创造性地使用传统教具。

传统教具多为木制, 且操作方法有着严格的规定, 幼儿操作时难免出现兴趣降低、操作不够标准等情况。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及操作情况, 丰富传统教具内容, 增强趣味性、情境性, 以便更吸引幼儿, 如:在粉红塔、嵌板的操作中, 增加图案图片, 这样, 幼儿操作时既有错误控制, 又可提高兴趣。

(2) 教具的开发。

蒙氏教学活动中, 难以实施的教学内容, 教师设计成自制教具有助于教学的实施。同时, 自制教具也可成为教学活动内容的准备或复习阶段, 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

2.蒙氏亲子教育园本化。

(1)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学习了解蒙氏理论能够促进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 也能够帮助家长改变应试教育的教育观, 推进素质教育。

(2) 组织“蒙氏开放日”活动, 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

(3) 开展“周末好家长教室活动”, 即根据孩子在园表现 , 有针对性地向家长提供蒙氏教育信息及家庭蒙氏工作内容。

(4) 走进家庭, 和家长共同探讨居家蒙氏教育。幼儿在家与在园的表现是不同的, 及时走进幼儿家庭, 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家情况, 也更好地指导幼儿。

3.蒙氏幼儿评价园本化。

蒙台梭利教育活动方式与集体教学活动方式不同, 是主要以自我操作教具为主的个别化教育活动, 而对幼儿工作情况的评价要针对不同幼儿, 采用不同教具进行。

(1) 建立“幼儿档案夹”。在评价活动中, “幼儿档案夹”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收集了幼儿在班级工作中的作品、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幼儿活动游戏的照片等, 是一本幼儿成长记录册。

(2) 《蒙台梭利教育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评价表》。

此表格为观察幼儿在工作中的具体操作情况, 教师给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 帮助幼儿纠正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填写时重点注意, 教师要真实地记录幼儿工作情况, 不要加入个人情感。如:“幼儿填写表格用时3分钟”, 而不应是“幼儿很快地填完表格”。

(3) 《蒙台梭利各教育领域教具使用情况综合能力评价表》。

此表为每月幼儿完成班级教具情况的记录表, 按月制作 (填写符号) 并收入幼儿档案夹。可加入幼儿社会性活动内容, 如:与人交往情况、合作活动情况等。还可加入教师对家长进行的教育建评价指导: 议和家长的反馈。在记录中, 教师可使用一些符号表示幼儿工作情况。如:V+:工作情况好;V:幼儿较好;N:幼儿未选择;H: 社会性发展: 需教师指导完成等。

(4) 《蒙台梭利工作室观察记录表 (自由工作部分·教具卷) 》。

由于蒙台梭利教学法所遵循的幼儿活动法为自由选择法则、重复练习法则等, 教师观察幼儿时就要针对不同教具进教育建议: 家长反馈行, 哪些教具、哪些区域是幼儿特别喜爱的, 哪些教具是幼儿没有兴趣, 教师就要及时调整。教师在记录时可在相应教具名称上记录幼儿名字, 或可打出班级幼儿名字, 记录教具名称。此表为每日记录表。家长反馈:

教具名称 (5) 《蒙台梭利工作室观察记录表 (自由工作部分·幼儿选择此教具幼儿姓名卷) 》。幼儿姓名:活动日期:

此表格为针对班级幼儿在进行区域选择时的表现, 教师在记录时可用符号。如:==代表幼儿等待;≈代表时间流逝, ⊙ (幼儿活动情况) ⊙观望, 等等。但要注意的是此表为每天观察记录。

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活动时, 2、3的表格留存幼儿档案中, 这样家长能够了解幼儿活动情况, 以便及时进行指导。

4.主题活动与蒙氏活动互补。

蒙台梭利教学法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借助幼儿个别操作蒙氏教具进行, 而幼儿主题活动较欠缺。将两者相结合相补充, 如:借鉴主题课程教材、结合季节、节日进行相关主题活动, 以便帮助幼儿更好发展。

5.启示与反思。

(1) 关于蒙氏教具创造性使用与开发。如何创造性地使用传统教具, 教师自制教具的开发都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考验。

(2) 关于蒙氏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对家长提出了很多的要求, 这就需要家长不断提高素质, 也对“独生子女”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3) 关于蒙氏幼儿评价研究。在对幼儿的观察中,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 还要善于发现幼儿存在的问题。

(4) 主题课程与蒙氏工作的“互惠互利”性。主题课程应是蒙氏工作有益的补充, 而不应影响蒙氏工作的正常进行。

(5) 蒙台梭利教学法不应局限于蒙台梭利本人的固有模式。

摘要:作者在学习蒙台梭利教学法理论精髓的基础上, 介绍本园在开展蒙台梭利教学法园本化的实践方案及反思, 适应本园的教育环境, 为幼儿园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3.浅谈蒙台梭利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三

蒙台梭利要求一是环境要真实、自然、美感和气氛,提供自己活动的机会,二是为幼儿提供适合有序的教具,三是为幼儿提供协助、引导教具操作和活动展开的示范、说明,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教师必须用爱心,始终以参加活动为中心,给他们自由、机会和指导与帮助,让幼儿成为教育的主体。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

日常生活教育:训练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性及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有助于孩子感统失调的康复。

数学教育: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语文教育:蒙台梭利博士发现儿童语言敏感期在六岁前,因此我们不但强调母语教学,同时培养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的发展。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自然,激发幼儿求知欲和好奇心。

这些内容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及幼儿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幼儿的,不是强迫灌输的幼儿去学习。

在感官教育认识大小的教学中,传统式:老师出示两个盒子,,问幼儿:“你们看看这两个盒子有什么不一样啊?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而蒙氏教育:“来,明明摸摸这两个盒子,你发现了什么?”传统教育局限性很大,早已归定好儿童必须回答些什么问题,蒙氏数学弹性很宽,不仅让孩子亲子摸摸看,去体会感觉,更将问题限度放到最大,孩子可以灵活动脑,发现事物的种种不同与奥秘。传统教学是老师“期待”的有限答案,后者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各种答案、观点与立场,这是很大的差别啊,幼儿在回答问题时,答案也可以是错误的,老师心理要摆着一个谱:“以孩子为中心,让她(他)去动脑,老师用“爱”去关注和启发幼儿,才能使幼儿的智力和体能得到有序有层次的发展。

关于蒙氏教具的特色,所谓蒙台梭利的课程就是幼儿操作教具的过程,因此教具的丰富是进行蒙台梭利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具,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蒙台梭利强调感官训练必须由儿童自己控制某些教具来进行。例如,蒙台梭利为专门训练儿童视感知能力制作的一套教具是:一块木板上有十个大小不等的孔,每个孔相对于一个圆柱体,每个圆柱体的直径只相差一毫米。在利用这套教具进行训练时,要求儿童能正确地把混杂在一起的各个圆柱体放入相应的孔中。儿童如果把一个圆柱体放入一个比它小的孔时,则放不进;如果把它放入一个比它大的孔中,最终至少会留下一个圆柱体放不进某一个孔里。儿童通过反复运用这套教具进行练习,不断比较判断,不断纠正视感知控制的错误,其视感知能力的精确性和敏锐性就会得到训练和提高。蒙台梭利要求对儿童进行每一种感官训练,都要有与之相适合的一套教具,且要由一套循序渐进的练习组成。 蒙氏教具中每一种教具只有一样,当孩子没有拿到他想要的教具时,他就要学会等待。因为等待,当他拿到这样教具时,他更加珍惜这个机会,会玩得更加认真。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会向那个小朋友学习,避免他所犯的错误,培养观察能力。在此过程中学会尊重别人,同样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无论教学经验的获得,还是教学方法的提升,都与老师平日细心观察,仔细琢磨,不断学习分不开的,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做到的是: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让她们自由的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想这是我能做到的,也应该做到的。

4.从蒙台梭利教学法看教师角色 篇四

080409127周小钧

摘要: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法中,论述了教师在幼儿发展中所要具备的多种角色: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幼儿自由活动观察者、蒙台梭利教具的示范者与改造者。在蒙台梭利看来,教师的工作就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创设有“准备的环境”,示范教具操作,根据儿童的特点在必要时给予启发、引导和帮助。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幼儿发展;教师角色;职业道德和行为

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幼儿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且深深影响着幼儿基本行为的发展以及人格的形成。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行为举止,包括健全的人格都直接感染影响着幼儿。1907年,蒙台梭利在意大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在“儿童之家”的实践活动中,她创建了一整套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法里,非常重要且缺一不可的三大要素是:有准备的环境、谦逊的教师、干净整齐的教具,这三大要素环环相扣,彼此相关联,蒙台梭利系统而详尽的论述了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中所应扮演的角色的问题。深入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法,有助于我们科学的掌握对于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更好地扮演好这一重要的社会角色。

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者

蒙台梭利指出,成人经常为了自身的便利在诸多方面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同成人一样需要属于自己的环境,正如一个肉体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并在那里得到发育一样。蒙台梭利坚持这种有准备的环境必须由了解儿童内在需要的教师来准备,而这种有准备的环境既要包括适宜的物质环境,还要包括精神环境(《童年的秘密》精神的胚胎)。物质环境方面,蒙台梭利认为教室的陈设是学校环境的重要部分,所以她摒弃教室里原有固定的桌子椅子,而是制作了八边形、八条腿的桌子,这些桌子既稳定又轻便,两名4岁的儿童就可以轻易的搬动。教室还放置了一些盥洗架,3岁儿童就可以独立使用。其中还为儿童专门设计了一个衣饰柜,衣饰柜由12个小方格组成,每个小方格的开合门都是不同的设计,有的是拉链式的,有的是纽扣式的.有的是鞋带式的,这不仅可以训练儿童的学生在享受情趣和获取知识上兼得,除此之外,对活动室的墙饰布置(教室文化的建设)也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独立自主的进行探索与学习活动,使儿童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以及提高儿童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过程 1 中,教师所要扮演的的角色是构建并维护好这个环境,要保障幼儿在这一环境中活动的自由和自主的权利,教师还需要在幼儿有所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回应,营造一种积极地精神环境。时代发展到当今,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者这一角色。作为一名21世纪的幼儿教师,在活动环境的创设上除了要考虑教具玩具的提供、环境的布置等物质因素外,还更应注重心理卫生环境的营造,要在精神上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宽松的环境,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自由活动的观察者

观察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尤甚。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将自己定位于一位“被动”的观察者,耐心地等待而不是粗暴地去干涉儿童的自由活动,使儿童能够自动地将其内在需求显示出来。幼儿教师需要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发展中表现出的各项问题,从而制定各项活动计划。教师的观察力除了更好地协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外,对于孩子人格的发展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外部行为看出他的内在需求,只有通过观察儿童在自由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包括儿童的具体行为、感兴趣的对象、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甚至是儿童的一个小动作一个面部的表情,才能真正地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及时的给予引导和帮助。我们不难发现问题儿童现在越来越多,有的幼儿过于自闭,有的则是被宠的过于自大,有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很多人觉得这只是每个孩子个性上的差异,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忽视了孩子的内在需求,导致这些问题的恶化。一个幼儿教师细致的观察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拯救一个孩子的一生。《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的这一理念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都要努力扮演好观察者这一角色。因为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摸清楚每位幼儿的真正需求,真正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

“蒙台梭利教具”的示范者

蒙台梭利设计了16套感知觉教具,每套教具突出一个具体的概念或感觉。例如,视觉练习的教具有各种几何图形板、几何体、颜色板、圆柱体组、粉红塔、长棒等,儿童可以进行识别物体量度、形状和颜色的练习;听觉练习的教具有发音盒、音感铃等,儿童可以进行辨别音高、音响和音色的练习;触觉练习的教具有立体几何体、触觉板、温度筒、重量板、布盒等,儿童可以进行辨别物体光滑程度、辨别物体冷热程度、辨别物体轻重程度以及辨别物体大小、长短、厚薄和形体的练习等;味觉练习的教具有味觉瓶,主要是进行识别不同的味道的练习;嗅觉练习的教具有嗅觉筒,主要是提高嗅觉灵敏度的练习。这些练习都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的经验到相对抽象的意识的发展顺序。在算术教学方面,除了运用感知 觉教育的教具外,蒙台梭利还设计了一套算术教学的教具,用于儿童的算术练习。例如,儿童可以通过操作数棒、砂数字板、纺锤棒理解0~10的数字和数量;可以运用金色串珠、数字卡片等来认识十进位的基本结构。

这就要求教师的工作除了要作观察,还应进行指导、引导和示范。在儿童开始接触教学用具但还不会使用时,教师在鼓励儿童使用的前提下,可以作一次示范性操作。或者是儿童对某些较复杂的教学用具材料虽已作过试用,但使用起来产生困难,教师可作适当解释,但必须做到简单、明了、准确。当下我们对于蒙台梭利教具的使用则不该仅仅局限于这种机械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秉承蒙台梭利对于幼儿感知觉练习的重视,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感知觉的训练。比如,比较桌子和椅子的高低,感受苹果和橘子的光滑程度,观察周围物体的颜色„„许多的幼儿园打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旗号,认为有了一整套的蒙台梭利教具就是蒙氏教学,但最基本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真正内涵却没有深入理解。蒙氏教具只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载体,身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能够训练幼儿感知觉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媒介,这便是对蒙台梭利教具的灵活运用。

除了以上的三种角色,教师还应承担其他的社会责任。首先,教师的人格作用不容忽视,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正处在个性形成时期,可塑性最大、模仿性最强,而且教师在他们心目中具有相当高的威信,幼儿教师的人格对幼儿的作用尤为重要、尤其明显,幼儿教师还要成为幼儿人格的正向引导者。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也至关重要,幼儿教师需要与家长密切联系,为孩子的发展构建一个最和谐的环境。

蒙台梭利把教师列为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三大要素之一,凸显了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地位。蒙台梭利把“儿童之家”的教师称为“导师”(Direcetress),她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教不来的,教育不是教师“给于什么”,而是教师要“跟随幼儿”。进入21世纪,幼儿教师的角色已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幼儿教师角色的特殊性与多重性的特点,决定着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善于转换角色,以准确有效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引导与支持儿童的学习,这是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蒙台梭利关于教师角色的论述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新视角,值得教师们深入学习。参考文献:

5.蒙特梭利教学计划小班 篇五

第一周:

1、数学:记忆游戏《数棒》:学习1---10数棒的记忆游戏。

2、语言:课前游戏 唱歌做游戏《头、肩膀、膝盖、脚》教参第113页。

《图片与图片的配对》:为阅读和书写做准备。教参第200页

3、日常生活《布的折叠》:发展叠衣服的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4、科学《有生命和无生命》:发展孩子对有生命的物体的数量相同。

5、感官《插座圆柱体A》: 配对练习。60页 第二周;

1、数学《砂数字板》:操作一 在装有沙子的托盘里写数字。

操作二 用砂数字板在与其他带有数字的教具配对。

目标:引导幼儿从1--9的具体概念进入抽象符号的认识。

2、语言:课前游戏:寻声游戏(教参第114页)

《鱼的拼图嵌板》:加强视觉连接能力,为读写做准备。教参202页

3、日常生活《剪刀剪纸》:学习使用剪刀,提高幼儿调整肌肉运动的能力。

4、科学《植物和动物》:发展孩子对植物和动物的鉴别能力。

5、感官《特殊的D组练习》:培养幼儿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60页 第三周:

1、数学《数棒与数字卡片》:巩固记忆数字1--10,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2、语言:课前游戏《传悄悄话》119页

《排列故事图片》:加强幼儿视觉连接能力,为阅读和书写做准备。

3、日常生活《开锁》:学会开锁,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4、科学《植物的组成》:培养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学习植物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5、感官《粉红塔》:粉红的垂直序列练习。64页 第四周:

1、数学《纺锤棒与纺锤棒箱》:介绍0这个数字的概念,强化数字的次序。

2、语言:课前游戏《指令接龙》121页

《金属嵌板练习》:绘制圆形嵌板轮廓为书写做准备,学习怎样正确握笔。

3、日常生活《衣服夹的使用》:发展孩子的专注力,独立性和秩序感。

4、科学《树拼图》: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组成部位及名称。68页

6.蒙台梭利教案 篇六

科目:数学 名称:砂数字板

目的:培养幼儿认识0到9的数字,练习书写数字,是写前的预备。

教学准备:工作毯、0到9数字单板10块 操作过程:

一、取工作毯

二、现在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砂数字板(1)取工作材料,放在右下边;

(2)分别把数字1、2、3拿出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边,展示空盒。

(3)把数字1拿出,放至工作毯中间,左手按住板,右手两指抚摸数字一次,并说1,这是数字1,沿边放在工作毯的左上方。

(4)以此类推,找出数字2和3。(5)进行三阶段教学。

(6)工作完毕,从哪拿的放回哪去。(7)收工作毯。

色板第一盒

科目:感官 名称:色板第一盒

目的:培养幼儿分辨颜色并对颜色进行配对 教学准备:工作毯、色板第一盒 操作过程:

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色板第一盒(1)取工作毯,沿边铺放;(2)取工作材料;

(3)打开工作盒,将盖子放于盒子的底部;

(4)两指捏色板白边,有序散放于右下角。展示空盒后放于工作毯外。

(5)按红、黄、蓝从左向右沿边摆放;

(6)依次取蓝、黄、红进行颜色配对;色板都配对好了,(7)进行三阶段教学;

(8)取回空盒子放工作毯上,收色板(最后摆放的先收),边收边说相应颜色。

(9)工作完毕,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10)收工作毯。

粉红塔

科目:感官 名称:粉红塔

目的:培养幼儿立方体的概念,积高时敏锐的观察力。教学准备:工作毯、粉红塔 操作过程:

(1)今天我要示范的工作是粉红塔;

(2)取工作材料,将最小的捧在手心,放在工作毯中间,第2、3、4个用三指捏,第5个开始四指捏。按左右顺序摆放。

(3)划指说两遍,粉红塔、粉红塔。(4)感知两遍;

(5)找出当中最大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6)找出当中最小的,感知一遍,指着最小的,拿到左下角沿边放。

(7)进行三阶段教学(归位,后拿的先收)。

(8)接下来我们依次找出当中最大的进行排序,感知一遍,指着最大的说,最大的,然后把它沿边放在左下角。前三个要说最大的,第四个开始不用说了。(9)剩下两个时,要说“大的”、“小的”。

(10)接下来我们进行检验,将最小的放在最大的旁边,然后用右手食指往左边抚摸。

(11)我们将粉红塔垒高。请问像什么?

7.蒙台梭利教学计划 篇七

1 蒙特梭利教学法概念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生命力, 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并促进儿童生命力的发展, 教师和父母需要认真的观察、研究儿童的内心世界, 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 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因此,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发展儿童综合素质与潜能的教育方法, 它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 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 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促进“儿童潜能”的发展, 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

2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特点

2.1 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强调儿童的自我教育, 儿童全神贯注的从事自己的工作, 独立操作、自我发展。

2.2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师扮演观察者、指导者的角色, 儿童在教师的指导、鼓励、关心、诱导和帮助下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工作和任务。

2.3 把握儿童敏感期。

蒙台梭利发现儿童在六岁之前的不同阶段对感觉、语言、秩序、动作等都分别表现出强烈的敏感, 而这段时间是相关学习的最佳时期, 因此, 抓住儿童的敏感期进行教育以奠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基础。

2.4 混龄教学。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 能够使他们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能有效的培养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

2.5 注重完整人格的培养。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儿童正常化, 为儿童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格的基础。

2.6 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

蒙台梭利主张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内心的需要, 在“儿童之间”, 每个孩子可以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具进行操作, 教师也应该尊重儿童发展的进程, 进行因材施教。

2.7 丰富的教材及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的种类多达300多种, 它是儿童工作的材料, 儿童通过对教具的反复操作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理念, 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策略

3.1 给儿童以自由

蒙台梭利主张给儿童以自由, 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她认为, “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学生自由的原则”。“放松对儿童的约束是科学教育的根本”教师应该为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场所。在儿童之家, 成人的干涉被控制在极小的限度内, 而自由活动、自我教育却被放宽到最大限度。因此, 她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 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 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材料, 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 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3.2 给儿童以活动

在儿童的生命中, 工作的完成是其成长的需要, 工作能够导致喜悦欢乐。儿童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儿童在外界的环境中, 通过不断地协调自己的运动并积累自己经历的情感, 以此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 儿童的工作是他人不能取代的。成人对儿童工作的取代, 在成人的视野中可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关爱, 对儿童而言, 则是一种权利的剥夺, 或者说是对工作空间的侵扰。

3.3 给儿童以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法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她认为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在外界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儿童的发展是内在潜力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是个人对环境的自然的、自发的活动。所以, 教育要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如果儿童被置于一个有利于他们自然发展的环境中, 使他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发展的节奏和速度来行动, 他们就会显示出惊人的特性和智慧。在这个环境中应当能反映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也指出,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3.4 给儿童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一旦发现某种使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就可以摆脱不稳定性, 并学会聚精会神。倘若不能唤起儿童的兴趣, 秩序则不能形成。当儿童真正对自己的作业感兴趣时, 他们能做到全神贯注。如何给儿童以兴趣?在教具的设计上, 蒙台梭利教育设计遵循兴趣性原则, 进而培养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作业的选择上要遵循自由选择原则, 因为儿童做出的自由选择所反映出的是他的心理需要和倾向。儿童自由地选择工作可以使他们工作更专心, 进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使儿童遵守纪律、形成秩序。

3.5 给儿童以独立

蒙台梭利认为, 所有教育都必须帮助孩子们独立。因为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 没有自由也就没有选择、没有兴趣、更没有专注, 当然也不会有秩序。独立是这一切之前提, 培养儿童的独立品格首先要改变的是成人对于儿童的态度, 不要把孩子当作洋娃娃看待。如果成人总是习惯性地侍候孩子, 这不仅是在奴化他们, 而且还很危险, 这将抑止儿童自发的、有益的活动。教师只是孩子活动的指导者与协调者。蒙台梭利对教师作用的理解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对教师的理解有相通之处。纲要规定,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摘要:蒙特梭利教学法以儿童为主体, 倡导快乐学习, 自主学习, 训练孩子的感官, 全方位发展儿童, 开发儿童智力, 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本文通过分析蒙特梭利教学法的特点及精华, 以期为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蒙特梭利教学法,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2010.[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M].2010.

[2]玛丽亚.蒙台梭利著, 单中惠译.童年的秘密[M].西安: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0.[2]玛丽亚.蒙台梭利著, 单中惠译.童年的秘密[M].西安: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0.

[3]郭玲.蒙台梭利感觉教育及其在幼儿园中的价值[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1) .[3]郭玲.蒙台梭利感觉教育及其在幼儿园中的价值[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1) .

[4]虞永平.生活、生命与幼儿园课程[J].教育导刊, 2010 (5) .[4]虞永平.生活、生命与幼儿园课程[J].教育导刊, 2010 (5) .

8.“蒙台梭利”问与答 篇八

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二十世纪初期,她通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做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儿童教育,1952年辞世之时,已备受世界的瞩目与尊重。

她为何要提出“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女士经过多年科学化的观察,发现传统学校在下述两方面犯了严重的错误:一是孩子的学习开始得太晚;二是孩子被迫融入以大人尺度为基准的世界。因此,她的教学法特别强调提早发觉孩子的潜力以及创造一个完全配合孩子学习需求的环境。

什么是“蒙特台利教学法”?

它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以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孩子的需求与学习能力。当孩子在0~3岁这段无意识学习状态时期,完全未受成人影响之前,是他的学习力最完整的时期。因此,当孩子置身在一个通过感官及动作从事学习的预备环境中(教室)时,他的需求、欲望和潜力便自然流露出来了。

“敏感期”是什么?

蒙台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蒙台梭利教具背后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9.蒙台梭利工作目标 篇九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的精细动作,学会照顾自己。工作名称:夹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五指抓及夹的能力,培养专注力和动作协调性。工作名称:扫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习得了扫的技巧,知道了如何照顾环境,锻炼了我 手指、手腕、手臂的能力,培养了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工作名称:捣蛋壳(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项工作锻炼了抓握和舀的能力,学会了捣的技巧,培养了我的控制力、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工作名称:倒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项工作我学会了倒的技巧,精确了倒的能力,发展了我手部控制力,培养了我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工作名称:衣饰架(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的精细动作,学会照顾自己。工作名称:夹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五指抓及夹的能力,培养专注力和动作协调性。工作名称:扫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习得了扫的技巧,知道了如何照顾环境,锻炼了我 手指、手腕、手臂的能力,培养了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工作名称:捣蛋壳(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项工作锻炼了抓握和舀的能力,学会了捣的技巧,培养了我的控制力、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工作名称:倒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项工作我学会了倒的技巧,精确了倒的能力,发展了我手部控制力,培养了我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工作名称:折毛巾(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学会了折的技巧,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的精细动作。工作名称:敲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的精细动作、手部力量。工作名称:投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的控制力,使我的手指更灵活。工作名称:投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的控制力,使我的手指更灵活。工作名称:敲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的精细动作、手部力量。工作名称:穿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三只捏的能力,培养专注力和动作协调性。工作名称:舀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的控制力,感知转移。工作名称:擦树叶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学会了照顾环境,锻炼了手部的控制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工作名称:抛光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学会了照顾环境,锻炼了手部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工作名称:刷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掌握了刷的技能,懂得照顾环境,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工作名称:折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掌握了折的技能及方法,并能运用到生活中。

工作名称:彩色圆柱体(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培养了我辨别大小(粗细、高低)的视觉能力。通过观察,让我学会了各种比较方法,培养了我序列与配对的概念 工作名称:二项式(感官区)

通过这项工作培养了我辨别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学习了部分和整体的概念,这是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准备工作。

工作名称:带插座圆柱体组(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辨别大小、粗细、高低的视觉能力。工作名称:粉红塔(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初步感知了三维物体体积的变化,培养专注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工作名称:色板三的延伸(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培养了我分辨颜色的能力、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工作名称:色板二的延伸(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培养了我分辨颜色的能力,并学习为颜色配对。工作名称:俄罗斯套娃(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感知了大小。工作名称:触觉板(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培养了我辨别平滑和粗糙的触觉能力及触觉的敏感度;培养序列的概念。工作名称:马赛克游戏(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分辨颜色及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空间思维的转换能力。工作名称:树叶的配对(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了解了一一对应,树叶的多种形状,培养了动手能力及探索兴趣。工作名称:三角形盒(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了解了三角形之间的组合变化,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工作名称:彩色圆柱体(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培养了我辨别大小(粗细、高低)的视觉能力。通过观察,让我学会了各种比较方法,培养了我序列与配对的概念 工作名称:二项式(感官区)

通过这项工作培养了我辨别颜色、形状的视觉能力。学习了部分和整体的概念,这是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准备工作。

工作名称:带插座圆柱体组(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辨别大小、粗细、高低的视觉能力。工作名称:粉红塔(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初步感知了三维物体体积的变化,培养专注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工作名称:色板三的延伸(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培养了我分辨颜色的能力、为颜色的对比及组合做预备,同时培养对色彩的美感。工作名称:色板二的延伸(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培养了我分辨颜色的能力,并学习为颜色配对。工作名称:俄罗斯套娃(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感知了大小。工作名称:触觉板(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培养了我辨别平滑和粗糙的触觉能力及触觉的敏感度;培养序列的概念。工作名称:马赛克游戏(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分辨颜色及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空间思维的转换能力。工作名称:树叶的配对(感官区)通过这个工作让我了解了一一对应,树叶的多种形状,培养了动手能力及探索兴趣。工作名称:三角形盒(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并了解了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工作名称:三角形盒(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了解了三角形之间的组合变化,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工作名称:几何立体组(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了解了几何立体的形状和特征,并记忆名称。工作名称:五彩形状组(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认识了形状,并初步根据一个特征去分类。

工作名称:纺锤棒箱(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了解了1-9的数量、数字、数名的对应关系。了解了0的概念,感知了0是空集合。工作名称:砂纸数字板(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认识了1-3数字和数名的概念,学习了数字的书写笔顺。工作名称:数棒(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初步接触了1-5数量与数名的概念,通过操作数棒,还可以为以后学习奇偶数做准备。工作名称:纺锤棒箱(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了解了1-9的数量、数字、数名的对应关系。了解了0的概念,感知了0是空集合。工作名称:砂纸数字板(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认识了1-3数字和数名的概念,学习了数字的书写笔顺。工作名称:数棒(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初步接触了1-5数量与数名的概念,通过操作数棒,还可以为以后学习奇偶数做准备。工作名称:比赛到一百

通过这个工作我们了解了数与量的对应,及数与数之间的等换关系。工作名称:塞根板一(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帮助我掌握连续数的排列,体会连续数的顺序关系。并了解十位与个位的关系。理解量与代表数量的符号“数字”的一致性。工作名称:百格板(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进一步理解1-100连续数之间的排列关系,学会灵活使用各个数字。工作名称:趣味数字板(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感知了一一对应,并认识了数字。工作名称:彩色串珠(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认识了彩色串珠1—9,并尝试名称的记忆。工作名称:相邻数(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了解了数字1—10之间的邻居,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工作名称:认识钟表(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了解了整点、半点,感知了秒针、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关系。工作名称:数字与筹码(数学区)

这个工作让我感知了数与量的对应,初步了解奇偶数。工作名称:个十百千(数学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感知了数量的递增,并了解了数名与量之间的关系。

工作名称:阅读图书(语言区)

通过这项工作学会了阅读的技能,培养了我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工作名称:天气表盘

通过这项工作我学会了认识各种天气,知道了各种天气的英文名称,培养了我对英语的兴趣,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工作名称:语言故事盒(语言区)

通过这项工作可以让我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绘本故事,还可以让我运用盒子里面的人物进行表演,可以提高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力。工作名称:语言盒(语言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了解了字母的排列顺序,感知了序列。工作名称:小兔子迷宫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渐渐学着控制手部的力量,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了我的专注力。工作名称;脚印的对应练习(语言区)通过这个工作我了解了常见动物的脚印形状,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工作名称;C开头的单词认识(语言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了解了C开头的单词,丰富了我的单词量,并对他们进行了一一对应。

工作名称:蝴蝶成长嵌板(文化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了解了蝴蝶的成长过程,感知了序列。工作名称:拼图(文化区)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认识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工作名称:电极(文化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了解了电池的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及探索兴趣。工作名称:花嵌板(文化区)

这项工作让我了解了花朵的组成部分,并记忆各部位的名称。工作名称:中国地图拼图(文化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了解了自己的祖国及自己所在的位置。

工作名称:演奏乐器

上课时间我们组成了一个小乐队,让我了解了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工作名称:认识七大洲(文化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了解了七大洲的名称及地理位置,丰富了我的知识。工作名称:观察记录

通过这个工作我真实的观察到了蜘蛛的身体结构,体验了观察的乐趣。工作名称:与他人合作观察

通过这个工作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并体会了合作很重要。工作名称:沉浮小实验

通过这个工作让我直观的看到沉浮的现象,了解了因物体的密度不同,会有沉浮的现象发生。工作名称:制作水形图

通过这个工作我了解了单一水形的形态,并能根据水形三部卡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水形卡片。工作名称:娃娃家(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渐渐学会对待他人要友好并学会照顾自己。

工作名称:做饼干

这个工作培养了我动手的兴趣,并学会分享。

工作名称:棕色梯(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学会了对粗细进行辨别,在知觉上对二元次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工作名称:十二生肖(语言区)

这项工作我认识了十二生肖,并能记住各种动物的名字及顺序。工作名称:缠毛线的工作

这项工作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及双手合作的能力。工作名称:研磨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项工作锻炼了抓握和舀的能力,学会了研磨的技巧,培养了我的控制力、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工作名称:测量

这个工作我认识了尺子和上面的刻度,懂得了测量物体的一种方法。工作名称:数字与筹码(数学区)

这个工作让我感知了数与量的对应,初步了解奇偶数。工作名称:折毛巾(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学会了折的技巧,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的精细动作。

工作名称:认识国旗(文化区)

这个工作让我认识了中国的国旗,并了解了各个国家的国旗及背后的意义。

工作名称:布盒(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了解了布有不同的材质,感知了一一对应。

剪纸(美工区)通过这项工作我掌握了拿剪刀的方法,锻炼了手部的控制力。听筒(感官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听力,我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 进行配对。阅读图书(语言区)

书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看书,看我多认真呀 衣饰框(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我学会了照顾自己,锻炼了手部合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棕色梯和粉红塔的组合(感官区)

我们对于大小、粗细已经掌握,所以我们在按顺序排列进行组合活动。

编织的工作(日常生活区)

通过这个工作锻炼了我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手部的精细动作。

工作名称:水粉涂色(美工区)

这项工作让我学会了涂的技巧,让我在水粉活动中产生了对色彩的浓厚兴趣。工作名称:粘贴小蚯蚓(美工区)

这项工作我认识了粘贴材料,学会了使用双面胶粘贴的技巧,发展了手部小肌肉精细动作。工作名称:团纸粘贴(美工区)

10.蒙台梭利培训心得 篇十

记得刚开始实习,在国际班接触到教具时,我就好奇的想摸摸,心里想着,看看那些教具都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不用学习自己肯定就会了,可是在这几天的培训中,看看齐老师优雅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到自己操作起来就没有头绪,什么也不会,特别难,当我在遇到困难时,齐老师和其他培训过的老师们细心耐心的帮助你,感官教具操作时演示到数学操作演示,每一次都有新老师发现新的提升,从学习理论操作中,特别是动作要特别优雅,语言要亲切,这次培训让我对蒙台梭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阿良老师短短的三天培训中,我很高兴,也很开心,让我学到了如何与家庭、小朋友、老师沟通,让我明白了语言的重要性,之前,我认为在蒙台梭利教学中,语言很少,通过这几天和阿良老师的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知识浅,蒙台梭利中的语言是简单、准确、语言交流时必要的,还有注意和孩子用眼神交流。

11.蒙台梭利教具自我创制的涵义 篇十一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具创制意义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了一百多年仍生生不息,这足以看出它的重要教育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量的迅增,蒙台梭利经典教具无法完全满足中国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此,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的进程中,蒙台梭利创制教具应运而生,但是在实践中一些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对于蒙台梭利教具及蒙台梭利教具自我创制的认识还不够明晰,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1、蒙台梭利教具

蒙臺梭利教具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元素,是儿童活动的主要使用对象。蒙台梭利教具又称“工作材料”,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的,是对蒙台梭利教室中的用具的总称,其中包括蒙台梭利自己设计的教具和教师依据蒙台梭利的教育原理设计的自制教具,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练习、感官教育教具、数学教育教具、语言教育教具、科学文化教育教具。教师是借其将蒙台梭利教育的精神和内涵运用于当中,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得秩序感、专注力、观察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自然而然的得到发展。

2、蒙台梭利教具自我创制

创制教具是教师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自己制作的教具。蒙台梭利教具自我创制,其创制主要意图是在把握蒙台梭利教育内涵的前提之下先创新再制作,在制作中实现创新。教师的创制教具是教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教具的基本属性:教育性和直观性。它的特点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贴近教学,易于推广。“创制”教具一般都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或针对现有教具的品种、功能、数量的不足而进行研究制作的,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综上,笔者认为蒙台梭利教具自我创制,即蒙台梭利教师在明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在进行日常蒙台梭利教育活动中不断的吸取经典蒙台梭利教具精华,运用精良的制作方法并结合现有材料类型,依据幼儿的兴趣和反应状况反复改进,从而创造性的制作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蒙台梭利教具,更适宜于中国儿童的发展。

二、蒙台梭利教具自我创制的原则

目前关于蒙台梭利自我创制的原则的观点有很多,依据其在实践中的突出特征归纳为以下五个原则:

1、属意儿童兴趣。0——6岁的儿童具有很强的吸收心智,他们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就是被教具的某种特质所吸引,所以在教具的创制过程中,要在材料真实并具有美感、与儿童身体匹配的情况下,使其有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点,促使儿童能一再地使用教具来重复的工作。

2、具有明确目的。每个领域的教具都有其明确的目的,因此创制教具时也应该在充分考虑到系统性、难度适当、操作步骤简约的情况,确定好目标,给予儿童单一的刺激,但这种刺激要有合理刺激等级,从而实现相应的教育目标。一般要考虑到满足发展儿童的专注力、动作协调性、独立性和秩序感等方面。

3、强调独立操作。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儿童的自我发展,更多采用的是个体提示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具的设计要以个人独立操作为主。

4、关注错误控制。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具的错误控制,来促使他仔细观察、分析现有的学习经验,培养其推理能力、批判能力以及不断发展的区别能力。

5、重视“工作”安全。由于儿童身体各方面机能正处于发育的过程中,对外界的危害抵抗力较弱,所以教具制作时要注重安全的问题,如木质教具的油漆是否环保、玻璃制品是否易碎、教具的重量是否合适等。

最后,特别提及的是,在蒙台梭利教具创制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以上原则之外,还要注意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发展更要适应我国的本土化趋势。因此,我们更要把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设计本土化的教具,从而生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蒙台梭利教具。

三、蒙台梭利教具自我创制的意义

蒙台梭利教具是实现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重要媒介,是提供给儿童做“成长工作”时使用的“材料”,是儿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工具,蕴涵着促进儿童能力发展的教育意义。但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的过程中,各幼儿园还是沿用其最初的原创教具,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操作呈现刻板僵化、不易吸引儿童关注的态势,这影响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深度推广。因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蒙台梭利教具自我创制的意义。

1、对儿童的意义。丰富蒙台梭利教具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使得儿童的工作具有生活性和趣味性,使得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对教师的意义。蒙台梭利教具的创制便于蒙台梭利教师和其他教师通过学习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在把握其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活学活用,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3、对家庭的意义。解决当前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蒙台梭利教育更加经济实用的引入家庭教育中,提升家庭教育品质,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得蒙台梭利教育能更加深入的实行。

4、对社会的意义。使得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更加生活化、平民化,为蒙台梭利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性的参考建议,完善其关于自制蒙台梭利教具的制作和使用技巧,实现蒙台梭利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蒙台梭利教具及蒙台梭利教具自我创制的概念,在遵循基本原则下,设计和制作出适合中国儿童发展的教具,尤其是中国儿童语言发展、道德教育和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文化科学的教具,来弥补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国化过程中尚有欠缺的部分,也因此来推动蒙台梭利教育这种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最一流的教育能成为中国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模式,来实现“给孩子的未来选择一个美好起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孔翠薇,郝维仁.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1.

[2]段云波.蒙台梭利标准教具与制作[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晓芬,从幼儿教师自制玩具的演变看其教育观的变化[J].学前教育,2005(12).

[4]钱愿秋.蒙氏教具与儿童玩具的关系探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6).

[5]陈笑颜,蔡艳芳.自制蒙台梭利教具的意义与原则[J].幼儿教育,2008(4).

12.论蒙台梭利对和平教育的贡献 篇十二

关键词:蒙台梭利,和平教育,贡献

一、引言

玛利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教育家, 她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法, 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 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 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对于如何发展和平教育, 蒙台梭利也有着独特的真知灼见。考察蒙台梭利对于和平教育的贡献, 我们可以从她的和平教育本质论、和平教育价值论、全球公民教育论、独立批判精神论、和平教育内修论等不同方面进行考证。

二、蒙台梭利和平教育观点

1. 和平教育本质论

玛利亚·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杜绝战争是政治家的工作, 而建立和平是教育家的任务。在研究和平教育的主要人物之前, 首先应当给‘和平教育’下一个定义。‘和平教育’的含义确实很广, 人们常常用它来指代教人如何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或者教人如何解决冲突, 甚至还可能联系到军队裁员、环保主义和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类似的用法还有很多, 这正好说明了和平问题的复杂性, 我觉得这很不错。和平的构建需要社会公平正义的进一步推动, 而和平教育在为这一事业输送人才。”

2. 和平教育价值论

玛利亚·蒙台梭利 (1949) 的专著明确地为和平与教育建立了联系。她热衷地认为教育是一种途径———也许是唯一真正可以永远消除战争的途径。她相信, 如果没有专门且深入的道德与心灵教育, 人类将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好战的本性。蒙台梭利认为, 绝对的和平教育应当使孩子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教他们理解公民全球化、明确个人责任意识并学会尊重多元文化。在蒙台梭利眼中, 这与数学、语言和科学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她在《和平教育》一书中写道, “人与人彼此意见达成一致就能够实现和平。实现和平有两个要素, 一是解决冲突, 避免暴力, 也就是杜绝战争。二是长期努力去维持这样的和平。” (蒙台梭利, 1949:27)

3. 全球公民教育论

玛利亚·蒙台梭利以她独特的方式培养出了全球化的公民, 这些公民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正如与玛利亚·蒙台梭利同时代的约翰·杜威所强调的那样, 培养公民的独立和批判精神对于民主国家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有自主和前瞻性思考习惯的公民几乎不可能因为受到蛊惑而去参加他们毫不感兴趣的战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声名狼藉的纳兹·戈林在等待接受审判时正是这样说的, “为什么人们理所当然不想要战争?当那些衣衫褴褛的穷鬼可以从农场上毫无风险地获得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时, 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争战呢?人们总会有意无意按照统治者的命令去做事, 这是显而易见的。你所要做的一切, 便是告诉他们, 他们正在遭受攻击, 他们的国家正岌岌可危, 并谴责那些不愿战争的人缺乏爱国主义精神, 这在任何国家都是有效的。”培养公民的独立和批判精神正能够保护他们免受如此宣传的蛊惑。

4. 独立批判精神论

此外, 和平教育界的重要人物———伊莉兹·波尔丁 (1979) 曾写道, “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是通过让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来培养想象力, 这对和平而言意义何在呢?我认为,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和批判精神, 并且在教育中提供了一种保护民主、想象优先的态度。很明显, 这有助于我们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想象力、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的培养是和平世界所不可缺少的。表面看来玛利亚·蒙台梭利式的教育与和平教育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但实际上两者有着密切而确凿的关系。玛利亚·蒙台梭利曾悲叹道德的缺失和社会教育的失败。她认为, 任何拒绝和压制个人道德意识养成的教育都是一种犯罪。当一个国家频频发动战争, 我们必须反思, 现有的公共教育体系是否有能力进行真正的和平教育?挪威和平学者约翰·加尔通 (1969) 进一步发展了蒙台梭利的理论, 将绝对和平定义为人类普世的价值观, 倡导正义、和谐、自由和公平。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和平问题不能只是通过一些否定的观点来讨论, 或是仅仅狭义的避免战争。和平一词的真正内涵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社会改革。”由此, 有利于构建和平的种种活动、社会团体间的交流与建设, 或者抵制贫困的运动都可以成为和平教育的重要因素。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拥护者所倡导的和平教育途径很少与消极主义有交集, 因为它几乎没有什么消极的东西。

5. 和平教育内修论

在有效的和平教育中, 教师与管理者使用的方法应当在教育学生的价值观方面保持一致。教师和管理者本身也应当以身作则。内在的教育要与外在的课程协调好, 蒙台梭利的教育法也强调了这一点。它更注重自我修养, 而不是外在的纪律约束。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被束缚于形式上, 受制于团队的规则。当这种不良状态产生时, 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反应和行为。

三、总结

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 蒙台梭利的教育方式有可能被视为空想主义而遭到批判。对此, 蒙台梭利及其拥护者有充分的理由反驳。一方面, 蒙台梭利所构建的教学模式排除了很多不受学生欢迎的行为, 有利于学生更加专注投入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 许多公共学校辍学的比例很高, 这些学校都没有运行奖惩机制, 如果自始至终从未给予学生真正选择的机会, 而期望他们突然获得毕业的本领, 这是不太现实的。因此, 发展内在的自我约束的教育方法是蒙台梭利和平教育的重大成果。

玛利亚·蒙台梭利是和平教育领域中开创性的人物。她的方法论关注整个儿童世界的发展, 并珍视创造性和批判性的独立精神, 为人类产生灵感进而延续和平打下了思想基础。她所发展的具体的和平教育方法与理论, 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的认同和运用。

参考文献

[1]Boulding, E.Children's rights and the wheel of life[M].Edison, N.J.: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79:78—83.

[2]Duckworth, C.Teaching peace:A dialogue on Maria Montessori[J].Journal of Peace Education, 2006:39—53.

[3]Galtung, J.Violence, peace, and peace research[J].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1969, 6 (3) :167—191.

[4]Montessori, M.Education and peace (H.R.Lane, Trans.) [M].Chicago, IL:Henry Regency, 1949:89—93.

13.蒙台梭利教育法 篇十三

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以“又准备的环境为核心 作为导师的教师 作为活动对象的”工作材料三个要素组成的。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教具来自我学习,蒙台梭利按儿童的需要所设计的教具的“自我纠正错误”的功能,使幼儿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变为可能。比如,以带插座的圆柱体为例:通过与圆柱体直径、高度相对应的圆洞的帮助,幼儿会发现,粗的圆柱体无法放入细的圆洞中,细的圆柱体放入粗的圆洞中会转动,长的圆柱体放入短的圆洞中会凸出圆洞,短的圆柱体放入长的圆洞中会凹进圆洞。幼儿在感知、操作教具时,经教师的提示,通过幼儿的再行尝试,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略,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观察者、示范者。教师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在儿童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是个观察者,对儿童进行引导,观察儿童对教具的兴趣及持续的时间,甚至还要注意他们的面部表情。儿童有需要时,教师随时出现在其身边,必要时及时给予指导或适当的刺激,让儿童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儿童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是个示范者,在儿童自由选择、使用教具时,教师要做简单的示范,示范教具的操作方法。当儿童模仿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儿童解决的方法,而是在一次示范或引导其选择另一个新玩具。

如果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只追求其形式,不了解儿童的需要,或者忽略了教师的作用,就不能达到教育和发展的目的。比如有的幼儿园在移植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引进与移植中的形式主义非常严重,误认为将蒙台梭利的教具摆放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就是蒙氏教育法了。实质上,蒙氏课程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育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儿童,是课程组织的中心,而不是教具的操作。总而言之,蒙台梭利教育进入中国需要以“本土化”的模式,需要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特点进行“本土化”研究,取长补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最佳选择。结合蒙台梭利与我国幼儿发展情况总结以下几点: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学习独立的意愿,让儿童通过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学习。

二、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环境是儿童自我成长发展的决定 因素。

三、儿童在“工作”中练习独立,完成自我成长的使命。

四、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不强求、不施压。

五、教育者要学会“静观等待”、“克制”、“公正无私”和保障儿童自由的实现。

14.蒙台梭利教案 粉红塔 篇十四

蒙氏

粉红塔

教具介绍:教具介绍:由边一公分至十公分的十块粉红色木块所组成。

直接目的:

1.凭视觉辨别大小

2.培养注意力及敏锐的观察力

间接目的:

1.发展幼儿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2.算术教育的准备 3.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提示方法

基本提示

1.G.序列、垂直造塔

▲ 教师请幼儿看粉红塔,把最小的一块带过来放在桌上 ▲ 教师先用二指示范给幼儿

▲ 请幼儿一块一块地拿.(不按顺序,混乱放置)▲ 较大的木块,就利用左手托底,右手压上的方法

▲ 教师坐右边,让幼儿找出最大的一块,依次类推、造塔 ▲ 每次拿时都比较

▲ 反复练习之前让幼儿看,并认识由大到小(由上而下)的顺序 ▲ 教具归位时,注意最小的一块

应用提示

1、改变序列的方法

1)将木块的两边对齐造塔(此时拿最小的木块来比,可学会控制错误)2)斜放法 3)水平法

2、MG.序列加记忆练习

1)准备一张桌子和一张地毯 2)准备十块木块散放在桌上

3)请幼儿由最大的木块开始,按大小顺序逐一搬到地毯上造塔,一次搬一块。3.MG的变化

1)请幼儿照G的方法造塔 2)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

3)教师从中任意取走一块放在旁边 4)请幼儿睁开眼睛

5)问幼儿旁边这块应放在哪?把它归位;若将取出的藏起来,问幼儿发现了什么?(较为困难的工作)

注意事项:

1.应用提示中,拿最小的一块比一比(控制错误)的练习,不可与基本提示同时做。

2.最小的木块易丢失,教师注意教具的保管

3.分红塔只有序列没有配对工作,与棕色阶梯并用才能做配对工作

上一篇:市场营销学教案第3周下一篇:讲故事比赛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