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计划

2024-08-16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计划(共9篇)(共9篇)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计划 篇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执行计划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预期效果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本专业所规定的所有专业课之后,毕业设计之前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任务是:

1、通过针对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它先修课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一般规律,具备简单装备设计能力;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图、计算、查阅资料、自学和调查研究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基本情况

1.设计时间:2012年9月23日——2010年12月1日

2.设计地点:机械工程学院

3.设计类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4.设计形式:集中设计

5.设计内容: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课程设计题一般为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每位学生完成:

1)机床夹具装配图一张;

2)主要零件工作图2张;

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12000 —15000字)。

具体内容要求参考“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指导教师:

6.设计学生: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三、说明

设计时间、内容均符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及设计环节表。

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9月23日

2.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计划 篇二

一、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确定

“就业为导向”的前提必须是了解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才能对课程体系做导向设置进而制定出教学计划。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专业人才需求做了广泛的调查[2],参与方有专业老师、在校本专业学生和第三方行业咨询机构。调查结果结合国际货运流程分析得到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基本岗位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四大岗位:国际货运揽货员、国际货运操作员、国际货运单证员、国际货运客户服务员;衍生岗位为国际物流企业、国际速递公司、集装箱租赁公司、码头有限公司、海关监管仓库企业、报关单位和报检单位的主要岗位、进出口企业的货运、跟单和报关、报检岗位、负责箱管和拖运的人员等。

二、岗位群素质能力的提炼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简介》中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为:“培养具有国际货运管理及报关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3]本研究同时对该培养目标作修正。

“素质为本位”其实就是职业的养成教育,根据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归纳职业素质要求如下:

(1)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及沟通技巧;

(3)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

(4)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

(5)独立思考、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质疑精神;

(6)遵纪守法精神,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7)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外语与计算机知识。

“能力为核心”表达了作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职业能力是课程设置的中心。笔者认为Murphy&Poist的BLM模型[4]是物流人才能力全谱系的表达方式,它不适合具体物流专业的能力定位,更不适合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能力定位。本研究中笔者不采用问卷调查而是分析招聘广告的岗位要求和物流公司的人才结构。本经验假设借鉴了光学的RGB三基色原理。综合以上提炼出来的岗位群素质能力,笔者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修正为:

培养具有正确就业心态、直面挫折的心理素质、有良好职业操守,适应加入WTO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国对“大通关、大经贸、大物流”的要求,具有实干、创新和创业精神,具备必需的国际商贸基础知识与实务知识,掌握报关、报检技能,熟悉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企业第一线高等职业人才。

三、单元课程的开发

“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意味在课程开发上必然是上图的逆向设计法,课程设计指向是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而不是学科研究的需要。高职高专教育目的不为学生进一步从事学科研究做准备,而是为学生从事某职业岗位群做准备,具有很强的职业定向特征。以下结合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对本专业三大职业能力——国际货代、报关、报检职业能力作详细分析来推导专业单元课程。

1. 从职业能力要求到专业课程要求

从职业岗位推导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能力可细分为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从职业能力要求推导出专业任务要求;再从专业任务要求推导出专业课程要求,从而确定整合课程。

2. 从职业素质要求到素质课程要求

职业素质要求由职业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综合素质要求构成。Murphy&Poist在他们的BLM模型中把我们总结的职业素质归为商业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一部分。职业关键能力要求和基本素质、综合素质要求有重叠的地方,准确地说这三者要严格区分是不可能的。我们认为在“就业导向”的建设思想下,称之为职业素质课更为合理。

3. 课程群的确定

课程体系分为两个课程段:职业素质课、职业能力课。每个课程段又分别分成四个课程群。课程体系确定如下:

职业能力课分成四个课程群

(1)基本能力课程群(灰色)

(2)国际货代课程群(红色)

(3)报关课程群(绿色)

(4)报检课程群(蓝色)

职业素质课分成四个课程群

(1)基本素质课程群(灰色)

(2)语言沟通课程群(红色)

(3)数量统计课程群(绿色)

(4)综合素质课程群(蓝色)

在上述整体课程体系结构框架确定后,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将结构框架中的学习课程按照单元课程范型进行分类。课程范型的依据是课程分析的结果和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

四、课程体系的形成和学生学习负荷的均衡

教学甘特图把课程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横轴表示课程的长度,除第一学期为17周外,其余都为18周;纵轴表示课程的宽度,表示其周课时数。经过学生学习负荷平衡,我们得到如下的结果,其中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每学期课程门数为8门,周课时分别为26、26、27;第四学期到第五学期每学期课程门数为6门,周课时分别为24、10。

整体课程框架体现出横向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过程和纵向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链路分布数目,并清楚地通过三基色色域变化标示出专业有几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链路。

五、教学媒体(教学包)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师资配套

教学计划的实施有赖于教学环境分析,内部教学环境分析即是分析可供使用的教学资源如:物流专业老师、物流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课程建设的现状、学生的知识基础等等。内部教学环境现状分析有利于预测教学计划实施遇到的困难,为下一步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的调整提供必要的依据。外部教学环境分析是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的,要分析专业职业岗位群所服务广东省地区经济、岗位需求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综合教学环境的动态分析则是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教学改革、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提出要求。总之,物流类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一个环境分析和执行试错的过程,是动态的纠偏过程,是滚动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5]鲍洁.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EB/OL].http://jwc.zjwchc.com/xtuploadfile/3.ppt.

[2]杨鹏强.南华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2004~2005)[R].广州:南华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3]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秘书处编.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南[M].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8.

3.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计划 篇三

关键词:卓越计划;课程设计;校企合作;系统化设计

课程设计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创新的能力 [1 ],而且是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最佳途径 [2 ]。然而,目前针对课程设计进行改革实践的研究并不多,大多集中在毕业设计改革上。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环节中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之一,在整个实践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专业课程的综合应用,又是毕业设计的基础和铺垫。因此,课程设计要具有综合性强和接近工程实际的特点,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实现符合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因此,课程设计工程化改革已势在必行,使其具有综合性强和接近工程实际的特点。

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3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工科院校创建以培养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更加强化了学生的服务企业的工程意识及工程素质 [4 ]。

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我校在实践中凝炼出“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简称“三大”)教育理念,其中,“大德育”是先导,体现做人的素质,“大工程”是背景,体现社会需求,“大实践”是核心,体现做事的能力 [5,6 ]。

“三大”教育理念要在课程设计中加以落实,使卓越工程师培养与课程设计更好地结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课程设计要面向社会需求,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确保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把学生能力培养贯穿到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

三、课程设计依托校企合作

目前多数学校都在一定规模进行校企合作,且多集中在毕业设计阶段。在近几年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的机械专业基础知识还比较扎实,但工程素质较差,对性能指标的要求、成本控制等没有概念,仅仅局限于要求功能的实现,这是不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

我校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本科院校,立足“大矿业”特色,根据专业特色加强与煤矿企业的联系,与黑龙江省四大矿业集团都建立了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与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制定课程设计规范和要求时,聘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拟定符合社会需求的,体现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课程设计文件规范。

选择和适当简化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程设计,开发出一系列与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课程设计题目,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接轨,要求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调研和分析,确定设计方案。

四、系统化的设计原则

课程设计采取小组分工形式,组内成员分别调研后讨论,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再由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特长进行局部计算和结构设计等的分工,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都是相互关联的,这样达到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帮互助的工作作风。

对于矿山机械课程设计,分为提升运输机械设计、采掘机械设计和矿井通风机械设计三部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就业意向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设计。例如进行矿井提升设备选型时,要求学生对当前矿井所用的提升设备进行调查,吸取实践经验以改进设计工作。做设计要有发展的观点,既要考虑到当前,也要考虑到长远。对于主提升设备,一般对第一水平要留有20%左右的富余能力。另外在选型设计时往往要提出几个方案进行比较。再如顺槽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设计,首先应清楚顺槽运输多为几台带式输送机搭接运输,所以必须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即按要求的输送能力并考虑各台设备之间搭接转载运输时结构及尺寸上的要求,合理地确定每台带式输送机的形式及铺设长度。原则是设备投资及运转费用最少,即最经济同时也要便于管理。井下电机车运输选型设计,应考虑运输量、采煤方法,装煤点集中、贮煤量大和运距较长时,应选用较大吨位的机车,否则选用小吨位机车。另外还考虑运输人员、材料和线路维修等业务配备小吨位机车。本课程设计包括选型计算和绘图两部分,学生可按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绘图部分,如提升机房布置图、机房布置形式及带式输送机装置图可参考相关手册选用,并结合调研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设计及计算步骤力争完整、清晰、简洁,图纸绘制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关要求。

对于液压传动课程设计,考虑学时及设计工作量,将典型液压系统的设计分解为总体设计和典型的液压元件的选型和设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成员协作完成整个课程设计内容。其中液压缸是液压传动中的典型的应用最广泛的元件,因此每组内都要求有液压缸的设计计算和绘图。液压缸是液压传动的执行元件,它与主机及主机的工作结构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同的机型和工作机构对液压缸则有不同的工作要求。因此在设计液压缸之前,首先应了解主机的用途和工作条件、工作机构的结构特点、负载值、速度、行程大小和动作要求、液压系统所选定的工作压力和流量等作为设计原始依据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设计前充分到企业和生产实际中了解和分析总结。

五、课程设计改革实践效果

经过对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两届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改革试点,发现多数同学能够按照指导教师要求深入企业,详细调研,全面分析,确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计算内容完整,图纸绘制规范。这期间,企业教师的指导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将设计经验无私地告诉学生,使学生少走了许多弯路。学生由循序渐进地完成一个系统设计,掌握了系统设计思路,大大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曹贺,孙月华,赵存友等. 机械设计专业创新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171~173.

[2]刘波粒,刘泽军. 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3]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7:4~5.

[4]吴雪峰,薛铜龙.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07~108.

[5]赵国刚.树立“三大”教育理念,改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18~19.

[6]赵国刚.突出大矿业特色,实现办学大作为[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58~59.

4.小学艺术课程教学计划 篇四

教材按单元结构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第六册包括九个单元:《儿童剧场》《车世界》《十二生肖》《远方的朋友》《我爱家乡的山和水》《雨中情》《民族乐器的传说》《辛勤浇出幸福花》《艺术家的故事》。教材以人文主题为显线,突出艺术学习的艺术价值;以学科知识技能为隐线,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采用点式的、跳跃的、随机的、积累的方式,服从、渗透于人文主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都具有演唱一般少儿歌曲的技巧技能。两年中,在乐理知识,识谱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且能独立理解,解释歌曲的大意和基本内容,但由于城乡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包括思想教育)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旋律倒唱,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打击预期,自制简易乐器,并能自己根据不同的场景,用打击乐配上合适的音乐。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制作简易的打击乐器。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重点加强试唱识谱能力的培养

2、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

3、在教学的过程中,寓教于歌唱,欣赏,游戏中

4、善于引导,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

五、减负提质措施

1、老师首先研究教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与“学”相结合的方法。

2、结合教材,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风范。

3、加强个别辅导,认真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差生要及时帮助,让特长生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发展。

六、教学辅导

1、成立音乐小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从思想教育入手,让学生认识音乐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3、互助式教学,让优生去帮助差生,带动学习积极性,中等生也应该向优生学习,共同提高。

4、对学生多表扬,让他们认识音乐的好处,加强学习。

5.艺术采风课程实践教学计划 篇五

一、艺术采风实践主题

主题:行走·思考

从艺术设计的大背景来看,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生活,但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经常被我们忽视。从现代的一些艺术设计经典案例中,我们可以嗅觉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可以体验到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如: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主持设计的香山饭店,融中园古典建筑艺术、园林艺术、环境艺术为一体,设计师试图“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表达出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民族之路的思考。建筑设计师用简洁朴素的、具有亲和力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成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2008奥运主体场馆“鸟巢”和游泳场馆“水立方”等。作为未来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去发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去探索和思考,去开发和研究,借此短暂的采风良机,行走思考„„!

二、艺术采风实践内容及目的

1、通过采风,了解不同风格的环境艺术设计,民居建筑,城市建筑及室内外环境,空间设计。考察当地的建筑、室内设计等内容,了解当地建筑设计的风格,建筑设计内部的功能、组合,空间划分与分割的处理手法,体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

2、当地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照明设计、陈设品设计、色彩设计、家具款式的选用等。

3、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古建筑,古民居的本体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以及如何用现代的科技和设计手法去保护、复原、再造古建筑、古民居,学习、积累、提炼更好的设计方法。

4、收集信息、资料,吸取民间传统艺术特色,挖掘设计元素,建构自己设计特质,为以后的设计创作做好准备。

三、艺术采风课程作业的内容及要求

(一)作业内容及要求

1、在采风过程中每人必须作考察参观记录,记录方式为:采风日记、速写、摄影、摄像。

2、结合考察内容和专业知识,归纳总结采风成果,电脑制作排版,以展版形式展示,展版内容包括:

(1)速写若干张(扫描入电脑后排版)

(2)照片若干张(精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3)对采风过程的心得感想,梳理资料信息,结合专业知识针对参观景点做出详细分析,如建筑风格、空间环境、结构与构造方式、装饰元素、民族特色,风土人情介绍等,提炼设计符号,引发对传统艺术及装饰风格的思考,触动设计灵感,强调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字数1000字以上,可结合版式需要及尺寸大小进行合理编排,内容要求思路清晰、文字流畅、有自己的见解)展版要求:

图纸尺寸:60*90cm,数量一张,电脑统一排版后进行彩色喷绘,KT板满裱。版式构图讲究美观性,重点突出,版面应出现完整的标题(标题为:艺术采风成果汇报),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个人照片及指导教师姓名。

3、动态摄像资料,记录采风过程及参观考察主要内容。

4、传统民间工艺品及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装饰物收集。

5、PPT成果汇报,要求图文并茂,按照给定的目录提纲展开介绍,报告目录如下:(1)云南民居建筑类型及民族特色(2)大理古城与“洋人街”

(3)丽江古城建筑特征及空间环境(4)走近香格里拉(5)个人感想(6)速写作品

(二)作业提交

1、个人作业

(1)速写4张(A4大小)

(2)采风日记本(手写随笔,可结合插图)(3)PPT成果汇报一份

2、小组作业

以外出考察分组为单位,每小组根据作业任务自由进行小组内部人员结合及任务分配。(1)展版4张(60*90cm)(2)动态摄像一份

(3)传统民间工艺品及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装饰物收集(成果展示后退还)建议携带工具:便携式画具、速写本、照相机、摄像机

四、时间

采风结束两周内(第八周周五上午)以班级为单位交到环艺办公室,第九周择定时间进行成果展出,地点暂定为学院一楼展厅。

所有成果电子文件存成自己姓名,汇总后统一刻录光盘上交留档。

五、艺术采风成绩评定标准

6.2007级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计划 篇六

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计划

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和达到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3.掌握风景园林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园林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4.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态、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应使学生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手绘表现技法与方案创意的表现能力;与应用计算机制图软件的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

2.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简洁明了,文字通顺。

3.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部分图纸应基本达到施工图深度。

4.毕业论文为5000~8000字。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书写工整。毕业论文文本按规范化要求装订。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一)选题原则

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当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量选取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工程和科研实际的题目。各设计小组选题最好选择各类园林工程实际设计项目,毕业设计选择的设计项目的份量和难度要适中,要能在规定时间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

3.毕业论文选题要求与毕业设计挂钩,由多个学生共同参加的毕业设计项目,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容和要求,针对毕业设计项目的设计选题、设计理念、设计构思、设计方法等方面选题,独立撰写论文。

(二)选题类型(以3个学生组成一设计小组,每个组选择一个园林实地项目设计)在以下绿地设计中选择其一:

1、公园绿地(面积6~8公顷左右)

2、广场绿地(面积4~6公顷左右)

3、滨河路绿地(面积4公顷以上,至少含一个滨河路节点)

4、住宅小区绿地(面积8~10公顷)

5、厂区绿地(面积8~10公顷之间)

6、城市郊区名胜风景区(面积不限)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步骤

毕业设计大体分为四个阶段: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基地分析;方案设计;方案扩初设计;方案中心景区施工设计。

毕业论文可分为三阶段: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提出论点、阐述论据;撰写毕业论文。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成果要求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后提交毕业论文文本,毕业设计图纸及毕业设计文本,毕业设计展板。

(一)毕业论文要求(详见学院毕业论文统一格式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书;

3.毕业论文目录;

4.论文摘要;

5.论文主要内容;

6.参考文献;

7.附录;

以上内容的要求

1.任务书:包括论文题目、论文主要的内容及进度安排、论文主要指标及要求、主要参考文献;

2.摘要:一般为400汉字,摘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课题,本人见解和主要结论;

3.目录:按论文章节次序编好页码;

4.论文要求论证严格,层次分明,语句通顺,表达确切。

5.参考文献按以下格式列出

[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卷号、期数、页码(年份)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页码(年份)

6.附录:与论文有关的数据表、计算机程序、鸣谢等。

(二)毕业设计作品要求

1.设计方案图册

图纸规格A2(部分总平面图为A1),30页以上,主要包括封面、封底、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等。

(1)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文本应包括符合有关行业标准与规范的设计说明,要求每篇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2000字。

① 设计选题、基地概况;

② 设计定位、设计理念;

③ 设计构思;

④ 设计主要内容简介:

⑤ 主要或重要景点作法要求和注意事项:

⑥ 主要技经济指标。

(2)图纸:

① 方案设计图:总平面效果图;总鸟瞰图;主要景观节点效果图(手绘、电脑绘不限,每人两张);功能分区图,园林景观分析图,交通分析图等。

② 扩初设计图:(图纸规格为A1)总平面图,平面定位及索引图,地形设计图,给排水设计图;植物种植设计图。

③ 施工设计图:设计方案中心区的广场、水景、园林建筑施工设计图(各取一个景点,要求局部平面图要尽可能给出相应定位数据及尺寸、材料和作法等内容,若不能给出材料和作法等内容的应注明在相应的详图中给出并配上索引符号。需给出节点剖立面的结构部分可以在相应的部位标注“结构设计由结构工程师设计”的字样或者给出简单的结构形式即可,大样图须和总平面或局部平面图中索引符号相一致,大样图应给出结构形式、材料使用、具体作法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道路设计图(平面、结构和铺装,平面图中应给出定位和道路要素,结构只须给出结构形式即可,铺装图须给出材料的材质和颜色、作法、规格、尺寸、接缝处理等内容);

植物设计图(项目中心区的植物设计说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施工设计平面图,各图分别配臵苗木统计表,施工放线图)。

2.展板三张(每人一张)

规格:900mm×1200 mm,输出时最低分辨率:300dpi。展板中不少于4张电脑效果图或4张手绘效果图,展板正标题统一为“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副标题自定或指导老师拟定,并设计整体及每张的版面。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结束后,每个设计小组要将本组毕业设计的全部资料(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所有图纸,毕业设计展板)均需以电子文档形式存档,并刻录光盘上交系上保存。

五、毕业论文答辩

1.毕业论文答辩是对毕业论文的一种审查形式,也是学生毕业前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答辩前学院应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

2.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后,经指导教师评阅,并写出评语和评定成绩,方可进行答辩;毕业设计无成绩或成绩不及格,将根据有关规定,取消毕业答辩资格。未参加毕业答辩或毕业答辩未通过者,将影响该生的本科毕业。

3.答辨分论文主要内容介绍,针对答辩教师所提的基本问题和追加问题的答辩。

六、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采用评语和百分制相结合的办法。

1.评语内容

(1)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学习态度、科研态度、钻研精神、学术道德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方面的表现。

(2)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园林设计项目方案创意和表现的能力、园林设计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有何特点和价值。

(4)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中的情况。

2.成绩构成(1)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工作态度、纪律、工作量的大小、完成任务的情况、文献查阅和资料搜集、文献综述质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选题质量、设计(论文)文本撰写质量等情况,写出评语,评定出成绩。指导教师评定的成绩占整个毕业设计(论文)总评成绩的60%。

(2)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应根据学生对自己完成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讲述、理解情况,在答辩过程中的反应、思维、知识面、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质量,选用的设计方法,得到的设计结果和结论等情况评定成绩。其成绩占毕业论文总评成绩的40%。

在以上成绩评定过程中,均应严格审查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是否有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或有他人代做的内容。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

① 未按要求完成设计(论文)任务;

② 论文质量差,达不到本科论文水平;

③ 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审查不合格,并未按要求及时修改者;

④ 抄袭、剽窃他人研究结果者。

对于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者按考试作弊处理,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者,由作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评分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评分,采用百分制。

90~100分(优秀):①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各项任务,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果良好,并有某些独特的见解和一定的创造性。②毕业设计(论文)目的明确,方案合理,技术措施可行,资料充分,分析严谨,结论可靠,有较大价值。文章条理分明,书写工整,图表、图纸齐全,符合要求。③答辩时能简明扼要而有系统地阐述论文(设计)中主要内容和观点,能熟练地、正确地回答问题。

80~89分(良好):①能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所要求的各项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毕业设计(论文)目的明确,方案合理,技术措施可行,资料充分,分析正确,结论可靠,论文(设计)具有一定的价值。文章条理分明,文字简练,书写工整,图表、图纸齐全,符合要求。③答辩中能够简明阐述论文(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能够正确地回答问题。

70~79分(中等):①能独立完成论文(设计)课题所要求的各项任务,基本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毕业设计(论文)目的明确,方案较合理,资料比较充分,能进行综合分析,结论正确。文章语句通顺,书写清楚,图表、图纸齐全。③答辩中能够阐述论文中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基本上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60~69分(及格):①基本上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所要求的各项任务,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②毕业设计(论文)论点基本正确,方案基本合理,具有一定的资料,能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基本正确。文章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图表、图纸清楚。③答辩中能阐述论文(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回答较肤浅,有些问题需经启发后方能回答。

59分及59分以下(不及格):①未能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的基本任务,论文(设计)中存在原则性的错误,缺乏作论文(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②答辩时不能解说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答问中存在原则性错误,有些问题经启发仍不能正确回答。

七.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进度安排

寒假---下期开学,完成毕业实习调研及报告;选定毕业设计项目,找齐基地图纸及相关资料,进行基地实地勘查;初步拟定论文方向,准备论文开题报告。

开学时:学生提交毕业实习报告,论文开题报告;与指导教师一起确定各设计小组的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布置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1-2周:各设计小组进行设计项目的资料收集,完成设计项目的构思定位、完成设计项目的用地分析、功能分析图,以个人为单位完成概念性方案的一草设计(最好创意风格、布局形式各有特点)。论文开题报告会。

第3-4周:各设计小组进行方案比较,通过修改、综合确定本组二草方案,完成二草草图。

5-6周:完成概念性方案设计。提交方案(CAD)平面图,设计说明。各设计小组进行方案讲评,全班进行方案讨论。每人提交论文提纲。

第七周:完成方案规划主要节点效果图、分析图草稿。

第八周至九周:各设计小组进行方案扩初设计,提交(A3,CAD)设计总平面、立面图,地形设计图,给排水设计图;植物种植设计图,平面定位及索引图。提交论文初稿。

第十周至十一周:各设计小组进行施工设计,提交设计方案中心区的(A3,CAD)地形、广场、园路、园林建筑及小品、园林植物种植施工设计图(附苗木统计表),包括设计平面图、剖面图,结构大样图等。提交论文二稿。

第十二周:各设计小组完成方案整体设计、修改定稿,提交A3全套图纸小样给指导教师审核,最后修改出图。毕业设计展板设计草稿,提交设计电子文档。

第十三周:星期一(2008年5月19日)下午四点正各设计小组准时提交毕业设计全套设计图册。各设计小组提交毕业展板设计修改稿电子文档。每人提交论文三稿。

第十四周:设计小组提交毕业设计展板,每人提交毕业论文。

第十五周:论文答辩。各设计小组提交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光盘。

风景园林专业教研室

7.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计划 篇七

关键词:卓越计划,机械优化设计,案例教学,课程建设

目前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以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 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 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是高校机械类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课, 也是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适应“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 笔者在机械优化设计课程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案例教学和加强实践环节, 以期拓宽机械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1 现行机械优化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机械优化设计课时逐渐减少, 而对于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要求而言, 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满堂灌”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 难以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 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长期以来, 由于机械优化设计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综合、内容抽象等实际问题的存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引入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的工程案例,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材多侧重于优化方法的阐述, 与机械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优化设计案例缺乏或不完善[2], 学生在学习中学以致用的实践训练少, 参与度低, 致使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充分。

(3) 机械优化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主要包括建立数学模型和选择优化方法与程序设计等方面内容, 必须通过上机实践操作来加深对基本理论和算法步骤的理解, 培养独立编制计算机程序的能力和灵活运用优化方法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中实践环节设置薄弱[2], 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 为了适应“卓越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施要求, 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改进教学模式、引入工程案例和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2 突破传统局限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局限于教书, 教书局限于课程, 课程局限于课堂, 课堂局限于讲授, 讲授局限于教材”的5个局限[3], 构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机械优化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形象化教学、问题探究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开放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 激发其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采用形象化的“盲人探路”和“围墙土堆法”解释一维搜索方法中的进退法与惩罚函数法优化原理[4];在讲授数学基础、基本概念、基本优化方法及常用函数之后, 增加数值计算软件Matlab语言基础知识及其优化工具箱的应用, 讲解fminbnd函数、fminunc函数、fmincon函数以及linprog函数, 向学生演示用Matlab的优化工具箱求解一维优化问题、无约束多维优化问题、有约束多维优化问题及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 将抽象的理论借助现代工程计算软件直观地呈现出来[5];设置与授课学生专业发展相对应的工程应用背景的例题、习题, 引入合适的案例, 与学生探讨案例的数学模型及特点, 并结合案例教学内容安排学生集中上机实践, 引导学生在问题研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学生在讨论、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优化函数, 编写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调用Matlab的优化工具箱函数, 编制Matlab程序进行求解;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优化方法原理、Matlab基础知识和Matlab优化工具箱常用的优化函数并将其应用到案例探究中去, 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使其更好地领会机械优化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结合其他优化设计软件 (如ANSYS优化设计模块等) 探讨教师亲身经历的科研课题及科研所涉及的学科前沿问题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卓越计划”关于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

3 甄选合适案例积极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和学生主体性等特点, 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案例教学可以更形象、高效地完成授课目标。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 笔者结合我校机械专业实际及教学实践, 在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案例甄选中选择了贴近实际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典型案例。目前主要甄选的教学案例有如下六方面[6]。

(1) 纯数学问题的多种优化方法求解, 通过对比各种优化方法的优劣、适用范围, 使用方法等, 使学生对刚接触的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有个初步的认识。

(2) 一般工程问题的求解, 如生产计划问题、运输问题、下料问题等, 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比较简单, 主要讲述求解方法的选择, 以及不同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3) 机构运动学或动力学参数优化设计问题, 如:曲柄摇杆机构、曲柄导杆机构、凸轮机构及行星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

(4) 机械零部件优化设计问题, 如:滚动轴承摩擦阻力矩最小、气门弹簧质量最轻、压力容器螺栓组最经济、齿轮减速箱齿轮质量最轻及空心传动轴质量最小等优化问题。

(5) 机械系统动态性能优化设计, 如齿轮动态性能优化设计、机床床身和主轴系统动态优化、汽车车架或悬架系统动态优化和起重机结构系统动态优化等。

(6) 专业特色案例, 笔者把具有石油机械工程应用背景的实例有机地融入教学[5]。例如, 抽油机运动学优化设计及动力学优化设计、抽油机变速箱结构优化设计、泥浆泵曲柄滑块机构优化设计等石油机械工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这些优化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工程问题, 其数学模型都是以学生学过的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力学等课程为基础, 既便于理解与掌握, 又可以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

另外, 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剖析与拓展[2], 教师要适时引导、调控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积极投入到案例讨论中去;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研究案例;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 深化问题, 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 促进学生完成学、思、知、行这四方面的结合, 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 学思联系, 知行统一。教师通过回顾分析讨论过程、罗列主要观点、提示思维盲区、发掘问题深度等方法适时地对教学案例进行总结评述可以使学生对案例教学中的知识由感性的、零散的分析上升到理性的、系统的认识;引导学生对一些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继续思考, 促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保持长期的关注。

4 培养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优化设计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课时逐渐减少, 如何在总学时缩减的情况下, 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我校机械专业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 逐渐确定了在总学时有所缩减的情况下, 将本课程的理论学时缩短,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设置理论学时16个, 上机实践学时14个[5]。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及数学基础、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法 (一维搜索方法、无约束优化方法、线性规划、约束优化方法) 、适当介绍多目标及离散变量优化方法和先进优化方法 (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蚁群优化算法) 等。上机实践环节结合机械优化设计教学案例及上机操作, 以计算机为工具, 以当前通用的优化设计软件为平台, 把优化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解决机械优化设计工程问题。笔者在实践教学环节精心安排上机实践内容, 提前编好相应的实验指导书, 并提供部分关键源代码, 由简单到复杂, 深度及难度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在实践中学生学会将工程问题转化为最优化设计问题, 分析机械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合理建立数学模型, 能编写调试简单的优化程序, 较好地完成实验内容。在程序调试中, 笔者也适当地布置相关思考题,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不同优化算法及不同初始参数 (如初始点的选取、搜索步长的选择等) 引起计算结果的不同, 提醒学生分析优化结果差异性的原因及优化结果的合理性, 并将实验结果与体会写到实验报告中,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束语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 结合我校机械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要求, 在机械优化设计课程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实施案例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这些措施的实施, 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继续总结所取得的经验, 完善教学改革成果, 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孙靖民, 梁迎春.机械优化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李旻, 黄平.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工程师.2010 (8) :18-20.

[3]李志义.对大学教学的“三思”[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3) :26-28.

[4]李春民.《机械优化设计》的形象化教学方法[D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5]汪建华, 袁新梅.《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0) :119-121.

8.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计划 篇八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22-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它强调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它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

课程体系决定了培养对象所能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决定了教育理想能否成为教育现实。[2]在新形势下,主动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主动适应服务行业企业的需求,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研究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最终制订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对提升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一机两翼”的专业内涵

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将“过程”、“装备”与“控制”这3个相关知识领域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机械为主,工艺与控制为辅的“一机两翼”复合型交叉专业。[3]因此,在构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必须体现“一机两翼”的专业内涵。

(二)以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

工程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能够胜任今后工作的能力,成为合格的公民和称职的产业人员。[4]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这正是工程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体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这一核心。

(三)贯彻校企协同育人

“卓越计划”强调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因此,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由企业专家参与制订培养目标,并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校企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同时建立校企联合工程实践平台,为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创造条件。

二、课程体系结构

按照上述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立了过程设备、过程机器和过程控制三大专业模块。[5]围绕这三大专业模块对应设置了化工过程、机械及控制三大学科基础模块,以及支撑这些知识模块的公共基础模块。化工过程模块设置了化工工艺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过程原理与设备等课程;机械模块设置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等课程;控制技术模块设置了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课程。公共基础模块设置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突出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设置了贯穿于培养过程始终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大能力培养模块。同时,将素质教育渗透于培养过程。彰显了基础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也体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三、课程改革

(一)基础课程

随着社会发展,企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如工程制图,不仅二维CAD图形普遍应用,三维实体设计的优势也越发凸显。因此,将这类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两部分,将上机实践成绩以一定的比重计入课程的总成绩,以此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在后续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中加以运用和提高。

(二)专业课程

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制造与检测等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校内专业教师由于缺乏企业生产实践经验,讲起课来往往和企业生产实际脱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因此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应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教学。校内教师负责理论部分授课以及日常辅导、学生考评等工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践案例负责与实践密切相关部分的授课。

(三)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按照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要求,本着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对应,教学内容既前后衔接、循序递进又个性发展、体现特色的原则,在企业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按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和企业实践三个层次,构建了涵盖实验能力、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并贯穿培养过程始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四、结语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更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虽然按专业内涵和“卓越计划”的要求构建了课程体系,但其科学性还有待实践检验,基于该课程体系的培养方案对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也有待于在实践中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 / OL].http://www.moe.gov.cn / publicfiles /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 s3860 / 201102 / 115066.html.2011-01-08.

[2] 杨武军,郭娟.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8 -6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66-16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探索与国家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3-114.

[5] 陈金林,陈叔平,赵嫚.过控专业“卓越计划”课程改革[C].第十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校际交流会论文集,2013:35-36.

9.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 篇九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教学计划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专业代码:580106)专业代码:580106)(高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 械 工 程 系

二〇〇六年六月 〇〇六年六月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专业代码:580106)根据教育部 《关于制订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 和省教育厅 《关 于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通知》精神,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吸收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普通 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树立现代教育观 念,按照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 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增减和提高的要求,结合社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人才需求情况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特点,特制订本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与学制 年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2.学习期限:三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模具 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模具设计、制造与维护能力,在生产 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1.德育方面 毕业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职业素质。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文化基础,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技术综合实现能力和技术规范实施能力,能适应市场经 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2.智育方面:(1)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作;(2)从事金属材料、塑料等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现场技术管理 工作;(3)从事模具生产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工作;(4)从事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5)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6)具备金属材料、塑料等一般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能力;(7)操作、保养普通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 1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8)操作、保养常用数控机床和其它数控设备的能力;(9)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含一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加工程序的能力;(10)选用、设计制造和调试工装、刀具的能力;(11)从事数控加工(含一般机械加工)的现场技术管理能力;(12)设计、制造模具的能力;(13)具有从事模具生产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14)管理、维护数控设备(含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初步能力;(15)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 加工程序及设备通讯的能力。3.体美方面: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运动技能、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健康的审 美意识,身体健康,体魄强健,能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4.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与翻译能力,能听、说基本的英语日常会话。应用计 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 能力。通过劳动部高级模具与制造操作员和高级钳工(或车工、铣工、电焊工等)的技能鉴定。

三、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1.本计划理论教学 67 周;实践教学 65 周;考核 5 周,主要实践环节包括 入学教育 1 周,毕业教育 1 周,军训 1 周;公益劳动 5 周,教学实习40 周,岗 前实训 17 周。2.全学程总学时 2911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1826 学时,实验实习实训 1546 学时,两者之比为约 1:1。教学时间分配见附表 1

四、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1.本专业全学程共开设 32 门课。其中基础课 13 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19 门(必修课 15 门、选修课 4 门)。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约为 3:7。2.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见附表 3

五、主要课程说明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含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环节;选修课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开设 相应的实用课程。

(一)基础课 2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1.思想政治理论课(114 学时)本课程主要包括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 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门课程。本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充分认识毛泽 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概述,深 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了解现行的法律法规基本内容,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 社会实践,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兼讲《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内容。2.形势与政策(20 学时)本课程以课堂专题讲授与辅导讨论有机结合为主要形式。通过学习使学生 加强对国际和国内形势宏观、科学的认识,并从中学到科学分析形势的方法。讲 授中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着重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展开, 力求贴近学生,增强针对性,讲求实效性。3.体育与健康(108 学时)本课程通过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全面增强学 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喜爱体育,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态度,以及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4.语文(60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两部分,一部分以阅读为主,精选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学名篇,另一部分以写作为主系统介绍写作知识。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名篇和掌握阅读方 法与技巧,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5.数学(10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集合、不等式、函数、数列、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 学、积分学,向量代数与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无穷级数,常 微分方程等。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高等数学运算、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6.英语(104 学时)在高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以培养学生 外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3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说、读写的语言训练; 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语技术资料的能力,听说能力和基本的书写外语信函等应用文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外语使用能 力打好基础。7.计算机应用基础(60 学时)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 打下基础。

(二)专业课 8.工程制图与 CAD(126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及计算机辅助绘图。使学生掌握画法几 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机械制图的标准;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视 图表达能力;能绘制出较复杂的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能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 合、表面粗糙度;正确选用材料并拟定热处理要求:图样还应具有正确的结构工 艺性,恰如其分的技术要求。9.工程材料与热加工(4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金属构造、力学性能及实验方法、Fe-Fe3c平衡图、碳素钢、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粉末冶金材料、非金属材料,金属的铸造和焊接等内 容。使学生掌握工程材料的性能、用途和热处理方法:具有合理选材和正确确定 热处理要求的能力:具有铸件、焊接件结构工艺性的分析能力。10.电工学与电子学(108 学时)本课程包含电工学与电子学两大部分。前者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及计算,电机、电器工作原理、参数及选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测量仪表; 后者主要讲授交、直流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与数字电路等的工作原理与应 用。使学生具有理解、维修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和一般电子线路的能力,具 有使用电气测量仪器和电子仪表的能力。11.工程力学(112 学时)本课程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前者主要讲授静力学、运动学、动力 学等内容;后者主要讲授拉伸、压缩、剪切、挤压、弯曲、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并 能运用这些规律对机构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 掌握强度、刚度理论并熟练地对机构进行强度、刚度计算。1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6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 4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尺寸链基本知识、技术测量和光滑极限规范等内容。并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尺寸测量、角度和锥度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状和 位置误差的测量、普通螺纹联接及齿轮的测量等方法。13.液压与气动技术(6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元件结构、工作原理 与选用,液压与气基本回路,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使学生熟悉液压与气 动元件结构、功能与选用方法: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分析与故障原因及排 除方法:具有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能力。14.机械设计基础(72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机构工作原理及设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使学生掌 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 具有运用机构与机械零件设计资料设计 机械装置和机械零件的能力。15.塑料模塑成型技术(6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塑料特性及应用,塑料工艺性能;塑料制品的精度与结构工 艺性:塑料注射模塑、压缩模塑、挤出成型、中空吹塑等的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程序;塑料注射机、挤出机等成型机械的类型、型号、技术参数与选用、装模与 调试:塑料模零件加工工艺与塑料模装配:以及先进塑料成型模具。使学生具有 编制与实施塑料成型工艺并设计塑料模的能力。16.板料冲压成形技术(72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板料冲压工艺性能,冲压成形基本原理,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冲压基本工序的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规程编制方法:冲压成形机械 类型、特性、技术参数与选用、装模、调试;冲模零部件加工工艺与典型冲模装 配;使学生具有编制与实施冲压工艺规程并设计冲模的能力:具有编制与实施冲 模零件加工工艺与冲模装配的能力; 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有关冲压有关有 冲压模设计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17.模具数控加工技术(52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的基本原理;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与操作方法:数控加 工的工艺特点和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使学生对数控加工的知识框架有清楚 的认识,掌握对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具备对较复杂的模具零件 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处理的能力,熟悉编程前数学处理的目的和基本方法;具有对 轮廓加工、简单型面加工的数控程序的手工编制能力。并初步掌握计算机自动编 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实施模具的数控加工的能力。18.模具 CAD/CAM(10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述模具 CAD/CAM 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用软件的使用方法。5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实现模具 CAD/CAM 的条件,模具 CAD/CAM 工程数据库 的特点、内容及图形数据库中的模型设计方法:掌握模具图设计常用软件,几何 造型常用软件的使用。具备从事模具 CAD/CAM 一线工作的能力。19.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48 学时)本课程系统介绍各种冷作模具材料、热作模具材料、塑料模具材料的化学成 分、生产工艺、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对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 模具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20.压铸模设计(26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压铸生产过程和特点,压铸合金性能:压铸件结构工艺性: 压铸主要工艺参数选择;压铸机种类及工作原理、压铸机选用:压铸模分类及设 计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设计夺铸模的能力。21.模具专业技术综合教程(104 学时)本课程是配合实训内容,在实训期间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主要讲授钢 铁材料及应用常识,车、铣、磨削基础知识,冷冲压与塑料成型技术的基本知识,冲模与塑料模制造的基础知识,模具特种加工方法,以及模具检测技术等。使学 生将实训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为学习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打下基础。22.工模具制造技术(6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工模具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和夹具设计三大部分。模具 制造基础主要讲授金属切削加工基本规律,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典型面加工,所 用机床及附件、刀具、工件装夹,检测方法与量具等内容;模具制造工艺主要讲 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分析等内容;夹具设 计主要讲授工件的定位与夹紧及定位与夹紧装置,各种机床夹具的典型结构与设 计方法。使学生具有根据实际加工条件,正确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正确选用 机床与刀具,正确确定夹紧定位方法,正确确定检测方法及检测量具或仪器,设 计制造一般夹具,并通过机床、刀具、夹具的调整达到加工质量要求的能力。

(三)选修课 23.现代礼仪与艺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礼仪的概念、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言谈礼仪、接待礼仪、现代交际礼仪等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为提高 个人竞争能力、自身修养、塑造良好个人形象、促进社会文明打下基础。同时通 过艺术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艺术欣 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及学生的审美素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还可通过演唱、舞蹈、表演等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4.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6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本课程主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理论、邓 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25.文学概论

通过讲授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提高欣赏、分 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26.历史 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讲述,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把祖国建设好的雄心壮志。27.哲学 本课程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世界观 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8.口才、应用文写作与实训 本课程主要讲授口才能力培养、口才应用和写作知识及应用文三部分。使 学生有较好的口才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29.模具技术经济分析 本课程主要讲授价格的基本知识,模具价格的构成、模具价格的经济分析及 评价方法,型腔模具(塑料模和压铸模)的价格估算,冲压模具及其他模具(锻 模、粉末冶金模、冷挤压模、玻璃模、橡胶模和简易模)的价格估算问题。培养 学生具有模具成本核算的基本能力,树立技术经济分析的观念。30.加工中心操作 本课程分为三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讲授数学知识,公差、制图、材料、数控技术、切削刀具及切削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基础知识;二是专业 知识部分,主要讲授加工中心、常用刀具及辅具、机床夹具、常用测量器具、加 工工艺、程序编制;三是加工中心操作及实例。使学生在就业前复习在校期间所 学课程内容,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31.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讲授钳工工艺:划线、錾削、锯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刮削、研磨、矫正和弯曲、铆接、装配知识、钻床夹具等。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 钳工工艺的实际操作技术。

六、教学实训

(一)普通钳工基本训练(30 学时)本环节主要认识钳工的工具,训练锯、凿、锉、钻、划线等钳工的基本操作 7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方法。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钳工工具进行一般的钳工加工。

(二)认识实习本环节是通过对产品厂、模具厂、冲压车间、塑料成型车间参观,了解产品 生产的全过程、制造工艺及装备;了解机器装配过程及零部件配合情况:了解自 动化生产及新技术应用情况。让学生对与模具专业相关的企业有初步认识;对模 具专业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技术基础课增加感性认识。

(三)计算机实训(30 学时)本环节是配合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集中训练环节,主要针对计算机等级训练。

(四)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设计(30 学时)本环节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分析与选用 机械零件材料和制定热加工工艺的能力。

(五)车、铣、磨基本训练(90 学时)本环节是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完成作业等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车床、铣床、磨床的性能、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初步掌握车、铣、磨的工艺的特点及 加工方法和实质。了解各种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 用。具备动手独立完成一般技术要求的零件的车、铣、磨加工的能力。

(六)机械测绘(30 学时)本环节是对工程制图及 CAD 课程所学知识的实际训练。通过绘制较复杂的 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达到熟练运用机械制图的标准,正确表达工程图纸的目的。

(七)互换性原理与测量大作业(30 学时)本环节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配套实训。通过对动手操作与示范相结合 的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尺寸测量、角度和 锥度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普通螺纹联接及齿轮的 测量等方法。初步认识气动、电动量仪测量,三坐标测量机测量。

(八)模具组装基本功及钳工(30 学时)本环节是模具专业的重要实训环节。包含钻、铰、扩、攻丝、套丝、抛光、研磨、凸凹模配制等模具钳工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应具有对简单模具的钳工加工 和装配的能力。并达到模具钳工二级的鉴定要求。

(九)液压传动课程设计(30 学时)本环节是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配套实训。通过对典型设备液压与(或)气压 控制系统的拆装、调整及性能与故障的检测。使学生熟悉液压与气动元件结构、功能与选用方法;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分析与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并进 行一般功能的液压或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

(十)专业生产实习(30 学时)8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本环节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的,分两个阶段。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较全 面的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实际知识;深入了解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模具制造工 艺与设备:认真分析典型冲压件、塑料件及其他制品生产工艺、模具及所用成型 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特性:认真总结不同类型产品生产企业有关车间的装备 特点。应用已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与 方法。了解各类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优点和存在问题,了解本专业技术人员在企 业中的职责,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增强纪律观念、职业道法与团队精神。

(十一)模具拆装与测绘(30 学时)本环节是一次重要专业实践教学。学会典型冲模和塑料模的拆卸与装配,并 在压力机或注射机上装模调试成形出合格制件:分析现有模具的总体结构、零件 结构与相互连接的合理性,对不合理部分提出修改的建议:分别测绘一副典型冲 模和塑料注射模,并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

(十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60 学时)本环节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训练。运用所学的机构工作原理和机械零 件知识,进行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训练运用机构与机械零件设计资 料设计机械装置和机械零件的能力。

(十三)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60 学时)本环节是工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的配套训练。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工艺知识,进行机械零件制造工艺的制定和机夹具的设计。训练学生根据实际加工条件,正 确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正确选用机床与刀具,正确确定夹紧定位方法,正确 确定检测方法及检测量具或仪器的能力。

(十四)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30 学时)本环节是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主要运用所学的成形原理与其它相关的专业 知识进行冷冲压工艺与冲模、塑料模成型工艺与塑料模的设计的初步训练。使学 生掌握成形制品的分析方法,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程序,模具设计资料的使用 及模具制造训练。

(十五)岗前培训(510 学时)为取得两种等级证书打好基础,进行为期 3 周的岗前培训,以期缩短上岗适 应期。(十六)公益劳动与机动(150 学时)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每学期安排一周的公益劳动。(十七)第二课堂 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和假期 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专题竞赛、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技术服 9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务等活动。学生在三年教育时间内,应利用假期进行为期 40 天的社会实践;积 极参加数控课程、机械制造等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其他有关部门的安排,参加专 题竞赛、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技术服务等活动。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见附表 3

七、教学组织 组织教学要以应职岗位的人才规格为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模块式、CBE 等,大量利用直观演示、双边教学、快速联想、小组讨论、作业练习、启发 式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以以专题讲座形式讲授最新知识以增加学生知识 面,教学内容应突出必需、适用、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要以“应用”为主旨特征,各课程、单元之间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要关注学生 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应以学生为中心,并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品质、意志等方面的培养,使其职业技能达到从事相应职业岗位(岗 位群)工作所需的要求和标准。

(一)基础课 从应职岗位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法和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应是教法改革和内容选择,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恰当地分配每一次课的时间,确定自 学讨论、讲授、实验与练习所占的时间比例。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上为续课程打下基础。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以报告、文艺汇演、音乐、美术欣赏及健康咨询等提 高学生素养;结合“两操一课”与体育竞赛增强学生体质;开展英语知识竞赛、演出与口才训练、书法、绘画、微机强化等培训班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推 销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二)专业课 1.课堂教学: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 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 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突出能力教育。各课程要根据本专业在社 会生产中的发展规律和生产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好时续上的必要调整。要积 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影视﹑电脑课件等现代教学 手段,并注重教学信息资料单﹑作业单﹑技能单﹑图表图像等教学资料的建设,10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提高教学效果。要引导学生选择好规定学分的选修课,并精心组织教学,以扩大 学生的知识面。2.教学实训: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在恰当时间。具体安排时间或全部集中或 以周为单位分散。要充分认识教学实训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真准备 好实训大纲,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应职岗位需要 进行专项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多做﹑反复做,使其把主干课程的知识与专 业技能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教学实训重点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 养和训练,所以,还要重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和培养。3.岗前实训:最后一学期,以顶岗形式安排就业前综合实训。模拟顶岗,强 化训练,使学生稳定的掌握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并将各专项技能联贯起来形 成职业岗位能力,以缩短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增强就业能力。

(三)供职技能教育 包括口才与演讲﹑书法与写作﹑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人才市场消息 ﹑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选修课和晚自习﹑第二 课堂活动培养,达到增强供职技能的目的。

八、成绩考核

(一)本计划设置的所有必修课和学生选定的选修课及岗前实训等均在教学 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取得该课程学分。

(二)理论知识成绩采用百分制,技能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 定。专业课理论知识和技能两项考核中有一项不合格者,定为该门课程不合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技能考核应根据应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主要技能 考核项目,由专业课教师组织考核。

(三)教学实训、岗前实训由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共同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综合技能和工作态度。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及格者 取得相应学分。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获取等级证书。岗前实训结束后,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 定,获得教育部的计算机二级考试、劳动部高级数控工艺员和劳动部高级车工(钳 工、铣工、焊工)职业资格证书。

(五)学生学习质量评定采用学期成绩分。学期成绩分=∑(换算前课程成绩×所得课程学分)+奖励成绩分 课程成绩=(理论成绩+技能成绩)÷2 技能成绩按“优 90 分,良 75 分,及格 60 分”折算。11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

(六)考试方法:采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抽查、实际操作等方法。

九、学分计算

(一)一门课程按每 16 学时 1 学分计算。

(二)教学实训、岗前实训、公益劳动按每周 1 个学分计算。

(三)计算机应用和职业资格证书每个计 1 学分。毕业总学分最低标准为 175 学分。其中基础课 34 学分,专业课 74 学分,集 中实训及其他环节 59 学分。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见附表 2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 械 工 程 系 二○○六年六月 12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附表 1 教学活动 入学教育 军 训 机械测绘 计算机实训 钳工实训 车工实训 铣、磨实训 CAD 实训 教 学 实 训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设计 测量大作业 液压课程设计 模具组装基本功及钳工考级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模具拆装与测绘 机床电路安装 电气控制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 专业生产实习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 公益劳动与机动 岗前实训 学期考核 基本工种培训 毕业教育 合 计 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周 数 1 1 67 1 1 2 2 1 1 1 1 1 1 2 1 1 1 2 1 1 5 17 5 3 1 121 90 30 2911 3 1 175 21 20 21 20 21 学 时 30 30 1826 30 30 60 60 30 30 30 30 30 30 60 30 30 30 60 30 30 150 510 学 分 1 1 126 1 1 2 2 1 1 1 1 1 1 2 1 1 1 2 1 1 5 17 1 1 1 1 1 3 1 18 1 1 1 1 一 1 1 1 15 1 1 2 2 1 1 1 1 1 1 2 1 1 1 2 2 1 1 17 11 16 11 13 2 3 二 4 5 三 6 附表 2 课程类别 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 集中实训及其他 环节 合计 总学时数 570 1124 132 1058 2911 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表

总学分 34 74 8 59 175 学分百分比 19% 42% 4% 35% 100% 集中实训按每周 30 学时计 1 学分 按每 16 学时计 1 学分 备注 13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附表 3 课 程 类 型 序 课程名称 号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基 础 课 30 % 2 形势与政策 3 体育与健康 4 大学语文 5 高等数学 6 大学英语 7 计算机应用基础 8 工程制图与 CAD 9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10 电工学与电子学 11 工程力学 12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 专 业 课 62 % 13 液压与气压技术 14 机械设计基础 15 塑料模塑成型技术 16 工模具与制造技术 17 板料冲压成形技术 18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19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 20 压铸模设计 21 模具 CAD/CAM 22 模具专业技术综合课程 23 现代礼仪与艺术 2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5 文学概论 选 修 课 8 % 26 历史 27 哲学 28 口才、应用文写作与实训 29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30 模具技术经济分析 31 加工中心操作工 32 专题讲座 合 计 1826 132 总 学 时 114 20 108 60 104 104 60 126 44 108 112 64 64 72 64 64 72 52 48 26 104 104 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理 论 教 学 114 20 16 60 104 104 45 110 36 80 92 52 52 64 50 48 66 40 42 20 50 40 15 26 8 28 10 12 12 8 14 16 6 12 6 16 54 64 92 实 践 教 学 学 分 7 1-5 1 4 4 7 7 4 8 3 7 8 4 4 5 4 4 5 3 3 2 7 7 4 5 5 5 4 5 4 2 8 8 训 2 2 3 3 4 3 3 4 4 6 4 实 1 1 1 2 1 1 2 1 2 2 1-4 2 4 4 4 4 4 6 4 4 4 4 4 4 6 前 4 岗 4 4 2 2 2 2 2 2 2 2 考核 考 试 考 查 一 学 期 学 时 分 配 二 三 四 五 六 96 36 8 1.2 4.5 2 2 2 2 1153 443 126 26 28 28 26 26 14 1本文由x3s232ndmh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教学计划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专业代码:580106)专业代码:580106)(高中三年制)高中三年制)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 械 工 程 系

二〇〇六年六月 〇〇六年六月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专业代码:580106)根据教育部 《关于制订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 和省教育厅 《关 于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通知》精神,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吸收和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普通 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树立现代教育观 念,按照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 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增减和提高的要求,结合社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人才需求情况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发展特点,特制订本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与学制 年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2.学习期限:三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模具 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模具设计、制造与维护能力,在生产 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1.德育方面 毕业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定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职业素质。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文化基础,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较强的技术综合实现能力和技术规范实施能力,能适应市场经 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2.智育方面:(1)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作;(2)从事金属材料、塑料等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与实施、现场技术管理 工作;(3)从事模具生产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工作;(4)从事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5)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6)具备金属材料、塑料等一般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能力;(7)操作、保养普通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 1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8)操作、保养常用数控机床和其它数控设备的能力;(9)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含一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加工程序的能力;(10)选用、设计制造和调试工装、刀具的能力;(11)从事数控加工(含一般机械加工)的现场技术管理能力;(12)设计、制造模具的能力;(13)具有从事模具生产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14)管理、维护数控设备(含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初步能力;(15)应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 加工程序及设备通讯的能力。3.体美方面: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运动技能、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健康的审 美意识,身体健康,体魄强健,能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4.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与翻译能力,能听、说基本的英语日常会话。应用计 算机处理文字、图表、数据和信息,设计机械和电气图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 能力。通过劳动部高级模具与制造操作员和高级钳工(或车工、铣工、电焊工等)的技能鉴定。

三、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1.本计划理论教学 67 周;实践教学 65 周;考核 5 周,主要实践环节包括 入学教育 1 周,毕业教育 1 周,军训 1 周;公益劳动 5 周,教学实习40 周,岗 前实训 17 周。2.全学程总学时 2911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 1826 学时,实验实习实训 1546 学时,两者之比为约 1:1。教学时间分配见附表 1

四、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 1.本专业全学程共开设 32 门课。其中基础课 13 门;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 19 门(必修课 15 门、选修课 4 门)。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比例约为 3:7。2.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见附表 3

五、主要课程说明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含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环节;选修课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开设 相应的实用课程。

(一)基础课 2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1.思想政治理论课(114 学时)本课程主要包括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 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门课程。本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充分认识毛泽 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概述,深 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了解现行的法律法规基本内容,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 社会实践,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兼讲《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部分内容。2.形势与政策(20 学时)本课程以课堂专题讲授与辅导讨论有机结合为主要形式。通过学习使学生 加强对国际和国内形势宏观、科学的认识,并从中学到科学分析形势的方法。讲 授中要求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着重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展开, 力求贴近学生,增强针对性,讲求实效性。3.体育与健康(108 学时)本课程通过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全面增强学 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喜爱体育,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态度,以及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4.语文(60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两部分,一部分以阅读为主,精选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学名篇,另一部分以写作为主系统介绍写作知识。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名篇和掌握阅读方 法与技巧,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5.数学(10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集合、不等式、函数、数列、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 学、积分学,向量代数与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二重积分,无穷级数,常 微分方程等。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高等数学运算、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6.英语(104 学时)在高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以培养学生 外语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听、3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说、读写的语言训练; 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外语技术资料的能力,听说能力和基本的书写外语信函等应用文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外语使用能 力打好基础。7.计算机应用基础(60 学时)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学习和工作 打下基础。

(二)专业课 8.工程制图与 CAD(126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画法几何、机械制图及计算机辅助绘图。使学生掌握画法几 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机械制图的标准;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视 图表达能力;能绘制出较复杂的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能正确标注尺寸、公差配 合、表面粗糙度;正确选用材料并拟定热处理要求:图样还应具有正确的结构工 艺性,恰如其分的技术要求。9.工程材料与热加工(4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金属构造、力学性能及实验方法、Fe-Fe3c平衡图、碳素钢、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粉末冶金材料、非金属材料,金属的铸造和焊接等内 容。使学生掌握工程材料的性能、用途和热处理方法:具有合理选材和正确确定 热处理要求的能力:具有铸件、焊接件结构工艺性的分析能力。10.电工学与电子学(108 学时)本课程包含电工学与电子学两大部分。前者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及计算,电机、电器工作原理、参数及选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测量仪表; 后者主要讲授交、直流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与数字电路等的工作原理与应 用。使学生具有理解、维修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和一般电子线路的能力,具 有使用电气测量仪器和电子仪表的能力。11.工程力学(112 学时)本课程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前者主要讲授静力学、运动学、动力 学等内容;后者主要讲授拉伸、压缩、剪切、挤压、弯曲、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基本规律,并 能运用这些规律对机构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力学问题; 掌握强度、刚度理论并熟练地对机构进行强度、刚度计算。1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6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尺寸公差与配合、形状和 4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尺寸链基本知识、技术测量和光滑极限规范等内容。并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尺寸测量、角度和锥度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状和 位置误差的测量、普通螺纹联接及齿轮的测量等方法。13.液压与气动技术(6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液压与气压传动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压元件结构、工作原理 与选用,液压与气基本回路,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使学生熟悉液压与气 动元件结构、功能与选用方法: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分析与故障原因及排 除方法:具有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能力。14.机械设计基础(72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机构工作原理及设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使学生掌 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 具有运用机构与机械零件设计资料设计 机械装置和机械零件的能力。15.塑料模塑成型技术(6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塑料特性及应用,塑料工艺性能;塑料制品的精度与结构工 艺性:塑料注射模塑、压缩模塑、挤出成型、中空吹塑等的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程序;塑料注射机、挤出机等成型机械的类型、型号、技术参数与选用、装模与 调试:塑料模零件加工工艺与塑料模装配:以及先进塑料成型模具。使学生具有 编制与实施塑料成型工艺并设计塑料模的能力。16.板料冲压成形技术(72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板料冲压工艺性能,冲压成形基本原理,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冲压基本工序的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规程编制方法:冲压成形机械 类型、特性、技术参数与选用、装模、调试;冲模零部件加工工艺与典型冲模装 配;使学生具有编制与实施冲压工艺规程并设计冲模的能力:具有编制与实施冲 模零件加工工艺与冲模装配的能力; 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中有关冲压有关有 冲压模设计制造技术问题的能力。17.模具数控加工技术(52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的基本原理;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与操作方法:数控加 工的工艺特点和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使学生对数控加工的知识框架有清楚 的认识,掌握对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工序的合理安排,具备对较复杂的模具零件 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处理的能力,熟悉编程前数学处理的目的和基本方法;具有对 轮廓加工、简单型面加工的数控程序的手工编制能力。并初步掌握计算机自动编 程软件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实施模具的数控加工的能力。18.模具 CAD/CAM(10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述模具 CAD/CAM 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用软件的使用方法。5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实现模具 CAD/CAM 的条件,模具 CAD/CAM 工程数据库 的特点、内容及图形数据库中的模型设计方法:掌握模具图设计常用软件,几何 造型常用软件的使用。具备从事模具 CAD/CAM 一线工作的能力。19.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48 学时)本课程系统介绍各种冷作模具材料、热作模具材料、塑料模具材料的化学成 分、生产工艺、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对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 模具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20.压铸模设计(26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压铸生产过程和特点,压铸合金性能:压铸件结构工艺性: 压铸主要工艺参数选择;压铸机种类及工作原理、压铸机选用:压铸模分类及设 计基本要求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设计夺铸模的能力。21.模具专业技术综合教程(104 学时)本课程是配合实训内容,在实训期间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主要讲授钢 铁材料及应用常识,车、铣、磨削基础知识,冷冲压与塑料成型技术的基本知识,冲模与塑料模制造的基础知识,模具特种加工方法,以及模具检测技术等。使学 生将实训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为学习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打下基础。22.工模具制造技术(64 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工模具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和夹具设计三大部分。模具 制造基础主要讲授金属切削加工基本规律,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典型面加工,所 用机床及附件、刀具、工件装夹,检测方法与量具等内容;模具制造工艺主要讲 授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分析等内容;夹具设 计主要讲授工件的定位与夹紧及定位与夹紧装置,各种机床夹具的典型结构与设 计方法。使学生具有根据实际加工条件,正确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正确选用 机床与刀具,正确确定夹紧定位方法,正确确定检测方法及检测量具或仪器,设 计制造一般夹具,并通过机床、刀具、夹具的调整达到加工质量要求的能力。

(三)选修课 23.现代礼仪与艺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礼仪的概念、仪容礼仪、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言谈礼仪、接待礼仪、现代交际礼仪等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为提高 个人竞争能力、自身修养、塑造良好个人形象、促进社会文明打下基础。同时通 过艺术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艺术欣 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及学生的审美素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还可通过演唱、舞蹈、表演等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4.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6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本课程主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理论、邓 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25.文学概论

通过讲授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提高欣赏、分 析、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26.历史 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讲述,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把祖国建设好的雄心壮志。27.哲学 本课程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世界观 和方法论,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8.口才、应用文写作与实训 本课程主要讲授口才能力培养、口才应用和写作知识及应用文三部分。使 学生有较好的口才表达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29.模具技术经济分析 本课程主要讲授价格的基本知识,模具价格的构成、模具价格的经济分析及 评价方法,型腔模具(塑料模和压铸模)的价格估算,冲压模具及其他模具(锻 模、粉末冶金模、冷挤压模、玻璃模、橡胶模和简易模)的价格估算问题。培养 学生具有模具成本核算的基本能力,树立技术经济分析的观念。30.加工中心操作 本课程分为三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讲授数学知识,公差、制图、材料、数控技术、切削刀具及切削知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基础知识;二是专业 知识部分,主要讲授加工中心、常用刀具及辅具、机床夹具、常用测量器具、加 工工艺、程序编制;三是加工中心操作及实例。使学生在就业前复习在校期间所 学课程内容,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31.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讲授钳工工艺:划线、錾削、锯削、孔加工、螺纹加工、刮削、研磨、矫正和弯曲、铆接、装配知识、钻床夹具等。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 钳工工艺的实际操作技术。

六、教学实训

(一)普通钳工基本训练(30 学时)本环节主要认识钳工的工具,训练锯、凿、锉、钻、划线等钳工的基本操作 7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方法。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钳工工具进行一般的钳工加工。

(二)认识实习本环节是通过对产品厂、模具厂、冲压车间、塑料成型车间参观,了解产品 生产的全过程、制造工艺及装备;了解机器装配过程及零部件配合情况:了解自 动化生产及新技术应用情况。让学生对与模具专业相关的企业有初步认识;对模 具专业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技术基础课增加感性认识。

(三)计算机实训(30 学时)本环节是配合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集中训练环节,主要针对计算机等级训练。

(四)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设计(30 学时)本环节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分析与选用 机械零件材料和制定热加工工艺的能力。

(五)车、铣、磨基本训练(90 学时)本环节是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完成作业等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车床、铣床、磨床的性能、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初步掌握车、铣、磨的工艺的特点及 加工方法和实质。了解各种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 用。具备动手独立完成一般技术要求的零件的车、铣、磨加工的能力。

(六)机械测绘(30 学时)本环节是对工程制图及 CAD 课程所学知识的实际训练。通过绘制较复杂的 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达到熟练运用机械制图的标准,正确表达工程图纸的目的。

(七)互换性原理与测量大作业(30 学时)本环节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配套实训。通过对动手操作与示范相结合 的方法,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尺寸测量、角度和 锥度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普通螺纹联接及齿轮的 测量等方法。初步认识气动、电动量仪测量,三坐标测量机测量。

(八)模具组装基本功及钳工(30 学时)本环节是模具专业的重要实训环节。包含钻、铰、扩、攻丝、套丝、抛光、研磨、凸凹模配制等模具钳工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应具有对简单模具的钳工加工 和装配的能力。并达到模具钳工二级的鉴定要求。

(九)液压传动课程设计(30 学时)本环节是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配套实训。通过对典型设备液压与(或)气压 控制系统的拆装、调整及性能与故障的检测。使学生熟悉液压与气动元件结构、功能与选用方法;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分析与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并进 行一般功能的液压或气压传动系统的设计。

(十)专业生产实习(30 学时)8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本环节是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的,分两个阶段。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较全 面的与本专业有关的生产实际知识;深入了解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模具制造工 艺与设备:认真分析典型冲压件、塑料件及其他制品生产工艺、模具及所用成型 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特性:认真总结不同类型产品生产企业有关车间的装备 特点。应用已学知识,分析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与 方法。了解各类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优点和存在问题,了解本专业技术人员在企 业中的职责,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增强纪律观念、职业道法与团队精神。

(十一)模具拆装与测绘(30 学时)本环节是一次重要专业实践教学。学会典型冲模和塑料模的拆卸与装配,并 在压力机或注射机上装模调试成形出合格制件:分析现有模具的总体结构、零件 结构与相互连接的合理性,对不合理部分提出修改的建议:分别测绘一副典型冲 模和塑料注射模,并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

(十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60 学时)本环节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训练。运用所学的机构工作原理和机械零 件知识,进行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训练运用机构与机械零件设计资 料设计机械装置和机械零件的能力。

(十三)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60 学时)本环节是工模具制造技术课程的配套训练。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工艺知识,进行机械零件制造工艺的制定和机夹具的设计。训练学生根据实际加工条件,正 确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正确选用机床与刀具,正确确定夹紧定位方法,正确 确定检测方法及检测量具或仪器的能力。

(十四)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30 学时)本环节是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主要运用所学的成形原理与其它相关的专业 知识进行冷冲压工艺与冲模、塑料模成型工艺与塑料模的设计的初步训练。使学 生掌握成形制品的分析方法,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程序,模具设计资料的使用 及模具制造训练。

(十五)岗前培训(510 学时)为取得两种等级证书打好基础,进行为期 3 周的岗前培训,以期缩短上岗适 应期。(十六)公益劳动与机动(150 学时)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每学期安排一周的公益劳动。(十七)第二课堂 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和假期 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专题竞赛、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技术服 9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务等活动。学生在三年教育时间内,应利用假期进行为期 40 天的社会实践;积 极参加数控课程、机械制造等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其他有关部门的安排,参加专 题竞赛、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技术服务等活动。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见附表 3

七、教学组织 组织教学要以应职岗位的人才规格为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模块式、CBE 等,大量利用直观演示、双边教学、快速联想、小组讨论、作业练习、启发 式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以以专题讲座形式讲授最新知识以增加学生知识 面,教学内容应突出必需、适用、实用的原则,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要以“应用”为主旨特征,各课程、单元之间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要关注学生 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应以学生为中心,并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习惯、品质、意志等方面的培养,使其职业技能达到从事相应职业岗位(岗 位群)工作所需的要求和标准。

(一)基础课 从应职岗位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基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 法和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应是教法改革和内容选择,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教师恰当地分配每一次课的时间,确定自 学讨论、讲授、实验与练习所占的时间比例。同时使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上为续课程打下基础。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以报告、文艺汇演、音乐、美术欣赏及健康咨询等提 高学生素养;结合“两操一课”与体育竞赛增强学生体质;开展英语知识竞赛、演出与口才训练、书法、绘画、微机强化等培训班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推 销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二)专业课 1.课堂教学:以适用、实用为原则,优化知识技能结构,形成与应职岗位 相一致的教学内容。从应职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 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突出能力教育。各课程要根据本专业在社 会生产中的发展规律和生产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好时续上的必要调整。要积 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影视﹑电脑课件等现代教学 手段,并注重教学信息资料单﹑作业单﹑技能单﹑图表图像等教学资料的建设,10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提高教学效果。要引导学生选择好规定学分的选修课,并精心组织教学,以扩大 学生的知识面。2.教学实训: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在恰当时间。具体安排时间或全部集中或 以周为单位分散。要充分认识教学实训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真准备 好实训大纲,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按照应职岗位需要 进行专项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实践中多做﹑反复做,使其把主干课程的知识与专 业技能联系起来,进一步强化综合技能,教学实训重点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 养和训练,所以,还要重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和培养。3.岗前实训:最后一学期,以顶岗形式安排就业前综合实训。模拟顶岗,强 化训练,使学生稳定的掌握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并将各专项技能联贯起来形 成职业岗位能力,以缩短进入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增强就业能力。

(三)供职技能教育 包括口才与演讲﹑书法与写作﹑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人才市场消息 ﹑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通过选修课和晚自习﹑第二 课堂活动培养,达到增强供职技能的目的。

八、成绩考核

(一)本计划设置的所有必修课和学生选定的选修课及岗前实训等均在教学 过程中或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取得该课程学分。

(二)理论知识成绩采用百分制,技能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 定。专业课理论知识和技能两项考核中有一项不合格者,定为该门课程不合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技能考核应根据应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主要技能 考核项目,由专业课教师组织考核。

(三)教学实训、岗前实训由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共同组成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包括综合技能和工作态度。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评定。及格者 取得相应学分。

(四)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获取等级证书。岗前实训结束后,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 定,获得教育部的计算机二级考试、劳动部高级数控工艺员和劳动部高级车工(钳 工、铣工、焊工)职业资格证书。

(五)学生学习质量评定采用学期成绩分。学期成绩分=∑(换算前课程成绩×所得课程学分)+奖励成绩分 课程成绩=(理论成绩+技能成绩)÷2 技能成绩按“优 90 分,良 75 分,及格 60 分”折算。11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

(六)考试方法:采用笔试、口试;闭卷、开卷;抽查、实际操作等方法。

九、学分计算

(一)一门课程按每 16 学时 1 学分计算。

(二)教学实训、岗前实训、公益劳动按每周 1 个学分计算。

(三)计算机应用和职业资格证书每个计 1 学分。毕业总学分最低标准为 175 学分。其中基础课 34 学分,专业课 74 学分,集 中实训及其他环节 59 学分。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见附表 2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机 械 工 程 系 二○○六年六月 12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附表 1 教学活动 入学教育 军 训 机械测绘 计算机实训 钳工实训 车工实训 铣、磨实训 CAD 实训 教 学 实 训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设计 测量大作业 液压课程设计 模具组装基本功及钳工考级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模具拆装与测绘 机床电路安装 电气控制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 专业生产实习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 公益劳动与机动 岗前实训 学期考核 基本工种培训 毕业教育 合 计 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周 数 1 1 67 1 1 2 2 1 1 1 1 1 1 2 1 1 1 2 1 1 5 17 5 3 1 121 90 30 2911 3 1 175 21 20 21 20 21 学 时 30 30 1826 30 30 60 60 30 30 30 30 30 30 60 30 30 30 60 30 30 150 510 学 分 1 1 126 1 1 2 2 1 1 1 1 1 1 2 1 1 1 2 1 1 5 17 1 1 1 1 1 3 1 18 1 1 1 1 一 1 1 1 15 1 1 2 2 1 1 1 1 1 1 2 1 1 1 2 2 1 1 17 11 16 11 13 2 3 二 4 5 三 6 附表 2 课程类别 基础课 专业课 选修课 集中实训及其他 环节 合计 总学时数 570 1124 132 1058 2911 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表

总学分 34 74 8 59 175 学分百分比 19% 42% 4% 35% 100% 集中实训按每周 30 学时计 1 学分 按每 16 学时计 1 学分 备注 13 三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高职)附表 3 课 程 类 型 序 课程名称 号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基 础 课 30 % 2 形势与政策 3 体育与健康 4 大学语文 5 高等数学 6 大学英语 7 计算机应用基础 8 工程制图与 CAD 9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 10 电工学与电子学 11 工程力学 12 互换性原理与测量 专 业 课 62 % 13 液压与气压技术 14 机械设计基础 15 塑料模塑成型技术 16 工模具与制造技术 17 板料冲压成形技术 18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19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 20 压铸模设计 21 模具 CAD/CAM 22 模具专业技术综合课程 23 现代礼仪与艺术 2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5 文学概论 选 修 课 8 % 26 历史 27 哲学 28 口才、应用文写作与实训 29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30 模具技术经济分析 31 加工中心操作工 32 专题讲座 合 计 1826 132 总 学 时 114 20 108 60 104 104 60 126 44 108 112 64 64 72 64 64 72 52 48 26 104 104 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上一篇:就这样被你感动作文600字集合下一篇:阿里山纪行阅读及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