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调研报告(精选16篇)
1.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篇一
地理教研组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进一步贯彻落实肥城市教体局四层面“72”字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四个研究”,锐意进取,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不同的工作经验和不同的年级,让五位老师在工作过程中能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激发更大的潜力;在各位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使地理教研组教学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推陈出新,有了更大的进步。现将一学期工作汇报如下:
一、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做到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让学生运用知识结构图或自绘思维导图,掌握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规律,建立知识联系。初一地理继续利用教研室下发的知识体系,完成学生对教材知识由薄到厚的基础上、再由厚到薄的过程,实现突出主干知识、抓住关键环节、把握学习重点、提升地理素养的目的。
2、重视对教情、学情的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针对我校的实际,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出发,组织开展教情、学情研究活动。全组每月确定一个研究主题,确定一名主要发言人,分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最终形成共识。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全组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
3、大力开展听课调研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组织教师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听老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组织的形式多样,采用集体组织与个人行动相结合。全组集体组织听课达每人达到20节以上。通过听课调研活动中,老教师多出主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重视教法、学法研究。①集体备课促教法研究。“三关注两提高”,完善“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个性化完善—课堂实施—课后反思”五环节备课流程。②同课异构促教法研究。同学科同课异构与骨干教师同课异构相结合,提炼风格,形成特色。③课题研究促教法研究。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解决即成果,深化草根教研。
4、突出重点,在学习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讲的更精彩,提升学生学科素养。通过对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中考试题进一步突出了对学生学科能力的考查,为此,我们将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立足教研中心“三关注两提高”备课要求,积极开展“三课两评一反思”课例研讨活动,明确“讲”的主题,划定“讲”的内容,训练“讲”的技巧,选准“讲”的时机,形成“讲”的氛围,优化“讲”的评价,实现能讲、敢讲、规范的讲到精彩的讲的递进与升华。并通过典型的例题和适当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从而适应中考的发展趋势,也为学生进入高中奠定基础。
5、夯实基础,抓住关键。
不管中考试题如何变化,地理基础知识仍是考查的重点,为此,在教学中要始终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策略,采取表格、提纲、图形对比等各种方式督促学生及时回顾基础知识,同时重视区域地理的学习。在知识的复习巩固中提高地理分析和总结能力,扎扎实实抓好基础,轻轻松松度过考试。
6、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变化是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参考因素。近期以来,为深入贯彻教体局72字工作要求,地理组坚持把推进课堂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突破重点,以“让学生讲得更精彩”为课改目标。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思考,在小组合作中讲、在课堂展示中讲、在探究活动中讲,让学生去享受“讲出来”的成就感,真正做到激兴趣、提能力。
二、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深入开展教研工作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期初,我们地理组群策群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计划。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本组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教学常规。在上课、备课、听课、作业等方面要落实各项考核与检查。教案定期检查,作业批改要求及时、准确,学生的作业订正需有反馈。以此来规范本组教师的从教行为,使组内教师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提高业务水平
配合教导处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活动,检查全组成员的各类教学常规,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全组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全组教师业务水平。
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注重实效
开展半天无课日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试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等。
开学初,我们学科组就根据学校安排制定了教研组活动计划,并确定了每一周教研主题,并对任务进行了划分,我们将严格按照计划如实进行,着重新授课和复习课的课堂模式探讨,并及时探讨相关复习策略和复习计划,对课件设计进行了分工,我们将继续实行超周备课的模式,进一步发挥老师们的聪明才智,实现资源共享。
集备时间定在周五也是我们精挑细选的,因为利用这一天我们可以反馈本周的课堂进度;反馈本周课堂中的生成问题;明确下一周工作的总体安排等等。让每位老师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最大限度的追求学习效果最优化,课堂效率最大化。
组织课堂改革理论研究,立足教研中心“四项研究”要求,创新教学理论研究,锻造新型课堂理念,建构高效课堂有效实施机制,完善课改评价反馈体系。“内修于心,更新观念;外化于形,创新发展”,擘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加强校本培训,增进教师专业发展
1、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素质,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素质教育和地理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章,认真学习了有关地理的报刊杂志,并鼓励教师自觉订阅报刊,达到每人至少订阅一份报刊。通过学习,丰富了教师的地理知识,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2、立足学生实际,优化整合教材,打造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树立大教材观,将教材研究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相结合。举办教学设计大赛,单元整体教学说课比赛,学科教材整合能力大赛,课堂教学大赛,激发教学活力。研讨促进学科内部和跨学科教材研究的交流、融合、成果推广。
四、积极展开校本研究,促升教师专业素养
立足于本校实际,立足于自己面对的学生实际,通过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观摩、评课、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教学反思、测验、考试等常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到最好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并付诸实施。教师都要使自己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不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复制”,不过分依赖已有的经验,而是让课堂充满研究的味道,展示研究的成果。
五、落实训练题研究
(一)落实下水做题,夯实功底。①促进常规训练题研究;②强化中考试题研究;③细化期中、期末试题研究。
(二)落实上岸出题、确保质量。①精心设计导学案;②自主命制试题;③测试内容形式多元化。
(三)落实作业分层,鼓励特色。①分层布置作业,减负增效;②设计选做题,体现科目特色;③增加实践性、探究性、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四)落实规范测试,以考促学。以全程规范促习惯养成。
(五)落实分析交流,以测促教。①落实试题分析报告交流;②政史地生落实当堂达标,每周一练;③数物化落实一周一题,开阔视野。
(六)落实晒赛展评,激发活力。①学生参与课堂,展示交流;②课堂内外探讨,互助提升;③优秀资料展评,自我管理;④训练题设计赛,以赛激悟。
新学期工作措施与思路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我将继续保持优秀的做法,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继续做好备课研究工作,钻研教材、研读课标、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确保学生学有收获、学有提高;积极主动辅导学困生,确保提升地理成绩。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注重实效
开展半天无课日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试题研究,小课题研究等。继续深化“四个研究”,提升教师和学生素养。
3、做好班级的应急性工作
4、积极展开校本研究,促升教师专业素养
立足于本校实际,立足于自己面对的学生实际,通过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观摩、评课、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教学反思、测验、考试等常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找到最好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并付诸实施。
我将在新学期继续乘势努力,积极进取,争取做好各项工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作出自己的贡献。
2.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篇二
一、研究课程标准, 把握学科体系
教师要做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 教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 同时要熟悉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 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 高屋建瓴, 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 哪些知识是重点, 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 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阶段进一步加深和拓宽, 等等, 对所有这些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必要时做适当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变化情况, 做到“知己知彼”, 且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 确立高中教学目标, 在教学时应在已有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 尽量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 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新的地理学习理念要求地理教学注重演绎与归纳的结合、知识传播与获得知识过 程的统一;尽量从实际出发,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各层次的地理知识, 同时获得丰富的地理活动经验。
二、精心设计教学衔接内容, 重点突出必备知识
1.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复习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的情况,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工夫彻底解决, 对高中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重点复习。例如很多新生对《地球和地图》内容掌握不牢, 一些概念混淆不清, 这些重点问题, 要彻底解决, 特别是经纬度知识。又如区域地理图普遍掌握不好, 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空间概念, 拿到一幅地理分区图, 不知道这是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或者说这幅图是用来干什么的, 也不能很好地理解, 不能灵活地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在班上挂两幅地图 (中国与世界政区) 。在进行知识衔接时, 把重点放在图上, 用图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引导学生学会用图分析和推理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用图能力。
2.对容易忽视和薄弱问题应及时弥补。
第一, 对于初中区域地理, 高中生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学习中注意弥补。可根据高中教学需要, 适当拓展世界大洲、国家和中国的区域地理知识;第二, 有关较高要求的计算 (如地方时、区时、日期、气温、经度、实地距离的计算等) , 在初中不做要求, 但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 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第三, 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对于初中和高中知识有冲突的地方, 应以高中地理知识为主, 如气候类型的分类、特点、分布规律、成因等。
三、加强直观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的地理教材以直观的感性内容为主, 而高中地理是从遥不可及的宇宙和地球的自转、公转等非常抽象的知识开始的。初高中教材的巨大变化及学生本身的心理特点让学生 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 应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联系生活实际, 多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具, 并联系跟地理有关的古诗词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地球运动”时, 其中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等问题学生难以理解, 如能联系生活实际, 问学生冬天和夏天的作息时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以及让学生观察晴天自己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影子长短, 解释其中原因, 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突破教学难点, 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另外, 在粤北山区长大的学生多少都有过登山经历, 因此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 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学生登山的经验说明海拔的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同时阴坡和阳坡的差异也是登山过程中基本上可以直观看到的。这样以生活的事例进行讲解,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加强读图技能的训练
学习地理学科的有效捷径就是读图、用图的技能。在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 地理图表等”, 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培养目标在不断深化, 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 较少探究为什么。初中学生在探究“为什么”中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未能深切体会到, 而进入高中后, 这一有效方法运用得好, 学生学习地理就会感到轻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
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有效利用读图方式从初中所学知识入手, 引出更深层次的知识, 学生不再感到难点“难”学, 而且利用图示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以后的学习中, 将图作为一种得力的学习工具, 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 “知其地”而求其“理”, 从而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3.巧用地理故事,优化初中地理课堂 篇三
【关键词】地理;故事;优化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创造性地理解与使用地理教材,而且要善于用好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如果能用地理故事,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挖掘课程深处的资源,进行实践练习,能够进一步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
一、善于用多媒体手段,构建故事情境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将知识点与故事的表达方式结合起来,可以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得到启发,进入教师营造的情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下面以《地球的运动》这一课为例,这一节课的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实则不然。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难点,为避免学生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与趣味性。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通过多媒体的声光音画等形式,生动再现当年的情景,抛出“天动还是地动”的问题,再通过事先预设好的“影片”对问题的预测与判定,进一步诱发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再加上一些操作实验。比如,地球仪的演示,观察地球自转特点,类似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实验与提问,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明白地球自转方向。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初中地理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用非常明显,可以有效地向学生展现地理教学信息,为创设学习情境和故事情境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
二、激活思维巧用故事,培养探究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喜欢地理课的学生还是挺多,但爱听故事的学生更多。因此,将地理知识融入故事中,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年龄等特点,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下面以《地形图的判读》这一课为例,这一课是让学生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内容。在导入环节,教师采用了故事导入:有一部电影《红河谷》,影片中的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前来勘探地形的英国人,并从他们身上搜出来一幅图,面对地形图,藏族人不认识,反而认为是一只只的蝴蝶图形。然而,这几张蝴蝶图却让英国的军队顺利通过复杂的地形进入西藏。生动的故事,容易调动学生的思维,进入教师设定的故事情境当中。然后,教师再布置学习任务:(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与故事结合在一起,由浅入深地展开,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积极、主动的探究能力。
三、突破难点巧用故事,促进认识能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布难,进行故事性教学设计,在围绕教材的基础上,将地理课堂与与故事性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合理地拓展和延伸,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突破教材知识的难点,促进认识能力的提升。
下面以《海陆的变迁》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内容知识点较多,有难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等认知能力。比如,针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方式这个问题,教师需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用“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导入。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沧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然后,再通过喜马拉雅山上岩石中的海洋生物化石、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以及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等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到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故事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故事中去思考、去讨论,从而发现新问题。
四、巩固练习借用故事,调动积极情绪
教学中采用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地理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了解地理规律,即使在练习中也能调动的学生积极情绪。
在做《多变的天气》这一课练习时,针对这一节课的几个知识点:(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认识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内容。教师编了一个“天气家族兄弟面试”的故事强化了新知识,在故事中,教师用拟人化的方法,用大雨、小雪等天气符号进行自我介绍,引导学生对不同天气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故事的形式,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甚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将书本知识串联起来进一步加深印象,从而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的。
4.初中地理述职报告 篇四
在去年一年,我带了学校整个八年级的四个班,这是我工作的第一年,校领导将所有的班都交由我教学,首先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和认可,让我在学生们最初学习地理这门课的时候遇到了我,同时,我深感压力重大,生怕自己教学经验不足,学识涵养不够,不能带给学生最好的地理教育。
因此,在每节课前,我都会仔细备课,预备很多问题,以此来给学生解答疑惑和扩展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效率意味着学生需要充分理解我要教的内容,而不影响下一班老师继续教学内容。因此,要做到这一点,学生预习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时,我有目的地为学生分配任务:北半球和南半球有哪些纬度相同,经度相同,但气候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这种气候和其他气候有什么区别?这个纬度的其他地区的气候如何?海洋在这一气候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我让学生自己做准备,自发地寻找信息。学生应该在预习过程中留下自己的问题,让他们和我和其他同学在课堂上讨论,并最终一起解决问题。这些准备活动可以显著提高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课前预习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手段,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效率,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在课堂中,我努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以便更好吸收知识。我经常举例子,让地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们知道地理没有那么复杂,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学生们学起来能更有自信,这样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而在我的教学内容中,我经常使用的辅助手段就是多媒体的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多媒体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可以直接显示图片、语言、词汇、声音、图形等,加上教师与多媒体、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地球的运动”一节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和复杂,学生仅仅通过我的口头描述无法完全想象地球的演化,此时,多媒体的功能得以体现。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张动画地图,这样可以用来展示地球在其运行轨迹上的周期变化,黄赤交角,时区与时差的形成,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的轮回与四季的变迁……如此生动的教学形象,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课堂的内容,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课后的作业上,我认为,课后练习是巩固学习效果的作业。它们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好好完成课后作业,可以巩固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甚至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因此,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我制订了很多要求,并请家长监督。我要求学生每次回家给妈妈或爸爸把题目的答题讲一遍,我始终觉得如果孩子能够把解题过程给家长讲清楚,那么他肯定是听懂了。如果讲不清楚,说明还没有听懂,家长可要求孩子下次课问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学生们能将课堂所学讲述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会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同时也能激励孩子,提高孩子的上进心,这样能确保孩子学到东西,并且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而且还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长此以往,会养成孩子很好的学习和复习习惯。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个班发展不均衡,平均分上,好的班和差的班差很多,在这个问题上,我会多向其他老师吸取经验,帮助那些地理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提高对于地理的兴趣,能够提高考试的分数,也是为了他们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5.国培初中地理在岗学习总结报告 篇五
庐江县魏岗学校王泽维
参加骨干教师国培初中地理培训班的培训学习,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教育视野、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现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积极认真参加国培
本期认真学习国培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明确了在岗学习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详尽的在岗学习计划。学习中认真听课、交流和完成作业。根据在岗学习要求,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结合,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学习工作。
二、把国培精神贯彻到教学工作中
在学习工作中,我认真地把国培精神和具体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注意地理课内容的调整,教学中注意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的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地理资源,广泛搜集,丰富地理教学的内容。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注意联系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与爱好;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
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三、参加国培的主要收获
1、国培学习触动了自己心灵,更新了教学理念。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的结合的,我觉得受益颇多。从网上的经验交流中,我看到了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学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感受到了教师们积极创新的意识;从教授的讲座中,我领略了地理最前沿的理论,学习了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本次学习活动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2、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我觉得中学地理有关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教学,意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资源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人口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显得更加必要,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素质品质,体现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
注重中学地理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用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明确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国防和国际交往价值和公民的素质教育价值,以提高国民素质。总之,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懂得资源、环境、人口是人类生存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达到通过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目的。
3、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获得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将自己作为学生智慧的引导者。
4、重视地图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中学地理教材,内有大量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填图等,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指导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联系实际、充实内容、服务社会
在进行国情教育的同时,联系省情教育,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既加强了对我国国情、省情的了解,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又可使学生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增强其责任感、紧迫感,树立远大志向。
6、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课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地理教学方法,包括利用挂图、板图、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等方法,将它们有机地运用于教
学之中,通过图、形、声、色等,将静态、抽象的知识动态的生活化呈现,吸引学生,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快乐园地。
7、学好地理,建设国家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我觉得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教育素材。通过教学,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土地.多样的气候,富饶的物产和秀美的山川,培养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对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表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报效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小到看图、辨别方向,大到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均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地理教育的目的为今日和未来的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因此,地理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能因为地理不纳入中考就随便上上。
6.告别初中地理、适应高中地理 篇六
初中地理考试为开卷考试,而高中地理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学生对高一地理学习不适应。为了尽快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我们必须从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课外学习等几个方面来适应高中地理。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预习要做到: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并做好记载,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上课也应是同学们学好功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性一环。上课要做到: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并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如果遇到某一个问题或某个问题的一个环节没有听懂,不要在课堂上“钻牛角尖”,而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不懂的问题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对于地理笔记,我认为有些最好是记在地图册上,以便在看地图时复习。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以形成技能技巧,从而发展自己的智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作业必须做到: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知道,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作业要规范,书写要工整,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
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复习包括: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等。
7.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篇七
一、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意义
新时期, 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 对初中地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进行创新, 初中地理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把乡土课程资源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去, 具有积极的教学意义。
1.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使初中地理教学解脱“纸上谈兵”的困境, 从而身处实践, 更加实际地展开教学。长期以来, 初中地理教学总是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 往往老师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灌输, 并且习惯于“纸上谈兵”, 却不注重地理实际和生活实践, 导致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也不能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对各种地理自然现象也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是通过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 能够更加形象和具体的把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各种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分布等表达出来, 让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加接近生活实际, 更好的促进教学, 从而更好地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
2. 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情感以及价值观
新课标标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不断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学习地理知识的动机和兴趣, 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学习态度, 从而不段提高初中地理的审美情趣。因此,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展开地理教学, 可以增强增强对各种地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树立节约生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增强爱护和关心环境的社会责任意识, 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利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在开展乡土地理课程教学, 让学生深入到地理实践中来,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把实际的地理理论知识和地理实践联系起来, 提供更好的利用资源的方法。
二、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方法
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要求, 也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并树立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重要表现。新时期, 我们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方法, 具体的利用方法我们从以下几点来介绍。
1. 利用地理教学案例展开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抽象性的地理概念等知识点, 这时候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关乡土课程资源的一些实际教学案例资料展开教学, 在实际案例中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把握初中地理教学知识。例如, 在学习天气特征的时候, 对于一些寒潮、冷锋等特殊现象的概念理解, 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首先收听天气预报, 然后再结合实际案例, 来具体掌握寒潮、冷锋等带来的影响和具体特征, 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初中地理知识。
2.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众所周知, 新课程标准提出,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要努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整理和分析各种地理信息资源, 并把整合的地理信息资源运用到实际的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去。善于观察生活, 并认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从而展开调查研究, 不断解决问题。因此,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老师要善于安排地理实践课程, 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和理解地理知识, 并且还能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例如, 在讲解中国的气候地理课程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记录学校周围的气候特征, 包括气温、降水量等, 通过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实际的观察和亲身体会, 实际观察研究的结果最终与课本知识相吻合, 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3. 乡土课程资源利用与研究学习相结合
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展开地理教学, 首先要确定专门的研究学习内容、适当的时机、科学的方法以及适当的场所。在具体活动中, 要把乡土课程资源利用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刻苦钻研精神。另外, 还要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举例来讲, 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然后为各个小组拟定不同的研究课题, 也可由小组自行决定研究课题, 锻炼学生独立研究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教学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起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新时期, 随着新课程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从而不断创新和挖掘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利用方法, 更好地展开初中地理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碧秋.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03) .
[2]焦洪霞.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07) .
[3]庾春花.延边地区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 2012, (02) .
[4]周志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J].科教文汇, 2011, (01) .
8.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17-01
所谓的乡土地理,是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乡土地理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相关地理知识,接触到更加具体有感情的地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乡土地理的作用呢?
一、借助乡土地理,提高学习兴趣
乡土地理中的生活环境是学生能够感知到的。由于学生对于乡土地理有所感知,但是又没有经过系统的了解,因而对于乡土地理存有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将本地的、学生熟悉的地理知识融入到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对于书本上的地理知识有直观的感受。
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地形》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你们都去过广西周边的哪些地方呢?”让学生就此发表看法。有的说去过钦州的冯子材故居,有的说去过桂林,有的说去过象鼻山,有的说去过涠洲岛……待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既然你们去过这些地方,你们由此可以判断出广西的地形应该是怎样的吗?”学生就会回答:平原、山区……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做总结:“广西四周环山,总体上是呈现出山地丘陵盆地的地貌,南部是濒临海洋,因此才会呈现出岭谷相间的状态。”经过教师的总结讲解,学生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很快就掌握了我区的地形特点。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并不感觉是一种负担。
二、借助乡土地理,观察世界
喜欢地理的人都认为,学习地理就像是在享受旅行,穿越海洋,领略着世界的各种美景……虽然这些景色很壮观美丽,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是比较遥远的,不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也不深刻。而乡土地理就在学生的身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将自己身边的事物和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起来既感觉轻松,又能体会到地理的有趣和实用。
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了解周围的环境——广西是中国降水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总体上是呈现东部降水多而西部降水少的特点,但是由于受到季风交替的影响,广西地区往往呈现出夏季容易发生洪涝,而冬季容易发生干旱森林火灾的气候特征。当学生看到这些文字讲述时,就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夏季的洪涝以及冬季的干旱来理解气温和降水之间的联系。又如,在学习《中国的民族》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广西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来引申到全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广西是多民族的地区,除了汉族人口以外,大大小小分布着11个少数民族,包括壮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而其中以壮族人口最多,占到了整个广西人口的33%”,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点时,再让班上的少数民族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少数民族的由来、民俗以及生活习惯等。这样,学生就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时主动到户外去观察自己的家乡,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
三、借助乡土地理,激发爱乡之情
利用乡土地理开展教学,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理解,使得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杜甫诗中的“月是故乡明”,说明了人们对于自己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情感,故乡的一花一木都能够激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讲解乡土地理知识,使得学生不仅增进对家乡的了解,而且增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的区域差异》一课时,讲解到“南北方的区域差异”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我区特有的“回南天”来观察身边的生活现象,从而亲身体会到“广西地处于潮湿的南方”;在讲到“中、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乡土地理知识提问:“广西的水量是很充足的,为什么很多草坪会出现斑秃的现象?而在欧洲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从而让学生经过思考后认识到“欧洲是属于海洋性湿润气候,适合草的生长,广西也是湿润的气候,同样也是适合草生长的。但是由于两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不同,欧洲的人口密度稀少,因此踩踏草坪的人的相对概率就会减少。由于欧洲的草坪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进行养护,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时间限度,因而不会出现斑秃的现象。而广西的人口密集,有些人对于草坪没有爱护意识,再加上防护不当,因此就会出现斑秃的现象”。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既加强了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同时还树立了保护家乡一草一木的意识,进而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乡之情。
总而言之,将乡土地理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接触到更加具体的地理,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值得广大教师推广和运用。
9.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篇九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01.一天中有昼夜的变化与更替,这些变化是由( )引起的。
A.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
D.纬度的高低
02.某日天气预报:“目前,台风中心已经移至105°E,15°S的位置……”,此时,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03.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内容最详细的是( )
A.莆田市地图
B.福建省地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04.2005年10月9日中国国家测绘局公布最新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43米,而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8693.43米
B.8999.43米
C.8689.43米
D.9000.57米
05.某市2010年初总人口为100万,出生率15‰,死亡率为5‰,那么该市2010年度自然增长的人口数是( )
A.20000
B.15000
C.10000
D.5000
06.下列地理事物,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是( )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07.与美洲印第安人属同一人种的是( )
A.日本人
B.欧洲人
C.阿拉伯人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
08.下面气候类型中,亚洲不具有的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09.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 )
A.日平均气温高
B.气温年变化大
C.气温日变化大
D.民族服饰特点
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随后多国部队对利比亚政府军展开了空中打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10—11题。
10.利比亚是一个 沿岸的国家。( )
A.太平洋
B.黑海
C.地中海
D.里海
11.利比亚人信仰的主要宗教是( )
A.基-督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12.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
A.太平洋与印度洋 B.大西洋与北冰洋
C.大西洋与印度洋 D.太平洋与大西洋
13.美国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好处是( )
①可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②便于机械化生产
③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④提高农业商品率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4.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基本上是同一纬度,但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经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因素
15.养育着我国十多亿人口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 )
A.东部的山地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北部的高原山地
D.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16.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春小麦、棉花、大豆
B.冬小麦、玉米、大豆
C.冬小麦、棉花、花生
D.春小麦、玉米、大豆
17.“外向型农业”指的是( )
A、以出口创汇为主体的农业
B、以引进外国的农作物品种和技术为主农业
C、以输出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业
D、以自给自足为主体的农业
18.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绝对数量大
B.人均数量多
C.地区分布不均
D.某些矿种贫矿多,富矿少
19.发展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条件是( )
A.自然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C.劳动力资源充足
D.位置优越
20.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最不利的自然因素是( )
A、空气稀薄
B、高原峡谷众多
C、太阳辐射过强
D、冻土层深厚
21.耶利亚是一位来自新疆的新同学,她给同学们带来了四样礼物,请你判断哪样是耶利亚家乡的特产( )
A.菠萝 B.槟榔
C.哈密瓜 D.芒果
22.我国四大盆地中,基本上位于湿润区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23.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我国人地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原因是( )
①我国可垦荒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②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
③随着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会增加
④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土地面积迅速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每年夏季,莆田市午后多雷阵雨,其降水类型属( )
A.地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锋面雨
25.莆田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 )
A.莆仙戏 B.妈祖信俗
C.祈梦文化 D.仙游文庙
二、综合题
26.下图是某地方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的地形部位名称:A处是____,B处是____,D处是____。
(2)图中的等高距是____米。
(3)图中所示小河F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有可能存在瀑布的是____。
(4)甲、乙两处山顶中,气温较低的是____。
27.阅读“中国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 该图反映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呈________状分布。
(2) 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__,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___。
(3) 图中青藏高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请写出分布在青藏高原上的两种珍稀野生动物____和_____。
(4) 图中的四川盆地有“___”之称,与其他的盆地相比,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是___。
28、阅读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附近发生9级强震并引发巨大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给日本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1)日本多火山、地震,其位置刚好处在地震带。此次地震是___板块和___板块相互作用形成的。
(2)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沿岸和____沿岸。
(3)核能是新能源,但利用不当就会造成重大灾难,目前世界核电比重最高的国家是___。
(4)日本的首都是____,最大的平原是_____。|
(5)日本海岸线____,多优良港湾,这样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日本进口____,出口____,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9.下图是长江流域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长江发源于______山脉,自西向东注入___海,是我国第___大河。
(2) 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主要集中在__游河段,图中M是_____水利枢
纽,它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它发挥的综合效益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任意写出两方面)。
(3)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湖,位于图中的___处,C处是我国最大的城市___市。
30、下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略图,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东部和江西部分地区,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___三角洲; B ___省 ;C ___三角洲。
(2)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其中竹林面积位居全国第___。
(3)B省西临____海峡,该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族。
10.初中地理研修日志 篇十
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
1.利用地理实验,将课堂教学活化,培养观察动手能力。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作好观察记录,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为了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通过把有、无植被的两种土壤放入等体积木槽中,注入等量的水的实验,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状况,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
2.利用集体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培养实践探究能力。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春、秋游,这其实是结合本地乡土地理教学,培养读图能力的良机。在出发前,就让学生在地图上“预游”,找路线、查景观,并布置一些考察任务。到达实地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去完成任务,回来后交一篇考察小报告。这样让学生在领略美好风光、感受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培养了实践能力,寓教于“游乐”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从事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专题,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以地理小报的形式来学习。初中地理中有关宇宙的知识介绍很少,但学生们对神秘的宇宙非常感兴趣,组织同学们收集有关宇宙的知识、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要求4人为一组,合作编一份主题为“宇宙知多少”的地理小报,并评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于校宣传橱窗内,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11.初中地理“趣味课堂” 篇十一
一、精心设置导语,先声夺人
导语是每一堂课的开始,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调整导语的设计;灵活运用多种导入的方法,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去。
1.结合众所周知的形势背景引出导言
耳熟能详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找寻到共同点。如在学习“世界人口”时,由于班级里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可以由此引出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实行此政策的原因,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过快也影响了世界人口的变化。以学生熟悉的事例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更容易、更乐意去接收知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出要学习的知识
生活中,有关地理知识的现象数不胜数,如天气预报、环球旅行等。在日常教学中,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在导言中用实际例子引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要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关于地球自转的时差,可举例成龙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电影名称说的是环球一周要80天,而剧中人物却只用了79天,再次回到出发地,实际上比预期提前一天到达。为什么呢?用这种方式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日界线”。
二、提高互动性,激发求知欲
课堂中,只有师生之间不断交流,才能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互动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样,学生保持了乐观愉快的性情,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如何提高互动性呢?
1.精心设置课堂问题
好的导语设计,关系着本堂课教学成功与否。设计问题时,教师一定要严谨细致,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方面,找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分析解决,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不能一味地提出较难的问题,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适合回答的问题,学生才会有信心。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弄清知识内部存在的规律,选择合适的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知识。
2.开展小组讨论
相对不好理解的问题可以组织学习合作小组,互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例如,在学习长江黄河时,一个学生了解的知识点可能很片面,有的学生知道长江黄河的流域面积,有的学生知道其长度,还有的学生了解流经城市、流域等方面的内容,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大家互相探讨进行合作学习,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这种方式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采取技巧,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
教学需要讲究教育艺术,而关于初中地理课堂的教育艺术,就是要将抽象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象化。这就需要考查教师的素质及能力,能否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的方法有很多,我简单举两个例子:
1.运用实物,将知识具象化
人类的大脑接收具体事物的能力远远超过抽象的事物。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较低,对一些抽象概念理解比较困难。课堂上,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标本等形式,将地理事物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陆地地形”一节,可以将各种典型地形的图片用幻灯片投影出来,章节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在观察归纳后便都明白了。再如讲到“矿产资源”这一节时,将相应的石英、方解石、硫铁矿等矿物标本展示出来,这样通过直观地视觉感受,学生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2.運用比喻,将问题简单化
教学中,有趣的比喻好比一道“调味品”,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知识趣味化,可以给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提高他们的记忆速度。例如,在对世界国家地图的认识中,将意大利的主体轮廓图形比作一只长筒靴,非洲的轮廓比喻为一把火炬,而我们国家的版图更像是一只雄鸡。再如,一月、七月世界等温线,因势利导,将等温线比作一个安图享受的人,更好地总结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总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趣味性,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努力探索将地理课堂与学生熟悉的日常实例相挂钩,触发他们的想象和思考,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评价,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12.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篇十二
关键词:探索性教学,初中地理,整合课程
新课标中对初中地理老师的要求是让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用科学的探究方法, 积极主动的去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一种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基础上的, 我们必须去认真完成。
一、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的实践方法有很多, 文章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分类介绍了探究性教学的方法。地理作为一门文科类学科, 它包括了很多历史、政治方面的因素, 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科。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 所以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首位,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 把社会、人文景观融合进来[1,2,3]。
1. 刚接触地理阶段。
对于刚接触地理知识的学生, 不应该直接给他们讲述课本知识。而是应该让他们先去体验一下我国的高山、河流以及天文、气象, 这些可以通过实习的形式进行, 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因为地理是一门需要实践能力的学科, 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 我们将一个造纸厂环境交给学生去考察, 学生考察后就会发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伤害。如果在考察前, 我问他们“如果工厂有很多污水需要排放, 那么你们选择如何去处理”。肯定会有不少学生会说:“将污水排放到无人烟的地区”。但是当他们实地考察后, 回答都会是“将污水进行处理, 然后再应用, 坚决不能随意排放”。这就说明学生们对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4]。
2. 入门阶段。
在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 开始了入门阶段。我们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几个科研小组,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题目, 去联系需要考察的地带, 通过实际动手和思考, 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因为前期基础知识的积累,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了。所以在老师的协助下,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进行实地考察。其次, 可以通过辩论赛的形式, 将他们各自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 同学们会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欠缺, 需要补充哪些知识。同时, 通过这样的活动, 更加巩固了他们对地理的了解, 牢牢的把握住了地理知识的精髓。在这个阶段, 是学生学习成绩出现较大差异的一个阶段,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不能让他们落在后面。
3. 理解阶段。
当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掌握熟练后, 就进入了理解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一个地理知识的工作, 因为他们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些实地考察的机会, 让他们亲身体验地理知识。通过实地考察, 学生们自己去寻找要描述的内容, 然后通过考察后, 进行分析和思考。这不仅可以提高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同学们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地理知识学习方面达到理解这个阶段, 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让学生整体得到一个大的提升。
二、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目的
探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地理教学的一种体验, 探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努力把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这一过程, 可以获得切实的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同时,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从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自己独立设计解决方案, 将自己所搜集到的信息应用到实际中去。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 还有一个重大的收获, 那就是他们学会了团结协作。探究性学习增加了学生们彼此之间的交流, 养成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应该注意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其实严格意义上说, 不能算是一种科研活动, 其实质只是一种为服务于学生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实践活动的题目, 老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 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给了学生自主和自由, 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随意的没有界限。因为一些学生是没有自制力的, 所以老师在给学生实习的机会的前提是老师必须随时监督学生的研究进展, 时刻告诉学生实习的目的, 学习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够忘掉的。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老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老师也不应该全权代替学生, 老师不能什么都为学生准备好, 一切都帮学生整理好。而是应该适当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否则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这根拐棍, 他们肯定就会放弃的。最后一点也是应该注意的, 就是在小组活动前, 小组的组合老师不能主观做决定, 要把这种权利还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决定组合中的成员。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一种锻炼, 更是对他们的一种考验。
当前, 探索性教学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 没有一个很成熟的方案。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 没有哪一种学习方法会成为亘古不变的提分高手, 只有适合不适合的学习方法,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 把精力也应该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发现这种探究性教学是比较适合学生发展的。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一改死板的教学模式, 让同学们感觉到很新鲜, 而且可以在休闲的同时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这是我们和学生都期望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 2005 (1) .
[2]涂德.中学地理创新教法-教学心理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9.
[3]周慧.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J].广东教育, 2006, (2) .
13.初中地理万能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三类人种的划分依据,能够根据不同的外貌特征识别不同的人种。说出三大人种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和图片,学习从地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对待人种的态度,感知平等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区别。
【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种观念,懂得平等和尊重他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指环王》攻城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上的人种多样性,进入本课。(二)新授教学
1.探索人种特点:展示图片:分别白、黑、黄三种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讨论下列问题:①这三种人种分别有哪些特点?②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③猜猜人种划分的依据有哪些?学生先观察图片独立思考,然后再四人位一组讨论上述三个问题,最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填写下表,并总结人种划分依据和结果
2.探索人种分布:展示“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学生读图思考:①我们读图的一般步骤有哪些?②指出三种人种的分布的地区?③总结人种在全球分布的特点。学生先观察图片独立思考,然后再四人位一组讨论上述三个问题,最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种的分布特点: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3.感受人种问题:开展“国王与奴隶”游戏,学生轮流的扮演国王与奴隶的角色,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做出总结应如何正确地看待个人种。(三)小结
师生一起回顾不同人种的特点和分布特点。学生复述对待不同人种应有的基本态度。
(四)作业
搜集不同人种的名人、英雄的故事,如黑人中的曼德拉,每人搜集 2~3 个。
板书设计
14.初中地理中考反思 篇十四
吴绍轩
这次中考的考题范围较广,题目灵活多样,很多题教材上都没有涉及到,拓展性较强。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占的比例不大,其中世界地理的题型学生错误的最多。这次中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经过认真地分析、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进。
一、认真备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在教学中,以备课为主,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益,从而达到以熟读感悟、探究讨论、专题活动等新型学习方式取代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废止繁琐的“发胖式分析”套路。备课时还要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做好“剪裁”的准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及时鼓励他们展开,以真正实现“活动促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学习。
1、注重预习。
注重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认真阅读、积累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对认图、识图、析图能力来说尤为重要。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阅读和积累。我们每一个人,单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
三、,激发兴趣,树立自信心。
地理课一向是让老师和学生头疼的课,要突破它,首先要让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这就需要靠激励评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认图、识图、析图的评价,不采用“说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分析实际水平评价,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15.初中地理教学新探 篇十五
一、明确、落实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1. 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个体差异。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改革的重大问题之一。初中生活泼、好动, 具有丰富的情感, 活跃的思维, 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不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 更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不同, 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这就使得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 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 我们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
地理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说是熟知的, 容易理解的, 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难以理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增, 替换例子, 调整教法。要研究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 不能只把他们看做一种知识的容器。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和善于学习创造的人。当然, 我们绝对不是完全放任学生, 而是在理解学生的前提下,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克服不足, 从而促进学生有机和谐地发展和进步。
2. 教师要随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教师必须经常有意识地反省自己的教学实践, 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要有意识地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 进而不断充实自己教与学的知识库。另外, 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科际间的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 虚心学习, 努力提高。
3. 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意识。
传统教育造成了师生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 学生听, 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我们说课堂确需要纪律, 但同纪律相比, 课堂气氛更加重要。新课程下的教学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 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 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平等相待的朋友。现代教育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合作与交往的关系。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顾问、朋友、伙伴的转变,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广泛合作, 积极沟通, 使学生之间在共同学习中共享学习经验, 达到“双赢”、双受益。
二、认真研究、透彻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涵
1. 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 进一步转变观念。
中学教师尤其是过去经验丰富的、具有娴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 一定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 完善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重新认识教育教学的目标与目的, 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所谓的学以致用。为了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教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在“创新”两字上狠下功夫, 从革新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思考和实践。
2.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我们所说的地理课程资源, 并不单纯是指地理教科书的内容, 它的范围相当广泛, 包括学生的经验及其所在生活环境 (学校、社区、家庭) 校内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等等, 都可以是课程的范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教师, 从这个角度上讲, 教师本身就是最有潜力的课程资源。
新标准强调课程的开放性, 作为教师, 我们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的倾向。教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教材”不局限于教科书, 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教材”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汇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载体, 掌握知识点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某种程度上说, 教材只是教学的手段, 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要恰当选择和组合多种课程资源【教材、参考书、学生工具书、用于培养技能的学具、电影、幻灯、录像 (音) 带、图片等】和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教学重、难点及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 多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
3. 深入分析、挖掘教材, 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材的分析决不是简单的教材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 而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方法与手段。改革后的教材内容同以前相比, 淡化、粗化了具体知识。地理教师更要精心地去备课, 不但要备教材内容本身, 还要备自己、备学生个体。通过反复钻研、感悟去挖掘教材潜在的东西,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 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展现知识。要有意识地挖掘教育资源, 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多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材料因势利导, 灵活恰当地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的状况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
在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中, 更要体现教师的作用, 教师要把握主方向, 要收放有度, 要引导学生多探讨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 争取做到“控而不死, 放而不乱”。
4. 注重地理“三基”教学, 不拘泥于教科书。
16.初中地理调研报告 篇十六
【关键词】乡土地理 初中地理教学 实践
乡土地理,顾名思义,就是本土的地理知识,主要的内容就是教学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及问题,乡土地理与学生和教师息息相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乡土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形象具体地学习地理知识,而不是仅靠教学图片和自己的想象,这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实际中,将乡土地理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分析一下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各个学校可以重视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
1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
众所周知,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来自于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又怎么可能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呢?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乡土地理教学,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学生生活在当地,对周围环境有着最直接的认知,对于一些现象不甚了解,在遇到不知原因的现象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西安为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会学习“年降水量”这个词,学生只是直接的从书本上了解到这个词语的含义,并没有在脑海里有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从学校借来试验器材,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实践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在每个月降雨的时候在户外采集雨水量,将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的降雨量进行记录,在试验结束之后,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组的试验记录,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西安的年降水量,或许这个实践活动的周期有些长,但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关于地理知识的问题,无论是请教老师还是查找资料,这些地理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解决的地理问题及知识印象深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身边的地理
地理学科其实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在地理课堂上可以学习到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世界,比如企鹅生活的南极,炎热的非洲地区等,但是这些毕竟离学生有些遥远,学生无法亲自感知,这样一来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乡土地理能直接的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能够将课堂所学运用的身边的地理环境中。
在地理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水资源污染的,教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水资源污染的理论,例如,水域污染是由工业排污、船只泄露有害物质、人民生活排污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可能只是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因为学生根本没有在实际生活中亲眼见到这些所谓的原因。如果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后,让学生成立调查小组,调研西安周围水资源受到污染的原因,根据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做成报告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就会对所了解的地理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为课本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学生在调研活动中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具体地应用到了生活中,这使得学生在看到一些有关地理的现象的时候,可以立刻想起地理知识,发现身边的地理。
3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头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诸如环境考察、社会调查等户外活动,而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就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亲自动手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对学生培养综合思维有非常大的好处。
在初学地理学科的时候,教师往往会先教学生认识中国地图,还会让学生在纸上练习画中国地图,很多学生其实不知道国家地图是如何测绘的,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学校进行测量,将测绘地图的方法教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绘制一张校园地图。这样学生对地理测绘工作就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与了解,也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自己所生长的环境的地理状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养成综合思考的好习惯。
4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李白曾寫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每一个人都是热爱自己家乡的,家乡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人们的内心,中学生亦是如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将家乡变化的情况告知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加的有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 总结
综上,借助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身边的地理,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头脑,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离自己很近,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地理教学便更加丰富有趣。另外,在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常平.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地理教学关系[J].教育界,2011,(11):45-46.
[2]吴艳萍.让地理教学走进生活——浅谈教学中乡土地理案例的引入[J].新课程·中学,2013,(1):326.
[3]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91.
【初中地理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国培初中地理在岗学习总结报告06-25
初中地理教案美国06-21
初中地理地球试题06-30
初中地理论文题目07-10
初中地理美洲课件08-12
初中地理课件气候08-13
初中地理导学案06-15
初中地理集体备课纪实06-29
初中地理教师研修计划07-08
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