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024-08-26

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精选17篇)

1.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一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制定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严格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的原则。教师的教学观念应能够体现课程标准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重点;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又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与生活体验,能够紧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训练,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语文过程的体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喜欢语文课堂、自觉接受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情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把这些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有效的实施,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做到具体、可行,便于在课堂上落实完成。教学内容充实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教材,重点确定合理,难点突破自然,疑点排除及时。课堂教学内容深度、广度适宜。技能的训练科学,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层次性和条理性,展开有序,学生活动时间充分。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教学技能纯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好,教学语言规范、准确、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教态自然,举止大方,能因势利导地应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情况,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乐学善思,能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了相关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学会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附:初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说明:总分85分(包括85分)以上为A级;70——84分为B级;60——69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初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项目评估要素赋分 得分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层次性,便于在教学中落实。

2、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应从“三个维度”综合考虑。

3、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精神,重视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15 教学内容

1、没有知识性、科学性错误。

2、教材重点、难点、疑点设置合理,解决得好。

3、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4、人文教育自然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20 教 学过程

1、教学环节完整紧凑,过渡自然。各环节时间分配合理。

2、教学结构严谨,教学环节清晰流畅。

3、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

4、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和谐。220 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2、因课制宜,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引导、激励学生。

3、教学中自然地融入学法指导,4、注意课堂教学的反馈与矫正。115 教师 素 质

1、学科功底深厚。

2、教态自然,仪表端庄,举止得体,3、普通话标准,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有表现力;板书设计合理、精要,书写工整、美观。

4、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110 教学效果

1、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符合要求。目标达成度高。

2、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学习过程中感受体验并获得学习的方法、经验。

3、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信心增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事物正确的态度和观点

4、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2.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二

一、建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操作措施

在统一的体育课程标准之下, 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对其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时, 要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原理来看, 建立具体操作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需以具有“导向性”意义的“原理性”标准为依据。“这种标准是通过一定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原理形成的评价标准, 与具体操作的标准处于不同的层次, 但具体评价的指标及标准可从这种‘原理性’标准推导出来。”[2]为建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形成“操作性”评价标准的指标系统, 需要采取如下操作措施。

(一) 由原理性评价标准框架导出操作性评价指标框架

为建立“操作性”评价标准的指标系统, 需要面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条件、水平、效益差异较大的情形, 以“原理性”质量评价标准的指标框架为依据, 通过推导分析和设计形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框架。

1. 筛选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

依据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原理性”评价标准的基本指标框架, 构成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主要有身体体验、动作规范、主体精神、问题意识、合作能力5个方面。在形成具体操作的评价指标时, 应将以上5个方面作为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在每个基本内容之下, 通过分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内在的基本层次, 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三类主要行为特征, 由此形成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依据“构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想学’、‘乐学’、‘会学’三个基本维度”, [3]对所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操作性”目标进行分类, 形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内容 (见表1) 。

2.划分评价指标的基本层次

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本身的内在特质来说, 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同的教学质量层次, 反映了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效果, 这是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根本。本文参照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原理性”评价标准的质量层次, 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分成“符号——运动技能教学” (基础层) 、“逻辑——知识技能教学” (提高层) 、“意义——体育价值教学” (理想层) 三个层次。

3. 形成质量评价的指标框架

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想学”、“乐学”、“会学”三个基本维度, 来理解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总体, 将上述“筛选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划分评价指标的基本层次”进行整合, 按形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逻辑顺序, 形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框架 (见图1) 。

(二) 从被评价对象背景条件确定评价指标的分值权重

在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时, 要充分考虑被评价者的背景条件, 依据被评价者所在地域、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权重是表示在评价过程中, 被评价对象的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 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4]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时, 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是权重分配的重要条件。

1.分析被评价对象的背景情况

2001年我国正式开始推行基础教育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5]这为确定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提供了依据。在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下, 建立和形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时, 需要了解和掌握两方面的情况。其一, 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如, 笔者所处广州地区, 经济较为发达, 整体教育水平较高。笔者所在学校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体育教学条件较好, 能按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和开足课程。其二, 不同学段的学生情况。如, 高中学生不同阶段的特征。

(1) 高一学生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文化知识学习的深入, 其思维方式由感性向理性方面发展, 思考问题时更多地运用相关知识和原理, 并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在生理方面, 由于身体发育的需要, 学生喜爱用身体练习来刺激自身身体而形成新的身体适应状态, 以满足身体发育所需要的新的适应水平。因此, 高一阶段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进行评价。

(2) 高二学生通过高一的体育学习, 对体育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 对体育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认同度。但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 身体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学业成就的压力, 高二学生需要有一种积极情绪和成功体验来维持其学习生活的发展需求, 以致形成一种洋溢积极的精神状态。但要获得身体练习的成功体验, 需要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 高二阶段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线进行评价。

(3) 高三学生经过两年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 对体育学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能将体育学习中的身体练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建立一定的联系, 将所学技术、技能和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健身、竞技比赛、娱乐活动之中。与此同时, 随着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生物和化学等学科知识的丰富, 对人体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能从各种认知渠道来体验和感悟体育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因此, 高三阶段以体育价值教学为主线进行评价。

2.确定不同学段的指标权重

高中生的身体运动能力、体育学习的认知和行为方式都有一定的阶段性。因此, 在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时, 依据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各层次的特性, 与高一、高二、高三学段的特征进行分析与串联, 在评价分值的权重上体现学段的发展性。

(1) 高一以“符号——运动技能教学”为重点的评价指标权重。按“基础层/提高层/理想层”为“0.5/0.3/0.2”。

(2) 高二以“逻辑——知识技能教学”为重点的评价指标权重。按“基础层/提高层/理想层”为“0.3/0.4/0.3”。

(3) 高三以“意义——体育价值教学”为重点的评价指标权重。按“基础层/提高层/理想层”为“0.2/0.3/0.5”。

(三) 依评价主体的情况分析评价指标项目的内容结构

“评价的主体关系到评价的结果, 它直接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6]在形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时, 必须考虑设计多大范围与类型的评价主体, 及各评价主体的评价在评价结果所占的分量。根据对体育课程评价主体的研究, 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有教师、学生、管理者三大类型的评价主体。

1. 分析评价主体的基本情况

(1) 教师成为评价的主体。当教师成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时, 为了了解自己或同行的教学效果, 行驶相应的激励与发展机制, 需要对自己和同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价值判断。这种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让教师在自我评价和教学反思中, 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 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 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体验者和实践者, 对课堂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对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而言, “学生是多元评价主体中的重要角色, 有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与教师教学行为好坏的权利, 这也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学习行为。”[7]因此, 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可缺少的主体。

(3) 管理者成为评价的主体。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中, 课程管理者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评价主体, 它对体育课程的管理与监测起关键作用。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管理者而言, 一般包括学校教学管理的行政领导、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教研员、课程专家等。其中, 学校教学管理的行政领导, 一般只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进行一些常规性教学质量评价;当上级教学管理部门的教研员成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时, 其评价自然是专业而权威;而在现代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中, 吸收专家的力量, 广泛建立与专家的教研、学术联系, 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 评价指标项目的内容结构

在建立评价指标的设计时, 需要考虑评价的主体因素。从上述对评价主体的情况分析, 可以这样对“评价指标的项目内容结构”进行定位。为了达到实现直接指向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评价, “要尽力做到在定性、定量、定级分析三方面的结合。”[8]因此, 需要在“项目”的分层中反映“定性”的要求;在每项“指标”中列出衡量达到该项指标要求尺度的不同等级项目, 以体现“定级”;再给不同的“等级”赋予相应的分值, 以体现“定量”。

二、设计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层次评价指标的标准

从上述的探讨与分析, 推导与判断, 形成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框架, 并对被评价对象的背景条件、评价主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进而设计了相应的指标分值权重、评价指标的内容结构。但这仅仅是有了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基本内容, 要形成具有实践操作意义和价值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 还需要从“评价指标框架”、“指标分值权重”、“指标内容结构”出发, 按照每项指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能形成的程度标准状态进行分类, 形成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该项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因此, 要对不同层次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最基本的水平程度进行分析, 从这些基本程度的特征中, 寻找能体现指标本质特征的、难度和分量适当、容易编制, 及通俗易懂、方便操作、评分简便的评价标准。

(一) 分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层次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

1. 基础层次:“符号——运动技能教学”

“符号——运动技能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层次, 主要特征是进行运动技术的学习, 以形成运动技能。但这一层次的体育课堂教学只能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单纯的“身体发展”需要, 只能表明学生对形成身体练习的技术动作的具体看法或认识结果, 没有完成技术动作与技能之间的内化, 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一层次重在学生思维的活跃和运动技能的形成, 促进学生运动认知结构的形成和运动能力的发展。在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 大多数还处在这一层次。普遍存在只注重于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 不去关注技术、技能与知识的结合, 更不去考虑“为何而教, 学之何用”。

2. 提高层次:“逻辑——知识技能教学”

“逻辑——知识技能教学”层次是学生认识形成身体练习的方式和过程。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 没有“逻辑——知识技能教学”的过程, 身体练习的技术动作难以内化, 它只能作为一种单纯的运动技能, 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这种存在是短暂的, 需要将运动技能与相关知识形成有机的联系, 使知识成为技能形成的基础, 通过技能的应用来体现知识的存在, 这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层次。这一层次的主要特征是注重技术、技能与知识的联系。在运动技能教学中, 能将营养卫生措施、生活制度、自然力 (空气、阳光和水) 、心态调适等方面的健身知识, 及竞技比赛和身体娱乐方面的规则要求渗透在具体的身体练习之中, 让学生体验, 并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与交往,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3. 理想层次:“意义——体育价值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作为由人类认识成果的技术动作所构成的身体练习, 蕴含着对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具有启迪作用的普适性价值, 或与自身生命发展与完善的“假定性”意义。因此, 使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建立价值观成为可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并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在以身体练习为载体的活动体验中, 领悟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的意义, 从中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使体育课堂教学达到最高的“理想层次”。在人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 通过体育学习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并能终生受用的, 是对体育学习意义的领悟, 对体育价值的理解。这一层次的体育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有:形成体育学习的正确概念思维, 让学生明白和清楚体育课堂教学是做什么的, 需要做什么, 自己应该怎么做。并针对具体的身体练习, 引导学生与自身的生命发展需要建立必然的联系。进而引导和调控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 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幸福感受。

(二) 确定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层次评价标准的基本要素

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 是由定性、定量、定级标准等要素组成的。要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必须对这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分析。

1. 从项目指标分层体现定性

依据图1“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框架”, 在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总体之下, 分身体体验、动作规范、主体精神、问题意识、合作能力5个基本评价指标内容。在此基础之上, 按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符号——运动技能教学”、“逻辑——知识技能教学”、“意义——体育价值教学”3个基本层次的内涵和性质, 将5个基本指标内容分解成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又有一定层次性的3项指标内容, 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总体分解为3个层次类别的15项指标, 以形成每个质量层次评价指标的5个基本项目, 构成“基础层”、“提高层”、“理想层”的一级指标。意在测量某一体育课堂教学处在什么样的质量层次, 以体现这种评价标准的定性属性 (见表2) 。

2. 将指标进行分项体现定级

在3个质量层次的15个评价指标中, 按照每个指标的本质特性, 将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能够体现教学质量的“想学”、“乐学”、“会学”维度特征的行为化因素, 进行归因处理, 形成达到该指标 (1) (2) (3) 的“操作性”目标 (见表1) 。在建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各层次的评价标准时, 将每个层次的5项指标作为评价项目 (一级指标) , 按“达到该指标 (1) (2) (3) 的‘操作性’目标”分解成15个具体操作的评价指标 (二级指标) 。再通过对达到每个层次的15个评价指标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可以体现每个指标的标准所规定的各种行为的优劣程度。用“较好”、“一般”、“较差”来进行标识, 以体现定级评价的要求 (见表2) 。

3. 给每个指标赋分体现定量

在每个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层次的5个指标项目15个评价指标中, 从设计每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出发, 形成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该项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 形成“较好A”、“一般B”、“较差C”3级评价标准 (这里的“ABC”是等级代号) , 并赋予一定的分值, 形成“较好A (1) ”、“一般B (0.7) ”、“较差C (0.5) ”的评价标准, 同时将每个质量层次“基础层/提高层/理想层”赋予“1/2/3”的权重分值 (见表2) , 这是体现定量判定的评价标准。

(三) 形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层次评价标准的指标系统

通过分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层次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 确定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层次评价标准的定性、定级、定量的评价标准要素, 形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三个层次评价标准的指标系统 (见表2) 。

三、使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注意事项

以上通过建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分析和探讨, 说明如何形成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操作性”评价标准的指标系统。在使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各层次评价标准的指标系统”进行评价实施操作时, 可依据“评价标准的指标系统”, 按评价的实际需要, 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评价标准设计成具体操作的评价表。在进行评价实施操作时,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使用评价标准操作时的具体要求

高中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 在体育学习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在使用表2进行操作时需要注意。其一, 选择“基础层”、“提高层”、“理想层”3个层次的评价标准时, 要考虑到这是一种递进关系;对同一个指标进行判断分析时, 首先看是否达到“基础层”的标准, 如能达到, 就上升到“提高层”来进行考虑与判断, 依次进行到“理想层”。其次, 在对高一、高二、高三不同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 对3个不同质量层次的权重有所不同;操作时首先要计算出每个层次的总分, 再将每个层次的总分分别乘以每个年级的权重比 (“基础层/提高层/理想层”高一“0.5/0.3/0.2”, 高二“0.3/0.4/0.3”, 高三“0.2/0.3/0.5”) , 得出的和就是其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分值。

(二) 使用时需要针对评价主体的情况

针对不同的评价主体, 选择使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内容。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时, 指标内容不宜太多, 2~3项即可。学校管理者成为评价主体时, 不宜选择身体练习动作技术方面的评价指标, 选择需酌情而定。体育教师、教研员、专家成为评价主体时, 可完全采用本文所提供的评价指标系统。

(三) 使用时需要注意三个层次的判别

在对某一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 按本指标系统进行操作后, 计算出相应的分数, 对照相应的质量层次标准, 首先判断这堂课处在什么样的层次。然后再依据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三个层次所提供的理论背景进行分析, 肯定成绩, 点出不足, 导出后续发展的方向和措施。由于我国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条件、教师教学的水平差异较大, 尽管有的教师教学非常认真和努力, 大多数还处在基础层次, 能达到“提高层次”不多, 进入“理想层次”更是凤毛麟角。但这应该是体育教师的追求, 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 .127-128.

[2]吕星宇.论一堂好课的标准[J].教学与管理.2010 (2) .30-33.

[3]邓若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维度[J].中国学校体育.2012 (3) .39-42.

[4]郑延福.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1 (8) .169-171.

[5]百度百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65891.2010-12-25.

[6]汪全胜等.建构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J].教学研究.2009 (3) .28-31.

[7]韩立福.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探[J].教育科学研究.2006 (11) .23-27.

3.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三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01-02

摘要:

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学生物理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词新课程; 评价; 探究

物理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物理课堂评价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品质和动力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作出的一种质性评判。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常常出现如挖苦、讽刺、嘲笑甚至体罚等粗暴的评价方式。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中,这样的评价是要力求避免,取而带之的是教师用激励与赞扬的语言、表情、动作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扬个性,培育起学生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需要等。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规范物理课堂评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把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生兴趣。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这样教师的亲切之情才能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进入良好的情绪状态、交流状态。

在学生认知过程中要做到赏识教育,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要善于察言观色,适时肯定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过程,根据需要予以真诚的赞赏。学生认知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要积极地给予强化,以点头、微笑、赞叹来肯定,并重复和简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学生的回答有出入时,教师应该肯定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委婉地与学生商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积极进行引导,而不是面无表情地示意其坐下,更不能戏弄甚至讥讽学生。

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教学中,由于活动给出的器材较多,每位学生至少都能设计一个实验,以至在交流时,他们便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被小组成员认可,使每位学生对自己都充满信心,从而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期望。再比如“测生石灰的密度”,不妨用多媒体先展示生石灰放入水中的实验过程,通过展示学生知道生石灰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测体积。这时有的学生提出用薄膜将其包好后再用“排水法”测体积;有的学生提出换一种不与其反应的液体。不管谁的方案更完善,教师都要肯定这些学生的成果,而且要鼓励别的学生向他们学习。不仅把学生引入一个想学、爱学的天地里,还要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意志品质。这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天堂。

2发挥评价的校正功能,关注形成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完善、发展并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监控、诊断、校正状态,因此教师要和善、冷静和机敏地对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而踌躇满志时,教师要以亲近、微笑、赞许的表情或语言表示肯定。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偏向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应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然后再对这个过程进行质性的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或观点,也客观地指出不足,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诊断,再进行校正,以便学生取得进步。比如好在什么地方,如何的好,哪些地方值得商榷,怎样处理会更好,而不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坐下”。

如研究“自行车的摩擦”的教学中,先展示自行车,让学生独立思考什么部位有摩擦,是何种摩擦?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名义上台指着自行车相关部位进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对交流的情况进行归纳,明确采取哪些措施可增大摩擦?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摩擦?有位学生在归纳时错误地认为:刹车时,刹车装置与车圈之间是滚动摩擦。作为教师这时不能为了几个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抢时间,置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辛苦劳动而不顾,而应先听听学生自己的分析,然后进行校正。因为肯定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即便真的错了,那也是一次有价值的经验、一种资源。因此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对物理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对学生也大有裨益的。

3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关注个性差异

物理课堂教学中会难免遇到现实问题:如“学困生”问题。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乐于对所谓的“学困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接纳学生并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潜能。要主动、自觉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的展示。

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必要时教师答疑引路,并相应地对三类学生提出探究要求,对于第一类学生要知道凸透镜可成哪些像?对于第二类学生要能明确凸透镜能成不同性质的像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第三类学生要能更深入地理解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在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何在?最后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作简单的成像光路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来确定成像情况与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通过内容多元、标准分层的教学评价,来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4实践后的反思

课堂评价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满足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大部分要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矫枉过正,忽视了测验、考试的作用,只着眼于过程,不理会结果。对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发展性评价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以求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总之,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学习评价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规范物理课堂评价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工作,需要物理教师认真理解和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评价,把物理课堂教学和物理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物理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力,才能在这个主阵地上培养和造就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4.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四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评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评价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化继承的需要,而且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独立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内容要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界定应力求准确。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

三、数学课堂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教学目标评价

1.知识与技能

实施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首位,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可迁移的、生动活泼的知识结构。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为呈现新知能提供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的感知材料;引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未知探索;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省时有效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探索新知本质的过程中,展开高效的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并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经历一个以具体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②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是否全面、深入;表述是否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4)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否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及和谐的学习

氛围,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并通过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是否关注数学学习中认知、情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等方面,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是否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善于质疑,变式思维,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各负其责,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2.学生学习的效果

(1)学生对数学课的喜欢程度

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能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既轻松又专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合作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状况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提出并能解决数学问题,并能和同伴交流思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建立多边的、丰富的、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学生愿意互相交往,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中充分发挥智力潜能。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能否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分析信息,将所获知识再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与聚合思维统一,直觉与分析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等方面。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教师素质

(1)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到位、课堂评价合理,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比较强。

(2)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

(3)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适时捕捉和恰当处理生成性资源。

2.教学观念

(1)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

(2)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普遍发展

教师能对每个学生负责,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数学素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对他们现有水平来说最大可能的发展。

(3)是否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上下功夫,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上下功夫,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立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全面

所谓“准确”是指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了解和把握教学的起点。教师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谓“全面”是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诸方面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

(2)教学内容的处理恰当

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并不等值对应,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活动的全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同时要注意本学科与其他领域的联系,重视数学的应用。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侧重也要有所不同。新授课,要理清知识发生于发展的脉络,对关键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练习课,要灵活选择题目,使练习的难度和开放性成斜面上升;复习课,要引导学生将复习内容自主地进行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3)教学方法切合学生实际和内容要求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则是教师在教的方式上要努力做到的。

(4)教学控制积极互动,灵活恰当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具体包括;

①课堂教学前是否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事先的预设;

5.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五

【英文关键词】Writing Teaching Evaluation Standard Junior Middle Writing NewCurriculum

作文教学论文:以评价为导向的初中作文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初中语文教师一直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作文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熟悉了作文评价的渊源、传统以及现状,了解国内外在此领域中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状况提出了以评价为导向的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实践研究法、案例教学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文章的主体部分分三部分:

一、国内外作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二、初中作文教学行为主体评价;

三、实践作文教学文体类型训练评价。其中特别细致地阐述了初中不同文体类型作文教学中具体实施细节安排和评价制定过程。本研究从真实写作入手,小切口,深挖掘,没有停留在泛泛的“虚假”、“失真”等问题上,而是结合新的评价标准,结合初中真实文体的实践教学,从而为初中作文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英文摘要】Writing is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ability, theteaching level of

writing will desire the teaching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so improvingwriting level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ll be an important topic to be researched forlong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Through referring to the relateddomestic and foreign writing evaluation documents, the origin, tradition and current status ofwriting evaluation, as well as latest trend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field in China, the authorputs forward to the research of writ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mo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This research mainly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 practical research, case analysis method.Themain part of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basis of research of evaluation-orientedwrit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mo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econd, evaluation standard ofevaluation-oriented writ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mode;third, evaluation standard of writingtraining mode to different writing styl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econd.The paper especiallydetail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rrangement and evaluating standard-setting process inwrit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different writing styl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This studystarts from real writing with small

incision and deep mining, does not stay in the surface of”false”,” distortion” and etc, but focus on feasible measures in promoting writing teaching level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ombining the new evaluation standard, real writing style ofpractic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目录】以评价为导向的初中作文教学研究中文摘要5-6Abstract6

目录7-9

绪论9-1

2一 研究的缘起9四 研究的方法

第一二 概念的阐释9-1011-12

三 研究的意义10-11第一章 国内外作文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2-19节 国外作文评价模式12-1

4一、国外作文评价的标准12-1

3三、美国作文评价模式特点

一、传统作文评

第三

二、日本作文评价模式的特点1313-14第二节 我国传统作文评价模式14-16价的影响和作用1

5二、传统作文评价弊端和问题15-16

第四节 本章小结节 我国作文教学的创新评价模式16-1818-19第二章 初中作文教学行为主体评价19-30第一节 教师作文教学行为评价19-2

4一、教师作文教学理念评价20-

21三、教师自身写作能力

第二节 学生二、二、教师作文教学指导方法评价21-22评价22-2

3四、教师作文教学价值观评价23-24的作文训练评价24-29

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评价24-26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价26-2828-29第三节 本章小结29-30

三、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评价第三章 作文教学文体训练评价

实践30-41第一节 以评价为导向的文体训练模式30-3

5一、初中作文文体训练的具体内容31-33标准33-3

4二、初中作文文体训练评价

三、文体训练过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34-3

5一、记叙第二节 以评价为导向的文体训练作文教学实施35-40文体训练评价导向的实施35-3838-4042-43第三节 本章小结40-41致谢43-4

4二、议论文体评价导向的实施结语41-42

参考文献

6.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六

辽源市农村实验中学:袁成强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进行价值判断。对体育学科来说,教学评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首先,体育教学评价能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通过有关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充分调动其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的教学目的。

其次,体育教学评价有目标修正的作用。在有关评价中,通过与相关标准比较,师生可以及时发现教与学中的不足,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修正。

7.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七

多年来,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一直沿用绝对评价标准,以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变化及教学效果的优劣,也难以从评价结果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评价主客体单一。(2)课程评价方式传统。(3)课程评价内容简单。(4)对课程评价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

笔者认为体育课学习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帮助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评价的过程中诊断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让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技能、态度、行为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诚信程度,这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1、转变教育观念,强调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

学习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检查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是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评价目标的前提条件。

在评价的目的上,要在评价的甄别基础上,向激励学生主动锻炼、帮助学生发展上转变。新课程的评价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更要注重评价的教育改进与激励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教师要树立评价是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的观念,通过评价不断的改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课,使学生得到越来越好的体育教育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发展。

2、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外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体育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所以,评价内容也应从这五个领域为主线,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全面性,制定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和能力新的体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形成一套内容充实的评价内容体系。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评价,还要对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锻炼过程、使用的锻炼方法、对体育学科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关注,选取合适的方法,用相对具体的、可观察的、可记录的、可测评的指标对一些评价内容进行印证。

3、关注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采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依据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向化的特点,评价方法和工具也呈多样化,不同评价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技能、以及进步幅度、特长、体质与健康的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要把握综合评价及可操作性原则,注意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在考核项目的选择上,要结合地方实际,以对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典型健身意义的项目为主,但要注意给学生在同一项群中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2)对体育与健康认识和知识的评价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办法:卷面测试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健康知识、运动保健知识;还要通过短文写作、提问、讨论、口头演说、角色扮演、健康测验等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内外所获得的科学的锻炼方法、自我保护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3)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可采用建立健康档案袋的方法,档案袋中记录学生定期体检的结果,包括与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疾病状况相关的文字、图片、图像和其它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以及学生日常病假考勤情况,要将学生的体育达标与体检的身体指标相结合,将学生生长发育状况、生理健康状况也纳入身体素质评价中。

此外,还可采用家长评价法、同伴评价法、自己评价法等,利用观察、日志、情境测验、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照片、报告书、作业、提问等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4、选取恰当的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学习评价的最终价值是促进教师改善教学,促进学生改进学习。评价的结果不是学习结束,而是一个起点的开始。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除坚持标准分统计和强化评价的信度外,还要采用鼓励定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最终的评价,改革单一的百分制,改为分数+等级制+评语,评语要力求简短明确,重点突出。对优点要充分肯定,对问题要提出中肯的和具体的改进意见,要注意效果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统一、评体与评心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结合书面评语给予鼓励,如“你太棒了,实现了开学时制定的目标,老师希望你再接再励,相信下一学期你会更出色”。这样可弥补分数的机械性以及评阅的主观随意性和过分简单化的做法。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结果不能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排队”,成绩不应成为关注的重点,重点应在于对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的课课程评价,应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把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在评价时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和学习兴趣和潜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八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是学习评价重视激励与发展功能,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注重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学习评价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校体育学科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日趋完善。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有关学习评价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我也在坚持不懈的带着问题进行教学,从不同类型的学习评价为切入点,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出一套完整的符合学情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准确、有效的反映学生体育学习情况。

一、评价标准的研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改变只有绝对性的评价标准,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评定时,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是否刻苦锻炼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其中,运动技能考核占40%,学习过程考核占60%。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进步幅度)作为一个相对性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采用这种评价标准,既可以让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成功,又可以让身体素质较好或差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积极的练习也得到成功。从而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去,实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二、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不仅注重结果性评价,而且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的是质性评价方法,定性70%与定量30%相结合、过程70%与结果30%相结合、绝对评价60%与相对评价40%相结合,实现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即在对学生课堂学习评价的过程中,采用语言评价(你真行!你真棒!)、实物评价、情感评价(你真勇敢!你真坚强!)和技能评价(运动技能成绩)等多种评价方式。把各种评价方式所取得的成绩,按一定比例加以结合,最后给学生一个综合的体育课堂学习成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新课程理念。这种质性评价方法能全面、真实、深入、发展地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优点,有利于对学生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喜悦与快感,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评价方法的改变,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评价形式的研究

过去体育教学评价形式是单一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测试和打分。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体育教学评价形式,考虑学生主体性,以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学生自评30%、学生互评30%、师评40%的比例分配,学生评价过程中,学生完成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内容。这种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将课堂教学由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极大地增进同学之间友谊,表现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对自我进行改进,为学生创造更大发展空间。

四、评价目的的研究

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我们改变以往只重视学生对所学运动技能的考核,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体系,建立客观完整评价目标,重视评价的诊断、激励、发展的功能。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只是评价学生对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方法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体育长处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以便发扬长处,弥补不足,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

五、评价内容的研究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评价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和体能素质,还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幅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是多元化的。教师能够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多方面去展示自己的学习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成功快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9.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九

关于《体育教练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征求意见稿)》若干问题的说明

为了正确执行《体育教练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条件》(以下简称《标准》),特对若干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标准》适用于从事体育训练竞赛教学工作的人员。

二、《标准》任职条件中的有效业绩指担任教练员工作以来的累计成绩。

三、征调国家队1年以上的教练员,在国家队期间可在其人事关系所在省(区、市)或所带运动员所属省(区、市)或国家队所在项目中心、协会申报国家级教练,获取资格后由其人事关系所在省(区、市)人事部门存入个人档案。

四、支援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满3年以上教练员可在其支教地区申报上一级职称,获取资格后由其人事关系所在省(区、市)人事部门存入个人档案。

五、《标准》中比赛均指国际奥委会或体育总局或省(区、市)体育局认定的赛事。世界最高水平比赛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总决赛);亚洲最高水平比赛指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全国最高水平比赛指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总决赛)、全国联赛,以及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以其他名称组织的单项最高水平比赛。比赛项目均以奥运会所设小项为基准。

六、集体项目指集体球类项目。

七、业余训练教练员,可按照优秀运动队教练员标准条件申报和评审。

八、评定同一项目的主管教练员和辅助教练员的职称时,应根据其在拟定和执行训练比赛计划中发挥作用的情况、贡献大小和任职年限等因素区别对待。辅助教练员的业绩条件必须超过《标准》规定业绩。

九、体育艺术教练、体育机械教练、体能教练等可按照本《标准》确定教练员职务,对其业绩要求,参照辅助教练评审。

十、《标准》中对教练员科研、执教能力的要求,是从教练员队伍建设长远考虑所必须坚持的条件,各地在评审教练员职称时,应严格按照《标准》有关规定执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指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论文或获评的专利等。

十一、继续教育课程和学时由各省(区、市)人事部门负责认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得少于12天(或90学时)。

十二、关于业绩条件的认定

(一)人事管理权限在国家队的教练员只计算亚洲以上比赛成绩。

(二)奥运项目的一个世界冠军可折算为两个亚洲冠军,或三个全国冠军。

(三)非奥运项目教练员职称的申报和评审,应高于相同级别的奥运项目教练员任职条件。非奥运项目国家级教练评审权限暂不下放,原则上由项目管理中心(全国单项协会)根据申报人与本项目已评国家级教练员的比较后提出意见,报体育总局评审,原则上同一项目每年评定代表性人物。

(四)非奥运项目列入奥运项目的周期,以国际奥委会公布下一届奥运会项目的时间开始计算,以奥运会结束时间作为截止时间。

(五)集体项目多人次获得同一名次,按取得一次有效业绩计算。

(六)业余训练教练员跨季跨项跨界输送运动员在不同奥运项目取得的成绩可累加。

十三、关于破格问题

(一)对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成绩特别突出的优秀运动员,从事教练员工作满一年且年度考核合格,经审核,可按以下条件申报:

1.曾获得奥运会冠军,可申报高级教练职称;

2.曾获得奥运会二、三名或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比赛冠军,可申报中级教练职称。

(二)直接训练两年以上运动员取得奥运会冠军的主管教练员,可确定国家级教练职称;其他执教业绩特别突出的可破格申报高一等级的职称。

(三)辅助教练所带或输送后的运动员获得奥运冠军的可破学历、资历等3项条件。

(四)资历破格1年(含1年以内)视为破1项条件,2年视为破2项条件,3年视为破3项条件。

十四、关于纪律要求

(一)凡是申报人存在伪造学历、资历,抄袭、剽窃他人论文,业绩与事实不符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实,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和以后两年内申报资格,已经取得的职称予以撤销。

(二)在体育教练员职称申报、推荐、评审、公示等各个环节中,工作人员、领导、专家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包庇偏袒等违纪违规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三)教练员凡违反反兴奋剂、赛风赛纪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等受到处罚的,已取得的职称予以撤销,在处罚期内不得申报上一级职称。

十五、委托体育总局评审国家级教练,须由省级人社部门出具委托评审函,可按照本地区标准条件评审。

10.初中体育学习评价思考论文 篇十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1)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2)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3)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

2.新课程教学评价特点

(1)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新课标除了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外,还将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考核评价之中。这样使一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先天条件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认识到:先天的条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2)强调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往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老师只看试卷的成绩,并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以至于对于常见的中暑、运动扭伤等疾病也无所适从,学了十几年的体育仍然不会看体育比赛。“新课标”更强调的.是理解、运用和实际操作,注重的是学生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运用单元学习评价的尝试

1.单元评价内容与标准

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设计了“单元学习评价表”,既注重了单元学习终结性评价,也注重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评价标准根据各水平目标中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单元总评原始成绩现有成绩提高程度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A(90-100分)全部做到或胜任B(75-89分)大部分能达到C(60-74分)基本达到但不胜任D(60分以下)大部分达不到。

2.单元评价具体操作方法

(1)评价流程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单元总评→家长评价

(2)自我评价体能项目评价。先测试与学习项目有关的体能原始成绩,要求学生如实填入表中。单元学习结束后,再测试把成绩填入,“提高程度”栏采用等级制填写,用累计记分法确定等级。“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评价。单元学习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运动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在本单元每节课学习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同学合作精神等内容的表现,分别填写四个等级”A”、“B”、“C”、“D”。同时,针对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学习体会等方面,填入“自己的话”栏目。

三、运用单元学习评价的注意事项

1.单元学习项目内容的确定,一定要针对五大领域,并结合水平目标进行考虑,对“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有明确的、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作为支撑,选择项目内容比较容易,而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需要渗透到实际教学内容与活动之中,在选择单元教学项目时,需要体育教师认真整合教材,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挖掘教材的内涵。同时,在整个运用单元评价表过程中,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促进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进一步了解学生,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提高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施,提高自身素质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单元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课堂上能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学生之间合作、互助、关爱、尊重等行为较以往有较大改变。在过去体育课上,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教师上课”和“体育课中学生身顺而心违”现象会明显明显下降。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的运用,较好促进学生的不断反省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由于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中没有经历过,往往会受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影响,出现诸如学生自我中心问题、类群效应问题、附和“权威”问题、以偏概全问题等等,因此,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就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加强指导和引导工作,对同学的认识不清的要加以指导,在评价中要抛开个人感情因素,同学之间的评价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对于和同学评价差矩大的要说出理由,不能不负责的对别人作出评价,以避免学生的类群效应。

(2)在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和参评者要多发现被评者的优点,进行鼓励。对他们的不足一定要言之有物、实事求是、语言委婉、中肯。尤其是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评价的目的。

(3)培养民主气氛,体现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下才有畅所欲言的环境,不搞一言堂,对不同的见解权要充分的理解和鼓励,言者无罪,有则改之,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带领下飞翔,让掌声、笑声、真情充满课堂,喜悦和自信写在脸上。

11.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体育教育策略初探

根据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1、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鉴于上述课程理念,教师应采取下列教学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

所谓“健康第一”,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谓“身体健康”,指的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我约束下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体育锻炼中发展体能。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具备“自尊”、“自信”和“自我情绪调控”的心理素质,拥有“不畏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所谓“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社会道德,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还要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巧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或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时,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认真的学习体育知识,认真地练习体育技能,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将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强调体育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体育运动的必要性,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地理解和认可体育运动对于个人及社会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将体育锻炼付诸实践。比如,体育运动中的长跑,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项运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既单调又辛苦,大部分学生不仅对长跑运动不感兴趣,还“畏而远之”,刻意回避。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是单纯地说服教育将不起什么作用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不是通过说服教育就能激发起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首先向学生说明,长跑运动,在提高心肺功能、提升个人意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肺功能提高了,也就提高了自身的健康水平;个人意志提升了,也就是提高了克服困难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坚持长跑锻炼,得以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和坚强的意志,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拥有良好的心态,得以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在日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以良好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足以肩负重任,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二)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予体育运动的强烈兴趣。

初中学生,年少好争,好胜心较为强烈,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利用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对于跳绳运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可以随时随地组织比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并给予精心准备的物质奖励,奖项虽小,却是一种荣誉,不仅激发了学生互相竞赛的思想意识,还激发了学生参予体育运动的强烈兴趣,在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强健了学生体质,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学生,情绪的“兴奋保持期”相对比较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中长跑为例,本来学生就不感兴趣,如果教师的备课内容也了无情趣的话,那么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进行精心备课,将中长跑运动项目,设计成多样的练习方式,比如“计时跑”、“计名跑”、“接力跑”、“追逐跑”等等,以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无趣”的教材内容组织成“有趣”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比如,跳绳本来也是比较无趣的体育运动,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跳绳花样,将单人跳绳和集体跳绳不仅跳出“花样”来,更要跳出“健康”来,进而达到体育运动之“陶冶性情”和“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学习主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和谐的教學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潜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比如,教师可以将体育运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教条的说教和示范,而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游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合作学习、如何探究学习、如何主动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开发学生的个性潜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新课标要求中,着重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因素、生长环境、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运动体能和身体条件各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与个体,要因材施教,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能尽量达到最大化。

12.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十二

一、统一认识, 从兴趣入手, 引领学生参与学习

篮球运动是我国开展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 深受广大初中学生的喜爱。根据课程标准和中学生不同的年级,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 初中篮球教材可分为基本技术、简单战术和篮球游戏三部分。由于课时安排紧张, 教学内容繁多, 如果单凭以往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模式开展教学, 要么会上成了理论课, 要么就上成了放羊课。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我在分析教材、设计教案 (其实应该称之为学案) 时,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提出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改精神, 从激发兴趣入手, 积极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1. 通过观看赛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体育教学中的媒体运用已经不是一件稀奇事。只是, 由于体育课大多为室外课, 平时的室内课也只能是由于雨天等恶劣天气才临时进行, 所以没有经验的老师常常由于没有事先有效地规划而白白浪费了时间。我在安排教学计划时, 一方面在篮球教材实施的开始安排学生观看各类篮球比赛的精彩片断, 另一方面, 每个学期安排一些室内课内容, 其中也包括篮球比赛精彩片断的观看。同时, 我还通过班主任及时发布双休日电视节目中的篮球赛事, 鼓励学生积极观看, 以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

2. 通过组织赛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人家打篮球总是比不上自己打。在学校安排的课外活动中, 肯定少不了篮球活动。作为体育活动总协调的体育老师, 一方面与班主任协调, 尽可能多地安排几个班或几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友谊赛, 让孩子们在朦朦胧胧中“摸着石头过河”, 初步了解篮球比赛的特点, 激发他们了解篮球、了解比赛规则的兴趣, 为接下来的争辩、讨论做好铺垫。另一方面, 我还通过工会, 鼓励空课的教师走上篮球场, 为学生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比赛现场, 激发他们学习篮球的强烈欲望。

3. 通过争辨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比赛, 通过参与比赛, 学生一方面对篮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另一方面, 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 对篮球运动中的某些知识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 他们常常会围绕某个话题进行争辩或者讨论, 特别是比赛规则方面。在讨论中, 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引导,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与战术, 另一方面更要灌输一种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让学生明白, 实践出真知, 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学习中, 才能真正地认识篮球、认识篮球运动, 才能把篮球“玩”起来!正如朱熹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巧思妙想, 以实战为主, 指导学生参与学习

兴趣有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高了, 但由于篮球教材的课时安排并不多, 所以就需要我们巧思妙想, 以实战为主, 有效地指导学生参与学习。

1. 小组分类学习, 引导学生夯实基础。

小组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基本方式, 教师可以把篮球的基本战术分解在不同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小组分类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掌握各种篮的球基本技术。而在篮球综合训练中, 通过小组间的有效交流学习心得, 提高学习效率, 做到事半功倍, 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收获, 为接下来的实战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战角色模拟, 引导学生提升战术。

篮球项目不同于其它运动, 一方面它充满了对抗与竞争, 另一方面它还讲究集体配合, 只有在实战中它的两个特点才能充分地体现。为此, 我在设计方案的时候, 总会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比赛。比赛, 一方面安排每个学生一个独立的角色, 特别是轮流担任比赛裁判, 让他们在实战中运用那些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 让他们在实战中明白那些比赛规则, 从而让篮球成为他们课后得心应手的一项运动。

三、开拓创新, 重习惯养成, 促进学生自主锻炼

大家都说, 语文学习属于“大语文”, 意思就是说语文学习穿插于大家生活的全部, 或者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学习语文。其实, 任何一门学科都属于“大学习”范畴, 体育也不例外。问题是, 我们的老师是教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还是引导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引导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选择肯定是后者, 只有后者, 才能真正实现“课标”要求的“促进学生发展体能, 获得运动技能,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最终目标, 从而走上终身学习、终身运动的阳光大道。为此, 在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走近篮球、走进篮球之后, 我们应该开拓创新, 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 在校内外都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搭平台创机会, 推动全民体育运动。

作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学校应该把体育活动的积极组织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而不是只强调活动时间不关注活动效果, 只强调活动项目的丰富, 不注重学生实际的需求。为此,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以赛促练, 通过举办运动会、体育周等多种形式, 搭建平台, 为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提供机会,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养成习惯, 全面掀起体育运动的热潮。

2. 讲标准求实效, 推动学生体质增强。

文化学科有考试, 有分数, 其实体育也不例外。增强学生体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学习国家体育健康标准, 让他们明白达到体质标准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 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有效的锻炼, 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总之, 运动参与学习领域的设定, 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本身的性质, 有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作为教师, 应该不余遗力, 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措施, 引导学生统一认识, 激发兴趣,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中, 促进其它三方面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何运健.《初中体育课程篮球教材分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 (01) .

[2]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13.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十三

一、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1):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2: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合理,分类准确,描述语句具有可测量性 3:密切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情感目标的确立 【2】、教学内容(12):

1: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

2:按照科学的分类,对教学内容正确分析。重点、难点的确立符合学生的当前水平,解决措施有力,切实可行。

3:根据学科的知识能力结构确定知识点;各知识点布局合理,衔接自然

4: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到思想教育的内容 【3】、教学媒体(13):

1:教学媒体的选择符合程序,具有较高的功效化;注重到多媒体的组合运用

2:所选媒体适合表现各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能起到深化作用

3:教学媒体的使用目标(在教学中的作用)明确,使用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4:板书设计规范合理,能紧密结合学科的特点,有一定的艺术性。【4】教学策略(14):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2:遵照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方法,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3: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结构类型与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配套;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自然流畅,组织合理。【5】形成性测验(15): 1:形成性练习题覆盖了本节课各知识点的所有学习目标层次 2:形成性练习题数量简洁,文字精炼,表达准确,便于检测。

二、教学过程(2)【1】目标实施(21)

1:整节课围绕目标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并能及时进行检测

【2】内容处理(22)

1:在课堂教学中,对各个环节,各知识点占用的时间分配合理,总体掌握准确 2:分清主次,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突破重点。【3】结构流程(23)

1:按照设计好的流程方案进行教学,做到照搬而不呆板,机械,灵活而不打乱安排

2: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 【4】媒体运用(24)

1:演示实验,应用媒体时,操作熟练,规范准确,视听效果好 2:媒体出示时机合适,使用方法得当,取得预期效果 3:板书整齐,字迹清晰,书写规范,无错别字。【5】能力培养(25)

1:注意对学生的智力,技能和创造力的培养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课堂调节(26)

1:注重师生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2:组织能力强,课堂教学秩序好

3:实践掌握准确,教学效率高;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7】教师素养(27)

1:仪表整洁、大方,教态端庄、自然、亲切

2:讲普通话。口齿清楚,发音准确,表达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3: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信息处理能力,能为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成果及发展前沿,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效果(3)【1】课堂反应(31)

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得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

2: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默契 【2】达标程度(32)

1:形成性测试中,大多数同学反应积极,回答问题踊跃 2: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达90%以上

14.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篇十四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到底可以确定哪些评价内容,建立怎样的指标体系,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公认标准,很多教育专家从教育评价的模式出发来确定评价内容。如有的从行为目标模式出发,将评课内容分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结构四项;有的从CIPP模式(C表示背景评价,I表示投入评价,P表示过程评价,P表示成果评价)出发,将评课内容分为教学准备、教材处理、教材的讲解、教学程序、教学效果五项。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一)教学目标评价

课堂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进行的,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全面、具体;

②课堂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③整个教学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

(二)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内容是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的的中介,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准确、完整;

②教学内容分量是否适当;

③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处理得当;

④教学内容布局是否合理,衔接是否自然。

(三)教学方法评价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②是否注重启发诱导;

③是否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④直观教学、电化教学手段是否运用恰当;

⑤是否具个性、创造性;

⑥是否注重反馈并及时调节。

(四)教学结构评价

课堂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与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直接相关,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教学环节是否紧凑、合理、完整;

②教学进度是否适宜,与学生思维是否合拍;

③教学的时间是否分配合理。

(五)教学技能评价

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在输出教学信息过程中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清晰、流畅、形象生动;

②板书设计是否合理,字迹是否规范,板书内容是否具概括性和提示性;

③教态是否自然,仪表是否端庄,举止是否适宜;

④示范是否规范、熟练。

(六)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是整个教学过程有效运行的主要标志,其评价要点包括:

①是否完成了预定的课时计划;

②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高,课堂气氛是否活跃;

③学生当堂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如何;

15.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十五

《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初中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按照G 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提出,由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25)归口。起草单位包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领导小组由王登峰、韩呼生、刘培俊、刘诗海、卢逊组成。

两个标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教育公平”为指导思想;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中提出的“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等要求为目标,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开展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所需的器材设施提出具有广泛适应性、科学指导性和有效引领性的装备要求。

两个标准的配备要求,立足我国地区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国情,立足促进教育公平和保障每个小学、初中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分为“基本”和“选配”两大类。“基本”要求分别规定了小学、初中完成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体育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常规通用仪器设备和专用体育器材设施。所有开设小学、初中体育课程的学校均应达到该栏目的配备要求。“选配”要求是学校在达到“基本”配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选用的教材、学校的校本课程、任课教师专业特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的需求,在“选配”栏目中有选择地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以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前者是满足教学所需的硬性规定,后者是兼顾发展、可供选择的弹性空间。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逐步提高所有小学、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装备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更多、更好的体育器材和设施,以促进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两个标准提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教学器材设施装备的水平和质量也将不断得到持续和快速地提升。各地区应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备计划,逐步落实各项配备要求,努力提升配备水平,让基础体育教育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小学配备数量按照每年级4个平行班、每班45人的标准计算,初中配备数量按照每年级4个平行班、每班50人的标准计算,如果每年级平行班和班级学生数较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器材设施的配备数量。消耗性材料如球类、毽子等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学校应根据需要及时补充。

为适应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对两个标准所列的“选配”栏目体育教学器材设施的品种、数量和规格进行适当调整。遵循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实施和开展,有利于体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促进学校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开展,惠及多数学校和多数学生,以及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的原则。对于进入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的质量、安全、安装、安全使用寿命等,两个标准均作了详细规定。

1.在质量方面,凡是进入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需取得通过资质认定的专业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证书或符合相关标准的检测报告。图书、挂图、音像制品应为国家正式出版物。软件应经软件产品登记和备案。2.在安全方面,体育器材所用的材料、外形和结构设计、主要零部件静负荷能力、稳定性、安全警示要求除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外,应分别符合GB 19272-2011的5.2、5.3、5.4、5.5、5.6(初中还需符合5.1)的规定。3.在安装方面,需要安装的体育器材设施应严格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进行安装,同时应符合GB 19272-2011的5.7的规定。单杠、双杠、秋千、肋木、平梯、爬竿、爬绳等涉及上下运动弹跳或可能从空中跌落的器材,其跌落防护应符合GB 19272-2011的5.3.3。4.在环保要求等方面,体育器材的安全使用寿命及疲劳性能、环保要求、表面质量、管理与维护应分别符合GB 19272-2011的5.8、5.9、5.10和第8章的规定。器材的标志和使用说明应符合GB 19272-2011的7.1、7.1.1、7.1.2、7.1.3的规定。

两个标准的执行情况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技术装备机构负责监督。

16.初中体育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评价 多元评价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往往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认识自己,从而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学习状态。初中体育教学中,评价往往容易为教师所忽视,这与体育教学不太重视评价有关,也与体育教师自身对评价的理解有关。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多元评价释义

多元评价是相对于一元评价而言的,多元评价的指向是多方面的,相对于传统的一元评价而言,多元评价更强调从不维度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从结果来看,多元评价往往是非判断性的,是不以好坏、优劣评价学生的。因此多元评价往往更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育技能的提高,多元评价的背景下对学生的体能训练的要求提出,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具体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多元评价指向学生的训练过程。体育训练与文化学科的学习不同,体能的训练,技能的形成,都是实实在在的训练的结果,靠嘴皮子描述是没有用的,说得再好跑的速度不够就等于零。因此,教师的评价必须指向学生的训练过程,要通过评价去激发学生的训练动力,去让学生形成对体育学习的正确认识。

其二,多元评价指向学生的内在需要。初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是存在内驱力的,但在机械任务的影响之下,这种内驱力容易被忽视,也容易被弱化,因而学生的内在需要就不容易得到满足。比如说在“跑”的教学中,学生是很想跑快的,可是如果教师的评价老是停留在“你怎么跑不快”的思维水平上,那学生就永远不可能真的愿意去跑,也很难真正跑得快。

其三,多元评价指向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当“体育”变成“体育与健康”的时候,体育教学的内涵就拓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如果能从健康促进的角度予以评价,则体育教学就有了新的内涵。

从以上三点分析来看,多元评价不仅是指向体育学习本身的,还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品质的,通过评价来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学会学习,是体育多元评价的重要目的。

二、基于多元评价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具体到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多元评价应当怎样进行呢?笔者这里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示例一:一次跑的教学观摩中,教师让一位学生做跑的动作的示范,该生示范非常到位,示范完毕之后,教师给出的评价是:“这个学生的演示非常到位,大家鼓掌表示感谢!同学们看懂了吗?跑的动作要领就要跟他一样!”然后学生鼓掌,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在后面的评课过程中,不少同行也认为这个评价非常具有激励性,是一次成功的评价。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评价显然过于肤浅:首先,教师的评价过于笼统,“非常到位”这样的评价不具有明确性,学生听起来根本不知道具体指哪些地方到位;至少问学生懂了吗?估计没有学生说不懂的,毕竟是公开课,知道要配合教师;而“跑的动作要跟他一样”这样的评价,更是不合体育教学的规则,因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对于像跑这样的动作要领的掌握,往往都是在对动作的细化当中完成的,是在具体的要求下形成的,因此针对动作技能的评价,一定要准确化、精细化。

示例二:在一次笔者开设的观摩课上,也是教学生短跑的起跑。课堂上有两个学生表现出同样的不足:抢跑!当两个学生在公开课上表现出同样的缺点时,一般教师可能会暗地里责怪这些孩子,可是笔者却看出了这两个孩子出错的原因。于是给予他们分别的指导:一是让其中一个学生不要紧张,按照刚刚教的节奏跑就行;二是对另外一个学生强调预备跑的时候,身体重心要控制好,尤其是在“各就位”命令发出之后,身体不要过于前倾。这两个指导都是分别进行的,观摩的教师只看到笔者在与学生交流,但具体交流的内容却不知道,用后来交流的话说,只看到笔者“拍了拍学生的肩膀”,然后这两个学生抢跑的现象就没有了。在交流的时候,笔者也提到这个问题,并阐述了笔者的思路:第一个孩子是由于心理原因,导致他对发令员的命令过于敏感,而第二个孩子是因为纯粹的跑的技术的问题而出错。在笔者观察了两个孩子两次出错之后判断了原因,并分别进行了指导。而事实也证实,笔者这样的面对面的评价是有效的。

三、多元评价是指向学生成长的评价

评价本身只具有促进学生成長的意义,这是笔者研究多元评价形成的一个重要认识。之所以坚持多元评价,实际上也是因为看到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并不完全相同,有时候甚至会出现相同现象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的情形(如上面例子中的情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然后给予评价。

教学中常常讲究“因材施教”,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因材施评”也很重要,且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坚持多元性,才能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真正的成长需要,这是体育教师尤其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黄晟. 初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反思性评价引导的思考与实践[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3):88-89.

17.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十七

通州中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能指导教学全过程。2.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教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在教学中能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发挥思想教育因素,教书育人,而且教学份量,速度适当,学生能接受。

4.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面向全体学生,精讲巧练,控制课堂节奏,注意学生反馈调节,机敏处理偶发事件。6.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准确、简洁、生动,运用普通话,板书规范、清楚、合理、醒目。

7.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味浓厚,师生关系融洽。8.按时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检测达标率高。

通州中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智能、思想和目的,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2.上课要条理清楚,突出重点,处理难点恰当,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上课要采用导议结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4.精讲巧练,方法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5.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6.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要有启发性,要有科学性,运用普通话教学。7.板书规范、清楚、合理,几何作图迅速、正确、字迹工整。8.讲解结合,练习的设计要合理,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9.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课堂提优补差工作的落实。10.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通州中学英语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上课前准备要充分,课件制作象英语录音、挂图等教具准备充分。2.重点、难点突出。3.教态自然,板书工整。

4.老师上课要运用英语,适当运用母语。

5.课堂教育要有表现艺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6.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应敏捷,并抢答正确。

7.注意各学科间的渗透,寓思想教育于英语课堂教育之中。

通州中学理化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领会《标准》,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水平与思维特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2.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教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理化标准的要求。3.上课要突出重点,处理难点要适当,注意双基落实。

4.教学的思路要清楚,教学环节要完整,教学过程一环扣一环。5.上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充分给学生参与、思考的机会。

6.充分运用实验、幻灯、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理化兴趣。7.实验准备要充分,实验运用效果好,实验设计,操作要熟练。8.教学的语言生动,要用普通话。

9.板书与板画要与讲解或演示实验紧密配合,要有计划、有准备,且要简略正确。10.理化教学要做到讲练结合,练习设计要合理。11.理化教学中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方法指导。

通州中学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充分利用政治教材,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大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2.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联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重视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法制教育。

3.教师能发挥主导作用,组织能力强,能驾驭整个教学的全过程。4.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准确。板书规范、清楚、合理。5.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6.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7.讲课语言生动风趣,提问有针对性、启发性。

8.作业少而精,有典型性代表性,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有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率高,气氛活跃,兴趣高。10.学生学有所长,能当堂达成教学目标,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通州中学历史与社会(自然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吃透教材的知识点,注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及时间的前后及地域跨跃,教师要熟记课

本知识,认真上好每一堂历史与社会及自然地理课。

2.注意板书的精练,问题的浓缩,使学生便于掌握复杂冗长的历史、地理和空间区域知识。3.要善于运用历史地理挂图、图片,使学生能把书本知识跟老师的讲述通过图片联系起来,形成地理位置概念,变空洞为实 在,易于理解和记忆。

4.注意时间的纵向与社会及地区的横向联系,查找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知识区域的异同点,如中国各朝代作比较,世界

各国各时代作比较、区域地形作比较,理清大事年纪,地理特征,由粗到细,使学生易于掌握。

5.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技能熟练,重点突出。

6.提高上课效率,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地理知识的情趣,变“枯燥”为“有味”。培养动手拼图及读图能力,重视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7.上课教态自然,运用普通话,板书条理清楚,要以情动人,以事实说服人,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上课实效。

通州中学生物学科课堂教育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

2.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环节完整。3.教态自然,语言准确,板书工整。

4.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5.指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掌握生物学概念和理论。

6.通过口头、书面作业及实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7.通过科学探究、调查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州中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充分利用教材、发挥体育课的特殊功能,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能力,能驾驭整个班级的教学全过程。3.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4.教态自然、亲切、语音、口令正确。

5.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6.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7.示范动作正确到位,轻松自然。

8.学生学有所长,能当堂达成教学目标效果显著,成绩突出。9.准备活动充分、有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运动状态。10.课的锻炼密度适当,达到运动心率。

通州中学艺术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育目标符合艺术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明确、具体指导艺术教学全过程。2.艺术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技能熟练。

3.善于应用各种教具,合理运用课件,使学生能把书本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4.教态自然、亲切、语言准确,板书规范、清楚、合理。5.讲课语言生动风趣,提问有针对性、启发性。6.注重艺术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整合。7.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通州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标准

一、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

2.充分地注意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发展性等特点。3.重视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技术

1.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布局得当、合理,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3.恰当地在教学中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三、研究性学习

1.研究课题新颖,有创造性,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的知识、生活实际。2.按计划地开展研究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方案和记录。

3.及时完成对课题成果的交流,结题活动、交流汇报效果较好。

四、社会实践

1.有计划、有目的,认真组织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贴近学生生活,操作性强,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有活动记录,并组织学生交流,写好实践总结。

通州中学劳技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课堂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的爱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简单操作,有利于劳动思想教学,有利于基本技能的培养。2.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材料、工具齐全。

3.有待作物品或操作项目的成品展示,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4.课堂教学过程扼要简洁、通俗易懂。5.演示、操作准确,条理清楚、明了。

6.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气氛活跃,有序不乱。

7.耐心指导制作、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8.能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制作、操作好的学生作示范,启到互帮互示的作用。

上一篇:高中秋季学期开学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警察遵纪守法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