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4-10-15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3篇)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一

2017-2018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数学

刘红娜

一、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课的班级是四年级四班,四年级的孩子经过了三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示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局部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升和亳升、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角的度量、倍数和因数、认识更大的数、垂线和平行线、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等。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3.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4.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5.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 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 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

(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学内容我将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把提出问题的 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6、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

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实现差异发展。

7、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教育学生。

2.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二

一、新课标高中数学的培养目标和高考试卷设置

1.知识与技能:新课标对“双基”内涵的重新审视

新课标的出台, 更加完善了数学教学的时代内涵, 关于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培养也成为时代化的一个符号。比如, 高中数学新增了算法的教学,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 并且拥有统计知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种教学目标的转型, 不仅让课程计算变得简单、便利, 同时也避免了很多人为因素、删减了学生不易掌握的教学内容。这些变化中最为关键的就是, 高考试卷把部分选修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从而让高考试卷和新课标在理念上具有同步性和统一性。这种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 把选修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划定为必考范围;第二, 对选修内容自由出题。

2.过程与方法: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新课标不仅全面考查学生的想象、抽象、推理和运算能力, 同时新增了考查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要求学生可以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数据, 并且依据数据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新课标增加了很多统计学方面的知识, 这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高考试卷的设置也是出于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甚至很多高考数学试卷还依据各地情况, 设置适宜难度的应用题。新课标也要求运用大量丰富多样的实例引出对应的数学概念及其结论,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设置丰富的案例, 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种变化可以从新课标增添的研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二、走向高考, 服务高考———新课标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现实需求

1.必修与选修: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考数学变革

新课标出台后, 几套通行的教材都进行了内容调整。与此同时, 高考数学试卷的内容也进行了重新设置。这就像是两条火车同时推进, 看似毫无关系, 但是都是在同一动力 (即新课标精神) 的推动下进行的。事实上, 高考试卷的出题机制是以教材编写、教学设计、教学大纲为主要参考对象的, 新课标出台给高考试卷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就是选修与必修的划分。为体现出新课标的“生本”精神, 人教版A版教材区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而根据2007年教育部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 数学高考必须包含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内容。从这里可以看出其间的互相影响关系。

2.横向与纵向:高考数学试卷对新课标知识点的综合考查

新课标是确定高考数学考试内容的主要依据、原则, 是立意命题的指导性理念。高考数学为基础性学科, 不仅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水平。由于文理分科, 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在选修内容上比例有所不同。选考内容主要来自选修系列4中的四个专题, 即 (1) 几何证明选讲; (2) 矩阵与变换; (3)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4) 不等式选讲。文科的必考选修内容是系列1, 理科的必考选修内容则是系列2, 这里面的差异可以从更具体的内容设置看出:根据人教版最新数学教材来看, 必修课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1) 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2) 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3) 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4) 基本初等函数II (三角函数) 、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5) 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选修课又分为四个系列, 而系列四设置的专题就是供参加高考的学生选用的。从这里可以看出, 高考试卷的设置更加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但是也更加注重对新课标知识点的综合考查。

3.知识与能力:新课标背景下高考数学的发展趋势

当我们把新课标卷和高考卷进行对比分析, 很容易就发现新课标卷新颖的地方在于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在知识和能力之间做出了轻重之分。举例来看, 新课标试卷第18题, 其内容是关于花店玫瑰花供求数的计算, 内容概述如下。某花店每天以每枝5元的价格购进玫瑰花, 以每枝10元的价格出售。若当天卖不完, 即作垃圾处理。第1题的题目:若花店一天购进16枝玫瑰花, 求当天的利润y (单位:元) 关于当天需求量n (单位:枝, n∈N) 的函数解析式。该题要求学生做出合理的计算结果, 但是又不限制固定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模式, 给了学生更多的答题空间。整体来看, 这个题目是开放性的, 既能体现函数的性质和特征, 又能考查学生对函数的整体认知。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精神引领下的高考数学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趋势。

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三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一个苹

果》教学案例

曾记得著名特级教师袁蓉在一次评课会上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让他们敢问、敢说。这是基础。”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已见。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并且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给课文分了段。在当时的情况下,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只苹果,最想吃这只苹果呢?

板书:最需要吃 最想吃

自己读读第二段,划划句子,圈圈词语。

(分析:以此思考展开以下教学过程,旨在间域大,解答距长的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已见,培养其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生:(自读第二段,划句子,圈词语)

师:你能大胆地说说自己的观点吗?

生1:我认为伤病员小蓝最需要吃这只苹果。因为小蓝受了重伤。我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的: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师:(随即出示该句)

生2:我来说说这句中描写脸色的词。“黑黄黑黄”是“ABAB”形的重叠词,说明脸色很难看,小蓝缺乏营养,很需要吃这只苹果。

生3:“干得发紫”表明干渴到了极点。

师:小蓝是伤病员,嘴唇应该没有血色,怎么会“发紫”呢?

生4:这是因为他缺少水份,嘴唇里仅有的一点血也仿佛凝固了。再问“深细”上点。

(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体会“干渴极了”的程度,不妨可以将学生未答到点处。)

师:说得真好。所以,这句话写出了小蓝干渴到了极点的样子。我们真应该读好它啊。

板书:干渴极了

生:齐读此句。

生:我发现小蓝也很想吃这只苹果。我是从这句话中看出来的:“小蓝拿起苹果正要吃,忽然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小蓝的动作很干脆,简直有点“迫不及待”,他真想吃这只苹果。

师:刚才,我们通过找句子,通过句子中的这些词,体会到了小蓝干渴极了,需要吃这只苹果,也想吃这苹果。

(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

(分析:及时点拨学习方法,寓教于“无意”之中,让学生轻松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

谁还有不同的观点吗?

(分析:鼓励学生继续各抒见解,并以此问作为教学过程的承接。)

生:我认为小李最需要吃这只苹果。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子,脸上都是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师随即出示此句)

小李干渴极了,嘴唇都裂了。所以他最需要吃这只苹果。

生:“好几道”不是一道,两道,说明“血口子”很多。

生:上文中“他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这句话也说明小李干渴,声音都哑了。很需要这只苹果。

师:对呀。小李是步话机员。别人渴了,哑了,可以不说话;小李不行,他必须不停地说话,因为他要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说多了,声音就-?(齐答:沙哑了)说多了,嘴唇就干得破裂了,出现了口子,渗出了血,血干了,就成了-?(齐答:血口子)

小李又干渴,又疲惫,很需要吃这只苹果。刚才,我们就是抓住这些词体会到的。(圈出重点词)写得这么好,读好它。

(分析:再次点拨抓重点字词理解句意的方法。并有意识地指导朗读。)

生:齐读此句。

生:老师,我还认为小李很想吃这只苹果,这句话可以启发我们: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

(师随即出示此句)

小李看着我,他大概想吃吧,可是他后来没有吃。

师:这里有“三看”,(随即圈出)

你认为他们的意见重复了吗?自己轻声读读,体味一下。

(分析:学生找出此句后,课堂气氛凝静了几秒钟,学生在思考,却又无从表达。这时,需要教师 巧妙地点拨,让学生抓住三次“看”展开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培养其想象思维。)

生:(各自轻声读此句,思考)

生:小李出神地看着我,也许他在想:我有苹果吃啦!可以解解渴啦!

(师:他很惊喜)

小李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这是他在看别人有没有苹果吃,他发现只有自己有。

(师:他开始犹豫。)

小李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这时他认为小蓝比自己更需要吃。

(师:他决定了)

生:“出神地看着我”,他也许还会想,哎呀,连长真好啊,自己不吃,把它让给我吃!他被感动了,所以要出神地看着连长。

(分析: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回答的贬评价,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是学生思维的延续或总结,要求简练准确,由此,也可以体现出师生共学,共同探索的教学气氛。)

师:说得好极了。这就是小李当时思维的过程,复杂的心理。作者没有写出来,而是用了三个“看”,朴实的字眼表达了丰富的内容。来,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此句)

生:我觉得连长也需要吃这只苹果。因为整整几天,他没有喝过一口水。他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燎似的。

(师随即出示此句)

师:这里也有一句写连长的,比较一下哪一句写得好?

(出示句子:七天了,我没有喝过水。我的喉咙干极了。)

(分析:通过比较,再次训练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生: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七天就有168个小时,用上“整整”,表示时间长。

(师:这么长的时间滴水未进啊)

生:“烟熏火燎”表示像烟在熏,像火在烤,干得嗓子都快冒烟了,这个词具体写出了干渴时嗓子的感觉。

师:对呀。这些词是多么的朴素,不起眼,但是用上它,就能让我们体会到连长干渴到了极点。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此句)

生:其实,连长还很想吃这只苹果。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师:所以,干渴,不仅能从声音反映出来,嘴唇、脸色、喉咙的感觉也能反映。写得这么好,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

(分析:在总结以上教学过程的同时,渗透一种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一种东西。)师引读:

小蓝很需要吃,也很想吃苹果,因为-?

小李很需要吃,也很想吃苹果,因为-?

连长很需要吃,也很想吃苹果,因为-?

师:防炮洞里有8个人呢,你认为还有谁也需要吃,也很想吃呢?

生:我认为司令员也需要吃这只苹果,因为等到胜利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行啊。

生:我认为卫生员也需要吃。因为她日夜照顾伤病员,又累又渴。

生:我认为运输员需要吃。因为在他行军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生:我有个问题:运输员将这只苹果交给连长的时候,为什么一身尘土血迹斑斑的,他会把苹果擦得干干净净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让我们走进当时的环境中,一起来想象体验一下。

(师:随即出示:运输员走在路上,突然,眼睛一亮,啊,苹果!他。(怎么做?)。可转念一想,连长一定渴得受不住了。苹果还是留给他吧。想着。)

(分析:此操练是从学生理解“运输员很想吃这只苹果入手”,让学生以课文中现有的词句为依据,展开合理的想象,训练其发散思维。)

生:(小组展开讨论)

生:运输员走在路上,突然,眼睛一亮,啊,苹果!他急忙跑过去,捡起苹果刚要吃,可转念一想,连长一定渴得受不住了,苹果还是留给他吧。想着,他把苹果放进了口袋。

师:这位同学设想了三个动作:跑、捡、放。真好。但是,苹果怎么会擦得干干净净的?是不是有些细节也应该抓住的?

生:运输员走在路上,突然,眼睛一亮,啊,苹果!他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弯下腰捡起苹果,放到嘴边刚要咬,可转念一想,连长一定渴得受不住了,苹果还是留给他吧。想着,他又用袖口擦了擦苹果,把它放进了口袋。

生:运输员走在路上,突然,眼睛一亮,啊,苹果!他连忙跑过去,捡起苹果,用衣角擦了擦,放到嘴边刚要咬,可转念一想,连长一定渴得受不住了,苹果还是留给他吧。想着,他拿起苹果闻了闻,又用袖口擦了擦,放进了口袋,继续赶路。

师:同学们一个比一个想得好。这样看来,防炮洞的每个人其实都非常需要吃苹果,也都想吃苹果啊。老师的板书是不是应该改一改了?

生:把“最”擦去,改为“都”。

(师擦去最改为都)

(分析:教师顺其自然地修改了板书,用一个“都”字进行了归纳总结,简洁形象。同时,揭示了至此的教学思路其实就是一种聚合思维的过程。)

师:但是,结果如何呢?

(随即出示:虽然防炮洞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吃这只苹果,也都想吃这只苹果。)

让我们带着这个思考,一起读读课文的二、三段.师引读二、三段。

生:虽然防炮洞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吃这只苹果,也都想吃这只苹果,但是苹果转了一圈,大家都没有吃。

(师随即板书:转了一圈 都没有吃)(分析:此练习避免了教师的繁琐提问,让学生在读读、想想中理解,用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述出来,缩短教程。)

生:虽然防炮洞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吃这只苹果,也都想吃这只苹果,但是大家最后也都只 咬了一小口,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师随即板书:又转了一圈,都只咬了一小口)

生:虽然防炮洞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吃这只苹果,也都想吃这只苹果,但是他们觉得别人比 自己更需要吃,应该让给别人。

生:虽然防炮洞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吃这只苹果,也都想吃这只苹果,但是他们关心别人胜 于关心自己,互相推让。

师:这就是战友间的关怀,战友间的深情。

板书: 情

防炮洞里的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份情,又都被这份情感染着,都激动地流了泪。让我们也融入到这份情中去。

(配乐,学生在心中默读,体验情感)

生:(配乐齐读最后一段)

师:下课。

(分析:让学生在心中跟着音乐朗读,留给学生一份属于自己的想象空间课堂中暂时由音乐代表语言,效果很好。)执教者反思:

从《一个苹果》的教学探究语文课创新思维的训练,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是最根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质疑不再仅仅局限于文章字词的表面,比如这个字怎么读,这个词是何意等等,而是能够将文章的前前后后、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起来思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学生问:“运输员闪进防炮洞里时,全身尘土,裤子撕破了,脚脖子上也血迹斑斑。可是他拿出来的苹果为什么擦得干干净净?”我当即表扬她提得好,并出示操练,鼓励大家共同思考,解决疑问。值得一提的是,操练是备课时就设计的,而学生的这个疑问却是我始料未及的。

但我觉得问题和操练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所以就自然地用上了,将教学延伸下去。

2.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让学生各抒已见。

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学生阅读时一笔而过,不觉得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巧妙设疑,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学开始时的讨论中心:“你认为谁最需要、也最想吃这个苹果?”教学过程中的“干得发紫”、小李的“三看”、比较句子等环节,都体现了这一点。

在教学中,既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又应该创设些有利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环节,使思维训练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语文课中培养其最根本的创新能力。1. 训练想象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实践证明,《一个苹果》的此教时,倘若离开了积极的丰富的想象,就难于理解教材的内容,难以发展语文能力。所以,我几乎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中,有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理解;有让学生抓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有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发散想象等等。2. 训练求异思维。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是激励其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一开始,就抛出中心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各说各的,不求同一。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既善于从各个侧面去思考问题而又使自己的观点

持之有效,言之有理。其中,师生间的、生生间的不断的评价和点拨,又使思维活动中不断地螺旋形上升。3. 训练聚合思维。

4.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四

3、当a=4,b=5,c=6时,bc-ac的值是()。

A、1 B、10 C、6 D、4

4、五年级种树60棵,比四年级种的2倍少4棵。四年级种树()。A、26棵 B、32棵 C、19棵 D、28棵

5、a的一半与4.5的和用式子表示是()。

A、2a+4.5 B、a÷2+4.5 C、a÷2—4.5 D、2÷a+4.5

四、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每小题1分 共5分)。

1、比x的2倍少3的数。_____

2、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8千米,t小时行多少千米?_ ____

3、李庄m公顷的麦田,共收a千克的小麦,平均每公顷产小麦多少千克?

4、a与b的差除以4的商。_____

5、办公桌每张单价a元,办公椅每把单价b元,买m套办公桌椅共付多少元? _ _

五、解方程(前两题各3分,后两题各4分,共14分)。

52-X=15

91÷X=1.3

4X+1.2×5=24.4 8X—5X=27

六、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每小题5分 共25分)。

1、一个数的2.5倍与2.5的和是25,求这个数。

2、一个数的5倍加上4与5的积,和是80,求这个数。

3、120减去x的5倍的差等于46,求x。

4、什么数减去24与5的积,再除以3,等于120。

5、从48里面减去一个数的3倍,得12,求这个数。

七、应用题(1~6每题5分 筐苹果重多少千克?(用方程解答)

3、工程队修一条600米的公路,修了8天后还剩下120米没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用方程解答)

4、录音机厂上月计划组装录音机5800台,实际工作20天就超过计划440台,实际平均每天组装多少台?(用方程解答)

5、哥哥有55本科技书和一些故事书,科技书的本数比故事书的3倍还少14本。哥哥有故事书多少本?

6、大货车和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大货车每小时行3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遇,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某工厂共有职工800人,其中女职工人数比男职工人数的2倍少40人,这个工厂的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解方程

4X+2.1=8.5

48.34-3.2X=4.5

二、下面的解方程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4X-4=4×6 5X+0.5×3=8.5 解:3X=24 解:5X+1.5=8.5 X=8 5X=8.5+1.5 5X=10 X=2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学校买来10箱粉笔,用去250盒后,还剩下550盒,平均每箱多少盒?

2、四年级共有学生200人,课外活动时,80名女生都去跳绳。男生分成5组去踢足球,平均每组多少人?

3、食堂运来150千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的3倍少30千克。食堂运来面粉多

少千克?

4、果园里有52棵桃树,有6行梨树,梨树比桃树多20棵。平均每行梨树有多少棵?

5、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840平方米,底是140米,高是多少米?

1、李师傅买来72米布,正好做20件大人衣服和16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服用2.4米,每件儿童衣服用布多少米?

2、3年前母亲岁数是女儿的6倍,今年母亲33岁,女儿今年几岁?

5.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二),观察物体(-),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这几部分。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二、班级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二(4)班数学共64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6.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六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认识新朋友乐乐, 开始出现一张图猜猜谁 是乐乐。

2.跟乐乐进入数学王国碰到一扇密码门, 密码是由1、2和3组成的两位数, 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 通过密码门就能进入数学王国。

通过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学生板演, 教师引导, 得出三组不同的排列方法:

第一组:12、21、13、31、23、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你先选了哪两个数字调换位置?再选了哪两个数调换位置?揭示调换位置法。

第二组:12、13、21、23、31、32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先选1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2、3分别组成12、13;再选2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3分组成21、23;然后选3固定在十位上, 和剩下的1、2组成31、32。揭示固定十位法。

第三组:引导既然可以固定十位来摆数, 那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个位摆数呢?

得出21、31、12、32、13、23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这种方法先选1固定在个位, 再选2固定在个位, 然后选3固定在个位, 分别和另外的两个数组成不同的数。可以把这种方法叫什么呢?揭示固定个位法。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要有顺序的思考, 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与组合。

二、探究新知

1.握手问题。进入数学王国, 碰见两个新朋友, 想跟他们 握手表示友好, 每两个人握一次, 可以握几次。

2.吃点心问题。数学王国的小精灵看小朋友这么能干, 来给大家送点心了, 面包、包子、饼干, 送给三个小朋友各一种, 一共有多少种送法?

三、巩固学习

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四、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次反思:教学设计要从教材内容编排出发。

旧版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数学广角中第一课时把排列与组合放在一起, 而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 数学广角的第一课时只有排列, 并没有组合的内容摄入。我在备课中, 没有仔细研究新教材, 理解新教材, 把握手问题和吃点心问题放进了第一课时, 这两个都是组合的典型例题, 因此我做出了修改。而在一开始的导入中, 我出示两个小朋友让学生猜谁是乐乐, 这个知识点也不符合本课要求, 因此删去。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删去谁是乐乐这个环节, 直接导入, 进入密码门, 其他一样。)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 (我的出发点是想创新, 不用书中的涂北城南城的例子, 又为了方便做课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涂头和身子的例子。)

2.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这个例题也是在第一次试教中教研员指出的一个对于新知识的练习。)

三、提升拓展

1.三个人拍照留念, 可以怎么排位子?

2.吃点心问题。 (变成排列问题, 三种点心按顺序先后 吃, 可以怎么选择?)

四、小结

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反思:教学设计的案例要符合实际生活。

虽然这次试教发现了很多问题, 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设计的用红黄蓝三种颜色, 分别涂头和身子, 有多少种涂法的问题。我的出发点是想与众不同, 没想到我的例题却出了问题, 试问世上哪有红色的头蓝色的身子呢?这个问题确实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并用于生活,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老师要以生活为背景, 真实的设计教学案例, 使学生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考考你?用 0、2、3 能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2.练习一: (课本中) 用 红、黄、蓝 3 种颜色给地图上 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

3.练习二: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2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4.练习三:从读、好、书三个字中任选 3 个字, 一共有多 少种选法?

7.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七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精品教案 课前小游戏

猜字谜

师:我将请两位同学上来,我悄悄给他们看一个词,完了以后根据词的内容来表演,也可以说。但是不可以说这个词,你们和他们互动你们猜,下面我请两位同学来表演。生:说这个词的特点,一生演示。师:猜出来了吗?说说看。

生:真聪明,反应很快。师版贴

一刀两断。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我们这节数学课就从一刀两断开始,现在我们看这个词,数学上借用这个词我们替换一个字,一起读一下。师版贴(段)现在请一位同学用画草图的方式把一到两段画出来。师版贴(画)谁来画一下? 生:一生画。

师:请看这个图很简单却让我们一目了然,请观察刚才我们剪了几次?

生:一次(师版贴次数和段数)

师:接着画两次几段?三次几段?(师记录)

师:还需要老师在写下去吗?你们找到规律了吗?如果剪50次呢? 师:你想剪成多少段呢?数据大一点? 一生说自己想的数据师鼓励说的大一点。师:要剪多少次?生答

师:看来这个规律真的被你们给找到了,谁来说说看?(师版贴找)师:在剪绳子的时候次数和段数有怎样的规律呢? 三四生说

师:还有其他表示吗?生说

师:看来同一个规律我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找到规律它可是大有好处的,刚才同学说的真好,他仔细观察了这个数据,他说往后都这样,找到这个规律以后,他就可以干什么了吗?生:推理。师版贴(推)师:看来一个简单的草图他的确可以使我们以小见大。师板书(以小见大)

师: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以小见大,用画——找——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广角中的实际问题。师板书(数学广角)二.探索规律

师:还是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吧,请看屏幕:出示课件一根绳子总长12米,每段长3米,可以剪几段?能完成吗?写在练习纸的第一页?生练习,师巡视。师板书:12÷3=4(段)师:请问除法算式中12指什么?简单一点两个字。师版贴:总长 3指什么?生答。师版贴(段长)4指什么?生:答段数。师版贴(段数)师:总长里有几段段长?可以指什么?

师: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出数量关系,那就是总长÷段长=段数

师:还是让我们回到剪绳子的问题上,像刚才这种方法,我们要剪几次?

(课件出示一根绳总长12米,每段长3米,可剪几段?要剪几次?)生:剪三次。师课件演示。

师:让我们换个情境,我们来植树,这个问题我们找个同学朗读一下,那位同学声音响亮,来朗读一下?一生读题。

师:出示课件,一条路总长12米,每隔3米栽一棵树,可以怎样栽?栽几棵?

师:在这个题目中总长,段长,段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变化了没有? 生答,没变

师:既然没有变,那么这张图我们是不是可以借用?那么倒底怎么栽?可以栽几棵?

我们用画——找——推的方法一步一步来,那我们先从画开始。(师从学生中寻找答案)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请看第一位同学五棵(师版贴画)再来看第二位他种了几棵?(师版贴三棵树画)这位同学种了几棵?4棵(师版贴四棵树画)

师:刚才老师在下面看了一下,同学们出现了这几种情况,你们看每种情况都符合题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有的时候是5棵,有的时候是4棵,有的时候3棵呢?

师:那下一步,我们得找一找每种情况棵树与段数之间的关系或是规律,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这样两个问题(出示课件交流的要求)师:以小组为单位,我们开始交流吧。(师巡视,学生小组交流)师:学好的同学给我一个提示,有的同学说我起名字有些困难,没关系待会我们组和组之间还可以互相提示。

师:小组之间互相借鉴,请一个小组派代表来。生汇报

师:板书两头都栽棵树比段数多1,还有其他说法吗?能不能用算式表示:棵树=段数+1,他们这样起名好不好? 师:两头都栽,那么这个呢?

师:板书两头都不栽,规律来说一下。(生 棵树=段数—-1)师:第三种情况起名为一头栽一头不栽,规律一起来说吧,棵树=段数

师:这样起名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同样是段数,有的时候是5棵,有的时候是4棵,有的时候是3棵呢?哪个位置决定的?生答两头。师:对,就是因为两头栽,两头不栽,只栽一端都会影响到棵树。那么刚才没有起到名字的同学,你们是否觉得他们的名字起得有道理呢?

师:好了,刚才同学们在汇报交流这个规律的时候,我知道你们心里明白,表述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误差了,是呀,有的同学剪绳子的时候,我知道一刀两断,但是现在植树的时候三种情况,但这三种情况规律又不同,多难记有什么方法帮我们记一下?

师:老师在送给你们一个词五指四空,这位同学在拿着他的小手再看,来借用一下你的小手。

师:我们来看这一共是几个空,那他是这三种情况中的那一种,都有这个模型,现在你能不能创造性的表示一下一头栽一头不栽的情况。生(用手来表示)

师:灵活的运用手这个模型,你还怕搞不清什么时候得加一,什么时候得减一吗?现在我们回到题目中,再分成四段的情况下,最多栽几棵?师板书4+1=5,4-1=3, 师:原来这道题目中有三种答案都符合,现在我又想到了,一头栽,一头不栽,除了这种情况还有吗?这个名字真好一个名字两种情况都包括了,因为他们的规律是相同的。三.类比迁移,规律运用

师:现在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中的各种情况,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变化的,下面有一幅图相信同学们都很熟悉,来看这是我们临沂的橡胶坝,共有九个龙头每个龙头间的距离是200米,请问从第一个龙头到最后一个龙头距离为多少?生回答

师:怎么这么快呀?能列个算式给大家看看吗? 师:谁有问题要问问他?

生:8表示什么?200表示什么?1600表示什么?

师:那就是段数×段长=总长原来就是这个数量关系,找到这个规律能推算吗?生答能。

师:是呀有了规律来推算,再难的问题也会画繁为简,现在开始问问题了?

(师出示课件校园里的植树问题)

生练习师巡视。师:来我们校对一下。师:真不错来我们看一个有关我们家乡临沂的信息?(试情况而定)师:孩子们我们来讨论一下你有几种选择? 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

8.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八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问题的思考及回答,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发展学生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合作探索、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难点: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第三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拓展升华;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让学生观察图画,并回答问题,“大象和两只小狗分别距离原点多远?”利用图画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入主题的重要环节。,0,-7.8。

(学生充分思考后,让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每两个同学相互给对方任意写出三个正数、三个负数和零,然后要求对方求出它们的绝对值。

(给学生充分时间,让学生相互出题、答题)

4.通过上面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的关系。

(老师可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再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做一做”: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1.5,-3,-1,-5;

(2)求出(1)中各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可引导学生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合作讨论完成)活动目的:学生根据情境感知,初步认知绝对值,并通过对其概念的理解求解一个数的绝对值。通过学生举例思考,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进行观察对比,从而得到它们的关系。学生从“特殊——一般”分类归纳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并通过归纳,总结出绝对值的内在涵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索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方法,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实际效果:同桌之间举例,效果良好,体现了“自主——协作”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协商、讨论中将问题逐渐明朗化、具体化,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第三环节: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活动内容:

例2 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1)-1和-5;(2)和-2.7。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探究不同解法,并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随堂练习: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2.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个,分别是。

3.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4,那么这个数等于。4.用&、<、=号填空 │-5│0,│+3│0, │+8││-8│,│-5││-8│.5.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求它们的绝对值:,6,-3,;

6.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2)

(3)(4)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

过用绝对值或数轴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尝试评价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实际效果:通过以上题组训练,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并进一步明确了绝对值的内涵与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

第四环节: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活动内容:总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老师可先鼓励学生描述出自己的认识与收获,然后再作进一步归纳总结。)反思: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方法有几种?请举例说明。

拓展:1.字母a表示一个数,-a表示什么?-a一定是负数吗? 2.已知:,求2x+3y的值。

活动目的:通过对绝对值定义,代数意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完全的理解知识点。并明确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在反思与拓展中使学生的认识得到经一步升华。 实际效果:学生能够互相点评,共同归纳,并做进一步反思与拓展,这样既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强化了协作精神,同时使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升华。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必做题:

习题2.3,知识技能第2,3,4题. 选做题: 若则a0;若则a0.四、教学反思:

9.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九

四年级学生的概括水平处于从形象水平向本质抽象水平过渡的状态。探究加法交换律时, 我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操场上, 同

学们正在上体育活动课, 看!同学们玩得多开心。根据图中的信息, 你能算出跳绳的人数是多少吗?

学生迅速口答出跳绳人数是28+17=45 (人) 或者17+28=45 (人) 。我把算式写下来, 说:“无论用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还是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 都是求的跳绳人数, 结果都是45人, 能把这2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学生迅速写出了等式28+17=17+28。接着, 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算式的个案特点———等号左右两边都是加法算式, 两个加数相同, 得数都等于45;区别在于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然后, 我让学生写几道类似的等式, 学生既可以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17+23=23+17、28+23=23+28, 也可以任意写出12+8=8+12之类的算式。学生写完后, 我追问学生类似这样的等式能不能写完, 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各不相同的等式中蕴藏的规律。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一般是结合具体算式用具体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如28+17=17+28说成28与17的和等于17与28的和) , 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最后, 我介绍数学上常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加数, 学生很快用字母概括出加法交换律:a+b=b+a。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引导猜想, 模仿举例、验证猜想和展示交流, 归纳概括发现了加法交换律, 并在自主创造、建模过程中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最后小结研究加法交换律, 即观察———猜想———验证———结论。这样, 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概括过程, 概括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

二、再次概括, 灵活迁移

探究加法结合律时, 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提问:“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很快计算出28+17+23=68 (人) 。交流时, 我要求学生说清每一步求的什么, 结合学生发言, 我问他们如果要先求参加跳绳的人数怎么办, 他们很快给28+17添上括号, 并认为这样就表示先算前两个数的和, 再和第三个数23相加;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该怎么办?学生很快添上括号, 写出算式28+ (17+23) , 并认为这样就表示添上括号后先算后两个数的和, 再跟第一个数相加。反应快的学生不等我说脱口而出地说 (28+17) +23=28+ (17+23) , 我接着引导学生先算一算, 再观察: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 +13○45+ (25+13) , (36+18) +22○36+ (18+2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等式中每组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并初步发现了规律, 但同时也发现用语言表述有一定困难, 就直接用文字或图形符号表示, 还有一些学生干脆把规律用字母表示成 (a+b) +c=a+ (b+c) 。通过学法迁移、归纳概括出加法结合律, 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三、三次概括, 触类旁通

学生的概括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 到灵活迁移后,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应用阶段, 再次经历概括过程, 使他们在练习过程中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10.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小数,形成了一定的概念。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小数基础上建立起小数性质这个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小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人教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要求和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A、认知目标: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能力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C、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我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立足于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目标。

3、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B、教学难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4、教学准备:教学中要用到多媒体课件。

5、说教法、学法

A、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以故事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交流,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B、学法: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过程中我注重了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综合实践、学以致用,质疑问难、全课小结。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00米、0.10米、0.1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唐僧和悟空听了哈哈大笑。

于是我就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唐僧和悟空会哈哈大笑呢”?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这样的设汁,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接下来我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厘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2、接着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并标上思考符号“→”,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什么规律,补充出示小数的末尾添上“0”。得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3、联系生活,再现新知:还有同学们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如:这样写,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

提问:3.05元中的“0”为什么不可以去掉?根据这个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这时我让学生尝试一下:

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三位小数。0.2= 4.08= 3= 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为什么给三个数填上的“0”的个数不同?3是整数怎样把它改写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

强调: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我主要从练一练、想一想、听一听三个环节进行:

1、练一练(完成后观察数,你有什么发现?)

2、想一想:为什么0.5和0.50的大小相等,而0.5和0.05的大小不相等?

3、听一听: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一阶段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过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进行了练习、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质疑问难,全课小结

1、呼应课始,引导学生揭示奥秘:由于唐僧和悟空掌握了小数的性质,所以他们听了会哈哈大笑。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3、我们是怎样探索小数的性质的?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却不变,但是通过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我们就给一个小数找到了许多大小不变的朋友,0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数字。其实,数学王国里有许多奇妙的现象,等着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说课后反思]

1、通过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自主探索,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1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一

(一)一、多音字组词。

hào()kōnɡ()jiǎo()dānɡ()号空角当

háo()kònɡ()juã()dànɡ()8.屏息凝视()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 ②消息 ③停止 ④利息 9.星罗棋布()

①捕鸟雀的网 ②一种丝织品 ③排列,分布 ④张网捕捉 10.鲜花盛开()

zhã()â()jǐ)chãnɡ()折恶几乘

shã()wù()jī)shânɡ()

二、给词语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举世闻名()

①抬起,往上托 ②动作,行为 ③推选 ④全 2.持之以恒()

①拿着 ②互不相让 ③守住不变 ④掌管 3.供养不周()

①绕一圈 ②周围 ③普遍 ④周到 4.形态各异()

①特别 ②不相同 ③奇怪 ④分开 5.固执已见()

①看到,看见 ②指明出处 ③对于事物的看法 ④会见 6.不胜其烦()

①胜利 ②优美的 ③能够承担或承受 ④超过另一个 7.风言风语()

①空气流通的现象 ②景象 ③习俗 ④没有根据的①繁盛 ②隆重 ③普遍 ④深厚

11、“观”的意思: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观潮()壮观()观众()观赏()观点()奇观()

12、“整”:①全部 ②整齐 ③整理 ④修理⑤使吃苦头⑥搞,弄(1)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2)他们为什么那样整她。()(3)我看小明整过画报,很简单。()(4)你整天呆在家里干什么呢?

三、用关联词语填空,再选一个写一句话。(4分)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是„„就是„„宁可„„也不„„

不是„„而是„„如果„„就„„不仅„„而且„„即使„„也„„

1、()他生病了,()没参加比赛。

2、赵阳()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他从来不骄傲。

3、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争分夺秒,刻苦锻炼,因为他们知道,每场比赛的输赢()关系到个人的颜面,()关系到祖的荣誉,胜利()为个人出风头,()为祖国争光。()付出了许多汗水,()运动健儿们从不叫苦叫累。

4、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你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不能骄傲。

6、我们()要学会动脑筋,()要学会动手。

7、()没有太阳()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8、()他做事马虎,()常把事情办错。

姿态姿势

1、上课要注意写字(),保护视力。

2、“泥人张”捏的这几只小猴子()优美,人见人爱。

雄伟雄壮

3、节日的天安门城楼显得更加()壮观。

4、()的歌声在礼堂里回荡。

四、在下面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这座桥()坚固,()造型很优美。2.奶奶()满头白发,()行动十分利落。3.()你答应妈妈去做这件事,()应该实现自己的诺言。4.驾驶员的技术高超,()遇到什么险情,他()能化解。5.()狼吃东郭先生,()狼被打死,没有其它选择。

五、选正确的词语填空。

(1)博物馆里()着许多珍贵的字画。(陈列陈设)(2)人群里响起了()的掌声。(热烈激烈)

(3)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坚固牢固)(4)吸热玻璃在炎热的夏季能()强烈的阳光。(阻挡阻隔)

耸立矗立屹立站立

1、伟大的祖国()在世界的东方。

2、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上。

3、喜马拉雅山()在我国西南边疆。

4、一排排的白杨树像()的哨兵。

5、放眼望去,群山(),好看极了。

6、登上山顶,远处()的白塔尽收眼底。

推测猜测

5、大家不要随意()了,结果明天就会出来。

6、根据这些化石,科学家们(),一种带羽毛的恐龙最终变成了鸟类。

改变改善改观

7、情况变了,我们的应对方式也要相应地发生()。

8、新教学楼启用后,光明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

9、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其()的程度超过了人类百万年的总和。

发明发现

10、美国的科学家爱迪生一生中有一千多项(),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1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了生物进化的规律。

合适适合12、然而,要找到()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13、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赶路的人一定会找来()的石头搭上。

品尝欣赏观赏

14、老师带我们到公园()菊展。

15、妈妈坐在录音机前正在()动听的歌曲。

16、一家人围在桌前()落花生的味道。

宽阔辽阔宽敞

17、大海多么()。

18、这间教室很()。

19、弟弟趴在叔叔()的肩膀上睡着了。

希望盼望愿望探望仰望遥望眺望

20、父母()我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1、我们去医院()生病的李老师。

22、能有一台自己的电脑是我多年的()。

23、我们()台湾能早日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24、站在亭子上,我尽情地()着北国江城的美景。

25、每逢佳节,台胞们站在海边()故乡。

26、秋日的夜晚,()星空,你会看见许多繁星。

四年级上册复习试卷

(二)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的响声,好像。顿时,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过了一会儿,响声,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逐渐,变粗。再近些,只见,形成的水墙。浪潮,犹如,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好像。

2、我们的船渐渐逼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是,枝干的数目。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泥土里。一部分树枝,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

榕树正在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那,明亮地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颤动,这!

3、起初周围是。后来忽然起了。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飞了起来。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树上就变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小的,黑的,有的上叫,有的,有的在。

4、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青山原不老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

5、,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题西林壁》

6、莫笑农家腊酒浑。,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7、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爬山虎的,不大,引人注意的是。那些叶

子,看着非常。叶尖,在墙上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阵风,一墙的叶子

就,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可不知道它怎么能。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的地方,伸出枝状的,每根细丝。细丝跟新叶子一样。这就是。

8、正月香又香,二月盆里装,三月连十里,蔷薇靠短墙,五月红似火,六月满池塘,栀子头上戴,八月满枝黄,九月初开放,十月正上妆,十一月供上案,十二月雪里藏。

9、雨中的树林是个,走进去你就会变成。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你还会很多的事情。滚动在叶面上,给你串一串。落花的地毯,还有青蛙为你表演。

10、这样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每逢它的时候,狗就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的当儿,狗就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早归,去咬狗,并且,狗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鹅便,似乎责备人们。

1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说它吧,它的确有时候。它会找个的地方,成天,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

去玩玩,就会出走,谁怎么呼唤,它不肯回来。说它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后到的一点响动,又是。它,一连就是,把老鼠等出来!

12、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到一座寺庙游玩,与主持谈话,针对主持的态度,苏东坡告辞时挥笔写道:坐请坐茶敬茶

13、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共21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自然遗产共4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进了的大门,绕过,就来到有名的。绿漆的,红漆的,一眼。这条长廊有,分成。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画着、、,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长廊栽满了,这一种花还没谢。微风从左边的上吹来,使人。

15、一径竹阴云满地(北京颐和园月波楼)烟淡烟浓远近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清风明月本无价格(江苏苏州沧浪亭)

16、《黄鹤楼送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渭城浥轻尘,客舍。,唯见长江天际流。,西出。

17、《搭石》一课中出现了一句俗语

是:。

18、《卡罗纳》一课是选自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这本小说原名叫《》,书中以小学生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中的一百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还有以及学生的等平凡的人。他们都具有的品质。

19、故人具鸡黍。,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待到重阳日。《过故人庄》 20、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或“”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21、周恩来站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22、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题目《一张画像》改成《》,我立刻感到用字的。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的地方也不少。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 删掉了原句中的这个动词,使得句。而且“书皮” 改成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我未

见叶老先生的面,从他的中感受到他的、以及温暖,如。

23、有志者。《后汉书》,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韩愈)盛年不重来。勉励。(陶渊明)

24、没有大胆的就做不出。(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他们有大胆的,心里燃烧着。(阿˙费尔斯曼)

既,又,这是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去探索无穷的吧。(郭沫若)

二、请改正以下的成语。

百衣百顺()默默无蚊()有杯无患()骑乐无穷()咳不容缓()出神入化()口蜜腹健()随心所()胸有成足()幸满春林()自有自在()实是求是()从容不逼()应接不霞()龙飞风舞()不可思()突如期来()受益非浅()汉马功劳()腾云架雾()群龙无手()

三、请把句子写具体。

1、同学们听老师讲课。

2、小朋友唱着歌曲。

3、柳条拂动着湖面。

4、我的铅笔找不到了,急

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工作了一天,累

得。

6、我们从小要养

成。

7、我想驾起宇宙飞

船。

8、感动地流泪了。

9、远看瀑布

像。

四、句式变换。

1、原句:长城有一万三千里长。

改为比喻

句:

2、公园里花儿真美。改为比喻

句:

3、我们的掌声引来了小鸟。改成“把”字

句:改成“被”字

句:

4、把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不恰好说明猫的性格很古怪

吗?(2)你怎么能这样对妈妈说话

呢?(3)满月的小猫不是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吗?

12.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二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8幅连环画,生字词和有关句子,课后“读读比比”的两组句子及相关练习等。)

2.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头饰。第一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激趣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连环画,你能给它编个故事吗?(出示8幅连环画,请学生用1、2句话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2.有位小朋友,根据连环画也编了个故事(出示课题),题目是——(学生齐读课题),他是怎么写的呢?请打开课本74页,听老师来读故事。

3.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这是一篇连环画式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自己感知内容,有助于对课文的感悟。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课文,要求:

a.读通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想意思。

b.同时想一想: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a.(出示生字词)谁来当当火车头?(及时正音): 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 b.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三遍)c.(出示句子)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请试一试。狐狸指着架子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d.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请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读)由词至句,为学生提供语境,丰富语言实践活动的形式。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板书)你喜欢谁?(多问几个)4.哦,看来大家都挺喜欢小猴子的,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猴子的?(4~7)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三、朗读感悟,相互交流 1.你喜欢小猴子的什么呢?请自己读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想,并从故事中找到有关的依据。学生朗读后,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板书:聪明)2.你从哪里看出小猴子是聪明的?在课文里找一找,读给大家听。(小猴子不轻易相信兔子、松鼠的话)

(1)小组里交流读,班里指名读。(2)(出示句子: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这里的“又”是什么意思?小猴子为什么两次提出这样的疑问?书上是怎样写的?请找找小兔子的话。(同桌互读)(3)我们来读一读。你能给“连忙”找一个好朋友吗?小兔子为什么要连忙说?请找出文中的原句读读。(出示句子):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你能读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的语气吗?

3.刚才,小朋友说小兔子没吃过,可小松鼠说葡萄酸得很,小松鼠吃过吗?你怎么知道?你能来表演一下吗? 4.哦,原来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没吃过,就说葡萄是酸的,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不敢去尝试了。现在,你们知道小猴子聪明在哪里了吗?(出示:平时,我们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要光听别人的话。)5.出示句子:

(1)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2)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三

杨积春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

(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

(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左右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上一篇: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安排下一篇:加强新形势下法院思想政治工作要搞好七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