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总结

2024-12-12

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总结(共17篇)(共17篇)

1.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总结 篇一

商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县食安办: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业务部门的的精心指导下,针对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抓源头、生产、流通、经营市场的监督监管,通过采取强化责任、依法监管、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防严控等措施,强力推进了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将我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县畜牧发展中心高度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考核的主要内容,及时召开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题工作会,并制定了《商南县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童文科任组长,分管副副主任叶华明任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对全县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监管,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监管工作小组,站长为监管工作责任人,站员为成员,对本乡(镇)辖区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负全责。各村防疫员为本村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负责本村的监督工作,从而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工作监管体系,有力的保证了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

2、加大畜牧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广大养殖户的畜牧兽医法律意识和畜产品安全意识。

以养殖大场大户为主要对象,着重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动物重大疫情应急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城区和重点乡(镇)开展巡回宣传,出动宣传车辆66次,参加宣传人员达200余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7000余份,让社会各界都认识到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和支持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有力的增强了广大养殖户的畜牧兽医法律法规意识,公德意识,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3、加强队伍管理,建立完善制度。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根据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年初制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岗位责任,把任务分解到人,严格考核,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做到文明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和严格执法,加强了执法工作力度。同时,制定了活禽经营市场管理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等一系列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措施。

4、强化动物检疫监督检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在专项整顿期间,进一步加强了对畜禽产地、畜产品运输环节、屠宰点、肉品市场、畜禽交易市场、超市畜禽产品专柜等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监督工作。

(一)、狠抓动物疫病传播源头的产地检疫工作,以畜禽出栏检疫为重点,将动物疫病消灭在产地源头,凡没有免疫耳标的家畜一律不准出栏,全县产地检疫共检:生猪20万头,鸡10.5万只,羊2500只。

(二)、狠抓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运输检疫工作,以监督查验,规范出证、严查非法收购、贩卖加工病死畜禽为重点,严防动物疫病的传入、传出,坚决查处经营运输病死畜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期间,共查处未申报产地检疫运输生猪40头,无检疫证明经营运输病猪28头,补检61头,没收病猪3头,无害化处理3头,立案4起,结案4起,结案率100%。同时,强化了全县1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检疫的规范管理,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实行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收费价格,统一申报程序,做到依法执检,文明执法。

(三)、狠抓肉品市场的市场检疫监督。动物卫生监督所与市场检疫人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检疫人员坚持每天按时到岗,文明执法,依法检疫,对检疫合格的肉品出具检疫证明并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不合格肉品全部强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同时,还与城区各大宾馆、学校、企业食堂签订了购买销售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30余份,进一步强化了公共畜产品质量安全。截至目前,共屠宰检疫生猪1.1万头,鸡3.6万只,检出不合格猪肉4头,鸡73只,不合格率为0.16%,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宰前检疫畜禽的持证率和挂标率为100%;查处违法案件1起,结案一起,结案率100%,没收不合格肉品560余公斤、病害肉25公斤,不合格畜禽产品全部做无害化处理。

5、加大兽药饲料及畜牧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

(一)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力度。出动监督、宣传车辆15次,执法人员58人次,对我县59家兽药饲料经营门店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共查出过期兽药10种108盒,过期饲料290公斤,价值达2522元;查出假劣兽药7种,123盒注射液、7桶粉剂,价值886元,全部没收销毁,对存在问题的经营13家单位以警告,并与其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

(二)严把兽药饲料市场准入关。把好“进货关”和“使用关”是兽药饲料监督管理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为有效防范假劣兽药、饲料进入市场,我们对照《农业部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清单》,对全县经营场所进行源头清理查处,在全县各兽药饲料经营场所建立了兽药饲料购销台帐制度,详细记录兽药饲料购进的渠道、生产企业、生产批号、有效期、销售情况等内容。同时签订兽药经营责任书59份,实行兽药经营单位质量承诺制度,为净化我县兽药饲料市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大养殖场(户)生产环节的防疫条件审查和用药监督管理。出动监督车辆48次,执法人员60人次,共检查养殖大场户182个,检测瘦肉精960头份,未查出使用违禁药品及禁用化学品,建立和规范了养殖场户的养殖防疫档案,并全部与养殖场(户)法人签订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畜产品监测设施设备,在日常监督检查中,监督检查人员只能凭感官做出结果,增加了监管难度。

(二)综合执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执法人员、工作经费保障,执法设施设备完善,大案要案的查处等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措施和手段。就目前而言,全县的畜牧兽医监督执法工作,仅靠动物卫生监督所4名执法人员根本无力承担此项工作。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畜牧兽医法律法规还需加大宣传。

(四)定点屠宰没有实施,私屠滥宰现象依然严重,为肉品安全监管带来了极大难度,为肉品质量埋下了不安全隐患。

三、今后的工作措施和意见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长抓不懈。因此,今后我们要把已形成的一些好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坚持不懈地发扬下去,积极创新,在以下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一)要进一步完善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实现畜产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要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要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按照《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的相关规定,重点加强动物诊疗机构、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兽药经营单位、畜禽屠宰经营户、肉食品加工户和集贸市场和超市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到从肉食品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

(三)加大畜产品安全的宣传、培训、教育力度。一是要加大对畜产品安全的宣传,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肉食品安全及时报道宣传。二是加大对畜产品安全的教育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增强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自律性和依法生产经营意识,强化他们的畜产品安全意识。

(四)建立畜产品安全长效机制。一是加强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二是健全并落实畜产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强化养殖档案和兽药购销台帐的建立,强化畜禽标识管理体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2.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总结 篇二

1 影响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畜产品来源于动物, 在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均可能出现污染。

1.1 畜产品生产过程中, 饲养环境安排不当、养殖投入品种选择不当或投入过量、生产管理不善等是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1.1.1 生产环境对畜产品的安全生产起决定性作用。工业“三废”的不合理排放和农药的滥用, 都会引起大气、水体、土壤及动植物的污染, 造成畜产品的不安全。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包括各种有毒的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放射性物质对畜产品会造成污染, 引起人体的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 从而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1.1.2农业投入品种类选择不当或投入过量, 也严重影响畜产安全生产。农业投入包括各种农业生产资料, 如化肥、农药、兽药、种子、饲料等, 在畜产品生产中的不当使用, 导致这些化学药品在产品中形成不安全的残留水平。

1.2 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可能造成动物性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畜禽屠宰过程中, 剥皮、去内脏、冲洗时, 由于操作不规范, 容易造成致病菌生长和繁殖。乳制品由于挤乳的方法、卫生条件、人为掺伪等因素也会造成物理性污染。此外, 畜产品加工中, 添加剂的使用对畜产品也造成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

1.3 流通环节易产生第二次污染

畜产品流通领域包括运输、贮存等环节。畜产品具有易腐败变质、保鲜难的自然属性, 其自然属性及特点决定了流通环节, 有可能出现二次污染。

1.3.1在适宜的条件下, 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生长和繁殖并同时产生毒素, 造成畜产品的生物性污染, 其中细菌、真菌、病毒是主要的污染源。

1.3.2 为了保鲜, 有些畜产品经营者使用诸如硫酸、色素、氨水、福尔马林等有毒有害化工制剂处理鲜活畜产品, 就会造成畜产品的不安全。

1.3.3 畜产品的储藏、运输、流通的方法和条件对畜产品安全也有影响。在运输过程中, 由于未按要求对运输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而造成微生物、化学物污染。

2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 畜禽疫病控制不严导致人类健康受损

许多疾病是人畜共患病, 其主要载体是家畜排泄物、畜产品加工工业污水废物和畜产品自身, 如各种寄生虫病、口蹄疫、结核病、巴氏杆菌病、布鲁氏杆菌病、疯牛病等。

2.2 药物残留损害人体健康

磺胺类、四环素类、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的滥用导致产生抗药性、临床效果越来越差, 使用剂量也大幅度增加。激素 (催肥剂、雌性激素等) 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的非法使用、抑菌促长剂的超量使用和不按规定的休药期停止用药, 使畜产品中的残留药物超标, 导致一些儿童发生肥胖症, 智力下降, 性早熟;“瘦肉精”可以促进动物多长瘦肉, 少长膘, 但会在动物体内 (主要是内脏) 产生药物残留, 人若食用, 会引致出现心跳加速、手颤及心律不正常等症状, 严重者可致心脏病复发甚至死亡。

2.3 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危害人体健康

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集, 再通过畜禽产品进入人体给人的生理机能造成破坏, 包括致残、致畸、致癌和遗传突变等。长期食用高残留铅的畜禽产品, 特别是内脏, 极易引发慢性铅中毒。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微量元素, 也致使人类身体健康受到损害。高铜对猪具有促生长作用, 饲料中过量铜的使用, 使铜在肝脏聚集, 人食入后可危害身体健康;黄曲霉毒素M1多存在于乳汁中, 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对婴幼儿的健康有着直接的威胁。

3 畜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关于加工技术规程、卫生规范以及生产中认证的标准不够。在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 利益动机驱使表现得十分明显。首先, 利益动机驱使农药化肥施用过量。在畜产品饲料粮生产环节中, 使用廉价的剧毒、高残留农药, 导致饲料用粮农药残留指标, 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第一个隐患。其次, 利益动机导致饲料兽药生产加工极不规范。饲料和兽药是畜产品生产的两种主要生产资料, 生产经营者为谋取利益制造和使用不合格、过期、伪劣饲料和兽药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第二个隐患。再次, 获利动机导致畜禽饲养违规操作。为了获取高额利润, 一些养殖企业在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选址建舍, 减少水源净化设置, 在饲用水、饲料中混入兽药、添加激素, 给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第三个隐患。

4 新形势下, 解决畜产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畜产品的安全已成为当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性问题, 加强对畜产品安全性的管理控制, 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也是民族健康的保证。

4.1 加强《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多组织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 引导生产经营者科学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 严禁在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或添加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任何物质, 规范建立养殖档案, 如实记载投入品使用、动物疫病发生和防治情况等。

4.2 加强畜产品产前环节监控, 即对于种畜、饲料、兽药、环境和水源等畜产品产前环节的主要因素进行控制。

首先严把种畜引进关。其次, 对饲料兽药的监控, 不仅要抽查产品质量, 而且要经常检查生产过程, 通过对企业生产环节的控制来达到对产品质量控制的目的。再次, 水源、环境要达标。饲养场选址是保证环境水源达标的前提。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农村选址, 以减少污染, 使环境和水源达标, 增强牲畜身体机能, 从而减轻监控难度。

4.3 加强饲养、加工环节监控

第一, 加强对畜禽生产企业规程的监控。要求饲养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都要符合规范, 从原料开始对生产环节进行监控, 保证不符合标准的不准出厂。第二, 加大对散养户饲养来源、生产条件和动物免疫控制。要依靠基层站点, 增加对散养畜禽的免疫服务, 控制疫病传染。加强对圈舍卫生的指导和检查, 预防病害, 同时要指导养殖户科学地饲养、用药, 减少兽药残留。第三, 严格执行加工资质认证制度, 逐步规范加工企业的从业资格, 推广和完善定点屠宰制度, 逐步形成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畜产品产销体系。

4.4 加强流通环节监控

3.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总结 篇三

【关键词】畜牧业;畜产品;安全监管;问题;相应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畜产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使广大消费者对肉食品质量安全表现出极度的担忧与重视,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畜产品质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现实需要,是优化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因此,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将对当前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问题以及采取对策做一个初探。

1 当前畜产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法律法规不健全

依照《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并存在一些空档。如对执有乡村兽医证的从业人员违法行为,根据《乡村兽医管理办法》有权进行处理,而对无证有违法行为者而无权处理。 1.2 基础建设不到位

国家在防疫、检疫、兽药及有害物质残留等检测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远远不够。监测机构不完备,监管人手不够,检测手段落后,严重影响监管力度和效果。

1.3 部门配合不协调

畜产品质量安全由畜牧、工商、质监、公安、商务等部门分段管理,缺乏有效协调机制,难形成有效合力,往往造成监管缺位与死角。如“注水牛肉”到底由谁部门来管,一直没解决好这个问题。

1.4 养殖场监管成难题

近年畜牧业快速发展,不同行业者涌入养殖行业而素质良莠不齐,使监管成巨大问题。如无资质的场主不配备驻场兽医而随意使用治疗药品和生物制品;严重缺乏兽药休药期意识;养殖档案不填写或内容与实际脱节,用药用料及动物变动难于监管;环保治污滞后。

1.5 无害化处理是难点

目前,养殖环节的病死动物主要是深埋、焚烧处理,较大的场采用化尸池处理。但焚烧、深埋、化尸池处理易造成空气、土壤和水源的二次污染,并易造成土地资源短缺、化制副产物去向监管难等问题。

2 当前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困难因素

2.1 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艰巨性大

目前养殖仍以农民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体。随着畜牧业迅猛发展,从而畜产品生产量的扩张和分散经营带来质量安全监管的艰巨性加大。

2.2 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被动性强

分析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伪劣兽药、饲料是祸害,暴利诱惑是祸根,病死害动物及产品是祸源,祸源难除隐患难消。虽对各种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但监管查处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2.3 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伸缩性长

当前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全面走向社会化,肉品异地流通,换票程序烦锁,肉品质量良莠难分,隐藏场所难查。尽管有法可依,加大力度查处,频繁专项整治,但屡查屡治,隐患犹存。

2.4 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滞后性大

畜产品质量安全呈反复性,能治标难治本。违法者善于钻市场经济的空子,而我们的监管机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监管手段还不能适应高科技时代的变化。

3 应对措施

3.1 深化监管体制改革

3.1.1 深化职能改革

结合当前国家食品安全的大部制改革,应进一步明确畜牧部门在畜产品安全的监管职责,把动物从养殖场到餐桌之间的监管职能统一划归到畜牧部门,特别是屠宰检疫上,彻底解决畜牧和商贸两家的职能交叉现象,突出动物卫生监督的职能,实现对动物全过程的监管。

3.1.2 健全监管机构

在全国畜牧部门自上而下要增设畜产品安全专职机构并挂牌,到村级配设畜产品安全协管员;在县级畜牧部门增设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使用看得见的检测数据,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上正规化、精确化、科学化。

3.2 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将畜产品安全监督检查、抽样检验、风险监测、宣传教育、机构建设等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3.3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屠宰、养殖等畜产品生产经营者,是畜产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畜产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畜产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组织畜产品从业人员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4 推行责任约谈制

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将对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

3.5 创新监管机制模式

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原则,大胆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3.5.1 推行“一卡”常态化监管制

“一卡”即规模养殖场监管记录卡,对规模养殖场每月定期监管,并将违规情况和整改意见记录在卡,一式两份。

3.5.2 建立畜产品安全“黑名单”制

凡生产经营“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的和病害动物及产品的以及两次以上不按规定无害化处理病害动物及产品的单位及个人;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兽药情节严重者;规模养殖户综合考评不合格者等均载入“黑名单”。对载入黑名单者一律曝光并通报相关部门,并依法收回(吊、注销)许可证件,是规模养殖户的则五年内不得享受各种养殖政策性扶持补助资金、不得申报项目。

3.5.3 推行病死动物及产品集中无害化处理制

建设集中无害化处理场(厂),利用其处理成本低、方便快捷、无污染、废渣可再利用、集中处理不扩散等优点,从根本上保障畜产品安全。督促大型养殖场和屠宰场自建为主、政府补贴为辅,分区域、分步骤建设集中无害化处理场(中心),可全国范围推广实施病死动物及产品集中无害化处理。

3.6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3.6.1 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只要有违法违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损害后果,都要进行惩罚,都要负赔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真正从源头上把畜产品安全搞上去。

3.6.2 重处违法违规行为

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当即立案,并实行经济重惩以及刑事处罚。通过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最终建立严格的畜产品安全监督体系。

4.畜产品安全整治工作总结. 篇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根据 《特别规定》(国务院第 503号令 和 “自府办函 [xx]118号” 以及“自畜发函 [xx]60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局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专项整治行动, 着力解决当前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按照自畜发函 [xx]65号文件 关于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各项工作的具体安排, 我局在 9月至 10月开展了以 下专项整治行动。1.提高认识,狠抓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事 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切实抓好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工 作,我局结合市畜牧业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 产, 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内容的法律法规汇编成 《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手册》 , 发放到各区 县、基层兽医站及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9月 7日,我局召开了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专项整治工作会议,落实措施、明确责任,要求各区县畜牧局切实抓好辖区内畜产品质量安 全的相关工作,务求取得实效,市局对各区县的整治工作进行监督。2.对投入品生产企业的 “硬件”和“软件”进行检查。9月中旬,由我局饲料科牵头,兽药科、人监科、市站及相 关区县等部门的执法人员对全市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此次整治,检 查了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的设备、设施是否齐备,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企业的产品 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是否有完整的生产记录、检化验制度 , 饲料添加剂和药物使用 记录以及质量安全追溯制软件资料 , 另外还检查了饲料、兽药专业批发市场的经营业主是否建 立健全索票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产品购销台账,同时对经营的产品进行了检查。各区县结 合自身实际,对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批发市场也开展了专项整治。在检查中,生产企业 的 “硬件” 设备基本齐全, 各相关制度完善, 并且制度上墙, 投入品经营户都实行亮证经营。但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有的饲料生产企业的生产记录、检验记录不完善,在对饲料和兽 药市场检查中还发现有极少数经营户在销售一些生产许可证或批准文号已过期的兽药产品。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立即通知所在区县进行了处理和整改。3.开展以整治“瘦肉精”等 违禁药物为重点的安全专整治。9月底,由我局饲料科牵头,组织回“瘦肉精”快速检测试 纸 324头份,并及时分发到相关区县。采

用“瘦肉精”试纸对规模养殖场的猪尿进行快速检 测, 方式采取现场检查, 随机抽查。总共检查了 50个规模养殖场和 4个屠宰点, 共 324头生 猪尿样,结果均显示阴性。各区县畜牧局做好辖区内违规使用“瘦肉精”的监管工作,负责 好生猪饲养环节的“瘦肉精”监管,加强检查和检测的力度,督促养殖户建立健全兽药用药 记录。4.开展国庆前后肉食品的市场检查。9月下旬和 10月上旬, 由我局市畜牧兽医站牵头, 饲料科、兽药科、生产科、人监科及相关区县等部门的执法人员开展了中秋国庆肉品市场专 项整治。以市、区县放心肉定点屠宰(厂场、放心肉市场为整治对象,以检查肉品质量、肉品市场准入情况为重点内容,以督查与执法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专项整治与日常 监管相结合为整治方式,加大了检查和整治力度,确保了节日消费安全。此次整治,重点抽 查了贡井区、大安区、富顺县、荣县的 8个放心肉市场和 4个放心肉屠宰场,以及 2个市级 放心肉屠宰场和 4个放心肉市场。各区县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节日肉品市场专项整治。在检查中,发现各个屠宰场的秩序良好,检疫人员均到岗到位对肉品进行了检疫,各个放心 肉市场严格实行了肉品市场准入制度,肉品质量状况良好,货源充足,肉品经营户大都能实 行“亮证”经营(肉品检疫证明。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在大安区的和大市场、马冲 口市场检查时,发现部分肉品批发商未将肉品检疫证明及时分发到肉品经营户手中;在贡井 区筱溪街市场在检查时,发现有销售不合格动物内脏的经营户;在荣县某超市检查时,发现 一起涂改肉品检疫证明现象。对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 立即通知所在区县进行了处理和整改。

5.省畜牧食品局对我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开展交叉大检查。9月 25日至 26日 , 省畜牧 食品局组织的交叉检查组对我市开展了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大检查。按照全省无公害畜产 品检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所有新申报认证的产品进行产地和产品的全覆盖现场检查,以及 对已获证的产品(产地按不低于当地市、区(县获证产品(产地总数 50%的比例随机 抽查。检查内容包括对核心养殖场、屠宰加工现场按相关检查项目逐项检查, 对产品(产地 所在地具有一定规模的饲料、兽药市场检查有无违禁药物和违禁添加物销售,对是否存在伪 造、冒用、超范围使用证书、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另外还抽查了产品(产地所在 地乡、镇兽医防疫站对疫病控制、防疫针记录和饲料兽药使用等情况。在检查中,检查组严 格按照有关程序和规

定,科学、公正地实施现场查验,负责的进行了评审和认定,对我市无 公害畜产品生产和监管给予了较高评价。我市新申报认证的肉鸡、蛋鸡、肉鸭、生态猪等 6个无公害畜产品及生产基地全部通过检查验收,转报国家农业部审定;按总数 50%比例随机 抽查的 6个已获证产品(产地也全部通过复检。6.组织对无公害基地及规模养殖场户的检 查。10月中旬,由我局生产科牵头,饲料科,兽药科、人监科、市站及相关区县等部门的执 法人员对全市无公害基地及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规模场户投入品的使用、标准化生产和防疫工作,重点检查了其标准化养殖情况和记载记录。各区、县也对辖区内已 经认定的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和经农业部批准的无公害畜产品自行组织了检查。在检查中,各 无公害基地规模场制度完善,并且上墙,但也发现一些问题,有少数养殖场户的发病用药情 况、疫苗免疫种类、疫苗生产厂家、批号等方面的记录记载不全,有个别场的消毒设施也不 完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所在区县加强监管,迅速进行处理和整改。7.开展秋防督查 工作。10月下旬,由四区两县的包片督查领导和相关科、室、站的人员参加对全市各区县的 秋防工作开展了监督检查,采取随即抽查的方式。检查内容包括:防检内务资料管理情况、制度建设情况;生物药品管理专项检查, 疫苗的领发、登记等管理情况;冷链体系建设情况。在随机抽查的各乡镇兽医站,均及时将疫苗分发到各村,对规模场及养殖户的畜禽进行注射 免疫及消毒,每个乡镇兽医站都配有冰柜、冰箱和足量的冰盒,有专人管理疫苗。但检查过 程中还是发现一些问题, 有些乡镇的记录记载不规范, 疫苗分发出去后的使用情况记录不全, 另外,一些散养户的家禽还未及时进行免疫。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所在区县立即进行整 改和完善。着眼于现代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我局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畜产品 专项整治行动,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整治:

一、加大了 以整治“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为重点的监管;

二、规范和整顿了饲料、兽药市场,严厉查处 了违法行为;

三、有力打击了肉品经营的不法行为,净化了肉品经验环境,严格了肉品市场 准入制度;

四、进一步宣传贯彻了《特别规定》、《动物防疫法》等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另 外,通过省局对我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的检查,我市无公害畜产品将进一步推进标准化 生产,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我市无公害畜产品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下一步我 局将继续在省、市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我局制定的畜产品质量安

5.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总结 篇五

工 作 总 结

国庆节期间,为确保广大干部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健康的节日,确保我县各族人民身体健康、消费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防治重大畜产品质量事故,根据地区畜牧兽医局《关于做好国庆节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喀牧明发[2011]68号)文件要求,畜牧兽医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安排,以实施确保食品安全工作为重点,坚持科学监管理念,积极采取措施,狠抓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将伽师县畜牧兽医局2011年国庆节期间畜产品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节前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懂法、守法意识。

国庆节前期,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放弃休息,充分利用巴扎天人员密集的有力条件,加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开展了巴扎天法律法规咨询活动,节日期间共印发宣传材料1500余份,录制宣传磁带3盘,出动宣传车3辆次,收听、收看人数累计达3万余人次。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于己于人重要性。

二、加强畜产品市场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动物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进一步落实责任、端正态度,杜绝徇私舞弊、乱用职权、执法不严的行为发生。执法人员按照责任分工认真做好负责区域的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积极协调配合,对问题多发区,进行节前集中整治。依法加强市场流通的肉类、禽类、蛋类等动物产品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和管理,确保了节日期间畜产品质量安全。

2011年国庆节期间,我局共出动执法车辆2次,20余人次,对全县400余家食堂、肉食品经营户、畜禽屠宰场、兽药店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要求各乡镇加强执法监督,严防未经检疫的动物、动物产品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经营行为,节日期间未发现违法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行为,我县畜产品经营健康有序开展。

三、加强对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

2011年“瘦肉精”、问题乳品问题等事件引起了县畜牧兽医局的高度重视,节日期间广大干部群众食用肉食品量较以往明显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节日期间,伽师县动物卫生监督就养殖生产经营户使用或经销高毒、高残留违禁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检查。2011年国庆节期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8人次,对全县4家兽药、饲料经营点的经营许可证、药品、饲料进

货渠道、进货台账等重要环节进行了严格检查。未发现使用违纪药品、添加剂行为。

6.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六

一、20xx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明确责任,抓好任务落实。年初,召开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与各县区农业部门负责人签订了《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书》。今年,市农委先后下发《阜新市农委关于加强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工作的通知》、《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22份;结合“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基础、加大投入、完善制度,我们积极推进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使全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得到提高。截止目前,我市及各县、区的工作机构全部成立,并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阜蒙县和彰武县成立了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阜、彰两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通过了省质监局和省农委的考核评审,获得“双认证”,全面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验检测工作。彰武县“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通过省农委验收。全市各乡镇监管站明确了监管、检测职能,确定了工作人员;配备了速测仪、冰箱、工作用车等必要装备,完成了挂牌任务。开展了乡镇监管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全市65个乡镇全部达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乡镇监管站考评方案》的标准,通过省验收组逐一验收,取得省农委颁发的“考核合格证书”,各乡镇均开展了检测工作;开展了辖区内巡查,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活动。

三是认真开展各项整治和执法检查工作。20xx年,全市农业系统继续加强农业投入品和生产基地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和违法违规生产不合格农产品的行为。1、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组织农业、食药监、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2、开展了种子市场大检查。今年,切实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重点检查非法转基因种子、未审定品种、退市品种、种子包装标签、种子经营档案和种子质量。全市累计出动种子执法人员325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710台次。检查各类种子经营业户700户,查处涉种案件35起,结案率98%,通过检查保障了20xx年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和农业生产用种安全。3、开展了全市农药监管年活动。下发了《20xx年阜新市农药监督管理年活动方案》等文件,加强对高毒农药的监管,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开展了农药经营条件审查工作和烟剂农药专项整治,落实烟剂审查备案制度。今年,共组织了5次农药市场大检查,出动执法人员204人次,检查农药经营单位390户次,农药集散地7处。今年,全市植保系统开展了农药经营条件审查巩固完善提升工作,严格执行标准条件要求,严格审查,到年末,全市农药经营单位获省颁发合格证数量达到170个以上。4、加强生产基地的监管。市农委和市农质办今年对全市23个乡镇、47个村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实地检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提出了整改意见和要求。

(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

全市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采取风险监测、监督抽检和快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监测工作,制定监测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今年,市农质办共深入到54个重点乡镇、106个村、162个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进行风险监测抽检工作。全市共检测速测蔬菜样品50818批次,其中市级检测2288批次,县区级检测2680批次,乡镇级检测45850批次,合格率100%。全市完成定量检测样品703批次,其中市级定量检测168批次(含市级监督抽查样品8批次),县区级检测535批次。完成农业部和省农委各项抽检439批次,其中农业部例行监测抽检209批次,农业部监督抽查7批次,省农委风险监测190批次,省农委监督抽查33批次,合格率98%。

(三)抓好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认证及监管工作

截止目前,全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总数达到13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3个、绿色食品5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4个;获认证企业37户,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0户、绿色食品17户;基地面积达到458万亩以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55万亩。

为有效维护“三品一标”农产品的权威性和品牌公信力,20xx年,全市将“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工作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年检、抽检、市场监察,强化证后监管工作。一是加强年检、抽检,强化证后监管,市农委组成“三品一标”生产基地检查组,对全市15个乡镇、32个村的生产基地农产品进行了实地检查,针对存在问题现场提出了整改意见和要求。全年抽检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15个,合格率100%;检查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3家,实现实地检查率100%。二是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加强自身培训,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的各项培训,使队伍保持稳定并不断提高工作能力,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持续推进市场培育和品牌宣传,利用各类展会,媒体等宣传推介我市绿色有机食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四)抓好宣传活动和培训工作

为做好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市农质办积极参加市食安委组织的宣传活动,并多次组织农质办、种子、植保等部门农业专家,深入到阜蒙县和彰武县的部分乡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宣传活动。向农民朋友免费发放《阜新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农药科学选购和合埋使用》及《购买种子需注意的问题》等图书、资料3000多份,深受农民欢迎。在市区的相关宣传活动上,共发放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宣传册500份,设立展板12块,发放宣传单3000份,受理咨询人数达120余人。

市农质办根据工作需要,编印、发放了《农产品生产记录簿》41000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5000册。全市农业系统在各级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新闻稿件52篇,向省农委和市政府上报信息19条。全市农业系统开展了以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科学使用农药等方面的各类培训292场次,共26000人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约10万份。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开展了对乡镇监管员的业务培训。市农质办对七区及乡镇检验人员专门开展了两次业务培训。

11月份,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辽宁省总工会、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辽宁省畜牧兽医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辽宁省预选赛在沈阳落下帷幕。本次竞赛共有来自全省14个代表队和42名参赛选手参加,我市代表队获得团体赛第三名、个人(种植业)第一名的好成绩。

工作中存在问题:近年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农业生产是以农民为主体,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地域流通性强,监管工作范围广、难度大,存在薄弱环节和盲区。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服务工作体系基础薄弱,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农业投入品特别是禁限用农药的监管难度大,农业投入品市场的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四是各单位和部门间配合协作机制,特别是综合执法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监管执法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五是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工作经费、执法车辆、检测设备投入能力较弱。

二、20xx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以县、乡监管机构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协调推进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建成;健全完善提升阜、彰两县农业执法监管体系,理顺职能,强化农业综合执法监督,推进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业投入品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统一监管。支持帮助阜蒙县、彰武县检测站扩大检测范围,提升检测能力。开展乡镇监管站提升提质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能、充实人员、配备装备、加大投入,逐步建立起一支力量匹配、业务规范、服务有力的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二)以生产环节管控为重点,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以农产品种植生产环节管控为主线,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为主要对象,以农产品生产环节农药、种子、化肥、添加剂的使用为监控重点内容,严厉查处不合格农业投入品和不合格农产品,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重点时段的专项检查。三是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四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调整完善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员。五是加强检打联动,严格处罚生产不合格农产品行为。

(三)以加强检测机构建设和提升检测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

按照“积极推进市级、强化提升县级、健全完善乡级”的原则,切实加强全市各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加强检测人员队伍建设,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要继续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以农残快速检测、监督检查和专项抽检相结合,不断增加市、县两级风险监测的检测数量和范围,努力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规范化、常态化。20xx年,全市要确保完成开展检验检测农产品样品达到6000个以上(市级和阜、彰两县各完成2000个),完成风险监测定量检测160样次以上。

(四)以“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监管为重点,积极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化

7.严格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篇七

1 加强组织领导, 夯实监管责任

为抓好肉品安全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职能部门必须明确责任, 工作落实到位,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领导体系, 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 认真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出现问题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与各屠宰场 (户) 、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单位签定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书, 明确从业者的义务和责任。

2 加强养殖大户的监督管理

强化对规模动物饲养场、饲养园区的巡查力度。必须做好由外地引进的动物的入境前检疫和入境后的隔离检疫。动物在出售、运输前必须经检疫合格, 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出售。做好规模饲养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和统计补助工作。

3 加强动物屠宰厂 (场) 的监督管理

屠宰厂 (场) 要加强畜禽屠宰安全监管, 严格执行“瘦肉精”自检制度, 严格实施同步屠宰检疫和品质检验, 坚决禁止死因不明的动物进入屠宰环节, 严厉打击畜禽私屠滥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逃避检疫或病害肉流出屠宰厂 (场) 的违法行为。

4 加强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贮藏、加工环节的监管

对牲畜交易市场、活畜收购场所、农贸市场以及动物产品经营、贮存、运输等环节要进行高频率排查, 严禁未经检疫的动物及其产品交易, 严厉打击逃避检疫, 贩卖和收购未经检疫、患病、死因不明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5 加强流通环节监管

各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要实行24 h值班, 严格落实查证验物消毒等各项工作制度, 严防死因不明的动物进入流通环节。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执法作风, 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行为。

6 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

要切实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动物养殖、屠宰等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 必须严格执行“四不一处理” (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病死动物及其产品和对死亡动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制度, 同时, 指导养殖业户对动物圈舍、场地、车辆、饲养用具等环境、物品实施彻底消毒, 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发现患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动物要按照疫情报告制度逐级报告, 不得瞒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要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 强化执法检查, 加强联防联控, 严防病死动物乱抛乱弃或流入市场和餐桌。

7 加强畜产品抽样监测工作

认真执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抽样计划, 严格物产品质量安全动向, 有效防范安全风险隐患, 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样品追根溯源。

8 加强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 开展联合执法活动, 始终保持高压势头, 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行为, 维护畜牧业生产正常经营秩序。

摘要: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可加强组织领导, 夯实监管责任, 加强养殖大户和动物屠宰厂 (场) 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动物及其产品经营、贮藏、加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 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产品抽样监测工作以及加强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

8.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总结 篇八

各市(州)农委:

为推动食品整顿工作开展,省政府日前发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专项行动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0]66号),从2010年6月份开始开展一次为期3个月的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专项行动,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行动,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做好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相关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检查、指导生产基地的生产工作,加大技术培训和质量安全宣传力度,指导投入品的科学使用,严查在农产品生产中违规滥用农业投入品行为,利用有效手段开展农产品上市前农残监测,严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二、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执法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市场流通监管力度,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顿专项行动的通知》(吉政办明电[2010]66号)相关要求,在本次专项行动期间,主管领导要亲自负责,落实专人,认真组织开展农药等投入品流通市场逐户排查工作,加大检查频次,严查高毒违禁农药经营行为,争取无一遗漏,杜绝死角。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严格执法、绝不姑息。

三、加强整治行动信息报送工作

9.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工作总结 篇九

提高质量的社会好处强调质量对社会的深远影响。菲根堡姆博士用“没有选取余地”(用技术名词来说就是“零冗余”)来刻画质量的社会好处。他指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程安排,完全取决于产品的性能或服务运转是否令人满意……这相当大地提高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在持久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强调“质量的社会好处”在于,质量和安全性的费用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愈来愈高。这笔费用以质量成本的形式增加了制造商的负担,大约占其总销售额的10%,质量问题对于购买者和商人也有强烈的影响,购买者维护和使用产品的费用可能等于或大于利润率。另一方面是质量同整个国家生产率水平的关联。产品或服务质量不仅仅是当代决定企业素质、企业发展和企业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一国竞争潜力和经济实力的主要因素。

(二)经济好处

朱兰博士提出了“质量和综合生产率”的概念来说明质量的经济好处。他认为:现代工厂企业和办公室中新的工作形式,以及现代市场对质量的要求,日益扩大着生产率概念的范围。传统的生产率概念主要是以工厂为主着重注意于用“单位资源的投人得到更多产品或服务的产品”。现代的生产率概念则是以市场为主着重于用“单位资源的投入得到更多、更适销、更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产出”。这二者在经营管理目标,衡量经营管理绩效的单位,以及生产率规划的重点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差别。

(三)提高竞争优势的好处

提高质量的市场好处是指这一事实:决定企业竟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是质量。质量是争夺市场战略中最关键的项目。谁能够用灵活快捷的方式带给用户(区域性和全球范围内)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研究发现,市场占有率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持续的市场占有率主要来自“顾客感觉到的产品或服务的相对质量”的领先地位。“相对”的意思是指和竞争者比较,“可感觉”的意思是站在用户立场上而不是站在生产厂商的立场上看问题。相对的质量是影响一个经营单位(长期)成就的最重要因素,并且,当研究采取何种方法来维持价值的领先地位时会发现,对市场占有率来说,相对质量的变化比价格的变化具有大得多的影响。

质量的市场好处最突出的表现是:市场竞争已经决定性地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影响用户购买的三因素:价格、质量、交货方式(交货期和地点),其排列次序已经变为质量、交货方式、价格。质量已成为决定用户购买的首要因素,“质量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正在代替“价格竞争”。

1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年度总结 篇十

(一)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深入开展春季、秋季“绿剑”专项执法行动和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网点的执法巡查,采取检打联动、部门联合等形式,打防结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禁用农兽药等违法经营、使用、添加的行为,依法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共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网点120家次,联合工商、质监部门开展农资市场综合执法检查2次,会同贸粮、工商等部门对市场农产品联合检查2次。查处违法案件1起,罚没款1195元。按照《20xx年度宁波市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检实施方案》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工作,累计抽检各类农业投入品45批次(送检农作物种子样品3批次、农药样品20批次、肥料样品12批次、兽药5批次、饲料与饲料添加剂5批次),经检测有1批次肥料不合格,根据抽检的结果,引导农民正确选用合格放心的.农资产品。

(二)狠抓生产源头监管,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责,完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秩序。一是加强对111家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及136家未登记注册的种养殖大户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巡查,督促建立生产台帐和使用投入品记录,实行可追溯管理。二是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查处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加强对禁限用农药经营使用的执法检查,实行克百威定点销售,规范销售台帐。三是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年、“强网清源”集中行动等专项行动和重大节假日前执法检查,排查区域安全隐患,发放宣传告知书,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强化生产源头监管。累计检查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养殖场等105家次。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年初,制订了《20xx年北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并将生产基地农产品的例行监测范围从生产基地向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延伸,突出重点季节、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的定期、定点监测,具体做到“三个结合”:即定期检测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农产品基地检测与农贸市场抽查相结合;监督检测与质量认证相结合。20xx年至今,全区初级农产品共抽检样品2607批次,合格率达99.8%。其中,市级以上抽检57批次,合格率为100%;;区级抽检2550批次,合格率99.8%。在市级以上部门监测中,农业部抽检蔬菜样品5批次;市农安办开展例行监测6次,抽检蔬菜样品34批次,林特产品6批次;市执法支队抽取蔬菜样品12批次。在区级例行监测中,定量抽检358批次,其中蔬菜237批次、水产品15批次、畜产品47批次、林特产品57批次,有4批次蔬菜产品不合格,合格率98.9%;定性抽检2192批次,其中生猪尿样1852批次,蔬菜速测340批次,合格率100%。

(四)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资溯源管理。一是深化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制定《北仑区农资监管与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农资批发企业产品备案工作,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组织农资监管信息化专项培训。目前全区已完成40家农资经营店信息化设备配备和操作培训工作,初步实现了农资经营“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二是推进农资经营单位信用评级工作,促进农资连锁店诚信经营,对全区29家评级对象资料进行审核,按照A、B、C、D四个等级标准实行分类推荐,经农林、工商、供销社三部门盖章评定后提交市有关部门进行最终评定。三是开展 “绿剑”农产品质量标志专项执法行动,以全区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合作社以及区域主导农产品规模种植户为重点检查对象,对冒用、滥用农产品标志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2人次,检查相关企业7家,巡查重点区域3个,发现部分生产单位滥用标识,责令当事人立即整改。

(五)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围绕 “绿剑行动”这根主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微博网络、报纸广播等信息平台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进农村活动,开展农技下乡2次,组织1次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道德提升月活动,配合食安办开展1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重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行业自律水平。累计出动农技人员48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余人,现场展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展板40余块,悬挂横幅5条。二是开展培训。为全面提高我区农资经营者、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和责任意识,倡导自觉守法、诚信道德理念,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道德法律专项培训1次,培训农民80多人。为深入推进农资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业投入品监管长效机制,组织1期农资信息化监管系统操作培训班,培训农资经营者30多人。

(六)加强安全舆情应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积极探索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成因,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针对群众高度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重拳出击,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测频次,切实有效解决难题。每季度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报告,严格防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散和发酵。今年共接到区食安办抄告单5起,群众举报投诉5起,均妥善处置。

二、20xx年工作思路

1、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结合“绿剑”系列集中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和日常巡查,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大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规经营农资行为。积极推动“限用农药市场退出机制”,加强对农资经营单位的教育引导,彻底清除限用农药对食用农产品的威胁,净化农业投入品源头。

2、推进农业执法与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农资批发企业和农资经营店开展农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进销货台账,加强农资信息化建设督查和指导力度。深入推进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理念,不断扩大诚信小农资店覆盖面,规范农资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3、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推进种植业产品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兽用抗菌药、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农资打假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禁用农兽药等违法经营、使用、添加的行为。

4、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检测任务的保质保量完成,配合上级部门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利用,加强检测结果分析,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追溯源头,并在依法查处整改上有所突破。

5、抓好舆情处置和应急能力建设。继续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和媒体报道,积极稳妥、准确发布我区农产品安全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协调处置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保护产业发展。

6、完善农业综合执法和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执法职能,积极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健全执法工作各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建设,加强执法业务交流和学习,提升队伍整体能力。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

2.20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年度总结及工作计划

3.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年终总结

4.市场监管局2016年年终总结及20工作计划

5.区市场监管局总结

11.看东营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篇十一

1月16日凌晨5:00,山东省东营市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质量监测员蒋康静早已来到检测室,照例将即将上市的蔬菜晨检样本放进农药残留速测仪,看着桌子上的番茄、黄瓜、蔬菜都贴着一张标签,上面有连串的数码,记者不禁好奇。“你看这个,‘武济宁20130116—4—25—3’就代表武济宁家的4号蔬菜大棚1月16日要上市的番茄,第25号箱的第3号样本!”蒋康静一边熟练地做着各种试剂的配伍,一边给记者解疑释惑道,“我们合作社每天上市的蔬菜品种大概有5-6种,仅番茄就达到2万斤。按照市区统一规定,我们每天晨检的样本上百个,凡是经复检后农残仍然超标的,一律销毁,实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做确实有些不忍,但是经过了几次‘严打’,菜农种植蔬菜时分外注意了,严格实行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现在这种超标的情况极其少见了。市民菜篮子的安全保住了,我们鸿丰蔬菜合作社的名气也打了出去!”记者在检测室看到,4台农药残留速测仪一字排开,有序地进行着各项分析,很快,第一批样本数据显示出来,武济宁的100箱番茄成功过关,等在一边的武济宁早已急着跑出去开动汽车,一箱箱满载农民心血汗水和技术鉴定的番茄马上就被送往各大超市。“这批货是跟胜大超市签的,我得赶到8点前送到!今年收成不错,我们合作社的价格也不错!”武济宁几乎是边跑边说,话语里满是喜悦。

作为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城区的东营区,先后出台了《东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东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考核办法》、《东营区芽菜类蔬菜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等方面入手,对全区农产品质量情况进行了监控监管。记者还了解到,该区还组建了20多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委员会,负责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协调、政策制定、重大决策等工作。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督全民体系,该区221多个村居社区全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全程监控该区各大市场及商店的农产品质量,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拨打质量检测热线举报并协助进行处理。

东营区农业局局长王建军介绍说,以2011年为例,东营区财政落实农业扶持资金872余万元,其中用于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方面资金323.8万元,标准化林业基地420.2万元,标准化基地土地流转补贴10万元,标准化农产品质量认证10万元,安排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这些措施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资金保障。东营区畜牧局局长钟守勇告诉记者:“我们投资408余万元建成的中心城区动物检疫监管信息化中心提升了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

据悉,该区畜牧、水产等职能部门也不断加大对全区定点屠宰场和专业市场和养殖基地的“瘦肉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药物等药物检查监测,以2012年为例,共计抽检各类样品2300余份,合格率为100%。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74亿元。目前,已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2.6万亩、苗木花卉基地2.44万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3.4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33处、循环农业基地0.5万亩、休闲观光农业1.7万亩。各类农业养殖、蔬菜种植合作社达到151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4家。

强化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该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和有关部门共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注重将检测的农产品种类和范围进行了扩大和延伸,强化对畜禽、水产品、蔬菜质量进行专项整治。积极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秩序,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实施农业投入品放心工程,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实行“两账两票一书一卡”制度,规范经营业户行为,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投入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流动商贩的违法经营:加大标准化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定期对基地及农产品销售单位进行检查和抽样送检:加大禁用和假劣农业投入品案件和纠纷查处力度,按照“五不放过”原则,追根溯源,严查到底。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在农产品质量检测上,东营区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每个季度对生产基地、农产品超市、批发市场进行一次抽样检测,与兄弟县区开展交叉抽样检测和例行抽样检测。通过例行检测,适时掌握农产品质量状况,查处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案件。对例行监测当中的不合格农产品样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查处;检出高毒农药的,追查高毒农药的来源,在动物产品检疫上,狠抓源头监管,杜绝了饲养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蛋白精”等非法添加物的行为,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要求。严格开展畜禽产品检疫。基层执法人员配备了快速检疫设备,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格开展产地检疫,确保进入流通领域畜产品卫生安全;强化生鲜乳生产、运输监管,有效地保障了生鲜乳质量安全。

强化舆论引导,提高质量意识。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检测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等知识为主的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队伍业务水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重点,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正面典型,曝光违法事件,引导、警示和教育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营造人人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2012年,仅区农业局就先后举办和直接参与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4期,培训1000多人次。该区还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和东营区电视台合作每个星期两次播放农产品质量有关的科普知识,邀请百大、银座、科技新村、石油大学等城区主要市场超市的经理、检测员参加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培训班聘请了青岛农业大学和吉林大学的农产品专业教授讲授食用农产品安全知识和农产品检测操作技能,提高了各单位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组织工商、质检、卫生、畜牧等单位联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咨询活动周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咨询疑难问题120余个,有效提升了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12.强化执法监管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篇十二

1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以治理突出问题和防范风险隐患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严防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1)开展饲料、兽药生产经营领域专项整治。严格实施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加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许可管理,饲料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原料进厂把关、产品出厂检验、问题产品召回报告制度,严禁销售并坚决查扣无证、 无号、无标签的“三无”饲料产品。规范兽药生产经营与使用行为,查处兽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未按规定销售和使用兽用处方药、超剂量超范围使用抗菌药、不执行休药期、违规使用原料药、禁用药、人药兽用等违法行为。

2)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严格畜禽定点屠宰管理,执行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责任,查处无证屠宰、屠宰病死畜禽、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行为,严防不合格的畜禽产品流入市场。

3)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对涉牧生产经营企业落实生产承诺和出栏保证制度,生猪、肉牛、肉羊出栏时同步开展“瘦肉精”检测,严厉打击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违法行为。

4)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加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监管,全面清理审查收购站和运输车资质条件,取缔不合格收购站和运输车,注销已关、停收购站和运输车的证号。以三聚氰胺、碱类物质为重点, 采取专项监测、异地抽检、飞行抽检等方式,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力度,监测与执法联动,依据检测结果严格执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生鲜乳收购秩序的检查,打击违反生鲜乳购销合同、销售和收购不合格生鲜乳、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

2加强日常执法监管

实施常态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强化执法监督、防范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1)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能力,健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全面系统开展风险监测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各类风险隐患。

2)抓好源头控制。强化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畜牧业投入品,建立畜禽养殖档案,打击假劣涉牧农资制售行为。

3)搞好监督抽查。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规范开展监督抽查,加强检测机构与畜牧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协调配合,强化“检打联动”,对于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利用检测结果,实施精准打击。

4)狠抓责任落实。畜牧卫生监督机构做好执法监管工作,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强化宣传教育, 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和承诺制度,使养殖企业知晓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有关标准化养殖、畜牧业投入品选购使用、假劣兽药识别等知识,增强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指导生产单位建立自控自检体系,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完善养殖档案,经营单位落实好购销台账制度,建立投入品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流向追踪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13.响塘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篇十三

响塘乡政府、响塘乡农技站

今年我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各相关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着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做好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认证体系队伍建设等工作。克服人手少、经费紧张、业务多、任务重等困难,齐心协力,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努力指导好、服务好全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狠抓内部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乡及时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学习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并对开展学习贯彻活动进行安排部署。结合我乡实际和工作目标,召开专题讨论会,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推进我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效发展。

二、认真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组织干部职工定期不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集中学 1

习讨论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市领导重要讲话,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积极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我市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提高对现代都市农业的认识,切实让干部职工的思想与党中央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

三、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积极争取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掌握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相关知识;系统掌握可追溯制度建设和应用情况,为我乡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奠定基础。

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今年我乡围绕“三品”专项整治、检测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尽早制定计划,做到任务早安排,责任早明确,措施早落实。、加强溯源,进一步实施农产品质量监管。

3、齐心协力,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涵盖了农业标准化所有要素,是农业标准化的最佳表现形式。抓好三品认证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具有示范、引领、带动和推进作用。我乡将找准目标定位,不断加快“三品“认证步伐。

五、存在问题

1、工作条件较差,人员配置不到位,工作不能全方位开展;

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3、迫切需要建立蔬菜快速检测站点、对农村集体聚餐需要更科

学地监管。

五、明年工作意见

1、工作思路。

以提高我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结合雨湖区农业发展规划,在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责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积极培育农产品质量品牌,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放心消费。

2、工作目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认证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例行监督检测、生产记录档案和质量追溯、质量品牌认证、信息发布和安全预警制度化。

3、工作重点

(1)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尽快形成检测能力。

(2)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仪器先进、职能明确、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开展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例行监测工作,实行“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并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进行检测监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加大跟踪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并落

实整改措施。

(3)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标识管理制度。

(4)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大力实施农业质量品牌战略。充分发挥我乡生态环境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以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政府引导,多部门协作,加快我乡农产品质量品牌培育会创建工作。积极组织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产品(农产品),增加品牌(名牌)农产品数量和规模,加强获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标志规范使用推广和宣传推介工作,发挥认证效果和品牌效应。提高我乡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逐步实现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的目标。

14.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总结 篇十四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2013年,在省、市农委的指导下,在区农委的直接领导下,为确保我区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农资市场的有效供给,积极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区2013年度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基本要求为宗旨,以现行农业行政管理体制为基本框架,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基本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效实施为目标,确保权责统一。既着眼于长远,统筹规划,建立全程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又结合各地管理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筹划,合理布局、稳妥推进。

依法监管、严格把关。依法监管必须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制定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规定、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整合资源、开拓创新。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客观要求,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加强分工与协调,发扬互助合作精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有效整合,构建合力推进的监管机制。

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农户重在引导、教育和技术指导,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企业、批发市场等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主体,重在健全制度,规范行为,推行标准化。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召开例会、分析研究行政处罚工作的重点和实施步骤,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专项执法实施方案,确定全年的工作目标,对重 2

点及各阶段工作任务,精心组织安排各执法机构开展了农资专项打假,兽药及饲料添加剂,渔业等执法活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狠抓源头落实责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将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

(二)开展执法人员法制培训,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农委负责组织实施行政执法主体目前有: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区农业委员会、畜牧兽医局、水产局、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区植物检疫、动物检疫、渔政监督;依法委托单向法制部门备案的组织。区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在委托范围内组织实施相关种子、农药、化肥方面行政执法。为增强掌握和运用法律法规能力,提高执法水平,今年聘请了市农委法规科、区法制办、区司法局等部门多次举办法制讲座,同时到外地及本地办案好的区县及部门参观学习,在培训中以办结案卷和日常检查记录档案为样本,开展实施行政处罚实体,程序、卷宗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搞好农业法制宣传

通过宪法日、法制宣传日,农业专项执法检查,街头活动日,科技“三下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日。新型农民培训,以及农业部的法制宣传年,种子执法年、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年,今年新修改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等活动,加大农业法律法规的宣 3

传,全年印发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材料2万余份。

(四)多措并举,加大农资市场检查和质量抽检

截止目前,今年通过专项整治,执法年活动等形式组织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及农资经营店156家(户),从检查结果看,全年农贸市场及农资经营单位(户)总体生产经营秩序较好。

今年组织开展了农资、蔬菜、农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部分产品的抽样检查分析,目前共抽检了100个茶叶样、土壤100样,动物血青50余批次,生猪45823头,家禽35万羽,猪肉26.7万吨,鸡5.7万羽,瘐肉精40批次,350余份,蔬菜速测1000个样,从检查结果看都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总体合格率达99.8%。

三、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规划

1、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执法体系

按照“机构法定化、队伍专职化、手段现代化和管理正规化”的要求,以“结构合理、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程序明晰、执法有力、公正高效”为目标,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规范化建设。

(1)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职能职责。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主要是贯彻执行农业 4

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定农业行政执法规划和年度执法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集中行使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承办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监管工作;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工作;指导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做好农产品产地安全调查、监测和评价工作。

(2)规范经费保障和人员管理。按照《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农业法》的相关规定,积极争取监管局所需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费。择优选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执法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具备农业执法相关的专业和法律知识;经过农业执法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

(3)统一执法设施和装备标准。根据市、县两级政府要求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做到有相应的专用办公场所(包括听证室、询问室、档案室及必要的罚没物资存放场所);有相应的执法交通车辆;有与工作相适应的通讯设备、办公设备、取证工具、档案信息处理设备等执法装备。

2、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体系

(1)建立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大气、土壤、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对农产品生产区 5

域实行分类管理,确定并适时调整适宜生产区、限制生产区和禁止生产区;认真落实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制度,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用于农业生产的污水和固体废物,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利用《安徽日报》、《黄山日报》以及政府相关网站等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品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3)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依托黄山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构建对辖区内菜篮子基地、农资农贸市场及农业投入品实行定期、不定点的例行抽检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制度。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保障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3、继续抓好放心农资下乡活动,促进农业生产;继续搞好案件的规范建档工作,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档案,完善农资经营户档案及其他相关工作。

黄山区农业委员会

黄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局 2014年1月15日

15.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总结 篇十五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检测,质量安全

1 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调查发现, 影响农产品环境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农村的生活及生产方面的污染以及畜禽养殖方面的污染等, 这些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在农村, 农药及化肥的大量使用, 造成大量有毒物质的残留, 这些残留进入土壤中, 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最后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畜禽类的粪便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处理, 直接排到水中或者浅层地下水中, 对氧气会有大量的消耗, 影响一些微生物的存活, 进而恶性循环, 经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体的健康;农村生活的大量垃圾的排放以及工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严重影响着土壤、空气和水源的质量, 最终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1.2 农业投入品因不合理的使用造成的危害

农产品受污染主要是农药和化肥等, 这些都是因为使用过程中过量或者不按照标准使用造成的。所以, 在投放过程中要加强检测, 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地种田, 科学地使用各种农药及化肥, 将质量安全问题当成头大大事去办。

2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具体措施

2.1 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具体的指导思想就是以技术标准、法律及法规为实施的依据, 将农产品的质量作为核心内容, 选择先进的检测设备, 将检测的水平和能力尽最大化地予以提升, 建立起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质量安全检测保障体系, 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力争和国际接轨, 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1]。

2.2 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在5 a内建立起一个专业比较齐全、职能比较明确、运行起来高效、布局比较合理且反应比较迅速的安全质量检测体系。在检测的范围上、能力上及技术水平上都能符合我国国情, 全面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2]。

2.3 确定建设的重点环节, 并加强监督

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涉及3个重要的环节, 即产前、产后及产中。这三个环节都要做好质量的监督工作, 将问题分布到各个方面, 从每个环节去解决, 才能真正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实际问题, 起到保障农产品质量的效果。

2.4 要有明确的原则

在质量检测过程中, 要进行统筹的安排, 分步进行, 具体实施。依据检测管理的实际需要, 建立一个将农产品作为重点的, 与区域性、专业性及综合性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先试点进行实施, 然后根据检测体系的效果, 逐步将质量体系完善起来;在实施过程中, 还要抓住重、合理布局, 建立起专业性、综合性、区域性的检测站, 重点发展能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势的区域, 完善并健全检测工作的进程[3];整合资源, 提升档次。此外, 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 整合检测资源, 对薄弱的环节应加强重点建设, 对投入的结构进行优化, 建立起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布局的、明确职能的、高效齐全的检测体系。

3 结语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关系我国民生的头等大事, 我国必须健全质量检测保障体系, 加强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工作, 为质量安全打好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发忠, 钱永忠.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 2003 (2) :26-29, 31.

[2]陈通, 姜岩.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243-246.

16.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总结 篇十六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18-2

0 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需求已由吃饱求生存向吃好求健康转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严、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物质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的大事,是目前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格外关注的热点。2006年4月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这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产销走上了法制轨道。

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1988普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2003年加挂普洱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06年加挂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块牌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管理,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但真正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从2003年后才开始,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经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无公害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至2009年,全市组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8.5万亩,占全市农业用地的35.8%。完成了景东县、镇沅县,思茅区三县的无公害基地认定整体推进工作。二是“三品”认证工作取得突破,到2009年,全市通过无公害基地认定的企业31家,认证产品82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13家,认证产品32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4家,认证产品8个,产量232吨。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至2009年,全市完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50万亩,辐射带动150万亩;组织制定了20个地方名特优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10个农业标准化建设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培训农业标准化科技人员120人,深入标准化示范基地宣传培训2万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4万多份。四是扎实开展蔬菜例行监测及上市蔬菜农残速测工作,完成了15次对普洱市政府所在地思茅區的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的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样、检测工作。检测结果超标率有3次排名全省前三名,平均超标率为9%。完成对思茅区的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的蔬菜抽样进行农残快速检测,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术,做好县区技术指导工作,到目前,全市累计完成7346个蔬菜样品的抽检,检出超标592个,平均超标率为8%。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有了新进展,通过积极争取项目,现思茅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已完成建设,待验收后投入运行,澜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在建设中,景谷、宁洱、景东三县已列入投资建设规划。同时全市5个县区、2个乡镇建立了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已开展工作。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困难

农业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农业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的基础,因此必须强化农业环境保护,从源头上来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当前普洱市农业环境保护执法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部门管理农业环境才刚刚起步,未完全被社会和工矿企业认可,实施农业环境管理需要一定的过程;二是查处污染事故困难。长期以来,由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污水及垃圾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1.2 生产者文化素质低,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普洱市地处边疆,又是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相关的法令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等缺乏了解,近2年,经过农业、工商相关部门大力宣传,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差、能力弱,在生产中执行标准难。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过多、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及兽药的现象,导致农产品、土壤及灌溉水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导致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影响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

1.3 市场监管难度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担负着本辖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普洱市农环站每年对上市的农产品主要是蔬菜进行定期农残快速检测,年检测样品量不大,覆盖面小,且因只是进行定性快速检测,检测结果不能作为执法依据。而且普洱市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高度分散,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由龙头企业或组织来生产运作较少,这给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农业、工商、质监、卫生等不同部门,相关部门间没有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多头管理,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

一是没有符合普洱实际的农产品生产标准,近几年虽然制定一部分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但只是简单的标准,不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实施监督缺乏有效的技术依据;二是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2006年6月,普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加挂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牌子,2003年开始对思茅区蔬菜的超市、基地、农贸市场的蔬菜进行抽样进行农残快速检测,但速测结果是否具有权威性等尚待明确。2009年思茅区虽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并未能真正开展检测工作,同时检测人员力量不足,检测能力不能适应新的检测项目和参数的要求。全市目前只有5个县区开展蔬菜农残快速检测,乡镇级只建立了2个速测站,且因速测设备不统一,速测结果不稳定,检测体系也不完善。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三品”认证)品种单一,主要集中在茶叶,且认证产品未带来明显经济效益,“三品”优质不能优价,影响了企业申报认证的积极性。

1.5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全民参与,政府推动。但目前各级政府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资金较少,且未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经费,仅仅只能用于农残速测、“三品”认证等工作。据了解县级基本未安排专项经费。导致检测手段滞后、技术人员检测水平提高较慢等,日常监管工作难于开展。

2 对策建议

2.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充分利用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围绕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培训,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结合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实施生产全程管理,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确保普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2.2 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

充分认识良好农业环境对生产的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合理利用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严格监管,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生活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确保产地安全。强化执法,加大产地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力度,着力防治农产品产地污染,切实保护和改善产地环境质量。

2.3 推行标准化生产

把推广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包装等标准化技术作为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扩大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结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及新农村建设,向广大农户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4加快农产品“三品”认证

加快“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对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紧紧围绕特色农产品及优势主导产业确定认证重点,在产品开发的结构上由种植业产品向畜、禽、水产品延伸。按照有机、绿色、无公害“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宣传“三品”认证知识,发放“三品”认证宣传材料,提高大众对“三品”认证的认知度,扩大认证的覆盖面。

2.5 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环境好坏息息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污染的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对农业生態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以及城镇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确保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农业、环保、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力度。

2.6 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较突出,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需要的工作多、难度大。尽快完善机构人员建设,全市的县、乡镇,有专人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综合中心,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配备较先进的检测设备;农产品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定点屠宰场要加强产品的速测和自检能力,建立监测点,努力构建以县质检站为中心,基地加工企业、市场自律速测点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

2.7 增加财政投入,推动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社会事业,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议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以从事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技术培训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武兆瑞.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成效与思路[J].农业质量标准,2006,(2):9.

[2] 龚惠启,宋泽芳,张正梁.无公害蔬菜生产实用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肖顺勇,刘钦云,唐建初.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和发展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5,(4):17-19.

[4] 钱永忠,王敏,吴建坤,等.试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业质量标准,2004,(2):38-40.

1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篇十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直相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我镇扎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 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管责任

镇年初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做到了明确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各单位均安排专人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单位一把手负总责。节假日期间严格落实日报告制度,及时妥善处理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确保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来访来电专人登记、专人处理。

(二)加强源头控制,提升农产品质量

今年我镇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农药方面:重点加强农药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检查,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高毒以及禁限用农药流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督促农药经营者和农产品生产者认真做好农业投入品经营档

案及农产品生产记录。兽药方面重点是对加强兽药购销管理,发放购销记录表等,防止违禁兽药进入生产环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方面:重点是发放经营备案单,加强了饲料抽检工作,对一些小型配混饲料加工、生产者要求有生产日志和饲料生产配方及销售记录,对一些养殖大户的投入品进行突击检查,要求他们切实做好生产记录和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

(三)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消费安全

今年“3.15”、“五一”、“两节一会”期间,镇人民政府多次组织工商、质监、公安、农技、畜牧、环保、卫生防疫等部门,深入到全镇农资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通过实地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个别农资销售点售出的农药等农资产品登记不详和少数农户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经营户进行了清理整顿。

(四)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今年春耕备耕、“3.15”、“五一”、“两节一会”期间镇司法、农技、畜牧、环保、文广中心等单位多次联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送科技下乡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宣传、咨询、培训等活动,重点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工作,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开展技术培训、接受咨询、销毁假劣农资和不合格农产品等多种形式,向农

产品生产者和城区居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如何识别假农资、不合格农产品等相关知识。今年以来共发放农业法律法规、科技及政策宣传资料5000余份,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10次(期),组织农产品质量法律法规知识专题培训5场次、柑橘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15场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5场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10场次,有效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五)抓好典型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

今年我们以柑橘精品示范园为重点,扩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的。今年新建柑橘精品示范园600亩,通过统一技术标准,强化技术指导,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我镇柑橘产业档次。一是建立基地抓规模化管理和典型示范;二是大力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品种,进一步改善柑橘品质;三是着力改善生产环境条件,为生产优质柑橘奠定基础;四是实施无公害柑橘生产技术,减少环境、土壤、水质污染,使农产品达到优质、安全、绿色无公害标准;五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档次,树立产品形象,王子石无核碰柑已有了一定的市场声誉。

二、存在的问题

1、我县乡镇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硬件投入不足。目前

乡镇农产品检测设备、监督管理设施不够健全,检测设备购置、监管工作方面经费不足,工作难度大。

2、农产品质量检测缺乏专业人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水、药、肥、大气等方面的检测,没有专业人才,工作也难开展,乡镇一级亟待配备专业检测技术人员。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突出部门联合,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合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防范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面涉及大,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尤其是每次专项整治活动,都需要卫生、工商、城建、公安、农技、畜牧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行动,齐抓共管,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成效。

(二)突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一要继续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增加投入,绷紧质量安全这根弦,心系群众生命健康;二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农产品安全意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村民大会、组建党员义务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关知识,全面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思想意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突出工作创新,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

强化镇村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作,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单位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有方案、有措施,各项工作规范细致。要选聘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员,长年对全镇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开展监督检查。

(四)突出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做到标本兼治。

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镇人民政府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防范机制,建立长效机制,逐步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全镇城乡居民生活平安、社会稳定。各村要切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长远规划,彻底改变落后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意识。

(五)突出示范引导,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

上一篇:2018遂川县公开招聘城市管理协管员20人公告下一篇:描写同桌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