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4节气中立夏时节的谚语

2025-02-13|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关于24节气中立夏时节的谚语(精选9篇)

1.关于24节气中立夏时节的谚语 篇一

关于立夏的新闻一

成人礼的宣誓,意味着人生旅程又刷新了一页。

即使昨天的春梦再缠绵,但终究要步入这夏的青春。

火热开始充盈,全身有一份躁动,活跃的细胞如江河汹涌,澎湃不息。浪花涨红了脸,诠释着滚滚向前铿锵的呐喊。

路上有蝉鸣,有歌谣,无论是音律美妙,还是跌宕羞涩,都是这季节的欢畅。

路上有雨水,有雷声,无论是淅淅沥沥,还是电闪滂沱,都是这季节的恩泽。

尽情燃烧吧,富有激情的生命,岁月才能色彩斑斓,才能气象万千。

从此,禾苗疯长,长成稻谷;夏花绽开,开启馨香。

关于立夏的新闻二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这个节气在在战国末年已经确立,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传承至今,许多风俗习惯也沿袭了下来。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习俗,当然最感兴趣的还是斗蛋游戏和称人啦!

实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这一节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每个年级组都组织了别具特色的活动,快跟着我来看看吧!

大班——斗蛋?编鸡子络?放开那个鸡蛋让我来。

孩子们跟着老师尝试编鸡子络,再分成鸡蛋组和鸭蛋组进行PK。在编鸡子络的时候,虽然孩子们并不熟练,但大家都非常有兴趣,效果也是非同一般哦!

中班——你再萌,也免不了破头的危险。

孩子们结合鸡蛋的特点,给鸡蛋宝宝画五官。孩子们拿着自己的蛋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关于立夏的新闻三

今日16点18分,立夏。夏天来了。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也就是长大的意思,春天播下万物,放任生长,到了立夏,气温愈加暖热,各类甘美多汁的瓜果豆类,相继成熟,大快朵颐的时光来了。

“夏饼江鱼乌饭糕,酸梅蚕豆与樱桃,腊肉烧鹅咸鸭蛋,海狮苋菜酒酿糟。”这首老杭州的民谣里,提到了12种立夏食物。今天,你吃了几种?

2.关于24节气中立夏时节的谚语 篇二

多数市民只知立夏“吃蛋”

记者走上街头,随机采访了近50名市民,90%的受访者表示知道立夏节气的具体时间,只有4名年轻市民表示不清楚;但问起立夏节气的由来,几乎无人能说明白;而对于立夏的风俗,超过90%的受访者都能说出吃蛋、撞蛋的习俗,只有40%左右的市民知道“立夏秤人”,其中多是年纪较长的市民.

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全国各地也都有吃蛋的习俗.而在海门,立夏日,大人习惯给孩子胸前挂蛋.相传是女蜗为让孩子躲避瘟神,以胸前挂蛋为标志,立夏之日凡孩童胸前挂蛋者一律不加伤害.虽是传说,但每到立夏时节,本地的家长们总会为孩子们挑选大个的鹅蛋、鸭蛋、鸡蛋,煮熟挂于孩子胸前,寄托了美好的祝愿.

学校比赛斗蛋,民间称体重

采访中,小学老师陆亚告诉记者,学校通常会通过开展斗蛋、绘彩蛋、学习立夏相关知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如此一来既传承传统习俗,又增加过节情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到了传统文化.”陆亚说道.

而在海门某些地方,还流传着“称重”的风俗习惯.“在我们村里,老一辈时兴立夏给孩子称体重,用那种有秤砣的老秤杆.寓意孩子健健康康长大,即使夏季炎热食欲也不会减退,不要消瘦.”海门港新区天西村的徐新灿告诉记者,他们立夏还会吃韭菜炒鸡蛋,也是寓意不会消瘦.

消失的习俗:钻麦田

“海门还有一些特别的立夏习俗,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海门民俗专家俞茂林介绍说,从前一到立夏,村里的孩子们会一起去没有收割的麦田里钻进钻出,以防“疰夏”.“夏天到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容易生病或是食欲减退逐渐消瘦,这就称之为‘疰夏’.”俞茂林解释道.

俞茂林还告诉记者,立夏时节,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叫疰夏绳即长命缕,也是为孩子消灾祈福,消暑祛病的.“吃蛋其实是一种庆祝节气的方式,而这些习俗更是家长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祝愿,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希望.”他还提醒家长朋友,虽然已到立夏,但气温变化较大,不能减少太多衣物,尤其对于孩子还是要注意夜间保暖。

立夏养生食物

绿豆

绿豆建议的是可以吃绿豆芽,或者是喝绿豆汤,都是不错的选择的。前者可清毒,后者则可以解暑。

鸭蛋

这个自然就是首推的第一。立夏就是立蛋,指的就是立鸭蛋。吃鸭蛋,帮助你恢复体力,补充其他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君踏菜

君踏菜是立夏前后上市的一种时令蔬菜,据说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君踏一样光滑。

地瓜

夏天到了,地瓜,虽然多在冬天烤着吃,但夏天也可以吃些地瓜,一是撑饱,二是可以把肠壁上的脏东西给粘下去,达到清肠的效果。

莴苣

夏天天热,多有气集于体内,这个时候,要多吃一些通气的东西,自然首选的就是莴苣了。吃莴苣可以帮助你通气,把体内废气放出去。

青梅

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而且酸度高,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果酸与维生素C。青梅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包括柠檬酸、苹果酸等,有生津止渴、刺激食欲等功效。此外,青梅果实具有调节肠胃功能的独特功效。

樱桃

樱桃是立夏时节的当季水果。在水果家族中,一般铁的含量较低,樱桃却卓然不群,一枝独秀;维生素A含量比葡萄、苹果、橘子多4~5倍。立夏吃樱桃,讨一个红红火火的好彩头。

西瓜

立夏吃什么好呢?多吃西瓜能解暑。西瓜性凉,吃了不会引起上火心烦,而且含有丰富钾盐,能弥补人体大量流失的体内钾盐。但注意西瓜放入冰箱不要超过3个小时。

立夏的诗句

1)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3)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4)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5)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6)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

8)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 李商隐《晚晴》

9)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10)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 杜甫《江村》

11)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 杜甫《夏夜叹》

12) 石榴半吐红巾蹙。 —— 苏轼《贺新郎•夏景》

13) 拥红妆,翻翠盖,花影暗南浦。 —— 高观国《祝英台近•荷花》

14) 一片笙歌醉里归。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3.关于24个节气中立春时节的文章 篇三

10点钟,我问林老师,午饭吃什么?这个陈旧而无奈的问题每天都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渐渐的就演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烦恼。柴米生活,一日三餐,四时变化,这一切原本是那么自然而然,简单而明了。但这简单明了却深藏着很多我们无法诠释的秘密。当一束光把我照亮,当我的脸上有了某种物体的阴影,我全然不知,仍旧沉浸在对下一秒的虚构中。我们都被什么分割着,昨天的想法今天就发霉了。林老师是不会回答这个问题的,不回答本身也是对我的一种回答。他侧身躺在床上,背对着我,眼神不知是在看着墙壁,还是看着枕头边上的一本书。小广播还在热闹着,那些新闻消息,热线电话,广告宣传,像一剂世俗的良方,让那么多的人潸然泪下。林老师一会打开小广播,听一会又关掉。反复几次之后,就会自言自语:越听越心烦。

“今天是立春,我烙饼,炒土豆丝,咱们也吃春饼。”

“都十点了,时间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我少和面,就烙二、三张饼。”

土豆丝卷饼准时端到桌上,阳光暖暖地照着我和林老师,室内暖气充足,我们都觉得有些热,打开窗户透透气,也和春天握握手。冬去春来,岁岁可期。从今天开始,大地更换襟袍,春江水暖,时间也风雅起来,落英缤纷,曲水流觞。

4.24个节气中惊蛰时节的谚语 篇四

2、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3、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4、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5、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6、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7、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8、大麦豌豆不出九。

9、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10、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11、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12、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13、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14、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15、大麦豌豆不出九。

16、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17、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18、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19、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

20、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21、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22、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23、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24、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25、地化通,赶快耕。

26、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27、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28、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

29、冷惊蜇,暖春分。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30、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31、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32、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33、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34、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35、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36、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37、二月打雷麦成堆。

38、惊蛰地气通。

5.关于24节气中立夏时节的谚语 篇五

2.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3. 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粤)

4. 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苏)

5. 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晋、鲁)

6. 冬至有雪,九九有雪。(陕)

7. 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湘)

8.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9.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10.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11.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12.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13.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14.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15.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16.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6.关于24节气芒种谚语 篇六

1. 芒种地里无青苗。

2.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3. 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4. 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5.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6.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7.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8. 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9. 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10. 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11.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12. 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13. 麦秸氨化好,牛羊没个饱。

14. 芒种现蕾,带桃入伏。

15.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16. 麦子上了场,棉花别没娘。

17. 棉花果枝见花蕾,后边紧跟脱裤腿。

18. 湿麦进仓,烂个净光。

19.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20. 芒种忙,麦上场。

21.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

22. 割麦后,快灭茬,棉铃虫蛹回老家。

23. 苹果树,要夏剪,疏枝扭梢枝盘圈。

24. 大豆锄芽,荞麦锄花。

25. 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

26.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27.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28.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29. 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30. 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31. 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32.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33. 芒种雨绵绵,夏至火烧天。

34.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35. 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36. 芒种无大雨,夏至有山洪。

37. 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38. 芒种芒种,碰到亲家不说话。

39. 棉花不治虫,有苗没有铃。

40. 拉到场里一半,收到囤里才算。

41. 棉花卷成蛋,收成减一半。

42. 杏子黄,麦上场。

43.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44. 过了芒种不种稻,过了夏至不栽田。

45. 不怕施肥远,就怕施肥浅;不怕施肥浅,就怕埋不严。

46. 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

47. 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48. 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

49.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50. 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

51. 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

52. 芒种打雷年成好。

53.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54. 芒种落雨,端午涨水。

55.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56. 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

57. 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

58. 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

59. 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

60. 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61. 提耩谷子,按耧麦,皮上豆子播下来。

62. 忙不忙,先打场。

63. 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64. 埋麦露豆,提耧耩谷。

65. 芒种谷,赛过虎。

66.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67. 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68. 光忙麦,不管棉,麦子入囤棉攥拳。

69.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70. 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71. 芒种打雷是早年。

72. 中耕松土渐加深,蕾期达到三四寸。

73. 苗蚜治不下,伏蚜积疙瘩。

74. 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75. 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76. 麦收前后浇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77. 麦不让场,豆不让墒。

78.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79. 芒种地里无青苗。

80.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81.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82. 收扁豆就收黄豆。

83. 割麦后,快灭茬,棉铃虫蛹回老家。

84. 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

85. 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86. 黄熟收,干熟丢。

87. 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

88. 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紧划搂莫懈怠。

89. 高地芝麻洼地豆,沙岗坡上种绿豆。

90. 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91. 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92. 磨镰擦锄,不误工夫。

93. 槐连豆,打滴溜,今年不收明年收。

94.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

95. 杈子不去掉,好像氓流把兜掏。

96. 枣花开,割小麦。

97. 战士爱武器,庄稼人爱农具。

98. 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99. 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100. 麦收九十九,不收一百一。

101. 芒种夏至天,走路需人牵。

102. 麦子去了头,高粱没了牛。

103. 磨刀不误砍柴工。

104.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105. 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106.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107.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108. 推车不用教,全靠_摇。

109.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110. 旱耪田,涝浇园。

111. 棉花果枝见花蕾,后边紧跟脱裤腿。

7.24节气的惊蛰时节的养生食谱 篇七

1、红枣粥

配制:粳米250克,红枣60个。

做法: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功效:红枣粥采用红枣,大米加适量水一起烹饪而成。因为大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有机酸、单糖,维生素B、钙、磷和铁等元素,所以红枣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的功效。

2、鸡骨草煲猪横脷

配制:鸡骨草30克、蜜枣2个、猪横脷一条、生姜2片。

做法:将猪横脷洗净切块,汆水捞起;鸡骨草浸泡洗净,与生姜、蜜枣一起放入煲内,加入适量开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

8.关于24节气中立夏时节的谚语 篇八

“初候虹藏不见”,彩虹是雨后空气中含有无数水滴,折射太阳光形成的,这时雨季过去,飘下的已是雪花,彩虹自然就不会出现了。

“二候天气上升”,这时的大田里已经没有庄稼了,空气中缺乏水分,天空中也没有了云彩,显得一片空旷。

“三候闭塞成冬”,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河流开始结冰,家家关门闭户防止冷空气进入室内—冬天来到了。

小雪节气的气候特点

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的时候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候的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

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北方一部分冬麦区就下了大到暴雪。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非常的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这个时候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

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有人做过统计,我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份。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的现象。寒冷对体弱者和老年人的健康十分不利。

我们知道,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有利于冬季旅游的开展。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称为白灾)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小雪节气瑞雪兆丰年:

小雪节气,东亚地区已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地区常有低压或低槽,东移时会有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我国东部会出现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强冷空气影响时,常伴有入冬第一次降雪。

9.关于24个节气中惊蛰时节的作文 篇九

民谚有“二月惊蛰抱蚕子”的说法,是说惊蛰开始,便可以准备孵化蚕卵了,而待到春风时节,树叶新绿渐成浓荫时,蚕儿刚好孵出。记忆中,每年惊蛰过后,村里的孩童总会弄到一些蚕种——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蚕子,小心翼翼地将其撕成碎片,装在巴掌大铁盒子里,再用棉花布片包起来,概念中认为孵化蚕子也是需要增加温度的——像母鸡孵小鸡需要保暖一样。而最令人惊喜的事情,莫过于某天清晨被大人唤醒后,说,蚕出来了。

于是也顾不得穿衣服,急忙钻出被窝去察看。但等接近铁盒时,却又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轻轻拿起铁盒,慢慢打开盒盖,只见盒子里,一团小如针尖,黑黝黝如蚂蚁的小东西在蠕动。那一刻,满怀激动却又屏息静气,生怕粗重的呼吸将这些小东西吹得不见了踪影。那端详的神情,那静穆的气氛,也许比叩拜神灵、拜祭祖先时还要圣洁得多。而大人早已弄来了榆树叶子,撒在铁盒中,只见它们已经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

是的,那时养蚕不都是喂桑叶的。在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有棵桑树,而且树高攀摘艰难。即便如此,蚕的食材却从来不成问题,随处可见的榆钱树叶子可摘,满地蔓延的苜蓿新芽也可采。于是,养蚕的时节里,经常都会看到有小孩子拉低一枝榆树,挑拣鲜嫩的树叶摘,也能看见放学后的两三孩童蹲坐在苜蓿地里,掐采苜蓿芽儿。他们挑得仔细,采得认真,那种神情,那份耐心,俨然一个个最合格的劳动者。

可不正是这样?就像大人们尽心尽力地打理农事一样,孩子们全心全意地打理蚕事。

清晨起床,急匆匆洗漱完毕,来不及吃饭,便开始清理蚕粪、残叶,摘新叶喂蚕。晚饭饭桌上,会一边看着蚕儿咀嚼叶片,一边也有滋有味地嚼着饭。甚至于有些时候因为蚕的事而忘了看书,但相比逮蛐蛐斗蚂蚱的贪玩,父母对养蚕的事儿从不真正生恼,顶多笑骂几句。晚上睡觉前,还得再添点新叶,生怕饿着了蚕。养蚕的时间里,侍奉蚕儿几乎成为了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也成了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情。

课堂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间,偷偷掏出藏在书包里的铁盒,轻轻打开,悄悄瞄两眼蚕儿,那情状,仿佛一个母亲惦念孩子一般,要时刻关注着才行。待蚕儿大些的时候,铁盒子就光荣地退居二线,交由文具盒接班了。虽然这时可以光明正大地将其放在课桌上,但马总有失蹄时,终于有一天,被老师“人蚕并获”,“一盒端”掉了。结果心怀惴惴,念念不安,再无心思听讲。待到放学时,踌躇一阵,便硬着头皮去找老师讨要。令人心安的是,老师不仅没有将蚕丢掉,而且还新添了榆树叶子。也正因如此,对老师愈发恭敬起来。

小伙伴之间,也经常会聚起一堆儿,各自拿出自己的蚕,相互展示,品头论足。当然,可以用自己的两条小蚕换人家一条大的,关系好的兴许还会送你一两条。不知不觉中,因着蚕这个纽带,友谊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开出花,酿出了香甜的花蜜。

那时候,农村物质还不富足,小孩子没有几人能有像样的玩具,养蚕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童年的生活。此外,要说还能从养蚕中得到什么的话,想来一定是蜕变与成长。蚕的一生,要蜕皮,要成蛹,还要化蛹成蛾。这对蚕来说是蜕变,而对孩童来说,应该是成长,是由粗野到细腻的升华,是由顽劣到温柔的纯化,小小的蚕儿,能让那个撵过狗,捕过鸟,逐过鸡,逮过青蛙的顽童,变得谨慎、温柔、细腻,变得充满爱心和仁慈。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品德与生活分层体会下一篇:恶搞西游作文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