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大学生核心素养(精选6篇)
1.21世纪大学生核心素养 篇一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无法离开教室师的核心素养而独立完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与根本应该是核心素养,离开教师核心素养谈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不现实的,所以研究教师的核心素养迫在眉睫。而《21世纪教师的核心素养》这本书对教师核心素养进行了讨论,梳理出了三大类型八个素养,这也是我一直想学习的内容。 第一篇 师德与理念素养 第一章 师德素养 “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的操守、品行。现在经常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来诠释教师的师德,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对教师来说,师德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其内涵也不仅仅限于规范和约束,更扩展为保护和引领。师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建构其他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师德,简单来说就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及教师职业所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论语》有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荀子《劝学篇》中云:“故学知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如果做任何事情都能依“礼”而发,就能够到达道德的境界。这与孔子的“不学礼,勿以立”是一脉相承的。 一、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高度认同的一种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家国情怀是教师师德素养的重要基础,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体现出教师对祖国的感情,是每位教师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史就是一群饱含教育情怀的教师,为国为民的奋斗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他从国外留学回国后当上了教授,后来又放弃了优厚的教授生活,谢绝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的前身)和金陵大学校长的盛情邀请,脱去西装,穿上布衣草鞋,告别城市繁荣舒适的生活,开始了乡村教育运动。北京景山学校著名特级教师马淑珍老师是这样说的:“我虽然天天战斗在三尺讲台前,每节课教儿童几个汉字,但这几个汉字却连着祖国。” 一滴水要想永恒,就必须汇入大海。一名教师只有自觉地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汇入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洪流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爱国,是教师精神的支柱、动力的源泉。 二、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即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职业认同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基础。聚焦专业成长,调试工作心态,努力创造职业幸福,进而升华自己的职业情感和信仰。 三、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持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构建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得以切实开展的基础,更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热爱学生,是教师所具备的道德品质。 经典教育故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泥巴砸另一个同学。陶行知及时制止了他,同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去自己的办公室。放学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二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泥巴打人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行知出其不意的奖励,圆满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为他的不留痕迹的教育智慧叹服。 第二章 教育理念素颜 一、教育观 二、教学观 活、情、实、明、广、文、习、趣、法、创十字概括了有效教学之果。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编者和作者的意图,正确把握文本,认真研究学生,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教学时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做到开合有方,收放自如。 课堂教学要上出温度上出热度,激发兴趣,点燃热情,教师要学会煽情,通过导语设计,过渡语设计,结束语设计,不断地把情感推向高潮,推动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又能从文本中跳出来,不断的地拓展、迁移。 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语言准确,富有激情;板书工整,富友美感;教态自然,开合有方;教法灵活,收放自如。课堂教学要朴实,厚实,不作秀,不粉饰,不掺假,防止浅尝辄止,做表面文章。 教室要做教学的明白人,能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东西。教学要有广度,教师要做好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后资料的拓展延伸,课中的点燃激发,从而不断地把课堂教学向生活迁移,努力构建开放的、具有活力的教学体系。 课堂文化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教师要以优秀的课堂文化为基础,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塑造自己的课堂教学品牌。 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终身受用,坏习惯贻害终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导入要引趣,情境铺垫要溶趣,抓住闪光点要及时导趣,要用游戏、课件激趣。整个课堂诙谐幽默,情趣融融,学生就会学得既扎实又轻松愉快。 教室理念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设计要创新,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点燃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教授创新方法,形成创新能力。要知道,教育最珍贵的就是独特和灵性。教师要有睿智的头脑,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博大的爱心,为学生描绘一个五彩的世界。 三、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支配者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个性的人。我们应该找出学生的最佳发展期和最近发展区,有研究学生找到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完成的知识,从而找到教学的起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交,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霍木林斯基说过:"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我们要不断地变换角度,调整方向,移动焦距,和学生的心灵产生共振。把学生看成孩子,把学生看成大人;把教师看成大人,把教师当成孩子。教师只有有一颗不眠的童心,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此行。
2.21世纪大学生核心素养 篇二
关键词:经济危机,美国,资本主义,世界中心
预言历史是人类永不厌倦的游戏, 没有什么能比探索大国的起落沉浮更能让人心醉神迷。一个国家遽然的兴起或突兀的衰落, 常常像是一出未按预定剧本演出的戏剧, 让人惊叹于历史的诡谲无常[1]。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 美国最大的两家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房地美破产保护。2008年整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金融危机, 贝尔斯登这家美国第五大投行濒临破产, 股票市值缩水90%, 最终在美联储的斡旋下, 贱卖给摩根大通集团, 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了, 随后金融界倒闭潮接踵而至。到2009年上半年, 由始发于金融界引起的危机进一步扩展开来, 并很快波及到实业。全球最大的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由于巨额亏损, 不得不寻求联邦政府资金救助, 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被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兼并, 连百年老店、长期处于行业龙头老大地位的汽车巨头、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宣告破产保护。欧洲的金融业受到的影响比美国更大, 破产的银行、金融管理机构更多, 英国的苏格兰银行、比利时荷兰的福通银行等银行相继破产, 德国的住房抵押信贷银行、法国的国民银行等欧洲金融业巨头遭遇严重危机, 目前困难重重。这些现象似乎显现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结构出现了严重问题, 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衰退。于是有不少人认为, 美国以及西欧开始衰退, 甚至有种观点认为美国会很快衰落, 本次危机将会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灭亡。但是, 抛开这些表面现象, 仔细分析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结构和进步走向, 那些关于美国即将迅速衰落的说法, 显然显得过于夸张, 而本次危机会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说法, 似乎也不过是长期以来, 也许从马克思发表资本论以来的一种夸张传闻的翻版而已。大国的兴起和衰败, 通常都是先有科学和技术的兴起和衰败, 然后是经济的兴起和衰败, 最后导致国家的兴起和衰败, 科学和技术以及经济的领先或落后是国家将要兴旺或衰败的风向标。21世纪, 谁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科学中心在哪里?仍是美国?还是日本?欧洲?或者是北美、欧洲、东亚?从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 近代世界自然科学中心发生了几次转移。1540—1630年, 意大利处于当时世界科学中心;1660—1760年,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了英国;1780—1840年,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1840—1920年,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了德国;1920年后,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了美国。从上述科学中心转移过程可以看出, 世界科学中心的平均周期与转移周期均为80年。按照此科学中心转移的周期, 美国作为科学中心的地位应当在2000年左右结束。但是冷战结束后, 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其科学与经济的超大超强地位, 无人相匹敌。从二战后美国迅速冲上世界力量顶峰的时候起, 有人就在不停地谈论美国的衰落。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在2008年5月的《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称, 进入21世纪后, 世界力量在分散而不是在集中, 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在增长, 世界将进入无极时代, 将不再有一个居于统治性地位的国家, 将不再是单极、双极或由几个大国说了算, 世界将由十几个代表不同类型力量的国家统治, 美国的实力正在出现相对衰落[2]。甚至在“冷战”之后空前乐观的年代, 美国专栏作家克劳塞默还写道:“毫无疑问, 世界多极化不久将到来, 也许大约一代人的时间后, 就会有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出现, 而世界在结构上将类似于一战前的时代。”[3]但是这一幕至今还没有出现。人们爱拿以往的历史发展来推测未来, 但是历史的曲线总是充满了迷惑性。进入21世纪已十年, 现今的世界变化并没有遵循以往的历史趋势。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基于对自然和自身认识的进步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自然和自身改造水平的进步, 也就是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进步。诺贝尔奖授予的研究成果都属于原始性发现, 具有前瞻性, 基本反映了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进步状况, 各科的诺贝尔奖获奖成果基本反映了相应学科研究进步的程度。诺贝尔奖获奖情况可以看做是一个国家科学研究水平的标志, 也是一个国家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象征, 获得诺贝尔奖的状况可以作为衡量不同国家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的标尺。美国和西欧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主要分布国家, 亚洲、非洲、澳洲除日本外均为零星分布, 二战以后美国在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这三项自然科学大奖中优势突出, 均位列全球之最, 这说明了美国的科学水平在主要的科学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诺贝尔奖自1901年设立到2008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总人次为183, 美国获奖85人次, 占46.4%;化学奖获奖总人次为154, 美国获奖59人次, 占38.3%;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总人次为192, 美国获奖95人次, 占49.4%。从1901—2008年, 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 即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总计授奖529人次, 美国籍科学家共获奖239人次, 占获奖总人次的45.1%;其余被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科学家获得, 其中日本有6人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人次获得化学奖, 占获奖总人次的1.7%。美国自然科学研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远远高于其他任何国家, 而且到当前还未发现有落后的迹象。现今世界先进的物质文明, 基本上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明、创造, 即基本出自北美和欧洲, 另外地处亚洲的日本也占有一席之地, 其他地区在科学和技术上根本无法与美国和西欧相比。当前世界科学和技术中心还在美国, 并没有发生转移的趋势。美国的经济实力, 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金融服务等高端经济实力仍居世界领先地位, 微软、英特尔、戴尔、惠普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高技术企业虽然因全球性经济疲软受到一定影响, 但影响并不很大, 其企业研发、产品更新、产品市场占有量仍然领先。美国的整体经济总量仍为世界第一, 远比其他任何国家都高。2009年2月22日19点45分, 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世界概况栏目发表了2008年世界各国最新的GDP数据, 2008年, 全世界总的GDP为78.36万亿美元, 美国的GDP为14.33万亿美元, 占世界的18.9%;排名第二的日本为4.844万亿美元, 占世界的6.2%;排名第三的中国为4.222亿美元, 占世界的5.4%, 只有美国的29.5%。2008年人均GDP美国为45594美元, 日本为34023美元, 是美国的74.6%, 中国为2460美元, 是日本的7.2%, 只有美国的5.4%。由于美国GDP总量比第二名日本、第三名中国、第四名德国的总和还多1.4万多亿美元, 表明美国的领先优势未来二三十年内不可动摇[4]。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突破5万亿美元, 接近6万亿美元, 超过了美国的50%, 但是此后却是连续十多年陷入滞涨期, 如今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其人均GDP已是西方七国中最后一名。美国自1894年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以来, 已经114年了, 预计在今后的近五十年内, 还将继续占据世界经济总量头名的位置。虽然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承认美国的实力正在出现相对衰落, 但他认为, 美国仍有能力调整自己在世界所处的角色, 并有足够的力量保证世界的安全[2]。目前美国军力的触角遍及全球, 其军事力量的先进、军事实力的强大也是其他国家没法比的。现今世界先进的社会规则、文明法则, 许多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立, 并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所效仿、学习。美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拥有巨大的政治与文化影响力。由于现今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 经济全球一体化日益加剧, 美国又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 美国发生的危机很快波及到几乎全世界, 世界经济的复苏还将有赖于美国的复苏, 有赖于美国这个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带动走出困境。此次经济危机亿万美元的损失和一些金融豪门的破产不会损及一个庞大且根深蒂固的全球体系, 西方资本主义的内核并没有动摇, 其核心的人文、社会价值观、人的道德并没有崩溃, 社会依然稳定, 没有出现社会动荡, 各国政府都在积极想办法应对, 调整产业政策和社会结构, 各国人民也都能够冷静面对, 社会秩序正常平稳。西方资本主义更有可能沿袭一百多年来的经历, 在危机的磨砺下增强自身的生命力。所以, 在21世纪,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美国仍将是世界的核心, 在科技、经济、军事实力上居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波.美国即将衰落.2009年05月18日10:46, 经济观察报, 华声在线, http://opinion.voc.com.cn/article/200905/200905181204171311.html.
[2]Richard N.Haass, The Age of Nonpolarity—What Will Follow U.S.Dominance, Foreign Affairs, Aay/June2008.
[3]http://www.china-standard.com.cn/file/200303275923.html.
3.21世纪大学生核心素养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化学教师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69
一、理解化学本质
化学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化学知识、化学过程和方法的层面上,就不是完整的化学教育。一个化学教师,要把化学知识讲活、讲准确、讲全面,讲到位,关键在于该教师对于化学本质的理解和对化学教育和实践的深刻理解,他应该认识到以下方面:
1.化学教育不仅要超越化学“知识”领域,还要超越化学“过程”领域,即要强调“价值和态度”领域;
2.化学教育必须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要将学生们已有的经验和认知作为化学教学的起点;
3.认为基础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具有较高化学素养的公民。
我国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化学素养。教学目标着眼于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显然,我们已从原来固守于“双基”的传统教育中走出来了,而且还特别关注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明确提出化学素养的目标。随着学者对化学史、化学实验、化学社会与生活研究的深入,对化学本质的认识将不断深化。这些认识包括:化学知识具有可变性;化学知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以及理性辩证和怀疑,但这些并非是全部;还有化学规律和理论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化学家具有创造性;化学史揭示了化学发展的情况;化学是社会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探究是化学知识形成的本质特征。初、高中化学课程都强调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探究的方法是多元的,其中充满着创造性。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化学探究活动,实现知识的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的统一,增进对化学文化的体验和理解,化学素养在化学探究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化学探究式教学
化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方面,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国内外也已经掀起了探究学习的热潮。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对化学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教师不是把化学知识作为结果性知识来传授,而是把化学当作一种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化学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化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实验、推理、假设、解释、表达、交流中探究。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实现。
化学教师要实施探究性教学,必须对化学教材中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如何进行探究实践的方法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计划,对课程内容进行甄别,并选择合适的内容与形式设计探究活动,根据学生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基础和各种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对探究过程作全面监测与指导,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化学教师应该具有进行指导性提问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讨论的能力,对探究结果实施科学的评价。化学教师除了应具备探究的指导能力,还必须丰富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研究水平,掌握探究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在化学教学中顺利地开展探究性教学。
三、化学综合教学
化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加强了多个学科(如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了化学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反映了当代科学出现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的发展趋势。化学学科这一综合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整体地认识生活与化学的关系的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化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优化的化学知识结构,具有把化学知识整合起来理解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师要发展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并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社会生活、环境保护等问题联系起来,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化学教师要具备多种教学策略和多种途径,发挥化学课程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尽量利用化学教材的体系与结构,充分体现教材本身对化学内容的综合编排,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认识;要利用知识的前后承接关系,运用化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形成对知识间的整合,这种整合可以实现跨章节甚至跨年级知识间的综合,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知识、能力和态度协调发展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素养应包含四个方面:化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学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理解。显然,这四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中学化学学习中应该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是分裂的,更不是偏重或者只发展其中的某一部分。要想在四方面都做好,做到位,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应该完善自己的化学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教学技能(包括适应能力、多媒体应用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等);要认同自己的化学教育工作,从心理接受并爱上这份职业,只有这样的化学教师才能做到四个方面共同发展,在化学教学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在化学新課程的实施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且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关注;从以前的只关注化学教学结果过渡到既重过程也要重结果的教学。现阶段的化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上的专业素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知识、能力和态度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勇军.论中学科学教师业务素质[J].当代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4.21世纪大学英语翻译 篇四
2.“那个问题,” 那位妈妈说,“像把刀一样刺痛了我。当她做错事时,我总是急于纠正,可是当她努力表现得好些时,我却没有注意。我哄她睡觉时连一句称赞的话都没有。”
Unit 2 Text A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创造性”一词的周围有一堵墙,我们却在墙外边。我们会申辩说,我们没有那份天赋,创造性非天才们莫属。
但是,创造性并非是少数天之骄子才有的特殊天赋,或者是那种一个人要么有、要么没的灵光乍现。在我所认识的最具创造性的人中有一位老妇人,她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偏僻的牧羊场内。她是智利人,16岁时嫁给一位美国船长,移居到了丈夫的国度,学会了他的语言。她在那个偏僻且薄雾缭绕的海岸上安了家,过上了日子,创建了一片精神和经商兼顾的产业。她买卖土地,接生孩子,在剪羊毛的时节得给30个男人做饭。她生了5个孩子,教他们读书、写字、骑马,还教他们在海洋里像海豹那样舒适自在地游泳。看到她90高龄还能爬到屋后的山丘上去看日落的海景,你会心潮澎拜、叹服不已。
Unit4
UNIT6
Nostalgia is a recurrent theme in Chinese poetry.An American reader of translated Chinese poms may well be taken aback-----even put off-----by the frequency, as well as the sentimentality, of the lament for home.To understand the strength of this sentiment, we need to know that the Chinese desire for stability and rootedness in place is prompted by the constant threat of war, exile, and the natural disasters of flood and drought.Forcible removal makes the Chinese keenly aware of their loss.By contrast, Americans move, for the most part, voluntarily.Their nostalgia for hometown is really longing for a childhood to which they cannot return.怀乡是中国诗词中反复出现(经久不变)的一个主题。美国人阅读
英译的(英文版的)
中国诗歌,很可能会对乡愁的 频繁 出现 以及过多的 伤感,感到吃惊--------甚至
腻烦。要理解这种情感的力量,我们必须明白,中国人对 稳定生活 和
扎根于一地的渴望,是由战乱、流离失所 以及 旱涝天灾 的不断威胁引起的。中国 人 被迫 颠沛流离,因而有深切的失落感。与之相反,美国人迁移大多出于自愿。
他们对故乡的怀恋,其实是对 一去不复返的 童年的渴念。
In the meantime the future beckons and the future is “
out there ”
in open space.When we criticize American rootlessness, we tend to forget that it is a result of ideals we admire, namely, social mobility and optimism about the future.When we admire Chinese rootedness, we forget that the word “ place ”
means both a location in space and position in society: to be tied to place is
also to be bound to one ’
s station in life, with little hope of betterment.Space symbolizes hope;place, achievement and stability.与此同时,未来在召唤,未来就在“在那里”,在辽阔的空间。
(未来就在不 远处的大地召唤)我们批评美国人的无根性的时候,往往忘记那是我们向往的理 想--------也就是社会的流动性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所导致的结果。我们推崇
中国人的扎根性的时候,却又忘记“场所”这个字眼既指空间中的位置,又指社会
上的地位:
束缚于一地也就是束缚于自己的社会地位,没有什么改善的希望。空
5.21世纪大学生核心素养 篇五
人们往往自幼就认识到将来想做一名医生,可能他们天生就擅长数学和科学,也许他们想帮助别人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有所影响,或许他们就是想做一份充满挑战的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从事医疗事业的很好的理由。然而,任何想做医生的人,都必须明白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
成医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事实上,医生比几乎其他任何类型的专业人员都要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成为一名医生至少需要11年,专业性更强的医学领域需要更长时间。然而,多数医生热爱他们的工作,并且相信多年的努力是值得的。
最初四年
有志成为医生的学生,首先需要完成四年大学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许多学生主修“医学预科”。医学预科课程中涉及大量的科学和数学。医学预科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以及其他高级数学和科学课程。在此期间,学生经常志愿在医院、诊所和医生的诊室兼职,这样,他们就能够获得知识并积累经验。
医学预科生在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时,可以向医学院校提出申请。美国有将近150所医学院校,报考这些院校竞争激烈。学生必须在医学院入学考试中取得高分,必须写一篇文章来说明从事医生行业的原因。许多医学院校要求推荐信,而且,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也是极其重要的考虑因素。医学生的平均成绩几乎总是高达3.5分或更高。
深入学习
一旦被医学院校录取,学生们前两年就要进行所谓的“繁重的书本学习”,上解剖课、生化课以及生理课,学习病理学、医学伦理学以及医学原理,了解人体以及人体的运行原理,弄清楚疾病以及人体免疫系统如何抗击疾病,还要学习药物科学,即药理学。
大学二年级,学生们开始学习基本的医学操作,包括如何诊察病人、如何采集病史以及如何诊断一些疾病。
临床见习
医学院校三年级时,学生开始进行临床轮转,这就意味着他们要与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一起工作,观察并帮助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儿科医生以及放射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家庭医生和急诊医生。这使学生们有机会体验大量的医学专业,也使他们接触许多不同的病人。在了解不同医学领域的同时,大多数学生会最终决定他们最喜欢的领域。
6.21世纪大学生核心素养 篇六
Unit1 1.Mini-Dialogues 1 B 2 A 3 C 4 D 5 A 2.Conversation
D 2 D 3 B Unit2 1.Mini-Dialogues 1 D 2 D 3 C 4 B 5 C 2.Conversation D 2 A 3 A Unit3 1.Mini-Dialogues 1 C 2 A 3 B 4 B 5 C 2.Conversation B 2 B 3 C Unit4 1.Mini-Dialogues C 2 D 3 D 4 B 5 A 2.Conversation D 2 C 3 B
Unit5 1.Mini-Dialogues D 2 D 3 D 4 B 5 C 2.Conversation B 2 C 3 B Unit6 1.Mini-Dialogues A 2 C 3 C 4 B 5 C 2.Conversation C 2 C 3 A
【21世纪大学生核心素养】推荐阅读:
21世纪大学英语3答案10-17
21世纪的重要问题07-19
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件06-09
21世纪的管理模式10-07
《21世纪课堂评价》回复学习内容06-13
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和改革06-17
面向21世纪的世界炼油工业07-13
21世纪教子方法的读后感09-15
小学语文活动课教案 :畅想21世纪10-15
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