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

2024-07-27

《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15篇)

1.《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们根据青蛙眼睛的特点制成了“电子蛙眼”,知道“电子蛙眼”的作用。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动物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了解科学技术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动物的研究。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青蛙的眼睛》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当小科学家研究了青蛙眼睛的特点,谁来把你的研究成果向大家说一说?

2、哪位小科学家还能用不同的说法来说吗?

3、同学们,听了刚才这些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你对青蛙眼睛的特点一定更加了解了,我们来读一读吧!(多媒体出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近的东西却很迟钝。)

4、同学们现在还想对科学家提出什么问题呢?(或: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这些小科学家,你们为什么要研究青蛙眼睛的特点呀?)

5、过渡语:噢,我明白了,科学家研究青蛙眼睛的特点,发明了“电子蛙眼”。在地球上,动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大家庭中的一员,动植物身上有许多特殊的本领,是我们人类所不及的。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研究动植物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发明出来的,这门科学就叫仿生学。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对于“电子蛙眼”,你想了解什么?(生提问:“电子蛙眼”是怎样的?“电子蛙眼”是怎么工作的?“电子蛙眼”有什么优点?……)

2、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书本能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提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通过自己的朗读体会,你能读懂什么?自己读好想好后,与边上的同学交流一下。

3、指名学生交流讨论。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电子蛙眼”的作用,它是怎么工作的,你们都读懂了。好,我们来看看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句子:机场上的指挥员凭着“电子蛙眼”的帮助,就能立刻判断出空中的飞机在哪个方向,飞得多高,飞得多快,正朝哪个方向飞。有了“电子蛙眼”,人们就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飞行或降落。

谁来读读这段话,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指导学生在读中通过重点词“立刻判断”、“准确地指挥”,体会感悟“电子蛙眼”的灵敏。

5、通过研究,你发现“电子蛙眼”与青蛙的眼睛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答后,出示青蛙的眼睛与“电子蛙眼”的两段话。让我们来读读这两段话,谁来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体会“电子蛙眼”与青蛙的眼睛的敏锐。

6、“电子蛙眼”太厉害了,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电子蛙眼”的威力来。学生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7、出示填空练习:

“电子蛙眼”相当于( ),飞机相当于( )。青蛙的眼睛看动的东西( ),只要虫子在飞,它都能( ),而且还能( )。“电子蛙眼”也一样,只要飞机在飞,机场上的工作人员,凭着( )的帮助,就能( ),还能。

四人小组讨论后,再交流。红字出示答案后齐读体会。

三、拓展延伸。

1、过渡语:

动植物身上有好多神奇的本领,远远超过人类。而我们人类的聪明之处在于善于从动植物身上发现它们的长处,学习它们的长处,为我们人类所用,为人类造福。

2、观看一段拓展录像。

3、看后你有什么感慨?

4、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填空,小组先交流讨论。

人们研究了青蛙的眼睛,制成了( ),用它来( )。 人们研究了( ),制成了( ),用它来( )。

我想研究( ),制成( ),用它来( )。

交流讨论

5、这道题能做得完吗?为什么?

6、师总结:是啊,在这奇妙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动植物特殊本领还等着我们去发现研究,许许多多的东西有待于在座的同学去发明创造。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勇于实践,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就在我们中间。

2.《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二

一、延伸

“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 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 渴了喝点山泉水。” (11自然段) 青蛙会渴成什么样?累成什么样?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它又是怎样克服的?学生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想象, 有的说:渴得喉咙直冒烟;有的说, 青蛙在登山中皮肤被石头蹭破了, 它咬着牙, 没有停, 继续向上登……

这一延伸的目的是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使得教学内容新鲜、生动而充满情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也积累了语言。加深了学生对青蛙登山过程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 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克服各种困难。

课文描写到青蛙和松鼠跳完石阶, 到达了山顶, 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时戛然而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师:青蛙跟着松鼠历经千辛万苦地跳完了无数级台阶, 终于到达了山顶, 看到了梦想中的大海。请你想想, 它看到的大海会是怎样的呢?

生:无边无际的。

生:碧波荡漾, 烟波浩渺。

生:海边卷起层层浪花, 像老爷爷生气时翘起的胡须。

生:大海中的浪花一朵推着一朵翻滚着。

生:老师, 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刚才的情景, 叫“后浪推着前浪”。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啊, 那么此时松鼠和青蛙会互相说些什么呢?

生:青蛙一定会说:“哇, 多美的大海呀!我最好不要走了, 就永远地留在这里吧。”

生:青蛙一定会说:“在这里造个房子吧, 以后就可以一出门就看到大海了!”

生:青蛙还会对松鼠说:“真是太感谢你了, 你让我明白了一步一个脚印, 脚踏实地一定能做到自己认为很困难的事情。”

这一延伸的目的是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帮助学生在说中理解品味, 体会语言的魅力, 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锻炼听说能力, 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 提高审美的情趣, 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悟理

两次对课文内容的延伸, 意在扩展教材容量, 使学生深深地领悟事例。因此, 在延伸的基础上, 学生思维开花时, 伺机提出问题, 升华他们的思想。

师:青蛙最终登上山顶, 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 这说明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由于经过上文的延伸, 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因此, 回答起来热火朝天:

生:只要坚持不懈, 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生:要实现美好的愿望, 一定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 脚踏实地的,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生:青蛙的成功验证了“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的古话。

生:松鼠就像我们的老师, 用心地教育我们, 带领我们攀登科学的高峰, 和我们一起成长。

三、写话

为了把读写结合起来, 很好地巩固拓展延伸的思维升华效果, 我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 都羡慕不已, 也想去看看大海, 它们找到了青蛙, 发挥你的想象, 猜猜青蛙会对它们说点什么?

我鼓励学生拿起笔, 把自己当作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青蛙, 把所想到的写下来, 内容长短不限 (二年级的学生侧重于写话兴趣的培养) 。

3.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篇三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心、到、井、急、象、就、问、呀、因、为、伙”11个生字,会写“下、井、心、来、你”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青蛙为什么掉进井里,还有心思唱歌。

3.初步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主的读书活动中,学会边读书边做记号边思考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

教育学生乐观地对待困难,并积极想办法战胜困难。

教与学的过程(课堂实录):

一、渲染气氛,想象朗读。

出示课件(课件内容为:伴随音乐出示课题),学生跟随课件中的音乐歌唱。

师:今天阳光明媚,真是个去郊游的好日子。看,天空碧蓝碧蓝的,草地软绵绵的,小河清凌凌的,风儿轻轻的吹着,小树轻轻地摇着,真让人神请气爽。我们的好朋友——小青蛙也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在郊外游玩呢。(出示课件:小青蛙掉进井里的场景)

师:哎呀,发生了什么事了?

生:小青蛙不小心掉进井里了。

师:(出示词语卡片“不小心”)想想看,小青蛙是怎么不小心掉进井里的?

生:他玩得太高兴了,蹦蹦跳跳的,没看见井,不小心就掉进去了。

生:他被郊外的美景陶醉了,不小心掉进去了。

生:他在郊外看见一口井,想看看井里水有多深,结果丢下去了。

生:他在井沿上跳着,结果滑了一跤就掉下去了。

(再引读“不小心”。)

师:这口井是什么样的呀?(贴板画:一口井)

生:这是一口枯井。

师:枯井是什么样的井昵?

生:井里没有水的。

生:这口井很深,很黑。

生:这口井黑乎乎的,伸手不见五指。

生:这口井很深,小青蛙怎么也跳不出去,连讲话都有回声呢。

师:如果你们掉进这样的一口井里,你们会怎么样昵?

生:我会大声叫人来救我。

生:我吓傻了,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生:我很害怕,会哭的。

师:是呀,掉进这么一口井了,心里难免会害怕恐惧,哭也是很正常的,可是我们的小青蛙是怎么做的呢?请你们打开书看看吧!

生打开书认真读书。

生:他不急不慌,在井里唱起了歌。

(出示词语卡片“不急不慌”指名读。)

师:既然是不急不慌,就请读慢一点。(师范读)

师:谁能把整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读后生评。

师:老师想,如果把“唱起了歌”重读,能更体现小青蛙的快乐。(师范读。)

生练读。

二、角色体验,感悟朗读。

师:猜猜看,小青蛙的歌声把谁引来了?

生齐:大象。

师贴板画:大象。

师:是呀,一头大象听见井里传出的歌声,觉得奇怪。(出示带拼音词语卡片:奇怪。)

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课件内容为:大象听见井里传出的歌声,觉得奇怪,走过去朝井里问:谁在里头唱歌?并出现“谁在里头唱歌?(带拼音)的字幕。)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在野外听见一口井里传出歌声会怎么样?

生:我觉得怪怪的,怎么井里会有人唱歌?

生:我很好奇,井里怎么有歌声呢?

生:我觉得奇怪,会走过去看看的。

师:是呀,的确感到奇怪,现在你们都当这只大象走过去朝井里奇怪的问问,先练练吧。

指名读。

师:这只大象的确很想知道井里是谁在唱歌,要是能加上表情或动作就更棒了。

生马上加上表情和动作声情并茂得读起来。

师:现在请大家把第二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听到大象伯伯的声音,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哪只小青蛙愿意来谈谈?(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很着急,赶紧大声叫大象伯伯救我出去。

师:是呀,终于有人来救你了。(出示“赶紧”词语卡片。)所以你赶紧象大象伯伯求救。

齐读词语“赶紧”。

生:我很高兴,因为终于有人来救我了,多么高兴呀。

生:我很惊喜,因为我马上就可以离开井里了。

生:我很激动,好不容易来了大象伯伯,赶紧得叫他救我出去。

师:是呀,马上就可以被救上来了,多么高兴、激动呀。小青蛙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画出有关语句。

指名汇报句子,教师出示句子。

引导孩子把句子读流利。

出示课件:小青蛙求救的场景。

师:我想,每只青蛙听到大象伯伯的话,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都着急出井了,现在你们赶紧也用这句话向大象伯伯求救吧:“是我,小青蛙!大象伯伯,快救我出去吧!”

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班上有哪只小青蛙来向大象伯伯求救?

生都跃跃欲试。

师指名读。生评。

师:如果你们能带上表情或动作来求救,那就更好了。

生声情并茂地求救。

师:听到你们的求救,大象伯伯觉得更奇怪了,请看(出示课件:大象回答的场景以及“你掉进井里,怎么还有心思唱歌呀?”的字幕。)

师:小朋友们,就请你们当当这只好奇的大象带上表情或动作用这句话再来问问小青蛙吧。

生自由练习。

指名读,生评。

三、读说体悟,弘扬个性。

师: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有关语句。

生汇报。

师出示句子:“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人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要是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哭鼻子,多没出息呀!”(带拼音)

通过带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方式练习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师: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把你的看法同小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生:我明白了小青蛙唱歌是他求救的方法。

生:我明白了小青蛙唱歌的原因是:他相信,人们听到他的歌声一定会来救他的。

师:多么自信的小青蛙,你能读读这一句话吗?

生读。引导学生评价。

师:老师想,如果把“相信”和“一定”读重些,小青蛙会显得更自信的。

学生再读这一句,全班齐读。

生:我觉得小青蛙很聪明,他掉进井里,不哭鼻子,懂得用唱歌的方法来求救。

生:我明白了小青蛙不哭鼻子是因为他认为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哭鼻子是没出息的。

生:我觉得小青蛙很勇敢,因为他碰到困难都没有哭鼻子。

师:那你就读读这一句话吧!生读。

师:读得太好了,我自愧不如,拜你为师吧,能告诉我你读得好的秘诀吗?

生:我把“多没出息呀”读重点,读长点,这样就可以表现小青蛙很勇敢。

师:真感谢你告诉我朗读的技巧,能给我一个机会读读吗?

师读,生评价。

生齐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侍机板书:聪明、勇敢、唱歌、不哭鼻子。)

师: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只聪明勇敢的小青蛙吧。(出示课件:小青蛙回答的场景)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当当这只聪明勇敢的小青蛙,来读读这一段话吧。

学生练读。指名读,生评。

师:读到这里,你们喜欢上青蛙了吗?

生:我喜欢青蛙,因为他很聪明,懂得用唱歌的方法引起人注意。

生:我喜欢青蛙,因为他很快乐,即使碰到困难还很乐观。

生:我喜欢青蛙,因为他很勇敢,遇到困难没有哭鼻子。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在将来的学习、生活当中也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办呢?

生:我要想办法解决。

生:我要自己动脑子,不哭鼻子了。

生:我要乐观对待,动脑子。

生:我会不急不慌的,想办法,还可以请教别人。

师:是呀,说得多好呀,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以后遇到困难能积极想办法,俗话说得好:

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师:听,不仅我们喜欢小青蛙,大象伯伯也正在夸小青蛙呢!(出示课件大象夸青蛙的场景)

师:请你们当当大象伯伯用这句话来夸夸小青蛙。

学生练习,指名读,评读。

师:看,大象伯伯伸下长鼻子,把小青蛙救上来了。(出示课件:大象救出小青蛙的场景)听,小青蛙又快乐的常起了歌,让我们站起来和他一起唱吧。

全体学生起立一齐歌唱。

四、延伸课堂,飞扬个性

把这个故事演给家人、小伙伴看。

板书设计:

不哭鼻子

快乐的小青蛙 小青蛙(板画)

聪明

勇敢

4.《快乐的小青蛙》教学反思 篇四

于是我走到他的身边,蹲下身子,温和地问他:“为什么上体育课都这么无精打彩的?还打同学?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认真的上体育课,学东西也很快。你难道不喜欢张老师?不喜欢上体育课吗?”“不,不是的。我喜欢上体育课,可是,可是……”“怎么了?”“我,我太胖了,跑也跑不快,跳也跳不高,接力赛他们也嫌我!”我愣了一下,突然想到,因为先天性的肥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胖虽然不好,不过胖也有优点,你想想在上体育课中哪样是你的专长?你想做什么?”“我有力气,我想扔实心球,上次我玩过的。”“扔实心球啊?好,老师今天就满足你的要求,找几个高个子的同学跟你比一比看谁扔的远,好吗?”姚*一听,面露笑容“好”“那好,你先到那边把手臂运动一下,我去找几个同学来。”

我走到操场的中间吹响哨子,停止了小青蛙跳。全班同学围了上来,“姚*同学想跟你们比一下扔实心球,谁可以跟他比一下?”“我、我、我……”小朋友们一个个都想比。我就从他们当中选出了四个跟凯健差不多高的学生。小朋友们一窝蜂跑到场地上,站在旁边为他们加油。比赛的小朋友包括姚*都异常兴奋。经过几轮的比赛,结果姚*以十公分的差距拿到第二名,他开心极了。

正在我想告一个段落进行下一个内容的练习的时候,刚输的男同学不服气的跑上来,对我说:“张老师,这不公平,他胖力气比我大,我要比赛跑步。”“对对,我也不服气,我要比拍球”“我是女同学,我要比跳绳”……马上,操场上就像炸开了锅的蚂蚁。“好、好……”看了一下离下课的时候还有半节课的时间。“因为教师老师这个裁判的能力有限,你们自己组织,找几个跟自己差不多的同学比一下最得意的体育项目,体育室今天也一放,大家可以随便拿器材,怎么样?”我这么一说,全班的小朋友都乐开了花,马上找到了自己想比的对象,井然有序的进行了小竞赛,热情也一下高涨了,有拍球的、有跑步的、有学小青蛙跳的、有跳绳、还有呼拉圈的……

我到处去巡视了一下,发现他们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比赛。有的同学比了一个还不过瘾马上接着又比了一个。我走到呼拉圈那里,忍不住也跟几个同学比了一下。“预备--起”殊不知,这些小朋友的呼拉圈技术那么好,一个不小心,呼拉圈就掉了下来。然后一起为还没有掉下来的小朋友加油……“哇,梦阳好厉害,比老师还要厉害,到现在还没有掉下来……”看到这个比赛完了我把这些同学集中在一起“小朋友们,我希望你们像梦阳一样做什么都比老师做的好,做的棒。希望更多更多的同学超过老师,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

接着我又去了跑步的地方、拍球的地方……操场上到处都响着“徐*,你好棒跑的真快”,“李*,你扔的真远,你好厉害……”听到这些话,让我感觉到心花怒放。

5.青蛙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有个小动物,本领真是大,游泳、跳远、唱歌、捉虫,样样都数它,如果你还猜不到,呱呱叫的就是它。”谁知道,这个小动物是什么?

同学们说得对,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就带领我们来到池塘边,一起走进青蛙的世界。(师板书课题)

(谜语导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遇到比较长的句子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读通、读顺。(老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快速浏览课文可以分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生字标出,借助注音多读几遍,不认识的问老师和同学,记住它的读音。(老师巡视)

(通过多种形式的初读,使学生对青蛙这种小动物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1.同学们通过读书,知道了课文主要介绍了可爱的小青蛙,那么小青蛙都有哪些美称呢?(让学生把青蛙的美称向大家作介绍。)

正是由于小青蛙有许多本领,才会获得这么多美称,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小青蛙的这些本领呢?

2.自学3~6自然段。

(1)自由读,读后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同桌)把自己了解到的青蛙的本领向同学说说。

(2)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补充。

(3)指导学生看图并讨论:为什么说青蛙是农作物的好卫士?

3.质疑: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4.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倾听,通过想象将文字变为画面,体会青蛙的本领之大。

5.教师小结:青蛙不但是农作物的好卫士,我们的许多科学实验也都少不了它,它真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

(引导学生围绕“青蛙都有哪些本领”这一中心议题进行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老师适当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懂得青蛙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从而增强要保护青蛙、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对青蛙还有哪些了解?向同学们介绍。

(通过收集资料、相互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检查识字情况

1.学生自读生字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3.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加深对字的认识。

(通过自读、互查,使学生对字音有更深刻的记忆。)

六、对照板书总结结构 :总分总。修辞 : 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等。

七、指导课外阅读

选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文章《袋鼠》,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

6.《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六

1.了解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给读后感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2.能够在读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时有一定的体会, 并能组织语言写一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表扬学生尝试习作的成果

师:这几天, 我们都在与读后感亲密接触, 也欣赏到了好几篇叙事清楚、说理深刻的读后感。要知道梨子是甜的还是酸的, 就得亲自去尝一尝, 所以, 大家还尝试写了一篇读后感。有如下几位同学的习作在某一方面值得大家学习 (略) 。

二、汲取优点, 明确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一) 优点一:读后感要有一个醒目的题目——“眼睛”明亮

出示:

一本叫人大开眼界的书

——读《心脏的秘密》有感

风雨总在阳光后

——读《生命的礼物》有感

不可掉以轻心

——读《萤火虫的食物是蜗牛》有感

能行, 相信自己

——读《我做成了一件事》有感

师:请以上几篇被表扬的习作的作者读一读自己习作的题目。

师:这样的题目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来读一篇文章——《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 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 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 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 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 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 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 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 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 深深地扎根, 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 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 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 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 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 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 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 而是头上长瘤了。”

公开的场合, 它们讥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 即使你真的是会开花, 在这荒郊野外, 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 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 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 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 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 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 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 不管你们怎么看我, 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 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内心的能量。有一天, 它终于开花了, 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 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 野草与蜂蝶, 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朵地盛开着, 它花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 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 只有百合自己知道, 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 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 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 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 远在千百里外的人, 从城市、从乡村, 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 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 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有过的美, 感动得落泪, 触动内心那纯洁温柔的一角。

那里, 被人们称为“百合谷地”。

教师引导学生把读文后的感受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然后把这一句话浓缩成一个短语, 作为读后感的题目, 如: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读《心田上的百合花》有感;全心全意做好自己——读《心田上的百合花》有感;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读《心田上的百合花》有感……

(二) 优点二:读后感要有最基本的结构——“身材”匀称

师: (表扬相关的同学) 这些同学的读后感都有一个相同的优点:有一个匀称的“身材”, 也就是段落清晰, 结构合理。大致分为五个段落来写。 (板书:引——概——议——联——结) 我们还是先看一个范例。

杜绝假文盲的诞生

——看《假文盲》漫画有感

最近, 我看了一幅漫画, 名叫《假文盲》, 它是著名画家华君武爷爷在1984年画的。 (引)

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五位社会精英人物。一位是戴着眼镜的教师模样的人, 一位是手拎高级皮包似乎是经理模样的人, 一位戴着口罩, 俨然是一位医生, 另外两位似乎是高级军官和政府要员, 他们正若无其事地站在“母子上车处”等待着公交车来临。旁边有一位母亲则背着孩子可怜地缩在寒风刺骨的角落里, 呆呆地看着这五位“社会名流”。 (概)

看到这样的情景, 你一定会发问:他们是不是不认识“母子上车处”这几个字?不可能。是不是没有看见“母子上车处”这几个字?不是, 绝对不是!诺大的字怎么会看不见呢?只不过是视而不见罢了。他们是一群无视社会公德, 只图自己方便, 为了自己的利益装聋作哑的“文盲”。 (议)

在社会上有许许多多像这几个“假文盲”一样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君不见, 风景区内“请勿践踏草地”的牌子旁, 却有人照样在践踏草地;在商店“禁止吸烟”的提示旁, 也少不了猛吸几口的烟民;在“未满18周岁不准进入”的网吧里, 每天都会有少年儿童大大方方地出入。在这个文明社会中, 这些“文盲”把“文明”二字抹黑了, 他们丢失了应有的公德心。 (联)

作者借漫画的形式, 讽刺和批评了当前社会上那些缺乏公德心和爱心、个人修养低下、自私自利的人和行为, 提醒人们要自觉做一个尊老爱幼、品德高尚、讲究社会公德、维护社会道德规范的人。我们都该扪心自问:我们是这样的“假文盲”吗?愿我们大家都以“假文盲”为鉴, 树立社会公德, 为创造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结)

学生欣赏范例后, 明白了读后感的五段内容分别是“引入已读的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议论文中的一种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总结观点, 点明题目”。

三、突破难点, 联系生活谈体会

师:同学们在尝试习作中存在一个比较共性的问题, 就是不会联系生活实际。那么, 怎样才能使习作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呢? (出示连线题)

题目

《别小看了一分钟》

《团结就是力量》

《踏踏实实才能创造成绩》

《不放弃机会, 离成功更近》

《母爱, 人间最伟大的力量》

联系实际

夜晚, 母亲背我上医院

班里一位同学学习很踏实

珍惜时间的例子

我积极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足球比赛我们配合默契

教师指导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 确定应该联系怎样的实际谈体会。

7.《青蛙搬家》教学设计 篇七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学前准备:

搜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读书时遇到的,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课文中说,童年是在一串串问号中长大的,我们也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吧!师:我们可以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读书时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你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要求: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问题说清楚,说完整,声音要洪亮。

二、开始活动。

1、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解答问题。

2、向全班学生提出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3、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即使纠正语病和错误读音。

三、课后延伸。

让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找资料。

2、去图书馆。

3、问老师。

4、问家长。

8.教学设计《青蛙写诗》 篇八

一、猜谜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猜字谜是我们中国非常传统的一项活动,今天呢,张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PPT出示)。师:喜欢青蛙吗?

2.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只很厉害的青蛙,他呀,还会写诗呢!(板书课题)3.齐读读课题,诶,有2个生字小朋友藏在了课题中,你能找到他们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他们呢?(卡片“秃宝盖”“宝盖”,边展示图片边背诵儿歌,最后检查)

二、初读课文,识字

1.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认识这只神奇的青蛙了。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2.你们读得可真认真,张老师忍不住也要读一读,请你竖起小耳朵,手指要跟上。教师范读。学生再读,并找出有几个小节。同时思考:这只青蛙为什么要写诗呢?(下雨了)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PPT出示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指导儿化音,认识“点”(四点底的故事“火”有关,像一口锅下面点着火)4.下雨的声音可真好听呀!指2生读,(你来读一读)下雨的声音呀不止这一种,你还知道哪些下雨的声音呢?(大雨的声音等)

5.伴随着着喜人的细细小雨,青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开心)那你能开心的读一读这句话吗(PPT出示:青蛙说:“我要写诗啦!”)指生读。齐读。6.有一个调皮的生字小朋友跟你们捉迷藏,你能找到它吗?你有办法认识他吗?“要”出示句子练习我要()

7.让我们再一起读一下第一小节吧!齐读第一小节,同学们,小青蛙下雨了可真开心,如果我们也会写下雨的诗就好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两个生字的写法。(学生说要点,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投影纠正)

8.其他的生字小朋友着急了,纷纷赶过来要跟你们交朋友呢,你看他们来了。(PPT出示生字)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齐读,小老师领读,去拼音读,你有什么办法认识这些生字?开小火车读。生字卡片读。

三、研习文本 1.看青蛙的诗已经在大屏幕上了,你能试着读一读吗?(无标点)

2.读完后什么感觉?(累)课文中有很多朋友来帮忙了,找一找,用铅笔画出来。3.先来认识下这位朋友,他是谁呢?跟张老师读“逗号”,课本中说逗号像什么?(小蝌蚪)指生读。小蝌蚪能帮忙可真开心,谁能开心的读一下。只剩读,齐读。4.看这是什么?(水泡泡)看他圆圆的,课文中他当了什么呢?(小句号)你看他们长得像不像?齐读句子。指生读。

5.有了他们的帮忙青蛙的诗更棒了!出示青蛙的诗,诶,我怎么读好逗号和句号呢?张老师告诉你个小秘密,逗号心里数1,句号心里数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感悟。

6.除了小蝌蚪、水泡泡还有谁来帮忙了?(一串水珠)

7.读句子,看省略号来了,他就像是我们诗句海洋中的串串水珠。8.那么什么是一串呢?你知道的还有一串什么呢?(练习)

9.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呢?(教师造句:我喜欢很多水果,葡萄、橘子、香蕉、西瓜……)他怎么读呢?请你竖起耳朵听一听张老师怎么读,(适当拖音,声音由高到低)

10.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配合读,配乐读。

9.《青蛙的眼睛》教学设计 篇九

一、多媒体课件的过多使用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的特点, 试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它选择的题材涵盖了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广泛而丰富, 这就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厚的素材, 加上多媒体的广泛使用, 于是各种多媒体课件蜂涌而出, 这对于课堂显然是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由于材料丰富多彩, 学生的兴趣也获得了大大的提高。但纵观这些课件, 大多是追求图片的艳丽, 形式的多样, 并且很多老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 往往是“拿来主义”, 没有考虑自己的学生, 缺少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这对他们的自身发展是不利的。笔者曾听过一堂《Task》的课, 教师通过使用教学课件, 把本该用二个教时的内容一节课全部上完。整堂课感觉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 被动地接受, 被动地跟从。至于说Task板块所要求训练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仅是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但笔者在一所普通高中听过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上过一堂Welcome to the unit有关Language内容的课。由于教学条件的局限, 教室内没有任何现代技术设备, 但是那位老师凭借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 丰富的知识, 旁征博引, 思路流畅, 环环相扣, 其间只利用了教室内的一些物体及简单的手制作教具, 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却被充分调动, 激发和培养, 层层递进。让我感触颇深, 感觉这样的课才是我们要的。来源于生活实践, 结合学生的实际, 娓娓道来, 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长此以往, 必将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大有好处。当然,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它的好处, 课堂容量足, 涉及的面广等, 所以我们要用好它, 发挥它的积极功能, 切忌滥用、误用。

二、课堂教学的过于主体

《牛津高中英语》的编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潜力、兴趣和未来发展目标, 灵活开展学习, 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听了很多堂课, 感觉很多的课堂过多的追求了形式的热闹和气氛的渲染, 觉得气氛活跃就是好课。而在学生看来, 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 觉得只要积极举手, 积极地站起来就是好。却往往导致一节课下来, 散沙一盘, 看似热闹, 实则低效。所以作为教师, 要通过学习、思考、改进来提高自身的教师素质, 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要调控好课堂和学生, 要让课堂和学生都收放自如。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这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 学生需要做什么, 怎么做? 怎样才能达到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然后在课堂上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从培养学生真正的语言能力出发, 更有效地去组织课堂教学。

三、对教材本身的过度删减

《牛津高中英语》通过整体性和科学性的模块和板块设计, 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能力的训练。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 前后照应, 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模块中的语言知识根据语言教学的规律安排顺序, 由易到难, 体现了循序渐进、循环递进。它涉及的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生活、当代社会自然之谜, 环境保护, 人际关系, 科学研究、广告、体育、商业等到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 如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代沟问题, 反映科学技术和最新发现, 如克隆技术、我国的航天飞行, 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之方面内容的整合, 具有科学性和人文价值, 同时还介绍了外国文化, 宣传了中国文化。语言材料涉及中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格、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教师假如能结合教材和实际, 有效地用好教材, 那么对于学生文化意识的提高, 语言知识的丰富, 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加强, 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都将是事半功倍的。但很多教师为了追求高考分数、升学率, 过度地删减教材内容, 像Task, Project这类真正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使用英语来交流、来解决问题, 在做中学英语, 用英语的板块却是大幅度省去。殊不知, 语言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它需要通过大量的、长期的输入、输出才能逐步形成强烈的语感。

四、语法语言点讲解的过量展开

学习语言, 当然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结构、语言搭配。由于要参加高考笔试, 大多数教师都把语法语言点讲解看作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每一个单元的语法、语言点讲解一般要化去整个模块的三分之二时间, 而在讲解过程中, 大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记录。笔者曾作过一个尝试和调查, 把两个班的教学要求分开, 一个班主要是通过教师结合课堂情况、结合实际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情景性交流, 同时要求记录基本的搭配和结构以及典型的例句, 学生学得轻松且有效。另一个班则是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把预设好的结构和例句一股脑儿地灌输, 一节课下来, 学生的感觉是记得手酸, 看得眼花。所以在笔者看来, 语言点、语法的讲解不必过量展开, 而是要结合考试重搭配、重语言情景的要求, 重视难点、重点, 尽量设置并采用情景化的语言教学, 同时又要注意课标要求的一定要讲清、讲透, 让学生真正掌握, 切忌主次、重点不分, 一一例举, 所谓To grasp everything, grasp nothing。

五、试卷练习讲义的过分老化

《牛津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投入使用, 高考的要求和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笔者觉得将会更注重“巩固的基础知识, 扎实的语言功底, 灵活的应变能力, 良好的英语语感”的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学生词汇量、阅读量。所以, 对于采用的课后练习、考试卷子、阅读材料, 也就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笔者在自我实施和听课的过程中, 深切地感受到, 现在出现的配套练习及试卷很多都是跟不上牛津教材的步伐与模块节奏的。主要是题型、材料过老。还有很多练习卷、练习册, 为了追求利润和利益也是粗枝滥造, 错误频频。所以, 教师最好采用自编精编练习讲义的方法来解决巩固和提高问题, 采用的内容和形式也应该是“正确、规范”的。

如何实施高效的英语教学, 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必须慎思慎行, 以免弄巧成拙, 千万不要让浮华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摘要:我们究竟要追求怎样的英语教学课堂, 仅仅是为了程式化的应试教学, 还是有助于学生真正的语用能力的发展?在目前的英语课堂, 出现了很多的误区, 从而影响了本真的英语教学。就多媒体的使用、课堂教学的主体、教材的删减、语言知识的讲解、练习讲义的编著, 谈了课堂教学需要避免的误区。

关键词:《牛津高中英语》,教学误区,浮华

参考文献

[1]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2]葛炳芳.High School Reading Instruction:A SIMPLE perspective[J].一线教师, 2010, (02) :4-8.

10.《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写、给、过、号、诗、句、当、串、以、们”14个生字,会写“下、个、雨、们”等4个字。

过程与方法:感悟诗歌内容,拓展思维,发展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增强热爱自然的感情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复习生字,会写“下、个、雨、们”。

2、感悟诗歌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词卡、图片、课文范读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趣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展孩子的语言。

孩子们快看:(课件出示)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这时候,从池塘里跳出一只大青蛙。忽然,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屏幕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写诗那种愉悦的心情。

3、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教师板书,学生举手书空,齐读课题。

4、学习“诗”字。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组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生感知生字词读音。

多有趣的一首儿童诗呀!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你所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2、生自由读课文,感知生字词读音。

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三、检查朗读,创设情境,随文识字。

1、检查第一小节

在淅沥沥的小雨中,青蛙要作诗了,谁来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

2、检查第二——四小节,学习“写、给、过、号、诗、句、当、串、以、们”(1)在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帮助了他?自由读,把帮助它的朋友圈出来。①(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贴图)认识一下“蝌蚪、水珠、水泡”(词卡)领读,指生读。

②看图片,能说说蝌蚪的样子吗?(识字与认识事物发展语言相结合)(2)他们都帮了青蛙的什么忙?指名读2、3、4小节。

3、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1)师出示生字,齐读,检查读。

(2)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自由练读,分段检查读。

四、写字。

完成“下、个、雨、们”

1、引导观察在虚宫格里的位置,和每个字的主笔。

2、师逐一示范书写。

3、生练习写(提醒书写姿势)。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巩固汉字

1、(课件演示)(小青蛙图)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看图,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出示词字:写、给、过、号、诗、句、当、串、以、们)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二、生字回文,整体感知课文。

听——沙沙,沙沙,下雨啦!雨点儿落在荷叶上,落在水里,落在小青蛙的笑脸上,于是呀!这只小青蛙就在一个美丽的雨天,利用这些生字作了一首诗,你们想看吗?大家快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吧!要注意读准音,注意停顿,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注意指导第五节的停顿处理)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三、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感受雨天的美。

1、(出示课件)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哪句话写的呀!指生读(下雨了,雨点淅啦啦,淅啦啦!)你感受到什么?(雨点儿下的很小)从哪感受到的?(通过朗读在语境里理解词语“淅啦啦”)

小雨点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2、如果你是小青蛙,想想小雨点落到小青蛙的身上,它会是什么感觉?(它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3、如果你是小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高兴极了;它觉得景色太美了)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淅啦啦,淅啦啦!。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所以它高兴地说——齐读最后一句:我要作诗啦!

(二)、学习第二——四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听到小青蛙要作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你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

2、自由读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3、看板书总结后,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师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生读。齐读。

4、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哇!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5、多有趣啊!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是无处不在的好朋友。师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诵对话,能背的背下来。

(三)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完成了,快出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青蛙作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形声字。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2、“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意思?(发挥想象,启迪孩子的灵性)

3、教师引读小青蛙的诗:

①就像你们所说的,小青蛙用它的诗赞美五彩缤纷的春天,它大声地朗诵:呱呱„„ ②小青蛙用它的诗感谢帮助它的朋友,它大声地朗诵:呱呱„„ ③小青蛙用它的诗抒发内心的喜悦,它大声地朗诵:呱呱„„

(四)结尾美读升华

1、再次看图雨天的景色多美呀!小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小青蛙才能做出这么美的诗,我们再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全文。

2、老师希望有一天能够读到你们写的诗,好不好?

11.小青蛙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材第18页的内容及第19页“练一练”的地1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回答与“可爱的小青蛙”有关的三个问题,掌握已学过的口诀。

2、能利用口诀正确、熟练的计算。

3、渗透爱护动物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试卷。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互相背2、3、5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老师说口诀的上半句,学生说口诀的下半句。

(二)基本练习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8页的“连一连”。

(1)说图意。

(2)独立在小试卷上连线。

(3)汇报结果。大屏幕显示。

(4)看者这幅图,你知道什么?

2、多媒体出示含有两只小青蛙的两组题,即教材第18页“比一比”的画面。

老师:青蛙兄弟想过河去捉害虫,河里的每片荷片上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于是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谁先到对岸。

说明:做完一组题就是到了对岸。

男生做左边的一组题。女生做右边的一组题。(学生做,老师巡视)

汇报、订正,对于有错误的学生要让他说口诀。

3、出示教材地18页的“算一算”。

老师:现在,我们帮青蛙妈妈算一算:每只青蛙吃9只害虫,3只青蛙共吃几只害虫?

(1)读题

(2)独立做

(3)汇报、订正。全作对的学生,老师可在大屏幕上出示微笑的青蛙妈妈以示鼓励。

4、小青蛙找家。

“有只小青蛙呀,去呀去找家,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发,小青蛙找到了家!”

多媒体随声音出示:

(三)思维练习

(四)课堂小结

12.青蛙·信件·宽容·成长 篇十二

回到教室,学生们出奇的安静,都看着我,我看了看回到座位上还在低声抽泣的朱静,再看看她后面的王宁,我恍然大悟。

“这是谁干的? ”我很严肃地问。

王宁垂着头无声地站起来,他很愧疚也很勇敢地站了起来。说他愧疚,是因为他的头快低到胸部, 只敢看桌面;说他勇敢,是因为他站起来承认了。

“很好,现在已经上课19分钟了,”我有意看了看手表提高嗓门接着说,“好吧,我们开始今天的数学课。”

一边给孩子们上课,我一边琢磨到底该怎样较为妥当地处理这件事。下课时,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内容没有按计划上完,原因不说自明。请每位同学今天回家后就今天的事儿给王宁写写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现在请王宁和朱静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到办公室后,我问王宁当他看到朱静那样痛苦和恐惧时他是否开心?是否觉得称心如意?他当时哭了, 说自己没有想到朱静会那样强烈反应,说自己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吓吓朱静,他说当看到朱静痛苦的样子时,他想帮她取出来,可又觉得男女同学间不好意思。

我相信了他的话,相信他童心未泯,相信他是搞恶作剧,但他现在知错了,后悔了。朱静也表示相信他的话,于是我们决定此事到此为止———以“原谅”结束。

第二天上课前,按照事先商量好的,王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朱静和大家道歉,朱静也当着大家的面原谅了他。之后我收集了全班的信件,让王宁下午放学后将“全部信件”带回家,由他自己和家长一起拆封阅读。我同时打电话给王宁的父亲,告知原委,事情到此结束。

这是2010年3月我所教学的六年级一班发生的一件事。那天后,王宁在课堂上再也没有捣乱过, 反而积极发言,虽然成绩平平;朱静,一个数学成绩一般的女生在发生此事后,积极要求到班上成绩最优秀的同学马玉率领的小组去学习,马玉小组的成员和我都同意了。毕业考试时她考了80多分,进步非常大。

然而,我不得不提一下那天之后的事。我悄悄问过王宁大家写给他的意见,他告诉我同学们给他的信里面有委婉批评的、有宽容的。其实,我没告诉他,信件收齐后,我在中午将每一封信都小心拆封阅读后又重新粘贴好。其中6封内容相当极端、言辞相当激烈的信,我把这几封撕了……

13.《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篇十三

1、识记11个生字,书写4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三种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会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三种标点。

3、朗读课文,感受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标点符号的用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同学们,听“沙沙沙·····,下雨了,一位帅气的王子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是谁?要做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青蛙写诗》。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学生借助拼音读文。

3、我们借助拼音认识了好多词语宝宝,现在认读这些生字。(出示课件认读词语)

(二)创设情境,感悟课文

1、全文共几小节?写的谁?它要做什么?(教师板书贴画)

2、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你们听!(播放雨点落下的声音)你想说——

(1)教师:张秋生爷爷把雨点儿的声音写得可美啦!

(2)指导朗读: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3)雨点儿还落在小青蛙身上了,小青蛙们,你想干什么?

(4)雨点儿落在这只小青蛙身上,你们瞧——小青蛙说(指名读句子)

(5)看看图,想一想,小青蛙会怎么说呢?

(6)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呀!教师导读——下雨了,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读第2~4小节。

(1)青蛙写诗都有谁来帮忙了?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2—4小节,再用笔圈一圈。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小蝌蚪真像逗号。)

(出示句子):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现在你们就是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你们是怎样过来的呢?(游过来)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请一位小朋友来演一演。

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逗号要写得小小的,圆圆的脑袋,还要拖着一条小尾巴,就像小蝌蚪一样,学生练习写一个。

为什么水泡泡能当句号呢?(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出示句子)我能当个小句号。

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大声地读一读水泡泡的话。

除了水泡泡外,还有什么也能当个小句号呢?

引导学生认识句号: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西瓜、皮球、珍珠都能当句号,你觉得谁说得最恰当呢?为什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

再一次强调:“小”句号的“小”字。

指导学生写好句号:句号要写得小小的,要写在田字格的左下格,学生练习写一个。

为什么要一串小水珠才能当省略号?

教师范读第四小节,故意将“一串”读成“一颗”。

学生指出老师的错误,教师故意质疑:为什么一定要一串小水珠呢?

数一数,当省略号的这串水珠有几个?

指导朗读:这串水珠们多团结啊!请六个小朋友站起来大声地读一读。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一写省略号:省略号一共有6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田字格中,请小朋友们练习写一个省略号。

4、教师:课文2—4小节可有意思了,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吧!分角色表演。

5、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你们看,青蛙的诗写好了吗?

(1)(出示青蛙写的诗)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你想说——

(2)学生指出呱呱呱太多了,这么多呱写也写不完,怎么办呢?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你们瞧,只要一个省略号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现在你喜欢这首诗了吗?(还是不喜欢,连在一起。)

(4)(出示诗歌)小蝌蚪,水泡泡赶紧来帮忙!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

呱呱呱……现在这首诗写好了吗?赶快把这首诗里的逗号和句号都圈出来吧!(学生圈出诗里的逗号和句号。)

(5)这首诗应该怎么读呢?教师范读,注意停顿。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句号时要停顿长一些。)

指导朗读: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这首诗读得美美的吗?(把高兴读在脸上,高兴还可以加个动作呢!)自由读,指名读。

(6)教师小结:有了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帮忙,小青蛙的诗变得多有意思啊!逗号、句号、省略号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标点符号。

(7)变换标点位置:这些调皮的小标点跑错了位置,青蛙写的诗又不一样了,你们听!(教师范读)小青蛙们,你会做不一样的诗吗?

(8)听说小青蛙会写诗了,大家也都想写诗了?小雨点来了——小猫咪来了——小狗来了——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4.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篇十四

7、《青蛙写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了解“串”字的演变过程。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通过学习知道“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一般用法。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来捉虫。水陆都是家,唱歌呱呱呱。(打一动物)(青蛙)

我们去看看小青蛙,好吗?(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青蛙、蝌蚪、荷叶、水泡泡、水珠……)

下雨了,雨点淅啦啦,淅啦啦!青蛙说:“我要作诗啦!”青蛙写了什么样的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蛙写诗》。

板书课题“青蛙写诗”。领读课题,认识“诗”字。音节“shī”为整体认读音节。组词:古诗、诗歌、诗人、诗集…… 拆字组合:讠+寺=诗。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听清字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圈画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几句诗之后出现了空行,这几句就是一小节。数一数,这首诗歌有几小节?标出序号。

4.练读:采取同桌分小节互助读或开火车分小节读和老师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正确。

5.在淅啦啦的小雨中青蛙要作诗了,它的好多伙伴也来帮忙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找一

找,用直线画出来。(随着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分别贴出蝌蚪、水泡泡、水珠的图片,依次板书“蝌蚪”“水泡泡”“水珠”。)

(1)认识“蝌”“蚪”两个生字。这是两个形声字,虫+科=蝌,虫+斗=蚪。

(2)认识“泡”字。老师演示吹泡泡。认读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三点水加包就念泡。氵+包=泡。组词:水泡、气泡、泡沫、肥皂泡、泡茶、灯泡…… 哪些字长得和“泡”很像?(抱、跑、炮、袍……)

(3)认识“珠”字。拆字,去掉“王”你认识吗?组合:王+朱=珠。组词:珍珠、珠子、眼珠、泪珠、汗珠、露珠、珠宝……

三.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小节。

配合情境图,引导学生体会青蛙高兴的心情,指导读好这一小节诗。

2.学习第二小节。

(1)小蝌蚪说什么了?我们来读第二小节。指名学生朗读。

(2)认识并书写“给”字。

认读生字卡片。这里的“给”是“为、替”的意思。组词:交给、送给、还给。用上这个字说一句话。

指导学生写好“给”字。整体观察:“给”字左窄右宽,绞丝旁写在竖中线的左边,不能过竖中线。重点笔画观察:第五笔“捺”停在横中线处,第六笔写在横中线处,第七笔“竖”写在竖中线处。教师示范书写,然后学生练写两个。

(3)认识“逗”“号”这两个生字。

认读生字卡片。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逗号和蝌蚪的相似。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小节。

(1)水泡泡帮助青蛙做什么了?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小节。

(2)出示“句”字卡,学生认读。板书“句”字。强调音节中“ü”的变化。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勹”这个偏旁叫包字头。带包字头的字还有哪些?(包、勺、勾、匀。)认读词卡“句号”。句号用在句子的末尾。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句号和水泡泡的相似。

(3)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

二.学习第四小节。

(1)在那碧绿的荷叶上有一串水珠,它们也来帮忙了。指名学生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字卡,认读“串”字。利用课件展示“串”字的字理演变过程。“一串”用来说连贯在一起的某些东西。还可以说一串什么?(一串灯笼、一串珍珠、一串辣椒、一串羊肉……)

(3)认识“以”“省”“略”三个生字。认读生字卡片。组词。认读词卡“可以”,用“可以”说一句话。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感受省略号和一串水珠的相似。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两行诗句。

三、学习第五小节。

(1)现在我们来看青蛙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朗读第五小节。

(2)课件出示青蛙写的诗。你发现什么了?青蛙的诗很有趣,一直在重复一个“呱”字。

认识“呱”字。形声字。口+瓜=呱。“呱呱”是青蛙的叫声,这样的词叫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汪汪、喵喵、嘎嘎、叽叽、喔喔、嗡嗡、沙沙、哗哗……)

(3)青蛙的诗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是有了伙伴们的帮忙,这诗就有了停顿,有了好听的节奏。逗号的停顿时间短一点,句号的停顿时间稍长一点。自由练读青蛙写的诗。老师领读(活泼轻快地),注意节奏。

(4)孩子们,我们来猜一猜,青蛙在诗中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借助课件中的情境图大胆想象。)

四.回读全诗

池塘边的风景这么美好,小伙伴们这么热心,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它高兴极了!我们也为它感到高兴,是吧?让我们再一齐读一读这首《青蛙写诗》。(看书齐读全诗。)

五.布置作业

认读14个生字。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青蛙写诗

15.擦亮文章的“眼睛” 篇十五

一、命题要多元

俗话说:“花香蜂自来, 题好文一半。”我们为学生出的题目要能让学生一看便觉得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在实践中我发现, 最了解孩子的是他们自己, 往往他们自己命的题目写起来得心应手, 教师只需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对话的平台, 当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即可。

开学初, 为迎接卫生大检查, 高年级的学生集体清除操场上的杂草。经过一个暑假的养精蓄锐, 孩子们个个干得热火朝天。回到教室, 看着一张张意犹未尽的小脸, 我决定不讲课了, 改写作文。今天的劳动不就是现成的材料吗?于是我让孩子们谈谈今天劳动后最深刻的感受。李媛当即站起来说:“我觉得团结就是力量, 没有我们小组同学的团结, 我们小组就不可能这么快完成任务。”话音刚落, 一部分同学就点头表示赞同。于是我让学生用简短的话来概括李媛的发言, 学生随即概括出“团结就是力量”, 我也在黑板上写下“团结就是力量”。小个子刘辉说:“我觉得在今天的劳动中, 男生特别能干, 尤其是王志彬, 不怕脏, 不怕累, 拔草、背草都冲在最前面, 值得人敬佩。”于是我又写下“我敬佩他”。没想到刘辉的发言使女生不乐意了, 朱丽猛地站起来有点激动地说:“我们女生也不比男生差, 别看我们劲儿小, 可我们干的活儿一点都不比他们少。”于是我又写下“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不让须眉”。出乎意料的是一次劳动给孩子们带来的感受居然千差万别。有的学生认为这次劳动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的学生说在劳动中品尝到了乐趣;也有的学生认为劳动充满了滋味儿。结合学生的不同感受, 我在黑板上相机又板书了不同的题目, 如“挑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劳动的滋味”“除草三部曲”“劳动的乐趣”等, 并让他们从中任选一个题目 (也可自命题) 写一篇作文。学生兴趣盎然。我知道, 这几个不同角度的命题已打开了学生作文的思路。

二、命题要“小”

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把宽题变成能够加以具体化的窄题。几年前东风乡组织学生到内黄县春游踏青, 回来后要求学生以此为话题进行作文。不少老师以“春游”为题布置学生写作, 结果学生不知从何下手, 把一天的游览过程记成了流水账。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当作文内容太多时, 孩子们不会选材, 就会出现贪多贪全、面面俱到的情况, 反倒不如指导学生“抓一点”来写, 写出春游的真实感受。于是我把这次作文的主标题命为“春游散记”, 副标题命了五个, 结合那天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春游途中的经历分别为“唉, 我们来早了”“桃园野餐”“游二帝陵”“晕车”“抢‘鱼’”。学生可从这五个副标题中任选一个来写, 更提倡他们自己来命副标题, 写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果然, 这几个副标题往黑板上一写, 孩子们就面露喜色, 情不自禁地开始围绕感兴趣的题目议论起来, 边说边指指画画的。随后的全班交流中, 孩子们热情高涨, 一个人的发言就能引起全班同学的共鸣, 春游的场景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断浮现。

我把学生的作文装订成一本作文集《春游散记》, 我校教师争相传阅, 好评如潮。仔细想想, 若要论功行赏的话, 这次的命题功不可没。几个副标题不但能激情激趣, 而且起到了帮助学生选材的作用。化大为小, 化整为零, 自然也就化难为易了。

上一篇:幸福要靠下一篇:教师听评课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