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

2024-09-04

自我实现(12篇)

1.自我实现 篇一

自我超越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

赵万波

一、什么是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信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中的第一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强调自我,这个理念是符合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法认为:内因是第一位的,是根据,外因很重要,是第二位的,是条件。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

二、为什么要自我超越

1、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

由于历史原因,我虚度了很学习时光,虽然读过高中,但对数理化一窍不通,在我参加工作前,对学过的知识唯一有点印象的,只有“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因为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读书无用论”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0年我响应党的号召,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新的环境迫使我拉开了自我超越的序幕。原因是第一次分工就因为自己的考分低,被分进了战炮班,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于是,我发奋读书,勤学苦练,第二年我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部队政治处,在部队首长的关心培养下,后来我又参加过多种培训和函授,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23次受到部队的表彰和奖励。

第1页

我生命中的第二次超越是从1994年开始,当时我从部队转业到滇东电业局宣传科工作,又一次因为文凭低被安排到摄像岗位,当时我的岗级和打扫卫生、守大门的一样,但我并没有因这件事影响我的工作热情。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我自加压力,利用休息时间刻苦钻研本职专业技术,自学行政管理和党政管理专业知识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熟练掌握了宣传部门的多项技能,特别是在新闻写作方面,连续五年被《西南电力报》和《云南电力报》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记者,多次被滇东电业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由于成绩突出,我的岗级由原来的7岗逐步调整到现在的15岗,并被提拔到管理岗位。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使我深深感到自我超越的重要,如果自己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或放松自己的学习和改造,就不会有今天的收获。可以说我今天的饭碗就是自我超越的结果。

2、自我超越可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

在部队还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90年代初期,炮四师政治部因筹备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活动,把我从18团借调到炮四师文化中心帮助工作,当时正赶上炮四师《千里徒步拉练》,我意外地参加了这次训练,所谓千里徒步拉练通俗地讲就是携带装备走1000公里的训练,因我是首次参加这样的训练,当时心里非常害怕。但军令如山倒,又不得不参加这次演练。无奈,我按要求背着背包、挎着钢枪,跟着部队走出了营区,当时我根本没有信心能走那么漫长而艰

苦的道路。然而,在行军过程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鼓舞了我,我意外发现了一幕情景:参谋长许抄明近50岁的人了带着个药灌、带病行军走在了我的前面,后边是女兵连的80多个女兵一个不拉地跟着,再就是炊事员背着行军锅和烧柴每到一处还要给部队烧水、煮饭。看看这些首长和战友,看看他们的精神和品质,我发自内心的感叹,我开始反思自己,心想:部队的首长和体弱的女兵都能坚持,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打退堂鼓呢?尽管我第一次参加这样艰苦的训练,但我战胜了自己,并走在了队伍的前面,走完了终生难忘的一千公里。

通过这件事我悟出了一些道理,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只要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渴望,只要有一种团结拼搏的精神,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有很多事情在成功之前你总觉得高不可攀,实际上是我们没有发现自己,也没有超越自己。

3、自我超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滇东电业局是全国一流供电企业,各项建设在系统内都有突出的成绩。以新闻工作为例,截止目前已连续6年被省公司评为新闻先进集体,但在2000年7月出现了一段小插曲,由于工作需要,新闻中心四人调走了三人,当时不少人议论说:新闻中心变动这么大,看起来今年的先进是没有希望了。针对这种状况,党委蔡书记审时度势,及时召开新闻工作会议,确定了在系统内“确保第二,为争第一”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把上稿指标分解到单位和个人,在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新闻中心实施了立体化宣传战略,一方面采取抓安全的办法抓新闻工作,一方面开展新闻QC攻关活动,在短期内解决

了上稿率低的问题,呈现出“四马奔腾”的良好局面。首次发布的新闻QC成果在滇东电业局第十届QC发布会上荣获二等奖,新闻工作取得5个第一,并有14篇文章获奖,受到全局员工的称赞,在今年召开的滇东电网电力工作会暨八届二次职代会上新闻中心被评为先进集体。

为了拓宽宣传领域,充分利用宽带网的优势,新闻中心多方协调,年初开发了网上的视频点播系统,这件事情对于企业来说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它体现了一种创新的精神和自我超越的勇气。当时系统内没有,曲靖地区没有,卖视频设备的公司也没有开发过这个项目,原因是精通计算机的不懂视频技术。懂视频技术的,不懂计算机网络知识,虽然不少单位有百万元以上的设备,但这个项目却一直没有开发出来。去年底,省公司召开信息工作会以后,我和局领导汇报了我的想法,局领导很支持,很快划拔了20万元经费由我牵头开发视频项目,然而待我发出标书后,竟有五家公司弃权,仅有一家参与,说是要求太高,资金太少。有个专业人士说我是开国际玩笑,20万元要实现那么多的功能,全国都办不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带着这个疑问,多次邀请电视台视频技术人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座谈,寻求多方的合作与支持,最终用18.8万元实现了视频点播、网上直播、电视制作、三维动画、字幕和DVD刻录等多项功能,受到系统内外众多人员的关注,成为新闻工作的一个亮点。

事实说明,墨守成规、按步就班是不会有创新的。没有争第一、创一流的思想是不会有突出成绩的。只有挑战极限、寻求突破才能获

得成功,视频点播还启示我们:没有昨日的梦想,就不会有今天的现实。

4、自我超越是扩展创造生命中真正心之所向的能力。

还有两个小伙子都是很不错的学习型人才。一个是我原所在的18团,1998年江总书记在成都亲自接见过这个团的团长和政委,2000年底这个团被中央军委授予集体一等功。这个团有个饲养员,也就是喂猪的,叫陈义明,只是个初中生,讲话还有点结巴,但他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每天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自学经济管理课程,不到两年就考完了所有的课程,取得了大专文凭,是当时云南省自学考试中年龄最小、考期最短、成绩最好的一个自考生,当时他还不到20岁。时隔不久,成都军区《两用人才报》在头版以《从迷茫中走出的下士大学生》为题对他自学成才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后来他又自学英语,取得了研究生学位,被一家公司高薪聘走。

另一位小伙子叫张俊涛,在滇东局新闻中心,是个技校生,原来在输电所检修班工作,调入新闻中心之前,他对新闻中心的各项技能一无所知,为了适应工作、掌握技能,他发扬“方便面”精神,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进行自学,我多次发现他中午和星期天在办公室吃盒饭,也多次发现他因劳累睡着在编辑台上,就是凭着这股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精神,他不到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视频技术、计算机技术、摄像技术和新闻写作等多项技能,出色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任务。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虽然他们没有过人的智慧,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他们却在普通的岗位上超越了自我,挑战了极限,寻求了突破,体现了价值,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怎样自我超越

个人美梦通过组织才能实现,组织的发展必须以个人发展为基础。在学习型组织中,个人的自我超越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只有在学习型组织中才有自我超越的环境。组织中个体的自我超越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个人愿景:一种期望的未来景象或愿望;

2、保持创造性张力:愿景与现实的差距,是创造力的源泉;

3、看清结构性冲突:愿景与现实的差距带给人们心理影响,即人性的意志力能否战胜阻力;

4、实地面对真相:要义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

5、运用潜意识:使内心真正关注的目标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脑海。总之,将员工视为自我超越的个体,意味着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雇员到共同创造者。通过自我超越这项修炼,使得员工成为积极主动的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工作者,不仅被赋予权利,而且直接获得工作的内在热情。

最后我用一句话同大家共勉: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我超越是没有出息的;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自我超越是没有前途的;

一个民族如果不能自我超越是没有希望的。

2.自我实现 篇二

护理工作面对着“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护理差错事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疾苦和生命安危,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生事故、差错,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临床上,我们护士如何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实现自我保护,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护士要加强自身建设,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修养,对业务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认真负责的作风是防止一切责任事故的关键。责任心是护士减少缺陷发生的基本保证。

二、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如不认真交接班,不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血等都是不应该发生的责任错误。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为了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每一位护士把工作做到实处,借鉴了别人的经验,把有关制度编写成“六个不能,五个有数”。六个不能即:不能随意简化操作流程;不能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三查八对要字字查清,不能主观意断,估计行事;不能忽视操作中的病情变化;不能忽视对实习生的监管而独自操作;不能由于忙,而病情记录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到位。五个有数:即各级护士对全科患者总数要有数;对重点患者病情心中要有数;对特殊治疗、检查、用药的患者心中要有数;对本组的输液、输血患者心中要有数,对手术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心中要有数。输液患者我们做到三及时、四交待。三及时:即巡视、观察及时,处理问题及时,换药拔针及时。四项交待清楚:即药物作用中的不良反应交待清楚;病情需要输入速度交待清楚;液体输入所需时间交待清楚;输液不良反应症状交待清楚。交班做到“三交、三接、三清”。三交:书面、口头、床头交班;三接:患者病情交接、治疗护理情况交接、抢救器械使用交接;三清: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边看清。从而达到制定制度严格执行,违者必究,避免护理缺陷发生。

三、不断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提高专科水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士仅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实践中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发展中的工作需要。

四、具有精湛而娴熟的技术操作水平。认真学习三基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娴熟的技术能够贏得患者的信任,避免护理纠纷。

五、写好临床护理记录。临床护理记录不仅是检查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医师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法律上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如果不认真记录或漏记、错记等均可能导致误诊、误治,引起医疗纠纷。

六、掌握原则。护士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范围,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盲目处理。

七、忠实坦诚,实事求是。一旦发生失误,不论问题大小、轻重要立即报告医师、护士长或在场护士,不隐瞒情节,立即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缩小到最低限度。

八、要有科学的工作态度。护士服务周到、热心,但要严格遵守科学的方法,具有科学的工作作风,不接受患者或家属的无理要求,不受患者或家属的干扰。护士应在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工作的同时,坚持原则,按照护理工作流程,根据病情,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从而杜绝护理缺陷发生。

参考文献

3.恋爱实现自我革命 篇三

所有的人际关系、企业模式,年复一年地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不能否定,也否定不了的。家庭主妇也好,熟练女工也好,有时都会自命不凡:我都一直干到现在了,这样没错的。但是年轻人、下属们可不这么想。

年轻人的想法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是时代变了,前后左右的处境、到上下关系、人际交往、还有企业模式,企业环境等等,都时刻变化着。所以,不反省自己、不顺应变化、不与时俱进,是不行的。

那么人到底怎么做,才会变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谈恋爱。恋爱体验是最能改变人的。人,通过恋爱改变自己是最容易的,也是最服帖的。

年轻时候,恋爱中的男女,较之恋爱前,都会发现自己变化很大。

由此可见,改变决不是做减法。在单位里,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勤于思考,慢慢地就会懂得倾听的喜悦和乐趣了。

单位里,人们的注意力老是集中在上下等级,官衔大小的人际关系。但是,一旦谈了情说了爱,明白了为了爱而要去谅解和宽容,其结果,自己也改变了。

如此看来,这与年龄无关,只要谁还能恋爱,谁就具备了有变革之可能。

因为喜欢一个人、爱上一个人,自己也改变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因为追求自己的所爱,使自己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还能实现自我变革,这难道不是一石二鸟的美事嘛!

恋爱实现自我革命,到现在为止,谈的都是精神方面的。其实恋爱,更能使身体产生变化。

恋爱,能使女性的容颜焕发青春色泽,变得更美丽。

恋爱中的女人,谁都能真实感受到恋爱带来的变化,不仅是自己,连周围的人都能感觉到。“最近你好象挺滋润的,很漂亮啊”——说明体内产生革命了。

男人也一样,在追求女人的时候,自然就会变得年轻。而且,想得到芳心,花心思用感情,男人的肌肤也会光鲜起来,男性体内荷尔蒙被激活了。

恋爱,引发了大脑革命、引发了身体革命、引发了思维革命。

上帝创造男女是为了让他们相爱。然而上帝却偏偏创造了如此差异之大的男女。这是为了彼此不懈的追求,为了繁衍无尽的后代。

上帝更是赋予了我们——只要是相爱,不论年龄有多大,都有使肉体和精神焕发活力的可能。

变化、求变,无论是对于个体和组织,对于生命延续都是极其重要的。

大约150年前,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环游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并提出了进化论。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来的生物,并非都是强大的、也并非都是聪明的。只是那些具备适应各个时期环境变化能力的生物,才有可能存活下来。

对于现代人而言,这是一句富有启示的经典语录。150年前,研究了各种动物生态的达尔文,告诫我们:适时而变,适者生存是硬道理。

相反,不会变的生物将会灭亡,不仅仅是对于物种如此,对每一个个体的人、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和事业的延续,都是警世良言。

4.正确归因 实现自我 篇四

正确归因 实现自我---考试之后的心理辅导

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结果是几家欢喜,n家忧啊,考得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常常会得到这样的安慰:“失败乃成功之母。”请问各位: 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是的,不一定。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首先必须对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心理学上所谓归因,就是指原因总结,在这里同学们可以理解为尝试寻找考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然后调整对策,重整旗鼓,这样才能走向成功。可见,正确归因非常重要。今天我们的辅导话题就是“正确归因,实现自我”。

一:个例分析

先请各位当当专家,看下面的个例:

小张是一名初一学生,小学时尽管父母很少顾及他的学习,可他的成绩总是名列班级前茅。上了初中以后,他的成绩处在中等水平,对此他感到压力很大。平时他非常用功,看书、做作业经常很晚,电视很少看,文体活动也很少参加。可第二个学期的期中考试他还是没有考出自己期望的好成绩,为此 他感到失望、自卑,晚上甚至出现了失眠,不知怎么办才好。

请你帮小张分析一下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告诉他以后该怎么办。(每先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总结:以后他可以这样调整对策:1.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能继续以小学的名次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的同学毕竟都是小学的精英,聚到一起来,排起名次总会有先后之分。2.改进自己

罗阳心理咨询室韩老师的学习方法,不能照搬小学的一套。初中不但课程多,难度也加大了,小学的学习方法已不再完全适用。3.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劳逸结合,不打疲劳战。4.取得家庭的配合,不给太大的压力。二:尝试自我归因:

这次期中考试你考得如何?请你对自己进行归因分析。

(小组交流,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三:原理介绍

心理学家张铁忠教授等人发现,中学生对学习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

1.把失败归之于自己脑子笨、能力差等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2.把失败归之于自己不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这种归因会使自己重燃希望,变得努力。

3.把失败归之于学习难度大等稳定因素。这会使自己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甚至会对相应学科失去信心。

4.把失败归之于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这可能会使自己重新树立信心。

5.把成功归之于运气好等外在因素。这会使自己产生侥幸 心理,下次不一定会努力。

6.把成功归之于自己能力强、努力程度高等内在因素。这既可能使自己满 意、自豪,也可能使自己产生骄傲、自负等情绪。四:正确归因的目的—完善自我对学习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是为了自己下一步学得更好,使“现实自我”进一步靠近“理想自我”。在“现实自我”走向“理想自我”的过程中,会出现三种类型:

1.自知之明型。特点是:理想自我比现实自我稍高一些,因此,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有导向、激励作 用。表现为:①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要求自我(即正确定位理想自我),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目 标,每次努力都会获得成就感的满足。②能正确地对待成功与失败。知道自己优点,也知道自己不足,所以成功时不会沾沾自喜,知道自己还有不足,与理想的自我还有距离;失败时也不气馁,不拉客观,能冷静地分析原因。③能和谐地与人相处,不会老是想着与人家比高低,比名次。不骄傲,也不 自卑,以平常心与人相处。

⒉自我贬低型。特点是:自我评价过低,与理想自我差距太大,即使通过努力,也因目标过高而受挫失望,理想自我成为苛求自己的紧箍咒。表现为:①拼命地与他人比较,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长,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越比越感到自惭、羞愧。②对失败或生理上的不足(比如长得不高或不美等等)感到自责。③失败归因错误。总归因为自己脑子不灵,智商不高,觉得努力也没用,丧失信心,对前途 悲观失望。④有时为超越他人而强迫自己做乏味的事,结果学习效果很差,并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

3.自我夸张型。特点是:对现实自我评价过高,以致出现了虚假的理想自我。表现为:①好夸张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好炫耀自己,表现自己。②好他人表扬、赞许,听不得别人的批评。③好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常常伤害别人。

例:我基本上属于“自知之明”型的。我知道自己的优点,也基本清楚自己的不足,所以成功时不会太得意,失败了也不会过于伤心。我理想中的自我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我的知识面比较丰富,兴趣爱好也很广泛,做事也比较认真,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语言表达水平不是太好,所以我以后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当一名享誉一方的名师。

四:自我分析

听了以上介绍后,请每人认真思考一下,你的现实自我是怎样的?理想自我又是怎样的?要从现实自我顺利走向理想自我,现在该作什么调整?

(先思考,小组交流,再让每小组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五:结束话题

5.自我实现 篇五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文学院第44期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一员。11月12日,是我们党课学习开始的日子。早早地,我就激动的走进了教室,准备好接受党的教育,接受党的熏陶。开班典礼上,书记和班主任的讲话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坚定信念,要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学习,认真聆听老师所讲的内容,以及在课后要深入思考,要争取通过这次机会,让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开班典礼之后,我们开始了第一次党课学习。老师在讲正确的入党动机时,给我们列举了大学生在入党动机方面存在的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几种表现:

1、功利型动机;

2、虚荣型动机;

3、盲从型动机;

4、被动型动机;

5、成才型动机

6、情感型动机。这让我感触很深。

是的,我们在真正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就应该要,而且必须要考虑清楚这么一些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入党?入党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可以说,这是一件严肃而神圣的事情,因为入党动机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正确的入党动机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党员的素质和行为。

于是,我扪心自问:我入党到底为了什么?我入党后该怎样做?我入党后能为人们留下什么? 答案是——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仅仅因为党员拥有很多诱人的好处,更不是因为大家都争取加入党而我也来凑热闹,而是因为我打心底里就崇敬共产党员那些高尚品质,想要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因此,我今后将用党员条件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认真学习理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密切联系群众、关心集体,在同学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完成组织上分配的任务;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校纪校规。我想,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们还只是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但是我们却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第二次党课学习的老师向我们讲授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相关知识。当看见深受人民爱戴的焦裕禄、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时,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甘于吃苦、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作为共产党员的他们对人民群众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们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如今,自己作为一个想要入党的积极分子,就要深刻地领悟我们党的宗旨,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无论在思想还是在生活作风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扎扎扎实实工作,为同学们提供真诚的服务。保持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先进性,既不能脱离同学,更不能凌驾于同学之上,要密切联系同学,关心同学,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作为一个想要入党的积极分子,也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自觉严格要求,坚持以身作则,做到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在同学中树好自身形象。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说自己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升华、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党的本质。我一定会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党员,完善自我,实现自我!

6.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 篇六

作一个称职的员工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对企业负责任,从这种责任延伸到实际的工作中,就是每个员工做好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把好质量关、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生产流程,或是提出个人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提升个人操作技能……

我们用不着翻天覆地的去深思和研究一个企业的性质、文化和特色,只要大家都做好日常工作中简单的能让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工作,就是负起了员工对企业所要负的责任。勤奋、努力、积极地尽职尽责做好岗位职责,是员工对企业的尊重、是对自己的尊重。

一个员工连工作岗位职责都不清楚、做不好,岂能说为企业做贡献?把好产品质量关,无疑是衡量一个企业、一个车间和一个员工价值的标准,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企业在市场的生存和同行业内的竞争。

每一个企业、每一位员工都将产品质量把关得严严实实,不制造不良品、没有报废品,没有给企业带来原材料、工艺过程、时间、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浪费,如此大大提升了企业效益,实质上就是员工在该企业、该岗位的价值体现。这是企业、品牌和员工三者间价值的体现,这个价值涵义很广,包括了品牌价值、劳动价值、研发价值、人文价值等等。作为企业员工,应学会将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结合,形成品牌价值,促进企业的发展。

现在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更多有责任心、上进心、进取心,敢于拼搏、吃苦耐劳、忠诚于企业的员工,去支撑起企业发展的一片天。而那些整天在企业内埋怨、消极,或是选择离弃和背叛的员工,其实是对企业、对自己的不尊重,这样的员工是不会得到企业的重用的,他们又谈何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呢?

7.自我实现 篇七

一、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自我实现, 简单来说就是“成为你自己”, 是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变成的样子。马斯洛是从人类需要的角度谈人的自我实现, 将自我实现看成是人成为自己本性所规定的那种人的需要或愿望。“一个人能成为什么, 他就必须成为什么”, “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被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能等, 这样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 使自己趋于完美”。

其实,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定义是各式各样的, 但其坚实核心应包含两条:一是从正面说, 自我实现就是将自己先天的禀赋、潜能最大限度地显现和发挥出来, “成为你自己”;二是从负面来说, 自我实现就是极少出现不健康、心理疾病和能力缺陷。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其区别不过是一些人多一点而一些人少一点罢了,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马斯洛认为, 要达到自我实现, 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外, 还需要人自身的主观努力。

概括起来, 自我实现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自我实现是人的终极目标;自我实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自我实现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高峰体验。在理解自我实现时, 我们要避免对自我实现的几种误解:自我实现就是利己而不是利他;自我实现的人就是完善的人;自我实现就是忽视自己对社会的义务和贡献;自我实现就是只强调主动性而不要接受性。

二、自我实现理论的主要特点

1.强调人性中自然因素的作用, 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动力是人的价值活动的最终动力

马斯洛认为“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至少在某种可以察觉的程度上是先天给定的”, “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察觉的程度上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 “人性按着他自己的本性有指向越来越完善的存在, 越来越多地实现其人性的压力。”因为, “在人的内部存在着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或需要, 这个方向一般地可以概括为自我实现, 或心理的健康成长。或者可以具体地概述为, 向自我实现的各个方面和一切副次方面成长, 也就是说, 他有一种内部的压力, 指向人格的统一和自发地表现, 完全的个别化和同一性, 指向探索真理的、成为有创造力的、成长美好的人。”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的内在的潜能、内在本质的固有趋势, 它们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于是, 人在其生存的基本需要满足之后, 就会产生出如何生存得更好, 与自我发展有关的需要。马斯洛所描绘的健康人格和自我现实的标志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而影响人的需要的转变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2.抛弃自然主义理论, 走自我实现途径

自然主义者认为, 人的能动性和人的受动性存在是一致的, 它既表现为人对客体对象的依赖性, 又表现为客体对象对人的制约性。人的自我实现必然是社会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马斯洛坚决反对把人看作是一种被动的存在, 反对对人的机械主义研究方法, 认为人靠内在的法则而不是外界的压力生活。马斯洛依据他所建构的人的内在价值论, 把人的自我实现的动力归结为“人性的压力”, 在人自身的自然中寻找自我实现的途径。因此, 只要自知了自己的这种内在价值、内在需求, 然后全力以赴地追求更高级的满足, 就能走向自我实现。

三、自我实现理论对我们进行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启发

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 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予以适当的指导, 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自觉性﹑积极性, 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 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 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 反对假恶丑。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 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对于此, 自我实现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

1.要培养青少年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意识

自我实现理论把人作为人, 肯定了人的需要、尊严和价值。“一个人能成为什么, 他就必须成为什么”, 将自己先天的禀赋、潜能最大限度地显现和发挥出来, “成为你自己”, 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 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就是基本需要, 必须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并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才能按既定法相和目标良性发展。青少年应该学会如何制定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具有爱心、上进心、责任心, 树立自信、自立、自尊, 并学会自我控制, 对自己负责。

2.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结合马斯洛的观点,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当是认识、感情、意志、人格、行为的完整和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 接纳自我;能协调与控制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境;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注重创新能力的构建, 提升青少年的创造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青少年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 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 注重对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4.引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青少年的“感恩意识”

深厚的人际关系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 他们往往能很好地悦纳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感恩是人所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所谓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恩惠并意欲回馈的内在心理要求, 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基本道德情怀。

要培养感恩意识, 先要对父母进行感恩。只有通过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 才能使他们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所有关心与爱护他们的人, 回报社会, 回报国家。

5.培养青少年的社会感情,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应该具有真切的社会感情, 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及伦理观念。在社会舞台上, 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不同时代的人, 担负着不同的历史责任, 当代的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树立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的信念, 要培养自己的社会感情, 树立远大理想, 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勇敢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抓住机遇, 发扬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多做实事,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马斯洛主张的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健康的人, 是研究人类的高级需要, 总结起来就是研究人类的自我实现。从自我实现的角度来敦促青少年的自我教育, 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 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 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8.自我实现与生命重生 篇八

关键词:戴维·赫伯特·劳伦斯诗歌 自我实现 重生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在20世纪的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位英国文坛声名卓越、才华横溢而又极富争议的作家,在其短暂的四十五年生命旅程中,创作了一千多首诗歌,出版了十本诗集,在世界诗坛竖立起一座独特的丰碑。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或许劳伦斯在小说上的成就太眩目了,掩盖了其诗歌的光芒。劳伦斯在诗歌领域的成就至今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他的大量诗作依然鲜为人知。其实,劳伦斯天生是个诗人,他的身体里流淌着诗人的血液。从他广为人知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植物有情,动物有智,语言也充满诗情画意。《劳伦斯诗歌全集》的编者维维安就曾说过,“劳伦斯的诗歌天赋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CP,P5)和小说一样,诗歌凝结着劳伦斯对生活、经历、情感的感悟,记录着他不斷探询自我,完善自我的心路历程,蕴涵着深邃的哲思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按照其心灵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脉络,劳伦斯的诗作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在这三个阶段中,诗人劳伦斯经历了对爱的渴求,对自然的回归,对死亡和重生的探索三次蜕变的过程。

一 爱的渴求

劳伦斯早期的诗歌多为记录情感和精神生活的爱情诗。在他看来,爱是实现自我的手段。“一个男人应该有两次生命:首先母亲孕育了他,然后他必须由他所热爱的那个女人再生。”(穆尔,P641)的确,女性在劳伦斯早期的诗歌创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而在诗中,时常出现的是一位清纯如水的农家少女的形象,她就是劳伦斯青梅竹马的恋人杰西·钱伯斯。初尝爱情甜蜜的劳伦斯用大量诗的语言记录下这段青涩而又难忘的初恋:

一朵红花飘落到它暗淡的倒影中

——即而一切静谧,没有声响。

一朵红花飘落到它红色的倒影中,

影子在欢快的翩翩起舞

随后两者甜蜜的合二为一

——再也听不到声响。(CP,P892)

花瓣飘落在水面的声音越发衬托出周围万籁寂静。一对初尝爱情甜蜜的恋人压抑着兴奋的心情,激动地享受着这份懵懂的浪漫爱情,不愿被别人打扰。他们彼此欣赏,相互鼓励。可以说,杰西是劳伦斯文学创作最初的源泉和动力。然而和所有的恋人一样,他们的爱情也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当劳伦斯希望把自己的一切包括身体奉献给恋人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痛苦随之而来。在劳伦斯看来,爱是精神的契合,性是通往自我实现的必经之路,光是有爱无性或是有性无爱都是对爱情的亵渎。然而羞涩的少女在当时的年代似乎还不能接受他这样惊世骇俗的观点。苦闷中,劳伦斯感到杰西对于他来说就像一朵“白色的茉莉花”,“散发出淡淡的幽香”,虽然“温柔似水”,但却“没有激情而又徒然”,(CP,P67)她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此外,影响他们恋情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劳伦斯的母亲。这位婚姻不幸、中年丧子、生活窘迫的母亲把全部的爱、希望和梦想寄托在劳伦斯一个人的身上。在她看来,任何女人都不可以和她分享儿子的爱情。与此同时,由于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劳伦斯在潜意识中早就把母亲当作自己的情人,一直到成年以后,他对母亲仍保留着强烈的眷恋和怀旧之情。

黄昏中,一个女人对我轻柔低歌,

引起我对陈年往事的回忆,我看到

一个孩子坐在钢琴下,在悦耳的旋律中,

触摸着微笑着浅吟的母亲平放的小脚,

……

我被儿时的记忆缠绕,成年被回忆的洪流

冲毁,我思念过去,哭得像个孩子。(CP,P148)

在这种恋母情结的影响下,劳伦斯无法在别的女人那里得到正常的爱情。就在他几近绝望的时候,一个对劳伦斯一生都将产生深刻影响的女人出现了,她就是弗瑞达·里希特霍芬,德国贵族家庭出生的小姐,劳伦斯导师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弗瑞达所有的一切都让劳伦斯感到吸引和向往。而弗瑞达在她的自传中也承认,“从初次见面至今仅仅六个星期!除了服从,我别无选择。”(弗瑞达,P186)他们不顾世俗眼光热烈的相爱着,在《瞧!我们走过来了》一部诗集中,劳伦斯真实地记录了他和弗瑞达婚姻生活头五年的经历和感受。“这是一部婚礼诗,是对婚姻的贺颂和爱情的礼赞,虽然它仍含有爱的紧张与对立,但这些诗确实有所突破,进入一个新的天堂和大地。”(罗婷,P151)

在一首名为《亨尼车站》的短诗中,他深情地写道:

你是召唤,我是回答,

你是欲望,我是满足,

你是夜晚,我是白天,

还有什么?这已十全十美,

这已美满无比,

你与我,

还要什么——?(CP,P203)

在劳伦斯看来,有了弗瑞达的生活奇异无比,妙不可言。弗瑞达的出现对劳伦斯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弗瑞达的影响下,劳伦斯渐渐摆脱了对母亲的不伦之恋,与弗瑞达的结合实现了劳伦斯心中性与爱的和谐,也促成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自我实现。

二 自然的回归

劳伦斯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在其诗歌创作的中期。还没来得及尽情享受爱情的甜蜜,他们遭遇了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面对着家园被毁,生灵涂炭,自己和妻子被疑为间谍,发表的作品被查禁,曾经寄希望于爱来实现自我、拯救全人类的劳伦斯对人性产生了怀疑。在劳伦斯诗集《零星散记》里就收录了二十余首有关战争的诗文。诗中并没有对战争血腥场面的直接描述,而是另辟蹊径地通过描写亲人的离别,爱人的忠贞,士兵的故事等不同侧面来展现作者对战争的感悟。面对着危机重重,风雨飘摇的西方社会,劳伦斯虽感失望,但仍充满期待。在《渴望春天》一诗中,劳伦斯就热烈地召唤:“春天啊快点到来吧,从内部撼动整个腐朽的地球/萌生出新的嫩芽/。”(CP,P271)

而此时,在他看来唯一可以拯救人类、完善自我的出路就是回归自然了。战争结束以后,恢复出行自由的劳伦斯片刻不停地离开了自己的祖国英格兰,开始在自然中找寻他心灵的家园。诗集《鸟·兽·花》正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和以往备受争议的其他作品不同,这部诗集在当时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被《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贡献”。诗集中,劳伦斯摆脱了早期自传体诗歌的束缚,把自己的思想情绪以自由体的形式肆意挥洒,在鸟语花香的自然界开辟了新的诗歌领域。

在描绘自然的诗中,劳伦斯并不像英国著名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那样着力描写宁静的自然画面,而是往往凭借小小的动植物来反映生活,反映他对外部世界的看法。诗集里不时可见他对大自然、动植物的热爱和眷恋,同时也包含着他对人类自身命运及自我完善的思考。其中最为著名并引起广泛关注的《蛇》就从多种维度展现了人与自然,理性与情感,已知与未知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和“有罪过需要赎回,心地窄小”的我相比,蛇“像一位君主”,“在阴间被夺取王冠/现在就要再次加冕”。(王佐良译,P581)又如《山林中的狮子》,在目睹了林中之王狮子被人类残忍地杀害后,劳伦斯感到痛心疾首。他像亲人一样为这只死去的狮子哀悼。在对狮子的狂捕乱杀中,劳伦斯似乎看到了人类在这个世界中的命运。诗人表面上叙述的是人类对狮子的残杀,但这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对人类的残忍、暴力以及相互杀戮的抨击呢?人类看似强大,可以驾驭自然界的一切,然而总有一天会遭到自然的惩罚。与人类的自高自大、残忍暴虐相比,自然是多么的美丽和神圣。只有回归凝聚着原始生命力的自然,人类才能找回失落的自我,弥合自我的分裂。

《鸟·兽·花》的出版给劳伦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对自然的探索中,他发现了诗歌创作新的题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此外,对自然的探索的过程也是他不断深入自我的过程。在此期间中,诗人对于两性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人类社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真正实现了诗人自身的第二次飞跃。

三 死亡与重生

然而,世界就是这样的现实与残酷,它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美好愿望而有所改变。在经历了早年试图通过爱来实现自我,中期的回归自然,劳伦斯心痛地发现,周围的一切一如既往,甚至更糟了。他无法在世界上找到一块净土,更不用说心灵的家园。而此时他的身体状况也非常不容乐观。当劳伦斯开始创作《最后的诗》时,他似乎感觉到死神正在向他招手。作为一位毕生都在追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诗人,勞伦斯并不惧怕死亡,相反他考虑得更多的是死后灵魂将向何处去,将在何处停歇。在《向月亮祈祷》一诗中,他曾憧憬着能够飞上天宫,寄希望于在月亮上找到他宁静的居所。在《蝴蝶》一诗中,他也曾试图和上帝达成协议,让上帝指引其灵魂的方向,然而这一切并未能如愿以偿。终于在《巴伐利亚的龙胆》一诗中,在熊熊燃烧的龙胆花火把的指引下,劳伦斯领悟到人死之后,灵魂既不会上天堂,也不会下地狱,而是要穿越死亡的黑暗,最后才能在新的世界里得到新生。然而如何才能到达这个他理想中灵魂最后的家园呢,诗人在生命的最后写下了《死亡之船》这首天鹅的挽歌。诗的开篇就描述了一幅秋色已浓,寒冬将至的景象。成熟的苹果坠落在地上,撞出空洞,让种子得以扎入大地的怀抱使生命得到延续。而人类的灵魂也是一样,只有从渐渐衰弱的躯体中逃离出来才能获得新的契机。而此时正是驾起死亡之船的最好时机,让灵魂随着这艘小船漂过黑暗的王国,经过痛苦的湮灭历程,告别旧我,重新获得新生。

该走了,向我道一声告别,

从掉落的自我中

寻找一个出口……

哦,造起你的灵船,造起你的避难之舟,

装上食物,装上蛋糕和甜酒,

为了通往湮灭的黑暗的航行。(罗婷译,P163)

随着《死亡之船》的创作完成,劳伦斯的生命也似乎即将走到尽头。和以往一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位饱经风霜,品尝过荣辱的智者依然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达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自我的不断探索。诗人寄希望于死亡之船把他带到遥远的未知世界,在那里诗人可以找到全新的自我;在那里没有机器,没有战争,没有追名逐利,一切都像绽放的玫瑰纯净而美丽。在那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自然万物之间都充满了和谐与美好。

四 结语

劳伦斯的诗歌创作是他文学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其生活的体验、心灵的感悟以及创作激情最直接的表现。在诗歌中,劳伦斯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生命轮回的探询。正如评论家阿尔丁顿所说:“劳伦斯的作品从来就不是他身外之物,而是他自己的一部分,来自他的生活,反过来又充实他的生活,为了写作他冒险闯入自我,通过写作却又发现了自我。”(CP,P191)历史是公正的,相信经过时间的历练,曾被人们忽视的劳伦斯的诗歌就像他的小说一样,在经历了凤凰涅槃的艰辛之后,会绽放出永恒不朽的艺术魅力。

注释:

①CP系《劳伦斯诗歌全集》的简称。

②没有注明译者处均系作者拙译。

参考文献:

[1] Lawrence,D.H.The Complete Poems of D.H.Lawrence.London:Penguin,1977.

[2] Lawrence,Frieda.Not I,but the Wind….New York:Viking P,1934.

[3] Beal,Anthony.ed.A Study of D.H.Lawrence.Toronto:Macmillan,1973.

[4] 穆尔:《血肉之躯劳伦斯传》,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5] 罗婷:《劳伦斯研究——劳伦斯的生平,著作和思想》,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6] 王佐良主编:《英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7] 蒋家国:《重建人类的伊甸园——劳伦斯长篇小说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五卷),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作者简介:

刘影倩,女,1981—,江苏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9.实现自我价值的名言 篇九

1、确定志向,就意味着要有所作为,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2、生活的价值在于创造。——高尔基

3、所谓恶人,无论有过多么善良的过去,也已滑向堕落的道路而消逝其善良性;所谓善人,即使有过道德上不堪提及的过去,但他还是向着善良前进的人。——杜威

4、身可辱,而志不可夺。——王勃

5、志须预定自道远,世事岂得终无成?——徐谦

6、历史认不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马克思

7、至于我,生来就为公众利益而劳动,从来不想去表明自己的功绩,惟一的慰藉,就是希望在我们蜂巢里,能够看到我自己的一滴蜜。——克雷洛夫

8、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他多得你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邹韬奋

9、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11、道足以忘物之得春,志足以一气之盛衰。——苏轼

12、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13、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谢觉哉

14、生活的主要悲剧,就是停止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1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佚名

16、苦之,以验其志。——吕不韦

17、你可知道,人类老是高估了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之价值。——萧伯纳

18、安得长翮大翼扣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台。——韩愈

19、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

20、志,气之帅也。——孟子

21、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是成虹霓。——宋濂

22、在人生的前半,有享乐的能力而无享乐的机会;在人生的后半,有享乐的机会而无享乐的.能力。——马克·吐温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

24、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都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屠格涅夫

25、只有一种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过你的一生。——克里斯托弗·莫利

2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训欲遗规

27、感情压倒理智,这就是人间产生罪恶的原因。——欧里庇得斯

28、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9、一人立志,万夫莫敌。——冯梦龙

30、心灵有时应该得到消遣,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到思想与其本身。——费德鲁斯

31、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谊。——斯大林

32、世界的设计创造应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谋取金钱,人并非以金钱为对象而生活,人的对象往往是人。——普希金

33、整天只知道为琐碎的小事忙碌的人,必定成不了大器。——拉罗什富科

34、人有一颗产生感情的心,一个能思维脑,一条能说话的舌。——雪莱

35、大约胸襟高,立志主,则命意自高。——方东树

36、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义,死的有价值。——邓中夏

37、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曹植

38、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陶渊明

39、不可居心发财,想做大官;要立志牺牲,想做大事。——孙中山

40、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奋斗。——歌德

41、人生到世界上来,如果不能使别人过得好一些,反而使他们过得更坏的话,那就太糟糕了。——艾略特

42、我们的生命是什么?不过是长着翅膀的事实或事件的无穷的飞翔。——爱默森

43、丈夫之志,能屈能伸。——程允升

44、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此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塞涅卡

45、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吴玉章

46、志比精金,心如坚石。——冯梦龙

4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48、志若不移山可改,何愁青史不书功。——钱谬

49、垂头自惜千金香,伏枥仍存万里心。——郝经

50、对自己的不满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契诃夫

51、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伏尔泰

52、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

5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54、目标愈高,志向就愈可贵。——塞万提斯

55、儿童有无抱负,这无关紧要,可成年人则不可胸无大志。——乔·吉·霍兰

56、人,在最完美的时候是动物中的佼佼者,但是,当他与法律和正义隔绝以后,他便是动物中最坏的东西。——亚里士多德

57、丈夫志四方,忍为别离哀。——郭嵩焘

58、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59、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苏舜钦

60、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墨子

61、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徐悲鸿

62、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63、我一向憎恶为自己的温饱打算的人,人是高于温饱的。——高尔基

10.自我实现者的爱情特点 篇十

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者的爱情特点

马斯洛对于自我实现者的积极人格给予了很高的特征描述:很多有道家的意味,但对于爱情的描述却是国内所有遗著中所没有的,所以拿来借用一下,希望对自己的爱情及同一轨道中人有些帮助吧 1 自我实现者与所爱的人相处时,表现得很坦诚、自然、自在、甚少自我防卫,他们觉得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可以也应该赤裸裸的表现真正的自己,无需对伴侣掩藏自己的瑕疵、缺点或生理上的任何缺陷。而他们这样做,一般都能得到对方深刻地理解与由衷的接受自我实现者爱着他人,同时也被他人所爱,他们有着爱的力量和被爱的魅力,他们懂得如何去爱、并且爱得自由自在,决不卷入到纷争、威胁和抑制中去在自我实现者的爱情中认为男女是一体的,尤其在人格上既独立又一体自我实现者在其爱情关系中,能够接受对方的独特个性,尊敬对方和肯定对方,希望对方成长,他们对其配偶的成就感由衷的自豪,丝毫不存在嫉妒之心自我实现者不是为了获得爱情的良好效果才彼此相爱,而是源于自发的钦慕,就像我们在被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打动时所经历的那种一无所求的敬畏和惊喜,是受对方的吸引而不是受到驱动,他们爱,是因为他们是爱他人的人,他们的爱情中几乎没有费劲、紧张和努力在自我实现者的爱情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爱和既尊重他人又极其自爱两者的融合,他们既互相需要、极其亲近、又十分容易分开,他们从对方那里获得极大的乐趣,但又极其洒脱达观,愿意接受长期的分离或死亡,经过最强烈、最令人心醉的爱情生活,他们仍旧能保持着原来的自我,仍然能够主宰自己,以自己的标准来生活,利己与利他、加强个性与超越个性,爱己与爱人等二元对立在他们身上并行不悖他们对伴侣有一种极好的感受力,更容易与性爱伴侣结成亲密的朋友关系,他们并非无所不知,但在爱情中他们的感受并不盲目,他们真诚的钦佩在伴侣身上发现的自己所不具备的技艺和才能,但很少为漂亮,好看等外表特征所吸引,他们讲究彼此适合、体贴入微、讲究善良、彬彬有礼和良好的伙伴关系。

但他们有时也顽固、误发脾气、令人厌烦的时刻,他们常以坚强、冷静的方式来思想、行动,因而有时甚至给人一种冷酷无情的印象,他们偶尔也有心理上的困扰,这表明在爱情中应放弃完美主义。

11.交往教学:展示个性实现自我 篇十一

交往教学论(Communicative Didaetie)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的侧重探讨师生关系的教学论思想。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標,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作为一种富有生机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交往教学论已受到我国教育理论界的重视和关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交往教学理论的探究对于推进我国的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往教学论的基本思想

从交往教学论的总体来看,其核心观点是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过程,一种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追求解放”

交往教学论十分强调和重视教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这里所谓“解放”指的是,要求学校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使学生通过教育达到成熟,最终能够摆脱教育,从受教育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具有独立的人格以及独立的能力。个性的解放是人成长道路上的永恒的主题。交往教学论强调的人的个性解放是学生自主的解放、自由的解放、自身的解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协助者、引领者,不起决定作用。学生的个性解放是通过学生的自我成长来实现的。交往教学的目的是解放,这就意味着教学是探索和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是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获得个性的自我实现。师生交往过程中,由于教师无论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对事物的理解方面都要超过学生,因此,学生要想取得与教师平等交往的自由。获得平等交往的内心体验。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充实自己,使自己具备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艺术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获得这些能力和素质,就是交往教学论称之为“解放”的教学目标。

(二)环境——“相互交流”

与传统的教学论相比,交往教学论不仅重视诸如教室布局、课堂设施及教学实验室等课堂物理环境的创建,更为重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这一动态的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的交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上和心灵上的沟通与对话。在交往教学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加丰富的技能;同时,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高和知识水平的进步对教师也有所促进和启发,即教师也能通过交往教学过程增强自身素质,提高专业能力和教书育人的技艺。这也是中国古代“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在交往教学理论中很好的体现和展示。具体到实际的操作过程。教师可以先依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每个学习小组按照不同的分工和担任的角色分别进行有关任务的程序性的表述。即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自由争辩和讨论。进行交流互动,而作为教师,这时的角色就是协助者、指导者、启发者。交流互动过程中,交流互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组内交流方式。即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流。可以采用激励法、小组讨论法、相互辩论法、相互评价法等。第二、组间交流方式。即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组间交流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小组之间的互相辩论、小组之间的讨论、小组之间的比赛、小组之间的合作探讨。第三、教师参与交流方式。教师可以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协助。

(三)模式——“合作探究”

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方合作、互动交流的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容易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完成。因此,合作探究是交往教学的主要模式。交往教学论在这方面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合作。第一、目标合作模式。教师在进行交往教学之前会依据教学目标提供给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学习目标,这个学习目标的完成必须依靠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努力才能够完成。这就促使大家为着这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努力。第二、资料合作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的不同,每个小组会占有不同的学习资料,有时每个小组成员拥有的资料也是不同的。为了共同学习任务的完成,就必须加强组内与组间的资料共享、加强合作。第三、角色合作模式。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同学负责的部分不同,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聚集大家共同的智慧和劳动才会获得成功。第四、成绩合作模式。成绩的获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每个人会享受到更多成功的欢乐。这些合作促进了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能力的提高。

二、交往教学论的新思考

(一)教学的交往性

“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交往教学论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过程,即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交往教学论就是力求把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融入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中去,借助交往这个平台使认知和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结合。课堂就是一个大的网络,一个关于人际交往的网络。在其中,有交往也有教学,交往中有教学,教学中有交往,二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从交往教学论的核心思想中,我们还可以得出结论:教学具有交往的全部要素。首先。教学具有交往需要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交往过程中的双主体结构。教师和学生是相对平等和独立的主体。二者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其次,交往所需要的内容也是教学过程所具备的。人类长期以来累积的所有的历史文明都是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总之,教学是一种体现交往实质的典型形式,交往的内容具有系统性和丰富性,交往的手段具有多样性,交往的过程具有直接性和长期性,交往的程度具有广泛性和深刻性,交往的环境具有优化性。

(二)交往的永恒性 交往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交流有关认识性与情绪评价性的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人是需要交往的,是必须交往

的。交往的永恒性体现在:人不能不进行交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时时刻刻都处在交往的过程中。其中言语的交流是交往的主要方面。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交往的另一方面,那就是沉默。有些教师认为沉默的学生脱离了交往。这是他们没有深刻理解交往的真正含义。那些默默不语的学生也是处在交往的过程中的,沉默也是一种交往,它也传递着信息。沉默可能表明一种要求,要求教师把问题解释的更清楚更详细一些,他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表示沉默的;沉默也可能表示一种抗议,抗议这部分内容是他们不喜欢听的,是无意义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忽视交往过程中的学生沉默的一面,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保持沉默的原因,寻找打破沉默的办法,以防学生们一直默默不语从而丧失在交往中获得能力的机会,有时在沉默中失去的本该获得教育的机会是无法弥补的。在交往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教师往往对活跃而喜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这种情况是大部分教师往往容易出现的,所以,教师要注意克服这类问题的出现,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交往教学中,教师心中要有“三想”:一是想着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暂时的进步和落后;二是想着尽可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成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获得进步;三是想着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你们是他人生路上的导师。只要教师心中有对学生无限的关爱,就会解决学生课堂沉默的问题。

(三)交往成分的双重性

交往的双重性是指,交往必须包含交往的内容和交往双方角色的定位。首先,交往内容方面,教師除了给学生学术上的信息交流,还要有非学术上的交流,比如思想情感上的交流;除了正面的表扬,还要有适当的批评;除了学生的言语反馈,还要注意他们沉默的暗示。所有这些都应当视为交往的重要内容。它们将对交往的效果产生种种影响,我们不能忽视任何可以或可能作为交往内容的因素。其次,在处理交往的角色关系方面,交往教学论主张合理、平等、民主的交往原则,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开放的、融洽的、坦诚的、真挚的、相互支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交往教学论认为师生应真诚地、毫无保留地进行交往。教师应放弃权威地位。民主地对待学生,做到真正的自由民主。除此之外,师生双方要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交往教学中,在教学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三、交往教学论的现实意义

(一)展示个性,实现自我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教育肩负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教育基本途径的教学同样需要扩展自己的功能,即教学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由此,个性的解放被提到了一个很显著的位置。个性是指个人独特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及其发展过程,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主体能动性。个人的自由发展意味着独立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个性的实现。交往教学论提出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个性解放的、实现自我的人。通过交往教学。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自由、整体、民主的人的存在。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以往关于学习动力的产生常常可以归结为两类矛盾。第一,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未知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第二,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水平和学生实际的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两类矛盾主要是来自外部的要求。缺少来自学生自身内部的要求,但是实践表明只有当外部要求与学生自身的内部要求达到一种平衡和有机整合时,才会产生持久的强大的学习动力源泉。当学生面临新的学习问题时,他往往会先按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如果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困难时,就会产生学习动力,但是这种学习动力驱动下的学习行为是不可能独自进行的,它需要一种交流、一种沟通,需要在交往的环境中完成。交往教学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是学习动力的推进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交往是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的源泉,实践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能一味的只是考虑如何向学生提出要求,而是应该注意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往对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的重要作用,以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源,保证教学活动始终处在良性循环的态势之中,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构建新型师生、生生关系

12.从生存需要看西娅的自我实现 篇十二

关键词:薇拉·凯瑟,《云雀之歌》,ERG理论,拓荒女性,自我实现

1. 引言

薇拉·凯瑟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更是书写美国西部边疆拓荒生活的旗手。她是一位富有成效的女作家, 一生共出版了两本诗集, 六十二篇短篇故事和十二部长篇小说。凯瑟荣获普利策奖和美国全国文学艺术学院金质奖章, 许多评论家把她与亨利·詹姆斯及海明威这些文学大师相提并论。《云雀之歌》是凯瑟的第三部小说并确立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它所描述的女主人公西娅·克朗伯格是十九世纪晚期美国西部拓荒女性的代表, 自出版以来该书获得了众多好评。

至今, 众多评论家和学者已就《云雀之歌》的主题、写作风格、生态思想、女性主义思想及多元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依据克雷顿·奥德弗的ERG理论 (生存、关系和成长需要) , 从生存需要方面分析拓荒女性西娅·克朗伯格自我实现的历程。凯瑟描述了许多传统女性, 她们依附于丈夫和孩子。然而, 拓荒女性西娅在自然中获得新生, 既依恋土地又开拓自己的生活。这是生存需要, 也是最基本的需要。作为拓荒女性的代表, 西娅冲破种种阻挠并通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我。现代女性应该更多地了解拓荒女性争取实现自我的精神, 并在自我实现的历程中学习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

2. ERG理论概述

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德弗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德弗认为, 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 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 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ERG理论”。

生存的需要与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关, 即所有形式的物质和生理需要, 不仅包括衣、食、性等方面的需要, 还包括为人们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生存和工作环境, 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并且尽最大努力要满足的最基本需要, 关系到人的存在或生存, 生存需要优先于其他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 即指人们对于保持重要人际关系的要求。这种社会和地位的需要的满足是在与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中达成的。奥德弗把成长发展的需要独立出来, 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 即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求, 这种需求通过创造性地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完成挑战性的工作得到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一种刚性的阶梯式上升结构, 即认为较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在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之前得到充分满足, 二者具有不可逆性。而相反的是, “ERG”理论并不认为各类需要层次是刚性结构, 比如, 即使一个人的生存和相互关系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 他仍然可以为成长发展的需要工作, 而且这三种需要可以同时起作用。

3. 生存需要

3.1 传统妇女的生活

19世纪的传统女性被认为应具备如下美德:纯洁、温柔顺从和专心持家。在这一完美典范的要求下, 妻子与母亲则需要奉献无私的爱与时间给他人。传统妇女的生活范围仅仅是家庭、情感、奉献和牺牲。她们的任务便是让家里成为一个可以供孩子和男人共享安乐的平静港湾。她们崇拜孩子, 崇拜丈夫, 并且认为服侍孩子和丈夫是一种神圣的特权。

对女性而言, 与丈夫相比, 她们的需要很容易成为次要的东西。如科勒太太, 很少跨过那条河到月石镇上, 除非圣诞节期间她不得不去买礼物和圣诞卡寄给她的老朋友。由于不上教堂, 她就没有礼帽之类的东西。“年复一年, 她冬天戴同一顶红色兜帽, 夏天则戴一顶黑色阔边遮阳帽。她自己做自己的短裙, 那些长裙都刚刚长及脚背, 而且裙带以下都尽可能地打满了折。她更喜欢男人的鞋子, 通常都穿她某个儿子丢下的旧鞋。她没有学会多少英语, 她的花草树木就是她的伙伴”。她为丈夫、儿子和庭院活着。科勒太太把生活和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家里。在开阔平原强烈的阳光下, 她就像猫头鹰一样茫然不知所措。

西娅的母亲———克朗伯格太太, 操持着一个大家庭。她是一位聪明、坚毅并且值得尊重的女性。作为七个孩子的母亲, 她有着坚强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 观察事物的着眼点异常公正。克朗伯格太太的任务便是让孩子们保持身体健康、衣着整洁和品行端正, 而这项任务她一直完成得非常出色, 以致她的邻居们都惊叹不已。她经常会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孩子并且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她相信西娅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因此尽最大努力为西娅实现音乐梦想创造好的环境。由于妈妈的细心与体贴, 西娅自幼在家里从未感觉到孤单。作为妻子与母亲, 克朗伯格太太把一生与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家庭。

大多数传统女性都是软弱、逆来顺受的。如特拉曼特斯太太, 一个极其被动的墨西哥女人, 她总是能容忍丈夫———西班牙人约翰尼周期性地发疯, 对于任何不幸都逆来顺受。她唯一的动作就是在家流着眼泪等候并梳理她的长发。等到她的丈夫精疲力竭, 遍体鳞伤, 奄奄一息, 他总会回到她身边让她照顾。公众的情绪对约翰尼非常宽容, 但人人都厌恶特拉曼特斯太太对丈夫的姑息。人们说她应该管好他, 她应该离开他, 她没有自尊心。总之, 特拉曼特斯太太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指责, 连西娅也认为她太贱。“今晚当她背朝月亮看着那些曼陀罗花和特拉曼特斯太太那张忧郁的脸时, 她想到世间最悲哀的事莫过于那种容忍和顺从。那比约翰尼的疯狂还更糟糕。她甚至想知道是否正是那种依顺促使约翰尼发疯。人们没有权利如此服服帖帖、逆来顺受。她真想在沙地上打几个滚并冲着特拉曼特斯太太大喊大叫”。

传统女性的目标就是找一个好丈夫, 获得稳定的生活以便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很多女性都是遵守传统习俗的女人, 从不坚持个人主义。正如弗雷德·奥滕贝格所说:“你难道不知道这世上大多数人压根儿就不是个体的人?他们从来没有自己的思想或个人经历。许多姑娘一起上寄宿学校, 在同一时期走出校门, 在同样的舞会上跳舞, 成群结队地嫁人, 差不多同时生孩子, 再一块送孩子去念书, 芸芸众生就这样更新换代。”通过对这些传统女性人物的分析, 我们可以把19世纪的女性概括为:懦弱、从属且依附于男人。她们不是养家糊口的人, 只是家庭妇女, 在经济上依靠丈夫, 对于她们来说, 实现梦想和自我实现是相当困难的。

3.2 拓荒女性西娅的生活

ERG理论认为所有人在特定的时期和地点都有需要, 这些需要来得如此急切以至于人们必须快速地转动大脑开发所有潜在的智能满足。在需要未被满足之前, 人们会感到不自在、失意甚至绝望。他们会尽力从那种要么能实现需要, 要么摧毁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凯瑟让西娅在西部这片土地上培养能力, 并且把西娅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事物:为女性提供使她们的潜质能充分发挥的空间, 即与土地联系在一起。

为了满足生存需要, 西娅竭尽全力改善生活。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一定要实现这一目标。劳动和职业知识让西娅变得更加独立和强大, 因此她在月石镇教一些学生学习钢琴。当挣到第一笔钱时, 她慷慨地花掉了所有的收入, 给家里和兄弟姐妹们买了很多东西。她很享受这种能为家里增添财富的感觉, 决定十一月初不再去学校了。西娅在月石镇不会学到足够的音乐知识, 尽管在那里她生活得很开心。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并实现作艺术家的梦想, 西娅不得不离开月石镇去冒险, 去那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外部世界。

西娅在芝加哥的第一个音乐老师豪沙尼说:“他从未曾教过与西娅·克朗伯格有丝毫相同之处的学生。从未曾有过比她更聪颖的学生, 也从未曾有过如此无知的学生。”她有太多需要克服并且奋斗得很辛苦。她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指导, 她的激情尚没有被唤起, 她还从来没有听过交响乐队的演奏。这个小姑娘有时甚至会怨恨温施, 怨恨自己的家庭, 怨恨一个让她在愚昧无知中长大的世界。有时候她真希望能马上死去, 然后再生, 重新开始。

在从芝加哥回月石镇度假的路上, 西娅觉得自己正在回到自己的土地。“她觉得正在重返一片友好的土地, 它的友谊无论如何都将赋予她力量, 正如它给予人们那些平凡而艳丽的野花, 这片天真而慷慨的土地也给予人们欢乐的力量、宽阔的胸怀和像孩子一样爱的能力”。然而, 她的回来并没有如期望中那么受欢迎。她不愿为教堂吟诵却很乐意同墨西哥人整夜歌唱, 所以受到兄弟姐妹的攻击。西娅渐渐意识到她在家里是不受欢迎的, 房子里充满了敌意。她再一次决然地、孤独地离开了月石镇。

从科罗拉多到芝加哥再到原始的西南部, 西娅发现她的命运不是一段罗曼史, 而是作为一个能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歌唱的女高音。她不必像西部的那些人一样辛勤劳作, 但对那片土地还是感到很惊奇。西娅喜欢到那片荒芜的土地上欣赏它优美的风景。她喜欢沙岗因为沙岗之行可以给她无限的自由。峡谷之行是西娅最重要的转折点, 这使得她重新思考人生。她开始懂得, 嗓音首先是生命力, 它是体内的一团光亮, 是血液流淌的动力。

西娅终于决定去德国学习并且争取尽快动身。她完全明白了一个人的生活全凭盲目的机遇摆布, 她最好用自己的手抓住机遇, 哪怕失去一切也不在父母的指挥棍下温顺地拉犁。通过对这只鹰的描述能够看出西娅对行动的渴望:“突然, 一只巨大的褐色鹰飞临了她躺于其中的深谷上方, 穿过那线呈弓形的天空。有一小会儿它降到了峡谷的两壁之间, 接着又扶摇直上, 直到它的羽毛完全浸入了阳光, 以致它看上去宛如一只金鸟。它顺着峡谷继续飞了一阵, 然后隐入谷顶后面。西娅一跃而起, 好像是被火山喷发从岩石上抛起来似的。她呆呆地站在那块突出的岩石边上, 极目遥望那只褐色的雄鹰!啊, 鹰中之鹰!啊, 人类艺术之努力、成就、愿望和壮丽的追求!”像这只雄鹰一样, 西娅要从月石镇和芝加哥那些无聊、自满的人们所过的如燕子般胆小、平庸的生活中走出来, 去过一种能通过努力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生活。

4. 结语

西娅成功后, 她告诉弗雷德黑豹峡谷胜过于她去过的所有地方。对西娅而言, 土地给她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她个人生涯的新视角。靠近土地, 丧失信心的她会找到回来的路。在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凯瑟笔下拓荒女性的能力和潜质都被发挥到了极致。在小说的结尾, 西娅有了自己的事业。不同于传统女性, 她不用担心困扰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已经得到满足。正是这片土地把主人公西娅·克朗伯格塑造成了一位伟大的拓荒女性。

参考文献

[1]Cather, Willa.Willa Cather on Writing:Critical Stud ies on Writing as an Art[M].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 Press, 1988.

[2]Cather, Willa.The Song of the Lark[M].New York:New American Library, 2007.

[3]Maslow, Abraham.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M].New York:Haper&Row, 1954.

[4]曹明伦, 译.云雀之歌[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5]范景艳.追寻和谐的乐章——《云雀之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9.

[6]罗婷.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年终对下属工作的评语下一篇:教育基础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