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魔方教案

2024-08-17

纸魔方教案(共9篇)

1.纸魔方教案 篇一

《 纸魔方》评课稿

这节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具体感受如下:

优点:

1、课堂情景恰如其分的设计,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交流,使学生之间能团结合作,探究兴趣盎然,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耐心细致的指导,一步步诱发学生缜密的思维,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确实思考的过程,教给学生的不再是死的知识,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是给学生一个思维方法,是“点金术”,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知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教师较高的个人素质。

2、教师的语言、语气、语速、和表情都非常重要,在愉快的氛围里进行学习,所学知识就轻松掌握了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学生能按老师的设计,一步步轻松的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

3、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将课堂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互动、动手制作、及学生自我展示等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作品产生的过程及结果,使学生能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课堂环节设计由易到难,问题的逐步深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5、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尽量让学生多展示,多讲解,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表演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6、评价起着重要作用。评价不仅促进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同时也促进组内同学的团结协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向心力。

需要改进和不足:

1、受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学生的参与并不是十分积极,课堂上有部分学生没有随着老师的设计去进行。

2、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参差不齐,常常因为某些同学表达不清楚,其他同学听得索然无味,或是给课堂带来松散的现象。

2.纸魔方教案 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六个正方形的面等基本特征。

2、能观察发现正方体和正方形的不同特征。

3、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生活中正方体的物体。

2、物质准备:

教具:数字魔方(一个大正方体纸盒,每一面上有一个数字,分别是1—6)。

学具:《幼儿用书》P15-16页,幼儿人手一支笔,剪刀、胶棒或糨糊,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小老鼠的宝贝。

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引起幼儿兴趣:小老鼠自从和大老虎又和好以后,它意外地得了一个宝贝,两个好朋友可喜欢这个宝贝啦!请幼儿猜猜是什么?

2、初步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大正方体的一个面(将其余面用布盖起来)这个宝贝是什么

形状?

(2)将整个正方体全部展示在幼儿面前,再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告诉幼儿

这是一个正方体的魔方。

(3)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这个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有几个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游戏:抛盒子。

师幼共同商定游戏玩法:先抛扔这个正方体的大魔方,当魔方停下来,看上面的数字,数字是几,幼儿就拍几次手。

师幼共同游戏几遍。

4、制作正方体。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幼儿数一数,它是

由几个正方形的面组成?

(2)师幼共同观察展开图,讨论制作正方体的具体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

5、游戏:抛数字魔方。

(1)幼儿两两结对,商量谁先掷盒子,进行抛盒子的游戏。

(2)抛出盒子后,幼儿根据盒子上面的数字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如:进

行跨步游戏、比大小游戏等。文档仅供参考

爱心手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手语图片,引入活动T: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二、初步认识手语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教师示范:你、我、他、哭)今天老师还帮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教授,请他来教你们做手语。播放小熊FLASH学习:你好、早上好、我爱你、等等

三、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教师配乐讲述:出现小女孩的图片(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撰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T: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文档仅供参考

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3.《纸》教案 篇三

过程与方法

● 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的特点进行研究; ●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知识与技能

●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 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教学过程设计

一、初步确立什么是纸,了解纸的多样性 1 谈话: 同学们,今天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谁愿意到讲台前面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2 学生介绍。3 谈话: 纸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人们天天都要用到纸。有了纸,我们可以读书、写字、画画、看报;有了纸,我们可以包装各种物品;有了纸,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总之,自从人类发明了纸,纸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当然,关于纸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你们想了解关于纸的哪些问题呢?

4 学生讨论,并把自己的问题填写在资料卡上。5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分析研究纸的不同特点

1 提问: 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 2 学生回答。(板书:观察、实验)

3 谈话: 对,观察与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事物的常用方法。首先,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纸的特点,你们想研究纸的哪些特点,准备怎样研究呢? 4 学生讨论、回答。

5 讲述: 老师在教室后面为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所要用的纸和用具,请各小组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表。6 学生实验。

7 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8 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纸的不同特点,正是因为纸的这些不同特点,才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纸和纸的不同用途。

三、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了解有关纸的发明、制作、用途等内容

1 谈话: 同学们,还有一些问题是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暂时无法解决的,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譬如,上网查询就是很好的方法,老师已经把有关纸的资料搜集整理在学校的网站上,下面就请大家到网上去边查询边完成资料卡片。(板书:上网查询资料)2 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

3 讲述: 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了吗?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4 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同时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卡。【注意】(1)当学生交流到纸的历史和发明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2)当学生汇报到纸的用途时,进行节约用纸教育,并指导学生做一项课后调查(见下表);(3)当学生交流到造纸时,对学生进行课后自制再生纸活动的指导。附: 课后调查表 一学期来,个人使用、消耗纸的情况: ●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书? ● 大约要使用多少本练习本? ● 其他纸张的使用情况又怎样?

● 如果把一个学期使用的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

● 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统计出全班、全校纸张的使用情况。● 最后统计这些纸要消耗多少树木?

5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实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样上网查询资料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它将成为人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纸的知识,希望你们继续到网上去遨游,并把研究成果通过电子邮件告诉老师。

《纸》一课教学设计

《纸》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材中的一课,通过组织学生研究纸的吸水性、结实程度、透明度的性质,认识纸的各种用途,了解纸的生产过程和发展历史。按照教材的编写内容,教学核心内容的引入是从了解纸的广泛用途着手,在介绍纸的发展历史之后再让学生观察研究纸的性质,认识到现代造纸术给环境和资源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环保和节能教育。但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因为对纸的常规认识已经很普遍,而冲淡他们进一步研究纸的性质这一教学重点的兴趣,所以我这样设计了探究实验前的导入情境——

我事先将课上能用到的学习资料分别用普通牛皮纸和带有塑料薄膜的牛皮纸分别包好,在上课前就把他们放在有明显水痕的桌角,并保证普通牛皮纸包装的纸包被水浸透。

师: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共同进行一项科学探究活动。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活动任务,我特意准备了一些学习资料带给你们。哎?这纸包怎么都湿成这样啦!请前面这组同学快帮我把它们擦干净。

有几个同学分别用报纸、餐巾纸、卫生纸、普通纸、皱纹纸等帮忙擦拭。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在乐于助人、遇事敢于表现自己的年龄阶段,当这个“意外”事件出现的时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怎样解决问题的思考中,我再以朋友的身份请求帮助,他们立刻全力以赴,积极行动,而他们课前准备的纸制品也正在这时派上了用场、发挥了作用。此时,孩子们已经在自觉行为中开始了探索身边科学的研究活动,这个过程也是检验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的评价点,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能得到被认可的满足和快乐,所以更能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成果上体现出一举多得的功效。下面的思考和相关问题的提出就会越发显得顺理成章。

师:谢谢几位同学。刚才大家看到他们是用什么擦水的?怎么不用橡皮呀?

生:他们是用各种纸擦水的。因为纸能吸水,而橡皮不能。

师:这说明这些纸有什么性质呢?

生:说明纸有吸水性。

此处的提问进一步凝聚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在有效的教学语言中不露痕迹地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也让没有机会参与前一活动的同学继续关注下面的教学活动。当同学们听到老师用“橡皮和纸”进行吸水性比较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可笑,甚至有些幼稚。但正是这样简单的问题才更能排除学生思维无边扩散想象的可能,抓紧有限的教学时间将学生的思路引上正轨,说出纸的“吸水性”性质,为科学探究活动指明方向,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师:(板书:吸水性。)所有的纸都有吸水性么?刚才用到的几种纸,谁的吸水性最强?为什么他们的吸水性有强有弱?

生:(思考后举例回答)。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看来这么几张纸里面也蕴藏了许多科学秘密。这些秘密怎样才能找到答案呢?

生:做实验。

这几句问答,实际上是在强调学生重视纸的吸水性有强弱之分,因素多种多样,也为后面实验方案的设计做了思想和条件上的铺垫。同时让学生坚定一个科学信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话要有证据,思考要有依据。因为科学本身不仅仅是科学的结果、结论或者科学的事实,也包括整个研究的过程。科学课更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说的好。现在咱们先猜一猜,这两个纸包里面会是什么样子?

生1:可能都湿透了。

生2:不一定。也许都没事呢!

师:好,我们打开看看。为什么一个纸包被水浸透了,另一个纸包却一点问题也没有?

这个结果其实会让学生感到非常意外,看起来一样的包装,观察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在稍有疑惑之后,学生们会在冷静的思考中推断出这个“魔术”的秘密。果不出所料——

生1:因为他们浸水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师:它们是同时被我放在那里的,这个原因可以排除。

生2:可能这两张牛皮纸的薄厚不一样,所以结实程度就不一样。

师:如果与他们的结实程度有关系(板书:结实程度),那么这张湿透了的牛皮纸还很完好,你能说它不结实吗?你又怎么能比较出它们的薄厚不同呢?

生3:我想可能没透水的牛皮纸是经过防水处理的,就有了防水性。

师:(板书:防水性)你是说其他的纸不经过防水处理就没有防水性了吗?那么湿透的纸包里的这些资料只浸湿了最下面的这张描图纸,其他的纸都没受潮,又是什么原因呢?

生1:可能浸水的时间不算长,水量也太少,所以就没湿透。

生2:是不是描图纸里面有一层胶,所以它又透明又防水,就没湿到第二层。

师:你们的想法真挺丰富。以前见过这种纸吗?它有这些性质吗?

生:我们用的字帖里就有这种透明纸。它好像没有牛皮纸结实,但描字的时候很方便,别的纸都没有它透明。

师:你管它叫“透明纸”,这个称呼很有特点。但是你怎么能肯定其他纸的透明度都不如它呢?(板书:透明度)下面请同学们把你搜集的纸品展示出来,我们一起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特殊用途的纸?找一找有没有比描图纸更透明的纸?还有哪些纸是你叫不出名字的,你能不能根据它的特点也给它取个名字。

我们的一问一答,体现的是教师在认真地倾听,学生在专注地思考。随着问题的铺设、问答的深入,他们在推测和猜想中逐渐发现了纸的主要性质,我则在黑板上进行简要地提示,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借鉴和方向。当同学们展示自带物品的时候,他们也在充满好奇地观察其他同学的纸品,新问题、新想法就会应运而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关注纸的用途非常广泛,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纸方便、服务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人们才一直不断地研究、改进它,令纸的品种五花八门。同时也是在提示大家,科学并不神秘得高深莫测,它是贴近生活、贴近我们身边事物的东西,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利用身边的东西我们就能研究科学。

师:纸的种类和用途真是太多啦!正是纸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途。生活每天都离不开纸,关于纸我们还有那么多的疑问和猜测,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研究“纸”。(出示课题——彩纸剪刻的“纸”字)

在揭示课题之前,我多次提到“性质”一词,学生便自然而然地接受、认识了这个概念。当我在黑板上粘贴用彩纸剪出的课题时,醒目的色彩和形式使得学生中间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讶的感叹。我知道,这个道具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唤起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更在于它已经使人意识到:智慧之花会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随时绽放精彩。

经过这一路的引领和帮扶,学生们已经建立了自己的问题框架,基本上明确了深入探究的方向和目标,奠定了用科学实验解决科学问题的思想基础,踏上了追随兴趣、探秘科学的快乐旅程。接下来的课堂,我和他们一起进行热烈的实验方案研讨、交流、改进、指导、实施、反馈……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发现号上顺利远航。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一旦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以超乎想象的热情一头扎进科学的探秘之旅,在一个个小问号的引领下成为小小的科学家。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带有启蒙性,是个幼稚的阶段,没有了兴趣,生拉硬拽的科学课堂就会扼杀“小科学家”们的智慧,即使在老师的安排下走完了课程要求的探究过程,孩子的情感、科学素养的建立也只会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作为科学课的教师,应该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导入阶段设置富有个性和特色的情境方式,引得活跃,导得充分,才能入得自然。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仅仅是写教案,还要花时间去搜集资料,精心设计、认真准备一些实物材料,给孩子们提供实验的借鉴和参照标准,并注重随时设置问题“路标”为学生的探究导航,让他们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随时产生兴趣,感受满足好奇心的乐趣。路培琦老师说:“科学课堂并不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的记忆、理解、获取上,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科学知识和体验科学知识获得过程当中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兴趣思考、善于提问比动手操作更重要!

2、研究纸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材料的性质、用途,以及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参与学习和研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纸》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纺织材料、金属和塑料的引领课。而且,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纸有许多的性质,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讲,只要了解纸的一般特性:纸的结实程度、吸水性和透明度即可。关于纸的结实程度,则从两方面探究:

一、同种纸质的横纵向的比较;

二、不同纸质的结实程度的比较。这样一比较,学生对纸的结实程度就有更深的体会。纸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给我们带了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困扰,从纸的角度再去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设计思路:

课开始,通过一个精致的纸蛋糕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并且通过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材料,了解哪些物品是纸做的,初步使他们认识、了解纸制品。纸有许多特性,纸的结实程度、吸水性和透明度要求学生掌握。对纸结实程度的比较,探究分为两部分:

一、同种纸质的横纵向的比较;

二、不同纸质的结实程度的比较。这样,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在实验中,师生共同合作,一起探讨。纸条的相互勾拉活动是为了清晰表现纵向、横向纸条的结实程度差异;纵向、横向分别撕纸,则是让学生体验感觉上的差异。对于吸水性和透明度,放手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用水滴探查纸的吸水性等方法探究其特性;通过把纸罩在灯泡下,展现纸的透光性能等方法,学生选其一进行研究,并随时填写实验记录单。纸有利也有弊,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纸造成的环保问题产生深刻的体会,产生节约一张纸的意识。提出问题——做出猜测——验证猜测——得出结论是进行科学一切活动的基本步骤,掌握正确的方法,对他们今后的研究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地研究。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2)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3)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各种纸张、纸的物品、放大镜等。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纸做的蛋糕)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做的呢?

2、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纸”。

(1)教师介绍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故事。

(2)介绍纸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伊始用纸做的蛋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介绍纸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纸有了一定的印象,从而开始产生认识纸、研究纸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

1、了解哪些物品是纸做的。

(1)学生汇报自己带来的东西,知道哪些东西是用纸做的。(2)认识有哪些纸?

餐巾纸、卡纸、大白纸、牛皮纸、不透水的纸等。

2、针对纸提出问题。

(1)对于纸,你们有些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呢?(2)学生提问。

(3)对于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你们想研究哪些呢?

(4)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纸的结实程度、透明度和纸的吸水性。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索的第一步,紧扣“纸”提问就是引领学生去初步了解各种纸的不同特点以及性质,将学生对纸产生的兴趣推进为探究的愿望。]

三、认真探究纸的性质。

(一)探究纸的结实程度 A探究同种纸的横向和纵向的结实程度。

1、(出示一张报纸)师指导横向裁和纵向裁。

2、猜想:两张纸条哪张更结实?(学生猜想)

3、征集好方法。(友情提示:为了保证结果准确和公正,两张纸条需一样大。)

4、分组研究,验证猜想。

5、汇报小组的研究结果。

6、得出结论:纵向纸条相对结实。

B探究不同纸的结实程度与纸质的关系。

1、拿出两种相同大小不同性质的纸,进行结实程度的比较。

2、质疑:不同纸的结实程度与什么有关。

3、观察。用放大镜对两张纸的毛边进行细致观察。

4、学生交流汇报。

5、师生共同小结:光滑粗糙、软硬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纸的结实程度。

(二)探究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

1、分组进行探究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

2、调查小组研究的问题。

3、各小组讨论探究问题的方法。交流探究方法:

吸水性:准备有水的杯子,把同样大小不同纸质的纸条放杯里,然后同时拿出,“挤”出水分的多少来判断其吸水性等方法。

透明度:把纸罩在灯泡上,看光的强烈程度来判断纸的透明度等方法。

4、出示实验记录单并提出实验前的要求: a小组长组织好活动。b保管好材料,做好记录。

5、根据自己的方法小组动手实践并填写记录单。

6、汇报研究成果。

7、小结:同类纸纵向比横向结实;不同类纸的透明度和吸水性不一样。

[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然后自己动手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每位学生都能进入到探究的角色,满足他们探究的愿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方法,使学生更有条理地进行动手比较活动和观察活动,从而认识同种纸的多个特点、不同纸有不同的性质并且体验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是其中最突出的环节,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索过程,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相当于让他们有了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

四、了解纸的生产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1、多媒体演示:贺卡生产过程的示意图。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提示问题:要制作这么多的卡片,要砍掉多少棵树?

4、思考:随着用纸量的增加,会产生什么问题?

5、出示:节约一张纸

[由于学生对纸的生产过程不是很熟悉,因此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能够比较形象直观地了解这一过程并知道制作卡片需要砍掉许多的树木,让学生在惊叹之余充分认识到节约用纸就是在保护资源。]

五、课后延伸。课后调查:我们每学期要消耗多少纸?从自己开始进行一项调查。根据自己使用纸的情况,统计全班同学纸张的使用情况。

[纸这种材料,是学生常见常用的,他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我们每学期要消耗多少纸”的调查,知道纸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通过对全班同学纸张使用情况的统计,也是使他们真正树立“节约一张纸”的环保意识,真真切切落实到行动中去。]

课题 四

2、纸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2、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

3、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1、能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深入的探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2、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常见用途,并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分组材料:各种不同的纸、放大镜、滴管、红墨水、火柴。教师准备:投影片。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1、讲述: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例如书是由纸做成的,桌子是由木头做成的,轮船是由金属做的等等,今天我们来重点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和常用的材料:纸。(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提问: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2、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

3、出示各种纸制品,提问:为什么要用纸来做这些物品?为什么要用不同类型的纸来做这种物品?主要是运用了这种类型的纸的什么特性?(板书纸的各种特性)

4、信封、信纸、笔记本、纸桶、纸杯、纸扇、纸袋、卫生纸、报纸、纸灯笼等。

5、研究纸的性质:(1)、讲述:纸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同一张纸从纵向、横向的结实程度是不一样的;纸的表面看上去十分光滑,放大镜下却是另一番景象;有的纸吸水性强,有的吸水性弱……。(2)、实验研究:

A、不同方向纸的结实程度实验。

把报纸按纵向、横向裁下两条长宽一样的纸条;

把裁下的纸条对折后相互勾住,两个人拉一拉,你有什么发现? 换一张其他的纸重复上面的实验。B、用显微镜观察纸。

将学生用放大镜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纸的表面和撕开后纸的毛边,并描述出自己看到的样子。C、吸水性实验。

学生动手小心地将有颜色的水在每种纸的中央滴一滴,观察哪种纸上的颜色扩散得最快或最慢。

讨论:滴水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 D、透明度实验。

把几种纸分别对着光亮看一看。比较哪种纸的透明度好。

拓展:想一想:你还有其他检验纸的吸水性和透明度的方法吗? 学生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

6、了解造纸的过程。(1)、谈话:大多数的纸的主要原料来自木材,废纸、稻草、旧棉布等也可以造纸。为了保护木材资源,我们要注意节约用纸。(2)、造纸的过程:砍伐树木→剥去树皮→将木头切成小片→将木片煮烂成浆→搅拌纸浆→漂白纸浆→沥干水分→烘干水分后压成纸张。(3)、教师介绍其他纸的知识。

(三)、拓展应用:

1、课后搜集有关纸的知识、造纸术的发明以及现代造纸法。

4.染纸教案 篇四

染 纸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2、技能目标:掌握不同的折叠方法及染纸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染

纸艺术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不同的折叠方法及染纸方法。

教学难点:折纸规范,浸染的角度,染纸时颜色搭配、面积和时间的把握。教学方法:设疑法、讲解法、谈话法、示范法、练习法、巩固创新法等多种方法 教

具:学生:彩色墨水、毛笔、调色盘、宣纸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染纸作品等。教学过程:

一、尝试体验导入:(了解宣纸特性,弄清染纸原理)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宣纸,再任意选择一种彩色墨水,把彩色墨水滴一滴在宣纸上,你发现了什么?

2、把这张纸揉成纸团,仍然用刚才这种彩色墨水在纸团上随意点满颜色,注意适当留些空白。(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完成后把纸慢慢展开来,雪白的宣纸变成什么呢?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扎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印染工艺。最初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美丽的染纸。

总结:不规则的点状花纹自由随意,画面呈现出均衡自由之美。像这样把宣纸经过揉纸,再点染上色,形成漂亮的花纹图案,这就是染纸。板书课题:染纸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教师的染纸作品:(出示作品)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你们的染纸作品和老师的染纸作品有什么不同? 总结:老师染出的花纹有规律性。那么怎样才能染出有规律性的花纹呢?(同桌讨论)总结染纸的方法:先折后染。教师出示板书:(1)折纸(2)染纸

2、教师验证学生的想法:(教师示范)

折纸:把纸对边折,再对边折一次,然后对角折。你们认为可以染在哪些部位?(角、边、中心)

3、掌握用不同的折法制作染纸的知识:

(1)折纸:欣赏比较,感知平行折、辐射折、田字折、米字折、揉纸折、折扇折等(2)调颜料:

根据自己需要,调出颜料,色彩可以调稀一些,以增加纸张的吸水性,所调色彩的颜色重(深)一些。六年制苏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3课

(3)染纸:介绍三种染色方法。

A浸染:将纸折叠好后,把需要染色的部位浸入颜色中。

B晕染:刚染色后,可用毛笔蘸上清水沿色彩边缘涂一遍,现在色彩有什么变化?颜色变淡了,有了深浅不同的层次感。产生含蓄丰富的晕染效果。为了使染色均匀,并且可以染得透,可以用小纸折叠后放到染色部位,用手指挤捏,也可以防止颜色染到手上。

C点染:画面浸染不到的地方,比如中心部位可用毛笔蘸上颜色点上去或直接用滴管滴上去。

总结:染色时注意留下细小的地方不染色,白色在画面中会使色彩协调美观,但是留白不能太大,否则花纹空旷零散,不易形成美的花纹,染的色块要注意形状、大小、疏密的变化。单色染纸特点:朴素简洁,具有清新明快之美。彩色染纸特点:五彩斑斓、色色俱全、五彩缤纷等

请同学们再欣赏老师的染纸作品,这些染纸作品,色彩丰富,绚丽夺目。折与染决定了染纸的效果。你们想试一试吗?

三、学生作业练习:

1、刚才老师折的是田字折和米字折,你还有其它的折叠方法吗?学生折纸练习。

2、染纸练习:

单色染纸、彩色染纸任选一种,作品完成后贴白纸上,要贴正了。

做彩色染纸时,颜色选择上可以是对比色,也可以是协调色。学生尝试用新式折法按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染纸制作。

四、展评作业:

五、作品展评

1、作品展示:在教室里拉好的绳子,将染纸作品在绳子上展示。

2、作品讲评:先让学生自评(自己认为自己做的怎样),然后让同学互评(选一选自己喜欢的作品),最后由教师点评(表扬有创意的作品,鼓励大多数)。

3、教师点评。

五、总结:

回顾一下染纸的过程,谁能说说什么是染纸?

课件出示:染纸是将吸水性很强的纸经过折、揉等手法,运用点染、浸染、晕染等染色技法,形成美丽的纹样。

小结:同学们,普通的材料凭借我们的想象和灵巧的手,变成了如此精美的作品,美就在我们的手中,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染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让我们用双手来美化生活,打扮世界吧!

六、拓展:

5.《染纸游戏》教案 篇五

周翠梅

教材分析:

本课属”造型.表现”领域,让学生初步感受和了解传统的扎染技术。同时结合教材介绍的纸张折叠方法和染色步骤,尝试制作染色作品,让学生体验染色的魅力。

本课旨在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环节中尝试体验感受色彩的丰富变化。本科采用趣味性强的表现方式,引发学生表现的兴趣,同时感受造型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特别是色彩丰富的变化莫测的效果,由此作为“以趣味性较浓的内容开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扎染的基本知识,感受传统艺术的精美。

2.掌握基本的折纸、染色的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折纸、染色,感受色彩之美,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创意折纸进行染色。

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折叠方法进行浸染练习。教师准备:水彩水、餐巾纸、PPT课件、示范作品。学生准备;水彩水、调色盘、水桶。。教学思路:

通过感受传统艺术—探索实践两个板块,感受染色艺术的魅力。让学生了解扎染艺术的进步知识:尝试折纸、染色的技法 ;创意折叠纸张,学会用色彩的搭配效果,进行染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摆放情况。

二、文化导入:

师:1.播放儿童歌曲《欧波扎染》,思考:歌曲中介绍的是我国那种传统工艺?2.视频欣赏走进云南周城白族扎染,了解传统的扎染制作方法。3.由此导出课题:《染色游戏》。

三、探究实践(新授阶段)1.教师示范:(1)调色。(2)折纸(3)染色(4)打开(5)染色作品完成

2.探究纸张创意折叠方法。A.出示四种纸张折叠方法: “井”字折法、“米”字折法、“田”字折法、“十”字折法。B.学生尝试其他折叠方法。(2---3分钟)

3.教师挑出有创意的折纸,请学生上台演示:自我介绍折法

(能力较高的班级,根据折法出示相应的染色作品,分析色彩搭配的规律)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从作品及作品名字中,感悟折纸方法和色彩搭配的思路。

5、学生实践练习

四、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1.创意折叠宣纸并染色。

2、色彩搭配和谐美观3.收拾整理,保持环境整洁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作品展示

七、布置下节学具

6.纸文化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以《有趣的纸世界》为主题,纸与我们朝夕相处,它是学生们学习的好伙伴,生活中也可以说是无处不需要纸,纸无处不在,纸有着它自己独特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活动中学生对纸极有兴趣,运用现代信息能力,搜集、处理、储存,可以知道纸的文化,用途种类,制造等,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查阅纸的历史,了解纸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了解纸文化的特点。

3、通过参观造纸厂,认识纸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4、懂得节约用纸的道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5、设计既环保又实用的纸制品。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了解纸的文化特点,增强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介绍纸的来历,纸的变化。

3、讲述蔡伦造纸技术。

4、介绍纸的文化

5、教师介绍纸的用途,纸能运用到哪方面,例如油伞纸、春联、纸风筝

6、电脑展示,中国的折纸艺术和中国的剪纸艺术。

7、小活动剪窗花(用电脑向学生展示剪出简单窗花的方法)

8、成果展示,提出表扬。

7.纸游戏教案 篇七

1、练习抛、跳、跑等基本动作,促进手、腿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2、能积极参加游戏,体验愉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报纸。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坐在报纸上跟着教师做各种动作:长长的(脚伸直)、宽宽的(两脚分开)、山洞(双手抱住膝盖)、蝴蝶(两脚交叉双手跟着脚动起来)、由慢变快的动作

儿歌:“两脚长长的,变成宽宽的,钻过小山洞,变成蝴蝶飞呀飞”。

二、练习跳的动作。

1、引导幼儿在“荷叶”上,跳上跳下。

2、教师示范并说明双脚并拢跳过“荷叶”。

3、引导幼儿双脚并拢跳过“荷叶”。

三、自由探索。

1、幼儿自主玩报纸,教师适时引导。

2、介绍自己的玩法。“你和报纸是怎么玩的?”

3、教师介绍自己的玩法――和报纸赛跑。

四、报纸游戏:《看谁跑得快》。

将报纸贴在胸前,向前奔跑,不让报纸掉落,奔跑时小手不能用手拿报纸,看谁跑得最快!

1、教师示范并重点说明双手离开报纸。

2、3-5个幼儿示范后,请全体幼儿玩游戏并提出游戏规则:“雷声”、“雨声”时,引导孩子们把报纸当作伞,集中到老师身边,蹲下来“躲雨”。

五、游戏:比一比谁的报纸扔的远,抛得高。

“太阳公公又出来了,我们的好朋友报纸想变成风筝到天上去飞一会,怎么办?――-往上抛

1、幼儿自由将报纸往上抛,教师适时引导:将报纸揉成团可以抛的越高。

2、将报纸扔进纸篓里(由近及远让幼儿尝试)

六、放松运动。

8.中班教案《纸》 篇八

晨晨小朋友带回来一把与众不同的“油纸伞”。它挂在教室里特别好看,孩子们问:“这是一把什么伞啊?”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设计了这一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不同伞的制作及特征,开拓他们的知识面。

二、适用对象:中班幼儿

三、活动建议:鼓励家长多收集一些油纸伞让孩子欣赏。

四、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油纸伞与一般用的伞不同之处。

2、知道油纸伞是一种传统艺术的继承。

3、萌发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

五、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不同的油纸伞。

2、有关油纸伞制作的CD碟

3、把收集的图片,文字资料贴在墙上,供幼儿观察和欣赏。

六、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油纸伞及一般的伞,让幼儿自由观察及讨论这两把伞的不同之处。

2、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结果。

3、让幼儿观看油纸伞的工艺制作CD碟,让幼儿带者问题来观看。

4、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所看到的,说说油纸伞与一般伞的不同,有什么特征?

5、自画一幅美丽的油纸伞图案。

9.纸雕塑教案 篇九

本课以立体构成为原理,制作具有三度空间的立体纸雕塑作品。与纸浮雕相比,纸雕塑更强调纸的“扩张力”和形象空间的表现,含有更多的立体构成知识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将立体构成趣味化。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的知识,进一步认识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学生分析

现代雕塑作品尤其是环境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学生乐于表现的题材。但在立体思维方面,学生会感到很陌生。所以本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造型构思,大胆表现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纸雕塑造型的基本原理,及构成立体造型的方法。

把握纸材特性,用块面的分割、组合、折曲、卷曲,表现点、线、面的韵律组合完成一件简单的立体构成;炼立体思维的能力,提高立体表现能力。

通过欣赏纸雕塑作品自己设计制作纸雕塑作品 更加关注生活中有趣的形象与事物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组合法、折叠法等。

教学难点:纸雕塑的设计。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教学过程设计

一、探索新知

1.检查学生用具,稳定学生情绪。

2. 展示搜集到的城市雕塑图片。它们分别座落在哪些地方 ? 欣赏纸雕塑作品。解析造型构思,及用块面的分割、组合、折曲、卷曲,表现点、线、面的韵律组合。介绍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如组合法、折叠法等。

3.请学生尝试以游戏的形式在最短时间内用其它不同的方法“立纸”。

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请制作者介绍方法,教师适当提示、补充、演示。

4.底座的形态及作用

请学生观察底座的形态,为什么它们形态不同,对相应的作品起到什么作用?

5.师演示范例,讲解制作步骤:构思、构图、造型制作、整理成型

6.作品欣赏

通过赏析作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习中的重、难点。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轻松感受纸材的特质及更多的造型方法。认识底座的作用。

7.引导学生感受如何结合环境进行构思、及掌握基本的制作步骤。解决教学重点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解决教学难点

二、创作

在你生活着、熟悉的环境中,有没有适合用雕塑装饰的地方呢?根据那里的自然或文化环境设计一个简单的雕塑。

如:为学校设计一件校园内的雕塑作品

请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形象,小组合作有分工地完成作品,并为作品命名,提词或简介。

要求:造型简练、夸张、形象完整、形态立体,可多角度欣赏(思考雕塑作品所适合的地点、环境。小组分工,安排各自的任务。实践探究)

三、小结

上一篇:2015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老员工辞职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