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2024-08-15

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14篇)

1.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一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地方农业本科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将制约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不断调整和改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内涵,扩大专业外延,整合专业内容,拓展专业方向,构建外向型、多样化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作 者:李凤梅 孙京新 Li Fengmei Sun Jingxin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山东,青岛,266109刊 名:高等农业教育英文刊名: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年,卷(期):“”(4)分类号:G640关键词:地方农业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二

1 本科生教学情况分析

在目前多数高校的车辆工程学科中,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内容传统、陈旧。车辆工程学科是建立在材料、力学、电子、计算机等基础学科之上的产品类学科, 这要求在教学内容上要丰富、饱满、与时俱进。但是, 现有车辆工程课程大多未能与时代接轨, 缺乏前瞻性与先进性, 落后于实际应用。

(2) 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就目前高校对于车辆工程学科课程结构的安排而言, 多数从大学三年级开始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但是, 大学一年级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关键时期, 从教育规律上看,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产生探究的愿望。

(3) 学生实践机会少, 与学科特点相悖。车辆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但相当长的时期内, 出于安全性、可操作性等因素考虑, 实习过程只是走马观花, 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历练, 考核系统也不完善。

(4) 素质教育在曲折中发展。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 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 发展一路坎坷。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从目前的状况看, 学生缺乏承担责任的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 本科生教学改革方案

2.1 教学内容

为了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教学内容上所采用的改革方案如下:

(1) 采取“引进及走出”结合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 聘请国外著名高校及知名汽车公司的资深技术人员, 来校为学生讲座。另一方面, 将学校师资派往国外学习相关前沿技术, 回国后采用双语教学方式为学生开课。同时, 建立可视化远程教学互动平台, 使中、外学生通过远程教学平台, 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融合, 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2) 更新教材, 去除教材中内容陈旧, 逻辑性、系统性不强的部分, 完善课堂教学。教学的部分内容采用活页形式, 以便随时补充更新。

(3) 鉴于车辆工程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 扩充学生可选择的专业发展方向, 同时增加1~2门工程软件课, 使学生的自主设计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2.2 课程结构

为了使课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 尝试进行“点面结合”的方式, 以“点”带“面”, 以“面”突出“点”。即:将与科研方向密切相关的工程专业课作为“突破点”, 将专业公共基础课作为“涉及面”。这样既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利保证, 又可以为培养精英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部分学科, 进一步扩大“双学位”和“主辅修”专业, 逐步推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 鼓励任课教师及其所在科研团队与学生建立自然组成的科研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初步的科研工作通过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制”教学与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可进一步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

2.3 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车辆工程更是一个与实践教学密不可分的专业。因此, 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实践环节的强化。

(1) 增加学科实验内容, 更新陈旧的实验设备;编写实验讲义, 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2) 加强校企合作,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最新的社会需求, 并对实习环节进行充实及改革;建立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 为学生提供综合的实习教学场所;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来为学生做专业实习讲座;制定新的认识实习考核方式, 构建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校企的合作, 达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良性循环, 全面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2.4 拓展素质教育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好的教育方式是把教育重心放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 使学生形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走向超越的能力。所以, 在素质教育方面, 采取的拓展措施如下:

(1) 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让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从调研开始, 逐步参加科研课题研究, 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

(2) 开设创新实践班, 实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弹性教学计划, 组织各种相关的科技竞赛, 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系统地进行能力培养。

(3) 变被动为主动, 采取“Project”教学模式。Project的含义是“工程项目”, 可将其理解为以学生为主、围绕某门课程中的某些内容模块, 由任课教师出题目和要求, 并在学生中组织若干的学习和实践小组, 围绕主题开展包括国内外最新技术和行业发展文献搜索与汇集、提炼和归类、主题延伸与拓展, 以及目标实现等内容的完整的教学环节训练, 以小组学生代表讲、老师点评、其他小组学生提问等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变被动为主动, 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拓展素质教育, 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实施精英教育, 瞄准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才能培养出能够长期满足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29 (10) :66.

[2]史宁中, 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 2007, (8) :10.

[3]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 2006, (5) :46.

3.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模块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219—03

引言

高等学校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基本建设的大规模展开,相关行业工程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大量既懂管理又精通技术的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因此,探索和创新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制定适应行业发展、专业结构合理、实践运用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对提高教师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1)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重点不够明确;(2)知识体系结构不完整、课程设置不合理;(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僵化,学时缺乏弹性;(4)教学与实践脱节、实习实训机会较少。

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相应工作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仍然非常紧缺。上述现象普遍存在于开设有工程管理专业的各高校,若不及时改善,将制约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和探索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是由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ion, PMI)提出的。项目管理协会于1966年在美国宾州成立,是目前全球影响最大的项目管理专业机构。PMBOK总结了项目管理实践中成熟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技术,也包括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新知识。PMBOK把项目管理从总体上分为五个过程:启动过程、计划过程、实施过程、控制过程、收尾过程;把项目管理知识划分为九个知识领域(集成、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每个知识领域包括数量不等的项目管理过程[1] 。

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CPMBOK)是在借鉴国际上通用的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二十年推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初步建立起来的 [2] 。其知识体系框架是以工程服务过程为主线,以工程项目管理模块为内容构成的。前者包括了项目与工程项目、项目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等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历史、生命周期、过程模式等,以及工程项目及其管理在策划评价、规划设计、实施竣工等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后者包括以“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为主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块 [3]。从而使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系统化、模块化、专业化及国际通用化,也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和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实践依据。

二、模块化教学法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该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等特点,越来越受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应用型院校的关注。

模块化教学法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把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按多元目标进行系统综合的方法。它旨在把一个复杂、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课程或教程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通过各模块的优化结合,使教学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和目标需求,以达到现代综合教育的目的 [4]。

模块化教学法的侧重点在系统综合、整体优化。这一教学法是把原属整体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以具体功能和应用为目标按模块单元形式表现出来,让每一模块单元成为一定教学系统的有机构成并具有相对独立的作用。模块化课程结构具有明确的总体目标导向,或以克服过去课程设置中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而造成的教学内容膨胀、重复、繁杂等弊端。

一个专业课程的知识模块化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一定数量的知识模块构成该专业的学科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新动态。二是一定数量的知识模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联系。三是一定数量的知识模块的结合形式是特定的,并且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 [5]。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正好符合上述条件,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块化教学是可行的。

三、我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工程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应用为手段,结合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网络技术和价值工程等研究方法的一门完整学科,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及政策性强等特点 [6]。虽然,我校(重庆科技学院)2006年才正式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但工程项目管理授课历史已近十余年。该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作为工程管理及其相关专业如“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的核心课程,以及面向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本、专科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长期以来,工程项目管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集成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以将传授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实践、集成和创新的素质为目标,力图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工程实践、计算机上机学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我校作为以石油、冶金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工程项目评估,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使其初步具有参与石油、冶金等相关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能力 [3]。

目前,我校工程项目管理的授课教师已形成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学团队,加之授课教师多来自企业、并具有较高学历,积累了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日趋成熟和完善。这些条件的形成和完善都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块化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基于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教学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在教学内容上应完整体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相关行业的最新理念,包括:(1)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2)项目组织管理的内容;(3)项目总体规划;(4)项目全过程各项目标控制内容,涵盖控制原理、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和生产要素管理等系列知识[7]。因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模块化教学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推进子模块化教学以增强适应性。刘武成等(2008)提出了主—子模块课程设置的层次关系,主模块即为专业方向模块,供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选择;子模块是个性化发展模块,学生可根据不同志趣要求选择部分课程学习,以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相对完整性 [8]。课程体系采用主—子模块形式设置是保持课程体系弹性、培养“一专多能” 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当职业实践需要在专业方向或课程体系做出调整时,一般只需对相应的模块做调整即可。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现阶段所采用的课程体系设置,基本上停留在“主模快”层面,较少涉及“子模块”层面的内容,故培养出来的人才既不“一专”也不“多能”,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深入推进“子模块”层面的模块化教学。即将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按相关知识体系进一步的模块化。例如,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框架是以工程服务过程为主线,以工程项目管理模块为内容构成的,包括了“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为主的多个工程项目管理模块[3]。这些模块不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造价(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索赔)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现场管理、资源管理等课程的主体,其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为模块化教学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以建设过程为逻辑主线开展模块化教学,能让学生不到现场也可基本了解一个项目各阶段管理的工作内容、重点及衔接关系;以知识模块而不是整个课程为单位开展教学,能让教师在对不同专业方向授课时更有针对性(土木专业学生可以侧重现场管理、质量控制;造价专业学生可以侧重成本控制、合同管理等),在强化知识重点上有一定的选择性(学生则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和兴趣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避免了一些课程或教学内容之间的重复和交叉。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学习和借鉴香港或国外一些大学的经验,让不同专业方向和知识背景的教师共同讲授一门课程的不同部分,例如,在工程项目管理课中让有施工背景的教师讲授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而有造价背景的教师讲授成本控制等。这也是模块化教学的另一种变通方式,既可以突出教师专长、发挥优势,又让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而学生也可自主选择学习重点、并从风格各异的教师那汲取不同的专业素养。

因此,合理设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主、子模块,积极推进子模块化教学,既能突出各院校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还能使教学双方提高效率、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2.调整模块化学时以增加灵活性。目前,一些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学时通常以40~60学时为主,每周4学时计,一般每门课历时10~15周,加之课程间的前后衔接和教师专业方向问题,许多教师因此每学期只排有1~2门课;而四年制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时间通常也只有两年左右(4~5个学期),每学期3~4门课,共计约12~20门课,甚至达不到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更谈不上深入学习专业方向课程[9]。从而一方面是课程安排不合理、师资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是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学以致用。这不仅是“主模快”死板、僵化和“子模块”缺乏的缘故,更主要是模块学时限制和设置不合理所致。

鉴于总学时和公共基础课往往是院校的“高压线”,因此,要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之间、技术类和非技术类课程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找到一个供需平衡点,只能在以模块为单位开展教学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或缩短模块化课程学时、增加其供给量和弹性,进而改变不同类型课程的比重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将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分解成进度管理、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现场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等模块后,短的只需要两个学时、长的6个学时就可以完成[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选择或侧重(例如,造价管理方向的学生可以重点学习投资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既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又能学有所专、抓住重点;而院校和教师也能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专长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应对。

由于课程分解为子模块后的学时通常较短,既容易前后衔接,又可以按需调整,使课程教学和培养计划紧凑而不失灵活性和弹性,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突出了专业特色,也为实习实训留出了一定的空间。

3.推行模块化教学以增大实习实训机会。具有突出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一个基本特征,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论文、科研、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8]。与国外的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实践课程还相当不足,一般只占总课时的10%~20%,而国外一般达到了35%左右 [10]。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更应率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比重。如果能坚持推行模块化教学、缩短模块化课程时间,那么培养计划和方案的灵活性和执行效率提高就是必然的,而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增加也就有了坚实基础。

另外,模块化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内容及任务, 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互动性,并对执行过程进行有效地指导、控制和评价,从而再次提升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每项教学任务都是一次与所学知识、技能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从分组、接受任务到实施、完成任务和评价中学会组织、沟通、协调、执行、控制、激励等非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培养或增强自身的实践和行动能力。因此,推行模块化教学可以进一步增大实习实训的机会。

五、结论

总而言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需要对培养目标重新准确定位,确立更加合理的专业定位,重新构建应用性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培养计划,增加实践环节,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而模块化教学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本文结合我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实际,运用模块化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将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按其结构、内容、逻辑进行分解和模块化,从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同时,工程项目管理模块化教学也是对其知识体系的一种应用和实践,是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PMBOK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编委会.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上、下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培训系列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

[3]蒋时节.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 73-75.

[4]黄筱调,郑莉.模块式教学法及其探索[J].江苏高教,1998,(4):64-66.

[5]黄筱调.模块式教学法的理论及实践[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5):62-65.

[6]陈群.接轨国际惯例与《工程项目管理》教学[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2):187-191.

[7]余成柱,陈群.建设应用型、多元化、实践性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体系[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246-247.

[8]刘武成,等.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109-112.

[9]秦力,等.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8,(5):39-41.

4.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四

论文摘要:在全面了解我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改革专业教学体制,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增加教学实践,建立实习基地和创业教育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增强创业意识。

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我国本科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当前解决就业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法。

艺术设计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代表的是人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设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以及潜在其中的精神层面的价值系统。如何把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大学本科教学有机结合,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的热点。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艺术设计系是一个建立时间较短的专业,怎样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农大的教学环境,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认识和分析了国内高校自主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探讨。

一、国内高等学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种理念,在高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中都应该贯穿这种理念。农、林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不够,学校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和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

2.理论研究不够。现有的自主创业理论系统不够完善,对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总结不够,实践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3.缺乏专业师资。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没有自身创业的经历,只能纸上谈兵。这也是影响创业人才培养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4.教材、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人才培养教材,且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学科基础薄弱,缺乏系统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现有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同其他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及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都有待完善。

当然,高等创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大学生自身素质、社会经验、资金来源、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发展初期所面临的问题。在此,作为高等学校只能尽力完善本科阶段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提高大学生综合创业能力。

二、艺术设计专业创业人才教学培养模式的改革

了解当前中国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实际需要,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作一些适当地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根据艺术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具有创新理念的教学模式,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首先,设定专业核心课程,其他基础课和选修课程依附核心扩展和完善。避免以往课程在教授过程中出现脱节和重复的问题,使学生从单纯的理论讲解中解脱,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长社会经验。其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地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再者,建立高校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以教师为主持人的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2.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艺术设计是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在农林、美学等不同基础上发展而来,带有不同的发展局限。例如,在农林院校框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设计,学生的美术表现技巧技能起点低,创新意识相对弱。美院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美学表现技巧技能高,但在实际设计中突出美学造型,忽视功能。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从过去单一学科发展向学科群的方向转变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要由过去的传统教育向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3.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在一定设计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艺术设计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它的实践性要求。企业对设计者的要求不仅限于设计作品的好坏,还要求设计者具有综合的能力。比如与客户的交流;对材料、工艺的掌握;对设计成本的预算等等,这些都成了招聘面试的一项重要考核。另外,加强艺术实践活动,还能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艺术专业的持续发展。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容易出现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教学现象,导致教学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在展开艺术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把来自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升华为理论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指导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基本途径有:

(1)增加实践教学任务。艺术设计专业是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力度。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是现在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通病。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教学改革,确定十门核心课程,加大了实践课程的设置。例如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装饰材料学》、《模型制作》、《装修工程》等专业课程,都增加了实践课程学时,以期能提高学生对材料和工艺的认识。

(2)结合项目和工作室制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可以以企业委托的具体设计项目或者参加各类设计比赛投标任务,或者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进行训练。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课程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掌控项目的能力,以达到学生一毕业就能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目的。

(3)建立实习基地。艺术设计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实用性。“参观国外艺术设计院校的最大感触,是那里的学校更像是一个工厂的车间,学生的课题作业很大部分是在实物操作过程中完成的。由于直接接触材料,同时又因处于三维空间中,所以更容易理解在纸面上所不能充分表达的内容,教学的效果自然要好得多。”[1]但是,这在中国的国情中并不能完全实现,我们只能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学校充分和地方建立合作关系,分别建立了素描写生、家具制作等实习基地,使学生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结论

在全面了解我国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高等教育机构氛围的大环境,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以期提高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综合素质,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前本科生就业压力问题。改革教学体制,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增加教学实践,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以及正确地选择创业项目,从而减少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盲目性。建立实习基地、创业教育工作室,形成比较完整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和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构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模拟环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预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5.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篇五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上机 学时32

学 实验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032032 112006 122030 122031 132001 212001

222001

体育(1)

工程制图基础B 高等数学A(1)思想道德修养 毛泽东思想概论 大学英语(1)大学计算机基础6 2 2 4 4

课程 考核

说明

属性 方式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上机 学时 16

学 实验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032033 112001 112003 112007 112011 122002 122032

计算机辅助制图B 大学物理A(1)物理实验A(1)高等数学A(2)线性代数 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4 2 4 2 2 2

课程 考核

说明

属性 方式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132002 212003 222002

大学英语(2)

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体育(2)4 1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第一学年第三学期

上机 学时

学 实验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262001

军事理论与实训

课程 考核

说明

属性 方式 必修 考查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上机 学时

学 实验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012158 012159 112002 112004 112012 122008 132003 222003 102020

测量学A(1)测量学实验A(1)大学物理A(2)物理实验A(2)概率论及数理统计A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大学英语(3)体育(3)工程力学C 通识教育选修课1 4 2 4 2 4 1 4 2

16326

课程 考核

说明

属性 方式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任选 考试 任选 考查

第二学年第二学期

上机 学时

学 实验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012162 012163 122034 132004 222004 042005 042009 112014

测量学A(2)测量学实验A(2)邓小平理论概论 大学英语(4)体育(4)

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B 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B 数学建模A Delphi语言 通识教育选修课1 2 4 1 4 1 3 2 2

161610

课程 考核

说明

属性 方式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任选 考试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必修 考查 任选 考查

第二学年第三学期

上机 学时

学 实验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012164 122035

地形测量实习A “两课”社会实践A1

课程 考核

说明

属性 方式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上机 学时

学 实验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课程 考核

说明

属性 方式

012019 012020 012021 012023 222005 012022 092001 092002

测量平差基础(1)控制测量学(1)控制测量学实验(1)数字化成图 体育课外测试(1)地图学A 经济学基础 管理学概论 VB语言 通识教育选修课3 2 3 0 3 3 2 2 2

1610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任选 考试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

上机 学时16

学 实验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012024 012025 012026 012028 012029 012030 222006 012027 012031

测量平差基础(2)控制测量学(2)控制测量学实验(2)GPS原理及应用A GIS原理及应用B 工程测量学 体育课外测试(2)遥感导论B

三维可视化与虚拟仿真 测绘管理 通识教育选修课3 2 3 2 6 0 2 2 2 2

8 8 10

课程 考核

说明

属性 方式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第三学年第三学期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012033 012034 122036 012032

GIS课程设计 控制测量实习“两课”社会实践B 控制测量学课程设计5 1 1

学时

说明

属性 方式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第四学年第一学期

上机 学时10

学 实验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012036 222007 012035012037 012038 012039 012040 012041 012042

摄影测量学 体育课外测试(3)测量软件设计 数字地球导论 工程建设监理 城市规划 地价评估 地籍测量学 土地利用规划 3S集成与应用 证券投资分析

photoshop及在测量中的应用 通识教育选修课0 2 2 2 2 2 2 2 2 2 2 2

课程 考核

说明

属性 方式 必修 考试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试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试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任选 考查

双语教学

第四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分 学时

012134 012135 012165

学时

说明

属性 方式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必修 考查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测量综合实习9 4

6.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六

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环境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高年级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组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择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区域和企业的给水及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以及给水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3,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1,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

(1)“两课”5门 14学分

1061019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学分(秋)3学分(春)4学分(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春)

(2)体育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外语4学分

大学外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水平I考试。学生课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文化素质课13学分 必修课程1门,1学分 000500

3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

1学分(秋)

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1.历史与文化、2.语言与文学、3.哲学与人生、4.科技与社会、5.当代中国与世界、6.艺术教育、7.法学、经济与管理、8.科学与技术。要求在以上八个课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修满13学分,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课程详见每学期选课手册。

2.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

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但多出的学分记入任选学分。(1)数学16学分

必修课 10学分 10420743 10420753 10420684 10420764 10420692 10420243 10420803 10420854(2)物理9学分

10430205 10430782 10430792

微积分(1)微积分(2)几何与代数(1)微积分(3)几何与代数(2)随机数学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实验 物理学导论 物理实验A(1)物理实验A(2)

3学分(秋)3学分(秋)4学分(秋)4学分(春)2学分(春)3学分(秋)3学分(秋)4学分(春)5学分(春)2学分(秋)2学分(春)

选修课 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6学分

(3)化学、生物10学分

必修课6学分 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 2044053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B 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4学分 30450014 生物化学原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30450114 分子生物学

4学分(秋)

2学分(秋)4学分(秋)2学分(春、秋)4学分(春)

3.专业相关课程 71学分

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但多出的学分不记入学分要求。(1)工程技术基础课 9学分

必修课7学分 20130433 20220044 20740042 20740073

机械设计基础B(1)电工与电子技术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春)4学分(秋)2学分(秋)3学分(春)

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2学分

20740033 必修课 32学分 20440333 20440513 20440441 20310314 30030234 20040083 20040122 30050032 30050053 40050013 30050174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 3学分(春、秋)

(2)专业基础课 36学分

有机化学B 物理化学B 物理化学实验c 工程力学A 工程结构 流体力学⑴ 流体力学⑵ 环境学导论 环境工程监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原理

3学分(春)3学分(秋)1学分(秋)4学分(春)4学分(秋)3学分(秋)2学分(春)2学分(春)3学分(春)3学分(春)4学分(秋)1学分(秋)2学分(春)1学分(春)2学分(春)2学分(春)2学分(春)

选修课程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4学分

20440201 有机化学实验B 40440122 仪器分析B 40440011 仪器分析实验B 30050162 生态学原理 30050152 环境化学 30050182 环境土壤学(3)专业课26学分

本科生专业课程根据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四个学科方向(“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规划与管理”)和“市政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给水与排水)设置。学生所修专业课程应至少覆盖2个(含2个)以上的专业或学科方向,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环境工程专业:

必修课(5学分):A类课(1门)

限定选修(11学分):从B类课中任选不少于2门、C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门 选修课(10学分): 从B、C、D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0学分(3-5门)(同一门课不得重复计算学分)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必修课(12学分):A类课(1门)、B类课中的“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C类课中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限定选修(4学分):从B类课其它课程中任选不少于1门、选修课(10学分): 从B、C和D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0学分(3-5门)(同一门课不得重复计算学分)专业课程设置

A类(核心专业课、各专业必修)40050455 水处理工程(含实验)

「公共、水、给」5学分(春)B类(主干专业课、限定选修)40050414 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给」

4005042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含实验)「固」4005044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含实验)「气」40050434 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 「规划」 C类(设计课、限定选修)40050473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给」4005052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 「固」4005046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气」40050483 数据库与信息技术

「规划」

D类(选修课)40050332 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施工 「公共」 40050492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和造价管理 「公共」 30050092 专业外语 「公共」 40050532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 「公共」 30050192 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 「水、给」40050502 环境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 「规划」 400505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学方法 「规划」 30050202 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工程 「公共」 40050542 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归宿及去除注∶各学科方向/专业缩写如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水」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固」环境规划与管理 「规划」给水与排水专业 「给」各学科方向/专业公共平台课缩写为 「公共」

4.实践环节 17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学分(夏)10640852 大一外语强化训练 2学分(夏)40050202 认识实习2学分(夏)40030282 测量

2学分(夏)21510082 金工实习C(集中)2学分(夏)40050401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1学分(夏)40050222 生产实习

2学分(夏)40050343 水处理工程设计

3学分(夏)

5.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050390

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7.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七

关键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

网络工程专业是近几年在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一个新兴的专业。由于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相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和通信专业而言,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很不成熟和完善。目前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另一个是以通信技术为主的培养方案。这两类都没有突出网络工程的特色,没有清晰的专业定位,因而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文献[1]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文献[2]突出了人才培养方案方向性和实践性。文献[3]提出了“平台+方向”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文献[4]对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论述。

网络工程是我校2008年新增的一个专业。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区有部分高校也开设了网络工程专业,但由于各高校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不同,同时也为了避免竞争,突出专业特色,其它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能直接照搬。在大量的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套与我校实际相适应的科学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1 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实际,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和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网络工程中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具备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以及网络程序设计开发能力,能从事网络工程设计与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工作,具有网络软件开发和较强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部队、研究机构、金融保险业、独资与合资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应用、管理工作以及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的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2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1 打通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打通了信息类6门主干课程,本着“宽口径、重基础”的原则,打通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六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考虑到本专业同时具有计算机和通信的特点,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还增设了《离散数学》和《现代通信技术》两门相关的专业的理论课程,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

此外,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与《网络工程》专业对应的硕士点是在计算机学科,为满足部分同学考研的需要,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列为选修课,以方便学生应考。

2.2 设置专业方向,突出培养特色

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专业方向,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特色培养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1,3]。根据我校的实际,确定了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与维护三个基本方向。除我院的有关实验室外,我校的网络中心能为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安全与维护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实践环境。

2.2.1 网络工程设计

主要能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为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结合架设网络工程的实际需要,加强实用性,开设了《组网工程》、《TCP/IP协议体系》、《网络设计与规划》《通信防护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无线网络技术》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

2.2.2 网络应用开发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受到欢迎,需要大量的网络应用开发人才。本方案中除了开设了《web技术》、《网络通信编程技术》、《Java应用程序开发》等基础课程外,还增设了《中小型机应用及开发》、《移动编程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数据库编程》等特色课程,涉及到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的几个主要方面。

2.2.3 网络安全与维护

人们对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网络安全与维护方面的人才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为满足此方面人才的需要,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技术》、《网络故障分析》、《反病毒与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课程。

2.3 服务水平认证,增强就业竞争力

网络工程专业与其它专业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与网络工程相关的计算机水平认证考试有许多,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与水平认证相关的教学内容外,在实践环节设置中还引入了以水平认证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模式。即结合各种水平认证,有针对性的安排实习内容,以便为考取相关证书服务。相关实践与面向的证书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3 结论

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不可能保持不变,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鉴于目前网络工程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该文结合单位实际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该方案较好的满足了当前社会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对高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下一步将根据实施的效果进一步修改完善该方案,突出培养特色,努力建设好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

参考文献

[1]梁正友.地方性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S):49-51.

[2]王建民,范通让,沙金.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96-97.

[3]胡山泉,高守平,于芳.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12):88-89.

8.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八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0前沿

2001年4月,教育部在长春召“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途径、人才模式设计、人才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1]。

到2014 年底全国已有300 多所高等院校开办了网络工程专业,其中大多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以應用为先导,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积累了一定的培养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2]。

1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反思

1)专业定位滞后,课程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课程内部结构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本专业师生共同进步的需求。

3)大多数课程都是原理性课程,缺乏实践、实训的校内外平台。

4)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面,学生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增加了就业压力。

2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模式改革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为了成功地实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围绕技术技能构建专业课程群,完善专业标准,定制课程标准,开发技术应用型综合课程,打造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一个包括课程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技能训练平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和改革[3]。

2.1 2+1+1人才培养方案结构

我院的专业老师团队应依据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潮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与地方的特点,我们确立“2+1+1”的分段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认知模块、综合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专业认知与专业基础能力等;第3 年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专业应用模块、专业专长模块、校内实践模块的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以及专业方向相关内容的学习;最后1 年,一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项目开发,实作。另外一部分学生进行创业培训。“2+1+1”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如图1 所示。

图一 “2+1+1”人才培养方案结构

2.2网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技术基础,拥有善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网络产品或系统的能力,能够适应网络行业发展的网络工程师。课程体系建设要对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以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大多强调各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本课程知识的运用与知识点的深、专、独。加大学生的的创业创新力度。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整体优化原则,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适当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群、专业专长课程群的优化与重组,形成以培养网络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图2 所示。

图二 网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2.3网路工程专业实训平台

我们要对照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企业,整合校内实验资源,构建“两大平台、4 个模块”的分层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平台即学校教学实训平台与企业工程实训平台,4 个模块即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构成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

2.4 打造双师型团队

我们的专业老师必须具有三年以上的企业项目经验,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获得高等教育教师资格,有具有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每年都要进行企业顶岗和暑假企业实践,还要参加技能竞赛,让我们的师资队伍经久不衰。

2.5推进毕业考核环节创新

主要是设想以跨专业的学生团队的组织形式,在相关专业组成的教师团队的指导下,完成网络工程的规划、组建应用等毕业设计,以这种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取代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战训练,强化全局意识和综合实务能力的培养[4]。

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符合目前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产业发展模式。

3 解决的关键问题

1)准确分析社会需求发展与变化,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符合社会需求。

2)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实战教学的紧密结合。

3)探索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以“能力培养”和“学会工作”为核心的课程学习目标,需要通过校内建设和校企联合培养关系的建立加以解决[5]。

4 结论

坚持应用型“3D”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理论、实践、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有理论、实践强、善创新、能创业”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是我们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

[2] 钟荣柏.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科教文汇,2013(13);

[3] 徐明,曹介南.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4] 肖小玲,王祖荣.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7(3):

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篇九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与研究方 法,具有从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艺设计与放大、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 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 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化学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 高分子材料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 合成、改性的方法。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掌握高分子加工 流变学和成型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受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 训练,有创新意识,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 试,并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

3、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及时获取各类信息,有效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

4、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 动态,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修养,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 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具有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情感 ;具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具有求新求异的创新意识以及一定广度、深度的逻辑思 维能力。

7、掌握两种以上的健身方法,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胜任工作。

8、外语水平达到规定标准,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与检索的方法,具有从各种媒体 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实践环 节,实施个性化培养。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点:

1、树立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取向和学习基础分层次教学,按学科打基础,宽口径大类培养人才。

2、建构保证高层次、高质量教学的管理模式和教风、学风督查队伍,开展教师评 教、学生评教和教学质量奖的评选等活动,形成教学互动的良好格局。

3、将创新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推行以全面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 制;大力推行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全面推进本科生 导师制,形成多维的交流性教学途径;以科学研究和科研合作为龙头,强化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学制

基本学制为4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3—6年内完成学业。

五、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六、主干学科

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七、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功 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降解、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等。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普通物理实验、电工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成型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技能训练等实验课 程,以及金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研实践等实践环 节。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分比例达到27%。

九、修读要求

1、选课制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有关选课的原则、选课结果的处理、选课时间和 选课程序等要求按《西北民族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严格执行。

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和限选课应及时上网公布,同时也要在每 学期定期公布下学期的任选课开课计划,供本院或全校学生选课。每学期第13— 14周,各专业根据培养方案安排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聘定任课教师,向学生公 布开课目录和任课教师名单。在办理选课手续前,导师应向学生作选课辅导报告,介绍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内容及师资、设备情况等。第15—16周学生自主选课 并填写选课单,由院部审定汇总。第17—18周院部填写好各门课程的“选课学生 名单”一式三份,一份送开课教研室及教师,一份送教务处,一份留院部存档; 同时填写“选课汇总表”,并依据该表由各教研室选定教材。

3、学生要依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定课程。但必须首先保证 在修读必修课和相关模块限选课的基础上,再修读后续课程。导师在指导学生选 修课程时,务必要按照课程开设的逻辑顺序关系,指导学生选课,即学生要选修 后续专业任选课程之前,应该先期修读该课程的前期课程,否则不允许学生选修

4、一门课程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的,学生应同时修读。

5、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课,但是要明确自己应该选修的各类课程的学 分数,以免不能按时毕业。

6、学生在选课时,要注意课程的修读要求。学生选修未作为修读学分的课程,其 成绩可记入学生成绩档案,但不记入学生应取得的最低学分内。学生不得选修自 己不具备条件的难度很大的课程。在选修专业性很强的跨院课程时要量力而行。

7、学生在选课时要尽量避免所选课程的上课时间与其他必修课程发生冲突。

8、学生每学期必须修够培养计划中所规定的学分,方可开始修习下一学期的课程

9、学生不得重修已获得及格成绩的课程。

10、累计修读学分为未达到培养方案规定最低学分的80%者,不得参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11、学生选课应从个人实际出发,学有余力者可选修多于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课 程;个别因学习困难或健康原因准备延期毕业的学生,经个人申请、由院部批准、报教务处审批备案后,可选少于教学计划每学期规定学分的课程。

12、学生选定课程后一般不得轻易变动,个别需改选者必须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提出申请,由院长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跨学院选修课则须教务处直接审批。如果学生不去修读选中的课程,则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若学生修读未选课程,不得参加考试,擅自参加考试者,成绩不予认可。

13、如果一门专业任选课的选修人数少于15人,则该课程停开。由院部通知学生 改选其他课程。如果某门课程的初选人数超出该门课程的额定人数,选课后的处 理方法为“高年级优先”、“本专业优先”、“随机抽取法”。

14、学生如果要求提前选修高年级课程,必须取得部分课程免修或者免听的资格,且由个人提出申请,并由院长批准后方可实施。所选课程考试合格者承认学分,不合格者可随原年级再修,原考试不及格记载注销。

15、未办理选修手续者,不能取得有关课程学分。选修后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 格者,也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16、同时间开设同一课程时,学生可选任课教师;若一门课程选修的学生超过限 定人数,则教师可选择学生。

17、原则上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践课的学分不得相互冲抵,但实践选修课的学分 可以冲抵实验任选课的学分。

18、必修课的学分不得用其他类别的课程学分冲抵。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 将其他专业的必修课或者限选课当作本专业的任选课对待,其学分可以冲抵本专 业的任选课学分。而本专业任选课的学分不得冲抵限选课的学分。

19、学生必须修满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80学分才可毕业。

20、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扩充学生思维方式,我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应选 修人文社会科学模块的课程至少5学分。所有学生通识选修课板块的学分不得少于 9学分。

21、学科平台的课程为必修课和限选课,要求修满55学分,其中必修课44学分,限选课11学分。

22、学生须修满专业平台下的57学分的课程,包括必修板块37学分和选修板块的 20学分(限选课12学分,任选课8学分)。

23、实践平台课程由实践必修课板块(13学分)和实践选修课板块(5学分)构成。实践必修课板块包括认识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

实践选修课板块包括实验技能训练、学年论文、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社会服务、调查报告、技术改造活动、参与校内外科研项目并取得一定成绩等。此外学生 如在科研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如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各级科研奖励等,可以获得 额外奖励学分,该学分可以冲抵本选修板块的其他课程学分。

10.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十

市场营销专业在我国诞生20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活跃在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的第一线,在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活跃市场、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着生力军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和素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营销专业作为长线应用型专业,近年来竟然出现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据教育部10月公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市场营销和表演、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等15个专业榜上有名),为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敲响了警钟。原有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和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相关高校和院系必须胸怀忧患意识,不断创新培养的方式和载体,大力推进实践培养模式创新,才能不断提升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

一、现有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开设实践课程困难重重。市场营销作为应用型较强的长线本科专业,要求在课程设置上要“精而深”,但实际在课程设置上仍然呈献出“多而全”特征,除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之外的核心主干课程仍高达14-16门,严重影响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深化,推销、策划和市场调研等实验实训等实践类课程开设不全或未能开设。课程设置不能围绕营销核心主业开设课程,像《服务营销》、《战略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在许多学校还没有列入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2.人才培养重知识能力轻素养提升,职业伦理教育和价值观培育亟待加强。现在营销专业培养偏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和销售技能培养,而对学生的沟通技能、职业道德、营销伦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不到位,诚信、敬业、责任、团队合作等营销核心价值培育与人才培养严重脱节,严重影响营销专业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工作认可度和个人幸福感,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晋升也有重要影响。

3.实践教学重案例轻应用,特色实践教学模式较少。市场营销作为联系市场比较紧密的应用型专业,在工商管理类专业里面较早推行案例教学,但是也仅仅把案例教学作为部分专业课程的一种授课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模拟实验实训、现场实践教学甚至一线推销、调研、策划等特色实践教学模式活动开展较少,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流于形式,使学生不能真正在实践锻炼中收益。

4.师资队伍重学历轻实践,知识更新周期慢,与一线市场脱节。现在高校营销专业课老师基本来自“象牙塔”,虽然学历很高,但有真实市场实践经历的屈指可数。对专业课教师的知识更新等缺乏激励机制和强制性要求,有些专业课教师所讲课程门类多年不变、更新缓慢,像《价格学》、《商贸企业经营学》等明显与市场脱节的“陈旧”课程还仍有市场。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1.创新课程设置模式,大力增强实践课程建设。要在现有约束下聚焦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大幅度增加实践课程在全部课程中的科目和时间比例,推动与核心课程(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和经典课程相配套的市场模拟和实验实训项目,适当减少相关度不够紧密的课程。要围绕提升学生的基础专业技能、销售能力、调研能力等科学设计实践培训课程体系,聘请长期在市场一线从事营销工作、有一定总结归纳能力和理论水平的管理人员担任实践实训项目指导老师和专业课兼课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努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争取在相关企业开设多种形式的.营销暑期实践课程,实践期间(建议在3周以内)全程需专兼任教师指导并承担具体任务和项目,考核完成后所修实践课程计算学分。本科生四年应至少修两门暑期实践课程方可毕业。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摆脱传统管理类专业育人思维模式,把对“人”的培养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助其树立法律底线思维意识。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模式培育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教学和学生管理载体方式,努力培育学生具备诚信、敬业、责任、感恩等优秀品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及危机心理自我干预和预警教育,助其正确面对竞争、社会、家庭、单位,做一个积极释放正能量的优秀青年。瞄准应用定位,努力培育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提升个人情商水平,提升学生融入社会和组织的能力。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大力发挥实践教学的积极效应。在传统案例教学基础上,授课可推行形成任务驱动(目标驱动)教学模式,即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知识或能力训练任务,共同探讨任务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以期实现既定目标。全方位推行专业实验实训,积极探索假期实习、学生课外专业实践、营销类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对教师实践教学的绩效考核,建立起与营销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激励制度,努力发挥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性,探索建立专业课教师课外指导和联系学生制度,对学生的实践给予全程参与式辅导。从制度上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暑假或节假日开展营销实务或承接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第三方任务。在推销学等课程实践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校内进行摊位销售,获得珍贵的全方位锻炼。

[参考文献]

[1]陆施予,何红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完善[J].教育与职业,(2)

[2]罗志明.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11.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能力;会展;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隨着中国的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会展教育随之呈“井喷”态势发展起来。尤其是中国会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迅速,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教育部高教司财法处扬擎宇指出,截止到2007年,由教育部备案开设本科类会展专业的教育院校23所,其中21所院校有经济与管理专业、2所院校有会展技术与艺术专业,加上高职类的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数字非常可观。因此,如何实现高校会展教育有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是会展教育界面临的严峻问题。鉴于此,笔者从培养会展专业本科生能力的角度,对高校会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二、关于能力的界定

在西方心理学中,能力是指做一件事、完成某种任务所需要的能。这种能不是所说的物理上的能,而是指一种心理能量。能力有两大类:一种叫现实能力,另外一种叫潜能。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能力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人倾向于把能力和活动联系起来,并从能力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构成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揭示能力的概念。因此,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把能力定义为:“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这样就把能力和知识与技能区分开来。

三、会展专业本科生的能力层次结构

会展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专业,必然要求培养具备多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并且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因地因时制宜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对于会展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掌握如此之多的知识和技能是一个相当芜杂的工程,即使从理论上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实践中能够应用自如,这也是困扰很多高校会展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因此必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实务人才培养方式,注重从提高能力的角度培养会展专业本科生,因为拥有了相应的会展从业能力的本科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在会展业形势的发展,更加自如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以上对会展专业层次的划分,高校应该为其所开设的会展专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高校会展教育工作应该根据自身的定位培养会展专业本科生在不同层次上的能力。对于会展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其能力要求可分为核心能力、技术与技能和基本能力三个层次。

核心能力:会议的策划与管理能力、展览的策划与管理能力。具备熟练掌握会展业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会展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会展市场能够准确分析、开拓与策划的能力;具有撰写相应专业文案和基本交流的能力;掌握会展策划的能力与方法同会展综合组织与服务管理技能;掌握员工及顾客的心理,具有沟通交际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与会展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及相关领域的活动能力;具有熟练的会展外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具有一般简单展示设计的能力。

技术与技能:掌握各类会展文案的写作技能;具备计算机操作技巧;初步掌握展示设计的技巧与方法。

基本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一定的外语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

四、基于能力的会展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

(一)高校会展专业本科生的能力培养目标

总体上来看,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划分为三大类:会展专业战略人才即核心人才的培养;会展专业战术人才即专业人才的培养;行业性会展活动即通用人才的培养。该模式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在传授一般会展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会展专业特色,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会展专业人才。

(二)高校会展专业本科生的能力培养模式框架会展领域内的复合型人才一定要德才兼备,善做事、会做人。不但实践能力强而且品行要好。传统的课堂教学要变“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关注会展行业及企业的用人信息,把它们与教学紧密结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有效培养会展专业本科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

12.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十二

国家在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宽口径, 厚基础, 强素质, 重应用的要求。基础教学是厚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 多学科交义的课程体系, 可以向学生传授先进的多学科知识, 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要强化工程技术基础实践训练环节, 提高其工程素质, 强化面向现代科技的工程教育环节。

面对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确立适应2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对高级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的培养目标, 构建和优化农业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 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急需认真探讨和深刻思考的问题。

1 农业工程教育所收到的冲击

由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以及农业工程科学本身的多元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农业工程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深化。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究其根源, 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 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就是入学人中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 即标志着这个国家高等教育从英才型进人大众型。特罗认为, 进入此阶段后, 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比英才高等教育阶段有所发展, 而且在高等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等方而, 都发生质的变化。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3.2%, 在英才教育阶段, 基本处于向大众教育的过渡转变时期。

正是由于处在高等教育从英才型向大众型转变的时期, 所以让高等教育特别是农业工程教育变得异常不适应。培养适应新形势的农业工程科技人才, 而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 人才培养模式

2.1 校企合作

世界一流大学具备的条件是实力强大、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 因而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在学校诸多方而的工作中, 校企合作与实力强大、卓越贡献所涉及的工作均有很密切的关系。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 更应该十分注重校企合作, 力争建立起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体系。

引入企业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培养体系, 使学校、学生、企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当然, 对于实践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不可能全部依托企业, 企业只是作为一方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引入企业后的教育体系更加丰满和完善。学生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了实践环节,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恰恰是新形势下对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最需要具备和市场最看好的。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可以体现出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素质, 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1)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下, 学生的实践活动多, 时间较长。这种实习是直接接触生产, 能更好地巩固和应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能结合生产实际, 防止了空对空的作法;学生了解了企业和本行业的情况, 建立了一定的往来关系, 便于毕业后很快适应工作;学生熟悉了本行业的运作模式, 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毕业后很快进入角色;在教师指导下, 可能为用人单位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 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2) 把论文写在产品上。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体系下, 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密切, 学生可以较方便地进入企业参观、实习, 企业也常常提出技术问题要求学校帮助解决,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校把企业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 由高年级学生分组当毕业论文 (设计) 完成。这样, 学生可以在而向实际的科研和开发工作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把论文直接写在产品或科技成果上。这对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是受益匪浅的。

2.2 一体化教学体系

借鉴美国高等农业教育的经验, 除了强调学生的基本素质之外, 使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在农业工程类本科教育中一直以来是被比较忽视的, 直到近年来才被提出。注重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 从另一个方而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校和企业分别主要承担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 并辅助对方做好另一方而的教学。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突出培养目标, 注重素质教育, 通过对课程的整合、内容的调整、辅修的拓宽、整体优化的方式, , 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主动创新教学模式

高等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实践, 在“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观念支配下, 过多地强调学生概括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习过程的系统和完整, 忽视学生具体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受到束缚。中国高校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对中国大学生来说, 从“找饭碗”到“造饭碗”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划时代转变。

1) 老师要教的主动。首先, 教师充分认识教学创新的目的与意义。要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享有较为充分的“参与权”和“选择权”, 既要使学生正确地继承知识, 又要使学生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了四个转变:一是, 从传统的转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观念转变到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思想上来, 自觉地将创新教育寓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二是, 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上来,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 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转变到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上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四是将学生从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变到学习加科研, 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训练科研方法, 提高研究能力。

2) 学生要学的主动。教学是双方的互动, 只有教是不够的, 还需要学生主动的学。只有教学方式生动,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走出课堂, 在实践中学、在社会中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不仅学生的视野拓宽了, 兴趣提高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能力提高了, 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提起来了。

3 结束语

21世纪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 各国在经济、国防、科技的竞争, 最终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最主要的议题。如何尽快地、全而地加强人才培养,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和进程快慢的大问题, 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竞争能力的大问题。大众化教育对高等农业教育既提出了挑战, 也带来了机遇, 只要我们转变观念, 推进素质教育, 一定能够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农业工程人才。

摘要:本文针对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在教育大众化的冲击下所面临的挑战和突显出来的问题, 探讨了新时期下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 提出了校企合作、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 为21世纪纪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新时期

参考文献

[1]李成华, 等.美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5) :89-91.

[2]叶尊忠, 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农机化, 2003 (3) :39-41.

13.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十三

一、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英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947年,哈佛大学首次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类。课堂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外,还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讲座、公司考察、自由讨论、个别辅导等。课外活动则主要包括:(1)创业计划竞赛,指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投资的商业计划书。(2)“合作计划”项目,指高校与公司、非盈利机构、政府机关等合作,定期参加一定阶段的工作实践。(3)大学里的“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设备和创业辅导等。(4)创业论坛,成功的创业家与学生座谈交流,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经验、创业理念,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为创业意识类、知识类、能力素质类、实务操作类,课程实施逐步深入,从入门到意识,再到技能,最后到热情。

英国政府明确提出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而不仅仅是为即将要创建企业的学生实施教育和培训。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了“高等教育创业计划”,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此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1)政府资助在学生创业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培养方面表现优异的高校。(2)为扶持青年创业,政府提出了多种计划和基金,针对青年特点提供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3)校外力量包括政府都十分关注创业人才培养活动,为学校提供项目、经费和研究等方面的支持。

英国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创业职业”三个层次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业意识”旨在培育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形成尊重创业的社会文化。“创业通识”旨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思维习惯,学会以企业家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创业职业”侧重于开办企业、发展壮大企业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成就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助其成为未来的创业者或企业家[1]。

国外的创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开发系列完备的创业课程。到2005年,在美国2000多所高校中,大约有1600所大学开设了2200多门关于创业的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创业构思、企业融资、企业设立、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2)依靠坚实的学术研究成果。国外高校十分专注于创业研究和教学,甚至将该类教育作为学校的竞争优势来培养,不少学校将商科学生必修的“管理学”直接改为“创业管理学”。许多大学还开设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中心和研究会等。同时还拥有大量的创业学术期刊,巩固了在创业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3)重视学生的模拟体验教育。国外创业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有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案例分析、演讲、与有实务经验的创业家座谈、计算机模拟等,十分注重学生感性体验的获得[2]。

2.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从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看,有三种创业教育模式: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并为学生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

厦门理工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立了创新创业园区,2010年获批教育部、科技部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厦门市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学校的主要做法是:

(1)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项目合作,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开展“就业能力与创业精神研究”项目。获得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发起的“首相倡议计划”资助。与日本佐世保高专合作的“通过日中交流培养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技术者”项目获得日本文部省资助等。(2)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由企业家导师授课、以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已纳入教学计划。2009级以后的本科生都必须取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2个学分方能获得学位。联合厦门明翰电气、东林电子、建霖工业等企业开办创新创业实验班,联合设计培养方案、选派师资、实施招生计划、参与培养过程、推动就业与创业等,实验班深受学生欢迎。成立福建省内高校首个“创新创业教研室”,跨系的教研室共有教师42名,师资涵盖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

(3)打造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平台。园区现有29个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体验。园区为其提供场地和3000元到2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金,并配备一对一的企业家导师定期进行指导。选择一些相对成熟的项目进行孵化,2009、2010年分别提供了20万元和35万元的种子基金。

(4)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以学生为主导开展“梦想工场”、项目展会及淘宝市集等主题活动。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大学的学生互动交流创业经验,联合申报创业项目和参与创业计划竞赛。

总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发生可喜的转变:从名牌大学试点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再到普通高职院校,从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到全体学生,从创业知识的传授到创新素养的培养,从特定环境下的指导到日常教育各个环节。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创业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应用型本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与产业关系亲近。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要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从学校所处区域的实际出发,探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1)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构建校政企合理分工、良性互动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政府应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创业培训和支持系统,弥补高校教育力量和资金的不足。政府在工商注册、资金扶持、税收减免、办公用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要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任创业导师,参与创业指导和服务。高校应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发挥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的作用。

(2)利用亲产业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大课堂”。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创造性意识、精神、人格、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合理安排课程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实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了解行业的赢利模式,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建立企业导师制,让有创业经验、管理经验的企业导师参与创业项目指导和培训。与企业合作,实际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管理创新、市场拓展等。

(3)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多种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了解企业、行业和地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升学生调查分析、归纳推理、知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企业导师参与商业计划书的指导,使得创业计划更加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实际运行。选择优秀项目给予资金资助,让学生创业团队真正进行实际运作,获得创业体验。对于可以商业化的项目,联合企业、政府给予支持,形成学生创业的品牌。

(4)开阔视野,有效开展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在学术研究、课程开发和教材出版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参与国际创新创业计划竞赛,通过竞赛,让学生、老师与国外高校多交流沟通,感受不同国家的创新创业文化,取长补短;与跨国公司合作,就企业关心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和品牌拓展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4.工业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篇十四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毕业生能在房屋建筑、市政、桥梁、公路与道路、港口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或进一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一)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

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基础和素养。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普通化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具有扎实的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和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工程测量、测试与试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

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具有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初步能力;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三)身体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

结构力学

(一)、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2、主要课程

大学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原理、土木工程施工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4 年,最低学分:164)

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其中必修(含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学分为114。学生从建筑结构工程、基础工程与地下结构工程、道路和桥梁工程三个模块方向中选一个方向主修。每个毕业生要修满50学分的选修学分,包括通识教育平台选修课程16学分、专业教育平台选修课程11学分、专业方向模块选修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毕业生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课程设置说明

通识教育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课程学分48学分。

学科大类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分本学科大类和跨学科大类两部分课程。本学科大类课程为学生均应修读的课程,27学分。

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的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其相关的实践环节。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的学分为41学分,其中必修课程30学分,选修课程11学分。

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必须在三个专业方向模块选择其中之一,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为36学分,模块包括两部分课程:一是必修课程25学分。二是选修课程,必须取得11学分。第7学期开始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2、学分分配汇总表

选修课 其中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通识学科大通识学科大专业专业任意创新合通识学科大专业专业

专业教专业方小小小

分类 教育类教育教育类教育教育方向选修创业计 教育类教育教育方向

育平台 向模块 计 计 计

平台平台平台平台平台 模块 课程 计划平台平台平台 模块 学分

27 30 25 114 16 0 11 11 8 4 50 164 0 0 2 2 4 数 占总

19.5 16.5 18.3 15.2 69.5 9.8 0 6.7 6.7 4.9 2.4 30.5 100 0 0 1.2 1.2 2.4

学分%

必修课

七、课程设置总表

土木工程(2010)课程设置总表

学时分配

学学修读

平台 计划号 课号 类别 课程名称 讲 自主实上实实修读说明

分 位 学期

课 学习验 机习训

必修32学分,具体见《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思想政治课程16学分,大学体育4学分,军事理论与军事技

通识

能训练2学分,大学英语8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2学分。

教育

通识选修10版 要求学分:16 计划学分:470

课程 00T101A

小计: 必修 32学分;选修 16 学分 48

080J01F 必修 高等数学A1 6102 0 0 0 0 0 1.1080J02H 必修 高等数学A2 468 0 0 0 0 0 1.2080J11A 必修 线性代数B 234 0 0 0 0 0 1.2080J30E 必修 大学物理B1 234 0 0 0 0 0 1.1080J31A 必修 大学物理B2 351 0 0 0 0 0 1.2学科

大类11X104A 080J40E 必修 大学物理实验B 1.50 0 51 0 0 0 1.2教育091A30A 必修 工程图学基础 234 0 0 0 0 0 1.2平台 100J04A 必修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334 0 0 34 0 0 1.2

261X11A 必修 大学化学 2.534 0 17 0 0 0 1.1

工程技术类学科导

771G01B 必修 117 0 0 0 0 0 1.1

跨学科大类选修课程,共 0 学分。

小计: 必修 27 学分;选修 0 学分 27 0

土木工程(2010)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一)

平台

计划号

课号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学学修读

讲 自主实实实

分 位 上机 学期

课 学习验习训

225.5 0 17 0 0 0 2.2 2.51 3.5 4.5 3

0 0 17 17 0 0 0 0 17 0 0 0 0 0 0 2.1 2.3 2.1 2.2 修读说明

111T03A 必修 测量学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

111T04C 必修

绘图

111T62T 必修 测量实习112T01D 必修 理论力学 112T02B 必修 材料力学

0 059.5 068 0 112T03E 必修 结构力学

(一)3.5

112T06D 必修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

理112T07C 必修 土力学 2.5 112T61S 必修 认识实习112T90B 必修 土木工程材料 2.5 专业113T20A 必修 专业英语教育11T104B 112J01F 选修 工程流体力学平台

112T91C 选修 结构可靠性112T92C 选修 钢结构原理 3 112T93A 选修 土木工程建设法规 1 112T95A 选修 土木工程施工 3 113A61S 选修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

113T02E 选修 房屋建筑学 2.5 117T14A 选修 工程地质 2 117T19A 选修 工程水文 2 117T33A 选修 数值计算 2.5 小计: 必修 30 学分;选修 11 学分

113A05B 限修 土木工程结构实验 2 117T48A 限修 PKPM 2 112T04C 必修 结构力学

(二)2.5 112T08E 必修 基础工程A 1.5 113A01C 必修 混凝土结构设计 4 113A02B

必修

钢结构设计 2 113A60S 必修 专业实习2

10土118A05C 必修 毕业实习木工119A05A 必修 毕业设计(论文)

程专113A03A 选修 建筑工程概预算 2.5 业建113A04C 选修 工程项目管理筑结11T104C 113T03A 选修 弹性力学构工117T01C 选修

高层建筑结构与抗

程模震

117T02C 选修 有限单元法

1.5 117T04A 选修 结构动力学 2 117T22A 选修 轻钢结构 2 117T31C 选修 结构程序设计 1.5 117T36A 选修 特种结构 2 117T37A 选修 砌体结构 1 117T38B 选修 组合结构设计 2 117T44A 选修 结构概念 2 117T47A

选修

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 2

59.5 0

76.5 034 00 034 034 025.5 034 051 017

42.5 0

42.5 034 034 034

25.5 017 042.5 025.5 059.5 025.5 0

0 00 0

042.5 034 025.5 0034 034 017 034 017 034 034 0

0 0 17 0 17 0 0 0 17 0 0 0 17 0 0 0 0 0 0 0 17 0 0 0 0 0 0 0 0 0 0 17 17 0 0 34 0 0 0 0 17 0 17 0 0 0 0 0 0 0 17 0 17 0 0 0 17 0 0 17 0 0 0 0 0 17 0 0 0 0 0 0 0 0 0

0 0 3.1 0 0 3.1 0 0 3.1 0 0 2.3 0 0 2.1 0 0 2.2 0 0 2.2 0 0 3.1 0 0 3.2 0 0 2.1 0 0 3.2 0 0 2.3 0 0 2.2 0 0 2.1 0 0 2.1 0 0 2.1 3 0 0 3.2 0 0 4.1 0 0 3.2 0 0 3.2 0 0 3.2 0

4.1 0 0 3.3 51 0 4.2 0 0 4.2 0 0 4.1 0 0 3.2 0 0 3.2 0 0 4.1 0 0 4.1 0 0 4.1 0 0 4.1 0 0 4.1 0 0 3.2 0 0 3.2 0 0 4.1 0 0 4.1 0

4.1

模块1、3限修模块1、3限修 模块1、3限修 模块1、3限修 模块2限修

√√√

小计: 必修 25 学分;选修 11 学分 36 0

土木工程(2010)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二)

平台

计划号

课号 113F01C 113F15A 113F16B 112T08G 113A60S

类别 限修 限修 限修 必修 必修

课程名称

学学分 位

学时分配

修读

讲 自主实上实实修读说明

学期

课 学习验 机习训

25.5 0 0 0 0 0 4.1

25.5 0 0 0 0 0 3.2

42.5 0 17 0 0 0 4.1

42.5 0 17 0 0 0 3.2

0 0 0 0 0 0 3.3 软基处理 1.5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1.5挡土结构与基坑工程 3基础工程B 3专业实习210土113F09B 必修 地下结构设计原理与

木工方法程专113F10A 必修 地下结构施工与管理 2 业基113F14A 必修

岩土工程勘察与测试

础工11T104D

技术程地118A05C 必修 毕业实习3 下结119A05A 必修 毕业设计(论文)10 构工113A03A 选修 建筑工程概预算 2.5 程模113A04C 选修 工程项目管理 3 块

113F06B

选修

岩石力学 1.5 113F12A 选修 特种基础工程

113F13A 选修 土动力学与工程抗震 1.5 113F17A 选修 岩土工程数值方法 2 113F18A 选修 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 1.5 113T03A 选修 弹性力学小计: 必修 25 学分;选修 11 学分

112T04C 限修 结构力学

(二)2.5 113W06B 限修 线路勘测设计 2.5 113W10A 限修 桥梁工程2 2.5 112T08F 必修 基础工程C

1.5 113A05B 必修 土木工程结构实验 2 113A60S 必修 专业实习2 10土

113W09B 必修 桥梁工程1

2.5 木工

113W11A 必修 路基路面工程程专

113W14B 必修 道桥电算业道11T104E

118A05C 必修 毕业实习路和

119A05A 必修 毕业设计(论文)桥梁

113A03A 选修 建筑工程概预算

2.5 工程

113A04C 选修 工程项目管理模块

113T03A 选修 弹性力学113W08B 选修 桥梁施工 2.5 113W13A 选修 道桥检测技术 2.5 113W15A 选修 桥梁加固技术113W16A 选修 城市立交与道路规划 2 113W17A 选修 桥梁抗震 2 117T31C 选修 结构程序设计 1.5 小计: 必修 25 学分;选修 11 学分

00T073A 创新创业课程

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111T62T 测量实习1 112T61S 认识实习1 113A60S

专业实习

42.5 0 1734 0 0

25.5 0 170

0 00 0 034 0 1742.5 0 17

25.5 0 0

0 025.5 0 025.5 0 025.5 0 034 0 042.5 0 034 0 1734 0 1725.5 0 025.5 0 170 0 034 0 1725.5 0 1725.5 0 00 0 00 0 034 0 1742.5 0 1734 0 034 0 1734 0 1734 0 034 0 034 0 0

0 要求学分:4

总学时 17 0 0

0 0 0 4.10

0 0 3.20 0

3.10 51 0 4.20 0 0 4.20 0 0 4.10 0 0 3.20 0 0

3.1

0 0 0 4.1

0 0 0 4.117 0 0 4.10 0 0 4.10 0 0 3.0 0 3.20 0 0 3.10 0 0 4.10 0 0 3.20 0 0 3.20 0 0 3.30 0 0 3.20 0 0 3.217 0 0 4.10 51 0 4.20 0 0 4.20 0 0 4.10 0 0 3.20 0 0 3.20 0 0 4.10 0 0 4.10 0 0 4.10 0 0 4.10 0 0 4.117 0 0 4.1计划学分:2228

null

学期安排 2.3 2.3 3.3合计学分:4

九、辅修课程、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

辅修课程设置一览

计划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学位课 总学时 修读说明

113A01C

混凝土结构设计 411T104F

113A02B 钢结构设计

2113F09B 地下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113W10A

桥梁工程2 2.5合计学分:11.5(要求学分:11.5)

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计划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学位课 112T01D 理论力学 3.5112T02B

材料力学 4.511T104G

112T03E 结构力学

(一)3.5112T06D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5112T07C 土力学 2.5112T90B

土木工程材料

2.5

合计学分:21.5(要求学分:21.5)

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计划号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学位课 112T01D 理论力学 3.5112T02B 材料力学 4.5112T03E 结构力学

(一)3.5 √ 112T04C 结构力学

(二)2.5112T06D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5 √ 112T07C 土力学

2.511T104112T90B 土木工程材料 2.5 √ H

112T92C 钢结构原理 3112T95A 土木工程施工 3113A01C 混凝土结构设计 4113A05B 土木工程结构实验 2113A60S 专业实习2113T02E 房屋建筑学 2.5118A05C

毕业实习

合计学分:43.5(要求学分:43.5)

十、有关说明

带“★”号课程为学位课程,共3门。

76.5 42.5 59.5 51

总学时 59.5 85 59.5 93.5 51 51

总学时 59.5 85 59.5 42.5 93.5 51 51 51 59.5 76.5 42.5 0 42.5 51

修读说明

上一篇:双十一促销活动总结下一篇:客服岗位个人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