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2024-06-17

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9篇)

1.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篇一

进入21世纪以来,轨道交通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护环境等方面均显示出积极促进作用,已日益成为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战略举措。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需求剧增,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有10个城市拥有共29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其中北京、上海各8条、广州4条、天津2条、大连、长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各1条),运营里程达到771公里,年客运总量达22.1亿人次。2008年,中国在世界地铁排行榜(按地铁运营里程排名)中位列第三位,仅在美国和日本之后。并且上海、北京进入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前十位,分别以237公里和200公里列在第七位和第十位。截止到2009年5月底,上海市轨道交通线路日均客运量为341万人次,承担了24%的公共交通客流量。而据北京交通委透露,目前北京市轨道运营线路日均运营380万人次,承担了19.24%的公共交通客运量。

自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以来,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筹建轨道交通,在中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地铁热”。截至目前,约有27个城市正在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其中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批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共有约50条,1154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在建。至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59.84公里,总投资8,820.03亿元。

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面临巨大的挑战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在全国出现地铁热。为防止全国地铁建设“一哄而上”的局面,历史上国务院曾两次叫停地铁立项。而促成此次地铁项目大量获批的机遇显然与金融危机不无关系。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从短期看能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保证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然而轨道交通由于自身特点,使得其建设和运营的难度大于其它公共交通项目。再加上中国轨道交通起步晚,经验不足。因此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资金不足

众所周知,被称为“天价工程”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通常建设一公里的地铁线路隧道方式需要投资近5-6亿元人民币,高架方式需要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主要采用政府主导的负债融资方式,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投资和国内外贷款。

在实际运作中,这种轨道交通负债融资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因后续资金缺乏而中途下马的地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不乏案例——上世纪90年代中期立项的青岛地铁、重庆一号地铁因缺乏资金,使工程半途而废。

缺乏好的盈利模式

发展轨道交通不仅仅在轨道建设上是一个“无底洞”,其盈利模式更是世界性难题,往往会给当地财政造成巨大负担。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已运营的轨道交通在2008年收入35个亿。但是需要返还的利息就高达28亿,收入仅够支付利息。银行贷款的本金如何归还,还是个未知数。目前上海地铁没有一条地铁线真正实现盈利。而北京地铁自2007年10月7日票价下调为全线统一票价2元后,平均每人次亏损额约1.25元,其亏损完全由政府埋单。

客运量比例不高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并且其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比重达50%以上,有的高达80%。

东京大都市圈有280多公里地铁线,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3000多万人次,担当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再看纽约,其市区地铁共27条,长443公里,提供通宵服务,到内城的客运有80%采用包括地铁、市郊铁路在内的大容量交通工具。

而在中国轨道交通最发达的两座城市——北京、上海,分别承担了24%、19.24%的公共交通客流量,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运营效率低下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轨道交通企业已经按公司法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诸多建设和经营运作性事务仍需要政府参与决策处理,政府部门往往倾向于管的过于细致、具体。因此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这种直接的行政管理方式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内部管理事务上,导致运营效率的低下。

此外,由于轨道交通具有准公益性,没有经营业绩的压力。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企业没有依照审慎的商业原则,对技术、设备的选用更多侧重安全、技术先进性等方面考虑,对后期的运营费用以及投资回收等方面关注度不够。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对成本费用控制、运营效率提升等方面也显得动力不足。

管理能力不足

国内的轨道交通建设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大多还停留在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企业自主经营的意识和理念相对薄弱,内部的资源分配更多是依赖习惯和经验,对于资源投入的领域与公司长远发展的关联性以及投入回报收益等方面关注相对较少。因此,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是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未来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需要重点改善的领域。

三、世界上轨道交通运营模式

从全球来看,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由于其投资巨大,但又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各国政府为了解决融资压力以及后续持续经营问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总的来说,各国实践存在着“国有国营”、“公私合伙”、“国有民营”以及“民有民营”四种模式。

国有国营

由政府负责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所有权归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所有,建成后的运营。该模式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政府负担较重。但目前仍有不少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如:纽约、巴黎、汉城)仍采用该种模式。

公私合伙(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

PPP模式泛指任何一种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为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建立合作关系的统称。这种模式下,由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出资设立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建成后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香港地铁是广为人知的公私合伙的成功案例。在中国PPP形式主要为BOT(Build-Operate-Transfer)。深圳四号线地铁和北京四号线地铁均采用了BOT形式。

国有民营

该模式是指轨道交通线路完全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私人企业负责运营管理。该模式下政府具有资产所有权,不干涉企业运营,同时负责监督、规范公司的运营,以确保轨道交通的公共福利性质。运营公司只有使用管理权,承担专业化的运营职能,采取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实现公司盈利。新加坡地铁则为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

民有民营

该模式则是指由私人集团投资兴建,并由私人集团经营,政府监管的投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没有财政压力和风险,可以解决轨道交通投资领域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私人投资者严格控制建设和运营成本。由于地铁建设营运的独有特点和土地归政府所有的属性,“民有民营”模式仍处于探索的阶段。

四、企业化运作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港铁启示

港铁“物业+地铁”的业务模式的成功运营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众多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时表示要借鉴香港地铁运作模式。然而埃森哲通过对港铁运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物业+地铁”的业务模式只为港铁提供了成功运作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也就是说并不是具备了“物业+地铁”的业务模式就能确保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也并不是具备了地铁票价的制定权就能保证地铁运营的盈利。

事实上,港铁总收入中,以2009年上半年为例,车费收入占据64.04%,车站商务及铁路相关收入占19.15%,租务、管业及其他收入仅占16.80%。而且其车费收入高的原因也并非港铁对自主定价权的滥用。作为香港公交的主力军,香港地铁承担了40%以上的香港公共交通出行量,而票价一直偏低。2007年12月还因“两铁”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宣布减价优惠,每年为市民节省车费约6亿元,单程线路票价最多下降8.2元,降幅达35%之多。

因此内地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企业应该认识到,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和理念才是港铁模式成功的精髓。企业化的内涵是追求效率,通过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公众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提升企业运作绩效。

埃森哲观点

埃森哲认为,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在于轨道交通企业应具备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和理念。由于轨道交通的准公益性,使其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可能与政府完全分离。如何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和必然趋势。

宏观层面:

理顺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企业与政府的管理界面。也就是说政府要减少对企业日常运作的干预,从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转向通过合理的治理结构以及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具体来说,政府与轨道交通企业之间的管控关系应按照《公司法》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公司治理结构下界定、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政府首先应履行宏观管理的责任,负责审订本地区轨道交通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其次,政府仍需继续保持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为轨道交通的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再者,通过任命轨道交通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并委派外部董事和监事,实现对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及其资产运营状况的监督。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应与轨道交通企业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明确约定相关业绩评价的考核指标。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董事会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出资人(政府)的利益、企业的利益以及企业员工的利益结为共同体,从而有效激发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各城市政府可以考虑放开站台和地下通道沿线商业开发。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城市地下空间,减少地面拥挤,方便数量众多的乘客,也有助于地铁公司实现盈利。

微观层面:

有了合理的政企分工及激励机制,轨道交通企业是否能够承担自身职责并发挥主体作用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埃森哲在这一领域的经验,我们认为,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应从优化业务模式,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建立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升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着手进行变革。

·从建设转向运营管理

随着地铁建设的进程,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可以预见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之内,多数轨道交通企业工作重点将逐渐从建设转向运营管理,如何实现轨道交通运营的网络化、规模化、集成化是上述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005年上海地铁成立了申通咨询公司,专门研究线路网络化之后组织、管理、运营的基础工作的标准化与专业化的规范建立。随着标准化规范体系的建立,上海地铁原有运营公司体制机制得到整合,并将运营公司消耗成本最大的维修部门单独从运营公司分离出来。

运营公司不再承担维修与更新设备等生产作业环节,只需专注于客运业务本身,实现了前后台分离。此后前台专注于提供高效优质的客户体验,而后台则专注于维护、更新设备、控制成本费用等总体营运系统的运作效率。前台和后台的分离有助于各自绩效责任的界定。不同的绩效目标导向则引导前台和后台关注提升自身绩效的关键成功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指标设计促进前后台的合作。

·增加客运量、开发新业务

要解决地铁票务收入与地铁运营费用的差距,可以通过提高地铁票务收入,逐步提升其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比例偏低,轨道交通在客流量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与政府应共同携手,通过与地面交通更好的无缝衔接,城市整体交通线路的合理规划,以及地铁站点多功能化来探索增加流量的途径。

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香港地铁“物业+地铁”的模式,在地铁线路设计阶段则应考虑配套的地铁沿线地产开发、地铁商业等业务的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地铁配套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经济回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成功的将乘客转换为顾客,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还能吸引更多的乘客,进一步提高票务收入。

·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对于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而言,其专长更多是地铁建设和地铁运营的本业。虽然国内很多城市轨道交通主体在建设和运营核心业务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其对商业资源运作模式的了解、商业运作的技能、专业团队的建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对于如何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对于管理出效益的理念和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企业化的运作方式需要轨道交通建设企业首先明确自身的发展诉求和经营目标,并以此为源头,建立起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到每年的经营计划、预算并最终落实到每个单位、部门、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闭环,从而确保所有的部门及员工都是围绕公司的共同目标在努力,并辅之以有别于传统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和奖惩、分配体系以充分激励员工。

http:///story/001031050/?print=y

2.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篇二

国家发展框架指明我国ITS未来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 , 明确了近期将以三个系统 (智能运输服务系统、智能运输管理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两个支撑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和技术) 、一个环境 (宽松有序发展环境) 作为主要发展内容, 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安排。根据本世纪初的实际情况, 我国在ITS发展的初期主要集中的与运行和服务相关的领域进行开发和应用;随着国内交通运输环境的变化和转型发展的要求, 这次发布的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运行服务和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同时覆盖了城市交通、公路、铁路、航空、水运。除此之外还特别注意了ITS发展的整体性, 在智能汽车、车车通信、车路通信、测试检测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安排。另外为了推动智能交通前沿技术研发和对新兴战略产业支持, 还首次将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列车自动运行、综合枢纽协同、高速宽带无线互联和高速无线局域网等内容列入ITS发展方案。因此这次发布的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不仅是近期内国家对ITS的安排, 而且为我国未来ITS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互联网+”为切入点, 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互联网+便捷交通不仅促进了交通的线下服务移到线上, 更强调的是用互联网的概念和技术重新定义和构造交通运输系统。例如今天大家都在使用的网约出租车就是在互联网概念下运输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不仅如此,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不仅仅是信息交互和交易工具, 它还具有驱动、执行和使能 (Enable) 的功能, 也就是新一代互联网要渗透到执行部件和机构中, 它不仅仅能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的提升, 还将形成新的载运工具和运输系统。

这些新的载运工具和运输系统除了应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外, 还大量的应用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 典型的有以下几项。

首先是通信技术, 这里不仅仅是以3G、4G以及5G为代表的宽带移动通信技术, 还有支持高速载运工具与基础设施、载运工具与载运工具间进行高可靠数据交换的高速无线局域网和专用短程通信 (DSRC) , 而且其专用芯片、协议、产业支撑等都逐步完成。另外认知无线电和深空通信等通信前沿技术也开始在交通系统中进行应用试验。以上这些都给以高速移动为特征的交通运输提高安全和服务能力带来了巨大变化。

第二是传感器, 本世纪以来交通领域的传感器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例如激光传感器, 不仅在速度、能见度、机动车排放和路面平整度的测量方面开始大量应用, 而且在载运工具周边环境和障碍物探测上实现了巨大突破, 其典型的代表就是多通道激光扫描雷达, 目前已经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常用的传感器。另外, 24GHz和79GHz微波雷达、视频图像传感器等都在智能汽车中开始应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为ITS各项技术和应用系统获取大量的高质量提供了支撑。

第三是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 例如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 其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有赖于高质量的数据, 而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数据的获取和交互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这也是近期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自主驾驶汽车快速发展的原因。除此之外, 数据的丰富、管理技术的进步、处理和算法的发展, 给在虚拟空间建立起与现实交通形成映射关系的虚拟交通系统提供了条件, 使得对交通运行的预判、控制、管理更加精确。

从国家发布的文件看, 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很好的体现了在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下, ITS将更加注重适应人对交通的多样性需求、更加注重车路一体化、更加注重数据的应用、更加注重载运工具的智能化。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是ITS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次发布的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将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作为ITS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在我国ITS发展中是第一次, 实际上在高速公路、铁路和民航的建设中, 机电系统、调度系统、管理系统一直是建设的内容, 但是多数是当作附属设施或运营系统来对待的。随着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向萎缩, 交通运输系统更多的要靠提高运行效率来满足不断增加的运输需求, 因此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交通运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就不足为怪了。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进步,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制定的道路机电系统体系已经落后, 需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支撑下重新规划和设计, 因此新一代ITS必须要有新一代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与其配套。

这一次国家发布的智能交通发展实施方案把先进感知监测系统和下一代交通信息基础网络作为近期智能化基础设施的主要内容, 明确提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基本状态、交通工具运行、运输组织调度的信息采集, 形成动态感知、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控体系。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基本状态和运输组织调度信息是原来道路机电系统中根本没有的。另外, 在交通基础设施中首次提出了高速无线接入互联网、交通运行控制、运营管理和信息服务的通信网络新技术、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专用短程通信 (DSRC) 的道路无线通信网等内容, 这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和内容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 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有关内容正式列入交通基础设施的范畴。

3.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篇三

岁末年初,记者在开普互联公司位于北京知春路的办公室里对董事长汪敏先生进行了专访。

记者:汪总,请简要解释一下“安全智能文档”的概念?

目前政府领域最常用的以WORD/EXCEL为代表的非结构化文档,它们与结构化的数据库是完全分开的。所谓“智能文档”就是将非结构化的文档和结构化的数据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统一的应用形式,它既可以处理文档内容也可以处理数据内容,完全可以替代纸质文件,做到完全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

“安全智能文档”是在“智能文档”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安全加密、身份认证、文档安全控制等功能,使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记者:“安全智能文档”在政府部门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服务与监管”是政府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之一。以往我们在信息化过程中,由于受技术条件所限,无法实现电子文档实时调用数据库数据或根据不同部门实时呈现不同形式,因此不得不再用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并存的“双轨制”模式,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整体效果。而安全智能文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安全智能文档是一种中间件产品,它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应用软件在上面运行,这样的话可以实现很多复杂的功能。例如,现在很多政府开展的“并联审批”业务,引入安全智能文档平台以后,用户只需一次性将数据录入,在不同窗口办理业务时,系统可以根据受理部门职责和用户办理的阶段,自动调用有关字段生成表格。还可以结合用户历史数据库的记录,生产用户的“行为习惯”、“信用记录”等文件,供办理者参考,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记者:“安全智能文档”的整体行业发展情况如何?

“安全智能文档”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它最早应用于国外的电子商务领域。后来慢慢地开始应用到政府领域,它在美国、新加波、香港等地用得很普及,國内从整体上看大概滞后十年左右。

开普互联公司是国内首家引入“安全智能文档”的企业,我们在中国做的第一个项目是2003年帮澳门民政总署行政暨实现了100多项公共服务的网上办理。之所以澳门特区会成为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单位,是因为相对内地来说,当时澳门的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也比较深入。

最近几年,内地的政府部门信息化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也开始用到智能安全文档产品,我们这几年的工作重心已移到内地,参与了外交部、科技部、农业部、成都、济南市行政审批中心等多个单位的重大项目建设。

记者:您觉得目前影响“安全智能文档”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我觉得还是应用深化程度,这跟我们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有关系――在信息化初期,内容比较单一,要求也相对较低,很多时候只要将原有的流程实现电子化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对智能文档的需求很少;而当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数据整合、流程重组的压力越来越大,保护信息安全、公众隐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时智能文档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当然,影响“安全智能文档”普及也有人为因素。比如说有个别政府部门觉得信息化应用的加深使原本需要自己审核的一些业务转而由电脑审批或者其他部门审批了,使自己的自由裁量权受到“损害”,因而从部门利益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化有一定抵触。当然,电子政务是大势所趋,随着实践的深入,这种观点必将得到扭转。

记者:您对新的一年中国的电子政务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中国的电子政务在新的一年里会更加务实,更加关注信息化的绩效,关注信息化的应用效果。以政府网站为例,政府网站走过了三个阶段:最早是以“技术”为驱动的阶段,紧接着是一个注重网站内容建设,以“内容”为驱动的阶段,而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政府网站即将迎来一个以“服务”为驱动的阶段。

在这个以“服务”为驱动的阶段,网站将以促进公共服务为主导,将发布信息和提供服务结合起来,智能安全文档产品也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4.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篇四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 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 北京地铁 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XX年长度达200公里。XX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XX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XX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规模位列全国之首;XX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万人次(XX年12月31日),最高换乘客流达万人次。

以上海地铁1号线附近的和欣国际花园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24万平方米,1218层时尚电梯景观小高层,从XX年1月的6937元/平方米一路增至去年6月的12252元/平方米,累计增长幅度达到%。

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12月28日正式动工,1997年6月28日起开始试运营。广州是我国第4座建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始建于1999年,于XX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现已投入运行的有罗宝线和龙华线,全长公里,并设有19个车站。

总投资亿元的南京地铁1号线于XX年12月动工,全长公里,设16站,是目前国产化水平最高、造价最低的地铁项目,平均元/公里的票价也为全国最低。目前在建和即将开建地铁的城市还有西安、成都、哈尔滨、杭州、沈阳、长沙等城市

首条跨座式单轨线路是在有“山城”之称的重庆修建的。XX年11月6日开通。截止XX年5月,运营线路已有5条,运营里程突破140公里,日最高客运量突破百万乘次。其中,轨道交通2号线是西部地区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也是首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

(二)城轨发展现状(即正在建设及规划中的城市轨道交通)

1、国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趋势

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

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客运专线

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

2、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类型

地铁

市郊铁路

轻轨

单轨

导轨

线性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

有轨电车7种。

其中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应用最广泛,线性电机牵引系统最有发展前途。

3、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

XX年2月,根据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需要,国务院决定由原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立重组为:

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这是我国两家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国内有50多家轨道交通装备主要企业都成为这两家公司的成员单位。在我国现行的铁路运输装备业生产和采购体制下,两大集团占据了铁道部购置的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及车辆配件中95%以上的市场份额。

南车集团公司

南车具备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销售、修理、租赁服务的完整体系。以XX年新签合同总额计,该公司是最大的城轨地铁车辆制造商。四个国内城轨车辆厂家中占有其三。其主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在高速动车组领域的市场份额占80%以上。湖南株洲轨道交通工业园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株洲电力机车公司

株洲车辆厂

株洲时代新材料股份公司技术中心

北车集团公司

公司经营业务范围:铁路机车车辆(含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相关部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服务 业务。该集团在铁路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车辆产品中占国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多种轨道牵引方式的铝合金、不锈钢城轨车辆系列产品,占有国内65%以上的市场份额。长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园

产业园规划面积为平方公里,其发展方向是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产品结构合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研发、生产与出口基地。

4、城轨交通国际合作企业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方面,最强的国家有德国、法国、加拿大和日本等。

在轨道交通装备供应方面,三大跨国公司占有全球市场50%以上的份额,分别为: 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占23%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占18%

德国西门子公司占14%

加拿大庞巴迪运输(集团)公司

全球最大的铁路与轨道设备生产商,产品包括铁路客运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以及完整的运输系统,为轻型轨道车辆市场领袖。

在,庞巴迪已在青岛、长春、江苏分别建有三个合资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均设有办事处。在主要投资生产三种铁路和城市轨道客运产品:地铁、干线车辆,以及牵引和控制设备。

目前,已与CPC集团合作成立了江苏常牵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BCP),通过技术引进的方式生产轨道牵引传动系统。

法国阿尔斯通公司

国际轨道交通领域最著名的跨国公司之一,其高速列车、摆式列车、电动车组等优势产品占据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在全球轨道交通牵引电机市场占有率高达50%。

在,阿尔斯通公司成立了11家合资企业(2家分公司在香港)并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其在产业转移的基本战略是通过转让技术和提供服务,进行产品本地化生产。

该公司目前与KTK集团在车辆的内饰系列、柴油发电机组控制系列等产品上已经开展项目合作。

德国西门子交通技术集团

在铁路自动化技术方面全球领先。其业务范围包括自动化与供电,机车车辆,交钥匙工程和综合服务四大领域。

在,有两家合资企业,分别在西安和湖南株洲。已成功参与了各地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的铁路工业提供了配套的产品、系统和解决方案。

CPC集团目前已与该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成为西门子的全球供应商之一。

附表1:内地XXXX年主要城市地铁建设规划目标(XX年11月资料)

附表二:城市轨道交通现状(XX年10月资料)

施工中地铁

篇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社会调研报告

一、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预测分析

(一)预计区域人才需求量 从全国来看: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运营,对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将不断扩大。从横向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发布的职位大致有四类,分别是工程技术类、安全保障类、商务拓展类和运营管理类,而运用管理类的人才则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有经验的人士担任。

城市轨道交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采用国内外当前最先进的设备和高新技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理论知识和智能化的操作技能,经过专门教育的、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和管理人员将是未来几十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的职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管,而是要对轨道交通领域的运输、组织、管理、调度等十分熟悉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相关人才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也存在较大差距。

通常平均每公里地铁线路所需的员工数为50到80人,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到7395公里,照此计算,相关人才的需求量将为369750人至591600人。以现有的人才需求结构来看,其中60%为运营管理人员,故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的运营管理人员将达到221850人至354960人。

从成都市来看:

依据XX年版《成都市总体规划》及《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于XX年3月正式通过市政府批复。XX年版线规划由原04年版的7条线路增加到23条线路。线总里程由原线规划公里增加到938公里。具体为:地铁线路10条,全长371公里;市域快线9条,全长475公里;市域铁路2条,全长92公里。线形成后,中心城区(绕城内)线密度由原 km/km2增加到/km2,核心区内线密度达到/km2,每日客运量由原680万人次增加到1800万人次。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现有人才需求结构配置,XX年成都城市轨道交通总人数需求将超过5万余人,而新增员工的主体是高职高专毕业生,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学历需求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所需人才学历要求主要是高中32%,专科45%,本科及以上23%。

(三)岗位需求情况

轨道交通运营的具体工作在轨道交通的车、机、工、电、辆等多个部门及工种中较为成熟且比较稳定的工作, 相应的业务标准、作业规范和规章制度伴随着铁路的发展历程而来, 具有标准化程度高、制度科学严谨、内容丰富全面的特点。因此, 由这些工作对应的岗位群也相对固定, 岗位分工边界明确, 岗位工作内容具体明晰。根据现行的地铁架构,平均每设一站, 每站需配运营人员保守估计

2030人, 可以预测近期内新增一条线路至少需增加运营管理人员人数(见下表)。

根据前期调研的情况来看, 行车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岗位专业训练才能上岗, 必须具有扎实的轨道运营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 岗位人员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因此行车岗位人才的需求缺口为最大, 将成为轨道运输企业在高职院校招聘录用专业对口人员的首选。而客运岗位人员现场需求虽然也较大, 但是由于站务岗位人员的可替代性较强, 岗位操作技能要求不高, 企业岗位人员招聘来源广泛, 存在地域性的保护主义, 因此给轨道运营专业的非本地学生的就业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 运营单位对本企业的员工身高、视力等身体条件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针对成都地铁站务岗位基本就只接受与其合作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订单班学生。

(四)对应行业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

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单位主要是四川省内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单位,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包括地铁、轻轨、城际铁路)从事客运组织与服务、行车调度、票务管理、车站设备运用、接发列车、调车等工作,同时也可从事铁路运输客运、行车的相关工作。

主要就业岗位群: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售检票人员、安全运行监督员、乘务人员、通号、车辆、AFC等系统维修、维护人员、行车调度、值班站长、车站站长。

2)城市客运管理:车辆调度、咨询服务、安检、售检票人员、车站管理。

(五)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情况 1.职业岗位群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一)从业基本素养

(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结构与要求

(三)职业拓展能力

2.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

(1)知识要求

1)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线技能性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车站运营管理工作,如站务管理、安全管理、票务管理工作等,要求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并掌握运营管理所需的专业背景知识。

2)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一线技能性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车站和车辆段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如AFC系统、通信与信号系统、机车车辆等,要求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应各子系统,了解并掌握各子系统的构成及基本维修维护技能。

3)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列车乘务工作,要求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机车车辆,了解并掌握机车车辆

篇三: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调研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调研报告 对就近的地铁线路我所选的是15号线13号线与6号线。

15号线是北京市区北部的一条东西向地铁线路,服务于学院路、奥林匹克公园、望京等地,并连接东北部的顺义新城,由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分公司负责运营。望京西站至后沙峪站于XX年12月30日开通(其中望京东站暂缓开通),后沙峪站至俸伯站于XX年12月31日开通,清华东路西口站至望京西站于XX年12月28日开通(其中大屯路东站暂缓开通)。截至XX年12月28日,该线运营区段为清华东路西口站至俸伯站,途经海淀、朝阳、顺义3个区,运营里程千米[1],共开放18座车站,其中换乘车站3座,拥有马泉营车辆段和俸伯停车场2个车辆基地。

15号线车站的装修样式基本统一,主打“红”色调的中式风格,从方方正正的纯正红立柱、天花板的仿斗拱装饰、车站出入口布满方形镂空窗花、仿宫灯造型的灯饰中可见一斑。这些设计细节将使乘客在往返顺义新城和市中心的路途中体验到时空穿梭的感觉。地下站中,红色立柱醒目,并配以白色或浅灰色基调的天顶和地面。立柱顶端与天花板相接部位以榫头装饰,与上海世博会国家馆的外观设计异曲同工。高架站借鉴首都机场航站楼的设计,吊顶采用长长的铝条板装饰,突出车站内部的宽大空间.,此外,15号线也是继8号线后又一采用屏蔽门的北京地铁线路。相比北京地铁大多数线路采用的全高安全门,屏蔽门可进一步减少站台冷气或暖气的散失,达到节能效果。

坐上15号线第一个换乘站望京站,不过要去北京的话我一般还是在望京西站下车,望京西站是换乘车站,可以换成13号线,下边的图就是望京西换乘站的示意图

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如何去导车。以及出了地铁站如何去坐公交车。

13号线,该线西起西直门站,东至东直门站。全长,设16座车站和1座车辆段。线路标识色为藤黄色。3号线原称“北京城铁线”,或直接称之为“北京轻轨”,是北京第一条全地面轨道的城市轨道线路,也是北京第一次修建城市轨道新线。在北京地铁线路名称规范化之前,民众一般称之为“城铁”或“轻轨”,以区别于之前几乎全部位于地下的北京地铁线路(仅1号线四惠四惠东区间位于地面),曾一度在地图上以“城市铁路”的表示(同铁路线路的图例),而后同北京地铁合并,称“13号线”。13号线从西直门出发,向北经大钟寺、知春路、五道口、上地、西二旗,然后向东,经龙泽、回龙观、霍营、立水桥、北苑,再向南,经望京西、芍药居(原太阳宫)、光熙门(原和平里)、柳芳(原造纸厂)至东直门,全长。线路环北京市西北、北、东北部呈n字形,全线共设16个车站,设有西直门站至霍营站区间和东直门站至回龙观站区间。其中大钟寺站、知春路站、五道口站、龙泽站、立水桥站为高架车站,高出地面6米。设计最高行车时速80km,列车最小间隔设定为4分钟。线路于1999年12月开工建设,全长,预留6座车站站位,工程总投资亿元。13号线西段(西直门至霍营)于XX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XX年底,东段(霍营至东直门)通车试运行,XX年1月28日全线开通。

13号线设计目的为连通海淀区北部与朝阳区北部,并连通至当时新修建的回龙观住宅区,采用从西直门至东直门"走远路”的方式连通各站,初期西直门13号线车站与2号线车站不连通,采用出站换乘方式,需单独购买车票,而后采用“5元双联票”方式,进入13号线后需再度检票,XX年5月全面实行交通一卡通,曾一度采用在地面修建换乘栅栏区的方式进行换乘。随着XX年3月28日西环广场修建以及XX年6月北京北站站前广场换乘通道的修建,13号线与2号线、4号线终于实现不出站换乘。

图为13号线在阳关明媚的下午里寂静的车厢.除此之外,13号线也有部分站点没有考虑到之后的规划,为之后地铁修建换乘带来了不便,如13号线与10号线换乘站知春路站和芍药居站,与5号线换乘站立水桥站,8号线的霍营站,都存在需要通过不断上下楼和超长换乘通道进行换乘的现象,十分麻烦。昌平线换乘站西二旗站则直接放弃原有车站,修建新的同台换乘车站。而部分线路与13号线的交叉处也没有车站,新线路修建时则需要再施工加站,如13号线与15号线西段的换乘站清华东路西口站,由于13号线的车站尚未建设完成,因此该站暂时无法实现换乘。截止到XX年7月初,13号线已完成9座车站屏蔽门主体安装工作,包括门体安装及通信、供电系统配套改造,其中北苑站和光熙门站已完成绝缘地板铺设。其余的龙泽站、立水桥站、霍营站、知春路站、大钟寺站也已进入门体安装阶段。已于9月底完成这全部车站门体的安装。的外观图与线路图。

坐上13号线我来到了东直门,东直门也是换乘站,这里不光能换到2号线,而且还能换到公交车915,918,916,这些从东直门发的车,而我则是这个站的过客。

从东直门坐上2号线,我来到了朝阳门,朝阳门也是换乘站但是这个换乘站明显就比望京西站的换乘站的面积要大。

边遛着,边看着我走到了6号线的位置

北京地铁6号线,是横贯北京市区的一条东西向地铁线路,连接东部通州新城运河商务区、定福庄边缘集团、常营、定福庄等居住区和CBD、金融街以及内城商业区和旅游区,由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一分公司负责运营。

一期于XX年12月30日开通(二里沟站暂缓开通),二期于XX年12月28日开通(通运门站和北运河东站暂缓开通)。截至XX年12月28日,该线运营区段为海淀五路居站至潞城站,途经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5个区,运营里程千米,共开放26座车站,其中换乘车站9座,拥有五路停车场和五里桥车辆段2个车辆基地。

6号线一期最初设计褡裢坡站、黄渠站、常营站为3个高架站点。[4] 由于东五环附近的朝阳北路未来将

形成类似天通苑的密集居住区,为降低噪音对居民的干扰,最后在XX年10月做出站台全部入地的决定。

XX年1月17日,十里堡站开始占路施工,为6号线一期第一个动工的车站 ;6月7日,6号线被确定为运行8节编组列车的线路。XX年国庆节前,平安里站至北海北站区间暗挖隧道施工完成。

5.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篇五

报告

第一章 智能电网相关概述

1.1 智能电网的概念及特征

1.1.1 智能电网的概念

1.1.2 智能电网和传统电网区别

1.1.3 智能电网的优势

1.2 智能电网的功能

1.2.1 电力用户互动参与

1.2.2 提高电能质量节约能源

1.2.3 整合多种发电方式和储能设施

1.2.4 自愈功能

1.2.5 抗攻击

1.3 智能电网的结构

1.3.1 发电系统

1.3.2 输电系统

1.3.3 配电系统

1.3.4 用户系统

1.3.5 负荷系统和变电站

1.3.6 智能调度中心

第二章 2010-2011年国外智能电网的发展概况分析

2.1 2010-2011年世界智能电网的发展综述

2.1.1 智能电网是全球能源战略转型的契机

2.1.2 国外智能电网政策演进历程

2.1.3 世界主要国家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2.1.4 智能电网领域的国际间合作升温

2.1.5 国外智能电网技术研究近况

2.2 欧洲

2.2.1 欧洲智能电网发展的模式及进展

2.2.2 2010年欧洲发布智能电网战略部署文件

2.2.3 欧洲智能电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2.2.4 欧洲智能电网技术概况

2.2.5 智能电网或将助力欧洲进口可再生能源

2.3 美国

2.3.1 美国大力推动智能电网发展

2.3.2 美国政府扶持智能电网建设

2.3.3 美国加强智能电网专业人才培养

2.3.4 美国智能电网的技术特点及创新

2.4 日本

2.4.1 日本智能电网的发展特征

2.4.2 日本构建智能电网以新能源为主

2.4.3 日本多措并举推进智能电网研发

2.4.4 日本积极拓展海外智能电网市场

第三章 2010-2011年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环境分析

3.1 经济社会环境

3.1.1 中国调整宏观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3.1.2 我国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3.1.3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3.1.4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3.2 行业发展环境

3.2.1 中国电力问题突出智能电网应运而生

3.2.2 中国电网具有实现智能化的物质基础

3.2.3 电网规划滞后制约我国新能源电力发展

3.2.4 美国智能电网改造刺激中国智能电网发展

3.3 电网建设

3.3.1 中国电网发展的历程

3.3.2 我国电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3.3.3 全国电网建设投资大幅增长

3.3.4 电网投资不足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3.4 智能电网建设与特高压电网协调发展

3.4.1 特高压电网是智能电网骨干网架

3.4.2 中国积极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

3.4.3 我国“特高压”商业化运行意义重大

3.4.4 发展特高压更加需要电网智能化

3.4.5 未来电网是智能化和特高压的“智慧联盟”

第四章 2010-2011年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态势分析

4.1 中国发展智能电网的必要性

4.1.1 智能电网是新能源技术革命不可缺少的载体

4.1.2 智能电网是解决新能源电力上网难题的最佳途径

4.1.3 中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紧迫性

4.1.4 建设智能电网有利于实现各方共赢发展

4.2 中国发展“坚强智能电网”的内涵

4.2.1 结构坚强是物质基础

4.2.2 智能是技术支撑

4.2.3 各级电网协调统一

4.2.4 坚强智能电网将发挥重要作用

4.3 2010-2011年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概况分析

4.3.1 我国智能电网体系的基本特征

4.3.2 中国坚持符合国情的智能电网之路

4.3.3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由政府主导

4.3.4 我国进一步加大智能电网规划力度

4.3.5 智能电网建设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影响

4.3.6 中国发展智能电网面临的博弈关系

4.4近几年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分析

4.4.1 2009年中国首次公布智能电网发展计划

4.4.2 2009年国家智能电网试点工程正式启动

4.4.3 2010年我国全面落实智能电网二次试点

4.4.4 2010年我国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开建

4.5 2010-2011年中国智能电网的标准化分析

4.5.1 国外智能电网标准化研究蓬勃开展

4.5.2 中美两国合作推进智能电网技术和标准研究

4.5.3 2010年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出台

4.5.4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深入解读

4.6 2010-2011年中国智能电网技术研究进展分析

4.6.1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

4.6.2 中国已具备发展智能电网的技术基础

4.6.3 我国智能电网核心技术成功投入应用

4.6.4 我国自主研发可控串补技术达领先水平

4.6.5 中国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获突破

4.7 2010-2011年中国智能电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7.1 中国发展智能电网面临的主要挑战

4.7.2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依赖亟需政策层面支持

4.7.3 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对策措施

4.7.4 建设中国特色智能电网的战略思路

4.7.5 促进中国智能电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4.7.6 监管机构应积极关注并参与智能电网发展

4.8 2011-2015年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的前景及趋势分析

4.8.1 2011-2015年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将全面推进

4.8.2 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4.8.3 智能电网将打破风电发展面临的电网制约瓶颈

4.8.4 中国式的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 2010-2011年中国智能电网区域发展分析

5.1 北京

5.1.1 北京市不断完善能源输配网络建设

5.1.2 北京市加快推进智能电网试点工作

5.1.3 2010年北京中关村成立智能电网技术联盟

5.1.4 北京延庆县试点推行智能电网新技术

5.2 上海

5.2.1 上海市智能化变电站

5.2.2 2010年上海电力与上海电信合作发展智能电网

5.2.3 2010-2012年上海智能电网发展思路及目标

5.2.4 2010-2012年上海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重点

5.2.5 2010-2012年上海市推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措施

5.3 山东

5.3.1 2010年智能电网成为山东省电网建设重点

5.3.2 2010年山东电力与电科院签署智能电网合作框架协议

5.3.3 2010年山东电力公司全面推进智能电网试点工程

5.3.4 2010-2020年山东省智能电网发展规划

5.4 江苏

5.4.1 江苏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5.4.2 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5.4.3 江苏扬州市打造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5.4.4 江苏省发展智能电网的重点产品及项目

5.4.5 江苏省发展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及服务平台

5.4.6 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纲要(2009-2012年)

5.5 福建

5.5.1 福建省积极建设海西坚强智能电网

5.5.2 2010年福建大力推进智能电网试点工作

5.5.3 2010年福建省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智能电网

5.5.4 2010年福建厦门市着力加快智能配网建设

5.5.5 福建省智能电网未来发展规划

5.6 其他地区

5.6.1 东北四省区谋求建设统一智能电网

5.6.2 新疆建设智能电网加速发展方式转型

5.6.3 山西电网智能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5.6.4 浙江省出台智能电网项目管控办法

5.6.5 湖北省电网智能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5.6.6 2010-2012年四川成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工程

第六章 2010-2011年中国智能电网的运作分析

6.1 智能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

6.1.1 智能控制中心的基本特征

6.1.2 智能控制中心的系统架构

6.1.3 智能调度控制系统的信息分层与协调

6.1.4 智能控制中心的信息技术基础

6.2 智能电网的资产管理

6.2.1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对资产管理提出新要求

6.2.2 电网资产管理相关理论

6.2.3 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保障机制

6.3 智能电网的信息化体系

6.3.1 智能电网信息化的定位

6.3.2 信息化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和保障

6.3.3 智能电网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6.3.4 智能电网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方向

6.4 智能电网调度发电计划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

6.4.1 智能电网调度发电计划的内涵

6.4.2 智能电网调度发电计划的体系架构

6.4.3 智能电网调度发电计划的关键技术 第七章 2010-201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链所涉及的企业分析

7.1 进军中国市场的国外企业

7.1.1 通用电气与合肥企业达成智能电网业务合作意向

7.1.2 西门子进一步加快拓展中国智能电网市场

7.1.3 ABB集团在华投资重点关注智能电网等领域

7.1.4 日立公司与许继集团加强智能电网技术交流

7.1.5 韩国LS集团与江苏扬州开展智能电网业务合作

7.2 建设运营企业

7.2.1 华北电网公司加强技术研发发展坚强智能电网

7.2.2 华东电网公司建设智能电网多适应性规划体系

7.2.3 华中电网公司以特高压为重点发展智能电网

7.2.4 西北电网公司全面推进坚强智能送端电网建设

7.2.5 东北电网公司智能化集控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7.2.6 南方电网公司与中国移动签署智能电网合作协议

7.3 智能电网设备提供商

7.3.1 思源电气发力智能电网业务五大领域

7.3.2 国电南瑞智能电网业务盈利预期良好

7.3.3 国电南自加大智能电网设备领域投资力度

7.3.4 荣信股份受益于智能电网设备市场发展

7.3.5 科陆电子智能电表业务迎来高速增长

第八章 2011-2020年中国智能电网设备各子行业市场容量预测分析

8.1 储能电池

8.1.1 储能电池在智能电网系统中的作用

8.1.2 2011-2020年我国储能系统市场容量预测

8.2 在线监测

8.2.1 在线监测设备在智能电网系统中的作用

8.2.2 2011-2020年我国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市场容量预测

8.3 数字化变电站

8.3.1 数字化变电站在智能电网系统中的作用

8.3.2 2011-2020年我国数字化变电站市场容量预测

8.4 智能调度自动化

8.4.1 调度自动化在智能电网系统中的作用

8.4.2 2011-2020年我国调度自动化市场容量预测

8.5 柔性输电

8.5.1 柔性输电设备再智能电网系统中的作用

8.5.2 2011-2020年我国柔性输电设备市场容量预测

8.6 智能电表

8.6.1 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系统中的作用

8.6.2 2011-2020年我国智能电表市场容量预测

第九章 2011-2015年中国智能电网投资可行性分析

9.1 2011-2015年中国智能电网投资背景分析

9.1.1 智能电网是中国电网投资新方向

9.1.2 智能电网建设投资总额或超4万亿

9.1.3 发展智能电网被列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9.1.4 智能电网的核心是能源问题而非IT问题

9.2 2011-2015年中国智能电网投资机遇分析

9.2.1 应抢占智能电网的发展先机

9.2.2 智能电网掀起新一轮投资主题

9.2.3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投资力度空前

9.2.4 智能电网相关市场投机商机凸显

9.2.5 智能电网产业链投资热情高涨

9.2.6 智能电网将融合物联网

9.3 2011-2015年中国能电网建设下的受益行业分析

9.3.1 电力信息化与服务行业

9.3.2 智能电网相关设备制造业

9.3.3 基础设施建设

9.3.4 接口通讯建设

9.3.5 应用领域

9.4 2011-2015年中国智能电网投资建议分析

9.4.1 关注政策动向

9.4.2 加强技术研发投入

9.4.3 注重新应用模式和盈利模式分析

9.5 2011-2015年中国电网智能化投资估算分析

9.5.1 电网总投资与智能化投资估算

9.5.2 分环节智能化投资估算

9.5.3 分区域智能化投资估算

第十章 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及“十三五”展望

10.1 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总体目标

10.1.1 指导思想

10.1.2 规划原则

10.1.3 “十二五”发展目标

10.2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智能化规划

10.2.1 发电环节智能化规划

10.2.2 输电环节智能化规划

10.2.3 变电环节智能化规划

10.2.4 配电环节智能化规划

10.2.5 用电环节智能化规划

10.2.6 调度环节智能化规划

10.2.7 通信信息平台智能化规划

10.3 主要环节建设方案

10.3.1 发电智能化建设方案

10.3.2 输电智能化建设方案

10.3.3 变电智能化建设方案

10.3.4 配电智能化建设方案

10.3.5 用电智能化建设方案

10.3.6 调度智能化建设方案

10.3.7 通信信息平台

10.4 “十二五”电网智能化投资估算

10.4.1 投资估算

10.4.2 投资分析

10.5 “十三五”电网智能化发展展望

10.5.1 发电环节

10.5.2 输电环节

10.5.3 变电环节

10.5.4 配电环节

10.5.5 用电环节

10.5.6 调度环节

10.5.7 通信信息平台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08年底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构成情况 图表:未来我国能源产业的基本构成

图表:智能输电运行优化与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图表:我国配电网电压等级改造的过程示意图 图表:智能配电网的总体规划

图表:智能计量体系的构成和建设示意图 图表:智能电网的负荷构成图

图表:我国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过程 图表:智能调度的基本架构

图表:各国智能电网发展方向及重点 图表:欧洲超级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 图表:欧洲智能电网示意图

图表:200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图表:2005-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走势 图表: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05-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情况 图表:2005-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情况 图表:2005-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情况

图表:2005-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图表:智能控制中心的系统功能 图表:智能控制中心的SOA架构

图表:智能控制中心面向应用的系统框架

图表:智能电网控制中心和厂站信息分层示意图 图表:信息在时间尺度的协调

图表: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两级分布式网络建模 图表:发电计划持续动态优化框架图 图表:日前发电计划的一体化协作

图表:各个时间维度发电计划之间的协调机制 图表:2011-2020年我国储能系统市场容量预测 图表:2011-2020年我国变压器色谱监测市场容量预测 图表:2011-2020年我国数字化变电站市场容量预测 图表:2011-2020年我国调度自动化市场容量预测

图表:2011-2020年我国SVC/SVG柔性输电市场容量预测 图表:2011-2020年我国智能电表市场容量预测 图表: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投资计划 图表:国家电网总投资与智能化投资额估算 图表:各阶段电网总投资与智能化投资额估算 图表:国家电网分环节智能化投资估算 图表:不同环节智能化投资所占比重估算 图表:国家电网分区域智能化投资估算 图表:不同分区域智能化投资所占比重估算 图表:发电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和关键设备规划 图表:发电环节智能化重点规划项目

图表:输电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和关键设备规划 图表:输电环节智能化重点规划项目

图表:变电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和关键设备规划 图表:变电环节智能化重点规划项目

图表:配电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和关键设备规划 图表:配电环节智能化重点规划项目

图表:用电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和关键设备规划 图表:用电环节智能化重点规划项目

图表:调度环节智能化技术标准和关键设备规划 图表:调度环节智能化重点规划项目

图表:调度环节智能化重点规划项目(续)

图表:通信信息平台智能化技术标准和关键设备规划 图表:通信信息平台智能化重点规划项目 图表:略……

报告价格: 印刷版:6600元

电子版:6200元

6.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篇六

免费客服电话:400-001-7350

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设加速发展,智能家居市场兴起的驱动下,智能安防市场正在快速拓展。2014年~2018年,智慧城市建设总投资接近3万亿元,其中,智能安防市场有望超过6000亿元。

第一章、2014年世界智能安防行业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4年全球智能安防行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世界智能安防行业发展走势

第三节、全球智能安防行业重点国家和区域分析

一、北美

二、亚洲

三、欧盟

第二章、中国智能安防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中国智能安防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第三节、2015年中国智能安防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第三章、2014年中国智能安防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智能安防行业的有关概况

一、智能安防的定义

二、智能安防的特点

第二节、智能安防的产业链情况

第四章、2013-2014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中国智能安防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智能安防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第三节、智能安防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2013-2014年中国智能安防产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中国智能安防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二、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三、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第六章、2013-2014年中国智能安防市场运行情况 第一节、行业最新动态分析 第二节、行业产品市场价格情况

第三节、行业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七章、2011-2014年中国智能安防所属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2011-2014年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二节、2011-2014年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2011-2014年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四节、2011-2014年行业企业数量及变化趋势

文档由立木信息咨询提供 更多内容可登陆公司网站查询:

深圳市深福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免费客服电话:400-001-7350

第八章、2013-2014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进入壁垒

四、行业周期

第二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第九章、智能安防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三、企业市场份额

四、企业未来发展策略

第二节、深圳安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三、企业市场份额

四、企业未来发展策略

第三节、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三、企业市场份额

四、企业未来发展策略

第四节、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三、企业市场份额

四、企业未来发展策略

第五节、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介绍

二、企业经营业绩分析

三、企业市场份额

四、企业未来发展策略

第十章、2015-2020年智能安防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5-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文档由立木信息咨询提供 更多内容可登陆公司网站查询:

深圳市深福源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免费客服电话:400-001-7350

一、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发展方向及投资机会分析

二、2015-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三、2015-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2015-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供需预测 第三节、2015-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第十一章、2015-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中国智能安防行业政策投资风险

一、政策和体制风险

二、技术发展风险

三、市场竞争风险

四、原材料压力风险

五、经营管理风险

第十二章、2015-2020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智能安防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一、坚持产品创新的领先战略

二、坚持品牌建设的引导战略

三、坚持工艺技术创新的支持战略

四、坚持市场营销创新的决胜战略

五、坚持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战略

第二节、智能安防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投资建议

一、重点投资区域建议

二、重点投资产品建议

7.中国交通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篇七

为内需拉动和城镇化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提供支持。

世界银行过去三十多年在华交通运输项目总投资达180亿美元。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交通行业利用社会资本

和管理技能提供高效物流运输服务提供了契机

中国开始加速实施建立先进的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宏伟计划, 世界银行将积极配合中国政府的多项举措。

2013 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构建21 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 , 加强中国与沿线国际贸易伙伴的经济联系。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交通日研讨会上, 世界银行交通走廊与区域一体化首席交通专家Baher ElHifnawi说:“要实现诸如‘一带一路’等贸易大通道的愿景, 需要协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 这一点在世行在南亚和非洲地区资助的项目中得到了体现。”

研讨会上, 来自世行和中国中央及省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及研究机构的专家也围绕影响中国的交通与物流相关议题及合作机会开展了分析和交流。他们认为, 可能开展合作的领域包括“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物流以及城市群城市交通, 如北京- 天津-河北地区的京津冀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世行交通与信息通信技术全球实践局局长Jose Luis Irigoyen说:“过去三十年中, 世行在中国共支持了100 多个交通运输项目, 总投资达180 亿美元。我们为能够成为中国交通发展新阶段的合作伙伴而倍感兴奋。”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司国外贷款处调研员冯宝山对此表示赞同。他说, 中国与世行的合作应更上一层楼, 把合作重点放在寻找针对“ 十三五” 规划期间新问题的创新型解决方案, 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中国努力提高物流效率

中国在努力加强与其它国家的交通联络的同时, 也在加强国内大通道建设, 提高物流效率。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物流研究所所长谭小平说:“为满足运输需求, 我们提出了全国运输大通道布局图。该通道建成后将承担全国70% 的货物运输任务。”

他说:“中国的物流运输网络比欧美国家落后30-40 年——不论是铁路与航运联运, 还是中欧铁路集装箱货运班列和高速铁路, 都需要在技术、设备和管理方面取得突破。”

新的融资方法是扩大交通运输网络的关键

研讨会上, 鉴于新修订的《预算法》提供了多种融资方式选择, 与会者还就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及其它新方法为交通运输领域融资进行了探讨。

“新的《预算法》一方面限制使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另一方面也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或者基于收入的更审慎的借债打开了新机会, ”世行中国交通组负责人任斌说。

截至目前, 中国财政部已批准了200 多个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试点项目, 其中交通运输项目 (包括城市铁路和公路项目) 投资占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投资总额60%。

“在新的融资安排下, 使用费和相关收入将成为交通运输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 ”任斌说。

展望未来

使用当前最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 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中国12 万公里高速公路和450公里公路的潜力。中国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和物流体系, 为内需拉动和城镇化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模式提供支持。

8.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篇八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技术基础处调研员盛喜军、国家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处长付英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数据管理部副处长李伟利、工信部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物联网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车联网工作推进委员会秘书长刘明亮、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宁国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主管何鹏、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霖、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总公司副总裁经永建等汽车智能化领域权威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与来自宝马中国、丰田中国、沃尔沃、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三菱汽车、北京汽车、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北京现代、厦门金龙、中通客车、苏州金龙和上汽大通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李万里副秘书长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了“两化”融合问题,他指出,当前汽车产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近几年来,汽车智能化的日益深入人心,应用更加广泛。今后五年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具体表现为信息化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将取得进一步突破,信息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必得到加强,信息系统选型的趋同化、系统数量的精简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希望从政策方面加以促进汽车产业的两化融合。此外还必须学习和借鉴国外信息化过程当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加强两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推动汽车自身的智能化发展。

据介绍,近五年来,汽车产业领域超过90%的创新都与汽车智能化系统相关,汽车智能化已被公认为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和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9.中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篇九

2年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人工智能的基本介绍

1.1 人工智能的基本概述

1.1.1 人工智能的内涵

1.1.2 人工智能的分类

1.1.3 人工智能关键环节

1.1.4 人工智能研究阶段

1.2 人工智能产业链分析

1.2.1 产业链基本构成 1.2.2 产业链的相关企业

1.3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1.3.1 发展历程

1.3.2 研究进程

1.3.3 发展阶段

1.4 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

1.4.1 大脑模拟

1.4.2 符号处理

1.4.3 子符号法

1.4.4 统计学法

1.4.5 集成方法

第二章 2015-2017年国际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分析

2.1 2015-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综况

2.1.1 人工智能概念的兴起

2.1.2 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动因

2.1.3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阶段

2.1.4 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分布

2.1.5 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状况

2.1.6 发达国家重视人工智能产业

2.2 美国

2.2.1 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状况

2.2.2 美国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2.2.3 美国人工智能相关主体

2.2.4 美国人工智能应用现状

2.2.5 人工智能应用于美国国防

2.2.6 美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2.3 日本

2.3.1 日本人工智能发展实力

2.3.2 日本人工智能重点企业

2.3.3 日本人工智能相关规划

2.3.4 日本政府推进人工智能

2.3.5 AI成日本工业发展重点

2.3.6 日本人工智能发展展望

2.4 2015-2017年各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态

2.4.1 欧盟推进机器人研发

2.4.2 欧美推出大脑发展计划

2.4.3 俄罗斯推出AI机器人

2.4.4 韩国人工智能发展动态

2.4.5 新加坡人工智能发展计划

2.4.6 以色列人工智能融资动态

2.5 2015-2017年国际企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领域

2.5.1 国际巨头加快AI布局

2.5.2 Facebook人工智能布局

2.5.3 戴尔开展人工智能研发合作

2.5.4 NVIDIA公司布局人工智能

2.5.5 雅虎主动布局人工智能领域

2.5.6 维基百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第三章 2015-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3.1 政策助力人工智能发展

3.1.1 政策加码布局人工智能

3.1.2 中国大脑研究计划开启

3.1.3 完善人工智能建设基础及应用

3.1.4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资源库

3.1.5 人工智能成为国家战略重点

3.2 人工智能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3.2.1 “中国制造”助力人工智能

3.2.2 “互联网+”促进人工智能发展

3.2.3 人工智能行动实施方案发布

3.2.4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3.3 人工智能行业地方政策环境分析

3.3.1 黑龙江省

3.3.2 福建省

3.3.3 贵州省

3.3.4 天津市

3.3.5 重庆市

3.3.6 上海市

3.3.7 广州市

3.4 机器人相关政策规划分析

3.4.1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3.4.2 各部委聚焦智能机器人发展

3.4.3 各地区加快机器人行业布局

第四章 2015-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分析

4.1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认知调研

4.1.1 认知状况

4.1.2 认知渠道

4.1.3 认可领域

4.1.4 价值领域

4.1.5 取代趋势

4.1.6 争议领域

4.2 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进程

4.2.1 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

4.2.2 人工智能研究实力分析

4.2.3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状况

4.2.4 人工智能产研结合加快

4.2.5 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

4.3 2015-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综况

4.3.1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提速

4.3.2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分析

4.3.3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征

4.3.4 人工智能企业区域分布

4.3.5 企业加快人工智能布局

4.4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格局分析

4.4.1 生态格局基本架构

4.4.2 基础资源支持层

4.4.3 技术实现路径层

4.4.4 应用实现路径层

4.4.5 未来生态格局展望

4.5 2015-2017年人工智能区域发展动态分析

4.5.1 哈尔滨逐步完善机器人产业

4.5.2 安徽省建立人工智能学会

4.5.3 四川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

4.5.4 江苏省启动“大脑计划”

4.5.5 上海进一步布局人工智能

4.5.6 福建建立仿脑智能实验室

4.6 2015-2017年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动态

4.6.1 人工智能再获重大突破

4.6.2 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发布

4.6.3 智能语音交互成为趋势

4.6.4 高级人工智能逐步突破

4.6.5 人工智能技术走进生活

4.6.6 人工智能带来媒体变革

4.7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7.1 人工智能的三大发展瓶颈

4.7.2 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困境

4.7.3 人工智能发展的隐性问题

4.7.4 人工智能发展的道德问题

4.8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4.8.1 人工智能的发展策略分析

4.8.2 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建议

4.8.3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对策

第五章 2015-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驱动要素分析

5.1 硬件基础日益成熟

5.1.1 高性能CPU

5.1.2 “人脑”芯片

5.1.3 量子计算机

5.1.4 仿生计算机

5.2 大规模并行运算的实现

5.2.1 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5.2.2 云计算的应用模式

5.2.3 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5.2.4 我国推进云计算发展

5.2.5 云计算技术发展动态

5.2.6 云计算成人工智能基础

5.3 大数据技术的崛起

5.3.1 大数据技术的内涵

5.3.2 大数据的各个环节

5.3.3 大数据市场规模分析

5.3.4 大数据的主要应用领域

5.3.5 大数据成人工智能数据源

5.4 深度学习技术的出现

5.4.1 机器学习的阶段

5.4.2 深度学习技术内涵

5.4.3 深度学习算法技术

5.4.4 深度学习的技术应用

5.4.5 深度学习领域发展现状

5.4.6 深度学习提高人工智能水平

第六章 人工智能行业的技术基础分析

6.1 自然语言处理

6.1.1 自然语言处理内涵

6.1.2 语音识别技术分析

6.1.3 语义技术研发状况

6.1.4 自动翻译技术内涵

6.2 计算机视觉

6.2.1 计算机视觉的内涵

6.2.2 计算机视觉的应用

6.2.3 计算机视觉的运作

6.2.4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

6.3 模式识别技术

6.3.1 模式识别技术内涵

6.3.2 文字识别技术应用

6.3.3 指掌纹识别技术应用

6.3.4 模式识别发展潜力

6.4 知识表示

6.4.1 知识表示的内涵

6.4.2 知识表示的方法

6.4.3 知识表示的进展

6.5 其他技术基础

6.5.1 自动推理技术

6.5.2 环境感知技术

6.5.3 自动规划技术

6.5.4 专家系统技术

第七章 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分析

7.1 工业领域

7.1.1 智能工厂进一步转型

7.1.2 人工智能的工业应用

7.1.3 AI将催生智能生产工厂

7.1.4 人工智能应用于制造领域

7.1.5 人工智能成工业发展方向

7.1.6 AI工业应用的前景广阔

7.2 医疗领域

7.2.1 人工智能的医疗应用概况

7.2.2 人工智能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7.2.3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医学应用

7.2.4 AI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7.2.5 AI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

7.2.6 AI技术将逐步加快药品研发

7.2.7 企业加快布局医疗人工智能

7.3 安防领域

7.3.1 AI对安防行业的重要意义

7.3.2 AI在安防领域的应用现状

7.3.3 快速崛起的巡逻机器人

7.3.4 AI识别技术的安防应用

7.3.5 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分析

7.3.6 AI技术应用于国家安防

7.4 社交领域

7.4.1 人工智能的移动社交应用

7.4.2 组织开展机器情感测试

7.4.3 人工智能社交新品发布

7.4.4 微信人工智能社交系统

7.5 金融领域

7.5.1 投资决策辅助

7.5.2 信用风险管控

7.5.3 智能支付应用

7.5.4 智能投资顾问

7.6 零售领域

7.6.1 AI在零售行业的应用空间广阔

7.6.2 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零售的状况

7.6.3 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零售的场景

7.6.4 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零售的问题

7.6.5 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零售的路径

7.7 智能家居领域

7.7.1 智能家居的AI应用情景

7.7.2 AI或成为智能家居的核心

7.7.3 人工智能家居成为新趋势

7.7.4 人工智能助力智能家居发展

7.8 无人驾驶领域

7.8.1 无人驾驶发展效益分析

7.8.2 无人驾驶汽车将实现量产

7.8.3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进程

7.8.4 AI成为无人汽车的大脑

7.8.5 AI成为智能汽车发展方向

7.9 其他领域

7.9.1 人工智能的智能搜索应用

7.9.2 人工智能应用于答题领域

7.9.3 人工智能应用于电子商务

7.9.4 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结合 7.9.5 人工智能的“虚拟助手”

7.9.6 人工智能应用于法律预判

第八章 2015-2017年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分析

8.1 2015-2017年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

8.1.1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构成

8.1.2 机器人的替代优势明显

8.1.3 机器人下游应用产业多

8.1.4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综况

8.2 2015-2017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模

8.2.1 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模分析

8.2.2 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8.2.3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情况

8.2.4 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规模

8.3 人工智能在机器人行业的应用状况

8.3.1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关系

8.3.2 AI于机器人的应用过程

8.3.3 AI大量运用于小型机器人

8.3.4 人工智能促进机器人发展

8.4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8.4.1 专家系统的应用

8.4.2 模式识别的应用

8.4.3 机器视觉的应用

8.4.4 机器学习的应用

8.4.5 分布式AI的应用

8.4.6 进化算法的应用

8.5 机器人重点应用领域分析

8.5.1 医疗机器人

8.5.2 军事机器人

8.5.3 教育机器人

8.5.4 家用机器人

8.5.5 物流机器人

8.5.6 协作型机器人

第九章 2015-2017年国际人工智能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9.1 微软公司

9.1.1 企业发展概况

9.1.2 企业财务状况

9.1.3 人工智能研究进展

9.1.4 人工智能发展动态

9.1.5 人工智能发展布局

9.2 IBM公司

9.2.1 企业发展概况

9.2.2 企业经营范围

9.2.3 企业财务状况

9.2.4 技术研发实力

9.2.5 布局人工智能

9.2.6 人工智能平台

9.3 谷歌公司

9.3.1 企业发展概况

9.3.2 企业财务状况

9.3.3 布局人工智能

9.3.4 人工智能系统及平台

9.3.5 人工智能投资加快

9.4 英特尔公司

9.4.1 企业发展概况

9.4.2 企业财务状况

9.4.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9.4.4 人工智能发展布局

9.4.5 AI发展机会和挑战

9.4.6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9.5 亚马逊公司

9.5.1 企业发展概况

9.5.2 企业经营状况

9.5.3 布局人工智能

9.5.4 机器学习工具发布

9.6 其他企业

9.6.1 苹果公司

9.6.2 NVIDA(英伟达)

9.6.3 Uber(优步)

第十章 2015-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10.1 百度公司

10.1.1 企业发展概况

10.1.2 企业财务状况

10.1.3 AI技术研发进展

10.1.4 布局人工智能

10.1.5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10.2 腾讯公司

10.2.1 企业发展概况

10.2.2 企业财务状况

10.2.3 人工智能布局

10.2.4 AI智能系统分析

10.3 阿里集团

10.3.1 企业发展概况

10.3.2 企业财务状况

10.3.3 AI应用于电商领域

10.3.4 机器人领域投资加快

10.3.5 人工智能平台建立

10.3.6 人工智能应用方向

10.4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10.4.1 企业发展概况

10.4.2 布局人工智能

10.4.3 经营效益分析

10.4.4 业务经营分析

10.4.5 财务状况分析

10.4.6 未来前景展望

10.5 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5.1 企业发展概况

10.5.2 布局人工智能

10.5.3 经营效益分析

10.5.4 业务经营分析

10.5.5 财务状况分析

10.5.6 未来前景展望

10.6 格灵深瞳科技有限公司

10.6.1 企业发展概况

10.6.2 布局人工智能

10.6.3 主要产品分析

10.7 北京捷通华声语音技术有限公司

10.7.1 企业发展概况

10.7.2 财务状况分析

10.7.3 布局人工智能

10.7.4 技术应用状况

10.7.5 未来发展展望

第十一章 2015-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11.1 全球人工智能的投融资分析

11.1.1 企业融资状况

11.1.2 投资规模分析

11.1.3 融资分布状况

11.1.4 重点投资品类

11.1.5 风险投资上升

11.2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综况

11.2.1 企业融资加快

11.2.2 投资企业类型

11.2.3 投资规模分析

11.2.4 投资并购状况

11.2.5 投资热点分布

11.2.6 细分投资领域

11.2.7 融资阶段分析

11.2.8 投资逻辑分析

11.3 人工智能行业投资动态

11.3.1 Vicarious公司开启AI融资

11.3.2 出门问问公司获C轮融资

11.3.3 特斯拉注资建人工智能公司

11.3.4 Demiurge公司注资人工智能

11.3.5 AI平台糖析获Pre-A轮融资

11.4 人工智能行业投资态势

11.4.1 全球人工智能投资升温

11.4.2 人工智能成为市场投资风口

11.4.3 我国人工智能迎来投资机遇

11.5 人工智能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1.5.1 环境风险

11.5.2 行业风险

11.5.3 技术壁垒

11.5.4 内部风险

11.5.5 竞争风险

11.5.6 合同毁约风险

第十二章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2.1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12.1.1 人工智能的经济潜力巨大

12.1.2 人工智能成为“十三五”重点

12.1.3 人工智能的市场空间巨大

12.1.4 人工智能成为发展新热点

12.1.5 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分析

12.1.6 人工智能投资机会分析

12.2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2.2.1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变革

12.2.2 人工智能产业整体趋势

12.2.3 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展望

12.2.4 “智能+X”将成新时尚

12.2.5 人工智能带来生活变革

附录

附录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图表目录

图表1 人工智能产业链

图表2 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重点企业

图表3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图表4 人工智能的三个阶段

图表5 全球运功监测传动器市场

图表6 1990VS2013计算成本

图表7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历程

图表8 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分布

图表9 人工智能的重点品类的公司分布

图表10 全球人工智能申请专利数量分布图

图表11 全球人工智能申请专利各细分领域百分比

图表12 全球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申请专利数量趋势

图表13 美国人工智能相关战略、计划

图表14 美国人工智能典型研发机构

图表15 人工智能典型研发企业

图表16 美国人工智能专利细分领域百分比TOP5

图表17 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应用

图表18 人工智能技术在民品产业的应用

图表19 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者所属机构分布

图表20 日本AI大型上市公司

图表21 日本AI中小型上市公司

图表22 日本人工智能相关战略、计划

图表23 美国脑计划预算

图表24 韩国人工智能相关战略、计划

图表25 国际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人工智能

图表26 记忆网络系统辨别图片中的内容

图表27 维基百科上目前支持添加“无意失误”(good faith)标签的语种

图表28 中国脑计划的主要内容

图表29 中国脑计划分为脑科学以及类脑科学两部分

图表30 大众对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

图表31 大众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渠道

图表32 人工智能水平最受认可领域

图表33 人工智能最具价值的领域

图表34 体力劳动将会被AI取代

图表35 超人工智能需理性看待

图表36 提到“深度学习”或“深度神经网络”的文章数量

图表37 提到“深度学习”或“深度神经网络”且被至少引用一次的文章数量

图表38 中国人工智能申请专利数量分布图

图表39 中国人工智能申请专利各细分领域百分比

图表40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细分领域百分比TOP5

图表41 2014-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图表

图表4图表44

图表4图表46

图表47

图表48

图表49

图表50

图表5图表52

图表53

图表54

图表55

图表56

图表57

图表58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征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省际分布 国内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格局的三层基本架构 百度大脑的存储能力 技术层的运行机制

专业智能阶段的AI产业格局 通用智能阶段的AI产业格局 不同测试方法得出评分不具可比性 人工智能系统无法识别图像问题 人工智能系统无法操控工具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系统测试接口示意图 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发展曲线示意图 云计算应用模式 大数据技术框架

大数据交易平台企业一览及介绍 全球数据总量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图表59 深度学习结构示意图

图表60 浅层模型和深层模型的对比

图表61 谷歌深度学习模型

图表62 GitHub深度学习开源排名

(一)图表63 GitHub深度学习开源排名

(二)图表64

图表65

图表66

图表67

图表68

图表69

图表70

图表71

图表72

图表73

图表74 创新高

图表75

图表76

图表77

图表78

图表79 语义依存分析例子

计算机视觉与其他领域的关系 CV在人机交互上的前沿应用 计算机视觉的处理流程 人脸识别过程

具有情景意识的环境感知网络分层结构 智能诊断系统平台组成结构 AI可能的重构的领域与方式 AI全自动化智能工厂系统 工业4.0愿景

智能健康管理公司Welltok近年融资额不断安防巡逻机器人 步态识别技术

2007-2020年全球生物识别技术市场规模 “情感”图灵测试

AlphaSense智能搜索帮助提高投资决策效率

图表80 Lending Club的智能风控模式

图表81 人工智能在零售领域的技术应用

图表82 人工智能在零售领域的应用趋势

图表83 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零售业的超级大脑

图表84 2012-2020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

图表85 智能家居产品分类

图表86 已经公布无人车(包括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时间表的公司

图表87 全球无人驾驶销量增长趋势

图表88 NVIDIA具有学习功能的自动驾驶系统

图表89 2014训练一个分类器判断一个动词属于加/减

图表90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长度图

图表91 机器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图表92 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分布情况

图表93 201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结构占比

图表94 2012-201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及其增速

图表95 2012-201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销售额结构

图表96 全球服务机器人服务领域对比

图表97 服务务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

图表98 国内服务机器人类型分布

图表99 手术机器人

图表100 医用机器人应用领域结构图(按销量)

图表101 国产军事机器“大狗”

图表102

图表103

图表104

图表105

图表106

图表107

图表108

图表109

图表110

图表111

图表112

图表113

图表114

图表115

图表116

图表117

图表118 扫地机器人 AGV机器人 码垛机器人 分拣抓取机器人

2014-2015财年微软综合收益表 2014-2015财年微软分部资料 2014-2015财年微软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5-2016财年微软综合收益表 2015-2016财年微软分部资料 2015-2016财年微软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6-2017财年微软综合收益表 2016-2017财年微软分部资料 2014-2015年IBM综合收益表 2014-2015年IBM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5-2016年IBM综合收益表 2015-2016年IBM分部资料 2016-2017年IBM综合收益表

图表119 2016-2017年IBM分部资料

图表120 2016-2017年IBM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121 IBM围绕Watson全面布局人工智能

图表122 Watson目前的六种主要功能

图表123 Watson的发展历程

图表124

图表125

图表126

图表127

图表128

图表129

图表130

图表131

图表132

图表133

图表134

图表135

图表136 料

图表137

图表138

图表139 2014-2015年Alphabet综合收益表 2014-2015年Alphabet收入分部门资料 2014-2015年Alphabet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5-2016年Alphabet综合收益表 2015-2016年Alphabet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6-2017年Alphabet综合收益表 2016-2017年Alphabet收入分地区资料 谷歌人工智能的发展途径 Google在AI上的布局

Google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始融入AI技术 2014-2015财年英特尔公司综合收益表 2014-2015财年英特尔公司分部资料 2014-2015财年英特尔公司收入分地区资2015-2016财年英特尔公司综合收益表 2015-2016财年英特尔公司分部资料 2015-2016财年英特尔公司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140 2016-2017财年英特尔公司综合收益表

图表141 2016-2017财年英特尔公司分部资料

图表142 英特尔全面布局人工智能

图表143 2014-2015年亚马逊综合收益表

图表144

图表145

图表146

图表147

图表148

图表149

图表150

图表151

图表152

图表153

图表154

图表155

图表156

图表157

图表158

图表159

图表160 2014-2015年亚马逊分部资料 2014-2015年亚马逊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5-2016年亚马逊综合收益表 2015-2016年亚马逊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6-2017年亚马逊综合收益表 2016-2017年亚马逊收入分地区资料 亚马逊Echo音箱 Amazon Lex

2014-2015年百度综合收益表 2014-2015年百度收入分部资料 2015-2016年百度综合收益表 2015-2016年百度收入分部资料 2016-2017年百度综合收益表 2014-2015年腾讯综合收益表 2014-2015年腾讯收入分部资料 2014-2015年腾讯收入分地区资料 2015-2016年腾讯综合收益表

图表161 2015-2016年腾讯收入分部资料

图表162 2015-2016年腾讯收入分地区资料

图表163 2016-2017年腾讯综合收益表

图表164 腾讯人工智能硬件布局

图表165 QQ物联系统

图表166

图表167

图表168

图表169

图表170

图表171

图表172

图表173

图表174

图表175

图表176 产和净资产

图表177 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178 净利润

图表179 2014-2015财年阿里巴巴综合收益表 2014-2015财年阿里巴巴分部资料 2014-2015财年阿里巴巴收入分产品资料 2015-2016财年阿里巴巴综合收益表 2015-2016财年阿里巴巴分部资料 2015-2016财年阿里巴巴收入分产品资料 2016-2017财年阿里巴巴综合收益表 2016-2017财年阿里巴巴分部资料 2016-2017财年阿里巴巴收入分产品资料 DTPAI机器学习核心库

2015-2017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总资2015-2016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营业2017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2015-2016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180 2017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181 2016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182 2015-2016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18图表184 偿债能力

图表185 力

图表186 偿债能力

图表187 力

图表188 能力

图表189

图表190 能力

图表19图表192 2017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2015-2016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短期2017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2015-2016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长期2017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2015-2016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运营2017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2015-2016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盈利2017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2015-2017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193 2015-2016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194 2017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195 2015-2016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196 2017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197 2016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198 2015-2016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199 2017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200 2015-2016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1 2017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202 2015-2016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3 2017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204 2015-2016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5 2017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206 盈利能力

图表207 力

图表208

图表209

图表210

图表211

图表212

图表213

图表214

图表215

图表216

图表217

图表218

图表219

图表220 2015-2016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深瞳人眼摄像机 皓目行为分析仪 捷通华声主要财务指标 捷通华声营收及净利润增长率 捷通华声营收结构及毛利率 捷通华声主要业务产品

(一)捷通华声主要业务产品

(二)捷通华声主要业务产品

(三)捷通华声服务领域及代表客户 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情况 全球AI产业融资图景,季度对比 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融资规模分布 2000-2016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阶段分布

图表221 人工智能的重点品类的融资分布

图表222 最受风险资本青睐的人工智能品类

图表223 2010-2014年投向AI创业公司的风投总额

图表224 2011-2015年人工智能领域获投企业所属领域分布

图表225

图表226

图表227

图表228

图表229

图表230

上一篇:建筑项目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大学毕业生鉴定表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