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反思提升(精选16篇)
1.培训反思提升 篇一
“2016(国培计划)山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培训反思
有幸参加“2016国培计划山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三个来月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也促使自己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多加实践运用。下面是本次培训的点滴体会:
这次培训不但全面,而且针对性强,既有专家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详细解读和分析,也有信息技术名师及教授们精彩的视频讲解,更有各种软件供教师们具体实践。这次培训为我们在职一线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机会,同时也向我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学习期间,专家们精彩的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听了教授的讲座,我进一步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让我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与时俱进。还知道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比如:在教学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多为学生创造互动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高效学习,同时也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在线听了许多教师的案例课,更加直观地让我了解到这次培训的目的与意义。
总之,2016“国培计划”山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学习,使我充分了解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充分提高了信息技术各方面的知识水平。今后,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方面,还需要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那样才可以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成为不断提升高效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上社镇中学
杨彦丽
2.培训反思提升 篇二
为了提供优秀的人才队伍保障, 夯实公司战略实施平台, 确保人才兴企。人力资源通过培训改善人力资源素质结构, 保障企业运营。通过分析培训工作的现状, 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培训成果转化机制, 从而有效实现培训成果转化, 促进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 形成良好的投入产出效益。真正达到培训的投入和培训后真正转化为员工行动。
一、企业总体情况概述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和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两会”以后由于原铁道部撤销, 我们客户由原来政府部门变为以经济指标为导向的铁路总公司, 集团公司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从另一方面来看, 这也是我们的机遇。因此对于各类型人才开发、人力资源潜能挖掘、创新培训功能、培训有效转化等工作被提上了重要日程。
集团公司现虽已经建立和实施各项培训管理工作, 但面对机遇和挑战, 有效加强集团公司培训成果转化, 提升培训转化比例, 才能真正发挥培训作用, 从而使人力资源素质稳步提升, 公司业务稳健发展, 保障集团公司成为世界一流、国内先进的大型养路机械精品基地。
二、集团公司现有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集团公司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但培训较为零散、未形成体系化培训, 而且受训对象也比较随意性, 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及反馈等环节未能进行有效验证, 使得培训成果转化的效果大打折扣。具体表现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培训资料整理归档等培训体系的各个环节上都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未建立培训质量管理全套过程, 对培训成果的转化无有效落地监督措施。
三、影响培训成果转化的因素
(一) 公司层面
1. 未建立成果导向的培训文化。
参训人员培训效果转化以个人自主转化为主。良性的培训转化文化包括上级和同事的支持、运用技能的机会以及运用所学技能所产生的后果等等。培训成果转化的气氛与管理者在接受培训之后的管理方式以及人际行为的改变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2. 培训需求分析不到位。
员工能力差距分析不细致, 导致安排参加培训的人员与所参培内容有较大出入, 课程和人员所需不匹配。
3.
培训形式单一, 培训积极性未激发。
4.
员工参加培训的福利性质使得选择培训的人员与参训内容匹配性大相径庭。
5. 安排参加培训后, 未对参培人员明确培训要求和绩效目标。
培训结束后未建立明确的建议标准。
6. 未能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未形成良性培训转化文化, 无有效激励措施和全面培训质量管理机制。
(二) 员工层面
1. 积极性差。
员工参加培训的内容不是基于员工个人意愿和公司需求的共同层面上, 员工参加培训不是自发性学习, 对所学内容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参培的积极主动性差。
2. 填鸭式培训。
员工所参加培训知识量大, 涵盖的内容较多, 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下一次性接收的信息量有限或因个人差异接受的知识和记忆有限导致培训后可记忆的知识不足20%。
3. 员工参加培训后缺乏自我管理。
听完就认为培训已经结束, 未能进行有效反思和应用。没有在有效培训转化机制的约束下形成培训实施和转化方案。
4. 员工参加培训后直接上级也未对其进行有效培训指导。
员工本人也不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改变现有工作, 也未指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5.
员工认为所学知识与个人职业发展无关联, 应用的主动积极性不高。
四、
培训成果转化扮演的角色和职责
五、有效实现培训成果转化的措施
(一) 建立和完善培训转化流程
包括收集讲义、PPT、工具包;撰写学习报告并与上级沟通;制定培训研讨计划并制作课件;召开研讨会议并制定改善行动计划;针对问题进行改善、实时督导。
(二) 公司层面建立培训转化措施
1.营造和倡导培训转化文化。扭转对培训的短、平、快的现象。通过公司的OA办公平台、企业文化宣传平台、组织学习之星评选、主题研讨等方式逐渐建立培训文化。
2.员工能力素质盘点。在人岗匹配和战略发展能力要求下安排合适的人参加培训。
3.培训前明确培训要求。每次培训带着任务参培, 签订培训目标责任书。参训前受训者针对培训内容整理企业的日常管理案例和问题, 形成带着问题参训的学习要求。
4.领导允许尝试新知识和技能, 营造支持性环境。培训结束后与学员同步学习和分享, 建立了尝试应用新知识和技能的平台。
5.制定培训转化计划和措施。领导与受训者共同拟定培训后转化成果计划和措施, 并跟踪落实成果。
(三) 员工层面建立培训转化措施
1. 建立自主转化意识。参训后及时把培训内容进行消化吸收。整理课堂笔记和知识点。
2. 参训后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反思, 拟定培训转化的初步工作计划。
3. 参训后与同事进行分享和探讨.针对培训所学内容如何应用和实践进行方法探讨。
4. 参训后向上级进行书面及时沟通, 形成培训转化计划并付诸实施。
(四) 应用培训转化工具, 形成培训成果转化记录, 形成培训质量管理闭环
培训成果转化记录表中动态记录培训心得体会、应用成果、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措施等信息。
六、结语
3.顾问式培训提升企业培训效益 篇三
一、培训的形式与作用
谈到企业培训常见的误区时,朱明明列举出三类情形:一类是重管理者培训轻员工培训。一些企业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把培训工作重点放在管理者的培训方面,比如说他们会花很大成本送高层管理者参加短期或中长期培训,普遍员工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他认为,眼下市场上有很许多总裁班、总监班包括IBM研讨班等,很多课程其实有点变味,把它搞成了一个社交场所,其实这不是培训的主要目的,尽管可能会吸引一些人的眼球,但是不能达到培训效果。第二类是重学历轻实践。他在一家大企业了解到,这家市场部从经理到普通员工个个都是MBA,人人都拿着过硬的文凭,按说这个部门效率很高,但是实践中互相之间合作并不是很顺畅,往往一个简单的项目就会有一些非常低级的沟通失误。原因是缺少符合企业实际的沟通方面的培训。朱明明强调说,光有高学历远远不够,还要注重实践的培训,而培训内容必须依托企业实际,这样才会产生好的效果。第三类是培训形式单一,很难做到学以致用,造成培训投入的浪费。一些企业对销售人员的培训最关注,比如销售初级人员必须上哪几门课,管理层盯的非常紧,在于培训效果非常直接。而另外一些个人技能方面、包括时间管理、沟通技巧、领导力方面的培训,效果可能不那么直接,往往在课堂上讨论很积极,很热烈,但是下课之后或者用不了多久,很多内容已经被遗忘。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浪费。
朱明明强调说,培训要注重投入产出效率。一般地说,企业每投入1美元培训能够获得将近40到50美元的回报。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培训投入如同石头投到水里面冒了一些水花,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大,甚至毫无效果。
二、顾问式培训的特点
有鉴于此,朱明明对时下较为新颖的顾问式培训做了介绍。他认为,所谓顾问式培训,就是当一个企业需要培训的时候,那么这个企业的管理者和培训师一起做这个培训。这里说的“一起”,就是要“一起”做课程设计规划,“一起”参与培训全过程,直至后期更多的工作从培训机构转移到管理者身上,因为企业的管理者无时无刻地观察着企业的变化与改进,时刻把握着企业的脉搏。一个称职的企业管理者,应当是管理者与培训者双重身份的叠加。具体地说,顾问式培训就是根据企业问题点展开前期调查分析,把培训的课本做成某一个客户、社会群,专门为他们打造出培训方案,并且与管理层合作排列出一个培训课程。培训过程中要展示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融合在培训内容中,由培训师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完成。
朱明明介绍说,顾问式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带着问题来上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很快地加以解决,因为课堂上不光是培训师在讲,管理者也参加。这样的培训对于企业来说可谓对症下药,直接能用上。顾问式培训的难点在于企业管理者要参与到培训全过程,问题要找准。换言之,培训前要有充裕的准备时间。比如可能提前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到企业去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谈到顾问式培训成败关键,朱明明指出,首先要坦诚。比如说企业到底存在什么问题,要说清说透。如果企业把问题遮遮掩掩,那么后面的培训过程中就会有很大偏差。其次要获得管理层的支持。顾问式培训针对性、指向性比较强,而且对于企业核心、企业信息了解比较多。唯有获得高层支持才会对课程设计更有帮助,让培训更具权威性。再次要做好引导和启发。与以往很多培训习惯于灌输式说教式不同,顾问式培训则注重于互动式启发式培训。因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办法、途径不在课本上,而就在处于问题和矛盾漩涡之中、对问题和矛盾感同身受的学员头脑中。培训师包括培训的协同者即企业的经理们,往往扮演思路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所以在培训中要开展互动,善于启发,让学员们自己找出解决问题和矛盾的钥匙。
三、顾问式培训的组织和实施
朱明明指出,在顾问式培训的组织和实施中,企业和培训机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当企业有培训需求,比如说出现某些问题,或者产生一些困惑,认为哪些员工需要培训,他们会申请需求。而培训机构则要依据这些需求做出草案,跟企业人力资源部一起做前期的询问工作,包括设计问卷、提出建议。然后共同列出受训学员名单。
他认为,顾问式培训可以帮助打造企业内部的培训师。企业想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往往依赖于外部培训,忽视企业内部的资源。必须明确,不是所有企业培训都是花钱从外部购买的,有些必须依靠企业内部资源。顾问式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培养管理者的培训技巧,使一些管理者同时成为合格的培训师。朱明明介绍说,他曾为一家企业做内部认证的流程改造,结果帮助企业在半年之内认证39名培训师。这些培训师来自企业各个不同部门,其中有讲财务的,有讲初级或者说中级的销售课程,还有一些人来自客服部门,也有来自于人力资源部等。
朱明明对一个顾问式培训的实例做了介绍。某家企业要把几条生产线整合成一条,合并生产线也意味着合并了团队,会有很大的变革。企业人力资源部就组织了一场由培训师和企业管理者做的顾问式培训。培训师首先启发说,当一个大的流程要改变的时候,你的团队会有怎样的问题发生呢,比如说不合作,抵触、消极等等问题,大家可以列出来,一起讨论。其次,就是说变革的话如何跟员工沟通。启发学员列出一个沟通计划,希望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方式、是邮件还是单独面谈还是开会传输给某些特定人群,包括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效果。整个培训课学员会列出许多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学员都在认真琢磨自己的工作,因为每个人回去都会变成变革领导者,他们获得的就是直接的方法、思路。
4.培训反思提升 篇四
为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在县教育局的安排下,联校有幸参加了全市农村小学校长培训会.与会人员领会了全市小学教育教学会议的前沿精神,聆听了市内外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深感这次会议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有很高的指导意义.现从学习安排、讨论感悟和下一步教学思路三个方面简要汇报如下:
一、学习与讨论
1、学习安排.收到通知,联校非常重视,认为这是增加校长理论知识,促进观念转变的又一个学习好机会,经研究决定:校长和中心小学校长参加10日的教育教学会;业务校长和所有的完全小学校长参加11日的校长培训会.要求参加会议的校长认真纪录,会后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以后的工作中践行。
2、讨论交流。联校及时召开了联校成员、完全校长座谈会,着重讨论与学习两天的会议内容。会上王校长传达了《聊城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苗校长在教学方面作了深刻的阐述,强调工作重点和今后的教学工作思路。与会校长各自从不同的侧面一一进行交流,即谈学习体会优坦工作思路,还明确了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
3、达成共识.联校印发《聊城市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妹冢联校教学工作常规》,让每位教师认清当前教育形式,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教学技能。
二、体会与感悟
1、立足实际,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在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徐化忠对学校建设做了强调,以学习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为主规范办学;冯明才对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进行论述;孙石山江了“3+1”工程,谈了如何有效地促进小学内涵发展;刘建吾实施11682工程,让学校均衡发展;徐德刚提出“理念领校、文化立校、管理强校”的策略.他们都从不同的层面对学校发展进行深刻剖析,提出管理办法和具体的实施措施,凸现出教育专家的管理艺术水平。尤其是杨瑞清校长的农村小学怎样办?学校要学会联合,小学校,大教育,这种方法和见解让我们“心动”。作为一名校长,责任重大,校长是学校的领头雁,无论是从制度建设、教学常规管理,还是工作创新和发展点,都应做到:别人没想到的,我感想;别人想到的,我已经在做;别人在做的,我已经做好;别人已经做好的,我们再创新。走“稳定中求发展,改革中谋特色,创新中创品牌”的长远发展道路,在实施素质教育大路上,绽放人生的精彩。
2、立足实际,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冯明才在解读市文件中强调:“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过程的教学观念;孙石山以“家常课”为基点打造高效课堂;徐德刚从备课、上课、作业等常规抓起,提高教学的效益;杨瑞清继承“生活即教育,教育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行知思想。因为教学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教育专家给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和重点,我们就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开放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和谐的课堂为实践基地,以解放学生为重点,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本校的教学特色。
3、立足实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要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要发展,关键看队伍。在会上教育专家强调了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管理可以做到:倡导“四种精神”,即:实干精神、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强化“八中意识”,即: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实施“五种策略”,即:激活动力,给精神,使其献身教育;学理论,传经验,使其更新观念;压担子,卸包袱,使其干创新路;教方法,善指导,使其少走弯路;勤总结,再提高,使其形成特色。
4、立足实际,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对学生管理,主要借鉴杨瑞清校长的一点做法,进行探讨。秉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渗透陶行知的“大教育”思想,有目的地实行“赏识教育”,不让每一个学生失学,不让每一个孩子失去童真童趣,用花苞心态教育学生,体验: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和谐时代。学会赏识,就是学会了爱。大力拓展“行知基地”,让学生在不同的“基地”接受教育,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使每一项活动都折射出“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育人之理。
三、反思与展望
1、狠抓教学常规。让全体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中心小学为基地创建县级教学常规现场会。
2、课堂教学创新。探究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3、拓宽教学研究。对校本教研、跨校教研、教育科研进行过程行指导与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4、加强教师学习。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狠抓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5、提高育人品位。以写字教育为突破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6、突出学校特色。寻求学校发展之路,力争达到“一校一品,一校一色”。
5.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篇五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总体上,通过这次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教育大变革时代。
我国的教育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还要继续发展,教育必须要向世界看齐,必须减负增效,必须同时代同步,必须同现有的信息科学技术同步,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引领教育,促进教育,这样才能使教育不断发展和超越,传统教育在我国已有多年,我国的教育要长足发展,提高质量,必须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将推动教育的时代变革。
2、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促进和提升教学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4、应该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回去之后再认真梳理、学习、提高,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已的实际工作中,并且要发挥骨干作用,发挥自己的培训作用,培训、引领我园教师认真学习教育信息技术,并且能尽力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看专家视频讲座及各种电子教育技术的展示与操作,我获益很大。要想成为新型的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地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此次培训改变了我对信息技术的片面理解,拓宽了个人的知识面,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声、像于一体,及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灵活性于一身,使静止的图文说话,复杂的内容变简单,抽象的思维更可及,知识的内容更明朗。使教学形象生动,方便快捷,实用有效。
6.培训管理提升方案 篇六
为了增强员工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为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二、培训对象
集团员工
三、培训形式及讲师
形式:PPT讲授
讲师:(待定)
四、培训内容
xx
五、培训时间
20xx年11月17日下午2:00———3:30
六、培训地点
集团会议室
七、培训实施具体流程
1、11月13日下发培训通知,通知各部门参加培训的时间和地点;
2、11月17日上午准备好培训所需要的投影仪,PPT,电脑,签到表等培训所需物品;
3、11月17日13:50之前参加培训的员工进入会议室并在签到表上签到;
4、11月17日14:00开始培训,培训结束后请参与培训的员工填写培训反馈表;
5、收集培训反馈表,并对反馈表进行整理分析,分析出本次培训的效果以及员工的培训需求;
7.强化校本培训,提升学科素养 篇七
一、我们的认识
学校要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机制, 探索一条新的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之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是促进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的一个现实途径。
1.我校校本培训的要求是 :以问题为核心 , 以案例为载体。基于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 以策略研究作为理论和实践的衔接地带。
2.“实 践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是校本培训的三要素, 我校的校本培训活动模式, 就是基于三要素构建的。
二、我们的实践和创新
我校推行的是基于课例的校本培训, 其实质是对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基本程序: 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经过近几年的行动推进, 目前我校基于课例的校本培训已渐趋成熟, 呈现如下特色。
1.主题多样, 课例多种。
教研主题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有一学期固定一个主题, 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研讨的、有随问题发现或研究深化而形成主题系列的、有选取热点问题进行即时研究的或根据课例提炼主题进行研究的, 也有兼具以上两种、三种形式的, 等等。
课例类型得以扩展, 有一人同课异构、一人异课同构、多人同课同构、多人异课同构、多人异课异构等多种类型。
2.视角统一, 视点各异。
为规范课堂观察, 我们确定统一观察视角, 即“两个纬度三个要素”。两种纬度指教师纬度和学生纬度。三个要素指目标、互动和状态。并根据“两个纬度、三个要素”制定统一的课堂观察表格: (1) 对学生具体活动的观察; (2) 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具体观察的视点和记录由教研组根据不同主题并参照相关理论确定。
3.主持轮流, 研究延伸。
校本培训的主持者任务繁重, 且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我校校本培训的主持者最初由教研组长担任, 后由备课组长参与担任。现在我们开展轮流主持活动, 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组织本教研组、本备课组校本培训活动。
三、我们的收获
1.变各自为政为集体协作。
从传统的关起门来备课、做课件、查资料, 到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专业性的问题时集体讨论。从各自为政到三个校区备课组的集体协作, 开发每个人的潜能,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进行集体协作、资源共享。集体协作备课能让这些老师把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 做到优势互补。协作与交流, 使教师学科素养得以有效提高。
2.问题研究意识和基于问题研究的人际互动的出现。
(1) 随着校本培训开展, 教师被引导到对工作对象的研讨中。教师开始关注外来理念、做法与校本实践的结合, 关注推进中的适应性, 以及围绕问题的思考和策略研究。
(2) 教师的评课不痛不痒, 讲好话的现象正在消失。以前评课对准的是开课的人, 评课变成评人。而目前, 所倡导的是基于课例的问题研讨。针对发现的问题找课, 教研组针对主题备课,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观课和研讨, 以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及其有效性。校本培训对准的是问题, 围绕问题说事、找对策, 已经表现出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及和谐的研究氛围。
3.学生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受到关注。
由于“两个纬度、三个要素”课堂观察要求及分组观察的制度性安排, 一名教师观察四到六位学生, 使所有学生被收入开课者和观课者视野, 教师关注他们在课堂中的目标实现度和生活质量, “以学论教”, 课堂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 学生主体地位和差异得到了真正关注, 以前观课时“许多差生被忽视”的现象得到扭转。
4.反思进入教师生活。
由于制度化的安排, 反思贯穿课前、课中、课后, 贯穿问题研究的始终。教学反思以教后感、随笔、研讨等形式表现出来, 并不断被其推动, 反思已经进入教师的生活。
5.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
观课议课与研讨需要理论指导, 而一些学习者和优秀教师在校本培训的实践中的示范作用和才华展现, 能够激发大家学习的参与热情。由于理论学习与教研实践的有效衔接, 因此理论学习得到现实的回报, 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6.专业引领校本化、本土化成为一种常态。
校本专业的引领, 跨专业素养培训, 能者为师, 草根互训, 成为校本培训的常态, 解决“请进来, 走出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四、结语
校本培训, 让教师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研究方式都发生深刻变革, 是教师学科素养提高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校本培训活动实践中, 我们采用“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讨课例—行为改进—发现新问题, 又进行新一轮研究”的基本操作方式, 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自身的发展之路, 并取得一些成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校教师学科素养提高工程刚起步, 我们要继续在校本培训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让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
摘要:校本培训重在结合教学工作, 以问题为核心, 以案例为载体, 加强实践反思和同伴互助, 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作者就我校在校本培训活动中的实践和创新做了阐述。
关键词:校本培训,学科素养,提升途径
参考文献
[1]朱幕菊, 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2]朱幕菊, 刘坚, 主编.来自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声音.未来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8.重视三个环节 提升培训实效 篇八
一、抓重点
抓重点就是突出“国培计划”在各类培训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国家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保障措施,要求各级各部门通过实施全员培训,完成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个学时的基本任务。每年各级各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非常多,但我州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国培计划”任务,其他各类教师培训均安排在“国培计划”之后。州里成立“国培计划”实施工作领导组,并明确规定各县、乡、校也必须成立项目实施领导组,统筹安排“国培计划”有关事宜,县属中学、乡镇中心学校由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为实施“国培计划”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我州每年都专门召开“国培计划” 工作启动会议,如2013年“国培计划”启动会议于2013年8月15日召开,会议对上一年的“国培计划”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对2013年的“国培计划”工作进行了安排,将“国培计划”培训结果纳入州对各县市目标管理考核,再次强调了对参加“国培计划”培训不合格的教师不计发2013年秋季学期绩效工资的政策。要求各县市将“国培计划”纳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中,纳入到“开学学校工作检查、学校教研活动、教学竞赛、教学观摩等活动中”。
二、强管理
(一)认真遴选参训教师。根据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按培训对象的遴选条件,优先遴选可塑性强、责任心强、爱岗敬业,通过学习培训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同时要求各县市下发各个子项目名额分配方案时要尊重基层学校关于名额分配方案的意见建议,在乡镇学校之间进行微调,确保不浪费培训名额。要求各县市建立“人事调整应急预案”,确保因人事调整带来的信息变更得到及时处理上报。我州参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的实际合格人数为4 498人,比下达计划数多8人,并且全部合格。
(二)做好培训动员,明确培训任务。以学校为单位,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培训动员,让参训教师带任务参加培训。要求参训教师开展“两个一”活动(一个主题讲座,一堂示范课或研讨课)。具体要求是:参加脱产置换研修的教师,承担县级组织的二级培训任务,先由相关乡镇中心校组织,再由县教育局(或教师进修学校)从中选择部分教师组织开展县级培训。参加短期集中培训的教师,承担乡镇组织的二级培训任务。参加远程培训的教师,由所在学校组织安排汇报研修成果并在校内组织安排讲授公开课。培训结束后及时进行培训总结、反思,组织好培训心得体会交流及示范课,做到派出有要求,回来有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三)切实做好“脱产置换研修”项目顶岗大学生管理。每所项目学校有专人负责协调及后勤保障,每个大学生有至少一名指导教师辅导帮助。对置换顶岗学生严格考勤,做到“要么人在学校、要么假条在学校”。
(四)建立州、县、乡管理员,各辅导教师QQ群和通信网络,认真做好上下衔接工作。管理员及时将“国培计划”的置换项目的置换高校信息、顶岗大学生信息、置换教师报到学习时间、短期培训承办机构、培训时间地点、学习要求、远程培训各网站、学科注册时间、课程安排、如何正常收看培训课程视频、如何上传资源等发布在群空间里。特别重要的通知、信息直接以邮件或电话的形式通知各级管理员和相关教师,让各级管理员和所有参训教师及时了解培训信息。我们还要求各级管理员手机24小时开机,方便各乡校教师随时联系,确保了“国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将远程培训管理作为师训专干(负责人)的日常主要工作。各级管理员随时关注本辖区内参训学员的学习情况,州县管理员向各中心学校或学员及时通报参训教师的学习进程,对少数行动迟缓、进度慢的教师由师训办电话及时催促,保证了培训学习的顺利进行。州、县、乡管理员,各辅导教师利用QQ群、电话、短信、邮箱、班级公告和简报为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辅导教师和管理员之间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在群里学员可以随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或困惑,使辅导教师和管理员能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对学员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六)严格财经纪律。根据省里的相关文件精神,我州下发了《大理州财政局大理州教育局关于下达2013年国培计划中央专项资金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将培训的经费及时划拨到相关学校,并要求项目学校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列支。2013年我州共安排10个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工作点,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大理州教育局从中央专项资金中给每一个工作点6 000元的工作经费补助。
三、重实效
(一)参训教师开展“两个一”活动。为确保“国培计划”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的有效发挥,做到资源共享,我们对参训教师要求开展“两个一”活动:一个主题讲座,一堂示范课或研讨课。在参训教师外出学习之前给任务、提要求。培训结束后督促学校组织安排成果汇报,为参训教师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开展二级培训和强化校本研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二级培训和校本研训,让参训的和未参训的教师有机会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互相了解,最终达到共享资源,共同提高的目的。二级培训和校本研训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培训与教学相结合的目标。
(二)“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2013年实施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工作的效果很好。我州10个工作点每个点都组织了两次教研活动,其中4个工作点的活动与“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相结合,全体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参与,由“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作为本地专家。每次校本研修活动内容紧密结合远程培训的课程,既有讲座又有示范课和同课异构课,既有交流座谈又有答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层次高,参与的教师不仅是远程培训学员,还覆盖周边学校的同学科教师,培训效益大大提高。通过参训教师的研讨课、专家的示范课以及讲座、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参训学员的思想意识、理论水平、教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提高。
(三)重视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环节,切实解决参训教师的困惑,提高培训实效。我们要求管理员和参训教师在网络学习专家答疑活动时尽可能在线,珍惜专家和学员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员根据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与专家直接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师的困惑,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9.反思 完善 提升 篇九
今天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反思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现结合自己在八年级上册《家 温馨的港湾》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说说教学反思的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培养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实际以及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达成学习目标。
3.知识与能力:知道父母给予自己生命,抚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子女应尽的义务。培养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父母的行为能力。
反思:学习目标的确定恰当的体现了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定位。正确定位三维目标,相互渗透,深入感悟。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学生联系密切,且较容易理解,因而行为养成是落脚点。正确定位三维目标,相互渗透,深入感悟。
【教学内容】
课前准备:1.收集反映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享。
反思: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开心地向大家展示自己准备的照片,从他们脸上洋溢着得幸福笑容,我们仿佛也感受到了来自于他们家庭的温暖。但是我也发现有两名学生一脸的无奈与点点的忧郁,难以寻到那份幸福感。课下我才了解到其中一位学生的母亲是外地人,在他六岁时就离开他们父子,也许家的不完整使他难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另一位学生父母经常吵架,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他产生的是对家的无奈,难以洋溢幸福的笑容。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上我考虑到了大多数学生,但因为缺少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而没有起到良好效果。或许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应该把家庭生活范围放大,那样或许会好一些。以及如何对这两名学生给予关心与呵护也是需要考虑的。
【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需要解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进一步认识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多媒体展示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视频播放《游子吟》。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感受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畅所欲言:说说父母的一天。(本环节其意在于由一天再累积一周、一月、一年„„感受父母在抚养自己长到现在所付出的艰辛)
反思:通过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认识到父母为自己所付出心血,但是自己婴幼儿时父母的辛劳是难以体会的,如果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婴幼儿母亲的一天,去感受体验父母在学生成长中的付出应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
【行为指导】在这一环节要解决“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不难理解,也不难掌握,但落脚点应该在行为的养成上。
视频播放《背起爸爸上学》片段。
学生谈观后感,并谈谈自己应该怎样来回报父母、孝敬父母呢?
反思:视频中的人物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引发思考,但是经过反馈发现有些学生感觉这些离自己太遥远,自己没有面对这样的情境,因而没有机会来回报父母。而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些体贴关爱父母的事例,使学生找到了自己实践回报父母的方式,因而典型人物的事例与我们身边的事例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指导践行】因为本节课的落脚点应在行为养成上,因而为了真正起到指导行为的作用,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两件事,能上网的同学并把照片发到我的邮箱里。
反思:同学们有的帮父母刷碗、扫地,也有的为父母捶背,还有的帮妈妈洗脚,也有的......可见这节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呢?能够坚持做下去,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我们的目标。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监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0.能力提升培训个人总结 篇十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英语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11.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培训质量 篇十一
关键词:培训 责任 意识 质量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是对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让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增强。做大做强培训是学院科学、规范、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不断提升培训教学质量,大力开拓市场是破解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
换言之,要想使培训教学成为与学历教学并驾齐驱的、促进学院快速发展的另一架马车,必须紧扣市场需求的脉搏,以高质量高技能人才培养为引擎打开市场,才能做大做强培训这块蛋糕。
引申而论,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市场开拓,教务、教学、学员管理、专业工种课程体系选择与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层面。
上述诸多层面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是影响培训质量提升的基本要素。在培训工作多层面多要素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中,经常起作用的深层次因素是人的责任意识。
所以,欲使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培训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校园文化理念教育,大力强化责任意识,提升工作执行力,确保工作职责落实到位,这是培训职能部门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
一、影响责任意识的要素
1.目标对责任意识的影响
员工在工作时,明确的目标和责任是加强员工责任意识的主要因素。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员工在工作时就有工作方向,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责任意识也就相应提高。
责任是在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但是受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责任心轻重不同。责任心强了才能加快学院培训教育的快速发展。
对于学院的培训人员来说,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了该岗位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才能在岗位上干得更加出色,才能胜任学院的培训工作岗位,也为学院的培训工作增砖添瓦。应该有危机意识,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深知每个岗位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付出,更好地努力,达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的效果。
2.细节对于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细节管理一直是管理中重点研究的课题,许多事情的结果都受细节的影响而大不相同。培训管理工作要始终以培训管理制度为主线,学院培训鉴定中心岗位每项工作职责都要细化细分,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及责任心进行分工,而且要做到定期监督,有考核,有指标,让员工有压力。
有压力才会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干劲,能够真正沉下心来,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不断努力;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执行力,让培训管理制度在各岗位中充分发挥作用。执行力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培训管理工作就会得到明显提升,工作失误率也会大大降低,以后的培训管理工作会越来越顺、越来越规范。
3.落实工作责任可以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落实就是将每项工作落实到每个员工头上,对每项工作都要落到实处。同时进行跟踪检查,不能安排完就了事,这也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要利用责任落实来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责任落实管理不仅仅是领导的工作范围,对于培训管理教师而言,也应该充分利用责任落实制度,严格要求自己。
在工作过程中,要重视责任落实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头上的压力化为动力,狠抓落实。每项工作都有考核,才能把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好。做到求真务实,敢于创新,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强大自己的内心,做事即出结果,稳扎稳打,不能虎头蛇尾,要利用责任落实来强化责任感。
二、在培训教学工作中强化责任意识
强化责任意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员工的思想意识,这也是加强员工责任意识的主要手段。而要把责任意识的强化效应具体化,体现在培训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责任落实的实践中,则更具有促进培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实际意义。那么,强化责任意识应该体现在培训教学哪些具体工作中呢?
1.责任意识在培训机构组织和制度安排的具体体现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缜密的规章制度是培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基本保障。
众所周知,培训教学涉及招生报名、教学准备、教学运行与班级管理、技能鉴定考核、教学质量评估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高效运行都有其内在的运筹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改进、控制管理的基本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按制度和规范执行是显性的硬程序,而培训机构各个管理岗位上操盘者责任意识的强弱与职业素养的高低,将是影响过程细节和最终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从管理这个层面上看,强化责任意识是切实落实制度,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组织运作对于培训的精细化管理作用非常大,甚至影响着每次培训的成败。在教育培训中,良好的组织运作对于该培训机构的培训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组织运作不规范、不细化,那么离培训目标只能越来越远。鉴于此,我们应该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一是培训前期的准备和布置工作。在进入正式培训之前,培训中所需要的教材、培训设施、培训环境的选择以及培训时间的安排等繁琐的工作都需要精心设置,为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好的硬件条件。
二是培训中人员工作的安排。整个培训应该是一个小型工程,繁杂而又系统化,每个工作都需要人去努力。所以必须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设置各个相关部门,为整个培训工作做好服务。可以设置市场部、事业部、培训部等。市场部主要承担培训市场的调研、巩固和开发工作;事业部承担对外联络、报名、组班、证件办理等工作;培训部承担制订教学计划、授课与组织实施,培训教学的组织运作,培训班后勤与技术保障工作,学员协调管理与服务工作;鉴定部承担制订教学质量的跟踪检查与评估、技能鉴定考核证件验印、发证等工作。
三是细化培训开展模式。培训的运作模式和培训方式可以是脱产,也可以是边工作边培训。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依据国家专业工种鉴定大纲标准,全面考虑企业生产岗位技能需求,系统规划和设计培训教学的具体模式和主要内容。
2.班务管理中体现出的责任意识
班务管理作为培训运作的最基层管理,在培训工作中的作用非常大,也影响着培训工作的成败,所以对于班务管理要从以下两环节抓起。一是建立班务管理制度,并做好跟踪和落实。二是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能够掌控整个培训过程。
首先,把考勤管理、考试管理及考评管理都归类到班务管理中去。出勤率的高低能够看出培训工作的规范性和学习纪律的好坏,而且必须制定相关措施来制约无故不出勤的行为,能够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让老师都按规定执行考勤制度。
其次,加强培训的过程管理,这需要培训人员有一定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才能控制住培训过程中发生的异常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培训内务管理,让培训工作有成效。
3.培训效果评估中体现出的责任意识
对于培训效果及培训目标是否实现,培训评估对这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评估分两个阶段,一是培训中评估,通过及时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比如培训方法、学员态度等,能够找出影响培训效果的原因。二是培训后评估,对培训后的结果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听取学员意见,对老师的工作责任心、目标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估。
4.培训课程设置中体现出的责任意识
良好的培训课程规划可以让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也是保证培训目标能够按时完成的一种方式。对于培训工作,一定要根据培训学员的时间、特性等特点安排相应的培训课程。由浅及深地进行培训,让学员慢慢接受、慢慢消化培训内容,从而也就容易实现培训目标。
培训设置过程具体有以下六个要点:一是知道本次培训的目标是什么;二是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年龄和学习时间等特点而定;三是缺什么补什么;四是细化培训课程;五是以培训目标为重点展开课程设置;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培训工作,能够更快实现培训目标。
在具体的培训工程中,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科学态度,在国家鉴定规范标准指导下,从上述六点出发,精心调研与科学筛选相结合,构建科学的专业工种课程体系,从而为提升培训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5.师资力量中体现出的责任意识
培训效果的好坏除了学员自身理解能力的因素外,培训教师的教育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法、自身知识面宽广度都影响到培训质量。所以对于培训教师来说,自身教学水平一定要过硬,才能在培训工作中做得更出色。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六方面来提高教师能力。
一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培训教师作为直接让学生接受培训的引导者,一定要本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对学员进行培训,能够与学员相互尊重,对学员的学习内容要不断强化,让学员能够真正掌握培训内容。
二是专业的态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自己对培训工作的热爱,充分体现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要求别人,不能误导学员,要正确引导、启发学员,让他们不但学到知识,更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三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内容,摆正教学心态。成人教育教师不同于学校教育教师,培训的学习对象都是成年人,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学员自身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积累。培训教师更应该了解多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才能更好地为学员授课。同时要加强与学员的沟通,能够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是强化课堂控制能力。由于学员来自不同岗位,受控能力较弱,教师要及时把握课堂纪律,让学员的思路紧跟教师,才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五是加强情商锻炼,通过与学员的沟通来强化自己的情商。
六是学会总结,终身学习。只有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才会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6.在培训方式选择中体现责任意识
针对不同的学员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这对于培训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良好的途径。培训方式选择应以以下几点为主线。
第一,根据培训目标设定培训方式,有些培训目标适合采用理论授课的方法进行培训,有些则需要实践更多一些,不同的培训方式都是为了更快地实现培训目标,所以要注意培训目标的选择。
第二,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设定。每期培训的学员都不同,根据学员的年龄、学习能力、工作经验等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
第三,根据课程内容选定培训方式。
不管哪种培训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培训目标,所以培训目标一定要根据教学方案进行选定,可以利用课堂外授课,可以采用提问式授课。
7.责任意识在市场调研、开发、预测分析方面的具体体现
以国家培训政策法规为指导,以学院教学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瞄准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培训方向,抓住当今国家产业调整、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的有利时机,制订规划,遵循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定期对培训市场需求情况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类对比分析,提出年度培训工作可行性报告。确保学院培训教学在市场需求引导下快速科学发展,不断做大做强。
8.责任意识在培训教学研究方面的具体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于职业学历教育,培训教学是与企业生产实践结合更为紧密的教学活动,既具有一般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更具有鲜明的反映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实践性特征。
因此,从事培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培训教学活动的特征,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和技能型人才标准为指导,对培训教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学员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教学模式、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法、教学评估及考核办法,进行客观深入细致全面的系统研究,探索建立一套涵盖培训教学各个层面的科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培训教育教学研究真正成为培训教学活动的先导,成为培养高质量高技能人才基本保障。
三、小结
在培训教育教学工作中,责任意识的建立和不断强化,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工作任务,它需要外在的他律和内在的自律。这种思维方式和意识境界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感悟、内省、提升和完善,需要在工作实践中砥砺养成。我们坚定地相信,随着学院的快速、科学、规范发展,在内涵建设引领下,打造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高素质培训教学团队将指日可待。
12.倡导数学反思提升教学效益 篇十二
一、在动手操作后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直观、形象、具体,通过亲自触摸,量一量,分一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操作感知。在学生操作完毕以后,教师及时引领学生对自己的操作活动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操作过程的回顾与总结,从而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动手实践操作过程: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先折出一个1/2,然后,再在这个1/2的地方涂上颜色。在学生操作完毕以后,为了使学生对分数的性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又接着提出,你能折出与1/2同样大小的分数吗?许多同学都可以折出来。此时,可以继续引导:那么,你们能创造出和1/2同样大小的分数吗?在我的启发和鼓励下,学生又折出了2/4、3/6、4/8等和1/2同样大小的分数。最后,我再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能够折得又快又准。 就这样,在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中,学生不仅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活动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多种实践操作的目标引领下,学生虽然会若有所悟,但是,又没有达到那种了然于心的境界。在这种教学形势下,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课堂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回顾与总结,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在探究活动后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爱根据教学需要组织一些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虽然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但是都隐含着一个共同的学习规律,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理解等都是学生数学知识经验中的一种。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以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经验、学习经验的形成。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我主要采用了转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入手,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运用”几个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总结。当学生经过探究得出三角形面积=1/2sh以后, 我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你们是怎么探究出三角形面积的?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展开了自我反思:我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可不可以通过合适的条件把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联系在一起呢?怎样才能使它们有所联系?哦,我明白了……就这样,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了重新梳理,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这样教学,能促使学生在反思中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内化与梳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在课堂练习后反思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学完新知以后,有目的, 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完毕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由于这些习题类型不同, 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同,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完毕以后,我出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36+4×30÷3 +(720÷90)-20”。在这个混合计算题中,包括了加减乘除小括号等各种运算,很有代表性,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说,如果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说明学生整数混合运算掌握得已经很不错了。课堂练习检查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学生是这样做的:原式=40×30÷3+8-20。他的计算结果显然是错误的,此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怎么错了,如何改正,那么, 学生以后还是避免不了犯类似错误。因此,我让学生按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对自己的计算过程逐步检查。经过检查,学生找到了出错原因,那就是在36+4×30这里没有先算乘法。在找到出错原因以后,我又让学生自我反思:自己是不记得运算顺序吗?显然不是,而是因为思维定势或者解题习惯看到36+4刚好可以凑整,计算简便,结果导致了计算错误的发生。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课堂练习出错的时候, 教师没有直接把出错原因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反思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以此为戒,避免同类错误现象的再次发生,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3.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总结- 篇十三
培训总结
广河县水家小学
马俊兰 2016年12月5日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总结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化就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我作为一名实践者,谈一点自己培训后的感受。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 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五、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我校在这方面改革很明显,首先从教师培训入手,在以前是个别培训,到现在全校性的基础性培训,并大力提倡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和制作教学课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14.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方案 篇十四
1、根据《汽车营销员》职业标准制定。
2、汽车营销员(五级)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是“以汽车营销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汽车营销职业技能为核心”,客观反映《汽车营销员》职业发展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3、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开放,中国的汽车市场和汽车产业将会发生很大变化,汽车消费的领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私人购车的消费将是汽车消费市场的主流,私人拥有车辆的增大,需更大量的营销专业人员为其服务,由于服务内容的增加,如按揭、保险、贷款购车等对营销人员的专业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现有的营销人员需要系统的培训。
二、培训目标
通过汽车营销员(五级)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以适应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掌握营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化水平;熟悉公共关系知识;掌握必要的市场营销、现代汽车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同时掌握营销人员基本的仪表礼仪;掌握汽车销售基本技能,掌握汽车销售基本流程;掌握汽车信息处理的相关方法。
三、模块设置与培训要求
该职业等级培训主要设置以下四个模块:
模块1运用公共关系与应用仪表礼仪
1、熟悉公共关系基础知识;能处理与客户的公共关系、与供应商的公共关系
2、熟悉仪表与礼仪基础知识;掌握仪表礼仪、介绍礼仪、谈吐礼仪、电话礼仪、信函礼仪
3、掌握职业道德规范
模块2介绍汽车商品知识
1、能介绍百年汽车历史、介绍著名汽车生产商、能识别品牌汽车“车标”、能介绍名牌汽车
2、熟悉汽车的基本知识
3、掌握汽车分类,能掌握汽车编码规则、能读懂车辆识别代号
4、掌握汽车三大组成,能识别发动机系统、能识别底盘系统、能识别车身系统
模块3选择汽车营销策略
1、能运用现代汽车营销的理论处理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实际问题
2、能用汽销相关法律法规完成本职工作
3、能熟悉上海主要的汽车市场分布
模块4实施汽车营销服务
1、了解汽车品种、价格、性能
2、熟悉现实客户、潜在客户、竞争对手、政策
3、能参与接待、咨询、展示、协议、交车、售后等销售服务工作;了解汽车销售流程
4、能参与验证、验车、缴费、上牌等销售服务工作;了解办理新车手续及流程
5、能汇总汽车商品信息、客户信息、汽车市场信息
四、模块课时分配表
略
五、培训方式方法建议
根据汽车营销员职业的特点除传统的理论知识授课方式和操作技能训练方式外,还建议采用案例分析法(如营销策略)、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式(如仪表礼仪)、考察调查访问式等。
六、推荐教材和补充讲义
15.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学习能力 篇十五
海力集团成立了由董事长任组长, 总经理任副组长, 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部门的培训负责, 各单位一把手对单位的学习活动负责, 为培训学习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培养一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并能把新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管理队伍, 集团围绕企业的战略、文化、营销、人力资源、财务、流程管理和组织创新等7个方面的内容, 强力推行了企业内部培训工作。集团投资10万余元购置了卫星接受器、投影仪、电脑等设施, 采用了“卫星远程课堂+专家教授面授”的教学方式。培训主要对象包括集团公司高管、机关管理干部、安全生产系统以及两家子公司中层以上的管理干部共计120余人。集团先后派人到北京、济南、滨州等地学习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 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引进了华企在线培训系统。集团还与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起校企结合的人才培训基地,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人才。
制度是培训学习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一是集团培训办按照“分头组织、归口管理、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的思路, 为每个学员建立了培训档案, 专门记载上课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考试考核情况。集团把学员培训学习的成绩与晋级、晋职和评选先进挂钩, 并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建立了学习考勤制度。集团高管请假由董事长批准, 中层管理干部请假由分管副总批准, 一般管理干部请假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报分管副总批准。学员的请假申请报送培训办备案, 没有办理请假手续事后又没按时补办的, 一律按旷课处理。三是建立了学习考核制度。学员旷课、未完成作业、考试不及格, 均给予罚款处理;凡出现学员签到记录不完整、学习资料不完备、教学设备出故障等现象, 也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罚款处理。以上考核情况均纳入集团公司每月一次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集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在学习上为大家做出了榜样。他们尽管工作繁忙, 仍然挤出时间和大家一起听课并认真做笔记, 还和专家教授共同探讨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 学员们逐渐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并形成了“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良好风气。截至目前, 平均每个学员完成课堂笔记300页, 写出心得体会10篇。集团向40名优秀学员颁发了奖金, 并在内部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通过培训, 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集团的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得到有效提升。员工们撰写的《以文化赢得未来》、《以信息化促进企业跨越发展》等论文先后被省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经贸部门和企业联合会评为优秀文化创新成果。
16.关注反思教学提升数学素养 篇十六
一、案例呈现
案例1(教学片段):
1.观察体验:(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拖动图片把它放大的画面。
学生思考:比较放大前后的两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2.放大前后的两幅图片相比,图片变大了,而且图片的长和宽都变长了,那么变化前后的长和宽之间有没有规律呢?
3.探究新知:多媒体呈现两幅图的长和宽的数据:第一幅图长8厘米,宽5厘米;第二幅图长16厘米,宽10厘米。这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4.小组讨论得出:变化后图形的长是原来的2倍,宽也是原来的2倍,即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案例2(教学片段):
1.基于儿童生活,初步感知数学中“放大”的含义。上课伊始,出示一张动物的图片,依次对图片进行三次变化,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观察比较,学生由图片的变大,凭直觉来感受什么是数学中的放大,这时学生是根据动物是否变形来判断放大的。
2.分组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让学生再次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课始的四张图片,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引出——从哪入手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表达各自的需求后,给图片加上方格。分组探究,并将学生的结论归为以下几类:(1)长、宽要同时变大;(2)长扩大几倍,宽也要扩大几倍;(3)变大后的图片长与宽的比要与原来图形长与宽的比相等。
3.组织交流、引导辨析。注重把学生探究中的思维过程以及初步得出的结果进行交流,然后逐层理清放大的数学特征。
4.巩固提升。提供2幅国旗图片,让学生对放大以及是怎样放大做出有效辨析,使学生对图形放大的认识逐渐由模糊到清晰。
二、分析与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是基于儿童立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然而,摒弃成人视角,自觉让教育基于儿童,依靠儿童、为了儿童,我们尚需努力。
1.变基于教材的教学为基于资源的教学。
有效的数学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案例1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严格遵循教材,用自己的思维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教学中对学生过多地干预和控制,无视学生具有的无限发展可能。案例2教师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和重组。课堂上,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入手,由一幅图形进行三次变化,让学生产生视角冲击,凭直觉来感受什么是数学中的放大;然后分组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案例1教师仅提供2幅图让学生探究图形的“放大”,不能凸显“放大”的本质属性,学生对放大的认识也浮于表面。案例2教师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的素材更丰富,研究的方向更开放,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更有意义。这样的设计更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变基于知识的教学为基于生活的教学。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抽象的数学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上,让“陌生的数学”变得熟悉、亲切,真正起到发现学生和引领学生的作用。新课标教材在数学知识的呈现上往往源于一个生活情境,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数学知识,在提炼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素养。案例2中,教师的研究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高涨,体会也更深刻,由此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案例1中教师过于关注对知识的教学,按照自己的预案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框定的方向前行,留给学生的空间狭隘,学生研究的热情不高。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所以教师需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支点,使学生的数学问题源于生活的需求,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也将显得轻松、愉快。
3.变基于群体的教学为关注个体的教学。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的客现存在的,其不同的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构成了多彩真实的课堂。教师只有积极关注这些差异,充分利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资源,才能使每堂课富有挑战,更具有生命的气息。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忽略不计,漠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试图“化异求同”,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导致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下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的教学预设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适时调整,以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为重心,同时要把数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案例2中,在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时,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他们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讨论和交流。由于教师正视了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后,让他们进行有效辨别。整个过程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引导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在这种思想的交锋中,学生的认知缺陷得以暴露,错误认识得以改正,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发展。
责任编辑:徐新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更多地从儿童的立场视角设计课程。站在儿童立场教数学,就要紧贴儿童的心灵层面,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现状为前提,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和儿童一道去探索新知识。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时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方式?下面通过案例——两位教师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的不同教学架构来阐述一二。
一、案例呈现
案例1(教学片段):
1.观察体验:(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拖动图片把它放大的画面。
学生思考:比较放大前后的两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2.放大前后的两幅图片相比,图片变大了,而且图片的长和宽都变长了,那么变化前后的长和宽之间有没有规律呢?
3.探究新知:多媒体呈现两幅图的长和宽的数据:第一幅图长8厘米,宽5厘米;第二幅图长16厘米,宽10厘米。这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4.小组讨论得出:变化后图形的长是原来的2倍,宽也是原来的2倍,即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案例2(教学片段):
1.基于儿童生活,初步感知数学中“放大”的含义。上课伊始,出示一张动物的图片,依次对图片进行三次变化,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观察比较,学生由图片的变大,凭直觉来感受什么是数学中的放大,这时学生是根据动物是否变形来判断放大的。
2.分组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让学生再次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课始的四张图片,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引出——从哪入手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表达各自的需求后,给图片加上方格。分组探究,并将学生的结论归为以下几类:(1)长、宽要同时变大;(2)长扩大几倍,宽也要扩大几倍;(3)变大后的图片长与宽的比要与原来图形长与宽的比相等。
3.组织交流、引导辨析。注重把学生探究中的思维过程以及初步得出的结果进行交流,然后逐层理清放大的数学特征。
4.巩固提升。提供2幅国旗图片,让学生对放大以及是怎样放大做出有效辨析,使学生对图形放大的认识逐渐由模糊到清晰。
二、分析与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是基于儿童立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然而,摒弃成人视角,自觉让教育基于儿童,依靠儿童、为了儿童,我们尚需努力。
1.变基于教材的教学为基于资源的教学。
有效的数学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案例1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严格遵循教材,用自己的思维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教学中对学生过多地干预和控制,无视学生具有的无限发展可能。案例2教师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和重组。课堂上,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入手,由一幅图形进行三次变化,让学生产生视角冲击,凭直觉来感受什么是数学中的放大;然后分组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案例1教师仅提供2幅图让学生探究图形的“放大”,不能凸显“放大”的本质属性,学生对放大的认识也浮于表面。案例2教师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的素材更丰富,研究的方向更开放,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更有意义。这样的设计更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变基于知识的教学为基于生活的教学。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抽象的数学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上,让“陌生的数学”变得熟悉、亲切,真正起到发现学生和引领学生的作用。新课标教材在数学知识的呈现上往往源于一个生活情境,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数学知识,在提炼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素养。案例2中,教师的研究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高涨,体会也更深刻,由此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案例1中教师过于关注对知识的教学,按照自己的预案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框定的方向前行,留给学生的空间狭隘,学生研究的热情不高。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所以教师需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支点,使学生的数学问题源于生活的需求,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也将显得轻松、愉快。
3.变基于群体的教学为关注个体的教学。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的客现存在的,其不同的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构成了多彩真实的课堂。教师只有积极关注这些差异,充分利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资源,才能使每堂课富有挑战,更具有生命的气息。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忽略不计,漠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试图“化异求同”,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导致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下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的教学预设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适时调整,以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为重心,同时要把数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案例2中,在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时,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他们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讨论和交流。由于教师正视了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后,让他们进行有效辨别。整个过程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引导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在这种思想的交锋中,学生的认知缺陷得以暴露,错误认识得以改正,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发展。
责任编辑:徐新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更多地从儿童的立场视角设计课程。站在儿童立场教数学,就要紧贴儿童的心灵层面,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现状为前提,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和儿童一道去探索新知识。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时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方式?下面通过案例——两位教师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的不同教学架构来阐述一二。
一、案例呈现
案例1(教学片段):
1.观察体验:(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拖动图片把它放大的画面。
学生思考:比较放大前后的两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2.放大前后的两幅图片相比,图片变大了,而且图片的长和宽都变长了,那么变化前后的长和宽之间有没有规律呢?
3.探究新知:多媒体呈现两幅图的长和宽的数据:第一幅图长8厘米,宽5厘米;第二幅图长16厘米,宽10厘米。这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4.小组讨论得出:变化后图形的长是原来的2倍,宽也是原来的2倍,即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案例2(教学片段):
1.基于儿童生活,初步感知数学中“放大”的含义。上课伊始,出示一张动物的图片,依次对图片进行三次变化,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观察比较,学生由图片的变大,凭直觉来感受什么是数学中的放大,这时学生是根据动物是否变形来判断放大的。
2.分组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让学生再次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课始的四张图片,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引出——从哪入手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表达各自的需求后,给图片加上方格。分组探究,并将学生的结论归为以下几类:(1)长、宽要同时变大;(2)长扩大几倍,宽也要扩大几倍;(3)变大后的图片长与宽的比要与原来图形长与宽的比相等。
3.组织交流、引导辨析。注重把学生探究中的思维过程以及初步得出的结果进行交流,然后逐层理清放大的数学特征。
4.巩固提升。提供2幅国旗图片,让学生对放大以及是怎样放大做出有效辨析,使学生对图形放大的认识逐渐由模糊到清晰。
二、分析与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是基于儿童立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然而,摒弃成人视角,自觉让教育基于儿童,依靠儿童、为了儿童,我们尚需努力。
1.变基于教材的教学为基于资源的教学。
有效的数学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案例1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严格遵循教材,用自己的思维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教学中对学生过多地干预和控制,无视学生具有的无限发展可能。案例2教师把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和重组。课堂上,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入手,由一幅图形进行三次变化,让学生产生视角冲击,凭直觉来感受什么是数学中的放大;然后分组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于是他们就会去思考、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寻求答案。案例1教师仅提供2幅图让学生探究图形的“放大”,不能凸显“放大”的本质属性,学生对放大的认识也浮于表面。案例2教师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的素材更丰富,研究的方向更开放,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更有意义。这样的设计更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变基于知识的教学为基于生活的教学。
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抽象的数学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上,让“陌生的数学”变得熟悉、亲切,真正起到发现学生和引领学生的作用。新课标教材在数学知识的呈现上往往源于一个生活情境,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数学知识,在提炼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素养。案例2中,教师的研究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高涨,体会也更深刻,由此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案例1中教师过于关注对知识的教学,按照自己的预案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框定的方向前行,留给学生的空间狭隘,学生研究的热情不高。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所以教师需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支点,使学生的数学问题源于生活的需求,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也将显得轻松、愉快。
3.变基于群体的教学为关注个体的教学。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的客现存在的,其不同的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构成了多彩真实的课堂。教师只有积极关注这些差异,充分利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资源,才能使每堂课富有挑战,更具有生命的气息。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忽略不计,漠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试图“化异求同”,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导致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下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的教学预设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适时调整,以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为重心,同时要把数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案例2中,在探究图形“放大”不变形的原因时,教师将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他们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讨论和交流。由于教师正视了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后,让他们进行有效辨别。整个过程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引导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在这种思想的交锋中,学生的认知缺陷得以暴露,错误认识得以改正,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发展。
【培训反思提升】推荐阅读:
智慧云平台培训反思09-02
教学培训工作反思总结11-03
公需培训心得与反思08-24
小学语文教学培训反思10-02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反思06-20
教师素质提升培训09-03
强化培训提升素质11-08
班组管理能力提升培训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