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心得体会

2024-07-30

环境影响评价心得体会(精选8篇)

1.环境影响评价心得体会 篇一

本文提示:带删除线的文字为今年大纲中删减掉的考点,红色的文字为今年大纲新增加的内容.考试目的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

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技术方法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正确把握、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1)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2)熟悉工程选址可行性和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中需要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3)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及计

算方法;

(4)掌握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5)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6)掌握水平衡图分析及水平衡各指标的计算方法:(7)掌握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8)熟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2)掌握分析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的基本方法;(3)熟悉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途径的分析方法。

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

(1)熟悉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了解社会经济环境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2)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

(3)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4)了解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要求;

(5)掌握常规气象资料(温度、风速、风向玫瑰、主导风向)的分析内容与应用。

(三)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调查方法;

(2)掌握不同水体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熟悉河流、湖泊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及常用参数的调查方

法;

(4)了解河口、近海水体的基本环境水动力学特征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5)了解不利水文条件及其确定方法;

(6)熟悉单项水质参数法在水质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四)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熟悉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和常用参数;(2)熟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3)了解环境水文地质试验的用途;(4)熟悉欢迎水文地质问题调查的主要内容

(5)了解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的分析方法;

(6)熟悉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的方法

(7)熟悉污染物进入包气带、含水层的主要途径

(五)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1)掌握声环境质量评价量的含义及应用;

(2)掌握声环境现状监测的布点要求;

(3)熟悉工矿企业、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声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要点;

(4)掌握声环境现状评价的方法。

(六)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生态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2)熟悉陆生植被、生物量调查和评价的方法(4)熟悉陆生动物调查和评价的方法;(5)了解水生生态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方法;(6熟悉“3S”技术在生态现状调查中的应用(10)生态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三.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熟悉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2)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1)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2)了解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的应用;

(3)熟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参数的选取与应用;

(4)掌握估算模式计算点源和面源影响所需数据要求与应用

(5)了解使用AERMOD、ADMS模式系统计算点源影响所需的污

染源和气象数据;

(6)掌握建设项目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影响的分析与应

用;

(7)掌握典型气象条件和长期气象条件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

响分析与应用;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熟悉水污染物在地表水体中输移、转化、扩散的主要过

程;

(2)掌握常用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稳态模式(一维、二维)

要求的基础资料及参数;

(3)熟悉多源叠加水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

(4)了解湖泊、河口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要求的基础资料及

参数;

(5)掌握河流水质预测模式参数的确定方法;(6)熟悉选择水质预测因子的基本方法;(7)掌握常用河流水质预测模式的运用;

(8)了解湖泊、河口、近海水质预测模式的运用。

(三)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

(1)熟悉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应考虑的重点区域;(2)熟悉污染物在地下水含水层中的运移特征;(3)熟悉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4)了解地下水影响半径确定方法的适用条件;

(5)了解地下水量均衡法、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及其适用

条件;

(6)熟悉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方法;

(四)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o

(1)掌握噪声级相加与相减计算方法;

(2)熟悉实际声源近似为点声源的条件;

(3)掌握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计算和应用;

(4)熟悉线声源、面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计算和应用;

(5)熟悉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计算方法;

(6)熟悉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7)了解户外声传播除几何发散衰减外的其他衰减计算;

(8)了解绘制等声级线图的技术要求。

(五)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1)熟悉常用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方法及应用;(2)熟悉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及应用;

(3)熟悉提出I类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的主要方法;

(4)熟悉提出II类建设项目场地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的主要方法

(5)熟悉典型建设项目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6)熟悉常用的固体废物控制机处理处置方法;(7)熟悉生态防护与恢复措施及应用;

(六)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熟悉固体废物的分类;

(2)了解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及在环境中的迁

移转化;

(3)掌握采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置固体废物产生的主要环

境影响。

五、环境保护措施

(1)了解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论证的内容和要求;(2)熟悉常用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方法及应用;(3)熟悉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及应用;

(4)熟悉典型建设项目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5)熟悉常用的固体废物控制及处理处置方法;(6)熟悉生态防护与恢复措施及应用。

六、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一)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熟悉大气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在环境影响

评价中的运用;

(2)熟悉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河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

法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运用。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析

(1)熟悉建设项目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途径;

(2)了解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

标的方法。

七、清洁生产

(1)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与计算;

(2)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八、环境风险分析

(1)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2)了解风险源项分析的方法:

(3)了解风险事故后果分析的方法;

(4)了解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要求。

九、环境影响的经济利益分析了解经济评价

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

(1)熟悉验收重点、范围及验收标准的确定;

(2)掌握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2.环境影响评价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

1 引言

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是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的实现, 有利于对政府权力的行使实现有效监督, 促进环境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1]。环境影响评价 (以下简称“环评”) 信息公开也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该方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如环境保护部于2012年8月颁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第51号) 就拟公开的环评文件简本作了详细规定。该文件实施16个月后即2014年1月起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试行) 》 (环办[2013]103号, 下称“《指南》”) 替代。《指南》明文规定“建设单位在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前, 应依法主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信息, 并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同时附删除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及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 应对说明报告进行审核, 依法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信息”, 由此可见, 公开的环评文件由简本升级为全本, 进步之大, 前所未有。由于《指南》实施至今才寥寥数月, 其效果与影响尚未完全展现, 但毫无疑问, 它带来的影响必定是长远的。

2 解读《指南》

2.1 公开的范围

根据《指南》, 需要公开的信息包括环评法律、法规、规章及程序, 环评文件及审批信息, 竣工验收文件及批复信息, 环评单位管理信息等, 但不包含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因此, 需要注意两点:其一, 并非所有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都可以公开, 并非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中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公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认定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环评文件及其审批信息不应公开, 而包含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的, 应对其先作相应删除后方可公开[2];其二, 对于环评文件及审批信息,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被单列公开, 这与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的环境公众事件有关, 尤其关于卫生防护距离的承诺, 部分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将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的搬迁安置承诺当成空头支票, 迟迟未实施, 而该距离范围内居民深受建设项目废气、噪声等影响以致于生存生活难以为继。将“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公布于众, 将有利于集中民智监督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 促使其履行诺言做到诚实守信。

2.2 实施公开的主体

根据《指南》, 实施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的主体有建设单位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于环评单位管理信息的公开, 主体主要是环境保护部, 但对环评单位的年度考核结果的公开主体在省级环保主管部门。

2.3 公开的平台

根据《指南》, 环保主管部门公开环评信息的平台主要是本部门政府网站, 同时也可采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对于建设单位主动公开环评信息的平台, 则没有明确要求。可以肯定的是, 由于受电视、广播、报刊等的篇幅、时长或费用等的限制, 必定无法通过这些方式公开环评文件的全本内容, 因此, 在新的途径或方式诞生以前, 通过网站公开环评信息必然是主流方式。

3 信息公开之于环评工作的意义

3.1 有利于更充分征集公众意见, 从而作出合乎民意的环保决策

环评信息公开, 尤其是报告书 (表) 全文公示, 使公众有机会全方位接触环评文件内容, 而不是简本, 更全面深入了解项目的建设内容、运行特点、环境影响及相应的环保措施等。在了解细节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利益关注点, 公众有可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毫无疑问, 这些意见将成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科学合理的审批或者验收决定的上佳参考。

3.2 有利于各方监督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工作

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以及批复要求, 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开展环保工作的依据, 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 因此一旦公开, 也必然成为公众监督企业是否严格落实各项环保要求的利器。而对于某些项目, 由于涉及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承诺, 例如承诺限期搬迁企业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的常住居民, 因而百姓也可对照公开的环评信息判别当地政府是否信守承诺, 是否有所作为。

3.3 有利于实现环境监测资料等的共享

环评信息的封闭一直饱受舆论诟病, 同时也被同行人士所痛心, 因为业界无法共享知识成果而不得不重复劳动, 造成人力、物力不断被浪费。实施环评信息公开后, 环评领域与外领域、环评领域内不同单位和人员对公开信息均享有同等的了解机会, 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共享环评信息。在此基础上, 类比法可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评价方法, 重复性劳动的减少为创新性拓展性评价工作提供了空间, 这将极大促进环评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3.4 有利于环评行业的自律监督

环评报告书 (表) 全文的公开, 让环评单位、参与编制人员、资质范围等信息也与公众见面, 人人得以查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可以核实个人是否存有挂靠环评工程师证书、环评上岗证的违规情况, 单位是否存在超范围从事评价业务的违规现象。一言以蔽之, 环评信息公示, 有利于规范和监督环评市场, 为其健康运行助力[3]。

3.5 促使企业认识环评文件的严肃性

理论上, 环评报告书 (表) 是建设单位委托环评单位编制的, 环评单位编制完成的报告书 (表) 内容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和加盖公章之后方可提交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但实际情况并非都如此, 在经济发展压力大、环境保护工作相对落后的部分地区, 依然存在建设单位不能正确对待环评报告书 (表) 的现象, 在其观念中, 环评仍然只是走过场的程序而已, 继而对环评报告书 (表) 具体内容缺乏认真细致的审阅, 敷衍盖章了事。后果便是, 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违反环评文件及其审批要求的现象频发[4~6]。环评信息公开后, 来自公众的外界压力随之而来, 企业将自主慎言, 不得不重视环评报告书 (表) 每一细节。

4 环评信息公开之于环评工作的挑战

4.1 项目方案细微调整与环境纠纷

报告书 (表) 的全文公开, 一大改变之处是信息详细度的显著提高和细节的全面曝光。这让公众在监督环保工作时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但也会给某些行业项目带来直接影响, 例如线性交通项目, 由于环评往往是依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而可行性研究报告准确度和精细度明显不及初步设计报告, 因此在环评阶段确定的项目与沿线环境敏感点的距离, 很可能在初步设计阶段发生变化[7]。即便变化不大, 但一旦发生污染扰民事件, 这类变化容易成为环境纠纷事件的焦点。

4.2 涉密文件的公开

根据《指南》, “建设单位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全本同时附删除的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及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的确, 信息公开与涉密内容保密是一对矛盾体, 对其处理需谨慎。泄漏国家秘密的, 可能会触犯刑律;泄漏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的, 可能让有关单位遭受损失;泄漏公众参与调查对象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的, 也有违于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规定。信息公开, 要求建设单位、环保主管部门首先须以充分的依据鉴定哪些内容属于秘密范畴和需要配套采取何种等级的保密手段。

4.3 著作权的维护

环评报告书 (表) 的全文公开为环境监测资料等的共享创造了条件, 同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将减少重复监测, 缩短附近拟建项目的环评周期和降低相关成本。但是, 这种大篇幅的借用环境监测资料必将涉及著作权问题。如何维护自己的著作权, 确保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大幅度抄袭和剽窃, 或者从中取得等价的报酬, 将成为各家环评单位需要直面的问题。

4.4 细节问题重要性凸显

目前的环评文件的内容趋向复杂, 篇幅增大, 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环评报告中, 不可避免出现细节上的问题, 例如前后不一致、用辞失当、图件比例失准等。一旦全文公开, 这些细节问题就必须高度关注, 一本经得住时间考验和经得起推敲的环评报告, 不应当前言不搭后语、错别字频现。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投入更多精力, 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

5 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5.1 信息公开的范围偏小

虽然《指南》规定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信息公开, 但是对于规划环评、战略环评等更大框架的环评信息却反而没有要求公开。将来, 有必要对后两者提出类似的信息公开要求。

5.2“秘密”的界定依据匮乏

根据《指南》, 公开信息前应删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 建设单位还应对此提交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关于国家秘密的认定, 已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依据[8]。但是对于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 判别依据却并不充分。企业天然有严守自身秘密, 确保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产品方案等不外漏的倾向, 如果企业自认为某方面信息属于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 或认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公开可能给其利益带来损害, 作为环保主管部门, 如何鉴别认定。同时, 对于哪些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避免建设单位和环保主管部门滥用公共利益来剥夺公众知情权。

5.3 信息公示的平台混乱

《指南》要求环保主管部门公开环评信息的平台主要是本部门政府网站, 同时也可采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 但没有明确规定建设单位的公开平台。受电视、广播、报刊等的篇幅、时长或费用等的限制, 全文公示的主要方式是网络。而网络方式必然天然隔断了不熟悉、无条件接触网络的公众接触环评信息的渠道。同时, 网站有主流和非主流、大众和小众之分, 倘若选择了非主流、小众的网站, 大部分公众也很难获取相关信息。

5.4 环评文件的专业性影响理解

环评文件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报告, 它非科普读物, 并非总是浅显易懂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讲, 即便接触到了全文公开的环评文件, 也不一定能够读懂理解透环评文件中反映的信息。因此, 与环评信息全文公开配套的是, 是否应设专人解读环评信息?或者是否建立相应培训平台和组织培训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的阅读理解能力?

5.5 环评责任追责机制欠缺

当前对于环评责任的追责, 主要是通过项目运营期发生环境事故之后再倒推环评缺漏或错误来判定的, 简言之, 就是因果溯源。然而, 随着环评信息公开, 一种新的可能的环评责任追责途径随之而生, 即通过发现的明显错误直接推断该环评文件编制不合格。但是, 对于一份尚未完全定稿的环评文件, 是否可用于追责?什么阶段的环评文件才可以用于问责?另外, 对于建设单位或环保主管部门未履行或拖延履行环境信息公开义务的, 《指南》没有相应问责规定。

5.6 公众环境知情权的救济制度尚待完善

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最终的保障就是救济, 得不到救济的权利是一种虚设的权利。公众是否有权利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提供环境信息, 公民在知情权受阻的情况下有哪些救济途径, 行政救济还是司法救济?《指南》未作规定。

6 结语

《指南》所要求的环评信息公开, 带给环评工作的, 既有机遇, 也有挑战, 在推进过程中也可能遭遇不少问题。为确保信息公开的成效, 需要重点做好下述工作:首先, 逐步扩大公开范围, 将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纳入信息公开领域;其次, 规范信息公开平台, 使信息公开带来的福利惠及绝大部分的普通人群;再次, 严格限定秘密范围, 以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 避免滥用秘密保护的有关规定拒绝履行公开义务;第四, 建立健全环评教育体系, 向普通人群普及阅读环评文件的方式方法;最后, 完善与环评信息公开配套的追责机制、救济制度以及著作权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刘萍, 陈雅芝.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障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J].青海社会科学, 2013 (2) :183~186.

[2]蔡守秋.环境法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申进忠.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论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 :48~55.

[4]宋旭明.论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责任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以渤海溢油事件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11) .

[5]时奇文.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以渤海溢油事件为例[J].新闻与法, 2013 (11) :90~92.

[6]曹东, 杨金田, 葛察忠.环境信息公开一项新的环境管理手段[J].环境科学研究, 1999, 12 (6) :1~3.

[7]李天威.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法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 1999, 12 (2) :36~39.

3.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篇三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三个月后,必须对项目进行验收监测,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到位;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总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都需要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

环境监测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建设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的环境现状数据,进行正确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通过追踪分析已有污染的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寻找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和污染源料,验证或调试评价预测模型,为拟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部门执法的依据之一。环境监测计划的执行能预防和及时发现企业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也可及时发现环境保护措施的不足,是确保区域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可验证建设项目周边地区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进行检验,这也是对环境评价单位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进行定量考核、监督与管理的重要措施。第五,相同类别的已建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资料为拟建建设项目提供类比调查的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

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并制定一个比较好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做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又节约费用。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同时,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环境评价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一些监测工作进行压缩或省略,为了赶进度,监测单位对于某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固体废物或土壤的监测分析本应在磨碎后自然状况下进行风干,但为了省时间而采用烘干。此外,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4.环境影响评价心得体会 篇四

A.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B.农业用水 C.工业用水 D.生态环境用水 正确答案:D,第 160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关于围湖造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适度围湖造地

B.已经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有计划地退地还湖

C.确需围垦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国 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D.确需围垦的,应当经过科学论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 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正确答案:B,第 16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 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防止对()造成破坏。A.水环境 B.生态环境 C.生态景观 D.农业环境 正确答案:B,第 162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水安全。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国务院 C.地级市人民政府 D.县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A,第 163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目的是()。A.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生态用水安全 B.保护水源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体污染 C.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D.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工农业用水安全 正确答案:C,第 164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关于排污口设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A.在湖泊扩大排污口,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

B.在江河改建排污口,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C.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排污口,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D.在湖泊新建排污口,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 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正确答案:D,第 165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 备,增加(),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A.废水处理深度 B.循环用水次数 C.废水处理量 D.循环用水数量 正确答案:B,第 166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下列资源中,称为“能源”的是()。A.可直接使用的资源 B.可间接使用的资源

C.通过转换而取得的资源 D.通过加工而取得有用能的资源 正确答案:D,第 167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对()实行淘汰制度。A.高耗能的特种设备 B.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 C.超过能耗限额标准的设备 D.能源消耗过高的生产工艺 正确答案:B,第 168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 艺的目录和实施办法,由()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C.国务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正确答案:B,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第 169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生产 单位,应当执行()标准。

A.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B.国家相关

C.单位产值能耗限额 D.单位面积能耗限额 正确答案:A,第 170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 能的生产单位,()。A.由当地的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 B.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 C.按照国务院管理节能部门的规定实行限期淘汰

D.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限期治理 正确答案:D,第 17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关于节能管理,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A.禁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 B.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

C.禁止进口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设备 D.禁止使用不符合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产品 正确答案:D,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第 172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关于节能政策,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A.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B.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开发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C.国家推动企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消耗,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D.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 行业 正确答案:B,第 173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的工业节 能措施不包括()。A.热电联产 B.余热余压利用

C.原煤替代燃料油 D.先进的用能监测技术 正确答案:C,第 174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所称土地沙化,是指主要因()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及覆盖物被破坏,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 的过程。A.气候变化或人类不合理活动 B.气候变化 C.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活动 D.人类不合理活动 正确答案:D,第 175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在沙化土地范围内从事开发建设 活动,必须依法提交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报告应当包括()。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A.移民安置专章 B.流行病学调查

C.有关防沙治沙的内容 D.对土著居民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C,第 176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关于“已沙化土地范 围内单位治理责任制”的规定是()。A.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下达治理责任书 B.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下达治理责任书

C.由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主管部门负责造林种草或者采取其他治理措施 D.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造林种草或者采取其他治理措施 正确答案:A,第 177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的 农牧民,()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迁出,并妥善安置。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 围内尚未迁出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由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主管部门妥善安排。A.当地林业主管部门 B.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农业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D,第 178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下列说法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关于沙化土地封禁 保护区规定的是()。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A.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修建铁路

B.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禁止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

C.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尚未迁出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由当地人民 政府妥善安排

D.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范围内的农牧民,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主管部门 应当有计划地组织迁出 正确答案:B,第 179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已经沙化的土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流和水渠两侧,城镇、村庄、厂矿和水库周围,实行()责任制。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 内完成更新造林。

A.个人治理 B.政府治理 C.单位治理 D.群众治理 正确答案:C,第 180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应当划为基本草原的是()。A.一般放牧场 B.用于休闲的人工草地

C.作为所有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草原D.用于畜牧业生产的退耕还草地 正确答案:D,第 18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关于“禁止开垦草原”有关规定,对()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草。

A.己造成沙化的草原 B.已造成盐碱化的草原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C.己造成石漠化的草原 D.水土流失严重的已垦草原 正确答案:D,第 182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下列草原应当退耕还草的有()。A.水土流失严重的己垦草原 B.己造成沙化的草原 C.已造成盐碱化的草原 D.己造成石漠化的草原 正确答案:A,第 183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对水土流失严重、有沙化趋势、需要 改善生态环境的已垦草原,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已造成沙化、盐碱 化、石漠化的,应当()。A.退耕还牧限期治理 B.限期治理退耕还草 C.限期治理退耕还牧 D.退耕还草限期治理 正确答案:D,第 184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 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A.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的性质 B.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的内容 C.阻碍文物保护单位交通 D.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 正确答案:D,第 185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某项目需要在M市N县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钻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该项目的建设单位在钻探前应当()。A.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B.报M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C.征得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同意

D.征得M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 人民政府批准 正确答案:C,第 186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某省一大型水库建设工程选址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特殊情 况无法对其实施原址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下列对该文物 实施保护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报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将其拆除

B.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将其迁移异地保护 C.由该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后将其拆除 D.由该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后进行迁移保护 正确答案:D,第 187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国家重点铁路工程选址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此不可移动文物说法正确的是()。A.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

B.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应当经国务院批准拆除

C.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迁移 D.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应当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拆除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正确答案:A,第 188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所称的“防护林”不包括()。A.水土保持林 B.环境保护林 C.水源涵养林 D.行道树等护路林 正确答案:B,第 189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不属于“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 采伐”的森林是()。A.薪炭林 B.母树林 C.护岸林 D.防风固沙林 正确答案:B,第 190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关于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 工程占用或者征用林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进行勘查工程应当不占或少占林地

B.开釆矿藏必须占用林地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C.修建铁路己占用林地的,应当由用地单位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D.修建公路对占用的林地已进行了植被恢复,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 检查用地单位组织植树造林的情况 正确答案:A,第 19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进行勘查、开釆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 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 被恢复费。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D.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C,第 192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关于森林采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A.母树林严禁采伐

B.风景林可以进行更新性质的釆伐

C.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可以进行抚育性质的采伐 D.成热用材林皆伐后,应当在三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正确答案:B,第 193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成熟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 内完成更新造林。

A.薪炭林、B.防护林 C.用材林 D.经济林 正确答案:C,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第 194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 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应当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 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A.择伐 B.皆伐 C.间伐 D.渐伐 正确答案:B,第 195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下列特种用途林既没有受到“只准进 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的限制,也没有受到“严禁采伐”的限制的是()。A.环境保护林 B.防护林 C.实验林 D.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正确答案:C,第 196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成熟的用材林在采伐的()应 完成更新造林。A.当年内 B.次年内 C.三年内 D.当年或者次年内 正确答案:D,第 197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在鱼、虾、蟹洄游通道建闸、筑坝,若对渔业资源有严重影响,建设单位()。A.不得建闸筑坝 B.应当拆除已建工程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C.应当建造防洪设施

D.应当建造过鱼设施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正确答案:D,第 198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关闭矿山必须提出的资料是()。A.人员编册 B.矿山闭坑报告 C.员工安置计划 D.档案管理的资料 正确答案:B,第 199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关闭矿山时不必提交()。A.矿山闭坑报告 B.不安全隐患资料

C.土地复垦利用资料 D.闭矿环境影响报告书 正确答案:D,第 200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关于开采矿产资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

B.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应当满足市场要求

C.建设铁路、公路、水库、大型建筑物等工程前,建设单位应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矿产资源情况

D.开采主要矿产的同时,对具有工业价值的伴生矿产应统一规划,综合开 采,综合利用,防止浪费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正确答案:B,第 20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 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控 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A.建设用地转为农用地 B.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C.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D.农用地转为未利用地 正确答案:B,第 202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 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A.耕地、工业用地和特殊用地 B.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C.农用地、交通用地和城镇用地 D.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特殊用地 正确答案:B,第 203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项目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 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由国务院批准 B.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工程占用土地,由国务院批准 C.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大型基础设施占用土地,由国务院批准

D.在己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外,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 府批准

正确答案:D,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第 204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 为非耕地。国家对占用耕地实行的制度是()。A.监管制度 B.补偿制度 C.保护责任制度 D.审批问责制度 正确答案:B,第 205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A.建设用地转为农用地 B.耕地转为非耕地 C.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D.农用地转为未利用地 正确答案:B,第 206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的数量和质量 相当的耕地。A.多补偿 B.占多少,异地保护多少 C.占多少,垦多少 D.谁占用,谁负责 正确答案:C,第 207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适用 于()。A.农用地 B.建设用地 C.耕地 D.林地 正确答案:C,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第 208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列耕地中,不属于“应当根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是()。A.蔬菜生产基地 B.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

C.需要退耕还林、还牧、还草的耕地 D.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 正确答案:C,第 209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 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以上。A.50% B.60% C.80% D.70% 正确答案:C,第 210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为 单位进行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组织实施。A.乡(镇)B.地块 C.河流 D.地类 正确答案:A,第 21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征用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的,由国务院批准。

A.0.035 km2 B.3.5 km2 C.0.7 km2 D.350 000 m2 正确答案:D,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第 212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禁止在()陡坡地开垦种 植农作物。A.二十五度以上 B.二十五度以下 C.五度以上 D.五度以下 正确答案:A,第 213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行政 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小于二十五度的禁止开垦坡度。禁止开垦的陡坡地的 范围由()。A.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B.当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告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D.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告 正确答案:A,第 214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在()坡地植树造林、抚 育幼林、种植中药材等,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A.十度以上 B.十度以下 C.五度以上 D.五度以下 正确答案:C,第 215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在()以及水土保持规划 确定的容易发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 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

A.平原、丘陵区、风沙区 B.山区、丘陵区、草原区 C.山区、丘陵区、风沙区 D.山区、丘陵区、高原区 正确答案:C,第 216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珍贵、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 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适用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正确答案:B,第 217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应当监视、监测环 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A.各级环境监测站 B.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C.各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D.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C,第 218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 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A.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

B.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三级保护野生动物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C.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县级保护野生动物 D.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正确答案:D,第 219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 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 繁衍的地区和水域,划定(),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 存环境的保护管理。

A.核心保护区 B.自然保护区 C.生态保护区 D.野生动物保护区 正确答案:B,第 220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对重点 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时,应当征求()的意见。A.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B.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C.上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D.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D,第 22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 录,由()制定并公布。

A.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C.当地政府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D.当地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第 222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某自然保护区试验区内的农田,被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动物黑熊践踏,造成农作物严重受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关于该农作物损失的补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农作物损失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

B.农作物损失由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给予补偿

C.农作物损失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补偿 D.因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农作物损失不予补偿 正确答案:A,第 223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提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 行洪畅通。A.防涝标准 B.防震标准 C.防洪标准 D.防爆标准 正确答案:C,第 224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

B.洪泛区是指尚无工程设施保护的洪水泛滥所及地区 C.防洪保护区是指在防洪标准内受防洪工程设施保护的地区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D.蓄滞洪区是指包括分洪口在内的河堤背水面以内临时贮存洪水的低洼地 区及湖泊等 正确答案:D,第 225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A.分洪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 B.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 C.洪泛区、蓄拦洪区和防洪保护区 D.洪泛区、蓄滞洪区和滞洪保护区 正确答案:B,第 226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A.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D.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正确答案:A,第 227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所称规划区,是指()以及因城 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A.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 B.城市、镇和乡的建成区 C.城市、乡和村庄的建成区 D.城市、镇的建成区 正确答案:A,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第 228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 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不得设立()。A.基础设施用地区域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区域 C.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D.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区域 正确答案:C,第 229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适用范围不包括()。A.太湖B.内水

C.京杭大运河 D.河道内的航道 正确答案:B,第 230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范围。A.行洪区 B.蓄洪区 C.滞洪区 D.防洪保护区 正确答案:D,第 23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所确定的()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A.河深 B.河高 C.河宽 D.流量 正确答案:C,第 232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 滩地。确定城镇规划的临河界限的部门是()。A.河道主管机关 B.城镇规划部门

C.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城镇规划等有关部门 D.城镇规划部门会同河道主管机关 正确答案:C,第 233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A.修建排水用地 B.蓄水工程用地 C.河道滩地 D.沙洲 正确答案:C,第 234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进行的 活动是()。A.修建围堤 B.利用提顶兼做公路 C.采砂 D.在河道滩地修建厂房 正确答案:A,第 235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 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A.外围保护地带 B.核心区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C.缓冲区 D.实验区 正确答案:B,第 236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 区的保护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允许进入从事旅游 B.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C.只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D.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正确答案:C,第 237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 划分及保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B.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 C.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D.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由保护区管理机构予以妥善安置

正确答案:C,第 238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自然保护区内禁止的行 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得进入实验区从事参观考察和旅游活动 B.可不经批准进入缓冲区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C.禁止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D.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己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 正确答案:D,第 239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已建设成的项目,已造成自然保护区损害 的,应当限期治理

B.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C.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D.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

E.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建设非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 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B,第 240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内部未分区的自然保护区按()管理。A.实验区 B.缓冲区

C.核心区和缓冲区 D.缓冲区和实验区 正确答案:C,第 24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 大建筑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核准。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A.国务院 B.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C.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B,第 242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依照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的活动是()。A.开荒 B.开山、采石

C.修建储存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D.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 正确答案:D,第 243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关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A.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

B.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各项制度

C.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观进行 调查、鉴定,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D.国家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信息系统,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实施和资源保 护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正确答案:C,第 244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在风景名胜区内,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 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活动是()。A.采石、开矿、开荒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B.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 C.修建储存放射性物品的设施 D.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设立开发区 正确答案:D,第 245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依据()确定的不得占用 的耕地。A.农业区划 B.农业发展规划

C.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正确答案:D,第 246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基本农田保护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B.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C.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

D.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蔬菜业和林果业 正确答案:D,第 247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经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 田的,连续()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 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A.1年 B.3年 C.2年 D.4年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正确答案:C,第 248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基本农田。A.1 年 B.2 年 C.3 年 D.4 年 正确答案:B,第 249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兴建国家重点 建设项目的,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方案。A.基本农田环境保护 B.基本农业环境保护 C.基本生态环境保护 D.基本耕地环境保护 正确答案:A,第 250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未被禁止的活动是()。A.取土 B.挖塘养鱼

C.发展林果业 D.兴修农田水利 正确答案:D,第 251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基本农田的保护,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A.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B.国家军事设施选址无法避开基本农田,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经省 级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

C.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应当按照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的要求,将所占用基本 农田耕作层的土地用于新开垦耕地的土壤改良

D.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 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正确答案:A,第 252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据《土地复垦条例》,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的原 则进行复垦。A.“谁使用,谁复垦” B.“谁损毁,谁复垦”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复垦” D.“谁投资,谁受益” 正确答案:B,第 253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据《土地复垦条例》,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由()负责组织复垦。A.土地使用单位(个人)B.生产建设单位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土地所在乡(镇)政府 正确答案:C,第 254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据《土地复垦条例》,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的生产建 设活动损毁的土地,由()负责组织复垦。

A.土地现在使用单位(个人)B.土地所在村 C.土地所在乡(镇)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正确答案:D,第 255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据《土地复垦条例》,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进行复垦时,应 首先()。A.将无毒无害物质用作回填或者充填材料进行复垦 B.将当地的表土用作回填进行复垦 C.进行表土剥离,将剥离的表土用于复垦 D.将无重金属污染物的表土进行复垦 正确答案:C,第 256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据《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建立(),遵守土地复 垦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保护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A.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制度 B.土地复垦监控制度 C.土地复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土地复垦评价制度 正确答案:A,第 257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实行审批制度 A.生产和运输 B.生产、经营、储存 C.经营、运输和储存 D.生产和储存 正确答案:D, 鸭题库:视频授课+名师答疑+在线模考+内部资料,考试通过无忧!

第 258 题(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 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规划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 学品的生产、储存。

5.环境影响评价习题 篇五

2.许可证制度: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

3.环境噪声污染:对于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排放噪声并且产生干扰现象。

4.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指根据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地区大气环境容量,计算出该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其分配到整个地区行业以致污染源,要求按照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法律规定。

5.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指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6.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

7.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 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8.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家长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态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9.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即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10.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1.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耳朵现象。

12.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13.限期治理:是指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和在特殊保护区内超标排污的已有设施,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14.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15.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由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物质四个部分组成。

16.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所作的限量规定就是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排放标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环境质量的要求。

17.土地荒漠化:指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后在干旱和多风条件下出现风沙活动,使土地逐渐失去生物生长能力。

18.环境噪声:环境噪音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19.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

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

20.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指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方面,所有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必须有差别,具体而言就是发达国家应当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或者是主要的责任。

21.国际环境合作原则:指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应当采取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

22.综合利用:指把物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如工业、农业、人民生活排放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做到物尽其用,以便使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3.自然资源许可制度:又称环境资源许可证制度。是指在从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2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四、简答题

1.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及其构成?

答: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组成:(1)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2)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3)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4)环境标准。(5)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什么是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它与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答: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实体法。即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加以全面综合调整的立法,一般是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目的、范围、方针政策、基本原则、重要措施、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法律责任等作出原则规定。

区别:基本法是除宪法之外占有核心的最高位置,是一种综合性的实体法。同时常常作为一个国家的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的立法依据。而单行法规是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如某种环境要素或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而进行专门调整的立法。是以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为依据,又是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的具体化。一般比较具体详细,是进行环境管理、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

3.法的内容在结构上一般分为哪几部分?

答:在结构上一般分为总则、分则、附则等部分。总则属于法律规范中最基本的和综合性的内容,贯穿和统率整部法律。分则是同总则相对应的,把总则内容具体化的部分。侧则一般是总则和分则的辅助性内容,置于法的末尾。有些法律法规由于比较简单,也可以不分,直接以条、款、项、目形式表现。

4.简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

答:

(一)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1)“物物相关”律(2)“相生相克”律(3)“物流物复”律(4)“负载定额”律(5)“协调稳定”律(6)“时空有宜”律

(二)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向的原则

(三)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5.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三)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四)开发者养护、污染着治理的原则

(五)公众参与的原则

6.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有哪些?

答:(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三同时”制度(4)许可证制

度(5)征收排污费制度(6)经济刺激制度

7.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分为哪几大类?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什么意义

答:对可能影响环境的建设项目和规划,预先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经主管当局批准才能进行建设等一系列程序和实体规范的总称。

分类:分为规划和建设项目两大类。

(1)规划的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法》将其分为综合利用规划(含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和专项规划(含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两大类。

(2)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9.什么是“三同时”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他工程项目,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简称为“三同时”制度。

主要内容:我国对“三同时”制度的有效执行作了如下规定:(1)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2)各级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包括设计任务书中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建设施工的检查;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环保设施运转和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3)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有环境保护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依据,防治污染的处理工艺流程、预期效果,对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绿化设计,监测手段,环境保护投资的概预算。(4)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使用前,建设单位要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设施运行情况、治理效果和达到的标准。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10.什么是环境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类?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是什么?

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其具有法律性质的技术规范。法律性质主要表现在:具有规范性;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要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11.什么是环境污染损害的无过错责任?构成要件是什么?

答: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要件:(1)主观上具有过错(2)行为的违法性(3)损害结果(4)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12.无过失责任有哪些免责条件?

答:(1)不可抗力(2)是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3)是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13.简述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

1、造纸厂应承担赔偿责任。

首先应明确的是污染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我国法律规定的环境侵权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制。即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具备免责条件。而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为:

(1)不可抗力;(2)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3)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在本案中甲养殖场所养淡水鱼引水质污染而受损,这一损害的发生是由造纸厂的排污行为造成的。乙造纸厂既无法定免责事由,又不能证明甲养殖场的鱼死与其排污的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造纸厂应当承担赔偿的责任。其以排污未超标为抗辩事由,不是法定免责事由,不予采纳。

2、(1)环保局应当事人请求对环境纠纷的处理属居间调解行为,应制作处理决定书或者调解处理决定书,而不应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

(2)《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都没有关于“责令赔偿损失”的行政处罚形式,环保局的这一处罚无法律根据

(3)环保局适用法律错误。本应适用修改后已经生效的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但却适用旧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4)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是正确的。因为:《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都没有授权环保部门对不执行其纠纷处理决定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法》也没有规定对行政机关居间调解的处理决定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该法院对本案的判决是正确的。因为:

(1)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构成环境噪声污染必须具备排放噪声超标和扰民两个条件,只超标不扰民的噪声不构成环境噪声污染。

(2)责令限期治理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权限,环保局责令限期治理属于越权行政。

(3)对不扰民的超标噪声,不应征收排污费。

(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因从事本职生产、经营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不适用本法。因此噪声对该厂工人造成的危害,不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辖。

4.(1)、某硫酸厂违反了环境法,没有按照有关安全的规定设定应急措施。驾驶员和随车人员应是造成安全事故,而不是违反环境法。

(2)、12户承包户的污染损失应由某市化学品运输公司和某硫酸厂共同承担,因为损失是由于该驾驶员和随车人员未严格执行危险品运输装运规程的要求,而将厂内硫酸的放酸管拉裂,而某硫酸厂也没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造成侵权事实的发生。5.(1)周某在诉讼中不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其他相关证据。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在环境污染的损害赔偿纠纷中实行举证责任转移原则。(2)石化染料厂的辩解没有道理。因为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不以行为的违法性为要件。

(3)硫酸厂的辩解没有道理。因为缴纳排污费不是免除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条件。

6.1)法院的判决不正确。因本案提起的是行政诉讼而不是民事诉讼。

(2)化工厂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3)法院依据《环境保护法》和《行政诉讼法》受理此案。

7.(1)鱼塘承包人要求赔偿的全部财产损失可以包括:购买鱼苗费用、鱼塘经营费用、鱼塘承包费、污染清除费用和出售鱼产品预期收入。

(2)化肥厂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拒绝赔偿全部损失。对因“排污渠内废水自然入江受阻、漫溢流入鱼塘”造成的财产损失应予赔偿。对因“当地连降暴雨以至外洪内涝、排污渠与鱼塘水面连成了一片”造成的财产损失可以不可抗力为由,不承担赔偿责任。

(3)我国《环境保护法》对不可抗力因素造成损害的责任作出了如下规定: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篇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 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 评价

第七条 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 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

(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九条 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定,并抄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编制综合性规划,应当根据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编写环境影响 篇章或者说明。

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编写环境影响 篇章或者说明。

本条第二款所称指导性规划是指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规划。

第十一条 环境影响 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

环境影响报告书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主要包括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规划草案的调整建议。

第十二条 环境影响 篇章或者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规划编制机关编制或者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编制。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负责。

第十三条 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重大分歧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论证。

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

第十四条 对已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或者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三章 审查

第十五条 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 篇章或者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未编写环境影响 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六条 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七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在审批前由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交书面审查意见。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 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依法设立的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但是,参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专家,不得作为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小组的成员。

审查小组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审查小组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少于二分之一的,审查小组的审查意见无效。

第十九条 审查小组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独立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书面审查意见,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审查小组的召集部门不得干预。

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

(二)评价方法的适当性;

(三)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

(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的合理性;

(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审查意见应当经审查小组四分之三以上成员签字同意。审查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如实记录和反映。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的意见:

(一)基础资料、数据失实的;

(二)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

(三)对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准确、不深入,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存在严重缺陷的;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

(六)未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或者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明显不合理的.;

(七)内容存在其他重大缺陷或者遗漏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

(一)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

(二)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

第二十二条 规划审批机关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规划审批机关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逐项就不予采纳的理由作出书面说明,并存档备查。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可以申请查阅;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已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简化。

第四章 跟踪评价

第二十四条 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将评价结果报告规划审批机关,并通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

第二十五条 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实施后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之间的比较分析和评估;

(二)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有效性的分析和评估;

(三)公众对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

(四)跟踪评价的结论。

第二十六条 规划编制机关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应当采取调查问卷、现场走访、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 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向规划审批机关报告,并通报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

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进行核查。经核查属实的,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采取改进措施或者修订规划的建议。

第二十九条 规划审批机关在接到规划编制机关的报告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建议后,应当及时组织论证,并根据论证结果采取改进措施或者对规划进行修订。

第三十条 规划实施区域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的,应当暂停审批该规划实施区域内新增该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规划编制机关在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二条 规划审批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依法应当编写而未编写环境影响 篇章或者说明的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予以批准的;

(二)对依法应当附送而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项规划草案,或者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未经审查小组审查的专项规划草案,予以批准的。

第三十三条 审查小组的召集部门在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时弄虚作假或者滥用职权,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审查小组的专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中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由设立专家库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取消其入选专家库的资格并予以公告;审查小组的部门代表有上述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严重失实的,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处所收费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本行政区域内的县级人民政府对其组织编制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制定。

7.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 篇七

1.1 环境与环境保护定义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2 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 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 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 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 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 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1.3 公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 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 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1.4 公路环保功能

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归纳如下:

1.4.1 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 结合造地

还田与疏导排水, 各部分相互协调配套, 可使工程稳定坚固, 外观顺适优美, 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1.4.2 路面工程对路基起保护作用, 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 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1.4.3 桥梁涵洞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重视对公路路域景观环境的影响, 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1.4.4 排水工程对公路工程的整体性和稳

固性有特殊的作用, 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进入农田, 避免耕地淹没、土壤污染。

1.4.5 防护工程确保了路基稳定, 减少了水

土流失, 直接起到了环境保护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1.5 公路环保措施

1.5.1 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进行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 为进行环境保护设计和采取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1.5.2 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计;

1.5.3 招投标阶段:在合同书中纳入环境保

护条款;

1.5.4 施工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施工及监理;

1.5.5 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进行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环境后评价;

1.5.6 营运期:进行环保设施维护及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1.5.7 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a.生态环保。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 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 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 计划取土, 及时还耕, 及时进行景观再造;在雨水充沛地区, 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 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b.噪声防治。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 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 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 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 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注意机械保养, 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

c.大气污染防护。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 相距200m范围内, 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沥青路面施工, 沥青混凝土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 既方便生产, 又须符合卫生要求;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 运输粉状材料要加以遮盖。

d.水污染防治。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 并采取措施, 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 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 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1.5.8 公路营运期环保措施

a.交通噪声防治。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加强交通管理, 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 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上路。

b.大气污染防治。路边植树绿化。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 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 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c.水污染防治。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 防止公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的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站, 各种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d.潜在风险及农作物污染防治

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2.1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我国目前只做前两项工作。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 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2.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目的

2.2.1 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活动可能带来

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预测并评价其未来影响范围和程度, 为合理选线提供依据;

2.2.2 通过损益分析, 提出可行的环保措施

并反馈于设计, 以减轻和补偿公路建设项目活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2.2.3 为公路建设项目的生产管理和环境

管理提供依据, 为路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环保规划提供依据, 为决策者提供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科学依据。

2.3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国际通行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及公众参与等。

目前,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主要为上述前四项。

2.4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期限

我国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以“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米为范围, 特殊情况下, 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

2.5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线长面广的特点,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采用点线结合, 以点带线, 突出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域的评价方法, 对大气、噪声环境采用模式计算和类比分析法, 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则采用调查分析法。

2.6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效果界定

一个有效的运输系统应当是其所产生的社会净效益最大, 即用最少的资源成本取得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效果, 同时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一是处理环境污染的多少及保护环境空间的大小;二是采取的措施能满足国家规定标准的程度有多大。

3 结束语

为实现这些目标, 我们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 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 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 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与发达国家看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S].1989.

[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8.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篇八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新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条例,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都应该对其管辖区域内的土地规划环境进行评估。在各级政府的管辖区域内进行各种规划和建设以及工农畜牧业的开放,城市的建设以及旅游的开发建设时,都应该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1]

1.土地整治的相关概念

我们讲的土地整治活动就是对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地性能进行改变的一种特殊的土地规划方式。由于土地整治活动涉及到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所以土地整治活动具有长久性的特点,并且土地整治活动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活动来说,对于环境的改变和影响较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土地整治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充分的评估。[2]

在我国,实行的是土地整治优先于耕地的策略,所以我们需要在土地整治之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进行充分地评估,从而将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土地整治规划需要同国家的整体规划相一致,在国家的土地规划范围内进行土地整治规划。

2.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程序

我们国家对于土地整治规划的决策有着固定的程序,能够对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并且,我们在土地整治规划决策的过程中需要贯彻土地整治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活动,据此才能完成整个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所以我们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时一定要注意程序性的规范,只有程序规范了才能得到相对规范的结果,制定出来的土地整治规划才能够科学合理。规范的土地整治规划决策程序要求必须有明确的决策目标、考虑周全的可行性决策以及充足的备选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决策的过程中留有余地,能够进行充分合理的决策,并且能够对决策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合理的评价。

2.1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大纲的制定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大纲的制定需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包括从整体到局部都要进行充分地考虑,有层次地进行;土地整治环境规划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规划的对象;土地整治环境规划还需要对规划涵盖的领域等有全面的考虑。其次,土地整治环境规划需要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在规划大纲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对规划范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再次,需要考虑与本规划相关的规划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类比,取长补短。同时规划的内容需要与国家的政策相一致,不得同国家的政策等相抵触。最后,确定环境因素中最为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理清主次要矛盾的关系,重点关注主要影响因子,同时也不忽略次要影响因子。

2.2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

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需要在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基础上进行。首先,需要根据大纲的指导确定环境发展的目标、制定评价标准以及确定合适的调查方式等收集相关的环境资料。其次,在充分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这也是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中心部分,需要对土地整治之后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地预测,并且预留出补救空间等。最后,评价结论的给出。经过土地整治规划环境评价之后,如果认为可以接受,就施行这一规划,如果认为规划存在问题,就进行修改或者采取别的方案。

2.3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总结

土地整治规划坏境影响评价的总结主要依靠报告书来呈现,一份科学的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言简意赅地反应评价的全部内容。报告书的编制应该科学,需要在参考国外报告书编制模式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的现有状况以及现实的环境影响实事求是地做出。[3]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总结是评价活动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对整个环境评价过程的总结,需要将优势和问题一并指出,给具体工作以实际的参考。

3.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规划的环境影响不同。所以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土地整治的类型很多,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包括对处女地的开发、对原有用地类型的变更、对原居民点的撤点并居以及对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不合理的用地进行重新规划等方面。这些类型的土地整治都涉及到原有生态环境的改变,所以需要对其环境影响进行充分深刻的认识,才能做到在维护环境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整治。

3.1农村撤点并居土地整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农村撤点并居主要是通过将原来散居在山区或者其他居住情况下的农民集中迁移到生活比较便利,交通比较方便,配套设施比较健全的地方。同时可以对迁移后的土地进行大规模开发和集中化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新集中点的建设以及旧点的重新利用。[4]所以新的居住点一定要考虑周全,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旧点的重新利用问题在于,即不能让过渡农耕伤害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又必须对其进行改造,避免土地闲置。

3.2处女地开发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在土地整治的几种类型中,处女地开发是对原有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一种。在大的自然环境之下,将要开发的处女地作为整个生态的系统的一部分以及跟原有生态系统融为一体,如果对处女地的开发不当,很有可能造成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我们在很多对处女地开放的例子中看到,很多时候在对处女地进行开发之后,造成了生物物种灭绝、气候变恶劣、土地沙化以及洪涝海洋灾害等各种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对处女地进行开发时,一定要对其环境影响进行充分评估。

4.小结

综上所述,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影响持续时间长,对环境的改变几乎是不可逆的。所以我们在进行土地整治规划之前,一定要对其环境影响进行充分地评估,并且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将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得土地整治规划能够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的多赢局面。土地整治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手段正在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从业人员自主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手段的不断快速发展而快速提高,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的运用,土地整治环境影响评价一定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國务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EB/OL.(2009-8-21)http://www.gov.cn/zwgk/2009-08/21/content_1398541.htm.

[3]陈龙高,陈龙乾,杨小艳.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71-15373.

上一篇:推荐书目作用下一篇:加强党的建设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