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10篇)
1.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篇一
识字 第9课 日月明 教学内容 识字——日月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木、林、土、力、心”5个字。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木、林、土、力、心”5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生字加工厂贴图、相关的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备注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教师引言:(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月)2.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
微课播放:微课介绍“明”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在微课动画中识字,体会明从象形字到小篆到楷体的演变过程。
二、以字引文,兴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导言: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个字?(2)教师指名读,强调“明”是后鼻音。
(3)教师导学: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理解明的意思:鼓励使用组词的方式认识明,如:明亮、光明。明的意思就是明亮之意。
(4)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
(5)教师组织学生给“明”组词。
预设:光明、明亮、明白、明朝…… 2.读文感知。
(1)过渡 出示“生字加工厂”贴图,引导学生观察,将“日”和“月”放入“生字加工厂”,就能生产出“明”字。“明”字是“日”和“月”拼在一起,今天我们还要认识许多这样的字。让我们翻开书看一看吧,它们都藏在《日月明》这一课里。
(2)激趣读文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秋游,今天秋游的目的地就是参观生字加工厂。但是同学们要先读好课文,将课文中的生字找到,运上火车,才能出发哦。
学生朗读课文,读出生字。
(3)生字过关 学生将课文中的生字找出,开火车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将生字宝宝都运上火车。
(4)生字组词 同学们,火车到站啦!请你组词将生字宝宝卸下来吧!试着用生字组词,学生开火车组出新词朗读。
全班齐读生字,再次记忆。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男”。
(1)教师导学:同学们,我们终于到啦!接下来就要参观生字加工厂啦。让我们来看看生字都是怎么加工而成的吧!(2)多媒体课件出示:“田”和“力”。动图:农民伯伯耕地。配音:同学们,猜一猜,我们两个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男)(3)教师导学: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男”字? 预设:
生1:我是这样记住“男”字的:“田里用力”就是“男”。
生2:我能给“男”组词:男人。
(4)教师引导学生给“男”组其他词。
预设:
生1:男生。
生2:男子。
(5)生齐读:田力男 2.学习“尖、尘”“从、众”“林、森”(1)出示图片(上尖下宽的物品),引导说出上面小,下面大,小大尖。
出示灰尘的图片。导学:小小的土就是尘。小大尘。教学时提醒“小”字出现笔画变化,竖勾变成了竖。
(2)课件出示一个人,再出现一个人。导学:这是什么字?学生认识了二人从后,再出示一个人,排列在一起成了众。生齐读:三人众。
(3)多媒体课件演示:先出示一棵树,再出现一棵树。
导学:这是什么字?你们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1:这是“林”字,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个“木”。书上说“双木林”。
生2:我能给“林”组词:树林、林海、林区。
多媒体课件依次演示:三棵树成上下排列的图案;
三个人成上下排列的图案。
教师引导学生猜字、弄清字义、组词。
四、指导书写,规律识记 1.学习“木”。
指导学生观察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预设:“木”字的竖压在竖中线上。
书空写“木”字。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木”字。
2.学习“林”。
观察双木林,两个“木”字的变化。第一个“木”字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田字格中要注意哪些笔画? 预设:第一个“木”字的捺笔要变成点,因为两个“木”在一起要相互谦让。
书空写“林”字。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林”字。
3.学生在课本中自己练习写“木”、“林”字。教师巡视。
五、初步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1)教师导学:同学们记字的方法可真多,老师认为你们真棒。将刚刚学习的“明、男”“尖、尘”“从、众”“林、森”再次出示,让学生跟着朗读。请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交流。)(2)教师介绍会意字:像“明”“尘”这样,通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的字就是会意字。口诀记忆:意思连在一起就是会意字。
(3)拓展:我们刚刚参观了加工厂里的生字加工过程,厂长请你们也来试着加工生字,加工出的生字最多的就能成为优秀的员工哦!请学生将实现准备的生字卡片拼一拼,试着拼出更多会意字。
预设:
生1:我找到了,“林”就是会意字。
生2:“从”也是会意字。
生3:“森”也是会意字。
………… 在黑板上通过生字贴图的方式将生字排列出来。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参观了这么有趣的生字加工厂,也加工出了不少生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自己的好方法识字生字!书设计 艹 一 人艹 人 手 9.日月明 目 火 田 木 苗 休 看 灭 伙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创设丰富的情境:秋游参观生字加工厂,贯穿课堂始终,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情景中识字,营造有趣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生字加工厂的呈现方式,课堂中穿插儿歌式的语言:意思连在一起就是会意字,这都是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会意字的理解。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中识记会意字,识字效率也提高了。在识字教学中,我引导孩子们观察生字,发现生字中的各部件之间相互谦让,如“林”字,第一个“木”字的最后一笔“捺”就变成了 “点”,只有相互谦让,它们才能成为好朋友,组成新字。从最后的拓展环节中,我请孩子们自己试着“加工”生字,组成会意字,有几个孩子发现两个“木”要组成“林”字时,懂得将第一个“木”字的捺笔折起,说明孩子们在学习中已经将生字“互相谦让”组成新字的组字规律记在心中了。
2.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篇二
识字
(二)日月明
授课教师:吐尔逊江
教
案
2014年11月22
日识字
(二)4、日月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拼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了解生字的结构。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对生字有感性了解,动作演示、反复读。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师出示过的生字卡片:大小土一火这些字我们都认识了,今天学习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变魔术
出示:尘尖灭
那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变魔术吧
二、形象揭题,趣味识字
1.课件出示:红日、月亮的图片和汉字(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明亮)
2.老师及时板书:日月明
3,释义:日和月都是明亮的球体,那么日、月放在一起就更加明亮,那么“明”也是明亮的意思。明(mínɡ)左右结构
三、举一反三,学习汉字
1,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继续播放课件:鱼和羊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鱼肉和羊肉的味道鲜美)那么“鲜”是鱼和羊在一起组成,那么它的味道是不是更鲜美。鲜(xiān)左右结构 2,学生自己根据拼音读:明和鲜 3,游戏识字
(1)“小”和“土”在一起组成“尘”注意“小”不带钩。尘(chén)上下结构
(2)小和大在一起组成尖。尖(jiān)上下结构
让学生分别拿着生字卡给生字找新朋友,组对了就给予学生鼓励。(3)出示生字卡“一”和“火”猜字(用盖一盖,火就灭了)所以这个字就读:灭(miè)
四、学生演示
休(xiū)
(左右结构)男(nán)(上下结构)从(cónɡ)(左右结构)众(zhònɡ)(左右结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日+月=明
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篇三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 尘……”,通过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汉 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起更大的识字热情。
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诵读记忆。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 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构字特点。学生在朗读中,能自然地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激发识字热情。后 两句是五字句式,进一步诠释“众、林”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
课文配有一幅图片,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三人为众,暗示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 理。远处的小树形象地勾勒出“多木才成林”的意境。该图片为学生读文识字、理解主题 提供了凭借。
教学目标
1.借助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11 个生字和日字旁 1 个偏旁。会写 “木、林”等 5 个生字和卧钩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教学难点】 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猜字义;学写笔画卧钩。
教学建议
第五单元 181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字音方面,“心、林”两个生字的韵母都是 in,可强化认读,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读音。“明、从、双、众”4 个生字是后鼻音,也可放在一起强化认读。“明”和“心、林”还可 以通过对比读,进一步区分、巩固前后鼻音。
本课大多数字都是由独体字组成的会意字,可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识记语境,“日 月——明、小土——尘、双木——林、三木——森、三人——众”,让学生先圈出生字,再借助图片理解“日月——明、小土——尘”的造字原理,体会两个独体字结合表示新字 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推测“双木——林、三 木——森、三人——众”的意思,引导学生体验古人造字 的智慧。也可引导学生说说看见会意字,眼前仿佛出现了怎 样的画面。如,看见“从”,眼前出现了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面跟的画面,结合理解字义,“从”即跟从。
“力、木、条、心”不是会意字,可随文强化识记。“力、会意字
会 意 是 说 字 的 整体意义由部分的 意义合成。如“ 信 ” 字。“ 人 言 为 信 ”,木”在“田力男、双木林”中已反复认读;“条、心”可随课文最后一句“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加 以强化,引导学生圈出后通过扩词辅助记忆。如,“手 心”“一条鱼”。
本课的生字结合课后第二题,还可补充一些与熟字组 成的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词语列举:
“ 信 ” 字由“ 人 ” 字 和“言”字合成,表 示人说的话有信用。用会意的方法造出的 字 就是会意字。如 “休、苗、析、伐”。
明:明天、明白、明星 从:从上到下、从小 众:大众、众人、群众
双:双人、成双成对、双手 木:木头、木桥、木马
心:人心、手心、开心
2.写字。本课要写的5个字,独体字“木”与合体字“林”形成对应。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
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再观察合体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宽窄,然后教师示范,指导 学生练写。
本课 5 个字书写要点: 画,独体字。
横要写得平直,竖要与竖中线重合写端正, 撇与捺要写舒展。木
土
画,独体字。
第一笔是短横,竖写在竖中线上, 第三笔长横要写平直。4 画,独体字。
心
笔顺依次是:左点、卧钩、中点、右点。要指导学生了解三个点的名称、位 置。第二笔的卧钩像弯弯的月牙,不能写得太直。
182
续表
林 8 画,合体字。
左窄右宽。左边的“木”做偏旁,略窄小,捺改点。右边的“木”略宽大,撇要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面。2 画,独体字。
横折钩的折和撇的斜度基本保持一致。
力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语,如“手心、人心、木头、木马、林子、土 里”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课文节奏明快,可以用打节拍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同时借助语境识字。在学生发现会意字构字特点后,教师可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理解 后两句的内容,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2.理解运用。“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这句话可先结合上文“三人众、双木林”,启发学生说
说“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的意思。然后结合插图理解后一句。可让学生先说说图中 孩子们在做什么(你扶树苗,他培土,我浇水,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帮助小树安家)。进而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经过众多小朋友的努力,荒山变成了树林,变成了果园的神奇景象。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在一起可以创造 财富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可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的例子。
在理解句意上,教师不要急着讲述,可让学生先说一说读懂了哪句话,是怎么理解 的,再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二题,编排的是 8 个由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生字,扩 大学生的词汇量。可与生字的复习巩固相结合,随机安排。
课后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会意字的构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按照会意 字的构字特点,通过两个部件的组合来猜测字的意思,先说说这是什么字,再说说是怎么 猜出来的。
第五单元 183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认识“明、尘”等 9 个生
字,感受识字的乐趣;会写生字“木、林”。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树。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直接揭题“ 日月明 ”,让学生谈谈发现。(“ 日 ” 和 “月”组成“明”)
相机出示红日图和明月图,感受太阳的耀眼光芒和夜晚明 月的明亮。
2.揭示本课识字特点:日和月都是明亮的,聪明的古人 通过课件的演 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出了“明”字,意思取日、月组合明 示,学生可以将会
亮之意。本课要识的字大多是这样的字。
二、朗读课文,趣味识字
(一)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三)指名诵读课文,识记前四行生字。1.“日月明,田力男”。(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
意字构字特点和字 义联系在一起,促 进字义的理解、字 形的识记。
察到了什么。(2)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3)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2.“小大尖,小土尘”。(1)让学生说说“尖、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揭示末
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2)启发学生链接生活经验,想象“尖”的东西有哪些?
在哪儿见到过“尘”?
3.小组合作学习“二人从,三人众。双木林,三木森”。
184(1)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众、双、木、林、森”的意思。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3)全 班交流学习成果: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 为“众”;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4.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 义由部分 的意义合成而成。
5.齐读课文。
(1)可击打节拍,再次感受本课汉字的构字特点。(2)质疑: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句子? 预设:“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是什么意思?(存疑,下节课解决。)
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游戏:摘苹果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只苹果。
2.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
3.请学生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 说 “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4.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分类,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哪些是 3 个字组成的,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四、写字练习1.指导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生 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检查点评。学生再次书写“木”。2.指导写“林”。(1)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了什么。老师讲讲 好朋友
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学生尝试写“ 林 ”。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 “木” 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3)学生再次书写“林”。
在揭示会意字 的造字规律后,引 导 学 生 自 主 识 字,理解字义。通过图 片或想象画面,形 象 化 地 感 知 字 义,感受会意字的特点,领略汉字的趣味性,同时也点燃了主动 参
与学习的热情。
引导学生在观 察、对比中自主发 现“ 木 ” 作为偏旁 时笔画的变化,书 写合体字时重点强 调笔画之间的穿插。
4.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篇四
辛安镇茨元张小学 闫筱筠
【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儿歌。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而且,《动物儿歌》是一首用画一样的语言描绘小动物在夏天快乐景象的、充满了童趣的儿歌。课文插图色彩丰富,语言趣味盎然,是学生喜爱的课文。【设计理念】
课文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适合引导学生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图画,运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课文还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用多样、有趣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和了解夏天的美好,小动物的快乐。此外,儿歌的诗句工整,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学习儿歌语言的同时也进行儿歌创作,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落实语音文字运用。【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一些特性,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规范地学习和运用,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蜻、蜓、迷”等12个生字,学习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夏天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儿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变变来热身,激趣导新课。
师:小朋友们好,看到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闫老师特别高兴。和闫老师做一个有趣的“变变游戏”吧!生:好!
师:老师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看谁学得像。生:好。
(老师示范做,学生跟随做。)蝴蝶花间翩翩舞,蜜蜂嗡嗡采蜜忙。蜻蜓河边捉小虫,蝌蚪水中游呀游。螃蟹横着来走道,蜘蛛结网捉蚊虫。蚯蚓松土庄稼好,蚂蚁驮粮搬新家。小猪呼呼睡懒觉,白鹅仰脖唱高歌。师:咱们刚才变成了什么? 生:可爱的小动物……
师:是呀,这些小动物多有趣呀!今天咱们就学习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
(板书课题:《动物儿歌》。)【设计理念】
我针对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变变游戏”来热身的开课方式,把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10种动物编成了一首儿歌,并编排了动作表演。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学习和老师做动作表演展示出这10种动物的有趣生活,使学生初步建构起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探究新知的欲望。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氛围,为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入作用。
二、赏图片、识动物、学字词。
(一)教师依次点击“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种动物的情景图,学习6个动物词语,简单了解它们的生活。
师:到了迷人的夏天,会有好多的动物小精灵,它们给夏天增添了许多欢乐。我们一起去看看。
生:好。
1、学习“蜻蜓”。(1)点击“蜻蜓”图片 师:这是什么,叫出它的名字。生:蜻蜓。
(2)认识“蜻蜓”,会拼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蜻蜓的名字长什么样子吗?(点击“蜻蜓”二字和读音。)瞧,这就是“蜻蜓”。拼拼它们的读音吧。(提问学生拼读,检查拼读情况。被提问的学生领读,全班学生进行拼读。)
(3)结合情景图,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学习编儿歌。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蜻蜓吗?它会干什么呢?看着图来给蜻蜓编句儿歌怎么样?
抽生交流,创编儿歌:蜻蜓……
2、学习“蝴蝶”。(1)点击“蝴蝶”图片 师:这是什么,叫出它的名字。生:蝴蝶。
(2)认识“蝴蝶”,会拼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蝴蝶的名字长什么样子吗?(点击“蝴蝶”二字和读音。)瞧,这就是“蝴蝶”。拼拼它们的读音吧。(提问学生拼读,检查拼读情况。被提问的学生领读全班学生进行拼读。)
(3)结合情景图,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学习编儿歌。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蝴蝶吗?它会干什么呢?看着图来给蝴蝶编句儿歌怎么样?
抽生交流,创编儿歌:蝴蝶……
3、学习“蚯蚓”。(1)点击“蚯蚓”图片 师:这是什么,叫出它的名字。生:蚯蚓。
(2)认识“蚯蚓”,会拼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蚯蚓的名字长什么样子吗?(点击“蚯蚓”二字和读音。)瞧,这就是“蚯蚓”。拼拼它们的读音吧。(提问学生拼读,检查拼读情况。被提问的学生领读全班学生进行拼读。)
(3)结合情景图,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学习编儿歌。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蚯蚓吗?它会干什么呢?看着图来给蚯蚓编句儿歌怎么样?
抽生交流,创编儿歌:蚯蚓……
4、学习“蚂蚁”。(1)点击“蚂蚁”图片 师:这是什么,叫出它的名字。生:蚂蚁。
(2)认识“蚂蚁”,会拼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蚂蚁的名字长什么样子吗?(点击“蚂蚁”二字和读音。)瞧,这就是“蚂蚁”。拼拼它们的读音吧。提问学生拼读,检查拼读情况。被提问的学生领读全班学生进行拼读。(3)结合情景图,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学习编儿歌。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蚂蚁吗?它会干什么呢?看着图来给蚂蚁编句儿歌怎么样?
抽生交流,创编儿歌:蚂蚁……
5、学习“蝌蚪”。(1)点击“蝌蚪”图片 师:这是什么,叫出它的名字。生:蝌蚪。
(2)认识“蝌蚪”,会拼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蝌蚪的名字长什么样子吗?(点击“蝌蚪”二字和读音。)瞧,这就是“蝌蚪”。拼拼它们的读音吧。
(提问学生拼读,检查拼读情况。被提问的学生领读全班学生进行拼读。)(3)结合情景图,了解蝌蚪的生活习性,学习编儿歌。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蝌蚪吗?它会干什么呢?看着图来给蝌蚪编句儿歌怎么样?
抽生交流,创编儿歌:蝌蚪……
6、学习“蜘蛛”。(1)点击“蜘蛛”图片 师:这是什么,叫出它的名字。生:蜘蛛。
(2)认识“蜘蛛”,会拼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蜘蛛的名字长什么样子吗?(点击“蜘蛛”二字和读音。)瞧,这就是“蜘蛛”。拼拼它们的读音吧。(提问学生拼读,检查拼读情况。被提问的学生领读全班学生进行拼读。)
(3)结合情景图,了解蜘蛛的生活习性,学习编儿歌。师:在生活中你见过蜘蛛吗?它会干什么呢?看着图来给蜘蛛编句儿歌怎么样?
抽生交流,创编儿歌:蝌蚪……
(二)点击课件:6种动物图片及名称,请学生巩固识字。1.借助图片再把词语认读三遍。
(教师相机板书: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2、观察生字特点,引导发现形旁和声旁,找认字规律。预设生1:这些字都有一个虫字旁。预设生2:这些字都是写动物的。
预设生3:“蚂”“蜻”只要读半边的字就行了……
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认识很多字呢!
3、借助图片抽生给6种动物编一首儿歌。
师:这6种小动物的生活多么有趣呀,小朋友们能把这6幅图上的小动物编成一首儿歌吗?赶快试试看。(生看图编儿歌,同桌交流。教师抽生在班上展示所创编的儿歌。)【设计理念】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强,图片可以直观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遇到感兴趣的图片会积极表达、乐于表达。我就预设抓住这一契机,先用6张有关动物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赏图学生词,同时训练学生看图说话。既突出动物的主题,又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寓教于乐,让课堂学习更有乐趣。
三、在书上儿歌中继续学习生字“迷、藏、造、食粮、网”,多种形式读儿歌,感受快乐。
师:咱班小朋友编的儿歌多好听,书中54页的《动物儿歌》也写了这些小动物有趣的活动,咱们去读读书上的儿歌吧!
(一)、初 读 儿 歌,不会的字借助拼音或问同桌和老师的方法认读。
1、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读完的同学,把书反放在课桌上。)
(二)逐句读儿歌,相机学习生字“迷、藏、造、食粮、网”。
1、抽生读第一、二行句子,加强识记“蜻蜓”、学习“迷、藏”。师:小朋友,“迷”字怎么记?(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生:辶+米=迷,用加一加的方法。
师:“藏”字怎么记?请小朋友把手藏个好地方,让老师看不见。(生做“藏手”的动作。)
师:藏东西要不被人发现不容易,所以“藏”字笔画多,让我们多读读记住“藏”。(生拼读识记。)
2、女生齐读三、四行句子,学习生字“造、食粮”。师:“造、食粮”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生:辶+告=造,人+良=食,米+良=粮。欣赏句子:蚯蚓土里造宫殿。
师:宫殿就是皇宫,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多像一个勤劳的建筑工人呀!蟋蟀也能把房子建的和宫殿一样呢。
3、男生齐读五、六行句子,学习“网”字。
师:“网”字呀,同学们看,外面的同字框就像蜘蛛结的网,里面的两个×,一个是蜘蛛,一个是蚊子。这样记是不是很有趣。
师:你还知道哪些“网”?
预设生:(上网、网吧、渔网、电网……)
(三)合作学习,多种形式读儿歌。
1、有感情地朗读。
2、男生、女生分句读。
3、表演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小动物。【设计理念】
根据文本特点,我在这个环节预设了随文识字。把“迷、藏、造、食粮、网”6个生字安排在随文阅读中结合具体语境学习环节中。随文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策略,汉字放在具体语境中更容易理解。在随文识字中采用丰富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形象记忆、动作演示等。再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感情朗读、学生赛读、表演读等理解儿歌内容,巧妙地将识字和阅读结合在一起,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与探索兴趣。
四、欣赏一组展示动物生活的图片,相机做课堂小结。(师点击一组展示动物生活的课件)
师:在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老师给你们找到了这些,看一看吧。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动物儿歌多有趣,6种动物的生活多么快乐,它们给夏天带来了多少欢乐。还有刚才你们欣赏到的动物有很多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留心观察,到大自然中去找找它们,去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相机板书:给夏天带来了欢乐)
五、作业:
1、预习55页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熟读“读一读、记一记”。
2、到公园里、小河边、田野上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
3、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或资料,和伙伴一起交流。【设计理念】 四、五两个教学环节结合富有生活情趣的一组动物照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动物给生活带来的情趣。作业布置在课内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向课外拓展,走向生活,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启迪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从而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六、板书设计:
动物儿歌
蜻蜓、蝴蝶、蚯蚓 蚂蚁、蝌蚪、蜘蛛(给夏天带来了欢乐)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重情景、重归类、重方法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识字、学文。使学习变成快乐的课堂活动。
1、识字——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由此,依据文本特点,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着力体现识字教学的多样化。教学中,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本课的识字任务是12个,我将其分为虫字旁的形声字和其他生字两部分进行分类类教学。先是学习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个动物的名称词语,其中包含要求学生掌握的“蜻蜓、蚂蚁、蜘蛛”三个生词。这一教学环节我采用6张有关动物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赏图学生词,先放映生动有趣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动物,再出示动物名称词和音节,让学生拼读识记,并从中习得了识字方法,发现了虫字旁的形声字的造字特点。同时又安排了训练学生看图说话,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创编动物儿歌的内容。既突出动物的主题,又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儿歌,落实了 “迷、藏、造、食粮、网”的识字教学任务,“迷、造、食、粮”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藏”用动作形象表达的方法识记、“网”用形象演示的方法识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使学生的生字学习效果更好。
2、学文——情境教学,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我设计了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识字方法与朗读活动。在上课伊始,利用“变变游戏”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动物的生活习性,并运用图片谈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给动物创编儿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巧妙地为课文儿歌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课文的学习重在阅读,我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为载体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使感情融进有趣的语句中。特别是表演读,有开课时的“变变游戏”铺垫,学生在表演书中的《动物儿歌》时动作很形象。这种表演读的方式使学生兴趣浓,也更能掌握文本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课题:《动物儿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姓名:闫筱筠
学校:辛安镇茨元张小学 年级:一年级 学科:语文 电话:***
蝴蝶,蜜蜂,蜻蜓,蝌蚪,螃蟹,蜘蛛,蚯蚓,蚂蚁,小猪,白鹅,抽生1答:蜻蜓飞着捉蚊子 抽生2答:蜻蜓河边做游戏
5.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篇五
教学目标
1.运用拼音自主认识“睡、那、海、真、老、师、吗、同、什、才、亮”11
个生字,并在语境中反复认读;在诗歌语境和活动中认识“睡、海、那、真、什”5个生字;认识“目”字旁。
2.练习读好“轻声词”、“的字短语”、“带问号的长句子”,在创设的情境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那地方的____,真的像____说的,那么____ 吗?”进行说话练习,感受小主人公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4.以旧带新,写好“同、明”。
学情分析
本课是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单元主题为“儿童生活”),课文内容十分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儿童生活。孩子在经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之后,运用拼音仍是识好字、读好文的基础及重点,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已经比较容易和熟练,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在生活及以往学习经验中已经掌握,如:老、师、同等,但孩子在借助拼音认读的基础上到脱离拼音回到语境中准确认读汉字,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点;对于读诗,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首现代诗,大部分学生在以往的诗歌韵律朗读中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对诗歌中“轻声词”、“的字短语”、“问句”的朗读学习这是第一次;在写好字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会通过观察字形结构及笔顺进行书写,但是可能会忽略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如何利用“横中线”和“竖中线”写好汉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拼音自主认识“睡、那、海、真、老、师、吗、同、什、才、亮”11
个生字,并在语境中反复认读;在诗歌语境和活动中认识“睡、海、那、真、什”5个生字;认识“目”字旁。
2.练习读好“轻声词”、“的字短语”、“带问号的长句子”,在创设的诗歌情境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以旧带新,写好“同、明”。
教学难点:
1.练习读好“轻声词”、“的字短语”、“带问号的长句子”,在创设的诗歌情境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那地方的____ ,真的像____说的,那么____ 吗?”进行说话练习,感受小主人公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3.以旧带新,写好“同、明”。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板块一 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1.齐读课题,相机正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预设1:“明”字读得准
师:“明”字后鼻音,读得真准,请把课题再读一遍。
预设2:“明”字读不准
师:请注意这个字的音节,谁来把课题再读一读?(抽生读)
师:“明”字后鼻音读得真准,请大家一起读。
2.理解“远足”。
师:“足”是指什么(脚)
师:那“远足”呢?(走很远的路去游览,玩耍。)
3.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师:请翻开书93页,听清楚朗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边读边圈出课文里的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4.同桌相互抽读生字条里的字。
师:现在请同桌相互抽读生字条里的字,我指你读,你指我读。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
5.“读音节找朋友”游戏,检测生字。
师:现在咱们来玩个“读音节找朋友”的游戏,仔细听要求:
(1)请拿出生字卡,一张一张依次摆好。
(2)待会儿花心里会出现音节,大家一起读音节,找字卡,举起来,读三遍。(教师相机正音)
6.生字归类正音。
师:看,刚才的生字宝宝们跑进了四片不同的花瓣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学生说不出
一起读其中两片花瓣里的字,追问:谁有新的发现?
(红色花瓣翘舌音字,蓝色花瓣平舌音字。)
预设2:学生说对了
通过齐读,检测正确与否。
(红色花瓣里的字都是翘舌音,蓝色花瓣里的字都是平舌音,绿色花瓣里的字都是鼻音。黄色花瓣里的字都是边音。)
『小结』:借助拼音,可以帮助我们把生字读正确。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书声琅琅中进行有梯度的识字学习。通过“抽读生字条里的字”(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读音节找朋友游戏”(生字与拼音配对,检测学生自主拼读情况)、“生字归类正音”(通过字音分类,进一步检测读音,并教会学生根据字音归类识字的方法)三个活动,重点从部编本新教材所提出的识字三要素“音、形、意”中的“音”入手,落实字音教学;并通过第一次读文初步感知诗歌。】
活动2【活动】板块二 随文识字,读好第一节诗
1.情境创设,认识“睡”字。
师:生字都会读了,咱们就一起走进课文里的小诗吧!
(画外音:“天黑了,有个小妹妹躺在床上却睡不着。”)
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手指“睡”字),请齐读三遍。(教师相机正音)
(1)认识“目”字旁。
师:睡字里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它叫“目”字旁。
(2)借助偏旁,理解字义。
师:为什么“睡”字是目字旁?(因为睡觉跟眼睛有关)
师:请你来做做睡觉时眼睛闭上的动作。
师:原来眼皮像这样垂下来就是睡。看来这个字用“目”字旁是因为睡跟眼睛有关。
2.通过旧知“江”,学习生字“海”。
师:可图画里的小妹妹,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珠还在滴溜溜地转,她在想什么呢?请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
师:原来她在想那地方的海,那地方的云。
(板书贴“海”和“云”的图片)
师:这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生字(出示字卡“海”),一起读三遍。
(1)看偏旁,说字义
师:这两个字有共同的偏旁(出示字卡“江”),它的名字谁来说一说?(三点水)
师:为什么“海”字也要用“三点水”呢?(因为和水有关系)
(2)总结归纳汉字偏旁的意义
『小结』:中国汉字很奇妙,看偏旁能帮助我们理解字义,并记住很多字。
3.指导朗读。
(1)读好轻声词。
师:在课文里,这是一个轻声词,谁来读?(地方)
①指导朗读轻声词“地方”。
预设1:学生读得准
师:这个字读得既轻又短,轻声就得这样读,一起读。
预设2:学生读不准
师:这个字要读得轻又短,谁再来读?
②迁移运用,读好其他轻声词。
师:课文里还有几个这样的轻声词,带点的字都是轻声,要读得既轻又短,一起读。(地方、真的、说的、那么、什么)
③找轻声词里的生字,跟读。
师:轻声的词里面还藏着我们这节课要学的三个生字谁来找?(真、那、什)生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④指导朗读“的”字短语。
师:难度升级了,把轻声词放回去连起来还会读吗?自己试试看。(那地方的海)
预设1:学生读得准
师:“的”字读得既轻又短,真棒!(抽生读、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预设2:学生读不准
师:“的”要像把小锁,把两边的词语紧紧连在一起,读得既轻又短,听老师读。(抽生读、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感受海的美,读好问句。
师:想知道那里的海是什么样子吗?听听老师怎么说。
(画外音:孩子们,那地方的海,有很多种颜色。近处是透明的浅蓝色;远一点,是淡淡的青色;再远一点就是深蓝色了。最美的是每天日出的时候,海面翻起白色的浪花,阳光暖暖的撒在海面上,整个大海就像女孩身上美丽的花裙子,湛蓝色、橙黄色、藏青色、绛紫色……大海可真美呀!)
师:海有那么多种颜色,你相信吗?
预设1:学生相信
师:那你现在恨不得怎么样?(马上就想去看一看)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句诗。(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师:请相信的小朋友一起读。
预设2:有学生不相信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诗。(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师:我听出来了,你的小脑袋里全是小问号,问句读得真好!大家请像他这样一起读。
(3)角色扮演,体会“睡不着”。
师:想去那地方看大海吗?(想)
师:可是天还没亮呢。(抽生读,再齐读:唉—睡不着。)
(4)带着自己的心情读第一节诗。
【设计意图: 通过“做一做”的方法认识“睡”字和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目”字旁;通过已学过的生字“江”自主迁移认识本课生字“海”,并回顾偏旁“三点水”,归纳总结汉字偏旁的作用,落实部编本新教材“看清字形、理解字义”的教学目标;用“找一找”“读一读”的方法反复复现“真、那、什”3个字;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在诗歌朗读过程中复现“老、师、吗”3个字;诗歌朗读学习从“轻声词”、“的字短语”入手,有梯度地进行诗歌中的长句子朗读训练,并结合一年级儿童生理特点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在视觉、听觉和动作中,让学生自然体会诗歌情感,从而做到朗读时感情自然流露。】
活动3【活动】板块三 迁移运用,读好全诗歌
1.迁移运用,自读第二节。
师:小妹妹睡不着继续想,她又想到了什么?请像读第一节诗那样,自己读第二节。(抽生读)
师:小妹妹又想到了什么?(洁白柔软的云)
2.理解“洁白柔软”,读好第二小节。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跟白云很像的东西。看,这是什么?(棉花)
(1)说颜色
师:它是什么颜色?(白色)白得一点杂质都没有,很干净,就叫做洁白。
(2)摸感觉
师:摸一摸,什么感觉?(很柔软)
(3)说一说
师:这是什么样的棉花?(洁白柔软的棉花)
师:诗里是什么样的云?(洁白柔软的云)
(4)读第二节诗。
师:洁白的云朵轻轻柔柔非常美,请孩子们带着这种感觉自己读第二节诗。
3.拓展说话。
(1)观察图片。
师:那地方只有大海和洁白柔软的云吗?看看这幅图,还有什么。(老师手指着图问:这是____?这是____?这是____?)
(2)看图说话。
师:你最想知道那儿的什么?用这样的句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那地方的____,真的像____说的,那么____吗?
(3)联系生活,拓展说话。
师:国庆节就要到了,你最想去哪个地方?你最想知道那儿的什么?请像这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我最想去____。那地方的____,真的像____说的,那么____吗?)
4.体会睡不着,读好第三节。
师:那地方可真美,远足多好玩呀!可是天还没亮,小妹妹现在睡着了吗?(没有)
师:谁可以一边模仿小妹妹睡不着的样子一遍读第三节诗?(抽生读,齐读。)
师:孩子们,这首诗你喜欢吗?(喜欢)那就把这首诗连起来一起读读吧。
【设计意图:在部编本一年级新教材中,课文的插图更加的低龄化是一大亮点,这样的设计立足儿童立场,充满童趣,因此在本环节中,我们借助课文插图,通过延续“看图说话”这种学前阶段儿童已经掌握的重要语言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口语化语言,借助课文提炼句式,向书面语过渡;紧接着通过“联系生活,拓展说话”活动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尝试练习脱离插图这个媒介完整地说一整段话,并在学生的表达过程中加入逻辑思维的训练,有梯度的进行口语表达和句式练习;通过对“洁白、柔软”的多感官理解,句式的运用,帮助孩子读好长句子及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读好诗歌。这个过程也较好地落实和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并满足儿童个人情感的表达。】
活动4【活动】板块四 生字巩固,指导写字
1.游戏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生字检测)
(2)抢读生词比赛。(词语检测)
(3)火眼金睛找生字。(语境识字检测)(ppt出示课外书封面图、生活图、歌词图,请学生从中找出本课所学的生字。)
2.指导书写:同、明。
(1)学写“同”。
①读字组词。
②迁移半包围结构字“问”,总结“同”字书写规律。(通过观察,梳理“同”字评价标准:横平、竖直、框正)
③生小课桌书空,老师范写。
⑤生练习写,展评。
(2)学写“明”。
①读字组词。
②迁移“把、你、林、从”4个左右结构的字,生自主总结“明”字书写规律。
③生自主练习。
④展评,总结。(通过观察,梳理“明“字评价标准: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笔画穿插)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读生字”、“抢读生词比赛”、“火眼金睛找生字”等活动,创设游戏情境、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回顾本课生字,检测识字情况,并再次反复复现生字,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识字,拓展课外识字方法。利用游戏及多感官检测生字的识记,落实多种形式读记生字;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利用学过的半包围结构字“问”和左右结构字“把、你、林、从”,以旧带新,写好“同、明”,“同”字采用“边导边学“的方式展开,“明”字则完全采用“先学后导“的方式展开,让学生达成新旧知识的相互迁移,并帮助孩子养成关注字的基本笔画、了解字的基本结构的良好书写习惯。】
活动5【作业】家庭作业
1.朗读诗歌3遍。
2.课外阅读《摇篮》。
摇篮
天蓝蓝,海蓝蓝,小小船儿当摇篮。
海是家,浪作伴,白帆带我到处玩。
6.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篇六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春、夏、秋、冬、”4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4个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春,秋,冬”。
教学重点:学习“春、夏、秋、冬”4个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教学过程:
1.借助插图理解“戴月光”。
学生:“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戴月光”是什么意思呢? 你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可以联系插图想一想。
学生:我从插图中看出来,“戴月光”就是农民伯伯回来的时候很晚了,月亮已经升到半空啦!
“戴月光”就是指月光洒在了农民伯伯的身上。一起读一读,再想一想: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戴”过什么东西?
2.辨析对比“戴”和“带”。学生:戴红领巾。学生:戴项链。学生:戴围巾。学生:戴面具。学生:戴手表。
像这样把东西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都用这个“戴”。如果把东西随身带着,就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带”。读一读,辨一辨,下面句子中应该用哪个“dài”(出示选词填空)。
3.联系上下文体会“农事多”。
“归来戴月光”,就是指农民伯伯披着星光,顶着月亮,披星戴月地辛勤耕作。读读第二小节,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这份辛苦。
学生:夏季里,农事忙,说明夏季里的农事很多很多。
学生:采了蚕桑又插秧,就是刚摘好桑叶养蚕,又要去田里插秧,真忙啊!是啊,除了采桑、插秧,农民伯伯还有许多农事(出示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借助拼音读读这些农事,看看农民伯伯还要干哪些农活。
学生:农民伯伯还要耕了农田又除草。农民伯伯还要割麦又打谷。
是啊,农民伯伯真忙碌,干完这件农活又忙着干另一件,诗人翁卷就写过一首诗《乡村四月》,其中就有:乡间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朗读“采了……又……”的时候要读得紧凑些。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我从“早起、月光”看出农民伯伯早出晚归,真辛苦啊!
其实养蚕、耕种田地都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常常要早起晚归。再读读这一小节,读出农民伯伯的这份忙碌。
4.观察对比书写“戴”。
我们来写写这个有意思的“戴”。仔细观察,“戴”字由哪几部分组成。“戴”字是由“
十、戈、田、共”4个字组成的。
是的,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教师范写,学生练写)。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小朋友写的“戴”字,哪个更漂亮?
第一个。第二个“戴”字右边的斜钩,写得太短了。
7.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会写“出、见”等5个字。
2、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
“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能用“渐渐”说句子,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能讲述课文。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乌鸦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过程,体会智慧的力量。
教学重点:通过重要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乌鸦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的过程,体会智慧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你们口渴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喉咙痒
嘴干、难受、想喝水)
2、瞧,这只乌鸦也很口渴,那它是怎样找到水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16课《乌鸦喝水》。一起读课题。
3、上课前老师要检查同学们对课文生字的掌握情况,看看他上课是不是专心听了。出示第一组,指导读好怎么办,第二组指导读好瓶子
小石子儿
4、去掉拼音再读。请四个同学来读吧男生
女生再读
过渡:小朋友读得真不错,看来学习课文难不倒你们了,赶快把书翻到83页,全班把课文读读吧,边读边想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二、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1、谁来告诉我,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女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乌鸦口渴,找了很久的水)板书:找水喝
2、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乌鸦很想喝水,找了很久?(到处)
3、到处说明这只乌鸦飞了很多地方,飞到这没有水,飞到那没有水,飞到东没有,飞到西也没有,好辛苦啊!
4、谁能通过朗读告诉老师乌鸦很想喝水的。
5、这个句子里有两个生字,出示,谁能区分它们。(喝和渴)
6、现在我们学着乌鸦飞起来,到处找水喝,好吗?。随机问:亲爱的乌鸦,你飞来飞去在干什么呀?亲爱的乌鸦,你飞了这么久,有什么感觉?(累,想喝水)
7、我们可爱的乌鸦找了很久的水,虽然很累,可并没有放弃,这不,它好不容易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还有水,它可---高兴了,那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
8、可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遇到困难了,是什么困难呢?哪个同学用书上的句子说一说。出示句子,板书:喝不着水
9、看来乌鸦又遇到麻烦了,引导读句子,出现红线,谁能用因为所以把乌鸦的困难告诉大家。指导小朋友想一想,此时此刻,乌鸦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难过、失望、苦恼、伤心)确实,乌鸦已经很渴了,好不容易才找到水,竟然喝不着,怎么办呢?谁来伤心地读读句子
你来失望地读
你来苦恼地读
你来难过地读
10、虽然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这里边有两个生字,我想考考大家。学习可和办
先读生字,组词,再书写。可的书写:一笔横长又平,二笔短竖立下方,三笔横着压竖线,四笔短横中线上,五笔竖勾要有力。办:先中间,再两边。力字竖撇竖中线起笔,旁边两点压横中线上
11、眼看着水,却喝不着,这可急坏了乌鸦,可光着急也不能解决问题呀,我们应该要赶快-----想办法。
12、乌鸦后来想出什么办法?学生叙述出示幻灯,这个办法好吗?谁来读读。
13、乌鸦是放了一颗石子儿水就升高了吗?一颗一颗连续放的。老师演示,把石子儿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注意看看,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水升高了,水慢慢升高,一点一点地升,放进去一颗石子儿水升高一点,再放,再升高一点)
14、就这样,乌鸦就喝着水了。出示最后一个句子。
15、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16、乌鸦怎么会想出这么一个好办法的?(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儿)哦,看到小石子儿就想出这么个好办法,说明这只乌鸦怎样?
17、你看,乌鸦用这个办法喝着了水,(板书喝着水)解决了困难,心里多高兴啊,让我们也来分享一下乌鸦的快乐吧!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复述课文
乌鸦喝水的故事多有趣啊,谁能看着屏幕,把乌鸦是怎么喝到瓶子里的水讲述一遍。
四、启发思维
1、乌鸦千辛万苦喝到了水,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练习说话:乌鸦,你真!
2、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喝到了瓶子里的水,如果你是这只乌鸦,会用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用树叶当勺子,大湿透砸破瓶子,小动物帮忙)
3、总结:这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以后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想办法,解决困难。
13乌鸦喝水
板书:
找水喝
喝不着水
8.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篇八
一
【教学目标】
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蝉》。
【教学重难点】
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语文要素
板块一
交流平台,总结抒情方法
1.梳理总结,了解方法。
(1)导入: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想一想:这几篇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2)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
(3)听了大家的交流,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还有哪些发现。
预设一:我发现同是写事物的文章,但抒发的情感可以不一样。《白鹭》这篇课文蕴含着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珍珠鸟》写出了人与鸟之间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预设二:这几篇课文都是借助事物抒发情感,但每篇课文抒发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鹭》主要在描写不同的情境画面中表达喜爱和赞美;《落花生》是通过人物对话与对比,突出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讲了童年与桂花相关的几件事,在叙事中寄托思乡的情感;《珍珠鸟》通过人与鸟相处时的细节描写,抒发感受。
(4)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
课文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的特点
表达的情感
《白鹭》
白鹭
外形美、神韵美
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落花生》
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
要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
《桂花雨》
桂花
香气四溢,香甜生活
思念故乡和亲人,怀念童年
《珍珠鸟》
珍珠鸟
从怕人到信赖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看图想象,借物抒情。
(1)过渡:是的,只要留心观察,深入思考,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都能寄托人的情感。下面这些事物能让你产生怎样的感受?
出示课件:
落叶纷飞
百花盛开
饺子
(2)学生交流预设:落叶让我产生奉献一生、叶落归根、自由快乐等感受;百花盛开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顽强、大自然生机勃勃等;饺子让我产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母爱的温暖、学习包饺子也不容易等感受。
(3)小结:若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的作者们,运用我们的语言,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达我们的情怀。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提炼“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们的对话中的意思,总结本单元课文借物抒情的表达特点,同时梳理出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多种方法。变文本阅读为学习互动,形式活泼。
板块二
借助示例,体会对比的作用
1.读懂示例,初识对比。
(1)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出示课件: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预设一:这三段话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瓜、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然后再写与它们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头;朱鹭、苍鹭体型稍大,且不寻常;石狮子、旗杆不够可爱。
预设二:这三段话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3)比较发现:去掉这三段话中对比的部分(课件中加横线的部分),指名朗读,说说在表达效果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预设:运用对比,使所描写的事物(花生、白鹭、瓜架)的特点更鲜明、更突出。
(4)回顾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文章,还有哪些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小组内交流。
2.联系生活,巧用对比。
(1)仿照上面的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下列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出示课件:
·文具盒非常实用,不像文具袋,没有坚硬的外壳保护文具,里面的文具很容易折断。
·王老师性格温和,与校门口粗声喊叫的保安大叔形成鲜明的对比。
·茉莉花香而清雅,恰到好处,桂花的香气过于浓郁而使人发腻,向日葵几乎毫无香气,又叫人觉得美中不足。
(2)学生练习反馈。
(3)练习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生活中某种事物的特点。
(4)全班交流展示,评议修改。
出示课件:
水仙花开了,洁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碧绿而修长的绿叶,蒜瓣似的球茎,一盏清水,一个白瓷盆,在玻璃茶几上绽放它的生命。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菊花的高贵典雅,但它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圣洁。
3.小结:将所描写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能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情感。希望同学们学会在习作中恰当地使用这种写法。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朗读法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即学即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对比运用到对日常事物的描写中,让学生在练中加深体会。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语。
2.朗读、背诵古诗《蝉》。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语境,领悟一词多义
1.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出示课件:
开辟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1)学生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同桌间说说带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全班交流:两个“开辟”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什么理解的?
预设:第一个句子的意思是:这块地本是荒着的,荒草丛生,不能长任何东西,要种花生就必须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所以,“开辟”在这里是“开垦”的意思。第二个句子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事物,它开创了新的领域,所以“开辟”在这里是“开创、创立”的意思。
2.运用学法,自学第二组例句。
出示课件:
姿态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1)学生读句子,体会“姿态”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2)学生交流。
预设:“姿态”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姿势、样子”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中是“态度、气度”的意思。
(3)小结:像这样一个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称为多义词。在使用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体会。
3.练习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1)语境练习。引导学生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根据要求写句子。
出示课件:温和
(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②全班交流。
预设:a.(形容气候)今天的天气很温和,适合去郊游。
b.(形容性格)王老师性格温和,很受学生喜爱。
(2)巩固练习。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
课件出示:
便宜
(价钱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应得的利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练习。
②全班交流。
预设:a.(价钱低)这个菠萝很便宜。
b.(不应得的利益)小芳爱占小便宜。
(3)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举例说一说。
课件出示:
精神
(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压力不仅是我们精神上的负担,更是我们生活的动力。
(活跃;有生气)广场上的老爷爷们正在打太极拳,看起来特别精神。
4.小结:我们在阅读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表达时要学会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词多义,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多义词,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板块二
积累古诗,读中感受诗情
1.导入:文章能借物抒情,古诗也能托物言志。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读中体会:诗人要借助蝉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怀?
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诗意。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强调:(ruí)、藉(jiè)。
(3)粗知诗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②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补充资料,释疑。
课件出示:
垂:在诗中指蝉的触须。因为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叫“”,蝉头部伸出的触须与其有些相似。
流响:指的是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
藉:凭借的意思。
3.读出诗情。
(1)学生练读,男女生读。
(2)介绍诗人,体会诗情。
①资料补充。
课件出示: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唐太宗评价他:“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虞世南的人品、才学都是一流。
②交流:诗人借蝉表达什么感情?
语文要素
③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体会诗人借蝉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和情操的写法。
4.背诵积累。
(1)回顾内容,指导背诵。诗的前两句写了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形象——“垂”;习性——“饮清露”;声音——“流响”。后两句抒发的是诗人高洁的志向。
(2)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
(3)同桌互背古诗。
(4)拓展延伸: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也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像这类托物言志的诗歌叫咏物诗。这类诗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出示:
(一)竹石
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菊花
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三)墨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设计意图】拓展学习咏物诗,激发学生对咏物诗的兴趣,从而多诵读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借物抒情
运用对比
一词多义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同时再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借助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接着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对比的方法,领悟一词多义,诵读、积累咏物诗。教学时,我除了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更注重对知识的运用与巩固,设计了大量的词句与阅读训练,在设计训练题时,我注重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9.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了解户外运动的常识。
2、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动词的意义,学习仿写句子。
3、进一步规范汉字的书写,写好“作、法、都、别”4个汉字。
4、熟读《企鹅寄冰》,做到正确、流利。
5、学习制作读书卡。教学重点:
1、能够在情境中感受动词的意义,学习仿写句子。
2、进一步规范汉字的书写,写好“作、法、都、别”4个汉字。教学难点:认识11个汉字,了解户外运动的常识。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看一幅图。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外出探险、观察自然。
2、我们要到野外去,去观察大自然。你知道要准备什么装备吗? 学生自由畅谈。
3、导入新课:让我们看看两位小朋友都带了什么吧。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手套、帽子、地图、水壶”。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用? 例如:
手套:可以帮助我们做比较危险的事情,防止双手被划伤。帽子:遮挡太阳防止被太阳晒伤,方便在阳光下观察事物。
2、出示“指南针、运动裤、登山鞋”。领读词语,出示拼音学生自读。
依次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例如:
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方向。
3、出示“手套、指南针”等全部词语。认读词语。开火车读。说一说这些物品可分成几类。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两类:户外服装和户外用品。给这些物品分类。
4、如果你要到户外去,还想准备什么? 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手电筒、放大镜、帐篷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品的用处。
5、出示要求会写的11个生字,讲解并让学生组词。
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体会动词的意思。出示“迎上去”、“追上去”一组词语,请同学上台演示这俩动词。
2、小组自由交流。依次展示“穿衣服、皮红袍”和“甩甩头、摇摇头”。
3、读一读,用下面的词语说说你的生活。
出示: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却很暴躁。引导学生用“有时候……有时候……”造句。可以提示:“体育课上,我们有时候……有时候……”
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引导学生有四个“在”造句。提示:公园是我的乐园,我在……,在……,在……,在……。
四、书写提示
1、出示汉字“作、法”,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汉字的特点。左边窄,右边宽。
2、出示汉字“都、别”,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汉字的特点。左边宽,右边窄。
3、书写这4个汉字。提示书写姿势,坐姿和拿笔姿势都要规范。
五、日积月累
有句名言要跟大家一起分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这句话用在语文学习上,就是要我们注重积累。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园地里去寻找最美的花朵。
出示梅花图片,并出示《梅花》这首诗。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通诗文。
2、小组研讨,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3、这株梅花生长在什么地方?(墙角)梅花开花是在什么季节?(冬天)从哪里看出来的?(凌寒)(学习利用关键字回答问题。)
4、你觉得这株梅花有什么特点? “凌寒独自开。”坚贞不屈,英勇顽强。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洁白无瑕,清香扑鼻。
5、分析背诵:第一句写了梅花是在生长。第二句写了时间和严寒。第三句写了洁白无瑕,第四句写了清香扑鼻。看谁先背过这首诗?
学生背诵诗歌。
六、我爱阅读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一段一段地读;轮读;小组合作读。
10.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 篇十
教材解析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 上口。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 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 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 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可以把识字与朗读古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
基础上借助诗的语境来认读生字。本课要认的 10 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是翘 舌音;“近”是前鼻音,“听”是后鼻音,可以在对比读中重点正音。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1)换一换。用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如: 无:“天”换笔画成“无”。
166 听、近:互换偏旁。色:“爸”换偏旁成“色”。
(2)偏旁归类。本课要认识的两个偏旁,斜刀头表示的意义学生不太熟悉,学生只要 能记住这个偏旁的名称即可。走之作意符,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本课有 3 个带 走之的字:“远、近、还”,结合偏旁表达的意思,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字的含义。
(3)借助反义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有—无、来—去、远—近。”(4)有的生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可以用它们编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如: 生字
词语举例
句子举例
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是那么鲜艳。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明亮。还 色 还是 色彩
2.写字。
本课要写的 4 个字中,有 3 个独体字。这 3 个独体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 或竖钩。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 3 个独体字的共同之处,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然 后教师示范典型字,学生练写。
画,独体字。本课 4 个字书写要点:
水
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而第三笔和第四笔 不能写成一笔。
去
画,合体字。
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4 画,独体字。
不
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 点收尾。画,独体字。
字形左右对称,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 过近。来
第五单元 167 本课要写的字,可以组成新的常用词,如“水手、口水、雨水、上去、上来”等,学 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这首古诗,画中景物与生活实景不同,可以和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景物进行对比,在比 较中了解画中景物的特点,感受古诗的趣味性。
1.朗读指导。古诗的朗读要注意掌握好停顿,读出韵味。此外,画中描述的景物与生活实景有差
异,朗读时,可将差异之处适当体现在重音上,以凸显是一幅“画”的特点。朗读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学生在熟读成诵后,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古诗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4 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2.理解运用。采用对比,理解谜底“画”。在学生熟读诗句的基础上,找找圈圈诗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再启发学生根据回忆,说说自己见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然后读课文,找出诗
中景物与现实情景的不同之处,最后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 语诗的谜底是画。
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诗意。在学生反 复朗读后,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根据个人对诗句的感受配 上动作来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 耳倾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
熟字组成的反义词:
大—小、上—下 多—少、里—外 东—西、南—北
课文中有几对反义词,可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 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理解它们的意思。
(1)“来─去”。演一演:小鸟飞来,小鸟飞去。(2)“远─近”。说一说:小丽离我近,小冬离我远。(3)“有—无”。做一做:一只手里拿东西,另一只手不拿东西。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 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去”2 个生字。
168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 相应位置出示 “山、水、花、鸟”4 个字。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来认一认。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 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 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 3 个字。引导学生 寻找这 3 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 记这 3 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 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 的 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指导学生找找
通过画和文的 结合,帮助学生提 取诗中的信息。
通过这一环节,使教师了解学生生 字的认识情况,找 准不认识的、读不 准的生字,教学时 可有针对性地突出 重点。
采用多种方法 帮助学生识记、巩固 生字,增强生字识记 的效果。体现了“一 字带一串”和“同一 个字可以用多种方 法来识记”的思想。
第五单元 169 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 的 字。
(2)课间操“说反话”。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
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学生读课文。提问: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 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
170
写字指导不仅 要看教师范写,还 要看是如何对学生 写的字进行反馈的。要引导学生对照自 己写的字,找到改 进的方向。
这一环节采用 画中景物和生活中的景物相对比的方法,感受其中的差异性,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帮助他们感悟画 的特点,领悟诗句和 画之间的关系。
不同。
3.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 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 也不会惊吓得飞走。
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
《画》中描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生活所见: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4.熟读成诵。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2)老师指画中内容,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
来背诵。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2.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让学生读一读下面两首歌谣,猜猜是什么,根据谜面说说
理由。
头戴小红帽,千条线,身穿大白袍。万条线,走路摇摇摆。(鹅)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推荐阅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识字07-23
2017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10-16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大小多少》教案07-07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课堂实录12-1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20《创造宣言》第2课时【教案】12-01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07-01
新版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09-04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古诗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