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与改进实验报告书(精选5篇)
1.怎样设计与改进实验报告书 篇一
走进化学实验室(共2课时)
第2课时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写实验报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正确使用胶头滴管。
(2)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包括点燃和熄灭酒精灯,均匀加热,用外焰加热。
(3)学会将块状药品的放进试管中。
(4)学会正确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5)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必须要有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认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保证实验安全的必要条件。
(3)通过动手做四个化学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化学实验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动手做四个化学实验。
教学难点:动手做四个化学实验,学会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实验。
[教学用品]
药品: 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盐酸、硫酸铜溶液、稀硫酸、高锰酸钾晶体、生石灰、蒸馏水。
仪器: 试管、胶头滴管、铁架台、铁夹、橡皮塞、导管、酒精灯、药匙、镊子、试管夹、木条、火柴。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就让学生亲自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大家做实验之前,先看老师做几个小实验。
[演示]操作中有几个错误实验,例如大理石打破试管底部,胶头滴管伸到试管内滴加稀盐
酸。
[提问]我的实验操作有些什么错误?
[讲解]诚如同学们所说,进行化学实验必须遵守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现在我们来学习怎 1
样进行化学实验。
[讲解]进行化学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预习实验内容,估计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时要以认真的科学态度,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实事求
是地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通过实验,应学会正确的操作,学会观察和记录,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分析和得出
结论。
实验结束,要把废液等倒入废液缸里,整理实验用品,洗净用过的玻璃仪器.[讲解]今天我们要进行化学实验,同学们先看实验报告。
[提问]实验报告一般有哪几部分组成?
[讲解]实验报告首先是实验名称,还有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内容、思考与讨论五
部分组成。今天我们的实验名称是《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讲解]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的依据。本次实验目的是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现象;学会
取用液体和固体试剂及加热操作;体验化学变化。
[提问]同学们研究一下实验内容部分,怎样使操作步骤、现象、分析、结论清晰地呈现
在实验报告中?
[讲解]实验内容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我们按操作顺序列成表格,使操作步骤一目了
然,同时便于记录现象.[提问]实验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讲解]结论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有关实验的结果。
[讲解]最后是实验小结,可以是思考与讨论,体会和建议。
实验一:颜色的变化
[讲解]向一支盛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到二滴无色透明的酚酞试液,观察现
象;再逐滴滴加盐酸溶液,边滴加边震荡,观察现象。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讲解]这个实验说明化学变化发生时有时候伴有颜色的改变。
这个化学变化可表示为:
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钠+水
实验二: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讲解]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硫酸铜溶液,逐滴滴加1ml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
逐滴滴加稀硫酸,震荡试管,观察现象。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讲解]这个实验说明化学变化发生时有时候伴有沉淀生成或沉淀消失。
沉淀生成的化学反应表示为: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沉淀消失的化学反应表示为:
氢氧化铜+硫酸→硫酸铜+水
实验三:气体的生成[讲解]在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颜色紫黑色、状态固体),用酒精灯缓缓加
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讲解]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高锰酸钾加热后产生了一种气体,是这种气体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什么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高锰酸钾加热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讲解]这个实验说明化学变化发生时有时候伴有气体的生成。
这个化学变化可表示为: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实验四:热量的变化
[讲解]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生石灰,滴加少量蒸馏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讲解]这个实验说明化学变化发生时有时候伴有热量的变化。
这个化学变化可表示为: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提问]通过我们做的四个化学实验,对化学变化可能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讲解]化学变化常伴随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生成、热量的变化,但是
我们不能只依据伴有的现象来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要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小结]今天我们初步尝试怎样进行化学实验和写实验报告,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学到许多知识。
[板书]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共2课时)
第2课时怎样进行化学实验
一、进行化学实验的总体要求
二、看和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组成:实验报告首先是实验名称,还有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内容、思考与讨论五部分组成。
三、动手做实验,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于实验报告上
化学变化常伴随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生成、热量的变化等现象
2.怎样设计与改进实验报告书 篇二
一、实验装置的改进
科学的实验设计需要合理的实验装置来实现, 改良的实验装置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可见度大, 直观性更强,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
例如:以磷燃烧实验为例来研究物质燃烧条件时, 传统的实验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且反应温度和药品用量的不同, 会影响实验效果。针对以上缺点, 本人对这一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步骤如下:
1. 往两个500ml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00ml的冷水和热水, 并分别投入一小块白磷。
2. 拿两支大试管同时快速地倒扣在两个大烧杯水中, 试管口置于白磷上方。
实验现象:盛有热水烧杯的白磷慢慢熔化, 在将大试管快速地倒扣在盛有热水烧杯的那一瞬间, 由于接触到试管中的空气, 白磷在水中燃烧, 有火光闪现, 并产生大量的白烟留置在试管上方;而盛有冷水烧杯的白磷始终无明显变化。
该实验装置改进后, 实验反应时间缩短, 只须1~2分钟, 实验现象清晰明显, 对比性强。且该实验不需要在通风橱里进行, 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立即与水反应生成磷酸或偏磷酸, 没来得及与水反应的五氧化二磷均留置在试管内, 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再者实验装置简单方便, 可多次连续操作, 能方便学生对这一实验现象的观察。
二、实验仪器的改进
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为例, 反应一般是在启普发生器中进行, 它虽能控制反应的进行, 随用随取, 但是药品用量太多造成浪费, 且排出的废液也污染环境。为减少药品用量,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本人对这一实验的仪器进行了如下改进。
1. 取两个空的塑料眼药水瓶, 将一个小瓶吸入液体反应物。
2. 另一个去掉瓶底, 放入少量的固体反应物, 在其
底部塞上一个单孔胶塞, 注意接合处要紧密, 顶部连接导管。
3. 将盛着液体反应物的瓶子连接到另一个瓶子的底部单孔胶塞处。该装置需要注意密闭性。
实验时, 用手轻轻挤压下面的塑料瓶, 液体就会进入上方的瓶子中, 跟固体反应物接触而发生反应, 生成的气体由导管排出。该实验仪器是根据启普发生器的原理改进的, 实验器材采用了废弃的小塑料瓶, 既循环利用废弃物又环保, 且实验仪器体积大大减小, 使用药品量减少, 实验操作简捷, 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实验方法的改进
有的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 甚至观察不到, 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这就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
例如:学习氧气的性质时, 演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一般是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 在空气中点燃蜡烛后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 看到蜡烛的火焰比在空气中燃烧时又大又亮, 这样的方法是比较好的。但是我们如果对该实验操作的方法稍加改进:即将在空气中燃烧的蜡烛吹灭, 再迅速将带火星的蜡烛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 会观察到熄灭的蜡烛立刻复燃, 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加明亮。借助改进方法后的实验, 不仅强化了直观效果, 更好地说明了氧气的性质, 也使学生对氧气的性质认识进一步深化。
四、结合物质化学性质增设实验
实验是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 实验观察能丰富学生对物质化学性质的感性认识, 并且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途径。为了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能力, 本人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 重新设计了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物质的微粒性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为了加深学生印象,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微粒的本质, 在演示了教材的实验后, 本人还引用了“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这一个实验来说明物质的微粒性。即用一根吸管将呼出的气体吹到盛有澄清的石灰水中, 会发现“乳白色固体”从无到有, 并且不断增多。这是因为生成物碳酸钙不溶于水, 聚集到一定大小时被人的视觉观察到, 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 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整个实验装置简易, 只需一支试管和一根吸管, 取材容易。
五、以绿色、环保为出发点设计和改进实验
3.印刷工艺与设计实验报告及心得 篇三
印刷是一种文字和图像的复制技术,它所涉及的应用方面十分广泛,在现代文化交流以及信息传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印刷一般由原稿,印版,油墨,承印物和印刷机械五个部分构成。而根据印版形式,印刷色彩和印刷品的用途,印刷工艺又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门类。每一个不同的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工艺,我们主要就丝网印刷工艺进行了实验探究。
原稿是制版,是印刷的基础,原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印刷成品的质量。因此在原稿的选择上最好使用矢量图形,或是精度很高的位图,以免精度不够印刷放大时会显示像素格。我们所做的丝网印刷是单色的,所以最好选择色彩对比强烈,颜色过渡不微妙,灰色少,的原稿才能印出品质较高的成平。需要注意的是原稿细节不宜过多,丝网印刷是一种孔板印刷工艺,受孔洞大小的制约,细节部分一般很难较好的呈现出来。根据这些原理,我们进行了原稿的选择,并将其制成了胶片为印刷工艺实践做前期准备。
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在原稿胶片制作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印版的制作。在清理好网框后,我们进行了绷网的工作。绷网是把丝网绷紧并固定在网框上的工作,绷网的好坏决定着最后成品的质量。在绷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有四点:
一、必须保证张力均匀;
二、保证网线方向一致;
三、对网框施加预受力;
四、减小变形量。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分组进行了绷网的工作。裁剪好适合网框大小的丝网后,将一边先行固定在网框上,之后用夹子夹住相对的一边,施加压力以便丝网能绷紧在网框上。固定时应将钉子由中间向两边固定,以免最后丝网中间会皱起。绷网时我们尽量保持施加压力均匀,以避免丝网在网框上绷起后松紧不一。固定好后将多余的部分裁切掉我们便做好了绷网的工作。
绷网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涂布和粘贴感光胶的工作。感光胶的感光能力强,我们需要在暗室里工作以免感光材料曝光。我们选择了光线照射比较弱的地方进行了感光胶的涂布工作。我们将感光材料倒在上浆器里,保证感光胶均匀的布满在上浆器前端,并在网框保持一定角度摆放并固定不动的条件下,把上浆器在网框里由下至上缓慢均匀尽量呈90度角涂布。遇到涂布不均的情况可以直接用上浆器将多余的感光胶继续向上涂布。涂布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停顿,否则会在网框上出现一条直线的痕迹,影响印刷质量。为保证感光胶均匀涂布后可继续上胶两至三次。感光胶涂布完成后,避免接受光线照射,将其放进不超过60度的烘干设备里进行烘干,大约需要40分钟的时间。
感光材料烘干后,需要进行的是晒版曝光的工作。将原稿胶片放在印版下的适合位置,并将印版抽成真空后,我们对其使用紫外线曝光51秒,以使胶片上的原稿能被感光胶显示在印版上。曝光的时间不宜过长,会曝光过度,而曝光时间太短又会有曝光不够的现象。51秒曝光完成后,我们将印版取出并先行在上面布一些水,以免二次曝光。之后将印版小心的清洗干净。丝网印刷基本原理是:利用丝网印版图文部分网孔透油墨,非图文部分网孔不透墨的基本原理进行印刷。感光材料能覆盖在未被曝光的部分,使其没有办法透过油墨,因而能将胶片上的图文印刷出来。我们需要仔细洗掉曝光区域的感光材料,以便上油墨时可以很好的成像。清洗之后,我们便可以在印版上看到胶片上的图像文字信息转移到印版上未被感光胶覆盖的部分了。
把印版上的水烘干之后,整个印版已经制作完成,我们需要开始印刷的工作。将印版固定在台面上,并将承印物放在印版下方适合的位置,就可以在印版上涂布油墨了。干了的油墨需要混合入慢干水以保证油墨可以顺利的附着在印版上。在印版非图像区域上一些油墨,在印版上施加压力均匀涂抹,油墨不需多上,会影响到印刷成品的质量。涂布以至两遍就可以在承印物上看到印刷出的效果了。将承印物上的油墨晾干之后,丝网印刷的整个流程就完成了。
4.怎样设计好物理实验教学 篇四
广元民盟烛光初级中学 王小龙
一、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制造、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些现象反复再现以便让人们反复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实验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能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物理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的独特作用决定的。
(一)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重要,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反应来看,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实验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于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而对于内容枯燥、抽象的东西他们则兴趣索然,难入角色。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照本宣读、在黑板上做实验,不过是“纸上谈兵”,会把本来生动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实验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易引起学生亲身尝试的需要。
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学生接触实验时,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边学边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激发求知欲望,进而使他们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谈得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因为上述两个原因,所以教师不仅要自己多做实验,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根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了学生经验感知中所形成的错觉。
实验能将复杂的条件进行简化和纯化:借助仪器设备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的非本质因素。实验能够创造最好的物理环境,使需要认识的某种性质或关系以比较纯粹的形态表现出来,以便人们能比较容易比较精确地发现规律。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它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来自复杂的运动形态,本质的、非本质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仅仅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建立概念、认识规律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最后学生会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层面到理性认识层面的进步。实验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能力
实验创设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不仅活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实验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蕴藏着极其活泼的因素,学生可以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物理现象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学会抓住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明确观察对象的变化条件,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维,做到眼到心到;可以指导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通过实验教学,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做到手脑并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对有关实验进行设计和改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能力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来传授,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实验能力。例如,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想象、假设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有人认为,素质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知识因素、智能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智能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外,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显著的作用。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每个步骤的操作,每个现象的观察,每个数据的读取都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对待科学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尊重实验事实和实验数据,养成客观分析的科学习惯,反对为了得到预结果而编造数据。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没有正确的数据不会得出正确地结论,而正确的结论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正确的实验操作基础之上。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观察习惯、规范的操作习惯及客观记录数据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此外,在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敢于实践创新的意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教育功能。
二、了解目前实验教学的状况和问题
(一)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类型主要有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等。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操作表演的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或感受物理现象产生的效果,使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概念和规律,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逻辑思维等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等。演示实验教学突出激发兴趣、操作示范和确保成功等要求。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更仔细地观察物理现象,更深入地了解仪器和装置的结构和性能,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相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分组实验突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使学生理解和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课时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实验为19课时,目前物理教学中对此有比较规范的管理。
随堂实验通常称为“边教边实验”或“边学边实验”,是介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操作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探索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部分业务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经常自觉地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课外小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补充,通过课外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促进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扩大其知识面,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当前的升学竞争压力下,课外小实验开展很少。
(二)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缺乏正确认识
教师认识上有三种错误倾向:第一,认为实验并不重要,仅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辅助手段,从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重要的,而实验的本身并不重要。第二,认为实验虽然重要,但当前的评价机制过多重视知识,忽视能力,所以紧抓实验教学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质量。这里存在着错误的教学质量观和对评价机制中问题的片面夸大,以及对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评价选拔这一本质意义认识的严重不足。第三,认为实验确实重要,但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课堂组织教学难度也较大,学生活动不易把握,用讲实验步骤、讲实验结论等方法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2.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处理学生的作业和对学生的管理花去了初中教师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特别关注分数,这使教师平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课上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教好,不太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上课前不能认真把实验尝试一下,上课铃声一响,往往拎着实验器材急急忙忙到课堂,很难保证实验的高成功率。课堂上器材缺少一两件,急忙派学生到办公室或其他班级的课堂上去拿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实验器材少或者实验总是失败,只能讲授实验知识。
3.实验要求过于划一,忽视实验的探究性
实验往往是用专门的、规范的仪器来完成,不重视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使用哪些器材、怎样操作也是书上规定的。
实验往往是重验证,轻探究。实验的原理、方案和步骤等都是预设的,学生是在被牵制着进行操作;得出的实验结论也强调高度一致,学生被动地按照同一思路对实验加以分析论证;甚至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得出都由教师包办,学生没有机会进行必要的交流,实验中没有时间操作,改数据、记结论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制约了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的培养。
4.实验册基本没有发挥好作用
由于课堂上教师更多关心的是知识讲授得怎样,课外教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对知识学习巩固得怎样,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物理实验册在课堂和课后都很少使用,对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书写实验报告、实验后的进一步思考等环节,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也起不到对实验的交流与评估反馈作用。当然,实验册的编制也要进一步探索,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5.课外实验得不到重视
中考的压力、大量的、高要求的书面作业使教师、学生不重视课外实验,家长也认为做课外实验没多大意义。学生回家的实验器材难准备,教师没有课外实验教学及管理经验,都使课外实验很少得到落实。
三、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与突出特点
(一)认识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
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提到: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做好,条件好的学校还应多做一些,适当增加少量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也是十分有益的。„„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的条件。应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了解实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在关于教学要求的说明中提到:对技能的要求用“会”来表示,就是要求能正确地操作,并得出结论。
可以看出,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的目标要求都是比较原则性的,而且着重于技能目标和对知识教学的辅助功能。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目标在三维目标中都有体现,而且有比较具体的操作性要求,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在实施建议中也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导意见。
1.三维目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提到: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到: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提到: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提出问题环节: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环节: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环节: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分析与论证环节: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
3.内容标准三级主题中对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
例:声和光
(1)内容标准
①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例1: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使其发声,观察纸屑的运动;敲击音叉,观察与其轻触的乒乓球的运动。
例2:将闹钟放到玻璃罩中,抽去空气,这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慢慢放入空气,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
②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例5: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用玩具激光器产生激光,用烟雾显示激光,注意不能直射眼睛),入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时,反射光束与平面镜的夹角也增大。
例6:演示激光束(或太阳光束)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偏折。
③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2)活动建议
„„
阅读投影仪或照相机的说明书,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投影仪或照相机。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
„„
(二)把握新课程实验教学的突出特点
1.提倡使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对科学更有亲近感,增进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例如,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电磁波的传播实验等都用到了日常生活中的器材,拉近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注重实验过程的自主探究
一是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和探究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由于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知识的记忆、严密、深入和演练的要求明显降低,保证了学生课堂上具有充足的时间经历实验操作和探究过程。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程内容的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内容的各级主题中,很多地方提出“通过实验探究„„”、“经历„„过程”等,明确了和实验相关的教学要求。
二是实验方法、途径和结果更具有开放性。
不着重要求学生严格按照预设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成功”,并把关键的具体的操作步骤作为知识记忆;而是重视学生按照各自的思路设计各种实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理解设计思想。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体验和领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方法,促进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例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和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可能与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和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设计的实验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学生A:看它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或小铁钉。
学生B:看它能吸引多少铁屑(用天平称)。
学生C:看它对某一铁块的吸引力(用弹簧测力计把被电磁铁吸住的铁块拉开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多大。
(2)怎样改变和测量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
学生D: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
学生E:用增减电池的方法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串联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流的大小。
(3)怎样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
学生F:用中间有抽头、能改变线圈匝数的电磁铁。
学生G:临时制作电磁铁线圈,边实验,边绕制。实验操作: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步骤进行操作,尽可能让他们独立完成。
点评:新课程不着重要求学生背诵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更重视学生对实验设计思想的理解。
电磁铁的探究主要不是验证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理解怎样设计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可以通过学生交流得出,不须要死记硬背。
例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大纲要求:
(1)先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2)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中心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使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征和像到透镜的距离。
(3)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中心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使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特征和像到透镜的距离。
(4)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中心1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使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如果不能观察到像,请从光屏一侧通过透镜观察物体成像的特征。
(5)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新课标要求:
(1)在学生知道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的特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3)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或推翻)。
(4)按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5)分析数据,按照探究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点评:新标准重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而学生实验的结果可以有所不同。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不要求学生按预定的实验步骤统一完成,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想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也不按焦距的划分来进行。实验要求有所降低,但注重了实验的过程,这更接近实验探究的本来面貌。
例3:测小灯泡的电阻
第一次测量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以后几次测量时电压逐次降低,直到看不到灯泡发光。然后计算灯泡的电阻。
让学生一起交流、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点评:新课程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评估与交流。
教学大纲过分强调实验的结果,把实验的正确结论看成实验目标是否达到的依据。有些学生为了达到所谓的目标,任意修改实验数据,为实验而实验,走走过场,缺少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
新标准下的物理实验并不注重实验结果是否一定相同、正确,而更注重分析造成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肯定性的评价,使实验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物理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上述实验除第一次灯泡两端电压相同外,后几次实验完全由学生自由完成,故学生的实验结果肯定不同,改变了过去实验数据一样的弊端,使实验结果更具有交流、分析的价值,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是重视学生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果的过程。
《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实验数据、信息的描述能力、比较能力以及因果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等;新标准、新教材中,科学内容的好多地方对用图像进行描述、分析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3.更重视非学科的通用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两种类型。一种是按照规范进行物理学的科学实验的能力。例如仪器的规范化使用,用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和作图法找出实验数据中的关系,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种类型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学科特征。另一种是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处理生活、生产中与物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阅读说明书和尝试性操作,学习使用电器和仪器的能力,利用科学知识沿着正确的思路发现和排除自行车或家庭上下水系统故障的能力„„这种类型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特征。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公民。多数学生将来并不从事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工作,因此新课程在重视前一种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加强调后一种实践能力,体现了突破学科本位的教学理念。4.把课外实验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新教材的课外作业是以“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形式给出的,每两节课下来,一定会有动手制作、操作和探究的实践活动题目。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共有课外实验约28个,这有效避免了学生在课外沉溺于繁重、枯燥的书面作业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类型与实施策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重视实验、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课本中的实验大致可分为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师生探究实验和课外实验四种类型。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过程应有较强的直观性。实验的关键过程和实验的结果一定要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和总结。这样就要注意演示实验应直观简单,要有一定的可视度,现象要明晰易见,能充分说明问题。为便于全班每个学生的观察,特别是最后排的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尽可能采用大型的仪器,有条件的最好利用投影仪放大。
例1:磁铁的磁场分布演示
第一步:打开实物投影仪,把一根条形磁铁放在投影仪上。
第二步:把一块玻璃平放在条形磁铁上面。
第三步:在玻璃上面均匀地撒上一些铁屑。
第四步:用手指轻敲玻璃,让学生仔细观察铁屑的分布。
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示范作用。这是因为教师的操作具有示范性,教师如何操作学生就怎么跟着学,教师在演示实验操作中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要整洁,放的位置要妥当,既要使学生看得清楚,也要便于自己的操作;在仪器的使用、连接中,要做到准确、敏捷、协调。例如在串、并联电路的连接中,一定要按顺序连接。为了便于学生观察,电源正极与电流表、电压表正接线柱的连线可用红色,另一边用黄色或绿色。教师对实验器材的掌握、应用、处理的熟练程度及对实验过程的认真态度、操作的规范等,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做演示实验时要注意科学性、目的性。演示实验能否顺利地达到演示的预期目的和效果,首先在于教师是否时刻注意演示实验的目的性、科学性以及实验操作的有序性。
例2:物体的冷热程度靠人的感觉不可靠的演示
第一步:取三盆温度不同的水放在讲台上。
第二步:请一名同学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第三步: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比较两手对温水的感觉是否相同。
上述实验的顺序不能倒过来,否则将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二)学生操作实验
学生操作实验不同于演示实验,它强调学生的操作过程,也不象探究实验那样,把主要目的放在经历与体验通过实验探索知识技能的过程。学生操作实验有的是为了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得更仔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其浓厚的兴趣;有的是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仪器的结构和性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等等。
新课程对学生操作实验比较重视,八年级的学生操作实验就有28个之多,而《大纲》规定的学生操作实验初中阶段总共有19个。学生操作实验不再像以往教学大纲下的学生实验那样严肃和规范,而是更注重趣味,更贴近生活,更简单易行,更突出某一方面的教学功能。像钢笔“错位”、照相机模型制作、凭感觉判断温度、小纸锅烧水、用铅笔心控制小灯的亮度、观察各种电阻器、电磁继电器的使用等实验都有以上的一些特点,教学中要加以分析理解和把握。
(三)师生探究实验
初中的科学探究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探索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我们无论是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还是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探究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各要素(或者说各环节)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都有其独特作用。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是只要记住有关探究的知识就能解决的,必须在探究实践中不断积累。为此,学生要先经历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在具体的某一实验探究教学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随着能力的逐步提高,逐步加大探究的难度,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在物理课中,科学探究的难度和探究的内容是有一定关系的,有些物理知识的探究会难一些,而另外有一些则较容易。
要努力实现全面的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由于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多数都只涉及部分要素,因此很可能有些要素在很多探究活动中经常涉及,而另一些却涉及很少,造成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发展不够平衡。
例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往往是由教材的内容决定的,或者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学生在这方面很少有锻炼的机会。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突出这一方面的教学,在课堂上多创设一些条件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物理问题。除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之外,制定计划也是以往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因此,分析和统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关于科学探究的各种能力要求的情况,了解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薄弱环节,对学生实现全面的科学探究能力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物理新课程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分析教材中各个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特别是每一次探究过程重点涉及的部分要素,把握好其对学生探究的指导价值。
例1: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模拟两个女士在海边沙滩上散步,胖的穿高跟鞋,瘦的穿平跟鞋,她们留在沙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的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则宽而浅。请同学们观察这一现象,把想到的问题提出来交流。
这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这个例子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使学生把自己的发现通过思考,采用问题化的方式进行陈述:为什么两者在沙地上留下深浅不一的脚印?为什么高跟鞋的鞋跟在湿地上的压印会比平跟鞋深?进而演变为一个具体、明确的物理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压力与作用面积的关系如何?
对于每一个探究实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看到的现象可能会产生哪些疑问,如果这些疑问有价值,就应该用来对学生进行善于质疑、求学好问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例2: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给出已在工作状态的串联电路,请学生猜想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关系。学生有的从电流路径的角度去考虑,有的从不同电灯亮暗的角度去考虑,都能作出电流相等或不相等的结论和相应的认识经验依据,对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的精神和能力有独到的作用。
例3: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学生猜想在水平面上滑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重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之后,安排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实验探究方案,逐步理解和形成依据二力平衡原理、用弹簧秤匀速拉动物体测量摩擦力的方法,以及学习和体验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等。
在实验探究的教学中,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实验显现和测量所涉及的量,实验器材的选用要求依据怎样的科学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等效替代等科学方法的应用。当然,决不要把科学研究的方法狭隘地理解为已经冠以某个名词的几种典型科学方法,研究中要用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靠我们去摸索、发掘和总结。
例4: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用同一规格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当将各组实验数据收集在一起填入表格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分析讨论,从像的性质、物距、像距以及焦距的关系上来探寻成像规律,然后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
学生得出的结论各有差异:有的学生得出的结论仅仅是“在光屏上只能成倒立的像”,有的学生得出“当物距大于像距,能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放大的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不能成像在光屏上,当物距大于焦距时,能成像在光屏上”的结论,也有的学生发现“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等等。
在分析与论证的过程中,逐步把学生零碎的结论加以归纳总结,形成较完整的规律,能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体验逐步认识规律的过程,促进他们对规律的深入理解。
例5:实验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通过阅读说明书、尝试测量操作和交流讨论等学习探索活动,学习量筒的基本使用方法。在制定出实验方案和步骤后,大部分的时间是学生操作,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为了使学生学习各种天平的操作要求,可以在有的小组摆放托盘天平,有的小组摆放学生天平,或者每一小组实验桌上既有托盘天平,又有学生天平等,规格也可以有所不同。实验中让学生先尝试操作,测量橡皮泥和同一盆盐水的密度,交流所遇到的困难和初步的测量经验,然后再进行充分的实验测量,交流测量结果、实验中的认识等,加深对密度是物质固有属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各种天平和量筒的的操作技能等。
(四)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是学生对物理知识由认识到理解的一种桥梁,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创造发明的基础。新标准对课外实验十分重视,课后作业改为“动手动脑学物理”,把课外实验作为学生的一项作业。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做好课外实验呢?
(1)做到实验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每一个实验都反映了相关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组织相应的课外实验。例如在学过 “弹簧测力计”的内容后,指导学生“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课外实验;在学过“电磁铁”后,指导学生做“用电流使铁钉磁化”、“自制电铃”的课外实验;在学习了声音的性质以后,指导学生自制小乐器;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特点后,指导学生自制照相机等,以深化和巩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做到课外实验类型与目的的统一。不同的课外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不相同的,应根据课外实验类型和不同要求有所区别,进行指导。对制作型的课外实验,教师主要指导制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如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制作、水果电池的制作。对于研究测量型的课外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录数据和进行处理,如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对于思考型的课外实验,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揭示物理现象的规律,如探究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等。
5.怎样设计与改进实验报告书 篇五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大学生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指导教师孙宁
院(系、部)
软件学院 专业班级计HR 07-6
学号
0720010602
姓名韩冰
日期
教务处印制
2011年3月28日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学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工作中,设备的编排是一项十分复杂、棘手的工作。在编排过程中,由于数量多容易出错。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设备编排工作,既提高了编排的科学性,又可大大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教学设备管理现代化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又因为现在各个高校内教学设备众多但自动管理水平相比过低,很多高校管理设备都采用在设备购进以后将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存档。存档以后档案基本就没人记录与维护,至于以后设备的变迁或损坏都不会记录在设备档案中,即不能体现设备的即时状态。而有些即使有设备管理系统的单位,就算是能把设备的即时信息体现在设备档案上,但设备的缺陷处理及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设备检修的备品备件情况和检修成本核算没有实现,整个学校教学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将管理任务分成小块,落实到个人并能随时查询设备当前情况和历史情况,对设备的可靠性分析有直接作用,使管理人员从手工计算、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是一个学校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设备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师生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该系统还可以帮助学校实验室系统进行有效的设备管理,对设备的维护,教学质量的估计有很大的帮助,提高学生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学校教学设备自动化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大多数学校设备管理办法是设备采购进来以后,将设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登记存档,然后将档案存档。以后档案基本就没人维护,如设备位置出库、检修情况、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等信息根本不会体现在设备台帐上,即设备跟踪信息不能及时体现在设备档案上。某些使用设备管理系统学校,对设备的跟踪信息即使能体现在设备档案上,但设备的缺陷处理及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设备检修的备品备件情况和检修成本核算没有实现,整个学校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本信息管理系统合理的借鉴国际领先的设备管理思想并结合国内学校设备管理现状,可以完全能满足国内学校设备管理的需要。并通过对各行业设备管理情况的长期研究探索,以灵活、通用为主要设计思想,可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和设备可靠性,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办公耗材,提高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一)研究内容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实验室设备信息进行管理,有着人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维护性能强、寿命长、学生使用便捷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也是学校规模化管理、正规化管理,提高学生实验效率的重要条件。
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选购、正确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更新,使设备达到最佳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和利用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加大管理人员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力度。(1)设备出/入库管理
功能描述:有操作员核对出/入库设备的基本信息,包括配件的基本属性。核对无误后,将要出/入库单信息提交信息库。(2)计划管理 注意有设备配置计划和设备需求计划表。功能描述:有各部门提交的计划表汇总后得出物资需用计划表,并将计划表发往相关部门。(3)设备信息管理
功能描述:通过对设备各个属性的填写,了解设备的使用年限,使用状态,何时修理等相关信息。
(4)报表统计
功能描述:对设备的使用、维修等各种信息管理,是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情况有所了解,并根据数据制定计划。
(二)解决问题
针对于某些院系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的跟踪信息即使能体现在设备档案上,但设备的缺陷处理及设备缺陷等功能没有实施,设备检修的备品备件情况和检修成本核算没有实现,整个学校设备管理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本系统为大学实验室设备的管理提供系统的,安全的方便的解决方案。为设备管理人员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为同学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为同学们动手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基本理论
本系统开发是面向过程的采用软件工程理论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软件工程采用的生存周期方法学就是从时间角度对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把软件生存的漫长周期依次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如出库/入库,计划管理信息管理,报表信息统计,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它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其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宿主语言、实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据的插入、修改和检索均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
(四)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系统开发将基于JSP的B/S动态网站开发及数据库连接,运用JAVA编程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进行方案设计,选择myeclipse+ jsp作为开发工具。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技术。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平台,并采用JAVA-sql serve数据库驱动sal server.jar,使服务器与数据库完美连接。采用jsp服务器:tomcat 5.0,小巧实用的jsp服务器,以上技术都具有成熟的开发条件,具有技术可行性。
利用前台应用程序:JSP+ Servlet技术 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小型数据库
(五)论文框架
(1)系统概述:论述实验室设备系统管理流程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2)需求分析:包括总体目标、具体目标、系统功能建模,系统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系统数据模型简单说来就是分析实验室设备的使用需求。学生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
(3)概要设计:包括体系结构设计,接口设计,代码设计,运行设计等。通过收集资料、数据以及查阅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在系统可行性分析和需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最终提出了整个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设计方案。
(4)详细设计:包括模块定义,输入输出项目,算法,逻辑,接口,限制条件,测试要点等。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重新登录、退出系统。(5)编码设计:包括概述开发工具及编程脚本、脚本习惯说明、脚本。(6)系统测试:包括测试原则及方法的概述,测试用例以及结论等。软件的测试与调试:目的是在软件投入生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以便及时纠正,避免在软件运行时才暴露出错误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7)结束语、致谢、参考书目、附录、参考文献。
三、研究进度
2011年3月14日—3月29日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并完成系统可行性分析及需求分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
2011年4月01日—4月09日完成系统的概念设计,整合所需功能。2011年4月10日—4月15日完善各模块具体功能,初步设计前台界面。
2011年4月15日—4月19日完成前台基本界面并完成出入库管理模块的分析编码与 2011年4月20日—4月24日完成计划管理,设备信息管理,报表统计模块的分析编码。2011年4月25日—4月30日系统整合及测试用例分析。2011年5月01日—5月13日撰写论文,完成毕业论文初稿。2011年5月14日—6月06日修改并完成论文。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沈应逵.《java Web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与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 [美]Bruce Eckel.Thinking In Java.英文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 [美](Liang, Y.D.).Java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 苏继英.JSP在电子政务中的两个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23)[7] 林天.用Tom+JSP+MySQL开发邮件帐号注册管理系统[J]计算机应用, 2009,(12)[8] 闪四清.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怎样设计与改进实验报告书】推荐阅读: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样08-08
怎样设计教学设计方案10-14
怎样说清楚板书设计08-05
怎样设计能力考核方式08-28
怎样做好教学设计09-03
动物怎样过冬教学设计06-28
怎样进行历史教学设计08-14
怎样设计课堂教学目标11-27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