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企业”实施方案

2024-06-16

“法治企业”实施方案(10篇)

1.“法治企业”实施方案 篇一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集团及所属企业依法经营决策水平,不断加强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为集团“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的总体部署,按照省国资委《关于省属企业推进依法治企有关事项的通知》(川国资法规〔2014〕【2014】2号)精神,结合企业实际,为进一步加快依法治企进程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国企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建立健全公司依法决策、依法经营、诚信守法的管理制度,着力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推进集团及所属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为加快集团及所属企业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力争到2020年,建立健全公司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法律顾问队伍素质和领导干部法治理念,充实企业法治文化,全面落实第三个法制建设三年目标和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工作目标。基本建立法制建设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法制建设保障体系,提高依法治企水平,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工作措施

(一)以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完善企业内控机制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企业运行的体制基础。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健全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重视规章制度的起草、审核、修改流程,促进企业规章制度统一规范、协调一致。在投资、建设管理、经营管理、资产审计、财务管理、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等重大经营管理领域,要有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可循。

(二)以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制度工作组织体系

总法律顾问制度是企业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健全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加快推进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落实总法律顾问职责,健全工作流程和制度,确保总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充分真正发挥其保障依法决策的职责作用。要加快推进总法律顾问专职化、专业化。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事务机构。集团公司及重要子企业要建立法律事务机构,明确法律事务工作职责,保障法律事务工作经费,确保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履职,要充实配备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机构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二)以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为手段,逐步完善法律管理工作体系 大力提高法律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水平,努力将法律管理纳入制度化的轨道,确立集中管理与专项授权相结合的法律管理工作模式,切实增强法律管控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法律审核作为不可逾越的节点嵌入业务流程,逐步完善企业法律管理工作体系。

(三三)以实现企业法律顾问队伍专业化为方向,全面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重视和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企业要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把法律人才纳入企业整体人才资源管理的范围,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参加企业法律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企业总法律顾问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要加强对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的专业化培训,加强其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落实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培训经费,切实提高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专业、高水平的法律顾问队伍,进一步提升企业法律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四)以企业实现转型发展跨越为目标,不断拓展企业法制工作领域

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发展跨越的总体目标,深化企业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发挥作用。企业要按照“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强化法律管理,加强法律纠纷案件处置,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控机制,防范企业风险。加强企业各项重大决策的法律审核,建立制度,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法律保障。完善法律风险控制流程,探索建立集中高效的法律风险管控模式,有效提升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五)以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为抓手,加强企业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使其熟悉掌握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逐步实现学法用法的制度化、规范化。企业要以科学决策、守法经营、规范管理为内涵,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培育企业法治文化。进一步提升企业领导人员的法治理念,进一步丰富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守法意识。

(六五)以“六五”普法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确立普法教育在推进依法治企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六五””六五“普法工作。在“六五”普法期间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把法治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提升、法律风险防范及普法等工作紧密结合,将其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中。着力强化企业法治文化的制度保障,发动和吸引广大员工自觉参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工作。

三、进度安排

依法治企工作从2014年开始实施,到2020年结束。各主要任务和目标如下: 2014年主要任务: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规划,成立依法治企领导机构。明确依法治企目标和任务,广泛开展宣传发动、教育培训工作,明确依法治企目标和任务。

2015年主要任务:推进集团公司及所属重要子公司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落实“六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企业依法治企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合规文化建设。

2016年主要任务:全面落实省属国有重点企业法制工作第三个三年目标,加快完善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法律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各项法律风险防范制度。

2017年主要任务:重点指导核心子企业健全法律审核制度和流程,积极推动核心子企业设立法律事务机构、建立法律顾问队伍,加强监管。

2017-2018年主要任务: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通过自查整改方案,梳理相应的法规、制度,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使企业法制建设和依法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治企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9年主要任务:检查集团公司各部门及所属企业依法治企工作的执行及责任落实到位情况,重点检查整改落实的情况。进一步深化法治建设,形成法治建设长效机制。

2020年主要任务:是集团公司对各部门及所属企业对依法治企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基本实现依法治企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法治企在集团公司党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四川省交投集团公司依法治企工作省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研究解决依法治企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下属部门、子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要结合自身职能,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意见。把法治建设纳入企业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依法治企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有效实施。

(二)强化督促检查。加强企业内部的协调配合,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并对各部门及下属企业落实依法治企阶段性目标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完成较好的部门、子公司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加大监管企业法制工作的督导力度,定期对监管企业落实依法治企目标的情况进行考评,并以适当形式通报情况,查漏补缺,整改完善。

(三)重视交流反馈。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实践和创新。总结依法治企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促进内部之间的沟通学习交流。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和上级部门反馈。查漏补缺,整改完善。

(四)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健全依法治企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年初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保障依法治企经费保障制度。确保经费开支有预算、有计划、有开支、有检查。

2.“法治企业”实施方案 篇二

( 一) 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的概念

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 是以建设地方法治政府目标为宗旨, 以评价地方政府法治状况为切入点, 能够对法治政府内在要求进行定量整合而形成的一套政府法治评价指标。在中国法治国家的建设过程中, 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路径, 要从细微处着眼, 对地方政府的法治实践情况进行定性、定量抽样统计, 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 简称《纲要》) 中法治政府的建设要求和目标的精神内涵, 在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民众中, 得到更加具体的、深刻的理解。

( 二) 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内容的设定

考核标准的具体内容设置是对法治政府进行量化评估的核心环节, 标准是否准确和全面决定了评估结论能否真实反映法治的水平和现状。设定地方法治政府考核标准时应该持一种“取其精华”的态度, 对各地的成功、独特之处要借鉴过来, 同时克服考核标准设计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使地方法治政府考核标准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操作性。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应体现“有限政府”的理念, 应体现服务型政府旳要求与特点, 应体现信赖保护原则, 应体现责任型政府的要求。地方政府法治指标体系的设立, 采用外部测评与内部测评相结, 测评主体社会多元化的方式, 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量化考核。

( 三) 地方政府法治建设集体的考核标准内容

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的内容, 要按照内容设定应遵循的核心价值标准。按照地方政府法治指标的内容结构进行划分, 指标内容可以由必然性指标和选择性指标构成, 必然性指标主要是对《纲要》的要求进行细化、量化而设计出来的, 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法治政府建设基本状况的指标。根据《纲要》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所提出的要求, 设定一级指标分别为: 转变政府职能;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依法行政领导; 普及法制教育等八项内容, 这八个是法治政府评价的必然性指标, 在此基础上再具体设计二级和三级指标。

二、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的具体实施对策

法治政府考核标准作为一种评价体系, 不可避免的具有主观性。考核评价标准是人设计的, 其一定包含了大量的主观信息, 且这些信息会因为设计者身份、背景和知识结构的不同而不同。为了尽量避免这种主观性对考核结果的影响, 在选取考核主体时就要尽量多元化, 在搜集考核数据时尽量真实、准确, 考核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就要做到科学、合理。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保障地方的法治政府考核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 一) 选取适当的考核主体

目前, 我国的法治政府考核基本上都是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编制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部门等政府部门为主导开展的。一般都设有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 但是均是以内部考核为主, 外部考核所占的比重过小, 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考核主体是确保考核结果公正的重要条件, 因此, 在选取考核主体时应该尽量使参加考评的主体多元化, 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真实性、可靠性。笔者建议将考核的主体划分为四个部分: 政府内部评审组、专家组、中介组织评审组及社会公众。

( 二) 规范考核程序

四组考核主体中, 政府内部评审组、专家组、中介组织评审组的考核标准应该一致, 各组的成员都应该尽可能客观、公正的依次对各项进行打分, 得出各自的得分。每个考核组分数取各个成员的平均分值, 如果有某一项得分过高或过低, 由作出该判断的人员写出评分理由。对社会公众发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要设置不同的档次选项, 由接受调查的社会公众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给出分数, 最后社会公众的分数也是取平均值。另外,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项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指标, 让社会公众自己表达其对本地区法治发展或者某部门的行政行为的感受或者意见, 此项不计入最后得分, 但是, 可以作为最终评分后的附加项, 此项可有可无, 仅作为定性分析之用。

( 三) 提供实施的保障措施

保障地方的法治政府考核标准落到实处, 真正发挥引导和考核的作用。

1. 建立实施法治政府考核的制度

考核对象要根据考核标准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完成考核的配套措施, 落实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等各项措施, 同时,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考核标准的内容。为法治政府考核提供专项财政经费, 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树立法治政府考核结果的权威性

目前的政府绩效考核中法治政府建设所占分值过低, 不能引起考核对象的足够重视。应该提高法治政府考核在政府绩效考核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应该设立法治政府考核结果使用制度, 对连续三年考核结果优良的政府及政府部门给予表彰; 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给予批评, 取消评优资格, 并责令整改, 连续两年仍不合格的, 其主要负责人要负行政责任, 给予撤职或责令其引咎辞职的处分。

摘要: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政府, 是目前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 地方政府的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但是如何判断地方政府的法治建设成果, 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全面、权威的考核标准, 以此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

关键词:地方政府,法治,考核标准,实施

参考文献

[1]李生帅.地方法治政府评价指标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 (4) .

3.全面实施物权法 开创法治新局面 篇三

物权法的最终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和完善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

物权法的重要,在于除人权之外,当数物权。物权法立法过程复杂,更无他因,只因其变迁广泛深刻,利益纠缠复杂尖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欲求有效运行,明确法律基础、透明法治环境不可或缺。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突出把握好四个重大问题:一是要牢固树立物权观念、二是要全面坚持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三是要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四是要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贯彻实施物权法,营造广泛社会思想基础首当其冲。要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物权法的认识,充分认识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给予平等保护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依法平等保护和正确行使财产权利的物权观念。

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按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攻坚力度,坚决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形成更加公平、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秩序,为增强公有制经济活力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物权法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及其他财产权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决制止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要配合物权法的实施,着眼于保障权利、维护秩序、促进竞争,抓紧建立健全民商法律制度,发挥民商法律制度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物权法的顺利通过,是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取得的重要成果。物权法的顺利实施,有待宣传程度的加深、舆论氛围的营造。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要在全社会深入宣传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宣传物权法的立法主旨、基本内容和各项规定,为实施物权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利用实施物权法的有利时机,在全社会广泛倡导全体公民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施物权法,全面落实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的法律要求,正确处理行使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充分运用物权法等法律手段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水平,增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加强配合,共同推进物权法的实施。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国家、集体和私人财产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规范和拓宽法律服务,公正有效地解决群众的司法诉求。

4.法治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南漳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创建法治学校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扎实推进我校“法治学校”创建工作,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高教职员工、学生法律素质和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改善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促进我校教育和谐、健康、优质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法治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全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健全、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依法领导、依法管理的有力机制,进一步强化学校广大师生的法治意识,使法治理念深入师生心中。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校“法治学校”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其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蔡全平(校 长)副组长:祝文政(副校长)

刘邦合(工会主席)聂旭刚:(法制副校长)成 员:廖倩(教导主任)杨自寿(总务主任)

李雪(少先队辅导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廖倩任组长,具体抓法治教育工作,资料的收集,档案归档等工作。李雪任副组长,负责宣传、板报的办理。各班班主任为成员。

四、实施步骤 “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分宣传发动阶段、制定规划阶段、组织实施阶段、总结验收阶段四个步骤进行,各阶段完成时间及工作任务安排如下: 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机构,制定方案。贯彻落实区上级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

2、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召开动员大会,让全体师生明确创建“法治学校”的意义,结合日常工作,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创建工作,做好准备工作。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学习创建活动有关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法治学校”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搞好舆论,营造氛围。要抓住校会、班会、队会等时机,充分利用黑板报、主题班会、宣传栏、广播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创建“法治学校”的舆论氛围。

(一)、制定规划阶段

结合学校实际,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学校创建“法治学校”实施细则及工作计划,明确工作重点,进行任务分解。

(二)、组织实施阶段

1、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手段,认真抓好每项工作的落实,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积极掀起创建热潮,使创建“法治学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要围绕创建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成效地组织实施。一是7至9月份请法制副校长作法制教育讲座;二是各班召开《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主题班会,并开展法制黑板报、手抄报的检查评比;三是对照《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标准》(试行),严格进行自查自评,根据自查情况和存在问题,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3、在创建过程中,要建立好创建活动的台帐,注意收集创建活动的各种文件资料、照片、影像等,以备评估验收。每年要形成本创建活动总结报告,在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取得的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及时向区教育局报告。

(三)、总结验收阶段

1、学校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反馈整改工作。并将学校开展创建“法治学校”活动列入到班级、教师各项考核之中,全方面总结工作成果,完善档案材料。

2、迎接上级 “法治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创建工作情况的评估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健全实施制度,提高管理实效。

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是县委、县政府的明确要求,是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重要手段,是依法治校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按要求规划安排活动内容并抓好落实,积极创建,确保高标准完成任务。

1、建立干部、教职工学法制度。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及考核内容,加强教职员工的法制教育。学校领导带头学法、用法,掌握国家基本法律法规,通晓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建立学生法制教育制度。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效果五落实;法制宣传形式多样,做到“七个一”:即每月举行一次法制教育的国旗下讲话、每学期召开一次有关法制的班会、每两个月出一期法制板报、每学期组织学生写一篇学法心得体会、每学期举行一次法制讲座、每学年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或法制征文比赛活动。

3、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维护学校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问题,也是搞好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学校定期与不定期对校园治安进行专项整治,对学校内部的治安及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重点排查学校内部安全和治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规范,措施是否得力,教育是否落实,设施是否过关,特别是要对学校内部的重要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查,促使学校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治安秩序保持平稳。

(二)精心组织活动,提升影响力度。学校要在抓好课堂法制教育的基础上,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全方位拓展法制教育空间,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具体有如下:

1、行政要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能力。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论,重点了解和掌握与学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工作条例、规程和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在学法、用法和守法、护法中发挥表率作用。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以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为重点,完善依法办学的各项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进程。

2、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学校。要重点掌握《教育法》、《教师法》、《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师资格条例》、《交通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等教育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严格依法从教,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

3、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堂教育在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制定好法制教育计划,明确课时安排,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整体推进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法制教育宣传月、宣传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特定时间,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校普法效果。

4、紧密与法制辅导员、关工委“五老”干部的联系,每学期邀请其进校作法制讲座,以实例来教育学生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加强师生对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指导,使师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少先队辅导员带领少先队部努力打造学校创建依法治校特色,提高“三基规范教育”的力度,建立起一套符合校情的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以“大队领中队,中队带小队”的模式,开展“小交警”、“小导游”等活动;继续开展“安全小卫士”评选活动。组织好每周二主题中队会,召开学法和诚信教育的主题班会,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环境保护法》、《交通法》等法规,展开广泛的学习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通过队活动,在班、队干部中增设德育委员,专门负责纪律自律、作业独立完成、做人表里如一,做事言行一致方面的督促、登记与每周总结;并且开展评选“诚信之星”活动。

6、坚持把法制教育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1)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宣法制教育,利用走廊、墙壁悬挂法制教育警句。(2)设立法制教育宣传标语、警示牌,营造依法治校的浓厚氛围,使法制教育融入校园、进课室、进办公室等,使法制教育文化成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充分利用夕会、班会、队会活动,通过绘画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征集廉洁漫画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教育,帮助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感知、探索、思考和积累,把法制教育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师生自身的道德需要。

7、积极响应上级法治教育相关文件的号召,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主办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积极探索亮点,建立诚信道德体系。

着眼未来,积极探索,以建立学校、教师、学生诚信道德体系为重点,把开展依法治校、“法治学校示范校”创建、评估工作打造为教育的新亮点。

1、修订和完善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不断完善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为人师表、潜心育人、静心教书的校园氛围,实现学校管理公开、公正、公平、和谐,教师工作敬业、爱生、廉洁、自律,教师群体真诚、团结、协作、共进。

2、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反面典型教育与正面教育、把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把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结合起来,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不断探索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现身说法、法制征文、“学生带法律知识回家”、开办法制手抄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法制教育。通过少先队活动、校外法制实践活动、争创“优秀少先队员维权岗”等形式,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

3、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学校和全体教职工要作出法制诚信承诺,将承诺内容、投诉电话发放到辖区街道、派出所、村委会、广大家长及校园周边群众手中;学校创建领导小组成员经常到社区、家长等群众中调查了解、倾听意见,把握践诺成效,解决难点难题。

(四)坚持依法治校,加大师生维权力度。

1、构建机制。把法制教育纳入校长任期目标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将法制培训学习作为教师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学法用法的育人氛围,做到学校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合法、内容合法、制定和发布程序符合规定。

2、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保障师生依法参与学校的民主政治生活。

大道完小

5.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五

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严格贯彻落实《纲要》的指导精神,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为基础,以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提升职能作用、促进市场繁荣、规范市场秩序为主线,通过强基础、抓主线,大力促进依法治区工作,建设法治工商。

二、总体目标

把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与“257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将工商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努力营造宽松有序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公正透明的亲商环境,努力开创市场规范、执法公正、权力透明、充满活力的法治工商新局面。

三、工作任务

(一)大力推进依法执政,加强党组领导核心作用

⒈强化统揽协调。党组书记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依法治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来安排、作为重要工作来推动、列为重要目标来考核。局党组书记要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推进法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强化督导考核工作,用落地生根的实际工作效果检验领导力和执行力。

⒉健全党内法治机制。健全党组依法治理决策机制,建立完善重大决策法律咨询、法律支持、合法性审查、决策评估、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纠错机制。党组的决策事务要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完善党组及时研究解决依法治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法治轨道,落实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提交述廉报告、完善述责述廉、约谈等制度;严格管理党员领导干部,建立党风党性党纪教育制度;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健全“积极预防、系统治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纪检组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和纪律规定规范执纪行为,确保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

3.强化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抓住领导干部带头示范这个关键,切实增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懈怠法治的危机感、学法用法的紧迫感、推动法治的责任感。干部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带头遵守宪法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工商

4.依法全面履行工商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和推进行政组织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和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制度。

5.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工商体制调整的要求,支持配合政府相对集中执法权的工作,切实解决交叉执法、多头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的问题,建立权责统一、监督有力、权威高效的工商行政执法体制。一是严格工商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落实行政执法职权核准公告,实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二是执行立案、调查、核审、执法四分离制度,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案卷检查,加强行风评议,落实重大行政行为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确保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合法化。三是依法参与行政诉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四是全面履行生效判决、裁定和调解协议,认真办理人民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改进执法监管方式。五是加强诚信工商建设,工商机关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六是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完善罚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罚缴分离和罚没物品依法处理规定。

6.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程序,明确操作流程,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探索推行行政执法裁量权案例指导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推行行政执法流程网上运行和执法文书电子化。

7.推进执法信息公开。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在网站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健全政务公开查询系统。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范性文件公开制度、依申请公开规范管理和限期答复制度。

(三)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8.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强化党组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属地原则推进普法工作。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认真做好“六五”普法总结工作。

9.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安排和要求,完成年普法各项目标任务。抓好“法律七进”的细化工作和平台建设。强化责任主体,逐个完善和落实“法律七进”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对“进什么、怎么进、谁来进”三个关键点作出明确规范。强化针对性,根据行业、单位和人群,编写普法大纲和普法读物,分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七进”。推进法律进机关,健全并落实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抓好科级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基层干部等重点对象法治教育培训;重点抓住公职人员,将宪法法律教育列为继续教育必修课,落实公职人员学法用法考核制度及任期内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制度。推进法律进企业,指导企业完善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全年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集中学习2次以上。

(四)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构建法治社会体系

10.健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完善信访接待、处置制度,切实解决群众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和安全。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新制订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完善消费投诉处理机制,有效化解消费争议。

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

为大力推进我市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培养公民法治信仰,活跃城乡市民法治文化生活,增强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经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研究,决定在我市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推进科学跨越发展,建设幸福江山”的战略部署,贯彻法治江山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注重特色,有重点、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普法宣传与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把法律知识通俗化,把法律规范直观化,把法律历史形象化,提高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认识水平,增强法治理念,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的新江山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总体目标:

以传播法治文化、养成依法习惯、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围绕树立新理念、引领新风尚、体验新生活,不断加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建立法治文化人才队伍,创作一批法治文化精品,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法治文化活动,优化法治文化传播途径,打造具有江山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引导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制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全员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治江山建设进程。

二、活动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加强阵地建设,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在我市培育一批具有法治文化元素的“法律六进”示范点,全力打造江山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以“法律六进”示范点和江山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举办一次全市法治演讲活动,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社会公益广告等大众传媒作用,扩大法治文化宣传的覆盖面。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宣传氛围,推动我市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二)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江山法治文化。

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廉政文化、行业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机关文化等有机结合,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进乡村”、“法治文艺演出进集市”等巡回演出,精心培育有特色、高品位的江山法治文化,加大典型培育和宣传,推动我市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三)丰富法治实践,弘扬法治精神。

坚持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法治文化渗入到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之中,融入到创建法治县市(区)、创建文明城市、民主法治村(社区)等活动之中,通过普法依法治理,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水平,大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四)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法制讲座。

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积极培养法治文化宣传人才,充分发挥江山市普法志愿宣讲团和普法骨干、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深入机关、企业、学校、乡村、社区和单位积极开展法治讲座活动,通过讲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

(五)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法治文化宣传。

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等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将媒体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实现资源共享,整体联动,在全市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宣传氛围。

三、活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法治文化建设活动时间为20年月至月,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表彰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年月)。

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根据法治文化建设活动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安排部署工作。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年月至月)。

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根据工作方案,层层落实工作任务,大力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精心创作法治文化作品,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3、第三阶段:考核总结(20年月底至月)。

对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目标任务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总结。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乡镇街道、机关单位法治文化建设。

结合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活动,进一步健全机关、单位学法制度,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日常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加强本单位学法阵地建设,完善法制教育宣传栏,机关单位人员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加大对机关干部执法水平考核力度,把执法水平和执法效果作为“法律进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健全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考核评议制,通过生动的形式、新颖的载体,打造富有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法治文化。

(二)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

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加强对农民尤其是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法制教育。采取张贴法治警句、悬挂宣传标语、发放法治文化宣传资料、举办法治文艺演出、对农村“法律明白人”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服务等形式,加大法治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农民法律素质,引导农民学法用法、依法参与村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三)加强社区法治文化建设。

建立完善社区法治文化宣传栏、板报、墙报等传播阵地,以“法律进社区”为载体,定期组织司法工作人员、法律工作者、大学生法律服务团成员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注重培养和扶持社区法治文化人才和团队,鼓励在文艺、法律等方面有特长的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以在职和离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党员干部、职工以及有文体特长居民为主体成立社区普法宣讲队,通过开展文娱、健身、文艺演出等活动宣传法律法规、国家政策;逐步开辟社区法制宣传图书角,设立“律师信箱”,定期解答社区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通过构筑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不断丰富社区法制文化建设的载体,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有效促进社区法治文化建设。

(四)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

坚持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诚信建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相融合,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学法制度,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及企业普法助理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企业”活动,激发企业法治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五)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广泛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青少年法制报告会、法制故事演讲、法制漫画创作比赛、法制影视观摩、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建设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校园法治文化长廊,不断创新校园法治文化载体,增强互动效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六)积极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通过执业活动。

做法治文化的实践者、推动者,把法治文化融入法律服务中,促进法治文化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把我市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普法志愿宣讲团成员等法律服务资源进一步整合起来,建立起科学、高效、可操作的法律服务平台,做到优势互补、互助互利,共同参与到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当中。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我市“六五”普法规划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各项工作的大力开展,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群众法律素质提升工程工作相融合贯穿,深化内容、丰富载体,全面推进我市法治文化建设和创建幸福江山等活动的开展。

(二)整体合力推进。

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与相关工作有机衔接、协调联动、强力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大联动”工作体系,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三)务求工作实效。

各乡镇街道、部门要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和服务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作为提升公民法律素质、强化法治意识、提高我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统筹谋划,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创建法治城市、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法制环境。

(四)重视信息报送工作。

各单位、部门要及时将本单位、部门活动实施方案及各个阶段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开展情况、图片等资料上报江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便于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掌握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动态,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将各单位、各部门“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通过检查、指导、考核,对在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部门予以表彰。

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3

一、目标:

增强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高效监督的水平,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关系、新情况和新问题,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二、法律文书依据

1、《教育法》。

2、《义务教育法》。

3、《教师法》。

4、《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

三、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为提高我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高效监督的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决定建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三个工作小组。

四、各组工作职责

1、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

(1)、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制度》,学校会同学校工会共同讨论制定,教代会通过,报教育局审定后执行,合法、公正、公开。

(2)、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3)、全面负责学校依法治校实施工作,每周研究工作一次。

(4)、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

(5)、宣传、落实、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法制教育工作小组。

(1)、结合教育系统普法教育活动,落实计划教材、师资、课时。

(2)、负责社区、家庭的协调、联系,定期听取意见,保证法制教育的普及。

(3)、学法用法的工作总结。

3、师生校内申诉处理小组。

(1)、宣传、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受理、处理师生校内申诉案件。

(3)、以书面形式宣布处理决定。

4、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小组。

(1)、制定《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

(2)、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制度化、规范化。

(3)、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预案预警制度,努力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4)、做好应急处理,负责向上级报告。

6.“法治八建”活动实施方案 篇六

关于开展“法治八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2011.12.28

2012年是实施“六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深化“法律八进”,开展“法治八建”创建活动,按县委统一安排,结合我单位实际,决定在县社系统开展“依法行政示范机关”、“民主法治示范合作社”、“诚信守法示范企业”、“依法管理示范单位”、“公平守信示范市场”等创建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普及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为目的,以贯彻学习供销社系统有关的法律、法规为重点,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提高全系统干部和全县人民的学法、知法和用法力度,进一步开创供销系统“六五”普法新局面,为实现我县“十二五”规划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和意义

通过法治创建活动,要达到以下要求:一是要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宪法理论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提高机关全体同志的尊法、守法水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二是要大力开展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原则,引导农民合作组织遵循国家对农业生产制定的有关法

律,引导农民合作组织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进而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要在所辖企业宣传贯彻市场经济法律,在盐业经营和管理中执行法律法规,确保人民食盐安全。四是要开展法制文化建设,创建体现供销系统特点的法制文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深化“法律进机关”,开展“行政示范机关“创建,不断提高县社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县社党委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育,使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树立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理念,带头学习、自觉遵守,忠实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要充分利用周末学习日、自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和考核工作,逐步实现考核工作规范化。同时,依托机关学习园地等阵地,展示领导和同志们的学习成果。同时,进一步健全执法公示制和过错追究制,在提高全体同志法律素质的基础上促进主管科室和盐业专营单位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二)深化“法律进乡村”,继续开展“民主法制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供销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目前,我县农民合作组织已达120家。2012年是国家制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五周年,要以“依法规范合作社,促进生产标准化”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律宣传活动,促进农民专业社规范、健康、快速发展,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做出应有贡献。

要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供销社要充分利用《乐亭农合网》和《农民合作组织资讯》两个媒体,进一步宣传我县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盛况和优势,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我县的执行情况,突出抓好典型示范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推广,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法规,进而推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深化“法律进企业”,实现“诚信守法示范企业”,大力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一是搞好盐业执法。盐业行政执法是我国行政执法的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盐业管理条例》、《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及有关盐业法规、规章,打击盐业违法行为,确保全县人民食用“放心盐”,维护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二是进一步搞好盐业执法检查。县盐业公司要以执行盐业管理法规为宗旨,适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盐业执法大检查”,要按有关规定对全县大型超市和零售网点的食盐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贯彻盐业法规,坚决打击制售私盐的不法行为,规范食盐经营管理。宣传贯彻食盐专营条例,让全县人民都通晓食盐加碘的好处,自觉食用加碘盐。进一步净化食盐市场,促进人民身心健康。

(四)深化“法律进市场”,在基层供销社开展“公平守信示范市场”创建活动,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市场繁荣。

目前,我县基层供销社正处于重建和复苏阶段,可以预见,全县供销社的重建和复苏,将成为农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市场管理,才能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一是要建立市场诚信体系,深入开展商业法规的宣传,打击售假、售劣行为;二是开展价格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打击价格欺诈行为;三是开展税收征管法制宣传教育,打击假偷税漏税行为;四是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要讲究职业道德,维护社会公德,加强反不当竞争和反垄断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打击欺行霸市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市场发展的公平、公正和有序;五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宣传,引导消费者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要通过努力,使全县基层供销社在守法经营上做出表率,成为全县市场的执法、守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为促进全县农村市场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做出应有贡献。

(五)深化“法律进家庭”,开展“学法守法示范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稳定。

要抓好机关和下属企业干部职工家庭的学法守法活动。一是要抓好法律宣传,县社干部职工要在自己的家庭中重点抓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自己家庭成为社会的“道德堡垒”,以“平安家庭”、“不让毒品进家门,远离暴力和传染病”等活动为载体,开展“讲道德、树新风”好家庭的评比和宣传,实现全体干部职工的家庭平安、守法、安全、和谐,为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带头和榜样作用。

四、时间安排

按县统一安排,“法治八建”活动为期5年,2012年要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全面开创创建活动。2015年,要对县社系统“法治八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迎接县级验收。

7.“法治企业”实施方案 篇七

日前,《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发布,这是自十八大后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后的又一实质性举措,标志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其最显著的进步之一是将70多项与法律重合的内容做了删除,实现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尽管新的纪律处分条例让问责、执纪、监督有新的靶心,也明确了监督执纪问责的要点、标准、尺度、力度。但是纵观历年来国企企业家的犯罪事实,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完善仍然任重道远。

2 中国国企企业家犯罪概述

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编制的《2014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显示,中国国企企业家犯罪存在以下特征。

2.1 高管职务比重高

在122名犯罪国有企业家中,有121人的企业内部职务明确。其中,董事长、总经理或法定代表人共58人,占47.93%;实际控制人、股东7人,占5.79%;党群负责人5人,占4.13%;监事2人,占1.65%;财务负责人12人,占9.92%;技术负责人7人,占5.79%;销售及其他核心部门负责人30人,占24.79%。

2.2 案发环节重点突出

在109例国有企业家犯罪案件中,有104例案件的案发环节明确。其分布情况为:日常经营过程49例,财务管理过程18例,工程承揽过程12例,物资采购过程10例,产品生产过程和贸易过程均为5例,薪资管理过程2例,公司设立变更过程、融资过程、人事变动过程各为1例。

2.3 罪种和罪名结构集中

国有企业家与民营企业家在罪种和罪名结构方面,呈现出明显差异:国有企业家涉及最多的罪名为“贪污贿赂罪”,占其所触犯的22个罪名数的31.82%,其次为“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27.27%)。122名犯罪国有企业家共涉及22个具体罪名,高频率罪名:受贿罪56次,贪污罪19次,挪用公款罪13次。与前两年的统计分析结果相同,这三种罪名仍然是国有企业家的“标志性”罪名。

根据涉案企业家的职务,以及企业家涉案的案发环节、企业家触犯的罪名等事实可推断出如下结论:由于企业内部较普遍地存在治理缺陷,尤其是“一把手”任意决策的空间大,企业内控机制失灵。如何切实强化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是企业界面临的共性问题。需要确立新思路,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而强化企业腐败犯罪风险防控。

3 国企廉政风险防控困境成因分析

分析国企腐败的现状以及廉政风险防控中的困境,就会发现,其间存在许多先天和后天的成因。

3.1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使监督流于形式

我国国企虽然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打破了铁饭碗和平均主义,破除了一权独大的局面,但仍然没有真正达到民主化管理的效果,国企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三权分立格局尚未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权限在国有公司的治理结构中也未完全厘清。由于国有企业的拟制法人特征,以及本应承担国资监管职责的股东或股东会的实质人格缺位,抑或是作为国有企业股东(大)会的股东代表通常与董事会成员重叠或存在内部人关系,使得决策权和管理权无法完全分离。而对监事会成员的最明显规定也就只是要有职工代表身份的监事,但这一规定根本不能有效实现外部监督与客观监督的目的,事实上反而更可能因为是企业内部人员而服从管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使监督流于形式。

3.2 先天资源优势为权力寻租创造空间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安·克鲁格提出:“在多数市场导向的经济中,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比比皆是。这种管制导致各种形式的租金,以及人们经常为这些租金而展开竞争。……在另一些场合,寻租采取其他形式,如贿赂、腐败、走私和黑市。”[2]近年来,国家开始探索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转轨,这将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权力寻租,但国企与政府间根深蒂固的关系以及混合所有制改制中股权结构设置等因素,都将使改制前后的国企仍然拥有不完全符合市场竞争规则的资源优势,在人、财、物等方面依托行政指令占据优势。更遑论那些尚未经过改革的国企,其在资源支配方面所占据的优势地位就更毋庸置疑了。由此,权力与资源之间,这架腐败的桥梁就难以彻断,权力寻租的空间也无法彻底消亡。

3.3 预防形式单一对防控效果造成制约

应该说,近几年来,国家在廉政风险防控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制度建设,无论是拍蝇打虎还是廉政教育,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一些缺乏自身特色的千篇一律的预防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防控的效果。如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往往与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相结合,通过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党政联席会等方式进行[3],而对廉政风险点的排查也通常“采取领导干部自己查找、征求群众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这种“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的方式,没有廉政风险防控的鲜明特征,更没有风险评估指标,基本属于老生常谈,难免出现避重就轻、隔靴搔痒的现象,对风险防控的效果造成制约。

3.4 结构设置不合理使执纪监督束手束脚

在廉政风险防控中承担着关键职责的纪委人员的提任问题以及纪检部门的设置问题,在绝大部分的国企中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来看,尽管纪检干部开始尝试也可直接由上级纪检部门任命,但一则这种任命方式尚未在国企全部普及,二则现在的纪委是各级党委领导下的,这样的纪委部门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根本无法监督查处各级党委的问题。同时很多国企的纪委或纪检部门本身就是在国企内部或者国企党委下的一个部门,而非独立设置的不隶属于所在国企的直接向上级纪委负责的部门,使得各级纪检组织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不能以一个完全独立的部门来开展工作,执纪过程也势必会受到各种干扰。而国企述职述廉过程中的民意测评环节,也使纪检人员的执纪监督工作束手束脚。

4 国企廉政风险防控的完善策略

廉政风险防控,就是利用现代管理理念,将风险防控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防腐倡廉工作实践,以防控廉政风险为核心内容,针对可能诱发腐败的各类风险,通过风险评估,找到风险点,建立前期预防、中期控制、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实现对防控工作实施过程和质量管理的预防腐败的机制和举措。

4.1 基于“机制”的完善要点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民主的权力运行决策机制、规范透明的权力运行执行机制、防控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健全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三权分立格局,厘清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职责权限。

(2)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对于“三重一大”问题,既要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又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兼顾一把手的责任担当。在承认一把手最终决策权的同时,强化问责机制,尤其是在民主决策过程中意见分歧较大的情况下,以防控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

(3)完善纪检组织层级设置。中央巡视组这一方式的采用因其完全独立的地位使之在过去几年的反腐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这一组织终究不是常设机构,突击巡视也不能完全取代日常监督、常态巡视,终非长久之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的模式设置直接隶属于中纪委的各级纪检组织,实现纪检部门独立公正客观执纪。

(4)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加大群众参与、媒体参与的力度,搭建信息公开平台,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群众的眼皮下运行;畅通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渠道;加强对监督、举报群众的保护;完善国企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董监事等民主管理形式。

4.2 基于“环节”的完善要点

(1)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特权往往会唤起腐败的幽灵。”[4]公共权力的规范有利于清理非正常寻租权力,设置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防火墙和隔离带,彻底消除腐败根源。

(2)强化重点环节反腐力度。对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要围绕“位、事、环节”,在排查重点领域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加强流程控制实施全程监管、强化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切实有效的廉政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4.3 基于“手段”和“方式”的完善要点

(1)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反腐手段。可研发建立工程项目电子管理系统、采购项目电子招投标系统、公车网络监督平台等系统,实现对易腐环节的堵漏。同时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技术,将电子监察、风险预警等科技手段运用到廉政风险防控上来。[5]

(2)整合资源,发挥合力。国企内部可以实施跨部门监督,发挥财务、审计等专业人员的作用,通过内部审计、专项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外部可以采用匿名举报、网络反腐等手段,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信息互通的协同监督机制,发挥合力监督的作用。

总之,对于国企的廉政风险防控,需要以依法治企的理念、风险管理的方法,将法治反腐与权力监管相结合,实现权力制衡,才能阻断腐败风险,减少腐败案件的发生。

摘要:国企企业家犯罪中涉案企业家的职务,以及案发环节、触犯的罪名等事实显示,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对于防范企业腐败犯罪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针对国企廉政风险防控的困境和成因,以依法治企的理念、风险管理的方法,基于“机制”、“环节”、“手段”和“方式”,对治理结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重点环节、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构想。将法治反腐与权力监管相结合,实现权力制衡,减少腐败案件的发生。

关键词:法治视阈,国有企业,廉政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2014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cb4803e-1cc22bcd127ff0c15.html.

[2]陈琼.加强法治化反腐败,防控国企廉政风险[J].经营管理者(上),2014,12:251.

[3]吴晋生.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爱德华·L.格莱泽,克劳迪娅·戈尔丁.腐败与改革——美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69.

8.“法治企业”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法制意识;发展;影响

目前,我国逐渐完善法律的各项条款,有利于实现我国成为法治国家,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必须要履行的义务。法律不仅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企业的管理中树立法治意识,这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可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一、法治意识的概述

法治意识就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的性质、观念、地位等方面的认识,也是依靠法律来管理国家、以及管理经济的发展。法治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主要强调要依法治国,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在治理国家的方式方面,以及建立和运行的制度上都要依靠法律来实行。另一方面是实质意义上的法治,我们国家强调法律至上的法律观念,要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等价值和精神。两方面的意义是实际上两者的统一,在形式的意义方面应体现当代法律的价值和原则,在实质意义上的法律应该通过法律的形式以及法律的制度来实现,在法治方面,这两者都必不可少。法治意识就是以法律制度为调节手段,人们需要通过利用正当的手段和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的权益,履行自己义务的意识。现在法律意识已经逐渐在人们的观念中树立起来,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有利于人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法律的地位。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逐渐增强法治意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法治意识

现在企业的经营在大的环境中,要保障企业内部的稳定运行必须应该加强企业管理者的法治意识。企业管理者的法治意识的提高,必须要注意在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制度意识方面增强防范意识。企业的经营者在管理中,经常面临各种经济风险,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具备在法律层面方面的风险意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合法的营业执照。保障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应该保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交易。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于客户签订合同事业应该保持法律意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从事经营活动中应该有相应的合同、收据、发票等,这些可以作为双方交易的证据,如果企业的发生纠纷时可以快速处理关系,有效的避免混乱的关系。

三、国家法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法治建设,对于企业的管理必须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自从我国扩大对外开发,尤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对于企业的管理方面应该提高客观的需要,坚持依据法律体系来管理企业。必须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满足企业管理的要求。国家实行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根据国家的相关条款规定,资委代表国家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所出资企业应当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对其经营管理的企业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不得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这说明了企业应该加强法律建设,企业在运行和管理中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

四、企业管理者的法治意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1.促进企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由于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更加激烈,企业的发展为了抢占更多的经济市场地位,制定了许多商业战略。一些大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对企业进行規范化管理,使得这些企业在国际上具有强的竞争力。但是在一些企业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法律意识,为了达到企业的利益,所以在商业战略上采取了一些不是正规的手段,这种竞争方式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竞争秩序,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说,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这的法律意识,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企业经济管者的法治意识提高,可以增强对企业内部制度的管理和创新,对企业的整体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运行。

2.促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要想企业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学习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要建立先进的管理管理,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在内部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内部的整体进行逐渐的改变,提高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效率。对于企业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对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以及综合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具备的法律意识可以有效的避免市场上面临的风险问题,同时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促进企业的长效化

企业管理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的法律意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管理水平。现在企业的发展中出现一些不利的想象,比如贪污腐败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促进企业在内部的建设,员工要正确的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建设方面要形成一定的机制,不断的改变并企业促使企业在管理方面形成长效化。企业经营管理者要的法治意识的提高,促进了企业的不断规范化和法制化,并且有效的减少了经济纠纷问题。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并企业实现了我国的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五、结束语

在企业的内部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的制度。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上具备的法律意识可以使得企业内部各项制度建设的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建设的实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是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的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推动企业向现代化的方向转变。总而言之,企业的经营者的法治意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闫新燕.新生代员工法律意识觉醒对企业管理的启示[J].经营与管理,2014,No.36612:41-43.

9.“法治机关”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篇九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局机关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参政议政的能力,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发〈枣庄市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法治枣庄”建设年活动的意见〉的通知》(枣办发[2009]3号)要求,决定今年在局机关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认真、专业、务实的要求,立足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大力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教育机关干部职工增强法律意识,增强权利、义务、责任相一致意识,增强机关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全系统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为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富强、和谐、文明新枣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目标任务

通过在局机关开展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执法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提高依-1-

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开展依法治理、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党政机关干部执行力,努力创建“法治机关”。

三、方法步骤

“法治机关”创建活动从2009年6月份开始,至12月底结束,并转入长期“法治机关”建设活动。“法治机关”创建年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7月)

根据创建要求,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召集各科室、分局全体工作人员召开“法治机关”创建动员大会,学习全市动员大会精神和《“法治机关”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让全局工作人员深刻理解开展“法治枣庄”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对“法治机关”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参与创建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际行动全面推进“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二)组织实施阶段(8月—10月)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提高全局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使全局工作人员全面学习《宪法》、《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以及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提高全体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思想理念。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从岗位职责、许可审批、案件办理时限、案卷存档管理、执法责任、错案追究、行政执法回避及立案、取证、审理执行程序等方面,逐步实现依法建制、依法管理,促进全局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坚持用制度规范、约束监管执法行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是积极开展学法用法活动,依法规范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在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将学习成果和城市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服务企业的思想理念,切实抓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树立执法部门良好形象。

四是搞好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创建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站、简报、信息和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成效,全面做好“法治机关”创建活动中的宣传信息报送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法治机关”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的舆论氛围。

(三)总结考评阶段(11月—12月)

各科室、分局要认真对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进行自查。重点查活动实施阶段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及活动取得的效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在各科室、分局自查的基础上,局“法治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进行检查验收,全面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并将创建工作作为各科室、分局及全体工作人员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

四、组织领导

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是落实“五五”普法工作的一项主要举措,各科室、分局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

抓落实,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这次活动的深入开展,局成立“法治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指导“法治机关”创建工作。各科室、分局要高度重视“法治机关”创建活动,切实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本着依据方案,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讲求实效的原则,按照确定的目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实施,确保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在创建中,要勇于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使“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成为引导和促进公民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载体。

10.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各项决策部署,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通过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万源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之中,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丰富万源文化内涵和群众文化生活,让全体公民形成以法治为价值取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目标任务

围绕建设“法治万源”的总体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建设活动。20xx年―,力争实现各类法治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初步形成法治文化建设的深厚氛围;到,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法治文化基地,创作一批具有良好效应的法治文化作品;到,力争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切实增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影响力,让全体公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理念,培育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习惯。

三、工作措施

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高效的原则,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到传统文化、廉政文化、景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建设当中,以“一长廊、两公园、三平台、四制度、五活动”为载体,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法律服务机构运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网站等新兴媒体开展法治宣传,引导和督促各部门、各行业利用法治宣传日、宪法日等关键节点,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

(一)建设“一长廊”

将达陕高速公路万源出入口至红军广场打造成法治宣传长廊。在高速公路出口设置综合法治宣传牌;充分利用看守所、启明苑、太平二小等路段高截坡护壁,制作漫画、图片、书法等法治文化专栏;在休闲绿化带内设置法治宣传标牌,以法治人物、法治故事等形式弘扬法治精神;发动沿街单位、商铺利用LED等义务开展法治宣传。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规划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或广场。(牵头领导:黄中平,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全市各乡镇)

(二)打造“两公园”

1.打造天马山法治文化公园。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天马山休闲公园建设全过程,通过设置中外法治人物雕塑、法治楹联诗词条幅、法治书法绘画展区等形式,将天马山休闲公园打造成为法治主题公园。(牵头领导:张驰萍,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2.打造红军公园法治文化区。在红军公园各广场、各景点增加法治文化元素,加强红军公园入口广场公众法治教育基地日常管理维护。全市主要景区要设置布局合理、设计美观的法治宣传标牌、橱窗、LED法治宣传屏等法治文化宣传元素。(牵头领导:陈国斌,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三)构建“三平台”

1.构建电视法治宣传平台。在万源电视台阳光政务等频道开设以案说法、电视问政、法治教育等法治专栏,加大法治新闻、法治公益广告投放力度,努力打造辐射范围广、群众认可度高的法治文化栏目。(牵头领导:张驰萍,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

2.构建微信法治宣传平台。加强以市委办公共微信号为核心的微信电子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定期发布以案说法、律师讲法、领导谈法等内容,进一步强化微信平台法治宣教功能。(牵头领导:倪欣,责任单位:市委办,全市各乡镇)

3.构建户外法治宣传平台。在市汽车站、火车站站前广场建设法治宣传阵地和普法教育网点,展放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节目和法治公益广告。各乡镇及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沿线的村、社区要设立法治宣传标牌或橱窗、法治文化阅览室或法治书屋。在全市主要景区内的设置布局整齐合理、设计美观的法治宣传标牌、橱窗、LED法治宣传屏等法治文化宣传元素。(牵头领导:黄中平,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全市各乡镇)

(四)建立“四制度”

1.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健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牵头领导:黄中平,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完善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牵头领导:张远新,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落实部门党委(党组)和乡镇领导班子会前学法制度。(牵头领导:倪欣,责任单位:全市各乡镇、市级各部门)

2.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领导干部在述职、述廉的同时,要报告本人年度学法用法、依法行权和履行本单位法治建设领导责任情况。(牵头领导:李平洪,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3.干部任前考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制度,定期组织培训和考试,在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时将干部法治素质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牵头领导:李平洪,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4.公职人员法律培训制度。把法治教育列入党校干部培训、初任公务员培训和事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牵头领导:李平洪,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五)开展“五活动”

1.开展法治文化创作及评选活动。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贴近民生、深入民心、符合民俗为切入点,组织创作展现万源地域特色的法治文艺节目、法治微电影、摄影、诗歌、散文、书法等法治文化作品,采取举办法治文化作品征集、竞技比赛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结合,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市级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创作出1个以上具有部门特色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特别是行政执法部门要积极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比赛,每年至少创作出2个以上反映执法部门文明执法和先进事迹的.法治文化作品。中心镇和其他有条件的乡镇要结合本地民俗文化,创作出1个以上具有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每年12月在全市举办1次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比活动,评出10个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进行表彰奖励,并推选3-5个参加达州市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评选。(牵头领导:黄中平,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2.开展法治理论调研及研讨活动。积极拓展法治文化建设交流途径,组织开展重大法治课题调研,把握法治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规律,优化法治文化的传播艺术,力求把法治要求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为法治文化建设理论提供理论支撑。组织引导理论界和法律工作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研讨,探索法治文化与历史文化、县域文化、行业文化相互融合的有效途径,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市级各部门要按照部门特点报送1篇以上反映部门法治建设的调研文章,各乡镇结合工作实际报送1篇以上反映乡村法治建设的调研文章。每年举办1期法治文化建设调研理论文章评选活动,每年评选出10篇优秀文章进行表彰,同时向达州市依法治市办选送5篇优秀法治建设调研文章。(牵头领导:倪欣,责任单位:市依法治市办)

3.开展法治文艺汇演及宣传活动。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是深入推进全市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载体,节目应具有地方特色,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寓教于乐地宣传人民群众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法治文艺汇演采取歌舞、相声、诗歌、小品、戏曲等多样化的舞台表演形式,力争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每年12月在全市举办1次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比活动,评出10个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进行表彰奖励,在其中推选3-5个参加达州市级优秀法治文化作品评比。每个学校每年举办2次以上法治文化节目汇演,至少举办2次以上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牵头领导:黄中平,责任单位:市文联)

4.开展法治示范创建及奖补活动。深入开展“法治示范乡镇”、“学法用法示范机关”、“法治示范学校”、“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法治细胞示范创建活动,建立一批法治示范典型,推动依法治市工作深入开展。(牵头领导:倪欣,责任单位:市依法治市办)

5.开展法治人物评选及表彰活动。进一步加大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每年开展一次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及表彰活动,树立法治建设工作中的先进典型,极力弘扬法治精神,在全市上下形成学习典型、宣传典型、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依法治市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法治万源建设深入开展。(牵头领导:涂小云,责任单位:市政法委、依法治市办)

四、工作要求与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宣传部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法治文化建设宣传活动,督促法治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充分履职尽责;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负责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研究部署法治文化建设重要事项;法治文化建设相关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要结合各部门实际,切实抓好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各乡镇、市级各部门要把法治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总体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

(二)加强工作保障。将法治文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文化建设资金适度向法治文化建设倾斜。市财政局要为全市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在内的各种法治文化设施(阵地)建设和各类法治文化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各相关单位也要加大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投入。法治文化建设要结合市政建设、新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共同推进。村、社区法治文化设施建设和法治宣传经费可按规定在村级办公经费和公共服务资金中列支。

上一篇:对军训的认识和感想200字下一篇:液压元件拆装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