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2024-09-01

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精选16篇)

1.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一

请要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什么是教师职业素养?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中国职业化素养提升专家陈馨娴老师认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素质,对于确保事业兴旺发达,提高自我整体素质,树立职业形象,提高认可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比其它职业素养,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更加是刻不容缓,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

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终身献身教育,并用

自己的智慧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和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二:热爱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

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接着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这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最后还要求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学生,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正评价。

第三:团结合作

为了搞好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教师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第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要做到⑴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⑵要懂教育规律。⑶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⑷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第五;遵纪守法

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做到不断强化教师意识,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我必须认真履行职业素质,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职尽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做出的贡献才能赢得社会的肯定与褒扬。

2.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二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其特征为:无体系的阅读方法。现今小学语文阅读策略中较为成熟的策略有:预测策略、连接策略、摘要策略等。本文以预测策略为例,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谈谈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预测策略的内涵

在课堂上,当我们指着课题问学生:“根据课文题目,你认为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在不自觉地使用预测策略进行教学了。预测策略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背景经验针对阅读文本的线索,对文本内容发展形成假设,从阅读的过程中寻找资料检验先前的假设,进而形成新的假设,并带着假设继续阅读。预测策略不是只有猜测文章内容,须不断地检验自己的假设。

根据定义,预测策略的应用分四个环节:根据课题所提供的线索,大胆猜测课文内容,形成初步假设;通过阅读文章前半部分内容,寻找资料验证假设,根据验证结果修正自己的假设;再根据新线索继续预测文章的发展,再次形成新假设;通过这样反复的步骤,最终形成对全文的有根据性的预测,从而理解文章的线索及内容设置,做到了解文章、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预测策略的应用条件

(一)文本的选择

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才是因材施教的方法。学生使用预测策略,就犹如侦探办案一样,追寻线索一路探索,需要抽丝剥茧才能明白最终的结果,进而享受整个推测过程,因此预测策略适合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思考的文章。

(二)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预测策略的应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充分的思考预设、及时的反应及应变能力和高度的概括理解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素质高的教师是关键,否则难以把控课堂,甚至适得其反。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表现在:(1)想法:阅读时,有自己的理解与想法;(2)关注细节:擅于注意到文章中的小细节甚至隐藏细节;(3)心境:心易静。学生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应用预测策略短时高效地完成阅读要求。

三、预测策略在现今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模式

以《触摸春天》为例,从“教学过程”与“教师和学生角色”这两个方面来比较传统教学和预测策略教学的区别:

四、预测策略的创新模式新探及成果

(一)预测策略的创新模式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预测策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针对整篇文章的主题、内容、写作顺序、写作方式等的整体预测;更不是简单的对下文的预测:即学生在阅读本段内容之后准备读下一段内容之前,对下一段内容的预测,而是系统的、有条件的、有层次的逐层递进过程。因此在不改变预测策略实施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在预测策略的实施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1.对于侦探色彩的文章针对性地使用预测策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由预测策略的性质决定的。侦探色彩的文章,具有情节波折性、逻辑思维紧密、环环相扣的特点。新星一为代表的侦探小说就非常符合预测策略的文本要求。

2.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

预测是预测策略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学生看过的电视、电影、小说等都能成为其判断、预测的考虑因素;不同的背景给予孩子不同的看法;学识越渊博的人,越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更能主动地、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学生根据题目就出现了不同的预测:(1)有学生认为这是描写穷人生活的文章,写他们贫穷的生活。(2)也有学生预测穷人的生活虽然苦,但是内心一定善良。(3)还有学生认为,这是要控诉社会的黑暗。

3.学生的持续性预测活动,有助于其进行深度思考,进而转变成学生的自发行为。

学生应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时,体会到课堂的充实性:他们在不断地驱使自己找到真相,在找到能证明自己观点的线索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测,思考文章的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发展趋势,最终达到理解文章、思考文章的目的。

(二)预测策略创新模式成果

将我校六年2班作为实验班,实施预测策略创新模式的小学阅读教学。实施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实施过程中,每次上课都对实验班进行了课堂前测和课堂后测,以评估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作用。通过课堂前测和课堂后测中的数据整理、对比,发现:

1.预测策略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四大“抓手”。

抓关键词;关注细节;查找线索;合理推测。这是引导学生有效预测的主要抓手。

2.预测策略在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体系中的初步建构。

通过预测策略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学生能在四大抓手的帮助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写作技巧,进而初步构建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阅读策略体系,即:根据线索层层推测,进度随之加快,节省时间;提高了阅读的准确率;明白文章,不仅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更能体味文章隐藏的内容。

3.预测策略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显著作用。

从检索、理解、运用和创新这四个方面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评估,评估数据以柱状图具体呈现在下图中,由此数据显示,预测策略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显著提升。

当然,预测策略作为阅读策略中的一个分支,它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文本的限制,因此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配合的方式,如:预测策略和摘要策略相结合等,以达到取长补短、互补共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郝勇霞.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策略[J].学周刊,2013(12).

3.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三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师 人文素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49-01

语文教师与一般的任课老师相比较,其最大的差异是对学生在品德素养,实践能力以及思维意识的养成中,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语文教师用自身的优秀素质和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人格以及精神,作为素质教育下的中职语文教师,面对的都是未来走出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学生。如何让中职语文教师在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人格魅力上也要不的增强,提高人格魅力,推动自身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建立和形成,在教育中顺应教育改革潮流,不断进步,在中职教育教学事业中做出优秀的成绩。

一、当下中职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构成:关心学生生存、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职业特征,也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支撑和服务于这个核心的是教师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化育方法。当下,社会普遍认为,教师是一类劳动较长、思想负担较重、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的职业。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对于社会的认知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缺乏对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意识。

二、中职语文教师对自身职业认知的偏离

作为教师,首先要确立自己在教育行业中的终身职业观的意识。深刻认识自身教育职责的特殊意义,体会作为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人无完人,在走偏方向时及时找到正确的方向回归本质,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才会有帮助。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对中职学生存在狭隘的偏见,认为他们与高等教育的学生存在差距。任何职业角色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能仅仅因为分工的不同而对职业产生歧视。作为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欣赏自我,接纳自我的意识。

对于一些在文化素质精神方面不足的学生,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职能,以正确的方式及时帮助学生改正。作为语文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职能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探索新型教育方式耐心教导。教育事业作为一个长期性的活动,免不了会出现职业倦怠。这就需要我们的中职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在革新中得到学生的欢迎、领导的认可,挖掘出自身价值。

三、提升中职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实践与思考的措施

(一)创新教法 实践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一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树立大教育观──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既“教书”,又“育人”。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通过“教书”实现“育人”。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比如说案例法、情境法、设疑法法、实验法和发现探究法等等,同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新型美感现代教育方式,实施因材施教,实行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故应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让每个学生都切实感到“展览”思想的乐趣和荣耀。

(二)提升素养 广泛阅读

教师提升素养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系统地阅读,批判性地阅读,不仅要读学科专业书籍、教育类书籍,还要读文学作品、历史著作、哲学经典等。教育是一项传承文明和接续历史的事业。而作为丰满教师心灵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等人文科学,对于拓展教师的精神空间,丰富教师的内心感受,对抗教师生活的平庸与空虚,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读书计划,没有广泛的阅读,就没有广阔的精神空间,也就没有丰厚的创造教育的人文底蕴。“读书使人明智”,特别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

(三)学仿名师教法 提升教学理念

要想课上得好,首先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深刻地解读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和生命成长奠基。拜名师,不是简单地模仿名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追求卓越、不断完善的进取精神。一个名师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值得我们认真解读,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挖掘成功的经验,感悟教育的真谛,提升教育的智慧。 每个教师自身都有着不同的个性,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长处,只要善于挖掘,发现自身的优点,让自己的优点成为自身成长的航标、动力不断地去发扬光大,张扬自己的个性。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自身的潜能,去发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同样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四、结语

作为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所接触的大多数都是即将迈入社会实践的学生,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在走出社会后得到他人尊重,发挥自身价值拥有从容应对社会中各类变化的能力,是中职教师必须重点思考的。因此,要想提升中职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实践与思考,只有不断给自己学习的机会,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扎实的业务能力,才能培养合格人才的,实现 作为语文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周尚全.提升中职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2015(04)

[2]李洋,李艳辉.高职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3]秦林杰.浅谈中职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J].社会管理,2015(02)

4.《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的反思 篇四

听了期初班校长的《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讲座,忽然觉得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忽略的太多,做到的太少。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了这么多年。只想着我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只要把要学会的内容记住掌握,会答题就可以了。学生只会书本上的,没有真正的实践能力。没有想过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听讲座是我知道了核心素养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意义更加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核心素养的获得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并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5.浅谈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篇五

青县一中 李红城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地理教育目的看,对学生的培养由“知识型”人才,逐渐转变为“能力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注重专业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加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地理教师在如何挖掘教材、拓展新知识、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新课程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地理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那些内容?以及如何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 地理教师 专业素养

一、新课程下地理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 1.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

一个合格的地理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初高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科学发展迅速,分支学科日益增多,地理教师应尽可能涉猎更多的学科知识,如、地理美学、地理心理学、地理统计学等等,以期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研究地理和讲授地理。这样,才能居高临下,从多角度分析与处理教材。2.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就是生命,如何科学合理并且十分有效的将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地理教师而言也是一项必备的素养,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与教育理论对照,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升华。

3.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

地理教师要对学生全面负责,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应该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向学生进行生动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责任。地理学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在国情国策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地理教师应首先具有这方面的品德修养因此应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艺术。并将知识、思想、行为三者有机结合。4.其他知识

地理教学内容中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品德素质。例如,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塑造地表形态与外力,板块的张裂与碰撞,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资源的开发与限制,人口的增长与控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等等,都体现了对立统一关系。再如,流星的坠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产生、日食月食、雷鸣闪电、山崩海啸、海市蜃楼、血雨腥风、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社会上流行的“闰月之年有大灾”、“彗星出现预示国家有难”、“十字连星警示世界末日来临”等谣言,都是不符合科学的主观臆造。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这方面的内容,以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地理教师应了解物理、化学、历史等知识。为了教好学生,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扩大知识面。如广泛的艺术情趣和爱好、对自然和文化景观的鉴赏、古文和古诗词的功力等。

二、新课程下提高地理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 1.要树立大阅读观,不断拓宽学科视野。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该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更是一位教育者。”地理不仅与历史密不可分,与政治、语文、艺术、科技等也有着极大的联系。例如,《工业区位选择中》中“工业区位因素”这一内容,就与科技、历史、政治分割不开。广博的综合文化素养是地理教师从教的前提。同时,我们地理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也会引发学生的钦佩和尊敬,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作为我们地理老师必须树立大阅读观,不断拓宽学科视野。平日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坚持看新闻联播,知晓天下事;读教育报刊,研究教育教学和新课改,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读专业刊物,学习专业知识,厚积薄发广博摄取。不仅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专著刊物,还要博览群书,丰富内涵。在读书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让学习,为我们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保驾。

2.要躬身教学实践,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点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针对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教学僵化封闭的模式,大胆拓宽地理教学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都要为学生搭建成长的新舞台,引入生活活水,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为此,我们地理教师要摒弃同学科教师之间及不同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陋习,积极参加研讨会、报告会等各种教研活动,加强交流和合作,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改变知识结构。如我们地理教师经常听听政治、历史、计算机教师的课,如网络管理、通用技术等,看看理科的探究实验室,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同样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3.要注重教学反思,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华东师大叶谰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随笔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出现新的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使自己不断完善提高。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和课本上,还要让学生带着课本上所学的理论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自己的所学在活动中得到实际的应用。总之,地理专业素养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苦的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柳菊兴:《新课程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2]吴文妹:浅谈如何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素质

6.个人专业素养提升计划 篇六

当前,学校开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规划活动,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次新的契机。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教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事业,本学期,我将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学识,提高素质。努力探索,大胆实践。

1.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以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尽快由技能教育型向科研型转变,更新知识,力争成为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具有较高科研工作能力、专项结构齐全、专项特长突出、教学训练能力水平高、能够适应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发展需要的青年骨干教师的水平。

2.课堂上努力创设亲切、和谐、活跃的氛围,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而我本人则隐退至后台充当学生 “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把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预习的好习惯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3.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

4.坚持学习和读书,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5.加强听课学习,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专业上更进一步。

6.坚持练基本功:钢笔字、粉笔字、课文朗读、作文。7.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写教学随感。

7.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七

一、产业优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一) 产业优化背景下机电专业人才培养趋向分析

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不断涌现, 生产技术日趋先进, 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空间不断扩大。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等学科的交叉综合的技术。随着机电技术智能化、人性化、综合化和节约化的发展, 能从事生产、安装、维修与检测、产品设计以及技术管理等岗位的高职学生, 成了产业人才支撑的重要力量。

(二) 毕业设计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 毕业设计往往落实到产品和技术。机电专业毕业设计大致分为设备维护类、产品研发设计类、装配调试类、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类等。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运用机械设计与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单片机技术和电工电子技术, 针对材料的类别和用途, 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 通过查阅文献———制定方案———编程绘图———设计制作———安装调试———应用检修完成融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的实践任务。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提高就业质量和个人发展空间。

二、高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开展现状

(一) 高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开展情况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设计一般在第五学期进行, 为期2至3个月, 也有部分院校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合二为一。毕业设计一般以小组为单位, 成员合作完成搜集资料、制定方案、购买材料、安装调试等工作, 成员根据小组的工作任务完成论文, 并针对答辩委员会的问询进行讲解和操作展示等。机电专业毕业设计以实操为主, 侧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机电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和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担任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一般是机电课程的任课教师, 也有部分院校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老师。

(二) 高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 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尽管机电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很受欢迎, 但在高校毕业生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双重夹击下, 高职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就业的压力下, 不少高职学生将精力放在了找工作、联系实习单位、学习应用软件等。毕业设计周期相对较长, 且需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本身不够重视。指导教师一般要指导5-10个学生做毕业设计, 有的老师甚至负责指导十几个学生做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和监控往往无法深入。高职院校往往关注学生的就业率, 对毕业设计经费投入力度不够, 毕业设计的质量实质上并不影响学生的毕业。诸多原因造成了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未完全发挥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功能。

2. 毕业设计创新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毕业设计质量[1]。毕业设计的选题应紧扣机电专业培养目标, 是包括机械、电子和工艺等方面的综合技术训练, 侧重综合训练, 以设备维护、产品研发设计、装配调试、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为主。毕业设计的题目应避免单一、单功能和陈旧。在调研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中, 我们发现, 大部分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是由指导教师提供的, 即“命题式”毕业设计,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自主选题的不多, 且题目的类别化、层次化、创新化不足。毕业设计中涉及复杂功能的设计和应用、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的题目数量不多, 毕业设计选题整体难度偏低, 与企业现有技术水平相差较大, 部分毕业设计存在机、电脱节现象。此外, 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欠灵活, 在专业课教学中准备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 校外开展毕业设计, 集中开展毕业设计与分散开展相结合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体系仍未健全。

3. 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一个好的毕业设计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支撑。毕业设计是机电专业前期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目前,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教学仍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脱节、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脱节的现象, 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 理论欠缺, 实践能力较差, 综合运用机、电原理水平偏低的现象。而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所需的图书、技术资料和标准图集等数量较少, 参考资料匮乏, 前期准备不足, 存在前面拖拉后面赶工的现象;另一方面, 实训场地不足, 相应的设备和材料不够充裕, 这些客观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指导教师大多为任课教师, 生产实践经验欠缺, 且教师一人指导学生数量过多, 无法深入跟进指导毕业设计;学生个人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不够, 存在应付、拖延现象;院校对毕业设计的监控和管理欠规范, 经费投入力度不够;校企合作开展毕业设计仍处起步阶段, 诸多原因导致了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高的现状。

三、高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策略

(一) 重视毕业设计, 规范过程管理

机电专业实用性较强, 毕业设计能够强化学生从事机电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 也是系统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重视毕业设计在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 健全经费保障体制, 加强过程监控, 严格考核, 按照一定的程序分步、协同完成毕业设计, 包括毕业设计的指导、检查、审查、总结等。高职院校应切实发挥毕业设计在提高机电专业学生实用技能、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 进行岗位能力预培养, 缩短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差距, 进而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二) 紧跟产业发展, 加强选题指导

机电专业毕业设计应面向生产, 面向市场, 坚持多方参与、双向选择的原则, 由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论证和选题, 可以是教师提供题目, 也可以是学生自主确定题目, 还可以是三方共同商定题目。机电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时, 忌题目过大、过旧、过空, 避免与往届题目雷同、内容重复等问题, 应本着智能、节约、多元、精准、创新的理念, 紧跟产业发展, 选择有实际应用价值, 富有改革性和探索性的题目。例如, 涉及到机电控制方面的设计和维护, 如交通灯控制系统、楼宇智能监控系统、生产线温度检测系统等;涉及机电装置的研发和改造方面, 如机械手、传动装置、夹具的设计和机床的改造等;涉及到电控类的设计和工艺, 如小家电设计、专项功能机器人设计、智能玩具研发等。学生也可根据有意向的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定向选题, 也可根据老师目前的在研课题进行毕业设计, 或通过参与创业项目、校企合作等方式进行选题。

(三) 力抓专业建设, 形成共享资源

机电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的专业, 涉及面广、应用范围广泛。高职教育强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在毕业设计这个关键环节上必须突出强调这点, 而且要结合设计, 强化技能培养训练[2]。从学生毕业设计的参与兴趣、技术水平和成果检验来看, 学生普遍存在着技术点生疏、综合运用能力偏弱的情况, 这与专业课程建设力度不够、教学方法陈旧有很大关系。机电专业课程建设, 应紧扣产业发展脉搏, 突出关键技术点的学习和应用, 加强学生的实训实操, 让学生能够进行程序设计、编程和计算机绘图, 扎实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熟练掌握常用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 对常见故障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前期的专业课学习既是为完成毕业设计打基础, 更是为学生具备岗位能力打基础。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的教学中应突出工作原理和技术点的教学, 通过实例讲解、实训演练、实地参观、实物安装调试等方式, 增强学生对知识点和技术点的掌握, 构建与企业要求、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和实践体系, 实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此外, 还应有意识地搜集、整理历届机电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资料和作品, 可通过建立毕业设计网站或资源库, 举办毕业设计成果展或毕业设计大赛的方式, 让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流程、方向、内容和形式等有深入的了解。某些关乎产业技术的资料和图集对学生做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某些创新化的毕业设计作品可能触动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更深入的行动。因此, 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毕业设计资源库的建立和应用。

(四) 加强校企合作, 多元开展工作

坚持毕业设计面向实际, 面向生产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题目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保证[3]。校企合作成为拓展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 保持高职院校与企业、产业衔接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的多元化,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企合作机制的深入化。从内容上来说, 毕业设计可以是教师提供选题并指导操作, 可以是校企共同完成项目的开发和技术的创新, 还可以是学生根据实习企业或有意向的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或设备改造和维护等。从形式上来说, 毕业设计可以是小组完成、个人完成、师生共同完成、学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完成。从时间上来说, 毕业设计可以是集中式的, 也可以是分散式的, 毕业设计可以和顶岗实习相结合, 也可以单独进行, 还可以在就业前的岗位培训中进行。从空间上来说, 可以在校内完成, 可以在校外完成, 也可以在校内、校外共同完成。

(五) 打造教师队伍, 提升指导水平

专任教师是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的中坚力量。机电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型”趋向日益显著, 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科研素养, 还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学生在确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之后, 方案制定和材料的选购、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等, 都需要指导教师及时提供方向引导、资源支持和技术指导。指导教师的视野、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因此, 对专任教师的培训、选拔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同时, 企业技术人员是指导教师的一个重要来源, 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利用、培养这一校外指导队伍, 开发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 为学生做好毕业设计提供支持。

此外, 高职院校还应加大对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经费投入力度, 加强机电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为学生提供场地、设备和材料的支持, 让老师在做中教, 让学生在做中学, 真正发挥毕业设计在学生知识和技能提升中的综合训练和综合检验功能。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机电专业毕业设计应紧跟产业发展形势, 通过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队伍塑造和资源优化等方式,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影响力, 培养适应机电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用人标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切实发挥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宋永增.机电类毕业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0) :105-108.

[2]徐立志, 贾敏.对高职毕业设计进行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02) :36-37.

8.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八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心理素养;人文教学;科研

一、加强心理素养

在教学的实践中经常会看到很多老师因为对工作现状的不满,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信心和热情。这是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在职业方面的主要表现。心理健康的人做事有目标,感觉生活有意义,对工作有热情,能坚持不懈。这在国外有关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中被称为职业倦怠。这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其特点是对工作退缩、不负责任,情感和身体衰竭,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其呈现多样化特点,教师扮演着传道者、授业者、管理者、示范者、监护者、辅导者等多种角色,再加上社会和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历来比较高,呈理想化特点,如:道德上应是正人君子,知识上应饱学多识,工作上应兢兢业业,与人交往应和蔼可亲,处事应公正公道等。但教师并不是完人,当教师的自我期望与社会和学生的期望相一致时,其角色行为会获得广泛的认可和肯定,教师就心情愉快,有自我实现的体验;当各种期望之间存在差别或分歧,频繁的角色转换和多方面的角色期望,就会使教师角色冲突时常发生,加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多方面的压力,不适当调整心态,就会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一方面需要国家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建立教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要合理,消除教师的心理失衡感,让教师体验到被尊重、被爱,工作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不应逃避,应调整自己,采取主动认知和行为应付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既高效又不使大脑超负荷运转,通过一些户外活动、身体锻炼、兴趣爱好等来缓解心理压力。

二、加强人文教学

所谓人文教学既是在一个较为宽广的视野中实现教学,教学活动是指向于人文精神塑造、知识渗透而不是强加,指向人生视野的扩展与充实而不是服务于某种应试的教学,它是一种包容性的、激发性、持久性的学习方式。

以当前形势而论,学校关注的自然是升学率、专业成绩排名的实际性的问题。不可否认自从先秦时代以来中国一直生活在一个实践理性的社会里,不关注那些形而上的、虚无的、看不见的东西,而是注重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处理态度、行为结果。这给我们当前教育带来很大的弊端,比如学生与家长知识专注于一时、一科的成绩,而不是关注于学生这个专业素养的形成,而不是关注于学生只是素质的衡量。在此条件下教师被迫只是服从于一些机械的、刻板的知识的传达,只是服从于学校指标的完成,而不是从学生自身出发,去发现学生的潜质,去顺应学生的学习长处。而且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缺乏必要的兴趣,根本不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入门的过程中备尝艰难,只是盲目的记忆那些单调的语言符号,只是跟着老师的路子走,无法从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上来理解英语学习。

我們倡导的人文教学是建立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上的,以英语教育为例,人文教学着重强调的是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建立,强调从一个文化维度上对英语教学进行渗透,这种教育首先在于传达英语教育的目的性,即首先让学生知道这门课是什么,是做干什么的,能对自身产生什么样的修养提升,学习前景如何,而且在教学中使得学生既能够获得实用性的知识的掌握,能够对获得的知识有一个清醒的来源与应用目的,能够获得乐趣的衍生与自身修养的丰富。这就要求教师从一个文化积淀的角度来展开英语教学,比如上课更多注重英美文化的教育,看一些英美文化的视频、电影,明确学有所用,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去创造一个能与英美人士交流平台,这样才能实实在在的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不会流于那些简单的英语字句、单词、语法等枯燥的机械的知识的传达。在我接触的很多学校英语学习中,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都是流于课本知识的传授与传达,应付考试而已,不关注课本以外的解决问题与创造性思维拓展。

三、加强科研能力

我们上文说到的人文教学是离不开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酵素自身的人文素质与对英语语言的兴趣和视野是直接关乎教学过程的,教师自身的魅力必然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过程。一个人文素养极高的老师必然会拥有多种途径来传播各种自身的知识,而不是单调的知识的重复与强加。

因为在当前农村英语教育中,很多老师学历并不高,学历不高往往与知识视野是相互关联的,但自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能够积极探索有益的教学方法,这是必须值得肯定的。但多数老师认为自身能力能够胜于当前的英语教学任务,能够应付各种考试,也就放弃继续对英语专业能力与知识的拓展,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缺乏现代教育教学技能,甚至固执认为课本就是一切;而有些教师有时甚至明知缺乏而懒于改变现状,羞于为难自己,基本不去不了解学术发展动态,不去革新自己的理论观念;客观上一些实际性的、功利性的评比、讲课、比赛,使得教师竞争压力大,没时间去提升自己,所以在此情况下笔者认为中学老师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科研训练,积极掌握当前的科教动态,积极参加函授、培训、学历考试、论坛等活动,只有参与到一个争鸣的氛围里才会领悟到自身教育理念所处的位置。

作为一个教师来说,教学是基础,科研是保证,教师必须始终坚持把握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而这需要坚持大量的收集资料和广泛地阅读文献,条件允许多参加学术交流和多听学术报告。只有在科学研究中把握住研究的前沿命题,不断推陈出新、建立新的研究思路,不作无谓的重复,才能在科研中有所创新与突破。应该注重外文资料的整理和收集,要习惯于依内容侧重点的不同进行合理分类归纳,最好能按关键词、研究结果、试验方法等将手头资料进行提取,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从中获得启示,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方法和思路的创新。此外,要将个人的研究和教学的理论突破与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并合理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来丰富教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对教学环节知识点的理解。

总之,当前形势下农村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在依靠政府变革教育的同时,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姿态来提高自身素养,既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学生家长负责,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可能通过自身努力逐步解决的问题,关于农村教师素质提高的相应策略和措施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参考文献: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1).

9.加强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篇九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4

三、加强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

有效的反思。只有教师具有内在的“自主发展”、“自 我提高”的心理需要,才能获得专业成长的心理支持 系统。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 养,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 反思氛围,以激发教师反思的积极性。

(一)树立教师的专业信念,养成反思习惯。教师 的专业意识信念即认识到教师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专 业性职业,而作为一个专业,它必须具有特殊的、无可 替代的专业素养。“教师是‘朴素的’教育家,他们对各 种教育教学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套观念和看法,如关于 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

信念、关于学会教学的信念、关于自我的信念等。,.[31教 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 思、探究和解决问题,反思探寻教育教学各因素之间 的关系,寻求教学问题的合理性解决以实现有效的教 学。有了专业意识,才能把自己的职业当做一个挑战 性的事业来做,才有探究反思的愿望、兴趣和热情。才 能在反思中关注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发现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反思本身就 是教学问题自我修复的过程,其经历越丰富越将成为 教师进行创造的积极力量,越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进而促进反思习惯的养成。(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反思能力。教学反思以 改进实践为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而反思教学,提高 教学质量。教学反思从根本上说并不是追求得出系 统的理论,而是借助已建立或获得的理论认识来分 析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教学反思却 必须借助理论的指导,才能正确地分析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改进教学的方案。也只有具 备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师,才能在教学反思中站 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基础上理解所遇问题的 性质、内涵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制定改进和提高教学 质量的方案。因此,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直接影响教 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学会批判反思是个成人学习过 程”[41。所以,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 论水平,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师 教学反思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创设校园教学反思氛围,促进教师进行教

学反思。学校在创设“向45分钟要质量”的文化氛围 之时,已把教学反思视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 学反思往往使得教师自觉自愿地进行研究性活动,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分析性实践。在反思教学中,教师的视野会变得更为开阔,思维会变得更为敏捷,掌握的专业技能会更为娴熟,进而成为批判反思型 教师。为此,学校领导首先要从教学反思的基本理念 出发,引导、开展教学反思,从各方面支持教师开展 的教学反思工作;其次,要建立教学反思的激励机 制,以财力、物力、评优和晋级等方面来奖励进行教 学反思并形成教研成果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 调动教师反思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技 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学反思还可以增强教师的 “职业道德感”为突破口。职业道德感通常以责任感 等来表现,是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一般来 说,缺乏职业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 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5] 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促进教 师进行教学反思。参考文献: [1]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il.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止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美)布普克菲尔德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M].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2.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能力 田冬梅

(焦作建筑经济学校,河南焦作454000

四、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师能力的提高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基础

上,并逐渐积累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 修炼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 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 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 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 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环节。不断 的反思会不断地出现新的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 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使自己不断完善提高。

(三)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系统化、经常化

新手教师发展成长为具有实践智慧的优秀教师,需要

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及外部的支持与协助。促 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优秀教师 所具有的把握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知识,直接传授给新 教师。但是大量的缄默知识和实践智慧是无法陈述和传授 的,它们集中表现在教育实践中。如教师具有敏锐感受、准 确判断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把 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根据对象实际和 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使 学生积极投人学习、追求创新、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 魅力等。这些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应按照奥思特曼等人提出 的教师反思过程“具体经验— 观察分析— 抽象的重新 概括— 积极的验证”,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 自我成长。那么,教师应怎样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 呢?布鲁巴赫等人提出课后备课、反思日记、观摩分析、职业 发展、行动研究等五种反思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反思的目的 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 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处于更多的 理性自我控制之下,摆脱外在无形有形的束缚,使教师的成 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4教学反思的方法 4.1瞬间反思

这种反思多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瞬间发生的特点,带

有一种灵感突发的性质。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医学生理学的通气 血流比值时(指单位时间内肺泡内的氧气进人血液,由红细胞 运输的量比关系)。讲完之后从学生疑惑不解的眼神中反馈出 他们并未弄懂这一概念的信息。于是笔者灵机一动,用工人搬 运传送带上的货物的量比关系(工人多了无货可搬,工人少了 则会货物堆集)来比喻说明通气血流比值。学生听后豁然开 朗。

二、教学反思的特点

尽管关于“教学反思”的涵义的理解有着不同的 看法,但是我们可以对“教学反思”所具有的特点进 行总结与分析:(一)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是通过教师主 体认知加工而实现的,既有主体的认知因素的参与,也有非认知因素的参与。没有主体的参与,教学反思 是不可能实现的。(二)直觉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直觉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经 验的基础上,对于特定对象进行深人探究、思索的过 程。教学反思的直觉性是指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过程 中所产生的思维飞跃,认识的顿悟,在顷刻之间就能 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作出优劣成败的判断。可以说,一 位教师没有对教学的执着追求,没有对教学的积极反 思,就不可能产生这种“直觉”和“顿悟”。(三)验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反思,是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的重新审视,这必然包含着对反思内容 进行验证。

(四)探索性与实践性

教学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 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而探索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教 学实践重新审视、重新理解、重新优化。因此,没有 对实践的探索,就谈不上反思。(五)发展性与创新性

10.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

关键词:数学教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素养

前不久我执教了青岛版三年级的一节综合与实践课──《变废为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感受到综合与实践课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意义。现结合本课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灵魂在于实践,活动的价值在于创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

载体。”

本节课的活动由课内延伸拓展到课外,课前学生对自己家一周产生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做了调查统计,课上进行了交流汇报:

生1(展示记录单):这是我家一周产生的可再利用垃圾的数量,周一食品袋6克,旧本子100克;周二剩菜70克;周三烟盒20克,果皮30克;周四酒瓶210克,废电池56克;周五饮料瓶20克;周六废纸300克;周日易拉罐10克,废纸60克,废报纸40克。

师:同学们觉得她统计得怎么样?生2:她记录的数据很清楚。生3:我也是这样把每一天的垃圾一条一条记下来的,记录起来很方便。师:清楚、方便。还有哪位同学想说一下?生4(出示自己画的条形统计图):我用了画图的方法,我们家一周产生旧报纸3份、纸袋子1个、剩饭1碗、易拉罐1个、纸盒2个。

师:看了他的统计你觉得怎么样?他用的方法很特别。生5:一下就能看出哪种垃圾多,哪种垃圾少。生6:刚才他解释以后,我们才知道了每种垃圾有多少,如果不解释别人就不清楚,建议他在图上标上具体的数量,这样会清楚些。生7:我建议他记录垃圾的数量都用“克”做单位,比较起来会更方便。师:大家的建议不错,在纵轴上标上数量,这样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你看这位同学统计的方法和大家不一样,虽然不太完美,但是她主动运用了咱们二年级学过的统计图来整理数据,一眼就能看出每一种垃圾的数量和哪种最多,哪种最少,很清楚!大家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8:我是用表格记录的。生9:她把这些垃圾的名称和数量都放到了表格里,看起来很清楚。生10:她的表格在最后有一栏“合计”,这样不仅能看出每天的垃圾有多少,还能看出这些垃圾一共有多少克。师:说得真好。大家统计的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都不错!你看,无论是逐条记录还是用统计图或者表格的方法都能清楚地统计出一周垃圾的数量,这都是些很好的统计方法。

课前的统计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索尝试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调查方案。学生的思路各不相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富有个性的统计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境,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活动中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发展了应用意识。在交流讨论、思维碰撞中,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多角度,发展了创新意识,提升了数学素养。

二、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感和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通过“综合与实践”,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变废为宝》一课的教材综合了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学习基础综合了克、千克、吨的认识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统计的知识;同时这节课也是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社会实际的综合。另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体现了各种能力、各种方法的综合,这种综合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数学素养搭建了平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课前师生共同确定了要研究的三个问题:“生活中哪些垃圾可以再利用?可再利用的垃圾有哪些用途?家里一周可以产生多少可再利用的垃圾?”学生经历了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的全过程。课上学生交流自己的统计结果后,老师问道:“我们这一户人家一周就产生了这么多可再利用的垃圾,能从数学的角度提个问题吗?”学生自己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做是众多数据中的一个抽样,通过分析这些数

据,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可以解决“一个月产生多少垃圾?一座楼上的住户一天会产生多少可再利用的垃圾?一个小区一天会产生多少可再利用的垃圾?”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培养。老师以其中一个学生家一周产生的垃圾数据为例,带领学生对废纸的可再利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师:××学生家一周产生了废纸3000克,全小区996户人家就大约产生废纸3吨。几张废纸不起眼,但随手一丢,全小区就产生了这么多的垃圾!如果我们回收利用起来,那结果又会怎么样呢?咱们就以废纸为例来研究一下。大家知道1000克废纸能制造700多克再生纸,那么他家一周产生的3000克废纸就能制造多少克的再生纸?

这本用再生纸做成的本子40克,他家一周产生的2100克再生纸能做多少本这样的本子?

师:(播放课件)我们一起数一下,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3000克废纸能做50本这样的本子!这仅仅是一个家庭一周产生的废纸,那么全小区的废纸3吨,能做多少这样的本子呢?生(纷纷猜测):1000本!不,2000本!1万本!师:能做5万本这样的本子!师:一个小区一周的废纸做5万本这样的本子,10个这样的小区能产生多少本?生(惊讶地感叹):50万本!师:100个这样的小区呢?生(更加惊讶):500万本!师:全青岛市有8000多个这种规模的小区,产生的废纸能做多少本子?生(惊讶得张大嘴巴):哇……师:这仅仅是一周的,那么一个月的废纸呢?一年的废纸呢?……简直难以想象!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感受?生1:垃圾不能随便乱扔,没想到,它的价值太大了!生2:垃圾的确是放错地方的宝贝!生3:……师:垃圾有这么大的价值,实际上这一个小区的3吨废纸,不仅能制造出这么多本子,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水、电、木材,保护了成片成片的森林……

虽然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大数的认识是有限的,但通过一步步的推算、猜测、感悟,再加上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受到巨大的震撼,真正感受到可再利用垃圾的价值,初步形成了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发展了数感,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着大量的信息,体验到数据分析的必要性,数据分析观念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

这节课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研究垃圾的再利用,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应用的全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学习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节综合与实践课还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宽广的展示舞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11.提升小学生英语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篇十一

一、任务驱动———开发生命潜能的基石

学生学习英语, 头脑中并不是一张白纸, 他们在生活、社会中方方面面都接触到类似于课文中的英语交际情景, 如接待外宾时 , 服务员简 单的问候 语“Goodmorning”, “Welcome to Tianmu Lake!”“Good bye”, “Thank you”等这些生活情景早已印在学生的头脑里, 我们老师就要利用这些已有的经验构建新的英语学习经验, 布置任务驱动学生在课前动起来, 为自主学习英语做好准备, 做好铺垫, 让英语学习焕发出活力。例如, 在学习26个字母时, 课前我让学生自制了26个字母的卡片和每课单词的图片, 每人画一套。这样做能促使学生主动看书上到底有什么, 做到初步预习, 也能使学生中美术好的, 尽其才能, 使其爱“动”。

二、情景触动———学生心灵撞击的平台

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 是一种情景化的互动活动, 设计多元化的情景能使学生的心灵与心灵进行对活和撞击, 寓教于乐, 提升语言交际功能, 开创情感教育平台。

1.生活情景。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大多源于生活, 教师应挖掘教材贴近生活的知识点, 通过教师设计的真实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的作用, 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 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让所学致用于所用, 在亲身体验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如学习Fun With English5A“Halloween”一单元, 教师可在这一天进行教学, 精心布置好教室, 张灯结彩, 并渗透有关万圣节的语言及文化, 然后让学生学唱童谣“Halloween”, 并互相赠送礼物或相互问好, 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新奇与趣味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获取成功的喜悦, 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2.趣味情景。“趣味性”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许多, 如歌曲、表演、猜谜、画画、说唱等。这些都是儿童学习中喜闻乐见的学习互动形式。其中节奏与体态教学更是不能忽视的。如同桌可配合拍手打节奏, 体现节奏与体态语教学的优势。如三年级上册学生用书中, “long, short, big, small”中, 我通过体态语, 让学生形象表现出long, short, big, small…等词, 同桌互相合作, 表演各词的动作。正因为合作交流的作用, 学生兴趣很浓。再如学习单词时, 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采用各种游戏进行渗透, 如Pass the card, Do theaction, Find your friend, Draw andcolour等, 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反复感觉, 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 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 也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3.激励情景。在英语教学中, 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 学会团结协作、相互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让所有的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如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 小组以“redblue yellow green”或“apple pear peachorange”等名字命名, 小组竞赛可以贯穿全课, 也可运用于某个游戏中, 也可通过角色扮演, 让几组学生上台做示范表演, 同学们和老师当评委, 看一看哪一组演得比较好。让学生展开竞争尝试成功, 使其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激发兴趣, 增强自信心。

三、反思互动———提升英语素养的后劲

反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是学习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监控, 自我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英语学习也是这样, 学生在英语的对话、情景中练习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但学生不会自觉地做这项工作, 因为他们是小学生, 教师要创设有层次的台阶让学生在台阶上进行层层反思,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1.每天英语角。让学生每天学习完英语后,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内容或一句话写在教室的英语角里。如学习完动物之后, 让学生进行反思, 最喜欢哪一种动物, 可以画, 也可以用英语来写。有的学生画完猴子后, 自己也像一个小猴子一样在英语角上写上“I love you, monkey!It’sbrown.”你看, 英语角上简单的一句话, 就显现出学生对猴子这个实物和英语单词的再学习和回顾, 加上自己的情感, 发展了自己的语言, 一箭双雕。

2.每周俱乐部。以周为单位, 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英语的体会, 或用朗读, 或用画画, 画用歌唱来总结英语学习活动, 在俱乐部里学习激情四射, 想尽办法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 把最精彩的献给俱乐部里的同学, 无形之中就学会了反思。

3.每月英语小报。出英语墙报也是对英语学习内容的高层次的反思, 它要从学生的学习效率, 审美功底, 设计排版能力出发, 对某阶段英语学习活动的再创造活动。我们的操作是小组共同商量, 某一个单元或某一阶段觉得有兴趣的, 重要的内容为主题, 做成小报后评比展览, 提高合作意识和审美能力。出英语小报对于学生要求比较高, 教师要有扶有放, 从点到面, 先让基础好的同学试一试, 逐步扩大范围, 有的放矢, 提高成效。

12.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二

一、行动实施

每年的学科素养提升行动,虽然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步骤与环节基本一致。其中,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对行动实施的有效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 全面发动,跟进指导,确保校本研修质量

(1)宣传发动

我区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在认真做好前期相关方案设计、文本制订、平台建设等基础工作的前提下,着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力争让全区的青年教师都受益。以“青年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测试”为例,在学校完成正式报名前,曾在半个月内连发三个通知:“工作方案”“预通知”和“测试的说明”。过程中,教师发展中心多次与部分学校的分管领导进行交流访谈,对于部分青年教师较多的学校,则进行专门走访。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发动工作,促使各校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区内中小幼单位的参赛率达到100%,共有涉及39门学科的1691位青年教师报名参加了区级测试,占全区青年教师的86.7%。

(2)过程性指导

大多数学校的校本研修方案都能基于本校青年教师的优势与弱项,并与学校的相关工作进行整合,如教研组研修活动、教学竞赛展示等,但实际实施的情况存在差异。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力量,对一些学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根据尚美中学名优教师少、青年教师多的状况,教师发展中心指导开展了“示范、引领、观摩、实践:以微格教学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行动”的课题实践研究,联络安排区内名优教师示范上课、作专题讲座,并对青年教师的课堂进行诊断,帮助青年教师在观摩和实践中提升学科素养。

(3)有效经验推广

相当部分学校充分领会了区教育局“以赛促学”的精神,将区级考核测试作为推动学校开展专题研修的契机,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勤学苦练,努力提升其学科素养。教师发展中心收集筛选这些学校的特色做法,通过师训专管员RTX群、与学校分管领导交流以及回答学校来电咨询等机会,向各校宣传介绍一些有效做法。比如,毓秀学校将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落实到名优教师身上,让名优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和命题测试。又如,华新中学的学科教学技能初赛项目与区级完全一致,并允许每位教师自选技能,凸显其个性特长。这些生动的范例胜过抽象的解释,很多学校受到启发,校本研修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 客观分析考核测试情况,提供选题方向

(1)深度分析考核测试情况

在行动中,我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从个人报名信息录入、自主研修资源获取,到参赛选手人手一张抽签纸的制作、测试分数的统计等。尤其是教研员在进行质量分析时,科学的数据能够让教研员清晰了解到各个板块乃至每个小题的失分所在,透过数据,教研员了解到本学科青年教师的学科素养现状,发现本学科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缺漏。在这个基础上,更客观理性地梳理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的短板,明晰下一个阶段专题研修的方向。

(2)科学撰写区域总结报告

教师发展中心从区域层面对每次考核测试做质量分析,通过进一步分析过程性资料中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获得更深入全面的了解,探求影响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的一些相关因素。以学科技能竞赛为例,在三大竞赛板块中,“教学设计”和“自选教学技能展示”是赛前准备好的,而“板书/学习活动设计”则是现场竞赛。应该说,此项良好的青年教师的个人实力是过硬的。可是,数据显示在其他两项上表现同样出色的教师仅占25%。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青年教师所任教的学科学段、所在学校的校本研修状况、参加高一层级培训次数等都有所关联。

3. 宣传在考核测试中的优秀成果,区域推进专题研修活动

(1)宣传在考核测试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和成果等资源

在区域层面,我们除了评选出一定比例的个人奖项、优秀组织奖和给予学分奖励外,对于特别优秀的一些成果资源,由学科教研员安排,在研修活动中进行展示。学校层面,各所学校对表现出色的青年教师进行了表扬,请他们展示其优秀表现、介绍心得体会等,营造出积极的氛围,激励和帮助青年教师乃至全校教师提升学科素养。

(2)开展以“学科素养提升”为重点的区级研修活动

根据青年教师在考核测试中显现的共性问题,学科教研员会确定研修选题方向,将之纳入研修活动计划中。比如,高中数学针对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数学试题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及考察水平研究不够的现象,确定了“基于数学试题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分析”的研究主题。大部分学科以学科研修基地为平台,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方式,通过理论学习、现场观摩、实践体验、反思改进、总结提炼,对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性培训,促进其学科教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科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3)再测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效果

为检测青年教师在经历校本研修、区级考核测试、区级专题研修活动之后的学科素养提升情况,在后一年测试“学科教学技能”时,有意识地安排一定比例的题量对前一年“学科教学知识”考核中显现的“短板”进行再检测。比如,初中英语在“学科教学知识”测试中,发现青年教师对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以及作业练习过程中需要思考的要素、方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于是我们通过基地研修对阅读课中如何进行文本解读以及教学设计等开展专题培训。后一年的测试重点为“学科教学技能”,但第一项为“递交3~5课时连贯教学设计”,教研员直接看到了青年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方面的提升情况,检测了研修活动的有效性。

二、行动成效

两年的行动,带来比较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青年教师得到历练,学科素养提升明显

通过学科素养提升行动,青年教师对提升自身学科素养的重视度明显提高,学习研修的积极性增强,并在不断磨砺的过程中迅速成长。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的青年骨干,在教坛崭露头角,是各级各类公开课的主力军。其中,在考核测试中获得个人奖项的那部分青年教师表现尤为突出,有些成为了学科备课组组长甚至教研组组长,个别教师已经被吸收进入特级教师工作室进一步深造。

2. 学校校本研修能力增强,“学科素养提升”的专题研修氛围浓厚

学校对校本研修的重视程度提高,努力提升设计和实施校本研修的能力水平,基本形成了理论培训、行动、考核测试、反思改进、自主研习的研修形式。学校中的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成为了专题培训的主力,学校中的青年教师,甚至全体教师都融入了进来。一些学校实施了青年教师团队发展计划,整体提升本校青年教师学科素养。

3. 总结推广主题研修活动的设计实施以及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等

我们拟在三年行动结束时,开展面向青年教师、学校和学科教研员的研修成果征集,分类整理、评比,择优结集成册,将青年教师的切身体悟,以及学校和区域专题研修的有效做法进行推广,同时,附上历次考核测试的主要内容,为后续的青年教师培养作出一定的指引。

三、行动经验总结

1. 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实施内容需要符合《教师专业标准》,基于解决青年教师的现实需求

各学段《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都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设置,在“学科教学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根据学科教研员的信息反馈和教师发展中心前期的调研,我区相当部分青年教师对任教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求并不熟悉,学科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也有待提高。由此,我们确定学科素养提升三年行动的三个侧重点,有效弥补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和《教师专业标准》之间差距。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普遍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高,进步显著。

2. 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实施方式符合教师在职学习的特征,确保实现区域整体推进的目标

我区共有1950位青年教师,且分布在全区九十余所学校,不同学段学科的人数参差不齐,青年教师们的工作量都不小。为了保证全区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青年教师分布状况和教师在职学习的特征,我区实施了将研修与检测结合,融教师自主研习、校本研修和区级研修为一体,整合教师个人、名优骨干和学科教研员各方力量的行动方式,有效敦促和帮助青年教师在自主研习和参与培训中不断学习,在考核测试中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战中积极实践,在名优引领和同伴互助中获得力量,逐渐成长。

3. 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区校联动,归功于名优教师、学科教研员及相关教师发展指导专家的积极配合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学校。我区青年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能立足学校,将校本研修作为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主阵地,而区域侧重整体上的构架、思路上的引领,以及过程中的各种支持和保障。此外,在我区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实施过程中,学科教研员承担了需求分析、测试命题、测试质量分析、专题研修活动组织等一系列的工作,名优和骨干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进行指导引领,教师发展中心的有关专家进行前期整体架构和过程中的介入指导,大家的通力合作,确保了行动的成效。

四、不足与对策

1. 学校之间存在差异

从校本研修方案的设计、校级初赛形式和成绩、青年教师的区级获奖等情况,可以比较清晰地判断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开展情况。显而易见的是,在一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的学校,其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较弱,学校的教学成绩也相对较低。如果这种状况迟迟得不到改变,那么,那些本来个人素质尚可的青年教师,其专业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后于在其他学校的同龄人。因此,我们建议要加强对各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发展示范校的引领作用。通过校际、片区联动等形式,带动各类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2. 学科之间存在差异

虽然青年教师人数众多,但在各学科中分布得并不均匀。这就造成了学校,尤其是区域在开展专题研修活动时的现实困难:人多的学科轮不过来,人少的学科搞不起来。另外,各学科教研员对“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重视程度不同,他们在命题的设计、考核测试的评审、区域专题研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也都有差异。受此影响,整个实践研修过程中青年教师所受的培养锻炼的程度有所不同,学科素养提升水平也有所差异。建议各学科教研员根据本学科青年教师的特点,设计适合的研修方案,有效开展“学科素养提升”专题研修活动。

3. 专题研修活动课程化程度不够

学校和区域的专题研修活动基本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方式,这样的研修形式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如研修内容相对独立、分散,缺少系统化、专题化的研究成果,不容易推广借鉴等。建议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学科教材教法分析为重点,开发具有“低结构、短课时、模块式、研训一体”特点的培训课程,分期分批开展实践性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正确把握任教学科的内容主干,全面熟悉任教学科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熟练掌握任教学科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13.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三

【关键词】职业化;对抗化;实战化;实训教学

自教育部提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目标以来,全国高等院校逐步开始实践实训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任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我校也不例外,积极响应号召开设了一大批专业相关的实践实训课程,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教、学、练、战”一体化实践实训教学体系。边防管理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主要为公安边防部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完成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也开设了一系列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实训课程。

一、边防管理专业开设实践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公安边防部队是维护国家边境地区安全稳定,集打击犯罪、边境管控、边境建设、服务群众为一身的队伍,其职责要求每一名边防警官应承担多重角色,具有多种功能。而我校边防管理专业就是为公安边防部队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因此培养的学员毕业后必须尽快融入部队,高效的完成各项任务,所以学校的实践实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设实践实训课程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践实训教学,学员能够磨砺意志,增强体魄,增加对边防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边防警察这一职业内涵的理解,巩固专业思想,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提高公安边防实践能力,为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实践实训教学能进一步夯实学员的理论功底,强化勤务技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自觉地理论联系实践,研究边防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开设实践实训课程是边防管理专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边防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其培养出的学员应具有较强的执勤执法能力,而执勤执法水平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学,因此实践实训教学必然成为理论教学的完美补充,起到了必要的辅助作用。

(三)开设实践实训课程是训练与理论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实践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是不可分割也不能相互替代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为学生建立必要、完整的知识结构。理论教学旨在解决某门课程中知识的基本原理,而实践实训在于掌握具体的可操作的技能。①而边防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又离不开理论支撑,我们在遂行勤务时一方面要注重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也应熟练掌握执法执勤技能。

二、提升边防管理专业实践实训教学水平的思考

边防管理专业实践实训课由于开设时间短,缺乏经验,在实践实训方法和组训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个人亲身经历,结合专业理论研究,对提高实践实训课的教学效果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一)实战化

经基层部队调研了解,我院边防管理专业毕业学员在实战化综合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学院是向部队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要求学员毕业后能真正成为战斗员和指挥员。就实战而言,学院的训练落后于基层部队,因为基层部队在最前线,最先知道培养什么样的指挥员和战斗员,但他们又缺乏理论支持,这正好发挥学院理论水平高的优势。建议学院与基层部队建立实战训练和案例教学的联系机制,基层部队向学院提供案例和训练方案,学院向基层部队提出修改意见,既丰富了基层部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院的实战化训练和案例化教学水平。

(二)对抗化

边防管理专业的实践实训课程建设正在稳步推進,由于开展时间短,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为了更好的培养学员执勤执法技能,提高各种情况处置水平。建议采取红蓝对抗模式的实践实训方法。实训时分为两组,红方(学员)与蓝方(教员),使教员真正融入到对抗模式中去,确保实时指导学员,进行现场化教学,这样便于在演练中及时发现问题和更正。在对抗化实训中,还应不拘一格,把训练方案公开,但实际演练中,却又不完全按照方案开展,随时变化情景,这样才能培养学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灵活的处置方法。

(三)案例化

在实践实训课中充分利用部队调研、挂职机会及时收集整理实战案例,做到随时随地更新案例内容,注重结合部队经典案例,并经过教员的加工打磨,按照案发时的真实场景进行反复训练,直到找到最适合的处置方法和勤务模式,并做到举一反三。这样使我们的实践实训教学达到既来源于实战又高于实战的标准。案例化训练还应包括习惯养成方面,熟练掌握武器警械的操控,可以慢慢的适应敢用枪口对人(不能装有子弹),锻炼持枪对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意识,这样才不至于在边防战斗中慌乱,这样更有利于职业化军人意识的养成。

三、小结

边防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公安边防部队(即用人单位)的需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边防管理专业实践实训课程建设,大力激发教师开展实践实训教学的热情,提升实践实训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的支撑公安边防部队建设的优秀专业人才,为边防管理专业发展助力护航。

注释

①邢曼媛.实训教学基本问题探讨[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86.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4.提升自我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十四

政教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

二、提升思路:

总体原则:缺什么就补什么?

具体想法:围绕三份工作,注意阐述。

(一)、政教工作方面:

1、角色定位需要更加清晰:

两个角色:执行者和创造者

执行者:基本到位:能比较圆满地完成各项政教基础工作,能忠实地贯彻校长的办学理念,有大局意识,有同事配合意识。但也有遗憾,主要变现为有时比较粗心,因此,既要做忠实地执行者,也要做细致的执行者,使自己成为一个更有优秀地执行者。为此,需要做好一事一小结,事事有进步。

创造者:创造意识不够,创造能力不强,怎么办?一个字:学。向陈明学,学他的思想理念,向兄弟学校学,学他们特色做法,反思做法背后所体现的德育理念,不做邯郸学步,要做融汇创新,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很有实效的德育模式。

2、言行细节需要更加谨慎:

作为中层,一言一行,得当与否,事关学校领导的集体形象,事关个人形象。为此,要谨小慎微,慎言谨行。要做到不说出格的话,不做出格的事。说话做事讲场合,顾大局,注影响。对普通教职员工意见或牢骚,以听取为主,能解释,就解释,当反馈,就反馈,该反对,就反对,以维护学校权威为核心,以“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压服为下”的处事风格,稳妥发挥自己作为中层在普通教师中间的引领作用。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过去带班思路:班级稳定,学生进步,家长满意,学校放心,同事肯定。

过去带班特色:经验型、灵感型,学习型,三型班主任。

现在要提升,必须做好:

1、需要提高自己的德育研讨能力。

自己不善于对德育实践加以总结,加以分析,不善于把自己实践中一些成功做法,提升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加以分析,加以推广。就其原因,一是懒散,懒得动笔,二是不行,动不了笔。今后怎么办,一要多看书,积累自己的德育理论底蕴,二要勤快些,多动笔。具体而言:就是多写德育类文章,多去参加德育类的教科研比赛。争取每学期写2篇以上的德育文章。先把动笔写这一步迈出去,再争取写好。

15.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五

一、观察生活, 引出圆

师:仔细观察, 猜测一下这个木工想把木板锯成什么形状?如果他一刻不停地往下锯, 最后能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师:你看到圆了吗?动手比画一下。

师:在日常生活中, 你在哪里也见过圆?

(学生举例, 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的生活场景导入新课, 使学生感受到常见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同时让他们初步感受削方为圆的过程。接着通过观察与举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圆, 丰富学生对圆的实物感知, 为新知的学习提供现实经验的支撑。)

二、直观感知, 初识圆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车轮, 我有个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 而不用这几个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圆之后, 以“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激发学生探索车轮中的数学秘密的兴趣。)

师:如果用长方形作车轮, 椭圆代表坐在车内的老师, 当汽车运动起来, 你估计老师坐在车里是一种怎样的情况?谁愿意大胆演示一下?

教师呈现长方形车轮前进过程, 以“此时我离地面有多高”来引导学生说一说、指一指, 再出示人与地面的距离, 使学生明白车轮在前进过程中, 人离地面的距离会不断地改变。

教师再呈现圆形车轮前进过程, 使学生见证它在前进过程中, 人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会变, 人坐着很安全、很平稳。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抽象, 将人与车轮的关系抽象表达, 然后借助直观演示, 使学生在对比中充分感知圆形车轮平稳前进的根本原因。)

三、项目学习, 研究圆

(1) 探究直径。

师:请大家拿出一个圆,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方法, 研究解决如下问题:

①你能从这圆中找到这条线段吗?

②在同一圆里, 这样的线段会有几条?

③在同一圆里, 这样的线段有什么相同点?

④在这个圆里, 有没有比这更长的线段?

⑤在研究这些线段时, 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操作, 教师选择性指导)

(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借助动手操作、直观感知、空间想象和推理等手段, 将自己对圆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然后, 以小组分享式学习交流所得所惑, 引发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质疑与反思的学习, 让他们在探究中充分理解直径的特点, 从而培养学生勇于运用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发展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最后, 借助延伸性问题“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出圆心, 并掌握利用对折或计算找到圆心的方法。)

师:你能在圆上画出几条直径, 并说说什么是直径吗?

(设计意图: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通过折、画、指、说等形式充分感知直径、圆心位置的特殊性, 深入明确圆心、直径的数学内涵。)

(2) 再探半径。

师:通过对刚才的研究, 我们认识了直径和圆心。谁知道, 汽车的车轴一般装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的位置, 而不装在其他地方?

生:这样车轮滚动过程中, 圆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会变了, 汽车会平稳地前行。

师:你指的相等的距离在圆中是哪一段?这段距离在圆中叫什么?

师:根据画直径的经验, 请你先画出一条半径, 并想想怎样的线段才是半径?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师:根据刚才的研究经验, 你能得出哪些关于半径的知识?请大家独立探索:

①它有什么特点?

②你还发现了什么?

(分组汇报学习成果, 相互补充与质疑)

(设计意图:教师以核心问题“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的位置, 而不装在其他地方”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 迫使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然后让学生根据先前的操作经验, 在开放的问题中自主求知, 探索半径的特点, 在辨析“半径一定是直径的一半”中理解它与直径的关系。)

(3) 明晰概念。

学生自学课本, 在阅读反思中明确直径、圆心、半径的数学定义, 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四、动手实践, 再识圆

(1) 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

(2) 画一个更大的圆。

(3) 按要求画圆:画一个半径4厘米的圆和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画圆中认识圆规,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理解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圆规的针尖的位置就是圆的圆心, 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

(4) 丰富圆的表象。

师:如果不用圆规, 你能画一个圆吗?它们是怎么画的?圆心在哪里, 半径呢?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画圆方法的展示, 使学生再次感受圆的动态形成过程, 理解圆的本质。届时, 渗透圆在数学中的不同定义, 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

五、解释现象, 深化圆

(1) 初步分析。

师:同学们,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 让我们来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投沙包游戏。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呈现人到中心的距离, 使学生直观感受这几种方案的优与劣。

(2) 深入思考。

师:我们来看第二种站法, 如果把他们分成二组, 怎么分比较合理?为什么站在圆上就合理了呢?

师:为什么边上的四个人不和他们 (角上四人) 分为一组呢?

在全体交流之后, 教师课件呈现圆与正方形, 使学生充分感知其特殊的结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对投沙包游戏的理性分析, 使学生学会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深化学生对圆的特征、本质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 拓展圆

师:现在回忆一下,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的应用, 你知道其中的数学秘密了吗?

(设计意图:课末, 引导学生重视审视生活, 让他们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透过现象看本质、用数学的方式想问题的意识。)

【教学思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 》中提出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与实践创新三大热词为我们数学学科指明了方向。由此, 笔者觉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值得关注。

一、从生活现象中发现并提炼数学问题

数学是抽象的, 但数学的基本内容来自于现实生活, 有待于我们去发现, 去触摸。借助数学的眼光能使我们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信息, 探寻蕴含在其中的数学原理。因此,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尤为重要。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工人锯木板”, 初步体会“圆出于方”的割圆过程, 然后通过观察、想象与举例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圆。最后, 以“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并激发了他们探索车轮中的数学秘密的欲望。就像史宁中教授说的, 学会思考是在思考中学会的。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利用天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形成假设, 并尝试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检验求证、获得结论。

二、积极参与活动的、合作的与反思的数学学习

就数学学科来说, 数学活动承载着对数学知识与数学经验的改造、加工、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笔者以为, 基于项目学习的数学活动更具挑战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更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与合作学习, 有利于他们勇于承担共同学习的责任, 习得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

1. 独立思考、乐于思考是学习的核心

在研究中, 学生首先独立地借助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手段, 积极地参与了观察测量、合情推理、猜测验证的数学活动, 研究发现了车轮中的数学秘密。然后, 通过不完全归纳法明确直径的特征。之后, 学生又通过画、指、说三个手段来丰富关于直径的表象, 进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直径的定义。这一切都是学生敢于探索、勤于思考与合作分享的结果。

2. 质疑、论证和反思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无论是对“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的研究, 还是对“为什么车轴要装在中心的位置, 而不装在其他地方”的第二轮探讨, 都使学生充分地经历了质疑、论证“是否有无数条、长度是否相等”的过程。同样, 对于“半径一定是直径的一半吗”的讨论, 让学生体会到了批判、论证与自学反思的重要性, 更让他们深刻地理解了半径和直径的意义、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 借助操作与想象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对小学生而言, 动手操作与动态想象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两翼”, 动手操作利于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 动态想象利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教学中, 教师组织学生用圆规画不同的圆, 这使他们在画圆中习得用圆规画圆的技能与关键;而对“木棒画圆、直尺画圆”现象的分析, 使学生直观感知了圆的动态形成过程, 初步体会了圆的“轨迹说”和“集合说”。这些对空间观念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释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

教师创设的这个现实的、富有探究空间的“投沙包”情境, 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问题串“这三种站法哪种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其他两种不合理”“对这种 (正方形) 站法来说, 如果把他们分成二组, 怎么分比较合理”进行分析,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现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感受了圆在生活中的价值, 深刻体会了“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的目的, 培养了他们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所应具备的、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 数学核心素养生长于学习过程之中, 表现在经验改造之上, 贯穿于数学思考的活动之中, 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6.提升保育员专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篇十六

关键词:核心素养;纠错教学;错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76-2一、现象

有关习题讲解在教师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讲一遍是应该的,讲两遍是必要的,讲三遍是正常的,讲四遍是可以理解的。”这句话从一个方面讲是学生犯错误的反复性,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的纠错教学效率低下。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数学教师对纠错教学的反思。

二、背景

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把数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首要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而在学生思维、解题、作业、考试出现问题时如何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加以研究解决,是提升纠错教学的一剂良方。

三、原因

学生解题产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这几类: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逻辑性错误、心理性错误。

1.知识性错误主要是指由于数学知识上的缺陷所造成的错误。如概念不清、用错定理或公理、记错法则与公式、误解题意、不顾范围使用等等。

这类学生往往是在数学抽象素养方面需要提升,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反思我们的教学,例如在函数概念教学时可以从一个一个研究函数到一类一类研究函数,立体几何教学时从长度——角度——面积——体积到几何度量提炼再到几何基本研究对象总结;相交——平行——垂直到位置关系提炼再到几何基本研究对象总结。

2.逻辑性错误主要是指违反逻辑规律所产生的推理上与论证上的错误。如虚假论据、偷换概念、循环论证等。常表现为四种命题的混淆,充要条件的错乱,反证法反设不真等。

核心素养中的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因而对于这类错误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命题;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探索和表述论证的过程;构建命题体系;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例如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中,课堂采用下列问题导学:问题(1)甲存钱a元,乙存钱数是甲的3倍,丙是15倍,丁欠别人钱数是甲的2倍,如何表示用甲的钱数表示乙、丙、丁的钱数?问题(2)平面上有一个基本向量a,平面上哪些向量可以由a表示?问题(3)平面上哪些向量不可以由a表示?问题(4)能否增加一个基本向量b,实现平面上任意向量都可以由基本向量a,b表示?显然问题(1)为问题(2)提供了一个类比环境;问题(3)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与a不共线的向量不能被a表示;问题(4)提出后,便于概括平面基本定理,而实践中学生学习了向量的坐标表示后,往往放弃向量的整体运算形式,只重视记忆向量坐标运算公式,进行表面化操作,而对向量坐标的由来,算律的运用,一概抛之脑后,这种切断联系的学习方式如何纠正?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造成学生对向量坐标运算和整体运算厚此薄彼的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中对向量知识的逻辑化把握没有足够的重视。

3.策略性错误主要是指由于解题方向上的偏差,造成思路受阻或解题长度过长或者是解题过程中计算过于烦琐等。其中计算问题主要涉及核心素养中的数学运算,它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那么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就显得异常重要。

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一道习题时,发现学生出错主要问题就是算理与算法上:

已知圆x2+y2+2ax-2ay+2a2-4a=0(0

若m=4,(1)求直线l被圆C所截得弦长的最大值;(2)直线l是圆C的切线,且直线l在圆心C的下方,当a在(0,4]变化时,求m的取值范围。

教师点评:(1)平时一个错误的总结,截得的弦是圆的直径时,弦最长?

(2)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d=|-a-a+m|2=m-2a|2。

∵直线l是圆C的切线,∴d=r,即|m-2a|2=2a。(一个不自觉的行为——平方?)

∴m=2a±22a

∵直线l在圆心C的下方,∴m=2a-22a=(2a-1)2-1

∵a∈(0,4],∴m∈[-1,8-42]

又如:已知sin(π6-α)=13,则cos(2π3+2α)=。

教师点评:“换元法”是不是比“拼凑法”更好,得分率更高?

4.心理性错误主要指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但由于某些心理原因而产生的解题错误。如滞留心理、顺序心理、潜在假设以及看错题、抄错题、书写不完整等。

试中的急躁慌乱、焦虑紧张、粗心大意等非智力因素表现欠佳而造成的过失性错误,也属于心理性错误。

四、实践

在纠错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学生展示,暴露过程——探讨研究,分析错因——生生合作,设计方案——题后反思,总结规律。其实纠错的过程就是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

1.解题错误的产生总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纠错课中对解题的分析首先要对合理成分作充分肯定和理解。

2.要通过反例或启发等途径暴露矛盾,引发学生的自我反省。

3.要正面指出错误的地方,具体分析错误的性质。

4.作为对错解的对比、补救或纠正,给出完整正确的解法是绝对必要的。

5.可以借助极课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辅助纠错。

6.师生做好反思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下纠错教学实践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更好地矫正学生的解题错误,最大可能地消除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反思

学生的错误虽有千变万化,但却是他们思维的真实反映,其间蕴涵着宝贵的“闪光点”。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去倾听,牢固树立“错误就是教学资源”的意识,正确地分析错误根源,课堂内外独具慧眼地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不让其轻易溜走。更重要的,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学会纠错方法与技能科学而巧妙整合于教学活动中,让其发挥指导性作用,让学生从错误中领悟正确而完善的知识,体验数学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的奥妙,感受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观点的简洁精确美,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显现出纠错课堂教学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2016(09).

上一篇:电子商务专业考试计划下一篇:新农合探亲证明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