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2024-09-22

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精选18篇)

1.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篇一

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即情感互动.要较好地实现情感互动,需在教师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果就好,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可以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喜爱,这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如果师生不能产生情感互动,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放弃了学习,因此,平时教师应通过亲切的表情和言行给学生以鼓励。

Module1 unit4 Tasting and smelling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图片和味觉,让学生会听,说,读,写,单词apple,lemon,orange,sweet,sour.2.通过对话,让学生会读认句子Taste  this. What is it? It  is ….It is a/an…3.让学生会正确以运用句子What  is  it? It is a/an...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三年级的教学要求.我制订以下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会拼写单词sweet,sour.2.让学生会正确掌握sour的发音.3.让学生会正确运用句子What is it? It is a/an…课前,老师和学生都带了自己喜欢的水果,为了能更好的学会单词sour,我特地带了一个大的lime,课堂上,我将切好的一块lime给平时上课很不爱听,学习基础很差的费佳乐,让他Taste  the  lime.并且说出品尝后的感觉,此时他很开心,并很响亮的读出单词sour,当老师对他说了一声You are a super boy时,他终于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笑脸.这时本班的瞿某也不甘落后,很快举起小手,请求品尝lime

并读单词sour.班级几个较差的孩子纷纷在课堂上活跃了起来,并且将这较难的单词在课堂上会读了,会记了.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不仅要建立民主,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以热烈的情感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2.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篇二

一、鼓励学生动起来、唱起来

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是喜欢“脖子扭扭, 屁股扭扭”的。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动起来, 即要“舞之蹈之”、边唱歌边做动作。如, 在一次教低年级学生唱“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 手指伸出来, 手指伸出来, 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 用手指出来, 用手指出来”的时候, 笔者并没有教给他们如何做动作, 可学生们却跟着音乐边唱边拍手, 还伸出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 真是不教自会, 可爱极了。笔者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协调四肢的动作, 使他们的动作具有节奏感, 显得更加优雅、更具美感。在教学中, 学生们会主动地跟着音乐做动作。作为音乐教师, 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 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我, 抒发内心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 边做动作边唱歌,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也会更为深刻。当然, 鼓励学生多动是以律动为主。所谓律动, 是指学生对旋律 (主要指节奏) 的感受和反映, 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的活动。律动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促进学生听音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增进学生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协调配合,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 是音乐的骨架, 是音乐赖以存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发展学生音乐潜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为他们提供大量随着音乐表演动作的机会, 进行节奏训练, 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如, 在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 教师可让学生用拍手、拍肩、拍桌、拍腿来练习, 亦可让其用打击乐器将一些歌曲演奏一番, 使他们在演奏中深刻地感受其节奏美。在引导学生表演时, 笔者是这样做的:

1. 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

如, 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 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以竹为马尽情嬉戏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了少年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戏谑情绪。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乐曲的情绪, 笔者在教这首钢琴曲时便鼓励几名学生拿着竹竿、尺子当马骑, 学生们兴高采烈、踊跃参与, 表演得非常精彩。

2. 引导学生用舞蹈语言来表现音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舞蹈表演关系密切, 教师引导学生用舞蹈语言来表现音乐, 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 在传统的律动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创编, 学生机械模仿, 这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笔者在教学中打破这一常规, 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 动手创编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 笔者总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 这既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又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养成。如, 有一次, 笔者让学生为歌曲《青春舞曲》编排舞蹈动作, 全班几十个学生编了几十个小舞蹈, 其间尽管有的舞蹈大同小异, 有的动作较粗糙, 但笔者还是表扬和鼓励了他们, 因为这毕竟是他们耗费时间和精力获得的成果。

3. 教师个别检查学生的表演。

在个别检查时, 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新颖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 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 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 台上的表演者表演更加起劲, 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这样,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随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善于把握学生心理, 分析学生的心态, 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特点, “读”懂音乐, 感受音乐。如, 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 笔者改变了以往那种让学生伴随音乐进教室的做法, 而是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 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 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 在音乐欣赏课上,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 利用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歌声引导学生去看、去听,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 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在学生的座位安排上, 笔者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位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做法不仅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障碍, 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师生互动

教育心理学认为, 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形成相互信赖的关系, 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 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中,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得到充分发挥。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 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音乐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其间, 教师既是“导演”, 要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 教师又是“演员”, 要与学生一起学习、活动。

1. 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机会。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的机会, 让他们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 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 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为此, 笔者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 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 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 在教唱《金孔雀轻轻跳》时, 笔者和学生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又如, 教学《幸福拍手歌》时, 笔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二度创编, 将拍手动作换成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 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到二度创编的成功感。

2. 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性格特点之一, 而在激烈的竞赛氛围中, 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 笔者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鼓励学生上台去表演, 并准备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表演的学生, 这样做,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 在音乐教学中, 乐理知识学习非常乏味, 为此, 笔者在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时, 采用了分组抢答、表演、比赛等多种形式, 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

3. 增强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3.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篇三

一、让学生在音乐情景中互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音乐学科具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课堂学习的功能,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达到最佳状态。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教师通过创设音乐情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音乐。音乐课堂中教师应适当创设一些音乐情景,根据内容设计出一些问题,并运用形式新颖、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表现欲,开拓学生的思维,凸显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比如在《森林故事》一课中,我改变了过去枯燥复习课中由老师一言堂的模式,改成师生共同合作创作一个故事的形式。第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想象,使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有一片不一样的森林,教师以平等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使学生逐渐成为创编故事的主角。我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在学生描述中,大森林中动植物们在安睡。接下来我播放了《狮子》的音乐,让学生判断音乐中的动物是谁?然后师生模仿狮王走路的样子,使学生意识到,表现大型动物的音乐一般是雄壮、沉稳和有力的。这时进入到第二环节“动物新村” ,给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意境,轻松、愉快地感受并表现美妙的音乐,引入到学生在本单元已经欣赏过《云雀》这首乐曲。当这支曲子响起时,好几个孩子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模仿云雀的舞姿,接着是向“动物新村”进发,演唱歌曲是《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本节课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下全面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后面的环节教师可以出示题目让学生表演,表现能力较强的同学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带动同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的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满足了学生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二、让学生在民主氛围中互动

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地位得到全面提高,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为音乐课堂带来全新的动力。在音乐课堂,学生敢于主动参与教学,提出自己的想法,使课堂形成一种开放有序、和谐热烈的氛围。教师引导学生课内互动,开拓音乐学习的“新时空”,课外主动收集音像资料,感受和欣赏音乐,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学习。

在学习《苗家儿童庆丰收》一课时,首先我创设音乐情景:带同学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用歌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画面上出现了苗家的风景和人物习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样的情境中我适时提问:仔细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歌曲中,接着我提问道:歌曲中的两种乐器都是什么呢?在这个环节中,我模仿敲铜鼓来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改变了过去生硬的讲解,让学生在玩中学。接下来我创设了到苗家做客的情景,通过学跳苗族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歌曲的旋律,为歌曲的学唱奠定基础。在接下来的学唱中,我和学生合作一起读歌词、学唱歌曲,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在巩固环节,我引导学生分组创编,让学生自由发挥。第一组同学创编了新的舞蹈动作表演,第二组学生通过拍手、拍腿和拍桌子为歌曲伴奏,第三组同学变换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三、让学生在创新中互动

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是创造。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创造,而创造是在巩固运用已知内容的同时,向更高层次发展。互动学习的方式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组织、观察、适当点拨与及时的“推波助澜”。比如,在学习43拍的含义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编排动作来表现强弱规律。有的学生用拍手表示强拍,用拍腿表示弱拍;有的学生用拍腿表示强拍,用拍脸表示弱拍等。再如,通过“节奏接龙”游戏进行节奏比赛,采用波浪式接龙,出示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学生可以改变以往的束缚创编出不同的接龙,使课堂别具特色。同学们在这种探究式的游戏竞争中发挥了想象,培养了创造力。

“互动式”教学模式让音乐教学走出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在愉悦的音乐情景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由 “被动角色”转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责任编辑 史玉英)

4.谈写作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篇四

【摘要】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语文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从事写作训练,从而形成准确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做到:精心设计写作课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师生互动中见成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思维敏捷,思路清楚,写出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作者】张丽君语文教研室高级教师

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采取充满灵动色彩的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感到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自豪,从而自觉自愿地从事写作训练,形成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源于他在写作实践中的成就感或者有可能实现的成就感,使他感觉到写好文章不是高不可攀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做到的。那么,老师应采取怎样的方法,使作文教学灵动鲜活,学生乐在其中,得在其中呢?

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我得益于钱梦龙老师一贯倡导和身体力行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钱老师说:“以学生为主体,是把学生作为自主发展的人的一种肯定,也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他还说,“训”即是教师的教导、指导,“练”即指学生的操作实践,这一词表现的是师生的互动关系,与一般的‘练习’不能等同。训练的特征就是师生合作,训练的实质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必然归宿。基于这种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指导思想,我采用了写作教学的全程互动方法。

第一,知识传授中的师生互动

要科学地进行作文教学,必须以写作知识为先导,而真正做到“训”与“练”的结合才是教学的佳境,即教师对写作知识的传授与指导要最终化作学生的能力,成为学生自身的内在素质。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传授是建立在学生积极感知的基础上的,你的讲述真正能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或是引导他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此而形成师生思维的互动。在这里,教师的思维如同一根导线,联通每个学生头脑中思维的接点,在他们的脑海中燃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出创造的活力。

精心设计写作课的每一个环节,把写作指导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师生互动中见成效。比如:

在传授“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两个单元的写作知识时,我把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使之形成认识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思考发现题材价值的一套体系,使学生觉得实用、好用,他的兴趣会大大增强,参与度会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自然会很好。我把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各用一句话来解释,又让这两句话紧密联系,逐层递进,就形成了思维的梯度,具备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我这样诠释:用心感受生活——生活原来是这样(美、丑、善、恶等)的,深入思考生活——生活为什么是这样(善、恶、美、丑)的。第一个层次就涉及到怎样感受到生活本来的样子的问题,不用教师指出,学生自己就能够说出答案了——勤于观察,善于感悟。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学生也通过讨论自然得出——由感性到理性——借助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分析、概括、推理和判断,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洞悉人物的主观心理和行为特征。于是,学生的思维如开闸之水,源源不断。“感受”练习发言中学生纷纷讲起自己看的、听的好事、坏事、激动人心的事、庸俗无聊的事。“思考”练习发言中就上述学生讲述的大家觉得有意义、值得探究和挖掘的事进行讨论、分析,各抒己见,多方互补,后来形成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在下笔成文的时候,学生感到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成了他们取之不竭的材料,很少有人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青山不老》写得生动感人,《感悟秋天》写得优美流畅,《上学路上》写得风趣幽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自古英雄出少年》等文章都显示出学生对生存竞争、社会竞争和当今青年的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学生的思想在走向成熟,笔者感到由衷的喜悦。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名著名篇,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宝贵的营养,并学会学以致用,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只有博览群书,写起文章就能运用自如,如有神来之笔一样。书籍是前人对生活感悟、思考的结晶,阅读书籍,实际上也是间接地认识生活。作文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而丰厚生活积累,广泛摄取知识,便是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把阅读中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笔者首先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读说写相结合的能力。如《读〈伊索寓言〉》一文中要求学生根据文中说理的形式写一段话,表达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学生写完后当堂朗诵交流,见解深刻,文笔流畅。笔者还经常出一些常用的和课本上出现的成语,使学生仿照用电影片名编故事的形式,随心所欲地写一段话,然后朗诵给大家听,既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还掌握了成语的用法。

其次,利用每周一节课为学生开设阅览课,要求每节阅览课后都要写读书笔记,也是开源引流、丰富写作素材的好办法。坚持下来,收获喜人,有的同学摘抄精美段、篇,有同学写出阅读所感,还有同学在周记上自创颇有意境的诗歌。学生体会到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就更加重视阅读,以写促读,以读带写,双向促进,效果的确不凡。

第二、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现代写作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快速写出好文章,正在成为普通公民基本素质的重要内涵。而现代中学生的作文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在作文中存在着许多共同问题:文不切题,漫无中心,思维混乱,条理不清,语句不通,词汇贫乏,错别字多,书写潦草,乱用标点,行款格式不对等。这些严重的问题告诉我们,作文教学要务实,要把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写作能力和良好写作习惯作为作文教学的目标。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求使自己对学生的指导行之有效。为使学生乐于写作,勤于写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求学生写随笔,随时记下学习、生活中有趣、有益的经历或感受。在给学生的评语中,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给予点拨、鼓励和赞许,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热情和关切,写作积极性大大增强。有的学生在周记中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文字精美,编辑巧妙,图案点缀、色彩搭配恰到好处,整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体现出一种流动飞扬的美感,老师更要不吝赞美之辞大加赞赏,并在全班展出,学生又从中获得极大的鼓励,创作成了他的极大乐趣。这是师生间一种特殊的交流,如果教师忽视这种交流,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被动的,枯燥的,没有乐趣可言,自然也就没有主动可论了。反之,学生乐之好之,练笔写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提笔成文的能力也将随之形成。钱梦龙老师说道:“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让学生发现自我。语文老师应是一个实践中的心理学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多鼓励,少批评,教学艺术实际上是鼓励的艺术。”

其次,民主开放、活泼动态的评改方式——“佳作大家评”(因为每次写作都体现着某个学生的最佳水平,每次评改便是佳作大家评),使学生兴趣大增,又收益不凡。把作文的评改权还给学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又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互动,把作文的评改落实到实处。教师先下发正规的修改符号,分项、分等的评改要求和评分标准,然后组织学生自改互改、自批互批。就典型文章,采用指定小组主评的方法。每次由一名学生负责朗读文章,并指出字词书写和标点使用的错误,其他同学依次指出遣词造句、结构安排、立意谋篇等方面的优缺点,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全班其他同学还可以做补充,教师可以适时提示点拨,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这样的训练,比单纯老师写评语要有收效得多。

另外,教师常写下水文也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使学生巧妙地引用、化用古诗文抒情达意,笔者把自己巧用课文诗句和典故写的一段我校与英国友好学校联欢的开幕词读给他们听:“暮春三月,惠风轻拂,杂花生树,燕舞莺歌。惠风送来远方佳朋,燕语传递主人盛意——有朋来自远方,心情何其欢畅!海内遍存知己,天涯犹若比邻。今天,高朋胜友,荟萃一堂,让我们拨动琴弦,奏响高山之韵,流水之音;让我们放开喉咙,歌唱和平之美,友谊之长!”使学生感到读写结合是一件美事,也真的不难。学生在“写出景物特征”的训练中,佳作迭出——《横渡黄河纪行》流淌着古朴苍凉的韵味,《雨后香山》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夕阳写意》更是妙笔融情,在最后一段写道:“为什么诗人只会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却从不曾看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也许因为我是下午4点出生的吧,我对夕阳从来就有新的定义: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晚开的花;只有夕阳才能孕育那崭新的朝阳!”笔者的一篇下水作文《巴山蜀水蕴诗情》,又在“书写主观情意”的写作训练中,发挥了突出的示范、引导和激励作用。

这样,常写随笔,就会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得到鼓励和赞美,学生又会感到一种创造和成功的乐趣;讨论、评价老师与他们同作的文章,他们既觉新鲜有趣,又会感到距离写好文章并不遥远,也就不畏惧提笔写作,甚至会主动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长此以往,良性循环,就会事半而功倍。

第三、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应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地发展,让学生的思想感情由幼稚走向成熟。张志公先生曾经指出:“一个好的教练训练运动员是有严格的训练计划的,训练的计划是很科学的,否则就影响运动员出成绩,语文训练也应当有并且可能有科学的方法。”为了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必须发展学生的智力。而智力的核心便是思维。

写作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思维过程,从材料搜集、主题提炼、内容安排,到语言选用,都离不开思维。根据学生作文的需要,应侧重训练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辩证思维、综合而形成创造性思维。通过审题立意的训练,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选材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通过构思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良好的作文思维习惯是学生具有作文能力的标志。叶老说:“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够从无到有的,看看小孩子养成走路跟说话的能力有多麻烦,阅读跟写作不会比走路跟说话容易,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的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一般思维规律是“积累——模仿,借鉴——创造”。作文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以思维为主要成分,作文是学生思维的结晶。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

5.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篇五

在当今时代下,语文学习再也不能只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主动意义建构过程,师生之间,人与课本之间再也不是支配与被支配,学与被学,阅读与被阅读之间的关系。而应该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本则是在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如何去体验生活,回味生活,同时又指导他们如何去生活,真正做到知识变为力量,新课标这种全新理念给我语文教学“三元互动”实验注入新的动力,为我的大胆的教改提供了更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所谓“三元互动”是指学生为教学中的一元,教师为教学中的一元,课本与作者作为教学中的另一元,在教学中这三者之间互为一体,从而建立学生-教师-作者与课文,相互交融的信息输入,建立了学生、教师、作者三向的情感交流通道、资源共享、多向的创新提高途径,评估和激励措施,初步形成教学相长的新机制新教学理论。这一教学过程是三向共同发生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谁是真正(唯一式正确的答案)的化身,这三者都有理解与被理解的权利。

既然“与人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运用“三元互动”机制,正是体现这一核心,这就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师生关系乃至个人的常识、修养、品性、知识、师德、教学态度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学生也提出大语文观的要求,学生应主动搜集,积极进行开拓性思考试行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诸方面有新的体现以呼应教师的革新。也助于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这样可以让三者之间产生互动,特别是师生双向互动,互相鼓励,相互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三元互动”在具体教学中应把握如下环节:

导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责令我们的学生有许多明显的不足之处,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自主性、独立性,基本没有形成个体价值观。而我们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针对这一现实,我们应树立新的学生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已形成丰富的经验,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没有现成经验,但问题一旦呈现面前时,他们往往可以基于丰富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这一些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注意导课的质量,从而诱发联想即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此环节上要注意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自觉地去学习,教师在导课时所传输的信息,授予的知识,要有规律性,授予获得知识的方法,告诉学生如何把生活经验,还有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慧去处理转换知识,这也就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对智力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愉悦的心境可形成优势兴奋中心。

进入课本--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能力

学生具有情意性,这些因素包括自我认识、信念、个人期待等,从此我们就可知,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上进心,在这些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探究的可能性,才有发现的机会,在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头脑中存在的认识结构积极与当前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使原有的认识结构改革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去作为引导者,使学生与课本,学生与作者相互交融、交流,达到一个互动,在这一互动中,让学生去探究作者的内心,去替代作者的写作。这一互动正如“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样联结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渐减少--再尝试”这样一种往复过程习得的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当其目的实现时就会感到满意,这种学习模式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学习有关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等,这过程我们应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终生不忘,“做中学”的做,就是学生互动为作者,参与写作、设疑,从而获得知识。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不仅以阅读主体的身份存在于文本之外,而且以隐含读者的方式潜藏于文本之中,从此意义上说读者是构成作品的要素之一,并且读者意识制约写作活动的要素之一,反之读者阅读作品时应要归位到作者位置,我在教学中依据这一理论,通过正确的引导,使作者与学生产生为另一种形式的互动,即心灵的互动,让学生把个人的经验、阅历引用到文本学习中去,同作者产生对话,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作者内心,以及对自我的尝试的评价、检验,满足成功欲,寻找“自我”与“作者”之间的异同去读你的文本,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真正进入自我创作过程,进行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由于课文内容激活了学生认识课文中已存在的“相似块”的信息,因而不可能不做出反应,形成了主客体之间的结构差,这就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找出疑难问题,解决了学生对课文的茫然,由被动转为主动,带着对课文的不内理解进行同学们与老师之间的共同探究,这一探究、讨论,从而使课堂成为多维的互动关系,在这探究过程中教师只能相机指导拨正,如何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令其智慧火花在互相撞击,令探究过程更加热烈丰富而又深入,最终让学生把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一起来共同讨论,并且纠正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强化“同化”的问题,使之完善和健全。这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思想,情感的实践体认活化教材,让学生设身处地激活学生情感和思维,联系生活引发感想,使学生真正的对课文同化。

课外延伸--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课堂教学只是一个主要形式,但只是一个有限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它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应教给学生的方法、技能、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各方面的潜力,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而这一核心的支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感,这三者只是短短课堂是远不够的,这就要在课外去培养学生这三维度,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邮箱: xjp228@126.com

6.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互动”教学 篇六

一、激趣

1. 以歌激趣

歌曲以其欢快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用于课前热身,可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用于课中,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老师宣布上课(class begins)、学生起立(stand up)的语文式英语组织教学模式拉远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在平时可选择由师生共唱“Good morning to you”或“Hello,how are you?”等英语歌曲,这样可以消除学生上课前的紧张感,并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2. 以游戏激趣

游戏能寓教于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许多游戏都有戏剧性、角色性。如:词汇教学,我就注意让学生在各种游戏中慢慢习得单词,而不是死记硬背单词。我把要掌握的单词以图片、动作等各种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实行整体大量输入,根据不同学生的记忆特点,他们会或多或少记住不同的单词。在他们对很多的单词似懂非懂的情况下,采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渗透,如Pass the card(传卡片),Do the action(听音做动作),Find your friend(找朋友),Draw and Colour(画一画,涂一涂)等。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多听,多做,反复感觉,从而在脑海里的印象就加深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创景

学生的兴趣神经一旦被触发,他们自然会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见情思意。

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把真实生活情景引进课堂,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好机会。譬如在教A同学到B同学家串门的一段对话时,可先将教室的前面刻意布置一番,然后让A同学到门外敲敲门说:“May I come in?”B打开门说:“Oh,it’s you.A.Come in,please.”将A让进屋后说:“Sit down,please.”“Would you like coffee or tea?”A说:“Coffee,please.”B转身给A倒了一杯咖啡,递给他说:“Here you are.”A有礼貌地点头说:“Thank you.”然后B再问:“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coffee?”A说:“Just a little.”……由于这种对话的内容、形式都十分贴近生活,所以学生乐说、爱说,积极性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对话练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在特定场合与人对话的能力,而且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

还可以借助现代媒体创设情景。如:讲到shopping这个话题时,我用多媒体制作超市的情景,并配有音乐和买卖的场景,然后邀请学生一起去参观,听一听他们都在说什么,要求学生在下面分角色进行练习。然后学生拿着要买的东西上台进行模拟表演,有的学生上台当售货员,有的学生当顾客,学生们把课堂当成超市。当然在这个“超市”里要求学生只能讲英语,学生们的高兴劲和讨价还价的情景,令人感叹不已。

三、启发

实践证明无论记忆多少语法规则,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能够提高语言实践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交际。例如:在学习PEP第三册Unit 3 Part 2“Let’s talk”时,第一步:出示music,science,sports,computer game,painting等单词,让学生用升降调读出。第二步:老师用图片边显示,边让学生做listen to music,do sports,paint,make friends,play computer game等动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第三步:多媒体情景显示Amy,Zhang Peng的图片,让学生对这两位friends进行描述。第四步:老师出示Chen Jie,John的照片,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两个人,进行对话练习,教师起促进者的作用,通过反复地、自由地操练,直到完全熟练掌握这种语言表达方法为止。句型由简单到复杂、信息量由小到大、结构由句到篇、内容由浅入深地逐步强化、逐步提高,且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过程可以结合多媒体使用,不仅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要点和难点、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步骤,而且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交际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能力主要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创设的情境可分为:生活会话,课文导入、扩展,课文结局的延伸等。如在练习星期名称时,可结合学过的动词短语,让学生说说每天的时间安排:I go to school on Monday.I play baseball on Tuesday.等等。生活会话情境的创设更是随处可见:Get up.Wash your face.Brush your teeth.Have breakfast.去饭店点菜时说:I want some hot dogs and a glass of milk.Yummy!May I have some more,please?这些生活中的素材信手拈来为语言教学增添了真实性。操练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训练的量,更要注意操练的质量,通过操练形式与方法的改变来提高语言操练的效果,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自由交际的目的。

7.浅谈英语教学中的“互动” 篇七

关键词:互动; 合作;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其中有几项新的理念:第一、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二、在运用中掌握语法,学习新词汇。第三、强调任务型学习。第四、强调跨文化学习。我认为这些应体现在英语教学中的互动学习中。

互动式教学由三个主要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构成的互动的关系,即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教材,与教材对话,从而对教材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将“理解”汇拢,交流,这样既对教材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互动的课堂活动模式逐渐成为主流。

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基础很差。所以,如果有一种教学方法让他们对英语感兴趣,那将会大大提高职校的英语教学效率。所以职校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更加重要。关键是在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教学策论,使教师与学生自然地进入到互动境界。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教师的作用及课前准备: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教师在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做好在课前准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材工”。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要怎样做呢?首先,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参与意识,为互动打下基础。为了消除紧张的气氛,只要学生参与了活动,无论好与差,教师都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其次,教师在课内要不断地设疑,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设疑,以疑来带动全班。在解疑时,先分组讨论,让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互动。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激活思维。例如,我在教句型 What's your favorite…?My favorite subject is…. How do you like…classes?我给学生设计情景:You meet a former classmate. She/he is in another school now. Ask him or her: Which subject do you like best? Why? 让学生用上以上句型。学生准备比较充分后。就让他们两人一组互动。例如:

A:Hello,John!B: Hello, Mary!

A:How about your new school?

B:Very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

A: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B: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A:How do you like English classes?

B:I enjoy my English class very much.

A:How often do you have English classes?

B:Three a week.

当然,教师也可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都在互动中进行,体现了互动,创新和合作。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合作互动学习小组划分的原则

合作互动学习小组的划分原则:无论是小组成员多少,都应力求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代表性,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并在新学期树立自己努力的目标。

2.合作互动学习小组划分的形式

第一种:以同桌为一个学习小组。其优点是随机进行,便于操作。第二种:四人小组。这种形式同样利于操作,尤其适用连锁问答,对句式的巩固操练有实效性。第三种:以桌子的一竖行分为一组。这种形式在单词复习中更具挑战性。第四种:竞争学习。无论小组、横排、竖排、同桌、四人、或随机叫排、叫组等综合形式的运用,都会收到学生的积极参与,良好效果。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各种分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一、合作互动学习的全体性

在合作互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二、合作互动学习的趣味性

英语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趣味性”互动活动能使英语课生动、活泼,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

三、合作互动学习的创造性

在合作互动学习中,师生都要发挥其创造性。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能力以外,还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变通、创新。

四、评价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合作互动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全面、合理。

经过实验后,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有大概60%的学生认为自己比以前更积极思考和参与活动了。40%的学生认为一般。78%以上的学生认为上英语课比以前有了更愉快的体验。22%认为一般。比之以前有了参与感的学生占85%以上。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合作互动学习证明能活跃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积极性,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育心理学》

[2].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8.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篇八

互动学习模式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富有意义的学习语境,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就《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教”与“学”的结合谈了自身的看法及实践效果.

作 者:谢正新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 刊 名: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英文刊名:TIME EDUCATION 年,卷(期): “”(8) 分类号:H319 关键词:互动学习  涵义   功能   实践  

9.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 篇九

在“应试化”的教育背景下,地理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并不被重视。课堂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学生对初中地理课堂重视力度不够,上课的时候“可听,可不听”,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地理,上课的时候睡觉、讲话、学习其他的科目的现象尤为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社会的角度讲,“应试化”思想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对初中地理的重视力度不够。从学生的角度讲,地理学科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理解,产生了“畏难”的情绪。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简化,学生对地理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以上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这些现象是造成地理课堂师生缺乏互动的重要原因。

二、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1.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师生互动。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和创新意识。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全面地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和平时的教学,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家访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内在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师生之间的融洽程度也很重要。假如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和谐,学生也很难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师生情感,在生活中注意为人师表、在课堂上要幽默风趣、在课下要注重与同学的交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投入情感,在互动中不断发现自我、感受自我,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的熏陶,享受学习的快乐。

2.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互动兴趣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互联网也逐渐起到了重要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味地在台上讲,学生坐在台下听课、做笔记的授课形式以及传授知识内容都比较单一的授课方法。将互联网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获取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地理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天气与气候》的时候,利用PPT制作精美的幻灯片生动地展现了晴天、阴雨、春、夏、秋、冬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课件,放映天气晴朗的时候,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栩栩如生。冬天,银装素裹,雪花飘飘。生动形象并配有虫鸣鸟叫声,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然后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解读和美妙的音乐。将气候变化演绎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境下,每个学生被这鲜活的情境深深地感染,真正体会到了大自然魅力,让课堂内容与音乐、影像紧密地结合并交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又将听课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引进文本体现的意境中并且渗透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又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3.设计双向性任务,开展小组讨论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课堂互动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促使学生在既有流程的指引下尽快融入讨论的环境中。例如,教师在讲《地球与宇宙》时提问: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越来越深,淹没了船身

B.人的视力有限

C.海面是弯曲的弧面,船身先被遮住视线

D.人站的高度不够

教师要求学生分好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这时前后左右的学生聚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嗡嗡的声音,学习氛围浓烈。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几分钟后,小组中选出的代表发言,“我觉得是选C”“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我应该选……”。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凝聚智慧的过程,让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法相互学习、交换看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合社会焦点,开展地理教育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沈阳的全运会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在全运会开幕之际,长达数个月的火炬传递活动将全运圣火和全运精神传送到沈阳的各个角落,教师将地理学习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与社会焦点相结合,从沈阳全运火炬在省内传递的路线图上,选取几个典型的城市,并制成挂图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挂图上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区域地理的地形、地貌特点。类似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科学化、合理化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我们必须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加地理课堂互动性。例如,培养师生情感,营造课堂氛围。运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互动兴趣。设计双向性任务、开展小组讨论。结合社会焦点、开展地理教育。我将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研究中继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春蕾。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重要性[J]。教育科研,(10)。

[2]张尚军。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学科教育,(12)。

10.小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篇十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互动探究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营造彼此互动、相互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环境氛围,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语言交际的内涵,从而确保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和综合运用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构建教学互动平台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让学生与教师、与学生在彼此互动交流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已多年来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探究。

一、开展同桌讨论,推进互动探究

在初中英语互动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成为相互学习和接受语言知识不可缺少的对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而且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促进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获取更为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比较注重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组织同桌开展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多元化的学习方法,从而激活学生学习语言的思维,促进学生不断深入感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最终能够以更加多元化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例如: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的“Reading A Lucky escape”教学中,就采取组织开展同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要求学生依据文章题目来猜想该情景剧的表达主题(Why was the escape called “lucky”?)第二步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与同桌围绕如下题目开展相互讨论:(1)What did you want to do when you met the thing?(2)Why did Justin think these men weren’t policemen?第三步,笔者就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挥想象,如果你就在这个情境之中,你可能还会采取其他什么具体方法?

二、组织小组合作,推进互动探究

在初中英语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开展互动探究活动,逐步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表达,从而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必须要选好合作探究话题。良好的合作探究话题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载体。第二是要注重发挥好小组成员的个体作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充分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合作。第三是要鼓励学生在合作中能够就自己的发现和探究大胆进行表达交流。例如:笔者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的“Reading A Video about Sunshine Town”教学中,就采取小组合作模式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方法分三步走:第一步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并且在课本上划出自己的不理解之處,从而使自己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第二步是组织学生围绕以下三个具体问题开展小组探究。(1)Which did you like best in Sunshine Town?(2)Why was Sunshine Town called “A great new town”?(3)What was about Chinese food in Sunshine Town? 第三步是组织学生开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发言,可以以对话采访的形式表述自己想要表达的相关内容。

三、借助情景模拟,推进互动探究

要想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投入到互动探究教学中,必须要为学生营造出更加逼真的情景,从而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十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验语言、感觉语言,并不断深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感悟,同时,还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表达,从而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笔者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往往会结合教材,通过播放多媒体、表演课本剧等形式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探究,不断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深入感悟文章的表达宗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互动学习中不断创新载体、创造特色,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感悟,并以此来提升自己的英语素养和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探究,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要英语教师在思想上重视提升英语教学的互动探究,不断用心设计各项教学环节,努力寻找适合于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就可以让初中生更加优化地学习英语,真正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夫文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2).

1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篇十一

1 有效互动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合作探究、踊跃发言,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动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活动”,其目的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语言实践、训练语用技能、提高语用能力。教学环境下的互动是指“使某一教学主体与其它教学主体和教学环境全面地建立信息、情感、思想、人格等方面的交往关系,以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胡春洞,2005)。Allright(1984)认为:课堂互动是语言课堂的基本事实,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生动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互动型外语课堂,就是指在外语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有效的课堂互动就是产生积极影响的课堂互动,是高效的课堂互动。

2 如何做到有效互动

2.1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课堂有效互动的核心

教师在第一节导学课上,可以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树立外语课就是实践课的观念。告诉他们学英语跟学习开车、游泳、打太极拳是一个道理,只学习一些概念性知识,不进行操作训练是学不会的。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和牵动作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讨论话题和讨论方式,营造语言实践环境,并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话题,调整活动方式。教师主导的实质就是要启发学生动脑,动嘴,动手,用心去练习英语,让学生动起来,激活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潜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学习的主人,任务的完成者和问题的发现者。这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为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大脑去深入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的问题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发问围绕教学目标,不要盲目随意地问。问到关键处,即知识的重点、难点。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或讨论的时间,然后展示。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去听取学生发言,让学生把话说完整,把想说的话说完。教师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2 师生平等交流——课堂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

师生间平等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有与学生不平等的特权,或者某些学习好的学生独霸了话语权,那么有效课堂就无法生成。平等包括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平等,不仅有人格上还有行为上的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诱发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激发创造性学习的动力。愉快的教学情境打开互动教学的大门。愉快宽松的氛围更易于接受新知识。教师应多表扬,多以奖励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师生在快乐中互动,在互动中享受快乐。当每一个学生都能没有负担的参与到教学中去的时候,学生愉快的接受新的知识,放飞心灵与想象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师生才能共同发展。

2.3 互动情景——课堂有效互动的保障

有效互动教学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也就是说教师所提供的知识应与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情绪会变得高涨,参与互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学习的动力才会增强,学生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做进一步的体验。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就是在特定情境下的建构。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就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当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时,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习得语言。因此,教师在平时授课时尽量以日常生活为主题。在具有互动特征的课堂中,当交流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在使用理解核实的同时,应该多使用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的“双向交流”,给学生提供更多意义上的协商机会,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能够继续下去。

2.4 教师搭建“脚手架”——互动的支撑

根据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学习者在与同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的引导和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学习和发展(Vygotsky 1978:86)。在课堂里,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为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支持。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太成功者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在年龄、知识结构、阅历以及兴趣爱好更相近。在小组讨论或对子活动时,采取不同水平混合编组更有利于互帮互助。不同水平混合编组指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进行合作的编组,突出能力类型之间在学习中的互补性和变动条件下的合作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起一个互相帮助和互相促进的作用。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太成功者搭配,成功者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加自信,更有成就感,因而学得更好,非成功者可以跟随成功者,吸取他们好的学习方法。他们之间形成更亲密的学习伙伴关系。既有机会倾听同学的陈述,又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倾听和表达过程中锻炼了听说能力,这样无形中为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系统。

3 结束语

有效互动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设问、提问,学生回答,不是放任地让学生自己讨论,也不是课堂教学之余留下十分钟等待学生提问、教师释疑解难。有效互动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67.

[2]Allwright R.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 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4(5).

[3][4]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5-196.

[4]Vygotsky.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 logical Processe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5]徐锦芬,曹忠凯.国内外外语/二语课堂互动研究[J],外语界,2010(3).

12.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篇十二

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课堂互动设计及策略探讨

针对课堂互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提问设计、控制策略、评估策略三个角度阐述了相关问题,希望能对英语教师组织有效课堂提问提供参考.

作 者:周洁 ZHOU Jie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部,江苏,南京,211188刊 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年,卷(期):9(3)分类号:H319关键词:有效课堂互动 设计 控制 评估

13.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篇十三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抓住这一兴奋点,积极创设互动情境,以“导”为关键,读中质疑,读中解疑,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彼此的互动交流中感受课文,获取信息,从而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但是,上面这一教学过程远远没有实现这一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字词、划分段落上面,导致学生对课文缺乏整体的感知。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研讨的积极性。这种教师逐段串讲串问、学生碎答的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单向、接受的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合作交流,探究、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没有积极创设互动情境,没能为师生互动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没有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如何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如何个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努力实现的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交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一、走向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样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和影响,他既指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动态地表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双向的过程。

(一)营造民主、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以“特殊认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即课 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服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本方式进行的,没有沟通,没有交往。尤其在语文阅 1

读教学中,本应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课堂,往往变成了“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沉闷气氛。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没有充分注意到人的生命过程的意义和价值,忽视了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活动的行为特征。

对此,叶澜教授提出,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共同创造的活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倡导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表现空间,强调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更多的互动和合作交流。现代教学交往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创人生体验、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没有沟通和交往,就没有教学。这些共同说明了互动、交流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只有在教学互助、互动、互联、互促过程中,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融语文只是传承、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和适当监控,同时也表现为学生乐习、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在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题、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到自己能学。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思考。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自由、宽容、理解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把课堂变成师生活动主体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让只是在倾听与对话中生成、在沟通与交流中重组、在合作与共享中增值,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其自主意识

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也是语文活动课的核心。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一个自我构建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获得任何知识都是他们自主地、能动地生成、构建的、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

在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拓展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定位在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上,不要用机械的框框、统一的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活动,禁锢学生的思维。否则,长时间地硬性规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说什么、怎么说,只会压抑学生的自主意识,造成学生习惯性地按照教师的“吩咐”机械操作,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完善。

要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意识,必须让他们从事主动经历和探索发现的活动,使主动学习和科学认识相联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自主意识重扥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知道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二、走向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

课堂上的人际互动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外,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在实践中往往是不被重视的,但他确实是影响教育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学生之间没有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恐怕就是班级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式是课堂上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应该说,学生之间的互动比教师之间的互动比师生互动更容易实现,因为学生之间的地位自然平等,心理宽松,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包括竞争性互动和合作性互动。不可否认,学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也伴随这竞争;而且,竞争在适度情况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应看的哦啊,在现代社会中,合作尤其重要。在这个意义水暖工,小组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利用。

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这样就把学生由传统

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能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生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学会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生互动是学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活动,其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不再是单一的只是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培养学生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丰富的互动情境。

14.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的学科,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 而交流就需要双方之间的互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学为主而忽视了对它的应用,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较少, 所呈现的一种被动的接收模式。互动教学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中心, 以教师启动为前提, 以学生自学为基础, 以小组合作和交流为主体, 以教师评价为保障, 以实践创造为目标, 将其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 对学生英语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作用。

一、课前导入,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如果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仅仅依靠讲道理是完全不行的, 还需要从教学方法着手。互动教学的应用中, 教师可通过课前导入展开教学, 在上课之前, 先利用和课本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视频、图片等, 和学生们展开互动交流, 在交流中引出所要讲解课本内容。例如, 在人教版初中英语课程《Let us celebrate》的讲解中, 因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各种庆祝节日的方式, 所涉及的单词也比较多, 讲解中若只从单词、语法教学中展开, 课堂氛围会比较沉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很高,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提前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文章讲解之前先搜集一些和课本知识相关的各种节日、节日庆祝方式、风俗习惯等,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些教学方式, 来活跃课堂氛围, 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促进教学效率的加强。

二、加强课堂互动, 营造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好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提升学习的学习效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需要给予遵从, 并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互动教学模式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氛围的提升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采取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先对学生分组, 然后布置课堂教学任务, 让学生展开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 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二、采取表演教学法, 让学生在登台表演和自我学习效果的展示中, 提升课堂氛围的活跃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Going shopping”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展开角色扮演, 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充分运用所学到的句子, 注重对重点语法的讲解, 这样, 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点;三、恰当的设置悬念, 以问题为中心, 有效激发学生好奇心, 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中, 促进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 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相互讨论和探索中, 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思维、合作能力, 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组织课外互动, 加强课后互动

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应用中, 课后互动是不能忽视的。从课堂中所讲解的内容分析, 他们都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 但是, 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 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展开知识拓展, 完善知识结构。从课后互动本身的价值来讲, 也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以及学生英语运用水平的全面提高都有着积极作用。英语学习中, 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教师通过课外英语角活动、办英语黑板报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并在活动中适当添加一些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如, 在美式和英式英语差异的分析中, 先由教师课堂展开初步讲解, 再由学生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 对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分析, 这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非常有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互动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 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初中英语教学中, 将互动教学应用其中, 并从课前、课中、课外有效展开, 这对初中英语课堂氛围活跃性的提高, 学生课堂参与性的提升, 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的增强都有着积极作用, 不仅提高了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还提升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值得在教学中普遍应用。

摘要:英语是一个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 而在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中, 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不可缺少的。如今, 在初中英语新课改的要求下, 互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初中英语教师的共识, 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效率, 本文对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动教学,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孟凯.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旬, 2013, 21 (11) :57-58.

[2]杨翠林.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教师版) , 2014, 15 (02) :52.

15.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创新与师生互动 篇十五

关键词:标题声乐教学;教学创新;师生;互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对人才的综合性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改变这些现状,高校必须对声乐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要完成声乐教学的创新,首先要了解传统教学中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专业化的分析,明确声乐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采用相应的措施解决相关的教学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演唱技能的培训时,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创新之余,还要注意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全面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以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进行声乐教学。

1 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创新

1.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完成声乐的创新型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声乐教学当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方法进行声乐的教学。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应注重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进行声乐的学习,完成声乐的相关练习。教师应对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转换声乐教学理念,积极地采用先进教学方法进行声乐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声乐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1.2 提倡学生发展个性

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人条件不同,所以在进行声乐训练时,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声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声乐练习方法,以便于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和音色魅力。教师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应对声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教学;对于声乐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采取引导式教学,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使学生充分展示音乐才能,以达到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1.3 转变声乐教育观念

传统模式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强化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能力,加强对学生声乐技能的专业化训练,为学生成为音乐教师奠定基础。想要完成声乐创新教学,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声乐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深化培养,以便于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声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声乐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艺汇演和音乐会等活动,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声乐。

2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交流

2.1 营造氛围

学生在潜意识当中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和能力,学生在进行声乐学习时较容易出现不成熟的表现。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声乐学习,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声乐。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更好地调动身体感官,欢愉的心情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发声练习,唱出最完美的状态。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较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保持自信、良好的心情。

2.2 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音像资料,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聆听、观看的过程中产生联想,产生共鸣。优秀的作品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聆听还能增强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声乐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水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创造音乐作品,在创造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学生的创作天赋得以发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和创作音乐作品,不仅提高了学生声乐学习的能力,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2.3 音乐体验

音乐作品是声乐艺术的最终表现形式,音乐作品是对声乐的实践和体验。一般而言,学生最初的声乐学习都是通过聆听的方式来完成的。学生只有聆听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吸收音乐作品当中的精华部分,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由此可见,聆听音乐在学生声乐学习过程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声乐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增加学生的音乐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感情,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还可以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指导,组织学生听完音乐作品后交流,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达到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目的。

3 结语

创新和交流已经成为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和交流,更好地完成声乐的教学,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该进行声乐教学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教学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声乐知识和声乐技能的掌握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训,也要注意对学生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培养。可以举办一系列的音乐活动,教师和学生要在活动中共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共同进步。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增加互动式教学,全面、有效地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参考文献:

[1]龚碧林.声乐教学中的教学创新与师生互动[J].音乐时空,2014(09):164.

[2]王新惠.论民族声乐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24):44-48.

[3]杨晓晴.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178-179.

[4]康红英.互动性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大观,2014(01):159-160.

16.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论文 篇十六

实施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用互动的形式重塑教学过程,就是要突出和重视“学”的主体活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注意学生实质上的学习自主.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启发每个学生充分地与学习材料互动、与学习伙伴互动、与社会环境互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的效果.怎样才能有效地实施师生互动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平等民主、富有情感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师生关系很有点像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许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可以说,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空气对人的价值”.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与学生平等地、协商地交流,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教学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第二,教师要给学生一份爱心.爱和理解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基础,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心理前提,情感在互动中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它能弥合师生之间的分歧与隔阂.教师要赋予学生一种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地去爱学生,关心、理解学生,学生心灵的火花一旦被点燃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善于以学生化的心态和行为参与到师生的交互中去,使自己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第三,教师要信任学生.要鼓励学生参与互动,给学生,同时也给自己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要允许各类不同水平的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学生发表创造性的意见,教师要学会作创造性的评价,鼓励创造性财富的萌芽;对学生在交互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不能奚落嘲笑,要充分肯定学生想法中的合理成份,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交流的热情和信心.第四教师要投入情感.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之中,用自身的热情来感染学生最终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出现在学生面前,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起学好数学的热情,这样才能形成适合进行情感教学的氛围.

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有:第一,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授课过程中的提问、课后辅导、作业批改,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是一种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的内容上,教师除了就课本所学知识和学生进行探讨外,还应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克服教学难点,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取得教书育人双丰收.第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于合作双方都是学生,彼此有许多共同点,所以可以保持一种无拘无束的学习气氛,达到双方积极活动、积极思考的目的,从而使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交流更加便利和流畅.第三,教师间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功地组织好每一堂课,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多方向实现,如主讲、助讲间的合作与交流:集体备课商讨最优的授课教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解决,开启思路,取长补短.

3.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学习任务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的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个矛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变封闭的、单一的教材内容为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观察与实践、猜想与验证、收集与处理、选择与判断、推理与交流等可探索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创设问题情境应着眼于以下几点:第一,问题要明确而且具体.当教师和学生都明确教学活动的要求和目的后,教学活动才可能朝着有效互动的方向发展.第二,问题要有新意.学科前沿的、与学生自身素质密切相关的、生动精彩的问题会使学生有新鲜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三,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教师可采用分步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使问题呈阶梯式递进,并保持每个问题适当的跨度,由学生发挥思维去“填充第四,把握设问的时机.一般而言,问题主要设计在重点、难点、转折、联系、创新应用等关键处,但应随机应变,切勿拘泥程式.比如,有的学生在求导中偶然发现,所求的奇函数的导数都是偶函数,这时,教师可顺势提问:对于一般的奇函数f(x)它的导函数/(x)是否一定为偶函数?进一步去问:偶函数的导数又是什么性质的函数呢?这样,通过一个又一个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索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水乳交融.

4.实施计划导控,增进师生互动的效果

17.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篇十七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充满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尊重学生是“互动式”教学的前提

(一)要使师生互动,就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爱好

兴趣和爱好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 “互动式”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向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互动”发自于学生“愿意”,而不是“强迫”,愿意来自人对事物和活动的兴趣。因此,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是“互动式”教学的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二)要使师生互动,就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自由活动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尤其如此。我们过去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拘泥于所谓的课堂纪律,严重压抑了学生自由活动。我自己在这些年的“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学生并不只受教于教师,他们自己也能独立学习。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学生更应成为学习的主动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把每样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长此以往将对他们的`后继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将抹杀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而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但是,留给学生学习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自由的同时,应该站在更高管理层面,准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常常产生于对课堂教学流动性本质的把握,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提供可供学生自主探索与选择的空间之间求得一种完美的平衡。

(三)要使师生互动,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教师凭想像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状况,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教师在其中起到串针引线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对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很有益处的。

我的具体做法是:

1、教前诊断。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必备铺垫或有关的“双基”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状态。

18.英语互动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篇十八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话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 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 因此, 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关系重大。而在外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中, 提问比重相当大。“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 还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 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然而, 值得注意的是, 提问功能的发挥并不是没有条件的, 不考究提问目的和提问策略的随意发问, 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相反还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失败。因此, 课堂提问策略需要广大英语教师进行探讨。

一、提问在英语互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 拓展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问是一种强化手段, 具有重要的导向性功能。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问的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教师的提问给学生制造悬疑, 引导思考方向, 扩大思维视野, 深化思维深度,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 并最终达到完善学生智能结构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在英语教学中, 一个巧妙的问题往往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响应, 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和学生自身的不断反思, 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以进一步扩展, 这样既可以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发展其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 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等带来积极影响, 进而促使学生思考, 激发其学习动力。

2. 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不仅是课堂的一种智力调动行为, 而且是启动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提问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于某个特定概念或论点上, 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方向, 激发其参与探讨的兴趣和课堂活动的愿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目的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新奇的课堂提问, 为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进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发展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快教学进程。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 必然促进教学获得更大的效益。

3. 增进师生间情感和交流,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提问是一种师生间共同参与的双边教学活动, 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交流, 这种交流可以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反过来又进一步增进师生情感, 促进双向互动交流。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 可以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相连, 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若缺乏提问的环节, 师生则难以交流和沟通, 课堂活动就成为单向的内容传输, 学生则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从而逐渐疏远、甚至拒绝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提问, 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以快捷的方式获知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把握程度, 进而全面掌握学生差异和个性特点,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 学生也可以通过答问获取更多的信息, 并纠正错误或偏差, 进而审视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使后续学习更富成效。

二、英语互动教学中的提问原则

1. 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学生知识获取的一个基本规律, 它同样适用于外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因为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知是一个先易后难的渐进过程, 学生接受提问的过程也应遵循这个原则。若一开始就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 容易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挫败感, 进而厌学, 产生被动思维的情绪, 进而导致学生过高估计问题难度的心理, 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 影响其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 课堂提问的设计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流程, 重视学生思维的层次连续性, 遵循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逐渐推移的规律。

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有两个含义:教师既要设计出一些具有开放性答案的问题, 又要对学生的回答持开放的态度。一方面, 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 促成其创新性思维意识与能力。若设计的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就会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再者, 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而得出的回答因不同于所给的标准答案而遭受全盘否定, 必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开放性问题对任何回答问题的努力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容易从中体验到成就感, 催生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另一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抱有开放的态度, 无论其答案跟预想的差距有多大, 都首先要肯定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热情, 更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 发现其答题中的长处,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 全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就是要“一视同仁”,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这是公平、民主原则的体现。教师提问的目标指向性应该以所在任教班级的全体学生为对象, 不能将回答问题的潜在对象设定于某个或某些学生。坚持全体性原则, 既可以避免学生产生“教师偏见”的不良心理, 还可以减少学生的课堂焦虑心理, 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若课堂提问只限于部分学生, 只有一些学生具备回答问题的资格, 这对学生总体来说是不公平的, 势必导致其他学生因课堂提问与自己无关而疏离课堂, 拒绝参与课堂活动的不良效果, 进而影响课堂的授课质量和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三、英语互动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1.“先答后问”和“先问后答”相结合的策略

“先答后问”是指教师对意欲进行的提问内容首先提供相关背景信息, 或对问题将涉及的一些术语、特别情境或已经存在的事件进行必要的评述或解析, 待学生对这相关的信息都有了比较明确的理解之后, 再郑重地提出问题, 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学生对所提问题感到唐突, 或由于对问题内容的无知或不解造成困惑。“先答后问”可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促进学生的思维, 积极参与课堂问答, 获得互动效果。而“先问后答”其优势在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不给学生问题回答的任何暗示性信息, 可以抑制答案的同一性和目标的指向性。二者各有利弊, 分别适用于不同性质的问题, 只有在课堂提问中灵活运用不同策略, 才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

2.“师问生答”和“学问师答”相结合的策略

传统课堂的问答多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 学生缺乏发问的空间和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向性选择, 成为被动的应和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如果给予学生机会向教师提出他们所想知道而又难以理解的知识问题, 并通过教师的解析而获得对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的积极体验, 学生就能体验到受人尊重的尊严和快乐, 进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提问中。教师不应独霸课堂的话语权, 应该养成乐于接受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的习惯。“学生问教师答”值得提倡, 但我们也不排哲斥“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的提问策略。

3.“共同性”问题和“竞争性”问题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在于带动多数同学参与课堂活动、师生的互动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有助于使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思考而得出答案。因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性”问题, 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提问中来。此外, 教师还应同时为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一些富于挑战性的“竞争性”问题。“共同性”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总体的课堂提问互动性、改善相对沉闷的课堂气氛。而“竞争性”问题能够挑战学生的能力极限, 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因此, 教师在提问中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间的课堂互动, 提高教学时效。

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提问策略的应用是教师发挥提问作用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和教学内容, 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同时采用不同提问技巧, 灵活运用提问策略, 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交流, 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提问对于实施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十分必要。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对学生的了解而不断地探索、调整和完善提问策略, 从而让提问这种教学手段更好地为英语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Nunan, D.The questions teachers ask.JALT, 1990 (12) :2.

[2]Nunan, D.LanguageTeaching Methodology.New York:Prentice Hall, 1991.

[3]Richard, J&Lockhart C.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96.

[4]White, J&Lightbown P.M.Asking and answering in ESL classes.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84 (40) .

[5]李月.浅谈互动式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天津教育报, 2010.

[6]李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其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 2010 (2) .

[7]卢秀安, 陈俊, 刘勇.教与学心理案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少年毛泽东教案下一篇:教师实习见习工作总结